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6 10:32:34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篇(1)

心理学家罗宾斯曾经说过:所有的学习思维,不管它达到怎样的抽象高度,都是始于观察分析具体经验材料的.诚然,观察是思维的先行者,观察是否能够达到深刻状态,对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影响深远.所以,引导学生处理问题时,不是要让其快速按照套路得到答案,而是要帮助其进行深入观察,去伪求真,这可以给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思维基础与思路契机.数学教学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抽象的公式、定理,教师直接给出这些公式、定理,效果远不如带领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直至最终领会.

比如,教学两条异面直线的内容时,教师先取出两根细木棍,使学生观察这两根木棍的位置变化,当它们不相交也不平行时,异面直线的定义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种直观的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等抽象过程都会顺畅很多,学生也非常容易了解问题的本质.

又如,给出函数f(x)=3+lgx(x≥1),试求f -1(4).仅靠直觉,我们也可以在问题结构里面直接找到规律,但是这样的思维方式过于呆板,通过详尽的观察与细致的分析,则可以克服这个问题,形成更加灵动的思维模式.此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深入观察中去除思维定势的阻隔,最终看到题目里面所隐藏的条件:反函数定义域同原函数值域的关系:二者处在同一位置.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得出问题的答案.站在直观角度来处理抽象问题,达到形象思维同抽象思维的完美结合,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必然会起到莫大的推动作用.

二、正向思维结合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用于求同,逆向思维用于存异,二者结合可以使学生对于问题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不轻信权威观点,不轻信直观感觉,不放过可疑之处,敢于提出独到的看法,并深入地研究下去.这样做可以达到良好的多思、巧思境界,同样利于创新思维的养成.在二者结合过程中,应当让逆向思维处在主动与重要位置,并注意将其与正向思维有机融为一处.

比如,在讲解函数的极限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出下列问题安排:

1.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数列的条件是什么?

2.当一般函数的f(x)处于(-∞,+∞)上,在x∞时,能否得到与之相同的结论呢?

3.在数列极限里面,n∞与函数f(x)里面的x∞是否同一意思? f(x)的条件是什么?

通过这些质疑,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函数的极限问题.

三、逻辑思维结合直觉思维

美国学者波利亚的观点是:一个学生若想把数学学好,就一定要学习严密的论证推理,这是数学学科的独特标准;然而,若想在数学上取得一定成就,他还要学会如何进行合情推理,只有两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他的创新能力才会更强.(《数学中的猜想》序言)波利亚所说,为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必须让直觉思维配合逻辑思维,使学生在想象与猜测等非逻辑的训练中得到启发.猜想是从已知事实推测未知事实的诊断,未必准确,然而却是研究问题的必经阶段.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养成学生对问题的猜想能力极有必要.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去猜想.

比如,直线L同侧有A、B两个点,现要求在直线L上寻找一个点M,使M对A、B两个点的张角达到最大值.对于这道题,教师可以用如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现在我们假如动点M在直线上从右向左移动,并注意观察角AMB的变化,大家可以观察到,张角因为M点的移动开始逐渐变大,当M接近某个点时,角AMB又开始逐渐变小.这时大家就可以猜想,当M处在极端点位置时张角最大,若再根据圆弧圆周角有关知识,可以想到:过A、B两点作圆同直线L相切,切点即是题目要求.此时教师再继续引领学生猜想,过A、B两点同时和直线相切的圆是否是唯一的.随着猜想的深入进行,学生的创新思维接连不断的释放出来,教学效果是很理想的.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篇(2)

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是有感情的,学生的感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只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因此,我们首先要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平和对待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欢乐,以此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敢问敢说,敢于指出教师的错误;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欲望,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把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带入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尽量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把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从而使之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我还借助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幻灯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一个个精神饱满、全神贯注,便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

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的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层面上,而是能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造能力。

为学生创造思维空间不是最终目的,而仅仅是良好的开始。怎样以点及面,不断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让其最大限度地发展才是关键。首先,要合作互动,拓展创新思维。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都有愉快的实践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智慧潜能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为了拓展思维,教师可以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相互间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还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想法,得到的却是新的、有丰富内容的思想。”所以,在课前5分钟的教学准备中,我都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质,集思广益,相互学习,通过讨论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篇(3)

近年来,因为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提出,教育部门的教学方案发生了转变,不管是学校还是教育部,都开始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就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如何更好地在美术教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此调动学生思维。

