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实战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3 10:05:37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1)

二、项目化课程的开发

根据企业职业能力要求,以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为主线,确定“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CAM”、“机械制造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5门课程进行校级重点建设,与徐州机械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适合学校条件的项目课程。目前5门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课件、校本教材及网络课程成果已通过专家组验收,并付诸实施。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开发思路为例。首先,应进行课程调研。召开三方人员组成的实践专家座谈会,研究数控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数控加工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其次,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人的认知规律和专家的成长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新手到行家,选择或设计项目载体,且载体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项目的数目不宜多。基上述理念,该课程设计了台阶轴的编程与加工、成型螺纹轴的编程与加工、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和型腔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四个项目。第三,进行项目的教学详细设计。该课程在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实施教学。每个项目教学分为工艺规划、程序编制、零件实际加工、质量检测与评价4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学做合一。

课程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课程结束后,学生经后续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强化,数控工艺设计与编程能力可达高级工水平。此外,技能训练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主战场,目前均实施项目教学。确定测绘与计算机绘图实训(绘图员)、机械加工实训(车工中级)、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数控高级)、机械CAD/CAM(机械CAD应用师)为课证融合课程,课程结束时学生技能水平达到有关职业标准要求,可考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校内技能训练课程项目教学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校外就业实习学生已是企业的准员工,培养准员工是企业的内在要求,联合培养学生变为现实。

三、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要有硬件作支撑才能实现。为此,学校投资300余万资金建设机电工业中心,满足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硬件要求。在建设实训室时,原则是专业群资源共享与课程建设相对应,以避免实训室利用率不高。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为此我院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企业化的运行管理模式,教学环境融合企业职场环境。

(2)引入企业真实产品作为技能训练项目载体,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实现了教产结合,合作育人。

(3)定期举办机械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依托工业中心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和技术服务。上述做法取得了好的效果,近两年,“机电类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作为我院的“江苏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子项目通过验收,获得专家的肯定;校级以上各类项目立项12项,多次为企业承办机械维修技能大赛和员工能力提升培训,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161-03

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学习和掌握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在企业中体现为数控人员对数控机床的使用,其中数控机床是必备硬件。如果数控技术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资,那么数控机床就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控人才主要由职业类学校培养,在中职类学校,数控教育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的确定、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和教材开发四个方面。

一 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数控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定位,该专业有三个方向: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和机械CAD/CAM技术,涉及数控编程、数控设备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内容。根据安庆市纺织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调研情况来看,安庆市及长三角地区主要数控岗位有:数控设备操作技术员、数控编程员、数控维修技术员。

1.数控机床操作人员

数控机床操作人才是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目前市场需求量最大。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这类人才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

2.数控编程及工艺人员

此类人员在模具行业尤其受欢迎,待遇也较高,这类人才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这类人才要求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

3.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

此类人员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由于此类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可通过本科或高职教育作基础培养后,经企业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不断提高,这类人才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主要数控系统的特点、接口技术、PLC、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手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

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职业学校,需要根据当地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确定自己的数控人才培养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方式研讨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构建实用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以完成对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的确定一定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切不可闭门造车,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 师资力量

数控专业科班出身且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教师在中职类学校实属凤毛麟角。我校的数控专业教师大多是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的,有些教师参加过部级或省级骨干教师短期培训,有些则是自学成才。大多数控专业教师存在理论功底不够、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我校从以下三个方面扩充数控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制订培训目标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学校,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是省级重点专业。根据我校数控专业建设的需要,我校数控专业教师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在培训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上,学校负责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专业带头人负责骨干教师培训目标、计划的制定和落实,骨干教师负责青年教师和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目标、计划分级制定,培训任务层层落实。

2.落实培训途径

第一,生产实践。我市拥有十多家大型机械装备生产企业。我校以这些企业的技术精英和数控设备为依托,采取请师傅进课堂、送教师进车间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通过生产实践让我校的教师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环境,接触企业文化,融入产品研发、设计、工艺、制造的全过程。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可以弥补操作经验的不足,接触各类生产设备、了解最新生产工艺可以开阔眼界,把握生产状况可以为今后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理清思路。但生产实践并不能解决教师进修的所有问题。一方面企业关注的是生产的连续性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不可能长时间地为我校提供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也没有精力为我校制定并落实教师进修计划;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比较单一,教师很难通过生产实践全面、系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二,校内培训。我校拥有稳定的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有各类数控设备三十多台(套)。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在校内通过专题讲座、才艺展示、现场教学、技能比武等方式部分落实总体培训计划。

第三,骨干专训。为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20年)》,中央财政拨出专款,由教育部和人社部牵头,每年对中职学校教师进行骨干教师培训。这项培训已持续多年,我校多名教师参与其中。通过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们汲取了先进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与兄弟学校交流、分享了数控教学成果,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未来我校会有计划、有目的地持续选派中青年教师参与该项培训,使中青年教师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第四,高校进修。为夯实数控理论功底,我校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高校进修。通过他们参与高校课程改革实验等活动,系统学习数控专业知识,把握数控领域的前沿信息。

3.检验培训成效

师资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师资培训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我校从四个方面检验考核师资培训的成效:

