建设项目建筑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0 14:59:34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篇(1)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 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议;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1.2 政府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1.3 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优化

2.1 程序与制度的优化是管理优化的前提

2.1.1 明确范围, 限定职责归属

设计院在接受甲方的工程设计任务后, 应根据合同仔细分析设计范围、甲方各阶段具体要求等, 并结合设计的工作量及工作日, 形成设计管理流程控制图 明确建筑、结构、水电、暖通各工种设计人员的职责。提前制订施工阶段与工程师的配合以及对外沟通的规则, 明确到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促使设计人员更主动地完成设计任务。

2.1.2建立设计标准作业流程

设计院应建立起完善的设计标准作业流程,且同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包括: 工程设计品质管理制度、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和流程、设计进度管控流程、变更设计管理制度和流程等。唯有建立相关制度和流程, 设计院才能更好地规范设计人员提交的成果, 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2.2工程设计品质管理

设计品质的好坏在微观上是见仁见智的,然而在宏观上,判别设计品质好坏的确有其基础标准如下: 第一, 设计产品是否符合业主要求及国家有关法规要求;

2.3项目负责人是工程设计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他身兼工程设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数植。工程设计的全过程都需要他的把关,设计的质量也由他负责。前期方案阶段,项目负责人首先要组织各工种讨论和理解设计任务书和甲方意图,得出详细的设计大纲,并组织方案论证、图纸评审、实际验证等工作。图纸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还应检查设计成果的完整性,设计成果是否满足方案设计、扩初设计阶段中的功能要求;施工图阶段,项目负责人要确保甲方及政府部门的评审意见逐条得到落实,特别是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必须重点检查,以确保施工图审图的顺利通过。施工图交付甲方后,负责人要调配各工种做好现场施工的配合,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4设计进度的管控

设计进度应包括, 各阶段各工种设计进度、图纸审核进度及出图进度。建设设计项目管理进度控制的主要阶段是出图控制, 也就是说通过必要措施使设计人员如期完成各阶段的设计工作和提交相应的图纸。此外,设计变更的进度也十分重要,实际工作中,由于设计大量变更导致出图时间滞后于施工进度的事时有发生。因此,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中必须加强对设计变更的控制,以达成工程的总体目标。

3、建筑设计方面的创新管理

3.1 城市住宅建筑目标规划设计

规划将以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创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以人为本,优化环境,提高品味。按照环境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用环境、绿化等生态要素,注重创造优美的环境。力求塑造一个既具有优美环境,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又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住宅小区。

3.2 城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规划主旨以绿化作背景,道路为构架,加强建筑布局与绿化空间的整合,创造丰富的、 具有视觉变化效果的趣味性户外休闲空间,亦使更多的居民户内具有良好的朝向与“景向” , 来诊释全区的空间秩序。通过精心的规划布局,在有限的条件下把环境优美的景观引人小区, 再把小区内的美景引至住户的窗前,做到推窗见景,满窗皆绿。改变小区干道线形状,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如此一来,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

3.3 城市住宅建筑总体设计布局

根据用地条件在干道左右两边布置单元式多层住宅,各单体长短不同,高低错落,体量各异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空间限定, 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 形成内部围合的邻里空间, 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主人口设计与人口对景效果相结合,道路设计与广场空间、绿地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户外空间景观。位于小区中部的集中绿地是小区的空间重心与景观塑造的户型。沿主要道路周边应设有沿街商业裙房,为打造商业繁华、 增加银行、邮电、电信等服务设施功能,可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住宅均保证良好的朝向,保证小区内部良好通风。小区内部公建配套齐备,为小区物业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对大型社区的开发要规划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用地建没。

3.4 城市住宅建筑道路交通设计

设计中要着重于道路及其交通的丰富内涵,体现三大功能,即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观功能。设计改变小区干道线形,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并将步行系统与绿化环境相结合贯穿于住地内部。沿道路两侧设置地面机动车足够数量的停车位,方便就近停车。

3.5 城市住宅建筑生态住宅设计

生态住宅应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要求空间大小与尺度设计合理,材料质感与色彩选择得当,设施与设备配置完备,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无污染、无辐射、无噪声。总之,要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舒适静雅,有利健康。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考虑利用阳光、水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冬季采暖、夏天空调以及热水供应等可充分利用太阳能或地热水;利用建筑材料的隔热与蓄热,使室内空间冬暖夏凉;利用绿化与植栽调节室内小气候等。生态住宅设计要考虑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延长住宅使用寿命。

4、结语

建筑设计企业是典型的项目型企业,项目管理是一切管理问题的核心点,项目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建筑设计企业整个管理水平的高低,建筑设计企业要针对其市场可选择投标项目多、多项目并行与多专业协作的特点,制定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有效的梳理优化,从根本上提升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章:

【1】叶建国.浅谈技术与技术管理[J]. 化工设计. 2005(03)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篇(2)

二、设计理念与特色

1顶级的区位

四川是西部的中心,而泸州又处于四川的核心区域带,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使得泸州具有成语区域级达标性城市的条件。

2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设计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必然有其标志性的建筑,标志性的建筑设计不仅能体现了城市的高端品味,也能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加深人们对城市的自豪感。

3标志性和难以忘怀的城市天际线

一个好的天际线极具标志性的,对天际线的考虑是描绘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的延伸,泸州需要这样的一个让然难以忘怀的城市天际线。

4令人流连忘返的商业空间

作为商业空间除了考虑吸引人流,同时也要考虑留住人流,要让商业空间具有变化和驻留性,让人流连忘返,既愉悦了人们的购物过程也增加了商家潜在的收入。

5商业综合体

一个复合性的综合体才能聚拢人气,提升品质,才能成为顶级的商业区。不同于传统商业形式,商业综合体允许人们多种商业行为在同一个地点发生,也增加了人们商业行为的连续性。

6城市之冠

城市之冠是天际线上璀璨的明珠,在城市的风景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能使得城市区域的建筑品质得以显著地展现。

三、总平面设计

1:功能布局 

山庄由从南到北的三个高层体量组成,各体量之间用廊道相连。B、C栋高层建筑底层为商业裙房,5层及5层以上均为住宅,住宅为MINI公寓,另外,地下有4层,考虑为商业及设备用房和地下停车库。A栋为超高层建筑,底层裙房5层,均为商业空间,其中,1到4层为商业大空间,5层考虑有高端电影院,两层通高。地下有4层,功能与B、C栋地下空间功能相同。A栋塔楼部分为办公空间、星级酒店和SOHO式公寓相结合的功能,其中,办公空间为6至15层,星级酒店为16-25,SOHO式公寓为26-43层。

2:人行交通

人流主要出入口朝向广场和公路,人们可从前广场经踏步引导进入A栋商业裙房,也可从裙房两侧进入酒店或者办公楼层。中庭内有围合广场,并且可以平层进入商业裙房,也可以通过自动扶梯或者楼梯到-1层,再进入商业裙房。B栋住宅的主入口在建筑的西北面,C栋住宅的主入口在建筑的西南面,

