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负责的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1 15:31:11

对社会负责的意义

对社会负责的意义篇(1)

一、把握中心提高青少年责任意识培养的科学性

1.提高青少年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一个人首先应对自己负责,这是责任意识的前提。对自己负责的意识是建立在由觉悟和良心引起的坚强信念基础上的道德责任心和道德自觉性,要有对自己负责的勇气和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这包括责任认识能力和责任实践能力。即自觉自律,“律己”、“克己”、“自省”、“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敏行慎言” 等个体内在的品格修养,强调“自尊、自爱、自主、自控”对己对人负责的表现。我们要培养青少年树立做人的责任感,建立正确 的道德观,重视个人自身修养,重视锻炼身体与学习本领,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

2.提高青少年对家庭负责的责任意识。对家庭负责要做到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伦理道德的起点,是爱国主义的源头。爱父母,才能爱天下的人和爱祖国,爱国是高层次的孝敬父母。“孝”不仅调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调节兄弟姐妹关系,使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孝敬父母也是今天我们每个人应尽的法律要求和道德义务。

对家庭负责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青少年要了解父母、热爱父母、体贴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为父母家庭争得荣誉、要履行和担负起家庭的各种责任。

3.提高青少年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教育青少年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乐于助人。做到心中有他人,不能以我自己为中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强调“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要热爱他人,富有深厚同情心、怜悯心,以关心他人为乐,对他人的不幸与痛苦不能漠然置之。中国传统美德还强调与人和睦相处,对上下左右,尊卑长幼要谦虚礼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其深刻道理。

4.提高青少年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意识。教育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的行为要遵循集体的规范、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要关心集体,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社团、社区的各项集体活动,行使好自己的各项权力,能够承担并完成集体赋予的任务,努力为集体建设和活动开展出主意、想办法、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做到义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努力为集体增添荣誉。

二、夯实基础提高青少年责任意识培养的主动性

对社会负责的意义篇(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为主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进程,按照**区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的有关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化“213”发展战略。自觉服从并服务于工作大局。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职能向下延伸,扩大城市管理覆盖面。配合全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努力建设“民富、村美、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二、工作重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加强以卫生整治、水环境整治、风貌整治、拆除违法违章建筑为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切实配合镇(街办)抓好城镇改造、新居工程、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帮助镇(街办)宣传、引导农民逐步向城镇集中,向居住区集中居住;进一步加大对集中居住区、安置区市容秩序的管理力度,并积极将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三、工作任务和职责局直属执法大队和各镇(街办)执法中队要充分发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职能,主动融入,积极参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确保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根据各镇(街办)的工作重点,现将各执法中队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安排如下:(一)**执法中队:负责整治镇政府所在地及新居工程周边市容秩序;抓好芙蓉家苑市容环境执法管理工作;创建省级市容示范镇;配合镇党委、政府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对八角、花篱、天王、新庄即将建设的社区,协助镇党委、政府建好社区和做好对拆迁农户的宣传安置工作。(二)**执法中队:负责抓好交易区、**路旅游快速通道沿线的市容市貌;配合镇党委、政府巩固省级文明村镇成果;配合抓好**新城区及花乡民居集中居住区(**、**、**)市容环境卫生的规范管理。(三)**执法中队:负责加强对**城镇的市容市貌管理;加强对惠民、正

宗社区市容环境卫生的规范管理和治理整顿;配合新城办搞好新城区公平片区和做好城郊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秩序的管理;在城镇改造进程中,主动协做改造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城镇改造的顺利进行。(四)**执法中队:负责对**、**社区市容环境卫生的整治管理;对**大道、**园周边的流动摊点、商贩给予取缔;配合新城办搞好**片区和做好城郊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秩序的管理;配合街办搞好城镇改造中人员安置等工作。(五)**执法中队:负责对街办所在地和科技园周边流动商贩进行清理,整治违章摊点和出摊占道;配合街办搞好**、前进社区的安置工作,配合街办清理整顿前进社区违章搭建物;对需进行二次安置的**、**集中居住区协助街办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六)**执法中队:负责管理规范**大道沿线的市容市貌;管理镇政府所在地和科技园周边的市容市貌。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光明苑、鱼凫家园建设的规范管理和人员安置工作。(七)**执法中队:负责抓好城镇市容市貌;主动参与**集中居住区的建设,配合做好各项基础建设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安置新居的执法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八)**执法中队:负责抓好城镇市容市貌;配合镇党委、政府及建设部门,抓好柳岸花邻新居工程建设的规范管理以及人员安置工作。(九)**:由**执法中队和城区执法大队抽调的人员负责抓好**城镇的市容市貌;配合镇党委、政府搞好农贸市场的市容秩序;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永盛场社区的市容环境卫生规范管理。(十)城区执法大队下设四个中队:一中队和**中队协调配合抓好**社区市容环境的规范管理;二中队和**中队协同管理***、***沿线的市容市貌;三中队和**中队协同管理沙子沟集中居住区的环境卫生;四中队和**中队配合对**集中居住区环境卫生实施规范管理;城区执法大队要积极支持、协同配合各执法中队的执法工作。四、具体要求(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参与加快镇(街办)执法中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督促、协调、检查各执法中队参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职责分工,由***局长负责**执法中队;**副局长负责**执法中队;**副局长负责**执法中队;姚水洪副局长负责**、**、**执法中队;***纪检组长负责**执法中队、城区执法大队下设四个中队;镇(街办)管理科协调相关工作,各执法中队具体实施。(二)强化措施,扎实推进。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全局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全面支持此项工作,采取如下措施;1、抽调直属执法大队责任心强,执法经验丰富的同志充实到各镇(街办)执法中队,以加强中队的执法力度。2、责任科室和镇(街办)执法中队要结合我局职能和各镇(街办)实际,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确保工作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二〇〇*年四月一日《城管局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意见》城管局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意见