第一,考核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各级各类培训均需由受训教师提交培训报告。校内培训由培训负责人为受训教师做点评;企业实践由厂方提供培训证明;骨干专训和高校进修需取得结业证书。以上资料存入教师培训专项档案,培训成绩与教师年终考评挂钩。

第二,考核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情况。从课程大纲教学计划的制订、校本教材的开发到目标任务的完成等学科建设等方面综合考察教师培训成效,并将该项考察结论作为教师续聘和晋级的主要依据。

第三,考核教师参与技能鉴定的情况。我校教师通过培训和自身的努力,要在双师两条线上不断进步:一条线是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另一条线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学生毕业时需要取得双证书。学生技能鉴定通过率列入任课教师业绩;青年教师及转岗教师双师成长情况列入骨干教师业绩;骨干教师双师成长情况列入专业带头人业绩,该项考核成绩作为评优的依据之一。

第四,考核教师参与技能竞赛的情况。技能竞赛是一个检验综合教学能力的平台。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数控专业学生参加校级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市级甚至部级学生组和教工组的技能大赛。学生参加竞赛取得的成绩列入骨干教师业绩;教师参加竞赛取得的成绩列入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业绩,该项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评优和获奖的主要依据。

三 实训设备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校现有数控车床16台、数控铣床3台、数控加工中心5台、数控车装调实训装置13套。这些设备用于师资培训或参赛选手集训是没有问题的,可用于成建制班级的数控技能实训,这点设备远远不够。针对数控设备数量不足,我校的解决办法有三个:

1.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增添设备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纺织高级技工培训中心,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自2008年起,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市人社局通过各种渠道为我校投入设备购置资金两千多万元。今后我校会将数控设备的采购列为资金支出的重点,分阶段充实完善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实训设备。

2.利用仿真技术解决初级实训问题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数控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单纯的理论教学,易使初学者感到枯燥、难学,使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陷入异常困难的境地。如何降低学习的门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化“难学”为“易学”,化“苦学”为“乐学”,在实际教学中,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可以部分解决这些问题。

我校建有两个共100个工位的数控仿真实训室,安装有正版数控仿真软件。作为数控教学入门级实训平台,仿真软件的使用优点有:(1)资金投入少,规模化教学效果好;(2)有效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物料投入成本;(3)可以克服学生畏难心理,使学生能迅速上手操作;(4)可视化效果好。无论外圆或内圆加工均可清晰地观察到刀具的走位情况,为学生掌握循环加工指令提供帮助。

现有仿真软件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仿真对加工工艺的要求不高,错误的加工工艺能在仿真时畅行无阻;(2)不利于学生养成谨慎的操作习惯;(3)刀具品类不全,有些加工内容无法通过仿真软件完成;(4)部分操作技能的训练无法通过仿真完成。如刀具安装、工件装夹与找正、掉头装夹、内外径测量与读数等。

3.充分发挥现有机床的作用

由于设备数量有限,能通过仿真解决的问题都在仿真机上去做,仿真机做不了的综合性实训只能上设备,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实训内容、时间和师资,在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设备,使学生通过实训获得操作数控机床的基本技能。

为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单人单机操作时间,我校采取下述三项措施给予改进:(1)减少每个数控专业班级学生数,改大班(40~50人)为小班(20人),使每个数控班的教学活动能不间断连续进行;(2)数控实训采取倒班制,不同班级轮流实训,歇人不歇设备,同时注意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3)配套充足的工量夹具、刀刃具及辅助用具,确保实训过程顺畅。

四 教材开发

教材的选用涉及用人单位需求、学生的学习能力、现有教学设备状况、师资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因素,现有的教材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活动中,我校与行业企业专家、数控岗位技术精英、兄弟学校数控专业同行一起共同研讨针对特定数控岗位的课程体系,并开发高效、实用、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现有的教材在实用性上往往做得不够,如编程时不考虑毛坯规格;切削时不强调刀具的规格;螺纹加工编程时螺纹小径究竟如何计算,为什么不同的算法结果会不一样等等。

校本教材是校企双方通过调整课程计划和结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现有教材进行校本化、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内容和结构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学校的特点和企业的需要。数控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突破传统教材模式的束缚,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的设备情况、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合理地安排知识点,从而最大化地指导教学、指导学生。构建和谐的教学过程,达到老师喜欢教,学生喜欢学,提高数控专业教学效率。数控校本教材的编写应注重“会用、实用、够用”这一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应有所取舍,理论知识要把握分寸。实践教学应尽可能详细周到,对实操过程中的每一步应产生什么效果、会发生什么状况、应采取什么紧急措施等,要让学生心中有数。

由于校本教材使理论教学总体难度降低,理论教学课时相对压缩,减轻了学生理论分析的难度,使学生便于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大大增加了实训的教学课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设备,了解它们的功能与原理,更熟练地掌握机床的使用,操作技能提高迅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由于教学活动以设备与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实用性更强,各部分知识联系更密切,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一线工作的适应性,并增强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突出了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

参考文献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3)

Gu Pengpeng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ang, Jiangsu 215400, China)

Abstract: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NET direction offered training courses require comprehensiveness. A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programming made up of C #, database design, UML modeling, .NET multi-layer architecture design, ASP.NET dynamic web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is designed. The system takes typical enterprise project as a carrier. It systematically, comprehensively trains students' developing, designing and coding capabilities. Corporate standards and job flow capacity development student project designing, coding and team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re complied, which lays foundations for future student internships and employment posts.