3:车行交通

场地南面和东面有城市道路,同时在场地的南面左侧和东面上侧均设有车行出入口,并与基地内部的地下车库出入口连接。 

4:消防,避难层

本工程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级。在总体布局方面,建筑的间距保证了每栋楼周边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并且每栋建筑周边有消防扑救面留出。A栋超高层在6层、7层、23层、39层分别设为避难层。

5: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符合相关规范,

A与b的距离为22。8m

A与c的距离为22.7m

B与周围建筑为13.9m 17.8m

c与周围建筑间距为20.1m 15.4m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篇(3)

2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

2.1灯光灯具设计的特点景观电气设计方面必须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满足条文:4.1.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2.7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用节能控制措施[1]。故从灯光和灯具的角度渗透了绿色节能技术:在灯光方面,居住区内部以暖色灯光为主,外表商业区则暖色冷色相互配合。灯光在干扰居民正常生活休息的提前,照射角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满足路面照明效果和景观设计效果,符合国家绿色环保标准。在灯具方面,灯具有太阳能庭院灯,LED智能型庭院灯,LED水景灯,LED草坪灯,LED景观灯,LED点光源,LED贴片灯,LED投光灯,所有光源都为LED光源,属于高效光源,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小,使用寿命长,最大程度上节约能源,对环境无污染[2],这是大漾田绿色三星项目景观配电设计中的重要视觉元素。太阳能庭院灯,充分利用昆明丰富的太阳光(昆明全年平均月日照小时数为189小时,全年水平面月平均日太阳总辐射量为14.631MJ/m2·日)[3]为能源,清洁能源安全节能无污染,绿色环保,节省电费,工作稳定可靠。采用遮角形灯罩,避免产生光污染。控制方面采用智能控制,光控自动开关,无需人工操作,免维护。LED智能庭院灯,外观曲线柔美,线条流畅,风光现代简约,动感时尚,采用无眩光匀光光学设计,分段式安装,可根据四季变换自动调节灯光颜色,本身具备高科技绿色节能特性,杜绝光污染。LED草坪灯以绿色、黄色为主,即切合小区灯光环境,而且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LED投光灯、点光源、贴片灯等功率都较小,用电量极为有限,环保节能,工作稳定可靠。2.2电气设计的特点1)在景观配电方面,大漾田景观项目本着绿色节能的原则,根据小区总体配电格局,分别就近从建筑物的配电室引出低压电源,分区分片对各景观灯具供电。根据《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3/T-39-2011),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00m,配电箱深入负荷中心,分支供电半径不宜超过50m[4]。为了最大程度节约工程成本,在满足输电线路电压降5%的前提下,把铜线截面积提升了一个级别,从而供电半径可适当延长到250~300m左右。供电采取景观性照明(如庭院灯)和功能性照明(如景观灯等)分开供电,不同回路单独供电,单相负荷均匀分配在三相上,负荷电流的不平衡度不超过±10%,优于国家规范标准,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得到保障。为抑制高次谐波对供电系统的影响,电源接入处的变压器采用高抗干扰性能型,负荷国家绿色建筑电气节能要求,室外景观照明系统明显在根本上具有良好的抑制谐波功能。2)在照明线路保护方面,室外供电采用TT接地系统,庭院灯等单独做接地极,为同时满足《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相关要求,各室外灯具增设一根不与电源侧PE线连接的PE干线(即等电位联结线),即TT+PE干线系统,形成了接地环网。这是非常绿色环保的新设计,不仅解决了规范之间的冲突矛盾,而且接触电压更安全,接触电压仅为单一的TT接地系统的60%。为防止雷电波浸入,在景观配电箱内设置浪涌保护器,并在浪涌保护器后加设后备保护开关。室外各支线回路合理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5]。3)在景观照明控制方面,采用LED灯光控制系统,它具有控制节点多、控制能力强、相应快等特点,颜色和亮度可连续调节。在不同场合,能营造出不同的光色环境,产生出色彩变化丰富的景观艺术效果,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采用照明控制系统后,由于设置深夜减光控制方案,具备平时、一般节日、重大节日开灯控制模式,并能够季节变化进行时间和光电自动控制,照明节电的效果达到了20%~30%。4)在景观照明电能计量方式方面,照明回路根据配电箱的布局设置分别单独计量[6],并把功能性照明(即路灯)回路和景观性照明(即景观灯)回路合理区别,为绿色建筑小区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周到的服务,以实现最优化运行。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篇(4)

[摘要] 卫生学技术审查是建设项目规划报建报批阶段所需的卫生防疫方面的专业技术意见,与卫生行政部门实施的卫生学预防性审查有一定的区别。本文提出卫生学技术审查的定义,对卫生学技术审查与预防性卫生审查进行分析对比,指出两者不同之处,并阐述卫生学技术审查的主要内容,以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卫生学技术审查工作的建议。

[

关键词 ] 建设项目;卫生学意见;技术审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 R637.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17-03

按照有关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建设项目初期进行卫生学预防性审查,并由出具相关行政审批文件。但在政府优化行政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工作的大背景下,为减少中间环节,部分地区则以建设项目卫生学技术审查意见代替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意见书,以提高建设项目报建报批工作效率。

1卫生学技术审查的定义

199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30条规定“兴建城市规划内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中,必须有卫生防疫部门提出的有关意见及结论”。2004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28条再次明确“兴建大型建设项目需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2011年,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规定“公共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此后,各地出台的相应管理办法中,也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由此可见,建设项目应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

但为了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各地政府部门为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对预防性卫生审查作了技术性修改,以适应建设项目报建报批管理流程。2013年5月,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规划报建阶段实施细则》,提出“在建设项目具体审批过程中,卫生防疫是规划报建阶段非常重要参考审查意见,建设单位要在建筑设计方案中落实各专业部门技术意见后进行规划报建”。据此,建设项目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所提供卫生防疫方面调查意见本质上是卫生学的专业技术审查意见,而非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批意见。

实际工作中,将建设项目规划报批阶段的卫生防疫调查定义为卫生学规划设计技术审查,以区别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性卫生审查的行政审批。所谓建设项目卫生学技术审查就是卫生防疫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的前期建设进行现场调查和设计审查,并出具《建设项目建筑设计卫生学意见》(以下称卫生学意见)技术性审查文件,方便建设单位办理报建报批的技术审查工作,而非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的行政审批工作。

2卫生学技术审查与预防性卫生审查的区别

卫生学技术审查和预防性卫生审查均是从最初的卫生防疫调查演变而来,具有同宗同源的特性。随着建设项目管理的深化改革及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职能的区分,实践中,卫生学技术审查与预防性卫生审查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①审查性质不同。2011年底,广东省卫生厅根据国务院、卫生部有关规定了《关于新、改、扩建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的程序规定》,强调“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 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是卫生行政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能。而疾控中心作为卫生局直属的卫生防疫部门、一个技术与服务机构,并非卫生行政机构,也无行政职能,所提供的建设项目卫生防疫方面的建议只是一项专业技术审查意见。

②审查范围不同。理论上讲,卫生学技术审查含概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建筑。但预防性卫生审查则按照“五大卫生”和专业分工,由不同的部门或机构实施。