一、美术教学对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衍生了新兴的不同人才,也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造就了越来越严峻的社会形势发展,学校的教学方向不能再以往常的应试教学模式展开,需要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为什么要重视美术教学?美术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目前来说,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都有着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低下,故需要特别对其进行培养。其中包括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艺术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最大可能发散自己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在剪纸和绘画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新作品的创造,这也为他们今后创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石。当学生在美术课上初次体会到创造的喜悦时,很有可能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小学生创新的品质更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对其进行挖掘。

(二)塑造其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小学阶段课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学校重视学生初步形成对课程的感知能力,比如对语、数、英三门课程进行大致把握,进而为初高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小学美术教学也是如此,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美术知识,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感知,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么娴熟的美术技巧和独到的审美体验,而是经过这样一个环节,塑造学生具有创造性特点的人格品质,开拓他们勇于发现新事物的热情和信心,让他们朝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所以,美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对他们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这就是美术课堂教学对塑造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影响。

二、如何提高学生美术课上的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课上,教师的适时带领能够让小学生初步具备创新性思维,美术教学中,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的评价语言都能对学生产生有利的启发。虽然有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在美术课上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上,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立足于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基本上大多数中小学生教师对孩子的引导程度始终都还停留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时间停滞。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能力的起步水平,他们性格的主要特点是有充足的好奇心,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事物的乐趣和习惯,让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随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创造。对每一幅画进行审美分析时,教师努力鼓励学生,让他们产生探索的精神和态度。在好奇心作用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挖掘自我意识并使其觉醒,增强自己对外在事物的了解程度和审美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带动自己的思维方式逐渐趋向活跃,进而达到小学生创新能力实现最大发展的预期目标。

(二)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的习惯

好的艺术创作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学会模仿前人的艺术作品,这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他们思维的发散有积极的影响。进行模仿之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善于观察才能形成好的创作作品,在中小学美术课堂进行的活动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观察事物且让他们耐心思考是相当关键的步骤。“观察”是美术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就算是在同一颗树上的树叶,在形态和脉络上都会有细微的差别,但它们又有极强的相似性,这就说明,观察是建立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的。面对这种情况,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导学生要从身边的细节之处进行观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之后,可以使美术创作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发散学生思维想象

术创作和想象力脱离不了关系,但是怎样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让无数美术教师都头疼的问题,面临这种情况,如果教师能加大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力度,带领学生欣赏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感情,对学生想象空间、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性意义。事实上,对这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对优秀艺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些教学用具制作出精美的幻灯展示,带给中小学生更加直观、可清晰感受的特殊审美体验。

(四)保护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教育脱离不了关系,他们的想象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要想促进小学生思维发散,就要保护他们内心世界的独特性。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同的审美诉求和情绪表达不仅是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更是不同科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关注的环节。创作涂鸦就是发散思维的关键步骤,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内心来开展美术实践,教师采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保证自己的思维能力不处于退后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独特思维进行保护,让他们避免处于思维的僵化和定式状态。

(五)重视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步发展

创新思维并不只是一场脑力活动,更是对手部运动的锻炼。所以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手脑并用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脑海中的整体印象进行想象创造,锻炼学生手脑共同发展的能力,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还能让他们形成能与大脑同步的新型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在快速思考的过程中,手部也能跟随大脑的进度一起完成创作。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篇(4)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衍生了新兴的不同人才,也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造就了越来越严峻的社会形势发展,学校的教学方向不能再以往常的应试教学模式展开,需要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为什么要重视美术教学?美术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目前来说,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都有着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低下,故需要特别对其进行培养。其中包括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艺术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最大可能发散自己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在剪纸和绘画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新作品的创造,这也为他们今后创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石。当学生在美术课上初次体会到创造的喜悦时,很有可能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小学生创新的品质更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对其进行挖掘。

(二)塑造其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小学阶段课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学校重视学生初步形成对课程的感知能力,比如对语、数、英三门课程进行大致把握,进而为初高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小学美术教学也是如此,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美术知识,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感知,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么娴熟的美术技巧和独到的审美体验,而是经过这样一个环节,塑造学生具有创造性特点的人格品质,开拓他们勇于发现新事物的热情和信心,让他们朝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所以,美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对他们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这就是美术课堂教学对塑造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影响。

二、如何提高学生美术课上的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课上,教师的适时带领能够让小学生初步具备创新性思维,美术教学中,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的评价语言都能对学生产生有利的启发。虽然有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在美术课上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上,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立足于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基本上大多数中小学生教师对孩子的引导程度始终都还停留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时间停滞。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能力的起步水平,他们性格的主要特点是有充足的好奇心,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事物的乐趣和习惯,让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随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创造。对每一幅画进行审美分析时,教师努力鼓励学生,让他们产生探索的精神和态度。在好奇心作用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挖掘自我意识并使其觉醒,增强自己对外在事物的了解程度和审美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带动自己的思维方式逐渐趋向活跃,进而达到小学生创新能力实现最大发展的预期目标。

