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工艺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7 10:11:23

传统制造工艺

传统制造工艺篇(1)

目前,中国皮具行业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影响,在经过一个发展阶段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皮具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但是皮具行业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十分突出,具体有以下几点。

1.皮具行业的现状和环境目前中国皮具行业制造水平较低,生产工艺落后,研发技术水平不高。尽管许多企业在生产规模和产品数量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管理没有跟上,结果是生产线扩张了,但效益却没有明显提升,生产的产品仍然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2.文化与艺术的融合性差,缺乏创新性目前中国皮具行业不注重向文化、向艺术要产品和效益,多数产品只是对目前市场流行产品的简单模仿,缺乏创新性,不注重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创新点。

3.企业存在用工难和人才难留的问题目前全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皮具产业面临着民工荒、用工难、人才流动性大的问题,仅狮岭每年就面临3万人的用工缺口。同时皮具产业对设计、研发、管理、营销、品牌等各类人才的需求很大,但人才往往容易流失,很多企业成了一个培训机构,花大力气培养的人才却没有办法留住。①

4.品牌数量少,知名度不高目前,中国皮具行业拥有超过1万家各类皮具制造企业,但是具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企业数量却很少,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来样、来件加工阶段,没有品牌的企业往往只能采用打“价格战”的营销方法。中国皮具行业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品牌效益不突出,与服装业、鞋业相比,皮具箱包行业在全国还没有形成一批中国名牌。鉴于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思路,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皮具制造工艺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作为探讨皮具产业集群升级的一条道路。

二、“文化”与“艺术”范围的界定

“文化”一词是从《易经》贲卦象辞中的“人文化成”一语中简化而来的,其涵义有很大的可伸缩性。根据其外延的广狭,有大文化、中文化和小文化之别。大文化的外延非常宽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中文化的外延小于大文化,指人们改造、整合主观世界的能力和成果,具体指人类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人多称之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对应。小文化的外延最窄,指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从三个文化的涵义可知,大文化与中文化是从宏观上、从理论上讲的,反映的是价值体系、精神理念;小文化是从微观上、从实践上讲的,反映的是人们具体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1]关于“传统”,传统固然与过去有关,但它的关键却不在过去而在现在。大家知道,时间是三维的,即由过去、现在、未来所构成。而事物在时间中有至少有三种形态,一、它产生于过去,但在过去就死亡了;二、它产生于过去,一直留存到现在,尽管它可能已经变形易位了;三、它产生于过去,留存到现在,并有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而所谓“传统”,至少是跨越两个时间维度的事物,即只有后面二者才能叫做“传统”。至于产生于过去并在过去就死亡了的事物,不能称作“传统”,因为它没有“传”下来,也未成其为“统”。所以我们说“传统”关键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如前指出的,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是思想,物质的东西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是精神却可以一直流传下去。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产生于过去、现在仍活在我们脑海里的精神的东西,或者形象点说,是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活的东西。[2]203.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直觉体悟的直观性和观物取形的象征性。这种整体直观的思维方法表现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方面,在于直觉体悟而不是明晰的逻辑把握。关于“艺术”,目前为止.广义的分类有造型艺木(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等)、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等)、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狭义的分类艺术专指语言艺术以外的其他艺术种类。语言艺术也称文学,人们有时把文学与狭义的艺术并称文艺。[3]本文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指能够为皮具行业所采纳、借鉴、吸收的精神和理念,并折射在皮具制造和研发工艺过程中的,具有鲜明传统文化和艺术特征的这一部分。皮具制造工艺是指皮具制造技术、研发技术、生产技术的综合体,也是皮具行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三、必要性和可行性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皮具制造技术相结合,引领中国皮具行业新潮流和发展趋势,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1.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从皮革皮具的历史来说,皮革皮具的诞生是装饰品和服装的衍生品而来,其来源是一种装饰文化和贵族文化。到现代社会,皮革皮具日益涵盖、渗透、融入了各种文化,诞生了一系列针对各种文化而特别设计的个性各异的皮革皮具产品,适用于不同的消费人群。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明,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寻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皮具制造工艺的结合点,是建立中国品牌文化的重要目标。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形象地传达它的深厚底蕴,并直观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我们不只是借鉴传统文化在皮具材料制造方面、款式设计上的直接或间接的应用,而是要挖掘文化精髓,使文化与技术紧密结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文化更是对设计有着深远影响。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以和为贵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不仅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特征,而且标示出与西方文化传统质的区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和最高境界。[2]203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也是我们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创造潮流、引导潮流的根基。

2.正确处理产品个性化与生产规模化的关系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倾向;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在皮具行业中,产品的个性化与生产的规模化是一对相互的矛盾,也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选择。鉴于皮具行业的特殊性,多数企业选择了规模化生产,借助“三来一补”的贸易方式,依托国内的资源成本优势,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而选择产品的个性化生产的企业较少,主要是因为采取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设计研发技术的支持。从欧美国家皮具行业向时尚行业转化的过程来看: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的共性趋于实现,文化的介入使产品个性得到张杨,而二者的结合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3.采取差异化战略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企业可以采取三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战略,这也正是管理的战略的不同体现。在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只要考虑如何进行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就可以不断获取利润,企业往往会采取成本领先战略,迅速扩大规模,提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但是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产品供大于求,企业就将有预见性地选择差异化战略或者集中一点战略,而对皮具行业来说,产品的个性化就是一种差异化战略的体现。企业采取这种战略也是应对竞争的一种出路。

4.向产品的个性化方面发展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消费者对皮革皮具产品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对消费者形成了刺激,带动了市场需求。目前,随着消费者对皮具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也使得皮具行业不得不向产品的个性化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产品的个性化与生产的规模化(实现共性)是可以进行相互转化的,只要企业注重设计研发和技术提升,产品的个性就会得到实现,企业的效益也会随附加值的提高而大幅提升。这样带来产品销售数量的提升,企业的制造成本也将降低,最终达成了规模化生产的成本效益,从而实现产品的个性化与生产的规模化这一对矛盾的统一。

四、技术支持

为了实现皮具行业的产品个性化与生产规模化的统一,需要各种技术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材料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研发技术、制造技术等等。

1.信息技术

21世纪可谓信息时代,诸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CAT(计算机辅助测试)、MIS(管理信息系统)、FMS(柔性制造系统)及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将普遍应用于皮革行业进而实现皮革行业的“e化”。皮具行业的“e化”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胶原结构模型,开展绿色皮革化学品的分子设计;(2)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新技术,力求实现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以利于企业的规模发展,如:现代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ComputerAidedTesting)和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Intelligence),使皮具手感以及感观等方面的表达,从传统的眼看手摸转向量化表征阶段;(3)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打版系统,可以实现企业研发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化;(4)利用强大的箱包设计软件的功能实现款式和配件的快速设计,节约绘制过程,更多时间用于创造性搭配和设计。

2.材料技术随着合成革、塑料、纺织面料等新材料的不断发展,皮革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材料要经受各种新材料的挑战。要立足于市场就必须要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而不只是仅仅满足于现有的花色品种及常规皮革的制造。要立足于国际市场,就必须提高产品附加值。因此,开发各种特殊效应革以及稀有特种皮革已成为我国皮革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纳米技术已成为一颗新的科技明星。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极强的吸湿性、抗菌性和阻燃性等优点,因此纳米科技的引入必将为皮革工业带来勃勃生机。材料技术的发展,也为皮具产品的特色和个性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机电一体化技术缝纫设备发明以来,经历了专业化、提速化阶段,进入了机电一体化阶段,其性质均属于机械技术的改进提高。专用机的应用必然需要在缝纫机上增加许多机械机构,一些零件结构特殊、复杂,精度要求也高,相应增加了制造难度,复杂系数的增加也伴随着机器故障率的增加。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缝纫机而言,其含义概括地说就是缝纫机的刺布、挑线、钩线、送料等执行部件仍沿用原机械机构,而控制方面则采用电子或微电脑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皮革皮具行业的发展有着提升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的重要作用。

4.面料和产品的多样化如今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追求个性已成为时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皮革皮具也是如此,皮包、皮带、饰物、票夹等都在彰显人们的个性。要满足人们的需求,皮具产品就必须向着多品种、多风格的方向发展,其中皮革面料的多样化发展是皮具产品向多品种、多风格方向发展的基石。随着稀有皮革、特殊效应革的层出不穷和不断发展,皮具产品将不再局限于以猪皮、牛皮、羊皮等为基本原料,品种也将不再因原材料的限制而显得呆板、单一。不同特殊效应革及稀有皮革的使用或搭配,会使皮具产品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如复古效应革、珠光效应革、动感效应革可使皮具休闲化、时髦化、动感化,从而使皮具产品不再仅仅局限于正规场合的佩戴和使用,而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鱼皮优美自然的鳞纹是传统猪、牛、羊皮革无法比拟的,也是人工压花板无法仿效的。采用鱼皮制造的皮具优美、高贵,而不同鳞纹如光鳞纹、毛鳞纹、绒鳞纹、蜡感鳞纹等品种的鱼皮革制成的皮具,也自然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五、案例研究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产业链配合、市场运作等方式,积极探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与皮具制造技术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下面就狮岭镇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作一简介。