对社会负责的意义篇(3)

一、责任到底是什么

(一)责任概念的一般涵义

在古代汉语中“,责”同“责任”,其意义大致有五种。①求,索取;②非难;③义务;④处罚,处理;⑤债。在现代汉语中,有学者认为责任一词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份内应做的事;二是有做好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过失”。为了明确责任的现代含义,冯军博士收集了《法制日报》1993年4月1日至30日76个有关“责任”的用语例,对所收集的用语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责任”一词在三种意义上被使用,即“义务”、“过错·谴责”、“处罚·后果”。常译成中文“责任”一词的英语单词有Duty,responsibility,Culpability,liability。其中duty译为“义务、职责、责任”;responsibity译成“责任、责任感、负担、职务、任务、能力、可靠性”;culpability译为“应受处罚、有罪(行为)”;liability译为“责任、义务、负担;不利、缺点、(复数)债务、负债、赔偿责任”。

从以上由语义学的角度对责任概念所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涵义是在不断改变和发展的,责任概念具有多义性,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中,有不同的涵义。在一般日常生活中“,责任”一词被广泛使用,涵义丰富,然而归结起来不外乎实质和形式两方面的要素,而实质要素又可分为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客观要素即义务,责任的产生基于一定义务的违反,没有义务就没有责任,“其实责任是义务的结果,义务是责任的原因。”而义务的违反是一种事实状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义务是责任的客观要素。主观要素即归责,义务之违反的事实是否必然引起责任的产生;这就取决于行为者主观上有无过错和社会对其所作的评价,表规为“谴责”、“非难”、“公平”、“合理”。形式要素即负担或约束力。它是责任实质要素的外在表现形态,是责任得以存在和实现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责任概念,应当由客观、主观和形式三要素组成。所谓一般“责任”,在广义上乃指人之行为作为某种评价对象时,基于一定的事实之价值,而使为一定的负担之一种概念。它是评价对象与对象评价的有机统一体。因此,责任是基于一定义务而产生的合理的负担。这种负担可能是肉体上的,也可能是精神的,还可能是财产上的。根据义务的性质、归责的要求和约束力的形式不同,人们通常所说的“责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道德业务的违反而以社会心理意识约束力为表现形式的道德责任;二是基于纪律业务的违反而以社会团体约束力为表现形式的纪律责任;三是基于法律业务的违反而以国家强制性为表现形式的法律责任。

(二)责任的二维界定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责任应该从两个维度来界定:一是“对谁”负责,二是“为谁”负责。作为人,随着其逐渐成熟,会发现对自己、对家庭、对朋友、对社区和社会负有责任。同时还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自己说过的话、自己的天赋、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自己所拥有的每一件东西负责。

一个人选择对某事负责,意味着他对此事作出了承诺。承诺成为他履行自己责任的动力来源。在“对谁”负责的维度上,他可以选择多承担一点儿责任,也可以选择少承担一点儿责任。也就是说,他在责任圈子里可以选择多承担责任和少承担责任。既然人对自己、家人、公司和社会的责任有的多一点儿,有的少一点儿。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一个人看起来比其他人对工作、对家人、对社会更负责任呢?大多数人自认为是负责任的。然而,不太有责任感的人往往会为行为承担责任,比如准时出现在一些场合、竭尽全力地完成任务等。而那些被指出更负责任的人,往往是对结果负责。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产生的结果负责,即使结果并不令人愉快。

对结果负责的人一旦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克服所有的困难去达到。因而他们具有更强的责任感。

更有责任感的人倾向于承担更多维度的责任。他们不满足于仅仅为自己的行为过程负责,他们想为结果负责。事实上,对于真正负责任的人,如果你只让他为过程负责,他是不会高兴的。因为这使他们离开了游戏圈,让他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判断力和决断力,也感觉不到自己作出了贡献。对于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你只需要告诉他你需要的结果,他就能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三)这就是责任

我认为:“如果你能真正地钉好一枚纽扣,这应该比你缝制出一件粗制的衣服更有价值。”忠诚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自己的工作是什么。重要的是你是否做好了你的工作。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

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扛起它,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问心无愧的。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我们不可以没有责任。任何时候,我们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信念。

那责任到底是什么?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饰演不同的角色。无论一个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对他人负有责任,这是社会法则,这是道德法则,这还是心灵法则。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了不同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角色饰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对责任的完成。正是责任,让我们在困难时能够坚持,让我们在成功时保持冷静,让我们在绝望时懂得不放弃,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仅为了自己,还因为别人。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放弃承担责任,或者蔑视自身的责任,这就等于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设路障,摔跤绊倒的也只能是自己。

这就是责任。第一,做事之前要想到后果;第二,做事过程中尽量控制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防止坏的结果出现。第三,出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性的升华。总之,责任就是做好社会赋予你的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二、当前银行管理中责任缺失的表象

(一)我并不十分清楚这个工作,所以才没有做好这是很多银行管理领导者的理由。因为不清楚所以才没有做好,看起来很顺理成章。其实在这个理由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如果你对自己的责任边界还没有清楚的认识,那么你在做什么你自己清楚吗?别告诉别人你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这种追问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缺乏责任感,就是自己没想弄清楚自己的责任,或者即使清楚也不想承担责任,才找到这样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其实比较孱弱无力,经不起推敲,它根本不能为你挡住什么。

不清楚自己的责任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将自己的责任无限范围地扩大,这样最终会导致缺乏付诸实际行动的着力点。责任范围扩大,就会使责任边界模糊,容易造成责任的无法实现,并且为个人推卸责任找到理由。

(二)谁有权力谁负责,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这是很多工作人员的理由。“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领导指哪我打哪儿,打错了也不能怨我呀。”这个理由看起来的确很有说服力。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你的确没有很大的权力,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有忠诚于银行的义务和对银行负有责任,比如你有责任忠诚地执行领导下达的命令。但更有责任履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比如在领导命令正式执行之前,你已经意识到这个决定有缺陷或者不适合执行,你就有责任把你的真实想法反映给你的领导,无论你的领导是否接受你的建议。

(三)我不是故意的

这是许多银行领导者和工作人员在其工作失职被发现后作出的一个很无辜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我也不想出错。”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不是故意出错,就说明可能就是不小心、不留神、马虎才出错的,一个对待工作不小心、不留神、马马虎虎的人,又怎么能够把工作完成得圆满出色呢?

