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保护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9 08:03:37

环境治理保护措施

环境治理保护措施篇(1)

1工程概况

辽宁省葫芦岛市青山水库工程由青山水库工程及输水工程组成。青山水库坝址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北头道河子村上游,坝址以上控制面积1650km2,占六股河流域的54%。青山水库工程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和输水洞;青山水库输水工程线路总长为71.032km。水库总库容6.67亿m3,为大(2)型水库,Ⅱ等工程,最大输水能力为21.05万t/d。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0年一遇。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向葫芦岛市市区供水、防洪为主,兼顾改善流域下游农业供水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青山水库解决葫芦岛市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不足问题,同时提高六股河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了六股河流域下游枯水期及葫芦岛市的生态环境。

2工程建设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

2.1对受水区的水质及水资源的影响

本工程运行后,将关闭辽宁渤海造船厂的稻池乡老水源,年减少地下水取水量292万m3;关闭高塔沿海平原区自来水公司的11眼井,年减少地下水取水量为296万m3,并关闭部分城区自备水源井,减缓并能够逐步改善海水入侵危害。本工程将促进葫芦岛市范围内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使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力地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对下游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

青山水库枢纽位于六股河中游,调水水量占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3%。然而,青山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仅占流域总径流量的48%,坝址下游区间汇入水量达到了2.78亿m3,距坝址约10km处的支流黑水河多年平均汇入水量可达0.91亿m3,同时青山水库为多年调节,在枯水期仍可以保证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下泄。因此,从水量上看,调水将使得河流上游回水河段和下游河段水位流量发生变化,下游河段的水位会降低,水量将减少,但工程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是局部的,主要体现在枯水期。

2.3对项目建设区域景观的影响

由于林地多分布在坡地,水库淹没的主要类型为农田。水库蓄水后林地的景观优势度仍最高。同时水库蓄水增加了水域面积,水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在工程正常运行后,区域景观仍具有较高的干扰阻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2.4对六股河鱼类的影响

由于六股河没有珍稀、濒危种类以及洄游性鱼类,大坝的阻隔作用不会对鱼类产生影响。水库蓄水后,动水生境转化为静水生境,库区内适应静水环境的鱼类种类和数量将会有所增加。由于淹没区上游还有上百公里的河段,坝址下游有黑水河和王宝河两条较大的支流,河道内适应动水环境的鱼类仍可以找到适合的栖息地,因此本工程对鱼类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水库的建设对项目建设区域的原生沙质海岸带及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相对轻微,但对六股河部分河段水环境、水生态、河口生态与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库区八家子河流域等矿区污染存在供水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治理措施,以确保青山水库的水质安全和周边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3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

3.1青山水库水质保护措施

(1)为了确保青山水库的六股河优质水源不受污染,市政府已划定了青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排放对水质造成污染的废水。(2)按照《青山水库工程上游八家子矿区污染风险控制方案》要求,在水库初期蓄水前,现已完成八家子铅锌矿尾矿库大坝防渗加固、截洪导流和污染治理废水回用工程,重点企业治理与关闭工程,受污染土壤和河道底泥清理工程以及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对六股河河源建昌雹神庙锰矿采取停产整顿治理措施,以达到废水零排放。(3)为了确保青山水库上游易受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八家子河河水入库,根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辽宁省葫芦岛市青山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09]572号)的文件要求,需要在八家子河中游修建八家子河丁家沟拦河导流工程,将八家河河水引到其下游绥中二台子河内。该环保工程包括导流坝和导流隧洞及部分附属工程。截至目前,八家子河丁家沟拦河导流工程已施工近半,其工程总投资约3.20亿元,预计2017年底完工。

3.2青山水库生态下泄流量保护措施

为确保水库下泄不低于0.79m3/s的生态流量,保证下游河道水环境、河道景观用水和生态用水量的要求,水库建立了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水库在初期蓄水和运行期的不同来水保证率条件下,从56m蓄水至输水洞底板高程62.7m期间的生态下泄流量的排放随时有监控记录备查。

3.3青山水库鱼类保护措施

为了对项目建设区域鱼类进行保护,在青山水库管理区内投资建设了鱼类资源增殖放流站,开展鲢鱼、鳙鱼、香鱼和黄颡鱼等鱼类野生亲本捕捞、运输、驯养和人工繁殖放流。该工程投资879.74万元,预计2017年6月完工。

3.4青山水库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

青山水库工程移民涉及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三个县(市),移民总人口17349人,故移民安置的环保问题尤为重要。移民安置工作由以各县(市)为主负责,青山水库管理局为辅配合完成。目前,三期移民安置区已全部建完,除第三期移民要在2016年11月末迁入外,其余已全部入住。安置区和集镇的水土流失防治、水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置等问题已全部解决。兴城市大部分移民已入住兴城市临海产业园区附近的集中安置楼内,靠在周边企业打工、打渔、经商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3.5库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1)为了加强库区周边生态环境治理,青山水库在库区、库区上游周边、移民后靠安置点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在2015年春,水库周边栽植了大蒙古栎、大五角枫、银杏、云杉、西府海棠等树木、花灌木、花卉共计64种植物,还有经济林、景观树及苹果、梨、枣等果树,绿化总面积64hm2。同时,在库区上游周边的兴城市三道沟区、建昌县八家子区和绥中宽邦区三个区域建设水保林、经济林、护路林、修建排水沟和作业路等。在移民后靠安置点建浆砌石挡墙、浆砌石排水沟及绿化工程等。(2)为了避免在库区周边有放牧、打渔、采砂等违禁行为的发生,保护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下一步要在整个库区周边预埋混凝土桩1500个,用铁丝围栏3000m将整个库区围禁起来,以防止外来人员及牲畜的入侵,便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环境治理保护措施篇(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是矿山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两大主题,也是当今社会、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矿山企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既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又不至于造成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恶化以及重大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研究课题[1]。

