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运维市场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2 10:19:40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篇(1)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电力市场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电价理论、竞价上网、电力负荷预测、新能源和市场力等方面,鲜有关于电力市场运营状态问题的研究。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之前,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DyLiacco[4]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划分,并定义了5种运行状态,构建传统能量管理系统在线静态安全分析框架,为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丁明等[5]在综合考虑电力系统静态和动态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提出完整的系统状态定义框架,通过概率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探讨用于状态分析和评价的基本模型;程向辉等[6]考虑调度部门对信息的采纳和对事件的响应,但不考虑系统的恢复状态,划分了4种运行状态,确定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关键性的实用量化指标,采用信息熵算法构建决策树对系统进行状态识别,在指标和算法上为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随着电力技术和市场模式的发展,除了电力系统的物理安全以外,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营也开始被国内外学者关注,但是专门的研究较少。简洪宇等[7]以市场状态参数指标及其判断原则为依据划分了6种电力市场运行状态,构建反映市场状态关键特征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决策树方法进行状态识别,发现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在研究期间内正常状态只占76%,且频繁出现警戒状态、紧急状态和极端状态,对电力市场运营状态影响最大的是电价,其次还包括市场供需比例、近期同一时段平均价格、辅助服务价格和阻塞影响等因素。由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较短,学者们探索性地向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研究领域发展,主要从电力市场稳定性和电力市场预警两个角度探讨电力市场的运营状态。虽然关于经济稳定性和经济系统预警的研究具有很长的历史,但是这些理论在电力市场领域的应用是近些年才活跃起来的。Alvarado[8]提出电力市场稳定性问题,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平衡点附近的静态稳定性问题;Mota等[9]和Alvarado等[10]在动态市场模型中考虑电能不平衡因素和电力系统本身的动态因素,得到新的市场模型;卢占会等[11]提出将实用稳定性理论应用于电力市场稳定性的研究中,定义了实用稳定、一致实用稳定和实用渐近稳定的判定条件,通过实证分析确定在电力市场变化中起主要作用的参数,研究控制电力市场模型实用稳定性的方法;张集等[12]、黄仁辉等[13]和牟涛等[14]分别从电力市场的市场力风险预警、电力市场价格风险预警和电力供需预警3个方面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复杂系统理论[15]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复杂系统的预警问题,并将协同论和突变论应用于预警研究。Li等[16]利用协同论和运动学方程建立企业文化预警模型,分析福克-普朗克方程及其解的分布,并依此划定4种不同的企业文化状态。突变论在预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水资源安全预警[17]、工业事故预警[18]、能源安全预警[19]、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经济预警和社会风险预警等各个领域都有应用。罗鄂湘等[20]研究突变论在经济系统预警中的应用,借助经济分析力学,以经济动能的函数和经济势能的函数为控制变量,确定突变临界点的判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实际预警效果。目前,还没有学者将协同论和突变论应用于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识别和预警研究中。综上所述,现阶段无论是关于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研究,还是关于电力市场稳定性等内容的研究,都涉及到状态划分、指标确定和模型选择3个方面,这3个方面对于电力市场运营状态问题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在电力工业由传统模式走向电力市场模式引发机构重组的过程中,电力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复杂系统,但是上述研究内容都没有考虑电力市场的复杂特性。为此,本研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电力市场复杂特性为视角,运用协同论和突变论,对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识别和预警问题进行研究。

电力市场复杂特性及其演化规律

电力市场的复杂特性复杂系统的复杂特性主要包括非线性、多层次、自组织性、开放性、涌现性和自相似性等,基于电力市场复杂系统的特殊性,本研究只研究电力市场的开放性、涌现性和自相似性3个特点。电力市场的开放性。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活动依赖于从自然环境中获得资源,一个封闭的系统,无法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最终会停止运动并失去发展变化的能力。电力市场建设和运营所需要的一次能源、环境容量、技术和资金等经济资源由宏观系统输入,电力市场向宏观系统输出电能。同时,电力市场发展受经济状况、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影响,这些输入和输出主导着电力市场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是电力市场有序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传统的垂直垄断的电力工业是一种相对封闭的运营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换,无法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也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改革后的电力市场,其开放性不断提高,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换也越来越充分,保证了电力市场的有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关注的并不是开放性本身,而是由这种开放所产生的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各种交换以及在这种交换过程中不断演化生成的复杂性。电力市场的涌现性。涌现性即非还原性或非加和性,是系统成员按照系统结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而激发出来的,整体具有而部分不具有的特性。不同的结构方式、不同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不同的涌现性,一旦将系统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这种涌现性也将消失。涌现性是复杂系统区别于简单系统的根本特征。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涌现性取决于各市场成员不同的利益目标和行为方式以及成员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关系,由此形成的整个系统的功能、行为和结构完全不同于系统成员的个体行为。例如,电网经营企业希望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发电企业希望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润,电力用户希望获得低价、高质的电能,调度部门希望实现有效的节能、经济调度,电力监管部门则注重对市场风险的控制。而电力市场要实现的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每个成员都不可能具有的功能和结构。电力市场的自相似性。自相似性即复杂系统的总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在结构、性质或过程上所具有的某种相似性。分形理论用分形维数研究复杂系统的自相似性,从而揭示系统内部所隐藏的层次性、规律性和不规则性。描述这种自相似特征的分形维数有很多种,如豪斯道夫维数、相似维数、信息维数、计盒维数和容量维数等,对于一些特殊的复杂系统而言,其状态变量较多,在分析系统的自相似分形特征时,通常不能对所有变量都进行研究,只能选择一两个变量的时间序列,关联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孙晶琪等[21]以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美国加州电力市场月平均市场出清电价的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加州电力市场的自相似性。电力市场的演化规律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的演化:内部演化动力机制自组织临界性理论认为,有一种复杂动力系统,包含众多的发生短程相互作用的组元,不需要外界的干预,仅仅通过其自身的非线性动力机制和各要素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就能够自发地实现系统的演化,进入自组织临界状态。如果一个系统不需要明显的外界调节就能够表现出幂律行为,则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因此,幂律分布理论可用来验证系统的自组织临界性。孙晶琪等[21]以2008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美国PJM电力市场的日交易电价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各时点电价的幂指数,幂指数介于2.262~3.375之间,且通过显著性检验,验证了电价的幂律分布特点。基于耗散结构的演化:外部演化动力机制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在外界条件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可能从无序状态演变为一种在时空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复杂系统对外界环境和状态的适应过程导致系统从功能到结构的不断演化。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即由垂直垄断模式到零售竞争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系统成员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电力市场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电力市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功能和结构的演化。

