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工作要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3 01:46:44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篇(1)

2020年全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信息化和绿色交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学习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省“两会”和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交通强国试点省份建设各项要求,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工程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加快现代高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信息化整合建设,推进绿色智能交通运输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和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作如下:

一、科技创新

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精神,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推进体系,研究制定科技项目信用管理办法等;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水下隧道智能设计、建造与养护技术与装备”“自动驾驶测试评估及车路协同关键技术”2个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大推进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创新平台(智能网联创新平台)建设并取得突出成效。加快构建由高校院所、行业研究单位和成果应用单位等组成的“创新链”,凝聚优势科研力量,统筹创新资源,积极争取更多创新成果纳入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和重点科技项目清单,主动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和国家与行业标准制修订,培养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工程。省市联动加强高新技术应用、重大技术攻关、绿色智慧交通产业等方面重点任务实施,并支撑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其他九大样板工程建设。打造智慧基础设施,完成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试点工程建设和验收,开展公交智能驾驶示范应用。利用高分遥感等技术加强交通运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岸线资源利用管理、运行监测与救援管理等;推进ETC、电子车牌等技术在超限运输治理、“两客一危”风险防范、非现场执法等方面应用研究;开展智慧路网云控平台、智慧农路管理、高可靠性公路货运系统等一批关键应用研究,并加强总结推广,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3.推进和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示范工程。完成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绿色智能航道建设与维护”,并在通扬运河等工程中应用推广;实施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部科技示范工程;集中力量推进智慧高速公路、京杭运河智能航运等10个重大专项,淮安有轨电车自动驾驶等15个科技示范工程研究;开展海铁联运、港口粉尘监测、“两客一危”精准监管等攻关,支撑运输结构调整、污染防治攻坚战、平安交通、品质工程等重点工作。

4.推进智能化建造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国家和省重点工程中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比例达90%,并在跨江大桥等运营养护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较为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和相关标准体系。依托开展的科技示范工程,建成G344淮河大桥、S420金湖段等“智慧工地”,形成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依托徐工集团等力量,研究应用3D机械控制推土机、平地机和无人驾驶压路机、就地热再生机群智能化协同施工技术等,聚集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材料、装备一体化研发,自主研发热风微波复合就地热再生机组、步履式应急抢险救援装备等2套养护设备。

5.加大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围绕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开展长三角三省一市内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规范、省际毗邻公交运营服务规范等研究和制修订;以互联互通基础建设、BIM技术应用、绿色环保、品质工程等为重点,组织《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指南》等标准研究;提出2020年度省地方标准项目制修订需求,争取12项标准列入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建成江苏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为行业单位提供标准政策和标准文本查询服务,强化标准项目申报、编制等过程性管理。

二、信息化

1.加快政务信息化整合建设。编制出台省级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指导意见。加快建设交通运输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具备交通行业数据中心、共享交换功能);完成移动应用平台、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主体功能建设应用;完成厅政务系统整合工程前期并启动建设;完成厅专网整合方案编制并组织实施。

2.加大智能交通建设实施。加快谋划5G、区块链、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构建基于5G的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应用体系,编制印发智能交通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建设S342无锡段、沪宁高速、南京港等一批智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太仓港自动化堆场;逐步建立智能船舶+辅助航行的智能航运发展体系;打造港区无人集卡等一批车路协同试点示范项目。

3.加强交通运输大数据融合应用。编制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行动方案,筹划在路网运行调度、营运车辆监管(“两客一危”与超载超限等)、“运游结合”特色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加强数据交换共享,围绕安全、服务等主题,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建立交通运输运行监测预警机制。

4.协作建设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实现交通、海关、口岸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串联外贸和内贸两种形式,形成全程物流统一监管和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海关、铁路、运输、口岸、货代、仓储、银行、金融等全链条信息可溯机制。指导搭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联运电子数据交换通道,打造“一带一路”互联网数据开放交换共享试验区。

5.加强行业信息化指导。在信息化规划、项目建设管理、数据分析应用、标准规范和部省文件要求宣贯等方面加强培训与指导。总结推广交通运输信息化综合应用示范县经验做法。在全省加大推广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处置系统等综合性应用,推进海江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立体交通网的协同联动管理和应急处置。

6.深化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推进2020第四届交通信息化论坛(中国苏州)筹备工作;会同苏州市、部公路院共同做好2022年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各项筹备工作,通过创新大赛、示范建设、产业引进,探索建立具有影响力和实效的技术交流平台,重点推动大数据、智能驾驶、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智能交通产业高地。

三、绿色交通

1.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部省关于节能减排工作要求,指导行业开展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和“温控”等工作。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应用,积极配合工信部门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2020年底前使用比例达到80%;推广内河LNG船舶新建和改建,力争2020年底前在京杭运河江苏段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推动船舶LNG加注站立项、建设和运营,2020年底前至少开工建设1座加注站。做好省级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按照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和核算细则要求,组织做好第三方审核、专家审核、项目核定、金额补助和绩效评价等;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库,定期组织节能减排项目申报。开展交通运输能耗调查工作,组织召开全省能耗调查工作交流会,开展两次能耗调查与统计分析工作。

2.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和绿色出行。推进内河集装箱发展,积极培育“散改集”标杆企业、内河集装箱航运龙头企业;推广新型运输组织方式,规范发展网络货运,推进供应链服务发展,鼓励“互联网+高效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完成常州、扬州、昆山等3个国家公交都市创建任务,力争新增2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00条以上。开展慢行交通试点示范工作,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建设,提升步行、自行车出行品质,推广慢行交通建设经验和做法。

3.加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完成400总吨及以上船舶收集或处理装置建设改造任务,推进400总吨以下船舶收集或处理装置建设改造,港口接收设施全面建成并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加快推进长江干线水上化学品洗舱站设施建设,完成5座洗舱站建设。推动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工作,新造油船逐步具备码头油气回收条件。加快港口码头和机场岸电设施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港口岸电布局方案》明确的改造任务,进一步提高泊位岸电覆盖率和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率,全省港口、水上服务区和待闸锚地基本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力争实现岸电用电量在2017年基础上翻一番;新、改、扩建机场航站楼地面辅助电源配备率达到100%。推进港口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根据《江苏省港口大型煤炭矿石码头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沿海和内河港口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任务。

4.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坚持生态优先、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导向,对接生态保护、国土空间、产业布局等规划,加强土地、岸线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用地及岸线资源利用效率,会同沿江八市组织编制《江苏省长江码头布局规划》,并提请省政府正式印发;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注重老旧设施更新利用,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推广沥青面层再生、基层水泥再生、日常养护快速修补等绿色环保“四新”技术,再生技术在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比例达到60%;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水资源循环利用。

5.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推进生态选线选址,强化生态环保设计,避让耕地、林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篇(2)

把科学发展观理论与科技实践相结合,密切对接市委“非公经济、节水增收、劳务输转为支撑的科学发展新路子”的总要求,通过解放思想,拓宽思考科技工作的视角,科技发展的工作思路,要坚持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为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全市科技工作“3357”工作思路,即:实现三个转变、抓好三个环节、实施五项工程、提升七项工作水平。实现三个转变,即:一是从仅限于科技部门的工作手段抓科技,向集成运用全社会科技资源抓科技转变;二是从过分注重以科技项目为主的工作重点,向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工作重点转变;三是管理理念要由重视研发推广,向以人为本,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转变。抓好三个环节,即:上争科技项目、中抓创新能力建设、下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五项科技工程,即:一是实施创新项目带动工程。争取部省科技项目对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支持,带动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星火产业带着手建设技术和企业集聚、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良性互动的星火技术密集区。二是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食品工业、能源化工业,着手重点培育10户高成长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实施创新人才保障工程。围绕实施市委《工业富市人才保障计划》和《石羊河流域人才保障计划》,针对企业重点培育自主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针对农村结合重点支柱产业和示范项目培养实用人才。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稳步推进。四是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一是抓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是抓好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二是抓创业平台建设,重点通过产学研合作,集成科技资源,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平台。五是创新环境优化工程。一是争取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二是落实创新政策,把支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协调落实到位。提升七项工作水平,即:一是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水平;二是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水平;三是大力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四是大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水平;五是大力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六是大力提升科技创新组织引导水平;七是大力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篇(3)

一、做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务必统一思想、深化认识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是科技部等六部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特色,支持浙江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我省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制约,推进“两创”总战略的实施、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试点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是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任务、部省携手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际行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今年以来,科技部等六部委为了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联合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并着手抓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省试点工作。这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有利于部省携手推进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落实,有利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地方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科技部把浙江作为第一个试点省,既是对浙江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浙江今后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以此为新起点,全力以赴做好试点工作,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是我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经济运行呈现了“企稳回升、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离不开科技进步与创新。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促进科学技术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正是浙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前段时间,我带团到以色列考察学习。以色列资源要素紧缺,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恶劣,但他们依靠科技创新,在生命科学、农业、医药化工、新能源、军事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特别是在农业领域,通过科技研发和设施投入,在培育优良品种等方面全球领先,乳品业等方面生产水平名列世界前茅。科技创新成为以色列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机遇,努力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真正走上创新驱动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三,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是我省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途径。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省份或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来,我省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机制更加灵活,吸纳技术、转化成果和实现产业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但是,我省的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构建创新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尚不足以支撑浙江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既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又着眼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强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强调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强调创新型企业建设与开放型科技资源整合,必将对我省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是我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企业技术创新正日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和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途径,成为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完全确立,创新能力仍然不强,迫切需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就是着眼企业这一创新主体而作出的部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组织和引导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试点工作的这一核心要求,推动更多企业走依靠创新谋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增强我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做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任务繁重,我们务必明确方向、重点突破

做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为目标,以抓好“八个一批”为重点,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要作用,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做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社会科技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均比2009年翻一番,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企业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做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需要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巧妙结合。要充分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确定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优化配置公共资源,进一步支持和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立足省情、立足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在我省具有基础优势、战略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关键与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又要着眼长远,从整体上谋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基础研究、创新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协同发展。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开放集成。完善的体制催生创新动力,健全的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一方面,要创新科技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另一方面,要推进开放和集成创新,大力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做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