1、矿山地质环境的内涵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床及其邻近地区,其岩石圈上部与大气、水、生物圈组分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这一部分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这一系统是以岩石圈为依托,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不断改变着地球表面和岩石圈自然平衡状态的地质环境,也是一个环境地质问题较多、地质灾害较突出的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采、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矿渣,废水,粉尘等,不仅直接影响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而且给矿区周围的大气、水质、土壤造成危害;废石堆、尾矿库挤占大量土地、农田;污水和烟尘的排放,污染水源、江河和大气,也破坏了景观和植被;露天矿边坡崩落,井下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矿井突水、矿山疏干排水引起邻近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疏干涸干或形成海水入侵;采矿剥土等造成水土资源平衡失调,易诱发和引起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有这些环境地质问题,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预防和治理的难度很大。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和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2]。

2、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危害

矿山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及滑坡、煤层自燃、矿井突水、有害气体突出、冒顶等。针对上述主要类型分析如下。

2.1 崩塌

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发育地带。矿山开采而诱发的岩土体崩塌,在平原地区主要为开采粘土、砂石矿产时的边坡失稳;在山区露天开采过程中的坡角过大而诱发的岩体崩落(包括建矿时修路切坡等),以及在深部采矿过程中出现地面塌陷而导致上覆脆性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沿裂隙出现崩落。如某煤矿,该矿区上覆第四系玄武岩,储矿层为侏罗系,经多年的地下开采,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并且出现地面塌陷,引发上伏玄武岩沿节理出现裂缝,在降水作用下,沿裂隙在陡坡处出现崩落,危害近陡坡处的人群及建筑物。

2.2 地面塌陷

多年以来,地下开采矿山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发生。这些矿山多分布于山间盆谷地及其周围。塌陷坑一般近椭圆或近圆形,略大于采空区范围,深度由内至外,从大变小,个别塌陷由数个塌陷坑相连或重叠。煤系地层多分布于中生代的砂岩、砂砾岩、页岩之中,岩体类型为软弱层沉积岩,该地层岩体结构松散、破碎,处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区,断裂分布广泛。煤层矿体多属于浅埋藏型,松散覆盖层厚度比例大,矿层覆岩强度低,厚度比例小,岩性组合复杂。当地下矿层被采出后,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上覆岩层及建筑物等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长应力超过该层的抗压强度时,直接顶板首先发生断裂并相继冒落,紧随其后的是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和离层,随采矿工作面的推进,受到采空影响的岩层范围不断扩大,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的盆地形塌陷坑。

3、矿山环境治理方案实施部署原则

3.1 以人为本,减灾防灾的原则

矿山开采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隐患直接或间接地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其免遭该类地质灾害隐患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3.2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针对矿山环境地质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重点对开挖较深的采坑、露天堆积较大的矿渣堆、高陡边坡(危岩体),顺坡就势因地制宜实施削坡、填坑、平整修复治理工程。

3.3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以工程措施为主修复破坏了的地形地貌景观,并结合种植树木的生物措施修复破坏了的矿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

3.4 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则

根据资金情况,结合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大小情况,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既要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又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

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及预警系统。加强对采矿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监测及预报,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矿产开发成本的提高,反过来可促进矿山环保技术的革新和科技进步,这不仅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还可使发展环保技术的矿山企业盈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标志。只有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作为经济要素来实施,矿业才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表征,才有益于社会获益于人民[3]。建议如下:

4.1 加强新建矿山审批管理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加强新建矿山审批管理制度。对不符合建设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又无条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拟建矿山,建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开采矿产资源;限制改扩建含硫量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

4.2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新建、改扩建矿山应严格执行矿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利用方案中必须有水土保持、环境治理达标、矿山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实施措施。经批准确定的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使用。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率必须达到100%。

参考文献

环境治理保护措施篇(3)

    矿产资源被过度的开采利用,就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矿山的地质问题和环境问题主要分为四种:过度的占用非矿区,使得土地资源得到破坏;矿产地遭遇自然灾害而引起的地质问题;过度的矿产开采造成了地下水位的流失;水土遭到严重的污染。其中最严重的地质和环境问题就是矿产地的地质灾害,还有就是由于矿产地废弃物的随便排放而造成的水土污染问题。

    矿山在开产矿资源时会大量的排放污染水,使得附近水源遭到破坏,并且这些污染水会随着水循环流到地下,对附近的地下水的均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出现井口干涸、地下水明显下降以及地表水严重流失等问题,人畜的饮水和农田的灌溉都将受到影响。同时矿产地排出的含泥矿等污染水,能够阻塞池塘与水库等公共设施,给国家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2.地质环境的保护与防范措施

