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发展的根本原因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4 09:50:05

管理会计发展的根本原因

篇(1)

2成本会计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成本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为企业经营者做出合理决策提供借鉴。第一,可以优化企业成本结构,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就是付出的代价,主要为了获得某种商品或者得到他人的服务需要花费的金额。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成本内容和定义也不断处在变化过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补偿性质,本质又是一种价值牺牲,为了某种或者多种价值牺牲。成本会计对企业成本进行合理预算和核算,有效降低企业的产品、库存以及生产成本等,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投资。第二,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和效率。对于企业而言,就要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做好具体的成本管理,控制好企业的投资,为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投资提供必要依据;企业要不断增加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3成本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在实际过程中,成本会计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①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的质量,证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引进正确的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比如在实际过程中,成本会计认为采购的成本不仅包括一般情况的成本,还包括产品的质量、可靠性等因素。

②成本会计在市场定位中的应用。在实际的成本系统中,要考虑企业产品在整个市场的定位,主要包括产品类型和同行中的定位。因此,在企业产品的实际生产阶段,要实施合理的成本战略系统,获得高质量的经济信息,同时还不能忽视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财务、销售、成本以及相关的生产组织信息,同时要根据市场的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内部情况,制定合理备选方案,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组织财会人员和经营者进行定性分析,在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合理的评价和选择,从而选择最佳方案。同时,还要建立企业的成本会计系统,从而有效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建设,同时使整个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形成比较清晰的网络,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最大限度的缩短生产环节,提高管理的效率。

③成本会计在企业高层决策过程中的应用。成本会计在实际过程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思想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帮助。因此,成本会计在实际过程中,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增强企业战略目标的前瞻性,保证客户能够满足企业以后的发展前景,帮助企业能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篇(2)

1四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分析

1.1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的年代来看,会计的产生时间较财务管理更早一些,从会计的复式记账至今,会计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史了。财务管理的发展是和经济学、金融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而会计的发展主要是受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现代的企业制度的影响。

1.1.2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在现在的教学工作中,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教学工作中有很多重复的地方,主要是在资金时间价值、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分析,存货控制等方面。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我们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和方法的讲解,而在财务管理中,我们主要的侧重点是在对于决策时对于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例如:关于货币的时间价值这项教学内容,在管理会计的课堂上,可能主要教学生们如何应对在各种情况的算法,而在财务管理的课堂上,更多的关注的是如何具体运用它。

1.1.3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差异。

在会计学科中,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交叉是非常严重的,成本会计的主要要教授给学生的是关于各种成本的具体核算方法,以于成本的控制和分析则是在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中进行学习。这就造成了成本会计只教算法,管理会计还教成本管理的现况。我们应该把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容做到分离出来。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这两个会计学科是以成本会计的内容为基础的,在学习成本会计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课上学到的标准和原则,并且根据具体的标准和原则进行适当的协调。例如: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我们会使用到很多的核算方法,像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具体本文由收集整理的算法,财务会计会根据核算方法算出的数据进行损益表的编制,它根据不同核算方法所算出的数据也会影响资产负债表的结果。在管理会计中,对于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有变动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方法,它们是管理会计内部报表的基础。当我们运用管理会计计算成本的数据时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数据分开计算, 因为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同一个数据库的数据可能会得到很多种成本的数据。

1.2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是会计这门学科中的,而财务管理这门学科在本质和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这门学科,作为会计的两个大的分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别负责对外、对内发布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而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1.3学科发展趋势的分析

近年来,关于会计信息的造假案层出不穷,这主要是因为会计披露信息的局限性造成的,因此,很多人对企业对外报出的会计信息失去的信心。所以,我们需要对财务报告对外报出的信息进行改进,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关于计量属性方面,我们不能使它远离会计的职能,在对初始成本的确认上,我们应该选取最能表达的计量属性。在报告的内容上,我们不应只是局限于货币这一个固定的值上,我们还可以对公司的人力资源和核心技术进行对外的报告。

2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在现代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目标就是创造更多的价值,股东也正是因为它才会在企业中进行投资,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的一致目的就是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也是创造价值,并根据价值的增长规律对价值进行计量、评价和报告,以规划为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会管理模式。

篇(3)

会计行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的会计行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仅不利于会计行业的发展,也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其中,会计利润操纵是重要表现之一。所谓会计利润操纵,主要指的是上市公司会计人员出于各种主观目的而对企业会计利润进行虚假反映,操纵会计利润。

一、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主观动机分析

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利润操纵有多方面的原因,只有首先深入分析这些主观原因,才能在根本上找到治理之策。这些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某些企业为了获得上市资格。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规定,企业要上市,必须满足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如,企业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必须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经营业绩非常突出,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等等。如此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核,获得上市资格。而一些企业出于各种原因和利益驱动,急于上市。但这些企业不是通过经营好企业、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而获得认可和审批,而是把功夫花在利润包装、企业包装、财务报告造假等,铤而走险,获得上市资格。