四是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技术创新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支持。我们既希望得到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又要坚持省、市、县(市、区)联动推进试点工作。充分调动市、县(市、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良好局面。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我们要在试点中着力抓好“八个一批”重点工作:

第一,着力抓好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知名品牌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和实验室,组织实施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开发和实施专利特别是重大发明专利,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打造国内外知名自主品牌,探索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体制机制和创新文化。着力抓好目前已确定的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同时,还要注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到2015年,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200家以上,建设县级以上创新型企业5000家以上,其中省级创新型企业500家以上,部级创新型企业50家以上。

第二,着力建设一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加快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6个一批创新载体和三类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现有33个基础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水平,强化对特色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要全力支持长三角清华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新材料研究所的建设。特别是要结合21个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建设,建立由科技、管理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组,实行首席专家制度,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加快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所等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使其成为引领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共建一批“开放、流动、协作、共享”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加快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强化孵化功能,扩大孵化规模。大力发展和规范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各类科技中介组织,使之成为技术市场发展的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到2015年,建立和完善大型企业研究院150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2500家以上,区域科技服务中心120家以上,省级以上孵化器100家以上,建设科技基础平台10个以上,行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服务平台50个以上。

第三,着力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11个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股份制、理事会、会员制等多种形式联合高等院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创新链上下游的对接和整合。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的辐射和转移,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15年,在纺织、轻工、装备制造、汽车、船舶、医药、建材、有色金属、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中建设50个左右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选择符合条件的争取成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第四,着力引进一批大院名校大企业共建创新载体,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在充分发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作用的同时,集中力量规划建设好科技创新载体特别是青山湖科技城,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企业。加强与中科院、工程院、著名高校和国防科技系统的全面合作,进一步鼓励支持浙江民营企业与国防科技系统的紧密合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到海外设立、兼并和收购研发机构,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2015年,引进共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300家以上,其中具有较大规模的高水平重点创新载体50家以上。

第五,着力提升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统筹规划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加快布局调整,促进扩容提升。努力把杭州、宁波两个部级高新区建成为全国一流的部级创新型高新开发区,支持绍兴、嘉兴、湖州等条件较好的省级高新区发展成为部级高新区。整合提升其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拓展园区和基地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

第六,着力实施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科技专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支撑计划和863、973等科技计划。进一步凝练主题,突出重点,加快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高效节能、重大机电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现代纺织与服装的加工与装备等省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继续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力度,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七,着力推广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共性技术,促进量大面广的企业转型升级。优选一批对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影响、近期能形成新增长点的重要科技成果和共性技术,加大转化和推广力度,力争形成新的发展优势。组织实施节能技术、减排技术、光伏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数字化、新材料、重大工程配套装备、民生科技、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等十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程,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的示范和推广效应,带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第八,着力造就一批企业创新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国家“”和我省“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重点引进一批直接面向企业、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批一流的创新领军人才、一批研究开发骨干,形成梯队合作的强大创新团队。在实践中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善经营、会管理、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青年企业家,培育和造就一大批企业技术研发骨干,培育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知识型、技术型的高素质企业职工队伍。鼓励高校和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人才。到2015年,培育300个以上产学研相结合的省重点技术创新团队。

三、做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事关全局,我们务必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安排,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任务。我们务必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试点的各项工作。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篇(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委“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及建设“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要求,紧密围绕城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科技创新融入发展大局,将《科技创新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区域特色,为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不断挖掘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一与区域特点相匹配原则。针对区域特点。通过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结合自身实际,二坚持创新发展原则。按照委、政府对我区发展定位等职能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工作思路,以制度创新促进能力提升,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及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三注重统筹协调原则。科技创新局的统一指导下。不断整合资源,通过加强部门协调,形成科技创新工作的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和保障科技创新战略纲要的有效实施。

将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与科技研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四突出重点原则。紧紧围绕我区科技、经济工作实际。创新科技创新运行与保护机制,营造科技创新文化氛围,增强科技创新发展动力,突出企业自主创新及运用科技创新制度的能力与水平,稳步提高区域自主科技创新拥有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工作目标

区科技创新工作将以全面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为重点,未来5至10年。通过运用科技创新战略推进、优势企业培育、增量提质、产业化推进、维权执法、宣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稳步提高科技创新申请量、拥有量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创新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发挥中心区域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创造密集区,探索科技创新商用化,努力成为我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的窗口。

健全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网络,2012年。形成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工作体制,形成运行顺畅、科学高效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建立实力强大、优质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营造环境良好、依法办事的科技创新保护体系,2015年。成为科技创新保护示范区;逐步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打造科技创新密集区,率先试行科技创新商用化,努力打造成为我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的窗口区。

四、重点任务

以此为龙头,一加强科技创新产业聚集。特别是要引进一批具有国内或国际知名度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机构。积极带动我区科技创新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分期、分批培育具有科技创新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示范区。制定、实施培育具有科技创新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区的具体发展规划、具体落实措施。建立有效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开展聚集区科技创新管理运行体系建设,建立政府科技创新管理职能部门、相关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共同参加的聚集区组织领导机制和日常执行机制,统筹协调聚集区科技创新管理的各方面工作。

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比例、发明专利申请比例等不断增长。二逐步提高自主科技创新拥有量、专利年度授权量、商标注册量。

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与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三健全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机构建设。

四健全科技创新工作体系。逐渐形成一支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初步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

加强区域政策、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政策的衔接,五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从财税扶持、政府采购、重大项目论证、绩效评估、科技创新激励等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建立完善配套、具有本区特色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高校、中小学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普及教育和发明创造竞赛活动,六大力弘扬全社会创新创业精神。充分利用区教育优势。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夯实人才基础。深入社区,科普和普法教育中增加科技创新内容,通过鼓励和支持自然人的发明创造,促进社会化科技创新创造体系的形成。

积极培育自主科技创新优势企业。引导企业加强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七加强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通过试点示范。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制度运用能力和场竞争能力,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科技创新和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培育企业科技创新创新文化,八重点加强中小型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战略推进工程。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营造尊重科技创新、保护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运用与保护机制。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保护援助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综合科技创新保护援助服务,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造与运用的良好外部环境。

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充分挖掘、研究的基础上,九加强传统名特优产品和老字号科技创新保护工作。区传统产品种类繁多。认真选择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等科技创新保护种类,加大开发力度,形成地区特色,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壮大。

积极研发代表区域和旅游景点特色的旅游商品,十加强旅游、服务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大旅游商品自主创新力度。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制度,加强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饮食服务业主开展以商标(商号及专利(技术秘密等科技创新为基础的连锁经营,发展壮大饮食等服务业。

建立科技创新网上服务平台,十一发挥网络优势。强化专利信息的传播和开发利用,加强专利知识的普及,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科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

五、专项工作

规范专利管理秩序,一专利。认真贯彻落实专利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增强场主体的专利意识。制定实施专利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发明创造、提高专利数量和质量,优化专利结构,指导和规范专利无形资产评估,推动专利权质押和交易。

充分发挥商标品牌激励政策,二商标。结合区域优势。以商标的商业价值为中心,培训和营造商业文化氛围,提高场主体运用、保护和管理商标的综合能力。制定具体的引导、帮扶和激励措施,推动企业成为商标使用、自我管理与保护的主体。

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管力度,三版权。建立和完善版权保护机制。指导企业健全内部著作权保护制度。加大版权宣传力度,增加全社会版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

提升商业秘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四商业秘密。指导企事业单位制定商业秘密管理计划。加强执法过程中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六、工作措施

形成科技创新工作合力。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负责,一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和协调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全面领导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抓好科技创新的各项具体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机构,形成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全面推动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建立科技创新工作责任制,区科技创新局及相关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保护科技创新的合力。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科技创新工作目标任务,使科技创新保护切实得到有效推进。

加大资金投入,二认真制定实施计划。保障科技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认真制定科技创新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将目标和任务纳入年度工作安排。积极引导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保护和利用基金,支持科技创新质押融资等金融创新。

开展面向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等形式,三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保护意识。坚持把《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纲要》学习培训放在首位。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战略的教育和培训活动。以学习、宣传、贯彻《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纲要》为重点。促进社会公众主动学习和了解科技创新的有关知识,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创新活动深入开展提供强大的智力资源和保障。同时,将《纲要》学习纳入区委党校干部教育的必修课程,努力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战略宣传活动。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各种宣传媒体,全社会加大对专利、商标、版权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篇(5)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后,各市党委、政府制定和调整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围绕《*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出台了当地科学发展的相关决定。调研中我们看到,科技工作是当地党委、政府关注的一项工作,但是各地、各级的重视程度有差别,科技投入的差别很大,科技工作显效的差异也很大。但是被调研的市科技管理部门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科技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市

*市提出要主动对接钦北防重点项目,实施总部基地战略,延长产业链,着力建设三大基地、完善三大平台、实施六大科技工程、开展六大科技行动(简称3366工程)。三大基地即特色优势有色金属技术开发与产业基地、生物质产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三大平台即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平台、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六大科技工程即工业产业科技支撑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程、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民生科技提升工程。六大科技行动即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与产学研结合促进行动、新农村建设科技引领行动、多区域科技合作行动、知识产权战略行动、科技人才支撑行动和科学普及拓展行动。

(二)*市

围绕*市提出实施“二次创业”,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目标任务,科技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措施:一是完善科技政策环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二是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三是实施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四是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企业技术升级;五是完善奖励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三)*市

*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施一个战略,争创两个城市,营造四个环境,建设三个平台五个体系。实施一个战略即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争创两个城市即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营造四个环境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营造优势人才聚集的良好环境;大力实施专利战略,营造推进名牌工程的良好环境;提升特色产业创新能力,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三个平台五个体系即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科技投入体系、科研成果及专利技术转化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