1.狮岭镇以及狮岭皮具行业现状狮岭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西北部,全镇总人口约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近8万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广州市中心34公里,距广州新国际机场和花都港均15公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107国道(广清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珠三角环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处在港澳2小时交通半径内。独有的海、陆、空立体型交通优势,为狮岭镇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狮岭镇抓住国际皮革皮具行业转移、国内皮革皮具产业集聚的战略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开放为动力,以民营为主体,以专业市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创建区域品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整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了产业跨越式发展,在实践中成功走出一条市场培育引领,产业集聚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政府有为引导,区域创新发展的富民强镇新路。①狮岭的皮革皮具行业经过多年滚动发展及产业链逐步完善,成为了花都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镇有皮革皮具生产企业和商家5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2万人,年产皮具近4亿只,年产值超80亿元,皮具产量占全国的1/3,产品远销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狮岭镇目前拥有中国最大的皮革皮具专业批发市场——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主要经销皮具生产所需的各类原辅材料、皮具产品和缝制机械设备,每天交易额均超过2000多万元,全镇皮具、皮革交易总量为全国第一。一年一度的国际性皮革皮具行业盛会—中国(狮岭)皮革皮具节已连续举办6届,更使狮岭声名远播、蜚声海内外;兼备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的狮岭镇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皮具生产销售中心和皮具原辅材料集散地,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皮具之都的光荣称号。①

2.狮岭在文化艺术与产品制造工艺相结合方面的举措与成果2003年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狮岭镇领导认识到,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皮具企业产品升级换代。那么如何升级,向哪一个方面升级呢?经过不断探索,狮岭镇政府和皮具企业达成了一种默契——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深入挖掘,从向制造要效益转为向创造要效益。首先建立“狮岭皮具”产业集群品牌,实现“从狮岭制造向狮岭创造”的转变,同时筹划成立中国皮具博物馆、皮具设计学院、皮具行业博士后工作站。狮岭还成立国内首家镇级产业研究机构——广州索派皮具产业发展研究院,旨在通过全面、客观审视狮岭皮革皮具行业发展优势及现状,整合全球皮革皮具资源,实现中国皮具之都的新一轮产业提升和技术飞跃,在世界皮具业界发挥应有的作用。上述举措极大地增强了狮岭皮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2004-2005年,狮岭镇的GDP都取得了超过10%的增长,特别是皮具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了20%,外贸出口额增幅也超过20%,一大批企业正在不断做大做强,国家名牌、广东省名牌企业开始涌现。不少企业努力从OEM的低级贸易制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ODM以及企业自主品牌的打造,其中嬉皮士、LCK品牌的成功尝试验证了这一点。这两家企业均推崇“皮具演绎生活”的创新理念,坚持文化、艺术与市场需求高度结合,自主设计实现销售的产品占企业销售产品的70%以上。在设计上,坚持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相结合,在短短的三四年内,嬉皮士在国内已经拥有200多家加盟店,而LCK更是已经进入全国主要省会城市的大型商场中。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皮具制造工艺结合的发展趋势研究,结合产业集群品牌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狮岭镇人民政府注册了皮具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商标——“狮岭皮具”;在产品开发的思路上,以引领中国时尚潮流为宗旨,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将传统文化引入皮具的设计当中,创造出一种富含文化魅力的时尚潮流文化。他们非常重视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质量,引入国际(意大利)先进的设计和生产工艺,再结合国内审美标准,推出适于国内销售的款式。选择一家狮岭最好的企业生产,注重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他们从一开始即以最标准的方式来生产品牌产品,达到与市场的高度融合。不到半年,企业已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吸引其他企业纷纷加盟。

六、结论

1.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皮具原辅材料及产品生产制造相结合,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对于中国中小皮具生产企业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规模无法和大企业进行对抗,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2.在实现传统文化艺术和皮具生产制造相结合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处于一种引导的地位,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的整体发展,对行业的整体环境和良性发展进行引导,扶持各种智力平台、创新平台、研发平台的建立和发展,利用外部资源实现产业的腾飞。

传统制造工艺篇(2)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传统手工艺 传承

一、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发展概况

1、史前至明清的发展概况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源头,应该从史前先民创造得到的第一件工具算起,即产生自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往后至新石器时明的骨器、打磨优化后的石器、兽皮缝制、陶器工艺及房屋建造等,确立了手工艺的原始形态。

夏、商、西周三代有“青铜时代”之称,这一时期,手工艺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添了审美性,并出现了手工艺分工制度,出现直属于王室的手工匠人——“百工”,他们“营城郭,建都邑,立社稷宗庙,造宫室车服器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手工业出现了官府和民间的分流。我国第一部总结手工技艺的官书《周礼·冬官考工记》在这个时期诞生,书中记载了当时六门工艺(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三十个工种的技术规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要文献。

秦汉国家安稳,休养生息政策使手工业获得了全面发展,并设立了专门机构管理手工业,手工艺的经营方式至此分为官营、私营两类。所谓“秦砖汉瓦”,秦汉的建筑及建筑装饰工艺发展成熟。

隋唐朝代由于思想开放,加之文化的交流碰撞,手工艺在技艺和生产规模上皆非前朝能比,造物气势博大、外形富丽。此时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导,民间手工业开始兴盛手工作坊,覆盖衣食住行各个工种。宋朝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手工艺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民间手工作坊的经营更为开放灵活。瓷器技艺发展至宋朝达到高峰。元朝的手工艺明显呈现出多民族共存、文化融合的时代特征。

明朝宋应星所撰《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描绘了130 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清朝手工艺出现了集历朝之大成的局面,各种工艺都得到极大发展,民间手工业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

2、清末至当代的发展概况

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工业文明由各通商口岸疯狂涌入,廉价的机器生产商品快速蚕食着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节节衰退。由此,清末,实业救国的呼声渐起。许多有识之士积极奔走,组织建立手工艺合作社和平民习艺所,鼓励民众传承传统手工艺。1914 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上,从中国各地征集的1500 吨手工艺展品在15 个展区预展,出席该博览会的我国手工艺人和工厂代表有300 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原有的分散个体及作坊被集体代替,一批示范性手工艺合作组织的建立,拯救了部分将要失传的手工艺。与此同时,传统手工艺的教育事业工作也着手展开。

“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手工业的破坏令人不堪回首,传统工艺品因被作为破除封建迷信、破四旧的对象而遭到否定和惨重毁灭,教育研究也就此停止。

改革开放后,传统手工业终于迎来春天,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和旅游商品市场,并打入国际市场。传统手工艺的教育工作这一时期也得到恢复。

1997 年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心源自1998 年世界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的诞生,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传统手工艺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活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

1、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活形态

日本有“民艺”一词,由日本“民艺之父”、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提出,可理解为“民间手工艺”,指那些以实用性为主,兼具审美价值的加工制作技艺,对应于本文所论述的中国传统手工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深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制约,历史上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为传统手工艺的造物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基础。

传统手工艺既具备艺术形态,又涵盖了民众的生活百态。生活方式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生活方式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传统手工艺创造方式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将带来传统手工艺的变迁;另外,手工艺的进步和发展也将推动生活方式的改变,甚至革命性的变革。

皖南地区自古山多竹密,竹器成了居民的重要生活用具。遮雨的斗笠、养蚕的蚕匾、采摘桑叶的桑叶篓,还有罩饭以防蚊虫的竹菜罩,皆取材自山上的竹子,篾匠在这里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手工艺工种,许多匠人以此为生。但是当塑料制品进入市场后,竹制品市场似乎在一夜之间被侵吞殆尽。这样的大潮冲击之下,多数篾匠都改行了,编制篾器从主业变成了副业;另外一部分匠人则不得不改良工艺,由从前实用性为主向以审美为主导的工艺发展。

2、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神文化形态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式,大多是一种师徒制的传授方式,言传身教、口传心授、心领神会、艺诀流传等。除了较为普遍的手艺,许多祖传的手工艺大都只在家族或行业内传授,并遵循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祖训,“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是从前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传播的真实写照。

传承,不仅仅是手工技艺的学习教授,更是行业规矩、信仰仪式、为人处世的承习。“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现的就是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伦理道德。

