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美学启蒙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3 10:05:38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篇(1)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注重启蒙教育。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更是不乏优秀的启蒙读物。其中最为优秀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这些都是蒙学经典。这些经典汇集了古代众多圣贤的智慧,融汇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其中传统的中华美德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宣扬。这些蒙学经典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广为流传的著名读物。特别是《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全世界儿童启蒙教育的标准教材。

陶行知说:“对一个人道德启蒙不能错过最佳时间,那就是六周岁前后。”如果让孩子错过了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岂不成为孩子的悲哀,成为教育的悲哀吗?为什么不把这类国学书籍作为孩子启蒙教育的必备教材,让国学走进教材,走进孩子,走进我们的思想,让孩子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规范与做人的标准。

这段日子,我迷上了国学书籍,读了《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书籍。读着这些国学经典,我有了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在感悟古典魅力的同时,也让我感触颇深。

昔日我听闻的一幕幕在眼前闪过:曾有一位大学教师他从来都是走楼梯上下楼,有一天他因为有事耽搁了,但必须赶上六楼给学生上课,他只好选择坐电梯争取时间,可是挤在电梯里的学生竟把他挤出电梯,无奈地他只好快速跑上楼,看着这位气喘吁吁的师者,他的学生竟无一点愧意;曾有一个大学生,老师让他谈《红楼梦》,他却反问老师:“老师,这样做会有什么经济效益呢?”曾有一位长者坐在车里,当有一位老人上车时已无空座。他环顾四周,所有人中他年龄最长,其他人没有一人起身让座,所以他站起来给老人让了座。这时坐在窗边一个女孩眼望窗外自言自语道:“什么年代了还有人让座,也没人给你录像!”老者一脸的无奈,满心的痛……有多少这样的孩子,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爱心、缺乏感恩之心,甚至也没有基本的礼仪概念。又有多少这样的人他们一味地崇尚金钱,追求享乐,却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诚信与道德底线……当这些成为一种现象,一种风气,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当我们只是慨叹,只是抱怨时,难道不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吗?反思症结之所在。

中国一个泱泱大国,一个文明古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缺失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呢?又该去责怪谁呢?责怪老师吗?老师们会委屈地说:“我们每天呕心沥血,苦口婆心,为教育事业倾尽所有!”责怪孩子吗?孩子们会委屈地说:“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是啊,为什么在教育被高度重视的今天,反而让我们有些痛心和失望,我想我们是否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教育?今天我们是否应更重视启蒙教育呢?

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以立志做人为首要目标,以伦理教化为类型特征。强调榜样示范作用,注重良好习惯养成。《易经》云:“蒙以养正圣功也。”说明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教育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经典的学习对于儿童爱国情感的培育、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又是潜移默化的。传统蒙学文化给人最大的影响,源于古人、古典教育对儿童心性培养的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有多少文化瑰宝,有多少精髓应该去学习与传承,可是我们的教育却恰恰缺失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像《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都是孩子启蒙教育非常好的教材。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这些年来,花样翻新、名目众多的启蒙教育更是层出不穷,被家长所接受运用,不断完善着我们的启蒙教育。

我应该让这些经典书籍走进课堂,走进孩子,走进每一颗纯洁而渴求真理的心灵。虽然他们错过了道德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但是我相信错过花开的孩子,同样能收获春天的美丽,因为他们没有永远停下追逐的步伐!我感受到了孩子快乐成长的欣喜,我看到了一名老师在芬芳的桃李下美丽的转身!

今天的教育呼唤启蒙教育,呼唤一种永远不能遗失的传统与美德。

今天的教师呼唤启蒙教育,呼唤永远不能忽视的精髓与素养。

今天的孩子呼唤启蒙教育,呼唤一种精神寄托与行为规范。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篇(2)

启蒙教育:

打开心扉、贯穿心灵

1963年,遗传研究专业毕业后的邓思程女士从事了教育工作,1966年,“”爆发,年轻的她被下放去教书,邓思程女士回忆说:“这一教书,就是一辈子。”从1966年到1980年,她的教学生涯持续了十多年。

不久后,她来到了香港,不会说广东话的邓思程女士只能暂时将喜爱的教育工作搁浅,在历经了一段语言的磨合期之后,1989年,她又重新踏上了讲台,创办了香港创美书画院,“希望通过对小孩的书画训练,用爱心、耐性和一套系统性的启蒙教学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优秀的栽培,体验美的真谛,爱的存在,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学到良好的做人道德和高雅的品性。”邓思程女士说。社会太复杂,单纯的青少年们还无法理清这复杂的思想,他们需要有人牵着他们,从正面给予启发,就像一棵幼苗一样,在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需要一块沃土,一些正确的扶植,这便是启蒙教育的重要之处。许多人将启蒙教育的学校称之为母校,是因为老师在启蒙教育中打开了他的心扉,用真善美贯穿了他的心灵。