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识别机理

基于协同论的序参量和支配原理协同论揭示了复杂系统中大量的子系统是如何通过自组织动力和协同作用,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协同演化。支配原理表明,在系统自发地向有序结构演化的进程中,虽然子系统间的协作和竞争是系统演化的动力,但变量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接近质变的临界点时,变量分成两类,一类为快变量,阻尼大、衰减快,对系统的发展起不到主导作用;另一类是慢变量,几乎不衰减,甚至出现临界无阻尼的现象,对系统的运动起主导作用。这些慢变量形成了系统的序参量,并支配系统的行为。序参量数值随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而变化,当系统达到临界区域时,序参量呈指数增长并很快达到某一饱和值,序参量的值对应了系统所处的不同状态。系统的结构变化是由少数几个序参量决定的,序参量代表了系统发展演化的主要矛盾。因此,找出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序参量,就找到了支配电力市场演化的主要矛盾。基于突变论的势函数和状态识别支配原理虽然说明了可以通过序参量对系统进行状态识别,但是并未严格说明序参量的不同数值对应怎样的系统状态。突变论运用数学工具描述系统状态的飞跃,给出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的参数区域,当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状态也会随之变化,当参数到达某些特定位置时,系统就会发生状态突变。突变论用势函数的洼存在表示稳定,用洼取消表示不稳定。势函数是系统相对于自身变量所具有的势能,势能越大,系统偏离自身现状的趋势越大,系统状态越容易发生改变;势能越小,系统偏离自身现状的趋势越小,系统的状态越不容易发生变化。势函数的奇点对应系统的临界态,反映了系统的稳定和不稳定。研究系统所处的状态就是研究系统势函数的变化问题,序参量主导了系统的演化,研究序参量的势函数即能反映整个系统的运营状态。因此,构造电力市场序参量的势函数,通过势函数的特性反映电力市场的运营状态。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划分由突变论可知,势函数的梯度函数就是系统演化的动力方程。假设电力市场的序参量为x,其势函数用V表示,时间用t表示,则势函数与序参量的关系满足梯度动力系统方程,即dVdx=-dxdt(1)势函数存在以下几个特殊点。(1)稳定点,表现为势函数的极小值点,满足dVdx=0,d2Vdx2>0。系统处于势能最小位置,当系统出现干扰,令系统偏离稳定点时,势能增加,在扰动后系统将自动回到原来势能最小的位置。系统偏离自身状态的能力最小,系统处于稳定状态。(2)突变点,表现为势函数的分支点(集),满足dVdx=0,d2Vdx2=0。系统演化到突变的临界状态,势函数的结构发生变化,所以系统平衡状态稳定性变化也就发生在该点上。(3)排斥子,表现为势函数的极大值点,满足dVdx=0,d2Vdx2<0。系统处于势能最大的平衡点,任何微小的扰动都能引起状态突变,势能持续减小,不能再自动恢复原状,系统结构极不稳定。(4)当dVdx≠0时,势函数不存在定态。系统一直处于调整、变化的状态,既不是稳定状态,也不是突变状态,系统可能走向稳定状态,也可能走向不稳定状态。本研究从系统的变化特性角度出发,根据势函数的特点,将电力市场运营状态对应地划分为有序、警戒和临界3种状态,分别用A、B、C表示。(1)有序状态A。电力市场处于有序、稳定的运营状态,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关系协调、有序,各指标的微小变化不足以使序参量发生大的波动,不影响电力市场的整体稳定性。有序状态对应势函数的极小值点,即稳定点。(2)警戒状态B。电力市场处于一种假象的稳定状况,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各指标发生轻微变动时,序参量就会出现大的跃变,电力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此时的电力市场处于潜在的危险区,运营状态处于发生突变的边缘。警戒状态对应势函数的极大值点,即排斥子。(3)临界状态C。电力市场打破了原来的运营状态(可能是有序的,也可能是警戒状态),市场的整体运营情况出现突变,各指标的变化情况与突变之前相比出现较大差异。临界状态对应势函数的分支点(集),即突变点。对于任一时刻的电力市场运营状态,均可归为上述3种状态中的一种,但表现程度会有所不同。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识别规则任一时刻的电力市场都对应着势函数空间中的一个点,对于势函数中任意一点,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状态识别,以一维势函数为例。,将结果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选取最大值对应的状态作为此时的电力市场运营状态。可对任一时刻状态进行识别。对于二维势函数而言,需要选取一阶偏导数和二阶偏导数4个指标,其他计算步骤与一维势函数相同。

实证研究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篇(2)

现阶段,现代化城市进程逐渐加快,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电力企业在享受市场经济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受到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挑战,目前,我国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用都还处在应用计划检修体制的阶段,无法依据电力电气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检修工作,造成临时性的维修太过频繁、维护过剩、维修不足以及盲目维修的状况发生。这些情况都会造成我国在电力电气设备维修方面浪巨额的资金。因此,相关的电力电气设备检修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最大可能的降低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成本,进而保障电力电气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营。

1 电力电气设备检修体制的变革历程

据笔者调查研究,电力电气设备检修体制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改革历程,主要包含:18世纪的第一产业革命阶段与19世纪的第二产业革命阶段。在18世纪,电力电气设备最早的检修方式是事后检修,主要指根据设备出现的功能性故障对电力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具有设备维修不及时的缺点,会造成维修不足,为电力电气设备的运行埋下安全隐患。到19世纪时期,电力电气设备的事后维修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电力电气设备开始进行预防性的检修。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预防性的检修技术发展到了七种检修方式,主要包含:定期维修、状态检修、故障查找、损坏再修、主动检修、以可靠性为核心的检修以及以寿命为评估标准的检修。

2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维修技术的发展概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中的状态维修技术逐渐的在电力工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电气设备状态维修技术给整个工业界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所以,人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对于电力电气设备状态维修技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比较成熟先进的技术,在生产实践与理论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与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及能够提高状态检修质量的技术与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电力电气设备可靠性的技术分析、设备预测技术与使用寿命、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状态检测技术以及信息决策与管理技术。

2.1 电力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技术

可靠性技术作为一项专业性的技术,起源于美国,之后在苏联也提到了电力电气设备维修性与可靠性的理论与统计方法。所谓电力电气设备的可靠性问题就是指机械元件与设备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与条件下,完成设备所规定功能的能力。其可靠性技术必须应用到工厂的生产生活当中去,并对人们的实际生活问题进行解决。路灯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设备,在进行检测与维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应用电力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确保路灯工作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2.2 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

管理决策作为80年代开始新兴的一门独立学科,在社会的进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由于状态检修是一种先进的检修体制,其与多方面的管理工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中国的各个国家从不同的目标出发,纷纷制定了自身的管理系统。

2.3 设备寿命管理与预测技术

在西方发达国家,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技术是在20实际70年代开始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上电力电气公司不断的对状态检修技术进行优化与升级,进一步开发延长电力电气设备寿命的技术。

3 电力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技术要求

众所周知,对电力电气设备进行状态的评价与分析是电力电气状态维修的基础,其评判的内容主要是电力电气设备当时所处的状态以及是否有潜在故障的存在。因此,相关的电力电气设备检修人员应该对电力电气设备进行检测检查、分析以及诊断,进而对状态维修的标准进行确定。

3.1 状态检测

对电力电气设备进行状态检测是对其进行维修的前提与基础。状态检测人员应该针对设备故障模式,采用合理的方法与装置对电力电气的设备状态信息进行检查与测量,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的科学处理,对其设备故障进行判断,并及时的对其进行维修。由于运行电压下的测量特征量比预防性试验中的参数正确性要高,对设备运行的实时状态能够进行及时的反映,因此,状态检测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2 状态预测

状态预测作为对电力电气设备进行状态维修的基础工作之一,其对检测维修的方法与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在预测中经常被用到的方法有: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灰色预测法、模糊预测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法。在对其状态预测方法进行运用时,预测人员应该依据设备的不通过来进行预测方法的选择。

3.3 状态评估

所谓状态维修,就是指维修人员根据电力电气设备的状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电力电气设备状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进而提高设备的可用度与可靠性的一种有效的维修方法,因此,电力电气状态维修是建立在对电力电气设备状态评估的基础之上,同时,电力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对电力电气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之后,才对设备的故障进行确定的,所以,电力电气设备状态的评估是对电力电气设备进行状态维修的基础性工作,评估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对电力电气设备评估的准确性。

4 结语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篇(3)