但如今,这种传承方式陷入两难境地。手工艺人无人师从,自己的子女不愿意学习,又迫于祖训不能外传,是外传还是失传,手艺人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皖南关麓村原有“米塑”技艺,为祭祀而生。过去每逢“接关公”、“接汪公(汪华)”或是观音庙会这样的日子,各村或各宗族就会自发组成一个筹备委员会,展示出各自的拿手绝活,而米塑,正是关麓汪家宗族独有的精美贡品。米塑的制作程序分为:选米、熬胶、选模、装塑和脱模五个工序,需要多人协同完成。其中“装塑”是将一粒粒的谷粒通过米胶粘黏到模子上,来塑成各式盒景,多为镂空型。之后需要将模子从米塑中取脱出来。由于家族规约,不得外传,所以脱模工艺至今为谜。“关麓米塑”的最后一次成型面世,是七十年代汪家应《人民中国》杂志的报道请求制作的。

三、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价值

1、作为工艺品的审美价值

柳宗悦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美无所不在。但是,‘精致’的器物流于纤弱,陷于技巧,恼于病态。与之相反,由一般的无名工人制作的器物却很少有丑陋的出现。也基本上没有被作为所伤害。是自然的、无心的,是健康的、自由的。我们必然会在‘一般的器物’上发现我们的爱与惊喜。”这是说,民间所造工艺之物,若无逐利之心,专注于造物本身,往往能创造出美的器物来。

前面已经论述,先秦以来,我国手工业就出现了官方和民间的分流,由于各个阶层需求的不同,手工造物随即呈现不同的风格特征,体现为官方造物富丽博大,以审美观赏为主;民间造物寡淡质朴,注重实用价值。但即便是创造生活用具,诸如板凳、木犁、独轮车、草鞋等,在满足其实用功能之余,匠人们也会探索工具所能呈现的形式美,附加审美价值,比如工具的线条、纹饰等。

2、实用性的经济价值

手工艺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生产力,它的存在之本是物质生产活动,这是其存在的经济价值;民间手工艺的产生最初是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对于大部分手工艺品来说,实用价值是手工艺的最基本的价值要素。

3、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传统手工艺是我们祖祖辈辈为了满足各个层级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创造发明出来的加工制作技艺。它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兼具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反映,更是历代民众智慧的结晶。它也是一种具有文化记忆的生产方式,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民间手工艺,还是宫廷贵族的华美绝技,尽是对历史的窥探。

四、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及传承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现状令人堪忧。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传承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当前各界对民艺的探索已经为其提供了多种传承生存的可能性:一种是整体的传承,可借鉴日本及台湾的“人间国宝”、“民族艺术艺师”制度,保存珍贵工种手工艺品和大师级传人,使之不至失传;一种是遵循传统手工艺“蜕变——再生”的规律,将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与材料、审美相分离,或用现代审美重新打造,或用传统手工艺改造现代材料,使之继续服务于现代社会。

生产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伴之相生的传统手工艺必然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手工艺才是值得传承下去的理由。如果只是单纯的保护手工艺本身,而忽视了作为主体的手艺人自身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就等于舍弃了手工艺的灵魂,这样的传承不是长久之计。

除了社会各界出台的诸多法律法规为传统手工艺提供政策性保护外,需要认识到的是,生活生产本身才是传统手工艺的立足之本,才能为传统手工艺的生存提供足够的养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终要回归到文化生态本身。

参考文献

①王晓:《民俗学与现代社会》[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②陶洁:《传统手工技艺》[M].学苑出版社,2012

③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④柳宗悦著,石建中、张鲁译:《民艺四十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⑤张道一:《论民艺》[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⑥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⑦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⑧翟东伟,《从设计角度看民艺传统的现代之“用”》[J]《. 四川戏剧》,2014(2)

传统制造工艺篇(3)

随着人们对于中国元素的重视和热爱,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大量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元素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元素资源丰富,可谓室内装饰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宝。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概念和内涵

传统工艺美术是指用于美化生活环境的传统造型艺术。传统工艺美术最突出的特点是物质生产与审美创造相结合,以审美为特性,以实用为第一要素。因此,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工艺产品,又具有审美特性。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无论是陶瓷、玉器、织锦、刺绣等工艺产品,还是《考工记》《蜀锦谱》《天工开物》《丝绣笔记》等众多著作,都体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和对现代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其蕴含的审美价值、丰富的审美造型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现代设计特别是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对于现代各设计领域和人们的生活所体现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审美、造型、技艺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传统工艺美术提高了人们的审美品位,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传统图案和造型元素,为现代设计和造型工艺传承了各类造型技艺和技法,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使传统工艺品具有更高的鉴赏、收藏和装饰价值。

二、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对室内装饰设计的影响

传统工艺美术对于室内装饰设计,无论是内在的设计理念还是外在的设计形式,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所创造的大量图案、纹饰、造型技法等形式多样,是室内装饰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的大量象征性造型符号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简约主义不谋而合。如,青铜器上的云雷纹、饕餮纹被广泛运用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隔断、背景墙等重要位置。各式各样的传统工艺品被人们接受、欣赏和喜爱,大量的传统工艺品被应用在室内装饰设计中,成为室内装饰设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字画、雕塑等美术形式相比而言,传统工艺美术在审美特质上更适合室内装饰设计。现在室内博古架上放几把精致的苏州檀香扇,墙壁上挂几幅惟妙惟肖的苏州刺绣作品,会使得家里充满文化气息。传统工艺美术不仅有精致的工艺产品,其图案对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传统工艺美术千百年传承的制作技艺、巧妙的构思、合理的结构、高明的技巧、丰富的题材、多样的形式以及蕴含的哲理和设计理念,对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影响尤其深远。如,传统的木雕工艺在室内设计领域被大量应用于玄关、背景墙的设计与制作,使室内更显浓厚的人文气息。

三、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工艺美术为室内装饰设计提供了材料资源、设计灵感等充足的设计养分。在室内装饰设计的实际工作中,传统工艺美术的应用不仅形式十分广泛,而且内容十分深邃。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文化内涵、材料资源和技艺三个方面。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要达到最高境界,就要求设计师彻底掌握其本质内容。如,法云安缦酒店的设计融入了原始村落的简洁和明式家具的精、巧、简、雅的设计思想,佛家思想与明式家具的设计理念是整个酒店设计思想的主要依据。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所创造、传承的各类图案、纹饰、造型等资料丰富,在各类室内装饰中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如仁安悦榕庄,其浓郁的藏族风情和韵味,通过复杂纷繁的木雕、色泽鲜艳的藏毯演绎得淋漓尽致。传统工艺美术各个门类的工艺品制作技艺无疑是我国工艺美术文化的瑰宝,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艺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如,运用柳编工艺制作的各类室内器物、运用苏州刺绣工艺制作的各类装饰品,都是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结语

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对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室内装饰设计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是,目前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的受重视和被应用的程度仍显不足,希望文章的探讨能够有效拓展传统美术工艺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传统制造工艺篇(4)

然而,这项珍贵传统的首饰制作工艺,正面临市场经济的无形压力和技师人才不断流失的尴尬局面。现今正是中国现代首饰设计崛起与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紧随当代首饰的发展趋势,笔者针对花丝工艺这一古老技艺展开研究,对花丝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传统花丝首饰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在现代首饰的设计技法上寻找突破,解析现代首饰艺术下形式美与材质多样性对花丝工艺的影响,试图从首饰设计的立体造型、材质运用、工艺手法和意境传达等方面寻求突破点,结合现代首饰设计手法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精神需求,找到全新的表现形式,让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辉,从而推动我国现代首饰设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花丝工艺 当代首饰设计 创新 材料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82-03

第1章 花丝工艺的历史沿与发展现状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这,便是传说中的花丝镶嵌工艺。

花丝镶嵌工艺是中国传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又称金银细金工艺。它是“花丝”和“镶嵌”两种金属制作工艺的合称,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制、堆垒等传统技法,把贵金属丝编织成型,再用挫、锼、锤、闷、打、崩。镶嵌则是将贵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形凹槽,最后镶以珍珠、宝石或翡翠,制成华贵无双的冠戴或珠宝首饰。其用料珍奇,制作技艺繁复,造型优美,品种繁多,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历史上花丝镶嵌一直只是皇家御用之物,是我国传统的宫廷艺术。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花丝镶嵌工艺早在商代就有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匠师们制作出了细如发丝的金银丝,将其嵌入青铜器之上,俗称“金银错”、还有唐代的“金银平脱”,这就是花丝工艺的萌芽。

花丝工艺的发展初期,是从商代到汉代初年。西汉已见金细工的成品,较多地则出现在东汉时期。唐代金银匠人对外来的金银制品,主要是萨珊波斯和粟特金银制品的有益成分加以吸收消化,并融入本土原有工艺和风格,从而创造了崭新的唐代金银细金工艺风貌。宋代与雍容大气的唐代不同,他的金银细金工艺的整体风格是清秀细腻的。