记得这样一个故事,1987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那些看似一点点简单的东西,却恰恰是一个人需要改变的东西,可被当做一个人一生中的坐标,一套衡量价值的标准。传递这样一些让孩子们受益终生的东西,用爱心来培养情的世界,以艺术来创造美的心灵,正是邓思程女士一生不懈地追求,以及创办“创美”的初衷。

在书画教育过程中,邓思程女士讲求以爱为启蒙,透过他们亲手创造的每一幅画,亲手所写的每一个字,告诉孩子们爱父母、爱祖国、爱地球、爱自然,贯穿心灵启蒙教育,将爱的思想灌输到孩子们的脑海里、心里。

漫漫教育路,任重而道远

教育要有心,有爱,有情。由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认识世界的能力都不一样,为此,创美书画院为不同时期的孩子们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对于三四岁幼儿,他们教给孩子的是简单的雏形、简单的线条;当孩子五六岁慢慢懂事的时候,他们会结合孩子们幼儿时期的课程,给孩子们讲讲故事,让孩子们对整个世界有个初步的认识;九至十一岁,是孩子求真的年龄,他们对眼前的事、物会质疑,睁得圆圆的眼睛、向上弯的眉毛仿佛在问:“这是真的吗?”这时,老师们注重培养孩子基本功;十二岁以上,孩子的萌芽期,他们教孩子去感受不同的感觉,走进色彩的五线谱里,给孩子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将情感补充进来。

“我们对于十四岁以下的学生每一年都有一个主题教育,教他们什么是美,美在哪里,怎样表达情,让他们多与人交流,多与自然交流。”创美书画院视艺主讲老师、课程总监李冠澄小姐说:“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人与自然需要沟通,在沟通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信任、真挚、善良和幸福;在沟通中感受到自然界花鸟鱼虫之美,万事万物演变之妙。”

艺术与人是一体,感觉、心灵、行为的美好和高尚正是邓思程女士多年来追求的目标,也是她创校的理念和精髓。在教授书画的过程中,她教给孩子们的除了书画艺术的基本功,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如《弟子规》,百行之道孝为先,如乐善好施、天道酬勤、搏浪方知沧海阔、学无止境、一山更比一山高等。

邓思程女士将她的一生奉献给了孩子们,奉献给了教育这份事业,她深知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最不容忽视的教育,漫漫教育路,任重而道远,她说:“我们力求做到紧贴时代,从美学的观点引导学员用艺术的提升来美化心灵,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孩子们的成绩是

老师最好的礼物

2010年6月23至29日,香港创美书画院在荃湾愉景新城购物中心举办“创美节日巡礼”儿童及青少年书画展,展出该院师生近500件作品,展出的学生作品主题表现了不同的节庆,如新年、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创作类型丰富,包含了幼儿及儿童蜡笔素描、水彩、视觉艺术、国画等,童心洋溢、中西文化汇聚,激发出人性的内在美。透过一幅幅精细、用心的作品,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这样的展览亦是一种肯定的动力,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李冠澄老师说:“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很好地、不停地为我们的学生搭建平台,为学生们创造机会,让对艺术有抱负的前辈指点一下晚辈,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搭上人生艺术发展的旅行车,这就是教育者的意义所在、义务所在,亦是我们更加用心地去工作的原动力。”

今年,为响应深圳大运会,“创美”计划与深圳市多个美术馆联合举办“杰出青少年2011艺术行”活动,届时,邓思程女士、李冠澄老师等将带着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作品前往不同的展区,参加展览,交流心得,分享艺术中的情和爱。

每年,创美书画院都会编着一本《视觉艺术从书丶学生作品精选集》,编着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长们一目了然地知道孩子们学了什么,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点点变化,家长的心里满是感激。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回忆1989年创校之初,“创美”只有邓思程女士和另外两个老师,学生只有七八个,虽然只有七八个学生,却丝毫没有让她削减对启蒙教育的热情,这七八个学生反而成了她事业的起点,希望的起点,亦是她爱心传播的起点,她为他们投入了一个教师应该付出的时间、精力、责任和关爱,从这七八个学生出发,邓思程女士和“创美”在启蒙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精神。