③审查关系不同。预防性卫生审查是行政部门主动介入,带有一定强制性,是行政审批关系。卫生学技术审查则是受建设单位委托并签订《服务协议书》,构成一种技术咨询服务合同关系。

④出具的文件性质不同。预防性卫生审查后并出具《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意见书》或《建设项目卫生监督意见书》,具有行政审批效力。而卫生学技术审查出具的《《卫生学意见》,仅作为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一个依据,只是一份专业技术指导意见。

⑤审查作用不同。对于卫生学预防性审查则通常从建筑环境对建设项目的卫生标准进行全过程分析评估,提出建设项目潜在的卫生危害及所需采取的卫生防范措施,是建设项目卫生管理纲领性文件。卫生学技术审审仅仅从建筑功能与平面布置的角度,说明建筑设计卫生设施的合理与否,是建设项目一项技术性参考文件。

⑥审查时间不同。疾控中心卫生学技术审查与预防性卫生审查尽管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进行,但预防性卫生审查强调的是在选址与设计过程,卫生学技术审查则限定在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报批之后、签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

⑦所需资料不同。预防性卫生审查作为行政审批,所需资料也是按规范、标准所规定处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强制性,要求比较严格。卫生学技术审查的前提是要取得规划部门的批文,只需提供申请表(函)、规划批文、项目平面图、空调图纸、给排水图纸及卫生防疫设计专篇等资料,有必要时会要求建设单位提供有关环评与可研方面的材料,灵活性比较大。

3 卫生学技术审查主要内容

《卫生学意见》以规划部门批文、设计图纸、卫生防疫设计专篇为依据,并经现场调查后,结合现行规范与标准有关规定,答复建设单位有关建设项目卫生学意见方面的技术性文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设计文件深度尚不能达到施工图的要求,《卫生学意见》主要针对项目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要求。《卫生学意见》主要内容及审查重点包括:选址与建筑功能说明、装饰材料、二次供水、空调通风换气、餐厅厨房、公共设施及其它方面。

3.1选址与建筑功能说明

首先根据规划批复文件应明确拟建项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其次对拟建项目周边环境及市政配套进行现场调查,说明现场日照、通风、采光、交通、供水、供电及排污等情况满足项目建设要求;第三是调查拟建项目周边一定范围内有无污染源或潜在的污染源,是否对项目建设或建成后产生不利影响。最后,根据上述条件判断拟建项目选址是否可行。

同时,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与功能作简要说明,特别要明确如餐厅、会所、商场等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的布置情况,以便有针对性进行卫生学审查。

3.2建筑装饰材料审查

办理项目卫生学审查时,还没有开始装饰设计,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卫生部门难以对建筑材料的选择进行监督。完工后却需要进行室内环境的检测,氡、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指标的好坏是受建筑装饰材料影响比较大。为此,《卫生学意见》特别强调所选用装修材料应符合卫生要求,对人体健康不得有潜在的危害。

3.3 空调通风审查

对于一般建筑而言,在空调通风方面,主要强调不同卫生环境下机械通风、通风量及换气次数的要求,有时也会对室内温、湿度提出要求。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公共场所,则强调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明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建设要求,包括各功能空间换气次数与新风量、空调送排风及新风布置、冷却塔设置、新风口设置、风管制作材料、防尘防虫媒的、水系统消毒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空调系统(通风机、制冷机)等和内外环境的防噪声设施齐全,能满足消烟、除尘、消音、防震等卫生标准的要求。

3.4 给排水系统卫生审查

给排水卫生要求,主要考虑二次供水及供水设施的卫生要求。强调及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二次供水设施的安装应符合《二次人共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的规定,以保证供水质量、避免交叉污染。明确:生活饮用水箱应独立设置,远离污染源,贮水池容积不宜超过用户48小时的用水量,水箱建议采用不锈钢水箱并设密闭防污的上盖(或门)等;贮水箱(池)的进出水管间距不宜太近或落差太小,宜成对角布置,进出水管应合理布置,溢水管道应设防污染装置;二次供水设施不得与市政供水管道直接连通,设施管道不得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排水系统应保持通畅,要有防止污染水源和鼠类、昆虫通过排水道潜入生活水池的有效措施;宜设置室内污水排放管道系统的专用通气管,合理设置管道水封及管道排水坡度等等。

3.5 餐厅厨房审查

餐厅厨房在日常卫生学技术审查中所占比例比较大,并且专业性比较强,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多。过去,《卫生学意见》会用较大篇幅说明厨房餐厅的卫生要求。但在机构改革后,餐厅厨房卫生管理已不涉及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范畴,通常建议按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平面布置和流程设计,并符合有关卫生标准。

3.6其它方面审查

对不同的功能空间作有针对性的卫生学审查,如文体活动中心、公共卫生设施、商场商铺、展厅展馆、地下车库等等,要根据相应的卫生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审查,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明确相关卫生要求。同时,还应明确建设项目灯光照明、温湿度、噪声控制等微小气候应符合该场所的卫生要求,以及公共空间宜配备有效的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

4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及建议

①本文所谓的卫生学技术调查最早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要求的建设项目施工环境卫生调查,后来由于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职能分开,疾控中心一直在承担该项工作。但疾控中心不具行政审批职能,为了推进建设项目的报建报批,这项工作慢慢就成了规划部门所要求的专业技术意见,以一个技术手段解决了行政审批的手续问题。考虑到卫生行政部门职能架构、卫生监督部门人员配备等因素,疾控中心能否以主管部门授权的形式承担建设项目的卫生学预防性审查工作,还需政府部门的进一步研究明确。

②预防性卫生审查监督,按有关法律、法规、卫生标准规定,是贯穿于建设项目选址、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全过程的行政行为,但大部门项目仅限于设计与验收两个阶段。于卫生学技术审查而言,也只是规划报批阶段介入建设项目的卫生审查工作。卫生预防性审查偏重于行政审查,与建设项目技术管理比较强的特性相背离,在操作层面上共性也比较少,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对卫生审查也不甚重视。为此,对于建设项目的卫生审查,能否突破行政审批的局限,转换为建设项目卫生学技术审查全过程管理,确保建设项目“三同时”得到很好的落实。

③随着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建设项目功能设置也是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有关卫生审查的规范和标准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还是上个世纪80年布的,难以适应建设项目中新的危害因素、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设备的技术审查需求。为此,有必要加强和加快卫生规范、标准的制订或修订。

④卫生学技术审查本身也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强的知识结构特点,再加上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技术水平不高的因素,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卫生学意见》的内容与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一方面要求单位重视,加强卫生学技术审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学识水平;另一面是加强规范化培训,结合标准、规范,细化审查内容,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审查水平。

[

参考文献]

[1] 刘剑晨,孙家平.浅析缩短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办理时间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165-166.

[2] 张战赛,汤宇斌.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卫生审核文书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489-1492.

[3] 杨明金,杨明华.体育馆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查项目与要点[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7):204-205.

[4] 张玉慧,王斌,张灏.山东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7(5):311-313.