第二,某些上市公司主管层为了追求政绩而鼓励、默许甚至授意会计人员的利润操纵。财务指标是衡量企业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指标,即经营成果和业绩大小,这个指标又进一步体现在企业在某一段会计期间的利润表。经济与政治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内部很容易出现某些“官本位”倾向,尤其是一些规模大、业绩好、获利能力强的企业管理者,一旦企业做好了,就希望获得政治认可,进而转战政界,享受更高的社会地位。某些企业主管,尤其是高级主管为了获得上级的赏识、地位的升迁和金钱的报酬,他们常常会默许、指使财务人员私设账簿,粉饰报表,操纵利润,将报告盈利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

第三,某些上市公司为了操纵股价,获取非法利益,避免被ST、PT 或停牌等而进行利润操纵。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其制度、监管、机制等不完善为企业操纵股价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市场具有较强的投机性,滋生所谓的“庄家”行为,而庄家的投机行为只有与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利益紧密相连才能成功。

二、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客观原因探讨

我国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制度性、机制性因素的存在,也会不同程度地对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发生影响。

首先,某些市场体系参与者的道德观念不够是不可忽视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引入、发展,人们的利益观念、权利观念不断加强,这本是积极效应。但是,在市场和利润的刺激下,某些人的道德水平也会出现滑坡,比如一些企业高管、会计人员为了小集团利益,为了一己之私利,认为做假账是潜规则,于是就任意变更或伪造会计凭证,夸大公司利润,包装会计报表,粉饰企业业绩,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定程度上的道德滑坡。

其次,市场经济起步晚,发展不成熟也是重要的客观原因。当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的很多体制、机制都还具有严重的计划性色彩,这就意味着企业发展、管理者业绩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于是,某些企业为了上市、发行股票或获得发展资金,某些管理者为了升职、获得更高地位等而不得不通过会计利润操纵来获得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会计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管不得力也是导致会计利润操纵的重要原因。制度是根本性的因素,尤其是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会计实务,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一些会计数据、报表、事项时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为会计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和方便。当然,一些监管部门在工作上的某些缺陷,如对企业会计运行监管不力,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足,对违规企业处罚不到位,导致造假收益远远大于造假成本,这些因素都是导致上市公司操纵会计利润的重要原因。

三、治理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可行之策

在明确了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主客观原因之后,对症下药,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治理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可行之策。

篇(4)

2.成本会计理论框架创建思路

对于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来说,其创建步骤主要分为三步:其一为创建思路;其二为创建目标;其三为创建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2.1创建思路

成本会计在会计学科中属于独立性的一个学科,且需要负责的人员能够具备较为清晰的理论性思路和结果来进行指导。但是,要想实际构成成本会计理论框架的体系,还需要能够在科学的思路指导之下进行。在构建成本会计理论框架中,需要涉及到成本会计目标和成本会计理论原则等。成本会计目标在成本会计学科中属于基础性部分,还能够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成本会计理论原则当中,重要问题是能够为有效解决成本会计的实践问题发挥作用。

2.2创建目标

在成本会计的创建目标中,分为具体目标和基本目标两种。基本目标为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企业的管理水准和经济发展效益的提升。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成本会计的管理主要是关于对于企业相关性费用成本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主要目的还是推动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发展,最终的目标为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具体目标是为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人员提供准确的成本方面的信息。在实际展开成本会计实践的过程中,成本会计需要根据信息和数据确定其中的实际性目标。

2.3创建原则

成本会计理论框架在成立和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成本会计需要将财务会计核算的共同会计原则作为主要部分,其中还涉及到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另外,在实际的成本会计理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以免出现触犯法律的情况出现。

3.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要素

3.1吸取科学经验

我国在发展成本会计理论方面起步比较晚,一些西方的国家在成本会计发展方面的历史很长,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较为成熟。由于各项学科技术已经实际运用在成本会计学科当中,完全形成了一个创新性的经营性成本会计类型,能够为企业实现科学化经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因此,我国要想有效实现成本会计理论框架的科学发展,就需要结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并且针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取国内外在成本会计理论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验,改善我国成本会计理论的发展和研究。

3.2提升工作人员观念

工作人员在会计成本理论框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因此工作人员的观念上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重要方面。我国的成本会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市场发展状态,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困难和优势,将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变成为自身的优势,实际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负责的工作人员应该在成本会计的实际事务处理过程中更新自身的理念,将一些落后的理念抛弃,实现与时俱进。