Key words: ASP.NET; software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system development

1 课程教学目标

该类实训课程旨在通过实战项目综合训练学过的所有软件编码技术和系统设计开发方法,尤其训练目前流行的系统开发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岗前准职业人的编码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熟悉、掌握以下目标。

1.1 知识目标[2]

⑴ 掌握页面间的数据传递和跳转技术;

⑵ 掌握母版页与站点导航控件的使用;

⑶ 熟练地使用ADO.NET访问数据库;

⑷ 掌握Web.config的各种常用配置;

⑸ 掌握主流第三方控件和工具的使用;

⑹ 能够编写用户控件;

⑺ 掌握IIS各种常用配置;

⑻ 熟悉使用HTTPHandler技术应用方法;

⑼ 掌握快速数据添加、修改页面的设计方法。

1.2 能力目标[3]

⑴ 能够在三层架构下架构B/S网络数据库系统;

⑵ 能够熟练地在网络页面中使用母版页和导航控件;

⑶ 能够实现快速的数据添加、修改页面的设计;

⑷ 能够根据系统实际需求进行Web.config的配置;

⑸ 学会通过ADO.NET访问多种数据库;

⑹ 能根据实际项目编写自己的用户控件;

⑺ 能够灵活运用IIS管理网站和部署;

⑻ 能熟练在系统开发中应用HTTPHandler、第三方控件。

1.3 态度目标

⑴ 具备信心,培养学生学好软件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⑵ 具备细心,培养学生学习软件的严谨作风,编码以行业标准进行规范,杜绝编码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

⑶ 具备耐心,培养学生对职业特点的熟悉[4]。

2 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在前期应当先开设C#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面向对象技术在多层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和开发技术,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真实的项目经验和解决项目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个综合性的企业级软件项目为载体,采取大课程实训的形式开展训练,坚持“产学并行”的训练理念,营造生产性流程和职业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和编码岗位胜任能力,主要采取基于产品质量的课程管理和评价方法,也就是更重视学生团队协作下的软件项目研发质量,对接企业化的要求进行拟岗训练。

课程内容项目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 根据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企业岗位操作流程和规范设置项目场景和实训进度。

⑵ 根据行业企业的技术要求筛选全面、真实的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载体。

⑶ 根据课程能力目标设置课程实训形式和团队协作项目实战形式开展教学。

⑷ 根据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设置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和组建项目实战库供学生课外训练和提高。

3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4 课程教学实施

本课程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进行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以模拟和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将.Net企业级综合项目实训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解到各个学习情境中,并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实施的关键步骤。

4.1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系统总体分析、设计、综合项目设计与编码、基于高级控件的数据操作设计与编码。

难点:数据统计、报表与打印、个性化功能设计与实现。

4.2 教学模式

采用“课程内容项目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新教学模式。

4.3 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讲练结合、案例教学法等。

4.4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学生科技创新等。

5 考核方案与考核标准

该课程考核分为课堂项目考核(50%)、阶段测试(20%)、拓展项目(20%)、期终测试(10%)四部分。每部分都以百分制计算。

课堂项目考核=课堂教学项目得分*60%+课堂表现*30%+出勤*10%

拓展项目考核=任课教师评分*50%+学生互评*50%

说明:总评成绩=课堂项目得分*50%+阶段测试得分*20%+拓展项目得分*20%+期终测试得分*10%。

6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含教材选用、实验实训场室、耗材规划等)

⑴ 要充分利用教师研发项目、企业横向软件项目、成熟的软件项目案例、大学生创新软件项目作为教学项目载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实战项目。

⑵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新建并行项目或完善现有项目以进一步完善项目资源库。

7 教师能力要求

⑴ 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技术较深厚。

⑵ 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够快速的开发项目,最好能够承担产学研工作。

⑶ 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协同施教能和教学改革能力,以及校企合作经验。

8 课下学习建议

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网址、技术论坛等网上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新技术、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内容录制成视频,并提供相关教学PPT,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项目,项目内容可以贴近学生生活、兴趣爱好,项目完成的要求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创新,最后可以以汇报的形式验收学生的项目,并纳入总评成绩。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4)

2015年嘉兴市继续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笔者有幸参观了浙江瑞宏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永嘉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福莱特玻璃有限公司、桐乡易峰机械厂等本地的知名企业,深切地感受到智能制造成效显著。这些企业以“机器红利”替代了人口红利,找到了扩大投资、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的转型升级突破口。以永嘉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为例,传统的数控车床操作工逐步被工业机器人所取代,在企业的生产车间直观地看到一边是数控车床操作工忙碌的身影,一边是工业机器人有序的工作(图)。企业负责人表示“机器换人”并不只是更换机器那么简单,对我们的数控车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被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技师学院面对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如何探索培养适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数控技术应用高技能人才也面临很大的机遇与挑战。