中图分类号:TM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4-0121-01

设备维修对于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对于电力企业,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工作。只有能够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电网的正常运行,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而所谓的设备维修就是让企业当中的设备或者是产品能够维持在一个正常运行或者是使用状态,一旦设备或是产品出现了某些故障或是缺陷,就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传统的设备维修模式曾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市场竞争也在逐步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设备维修模式已经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前进的脚步,因此,针对目前企业新型的发展以及管理模式,应该建立起一套更加高效的电力设备维修模式,这样就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最大的发挥电力设备维修对于整个电力企业的巨大作用。在电力企业当中要突破传统电力设备维修的瓶颈,找到一个新的道路,努力提升设备维修的效率,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维修活动,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只有能够跟上时展步伐的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1 当前存在电力设备维修中的问题

比较传统的电力设备维修模式是一种预防性、计划性的维修方式或是事后的维修方式。而这种电力设备维修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这种维修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这就是有利于整个生产的稳定进行。因此,这种维修模式也在很多电力企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定期的检修可以预先性的发现在设备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故障,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将故障解决。或者是通过事后维修的方式,在出现问题或者是故障的时候就通过及时的维修将问题得到解决。这种维修方式有利于整个生产的稳定,因为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就可以及时的安排人力、物力、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一般来说,电力设备大型的维修一般在2到3年进行一次,小型的维修的间隔是在4到8个月左右,而这些维修的时间安排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一般是由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负责。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完善,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而传统的设备维修模式虽然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稳定,但却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为传统的设备维修模式是以计划性的维修或是事后维修为主。这样就难免出现盲目维修或是临检频繁的情况出现。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可能造成生产过程中因故障造成的生产中断。企业也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分配到这一环节当中。这种维修模式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发展,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就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2 由计划检修模式向状态检修模式进行转变

传统的电力设备维修模式一般是计划性的检修模式,而针对这种模式,可以向状态检修模式进行转变。所谓状态检修模式就是指在每台设备当中都会存在一套针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测的方法,通过检测的手段相对来说比较灵活,既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连续的。而状态检修模式与计划检修模式相比好处就在于不但可以及时的了解设备的最新状态以及运行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检验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也可以提高维修的效率。可以有效的节省因为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止运行而耽误的生产时间。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传统的计划性的检修模式无法及时的进行设备情况的反馈,还有可能出现在设备不需要维修的时候进行检修,极大的浪费了人力和物力,给企业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目前,已经有很多电力企业开始由传统计划检修模式向状态检修模式进行转变,这种维修模式的转变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效率。

3 电力企业应该采用混合组织的检修模式

分散式的维修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好多电力企业所使用,这种维修方式有它固有的优点,可是这种维修方式很有可能会造成检修的不彻底或是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一些企业开始实行了集中维修组织方式,这种维修模式与之前的分散式的维修方式相比克服了一些原有的资源浪费等情况,但在这种维修方式开展之初,也有一些电力企业由于受到了管理惯性的影响,还无法完全接受这种新型的维修方式。如果盲目的在企业中实行集中维修模式,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还会对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有计划的进行维修集中管理模式,并在分散维修管理模式与集中维修管理模式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过渡。这样既可以在过渡的过程中弥补分散维修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同时还可以为今后的集中维修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很多企业在这样的过渡时期就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备维修模式,这就是混合组织维修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同时具备了分散式维修模式的优点以及集中式维修模式的优点。如果企业中的设备存在了较大的问题和缺陷,需要进行大修,那么就可以通过集中维修模式完成,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维修的效率。而如果企业中的设备只是出现一些小的故障,就可以采取分散式维修的模式,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力物力。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安排具体的维修模式,会让工作变得更具有针对性,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成熟,电力企业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传统的设备维修模式,由传统的计划性维修模式向状态性维修模式转变,并在检修的过程中实行混合式的维修模式,这样才能让电力企业设备维修发挥最大的作用,使企业的发展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对电力设备维修计划进行优化,从而更好的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保证相关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毛以勤.依靠科学管理开展变电状态检修[J].供用电,2001(6):26-27.

[2]陈鹏.发电企业状态检修探索[J].首届江苏省电机工程膏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02(8):250-251.

[3]郭伯宙.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模式初探[J].电力安全技术,1999(5):25-26.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篇(4)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18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90

1 概述

近年来,我国电信业进行多次大规模的重组,国内各运营商逐渐走上全业务运营的道路,但是业务量增加和维护人员短缺的矛盾现实已经决定各通信运营商在通信网络维护方面进行变革,改变长期以来依靠自己的网络运行维护队伍实施网络运行维护的现状,将大量耗时耗力、简单重复的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外包给其他专业团队。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外包势在必行,如何做好外包决策至关重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外包决策可以提高企业的通信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反之,一个错误的外包决策可能成为一个企业的累赘,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

2 通信运营商网络维护外包现状及发展动态

虽然理论界对于外包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理论界可以普遍接受的一点就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留企业核心业务,将某一或某些资源或业务交给这方面比较优秀的第三方进行整合,从而整体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这里的核心点在于核心业务应该由企业自身完成,补充性业务通过外包完成。

我国通信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紧扣国家提出“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理念,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自1985年以来每年发展增幅均超越国民经济发展增幅,一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电信业务涉及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企业管理、政府办公等各个方面,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入,电信资费水平逐年下调、服务质量逐年提升。

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各个通信运营商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负责承接网络运行维护外包业务的企业称为代维企业,源于代为维护。根据数据统计我国通信代维企业大概2000家以上,代维从业人数在30~45万人,代维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主要承接设备日常维护和维修、系统升级和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维护等业务。根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电信巨头的调查反映,网络运行维护外包工作目前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代维业务范围日益扩大;对代维企业更加规范管理;与一批代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目前的外包工作基本可以实现保障网络运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同时还能使企业内部人员集中精力做好企业核心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虽然通信运营商对于网络维护外包的积极态度推动了代维业务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精细化分工,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目前网络运行维护外包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目前代维业务层次较低,维护费用相对较少,大部分代维企业仅靠维护费用较难生存;第二,代维企业一般缺乏长期规划,仅仅针对当前低门槛的代维业务,代维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代维企业缺乏专业化、综合化的管理和规划;第三,缺少统一的代维服务标准,给甲乙双方都带来较大的质量和经济风险。

3 网络维护外包的决策研究

通信运营商能否做出科学合理的外包决策对于能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经济风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网络维护体系主要分为技术支援、网管监控和现场维护三个层面,其中前两个层面为网络运行维护的核心能力,现场维护基本上属于网络运行维护的非核心能力,已经开展的代维业务有建设无线基站、实施网络优化、铺设光缆线路等方面的现场作业。目前现场作业主要集中在2G网络现场维护作业方面,随着3G、4G牌照的发放,代维业务规模会更大。根据调查,中国移动目前走出了一条自维、设备厂商、代维相互结合的网络维护道路,核心设备维护和技术支援基本上由自维和设备厂商解决,代维公司基本负责光缆线路、基站建设等方面的现场维护工作。

网络维护外包的决策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梳理可能涉及外包的工作内容,了解企业当地及附近地市的代维业务实际情况,做出分析表格;第二,根据以上梳理的工作内容分为几类,根据每类工作内容的代维业务开展情况,制定不同的计划和规划,给当前和未来的代维业务决策提供具体建议,比如某项工作内容是否要进行代维,是否适合继续进行代维,是否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在制定网络维护外包的决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企业内部信息化业务平台的构建:第一,在网络技术运用领域,应用2G或3G网络的情况下,都必须要注重同系统集成商、设施供应商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实施技术协作模式,打造一种全新的技术支持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对外开放性,利用合作商的优势来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第二,在业务监督控制及运营领域,应从业务平台的管理、费用计算、监督控制和网络管理等多个角度入手,遵循自维的理念,增强核心运营和维护力度;第三,在平台和网络设施的现场维护开展状况领域,2G及3G网络的运行维护试点都需要逐步实施外包的计划,将代维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由资质较深、专业能力高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应用服务商、系统集成商来承担代维的任务。