3.3保持部门之间的距离性

成本会计具有双重性的职能,这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独立性的相关优势。在法律上,成本能够有效约束和调节其在企业的会计准则和税法当中的严格规定,但是管理会计并不会受到会计准则方面的影响。另外,我国在针对会计成本约束方面不断增强了力度,希望能够有效实现和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帮助成本会计形成一定的独立性。

篇(5)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商品生产成本和其他费用的形成,是成本会计监督和反映的基本要素。可以说,各种生产活动中的“支出”要素是成本会计监督的对象。在当今社会,成本会计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成本估算、决策、计划、限制、验证、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核心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成本限额是成本决策成功的基础;成本核定是成本决策目标能否完成的关键。成本会计的所有职能都是围绕成本核算进行的,作为一种行为功能,它还应该致力于实现企业设定的发展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核算技能、经验和方法的快速创新,会计电算化正在逐步取代手工记账的方式,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网络建设,实现会计信息的实时传递。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迅速扩大。一些不重视成本控制的传统企业,如PC厂商、航空运输公司、医院等,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应该注重成本支出。事实是,各行各业都在加强成本控制,控制力度还有待加强。

一、成本会计的理论探讨

1.成本会计的目标成本核算目标的含义是成本核算工作要完成既定目标和要求,成本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产物,是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同时与自身职责相呼应,在其职责范围内完成科学、先进、可实现目标的制定,并最终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成本核算一般从费用的核算、记录、结算和监督入手,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最高追求。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既要依靠对支出的反思和监督,又要依靠对经济利益的重视和不断探索。同时,成本作为经济范畴中的组成部分,它与利益密切相关,会计目标作为成本会计的最高层次理论体系,在成本会计假设和原则的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2.成本会计的研究目标和内容(1)成本会计的研究目标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所有者、政府有关部门和债权所有者服务,并对外出具会计报告;而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内部出具会计报告,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先进的设备水平、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及公司的地理位置都会影响成本。成本核算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内部部门和员工服务,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企业基本生产部门、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内部员工和会计部门。(2)成本会计的研究内容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过程的一部分,管理层可随时要求会计师提供各种会计数据,来具体说明成本核算产生的日常费用,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和组合,形成完全不同的成本数据,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以协助各个部门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二、传统的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