(四)*市

*市科技工作基本思路:一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促进自主创新。二是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协作,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围绕*市委、政府提出的突出打造十大优势产业,开展重大项目攻关。四是推进孵化器建设。五是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六是推进部区会商项目实施。

(五)*市

根据*市市委提出把*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跨越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发的实验区”的要求,提出了树立四种意识,争创四项先进,以“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和绘制,支撑“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的实施的科技工作思路。树立四种意识即树立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和竞争意识。争创四项先进即争创第四轮创新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市;保持县区国家科技进步考核通过率达到75%以上;争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增幅排在全区前列;争取科技投入增幅在全区前列。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与绘制,有利于找准产业链“利润池”,有利于整合资源,为产业升级指明方向。

(六)*市

*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思路:一是培育企业创新群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二是培育科学研究群体,增强科技研发能力。三是培育科技服务群体,提高科技中介水平。

二、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科技基础薄弱。从科技人才来看,我区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三市,但人才总量仍然偏小,不能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三市科研机构极少,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如*市只有科研院所11家,仅有人员147人。从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来看,*、*、*三市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均不足0.5%。科技创新资源匮乏,自主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调研中发现,即使在*、*、*三个工业相对发达的城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广大中小企业R&D投入普遍不足,缺少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三市的大部分企业甚至缺乏必要的研发部门,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科技工作显示度不够。科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容易出现“政绩”工程,不少地方领导对科技工作“口号”重视,没有从人、财、物的资源上支持科技工作,导致科技工作在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上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显示度。

(四)科技资源整合不够。在科技资源配置整合上,有的地方没有充分整合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资源,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共享度不高的问题。如*市就没有充分利用*海洋研究所和*红树林保护重点实验室的科技资源推进科技工作。*市和*市在红树林研究的资源上也没能有效共享。

三、几点建议

我区作为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开展科技工作还存在不少障碍,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让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总体布局,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部署,科技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协调,实现科技攻坚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国内和国外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跨越之路。

(一)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科技工作要有为有位,必须加强科技自身能力建设。做好科技工作必须解决必要的手段和一定的工作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科技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工作绩效。

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坚持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继续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人才小高地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促进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桥梁作用。加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和*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我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的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提高现有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二)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加强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建立科技进步监测体系,通过推动人大立法把科技进步指标纳入市县一把手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营造党政领导真正重视科技的环境。加快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出台有关推进我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引导和落实企业大幅度增加R&D经费投入。

(三)开展重点产业技术攻关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位的要求。要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的定位,突出重点,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确定的重点产业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构造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制约我区汽车、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区重点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发展。

(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科学发展,关键在人。针对我区高层次人才稀缺的现状,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及团队。要围绕我区重点产业,设立自治区高层次创新人才专项基金,结合我区科研需求和基础条件、学科建设,针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工作机制,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突”专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结合全区现有创新资源,共同打造一批自治区级创新团队。从各行业每年选拔一批中青年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帮助、推荐参与国家、省市(区)级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等,培养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五)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从各级政府层面加强对科技资源的统筹安排,从源头上避免科技资源配置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分散重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通过科技项目引导,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构建完善*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共享。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篇(6)

一、建设以精细化工为主的科技创新体系

1、引进著名的科研院校,切实增强原创能力

增强区域自主创新,关键是要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有一批能

适应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因此必须引进著名的科研院校,为经济的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技术及由此而形成品牌优势。要建设上海国际化工城,做大化工经济总量,提升化工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绿色化工,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源头和源泉,把上海及全国各化工研究机构引进。积极引进中科院有机所萃取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实力单位入驻化工孵化器,切实增强科技原创能力。

2、制订激励政策,鼓励现有企业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要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体系。应制定同实施化工自主

知识产权工程相匹配的扶持政策,激励现有企业申请专利,申报国家创新项目,以此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增强持续创新能力。现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是经济、科技进步的主力军。政府要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建立适当的引逼机制,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3、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好化工孵化器

年是孵化器建设年,要高质量的完成孵化基地建设。以孵化器建设作为科技企业集群的载体,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技术创新过程,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工企业,引入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

孵化器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外科技发达国家,都十分注重孵化器建设。我们要把上海化工孵化器建成一个平台:精细化工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二个中心:绿色化工的示范中心、

化工科技企业的创业中心;三个高地:化工科技研发的高地、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高地、化工人才集聚的高地。

二、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

1、加大科技投入,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决算支出1.3%以上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要按照科技进步要求,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预算支出1.3%以上,支持创业创新工作,使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2、建立科技投资公司(风险投资)

我们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营造创业创新的

环境,以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尤其是启动化工自主知识产权工程,要引进研究机构增强我们的原创能力,激励现有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必须要有创新资金的支持。因此,以政府为引导,企业化操作,建立科技投资公司是势在必行。重点扶持精细化工产业。

3、建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

建立科技专项资金,落实科技扶持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

资金支持。创新资金与国家和市的创新资金匹配,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加速产业的技术升级、引优秀人才、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新技术和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项目。

三、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1、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

高新技术企业是产业能级提升的载体,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强对高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充满创造活力和发展生机的高新技术群体,为我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加16家以上,高转化项目20项以上,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支撑力。

2、专利工作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促进技术创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其中专利申请量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标志之一。年,积极实施化工自主知识产权工程,推进上海市化工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工作。

通过宣传培训,加强执法,完善服务,落实政策,以增强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年申请专利达9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增长30%以上。

3、开展科技“小巨人工程”

积极实行科技“小巨人工程”,培养一批具有较多知识产权、具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具有较高价值品牌的科技中小型企业,为科教兴区主战略的实施输送源源不断的活力。年培育3家“小巨人”企业。

4、积极突破生物化工等精细化工新领域,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及绿色化工理念

引进生物化工项目,真正开展绿色化工生产,走注重环保可控的精细化工之路。

四、大力开展科普工作

1、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培育化工亲和力,提高社会各层面人员的科技素质。绿色化工巡回展、流动科技馆、知识竞赛等。

2、以土专家培育和农村科普活动中心建设为抓手,深化为“三农”服务的有效载体。

3、科技引领健康生活科普活动。

五、进一步形成科教兴区全覆盖联动推进机制

科教兴区落脚点是兴区,只有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坚持科学发

展观,坚持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才能提升的整体发展水平。国际化工城及三区一线建设应突显科技引领的特色,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形成创新机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节约型、生态化、居更佳、开放性的绿色滨海新城。区要进一步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把科教兴区工作落到实处。

六、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有效落实

区委提出年狠抓有效落实,确实是工作推进的关键所在。

1、建立制度化工作机制,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

要建立明确工作责任制,从切实履行职责,要有能定期量化考核

的工作制度,来确保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把精细化管理的手段,上升为制度化的工作机制,以制度化来管理队伍管理工作推进。

2、建立过程督查机制,及时狠抓落实

按照年度工作目标推进制度要求,提出每月工作重点、工

作标准及时间节点,在OA系统中公示。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篇(7)

通过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要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思路、提高认识,加快推进新时期科技进步。刚才,天理同志就全省的科技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和安排,我都同意。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十届四次、六次全委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扎实实落实和做好这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下面,我就省委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全体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做好今年全省科技工作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和推进新时期科技工作

最近一个时期,总书记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指示对我们做好科技工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注意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学习落实关于科技自主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紧紧扭住为国家发展服务这个中心任务,坚持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的能力,着力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能力。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位比较靠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现有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花大气力在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我省的创新能力。要根据我省的实际,扬长避短,坚持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新路子。

二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创新要突出重点的指示精神,在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取得突破。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努力把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事关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抓紧攻关,争取突破。我省经济实力有限,财力不足,科技工作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全方位突破,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事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领域,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在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制造业信息化、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攻关,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总书记指出,要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科技支持。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努力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建设节约型社会,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在以改革促发展、创新科技体制和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省政府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和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补充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完善领导协调机制,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实事求是,加快改革的进程。

四是学习落实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加快构筑我省区域创新体系。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创新能力远远不足。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技术高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五是学习落实关于人才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以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专家和选拔尖子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科技

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我省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资源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精神,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继续做好特聘科技专家工作及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努力营造科技人才创新和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投入的指示精神,探索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总书记指出,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我省科技投入近年来不断增加,去年,从国家争取到的科技经费较上年增长28,省级科技三项费超过411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6.2亿元。但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除了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外,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建立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多种渠道的投入机制和财税、金融等政策。

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意义深刻,内涵丰富,提出了科技工作的指导原则、方针和思路,为新时期进一步作好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发展的总方针,是全部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思路,积极部署,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解决科技发展中的体制,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科技工作目标和任务,在体制上要有新的突破,在发展上要有新的思路。

二、认真研究省情,突出重点,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总结年,也是启动"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对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十一五"科技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把握科技部对今年科技工作的要求,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科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做了安排和部署,各地各部门在今年工作安排中,要立足于总结"十五",着眼于部署"十一五",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注意虚实并举,以虚促实,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一是要深化对省情的研究和认识,结合省情部署科技工作。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是我们正确决策和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分析研究省情,依据省情提出加快发展的举措。认识省情、更好地把握省情,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决策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在深入研究省情上下功夫,集思广益,力求对省情的认识逐步深化。科技厅要按照省委要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认真组织做好"深化省情认识加快甘肃发展对策研究"等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用一年时间,拿出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突出重点,加强集成。

二是要加快做好科技工作宏观布局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做好全省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工作,是我省科技工作长远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实现法治政府的基础。经过一年的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今年要加快进度,全面完成,争取拿出高质量、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作规划。全省的规划要深入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及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目标,研究部署新的生产力布局,合理有效配置科技资源。通过制定规划,要进一步理清科技工作思路,凝炼出一批重大科技问题,推动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要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布局与建设。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布局与建设,就是要围绕国民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推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政策和管理等创新要素的资源整合,提升区域竞争力。要整合和配置省、市、县各级科技资源,优化结构布局。