[5] 张启宁,钱群梅.高层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卫生审核[J].职业与健康, 2008,24(32):2576-2577.

[6] 姚骏,徐勇.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行政审查有关问题的体会和看法[J]. 江苏预防医学,2008,19(2);79-82.

[7] 周杰,李学云.卫生学评价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 [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6):446-447.

[8] 孔凡玲,李莉,隋少峰.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探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7(1):55-57.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篇(5)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是建筑单位为了使设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通过策划、组织、指导和检验等管理方法对建设项目的工作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对于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来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很多人员和技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建筑设计项目在投资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最优组合,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1.2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特点

深入分析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涵义,可以发现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逝去性的特点,对于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来说,无论是项目组织还是项目设计过程,都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建筑设计项目结束之后,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解除,因而具有逝去性的特点,而且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也不是一个能够重复的过程;二是具有不可预知性,尽管对于建筑设计项目开始之前都有一定的预见性,特别是要做好各方面的分配工作,但无论建筑设计方案如何完善,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这就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灵活处理;三是具有多变性,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过程中,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开展,因为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作用,这就使得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呈现多变的特点,必须在管理过程中积极推动管理模式创新。

2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与流程科学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2.1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科学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建筑单位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方面都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管理作为重中之中,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管理内容缺乏全面性,全面管理是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重要方法,但一些建筑单位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过程中缺乏全面性,特别是对计划、组织、监督和控制的管理不够全面和系统,存在着重视计划轻组织、重监督轻控制的问题。二是管理内容缺乏协调性,对于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来说,要想实现科学规范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对建筑设计内容进行协调,使计划、组织、监督、控制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目前一些建筑单位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方面缺乏协调性,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现象。三是管理内容缺乏统一性,从目前一些建筑单位开展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来看,在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以及人员之间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运行体系,必然影响到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的科学规范化。

2.2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科学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筑单位普遍重视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在人员组织安排方面,对于项目经理和设计师的安排缺乏合理性,特别是个别建筑单位对项目经理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因而缺乏与设计师之间的协调配合,必然影响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的科学规范化。二是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缺乏精细化,一些建筑单位在开展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将精细化管理作为流程管理的重要理念,因而在对合同进行商谈和重订方面缺乏有效的衔接,特别是在提出的建议方面缺乏详细性,必然影响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科学规范化。三是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缺乏科学性,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流程管理,因而必须细化流程管理方案,但从目前一些建筑单位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方面,普遍存在着方案细化不足的问题,因而容易在管理过程中打乱伏,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加强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与流程科学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科学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组织、监督和控制,这四个方面构建了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整个内容体系,必须围绕这四个方面加强科学规范化建设。一是要强化全面性管理,要把以上四个方面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不能厚此薄彼,每项内容都要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更具系统化。二是要强化协调性,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过程听协调机制,比如可以建立联席会计制度,对计划、组织、监督、控制人员进行协调,能够形成管理合力,确保管理内容都能够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三是强化统一性,对于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来说,必须使四个方面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加强各个部门、各个人员之间的协调,解决各自为战的现象,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一定要相互通报,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避免出现管理空白。

3.2加强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科学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对项目进行立项,委托单位提出初步设想后,建筑单位制定初步的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工作计划,经投资方批准后准备实施,这就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一是做好人员组织,这是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最从重要的方面,对于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不同方面的管理人员都要组织到位,使其既独立负责又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使管理更具科学化和规范化。二是注重精细化管理,对于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来说,由于具有很强的复杂性,管理流程多,管理人员多,因而极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当中,每个流程都要做到尽量详细,做出科学的计划,明确管理内容、管理人员以及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流程管理更具规范化;三是强化科学管理,牢固树立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的理念,将建筑设计管理纳入到项目建设的始终,特别是要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人,建立奖惩机制,提升管理成效。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篇(6)

一、引言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项目设计预算是设计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安排建筑项目经费,完成建筑项目工作的必要前提是建筑项目设计的预算。而对建筑项目设计预算的审查是落实工程造价,进一步核实建筑项目的可行性,为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项目所需的资金,杜绝投资浪费,保证建筑项目的资金准确到位,是建筑项目执行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建筑项目设计预算审查工作是确保建筑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建筑项目设计预算审查的目的及优点

审查建筑项目设计的预算,可以提高项目设计预算的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在建筑项目设计预算审查过程中,就是要对建筑项目设计预算进行逐项确认,也要对建筑项目设计的预算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系统的检查、核对,使实际预算更完整和准确地反映设计预算内容,提高预算的编制质量。

审查建筑项目设计的预算,可以促进项目实施单位加强经济核算、强化经济管理。在建筑项目设计预算审查特别是建筑项目设计预算初审中,施工单位能及时了解经济核算中的存在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调整,提高建筑项目设计预算质量。

审查建筑项目设计预算,是招、投标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建筑项目预算有利于与国际、国内标准化、规范化接轨,实行招、投标制度。

三、建筑项目设计预算审查的形式、方法及要求

项目设计预算审查的形式包括:专家会审、委托审查和预算审查机构审查。专家会审是由主管单位与项目建设单位共同组成会审小组并聘请有关精通建筑项目设计预算、熟悉建筑项目管理,有一定资质的专家参与对建筑项目设计预算进行认真审查,建设单位应按专家审查意见进行建筑项目设计预算的修改与补充。而委托审查是由主管单位委托建筑项目实施单位,并聘请有关精通项目设计预算、熟悉建筑项目管理。预算审查机构审查是由主管单位与建筑项目实施单位聘请专门预算审查机构审查,实施单位依审查机构的审查意见,进行项目设计预算的修改。

建筑项目设计预算审查方法包括:逐项审查和经济对比审查。逐项审查是依据项目的总体设计框架、项目设计预算编制和项目设计预算审查有关办法及规定, 按工作区域、性质、方法等逐项地全面地审查。对比相关条件下,预算标准的选取的合理程度,计算依据的合理性,预算相关文件健全度等。经济对比审查有两层含义:一是将规定的单方预算标准或相关经济技术指标与项目设计预算进行对比分析, 从中发现项目设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二是将项目设计预算与项目规格、技术经济指标相一致或相近的同类项目的预结算进行对比。

    项目设计预算审查工作是整个预算管理制度重要环节,必须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指导下进行。审查的技术含量较高, 项目设计中的工作项目、工作量及各种技术要求等为审查工作依据, 因此项目设计预算审查一定要在项目设计审查之后或与项目设计审查同步进行。项目设计预算审查专家应具备高级以上经济技术职称, 能切实履行职责, 公正地对项目设计预算进行审查, 能严守审查纪律, 作好预算审查的保密工作。项目设计预算审查后,预算专家应根据审查结果,对项目设计预算作出客观的评价,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对项目设计预算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四、建筑项目设计预算审查步骤及预算审查内容

设计预算审查的主要步骤:1)准备相关的文件资料与项目设计预算相关的技术文件及与项目设计预算相关的预算文件及规范、定额等。2)项目设计预算审查。对项目设计预算的构成、工作项目的设置、各项取费标准的使用合理程度、总费用的计算等进行分类、分项和分阶段地进行审查、审核和验证。3)填制审查意见及修改意见书。对项目设计预算审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由项目设计预算主审签名生效。