    2.1 土地的保护

    矿产地的建设工程不应该没有限制的扩大土地的使用范围,要尽大的提高对占有土地的利用率,尽可能的减少对占有土地的破坏,维持矿产地的土质平衡性。矿产地的临时推土场、产品堆场以及生产设备的摆放场都应该得到规范的管理,要充分的利用现有占有土地的使用平台,最大效益的发挥出土地的利用率,尽可能的减少对其他土地的破坏与侵占。做到合理的、规范的、科学的利用土地资源,有序的摆放渣土,杜绝一切乱堆乱放的混乱现象,而且为了员工的人身安全,摆放矿石场的斜坡度不应该大于40度。整个矿石开采过程中,要尽量的利用好表层废土,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率,当整个矿产资源要枯萎时,要及时的封闭好矿井口,并用那些原来的废土填平好整个内采场,使得环境污染的源泉得到遏制。

    2.2 植被的保护

    矿产地的各种工程都不应该对林木砍伐区进行扩大,避免因为过度的破坏绿色植而引起的环境破坏问题,在矿产区进行作业的过程中,要懂得对那些比较大的乔木和灌木进行栽培和异地移植,而不是见木就伐,遇树则砍,这样只能给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从而出现更大的灾害问题。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还要种植一些花草树木,扩大矿产地的绿色用地,改变其脆弱的绿色问题。

    2.3 水资源的保护

    矿产地的水资源无疑是及其宝贵的,但是由于受到污染或者采矿的影响,使得矿产地的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位严重降低。所以在采矿的过程中,那些废水不要直接让其流入到附近河流中去,而是要将废水先处理一遍然后再让其流入,极大的降低了河流被污染的风险。

    2.4 对矿山露采场的处理

    (1)、清除露采场边缘的岩石,并且对两侧进行加固,采用绿色植物等进行露采场进行绿化。

    (2)、在露采场的山顶上修筑截水沟,尽量减少外来水进入到采场内。

    (3)、尽可能的积蓄地皮表面的雨水,为植被的后期培养提供水源。

    2.5 制度的保障

    (1)对有关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法律法规要进行系统性的完善,通过法律法规的手段去保护矿山的可持续性。

    当前要加快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进程,结合我国环境的实际情况,尽早的制定出一部科学的、合理的、严谨的律法,去监督和管理有关矿山土质环境的保护及治理问题,为阻止地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为治理环境提供了极大的法律保障。

    (2)、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必须实施高效、严格的矿产地地质环境的管理措施。实行苛刻的矿业准入条件,对矿产地的地质环境保护要加大执法力度,要想严格的将矿产地的地质环境搞好,就需要一个公平、公共以及客观的评价制度,并且需要时刻的完善好评价制度,评价人员每一次对矿山进行考察时,必须秉持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去对矿产地的地质环境进行考核,考核人员要及时的将考核的结果送到相关管路部门去。对管理方式进行切实的转变和改进:

    一、依据矿产地的地质环境来划分,实行对地质环境的分类管理。

    二、改变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将被动式管理转变成主动式管理。

    三、负责到底、监督到底、管理到底,对治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严肃对待,所以管理部门要实行全过程管理。

    (3)、利用矿产地的经济手段,大力的发展环保与循环经济,逐步的改变经营模式,从根本上降低经济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引导当地企业部门走上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进一步的去完善经济环境,扩展矿产地地区的融资渠道,吸收外来资金的投入,使得矿产地地区的循环经济能够实现有序化和产业化的运作机制。

    2.6 技术措施

    矿山企业都应该遵循“无废矿山”、“绿色矿山”的相关环境标准,对矿山开采区内的废渣等污染物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和有序的规范,实现矿山开采区内的技术的科学化、废物排放的无害化、作业的清洁化、复垦环境的优良化,对矿产区的废弃矿物加以加工,使得其可以综合利用。保护矿区周边环境的平衡性。

    2.6.1 无废开采

    矿产区内的无废开采,一般指的是矿床在回收、开发及资源利用的过程,尽可能的减少无用之物的产出,同时对矿产区的所有资源加以整合,最大限度的提高矿产物的综合利用价值,而不用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性。无废开采需要遵循的这些细节和原则:

    (1)提高综合利用的原则。

    (2)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

    (3)就地利用、就地处理的原则。

    (4)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统一性的原则。

    (5)无用之物尽量减少产出和尽量利用的原则。

    (6)依靠政策引导和依靠科学技术的原则。

    2.6.2 矿区的复垦

环境治理保护措施篇(4)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们生活中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无限制的排放的大量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不仅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人们环保意识的淡化,重经济轻保护的发展理念等更加加剧了水污染,造成了恶性循环,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经济平稳发展。虽然目前环境保护得到不断的关注,但仍然未能彻底解决,只有经过不断地努力,将水污染增长趋势有效控制,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

一、环境保护中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1、粗放式的经济发展造成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水污染整治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污染源便是资源的低效利用。低水平的投资使得虽投入大但产出少。这样以牺牲资源的数量为代价赢取利润,在短期内可能带给企业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眼光看来,这是一种自杀式的发展模式,资源的稀缺性便决定了这一结局。

2、思想认识不够,企业不重视水污染的治理。目前企业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缺乏应有重视程度, 大多数企业只顾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重视短期效应把短期时间内的经济指标看得高于一切,企业没有自己长远的发展目标,在自身主观意识上从不重视水污染治理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它在企业长久发展中带来的危害性才会真正从根源上解决水污染问题。而许多企业把当地主管部门的环保要求当作例行公事,瞒天过海,检查完过后依然是随意排放,任意污染。