制定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加快推进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要加快建设科技信息、自然资源、科研数据、虚拟科研网等开发创新的科研基础平台。启动运行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争取实现省内骨干文献单位的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科技管理网络。

积极培育科技孵化器,发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功能。要重视和加强对科技园区的服务和指导,兰州高新区、金昌高新区、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等,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形成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支持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能力建设和环境建设,支持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省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示范作用。

建设我省技术高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动态化管理机制。争取建设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优势明显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壮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优化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省战略。要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选聘和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培养高层次拔尖科技人才。通过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引进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挖掘我省科技人才队伍的潜力,调整科技人才结构,充实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

四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提出 的"发展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选择一批对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专题,进行科技攻关并力争取得突破。今年在继续抓好兰、白、金有色金属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药研制与中药现代化、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清洁能源、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节能与环保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同时,特别要在马铃薯产业升级、中药材种植与中药现代化、有色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等重大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五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为基础,抓好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继续做好国家和省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促进科技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六是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普及,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普工作会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全省科普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科普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制定完善科普工作政策体系,尽快启动《甘肃省科普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抓紧建立完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发展科普事业。要结合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对象,创造性地做好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坚持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的科普宣传工作。近期内,要安排部署好今冬明春的科普活动,掀起一个新的科普工作热潮。

七是以改革促发展,深化和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去年以来,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精神,技术开发类院所加快了转制或改制的进程,社会公益类院所积极制定出台改革方案。省属科研院所改革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改革的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进有了一步增强,认识逐步深化,态度更加积极。但改革进程仍然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各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要以大局为重,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原则,坚持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思路,坚定不移地坚持贯彻省政府[____]121号文件,特别是开发类科研院所,不能有丝毫的动摇。科技厅要对科研院所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整理,借鉴兄弟省市的作法,结合我省的实际,补充完善有关配套政策。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一刀切"的作法,针对科研院所的不同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体现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要尽快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努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院所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八是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认真做好《甘肃省专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积极推进我省专利管理体系、企业院所专利工作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我省的专利战略研究,积极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继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量。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强化专利保护意识,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把重视专利与保护技术秘密、商标相结合,与新产品的研发相结合,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更好地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

三、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县市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去年召开的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县市科技工作主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艰巨任务,反映着国家科技工作的总体成效,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层次。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省"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县市党政领导更加重视和支持地方科技工作,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农村科技进步方面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模式。目前就全国而言,县市科技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已经成为全国科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我省地处西部,县市科技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孵化功能不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科技工作开展不好的县市,科技落后与经济发展滞后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缺乏基本工作条件,职能弱化,导致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能力较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工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大量适用技术得不到满足。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对我省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高到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全局性高度来认识,深入研究和分析地方科技工作薄弱的主导因素和症结所在,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县市科技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要围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立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增强县市获取、扩散科技成果的能力,拓宽先进技术向基层转移的渠道,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当前,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定位不清、作用弱化,是目前县市科技工作薄弱的症结之一。要按照国家部署,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和科技部门的工作定位。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是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提供系统的科技服务和支撑。重点强化四个方面职能:一是参谋助手职能。要充分利用科技系统的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优势,针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建议,起到"参谋部"、"咨询部"的作用;二是综合管理协调职能。通过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 行政管理,提高行政能力。通过营造政策环境,调动各部门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做好当地的科技工作;三是公共服务职能。要主动承担起向公众提供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的职能,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做好项目、技术、人才引进和科技招商工作,加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等公共科技服务;四是组织科技示范职能。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做好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示范,以及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工作,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优化和改善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条件,提供基本的工作环境。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更加积极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赢得职能和位置,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导,充分提升县市科技竞争力。县市科技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接受和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不足,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的供给与需求相脱节。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应当把加速成果转化摆在中心位置,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以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为抓手,增强县域科技实力。要深入做好"____-____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结合考核,切实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去年,我省城关区被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安宁区等三县(区)被列为"全国县市科技工作试点县"。今年要全面落实示范、试点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创出新的发展模式。同时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县市进入全国示范、试点行列。通过示范和试点,带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工作,提高我省县市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科技综合竞争力。

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地方产业升级。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院地院企科技合作(白银)座谈会精神,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和高等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院地院企合作深入发展。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与实现产业化相统一,在合作的广度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体制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把院地院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以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在我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科技人员的欢迎和拥护,一些地区积极主动开展这项工作。今年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模式,及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试点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运用地方科技、财政、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源,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户两个积极性,发挥科技优势,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健康开展。

三是加强县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县市科技工作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落脚点。要以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和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为突破口,强化县市的科技服务与信息传播功能,延伸科技创新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以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示范为平台,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过努力,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运作良好,在全国已小有名气。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重点围绕乳业、蔬菜、制种、啤酒原料、草畜业、淀粉加工等产业的发展,组织做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实施农村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培训及农村科普、重大农业技术转化、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村信息化促进科技扶贫等专项行动,逐步建立依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撑和服务体系。

加强县市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技术综合集成和快速传播。加快县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县市科技服务平台的信息"中转站"和"放大器"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科技厅去年启动的全省科技管理网络建设试点工作,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并逐步向县市延伸,地方政府要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网络功能,充分发挥县市科技信息的传播服务职能,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县市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体系。

四、加强领导,转变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和部署科技进步工作,增强科技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感。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与服务职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一是要加强领导,立足实际研究和部署科技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特别要强化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和职能。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地方科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厅要继续加大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力度,培育扶持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特别要注意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引导和支持。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篇(8)

值增长迅速,*市科技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新年伊始,本期介绍市科委*年的工作情况与*年的工作思路,以供参考。

一、*年工作总结

(一)我市科技工作基本情况*年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

论和中央“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全省技术创新大会和全市科教兴市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科

教兴市“一号工程”,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通过制订政策,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的环境;加强产学研科技合作,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人才、项目和技术开发机构;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注重特色,

突出重点,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与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相结合,科技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

值达3*.58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上,重点建设了29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18家重点实验

室,其中新建20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新增1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还引进、共建了技术开发机

构14家。全市组织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08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41项,其中有51个高新技术项目列入部级项目,争取国家资

金2556万余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92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家,新增部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宁达工业公司还被授予国

家(863)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取得突破,“*波导”、“*韵升”两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上市。科

技立法取得突破,《*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和省人大批准,将于*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还出台了《*

市鼓励技术要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办法》等政策。国家专利授权数量达1656项。全年共鉴定成果82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

、三等奖12项。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达1.38亿元。*年,*市科技园区成为首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我市被科技部批准

成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重点城市”和“部级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并通过了创建国家CAD重点示范城

市验收。与此同时,我委注重自身建设,加快引进、培养人才,并努力建立学习型科委,被评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还在省纪委、省宣传部组织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干净干事”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我市的科技工

作在市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受到省内外的密切关注。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我市《实施“一号工程

”,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被科技部推荐为大会交流材料;同时,在全国西部地区科技管理干部培训班上,

我市被科技部推荐作为典型代表,介绍“一号工程”实施情况,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做法。由于我市实施科

教兴市“一号工程”成效大,影响广,《人民日报》等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对*市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理论与实践进行了

大量的报道。全年还接待了全国各地30多批各级科技行政部门领导来甬考察、交流。(二)*年主要科技工作情况1、加强落实“

一号工程”,完善科技政策环境有新突破主要围绕去年全市科教兴市大会作出的《中共*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

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起草制订系列配套政策,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组织开展“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为

明确“十五”科技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体现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先后赴北京、杭州等地,召开10多个征求意见会

。规划吸取了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专家、我市各部门(行业)代表和县(市)区代表以及产

学研界代表提出的修改意见,明确了“十五”科技发展目标、思路和重点。同时各县(市)、区科委也协助政府正在起草“十五”科

技规划。二是科技立法工作取得突破。《*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和省人大批准,将于*年3月1日正式实

施,成为我市第一个地方性科技法规,在我市科技立法上取得零的突破。三是起草制订近10个科技政策。如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创新、

创业,起草制订了《*市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办法》;为全面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起草制订了《

*市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同时,加强工作调研,由科委负责人带队,组织力量分五组,深入县(市)、区科委、园

区、企业、研究所,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加强“一号工程”和科技政策的落实工作,并针对调研中出现的

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四是加强科技“创先”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根据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部署,我市对

11个县(市)、区党政领导落实1999年度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象山和江北两个县、区被省委、省政府批准成为落

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优秀单位。目前,已有7个县市区成为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县,1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的复查。我委还会同市目标管理考核办联合发文,明确了11个县(市)、区和12个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突出以财政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年增长率为主要考核重点。2、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在人才、项目和技术开发机构方面取

得突破性进展为加快引进人才、高新技术项目和技术开发机构,*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与中科院、兵科院、浙江大学“两院一校”为

重点的海内外科技合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

等中央新闻单位纷纷专程来甬进行采访。一是与“两院一校”的合作关系向纵深发展。成功承办大院大所科技工作会议,并举办科技

项目对接会和洽谈会。4月,中科院高新技术产业化会议在*召开,路甬祥院长带领中科院12家分院、70多家研究所和国家工程技

术中心、10多家所属企业及中国科技大学的负责人和专家200多人,带来10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举办了项目对接会,共签订了科技合

作重大项目21项,协议138项。如*科宁达公司是中科院三环公司的主要生产企业,“三环”上市后,在*投资1亿元,使*成

为建设全国烧结、粘结钕铁硼生产基地。5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召开民品科技工作会议,兵器集团马之庚总经理、蓝祖

佑副总经理带领兵科院23个研究所和集团公司所属高校的领导和专家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带来35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并举办了*

市与兵科院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签订了16项重点合作协议,达成135项合作意向,并给院市共建的“兵科院*分院”授牌。如*

大成化纤集团引进兵科院53研究所高性能防弹“UD”无纬布技术,开发成功防弹复合防弹板材,产品被总装备部、总后勤部等单位广

泛使用,是世界上第四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6月,*市与浙江大学科技合作协调会在*召开,浙江大学潘云鹤校长率150