明代的工艺美术更加繁荣兴盛,工艺方法齐全,技艺纯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面貌。明皇帝朱翊钓,花费白银800万两兴建了十三陵之“定陵”地下宫殿,其中就有在细金工艺中,技巧堪称登峰造极的“万历皇帝翼善金冠”及“后妃凤冠和首饰”。(见图2-1、2)无论是造型、纹样,装饰性都很强。工艺在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特色与其工艺手法都是紧密相连的,明代这种纤巧通透的审美倾向,使得花丝工艺在当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清代在明代宫廷工艺的基础上,成立“造办局”,这一时期的金银细金工艺更加精巧。清代首饰的造型和纹样也变化很大,已全无古之意,造型倾向于写实、纹饰则以繁密瑰丽为代表特征,格调高雅,富丽堂皇。

传统的花丝工艺发展于宫廷,历来一直为皇家御用,其工艺流程繁多,做工细致精美,不能批量生产,只能手工打造,早期应用于首饰中的特点表现为其工艺特点、表现内容和造型手法等趋于传统保守,设计元素也多为自然界的花草鱼鸟和传统纹样。从设计的角度上来看,形式风格比较单一。各种原因综合,金银细金工艺已经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除了原有的传统纹饰与图案,少有推陈出并创作适合当代文化艺术背景的花丝饰品。

近几年来,国内有几家首饰公司对花丝工艺在现代首诗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翡翠珠宝品牌“昭仪翠屋”2010年正式推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工艺珠宝的高级定制业务。(见图2-5)潮宏基珠宝建立博物馆、开办花丝工作坊。(见图2-6)百泰首饰也推出了一系列现代花丝首饰。花丝镶嵌工艺品也一直是珠宝奢侈品的一种。当今市场,珠宝商和首饰设计师对花丝工艺的传承也大多停留在对经典工艺的复刻和高级定制,依然鲜有具有当代首饰设计表现特点的花丝作品出现。

第2章 花丝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2.1 现代首饰艺术观念对花丝工艺的冲击

20世纪的艺术是简约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解构主义等各时期的艺术设计流派紧密融合的时代,设计手法也从简单的首饰设计装饰性开始向人与首饰的关系以及人的个性化转变。人们所关注的现代首饰的美已经由外部的装饰性逐渐转变为内在的意义和情感的表达。花丝镶嵌作为传统的首饰工艺,也面临着现代首饰艺术对其观念性的冲击。当面对古老的传统工艺时,人们起初会被其精湛繁复的造型和细节外表所吸引,但是崇尚简约个性的艺术风格,会让现代首饰设计再次夺得人们的青睐。而花丝纹样的单一性和不可变性,也使得他在装饰功能上不能长久得吸引更多更广泛的艺术审美者。其次,由于花丝工艺独特的金属性与造型,材料运用范围的局限性,使得其创作空间极小。各方面原因都阻碍了其在现代首饰艺术下的发展。

2.2 现代首饰设计对花丝工艺技法和造型的影响

首饰设计的过程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审美与情感通过一定的构思转变成概念形态的过程。现代首饰设计的表现语言是多种多样的,平面、立体、点、线、面等,以及他们之间穿插综合的运用。

金银细金工艺,就其工艺本身已经具备了无可挑剔、炉火纯青的成熟技术,现代首饰设计师若是想从在创新工艺上找到突破并超越传统,恐怕并非易事。因此,在探索传统花丝工艺的技法与当代首饰设计的结合上,技法的创新是首要且最难的问题。然而花丝艺正是被这种严苛的技法体系锁住了手脚。工艺技法上,先来关注―下堪称登峰造极的明代“万历帝翼善金冠”,龙冠主体以金丝编制而成,采用多种工艺,以极细的金丝编结堆垒焊接而成,就其工艺方法而言,其松弛的结构、随意的造型、轻盈的质感很适于使用在当代首饰设计中,设计师在借鉴花丝工艺中的编织工艺基础上,还可以给予工艺技法以更大的自由度,是无限延伸,结合现代首饰设计工艺,简化传统工艺的同时丰富现代首饰艺术的表现形态。就如中央美术学院首饰工作室教师张凡所说:“工艺技法并非只是简单地炮制,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件好的作品需要最恰当的工艺来表现。”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对于首饰来说,造型则是首饰与人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在现代首饰的潮流下,应从现代首饰的风格特点出发,保留花丝工艺的基本技艺,尝试改变其传统造型,适当融入首饰设计最基本的的形态因素:点、线、面、体、来重新组合花丝工艺应用于现代首饰造型的呈现,从而形成抽象与具象、仿生与创造的首饰特点。

2.3 花丝工艺与现代首饰设计中常用材料的结合

如今,传统首饰材料的保值性特征以及慢慢褪去,艺术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首饰材料的触感、兴趣以及个性情感化的转变。随着更年轻一代的艺术消费者对个人情感和表达个性的强烈需求,现代首饰艺术中的材料运用已不再是单一的贵金属和珍贵宝石,已经开始向自由组合和综合多种材质搭配转变。设计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定材料,设计理念可以通过材质语言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各种金属的搭配,还是纤维、玻璃、树脂、木料、陶瓷、皮革等新型的材料,生活中的物质材料都可以用作现代首饰的材料元素。花丝若想在纷繁个性的现代首饰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可以设想从丰富材料语言入手,将多种材料与花丝工艺常用的材料相结合。逐渐脱离只有贵金属和名贵宝石的材料局限,丰富花丝艺术的设计语言。

传统花丝工艺与其他综合材料的结合多体现在镶嵌工艺上,镶嵌就是把珠宝翠钻、精石美玉镶在花丝饰品上,材料单一,多为贵金属和名贵宝石。工艺美术师们也努力尝试采用象牙、木料等材料与花丝工艺结合。在当代首饰设计中,也有将金属花丝工艺与树脂材质相结合的首饰创作,将原始传统的花丝技艺用新型树脂材料封存起来,纤细柔弱的花丝得到“保护”,水晶树脂的晶莹剔透完美透射出花丝的空间层次和线面结合的工艺技巧,为花丝首饰展现各种首饰风格提供了可能。(见图2―1)还可以尝试将制好的花丝纹样嵌入结构较疏松的木质材料中,从而形成木纹肌理与金属花丝的质感对比,人为纹样与自然纹样的有机结合,来实现花丝工艺与木质材料的结合。

若想将综合材料与花丝工艺相结合,首先不能脱离制作花丝工艺本质的金属加工性质,在完全认知材料的真实性之后,合理运用每种材料的特性,不做华而不实的设计。

第3章 花丝工艺的传承

传统的花丝工艺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设计元素多以花鸟鱼虫为主要来源,写实手法出神入化,延续着其材料珍奇、工艺繁复的宫廷艺术特点,实在难以走入更广泛的艺术消费领域。材质上也过分单一,除了金银等贵金属,花丝饰品几乎别无他选,难于满足人们对首饰材料多样性的要求。而且金属丝又极易损坏,花丝首饰最终还会落到工艺品的地步,更别说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其次,传统花丝工艺延续着手工作坊的模式,由于工艺流程的繁琐使之完全处于手动化阶段,对技师纯熟的技艺要求也使得花丝工艺的精髓很难被传承。

最后,花丝工艺属于宫廷艺术,无论从技巧还是材质等方面来说都是极其奢侈繁华的,由于其材质贵重,工艺精巧,使得花丝工艺品与首饰的价格昂贵,对花丝工艺的喜爱多为一些工艺品收藏者。这也为花丝工艺从“贵族”走向“大众”形成阻碍。再加上人们对首饰传统保值功能的重视,从而忽略了花工艺运用于当代首饰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及情感表达。

第4章 花丝工艺的创新发展

传统花丝工艺,细致、精巧手工艺感强。工艺中繁杂缜密、工艺要求严格。而现代首饰的特点大多为简洁,代表了现代人对生活的态度。花丝工艺应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精髓下,选取简约现代主义的设计元素,从表现形式、设计材质和风格定位上产生新的衍变。在现代首饰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融合传统极致的手工工艺,是当代珠宝设计师和珠宝商追求的风格。

4.1 现代首饰设计特点与传统花丝工艺的融合

在传统工艺上简化方面。瑞麒珠宝的“拉丝”工艺(见图4―1),就是在传统拉丝工艺基础上的升华与结晶,与传统拉丝工艺相比较,现代“拉丝”工艺具有线条清晰明朗,丝间密度均匀,疏密感适中、层次感强的特点,将拉丝工艺和精致批花两种工艺通过简单对比和融合,又为首饰在细节之处增加几分细腻和华美。这种新的工艺,结合现代首饰设计的简洁、纯粹的设计,也是当代首饰设计师对传统花丝的独特解读。现上海SANG尚坊首饰工作室设计总监李桑,通过研究传统花丝的设计风格和纹样,以及考察现仍存留此种工艺的区域(北京、湖南、贵州等),进而以花丝工艺为主导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当代首饰设计理念的吊坠、耳环、戒指等的饰品(见图4-2)。大量运用了花丝工艺中的填丝制作与苗族银饰的特殊纹样,整个设计简洁通透,不繁琐,细节之处也尽显了花丝的精细工艺。其制作难度并不大,却将花丝与现代首饰造型完美结合,展现了现代人艺术审美。