二十年春华秋实,“创美”的教职工以由最初的2人增长至60余人,教学总监李懿殷小姐更是两岸四地著名的年轻女画家,担任华夏文化艺术中心副秘书长。创美有学生2000余人,许多家长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便将孩子送到了创美书画院,直到孩子十六七岁中学毕业,这是家长对邓思程女士的信任,是对整个创美书画院的信任,这样的信任是“创美”二十余年发展的基础,这样的信任是一种无形却强有力的动力,推动着创美书画院一步步向前。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篇(3)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113-02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是一种使入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大人们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音乐的作用是不可以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善民心”,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学科之一。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要对幼儿实施较深层次的教育影响只能是一种设想,而无法真正施行。但是,人类对于音乐的敏感却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它能唤起幼儿心灵天然的好奇心。尤其在学前阶段。音乐启蒙教育更能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通过音乐的启蒙教育,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

一、音乐启蒙教育的功能

(一) 音乐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音乐启蒙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启蒙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当然,幼儿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如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幼儿多听一些平和的轻音乐,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而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则宜让他们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协作意识与技能的培养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也只有当音色、音高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两种活动中,协调的意识格外重要,因为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集体音乐游戏及集体舞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潜在功能一协作技能的培养。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教师如能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并充分利用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发展。如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同伴,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还必须使双方相同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三) 音乐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作为音乐启蒙教育之主要形式的歌曲都包含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幼儿特别乐于接受、吸收。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彩的语汇。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编自唱的冲动。此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因为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丰富语汇、掌握句式,而且能使他们体会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幼儿在音乐启蒙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音乐启蒙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音乐启蒙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幼儿来说,通过音乐启蒙教育能有效的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幼儿教育中实施音乐启蒙教育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二、如何对孩子实行音乐启蒙教育

(一) 家庭教育

首先,就是父母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作用。瑞典的贝肯罗斯博士认为:“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中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影响。对于音乐启蒙教育也是一样,家庭是幼儿最自然的音乐启蒙教育生态环境。孩子的年龄越小,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就越大,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身体、智力、社会性等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他们的音乐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父母要培养孩子倾听音乐的能力,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进声,风声、雨声……都能够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到一岁半至二岁时,可以选择有象声词、反映各种音响的音乐让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模仿发音。

其次是让孩子多接触音乐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早晨起床时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晚上睡觉时放一段温柔、安静的摇篮曲……总之,要在生活中恰当地不断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孩子愉快的情感,使孩子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最后就是与幼儿一起愉快地感受现场音乐。没有什么可以和经历、感受现场音乐相提并论。看见演奏者、他们的乐器、观众、灯光这些都使孩子们激动不已。因此,看一些音乐演出的时候,一定要带上你的孩子。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仔细的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美,创造美,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目标。

(二) 听觉能力的培养和建立

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通过听声音来辨别音的高与低的能力,是对音乐感觉的培养。听声音实际上就是听一种简单的音乐。二

是听懂节奏。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它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则离不开节奏。三是多听音乐作品和乐曲,反复地给婴幼儿期的小孩多听音乐能萌发他的音乐兴趣。我们不要以为婴幼儿听不懂就放弃这方面的培养,只要坚持反复地选择一些内容表现力强、节奏明快、简短悦耳、有艺术和欣赏价值的童谣和儿歌陪伴幼儿的生活之中,让幼儿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对音乐的产生好感,就很容易使他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1 采用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多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2 注重因材施教,有计划地指导。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所不同,使幼儿在欣赏音乐中就存在差异,这会造成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和感悟不太一样,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要求,随时帮助他们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注重对幼儿的因材施教。同时家长也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长不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只凭主观臆断,以主观主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这是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往往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注意用心观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地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

3 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欣赏音乐不能只停留在音响的好听与不好听上,教师要因势利导幼儿的审美情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用色彩表现音乐,或用图画表现音乐,或用诗歌吟咏音乐,或用故事讲述音乐,或用舞蹈展现音乐等等,使他们既有创造性想象,也有音乐之外的创造性活动。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篇(4)

中图分类号:J624.1

俄罗斯钢琴学派凭借极致的技巧、完美的音乐来被后人所称赞。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教学、演奏风格一直流传到现在。

一、俄罗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重视培养、保护学生的兴趣

儿童钢琴教学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演奏钢琴的乐趣。在刚刚开始钢琴教学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问题浮现出来:如何给孩子们上第一堂课呢?大部分老师会选择先教给孩子中央C;或者,先教给孩子节奏、C大调音阶。其实,这些方法都不能完全将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都激发出来。