多名专家赴会,带来了350项科技成果,举办了*市与浙江大学科技成果洽谈会,签订31个重大合作项目,还达成100多项科技合作

意向。如浙大海纳公司在*保税区开发、生产6-8英寸集成电路用单晶硅片,累计投资1.5亿元,使*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单

晶硅材料生产基地。中科院和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都是第一次将重要会议放到北京以外的城市召开,浙江大学也是首次派出庞大科技代

表团到外地开展活动。三次盛会在*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大院大所领导和专家对*的了解,促进了我市企业与大院大所的产学研

结合,增强了全市的科技意识,对于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起着深远的意义。二是积极开拓海外科技合作。重点开展了与美国硅

谷地区、日本东京地区和台湾地区的科技合作。先后组织了“美国硅谷地区美华电脑协会*科技行”、“日本东京地区中国科技者

(博士)联盟*科技行”和“台湾电子工业同行公会*科技行”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海外高新技术项目到我市转化的渠道,引

进了“数码相机”、“网络终端”、“磐英主机板”等一批海外高新技术和项目,并使我市正逐步发展成为继东莞、昆山之后第三个

台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通过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在引进人才、项目、技术开发机构等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引进高层

次人才方面:新引进贺贤土等5位院士来甬工作,新引进王立博士等4名专家到我市任局级领导,还新引进20多位专家到我市各企业任

总工等职。目前,“两院一校”已相继选派严陆光等6位院士和朱士正博士等20多位高层次人才来甬担任局级等领导,我市还吸引了中

科院赵凤鸣研究员等30多名高级技术人员来甬创业。中科院与*大学共同招收研究生,浙江大学在*建立了“浙江大学博士后宁

波工作站”,还与*共建浙江大学*分校,举办“浙江大学百名青年教授*科技行”等活动,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步伐。

在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方面:我市全年新引进“两院一校”如中科院“申江年产500吨贮氢新材料”等、从海外引进“广博年产

500吨纳米镍材料”等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08项,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引进共建高水平研究开发机构方面:

全年新引进、共建了“江西科学院*分院”等44个技术开发机构,累计达到57个,增强了*市企业技术支撑和技术创新能力。3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上取得突破。针对我市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情况,我市加强了以

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实施“5521”技术创新示范建设计划(即到20*年,重点建设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

心50家;重点支持建设50家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在大学和研究所建设省市级重点实验室20家;扶持建设10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目

前,技术创新示范建设计划进展顺利,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方面:在重点企业中新建了“*市

际荣纳米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15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使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累计达到29家,其中韵升集团承建的“*稀土磁

性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8家进入省级,实现了我市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零的突破,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如*波导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建设省级的“*波导通讯工程技术中心”,吸引了近100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级专业人才,不断开发各类移动电话、寻呼

机、可视电话、数码相机等新产品,全年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正在建设成为国内移动通讯产品和电子元器件的主要科研生产基地。

在建设重点实验室方面:依托高校、研究院所新建了“*大学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5家重点实验室,使我市重点实验室累

计达到18家,其中52研究所*分所承建的“*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家进入省级行列,使我市省级重点实验室累计达到4家

。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正日益成为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基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如“*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应用

生物技术为*及周边地区渔民提供虾、贝等水产育苗服务,*年为渔民创收*余万元,其中两位教授各获得100多万元的报酬。

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方面: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开设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网”,成立了

首批20个乡镇工作站,深入乡镇一级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如象山县西周镇工作站组织20家企业上网,加强信息交流,并邀请

武汉理工大学汉智咨询中心专家赴西周镇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诊断、企业管理等咨询服务,促进了企业发展。并成立了高新技术成果

孵化基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了“集成电路工业用超薄金刚石切割片”等10多个高新技术孵化项目。科委还加强技术交

易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全年市本级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8亿元。同时,市属科研院所改革方案即将出台,市化

工院等院所已经或将进入企业(集团),市立体所等院所将转为科技型企业,市情报所等院所将转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实行企业化

管理,将有效地推进院所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4、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通过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

化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58亿元

,比上年增长57.6%,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一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达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5%,其中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达2.0亿元,增长100%以上,占市本级财政支出的7.29%;全市科技三项经费达8640

万元,增长19.6%,占全市财政支出的0.72%,其中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增长到2900万元,又增长21.8%,占市本级财政支出的1.1%。全

市财政科技投入的80%以上都重点投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企业也不断增加科技

投入,全年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资金1400万元的贴息支持,引导带动了企业投入近8亿元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进行成果的产业化。

二是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年组织实施241项科技项目,其中新开发实施“J216A型热室压铸

机”等51项部级高新技术项目,这些部级项目实施后,可新增产值近20亿元。还组织实施了“纳米镍及相关产品开发生产”等59

项市级重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开发了“显象管电子枪用纯镍管”等32项市级高新技术新产品项目。三是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

,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苗子企业发展壮大,*年启动了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双二十工程”(即

滚动培育扶持20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20家高新技术苗子企业)。一方面支持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力争上市,培育高

新技术骨干企业拳头产品。在支持高新技术重点骨干企业上市工作方面取得突破,继“成功信息”、“浙大海纳”通过上市公司资产

重组,在我市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后,“波导股份”、“韵升集团”作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于*年成功上市,“舜宇集团”、“海天

塑机”、“天安集团”、“华翔集团”、“天明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推荐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通过上市,促进高新技术骨干

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另一方面,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科技中小企业。通过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技术创新新

机制,组建科技中小企业,如留美博士韦锡波在新组建的“*明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中,以“数码相机”技术入股,作价20万美

元。还有14个项目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080万元的资金支持,争取国家资金在全国38个省(市)中排名第8位,取得了突破性

进展。由市科委牵头,加快组建*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按照基金的运作模式的组建方案,并引

进海内外风险投资资本,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5、积极推广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重点面向中小企业,在机械、服装等有优势、有特色的行业重点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PD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电子信息技术。*年创建了“杉杉”、“雅戈尔”、“一休”等服装类企业、“华翔”、

“海天”等机械类企业等共43家CAD/PDM/CIMS技术重点应用示范企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对

1997年创建的13家部级CAD技术应用示范企业统计,近年来累计新增产值23亿元。由于CAD技术在我市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国家“九

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重点行业及*市国家CAD应用工程示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我市还通过与中科院共建“中科院北京软

件所*开发中心”,在软件开发和电子商务推广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6、支持高科技园区发展,形成“一区多园”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区域格局主要是制定管理办法、支持建立科技创业中心、建立专业科技园建设、加强科技合作以及指导县(市)、区发展,并

在政策资金扶持上予以支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一是制定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和指导。为进一步加强服务、合理布局、规

范管理、促进发展,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作用,我委制订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

、发展方向、管理和申报、审批和考核作了规定,以促进我市高新技术园区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支持建立

科技创业中心,努力建立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基地。各科技园区积极为海内外科技人才在园区科研、开发、转化和创业创造条件。如我

市投资6000万元在市科技园区建设*市科技创业中心,将于*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科技创业园,一期投

资3000万元建设5000平方米创业园大楼和中试厂房。市保税区创建首期规划建设面积为5万平方米的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并被科技部

批准为部级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全市孵化器、创业中心共引进了近300个项目、近1000名科技人员进行项目孵化工作。三是支

持建立专业特色科技工业园,努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如支持市科技园区建立软件产业园,支持保税区建设电子信息产业

园、托普软件园,并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率先设立半导体光电科技园,还支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港四方高科技园区,并启动建

设国内第一个半导体封装园区,力争在3-5年内形成年产50亿块以上芯片,计划占国内半导体封装业的15%。四是支持科技合作,共建

科技园区,加快引进人才、项目和资金。中科院与*市人民政府共建*科技园区,已在市科技园区引进并共建“甬晶微电子设计

中心”等1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并将成立“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院”;我市与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共同投资2.7亿元共建“中国兵器

科学院*分院”;与浙大共同投资1.6亿元共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投入5000万元与浙大共建“浙江大学网络与

软件学院*分院”;并与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分校”。市科技园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最晚,但率先于*年6月通

过了省级验收。市科技园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保税区全年引进“数码相机”等高新技术项目近200项,引进人才*余名,全年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可达55.1亿元,正成为*吸引海内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热土。五是指导县(市)、区特色科技园区发展

。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以来,各县(市)区积极建设本级高新技术园区,如江东区新创建半导体产业园,成为*科技园区江

东分园,计划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鄞县中心区以高教园区为后盾的明州科技分园正在加快建设;镇海区创办民

营科技产业园。市科委对此进行了引导和扶持,促进了县(市)、区级科技园区发展。7、积极实施科技兴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年农业科技工作以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种子种苗工程、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与示

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在推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是以“两院、三室、六中心”为

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全市的农业科研资源进行重组,建成市农科院;新建市畜牧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创汇蔬菜

工程中心和林业花卉技术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了市农科院、市海洋生物工程实验室、市稻麦育种中心等“两院、三室、六中心”为主

体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大增强了我市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如市稻麦育种中心共选育出水稻新品种4个、不育系2个,其中晚粳新

品种“甬粳18”全年在全省共推广了180万亩,增产稻谷1.2亿公斤,成为全省水稻的主栽品种,“甬优1号”首次通过省级鉴定。二

是选育、引进和推广180多个农业新品种,大大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如选育出优质新品种“白荔枝”枇杷,在农展会上卖到了每斤

20元的高价,并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选育出长瓜等蔬菜新品种3个,并首次实现自我制种、繁种。引进优质早熟“翠绿”、“脆