处在当前通信运营发展背景下,实施网络维护外包决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结合通信运营商的实际发展状况,应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站在整体的角度,统筹把握各种因素,合理规划和制定代维规模的大小,构建一套完善的网络维护外包决策体制,使基站、管线代维工作向着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制定出更加合理、高效的决策。在实践过程中应全面综合、整理相关的代维工作、网络各项元素,考虑不同地区和省市的代维范畴,并借助构建的代维决策系统,详细地明确和划分不同城市的代维规模状况,制定针对性的代维规模计划,具体包括目前阶段性的计划和长期性的发展计划两大类。

4 网络维护外包项目管理体系

网络维护外包项目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代维业务的管理、代维企业的考核和激励以及代维合作的开展这四个方面:第一,建立适合代维业务范围、适应市场变化的内部管理组织;第二,对合作的代维企业分层管理,确定可信赖的代维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第三,根据当地情况对代维企业实施月考核和年考核,对承担的代维业务进行全方面科学评价;第四,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励代维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网络维护外包项目管理体系的外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应结合整个省的网络运营状况,应用分层管理的方式,强化对代维企业的管理力度,同时还应构建优化的合作结构模式,将代维收入的高、低极限作为指标,有效地提高获得代维权利的标准,避免出现垄断市场的状况,保证代维企业具有良好的独立性,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代维服务。企业应将代维地区范围、网络各种元素、合作时期长短、业绩状况及收入等纳入价值贡献的参考范围,对合作伙伴进行细分,判定属于普通、重要和核心合作伙伴的哪一种类型。

在网络维护外包项目管理体系的内部管理组织建设方面,要依据偏离状况,实施分散管理或集中管理模式。具体落实对策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省级网络部门要发挥带头和引导作用,建立专项的评审机构,对代维合作对象的等级进行正确、客观的评审,明确企业的层次和等级,并优先选出重要、核心两大合作对象,进行进一步的审核;第二,省级网络部门制定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对代维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承担代维企业审评等有关工作,并制定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年度审核指标,衡量代维企业的业绩状况;第三,由省级网络部门统一管理承担代维任务的伙伴,对基本信息状况进行录入和管理,按照划分等级来安排具体的编排号码;第四,省级网络部门要引导和带领各个城市的代维业务的开展,评审企业的年度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统一的制度标准来设置分层次管理条例,将维护和管理代维企业伙伴的协作关系工作落到实处,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五,在分层管理体制的限制下,代维企业的管理层为地区网络机构,要开展定期的审核评价工作,改善日常管理质量和效率,并将最终的审评结果递交给省级网络部门。

5 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未来发展的市场竞争力为价值链,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充分发挥外包模式的优势,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价值链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形成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的价值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只有做好网络维护外包决策,不断完善网络维护外包管理,才能保证通信企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李布.“外包”:企业经营新模式[J].经济纵横,2000,(12).

[2] 杨海峰,李杰,海锦涛.基于网络的设备智能虚拟维护技术[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2(67).

[3] 信息产业部.2007年全国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篇(5)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力度,电力企业已经开始与市场经济接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电力企业只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一流的运营体系,提供良好的服务手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大的自我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利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之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是目前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难题。

一、电力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力营销企业法制观念淡薄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对电力资源方面进行了立法工作,但是在国家整体法律环境影响下,电力营销企业的法律概念比较淡薄,不能有效的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例如一些电力使用用户,处于经济因素的考虑,长期拖欠电费,尤其是一些大型的用电企业,其用电量大,拖欠电费数额庞大,直接影响着电力能源的资金有效利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但是为了维护电力营销企业的服务形象,营销企业往往对这种行为听之、认知。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2.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电力营销部门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只有赢下部门结合市场运行现状,积极进行市场竞争,才能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稳步发展。

首先,电费回收意识。电费是电力企业提供电源之后获取的合法经济收入,电费是工人发放工资,企业引进新技术设备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拖欠电费情况,尤其是一些大型用电用户,这部分大额资金的拖欠,使得电力企业的整体运作受到了影响,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第二,商品意识。电能作为电力企业开发的一种资源,进行了市场交易,属于一种合法的商品,在进行等价交换的过程中,需要获取相应的价值回馈。但是受到长期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电力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电力能源认识,对于电费的拖欠问题以及电力能源和技术的知识产权问题的维护相对欠缺。

第三,依赖意识。电力企业刚刚从国家的管理中脱离出来,还不能很快的适应市场竞争的模式。因此在营销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电力能源使用实际,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科学的营销管理办法。

第四,营销安全意识。受到市场各种变化因素的影响,需要在营销的过程中建立积极的预案体系,以便应对市场的突发状况,确保电力营销工作的稳定发展。

3.电力设施建设存在差异,服务意识不够

由于我国的电力资源发展起步比较早,所以现有的部分设施已经到了使用年限,电力设施的工作效能在下降,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减弱。同时由于电力能源是逐渐发展而来的,所以没有进行整体化的规划和布局,局部电网的负荷量加大,给国家的电力运输增加了压力。同时,由于传统的电表数据指示不精准,电费核算工作不明朗,出现了用户与营销企业的矛盾,电费管理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拖欠费用现象严重,经费的制约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在进行电力营销的过程中,营销部门缺乏市场认识,没有进行有效的形象维护,电力企业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态度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4.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和顾客的需求

首先,由于现有的区域大电网都是由小电网多次联网形成的,其营销机构大都按原区块划分,各营销机构只负责本区域的用电、收费等业务,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这种电力“小营销”运营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病。其次,诸多供电企业营销部门不能和其他部门形成高效的协同作战能力。多年来供电企业强调了专业管理,忽视了整体协调,最突出的表现是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还只是少数职能部门的事情,而不是企业各个职能机构的共同任务,同时,电力营销团队整体能力比较弱,营销团队的工作人员基本业务素质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不能从企业的发展出发,缺乏创新性,严重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电力营销的策略分析

1.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新环保型能源资源的不断研发与探索,使得近年来沼气和太阳能以及风能的使用范围在拓广,这就给电力营销带来了影响和竞争。为了进一步抢占未来市场,占稳已有市场,电力营销企业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变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竞争意识和竞争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用户为主体,实施必要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模式,提高全员的竞争意识。尤其是针对内部的职工,更应该进行广泛的竞争意识教育,并结合实际的奖罚制度,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2.加大品牌宣传,树立品牌效应

企业品牌是一种文化,也是市场竞争中的资产。供电企业要在服务市场上拥有核心竞争力,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并使之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中,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树立大营销的观点,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要树立靠形象开拓市场的观念,定期走用电大户和重要用户,经过深度会谈来增强形象意识,牢固树立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品牌的思想,使客户在社会舆论的支持中选择你,并作为一直信赖的长期伙伴。

3.提高电力商品质量,实施灵活价格策略

电能作为一种市场流通的产品,为题提高经济效益,抢占流通市场,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质量的提升。广大用户需要电力能源的稳定,因此电力企业就要在生产的过程中更新电力能源生产技术,并进行必要及时的电网维护与管理,变电站的实时监测等,确保电力能源运输网络的顺畅,提高用户电能使用质量。此外,电力能源作为一种商品,也需要在营销的过程中打一场稳固的价格战。对于一些电量使用稳定,电量使用总数大的企业,可以实施一些相关的价格优惠,以抢占市场。同时还可以根据电量使用流量表的数值分析,对每段时间的电能使用实行分段收费,提高用电高峰时段的电费,缩减用电低谷期的电费,以协调电力能源的输送和管理。