主要审查内容为:1)项目设计预算的文件是否完备: 包括封面、目录、预算说明及分析、项目设计预算总表、项目设计预算表、工程手段费用构成表等。2)项目设计预算编制的格式和内容、编制方法是否符合建筑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3)按要求编制的项目总体设计和年度安排, 是否编制项目总预算和当年年度预算。总预算与年度预算的关系是否合理、协调。4)建筑项目设计预算的编制依据是否合理和是否正确选取预算标准。5)是否有遗漏、重复计算, 套用标准时是否有就高不就低的现象。

五、建筑项目设计预算审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篇(7)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4日

一、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市场逐渐得以细分,生产力逐渐呈现出专业化发展趋势,建筑装饰的档次也得到了持续提升。因为我国建筑装饰工程的发展并没有国外的发展案例作为借鉴,所以在我国建筑装饰工程发展过程中,相关行业和产业的从业者需要做出更多的自主思考与实践,对建筑装饰工程做出基本的判断和清晰的定位。与其他的建筑工程不同,建筑装饰工程属于单位工程,它具有独立设计、预算的特征,这也使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体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而言,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需要涉及到多样化的工程材料成本预算。建筑装饰行业中的设工作、材料预算控制工作等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这让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工作中的经济性分析、经济性评价具有了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作为支撑。

纵观整个流通领域或者建材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的经济性。相对于土建工程而言,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所涉及到的材料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特征,从主材来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中涉及到的材料多种多样,并且这些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体现出了更为明显的不固定性,相对应的劳动过程、劳动报酬呈现出上下浮动的特征。另外,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不仅需要满足耐久性需求,而且需要满足装饰效果需求,这就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建筑装饰工程领域中的工业化水平较低。虽然建筑装饰工程行业的发展带动着领域中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相对于工业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土建工程而言,建筑装饰工程不仅很少采用大型机械和装配化工艺开展施工,并且许多工程细节还停留在手工作业层面,这让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体现出了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从这种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的影响来看,由于建筑装饰工程难以通过控制材料标准实现建筑装饰施工的标准化和资金投入的标准化,所以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阶段中的费用估算、成本控制工作中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针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所开展的项目经济性分析和项目经济性评价等工作也将面临着更大的难度。

最后,建筑装饰工程的生产工艺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许多因素都会导致生产工艺的选择出现不同。而从施工工艺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项目经济性分析与项目经济性评价的影响来看,土建工程相对固定的生产工艺,能够为开展定额消耗构建支撑,而在建筑装饰工程进行中,工程项目与工程项目之间,在对生产工艺进行比较发现,具有较大差异,由此可以判定,这种特征会导致工程成本呈现出较大的浮动。

二、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项目经济性的关系

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工作不仅决定着施工过程中的投资额,而且也对完工之后的维护投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款项都会在施工中得以体现,因此把好设计关,是确保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体现良好经济性的重要基础。

首先,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方案会对项目投资产生直接影响。从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来看,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虽然设计阶段的费用在工程总投资的1%左右,但是这样一项工作却至少会影响工程整体投资的75%。

其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方案会对项目中所涉及到的经常性费用产生影响。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工作不仅会对项目的一次性投资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项目使用中产生的经常性费用产生影响,如照明、暖通的能耗,保养、清洁的费用等。一般而言,建筑装饰工程中的一次性投资和经常性费用呈现出反比关系,因此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团队需要找到二者的最有效组合,从而确保项目良好的经济性;否则会对项目投资产生一些间接的影响,如由设计不合理问题导致的停工、返工现象等都会导致建筑装饰工程二次投资的产生。

最后,从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在项目经济性产生影响的重要性来看设计阶段的经济性分析与经济性评价。为能够让项目造价呈现出更为合理的结构,有效提升项目投资的利用率;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的投资管理效率。应该在设计阶段明确投资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投资控制效率的提升。通过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工作的经济性分析与评价,有利于推动项目实现经济与技术的最优化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先进的技术往往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的工期与质量,但是部分技术会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而在设计阶段对技术和经济的优化结合做出分析与探讨,对于项目综合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

(一)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是以优化管理工作成效为出发点,针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所具有的特点,采用合适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和评价理论,得出定量化的主观效用或者数值结果。针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所开展的项目经济性进行评价,对于确保设计团队做出科学决策有着重要意义。项目经济评价涉及到事前经济性评价、事中经济性评价与事后经济性评价。其中事前经济性评价与事中经济性评价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事后经济性评价则可以为之后的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决策提供参考。总之,从经济性角度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阶段成本费用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可以让建筑装饰工程设计过程得到优化,确保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得到业主认可。

(二)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的原则

1、公正客观原则。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中,客观性原则要求项目经济性评价过程能够避免受到主观随意的影响,项目评价者应当具备公正无私的立场,从而为设计项目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从而确保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决策者进行正确的决策。

2、比较优选原则。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中,一般会以多个设计方案为评价对象,因此对设计方案做出优化,是项目经济评价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对比优选原则进行过程中,要对项目进行不断的优化,对备选的方案进行比较,并选择最优方案,以确保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呈现出最优化的特征。

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原则主要体现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评价指标的构建方面,在此方面,评价指标需要体现出定量化的特征。同r,项目经济性评价需要从宏观角度,对评价对象以及各个要素做出系统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对项目经济性评价结果做出准确反映。另外,针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所作出的评价,需要在能够实施和落实的基础上才能够体现出相应价值,因此经济性评价的可操作性也是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的方法。国内外评价方法和评价理论的发展,为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可以用于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的方法可以归为四类:首先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如Delphi法、逻辑选择法等;其次是数学方法,如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再次指数法和经济分析法,如费用效益分析法、线性分析法等;最后为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分析方法,如计算机仿真法、人工神经网络法。

综上所述,我们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从业人员,需要认真地去研究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项目经济性的关系、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项目经济性评价,以合理的方法来应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对于提升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项目经济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使建筑装饰行业和产业获得快速的良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余贞海,邱成勇.EPC模式下装饰工程的成本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2.