一、数控车教学现状

1.数控车工实训课现状

课堂上主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工》中的技能要求来编写授课计划与授课内容。通过课前准备、讲解相关编程和工艺、示范操作、课堂练习、课后讲评来开展教学。内容知识围绕考什么,练什么来进行。大部分同学能熟练掌握G指令和M代码的编程原理和应用,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但对产品质量意识、成本意识还很欠缺,容易出现刀具撞坏或工件报废等现象。教师主要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虽然有详细的工艺卡,评分标准,但机械企业里对产品的检验是根据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检验标准等判定准则来进行的,两者相去甚远。

2.数控车工实训教师现状

学校的数控教师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机械专业教师在岗培训而来,二是招聘数控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三是通过引进省级或部级数控技能大赛中的优秀选手来充实教师队伍,四是聘任社会上有一定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技术能手。但与现代企业的智能制造、智慧型生产接触较少,很难将现代企业的先进制造技术引入课堂。

3.企业对数控车人才的需求现状

近期前往易峰机械厂进行校企合作洽谈会,企业负责人刚从德国学习工业4.0模式回来,谈到德国的mazak数控机床公司组装调试一台高端的数控机床只需要三名数控技术员就可以完成,可见企业对数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通过调研数控高技班的实习同学,了解到企业应用较多的是MasterCAM、Pro\E、SolidWorks、UG等相关应用软件,能懂相关软件的毕业生在企业是很受欢迎的。在企业里针对曲面零件都采用自动编程,可以有效减少机床调试新产品而占用的时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在学校数控车专业同学应用较多的是手工编程,当遇到企业里的曲面零件应用手工编程就很难实现。另外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需要数控车技术员具备数控维修相关的专业知识,来处理一些常用的问题。例如通过运用CF卡对数控系统参数的备份,以防止因数控机床参数丢失而耽误生产。

二、数控车工实训教学的对策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现代制造企业的新要求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升级,在“机器换人”新形势下,以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已不符合现代数控制造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通过相对应数控企业丰富的资源,以“企业出题、教师领题、学生解题”的新思路来制定结合实际生产的新型项目课题,将项目细化为每次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零距离接轨企业、有利于解决企业的用工困难,进一步缩短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时间,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在与企业老总和人事经理的座谈会中,老总们反馈的信息是职校毕业生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动手能力较强。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在企业很难及时发挥作用。企业需要重新对录用的实习生加以培养,有些刚培养的数控车技术员不到半年就跳槽了。有谈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为此学校可以多邀请企业职业经理人来校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的讲座,实实在在地给学生介绍企业文化,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例如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你能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多大舞台;质量理念: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高标准、精细活、零缺陷;品牌理念:资本是船,品牌是帆,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营销理念: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等,诸如此类的企业文化。通过班级布置、黑板报、班会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系列化的宣传将企业文化引入班级,企业文化的建设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优秀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思维,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3.推进学生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职业素养与适应社会的重要环节,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职业意识,增强敬业、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观念。促使学生了解数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深层次的认识所学专业知识的作用。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5)

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已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随着数控机床的大量使用,社会急需大批熟练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数控加工与编程》就是我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职业技能课,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作为一名教师,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将《数控加工与编程》这一职业技能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分为如下几个模块进行讲授:基础理论知识模块;手工编程训练模块;数控仿真训练模块及数控机床实际操作训练模块。从而达到教学与实践、实践与实用的统一。

一、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开设,之前已经完成《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验实训,所以可直接进行数控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此模块主要在课堂内完成,计划40学时,完成两部分的教学。第一部分主要讲授数控加工实用基础:包括数控系统构成、数控机床及其坐标系统、数控编程基础、数控加工工艺处理及工艺指令和常用工艺文件等内容;第二部分讲授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这部分是这一模块的重点内容:包括数控车床、铣床及加工中心三类典型机床的操作与编程技巧。通过学习,学生必须掌握这三类典型数控机床的操作界面、位置调整与坐标系的设定、各类编程指令及编程技巧。

在教学上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那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以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结构变得直观,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除此之外,理论课教学中还可以采取设疑式、分层式、任务驱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其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手工编程训练模块

此模块内容应紧接在理论教学模块之后以实训周的形式集中进行,时间1~2周。手工编程就是分析零件图样、确定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工夹具、数据计算、编写程序单、程序输入、校对检查程序等。适用于点位加工或几何形状不太复杂零件的加工,以及计算较简单、程序段不多、编程易于实现的场合。

训练内容包括:根据预定工艺要求,拟订工艺路线、选择加工方式(车、铣)训练;正确选择切削用量、刀具、夹具、量具训练;正确选择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切入切出点、走刀路线训练;根据系统格式手工编写加工程序训练;调试程序训练。

该训练的题目由指导教师确定,以数控车、铣(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手工编程为主。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自己独立完成,掌握了训练内容后可自行修改题目内容或创作题目,由指导教师协助完成,以培养学生想象空间和创作能力。