1.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在新经济环境下,知识的作用超越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作用,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资本不是赢得企业间竞争的关键,而知识的力量才是关键。机器人在生产中起着广泛的应用,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也实现了企业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同时满足了精细化生产的条件。网络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也改变了会计核算的基础。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成本核算的方式。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准确,成本数据更准确,更贴近实际。作业成本法根据作业将制造费用分摊到不同的成本基础上,每个成本基础根据自己的分摊标准分摊制造费用。作业管理是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在整个价值链中调整或重新设计作业,从而为企业节省各种成本和资源。2.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1)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制定的各种战略目标,如企业的利润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组织和引导员工进行生产作业,从而实现企业目标。为了实现企业制定的总体目标,每个员工在不同的部门和环节都要制定自己的目标,如技术目标、成本目标、销售目标等,以确保总体目标的完成。通过目标管理,可以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般来说,目标管理是通过目标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来影响成本核算体系的。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目标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总体而言,我国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仍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质量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的应用相对较好,但战略成本法相对而言不足。成本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根基,并能蓬勃发展。只有搞好管理,成本会计才能创新和发展。(2)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对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和根本目标的问题进行规划和决策,使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尽快实现目标。战略管理对成本会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成本会计的提出上,也就是利用各种数据和信息,在成本上制定各种发展战略,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目前,战略成本管理的范围还没有明确的定位。战略成本管理一般分为三个方面:成本动因、市场定位和价值链分析。(3)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竞争战略。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缺陷,确保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接近“零缺陷”。为了衡量和报告员工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质量会计,由于质量改进带来的收入增长难以计量,因此质量会计的发展方向是质量成本的确认、质量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质量成本分为五类: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检验成本和预防成本。此外,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绩效衡量标准不仅包括产品的可靠性,还包括产品的服务性和及时性,从而促使管理者提高产品质量。(4)限制理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根据约束理论,这些约束是不可避免的,否则企业的任何目标都可以顺利实现。企业的制约因素可以分为市场因素、资源因素、原材料因素和物流因素等多个方面。不同的因素对的企业有不同的影响。根据约束理论,企业可以看作是一个连锁的过程。为了加强整个链条,我们必须首先加强最弱的链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加强整个链条。对于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说,不仅要强调减少各种费用和成本,而且要转变思维观念。我们必须加大对企业薄弱环节的投资,否则得不偿失。假如要解决的瓶颈是设备更新,但是引进新设备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费用,在未来的设备使用期内,总的来说,提高设备利用率所增加的产量和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可以抵消支出,效益可以提高,这是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解释。(5)标杆管理和持续改进标杆管理与持续改进相结合是管理方法的一个新趋势,标杆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外部或内部的最佳绩效标准来衡量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是指管理者不是一次性确定基准,而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标杆管理和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博弈,标杆管理和持续改进对成本核算体系的影响体现在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为了降低成本,有必要向行业内最好的企业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为基准,了解它们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实施企业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6)适时制管理适时制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严格的需求驱动的生产制度,要求企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合作。为了使原材料在产成品和半成品方面处于最低水平,必须及时将原材料和半成品送到下一个加工环节,以降低库存成本。为了进一步简化存货的计算,当存货水平较低时,会计人员可以采用后向成本法进行计算,即从产品完工或即将销售时开始计算产品的成本。这是因为在JIT企业中,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周期相对较短,期末库存也很小,不再需要按原来的分步成本法或分批详细记录存贷款,因为那可能是浪费时间和效率。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对少量存货进行详细追溯,就会浪费较高的成本。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成本会计发展和应对策略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理论研究者需要解放思想,摆脱传统观念,放眼世界,积极研究和探索未知的课题和领域。要以严谨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深入企业调研。要及时纠正和解决问题,大力开展案例分析活动,从众多案例中总结经验,升华为理论,指导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理论研究应以提高成本核算效率和发展生产力为指导。在此基础上,全面贯彻实用主义作风,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的重要作用。2.树立成本意识,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提高企业效益所谓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对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有了相当的认识,打破了“成本控制的唯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的传统观念。但事实上,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很大,但在某些指标的限制下,当成本支出的绝对数额减少时,确实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然而,在相关经济指标不固定的情况下,增加绝对成本支出也可以提高效率企业。因此,鉴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不仅是降低成本,还有平衡成本和效益,找到最佳的利润点。3.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我们应该从本质上认识会计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经营状况时,只关注成本的变化。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行的,因为成本代表了特定时期内的劳动力成本,而忽略了这些支出的效益。因此,成本绩效的评价应以投入产出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过分强调降低成本可能会影响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的积极性,因为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成本。传统上,人们对成本效益的理解存在许多误解。他们认为企业竞争的本质是成本竞争。只有不断降低自身成本,才能拥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但这往往忽视了产品的差异化。当一个企业投资于一个新的差异化产品时,它的初始投资可能非常大。然而,当市场开放时,产品的利润率可能会远远大于一般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的成本效益。鉴于此,对成本效益思想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4.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将计算机技术引入现代成本会计领域势在必行。企业成本会计依靠计算机作为处理工具,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信息反馈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它为成本预测、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大力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势在必行,这是实施成本会计新方法的技术基础。然而,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我们不能仅仅用计算机来模仿手工会计,这与以前基本相同。它既不能事先控制,又不能体现现代会计的优越性。其次,对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来说,营销、采购、会计和人员是相互独立的。最后,会计信息系统只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而没有反映相应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信息。因此,为了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需要将其传统的会计类型转变为现行的管理类型。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可以从技术上满足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实际需要。5.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成本会计是一门起源很早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学科。近年来,成本会计已广泛应用于行为科学、系统工程、准时制、基准管理、战略管理、计算机等学科。这种新型的综合交叉成本会计的应用开辟了更大的空间。例如,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的应用包括责任成本会计、标准成本会计、质量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成本决策、成本预测、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战略成本管理等这些方法,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外部环境有选择地加以应用。吸收国外成熟的成本会计思想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们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实际的现代成本会计制度。6.进一步完善推广我国成本会计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计量算法、成本指标的集中和分级管理等。事实上,他们都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例如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和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的“购销比价管理”将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内部生产延伸到采购、生产和销售全过程。这些都值得总结和学习。总之,近十年来,企业成本管理的新经验层出不穷。为成本管理的发展和成本会计内容的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在会计领域进一步研究和认真总结,以提高理论的实践经验。

四、总结

改进和推广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必要的。中国实施现代成本会计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的成本会计。我们认为,只要符合我国生产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这种会计方法就应被视为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崔国萍.《成本管理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2]希尔顿.《成本管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3]于富生.《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

[5]爱德华·布洛克.《战略成本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篇(6)

一、引言

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法》里面的内容,可以明确会计的资料需要具备准确性和完善性。这也是我国国企在当下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参考文献。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完善性的具备应当成为我国国家企业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会计法》能否真正的被国家企业所遵守和应用,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开展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的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策略,可以使得国企会计工作更加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得我国国有企业获得更旷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二、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分析