(二)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的习惯

好的艺术创作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学会模仿前人的艺术作品,这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他们思维的发散有积极的影响。进行模仿之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善于观察才能形成好的创作作品,在中小学美术课堂进行的活动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观察事物且让他们耐心思考是相当关键的步骤。“观察”是美术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就算是在同一颗树上的树叶,在形态和脉络上都会有细微的差别,但它们又有极强的相似性,这就说明,观察是建立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的。面对这种情况,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导学生要从身边的细节之处进行观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之后,可以使美术创作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发散学生思维想象

?术创作和想象力脱离不了关系,但是怎样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让无数美术教师都头疼的问题,面临这种情况,如果教师能加大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力度,带领学生欣赏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感情,对学生想象空间、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性意义。事实上,对这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对优秀艺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些教学用具制作出精美的幻灯展示,带给中小学生更加直观、可清晰感受的特殊审美体验。

(四)保护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教育脱离不了关系,他们的想象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要想促进小学生思维发散,就要保护他们内心世界的独特性。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同的审美诉求和情绪表达不仅是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更是不同科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关注的环节。创作涂鸦就是发散思维的关键步骤,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内心来开展美术实践,教师采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保证自己的思维能力不处于退后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独特思维进行保护,让他们避免处于思维的僵化和定式状态。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篇(5)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涉猎颇多的管理学,需要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了解当今社会的商业需求,并且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在现有阶段,管理观念和体制陈旧,评价手段单一,现有的管理人员观念仍旧是旧有的观念,无法吸纳新鲜的血液,更无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运用。而创新思维的独特新颖的创新精神,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上面,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1当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观念陈旧

建筑管理人员长期接收旧有的建筑管理观念,习惯性依赖于自身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没有吸纳新鲜管理方面知识的勇气和决心,这也就导致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普遍陈旧,仍相信旧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不能对管理观念进行更新改革。由于时展迅速,科技化的机械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如何更快更好的完成整个工程是一个考验,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商业化进程加快,商业化也越来越普遍。可是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仍在用旧有的管理思想来对整个施工队伍进行管理,势必造成整个施工队伍的拖沓和守旧,这样的施工队伍不能创新,也没有接纳已经存在的新鲜管理模式的决心,在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旧有的管理模式弊端一一浮现,而旧有的管理体制问题漏洞也让问题进一步加大。

1.2旧有的管理体制仍是主流

走进市场经济,需要迎合市场思维,进行一系列市场活动,才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冲级中站稳脚步。而旧有的管理体制尚且在讲“面子”等人情问题,不能遵从市场规律来进行自我调节,在市场经济作为主体的今天,这种模式没有办法高效率的进行一切市场活动,也就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没有办法迎合市场经济的浪潮。另外一方面作为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要求,不能做到真正的问责到人,建筑管理人员仍是过去那种笼统的负责范围,对于自己需要管理的事务不甚明了,而这样的制度不利于发生变故时,最快的应对整个变故进行处理解决。而在真正的出现事故的时候,却又因为责任划分的不明确,导致各个部门互相推卸,没有办法及时的处理事故,拿出真正的解决方案,让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增大,时间拖长。

1.3创新人才的缺少和流失

缺少创新型建筑管理人才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大体主流情况,建筑工程的阶段性培训情况尚不完善,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十分稀少,缺乏基础人才的基数,作为稀少的创新人才更是不为多见。创新人才的严重缺少,老一辈的管理人员思想僵硬化,这应该就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大体现状。另外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之中仍在使用旧有的评价体系,仍将工程进度放到第一位,这种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而单一的评判资格让管理人员思维进一步僵化,从评判角度上进一步的固有了思维,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创新思维在于管理中的束手束脚,不能对管理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中的一部分的重新选择行业,更使得建筑管理人才流失,新鲜血液的日渐减少,加剧了管理体制陈旧的情况。这种缺少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情况,也就导致了创新人才的缺少,旧有体系的僵化和固有模式,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所以创新思维想要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需要一场大的“手术”。

2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如今商业社会的到来,一切不遵从商业法则的行为将被淘汰。低成本、快捷的完成目标,这都是商品社会带来的冲击和进步,人们更需要对于技术和管理的更新,将一切工作进行效率和质量的完成,不过这也是进入了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可是在旧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下,仍在用旧有的管理思念和管理体系,没有对于创新思维进行应有的鼓励,放弃了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不相信创新思维应用于管理之中。在这种固有思维下,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之中又何从谈起?而现有的商品社会,确实需要建筑行业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技术革新,以期望更短更好的完成整个建筑工程,将创新思维引用于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之中也就尤为重要。想要做到真正的管理创新,就需要管理人员对整个技术体系和行业传统方案的不断更新,接收创新思维在管理工程之中的应用。而在原有的那种固有思维下,建筑行业势必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创新思维如果可以引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带来更为先进的管理制度,带来新的盈利模式,新的理念。创新思维的应用必然可以带给建筑工程一个新的春天。