三、数控仿真训练模块

数控机床仿真训练是让学生在实际使用数控机床前在计算机上使用仿真软件练习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面板的使用、工件的装夹、找正、对刀及工件精度的控制,是一种进行数控实作前模拟加工教学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上数控机床训练的效果、对数控机床的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国内的几种数控仿真软件经过多方面比较,我校最终选择了上海宇龙公司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教学软件。它可以实现对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加工零件全过程的仿真,其中包括毛坯定义、夹具刀具定义与选用,零件基准测量和设置,数控程序输入、编辑和调试,拥有FANUC 数控系统、SIEMENS 数控系统、华中数控系统、广州数控系统等多种数控系统,具有多系统、多机床、多零件的加工仿真模拟功能,该软件具有独创性,达到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此模块同样也以实训周的形式集中进行,时间2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对软件的应用做简单的讲解,学生在了解软件的应用后要进行反复的实践训练,熟练掌握后要对手工编程模块所作题目逐一进行仿真训练,检验其正确及合理性。

该训练教师起引导作用,即对学生活动中遇到困难或无法下手的问题进行引导、讲解,完成典型零件的仿真训练后还应尽可能结合工程中数控加工的实用工件进行分析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控机床实际操作训练模块

学生在经过以上模块的训练后,就可以进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训练了。实训时间4~5周。此模块要构建以数控中级工认证强化训练为重点,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课程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数控技术应用基本技能训练。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为主,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面板操作、零件程序的编辑和对零件的自动加工方法,熟悉操作要领,熟练操作过程,能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能正确选择和安装刀具,并确定切削参数;能编制带有台阶、柱面、锥面、螺纹、沟槽等零件的加工程序并能加工;能手工编制二维轮廓的加工程序;能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能输入程序,对刀试运行工作。

该训练教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学生从分析设计图纸毛坯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加工方法选择工艺参数确定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操作零件检测各项操作都由自己完成。在这过程中,如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教师可帮助解决,或指导学生查找资料自己解决。

在基本技能训练模块结束时,按照中级技能资格证书的要求报请劳动技能鉴定部门组织测试,合格者颁发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理论知识再次经过实践检验而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使他们上岗就能顶岗,为用人单位大大缩短了培训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又达到了产学结合的目的。

五、结语

数控技术应用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数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面临着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汤振宁,梁日辉.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7(4):13~14

[2] 于淼,张志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22):340

[3] 王加春.数控机床课的教学探讨[J].教学研究,2005(2):166~168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6)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过程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数控技术自20世纪中叶出现以来,给机械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同时,数控技术也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质,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先进的数控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工艺、编程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数控人才,特别是既懂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培养任务主要是由高职高专院校来承担的。

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培养的数控专业学生并不能满足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的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延续了普通教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知识而轻技能;第二,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没有真正明确数控技术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素质和技能。由此,造成了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职业特色,而不能迅速地适应岗位需求。因此,数控技术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确定了山东英才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制造业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岗位适应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核心,构建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挥本校的优势,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定位准确、培养方案科学、办学条件完备、特色鲜明、产学研结合紧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强、作用大的骨干专业。

通过深入到本地区机械制造业企业一线的调研、分析和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我们得到了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为: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CAD/CAM软件应用。在结合了我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掌握现代数控技术人员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际工作能力突出,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编程、操作、维修、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我校的数控技术专业自2005年开始招生起,一直是专业建设的重点。目前,该专业在师资力量、实习实训条件、优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较为扎实的建设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需求,我们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1.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不断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我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而校企合作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才能了解数控技术的应用状况,了解企业对数控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从而为专业建设提供正确的思路;还可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校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

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指导;并对专业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进行审核;指导实践性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协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岗位的安排。

另外,根据需要,聘用企业理论知识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优越的师资条件。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必须要给学生创造实际生产的环境。因此,我们建立了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借助企业优势,在拓展了教学空间的同时,也让学生接受到了企业“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适应岗位的能力。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和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确定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以核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确定我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工和数控加工工艺员;然后,根据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例如数控加工工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分析零件图纸、获取加工信息、确定加工方案、制定工艺文件;最后,通过分析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以及教学计划的修订,从而逐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课程的优化和整合。

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应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强化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先进性原则。其中,理论教学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注重实用性;实训教学方面,充分利用校内机械实训中心,加大实训量,保证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并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2)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是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校的数控技术本专业已经有“机械制图”、“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数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七门课程通过了校级精品课验收。争取在今后几年内,专业所属的课程多数可以达到校级精品课的标准,对于已有的校级精品课程,也将分阶段、分层次地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融合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现场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类比法、分组教学、“一帮一”教学等。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们也组织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实训指导书以及拓展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并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将优质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实现共享。使课程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充分整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和测试,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教材建设。

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优先选用适合本专业的、基于工作工程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材。目前,已经正式出版并应用于教学的有《机械工程实训教程》、《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教程》、《大学物理实验》、《AutoCAD工程制图教程》等教材,以及《数控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还有部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型教材正在积极编写中。

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于2007年建成了机械加工实训中心,设有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焊接、CAD、控制技术及机械原理六个区,总建筑面积4700㎡。其中,数控加工实训区拥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等主要教学设备,并配置了FANUC、广州数控等多种数控系统。同时,还建设了多个数控加工仿真实验室和CAD/CAM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内均配置60台电脑,并安装了AutoCAD、UG、CAXA、上海宇龙数控仿真系统等多种专业软件。经过几年的不断扩建和更新,该实训中心已建设成为一个具备真实生产环境,能满足教学需要,并兼有生产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功能的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