如果一个炼钢工人不小心炼出了一批劣质钢材,一家建筑公司准备把这批钢材用作建筑材料,他的一个不小心可能就关乎很多人的生命。一句“我不是故意的”这样的解释,能推卸掉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吗?如果一个护士不小心抱错了一个婴孩,她的一个不小心,就会导致两个家庭的悲剧,而一句“我不是故意的”的解释,能推脱了责任吗?能够挽回这出悲剧吗?她又能承担起这份责任吗?你作为一名银行的财务人员,在汇款时不小心写错了一个账号,你的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使银行蒙受巨大的损失。一句“我不是故意的”的解释,能推卸掉责任吗?

其实,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能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这些问题还会出现吗?“我不是故意的”这个理由的确很让人怜悯,也会给人一种无辜感,但是无论怎么样,该承担的责任一点都不会少,想推卸责任也推卸不掉。

(四)如果……,我就不会这样了

把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某种假设,如果怎么样,我就不会出现问题了。这是比较无力的一个理由。

“如果不是别人拖欠我的贷款,我一定不会这样”、“如果其他环节没有问题,我这儿肯定不会有问题”、“如果不是领导强调这样做,我一定不会不遵守制度”……

如果不是因为别人的原因,你一定不会有问题的。不论这种原因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总之,你没做好的原因肯定不是你的。难道,这不是你在找的推卸责任的理由吗?一些人不去考虑怎样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而是强调,“如果……,我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假设不能代表现实,无论是懊悔也好,逃避责任也罢,这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三、提升银行管理需要强化责任

(一)责任会使人更勇敢

—位著名的企业家说:“当我们的公司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我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我知道必须依靠我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我的身后还有那么多人,可能就因为我,他们从此倒下。我不能让他们倒下,这是我的责任。所以我在最艰难的时候,才变得异常的勇敢。当我们走出困境的时候,我对自己的勇敢表示难以置信,我会这么勇敢吗?是的,那一次遭遇让我真正明白了,惟有责任,才会让你超越自身的懦弱,真正勇敢起来。”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当他面临挑战和困难时,他会迸发出比以往强大若干倍的能力和勇气。一个逃避困难,不敢面对挑战的人,很难让人相信他能真正担当什么责任。责任不仅让人勇敢,责任还能战胜死亡和恐惧。

(二)责任能使人更敬业

敬业是一种责任精神的体现。一个对自己工作有敬业精神的人,才会真正为其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自己也才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这样的人是真正有责任感的人。责任的确认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种强制性,因为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就有责任,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敬业是人的一种主动精神,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要以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海尔的张瑞敏说“,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所有的产品都应该是精品。”只有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才能够生产出精品,也正是这种敬业精神才创造出了海尔产品的“零缺陷”。因为他们知道,1%的差错就会造成l00%的问题。敬业,让银行的生命更有力量;敬业,是责任的延伸和升华;敬业精神使银行具有他人无法比拟的竞争力。

(三)责任能保证绩效

现在,很多银行都在寻找各种方式和方法来提高工作的绩效。不过很多银行发现,无论是优秀的管理模式还是先进的管理经验,一应用到自己的银行就“不灵”了,工作绩效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责任。

对于一个人而言,责任意味着他在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要把该做的都做好。明确责任,这是提高工作绩效的前提。对于一个银行而言,权责不明不仅会出现责任真空,而且还容易导致各部门之间或者职工之间互相推诿责任,把自己置于责任之外,这样做的结果使整个银行的利益受到损害。明确的责任体系,是让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可以使银行中的职工能够依据这个责任体系建立权责明确的工作关系,有助于职工之间彼此信守工作承诺,最终确保任务的完成。

(四)信守责任能使你做好一切

现代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职工的一丁点儿不负责任,都可能导致整个银行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银行的各级领导者应注重对职工责任感的培养,有较强责任感的职工不仅能够得到领导者的信任,也为自己的事业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

试想,一个在责任感方面很欠缺的职工又怎么能给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呢?又怎么能树立银行良好的形象呢?银行里一个人缺乏责任感,那么他所影响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整个银行。这就是那些管理成功企业为什么要把责任融入到职工的日常生活中的原因。

不必找一些理由作为自己不负责任的借口,借口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人不负责任的理由。承担责任虽然有些压力,但总比不负责任要好得多。对别人的不负责任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对个人如此,对银行如此,乃至国家也如此:责任是成果,责任是创新,责任是效率。打造一个勃发的和谐银行,必须建立一种以责任为核心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美]杰拉尔德·W·福斯特,理查德·I·莱尔斯著.陈小龙译.责任制造结果[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对社会负责的意义篇(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实行有效领导的制度保证,也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根本制度。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于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高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完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及其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领导体制也几经变化,先后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一种突出党委领导的体制,易流于党委包揽行政事务,行政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有悖于管理的规律;第二种强调校长负责,这种体制虽然责任比较明确,但可能产生校长独断等问题;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力求将党委集体领导与校长个人负责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长处,更加适合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