3、企业处理水污染运转费用的高低,导致出现污水处理难的恶性循环。水污染处理运转费用的成效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水污染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巨额的污水处理费用不仅使企业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便产生了人为故意停用水处理设施的严重现象。然而水污染处理设施一旦停止运转闲置下来, 就会很容易生锈、腐蚀甚至出现浪费。等到设备损坏了我们再去花钱维修、更换, 这样的费用增加不仅给企业政府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此一来水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 便形成了一种令人无法忍受的恶性循环, 从而出现污水处理难,难以凑效的尴尬局面。

二、进行水污染治理的目的

1、解决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我国大部分北方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短缺,比南方要严重得多,面对这些当地不容乐观的严形势我们应该做的便是以污水资源为核心,采用合理科学全面的治理方法全面提高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特别关注工业发展密集地区的城市,积极规范调整城市里面的排水管网络建设以及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排放工程建设。而南方降水量达,水资源、水容量相对充沛,面对这样的优势我们要积极合理科学地运用大海的自身具有的天然净 化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科学规划的布局,发挥纵横交错的四通八达的南方小河小湖的地理优势,充分的在实践中实现优势的最大化利用。

2、加强对城市的建设和改造,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为居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空间。在主要的城市污水污染严重地段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加强改造和规划整合治理,让城市市民积极的参与到水污染治理的行动中来,并且配合附近的企业、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划分区域负责尽责尽最大努力建设一个全面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城市建设中,难免出现工业污染的情况,而工业污染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大多是工业废弃废物,因为它排放过程中带有的污染物会随着工厂生产种类不一样而会有不同污染成分。国家规定一般的工业污染排放治理遵循谁污染谁承担污染责任的原则,然而在含有重金属难以处理降解的有机物污染物和高浓度的废水排放企业应主要采用科学的污染治理方法,要求必须在厂内处理完才可以排放。在农业污染方面,近年来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量,我国土地办结污染特别严重,有些地区已经处于荒废状态。为提高土地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农业研究,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数量,并且及时积极提倡农民使用有机无害肥料。只有共同参与,我们的水污染状况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治,

三、针对现状提出的水污染治理措施

1、执行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

在执行排放标准时,首先执行地方标准,无地方排放标准的首先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其次行业标准。如果废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但在执行排放标准时应区别对待,尤其要考虑其废水的可生化性、生物毒性及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可能带来影响。

2、加大污水治理力度。

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应加强排水系统的规划,并且尽可能地把排水系统按工业污水与生产污水排放的原则,进行分流制排水系统设计,同时对现有的排水系统和沟道系统加强管理和维修,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并结合市政建设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厂,并配套管网使各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或回用。

3、强化污染源污水处理

凡是排放一类污染物的污染源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全过程控制及管理措施,在生产车间排水口实现浓度达标排放;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制革、纺织等行业产生的污水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对部分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保证废水中化学耗氧量达到地方污水排放标准或行业标准;食品加工与制造、饮料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生化需氧量适当放宽控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单独处理,尽可能采取综合利用,能源与资源回收利用的综合利用措施,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为主。

4、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对物料、能源、水资源消耗量较大、污染物浓度大及负荷高,生产效率低,污水不易治理或治理费用较高的工业污染源,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造纸及纸制品等行业以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为主,最大限度减少污水及其污染物的生成。

5、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

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抓好生态建设项目,积极实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城镇工业废弃物处置项目等项目,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要予以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

结束语

工业废水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敲响了环保的警钟,在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警醒作用。污水治理工作已经开展多年,然而成效并不显著的防治工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只有找准造成水污染的根源我们才会找到真正地解决对策,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长久发展理念我们的水污染治理才会得到真正地解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才为子孙后代留下长久的发展。因此,实现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需要我们各个方面的集体努力,我们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环境治理保护措施篇(5)

随着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加大,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提出和建立了许多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针对重金属的污染治理也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但是这些污染治理的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效果不是十分的明显。

一、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带来较大的危害,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环境保护的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在环境保护的制度上面不是十分的完善,使得环境保护的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首先,我国缺乏统一的环境保护机构。当前在面对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使,通常都是有多个中心机构进行多元化治理,这种治理的方式使得各部门在面对环境保护出现的问题时各自推诿,不能够真正承担起其中的责任,及时有效的开展环境治理方案。其次,地方行政部门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方面不足。地方行政部门没能够对环境保护工作引起重视,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而且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技术指导,在开展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第三,环境保护在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我国当前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在农村和乡镇上面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但是重金属污染主要就是在农村的耕地上面,使得重金属污染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治。

(二)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不完善

在当前的环境保护之中,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始终不能够跟上实际环境保护的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因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在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立法上面存在着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之中,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第二,各环境保护部门在立法制度上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第三,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是十分的具体,在面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其中存在着较多的漏洞。

(三)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缺乏创新

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之中表现出缺乏创新的问题,在整个体制之中,只有中央在部分会议的召开上会针对环境保护管理作出一定的创新,其余地方政府通常都处于一种按部就班的转态,很少会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实质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与我国的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逐级落实执行的制度虽然能够让上面的政策更好的执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地方执行部门的创新。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之中,缺乏对于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意识,相关的治理工作缺乏实际的意义,这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环境保护工作缺乏群众的参与

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与身边的人民群众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在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之下,群众积极的支持和相应,能够让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起来更加的顺利。但是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基本上是政府部门在独自的开展,人民群众很少参与到其中,这也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效率十分低下,在面对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时候感觉到力不从心。

二、基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优化分析

在针对当前施行的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时,主要从政府、群众、企业三个角度分析具体的优化措施。