4.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篇(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电力企业为确保在新时期的经济优势,应加强对市场经济因素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电力企业的运行现状, 制定完善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和运行措施,以确保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在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前提需加强对市场因素和电力运行的情况全面分析,从而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优势和稳定发展。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指针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通过对生产、运行和经营等环节的全面管理,实现控制经济成本的目的,确保企业的经济优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全面掌握运行过程中相关信息的必要措施,通过对市场因素的分析和了解,制定合理的改善和挽救措施,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针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加强对企业生产内部构造和外部运行环境的全面分析,以实现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

二、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加强对成本的科学管理

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行,是结合时代因素和经济因素,全面分析电力企业运行现状的必要措施,以市场因素为导向,设计相应的服务措施和服务内容,是确保电力企业经济优势的基础。成本管理的运行,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紧紧把握市场经济的影响,以此设计电力企业新型服务产品,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行,有利于电力企业科学分析市场影响,设计新型服务和产品,结合电力企业的运行实际,设计相应的物美价廉服务和产品,实现对人力资源和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提高其管理水平。

(三)为电力企业的运行确定积极导向

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行,有利于为电力企业运行和发展树立积极导向,即电力企业的发展,应注重对市场因素的分析,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提高电力运行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成本管理的运行,要求电力企业应把握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加强对管理技术的运用,实现对电力资源的高效管理,确保满足工业和家庭用电的不同要求,从而为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四)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行,有利于电力企业注重对市场经济因素的分析和运用,加强对电力运输和统计等工作的管理,以确保科学管理电力资源,减少人为情况等各种因素造成的电力资源流失,是新形势下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成本管理的运行,有利于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及时分析电力运行过程中人力消耗、设备维修等各种经济支出,从而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作出详细数据信息,是维护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

三、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企业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运行,主要受成本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的影响,造成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深度不够、管理不够全面,从而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发挥实质性维护效果。管理制度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力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形势较为单一,缺少相应的灵活性,造成对电力企业运行的相关情况,不能进行全面指导,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管理理念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相应的工作制度没有进行实质性指导,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和电力运行实际有效结合、发挥实质性管理作用,严重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在电力企业中运行的经济效益和长远效益。

四、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科学运用市场因素

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完善,应科学运用市场因素,加强对市场需求和相关管理措施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以打破传统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对电力企业运行的束缚。电力企业科学运用市场因素,应加强对市场因素的分析,对相应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都应加强关注,结合电力企业运行的相关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结合市场因素,科学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的目的,合理运用在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中。

(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完善,应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以实现对电力企业经济运行现状和发展规划的全面认识,从而制定合理的应用措施,确保其在电力企业经济运行中发挥实质性管理作用。电力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应就经济运行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规定,同时加强对经济预算的管理,确保对电力企业成本的全面管理,维护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电力企业的预算机制

电力经济运行运用企业成本管理的完善,应完善电力企业的预算机制,以实现对经济运行的全面管理和科学管控,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电力企业预算机制的完善,应加强对电力企业运行实际和发展规划的全面研究,就企业的生产目标、运行规划和营销目标等进行全面干预,完善对电力企业运行中能源消耗、电力流失的管理,是确保企业成本管理稳定运行的必要措施。

五、结束语

电力经济运行下企业成本管理的运用,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应完善管理体系和预算机制,结合对市场因素的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确保积极引导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明.当前电力经济运行下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研究[J].经济,2016,(01):238-239.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篇(7)

1.1市场意识十分的薄弱

要想增强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高效的企业营销管理,企业管理者需要对市场的金正状况予以充分的了解。目前,由于大部分电力企业对市场现状了解不充分,导致我国电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和进一步发展都会产生十分必要重要的影响。电力营销服务范围较小、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都会使得用户对企业产生不信任感,造成企业营销效率不高的情况,这是我国的电力企业无法适应电力市场经营现状的主要表现之一。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导致电力资源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现情况频繁发生,供求矛盾使得电力生产与电力资源营销之间存在的差异增大,对电力营销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由于传统营销理念和方式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还有一定很大一部分的残留,这些问题将很难在一时之间得到解决,但是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积极投身于电力营销管理的转型工作当中,以促进电力营销管理质量和效果的提高。所以,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市场经营现状适应电力销售的需求拓展业务范围,以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提高电力资源的销售量,以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升。

1.2电力企业营销服务意识落后

正处于转型初期的电力企业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具体需要,因此在服务理念和服务理念上均未实现有效转化,传统的服务理念根植于电力系统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在对企业进行宣传时知识流于表面,并没有在服务上做到对企业的宣传,没有树立其良好的企业形象,那么企业的竞争力也不会得到提高。要想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能力,优化企业运行的效果首先就需要从服务意识的改进入手,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促使其转变服务方式,增强其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其对业务进行处理的效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现象,以提高企业营销的竞争实力。

1.3电力营销工作的具体管理方式十分落后

管理方式落后是导致我国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营销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电力营销的管理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改进,否则将会导致管理效率过低的问题。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管理和监督工作是跟重要,如果管理不严格将会造成在营销过程中普遍存在系统漏洞,难以保证电力营销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科技的发展为各行业工作都提供了便利条件,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行业系统的工作效率,但是带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中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十分广泛,大量人工劳动使得系统工作时间较长,导致其工作效率不高。电力营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系统,安装和营销的环节都比较麻烦。除此之外,电力营销工作还需要电力系统内部的多个部门进行联合工作,这就需要不同的电力系统工作部门之间形成高效联结,如果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良好的交流就会拖慢业务办理的进度,影响办事效率,导致电力系统整体服务质量降低。

2.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的对策

2.1建立完善的管理运行工作体系

完善的体系能够对电力营销行业的运行起到良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电力营销行业正缺少这样一个完善的体系来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就导致了我国电力行业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的问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智联工业很难得到提升。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和具体的电力企业应当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运行工作体系,对电力营销和供应环节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工作进行规范。另外,还要建立其相应的责任机制,建立奖惩制度,提供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并对体系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调整,并根据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对工作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和完善,以来推动我国电力企业规范稳定的发展。

2.2加强电力营销服务理念

电力客户以服务的优劣质量水平,来衡量供电企业营销服务水平,来选择供电企业,这将是电力市场环境中竞争的必然产物。高效优质的营销服务是供电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保证性基础,要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电力客户满意为目的的新型电力营销运维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电力需求管理与营销服务,根据电力用户功能需求,推出灵活性、多样化的营销产品。

2.3建立高素质电力营销运维技术队伍

要建立高素质的电力营销运维技术队伍,通过优化员工作业技能水平、提高客户服务标准、推出多样化营销产品,来不断开拓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市场,实现电力营销精细化、精益化服务水平,将营销服务有效提高到营销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在围绕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化、网络化、人性化服务功能建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以营销业务培训、实践操作锻炼、服务理念提升等为重点的营销运维技术队伍的建设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营销运维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营销服务行为,深化高效优质服务理念,为精细化、精益化营销服务工作提供强大的运维技术人才支持。

3.结束语

优化电力营销方式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较高的品牌形象,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同时,还能够增强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电力营销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工作体系,从生产销售到后期服务质量都会对电力营销水平产生影响,所以对电力营销工作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的优化都要保持着认真仔细的态度,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优化。