[2]邱岳丹.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分析及管理措施[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1.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篇(8)

中图分类号: TU24 文献标识码: A

民用建筑,即工业建筑外的所有建筑物。在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今天,建筑的舒适性与美观性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其中,建筑设计对于建筑产品的外观造型、功能、 结构寿命等均存在决定性作用。某种意义上,建筑设计已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项目开发的龙头,是企业的品质与灵魂。在新一轮的建筑 房地产企业竞争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建筑设计的品质必然会成为竞争的焦点。要优化建筑设计质量管理,就应当打破简单化的“结果管理 ”淘汰制,采用动态化的项目管理措施,由始至终、由点到面、由方案到施工图,实现建筑设计的全程指导与把控。

1、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严格执行合同

民用建筑项目设计合同是甲乙双方就建筑项目设计签订的法律性文件,是项目管理的基本支撑条件,也是约束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强制力文件。要严格地执行合同条款,完善项目管理工作,应当注意到以下几点:

1.1熟悉合同条款,明确目标

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合同,明确规定的设计单位应履行义务以及约定的设计文件交付日期 各级设计管理计划,也须围绕此目标深入展开 换言之,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即熟悉合同 明确目标,制定最高效 最经济的项目管理计划

1.2做好设计计划调整的时间准备

了解并熟知合同约定的业主方职责范围,尤其是要做好设计计划调整的时间准备。业主单位职责内容是合同约定的重要内容,设计工作的展开也需要依赖于部分业主职责的完成。因此,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必须考虑到业主提供的文件资料或其它条件,即设计的外部条件输入。业主提供资料延期的,项目管理计划也应相应调整并选择新的时间节点。

1.3掌握设计方的职责范围,项目管理动态化

项目实践证明,设计项目的运作经常会因业主要求的改变而出现内容变动,由此会带来资料数据采集、合同工期等诸方面的调整。因此,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必须确定动态的目标管理要体现相对性而非固定性。

2、依据项目人力资源组成,完备项目管理计划

组织机构是民用建筑设计项目任务赖以完成的组织保证由于民用建筑设计涉及到建筑、给排水、电气、结构等诸多专业,需要由设计、 校核、审核等岗位人员协力完成。其中存在的专业差别及设计人员间的技术经验差异,都会直接影响到设计任务的执行进度。因此,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必须针对上述差异,采取对应的预控措施,切实保障管理目标的达成。

2.1编制项目的人工时定额 ,人力资源安排合理化

建筑项目设计的专业分工,可继续分解为若干工作项,每一个工作任务完成的所需人工与时间即该项工作的人工时定额。项目管理人员应结合合同计划,在人员、时间安排方面实现合理搭配,还要考虑到人员数量及专业技术水准等诸项因素,确保工作任务在经济合理的总人工时下的按时完成。

2.2确定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定额 编制恰当合理的设计节奏和设计进度计划

由于不同的民用建筑如住宅、商业城、学校等在设计、校核以及审核时间都是相对稳定的,但具体到存在项目设计经验差异的设计人员 各设计阶段,设计时间也有所不同。因此,项目设计进度计划编制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动态地把握好设计节奏,使项目进度计划可顺利完成预计目标,并留有一定余地便于修改。

3、严格落实设计程序,注重方案论证工作

民用建筑项目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 在建筑设计方案深入、细化的过程中,必须在前一程序任务完成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展开后续工作,这样才能尽量降低建筑设计的返工率。 由此,各阶段的设计方案论证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工作中,必须保证方案论证的确实执行并留有充足时间。首先,方案设计阶段,论证工作应在建筑功能平面初稿完成的基础上,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参加,从专业角度对建筑设计提出要求,并确定各专业方案在现有建筑方案上是否具备可行性,在可行性基础上加以优化论证 其次,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方案论证,该阶段主要是就相关专业的具体方案加以讨论和论证,较关键的方案应由分管

总工程师参与论证工作

4、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方法的选择

鉴于民用建筑设计项目存在阶段性强、类型多及设计周期短等特征,项目管理方法也须根据项目类型和设计周期作出较为恰当的选择。

4.1协作表法

主要应用于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的某特定阶段的管理工作,通过对项目用工时间的计划控制,专业间的设计条件往返能够得到更为有效沟通和统筹协调,在设计、校核、审核等岗位的任务、时间分解包括图纸会签、入库时间的安排上,也能更清晰地落实至岗、至人。

4.2横道图法

就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而言,横道图法在项目总体计划与各分阶段管理中都能起到很好的连续性管理作用。尤其是在各专业的阶段性管理中,横道图计划简单、直观,能帮助项目管理者更积极有效地调控设计项目间的各工作任务的统筹,把握好各专业任务间的活动时差和逻辑关系,不致于由于单项任务的误差出现整体项目的延误交付。

4.3会议法

对于设计项目简单、周期较短(约30d以内),且业主影响因素较强,缺乏明确完成时间的设计项目或投标项目,可采用会议法。通过一次或多次的计划工作会议,安排设计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包括明确专业任务的完成时间、各级节点的论证和讨论时间,而后落实责任人、会议记录即可。但应注意的是,会议法主要适用于非合同项目,因此,它不能纳入公司的总体项目管理范畴。

5、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进度计划的调整

在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管理者除需要就各专业设计细节进行问询、检查外,尤其要注意业主要求、各专业设计条件的落实情况以及对目标执行时间节点的把握。通过对民用建筑设计项目进度执行情况的审核,能够及时对设计偏差进行调整。

民用建筑设计项目计划偏差的成因多源于以下几点:项目计划阶段或范围管理出现疏漏;项目目标变更,如在市场交付压力下,原计划项目周期由120 d调整为90 d等情况;范围、资源、环境等工程要素变化致使项目无法达到预期项目目标。针对于此,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应将调整驱动定位于项目目标之上。项目目标变更的,应力求平衡资源、进度与成本三要素,并满足新的项目目标设计;其它项目要素变化的,则应当考虑是否可在不改变项目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协调、并行等渠道完成项目管理计划的调整, 总体而言,在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出现管理目标偏差的情况下,其计划调整应符合以下几点原则:

(1)项目管理目标调整应以合同为基本依据,项目目标为主线,把握好针对性与平衡性。

(2)项目管理计划调整是动态的系统工程,项目中任一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管理计划尤其是进度计划的调整应经多次尝试和假设才能予以实施。

(3)科学设定项目管理目标偏差的上下限,目标偏离仍处于受控范围内时,尽量避免调整计划,加强监控即可。

(4)注意时间节点的设计与控制,充分利用其偏差幅度的分析与衡量作用。

(5)对于工作范围扩展或估算不准导致的计划调整,应仔细分析原因,以变为此后的设计项目管理积累可借鉴的经验数据。

总之,尽管民用建筑设计项目是设计项目中涉及专业较少、规模较小的项目,但其项目管理工作与大中型工程项目总体管理工作相比较,存在共性,也有特殊性。只有很好地完成了民用建设计项目管理工作,才能为更重要的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篇(9)

1.建筑设计行业的现状和现存问题

建筑设计工程一般可以划分成谈判工作阶段、方案设计工作阶段、施工图设计工作阶段和交付后服务工作阶段,是先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的设计单位大多数都成立于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设计院都属于政府直接掌控的事业型单位,而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市场型行业运营机制。

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建筑设计行业开始了全面的改革,十几年过去,设计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设计单位与开发业主之间形成了稳定的供需关系。为了配合政府的改革,6部委办于1999 年联合确定了设计单位转变机制的目标、措施、任务以及政府应当给出的扶持政策,之后2000年了71号文件、2001年了102号文件,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设计行业的改革进程。

1.1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建筑设计行业的现状可概括如下:

(1)由于我国人口和现行的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的数量之大前所未见,并且业务种类偏向于多样化。