冠”蜜梨,平均每只卖到4元钱的价格;引进曼绿绿花菜和四季甘蓝,推广面积达20余万亩,直接创汇近4000万元。利用分子标记选育

出的青壳蛋麻鸭新品种产蛋率达95%以上,青壳率达67%以上,成为全国之最,并使我市成为全国最大、效益最好的青壳鸭蛋生产基地

之一。引进条吻鲈、军曹鱼等水产新种类10余个,黑斑口虾蛄和银昌鱼的人工育苗首次获得成功,填补国内空白。三是研究、应用农

业高新技术20余项,推广先进农业适用技术50多项,促进了农业技术升级。如利用分子标记与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对白叶枯病与稻螟

虫具有很强抗性的转基因水稻新株系,在桃转基因工程研究上建立了*水蜜桃转反义ACC氧化酶的转基因体系;高档花卉、美国马铃

薯、苦丁茶等农作物的组织培养育苗技术已应用到规模化生产中,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利用生物技术研制出对虾病毒病生物防护剂可

以有效防治对虾病毒病的发生;大黄鱼全价饲料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实现了产业化;新型塑钢基质复合管材农用大棚获得了4

项技术专利,并被列为部级农业科技重点攻关项目,产值达到6000万元。推广雷竹双季出笋、稻田养虾蟹、围塘健康养殖、低坝高

网养殖、淡水鱼低盐度海水养殖、畜禽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直接带动农户近50万余户。四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围绕市委、市政

府提出市级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目标,协同市农经委首期规划与启动*都市农业、*生态农业、长河创汇蔬菜、北仑现

代农业综合开发、鄞县高效农业和象山港科技兴海等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支持在慈溪长河创汇蔬菜示范园区实施的国家攻关项

目“慈溪持续高效农业研究示范”,目前项目实施取得了重大进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连动蔬菜种植基地达43

万余亩,水产养殖基地24万亩,建立万亩以上出口创汇果蔬生产基地8个,水产养殖基地4个,果蔬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个,筛选与

推广主栽蔬菜种类的优质高产良种18个,水产新品种10余个,共获得经济效益1.47亿元,创汇5000万元。8、加强科学普及和科技宣

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科技素质一是开展科普工作。组织召开全市科普联席会议,起草完成《*市科普事业发展“十五”规划》。组

织开展“新千年科普大行动”、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影响范围遍及城乡各个角落,对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学科学、爱科学

、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努力办好院士论坛等专题讲座。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用高新技术改造

传统产业的重点,全年邀请孙优贤等院士和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举办了“电子信息技术”、“纳米新材料技术”等七场院士报告会和

科技论坛,提高各级领导科技意识;还与市科协共同召开了首届学术大会,主题是“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全市引起强烈

反响。三是积极做好科技宣传工作。在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共同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我委还建设“一报、两网、三刊”的科技宣

传网络,即《*科技报》,“*科技网”、“*生产力促进网”,“《*科技信息》”、“《*科技参考》”、“《*

科技内参》”,信息内容多、时效性强,并有不少针对性强、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材料和建议性文章,受到了科技部、省科技厅、

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称赞和肯定,在科技宣传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9、积极做好其他工作,全面完成年度计划。一是认真做好

提案、议案的答复工作。全年我委承办和协办市人大议案1项,承办市政协提案7项,已全部办理完毕。代表们对我委办理的提案和方

案表示“满意”。二是做好科技成果鉴定、奖励工作。成果奖励继续重点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方向转移,共鉴定各类科技成果项目

82项,还推荐申报省科技进步奖45项,其中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申报市科技进步奖的项目116项,其中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二等奖19项、三等奖26项、优秀奖20项。三是加强技术市场管理工作。*年我市共签定技术合同13*项,合同成交额1.38亿元。

累计有400人取得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四是专利工作取得突破。*年我市专利授权量达1656件,比上年增长36.7%,在全国同类城

市中仅次于广州、沈阳、深圳,位居第四。专利纠纷调处9件,结案6件,有效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利益。五是加强地震工作。对浙北数

字化地震遥测台网*分中心进行了改造,提高遥测水平。庄市水位观测资料质量在国家和省级评审中获得“优秀”。出台《关于工

程建设项目抗震设防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通知》,规范了防震工作。对杭州湾大通道二期地震安全性

进行了初步设计评审。同时着手制订《*市防震减灾事业“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10、加强科委自身建设,努力做好政府的

参谋我委加强自身建设,主要是抓加强机关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廉政勤政、加强考核工作、建设“学习型科委”和实施“创新型管理

”等五方面工作:(1)加强机关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素质。主要是通过加强人员交流、引进高素质人才、

加快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等,切实调整并改善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干部年轻化和知识化。一是引进、吸收大学、研究所专家到科委

挂职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关心和支持下,先后引进中科院、浙江大学、*大学、万里学院、*高专、52研究所等14名优秀人才

和专家(含硕士、博士、博士后和研究员、教授)到机关挂职工作,任科委副主任、副处长等职,充实了从委领导到处级领导班子。

引进和吸收挂职干部给科委带来了新的观念、思路和方法,支持科委工作,促进了科委机关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是派出科委干部到上级机关和大院大所等单位挂职。科委已累计选派7名处级及以下优秀年轻干部赴科技部、中科院、兵科院和浙江

大学等单位挂职,还派出干部在省科技厅、市委办、市府办等单位进行短期挂职和学习。要求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当好学员、服务员

和信息员,培养了年轻干部,开拓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从而沟通了信息,加强了同上级机关的联系,促进了科委各项业务工作的开

展。三是加强引进高素质人才。为实施“一号工程”的需要,针对机关干部年龄和学历存在的情况,在市领导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下,市科委机关累计引进10名硕士研究生(均为党员,尚不包括挂职干部),使机关干部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都有了较大的改观,

促进了机关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同时为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及项目,科委专门组建了“*市对外科技交

流中心”,专门引进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外语的年轻专业人才5名,协助科委负责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促进科委干部的专业化。四是大

力培养与放手使用人才。鼓励干部在职攻读研究生和进行继续再教育,在政策倾斜、工作安排等方面予以支持。如现有5名人员在职攻

读研究生,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在工作中放手使用人才,在使用人才中锻炼人才、发现人才。去年以来,我委提

拔年轻处级干部5人次,主任科员2名,副主任科员1名,充分发挥年轻干部敢冒、敢闯的工作作风,促使科委工作节奏加快、效率提高

。在上述方面努力下,科委机关学历、年龄层次有了显著改变:现有39名人员中,大专以上36名,占机关干部的92%,硕士研究生及

在读研究生19名,占机关干部的48.7%。6名委领导中,有博导2名,博士生1名,硕士1名,在读研究生1名,本科学历1名。提高了机关

干部整体学历层次和机关领导学历层次,促进了机关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2)推行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廉

政勤政建设。为全面实施“一号工程”,方便企业、科研院校和科技人员办事,增强为他们服务的意识,抵御不正之风的侵袭,市科

委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程度,并加强廉政建设。一是推行政务公开。编印《*市科委介绍和办事指南》、《*市科技创

业指南》等,制订、公布了政务公开内容,推行首问责任制,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为科技人员和企业服务,以树立为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观念,规范科委行政工作。二是简化审批程序,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主要是大幅度取消审批项目,简化

审批程序,减少“黑箱操作”,公开办事程序。目前,我委审批项目已减为改革前的43.75%。三是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加强学习和教

育,推进“三讲”和“回头看”教育;实施整改措施,同时建立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实行科技项目招标或专

家评审制。加强集体领导,并树立朱士正和蒋如国同志等勤政廉政标兵,使本委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班子团结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加强考核工作,确保工作落实为加强科委系统实施“一号工程”的责任感,并调动积极性,通过对县(市)、区科委、直属单

位、处级干部和机关干部三个层面实行考核制度,确保各方面围绕科委中心工作,同时达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一是对县(

市)、区科委进行考核。为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科委在推进科教兴市“一号工程”中的作用,对县(市)、区科委制订了年度工

作考核办法,设十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重点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以增强科委系统实施“一号工程”的合力和凝聚力。同时对

考核先进的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促进了市科委和县(市)、区科委协同推进科技工作。二是对直属单位进行考核。围绕科委实

施“一号工程”为中心工作,对领导班子重点考核党风廉政、班子团结、民主作风等,对班子成员重点考核德、能、勤、绩等,同时

考核各项工作和经济指标情况。把考核情况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的依据。三是对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进行考核。加强干部的学习教育

、培养和使用,通过自评、民主测议等形式,对处级干部和机关干部在工作创新和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情况作为干部

升迁和奖惩的依据,以适应实施“一号工程”的需要。(4)建设“学习型科委”,提高自身素质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科委作为

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要求必须重视学习、提高业务能力,适应时展的需要。而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

更快。为此,市科委以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总书记关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三个代表

”为指导,落实市委黄兴国书记在市委全委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以提高机关干部素质为目标。我委开展创建“学

习型科委”,邀请国内最早开展学习型组织研究的上海同济大学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所长张声雄教授来科委作报告,委领导作动员

,掀起了市科委创建学习型科委的高潮。在创建“学习型科委”中,市科委学习气氛日益浓厚。主要是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在组织

领导上,建立学习型组织领导小组,科委领导和各处处长都是领导小组成员。二是在学习层次上,分委领导、处级干部、机关干部三

个层次开展学习。三是在学习内容上,分层次确定学习内容、根据需要确定学习内容和个人选择学习内容相结合,重点学习马列主义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当代最新领域科技知识,管理知识等。四是在学习方法上,采取集体组织与

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读书与体会交流、理论讲座与个人实践、领导授课、专家论坛等多种形式。五是在学

习要求上,要求组织形成自下而上的学习风气,人人是学生,人人是老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就个人而言,科员要成为

学习型科员,处长要成为学习型处长,主任要成为学习型主任,科委要成为学习型科委。开展创建“学习型科委”以来,科委全体机

关干部定期开展学习,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做到与上级保持一致;如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科委要求委领导和处级干部都要每

年推荐一本好书给机关干部读,全年推荐阅读了《走进硅谷》等近10本好书;到*藤头村和慈溪长河蔬菜公司等单位现场学习,以

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激发干部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还开展“寻找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突破口”演讲等活动,要求科委每名干部为