4.2 传统花丝设计从“形”的再创

“形”的方面,我们可以在借鉴宫廷工艺擅长表现的雍容华贵意蕴的特点之同时,在传统宫廷材料中提炼出具有当代审美的材料语言。中央美术学院首饰工作室教师,张凡的花丝系列作品《衍》(见图4-3),就是典型的突破了传统花丝的“形”,独创性地将金银细金原有的宫廷工艺拘泥严谨的编织手法及掐丝、焊接手法,革新为易于随意塑造、飘逸、简洁的结构及工艺手法。借鉴唐代首饰中,步摇所追求的随步随风而动,灵动的自然效果,细胞状编织花苞体与珍珠,可以随人随身舞动,颇具韵律。给予工艺技法以更大的自由度。很自然地将中国传统花丝工艺与当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作品在传统宫廷材料中提炼出具有当代审美的材料语言。化繁复宫廷语言为自然,流变于首饰本应具有的无限活力中,突破了传统花丝的造型特点,融合中国当代人随意之性与中国传统宫廷精琢之美。

4.3 传统花丝设计与现代首饰设计材料上的结合创新

传统花丝与现代首饰设计常用的材料相结合,是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方法所必然的创新方向,材料对于承载首饰设计的灵魂载体,已经成为首饰艺术表达的重要语言。设计师将金属花丝与现代首饰设计中的新型材质进行适当结合,从而产生不同材质之间色彩、肌理、质感的对比,为花丝首饰在材质表现上提供新的可能。

现代首饰设计中也出现了与树脂、木头等材料相结合的首饰创作。或将原始传统的花丝技艺用新型树脂材料封存起来,利用水晶树脂的晶莹剔透完美透射出花丝的空间层次和线面结合威将金属花丝与木料结合,将制好的花丝纹样嵌入结构较疏松的木质材料中,从而形成木纹肌理与金属花丝的质感对比,人为纹样与自然纹样的有机结合。

笔者还大胆尝试了传统花丝与陶瓷材料的结合。陶瓷首饰在现代首饰设计领域是一种特殊的新型首饰,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陶瓷材料与传统金银材料的结合将会给彼此都注入新的血液。

传统制造工艺篇(5)

让传统实用手工艺产品应该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使其古为今用才能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1.造型方面进行设计创新。产品不能一味仿古,技术与艺术结合增强产品艺术性。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工艺匠人技术高,但相对审美水平较低,不能推陈出新使得手工艺停步不前,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在造型方面创新,可以让设计师和传统艺人合作完成作品,将市场需求的产品造型与工艺技术相结合,就能捕捉住市场,也让手工艺顺应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传承。 

2.从工艺制作技术方面,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为一体,可以给手工艺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的工艺品市场上制作分离成各自为政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艺术,技术要求高,耗时长,个体劳动为主的制作。这种工艺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但人工花费大,设备落后,耗时长,很多后辈缺乏耐心毅力去学习传统手工艺技法,出现从事人员缺乏的情况。另一个方向是与工业生产结合批量生产的工艺品。在技术方面和大众化生产方面解决了问题,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缺少艺术人员监督设计,忽视了产品的人文涵义和产品的质量要求,导致工艺品艺术性和粗制滥造。 

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制作中,手工艺术家,设计师与生产企业共同合作,制作中手工艺与当代科学技术交叉综合。让科技来解决一些复杂技术问题,如一些雕刻工艺上,将传统的手工雕刻工具改变成现代的电钻雕刻,让雕刻艺人制作时间体力消耗上都具有很大的减少。 

传统制造工艺篇(6)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5-156 -01

周高起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人们的喜欢和推崇,因为艺术与物质上的结合使它充满生命力。由于传统工艺与大自然物质世界相结合,赐予了紫砂壶生命,这里我大胆的试论一下我对紫砂壶传统工艺的看法:

一、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方面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宜兴紫砂工艺属于中国传统手工艺范畴,在明代中期以后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工艺体系,在后来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宜兴紫砂制陶的传统工艺很有技术含量,其工艺技术相当合理且思想具有内涵性,对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历史悠久的紫砂传统工艺,是贯穿古今的物质文化相结合的完美体现,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融合,它是通过手工艺体现的精神文化,对于研究传统工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想认识传统工艺就必须对手艺有所研究,去深入地了解手艺的特点,掌握技术要领。最好的办法是学会手艺,亲自去体验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

二、创作

从造型的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出发,总结提炼古代紫砂茶壶造型的特点和美学法则,并从中挖掘出有利于现代产品设计的造型元素和造型语言;最后运用演绎紫砂茶壶传统造型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

宜兴紫砂壶在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塑造了不朽的形象和艺术生命,彰显着时代的特征。不过在传统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壶体造型,注入新的元素这种带有现代气息的紫砂壶,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展示出有别于传统造型的独特魅力.成为一种新的壶艺门类而充满生命力。

三、分类

紫砂传统造型分为、花货、光货、筋瓤货三大类型。自然形体,俗称“花货”,是三大造型体系中个性鲜明、风格突出的一大类别。紫砂花货以自然界中瓜果花木、虫鱼鸟兽为题材,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在传统方圆、几何形体上进行堆雕装饰,借型改装,自然逼真,总的要求是宁简勿繁。紫砂花货的创作者常常深入到大自然中,通过实地观察、汲取生活中千奇百怪的自然形象,巧运匠心,创制出一件件新作品来。龙狮虎豹、松柏梅桩、梅兰竹菊,天上地下、山巅水中、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会在紫砂花货上体现出来,通过师法造化的捏塑,成为精美的工艺品。文人与艺人常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艺术源于生活”。几何形体(又称光货),是以几何图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有的器型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筋纹形体(筋瓤货),这类形体的造型特点是将壶体等分成若干部分,再组成精确严密的整体结构,然后统一成完整的壶体。

四、发展

中国传统的百工技艺从百年前的社会改造开始就迅速地衰落,传统工艺在40年代已经奄奄一息,但传统是由历代先人的智慧聚集形成的,离开了传统匠人就没有力量了。匠人的工作最不具有个人色彩,他们的力量是因为在他们的工作中体现了历代先人的智慧,若依靠个人力量,这力量很快就会衰竭。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工艺变成了传家宝,这种工艺制品以其古老的手艺和传统的造型在生活环境中重新被定位,所以在价格体系中这些工艺制品也得到了相应的位置,变成了高档制品。

五、成长

通过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造型元素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新的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的发生阐变,而其中的内涵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国所独自拥有的,也是中国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

紫砂工艺之所以能够得到深入的发展,其作品的成功的、成熟的,首先是由于紫砂壶手工制作者坚持手工成型方式,不断与陶瓷材料进行最原始的交流,并深入理解和充分挖掘紫砂陶土的独特属性,通过一代一代师徒传承的方式积累下来,形成了成熟的经验体系。其次是工艺的不断深化与使用者对功能和审美的判断有着密切的关联。

自明代中期之后,精工细作,技艺兼容,形成了超乎寻常的严谨、精致,风格典雅秀逸,古意盎然,同时又发挥了无釉陶的特点,充分显示胎体原材料的质地和色彩,在陶器世界里,其精致严格可谓独树一帜。相信在新时代中,紫砂壶会以他独特的魅力,促进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生活的再发展。

参考文献:

传统制造工艺篇(7)

汽车制造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行业,加入WTO以后,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产量及汽车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汽车制造行业引进了各种先进设备、技术及制造工艺,加快了现代化汽车制造行业生产线、流水线的快速转型。

一、车身成型工艺概述

汽车车身成型工艺是汽车制造流程中能够明显反映汽车制造流程特点的密集型工艺流程。在接到汽车生产大批量任务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制造工序,车间往往会选择各种先进的汽车制造工具、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以满足汽车制造工艺对车身成型焊接工艺提出的高要求。车身成型工艺是将汽车整体结构所需部件进行组装,包括侧围、底板、门盖、总拼等,然后通过采用焊接工艺完成整个车身的组成。汽车车身成型工艺在设计及组装焊接过程中,需要制造员工花大量时间去统计焊点,并根据车身特点进行焊数千焊点的分配,确保焊点处于正确焊接方位,便于机械设备进行零部件安装,同时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是,在车身成型焊接工艺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着各种问题,比如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工艺结构分配、如果保证焊点精确分配到正确焊点等。