1.1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我国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建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推进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这种体制,在保证高校正常运作的同时,保持了高校稳定和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已经为高校发展历史所证明并为人们所认识。

1.2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重要的管理意义。在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以在高校建立起一个决策科学、运行高效、保障监督有力的工作格局。通过党委的集体决策,有利于学校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决策的慎重性与合理性。高校管理是一个行政过程,当然需要实行行政决策,否则就没有管理秩序和效率。然而对高校建设以及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建立一个集体研究决策的机制,通过民主集中制,依靠集体智慧决定重大问题,以防止偏误。同时还需要有一个行政监督机制,防止个人的独断专行,并在出现误差后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实施救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是将校长个人行政负责与党委的集体决策以及对行政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是高校管理过程最优化的有效形式,符合管理规律。

2、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们党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确立下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是高校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有效制度,是高等院校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向前推进的重要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但在实践中,虽然这一制度实施已有多年历史,但校长和党委的权利边界却一直不明晰,党政之间的矛盾和不协调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班子的整体合力。要预防和制止这种情况的产生,必须深化对制度的理解,正确认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内涵与关系。

2.1 深入理解党委领导的内涵。首先,党委领导是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要求和体现。高等教育作为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更能充分体现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的执政地位。其次,这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性质和要求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服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50多年的高校发展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削弱了党的领导,学校的发展就要受到影响,国家就容易出现不稳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是适应我国高校性质、任务与管理实际的有效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三,党委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其职责主要是把握方向、统领全局、决策大事、选配干部。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人选,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这是《高等教育法》赋予高等学校党委的领导职责。

2.2 正确认识校长负责的内涵。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对“校长”概念的正确理解。《高教法》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高校校长在高校中的法人地位,也就是说,高校校长是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二是对“负责”内涵的正确认识。就是指“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高校校长握有与其责任相一致的权力。如对各项工作的决策权、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和奖惩权。从上述“校长负责”的内涵及其职权范围可以得出如下认识:第一,“校长负责”是“双向”负责。“双向”,是指对内、对外两个方向。对内,校长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工作,要向学校党委负责,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负责;对外,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负责。第二,“校长负责”是“有限负责”。这个“有限”是指校长在一定的层面和一定的范围内负责,即在“党委领导下”这一层面、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这一范围内负责。第三,“校长负责”是“分工”负责。这个“分工”主要是指党政分工。是中共党员的校长,在党委内部按照党内分工,认真履行“个人分工负责”的职责;非中共党员的校长要在党委领导下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同时,校长要注意发挥副校长和行政部门负责人的作用,在校长的统一指挥下分解责任、分工负责确保校长职权的全面落实。

2.3 统一认识、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之间的关系。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之间的关系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委领导是核心,党委处于学校的政治核心和领导地位:校长负责是关键,校长及行政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并在党委领导下行其职、负其责。这一关系是确立党对高校领导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既不能动摇,更不能颠倒。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共同构成完整的高校制度,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面都是片面的,都是没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制度。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党员校长一般是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校长负责是实现党委领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求党委书记懂业务,校长政治合格,或者

说书记更强调政治上强,校长更强调业务过硬。作为高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制度,不允许执行落实中出现因校而异、因人而异的现象。

3、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内涵的重要意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只是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真正掌握了其理论精髓,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才能确保其发挥应有的效果。

对社会负责的意义篇(5)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2-2-0006-03

责任是一种担当。有担当的人能得到社会尊重,负责任的媒体则能得到公众的信任。但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各种利益的驱动,常常使得新闻责任旁落:媒体越来越多地报道无关痛痒的小新闻,热衷于揭秘、煽情和小道消息;有害新闻信息泛滥加剧;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时有发生;一些歪曲事实的信息传播,给国家、社会和公众带来了负面影响……信息时代的新闻业面临着一个严肃的话题:新闻应该对社会进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一问题绝不仅仅限于社会法律、道德的层面,更涉及新闻业务、新闻管理及新闻理论等诸多层面。因此,有必要重温新闻责任,探究新闻责任的内涵、原理与实现条件,深化责任意识,服务新闻实践。

一、历史溯源

“作为社会的人只有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去承担责任,才能既向个人负责,又向社会负责。尽心尽责有利于社会和自己,失责渎职不利于社会和自己。”[1]193

――恩格斯

新闻责任问题由来已久。但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思考与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46年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的罗伯特・哈钦斯等人起草了《自由而负责任的报刊》,主张新闻自由应以社会责任为规范,标志着社会责任论的正式提出,后来在1956年出版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这一理论被系统阐发并广泛传播,社会责任理论成为西方新闻思潮的主要代表。

对新闻责任的重视并非资产阶级新闻理论所独有。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报刊工作的一系列文章、对话中,也曾涉及这个问题。强调新闻责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特征。早在1849年,马克思在针对《新莱茵报》的审判法庭上,就曾明确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2]275在中国,新闻界一向强调、推崇新闻责任。从王韬、梁启超到徐宝璜、,都已认识到新闻传媒要在沟通、教育、监督与导向方面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新闻责任的深刻认识,也始终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从1922年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刊物《向导》诞生至今,中国共产党人在9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强调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一定要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正如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致读者》中所说:“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从它创刊到现在,一直是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二、如何认识新闻责任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责任是对于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按照《汉语大辞典》的解释,责任的含义有三: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分内应做之事;因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所应承担的过失。责任的概念,既包含法律上的含义,也有伦理上的意义,进而还有职业的特定要求。