“一号工程”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并上台演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创建“学习型科委”,市科委在提高组织学习能力、提高

政策理论水平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取得成效,提高了为科教兴市“一号工程”服务的能力(5)实施创新型科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面对科技发展新形势,对科技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市科委开展创新型科技管理。目前,正在进行办公自动化建设,将

逐步实行“网上专案管理”,实施项目负责制、督办责任制等制度。要求通过“网上专案管理、项目负责制和督查责任制”,建立有

科委特色的创新型科技管理制度,狠抓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的落实。项目负责制主要是明确责任人、任务和目标。从布置任务、接

受任务、制订计划、开展工作、跟踪落实、汇报进展、问题协调、工作总结到工作汇报,都要求在网上完成,并列入项目责任人的业

绩,要求对项目全过程负责。督查责任制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在实施项目制的同时,切实加强督查工作,建立科委督查管理体系

,确保有效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狠抓“一号工程”的落实。

二、存在问题

(一)成绩分析*年的科技工作以实施“一号工程”为重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成绩的成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央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并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明确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全

国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会议和全省技术创新大会,明确通过科技进步,使经济发

展由量的扩张提高到质的增长,建设科教强省,为全省科技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科教兴市“

一号工程”,将科教兴市作为未来五年的四大突破之一,明确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我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为我市科技工

作创造了优良的工作环境;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对*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对“一号工程”实施情况极为关注;市级部门

和县(市)、区协同努力,共同配合,齐心协力实施“一号工程”;全市广大科技人员精神振奋,热情高涨,认真深入实施“一号工

程”等。全市科技工作关键是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特别是提出实施“一号工程”后,科技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实施“一号工程”的结果。(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客观分析成绩之后,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技工作

纵向同自身相比,进步不小;但横向同先进相比,仍有差距。在科技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认识不平衡。全

市上下对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的认识正在深入,但存在落实政策打折扣现象,部门间协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合力尚待进

一步形成,县(市)、区和乡镇对如何因地制宜、有特色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认识不平衡。二是创新基础条件与环境建设尚待加强。

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大都处在建设时期,企业创新能力总体不强,企业还未成为人才吸纳、技术投入和技术开发的主体。

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环境有待改善;三是科委在协助市委、市政府实施“一号工程”中,责任大、任务重、人手紧,存在被会

议等事务缠身、到基层调研还不够的情况,针对在实施“一号工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有关动态数据等还不能完全掌握,为市领导当

好参谋和为企业服务还不够,应加强改进。

三、“十五”科技工作主要思路

(一)指导方针按照市委“十五”计划建议要求,即“壮大临港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科技园区建设,

建立一批特色科技工业园,努力建成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十五”科技发展指导方针是:加大科技成果和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相结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重点是“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二)发展目标初步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百家重点企业技术开发机构

,引进、开发千项高新技术及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支持百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千家科技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科技园区,成为国内重要的创新创业基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千亿元;全社会R&D

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其中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比例在60%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达到5%以上。(三)重点任务“十五”科技发展的重点,一方面是加快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走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实现技术

跨越,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体现突破,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超常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注重特色,积极利用高新

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推进社会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1、加强创新环境和创新条件建设,营造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的良好环境。(1)在优化创新环境建设方面,主要是努力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即人才激励机制、风险投资机制和成果转

化机制。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改革分配制度,实施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参与分配,试行期权、期股分配等新的分配制度,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改革科技投融

资体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完善风险投资发展环境,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尽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

信贷与风险投资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创造有利于科技风险投资环境。尽快启动*科技

创业投资公司,并加快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资本,促进成果产业化。改革科技体制,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

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利益为纽带、政府作推动,进一步推进以“两院一校”为重点的海内外

科技合作,加快技术市场建设,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加快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在

优化创新条件建设方面,主要是努力建设技术创新基地,即技术开发基地、创业服务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以企

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开发基地。继续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改善科技创新条件,在优势企业中争取多建设国

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在大学和研究所中争取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条件建设,以增强我市技术引进、

吸收、消化和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创业中心为载体的创业服务基地。支持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

展技术市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建设科技园区创业服务中心、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园、生产力促

进中心等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共同发展的孵化器网络和优越的创业环境,支持科技人员到*创业,加快发展科

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各类各级科技园区建设,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支持建设*市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

港四方科技工业园、*保税区内的各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引进国内外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和海内外科技人员来甬创业,形成“一区

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全市各级科技园区的发展。2、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加快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与创新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贯穿高新技术产业化全过程。加快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

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超常规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

是引进与创新相结合,超常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产业和生物工程与现代

医药产业。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项目推进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继续实施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双二十”工程,

加大扶优、培育力度。以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载体,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还要以各类科技园区为基地,引进与

创新相结合,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切实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以电

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积极以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现代装备与工艺等高新技术,全面推进以机械与模具、纺织与服装

为重点,以及化工、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

继续大力推进CAD/CAM/CIMS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企业信息化。同时,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

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快“科技兴农”和“科技兴海”步伐。

四、*年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省技术创新大会和“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年科

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

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启动实施“十五科技计划”,突出“创新、产业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快技术创新基地建设

,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合作力度。(二)主要目标1、工业方面:重点支持发展电子信息

等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35%,力争突破400亿元。支持企业开发市级新产品300项,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和技术300项,其

中重点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100项。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苗子企业40家,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

企业20家;2、农业方面:重点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继续建设10家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和

重点实验室;培育、推广20个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扶持10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3、科技事业方

面:重点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引进并共建一批科研开发机构,重点新建10家企业工程技

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新增5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加速筹建*市科技中心。(三)主要任务与措施1、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深入落实“一号工程”,营造良好

的创新、创业环境(1)做好并启动“十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发展重点。一方面要通过做好全市“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理

清未来5年科技发展思路和科技发展重点。在规划中要注重特色,体现跨越,走技术跨越之路,重点应实现突破,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

“一号工程”提供指导;另一方面是指导县(市)、区做好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明确重点,注重特色,体现可操作性。(2)加

强政策、机制创新。推进人才、技术和资本的结合,探索成果转化新途径。要切实落实国家、省、市颁布的推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法规

,重点是落实已出台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贯彻实施《*市鼓励技术要

素参与分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办法》等政策,并进行《*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技立法调研。同时要试行股票期权等有

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措施,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保护,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创业环境。还要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建立畅通的技术交

易渠道和比较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途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3)加强考核工作,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推进县

(市)、区科技进步工作,继续推行对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考核,以及对县(市)、区科委工作考核,突

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为考核重点,集中精力抓落实,切实落实党政一把手抓“一号工程”的责任制度。在财政继续加大

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加快组建*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尽快启动风险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4)加强科普工

作,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鼓励科技创新宣传活动,通过加强科普工作,继续举办院士论坛,鼓励发明与创造(如举办

发明大奖赛)等,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2、

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改善创新条件,增强我市技术创新能力根据“5521技术创新示范建设计划”,*年要重点抓好以下

工作。(1)加强对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投入,使之成为科技创新基地。新建10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

验室,新增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重点建设好*科技创业中心等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器”,使之成为科技人员

科技创业基地。重点建设*市科技创业中心等成果孵化基地和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孵化设施,强化孵化功能,加快建设以生产力促

进中心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广大科技人员提供技术创业服务。(3)提高大学科研开发水平。建设好重

点实验室,支持*大学、万里学院、*高专等高校提高科研开发水平,增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4)深化院所改革。

会同市体改委等部门,指导市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重点是督促各院所主管部门组织所属院所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协调解决改革中的

问题。3、注重特色,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通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改造传统产业同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紧密结合起来。(1)在工业方面,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广纳米新材料技术,推动我市工业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一是重

点实施信息技术推广“123计划”,即重点建设1个CAD/CIMS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在机械行业(特别是模具)、纺织与服装2个行业重点

抓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建设3批电子信息应用示范企业(软件开发示范企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CAD示范企业),进一步

提升和改造我市的传统产业。二是加强纳米新材料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纳米技术推广计划”,即组建一个指导协调机构,支持3

家纳米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建设一批推广示范企业,引进一批纳米新技术和新产品,寻找一批技术依托单位,用纳米新材料技术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2)在农业方面,加强科技兴农、科技兴海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实施四个农业科技行动,突出农业高新

技术的研究、应用与产业化。一是实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行动。继续建设好市农科院和海洋开发院,进一步完善“生物工程实验

室”等8家在建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新建2家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二是实施种子种苗培育与推广科技行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重点是应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在水稻、蔬菜、林特、畜禽与水产养殖等重要农业种质方面,开展杂交水稻等10项以上农业新品种

的引进、培育与推广。鼓励每个县(市)、区从日本、台湾地区引进农业新品种。三是实施10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示范

企业的培育行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针对各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不同特色,重点实施综合性农业

高新技术项目。重点培育慈溪市长河创汇蔬菜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农业科技项目的引导,运用公

司、基地加农户的有机结合模式,重点扶持慈溪蔬菜开发公司等农业科技示范企业,推进传统农业高新技术化。四是实施农业可持续

发展科技行动,改善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重点在蔬菜、林特、畜禽与水产养殖等领域,开展“茶叶、肉猪、蔬菜”等无公害生产技

术研究与示范;实施“草莓白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与可持续技术的攻关。4、突出重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重点,重点

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加工、软件开发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生物工程与现代医药产业和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以重点项目

为载体,以项目推进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抓好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的开发,推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重点实施高新

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及部级各类科技项目,支持企业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300项,其中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产品100项;重点实施高

新技术成果转化科研攻关、推广、火炬、星火项目等100项,继续支持博士、青年开展科研活动,重点资助10个博士项目。重点支持电

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通过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35%以上,力争突

破400亿元。(2)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是要新培育和认定20家高新技术苗子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

、20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重点扶持高新技术苗子企业上规模、上水平,逐步培育成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重

点地培育成部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二是争取列入部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重点是扶持和推荐企业的上市工作,特别是在二板市