(一)我国现有的企业经理经营模式所存在的漏洞使得国企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有企业的管理经理的待遇也在不断的调整,使得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经理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1]。但是国家始终没有给予国有企业管理经理的收入标准,以及企业管理层与企业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标准的制定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会计法》内容中的各项规定的执行过于形式化,没有正真的应用会计法管理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工作。并且很多国有企业经理是由政府官员直接担任的,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企业经理不需要依靠自身良好地管理水平获得这一职位,而是依靠“通人情,走关系”[2]。并且这些企业经理在谋私利,去社交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开销,通常也是从国有企业的资产中获取。这些我国现有的企业经理模式所存在的漏洞使得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日益加剧,造成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必然性。

(二)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一些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掌控者的利益在冲突

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如果真实有效,会使得一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者无法顺利的谋取私利,因此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真实性的保障工作较为困难。特别是会计信息所涉及到的利益不仅仅是企业通过正常的生产以及运行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也可能包含会计信息掌控者的私利[3]。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在一定范围提高企业的甚至是个人的经济收入,获取更多的外来资金,某些企业会通过伪造企业会计资金来获得个人投资人甚至是国家投资方向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国企会计真实信息也就被隐瞒。同时国有企业经理与会计人员可以同过职权对于会计信息进行直接的掌控甚至是修改,这会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经理或者会计工作人员为了个人私利,造假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因此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发严重。

(三)部分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差

从管理理论上来讲,国家企业管理部门借助法律规章处理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制定完善的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因为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如果不够严谨,会使得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利用法律漏洞,通过修改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谋取私利[4]。同时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所存在的缺陷,会使得会计部门在依照管理模式的工作过程中遇到障碍,缺乏完善的工作依据,从而使得执行工作大打折扣。同时,不够良好、规范的管理制度不能够使得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真正的明确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工作人员不能够自发的去遵守国家所规定的会计法律,不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这使得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始终得不到真正的改善[4]。同时,国家对于经济犯罪的会计行径所实施的惩罚工作与惩罚落实的力度的不够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由于对于有经济犯罪行为的国有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工作人员过于纵容,使得国有企业的风气收到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过度的纵容并不能换来这些通过违法、损害公共利益的人群的悔改,而是会加深加剧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我国现有的企业经理经营模式所存在的漏洞,从而保障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

当下国有企业的企业经理的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无法真正的实行“政企分离”的工作。由此可知为了真正有效的改善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这一现象,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我国现有企业经理经营模式所存在的漏洞,从而保障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国家应当给予“政企分离”工作以足够的重视,根据我国的现状完善企业经理人聘用制度,促使企业管理人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凭借自身真实的能力担任企业管理经理,从而带领企业良好的发展[5]。同时,国家的企业管理部门应当对于国有企业经理开展定期的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详细记录,坚决辞退考核结果连续不良的国有企业经理,对于情节严重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免除其终身进入国家企业工作的权利,并且严厉的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此便可以有效的杜绝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的身份的特殊性,不思进取,而是通过讨好贿赂上级来获得晋升机会的现象的产生。同时可以有效的杜绝企业管理人员利用国家企业资产搞腐败,有效的完善了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减轻了我国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保障了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二)建立完善的、有效的会计法律规章制度,使得国有企业会计工作有章可循

国家的会计管理部门明确指出,在完善以及提出会计法律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思考与会计信息所具有紧密联系的工作人员在伪造会计信息的这一过程中可能获得的各种利益。并且根据分析思考的结果,制定完善的国有企业规章制度或者企业法律法规有效的管理以及限制工作人员的职权范围,从而杜绝与会计信息有紧密联系的工作人员通过伪造会计信息而获取利益,从根本上预防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于存在会计信息造假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公开的处罚甚至是辞退,确保能够使得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明确会计信息造假的严重性。通过国有企业严厉的、有效的会计法律规章制度,确保对于违法工作人员的处罚远远高于不法行为所带来的利益,可以有效的保障会计法律法规的影响力以及震慑力[6]。造假会计信息的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付出的巨大代价可以对于所有的企业管理人员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

(三)完善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增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国家的企业管理部门必须对现有的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迷失开展完善以及改革工作,不断的改善与明确国有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义务和工作责任,在明确会计职责的同时,根据国家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依照国家制定的法制管理模式开展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提升[7]。同时,建立良好、规范的管理制度,促使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真正的明确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保障工作人员能够自发的去遵守国家所规定的会计法律,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真正的改善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同时,国家应当加强对于经济犯罪的会计行径所实施的惩罚工作与惩罚落实的力度,以此_保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有经济犯罪行为的国有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可以使得国有企业的风气得到良好的改善。严厉的法律法规在惩处损害公共利益的人群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改善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从而促使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具有真实性。

四、总结语

探究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及应对策略,首先应当进行对于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分析,可知:我国现有的企业经理经营模式所存在的漏洞使得国企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一些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掌控者的利益存在冲突,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差。依照这些问题探究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应对策略:完善我国现有的企业经理经营模式所存在的漏洞,建立完善的、有效的会计法律规章制度,使得国有企业会计工作有章可循以及完善国有企业的法制管理模式。通过对这些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应对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国有企业树立清廉的企业风气,保障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可以使得国有企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从而促使我国经济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黄娜.管窥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及应对策略[J].企业导报,2014,24:177-178.