另外,我校还积极开发一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如青岛海信集团、山东力诺集团等。技能性较强的部分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都可在合作企业内进行,确保“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4.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将专业建设的成果真正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此,我院开展了多项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并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7)

关键词:数控技术应用;职业教育;课程特点;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04

目前,随着数控技术教育的普及,职业院校数控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着种种问题。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职业院校中数控专业的发展,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进行深入研究。

现根据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从数控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一、数控技术应用课程的特点

1、数控技术涉及面广。数控技术涉及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机床及机床夹具方面的知识、刀具及刀具材料的知识、金属切削原理、工件材料、机电技术方面的知识、数字控制和计算机技术、CAD/CAM一体化技术、FMS、CIMS软件技术、信息流管理与控制等等。

2、软件技术更新快。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技术更新,从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现代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已经实现了小型化、薄型化,而且综合了计算机、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3、课程实践性强。数控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数控技术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如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分析,机械结构分析、加工工艺分析、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以及数控编程与操作等,都必须用相应的实训教学来加深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通过实操来验证理论教学。离开实践,既不能培养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也不能培养数控系统的维护能力

二、当前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适合的书籍太少。目前,适合职业院校使用的数控技术课程的书籍还是太少,教学上所使用的书籍从内容上还比较肤浅,大都比较重视理论,真正适合实训教学的还比较少,在实训教学操作中碰到的难题和集中问题在教材中基本没有体现。而且深入反映科技前沿技术的教材缺乏,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教材更少。数控技术的特点是更新快,很多教材知识体系还停留在十年前。另外没有与本校实训设备的数控系统配套的教材。市场上相关的教材对每一种数控系统都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

2、专业师资技术不过硬。很多职业院校从事数控教学的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直接从事数控教学,或者从其他机械基础专业转数控方向。在理论教学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这些老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他们自己本身对于机械加工都极其欠缺生产实践经验,在数控技术教学中根本不能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导致教学过程按照概念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3、忽视传统实习项目。很多职业院校不怎么重视传统实训项目,由于师资和场地的原因,传统实训简单走过场。传统的实习项目车工、钳工、铣工、磨工等工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在实训过程中不容忽视。只有通过这些传统项目的实训,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加工参数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刀具的磨削和使用,才能体会材料与刀具、刀具与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控编程时选择加工参数才会更合理。数控专业学生不通过普通机床实习直接去操作数控机床是不合理的。

4、教学内容不太规范。很多职业院校安排课程,数控编程前期安排的课程对于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伺服控制系统、刀具及数控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相对安排较少。数控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许多实质性技术和最新技术讲授得不够深入,往往停留在书本概念上,新功能、新技术的讲授也跟不上技术发展的理论,理论联系实践探讨的深度不够,课程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和前沿,导致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

5、实训教学环节条件较差。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训教学远远达不到要求,实训内容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实训时间安排不够,实训课题脱离生产实际,没有系统性,学生对数控机床的认识还有相当的距离,对于数控机床的了解也仅停留在熟练使用操作面板上,对于操作过程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还不能应对。

三、提高和解决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数控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针对现在市场上合适的教材少的问题,结合本校实训设备的数控系统,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将学生实训操作中碰到的难题在教材中一一解决,并且邀请生产企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参与编写,结合企业产品加工中出现的问题,以企业产品实例为课题,多编写实例。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加强数控师资培养。数控技术课程的师资和那些专业基础课教师相比,所需要接受的专业训练和从教资历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更需要有相当的生产实践经验。在师资培训方面,不仅要邀请不同领域的数控技术专家来学校定期讲座培训,了解最先进的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要有计划的选派一部分任课教师深入到生产实训基地参与数控技能培训,也可以深入工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弥补我们的教学、实验、实训中存在的缺陷。

3、重视传统实训项目。数控专业的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之前必须进行普通车床的实习,掌握切削用量对加工的影响,掌握常规零件加工工艺。在操作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之前必须进行普通铣床的实习。因为传统普通机床的实训,直接决定着数控水平的高低,所以机加工基础的强化,是数控实习的重点。职业院校根据本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人数建设数控实训、实验基地的同时,也要配套建设传统实训基地。

4、改善教学实训环节。因为数控技术课程不但具有理论知识面宽,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需从系统出发,安排学生更多的实验、实训时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教学安排中要注意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为使学生对已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在设计实训课题时要注重循序渐进,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数控技术课程部分章节的内容很抽象,刚开始学习数控技术的学生仅凭文字很难理解数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含义和功能,也无法理解数控装置到底是个什么设备,很难理解检测信号反馈的意义在哪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仅仅只采用课堂讲述的方法是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的。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比如在编程坐标系的教学中,展示机床坐标系与主轴卡盘关系,加入工件后,描绘出编程坐标系所在位置,用不同颜色亮点显示机器零点、换刀点,让主轴卡盘动画闪烁,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转动感觉,对于理解直径编程起到重要作用。

采取比较法教学,比如,在介绍数控车床时,采用比较法。采取比较法,使整个教学内容清晰有序,使学生在比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数控机床的认识。

采用分组讨论法。在实训后期,可以结合学校产品或者企业产品,将学生分成几个团队,每个团队针对产品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工艺方案、加工方案。给定时间让他们自己完成整个零件,老师再比较优劣,引导分析原因。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避免了教师是主角,大部分学生是听众的教学模式。