作者:刘汀 单位: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篇(8)

(2)市场营销意识逐步增强。在营销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如CDMA新业务的引进和开发,服务范围的拓宽,利用广告和其它传媒宣传业务等,但是缺乏对通信市场营销的深层次理解和研究,市场营销对企业增量增收、提高效益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

(3)产品价格市场化趋势明显。随着通信行业竞争形势的日益加剧,产品价格不断回落,电信产品价格市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电信消费已转向平民化、市场化。这使得通信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2.A电信运营公司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对电信需求量的显著增长,B、C等一大批电信公司参与通信市场的竞争,使得A电信运营公司传统的市场营销体系中存在的缺陷日益表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专业化营销机构还不够健全。从整体上看,各县分营销管理机构呈现出一种封闭内向的特点,既没有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对外调研、公关、信息机构,也缺少内外结合、跟踪服务监督的制约体系,没有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对外进行整体运作,市场调研、开发、策划等一系列市场营销所必须做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使得企业对市场的应变力、敏感度较差,影响并制约了A电信运营公司的快速发展。

(2)缺少先进的营销理念。政策型、生产型和推销型营销理念根深蒂固,往往仍习惯于沿袭过去的营销方式,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和开发占领市场的能力;在开发品牌和发展业务上没有长远打算,过分追求数量上的扩张,集约化经营意识不强;对企业的短期利润、长期利润等没有规划,偏重短期效益。

(3)企业缺乏完整、高效的营销激励机制。目前,营销激励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很难激励有能力的职工尽全力从事市场开发工作。这导致多数营销工作进展缓慢,没有连贯性和长远规划,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义有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新的电信产品设计上起点不够高,与广大客户的需求不够贴切;对产品的定义缺乏准确性和前瞻性,推出的产品往往成为发展中的鸡肋。

(5)对全员营销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目前多数分公司把全员营销与全员推销混为一谈,全员营销是在了解客户的心理、环境的基础上,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它强调的是全体的最大化;推销则是低产值的,以牺牲全员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虽然能暂时完成任务,但后遗症较多。

二、营销体系的设计及应用

1.营销与售后服务分离方案及分析

营销与售后服务分离方案主要是指营销部门与维护部门分开设置,各自为政,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通信企业采用的一种方式。

从营销体系方面来看,营销与售后服务分离这种情况使得无论大客户,还是中小电信终端业务客户在使用通信业务时都会感到分工凌乱、多头领导,以及缺乏感彩,前后台之间、部门之间无疑会产生相互不理解,沟通、协调困难等问题,进而导致市场信息不灵通、市场响应速度缓慢、客户忠诚度低等不良后果。因此,“零距离”“零缺陷”服务只是一个远景设想。

从维护体系方面来看,这一领域一直实行着准军事化管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规范,技术人员数量庞大,维护人员既精通通信业务技术知识,又有处理问题的丰富经验,但由于营销与维护分离的机构体制,造成维护仅服务于企业内部,而未承担起营销任务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形成了电信维护工作偏向物理网络,而非面向活生生的客户,使得电信的售后服务市场敏感度较低,缺乏时效性、方便性和个性化服务。

“两张皮”现象严重,客户终端呈现出专业分割散乱的现象,具体体现为促销业务、推介电话来电显示、催缴欠费、营销宽带网络、修复数据专线、维修电话障碍、走访客户、市场调查、咨询电信业务、接待客户投诉等服务由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承担,而每个部门每项业务都各自为政,这直接造成客户消费缺乏信任和企业形象混乱,尤其不利于培育企业和客户间牢固、稳定的忠诚链。

综上所述,这种营销体系适合于垄断经济、市场需求较大,无需上门服务,客户会主动上门申请业务,并且待装量、维护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今天各种电信运营商孕育而生,如果还沿袭营销与售后服务分离的管理模式,将营销处于“后缩”或“孤立”状态,恐怕难以在竞争中得以生存。

2.营销与售后服务合一方案及分析

营销与售后服务合一主要是指改变以前以营业厅为重点的营销方式,建立一支直销队伍,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做法;建立健全大客户直销体系,把真正影响电信企业收入的大客户掌握在手;营销部门与维护部门相互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移动通信冲击如此迅猛,抢占市场成了生死攸关的关键问题。各企业已意识到该问题,经过多次变革营销方式,由传统的高柜台到低柜台到开放式柜台到虚拟柜台,最后发展到多种手段的代办体系和大客户直销体系,营销界面逐渐由后台拉到了前台,由单一到多方位,维护部门逐渐与技术支撑部门脱离,最终实现营销与维护的黏合,建立一支面向所有客户的直销队伍,创出一项直通家家户户的“电信畅通工程”。

营维合一能给企业带来以下六方面的好处:

一是设备维护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1/5,过去只要设备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现将这支庞大的终端维护队伍推向前台,是提高现有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是企业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能迅速组建一支覆盖全市各个角落的营销队伍;

三是提高企业 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质量;

四是能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由过去“专家管理”为“客户管理”;

五是有利于使客户从“满意级”向“忠诚级”转变,这样不仅照顾到企业大客户,同时也照顾到80%的中小客户,对提高企业客户群市场占有率,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六是电信企业经过几次拆分、重组,造成了员工缺乏凝聚力,营维合一有助于使企业的发展的远景目标细化到员工的具体目标,能凝聚和焕发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

3.实施应用

营销与售后服务合一的关键问题,即是营销体系与维护体系机构溶合、人员管理的问题。目前河南营销人员约占企业总人数的8.3%,维护人员约占企业总人数的21%。以上两项约占企业总人数的1/3,为避免改革带来的震荡,应走先试点再推广的稳妥路线。试点应选择城市消费最为集中的城市进行。

试点单位无需采用原来机构设置框架,全部重来的方式进行改革。它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即以“无缝逐步融合,平滑衔接过渡”为原则,以每个行政区为单位,建立多个营维部,再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建立多个营维处,最后以每个行政社区为单位,建立多个营维班的基本框架,这样构建一个覆盖全市每个角落的“网络畅通工程”。营维部、处、班,下设综合管理、客户服务、综合支撑和维护服务等部门。其中综合管理负责综合事务、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及仓库后勤管理;客户服务负责营销业务处理、装移机工单管理、障碍派修及监控等;综合支撑负责主干电缆、宽带网、复用设备的维护、终端维修、线路设备的大修及其线路应急抢修;维护服务则以客户经理负责维护各自责任社区范围内所有的各类电信网络,并为区内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营销服务。

营维直销体系直接面向全市,根据用户需求和业务发展,不断调整和升级前后台支撑系统,优化服务流程,从根本上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机制,完善内部流程,形成“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的闭环系统,构筑客户服务快速响应系统,真正实现“一揽子”服务工程。

为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精力承担维护和营销双重责任,应适度减少包区维护人员的维护工作范围,将部分维护工作划归成片,集中维护支撑,使得巡游在各基本单位的包区员能够侧重于客户资料的了解收集及与客户的情感交流。

为使营维部工作与大客户工作互相呼应而不重叠撞车,应对原有的大客户服务体系进行重组,撤销原有跨越普通客户领域和大客户领域的相关部门,比照营维体系的分布原则,将全市大客户也按地理位置划分成几大区域,分别成立片区的大客户服务处。明确营维部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区内个人客户的个性化综合服务,而大客户服务部主要服务于区内大客户,社区维护服务部工作人员如在工作中收集、了解到涉及大客户的相关市场信息,应迅速转给大客户服务部门进行专业化处理。反之,大客户部门收集到相关个人客户信息,则转给社区维护服务部门处理。