为了能够激发起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在启蒙学习阶段,要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作品欣赏,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美。在欣赏完一首音乐之后,教师要让孩子谈一谈自身的感受,引导孩子在脑海中想象出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形象。并且让孩子明白音乐作品中蕴藏的形象,是可以通过熟练的演奏技巧,在钢琴上完美的演奏出来的,这样做不仅让孩子从启蒙阶段就学会用心感受音乐,而且还增强了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同时,也为日后的学习中,培养孩子能够准确的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完美的表现出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俄罗斯钢琴学派认为每位儿童都具备音乐细胞,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其应该找到每位孩子的切入点,将音乐带入到他们的世界中。无论课上,还是课下的作业,教师一定要亲自演奏音乐作品,并讲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艺术形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孩子的“口味”,找到最适合孩子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要及时的表扬孩子,让孩子们享受在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只有被肯定才能获得快乐,只有快乐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另外,正确选择适合儿童的钢琴教材,是保护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俄_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重视科学性的训练方式

所谓科学的训练方式是指教师要引导孩子借助与生俱来的能力来弹奏钢琴。我们以刚开始弹奏钢琴的手型为例子,在学生刚开始演奏的时候,教师不要告诉学生弹琴的手型,而是让学生站立起来,双手放松呈垂直。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当前双手的手型,并且告诉学生这是弹奏钢琴最好的手型。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俄罗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中所蕴藏的科学性。

二、俄罗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重视音乐性训练

在音乐性训练中,俄罗斯钢琴学派比较关注音乐与语言这两者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音乐也作为一门语言而存在。它就像我们日常的会话一样拥有着标点符号,需要呼吸,有表达重点,有着各种语气。为了能够让学生准确了解作品中所蕴藏的音乐性,那么就要给音乐作品填词。在填词的过程中,不仅要与作品本身具备的音乐性相一致,还要将其与作品中的其他句子相结合起来。通过进行音乐性训练,学生能够借助音乐作品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

当我们谈到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时候,总会联想到俄罗斯钢琴学派高超的技巧。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弹奏钢琴的技巧一一教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这些技巧来将音乐作品演奏出来。

三、俄罗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所谓表演艺术是指借助演唱、动作、表情等来传达情感,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我们要将自己最好的才能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让观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在俄国,不管是音乐学校的学生,还是非音乐学校的学生,其每年都要参加两次音乐考试。在这种正规考试的熏陶下,学生的表演能力能得到提高。俄国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他们能够近距离的与艺术家接近,此时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完全被激发出来。在国内,音乐教育并没有普及到一定程度,所以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比如:定期的组织观摩课,或者参加钢琴比赛等等。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为孩子创设学习音乐的氛围,让孩子喜欢上钢琴演奏。当孩子内心真正喜欢上钢琴演奏之后,其可以将自己内心中的情感用琴键一一表述出来,并且孩子所演奏出来的作品也是有生命力的。

四、总结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特点各自都有着训练的侧重方向,但相互间又能够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些特点可以体现俄罗斯钢琴学派启蒙教育的科学性和成熟性。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校、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精神教育,选择让孩子学习钢琴,既陶冶了孩子的情操,也提高孩子了的审美能力。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篇(5)

了解家庭情况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第一且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幼儿各家庭成员的工作状况、生活条件、文化程度等。因为这些因素往往会给幼儿造成极大影响。家庭的生活水平、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家庭各成员的性格特征等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材料。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就可以对孩子的性格特点有了大致的概念。这样,我们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启蒙教育,才能避免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2 与家长紧密合作

新生幼儿入学后,必须在十日内及时召开家长会。召开家长会的目的除了进一步了解幼儿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外,更重要的是把学校对孩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目标等告知家长,请求家长配合。要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都参加哪些活动,每天学习的都是些什么内容,甚至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水平和其他要求,请家长提出宝贵意见,认真考虑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建立好与家长长期沟通的方案。

3 分组管理,重视幼儿个性培养

按照孩子的不同性格,将孩子们进行分组管理与教育,在启蒙教育中应针对各孩子的智力层次、性格差异选取适应的方按,彻底扫除孩子往常的恐惧。要让孩子感受到温暖,逐渐培养孩子的主观意识,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小主人。

4 逐步完善幼儿园活动设施

幼儿具有好动、好玩的天性,幼儿的启蒙正是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所以,游戏活动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智力启蒙。幼儿园应在向上级申请援助的同时,充分就地取材,设计、构造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和心理特征的玩具。如用废弃的汽车轮胎做钻圈,在大树下做秋千等。只要在设计制造中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很多简易活动设施都是可以制作出来的。

5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构建和谐氛围

加强幼儿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集体观念,使每个教师都具有关爱之心,把自己当成孩子们的母亲,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严格遏制偏见意识,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要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篇(6)

绘本于17世纪诞生在欧洲。20世纪30年代,绘本图画书传入美国,迎来了其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7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的儿童也开始进行绘本阅读,并引发热潮。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全面帮助儿童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21世纪,绘本阅读已成为全世界儿童阅读的一种时尚。