3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需要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管理理念,这不简简单单的代表了一种思想和文化,更是从根本上的创新,营造新的管理模式,让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遇到事情可以问责到人。发生任何事情可以直接快速解决,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形成对所有员工的激励和约束,实行真正的提升制度,鼓励创新人才的出现。创新管理制度不仅仅是制度的创新,而且会在根本上引发所有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对于创新的思考。

3.2创新管理技术

建筑工程涉猎颇多,需要多种技术相互配合。比如工程测量技术、高校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资源共享,修改自己的不足之处,补充漏洞。同时可以引用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此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建立新的建筑技术体系,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这种资管共享的时代,学习到创新的理念和技术。信息化时代,所有信息的交流尤为重要,老一辈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还在固守自己的经验,不想学习新的知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严重的阻隔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创新思维。

3.3招收创新思维的人才

在二十一世界,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建筑工程中,创新人才对于企业的推动能力更是无可比拟,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完成的机制来鼓励员工创新。通过鼓励机制来创造尽可能多的创新型人才,企业自身选拔,外来血液吸纳,建立起来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以达到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结语

建筑工程发展到今天,绝对不是时展的抛弃者。建筑工程更应该走在时展的前端,作为国民支柱经济产业,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改变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局面,而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的更新绝对可以为建筑工程带来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陈广权.关于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思维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24).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篇(6)

创新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国家主席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指出:“中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我们国家目前处在发展中,想变成发达国家,唯一的途径就是创新。正因为如此,在新的历史使命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变得更加富有历史意义。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人类社会从远古时展到现代,根本原因是创新。由于人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我们才拥有了现在的华丽世界、丰盛的晚餐、高楼大厦和高速舒适的交通工具等。这之中我们不乏听说过“钻木取火”、石器的使用、莱特兄弟的飞机、瓦特和蒸汽机、爱迪生的发明等等极具代表性的创造实例,正是这些创造一步一步推动时代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走向繁荣。

(二)创新是提升国家实力的关键途径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激发国家创新潜力已成为影响国家位势的决定性因素,国家想发展就必须创新。十八世纪英国人的创造性思维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并由此给英国带来了殖民世界的能力。美国人创造的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从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落幕的重要因素。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抗衡的基础也是国家实力,说到底就是创造力。如今,国际处于多极化,我们国家在国际的位置取决于我们国家的实力,而国家实力来源于国家创造力。

(三)创新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

创新思维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在应试教育期间,看学生好坏主要看成绩,而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创造力。经常听到有人讲到在学校学习不好的学生在社会上事业很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具备创新思维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把不利因素转换成事业成本并加工成成果。具备创新思维不论身在何处也都会以创新的方式方法走出逆境,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达到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是人的一种资质,更是人的一种品质。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的因素是影响学生创新教育的第一因素,一个没有创新思维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教授学生创新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举足轻重。教师,尤其是理工学科教师应该最具研究条件和创新培养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还要实现创新生活化,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创新方法,创造新作品,实现创新价值,体现自我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创新经验教授给学生,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动把学生带进课本,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变化,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灵魂,自己走出课本,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谈到教法改革,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实验和结合多媒体教学。事实上,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生活的“剪辑”,实验是把生活现象“具体化”。我们的生活中包括了化学、物理、生物等等学科的几乎所有自然元素,这为我们开设课程提供了潜在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把课堂开设到生产生活中,用“实践教学”代替“实验教学”,用自然现象代替实验现象,不仅能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掌握学科知识,还为学生提供了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比如,在化学中讲解原电池原理,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海边船厂,看看船体是如何被腐蚀的,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提示学生,找出钢铁腐蚀的原理,最终讲出原电池原理。然后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根据原理找出防腐的方法,最后带领学生看看牺牲阳极保护法的利用和船体油漆的作用。这种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主体学习方式,能极大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巧妙布置家庭作业