(2)虽然从业人数众多,建筑设计企业数量也相当惊人,但是从业者的职业水准普遍偏低,特别表现在注册职业人员的严重匮乏上。

(3)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设计市场和承接工程量在不停的扩大中。

(4)横向的比较来看,我国建筑设计行业与我国勘察行业之间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发展落差,勘察行业无论是营业额还是利润率上都领先于建筑设计行业。这也说明了我国建筑设计行业还存在着不小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可能。

(5)建筑设计行业营业收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工程承包收入和建筑设计收入,我国目前设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是远远低于工程承包收入,说明设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6)我国建筑设计行业企业都没有取得综合甲级资质。

1.2设计行业现存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设计院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深究起来,我国建筑设计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还是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建筑设计企业都没有应用好设计项目管理,没能完全的进入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制度范畴内。具体说来,存在的问题如下:

(1)体制不灵活

设计院现行的体制是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物,其最重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统一。主要表现是:一是设计院的组织机构要按政府机构对应的形式来设置,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二是设计院的经营一般是按照党政机关的管理方式,由上级组织考察任命,经营者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三是设计院职工的积极性也难以得到充分调动。

(2)主体定位不明确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需要市场经济的参与方尽可能的灵活和独立,面对各种问题时都可以自主的做出决策。而我国的建筑设计院是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其定位却不明确:一是我国建筑设计院的独立性不够;二是我国建筑设计院在我国社会运行机制中仍然扮演中政府相关部门的角色;三是我国建筑设计院的内部组织结构很僵化,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3)企业运营的自主性不够

我国建筑设计院虽然已经慢慢在走向正规,但是建筑设计院在运营过程中所掌握的权力并没有得到根本的保证。具体表现在:一是设计院运营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决策权都被掌握在相关部门手中;二是我国建筑设计院在我国社会运行机制中仍然扮演中政府相关部门的角色;三是我国建筑设计院残留运行机制还相当明显,没能做到完全转变成现代企业。

(4)责权不对等

政府和企业由于执行主体不同,职能不同,其责任与权利自然也应该是不同的,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便有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权利严重不对等。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国家对设计院企业资产保持所有权,但是设计院只有经营权;二是政府永远是资产经营固定收益者,但是设计院却是风险承担者;三是企业资产经营的重要决策权由国家持有,但是造成的损失实际却由设计院和企业员工来承担;四是设计院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任免由政府来决定,而不是由市场来决定。责任和权利的不对称,已经成为设计院发展的严重阻碍。

2.设计项目管理理论综述

2.1相关定义

哈罗德科兹纳在《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中提出项目管理的总体定义:项目管理是为一个相对短期的目标去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公司的资源。进一步来说,项目管理就是利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将职能人员安排到特定的项目中去。

由此,结合项目管理和设计的定义,笔者对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定义可以表述如下: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指的是以建筑设计项目为对象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其通过寻找能够胜任的项目经理、工程师、设计师、概预算人员等来建立一个临时的专业设计团队对建筑设计项目实施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而来实现建筑设计项目全周期的整合,设计所需资源合理调配和设计项目目标的协调与优化。

2.2设计项目管理通有的固有属性:

(1)目标的指标性。设计项目的标的具有确定的各项指标,这些指标共同描述了一个项目最终产品。指标可能是从设计项目的耗费时间、资金和项目范围等方面来具体限定的。

(2)过程的复杂性。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蜕变,建筑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化、建筑设计的程序也越来越复杂。

(3)外界力量和资源的借助。建筑设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研究该项目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借助其他外界力量和资源来更好的进行建筑设计。

(4)项目的一次性。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每个项目都具有一次性,而不具备重复性,建筑设计项目作为项目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然也具备该种性质。

(5)限时性。项目与重复性工作不一样,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此我们更多的是强调项目的结束时间,即设计图纸的交付时间。

(6)甲乙双方的确定性。建筑工程在正式初步设计之前,甲乙双方都是已经确定了的,双方各取所需,在建筑设计项目进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3.合理组织建筑设计院的设计项目管理团队

项目管理发展至当今,现代设计项目管理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就是项目管理团队的建立。现代设计项目管理团队组织的建立过程虽然跟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架构的建立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也会因为时代的特点和具体项目的特征而导致现实意义中的设计项目项目管理团队的建立与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架构的建立不尽相同。单论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架构的建立较现代设计项目管理团队组织的建立而言可能有组织的稳固性更强,项目的总负责人的作用也不会显得那么重要。总而言之,设计项目管理团队的组织架构形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项目式组织架构的建立机理在于,不同的组织团队之间区分的界限是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团队负责的项目都有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各种资源来支撑以便其贯彻实现。项目经理,亦即项目的负责人,是衔接设计院高级管理层和具体设计项目团队组织的重要角色。各个不同的项目团队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

建筑设计是很多人都要参与的一个集体性活动,也是一个需要很多专业人士参加的创作型过程,其特点是复杂且综合要求很高。所有如此一个复杂且综合要求高的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若没有一个中流砥柱式的中坚人物来组织所有的参与方和相关者团结一致工作,项目的最终目的(按时、保质和在预算范围里完成项目)是很难达到的。在这种条件下,设计项目经理负责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设计项目经理在整体设计过程中体现的素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整个设计项目管理团队在此过程中的工作质量,该过程质量又直接决定了建筑设计作品的质量和该作品能否被认可。设计项目经理的责任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正如同设计项目组织架构的选择一样,设计团队的创建也并没有一个程序化的方式,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什么样的项目条件,就要创建什么样的项目团队:

(1)合理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层次是指管理过程中管理层的多少,而管理幅度是指在一个管理层中上一级直接管控下级的个数。对于同等规模的项目团队来说,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是反比例关系的。在管理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管理层次和管路幅度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2)责权对等原则。对于一个项目团队来说,不论是项目经理、专业负责人还是普通设计者,其所承担的责任和其享受的权力必须是一一对应的。

(3)才位相当原则。才指的是项目团队的成员在项目团队的运行过程中能够为团队做出贡献的能力大小,位指的是团队成员在项目团队中所处的职位高低,这两者是必须相当的。

(4)统一指挥原则。该条原则主要是针对于设计项目团队的成员而言的,意指设计项目团队的成员在项目团队的运行过程中要避免多头领导的情况出现。

4.项目管理在建筑设计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系统的进行项目管理的时限并不是特别长,项目管理水平在国际上也并没有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但是在这么多年的项目管理实践中,业内对项目的质量管理原则还是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也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目前业内普遍接受并推广的项目质量管理原则可以大致概括如下:

(1)以顾客为核心;

(2)领导的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以事实为决策基础;

(8)与供应商保持互利的关系

此八条原则的重要性和权威性不言而喻,这些原则在现行的项目质量管理框架中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项目管理科学的发展,我们期待更符合实情原则的提出。

质量保证需要做的是在项目出现质量问题之前提前做出的预防工作,运用的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控制原理,分为内部和外部。项目内部质量保证是项目团队向自身提供的质量保证,而项目外部质量保证是从质量的角度对外的承诺。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是笔者认为在建筑设计院推行设计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效的质量保证手段。