采用仿真实训辅助教学,在数控实训中,适当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必需的,在编程教学中适当利用仿真软件,可以满足学生们检验编程的程序的正确性,也可以部分的代替数控机床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增加工位。为了弥补仿真软件的不足,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仿真软件和实际机床轮流实训,这样能充分理解切削用量概念,掌握获得工件加工质量的方法。

6、培养学生兴趣。在进入数控技术课程学习时,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柔性加工系统、柔性加工单元、柔性自动化装配线和数控机床概述等录像带,到工厂参观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线切割、加工中心等设备和现场生产,使他们对数控加工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直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被激发起来,才会充满兴趣地投入数控专业学习。如果还是采取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黑板上板书开机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引起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的兴趣。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8)

关键词: 数控编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践应用

Key words: CNC programming;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pedagogics; practica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67-01

0引言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方面的技能与知识。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应用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于数控实训课程当中,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1],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1.1 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部长在会议报告中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定位,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拥有一技之长形成一专多能的受社会欢迎、企业抢手、家长满意的合格、特长的毕业生。高水平的技能需要在有意识的实践和培训中,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巩固和提高[2]。

1.2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本身的需要现许多教育机构纷纷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目前可以说基本满足了量的需求。然而,要推动数控技术的发展,推动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光有数控技术人才量的供应是远远不够的,还须得使供应的人才有质的飞跃,方能使数控工业应用技术有蓬勃的发展。

2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2.1 硬件环境

2.1.1 保证有足够节点的数控仿真系统的实验室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这就要求作为课堂的实验室要有相应的硬件设备,首先需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实习场地和较完善、较先进的实习设备。

2.1.2 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建设在高职院校外部,依托与高职院校有合作关系的校外企业和社会资源进行建设,主要承担学生生产性实习和岗位见习任务,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的公司、企业,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学习生产型与实战训练平台,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和必要条件[4]。

2.2 软件环境

2.2.1 推行一体化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也要求相应的配套教材能够跟上,要打破以往一门学科一本教材的老模式,推行理实一体化专业教材,有实训教师根据实训项目编写大纲,每个实训项目里要分解具体的学习目标、实训任务、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点。

2.2.2 双师素质型的教师队伍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必须具备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此类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际操作技能技巧训练的指导者[5]。同时,教师还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还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6]。

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实践

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应用于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我们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譬如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案例评述、软件操作、分组讨论、企业参观以及多媒体电化教学等等。下面以几种典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来说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环节的紧密配合。

3.1 任务驱动教师先举出一个在企业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始学习和思考,然后将完成这个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加以整理。

3.2 情景模拟由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的情景,将学生从书本知识引到实践情形当中。

4实施效果分析

笔者所在学院最近两年对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实施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这种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这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数控编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数控操作的能力。通过情景模拟、任务驱动、分组讨论、企业参观以及多媒体电化教学等等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从接收我院毕业生的相关企业的反馈结果来看,他们对这些毕业生的数控编程知识和机床操作能力也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5小结

总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我们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我们教学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个教学改革。只要我们方法得当,一定会培养出到社会任课的高技能人才。当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定论,也没有照搬照套的公式,既不能像德国那样,也不能像英国那样,需要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走自己的路培养出更好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吴映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6,(06).

[3]刘红月.“理实一体化”之误区[J].职业技术教育,2006,(34).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9)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能够满足大众教育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重要。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数控技术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质;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决定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力争实现五年培养30万以上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目标,以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方向进行分析:

一、以实际运用促进自主学习

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因为,这门学科本身就是实际应用的专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自觉学习。例如《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采用了“以用促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数控实训条件,在数控仿真软件上先进行讲解工作,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际的模拟训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然后教师在数控实验台、数控机床上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编程与操作,这样反复的过程,是要使学生先用后学,以用促学,实现现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使学生能尽快掌握数控加工编程及数控机床操作的核心技能。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十分明显。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技术专业学习中非常有效地教学手段,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领会理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有些难于理解的知识,通过实例就会变得容易理解。数控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产物,作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必须掌握下列知识:金属材料的性能、热处理及其应用,金属加工工艺,金属切削原理及切削用量、切削刀具的选择,工序设计、装夹定位方案的确定、夹具选择,数控系统工作原理、工作过程、故障诊断、,程序编制原则、工艺设计、程序检验,数控机床机械结构、传动原理、日常维护、故障排除、机床操作等,这些内容都是数控专业的学生的基本功,因此在实训中通过一些生产实例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综合训练,能大大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给学生一些生产企业要加工的零件图,要求学生编制专用的数控加工工艺卡,主要包括:分析零件图样,确定加工内容,确定加工方案,选择机床,选择刀具、夹具,确定切削用量,制定工艺路线等。完成上述工作,再进行程序编制,输入,校验和加工。

三、提高师资水平

有道是“名师出高徒”,再有天赋的学生也需要高水平的老师去从旁引导,因此,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各个高校均应该重视的问题。课程综合化要求教师具有更宽泛的专业基础和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要熟悉企业当前的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选择合理的案例或项目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积累职业经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都在逐年提高,但是,很多新老师,是刚刚走出校门不久,虽然,自身的理论素质很高,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专业教师除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外,还必须定期的安排到企业中进行专业的顶岗实习,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替代原有陈旧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积累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样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实际教学工作,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聘请部分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进行培养,因为,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优化实训实习场所