(一)从政府角度进行优化

首先政府应当在规划体系上面做出优化,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工作关系到我国的民生问题,因此在防治规划设计上面应当做出科学的规划,找出当前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然后对这些区域进行分批次、分步骤的治理。其次,政府应当对当前的监督机制进行优化。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一些生产加工型企业,因此相关监督部门应当找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然后对这些企业的排放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加强企业污染治理的宣传工作,从源头上消除重金属带来的环境污染。第三,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出优化。对于当前法律法规之中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上面存在的漏洞,应当逐渐的去完善,严厉惩处那些排污十分严重的工厂,促使他们加强排污治理工作。第四,加强同其它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整体上看我国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技术仍旧不是十分的成熟,在管理方面也有着许多的缺陷,因此应当加强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从群众的角度进行优化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单纯依靠政府管理部门来进行治理是行不通的,必须发动人民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其中,通过群众来进行优化管理的工作。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实施。第一,建立完善的群众监督机制。对于重金属污染的根源监督工作上面,可以利用当前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起专门的投诉方式,群众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检举重金属排放超标的企业,既是对自身权益的有效保证,又能够起到良好的监管效果。第二,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上,一定要秉承信息公开原则。

(三)从企业的角度进行优化

在当前的重金属污染之中企业是最为主要的来源,许多的生产加工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环境带来严重的负担。首先,应当对现有的企业进行分析,其中什么类型的企业有可能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缩小塞查的范围,然后对这些企业进行实际调查,对其中污染极为严重的企业进行嚴厉的惩处,如果仍旧未有改善,可以勒令其关闭。其次,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当前许多的生产加工企业对于环境污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在乎自身的经济效益,对于这类型的企业除加强监督管理之外,还应当加强宣传和引导的工作,让企业管理人员转变自身的思想,对排污进行有效的治理。第三,提供技术服务工作。我国当前的企业在面对排污治理的时候技术不是十分的成熟,缺乏有效的治理方法,此时政府部门应当给予他们一些技术上的支持和服务,使得污染治理得到有效的改善。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环境保护管理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工作应当引起较高的重视,加强其危害性的宣传,只有人们都意识到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才会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政府、企业以及群众都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防治工作之中,实现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防治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洪霞.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谭赟. 基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优化[D].兰州大学,2014. 

[3]李冠杰. 重金属污染条件下基层环境监管体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罗玲.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中的地方政府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环境治理保护措施篇(6)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1水污染的来源

1.1农村水污染的来源

(1)农民生活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各种洗涤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直接造成水体污染。其中包括洗涤物污染和人畜粪便污染。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导致农村地表水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1]。

(2)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

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小、经营粗放。其中很多是污染严重的造纸、印染、电镀等企业,污染物通常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周边地区的水环境。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水环境污染加剧。20O6年,全国农村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89.5亿。大量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到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生产。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乡镇企业这种非点源污染缺乏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3)农业生产中的污水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日益增多,在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附着于农作物上,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4)其它污染。

农村水体其它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的污染、病死禽畜污染、生产生活废品的污染等。由于多数农村都没有建垃圾处理场,大量垃圾均通过河流水体排至下游。另外,病禽畜对河流的污染也不可小视。生产生活废品,主要是农膜、塑料编织袋、农药瓶以及包装盒等,这些废品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而且对土壤也长期造成污染。

1.2城市水污染的来源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治炼、化学工业等。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酚、氰、重金属、石油类、酸碱盐类和各种有机物等。随着国内工业结构调整的逐步优化,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工业污染控制的不断加强,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量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工业污水排放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2、水污染的防治

2.1采用绿色化学技术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等。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2其它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药、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防范。其次,要加强农药、化肥等产品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农药、化肥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避免违禁和不合格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同时,重视对流通市场的管理,杜绝农药、化肥在各种环节上存在危害生态环境的隐患。第三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施用,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第四,大力研究开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第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2],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要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源的管理力度,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1]任瑞,罗毅.鲁西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的实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4,(4):37-39.

[2]袁育枝.试论华北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资源的农业气候评价--以海河平原为例[J].气象学报.1984,(4):440-447.

作者简介:

张亚晶(1961-),黑龙江鸡西市密山市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环境治理保护措施篇(7)

1.1农村水污染的来源 

(1)农民生活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各种洗涤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直接造成水体污染。其中包括洗涤物污染和人畜粪便污染。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导致农村地表水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1]。 

(2)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 

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小、经营粗放。其中很多是污染严重的造纸、印染、电镀等企业,污染物通常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周边地区的水环境。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水环境污染加剧。20O6年,全国农村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89.5亿。大量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到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生产。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乡镇企业这种非点源污染缺乏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3)农业生产中的污水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日益增多,在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附着于农作物上,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4)其它污染。 

农村水体其它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的污染、病死禽畜污染、生产生活废品的污染等。由于多数农村都没有建垃圾处理场,大量垃圾均通过河流水体排至下游。另外,病禽畜对河流的污染也不可小视。生产生活废品,主要是农膜、塑料编织袋、农药瓶以及包装盒等,这些废品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而且对土壤也长期造成污染。 

1.2城市水污染的来源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治炼、化学工业等。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酚、氰、重金属、石油类、酸碱盐类和各种有机物等。随着国内工业结构调整的逐步优化,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工业污染控制的不断加强,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量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工业污水排放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2、水污染的防治 

2.1采用绿色化学技术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等。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2其它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药、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防范。其次,要加强农药、化肥等产品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农药、化肥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避免违禁和不合格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同时,重视对流通市场的管理,杜绝农药、化肥在各种环节上存在危害生态环境的隐患。第三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施用,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第四,大力研究开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第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2],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要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源的管理力度,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1]任鴻瑞,罗毅.鲁西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的实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4,(4):37-39. 