二、传统汽车制造工艺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汽车制造工艺设计属于独立串行设计,需要汽车制造厂和供应商两方共同完成数据信息传递,而现阶段的信息传递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为纸质文档类,在少许应用电子数据进行传递的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双方数据传递出现前后不一致、数据版本与采集设备中的数据版本不匹配等。导致汽车制造厂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管理汽车焊接工艺整个流程,无法准确把握汽车焊接工艺制造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同时,供应商也没办法在第一时间获取制造厂中的产品变动信息,很难做到与焊接工艺设计保持同步频率,不利于接下来的工艺流程。

除此之外,由于不能实现大批工艺数据传递,供应商在进行焊接工艺作业时,发现预先确定的设计方案中还存在许多与实际工艺细节不相符的情况,供应商也没有条件及工具去验证和分析这些工艺是否适合汽车制造需求,导致汽车车身焊接后续作业量急剧增加,后期的产品与模具配合、焊枪与夹具配合等工艺流程等都直接进入试制阶段,为汽车制造流程埋下许多工艺设计隐患。在后期出现问题之后再进行补救,会造成制造工艺设计成本的大量浪费。由此可见,传统汽车制造工艺设计没有做到“防范于未然”,将焊接设计工艺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一股脑放在试制阶段,增加了汽车制造工艺设计风险。

三、运用数字化汽车制造技术解决汽车制造问题

数字化汽车制造工艺是为解决传统工艺设计问题提出的以软科学为代表的,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工艺技术。目前,汽车制造行业最典型的就是“数字化工厂”先进制造技术,即结合汽车制造要点,通过信息平台将数字化制造理论合理运用到制造工艺、虚拟化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模拟实验当中,确保汽车制造工艺实施与工艺的可行性分析同步进行,改善传统制造工艺中“物理实验在后”的流程,率先运用数据验证将制造工艺设计中的风险排除在外,从而提升了汽车制造整个工艺设计流程的质量和效率。

运用数字化汽车制造技术进行工艺设计的流程主要有:根据汽车制造厂给出的车身要求,确定车身设计中的焊接点、连接点等;汽车制造工艺规划阶段,选择新产品作为流程模板匹配对象,确定工艺流程结构;在前两步基础上,得出工艺流动结构图,划分出车身焊点的具体范围;展开产品的招投标工作;确定供应商后,运用数据分解平台对初步工艺设计流程进行模拟验证和分析,确保流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成工艺设计后,通过数字化平台,展开制造厂与供应商之间设计数据的传递;又将汽车制造厂提出的变更设计数据传递供应商,实现汽车制造厂和供应商之间的数字化协作,最终确定项目设计工艺。

四、总结

总之,数字化制造系统在汽车制造工艺中的应用不仅仅缩短了汽车制造流程时间,还减少了制造工艺流程作业及工艺所耗费的生产成本和试制成本。目前,国内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厂商为进一步压缩制造时间,提高工艺制造质量,已经引进数字化制造工艺研发软件平台,相信今后数字化汽车制造工艺会受到更多汽车商家的青睐。

参考文献:

[1]朱俊.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J].现代焊接,2013(8)

[2]李俭.浅谈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同步工程[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0(8)

[3]周自强.戴国洪教授数字化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研究工作评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10)

传统制造工艺篇(8)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以来,我国就已经对“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进行了申报。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位列其中,足以看出中国营造技艺遗产的重要性。就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而言,它属于一种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这种营造技艺依靠木材和榫卯,结合模数制为尺度设计构建建筑。采用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可以反映出一个阶段,甚至一个时代的人的生活习俗等,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的缩影。虽然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变化,这种技艺正在逐渐走向衰落。为了避免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失传,有必要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实施保护。

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实施保护的必要性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存在两种文化遗产形态,一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种是物质文化遗产。[1]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古代文明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其二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主要侧重营造技艺和相关文化内容。而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则以建筑实体的形态、体量、材质为主。由此便可以清晰探知,虽然同属于营造技艺,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和在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还是有明显的侧重点的。前者注重技艺,由技艺探究建筑实体。后者与之相反。因此,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涵盖的内容一定与其营造工艺、相关习俗和文化空间有关。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象涵盖了五种内容,其具体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或者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2]而就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来说,它从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名录中的传统手工艺一类。与此同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集技术性、艺术性、组织性、民俗性为一体,是不可多得的一种技术活动形式。[3]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通俗些讲,就是设计、建造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涉及的内容却非常多,不仅涉及建筑的一些基本内容(譬如建筑设计构造知识、工序和做法、材料选取与工具使用等),还涉及当时的风土人情(譬如与建造相关的仪式、禁忌和习俗等)。[4]从有形的文化遗产中窥探出无形的文化内容,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有益之处显而易见。通过保护传统营造技艺,可以深刻了解其中隐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项宝贵的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死物,其在不断地传承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因而又被称为活态遗产。而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就是这活态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实施保护非常有必要。

2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面临的窘境

2.1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机制过于落后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是保护该技艺的关键。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以苏州香山帮为例,从其传承方式上就可以探知整个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方式。苏州香山帮匠人的精湛技艺代代相传,其擅长复杂精细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其传承方式主要还是口传心授。这种传承机制是我国传统技艺延续和发展的基础。这种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机制有效地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下来,让现今的人们看到了如此令人称颂的营造技艺。但是,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致使这种传承方式逐渐暴露出明显的弊端,也正是因为这样,香山帮也逐渐走向衰落。调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可以得知,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年龄普遍偏高,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这是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机制所暴露的一个弊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老龄化严重对于之后的传承造成巨大的阻碍。以中国木拱桥营造核心技艺为例(如图1所示,中国侗族木拱桥),其传承人最年轻的已经有70多岁,因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堪忧。

虽然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含有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屈指可数。目前,拥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工匠越来越少,其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针对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也做得不到位,以至于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寥寥无几。[5]

2.2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存在的价值受到质疑

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社会各界对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存在的价值存在争议。现如今,大家都推崇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这是新工业时代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6]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手工存在的意义逐渐被磨灭。以苏式彩画(如图3所示)为例,如若采用现代工艺,即印上图画,效果不佳,但是工期较短,施工限制不多;而采用传统手工技艺手绘的效果很好却施工局限大,工期较长。

除此之外,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方式在操作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疏失。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营造技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在我国已经延续了七千年之久。[7]在这期间,这种技艺也被传播到其他国家,足以见得该技艺的优秀。但是,在面对经济社会时,该技艺的传承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部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在生活上得不到保证,难以吸引学徒学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年轻人学艺的积极性严重打折,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社会化传承走得非常艰辛。另外,国家对于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缺乏正确的政策引导,也是导致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逐渐走向消亡的一个原因。有部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和相关工作者,为了避免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流失,想出了著书的形式。但是,收效甚微。同时,部分传承人文化水平有限,难以采用此种形式保留技艺。上述这些问题都是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逐一解决。

3 针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实施保护的几点建议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时代的变化过程中存留至今,受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其展现出历史价值和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随着国家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重视程度的加深,相应的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保护方式,包括名录式保护、传承人保护、资料性保护以及修缮性保护,这些保护措施对于保留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大有帮助。但是在实际执行当中,这些保护措施仍不免遇到问题,为此,有必要对此实施改进,更好的保护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3.1 实施整体性保护

对于保护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而言,首先需要从整体性方面实施保护。所谓的整体性保护,代表着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进行保护时,还要将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纳入到保护行列中。这二者是动态与静态、 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因此,不能仅仅只重视保护其中一方的内容。同时,与之相关的建筑营造技艺及其附属的其他技艺、 等也是整体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忘却。以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其技艺精湛,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选址相地、规划布局、功能设置、 体量尺度、 选材加工、 制作安装等方面,如若漏掉任何一项,将难以达到良好的统一。由此可见,要对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进行保护,对于这些相关内容也应该实施保护。这种整体性保护才符合保护标准。与此同时,针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从整体性实施保护的第一要务是重视某项技艺本身的传承与保护。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结合中国建筑营造技艺的发展情况进行前瞻性保护。以上述提到了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保护来说,除了注重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本身的传承与保护之外,还要将其放到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整体中来进行分析,实施保护。

3.2 重视活态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可以说是中国宝贵财富中的活化石,极具价值。因此,除了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之外,还应该重视积极的介入性保护。简而言之,就是重视活态性( 活化) 保护。从手工技艺本身来说,只有将其运用在具体的事物上,才能凸显其价值,才能更好地保存。另外,手工技艺本身也受到周围文化生态要素的影响,对其实施保护,应该让其适应当下的生存发展状况,才能让手工技艺得以发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将其放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环境中,实施全面保护,这就是活态性保护的根本,必须有规划的创造一个适合其生存的区域生态环境,再实施保护。这对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整体的传承与保护非常有利。一般而言,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所创造的集体记忆、文化认同与社区归属的文化空间价值远远超越技艺造就的建筑本身价值。从这一点上来看,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更应该重视活态性保护。

3.3 采用需求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可以说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这种传统手工艺形成的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存在以及其产生的影响都离不开社会。有社会,就存在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需要传承,就得有传承技艺的手艺人,而手艺人要生存,就需要有市场需求。因此,采用需求性保护必不可少。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实现生存和发展,则必然通过以下两种模式实现,其一,固守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所创造出的既定的样式;其二,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进行整合,实现创新应用。这两种模式中,后一种模式更具发展价值。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涵盖的内容复杂,包括普通技艺与特殊技艺、辅助技艺与核心技艺。处理好这些技艺的关系是关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些非核心要素的创新上。以木材的处理技艺来说,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属于普通技艺。但是,现如今,可以用现代机械对其进行处理,以此取代普通技艺。如此,传统核心技术就能得以保留,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提升效率正是现代社会对建筑建造提出的一项需求。

4 结语

在建筑营造技术体系中,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遇阻,则表明我国文化遗产的存续正在遭受严峻的情势。针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实施保护,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有我国完整而发达的手工生产体系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永革,王俪颖.最后的工匠 故宫里的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J].中国文化遗产,2013(03):24-33+8.