在更多的时候,我们习惯把家庭作业理解成对知识的巩固。而事实上,家庭作业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应该是对知识的延伸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如我国学生,但美国学生的创造力却很突出。比较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学习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家庭作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好的家庭作业可以客观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合并,布置现实生活中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脱离课桌,到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等多样化的教育机会中去学习,让学生去观察。我们在布置给学生家庭作业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生产生活现象,提示学生解释现象,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设想解决方案和应用前景。针对学生上网的特点,可以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科学上网,有效避免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一)重视创新思维的普遍性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包括对学生从事的一切学习和生活的培养,具有普遍性。一个人一旦具有了创新思维,对于一切不适应发展的现象就会产生更改计划,这就是创新的普遍性。换句话来说,就是对什么事物都感兴趣,都想变革,都想创新,生活和学习成为创新的一部分,而不是创新成为学习的一部分。

(二)注意创新思维的永恒性特点

创新思维一旦培养成功,便会改变人的生活习惯。在他的一生中,创新的人就会坚持创新,不会中途停止,这就是创新的永恒性。通俗地讲,创新的机器一旦开启,往往一生不会停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培养创新思维能改变人的根本素质。

(三)把握创新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形成创新行为

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仅仅具备创新想法,要把创新体现在行为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创新思路,指导实践活动,形成效益和利益的最大化。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创新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发展激励创新不断深入,由此带来社会科技和文明的提升。教育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方式和创新内容的传承和发展,学生掌握了创新思维,就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J].科技管理研究,2014(13):1-3.

[2]蒙雪琴.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学习方法之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243-246.

[3]蒲阳.美国家庭作业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1):20-26.

[4]杜友, 张文彦.培养创新思维与教师的责任意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13-14.

[5]李涛,张璋.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家位势关系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量化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2):90-99.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12

二十一世纪需要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依靠后天教育,如果老师不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很难被有效培养。如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话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必须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本文就通过初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论述。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能否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对问题的探索产生浓厚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只有在创造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神经才能处于活跃的状态。人的思维活动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能够巧设悬念的问题或者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将最终答案告诉学生,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切勿将思路直接告诉学生,要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要给出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通过悬念的设置与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通过老师的亲身示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受心理发育特征的影响,初中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学生大量的时间都在学校学习,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老师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应该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物理老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老师都要闪烁出创新的光芒,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将老师的创造性思维闪现在学生面前,并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老师想要有效的为学生提供示范,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每一个物理老师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有的老师虽然授课能力比较强,但是创新能力却有所欠缺,这就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要积极主动的思考,同时还要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有效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方法,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三、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能够对学生的很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其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也是物理实验的一项重要作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实验准备环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看似简单,实际上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做实验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学生既要对实验步骤的严密性进行思考,还要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进行思考,没有走进实验室之前,学生没有实验仪器,因此,不管是实验步骤还是对实验器材的了解,学生只能在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并注入一定的想象成分,在大脑中对实验进行想象。这一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实验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际的实验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然而实际的实验操作会出现很多学生意想不到的现象,这就引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并进行深入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实验中的意外发现往往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对新发现物理现象的研究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引起老师与学生的高度关注。

3.实验后的思考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操作的结束并不代表实验的结束,实验后的思考活动也十分重要。很多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没有想清楚,在实验结束之后就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在实验后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有效的结论,也可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这些都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一些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找到了一些带有个人见解的解决方法,并设置了一些能够验证自己想法的小实验,最终得出了正确结论,学生的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带有个人见解的小实验,要注意实验不能带有危险性。

四、通过兴趣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篇(8)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4 ― 0162 ― 03

“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和政治化的国际性浩大工程,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的人才是承担历史进程的直接饯行者。在这一大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人才的英语要求明显提高,培养学生具有英语领域的创新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最主要的教学模式,直接肩负着为国家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的英语人才。如何有效地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一带一路”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带一路”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国策,特点之一就是涉及的地域广阔,沿线国家达到60多个。这些国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思想认识大不相同。但是,相同之处就是这些国家大都采用英语作为通行的国际间交流语言。当然,这也是跟英语是国际第一外语分不开的。面对复杂的国家间的经济形式和客观现实,这就对我国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具体的要求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学校的学习只是暂时性,步入社会需要长期的自我学习。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根据在社会上遇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路径继续学习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一带一路”的长时间建设过程始终成为需要的可靠人才。要有思维辩论能力,“一带一路”是经济建设,更是数十个不同文化圈的包容与重构。在交流的过程,中国文化必然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发生相到冲突,相互融合,如果不具体思维辩论能力,很容易迷失自我,把握不清前进的方向。同时,建设“一带一路”需要严谨的专业知识,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即只有具有英语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为早日实现“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战略添砖加瓦。