一、绘本的双语言系统

顾名思义,“绘本”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对于尚不具备充分文字能力的儿童来说,图画书中的图画理应能帮助儿童正确复述其中的故事。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认为,绘本是一套“文字+图画”的双重言语系统,文字和图画都承担着叙述故事的任务。作为资深绘本编辑,台湾地区的郝广才同样重视绘本中的插画和语言。他认为,绘本中的插画应该能把故事的情节、意蕴表达出来,而绘本中的文字应该运用儿童式语言和儿童式经验逻辑,从而使儿童在阅读时,一方面会发现画面并不断地制造出惊喜;另一方面也会唤起自身的意念,使阅读成为一种游戏和娱乐,让儿童真正地浸润其中。总而言之,优秀的儿童绘本应该能在亲子共读或儿童自主阅读的情景下,为尚不具备成熟文字阅读能力的儿童所理解,并且图画和文字这两套言语系统,能够充分发展儿童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能力。

二、绘本在艺术启蒙中的作用

插画是绘本的重要言语手段之一,这使得绘本在儿童美术启蒙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今,社会上的众多儿童美术培训机构都发现了绘本的这一妙用,于是便在开始美术活动之前,先与儿童一起共同阅读精心挑选的绘本,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图画书《点》是加拿大知名童书作家、插画家彼德・雷诺兹的作品。书中主人公瓦士缇的经历会引起很多孩子的共鸣,而儿童也会勇敢地拿起纸笔来表达自己。《点》的画面构图非常简洁,赋予了孩子很宽松的绘画空间,并且人物造型运用了勾线、涂抹等多种基本美术技法,让孩子有了很专业的摹本。《点》对于“点”这个基本美术元素有着深入的思考和表现,这无疑能拓展儿童的美术视野。最重要的是,《点》所表达出来的作品意识和自我表达意识,会让孩子充满自信地踏上美好的美术之旅。类似的绘本还有很多,如麦克・格雷涅茨的《月亮的味道》能用于撕纸启蒙;艾兰・贝克尔的《小白兔玩颜色》能用于颜色感知;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能用于泥塑造;而杰奎琳・普莱斯・韦茨曼和罗宾・普莱斯・格拉瑟的《你不能带气球进博物馆》系列更能手把手地牵引儿童走入美术殿堂。而所有这些绘本的运用之妙,均存乎于施教者之心。

除了显而易见的美术启蒙之外,绘本中的文字系统同样也能承担对儿童进行文学熏陶的重任。作家蔡皋让北朝民歌《花木兰》走进了儿童的视野,将书中当户织机杼的花木兰具象地展现于儿童面前。这个古老的故事虽然跨越了千年,但依旧承载着珍而重之的文学价值,而施教者也希望儿童能尽早体验到这样的文学之美。在亲子共读中,那些冶炼精致的文字散发着古典的音韵之美,使儿童很容易口口相诵,其成效也自然胜过了那些需要去死记硬背的国学经典。类似的文学启蒙图画书还有我国台湾作家林芳萍的《爱画画的诗》、谷建芬选编的《新学堂歌》、金波主编的《蝴蝶・豌豆花》等。

当然,绘本作为“成人送给孩子童年的最好礼物”,其艺术启蒙作用自然会衍生到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等诸多艺术领域中。大卫・玫克费尔的《鼹鼠的音乐》让孩子感受到了音乐的无声魅力;劳埃德・莫斯文、玛乔丽・普赖斯曼图的《大家来听音乐会》则在孩子面前呈现出一场热非凡的音乐盛宴。帕特里夏・李・戈什文、市川里美图的《跳舞吧,小雅》让每个喜爱小雅的孩子都迫切想尝试一个屈膝、下蹲的芭蕾动作;埃米・扬的《大脚丫跳芭蕾》让喜欢贝琳达的儿童单纯地爱上跳舞本身;布莱恩・赛兹尼克的《造梦的雨果》更是一出静态的电影大戏。只要用心去发现,我们总是可以找到合适的图画书,为懵懂中的儿童找到体味艺术、试验艺术的绝妙之路。

三、绘本应用于儿童艺术启蒙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选用一般意义上的优秀绘本。尽管对于“优秀绘本”的定义没有定论,但综合各方观点,趣味性一直是优秀图画书的基本要求。优秀的绘本肯定会在故事、人物设定、语言、场景、情感等方面引起孩子的浓烈兴趣。优秀的绘本十分注重在文字和插画方面设计出很多有趣的细节。而文字作者和插画作者都会从孩子的视角去表现故事中的世界。为此,成人要想更敏锐地觉察出图画书的优势,更有效地指导儿童阅读,就要花时间去了解绘本阅读的相关知识。