那么,什么是新闻责任?新闻责任是新闻业、新闻传媒及新闻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恪守的行为准则与应尽的义务,即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社会存在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新闻责任的内容和形式。因而新闻责任不是抽象的、凝固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新闻责任也各不相同。但不论怎样变化,对社会负责,这个责任的客体基本不变。只是新闻责任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与要求,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理解与实施。

在这里,新闻责任的客体――社会,并不是一个抽象而空泛的概念。汉语辞典中对社会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二是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的观点则揭示了社会的本质,那就是“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3]66因此,社会绝不是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也就是说,社会是一个系统,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按照一定规律而运动变化。社会主要包含着: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三个不同层次。考察新闻责任的客体,需要从社会系统本身出发,从社会关系中去考察、研究新闻责任,这是我们的理论起点。

就其理论基石而言――社会与个人的价值判断决定了新闻责任的基本走向;对新闻自由的解释左右了新闻责任的内涵;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奠定了新闻责任的理论基石;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规定了新闻责任的具体内容。

需要明确的是: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新闻责任的性质,基于不同经济关系之上的新闻传媒及新闻传播活动,必然会根据不同的利益关系形成不同的规范原则;新闻责任往往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并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意义。

三、强调新闻责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工作者对事实负责、对群众负责、对社会负责;要求新闻工作者运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唯物地、辨证地、历史地考察新闻传播现象,深入研究并回答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的问题,科学地揭示新闻传播规律。

在我国,传媒结构是以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广播、电视台为主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始终要求在新闻传播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生活,及时反映现实,维护人民的利益。今天,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指出,新闻传媒要始终保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这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责任的理论核心。在此理论框架下,新闻责任的主体涵盖了新闻业、新闻传媒以及新闻工作者这个由整体、局部直至个体的三个不同层次;新闻责任的客体则是社会,包括社会制度、群体与个人;新闻责任的内涵由此衍生而来。

在传播学中,新闻业具有四大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协调社会、传承教化。功能对应着责任,责任由此而来。具体而言,就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进步、公民身心健康所应承担的安全责任、传播责任、监督责任与文化责任。其中传播责任是最基本的责任,是基础、是前提,其他责任的实现必须通过它来体现。安全责任是核心,监督责任是保证,而文化责任是准绳。作为新闻责任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传播责任,意味着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要对传播的新闻信息负责、对受众负责,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要讲求公开原则、真实原则、客观原则、时效原则与受众原则。舆论功能的发挥,可产生强大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就是说,履行安全责任要坚持保密原则、导向原则、大局原则;行使监督责任,则要坚持公正原则、有效原则、大局原则。社会教化的功能,体现于传播文化知识、提倡社会道德等,因此要承担相应的文化责任:恪守职业道德,传播先进文化、维护道德,推动社会进步。

履行新闻责任还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在我国,新闻业、传媒及其从业者是党、政府与人民的耳目与喉舌,新闻业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党的思想宣传阵地,事关国家的发展、社会稳定和安全。履行新闻责任,除了要遵循具有共性的新闻传播普遍规律与基本原则,同时还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即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坚持党性原则、政治原则、大局原则与群众原则,以人为本,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四、怎样实现新闻责任

任何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还要受到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样,新闻责任的实现也是由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新闻责任的实现,离不开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个人与社会的维系与评价,主要是以国家的强制力量与手段来保障,由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主体信念所构成的道德来维护。换一种角度说,新闻责任的履行,需要两种硬度不同的力量:一是刚性的,即法律法规的制约,二是软性的,即道德的约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力量一同维系着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而这也是新闻责任得以实现的必由之路。它们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推动新闻责任的实现,使其充分发挥效能,而不仅仅流于形式。

新闻责任的履行,要依靠社会舆论与法律、法规的约束一同构成的外部力量,更要凭借责任主体自觉又清醒的责任意识所构成的内部动力,这是履行新闻责任的基础,也是实现新闻责任的重要保证。解决新闻实践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媒体及其从业者的责任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恪守职业道德,提高新闻从业人员及媒体的整体素质,维护新闻业的社会公信力。逐步建立一个健全而有效的自律机制,与行业管理、司法监督紧密结合,通过教育、管理、自律和他律,为新闻责任的履行营造一个积极有利的媒介环境,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现条件。

新闻责任不是一种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的枯燥理论,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新闻队伍自身建设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国家稳定与社会进步的现实问题。但我们对它的认识与研究还远远不够,亟需从实践、管理与理论三个不同层面来解决新闻责任问题,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把履行责任当成自觉行为,各传媒机构一方面自觉承担新闻对社会的责任,一方面还要管好自己的队伍,加强规范。而对于培养新闻队伍后备军的新闻院校来说,加强新闻责任的教育与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责任观,则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新闻责任不仅仅是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课题,它包含着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的深刻寓意;它来自实践又复归实践,其现实意义甚至远在理论之上。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对社会负责的意义篇(6)

责任教育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自始至终贯穿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公民,加强青少年教育,必须培养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意识。党的十提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担当社会责任,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准则,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以此为契机,高职院校要全面实施责任教育。责任教育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素质。[1]为此,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提升学校环境氛围,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鲁迅先生说过“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马克思也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还能有助于学生自身责任感的养成。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高度重视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建设一个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可以督促学生随时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与美丽和谐的环境相符,从而逐步养成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学生们身处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中,触景生情,围美生爱,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加强。二是,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是通过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作用。要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立责任文化园地、责任文化长廊,悬挂责任文化标语,设置责任文化橱窗,使广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责任教育和熏陶之中。通过举办以“责任”为主题的演讲、合唱、征文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感受讲出来、唱出来、写出来,从而让“责任文化”入心入脑,变“要我讲责任”为“我要讲责任”。[2]三是,要高度重视“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高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有鉴于此,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对高职生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才能克服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的负面影响给他们的价值观带来的冲击。“两课”内容可以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教学改革,修正“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个人价值的体现是建立在为国家奉献、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基础之上的。以上三种做法都将有助于学生责任感的养成。