从当前的教学实际看,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大学生通过大学教育吸收知识,走出校门,迈向社会,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的主力军。“一带一路”作为历史的发展战略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于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面对复杂的形势,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历史的大局有所作为,才能符合“一带一路”大局的时代要求。这也就要求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中心点展开。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是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建设的深入对于创新能力的要求也会有新的内容加入。要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安排要具有灵活性,根据要求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新的要求点。要以点代表,突出英语与其他专业学科的互相联系。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未来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一展所长,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知识学习的价值,学会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发挥学生的自身特点,改善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对英语学习产生激情,培养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分析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新能力和英语创新能力的理解

创新能力涉及的范围非常广,简单来讲就是具有突破传统思想逻辑方式、打破旧观念的限制,能够有开放性的思维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创新的思维,非智力因素和与创新相关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的思维指的逻辑思维的火花,用新的方式来理解现有的知识体系,或者在已有的方法前提下融入新的策略从则创造出与以往不同的方法,通常认为这是有了新的思想。非智力因素则指的是排队了人智力的外影响因素,主要指的人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等〔2〕。与创新相亲的动手实践能力包括基本的实践,采用创新性思维的带有检验和调整性质实践过程。

英语创新能力指在英语的范畴内,采用新的思维来认识英语的学习,新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出学习者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英语教学来讲,则是采用更为适合学生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变不适合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大幅度的增加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从当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上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英语知识,机械制定教学计划,不重视学生兴趣开发的英语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导致很多学生对英语提不起足够的兴趣,单纯的以分数来衡量水平,导致出现“高分低实用”水平的出现。经常此模式培养的学生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土不服,不能灵活应用,要交际过程中接受新的思维方式。加之过于的掌握一种模式,缺乏自我W习能力,很难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不但影响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早日实现“一带一路”这一伟大的历史工程。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只有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相像力的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主动、有效地接受新的知识,同时融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

(一)树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方式。在制定教学计划中,明确的树立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计划的细节中细致的体现,贯穿整个教学计划当中。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具有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出宽松的教学环境,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点,精心选择合适教学内容,有利产生灵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鼓励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努力克服并突破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发挥语言潜能。在中国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普遍上谦虚、谨慎,不愿意做过于惊人的表现,不喜欢采用新的方法,担心出错,以免成为教师批判的对象,在课堂表现过于安静常因担心说错话而怯场,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变得思路混乱,语无论次。因此,在实施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组织好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业成绩以及个性发展等评价用语,用心理学的科学帮助帮助学生突破的心理障碍,改变其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性,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性思维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的时期,他们热情、富有上进心、愿意打破陈规,喜欢接受新的思想,接纳开拓性的学习方法。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采用换位思维的方法,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为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口号转变成实实在在在教学实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老师的定位则是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英语学习,由被动式的强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要求学习,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单纯从知识的掌握角度,学生与教师有明显的差距。但才是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英语学习路径,启发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3〕。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做起。具有独立性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有立性学习能力才能很好地支配时间,发现存在的不足,选择有针对性的补强措施。学习的独立性要从课堂教学开始。课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总领和基础的作用,大部分的知识传授和课业完成都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完成的。鼓励学生发言,对于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则可以采取暂时回避,过后分析讨论评价的方式〔4〕。对表现出色,或者取得进步的,则应及时表扬。如此以来,学生会爱上英语课。教育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肯定。创新能力必须以我为主,发挥人的潜力才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产生创新性的思维。独立性的学习是艰苦,易于出现反复。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未来的英语需求,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短期计划主要是增加学生对英语的知识,了解英语学习的脉络,抓住要点,提高英语的学习信心。

(二)引入思维辩论能力培养法

语言是交流的产物,而英语天生具有批判性、辩论性的特点。思维辩论能力的培养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英语思维逻辑能力,启发学生对于英语的深度性思考,从感情上热爱英语,从理性看待英语学习体系,认识到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单纯是一种外语,而是以英语为语言基础的文化体系的了解与掌握。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具有辩论性质的作业,或者文化读物,如书籍,文章,小说,影视类等,让学生准备好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课堂上,以课堂辩论的方式展开辩论。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辩论的方向性,不需要为哪方做出输赢的判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此,课堂的气氛变是活跃,学生的头脑高速运转起来,思维辩论的功能区域得到良好的刺激,有利于学生从自己和对方的角度来认识英语学习的实际意义。由于辩论占用的时间过多,涉及到的学生数量也较少,不易普及到所有的上课学生。还可以选择在课上提了具有辩论性的题目,让学生短文的方式在限定的时间写下自己的理解,教师课后逐个点评的方式。这种方法能够容纳所有的学生,效果也十分理想,便于受限英语课时不足的客观前提下试行。