项目的质量保证是“疾病的预防”,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保证完全不出现质量问题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所以我们需要质量控制来起到补充作用。质量控制是指在项目启动后运行的过程中对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找出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来处理出现的质量问题,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得到持续的改进。项目的质量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是类似于疾病的治疗,其存在是为了弥补质量保证中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缺憾,追求质量的完美。

5.项目管理在建筑设计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项目计划编制、成本估算、预算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这些过程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项目的实际成本不超过项目的预算成本。也可以理解为,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了确保完成目标,在计划所批准的预算内,对项目的成本运营相关事宜的管理过程。

成本管理是一个精细化的管理过程,本文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若能培养下文介绍的两种科学意识,在我们进行成本管理时是非常有帮助的:

(1)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管理意识就是我们要有一个系统化的意识,要把整个成本管理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密不可分的过程,其中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都是对其他阶段有着相当影响作用的。

(2)项目的全面成本管理

所谓全面管理,是从成本管理的内容这个角度来说的,从成本管理的字面来看管理的内容应该是成本,但是建筑设计时一个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只从成本的角度来进行管理是难以达到成本管理的效果的,我们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扩大管理的范围,全面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成本,还要包括项目的资源、风险等因素。此管理观念是美国学者R.E.Westney先生提出来的。

建筑设计项目成本控制指的是在制定了设计项目成本估算和成本预算的前提下,通过成本基准计划的安排,为确保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的成本不超过预算成本而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和控制行为这样一个举动,其具体的程序如下:

(1)建筑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时刻关注成本的分项发生和累计成本。

(2)分析实际检测到的客观情况与建筑设计项目预算成本是否存在偏差。

(3)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不同原因导致的设计变更,而设计变更一般在计划中没有一个确定的单项,所以当设计变更发生的时候,需要适时的对成本基准计划作出修改或者变更。

(4)当检测到偏差发生的时候,要第一时间组织讨论该偏差是否可控,若可控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若不可控又该如何处理。

我们对建筑设计项目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是包括很多环节的管理,在其中的管理切忌因为成本管理的需求而弱化甚至忽视其他环节的管理从而对整个设计项目的后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骆珣.项目管理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邱菀华.沈建明.杨爱华等.现代项目管理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美]拉乌夫·G·加塔(RaoufG.Ghattas), [美]桑德拉·L·麦基(Sandra L.Mckee)著.杨磊.王增东译.实用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英]F·L·哈里森著.杨磊.李佳川等译.高级项目管理-一种结构化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美]南希·明戈斯(Nancy Mingus).24 小时精通项目管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7]伍春来.王振雨.项目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8]甘华鸣.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

建设项目建筑设计篇(10)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实质是企业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只有拥有核心能力,才能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有其自身固有的特性,但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中仍存在阻碍和影响市场健康发展的很多问题。如建筑工程投标中的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国有建筑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不正当竞争, 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这些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进入国际化,需求我们的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企业在目前招投标承包竞争机制下, 由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逐步向市场观念、竞争意识转变, 形成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像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僵化、变化不大,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约束不严, 诸此过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通过创新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才能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是当今时代所需。

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适应市场需要, 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管理模式, 努力走一条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体化道路, 是建筑企业需要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市场将被重新瓜分, 企业如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使我们面临世界区域内的竟争对手, 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和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与挑战。由此可见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加快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对于当前是非常必要的,而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是工程全程管理中相当关键的环节,其管理创新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顺利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

1、观念的转变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对设计人员来说, 首先应从观念上进行转变。设计项目管理是一套全新管理思想的引入,需提高全员的管理意识,我们目前对设计流程、市场意识都有不同;项目经理不同于设计总负责人,他在各个阶段的职责是不同的;对于设计人员不仅仅需要有技术, 还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市场经验。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系统的实施需要全员上下,尤其是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支持。项目中无论是直接从事技术工作还是涉及项目经理工作, 均需要加强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达到从根本上认识其重要性, 适应时展的需要。

2、动态的管理和全过程的控制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有明确的时间和目标, 但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进行整个全过程的控制。设计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也包括质量控制、时间控制、费用控制和信息管理。

建筑设计的过程包括方案、扩初、施工图、施工配合阶段。因建筑项目的特殊性,其涉及面广、变化因素多、建筑个体的不同,其过程的控制需要不断的协调。设计院需要建立《设计项目管理手册》,提供给设计人员具体的操作方法, 确保项目总目标的最优实现。

在项目管理中, 变化的不定性需要进行有效地控制, 采用动态的管理方式是必须的,而计划是控制的基础, 没有计划也就很难有效地控制。项目经理需要在变化和矛盾中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质量、进度、收费和支出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工作方法。在协调中不可缺少的是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不仅包括设计团队与业主的沟通,还包括设计团队内的沟通、设计团队与设计单位内领导和所内其他项目间的协调沟通,确保建筑设计全过程的控制。

3、发挥团队作用

项目管理的一大优势就是充分发挥团队集体的作用。设计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性角色。对于项目经理需要通才包括领导能力、人员开发能力、沟通能力、应付危机及解决冲突的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等。因此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 更需要项目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才能成为会管理的项目经理人才。

充分调动设计成员的积极性, 确定、引导并实现项目目标是很重要的。让设计团队的每个成员感到在项目组中是很被需要的、互相依赖的、互相支持的。在设计互提资料阶段,需要加强协同设计的能力,保证项目组进度的一致,不要产生个别工种进度的滞后而带来整个项目的影响;在设计修改阶段,项目经理要加强与业主的沟通,最大限度地控制变更,这也是保证设计质量的问题,对内争取设计人员的理解,共同完成项目的目标。

4、构建现代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机制

(1)应用先进设计技术

各专业都要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实现技术与效益的最佳结合,如提高CAD 应用水平,在应用微机和单机版软件的基础上,建立设计企业局域网;加强内部业务建设并结合专业设计工作实际,编制通用图、采用标准图、建立图形库和各专业数据库,不断完善设计资源,提高设计效率;建立工程设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使项目管理实现动态的实时管理。

(2)着力培养现代化工程设计人才

为适应国内外设计市场竞争,要把设计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设计人员业务能力。设计人员有专长、设计室有特色、设计院有优势,才能培育出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做出优秀建筑设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复合型的现代化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人才,既有“硬技术”,又有“软技术”的项目经理人才。

(3)组织设计项目管理创新

设计项目管理现代化包括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国内设计企业要学习境外设计企业新的设计理念、手法和管理,努力“转机制、练内功、抓管理、上水平” 。“练内功”既有技术方面的内功,又有管理方面的内功;“抓管理”既有设计企业管理,又有每个设计项目的管理。要缩小与国外设计企业管理的差距,根本措施是进行技术管理的系统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构建现代建筑设计项目有效的管理机制。

总之,创新是建筑工程企业得以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特别是通过加强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创新,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并且能够将设计企业的项目管理框架不断完善与充实,使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从而为建筑工程设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新. 基于现代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探讨[J]. 广东建材. 2010(12)

[2] 王晔.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与流程的科学规范化[J]. 建筑设计管理.

2011(02)

上一篇: 股票证券市场 下一篇: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