鉴于“网络畅通工程”是一个牵动企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仅仅改变一下机构设置,修改一下员工工作职责是远远不够的。要使“网络畅通工程”减少实施波折,顺利地发挥出效果,还必须从方方面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应加强培训,改进观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员工的工作技能提高了,客户对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必然会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同时还能促使员工深刻理解营维合一改革的必要性,能增强员工配合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篇(9)

由于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和规模不断扩大的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电力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断电必然会给用户和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电力市场中,故障停电也必然会严重损害到电力供应方的经济利益。因此供用电双方共同的迫切要求是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大。虽然电力市场和复杂电力系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1]。

在当前电网容量日益增加的时代背景下,在很大程度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决定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因此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以往的设备维修理论以及相关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需求,究其原因是存在维修费用高、过度维修,故障漏报、误报等缺点,随着电力生产体制的改革,为实现状态维修提供技术支持,在我国电力系统推行状态维修体制势在必行。

1 继电保护的状态维修概念

状态维修的是指在设备状态监测的基础上依据设备当前的运行状况,通过采用监测以及分析诊断结果等方法,来有效安排维修项目及其时间的维修方式。设备的状态维修可分为狭义状态维修和广义状态维修这两个方面。

(1)狭义状态维修是一种相当具体的维修方式,也称为“状态维修”方式,通过分析设备工作过程中的劣化程度来进行适当的维修。在维修前判断设备的异常并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并通过要根据状态监视和诊断技术提供设备的状态信息,也就是说依据设备的健康情况,科学安排维修计划并进行相关设备状态维修。

(2)广义状态维修是为了确保及时准确地分析故障出现的规律并及时的对其进行维修,必须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工作;而针对适合定期维修的设备而言,为了能达到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发电成本的目的,应该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设备的寿命或运行的经验来提高定期维修的准确性。还有针对其进行适时的故障监测,更需要分析监测得来的数据(主要是比较历史数据和实时的各种参数),目的是保证及时知道设备的健康状态。实施状态维修的重要部分是如何管理这些数据和分析这些数据是。

2 状态维修的内容和目标

状态维修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设备状态监测;(2)设备维修决策制定或提供维修建议;(3)设备诊断。设备状态监测是状态维修的基础,状态维修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对监测结果的科学应用及有效管理;状态监测是设备诊断的依据,利用相关技术(即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并分析设备历史信息,来确定设备健康情况。

推行状态维修是维修方式的战略调整,其技术主要包括状态监测技术、状态预测技术以及状态评估技术等。设备状态维修主要内容包括在线监测与诊断、设备管理、设备运行维护、故障记录、缺陷记录、设备维修及维修后的验收等工作,并通过电力市场、设备信息、运行信息等信息确定维修决策。

为了能够增加设备使用率和安全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该采用管理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利用有效的分析诊断技术和监测手段,通过准确掌握设备状态来减小停运时间;最终通过建立起符合状态维修要求的管理体制,来提高维修与运行的管理水平,这就是状态维修所要达到的目标。

3 电气二次设备状态监测的内容

交流测量系统(包括测量元件完好,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绝缘良好和电压互感器回路完整);信号系统(包括直流动力、操作及信号回路绝缘良好与完整) 、直流操作;通信系统;逻辑判断系统(包括硬件逻辑判断回路和软件功能);屏蔽接地系统等这些都是电气二次设备状态监测的对象。

电气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对象是一个单元或一个系统,而不是单一的元件,这点与电气一次设备不同。监测是寿命估计各元件的动态性能以及二次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及其正确性。总之,状态监测与诊断不可或缺的依据是电气二次设备离线监测数据。

4 继电保护状态维修的需求及可行性

当前已经整体取代以往电磁型保护装置的是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与传统保护相比较,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厂家生产工艺普遍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及其可靠性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其中传统的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接线及安全自动装置维持装置功能正常、元件完好以及回路接线、定值的正确性是采用定期检验的方法。假如在两次校验之间保护装置发生问题,要想发现问题,就要等到下一次校验(或等到保护装置功能失效)才行。保护不能正确运作电力系统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微机保护不能采用以往规程规定实施的维修项目以及维修周期,究其原因是以往的保护检验规程没有考虑到微机保护的特点,仅仅设计了静态型继电器[2]。

一方面,设备停运维修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的电网主接线方式的限制,比如一台半断路器接线方式的线路保护要想实现停电维修,必须通过线路停电维修;变压器保护在双母线接线方式逐步取消旁路开关的情况下,通过保护校验使得变压器停电的情况变的较为困难,定期维修安排(如失灵保护和母差保护)则越加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在具体工作中拥有人员安全责任风险和安全风险的带电校验保护。所以,在具体运行中很难依据《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来确保保护设备完成检验项目;特别在很大程度上软件编程决定了数字式保护的特性,不可能发现保护特性的偏差,究其原因是仅根据传统的检验项目。

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检功能的微机保护设备,设备在状态监测技术方面,由于自诊断技术的应用使得拥有了实施的基础。此外,部分保护的有效监测范围能够拓展到装置以外的回路中,这主要是因为具有的PLC功能,同时这也能更好地监视保护系统的回路。对于设备的故障情况、运行情况等状况,保护的状态监测可以实现更好的信息共享及其管理。所以作为提供设备运行状况分析的可靠的信息基础是装置本身的监测和诊断,而装置本身的监测和诊断也有利于科学地制定设备的维修策略,进而使继电保护的状态维修具备了实施的基础。

还有,具有维修效率提高和设备可靠性的提升的保护实行状态维修模式,主要是基于电气设备状态维修概念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实现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用率及其安全性,适应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

5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了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必须实施状态维修。通过状态维修模式的预知性取代试验计划维修模式的预防性试验以实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维修,从而增加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电力运维市场现状篇(10)

1 引言

通信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历来被认为是其自然垄断的条件,而我国的电信市场又具有行政垄断的特性,因此我国电信市场长期处于垄断的地位。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通信行业的垄断性会随之减弱或消除,通信行业的市场结构也必将发生改变,这将引起电信企业的一系列的改革。

文献[1]、[2]都是基于SCP理论对电信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文献[1]根据产业组织相关理论,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框架分析我国电信业市场结构的现状,进而提出优化我国电信业市场结构的建议。文献[2]运用 2005、2006年五个主要运营商的财务数据对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探讨,以SCP方法分别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角度分析出了我国电信行业市场结构不合理,集中度过高的结论,并相应的给出了促进电信行业有效竞争的两条建议。

针对电信产品的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这一特点,文献[3] 阐述了由规模经济等原因导致的不对称竞争,首先指出电信运营业具有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分析电信垄断成因,并定义了电信运营业寡头间由于规模经济性等原因导致的不对称竞争,在此基础上运用古诺及斯坦克尔贝格模型求解两种博弈状态下的纳什均衡产量,进一步构建了战略式博弈,验证了在位电信寡头与新进入寡头之间存在不对称竞争,并说明斯坦克尔贝格模型中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是唯一均衡解。

文献[4]、[5]主要对电信市场的集中度进行研究,文献[5]指出双寡头垄断是我国当前移动通信市场的格局。在移动通信行业打破独家垄断、促进竞争的规制改革初期,为争夺市场份额,中国联通有进行价格竞争的动机,价格竞争可以带动其他方面业务竞争,并提出了构建一个三寡头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应成为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规制改革的取向。文献[6]为了对3G时代的移动通信市场构建提供参考依据,采用EVA (经济附加值)法衡量了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中厂商的利润情况。结果显示,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整体表现为竞争力不足,因此。加强对电信企业的管制,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对新运营商的引入势在必行。