[2] 张欣.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J].中国文化遗产,2013(03):48-54.

[3] 赵巧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89-94.

[4] 熊璐.中国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法化数字模型探索――以广东竹筒屋和侗族鼓楼为例[J].古建园林技术,2012(02):60-65.

[5] 刘托.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整体保护[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04):54-58.

[6] 冯晓东,许建华.香山工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之路[A]. 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10.

传统制造工艺篇(9)

引言:

作为数字时代特有的技术类型,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借助先进的设备软件,利用模拟操作功能创造出直观的产品模型,这对企业产品的艺术设计无疑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而言,三维数字化技术是实现设计创新的基础,本文阐述了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中的优势,并讨论了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陶瓷等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实践分析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

1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中的意义

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很多人已经不再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感兴趣,这就导致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行业出现人才断层现象.而将三维数字化技术引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后,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吸引学子目光,激发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热爱,可以说三维数字化技术是促进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沟通桥梁.此外,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弥补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手法的不足,科学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繁荣与发展.

2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设计方法分析

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利用设计软件,对设计对象进行建模和调整,通常这些步骤都会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具体进行分析.

2.1前期准备阶段

在前期准备阶段过程中,需要将传统工艺产品设计需要用到的资料和素材准备好,确定基本的设计思路,例如,对于一项工艺产品而言,它的产品图色、装饰图案、产品材料都是需要提前确定的[1].尤其是工艺产品的美术造型需要利用标准色卡进行颜色比对设计人员可综合搜集到的资料,对工艺产品进行大概的方案策划,绘制初步的产品三视图.准备阶段的产品设计图各个数据的精准性可能会存在误差,但是在这一期间不不会差生过多的影响,事实上这一阶段设计出的模型只是为后期阶段深入研发做准备.

2.2设计制作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设计人员需要详细的了解产品设计要求,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各项数据的细分,并且制作精确的设计方案.我国传统工艺产品类型多种多样,所涉及到的设计内容也样式繁多,因而在设计制作阶段需要设计师选用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行工作,例如,选用相应的设计软件,在制作传统工艺产品模型期间,需要设计人员掌握不同产品的特点,对于产品的应用材料、模型结构,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2.3方案优化阶段

方案优化阶段属于对设计制作出的产品模型进行设计评价,从已经制作出的产品模型中分析产品的各项数据和表现,寻找在模型中存在的瑕疵,并且根据可优化方向做进一步的设计修改.

2.4深入设计阶段

深入设计阶段基本上就是传统工艺产品模型定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设计人员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并且校对好三维模型的各项数据.得出最终的设计结果后,利用模型数据计算制造成品所需的产品材料数量,以及制作成品的各项收缩比值,这样可以促使生产产品过程中的成功率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三维数字化技术在设计中可以忽视一些实践工艺设计中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在设计方案敲定后还要考虑实际加工艺术产品时的限制,结合当前的实际生产水平适当更改设计方案.

3三维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的分析

传统的产品模型设计大多是通过手工组成,或者是利用图纸绘制出模型,或者是利用轻便材料制作实物模型,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弊端.相比这两种传统的模型方法,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制作模拟模型,既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又可以轻松得到模型的数据,继而换算与实际产品的数据比值[2].当前,我国陶瓷、琉璃灯利用传统材料进行设计的工艺美术产品,已经引入了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设计方法,完善了传统美术工艺产品的设计,提高了陶瓷产品与琉璃产品的造型水平,其已经成为现代化装饰艺术发展的手段.

3.1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陶瓷产品

陶瓷产品的造型与设计注重产品曲面的弧度,因此在设计之中需要有严格的曲线率控制,传统的陶瓷产品,例如茶壶(图2)、茶杯等艺术工艺品在设计创造中多依赖手工艺人的技术和经验,通过肉眼观察来塑造陶瓷工艺品的曲面曲线,尽管茶壶等工艺产品的曲面设计难度不大,但是为了展现出陶瓷茶壶工艺品的艺术性就必须创造出具有最优化曲面和舒适度的艺术工艺品.利用三位数字化技术对陶瓷茶壶工艺品进行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少茶壶曲面率差错,在计算曲面率数据中得到更准确数值,这比单纯依靠肉眼进行判断要准确很多.要想实现茶壶曲面精准设计,可以选择具有曲面计算功能的绘制工具,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常用Rhino软件来进行茶壶的造型设计工作.借助Rhino软件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框架设计,绘制出简单的茶壶模型,然后利用软件功能进行造型的分析和评价,再进一步优化茶壶造型设计.茶壶分为两个部分,即由壶盖、壶身组成,壶身上又从左到右依次分为壶嘴、壶肚、壶把,所以总体来看茶壶在设计时要着重从四个节点入手.在使用Rhino软件时,应当先从整体着眼,把握这四个部件的具体规格,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每两个相连部件之间的数据,利用曲线工具、圆弧工具琢磨连接处,保证茶壶的四个部分能够组成协调的一体模型.

3.2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琉璃产品

在三维数字化技术中,3D打印技术成为各方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国际上已经有人开始利用这种3D打印技术制成工艺产品.3D打印技术将三维数字化设计功能和工艺制造功能结合,能够在设计图纸定型后直接“打印”出立体产品.尽管3D打印技术刚刚兴起,但是已经引发了几轮热潮,目前在服饰行业、首饰行业、工艺产品行业中已经有设计人员利用这种技术制作出成品,当然由于3D打印技术还只是出于初级阶段,对于一些产品并不能直接利用相应的材料进行“打印”,只能以替代性材料来提前“打印”产品[3].对于琉璃艺术产品而言,当前的3D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脱蜡铸造玻璃,因而在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琉璃工艺产品时,能够借助3D打印技术完成琉璃工艺产品.传统的脱蜡铸造玻璃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环节,而使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进行玻璃的设计与“打印”,可以节省许多步骤,

3.3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湘绣产品

我国刺绣艺术产品可以说是传统艺术产品的突出代表,刺绣的种类有许多,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湘绣艺术.传统湘绣需要绣工手工制作,手工湘绣在制作前也会绘制出效果图,但是由于手工绘制图与实际的刺绣图案存在较大不同,实际上也会影响湘绣的设计和制作效果.对此,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采用具有多项功能的设计软件,可以在屏幕上设计出湘绣艺术产品模型,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创造的湘绣模型与人们最终制作出的艺术成品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若要提前观察湘绣艺术产品的制作效果就可以通过设计模型进行预览.并且在预览中对模型进行纠错和改进,当湘绣产品的规格尺寸出现问题时,可以直接利用修改软件进行改正[4].例如,在设计湘绣作品《牡丹》时,共需要绘制4朵牡丹花,每朵牡丹花的标准色都有细微差别,利用三维数字化软件Rhino先将牡丹花的造型设计出来,然后利用分类功能绘制牡丹花的用色图表.牡丹花花色偏艳丽,多为粉红色,所以选取的主色调为粉色,在设计期间可以在模型上标明每朵花的主色型号,这样可以避免在成品制作过程中出现混淆.一幅湘绣绣稿,除了图案设计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绣线颜色和绣线类型,湘绣绣线有许多不同分类,如果在设计之中没有精准把握好绣线的分类,容易在绣制过程中引发失误.所以现代湘绣艺术产品在设计上会借助三维数字化技术提前做好效果图,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数据,可以提高湘绣工艺产品的制作水平.结论:综上,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应当加快引入三维数字化技术,促进传统工艺设计手段与现代化的设计技术相结合.相信未来三维数字化技术会更加成熟,3D打印技术也可以在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大放异彩,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原,丁剑.三维数字化传统工艺产品美术设计技术研究———评《产品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J].宏观经济管理,2017(01):97-98.