课堂教学的意义除了当堂英语知识的传授,问题的解决,课后作业和疑惑的点评外,最重要的还是为课后时间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对于学生经常性参与的课后兴趣小组,英语电影赏析,英美文学著作阅读等课后性质的英语活动。教师可以抽出专门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深刻内涵,如何更好开展英语协助小组学习,某部英语电影的意义,经典人物的影响力,产生的原因,世界著名英文小说的历史背景等。在点评中,教师鼓励敢于挑战遇到的困难,敢于用自己的理解来探讨,学习遇到的哲理,学会用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研究英语世界的深层文化内涵。

(三)文化学习与专业学习并举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从调查来看,学生对于单纯的英语学习刺激感不够,难以调动学习性,学生希望英语教学增加新鲜的内容〔5〕。不同年级,不同课程都应该制订英语文化和专业英语的内容。所有的英语课程都就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让英语从原有单纯的语言技能学习,转向英语语言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方向。课程内容可以增加英文语言史,英语著名鉴赏等类的选修课,引导学生摆脱过于关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束缚,扩大英语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新的英语知识下接受冲击,产生思维的火花经,促进创新性思维的产生。

“一带一路”的沿线多种文化并存,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产生思维的火花。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内容制订上,英语老师都应保证英语技能学习足够的前提下,多渠道的引入英语文化的学习。历史的经验证明,两种文化思想的碰撞最易产生创新的火花,而这恰恰是作为年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最为擅长的。设置与所在学校专业设置相关的专业外语课程,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给学生安排带有任务性质的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来完成任务。当学生带着强烈的目标性去完成时,大脑处于高度的集中状态,心理兴奋、紧张,容易产生灵感,形成创新性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新的思维方法来解决,不要受到过多的限制。在语篇分析的课程内容选择上,可以增加专业相关的语篇分析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讨论,分析,和在线查阅等多种方式学习。

(四)构建以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评估体系

评估既是对已有教学成果的总结,便于教师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步的教学计划提供方向性的参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有力工具。因此,建立一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评估体系。理想的教学评估体系应该是多元化构成,多方面考察,重分析,轻分数。课堂教学的调整有助于教学评估的水平,获得理想的评估成果。教学评估全面的反映出现有课堂的有效性,获得的成绩,值得坚持的方面,存在问题的不足之处。可行的办法就是将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评估合成循环的体系,教学为教学目标服务,同时接受教学评估的检验,将培养目标作为评估对象,最后有评估的结果反馈到教学实践当中。

评估的内容将学生的英语学习接受能力,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的学习思维作为评估的标准。采用阶段性的形成性评估模式和期末最后的总结性评估模式相结合的策略。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细分化评估。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表现,批判能力,新思维方法的提出能力,实际的解决能力等都列入形成性评估里。在最后的期末评估,以一定的比例折到最后的总分数。这种评估模式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以创新性的思维学习英语,肯定学生的创新,有助于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风气。

结语

“一带一路”对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大学英语的教育管理者和任课才是要充分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重任。改革教学模式,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一带一路”工程持续培养出基础知识过硬,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性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黄杉杉.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和设置研究〔J〕. 山东高等教育.2016,(08):48-55.

〔2〕单胜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

(06):139-141.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篇(9)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因。受好奇心趋使的行为就是探索,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中学地理教材,既包括自然地理,又涉及到人文地理,内容丰富多彩,这也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很好的素材。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且还要创设一些条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来。例如,我们在讲“时区和日界线”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不妨在上课之初,首先向全班学生展示两个小问题:①“小强得知到日本东京出差的爸爸,今天就要回到北京了,他了解到飞机从东京起飞的时间为早上8点,按照飞机飞行2小时15分钟计算,到达北京的时间应为10时15分。他准备到机场迎接爸爸。可是还没有动身呢,爸爸就到家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②“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先出生,但年龄小一岁,弟弟后出生,年龄却比哥哥大一岁。你知道出现这种奇妙情况的原因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老师讲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带有创造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起着关键作用。思维始于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提出带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能独立地解决问题。如我们在采用“问题解决法”学习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立体农业,有几位同学就提出了千烟洲立体农业是根据其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壌丘陵地区条件而形成出来的一种生态农业形式,我们中牟县是平原,怎样根据我们这里的条件和经济条件创立出一个合适的生态农业模式呢?问题提出来了,教师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三、运用地图,发展学生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想象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思维本身就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性质,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

创造性想象是各种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的参与。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和创造性想象高度结合。创造性想象参与后,从而能够结合过去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新形象,提出新假设。

不论是直觉思维,还是创造性想象,都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所谓表象,就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形象,被人们感觉后在头脑中保存下来的痕迹。地理事物包罗万象,纷繁芜杂,学生不可能都亲身感知。而地图具有直观形象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读图、析图、用图,就能使头脑中建立起完整而稳定的地理表象,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充足的“原料”。在解决问题时,通过迁移成为直觉思维的原型启发,促使迅速产生灵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力和集中思维力