文献[7]指出了由于电信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我国电信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该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特点和移动通信产品的经济特点,研究市场的同质化现象,提出了差异化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有力的竞争策略。文献[8]基于对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变迁的分析, 探讨了规制的影响、重组后的市场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影响中国电信市场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是政府规制。提出通过不对称规制, 分步实施电信市场对内对外开放, 并在促进竞争的同时促进民营化, 以利于实现有效竞争,提高电信产业效率。

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电信企业或电信产业的研究,对促进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但随着电信产业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势必随之不断变化,从中可能呈现出某种演化规律,但从上述文献综述来看,这方面的文献尚待发现;基于此,本文重点考虑寡头电信企业的价格竞争策略以及随电信企业价格调整策略的演化,市场结构的演化动态等,为电信企业的价格制定以及市场结构的演化动态提供理论支撑。

2 寡头电信企业价格决策微分博弈模型

假定有 家电信企业,其竞争变量为价格或产品差异,即通过价格调整或增加自身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异(如增加不能的服务内容、不同的资费组合等)来参与市场竞争。

由Bertrand价格博弈模型,假定电信企业 面临的需求函数为:

式中, 为企业 的需求参数; 为产品替代系数:1) 表示企业 与企业 的产品有差异,但具有替代性:其值越大,差异性越少替代性越大,当 则表示完全替代;其值越接近零,则替代性越少差异性越大;2)当 表示两产品相互独立;3)当 则表示两种产品是互补品。但在实际的电信市场中,电信企业面临的需求可能是随机或不确定的,即很难通过上述需求函数来刻画;简单地,不妨假定电信企业 面临的需求由以下动态方程确定:

其中 为调整速度。简单地,假定电信企业提供电信服务时的成本是线性的,即 ,则电信企业的优化目标函数为:

上式中, 为企业 的贴现因子,即连续复利率。为求解上述优化问题,不妨构造以下哈密尔顿函数:

其中, 为协变量;则式(2)表示的优化问题可转化为以下系统的求解:

化简上式,则有:

将式(5)中,第二行表达式对 微分后,再代入第一行表达式,并化简则可得到:

式(6)即为电信企业 价格调整需要遵循的动态方程;对其它 个电信企业进行类似分析,可得到类似的表达式,则可得到一个关于 的 维动态系统。显然,上式可表示为 个微分方程,即为 家电信企业的价格调整动态演化系统;若将有关参数代入,则可得到每一家企业价格的调整过程及其演化路径。

3.模型分析与电信市场结构数值仿真

为便于分析,简单地,下文针对 的情况进行分析,该假设与我国移动电信产业的实际情况比较吻合,现在我国移动电信产业的竞争主要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企业之间的竞争。当 时,式(6)可简化为:

上式中,当 时,对应的方程组的解,即为双头垄断电信企业价格竞争的平衡点,该平衡点满足:

式(8)动态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其中, 为特征根。由动态系统的奇点理论可知,当两个特征根 一个为正一个为负数的实数根时,对应的均衡解为鞍点,进而式(7)给定的定价策略即构成Nash均衡。

由分析可知:只要满足下式,则上述特征方程对应的特征根 为一负根和一正根:

化简上式,则有:

若 ,因此上式是成立的,即式(8)给出的均衡价格策略是式(7)价格演化系统的鞍点,也就是Nash均衡点。

由式(7),可得以下动态系统:

若给定两电信企业的需求与成本参数(如表1),代入上式,则可得到两电信企业的价格调整轨迹,即价格演化过程。

从图1中不难看出:1)企业2的定价要比企业1的定价高;2)由上述两电信企业组成的价格调整系统是不稳定的,呈发散状态;事实上如果考虑时间 更长一些,很明显的呈现出无限发散状态。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式(10)是一个两维的线性微分动态系统,其对应的特征根不可能都小于零,在式(9)条件下,该系统有一个特征根小于零另一特征根大于零,因此式(10)存在一个鞍点,该鞍点实质上是一个非稳定点(或者说是稳定与非稳定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因此图1中表现为两企业的价格调整为发散状态。由动态系统相关理论可知,在非稳定的动态系统下,不但企业无法组织正常的生产,对消费者和整个社会而言,都将处于某种非正常状态中,因此寻找均衡并可预测的定价策略对电信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图2是式(10)的鞍点均衡分析示意图。图中4根直线的交点即为上述系统的鞍点:两根细直线分别为式(10)系统中 ,即式(8)表示的平衡点轨迹线,两根粗线分别为鞍点均衡路径与鞍点非均衡路径,其中红色的实粗线即为鞍点均衡路径,也就是说,若两寡头电信企业沿着鞍点均衡路径对价格进行调整,则会收敛到鞍点,形成一种均衡,即鞍点均衡。

在 平面上,上述鞍点均衡路径是唯一的,也很难得到鞍点均衡路径的解析表达式,因此要维持式(10)系统的稳定是很困难的;但针对具体的双寡头企业价格调整系统,因为任一轨迹线都不会穿越 以及鞍点均衡线与鞍点非均衡线,即任何轨迹线都在上述四根线划分的四个区域内,因此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可得到鞍点均衡路径,如图2中红色粗线,以及对应的鞍点非均衡路径,如图2中的粗蓝虚线。从图中可看出:在鞍点均衡路径上,两企业的价格调整是正相关的,即同时涨价或同时降价;在均衡路径上,两企业最终会维持鞍点均衡,但鞍点在其它方向上都是不稳定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鞍点均衡显然受相关参数的影响,至于这些参数对鞍点均衡的影响详细分析,本文不做深入研究。图3为鞍点状态下两企业的市场份额随 ( )的演化曲线,显然随 的增大,市场份额基本上维持在平稳状态,企业1占市场份额57.5%,企业2占市场份额42.5%,这揭示了两电信

企业在按式(11)给出的价格策略下,市场份额的演化曲线,显然市场份额会维持在一种均衡状态下。

4 结论

在随机需求环境下,电信企业的价格策略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表现为一个随时变化的调整轨迹。本文将寡头电信企业的价格竞争刻画为微分博弈模型,考虑了企业的利润目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分析表明:1)微分价格博弈模型存在唯一的鞍点均衡路径,否则很难实现均衡状态;2)虽然电信企业的价格处在动态调整中,但市场份额会相对稳定维持在某一均衡状态下。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课题(07&ZD017)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谭旭东.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价格竞争的一种解释[J].经济管理,2006:680-83

[2] 刘敏、鲍健波.电信业市场结构优化[J].网络财富,2008,(12):112-113

[3] 闻超群.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结构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8,( 7):76-78

[4] 吴永涛、张群、李毅.电信运营寡占市场不对称竞争博弈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40-43

[5] 于良春、王建平.市场需求、规模经济性与固定通信行业自然垄断性的清除[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1):12-17

[6] 马云泽.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结构与规制改革[J].经济问题,2009,(1):41-44

[7] 韩雪、方新、余江.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实证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5):83-86

[8] 幸昆仑、文守逊、黄克.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特征、竞争特点分析与竞争策略研究[J].产业论坛,2008,(13):119-121

[9] 王斌,蔡宏波,电信市场演化与政府管制-基于随机实验的模型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 2007,(2).

Analysis of oligopolistic telecom enterprises price makers as a differential game model

CHEN Zheng-yi LAI MING-yong

(School of Economics &Trad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79;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2,China)

上一篇: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 下一篇: 生态农业专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