[2]袁育枝.试论华北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资源的农业气候评价--以海河平原为例[J].气象学报.1984,(4):440-447. 

作者简介: 

张亚晶(1961-),黑龙江鸡西市密山市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环境治理保护措施篇(8)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并要求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做到经济和环保协调发展。因此,水污染防治问题成了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总称。近十几年来,由于水污染的不断加重,农村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农作物减产,还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由于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在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技术手段尚未覆盖到乡村,农村的水环境问题还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水环境问题必将引起人们的关注,农村水环境的治理也将势在必行。

1. 农村水污染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适宜的生活环境的追求日益突出。在大中城市纷纷创建“环保城市”,“卫生城市”的同时,却忽视了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水污染问题尤其严重。新农村建设不能只重视生产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否则新农村建设这项系统工程是不能健康发展的。

农村农业污染又被称为面源污染,面源污染包括含化肥、农药的农田径流,未经处理随雨水进入河流的村镇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等。除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外,面源污染是造成江河湖泊水质不断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计,我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由于大量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之公共卫生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农村大量人口饮用不安全水。农村饮用水源大多受到污染,在我国13亿多人口中,农村人口为7.4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3%。全国农村有5亿人饮用天然水,受有机污染地区有1.5亿农村人口。如湖北富水,浠水,蛮河,都出现水体呈棕色,酱油色,水面翻泡现象,不能饮用。据最近的粗略统计,全国农村仍有8000多万人饮用不清洁的水。这些地区肝癌,胃癌发病率比饮用清洁水的高出61.5%。东北松花江水体中BaP,DDT,苯等有毒有机物含量严重超标,导致沿江居民的癌症死亡率高达10万分之87.62。

2. 农村水环境污染主要原因

2.1 工业“三废”向农村地区排放

目前,城市和工业“三废”排放日益复杂,污染负荷高,排放强度大,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对农业和农村的污染正在由局部向整体蔓延。据调查,我国东部地区有3/4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污染水体灌溉而造成的农田污染占农田面积的9.1%。全国有8000万亩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每年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达8亿吨,城郊和工矿企业附近农村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受纳地,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达到200万亩。由于污灌或固体废弃物在农村区域的堆放,在降雨时往往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或渗滤进入地下水,造成农村地区水污染。此外,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快,大量在城市难以生存的重污染行业和企业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废弃物等在农村地区随意排放,给农村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2.2 畜禽粪便浪费严重

在我国,绝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缺乏废弃物处理(置)设施,已经对周围的水体、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据有关报道,我国畜禽粪便每年产生量约为30多亿吨,畜禽粪便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利用,如果加上圈舍冲洗废水在内接近300亿吨。

畜禽粪便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及有机污染物,据统计,我国仅猪、牛、羊三大家畜粪便每年排放的COD高达6900万吨,是全国工业COD排放量的5倍。当前,畜禽粪便已经成为了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2.3 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

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折纯量)达4700多万吨,我国肥料平均利用率较发达国家低10%以上,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40%~50%。肥料利用率低不仅使生产成本偏高,而且大量的化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环境,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我国农药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利用率仅在30%左右,大部分进入环境造成污染。

2.4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随处排放

随着农村生活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数量也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增加。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有100万吨,大部分露天堆放,成为孳生蚊蝇的重要场所之一。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生活污水基本无收集和处理设施,大部分直接排入附近河道,生活污水对氮、磷负荷的贡献率也相应增加。201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83.2亿吨。生活污水中大量的污染物质加重受纳水体的污染,造成水体水质恶化,特别是污水中含有大量氮、磷,会使水体富营养化。

3. 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3.1 控制农村污染源的技术

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控制污染源比治理投入更为重要,只有控制住污染源才能使治理工程顺利有效的进行。

对于点源污染,我国已经基本能够控制了,按国家规定,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应符合《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对生活污水,已经铺设排水管道的乡镇,应定期检修排水管网、对于面源污染,应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使物质在生态系统内多次循环,废物产生最小化,减少农村非点源污染、如珠江三角洲的塘基系统。长江中下游的多水塘系统等;改革农业运行方式,积极推广新型施肥方式,改进灌溉制度,合理种植,推广新型复合肥料,增加有机肥使用比例,控制农药的使用品种和数量;促进水土保持农业技术,通过等高耕作,沟垄耕作、间作、套种、混播、草田轮作、收割留茬等技术,减少流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达到控制面源污染的目的。

3.2 加强对畜禽养殖废水的控制

为控制畜牧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养殖业的生产和技术进步,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政府要在积极鼓励农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同时,结合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当地的相关规定采取有力的防治管理措施,在治理畜牧养殖业污染、创建生态畜牧业的过程中,对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必须坚决执行,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养殖场要加大查处力度。凡是影响畜禽生产环境及畜禽生产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都要通过法律手段加以制止,真正做到依法治污。

要大力宣传畜牧养殖业污染的严重性,提高畜禽养殖场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要引导畜禽养殖场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治理,防止任意排污现象的发生;建立示范工程,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3.3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轻面源污染,提高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引导农民合理用药、科学施肥,使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面积和产量;增强市民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观念;改善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增加有机复合肥的施用,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的使用;培植和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经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基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3.4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环境治理保护措施篇(9)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建规模的日益扩张,我国城市河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安全形式,中小河流域治理工作迫在眉睫。而河流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其治理过程中通常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生态文明的今天,如何搞好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切实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有损破坏,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生态效益成为工程管理者重要的工作方向之一。