2 优化学校责任教育体系,树立起学生的责任感

学生的责任感是指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他人负责的责任感、对家庭负责的责任感、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感、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对环境负责的责任感,最终是对国家负责的责任感。从责任内容看,有生命责任、诚信责任、自我发展责任、家庭责任、职业责任等。因此,高职院校责任教育需要围绕责任的构成要素,有效地分析和开展责任教育,建设覆盖全员、贯穿高职生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责任教育体系。为实现高职生“人人负责任”,责任教育要实现“三进入”(即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进入教材、进入研究课题)和“三融入”(即融入学生日常管理,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融入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环节)。要明确责任教育的内容,即开展责任意识教育、责任情感教育、责任行为教育、责任能力教育。此外,制定权责明晰、统一、匹配的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分类别、分层次地制定监督、问责、追责的制度。开发“学生责任银行”管理系统,明确对学生“责任”方面的考核要求,把责任教育融入学生品行评价全过程。[3]最终,在学校全方位的责任教育体系下,树立起学生的责任感。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改进责任教育的方法

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意识,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其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高职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很多学生之所以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基础,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学校应当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搞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在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到民族和社会理想当中去,勇敢地承担起社会历史责任。我们还应当对高职生进行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自觉地完成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只有这样,国家才会兴旺发达,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职生责任意识的最终形成。其二,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社会是不可忽视的培养高职生责任意识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重要的环节。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责任的意识,形成和履行自己的责任行为。责任不仅体现在民族危亡时的身先士卒、为国捐躯,责任更体现于在和平年代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等等。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远及近,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培养其责任感意识。学校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等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提升责任意识。另外,学校还可以把当地的革命历史纪念馆、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作为基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和现代科学应用教育等等,进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责任意识。

4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凸显教师的表率性

教师是学校责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自身的修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责任教育过程中,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教师担负着更多、更重的责任。教师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盏明灯,“言教不如身教”,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中,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爱岗敬业,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对学生高度负责。反映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以较高的责任心、事业心全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会感染和同化学生,激发起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意识。

当今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责任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高职生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方向,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准则,贯彻到学习、生活中,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对社会负责的意义篇(7)

江汉路作为如今武汉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里面拥有太多的历史足迹,已都被都市的色彩所覆盖,太多的东西已被人们遗忘。作为一名大学生,国家繁荣富强的主力军,我们应率先起到保护历史足迹的带头作用,让当代人铭记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今天幸福生活所付出的艰辛。

汉口江滩和二七路中百超市等一些位置离学校近的人流量多的位置,在那进行义务卖报效果会更显著。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与帮助,我们可以通过义务卖报,凝聚社会上的爱给他们更多的温暖。

二、活动意义:

唤起更多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让我们大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这次义务劳动的实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仔细地清洁文物,大胆与人交流,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的笑了,都不因天气寒冷而退缩,是这些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学院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这次组织的义务劳动让我们了解劳动的光荣和价值。

这次的义务劳动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辜负学院组织对我们的要求

三、活动主题

温暖知行,爱心传递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及负责人:

地点:江汉路步行街;二七路中百超市门口;汉口江滩;解放公园;新荣客运站;中山公园;武汉火车站。

负责人:辜超及各系副会长

六、活动步骤:

(一)前期准备

1;院青协宣传部和生工系青志大队负责出宣传板,对该活动进行大力宣传。

2;由张志海及其小组成员负责联系报纸商,准备好清洁历史文物的工具,以及问候地铁工人的东西。辜超联系新闻工作人员进行现场采访;

3;分七个小组,将一个系分为一个小组;

4;各系副会长为各组负责人;

5;各组负责人确定自己负责的人数,分发回收所负责组的报纸,纸巾,准备好零钱。 (二)活动次序

1;早上六点四十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集合,七点钟准时从学校出发;

2;到中午十一点半吃午饭,下午两点清理自己组的东西,召集所在组的所有人员回学校,注意安全;

3;晚上各系开会进行活动反馈,提出问题,作为以后活动的教训。

活动实施

1;各系负责人负责分发和回收报纸和纸巾,

2;生工系青志负责准备清洁工具和看望地铁工作人员的物品;

3;第一小组六人负责清洁文物,二十人负责江汉路义卖报纸,六人负责看望地铁工作人员;(生工系成员和部分实践部成员)

5;第二小组十二人负责解放公园义卖报纸;(经管系)

6;第三小组十二人负责江滩义卖报纸;(实践部)

7;第四小组六人负责二七路中百超市义卖报纸;(人文系)

8;第五组十人负责中山公园义卖报纸;(艺术系)

9;第六小组六人负责新荣客运站义卖报纸;(计科系)

10;第七小组十二人武汉火车站义卖报纸;(外语系)

对社会负责的意义篇(8)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强化政府责任是这一时期的必然要求,建设“责任政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政府问责是强化政府责任、建设“责任政府”的关键。

1政府责任的内涵

研究政府问责的内涵,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政府责任。理解政府责任,首先要明确这里所说的“政府”是指狭义政府,即行政机关,不将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列入此内。“‘责任’一词有三重涵义:其一,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其二,份内应做之事;其三,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第一重含义,大都见于古代汉语中,所以‘责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份内应做之事;第二,未做好份内应做之事所应受的谴责和制裁。换言之,责任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所负担的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应为的行为和社会成员对自己实际所为的行为承担一定后果的义务。”