[2]罗瑞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5,25:1.

[3]李瑛,罗渝华.试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策略[J].企业导报,2012,03:112-113.

[4]陶飞.公司治理结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篇(7)

会计行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的会计行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仅不利于会计行业的发展,也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其中,会计利润操纵是重要表现之一。所谓会计利润操纵,主要指的是上市公司会计人员出于各种主观目的而对企业会计利润进行虚假反映,操纵会计利润。因此,对某些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监管和控制,是我国会计行业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主观动机分析

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利润操纵有多方面的原因,只有首先深入分析这些主观原因,才能在根本上找到治理之策。这些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某些企业为了获得上市资格。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规定,企业要上市,必须满足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如,企业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必须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经营业绩非常突出,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等等。如此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核,获得上市资格。而一些企业出于各种原因和利益驱动,急于上市。但这些企业不是通过经营好企业、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而获得认可和审批,而是把功夫花在利润包装、企业包装、财务报告造假等,铤而走险,获得上市资格。

第二,某些上市公司主管层为了追求政绩而鼓励、默许甚至授意会计人员的利润操纵。财务指标是衡量企业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指标,即经营成果和业绩大小,这个指标又进一步体现在企业在某一段会计期间的利润表。经济与政治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内部很容易出现某些“官本位”倾向,尤其是一些规模大、业绩好、获利能力强的企业管理者,一旦企业做好了,就希望获得政治认可,进而转战政界,享受更高的社会地位。某些企业主管,尤其是高级主管为了获得上级的赏识、地位的升迁和金钱的报酬,他们常常会默许、指使财务人员私设账簿,粉饰报表,操纵利润,将报告盈利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

第三,某些上市公司为了操纵股价,获取非法利益,避免被ST、PT或停牌等而进行利润操纵。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其制度、监管、机制等不完善为企业操纵股价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市场具有较强的投机性,滋生所谓的“庄家”行为,而庄家的投机行为只有与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利益紧密相连才能成功。因此,庄家的股价操纵离不开企业的披露信息等手段的配合。当然,这里面的根本原因还是企业内部成员企图获得非法利益。此外,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好甚至亏损,其股票走势必然会受到影响。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或亏损1年且净资产跌破面值,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ST),对ST公司,如果再出现问题,则进行PT(特别转让)处理,并且上市公司如果最近三年连续亏损,交易所对其股票实施停牌。某些上市上市公司为避免被ST、PT或停牌,避免公司利益受损,进而操纵会计信息。

二、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客观原因探讨

我国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制度性、机制性因素的存在,也会不同程度地对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发生影响。

首先,某些市场体系参与者的道德观念不够是不可忽视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引入、发展,人们的利益观念、权利观念不断加强,这本是积极效应。但是,在市场和利润的刺激下,某些人的道德水平也会出现滑坡,比如一些企业高管、会计人员为了小集团利益,为了一己之私利,认为做假账是潜规则,于是就任意变更或伪造会计凭证,夸大公司利润,包装会计报表,粉饰企业业绩,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定程度上的道德滑坡,尤其是会计行业内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做假账的潜规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是某些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不可忽视的外部环境。

其次,市场经济起步晚,发展不成熟也是重要的客观原因。当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的很多体制、机制都还具有严重的计划性色彩,这就意味着企业发展、管理者业绩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于是,某些企业为了上市、发行股票或获得发展资金,某些管理者为了升职、获得更高地位等而不得不通过会计利润操纵来获得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某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有时会出于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和税收的目的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干预或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活动,这不利于对企业会计利润操纵的监管,也不利于健康市场秩序的建立。

最后,会计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管不得力也是导致会计利润操纵的重要原因。制度是根本性的因素,尤其是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会计实务,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一些会计数据、报表、事项时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为会计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和方便。当然,一些监管部门在工作上的某些缺陷,如对企业会计运行监管不力,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足,对违规企业处罚不到位,导致造假收益远远大于造假成本,这些因素都是导致上市公司操纵会计利润的重要原因。

三、治理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可行之策

在明确了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主客观原因之后,对症下药,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治理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可行之策。

(一)制度建设的根本,只有市场经济制度和会计制度都得到很好的建构和完善,才能在根本上遏制上市公司的会计利润操纵。这包括一方面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做好市场经济的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的工作,退出或杜绝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实现真正的政企分离;另一方面,尽快制定、完善完备的会计制度,使之与经济发展现实相适应,深化会计职能,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进一步贯彻、落实财政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投资》、《现金流量表》等会计准则,杜绝利润操纵,强化利润质量,使企业的会计事物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同时,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增强审计的独立性,也有利于遏制企业利润的操纵。