一、谏壁闸内引河整治工程基本概况

谏壁闸内引河整治工程位于镇江市谏壁镇镇区,全长约990米,整治内容包括河道清淤、原驳岸砌体等建筑物拆除、钢筋砼直立式挡墙护坡、部分挡墙地基采用水泥深层搅拌桩处理和挡墙回填土后绿化。紧临河道两侧分布着企业和居民区,同时有一条车流量比较大的过境公路横穿河道,所以对引河整治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很高。

二、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施工对水质的影响

(1)河道清淤时,施工船只上面生产生活用水、生活垃圾和油污的随意排放;(2)原驳岸砌体等建筑物拆除时,部分拆除物落入水中;(3)钢筋砼直立式挡墙施工时,基坑中排水直接排入河道中;(4)水泥深搅桩施中时,水泥浆直接排入河道中;(5)雨天时,雨水流入河道中夹带松动的泥土,使得河水的含泥砂量增加。

2、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河道清淤时,施工船只作业时的机器噪声、泥驳运输的机器噪声;(2)原驳岸砌体等建筑物拆除时,各种机械(破碎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噪声、运输建筑垃圾的载重汽车的噪声;(3)钢筋砼直立式挡墙施工时,钢筋制作机械、模板制作机械、砼动输车辆、振捣机械等发出的不同程度的噪声;(4)水泥深搅桩施中时,深搅桩机、防堵管时敲打管身产生的噪声。

3、施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各种车辆和施工机械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尾气;(2)水泥、砂石、土粒等材料在运输时产生的扬尘灰;(3)地面干燥时,风引起的风扬灰尘。

4、施工固体废弃物、悬浮物及生活垃圾的影响

(1)施工场地上面的砂石料、水泥、旧模板、钢筋头、钢管扣件、土工布等各种施工物资,因为种种原因会造成废弃浪费,这些固体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散落在工地周围,造成土壤污染;(2)一些粉状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石灰等,施工期间会随着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到河流中去,对河水造成污染;(3)施工工地有大量的施工人员,每天要产生一定量的废水、生活垃圾等,这些不及时处理也会造成土壤及环境污染。

5、施工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参与施工的人员来之各地,人员比较复杂,流动性也比较大,易传播流行性传染病、地方病等,这些会直接影响到人群的健康。

三、施工工地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在投标阶段,公司投标班子就对整个工地现场进行了详细的勘查,分析施工会出现的污染源,结合具体的施工,编写了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确定了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中标后,项目经理部对投标时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并上报给监理部,得到批准后,立即组建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管理小组,对小组人员进行了职责分工,确定了环境保护目标,建立了项目经理领导,技术负责人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并将该体系与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相结合起来。主动与当地居民和企业沟通,可能造成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对施工活动产生的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2、保护水质措施

(1)各类生产废水、机修含油废水、生活用水不得随意排入河流中,废水经二次沉淀后,充分处理后可作洒临时道路用;(2)经常检查机械船只设备用油,防止有漏油现象发生,及时修理,对于含油废水,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3)做好雨天排水,在施工围堰内挖好排水沟和集水坑,经沉淀后再用水泵抽取排入河中;(4)生活污水全部排入镇区排水管道中去。

3、加强噪声控制

(1)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等,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施工安排中尽可能选用低噪设备;(2)对运输车辆、打桩机、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不合标准的进行修理或调换,加强日常的维护和保养,降低影响;(3)针对居民作息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限制车速,禁鸣,将对居民的影响控制到最小;(4)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钢筋、模板加工区远离居民区。

4、保护空气质量

(1)减少拆除、开挖施工中产生大气污染,尽量用预裂法进行拆除,湿法作业,减少粉尘;(2)在粉粒施工材料运输过程中,保持密封状态;(3)机械设备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出气系统畅通;(4)防止抛洒滴漏,安排专人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并经常维护保养。晴天经常洒水,保持湿润;(5)不得在施工区焚烧任何物品。

5、加强施工固体废弃物、悬浮物及生活垃圾的处理

(1)每天做到工完料清,专人清理现场,减少浪费;(2)生活区设置临时垃圾贮存设施,定期请环卫部门清理;(3)所有生活用水排放,全部进入镇区污水管道;(4)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机械清理剥离,汽车运至弃渣场。

6、做好水土保持

(1)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利用土地,临时设施在施工结束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用好土覆盖平整;(2)施工区域中,做好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的设计,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3)合理砍伐树木,按图纸要求清除地表;(4)做好工程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

结束语

通过施工单位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指导下,同时接受当地环保部门和老百姓的监督,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实施能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最终将实现河流健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环境治理保护措施篇(10)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承德地区水资源短缺,又位于京津上游,担负着保护京津水源的重任,近年来,“保护母亲河”的呼声也不断高涨,地区流域治理工作特别是城市上游水污染治理工作日益成为民心工程、成为政府无法回避且必须做好的工作。虽然各级政府下了很大的力量对主要河流进行治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为此,有必要将流域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流域污染防治,促进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