在关于政府责任的定义中,张成福教授的观点被认为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他认为:“从最广意义上来看,政府责任是指政府能够积极地对社会民众的需求做出回应,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公正、有效率地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政府的责任意味着政府的社会回应。政府回应并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就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现代政府的责任内涵体现了伦理(道德)学、法理学、政治学和行政学等多学科的价值诉求,并在系统架构上相应地体现为道德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

传统意义上的政府责任是科层制管理体制下的政府责任,强调的是按照严格的等级权限,按照部门及职能分工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现代意义上的政府责任,是在“政府再造”这一背景下的政府责任,特别是政务流程管理实施后,政府管理模式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向以“流程”为中心转变,政府责任也相应地转变为面向政务流程的责任划分。

2政府问责的涵义

从词源上来看,“问责”就是对责任进行追究。“问”通常理解为“审讯”或“追究”之意,“责”指“责任”。简单地说,政府问责就是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追究。这里所说的政府问责是针对前文“制度意义上的政府责任”进行追究,故借鉴关于“政府问责制”的定义来理解政府问责。

一般认为,政府问责是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并对责任过失进行追究。具体地说,政府问责就是对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机构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一切工作都能实施有效监督,能对他们一切有过失的工作和言行实施责任追究。

研究政府问责的外延,实际上就是研究政府问责的范围和界限问题。传统政府问责的概念是界定在官僚体制基础上的,因此,不能完整地描述政务流程管理意义上的政府问责。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入,政务流程管理要求政府管理体制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流程”为中心转变。在政务流程管理过程中实施政府问责,使政府问责向以“流程”为中心转变。那么,以“流程”为中心的政府问责究竟要“问”些什么“责”呢?

“政府问责贵在问到人”,若不问到人,很难有成效。政务流程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政府行政人员主要包括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和流程执行者三个层次,他们分别承担的责任为:

(1)领导者应该对政府内政务流程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及主导流程意识的培训负责。

(2)中层管理者应该对单部门或跨部门的政务流程的改善负责。

(3)流程执行者应该对政务流程链上的一个或多个活动负责。

此外,政务流程管理职能部门应该负有协助领导者设定战略目标的责任;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有配合领导者建立激励机制的责任;管理支持部门负有管理支持政务流程改善的责任,等等。

与传统政府问责一样,“有过”或“无为”时都要对政府问责,以保证政府责任落到实处。与传统政府问责不同的是,以“流程”为中心的政府问责的范围更为宽泛,原因在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政府中的普及和应用,要求政府将越来越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搬到互联网上来进行,促使政府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贤明.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比较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0(1).

对社会负责的意义篇(9)

马克思关于人生价值的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下面就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理论相关论述中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引领。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理论基本内涵

价值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程度及其有用性的范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已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下面就按照马克思对人在不同社会中的价值评述中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在不同的社会中,有所区别。在阶级社会中都是以私有制为土壤,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体现剥削阶级的价值观;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能够一切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以公有制和集体主义为核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斗争实践中,逐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无产阶级自身的历史责任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各种价值观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人与社会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这就说明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没人个人就无所谓社会;人是不能孤立的,不能脱离社会,而社会又是个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有机整体。因此,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总体上是相向互补,共生、共长的关系,具体而言,社会的总体价值增长,一方面有赖于每一社会成员的价值创造和增值。另一方面,社会的生产目的并不是为生产而生产,为积累而积累,其根本价值目标在于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从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出发,我们发现,要想实现自身价值,首先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们现在提倡正当的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目的在于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来。另外,我们提倡的个人利益并不完全等同于个人主义,是因为我们所说的个人利益是以集体主义为导向,以集体利益为根本的正当个人利益。因此,我们所说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个人利益,是在集体主义框架中的个人利益。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利益需求,这是人之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重视实现个人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最终目标,我们提倡的个人利益之所以与个人主义所说的个人利益有完全不同。

首先,它是以集体为核心,强调代表国家、社会、人民利益的集体利益,具有优先性,是在集体利益框架内的个人利益。其次,个人利益应当具有正当性,其正当性在于不以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为代价。而是应符合法律、道德规范。如果个人的道德修养更高,在利己的同时也应当利他。在此基础上的个人利益正是我们提倡的个人利益,因为与个人主义的个人利益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次,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在追求自我价值时往往只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和整体利益,甚至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这是不正确的。

我们要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义与利相统一的关系。建立“义利”统一的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内在要求。“义”作为道德价值是指人们在处理和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利害关系中所呈现的正或善的价值。既对社会和人民群众整体利益、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肯定及维护;也是对正当的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尊重和维护;对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尊重和维护以及全社会范围内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发扬。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要注重把义和利有机统一起来,做到见利思义。要正确处理和把握二者的关系,就是要求人们在各项活动中,必须把义放在首位,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

责任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责任感的社会活动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同时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责任意识不够强,开展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责任感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培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社会属性本质为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了认识基础

马克思的人的社会本质,为个体存在的条件和价值提供的详尽的阐述。只有正确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个体的自我责任意识,是建立在个体对社会、对他人有责任感的内在基础之上的。当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而独立意识差。一些大学生入校后很长时间不能适应大学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同时缺乏为自己言行负责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没有充分的认识,不懂得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就不会真正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大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的培育,尤其是对刚入校的大学生。

(二)马克思自我价值的实现理论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自我价值的实现体现在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这就要求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育中,要把自己和家庭、社会集合起来处理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同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的空缺也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应当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养成这种责任感,要让他们懂得:不应单方面地要求得到家庭的关爱和呵护,还必须对家庭负责、社会负责,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三)马克思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认为,要想实现自身价值,首先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主义是我们处理此关系的遵循的原则。同时,提倡正当的个人利益、个人价值,使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都能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个人不能仅对自己的存在负责,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他还负有对社会的责任。一个缺乏深厚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他作为人的责任,更谈不上人生的升华和超越。因此,大学生只有走向社会、深入社会,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的爱心献给社会,才能使自己的时代风采得到最充分的展现。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现实途径