   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更应该培养起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操作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实训场所是十分必要的。校内实训基地要进行综合性和先进性改造,包括:金工实训室、数控车(铣)床实训室、加工中心实训室、数控电加工机床实训室、CAD/CAM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等。实训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数量要满足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实训基地要模拟与生产一线尽可能一致的“职业环境”,在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深入校企合作,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逐步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高职院校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更好的对所要使用的设备进行充分的性能了解,使用技能的掌握,能够尽快的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潜力。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想真正的发展起来,就要从自身的教学改革入手,充分体会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意义,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高新技术人才,体现出高职院校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35-03

作者简介:王凌云,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应用、先进制造技术;黄红辉,教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先进制造技术。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开发

1.服务地区经济,建校企合作战略平台,构建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对接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目标任务。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贯彻落实《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实施方案》。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依托校内外两个平台,推进,形成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对接。

“数控技术”专业紧扣上海市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脉搏,覆盖多个新兴制造产业的岗位群,为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等上海龙头发展行业培养所急需的制造业一流人才。

在“示范型高职院校”目标引领下,以强化实践实训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先进数字化协同集成制造技术为特色,以技术革新意识、团队精神培养为先行,充分整合已有教学资源,进一步强化自身优势,做强“上海市数控技术公共实训基地”。

将学院拥有的“上海市数控技术开放实训中心”建成“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实训平台”,从而达到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学生利用该平台进行典型产品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机床程序设计与加工的一体化培养目标;为培养以技能和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制工艺与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发展。通过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

根据产业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教学、人员培训、技术开发等合作项目为依托,将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生产、设备、标准直接引入教学过程,将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拓展工学结合工业中心,发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地的功能,强化与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烟机厂、上海大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上海汽车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人民电器厂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校企共生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完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等生产性实训环节的实施方案和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先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平台。

(1)实行学历教育与具有国际认证的职业资格“双证”制;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岗位任务作驱动,企业工作项目为导向,以一体化教学、工学交替等手段组织教学,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2)实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养成”教育模式;以企业为导向,专业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成为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以岗位为目标、实行工学交替、产学合作;以项目驱动、任务引领进行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书,扩大校外顶岗实习企业网络。

(5)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

2.专业定位与发展相融合

专业建设上,按照“职业岗位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集学历、职业技能“双证制”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推进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建设,加快推进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支撑专业特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以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据,以先进制造业为专业背景,进行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发展中所需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重点是培养数控多轴及高速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机床装调及设备维修、CAD/CAM技术、集成化数字制造技术及数控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想

1.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理念是根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的实际岗位职责为依据,课程体系全面对接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的课程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减少课程设置的盲目性。通过市场调研和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对于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要求,针对企业具体岗位的能力要求,开发相应的课程与实训模块。结合基于工作过程方法,突出技能培养的模式。课程体系按照企业数字化制造岗位实际工作需要,设计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化课程设计方法,重点突出技能;以现代装备制造业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制造过程为导向,过程学习与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课程设计理念的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与设计。

2.以培养具有技术革新意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专业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目标指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学生形成数控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数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建立“公共数控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数控机床程序设计与加工方向、数控多轴及高速加工技术方向、集成化数字制造技术方向、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方向及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方向)”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能运用CAD/CAM专业软件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编程设计、加工设备操作调试、维护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了解材料加工先进技术及理论,具有基本的从事技术革新能力。

3.能力结构总体要求

4.课程体系分层次、模块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分为基础能力模块、设计模块课程、制造模块课程、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程、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五部分,各部分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核心知识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能力的培养,五部分课程模块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具有系统性。各部分课程在开课时间上具有先后关系,在课程内容深度与知识层次上具有递进关系,体现出课程间的发展性。

根据课程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统筹安排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程,分层次构建训练项目的内容。分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技能训练、金属切削技能训练、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训练、CAD/CAM综合训练、数控机床维护维修等五大模块。各模块训练内容对应相关职业岗位和课程需求,对接普通机械加工和数控技术应用职业标准,学生根据职业资格等级对知识与操作技能要求的不同,灵活选用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实训,在实训结束后参加相应等级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取数控中级或高级证书。利用CAD/CAM综合实训和《数字化制造中心》,打破了过去各项数控加工技术互相封闭独立、相互脱节,缺乏有机联系、系统化训练的传统做法,为学生提供全新教学体验,提高学生综合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体现专业特色,让学生掌握数字化制造岗位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并取得数控加工中级和高级资格证书。

利用理论教学、生产实训、企业顶岗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相融合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过程中了解生产工艺流程,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语

基于机械制造工作流程,依据数控技术相关专业标准以及相应岗位职业标准,兼顾搭建学生可持续发展平台的要求,从主要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创新制造能力出发,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可以看出,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工学结合的基础条件。围绕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加强实验实训建设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数控专业内涵建设,培养出社会与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雄杰.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规划与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上一篇: 公益活动的作用 下一篇: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