一、承德地区流域水环境质量主要问题分析

1、采选矿业广泛分布,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严重

承德地区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铁矿、磷矿、钛矿为主的采选矿业是承德的重要支柱产业。采选矿业在各个县区均有分布,主要污水处理手段以尾矿库沉淀为主。由于矿业采选在当地历史较长,发展水平不均衡,有的企业存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跑冒滴漏、偷排偷放、甚至废水直排现象。致使河道淤积、河床破坏、水体悬浮物居高不下,河道泄洪能力下降,地下水补给能力降低,水体水质受到污染,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沿岸村庄、乡镇污染较重

沿岸村庄、乡镇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用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任意丢弃,甚至主干河道已成为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弃置点,许多村庄被垃圾包围,雨季时,大量的生活垃圾、垃圾渗滤液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形成面源污染。虽然部分较大居民聚集区新建了城镇化小区,形成污水集中排放,但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有的区域生活污水无序直排。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也日益成为河流污染的重要来源,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河流原有生态平衡。

3、河流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功能脆弱

河道淤积、坡堤破坏、偷采滥采河沙、,河滩地种植作物等致使河道自然形态受到干扰,破坏了原有河岸和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河道堵塞、河水浑浊,加之流域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资源超采严重,河流径流量降低,导致河流在枯水季节流量不足,自净能力下降,难以维持河流的自然生态功能,关键断面监测数据超标。

4、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环保执法能力不强

地区经济实力偏弱,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环境执法能力整体薄弱。人员编制配备不足、缺乏必要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环境监管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违法监管力度不够、企业偷排、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的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得到有效遏制。流域环境质量未能做到全面实时监控,水生态监测能力尚属空白,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污染源及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变化,环保部门面对环境问题疲于应付。

5、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城市及个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不足,处理能力落后于水量增长,且管网覆盖不全面、存在部分管网老化、雨污混流问题,城市生活污水未能全部收集处理,部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稳定,易受冬季低温、夏季雨水冲击,出水水质难以达到预期处理效果。

6、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低,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

承德地区畜禽养殖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实力弱、规模化程度不高,以专业户分散养殖为主,有的选址不科学,距离河流近,流域内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平总体偏低。规模化养殖企业仅占不足15%,多数养殖场规模偏小,没有建设防雨防渗和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就近沿河岸和农田简易露天堆放,随雨水进入河道。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以各家散户自行处理为主,未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存在畜禽粪便乱排乱堆,甚至直接向河道倾倒现象,雨季对水质影响更为明显。

7、公众环境意识不强,环境治理社会参与度低

公众环境参与意识仅限于是否已经影响到自身的利益,对公共环境问题关心程度不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保护意识不强。明知道乱丢垃圾、乱排污水、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却依然不愿意改变,认为保护环境是别人的事,自己可以说,但不愿意做,保护环境只停留在口头。没有形成“人人参与、从我做起”的社会氛围。

二、流域水环境治理对策措施

承德地区流域综合治理应长远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加大环保投入和治污力度,确保区域污染物逐年削减,同时兼顾重点河段生态功能改善。

1、从严控制矿区环境破坏完善矿区矿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强矿业废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改造,建立与生产能力相符的废水处理设施。对现有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进行测算,不完善的进一步完善改造,处理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进行扩建,处理设施无法进行扩建的责令停产整顿,直至污水处理能力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积极鼓励在尾矿资源集中的矿区建设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线。并预留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建设足够容积的事故池,确保事故状态下收集废水,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完善选矿企业废水收集管网建设,保证尾矿废水全收集,杜绝跑冒漏滴和偷排漏排现象。尾矿库建设排洪沟,保证汛期尾矿库安全。提高选矿企业废水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逐步改善选矿企业废水治理现状。

实施重点矿区生态修复与治理,落实矿山与尾矿库生态修复,落实矿区环境清理,控制矿区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逐步推动矿区全面生态恢复。

2、重点河段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

逐步建立“河长制”,即地方主要领导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段水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重点河段实施清淤、护坡、湿地建设等综合整治措施,逐步改善主要干支流的水环境质量,提升河道自净能力,强化河道生态建设。清除河道内及两侧积存尾矿砂,恢复河流自然河床,提升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强化淤泥的合理处理和利用,种植水生植物,提高河道水域生物净化功能,改善河流水质。 3、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

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模式,重点完善乡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完善收集的设施和机制;形成“村收集,村乡(镇)联合转运”的模式。做好防渗和渗滤液的收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采取分散处理为原则,实施多户群集处理和单户分散处理结合的模式,考虑可行性,采取油水分离器等简易处理设施建设为主。

4、推广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养殖的集约化、资源化,以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污染治理。开展种养循环体系、生态农业种植等,带动资源化利用和治污积极性,提升畜禽粪便资源化水平,按照种养结合的要求,通过沟渠、管网或槽罐车运输就近、异地配套土地进行消纳,形成畜禽-农家肥-作物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模式。

推进化肥农药减施进度,推广平衡施肥、氮肥深施、根外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鼓励施用复合肥、有机肥及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推行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持续降低化学肥料施用量。严格控制化学农药使用,推广科学合理、安全用药。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技术等,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5、强化流域管理机制建设,提升流域长效管理水平

完善矿企环境准入机制,从源头控制矿区环境污染。新建或者改、扩建矿山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及省相关规划要求,符合土地使用标准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规定。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必须有与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相适应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和生态恢复措施。

对矿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尾矿库等安装视频监控,远程监控重点区域和矿企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公开公众监督投诉方式,保证快速反应,提高环境管理效率。

6、健全环境保护综合监管机制,提升市县环境监测、监察能力

上一篇: 碳排放的现状 下一篇: 人口流动的原因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