其次,成人要善于发现绘本中用于艺术启蒙的切入点。并非标榜为“艺术启蒙”的绘本就一定适合儿童进行艺术启蒙。一般来说,适合用于艺术启蒙的绘本,其中图画一定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创作,会给儿童带来艺术上的享受与感动,绝不是粗制滥造、匆匆勾线上色的作品。此外,这样的图画书在用故事和画面抓住儿童注意力的同时,还能非常到位地表现出艺术的美丽动人之处,从而刺激儿童进行模仿。

再次,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绘本阅读的艺术启蒙作用,成人需要懂得一些儿童心理学。儿童个体的发展尽管存在着一般性,但更多表现出来的还是特异性。尝试运用绘本进行儿童艺术启蒙时,需要注意不同儿童的不同特点,以及儿童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儿童的养护人需要时刻注意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而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只有这样,运用绘本进行艺术启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善用绘本这一阅读材料,可以对儿童进行有效的艺术启蒙。但是,能否用好这样的材料,永远取决于施教者,也就是家长和幼教从业者。在这个变化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要想更好地进行儿童的艺术启蒙,家长和幼教从业者应该是永远的学习者。

(注:本文为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移动技术对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影响”阶段性研究成果)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篇(7)

京剧启蒙,让孩子走近京剧

京剧启蒙并不是搞专业培训,京剧启蒙不仅仅提高了孩子的心智,也增强了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启蒙、普及、发展、振兴我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全面的发展。

京剧启蒙有三个目标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就是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孩子对祖国国粹的情感,让孩子有一种最自然地热爱祖国的情感。无论做什么,都得从激感开始,这样才能让人更愿意去做一些事情。如果孩子们有了对国粹的兴趣、对京剧的喜爱,自然会热爱学习京剧。所以,首先是激绪。

认知目标

了解京剧的博大精深,学习一点京剧知识。比如京剧中的唱念做打、行当、脸谱等等。对于孩子来说,只要有初步的感知就好。知道了,喜欢看了,喜欢听了,我们也就培养了小观众。

表现目标

能表演,简单地唱两句,表现给大家看,当有人问 :“这些服装叫什么?道具是什么?”“叫行头。”“什么叫行当?”“就是生旦净末丑。”能回答得出来,也会表演给大家看。当有人问“你表演的是什么故事”的时候,能知道故事梗概。

小链接:京剧是什么?

京剧,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年历史。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我这样教孩子们京剧

激发孩子的兴趣

让孩子多一些感性认识,看一看CCTV11频道,好看不好看?好玩不好玩,想学吗?漂亮的服装、化妆、在舞台上表演……这些都是初步感知。有的孩子喜欢衣裳,有的孩子喜欢上台的感觉,这些直观的东西都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让孩子们欣赏,愿意学习。

用他们听得懂的话

比如,怎样跟孩子们说“行当”?我会说,“行”就是行业,“当”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样的人物角色。这其中,妈妈就是青衣,姐姐就是花旦,奶奶就是老旦,老生分黑胡子和白胡子,花白胡子就是岁数大点的人。再用一个个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戏曲的内容。

请德才兼备的老师

不是一定要选美女,但需要面目姣好、身材匀称、四肢协调,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懂教育,又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当然,说到专业的京剧老师,自然不能缺少京剧知识。

传递传统文化

我主张将京剧看成是教育的手段,而且是传统教育。京剧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礼节。比如,尊重师父,坐有坐样,站有站样。

中国古代的装束都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为什么戴耳环?过去的耳环都是长长的挂饰。这正是在要求人的眼睛不能斜视,要正视,如果左右大幅度摇晃,耳环就会打到脸上。耳环就是在规范人的行为。很多东西,衣服也好、行头也好,都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

学龄前的小女孩是不是更适合唱花旦?

花旦、青衣都可以。一般来说,青衣有大段的台词,而花旦的唱腔和台词比较活泼,比较适合小女孩。不过,每个孩子的声线、性格、身体协调等等的条件不一样,角色可能会有不同。开始的时候都会学,等到分行当的时候会根据条件和兴趣给她们分配不同的角色。

兴趣链接

“国粹生香,京剧启蒙”本真训练营

今年8月份,北京电视台和北京少儿京昆艺术教育学会合作举办了本真训练营。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和大师面对面的机会。有兴趣的孩子们可以以后也来参加活动。这是一个选拔类活动,零起点但是有兴趣的孩子们都可以来参加。选的孩子们可以进入训练营,进行为期20天的培训,最后会有演出的机会。北京电视台进行全程的拍摄。