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集中思维,是把解决问题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从而形成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是从一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思考,以探求多元答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我们认为主要从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方面入手。如采用“发现法”、“问题研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开放而灵活地思考。如围绕“找出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地理现象”、“假设黄赤交角为0°,会引起哪些方面地理现象的变化”之类的问题,尽可能鼓励学生从多方位寻找出答案。

教师设计的地理习题,要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习题。在习题训练中,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组织讨论,广开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

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是紧密联系的。面对一个新问题,先发散,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集中思维的作用是在众多的方案中,经分析、推理论证,得出最佳方案。

五、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包括野外考察、春游、野营、参观、社会调查、地理讲座、课外兴趣活动等。其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又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更是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沦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浅论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时代,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使命。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创见 地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也属创造性思维。重视创造思维的培养,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标志,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商讨。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因。受好奇心趋使的行为就是探索,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中学地理教材,既包括自然地理,又涉及到人文地理,内容丰富多彩,这也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很好的素材。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且还要创设一些条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来。例如,我们在讲“时区和日界线”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不妨在上课之初,首先向全班学生展示两个小问题:①“小强得知到日本东京出差的爸爸,今天就要回到北京了,他了解到飞机从东京起飞的时间为早上8点,按照飞机飞行2小时15分钟计算,到达北京的时间应为10时15分。他准备到机场迎接爸爸。可是还没有动身呢,爸爸就到家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②“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先出生,但年龄小一岁,弟弟后出生,年龄却比哥哥大一岁。你知道出现这种奇妙情况的原因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老师讲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带有创造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起着关键作用。思维始于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提出带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能独立地解决问题。如我们在采用“问题解决法”学习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立体农业,有几位同学就提出了千烟洲立体农业是根据其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壌丘陵地区条件而形成出来的一种生态农业形式,我们中牟县是平原,怎样根据我们这里的条件和经济条件创立出一个合适的生态农业模式呢?问题提出来了,教师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三、运用地图,发展学生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想象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思维本身就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性质,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

创造性想象是各种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的参与。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和创造性想象高度结合。创造性想象参与后,从而能够结合过去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新形象,提出新假设。

不论是直觉思维,还是创造性想象,都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所谓表象,就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形象,被人们感觉后在头脑中保存下来的痕迹。地理事物包罗万象,纷繁芜杂,学生不可能都亲身感知。而地图具有直观形象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读图、析图、用图,就能使头脑中建立起完整而稳定的地理表象,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充足的“原料”。在解决问题时,通过迁移成为直觉思维的原型启发,促使迅速产生灵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力和集中思维力

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集中思维,是把解决问题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从而形成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是从一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思考,以探求多元答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我们认为主要从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方面入手。如采用“发现法”、“问题研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开放而灵活地思考。如围绕“找出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地理现象”、“假设黄赤交角为0°,会引起哪些方面地理现象的变化”之类的问题,尽可能鼓励学生从多方位寻找出答案。

教师设计的地理习题,要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习题。在习题训练中,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组织讨论,广开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思维过程”,这一过程隐涵了大量的创新。因此,数学教学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维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不仅要揭露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更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家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暴露”,不断地创新,将隐涵在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头脑中,学会思维,提高能力。

一、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教学中所提倡的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处理问题上具备自己的思想,并且用带有创新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方法正是我们主要培养的方向。高中数学课堂中,强调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但并不能仅仅培养学生停留在兴趣上,更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问题的本质,让学生进入更深一层次的学习与研究.这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带头作用,用自身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去鼓舞学生,将创新思维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带着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去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就要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只是停留在某一阶段,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发现。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培养其利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的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高中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境、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主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1)允许“插嘴”。问题也就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得到解决,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2)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想”出来的,只有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才能冲破旧藩篱,立异标新,发挥其创造性的威力。

2、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发现的机会。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强化“问题意识”,对学生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的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可见,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还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

4、通过建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数学应用,不能仅看作是一种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要站在数学建模的高度来认识,并按数学建模的过程来实施和操作,要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具有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足够强的构造能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提高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

5、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数学活动探究。数学课不能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但也不能是纯粹为活动而活动,而应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的思考”。以培养他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与加强,在活动中发展,在过程中升华。

在数学发现中,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起着主要作用。“类比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类比的基础是比较,类比的关键是联想,而联想是一种由此即彼的创造思考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到质变时候,发散就变成创造了。在教学中,时时不忘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类比联想,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上一篇: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 下一篇: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