篇(8)

一、引言

篇(9)

所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报销、管理和监督等事项。和以往相比,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并且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整体发展比较落后,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事业单位大部分是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求不高,导致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偏低。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只是简单的记账以及报账,没有将财务工作提升到管帐和理财的高度,只把会计工作等同于简单出纳,没有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能,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过于简单化、形式化,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几年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的时候也是简单按照经验进行,未能进行系统全面的知识更新。在各种新政策和新制度不断出台的情况下,有的单位没有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学习,没有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更不用谈更新财务管理制度。有的单位在人员设置上没有将不相容岗位分离,出纳、会计岗位由一人兼任,大大增大了财务工作的风险。这些情况不仅会导致财务管理的随意性与不稳定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危险性,制度上的漏洞会给各种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三)缺乏审计和监督

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是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没有与审计工作相结合,单位内部缺乏内控制度,外部缺乏审计。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内审或内控部门,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外部的审计部门如审计局或会计师事务所对事业单位的审计频率少,时间间隔长,事业单位被抽中审计的几率低,外部监督力度薄弱。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是由事业单位中的相关人员引起的,主要包括两点,其一是事业单位有的领导的法律意识淡薄,喜欢搞“一言堂”,财务大事喜欢一人说了算,没有形成严密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当有机会为自身获取利益的时候,往往会钻制度空子,弄虚作假,导致贪污腐败现象发生。第二点是有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对工作质量要求不高,在工作中比较马虎,缺乏责任心。有的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与知识更新,认为用老思想、老办法做会计工作就可以,财务工作不用与时俱进。

(二)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在执法过程中不够严格。现如今,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在经济领域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与完善。比如在《会计法》之中虽然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规范但是却依然存在很多漏洞,从而导致假账真算现象的出现。第二,事业单位在进行依法监督的时候分为了内部监督以及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依靠内部控制而完成。现如今,事业单位内的内部监督如内审、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和人员配备缺失。而外部监督如外部审计,通常是采取抽审制度,每年只有部分单位被抽到,有的单位几年甚至数十年都没有经过外部审计,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不够,无法形成相应的约束力。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

在社会的快速转型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就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对会计工作的重视,从而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理念。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转变工作理念,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加深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与认识,树立新型财务管理工作理念,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不断更新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根据财政部新制定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根据本单位业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要不断吸收学习新的财务制度、管理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

(三)不断加强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首先要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提高预算编制水平,采用至下而上的方式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编制全面、科学、规范的预算。预算执行过程中要遵循预算的刚性,不能随意调整。当环境政策等客观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确实需要调整预算时,按规定程序履行预算调整和追加手续,并注意调整频率和调整范围要适当。预算执行还要与考核相结合,考核的时点要注意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而不是等到预算期结束进行一次性考核,否则木已成舟,削弱了预算考核应有的作用。通过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及时考核,并适时地根据预算执行单位的实际绩效进行奖惩,有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和预算目标的实现。

(四)发挥审计工作的整体作用

篇(10)

关键词:

会计基础;会计工作规范;会计管理实践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基础工作是最为基本的环节,对会计实践发挥着指导性作用。作为会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要随着会计法的逐渐完善实施规范的管理,并逐步落实到会计实践工作中。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经济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会计基础规范的指导工作日显重要。新会计法的出台,使得会计法律规范更为适应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但在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的经济发展要赶超国际水平,就要加大会计基础工作的力度以确保会计工作有序展开,这就需要强化会计基础规范管理工作,以此规范会计行为,使会计工作能够满足外部环境变化,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对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1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以及规范要求

1.1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内容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对会计各项工作进行服务化管理,同时还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会计基础工作本质上是将财务信息提供给会计主体,以为单位的管理提供可参考信息。基于会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人员所需要承担的管理职责范围是很广的,从会计人员的管理到会计业务的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等,具体而言,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是要将岗位责任制制定出来,以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对会计业务的管理,包括会计科目的使用、会计凭证的填写、会计账簿、各种报表的编制和填写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等等,都属于会计基础工作范畴[1]。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加之新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基础工作范围也会有所扩展。会计主体要使会计工作符合市场环境下新的规范要求,就要对会计基础工作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并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严格的规范,以使其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1.2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要求