《京剧启蒙》系列书籍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篇(8)

阳光已成雏形,恶狠狠略过窗隙照出一个缺口。启蒙被这道阳光,托到了清醒的现实。昨天的事已成心思,他迫不急待拿手机,果然有信息。“我感觉你人不错,希望能成为朋友。”启蒙高兴跳了起来,马上回复道“好的,说实话我也一样。”刚按完发送键,他觉有点不对劲,杨的号码最后一位不是7吗?在去取消时,信以发了出去,他马上去确认一看果真不是。他猜想可能是发错了吧,空欢喜了一场,没有在意,洗蔌完毕后,不情愿的向餐桌走去。

餐桌上静的窒息,只听筷子碰碗打击的声音。像是从前,父子两这样呆上一天都不会说话。那女人也就是杨翠芝,也是父母离异下长大的孩子她怎会不理解他们的心理。他故意用臂肘捅了启太一下。

冲着启蒙笑着说道:“听代课老师说道,你上次考试又是全年级第一,我们家蒙真是厉害。”说罢又捅了启太一下。

启太故意探试的磕了两声,“是呀”。“我们蒙,将来上重点大学,没有问题,对吧。”眼睛眯成一条线。“无聊”启蒙甩下筷子,拿起书包像外走去。启太受不住了,举起拳头,已拉来了架式,杨翠芝用双手抱住他的腰。吃力说道:“这说明孩子心态好,不骄傲。”启太架式拉在半空停住了。

“你看这孩子,自从跟他妈离婚后,他就从来没叫过爸,现在都野成啥样子了。”说罢一脸的沮丧,紧紧抱住了杨翠芝。

12.

气冲冲的启蒙跑出了家门,一路狂蹬。路过超市时,一刹那想起了华阳的礼物。猛刹住闸,车仍惯性的向前滑行动好几米,伴着车咛叫留下了一道黑色的印迹。启蒙放下车,来到了超市。聆琅满目的商品,启蒙犯了难。也想不起他到底喜欢什么。启蒙漫无目地,左瞅右看,不经意从一阁层治隙扫过,一个似曾相识映入眼帘,李小露就那个长的像李小露的同学。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篇(9)

阳光已成雏形,恶狠狠略过窗隙照出一个缺口。启蒙被这道阳光,托到了清醒的现实。昨天的事已成心思,他迫不急待拿手机,果然有信息。“我感觉你人不错,希望能成为朋友。”启蒙高兴跳了起来,马上回复道“好的,说实话我也一样。”刚按完发送键,他觉有点不对劲,杨的号码最后一位不是7吗?在去取消时,信以发了出去,他马上去确认一看果真不是。他猜想可能是发错了吧,空欢喜了一场,没有在意,洗蔌完毕后,不情愿的向餐桌走去。

餐桌上静的窒息,只听筷子碰碗打击的声音。像是从前,父子两这样呆上一天都不会说话。那女人也就是杨翠芝,也是父母离异下长大的孩子她怎会不理解他们的心理。他故意用臂肘捅了启太一下。

冲着启蒙笑着说道:“听代课老师说道,你上次考试又是全年级第一,我们家蒙真是厉害。”说罢又捅了启太一下。

启太故意探试的磕了两声,“是呀”。“我们蒙,将来上重点大学,没有问题,对吧。”眼睛眯成一条线。“无聊”启蒙甩下筷子,拿起书包像外走去。启太受不住了,举起拳头,已拉来了架式,杨翠芝用双手抱住他的腰。吃力说道:“这说明孩子心态好,不骄傲。”启太架式拉在半空停住了。

“你看这孩子,自从跟他妈离婚后,他就从来没叫过爸,现在都野成啥样子了。”说罢一脸的沮丧,紧紧抱住了杨翠芝。

12.

气冲冲的启蒙跑出了家门,一路狂蹬。路过超市时,一刹那想起了华阳的礼物。猛刹住闸,车仍惯性的向前滑行动好几米,伴着车咛叫留下了一道黑色的印迹。启蒙放下车,来到了超市。聆琅满目的商品,启蒙犯了难。也想不起他到底喜欢什么。启蒙漫无目地,左瞅右看,不经意从一阁层治隙扫过,一个似曾相识映入眼帘,李小露就那个长的像李小露的同学。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篇(10)

虽然幼儿的活动天生具有音乐性,但如何创造相对丰富的音乐环境、保护和开发其音乐潜能、让音乐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乐趣,才是大多数家长关心的问题。其实,并非一定要把孩子早早送进音乐兴趣班进行视唱和乐器学习,根据其年龄和性格特点,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音乐启蒙和熏陶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乐器学习不必太早,但音乐启蒙可以从婴儿期开始