(一)注重家庭教育中责任意识教育的含量,让孩子从小就体验到责任意识

家庭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系统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其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贯穿了人的一生。家庭教育首先应当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其懂得对自己的过失要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使他们懂得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筑起一道承担责任的堤坝。这样孩子在成长中才会认真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言行,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二)以身作则,强化师表育人功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形成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言传不如身教。正如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自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人格来感染学生。

(三)净化环境,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和环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幽雅的环境,多彩的文化,不仅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胸怀,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愉悦的情绪。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个人的责任感养成应该是知、情、意、行四个过程的统一,这个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五)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自我教育中增强责任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责任感的形成正是责任主体在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的交替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应特别强调大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的意义。责任教育应从小处着眼,大处落手,不能游离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外,要与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实践中完善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

(六)要整合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合力

责任感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合力推进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局面。学校、家庭、社会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学生既然是社会责任的重要承担者,就必须在大学期间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他们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那份责任。

参考文献

[1] 朱秒宽.创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论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2).

对社会负责的意义篇(10)

一、责任与责任心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责任”的含义是:(1)使人担当起某种职责与职务;(2)分内应做的事;(3)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从这解释可以看出,责任在其表现形式上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主体要履行某种职能,完成某些任务,即履行责任;二是主体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接受他人、社会的检查,即承担责任。我认为,责任是指主体自觉履行其社会角色所规定的分内事,以及因未完成分内事而应该承担的损失。

对责任心的概念解释,刘国华、张积家认为,责任心是指个体积极履行责任的态度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个体对自己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上海师范大学的燕国材教授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将社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等内化,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表现出一定的责任行为,这样便产生了个体的责任心。我认为,对中学生而言,责任心是指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社会和国家,对自然环境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二、责任心的结构

要培养中学生的责任心,必须首先了解责任心这一品德的结构是什么。关于中学生责任心的结构,我主要从心理结构与社会内容结构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1.心理结构分析

关于责任心的心理结构,各个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如:朱智贤、李伯黍等认为责任心由责任认知、责任感和责任行为构成。燕国材认为,责任心就是责任意识或负责精神,它由四个因素构成,即责任认识、责任感、责任意志和责任行为。我认为责任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责任意识。它是指中学生对责任的内容与意义的认识,以及对责任及其行为的正确感知、判断、理解和评价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责任知识和责任认知能力。

责任知识首先包括中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其次包括了解自己对自我,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社会、国家,对自然环境所应承担的各种具体责任。中学生不仅要了解所担负的角色的责任,而且要认识到责任是随着角色的变化而变化的。责任认知能力是指对责任要求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能力、对责任情景的正确感知和判断能力、对行为后果的预见能力、对责任行为的反思能力。中学生应该勤于反省自己的行为,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这样会避免发生大的责任失误,乃至于不发生失误。

第二,责任情感。它是指中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完成任务、履行责任的情况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义务感是指中学生对社会、他人承担义务与责任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在责任认识的基础上,在责任感的其他情绪体验的参与下,义务感会逐步转化为责任感。同情心是指中学生能主管体验别人内心的一种感情:乐他人所乐,喜他人所喜,悲他人所悲,忧他人所忧。羞耻感是指中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道德时所产生一种自我谴责的情感体验。罗素指出:“责任意识在工作上是有益的,但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石有害的。人愿意被爱,却不愿意被人家用隐忍和耐性勉强敷衍。”罗素所说的就是缺乏爱心与奉献精神的责任感。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无私的、充满感激之情的高尚的道德责任感。责任意志是指中学生为实现责任行为而作出的自觉的顽强的努力,是责任行为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第三,责任行为倾向。它是指中学生履行责任和义务时的倾向。责任行为倾向是一个人的责任行为得以实现的关键。它是在责任意识的指导下,在责任情感的驱使下产生的一种倾向。

中学生责任心的上述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中学生责任心的统一体。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在环境影响下相互作用,才使中学生的责任心不断地变化与发展。

2.社会内容结构分析

课程标准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我将中学生的责任心在社会结构内容方面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关注生命,对自我负责。责任首先应该是从自我尊重和个人责任开始的,首先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只有一次,而中学生正处于一生的黄金时期,没有了生命,其他一切都无从做起。其次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学生对自己现在的学习负责,就是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负责。另外,还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中学生应该懂得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

第二,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对他人负责。一个人生活在社会当中,不能只为自己活着。他的言行举止必然和其他人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他人负责。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从正反两面说明了对己负责与对人负责的辩证统一。因此,人们应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这样社会才会和谐、融洽。

第三,关爱父母,对家庭负责。家庭是养育自己的摇篮,因此,每个中学生都有义务对家庭负责。主要表现在:孝敬父母,多和父母沟通,正确看待与处理与父母的代沟,理解父母;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属于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完成;以成绩与表现回报父母;维护家庭和睦等。

第四,服务社会,对集体、社会负责。每个人都取之于社会,也就应用于社会,努力回报社会,中学生也是如此。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当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到巨大的损失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捐款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中学生应该培养这种社会责任意识,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五,报效国家,对国家负责。随着中学生年龄的日渐增长,他们的生活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呼唤,自觉地承担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重任,是每一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第六,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近几十年,随着很多物种的灭绝,世界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人们逐渐意识到,要解决全球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必须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地完成。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中学生都要从小保护环境,树立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总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阶段,我们要以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当然,要培养中学生的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长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张积家.论责任心及其培养[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7,(3).

[2]莫特玛・阿德勒著.周汉林译.西方思想宝库[M].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上一篇: 服务行业语言的重要性 下一篇: 生物技术市场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