〔2〕董春波.三维数字化造型在雕塑艺术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

传统制造工艺篇(10)

关键词:传统造型艺术;电脑图形艺术;共融关系

第一章 电脑图形艺术是传统造型艺术概念上的区别

一、传统造型艺术

传统造型艺术

传统造型艺术是指以传统物质材料如载体,而创作的造型艺术作品。主要创作工具是画笔及一些辅助工具。

传统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工艺美术、建筑、雕塑、设计、书法、篆刻等诸多种类。

传统造型艺术是人类艺术的瑰宝,几乎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产生而发展的。有近6000年的历史,有着光辉的艺术成就。

二、电脑图形艺术

电脑图形艺术是广义上讲,是以电脑为辅助工具,依靠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创作出的图形艺术作品。电脑图形又称CG,是Computer Graphics的缩写。

CG广义上指的是数码化的作品,可以是2维3维、静止的或动画。

CG艺术,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是数码化的图形艺术作品。

三、传统造型艺术和电脑图形艺术工具的对比

传统造型艺术工具

传统造型艺术是指以传统物质材料为载体,而创作的造型艺术作品。主要创作工具是画笔及一些辅助工具。

传统造型艺术创作工具有铅笔、水粉笔、油画笔、油画棒、毛笔、雕刻刀、刮刀等等,要在实物载体上创作。

电脑图形艺术工具

电脑图形创作是通过运用硬件和软件工具,在电脑屏幕上成像出图形的过程。

电脑图形创作与传统造型艺术一样,不需要纸张与画布等实物载体,所以又称为无纸化创作。

电脑图形艺术工具分为硬件工具和软件工具两大类:

硬件工具

硬件是电脑绘图板(数位板)这些电脑外设,让我们用电脑创作,更加接近传统绘画的方式,可以更加自由的绘画创作。

软件工具

软件是十分重要的图形创作工具,随着软件业的不断发,图形创作的工具,更加是丰富多彩,如Photoshop、Painter、3D max、Maya 、Z-Brush等顶级图形设计软件。

在这些软件中,按照设计创作的需求,设置了功能齐全的工具。如下图的所示,为Photoshop和Painter中部分工具,软件中工具图标与现实中传统绘画的工具十分相似,就连在电脑上绘制所得到的图形效果,也非常相似。

第二章:电脑图形艺术的造型原理及诸多工具源自于传统造型艺术;(也存在一些概念差别)

一、电脑图形艺术的造型原理源自于传统艺术

电脑图形的创作也是需要遵循传统艺术的理论成就。

随着电脑图形艺术的发展,电脑绘画也出现了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从造型角度,主要可分为夸张变形的卡通风格和写实风格CG作品。

写实风格CG作品展现出强大魅力的同时,也体现出传统绘画理论,在CG创作更加不可或缺的作用。

有种观点认为:传统艺术就是传统的,数码就是数字电脑的,完全是两回事。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CG作品的创作,特别是写实风格的CG作品,也要遵循传统造型的理论, CG作品的创作与传统造型艺术,只是工具的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绘画的道理是不变的,依然要按照现实透视原理,比例,明暗,色彩关系,版面构成,人体结构等原理。

二、电脑图形艺术诸多工具也源自于传统艺术

硬件工具创意源自于传统艺术

虽然有着较大差异:传统造型艺术工具是实物,而电脑图形艺术是数码化的工具。但是,电脑图形创作的工具源自于传统造型艺术的。

数位板中的压感笔就是按照人类绘画的功能原理制作。

传统绘画中,画家用笔的力度不同,可产生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压感笔就是将力度分成不同的阶次,来摹仿画笔力度的强弱,以便CG艺术家,用电脑创作,有如同在纸上绘画的用笔感觉。

数位屏,这更加贴近艺术家在纸上创作的感受,因为绘画时,所绘制的效果,直接呈现在屏幕上,如同在画布上创作的感受,十分相似。

软件工具开发也源自于传统艺术

以下是painter,这个最精典的电脑绘画软件的一些工具:

铅笔,油画笔。水彩笔,喷枪粉笔;再看下,电脑的调色板吧,如下图:

与现实中的调色板极为相似。

不仅名称形状与现实中的传统绘画工具相同,用其在电脑上的创作,所得到的笔触感也十分相似。

三、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与传统艺术的过程也十分相似

下面以电脑中,写实风格的绘画创作为例,来说明电脑绘画的过程。

在当前CG插画画绘制过程中,每个作者的创作细节方法虽有不同,但主要还是有以下两种主流画法。

第一种CG的传统画法:画法与传统水粉及油画的创作方法相似。主要是用画笔,一笔一笔用块面来绘画。通称来CG的传统画法。下面为韩国著名插画家的电脑创作过程。

第二种线描画法:与中国画中工笔画的创作极为相似,即先勾线白描出精细的线稿,然后再以线稿为边界上色晕染。可称为线描画法。下面为中国著名插画家小白的电脑创作过程。

电脑绘画创作也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绘画过程, 素材打轮廓――调整画面的比例及透视――铺大色块――刻画细节――总体调整。

四、两者也存在一些概念差别

电脑图形创作,它也许多,独特的功能。这些功能,更加方便CG艺术家的图形创作。

几种较有代表性的功能如下:

1.层概念

在不影响图像中其他图素的情况下处理某一图素。可以将图层想象成是一张张叠起来的醋酸纸。如果图层上没有图像,就可以一直看到底下的图层。

2.调色功能

在电脑上,绘制完一副作品后,还可以用“色彩调整”功能,进行整体或者是局部的色彩变化。从而,可以避免象传统绘画中,因为色彩达不到视觉要求而不得不重画的现象。

第三章:电脑图形艺术对传统造型艺术学习有促进作用,特别对从事传统艺术的初学者作用较大

电脑图形艺术在不同的传统造型领域都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在工笔画中,线描是十分重要的一处环节,以下是photoshop软件中的“滤镜/素描/拓印”功能,得到的图形线稿,下国是将工笔画《夜宴图》有“滤镜/素描/拓印”变成线稿后的效果。

下左图是有photoshop临摹绘制的中国写意画大师齐白石老人的虾。右图是用数位板创作的国画效果的水墨花牵牛花。如下图:

还可以用photoshop软件中的“滤镜/木刻”功能,得到画油画起大型时的大的色块关系效果。

在版面的创作中,“滤镜/木刻”功能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好工具,将现实的照片图像素材,变成类似于版画的刀刻效果。

从上面几个方面的应用,可看出电脑图形艺术对传统造型艺术学习有促进作用,特别对从事传统艺术的初学者作用很大。

第四章:电脑图形艺术与传统图形艺术不是对立的,是可相互促进的共融的关系

传统造型艺术的艺术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就象摄影不会代替传统绘画一样,电脑图形艺术是传统造型艺术的电脑化,科技化,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对传统艺术是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因为价值的无法等同性,所以,电脑图形艺术与传统图形艺术不是对立的。

传统造型艺术的艺术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就象摄影不会代替传统绘画一样,电脑图形艺术是传统造型艺术的电脑化,科技化,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对传统艺术是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如果将传统造型艺术比作大地,那门类繁多的传统画种就如同大地中的宝藏,

传统画种象钻石、黄金一样闪耀,光彩夺目。而电脑图形艺术就生长在大地的上一棵大树,其根植于传统艺术,从中吸取营分,才能向更广阔的天空生长,才能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同时,电脑图形艺术,又以其科技化的一面,为传统造型艺术创作带来一定的方便的辅助作用。

就如同大树,不仅从大地吸取营分,也会造福于大地一样。

CG艺术,不仅延续了传统艺术的很多精华,同时,CG艺术本身也有其独特一面,其具有可复制性,这样令CG艺术作品极易传播,所以数码艺术价值是不可与传统艺术作品相比,也难用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的。

电脑图形艺术又以其的科技的独特性,在继承和延续传统艺术的同时,开创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电脑图形世界。

结论

理清电脑图形艺术与传统造型艺术的关系,对我们进一步利用两者的长处,帮助我们更加方便的进行艺术创作有很大帮助。

电脑图形艺术对传统造型艺术有促进的作用;电脑毕竟是一种工具,一种创作的方式、手段,从其产生之初的30余年来,迅猛的发展,但是传统造型艺术,有6000余年的成就和底蕴,是电脑图形艺术所无法动摇的。

电脑图形艺术与传统造型艺术是可以互为利用,相互共融的关系。

参考文献:

书籍资料部分:

[1]Stokstad Marilyn著.《艺术史 Art History 》(中文版)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

[2]王传东.《动画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9月

[3]本社编.《宋人小品》.岭南美术出版社,1998 年5月

上一篇: 考古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 中职学生的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