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到音乐环境,如妈妈哼唱的童谣、催眠曲等等,都能为其习惯音乐的节奏性与旋律性打下基础。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还应给孩子塑造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如广泛接触各种发声材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随音乐节拍抚拍孩子、用手掌拍打简单的节奏、辨别各类人声的高低……这些都能够给年幼的孩子带来最初的兴趣和启蒙,为其更深层的音乐欣赏埋下伏笔。

营造和谐的音乐氛围,促进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经常处于音乐氛围中能训练孩子默唱(内心听觉)的能力,所以家长不妨在孩子起床、吃饭、阅读或绘画时播放音乐,营造温馨静谧或活泼生动的家庭音乐环境。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跟唱,对此家长应该持鼓励的态度,在一旁打拍子或带唱,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关注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仅凭家长的喜好播放某种类型的音乐,或只给孩子听儿歌童谣,这样反而限制了他接触各种音乐类型的机会,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民族音乐等等不同风格、不同演奏乐器的音乐都可以让孩子多接触。

把音乐结合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作为孩子的乐感培养还是日后的技能训练,热爱音乐的前提永远是培养兴趣。许多孩子之所以将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看成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都是因为无法从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家长最好能从小在孩子的生活情景中培养。平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孩子参与:如在学唱儿歌时用拍拍手、跺跺脚来训练其节奏感;利用音乐曲目编成童话故事;用环境、身体或乐器的声源来尝试音乐的组合搭配;用歌唱为未完成的旋律创编“答句”等等。

感知音乐的音画性和情感性,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的音画性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营造氛围,使孩子重现感知过的事物、情景;也可以通过联想,组合成新的意象,家长只需略加描述提示,就能帮助孩子身临其境地张开想像的翅膀,进入美妙的艺术境地。而情感性的音乐插入了感情色彩和情节因素,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再配合家长的讲解和引导,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氛围,逐步感受乐曲的风格,如活泼欢快或抒情柔和,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成为真正聆听音乐、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的“艺术家”。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培养音乐家,让孩子尽早接受音乐的陶冶,不但能培养其艺术品位,还能发展右脑形象思维,在发挥孩子与生俱来的潜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架构孩子健康自信、和谐安全的环境十分有益。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从家庭教育中做起,尽早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将音乐知识化繁为简,引导他们去观察、欣赏五彩缤纷的世界吧,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音乐启蒙老师!

在家庭教育中巧妙融入音乐启蒙

文/刘大坚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可以用音乐去打动、去促进。”事实正是如此,音乐智能伴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而产生,调节着人类的节奏和韵律活动,对于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提升艺术品位有着莫大的作用。

虽然幼儿的活动天生具有音乐性,但如何创造相对丰富的音乐环境、保护和开发其音乐潜能、让音乐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乐趣,才是大多数家长关心的问题。其实,并非一定要把孩子早早送进音乐兴趣班进行视唱和乐器学习,根据其年龄和性格特点,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音乐启蒙和熏陶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乐器学习不必太早,但音乐启蒙可以从婴儿期开始

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到音乐环境,如妈妈哼唱的童谣、催眠曲等等,都能为其习惯音乐的节奏性与旋律性打下基础。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还应给孩子塑造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如广泛接触各种发声材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随音乐节拍抚拍孩子、用手掌拍打简单的节奏、辨别各类人声的高低……这些都能够给年幼的孩子带来最初的兴趣和启蒙,为其更深层的音乐欣赏埋下伏笔。

营造和谐的音乐氛围,促进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经常处于音乐氛围中能训练孩子默唱(内心听觉)的能力,所以家长不妨在孩子起床、吃饭、阅读或绘画时播放音乐,营造温馨静谧或活泼生动的家庭音乐环境。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跟唱,对此家长应该持鼓励的态度,在一旁打拍子或带唱,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关注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仅凭家长的喜好播放某种类型的音乐,或只给孩子听儿歌童谣,这样反而限制了他接触各种音乐类型的机会,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民族音乐等等不同风格、不同演奏乐器的音乐都可以让孩子多接触。

把音乐结合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作为孩子的乐感培养还是日后的技能训练,热爱音乐的前提永远是培养兴趣。许多孩子之所以将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看成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都是因为无法从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家长最好能从小在孩子的生活情景中培养。平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孩子参与:如在学唱儿歌时用拍拍手、跺跺脚来训练其节奏感;利用音乐曲目编成童话故事;用环境、身体或乐器的声源来尝试音乐的组合搭配;用歌唱为未完成的旋律创编“答句”等等。

上一篇: 数控编程实战培训 下一篇: 科技技术的发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