会计基础工作的展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具体而言,其一,对会计账簿的管理,包括总账、日记账以及明细账等等的设置,都要根据会计法的具体要求进行。其二,会计核算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且根据单位的经济运行实际统一核算,如果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就要按照国家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范处理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等会计资料。其三,是对原始凭证的各项规定,要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原始凭证的格式、需要填写的内容以及填写方式、原始凭证的审核程序等等内容以规定并严格执行。其四,关于会计账簿的各项规定,要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会计账簿的各项相关工作内容以规定,比如,对日记账的管理,无论是现金,还是银行的存款,都要及时登记,计算出余额,所有的账单都要进行核对。其五,针对会计档案管理,要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做好会计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定期的对会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根据档案管理规范对会计资料妥善保管,便于查阅,并做好销毁处理工作[2]。其六,对会计工作人员也进行了详细规范,要求会计人员上岗都要持有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工作的交接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将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建立起来,实施必要的会计控制管理,以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2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践必要性

2.1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确保会计实践工作井然有序

在会计实践操作中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可以使会计工作更为井然有序,维护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如果会计基础工作庞杂而无秩序,就必然会影响到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3]。

2.2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确保会计业务操作水平提高

在会计实践操作中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可以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水平提高。在会计工作中,基础工作是最为基本的环节,对会计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工作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提供的是会计信息服务、会计核算服务和监督工作,需要通过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工作质量。

3会计基础规范管理实践的基本思路

3.1做好会计审核工作原始凭证的审核工作要严格。

原始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明确经济责任,并用作记帐原始依据的一种凭证,它是会计核算的重要资料,一般包括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财务人员对报销的原始凭证,都要经过认真审核,确保数据信息真实、规范。审核原始凭证,要检查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有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即检查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是否齐全。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原始凭证,财务人员除审核是否具备基本要素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审核是否符合一定的附加条件。如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是否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是否有填制人的签名或者盖章。刷公务卡获取的发票是否有银行消费小票作为佐证。自制原始凭证是否有经办人、审核人、单位领导人或者其指定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是否有验收证明;没有列明商品名称、规格、单价及数量的,还必须附上清单。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是否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对已收款和付款的原始凭证,出纳人员应在收付款后加盖“现金收讫”、“现金付讫”、“银行收讫”、“银行付讫”章。原始凭证是不得涂改、挖补,如果审核中发现原始凭证 有错误的,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金额有误的原始凭证,退回开出单位重新开据;文字和数量有错误的,可以由开出单位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自制原始凭证发生错误的,应由更正人在更正处签字或盖章。

3.2正确填制记账凭证

填制记账凭证的内容要完整,应包括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及其记帐方向、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出纳人员还应当在收款和付款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签章。在填制记账凭证的附件张数时,要注意所附原始凭证张数的计算,一般以原始凭证的自然张数为准,但对于零散票据较多如报销差旅费等,可以粘贴在一张纸上,作为一张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中的经济业务事项记录有关的每一张证据都应当作为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时还要注意不能把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帐凭证上,因为那样不能清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仅凭证自身记录不清楚,也容易造成会计帐簿记录的错误。

3.3妥善保管会计凭证

单位的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制件,应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财务人员应及时将记账凭证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按照编号顺序折叠整齐,按期装订成册,并加具封面,注明单位名称、年度、月份和起讫号码,由装订人在装订线封签处签名或者盖章,按照分类和编号顺序保管,不得散乱丢失。对各类票据应当加强管理,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不得使用虚假票据。

3.4强化会计监督制度

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一方面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的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以调整,另一方面要对会计工作内容以明确,将各项内容落实到每一名工作人员,做到职责到位,权限到位,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会计基础规范中,要做到内部牵制,外部监督。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在鼓励社会监督的同时,还要将一些会计违法行为揭露出来。此外,还要启动政府监督,要求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包括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税务部门等等,对会计工作实施监督,以确保会计工作规范化运行。

3.5会计法规体系要进一步健全

社会在发展,会计法律法规也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正处于运行阶段,还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相关法律规范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经济环境需求。比如,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所出示的会计信息要与国家的宏观管理内容相符合,且确保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建立会计法规体系,目的在于会计要能够满足投资人、债权人等等的需求[4]。将会计管理机构建立起来,并不断的健全,就是围绕着会计管理展开各项工作。按照《会计法》规定,要求会计要按照国家统一的规章制度执行会计职能,并对会计基础工作以规范。此外,会计工作还要融合到其他的管理工作当中,以使会计的管理职能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基础规范管理属于基础性工作,对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至关重要。由于会计工作复杂,且工作量大,为了避免实践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就需要做好会计基础规范管理工作,包括会计审核工作、记账凭证的填制工作和会计凭证保管工作等等,还要完善会计监督,并根据工作需要对会计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静.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经济管理活动[J].经济师,2011(08):156-157.

[2]郑晓红.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经贸,2012(20):198-198.

上一篇: 儿童口腔护理的知识宣教 下一篇: 肌肉的主要生物力学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