场上市上应有所作为。三是要促进技术、资本和人才的结合,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会同工商部门实施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

配政策,加快技术成果出资入股的认定工作,争取成立经科技部授权的科技项目评估中心,在技术入股上有较大的突破,不断吸引科

技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加快组建*科技创业投资公司,通过鼓励发展和建立风险投资机构,逐步形成良好的科技投融资机制,

吸引海内外资本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抓住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和开辟创业板的时机,优先推荐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内外上

市;加强技术市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支持科技园区

发展重点支持*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保税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积极做好孵化基地的培育工作,吸引和促进国内外科技

人员来我市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年重点加强*科技园区软件产业园和*市部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引导支

持全市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并支持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新技术园如半导体产业园等,扶持培育一批科技人员创业,并引进一批海内

外重大高新技术项目,从而形成“一区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逐步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有特色、上规模、出成果

、出效益的全国示范基地。5、进一步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建立更加广泛的国内外科技合作关系,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技术和项

目进一步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建立更加广泛的国内外科技合作关系。通过组织大活动,加强与大院大所及大型组织机构的联系与科技

合作,为我市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引进大批的高新技术项目和科研开发机构,健全和完善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产、学、研相结合

的成果转化机制。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加强与中科院、兵科院和浙江大学“两院一校”为重点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与

中科院共建*科技园区、与兵科院共建兵科院*分院、与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浙江大学网络与软件

学院*分院和浙江大学*分校的建设进程,做好已引进项目的落实、促进、跟踪服务;组织好我市与“两院一校”科技合作协调

会和科技项目合作对接会;拓展与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院所合作关系。新引进300个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共建10个技术开发机构

。(2)积极开展海外科技合作。欧美地区,重点是美国的硅谷;日本地区,重点是东京;与港台地区的科技合作,重点是台湾的新

竹。通过对这些地区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引进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为我市的产业结构调

整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3)重点办好3个重大科技合作活动:一是办好“政府与电子商务发展国际研讨会”。4月,我市

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共同举办的这次会议,是我市有史以来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效果最好的一次大活动,做好这

次会议的组织工作,开好这次会议,不仅能使我市电子商务信息化产业发展与国际水平接轨,而且提高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二

是办好“亚太地区服装领域中小企业发展研讨会”。10月,我市与亚太经社理事会技术转让中心(APCTT)共同举办的这次会议,将邀

请20个亚太地区国家的政府官员、技术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参加。通过这次会议,将为第五届*国际服装节博览会锦上添花,推动

我市服装产业的发展。三是办好“中国十所重点高校与*科技合作会议”。为更加广泛拓展科技合作空间,我市首次举办这次大型

科技合作会议,拟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西

安交通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等十所高校的有关领导、300名专家来甬参加会议。*市将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与全国著名高校的联系,

为企业引进落实一批高新技术合作项目。6、加强科委自身建设,建立“学习型科委”,开展创新型科技管理,提高服务能力(1)

抓调研。要根据“一号工程”的重点工作,深入县(市)、区科委、企业、高新技术园区、科研院校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在调研

中总结经验,发现苗子,解决问题;要赴先进地区和城市学习取经,借鉴成功经验,开阔科技工作视野。同时要通过加强调研工作,

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增加创新意识,增强为企业和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努力为市领导当好参谋,努力为企业和科技人员服务。(2

)抓协调。加强对科教兴市重点工作的服务与协调。根据*年科技工作目标,制订本年度工作目标分解计划并落实;树立配合、服

务愿做配角的思想,和有关部门一起开展重大“科技兴市”活动,做好各项服务;加强与上级部门和兄弟部门的联系,争取对科技工

作更大的支持,为实施“一号工程”创造一个好的环境。(3)抓统计监测。一是根据科技部要求和部署,开展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

作,系统掌握我市科研力量的分布状况。二是做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合作项目等方面的统计监测工作,及

时反映发展状态和进展,为下步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要加强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抓宣传

。进一步做好科技宣传工作。办好“一报二网三刊”,即办好《*科技报》、“*科技网”、“*生产力促进网”和《*科

技信息》、《*科技参考》、《*科技内参》;组织好各种科技活动的宣传,特别是大型活动的宣传,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

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信息部门和上级科技部门上报科委的科技活动信息,宣传科技工作;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通报科技活

动,积极争取各新闻媒体对科技工作的支持,更多地宣传“一号工程”。(5)抓考核。要通过对县(市)、区科委、机关处(室)

、直属单位三个层面实行考核制度,确保围绕科委中心工作。一是对县(市)、区科委进行工作考核。重点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

,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科委在推进科教兴市“一号工程”中的作用,促进市科委和县(市)、区科委协同推进科技工作。二是对

机关处(室)进行考核。把年度科技工作分解到各处(室)工作中,各处(室)工作围绕年度科技工作目标而展开,要把考核情况作

为干部升迁和奖惩的依据。三是对直属单位进行考核。围绕市科委中心工作,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考核,同时考核各

项工作和经济指标情况。(6)抓学习。主要是建设“学习型科委”,继续做好引进和培养人才工作,继续推进与大院大所的人员交

流,提高科委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鼓励机关干部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和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优化干部结构,同时

进一步提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7)抓管理。主要是实施“创新型管理”。建设并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逐步实行“网上专案管理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篇(9)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强调,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这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今年科技工作必须完成好的三大战略任务。

这三大战略任务抓住了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关键,明确了2007年科技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充分认识这三大战略任务的重大意义,是做好2007年工作的重要前提。

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重点。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和项目以局部的突破和跃升实现国家目标,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一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带动相关学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志,提升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今年必须尽快确定各专项实施方案,全面组织实施,通过创新管理,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政府、企业、优势科技力量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实施重大专项的协作机制,确保各个专项的顺利实施。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技术创新首先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它是技术、管理、金融、市场等各方面创新的有机结合。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有可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真正迅速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真正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抓住了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个突破口,就抓住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线,就可以形成科技发展新的战略安排和科技资源配置的新框架,一些多年未能解决的体制和政策问题就有可能理顺、并得到解决。

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确保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真正落到实处,体制机制和政策是关键。没有一个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就无法形成对科技资源流动的正确导向,就无法形成对创新活动的有效激励。因此,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已经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力争实现三个突破

2007年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线,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科技经济政策协调、科技宏观管理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5个重要方面取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进展,为完成“十一五”任务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一是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有新突破。当前关键是要着力抓好《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细则的落实,要在改革体制机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营造环境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认真研究WTO框架下政府支持企业研发和创新的做法,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投入机制;围绕国家目标,以大企业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带动,提升我国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特别关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打造高水平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集成各种资源,加强企业创新基地建设;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政策,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

二是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要有新突破。《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出台,为推进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在一些具体政策协调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提高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程度。特别是力争在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金融、投资和消费等政策的协调上有实质性突破。

三是加强科技宏观管理要有新突破。《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已经颁布,加强宏观统筹协调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今年要积极探索建立协调有力的科技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地方之间的协调,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协调制度,建立科技部门参与制定经济政策的机制等。

提升五方面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工作要在推进三大战略任务、实现体制机制三个突破的基础上,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扎实推进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力争使五个重点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要显著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

――要显著提升卫生健康和公共安全等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撑;

――要显著提升能源、资源和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支撑;

――要显著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支撑;

――显著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为我国科学和技术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2007年科技工作亮点频闪

徐冠华在工作报告中部署了今年科技工作的重点,提出了许多新办法和新举措,令人耳目一新。

启动若干重大专项

实施16个重大专项是《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今年要抓紧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全面启动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综合论证,力争年底前完成全部重大专项的论证工作,在年内正式启动实施若干项重大专项。

据悉,为启动实施重大专项,将建立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和广泛性的论证专家委员会,通过科学论证促进重大专项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此外,还将建立重大专项的定期汇报和沟通制度,实行节点控制,确保各个重大专项工作进展顺利。

实施一批重点专项

为更好地解决涉及国家进一步发展合安全的全局性、前瞻性、紧迫性问题,科技部将在确保重大专项实施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专项,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较大突破。

据悉,这批重点科技专项涉及海洋资源与环境、可再生能源、清洁汽车、高效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重大医疗器械设备等领域。重点专项将集成科技计划经费,联合有优势、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筹建国家实验室

国家科技计划中仍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性研究作为支持的重点。今年将在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进行重点部署,组织实施纳米、干细胞、蛋白质、生殖与发育等科学研究计划。重点在海洋、航空、重大疾病、磁约束核聚变、洁净能源、先进制造、现代农业、交通、量子调控、蛋白质科学等领域筹建10个国家实验室。在若干重要基础学科领域、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新建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对国家野外台站的支持力度,推进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同时,积极探索国家实验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

此外,在前沿技术领域,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加强能源、信息、材料、先进制造、交通和地球观测与导航等领域核心技术的开发与集成应用,开展现代服务业、制造业信息化、新一代智能化控制等前沿技术探索,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

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

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为提升农村科技创新能力,2007年将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建设100个左右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60个示范乡镇,大力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研发,重点解决粮食丰产技术、生物质技术开发综合利用、重大动物疾病防治、农业生态治理、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同时,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加强一批以现代农业技术示范辐射为主的农业园区建设,支持地方建设一批星火产业带、星火技术密集区等农业科技基地。进一步扩大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试点示范,制定和完善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和完善农业专家大院、星火110、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节能降耗技术开发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要突出节能、降耗主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重点开展建筑节能,推进工业领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依靠科技促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示范工作。完成“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修订和,制定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技术政策。

同时,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示范区工作,加强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社区医疗、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公益性领域科技工作,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计划。继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和相关政策法规、技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测等社会发展科技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

开展首批院所评价试点

2007年,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据悉,今年将完善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推进改革验收评估工作,制定公益类院所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开展首批院所评价试点工作。

继续深化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改革,依托具备条件的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3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科研事业单位设置和调整的管理办法,制订深化地方院所改革的指导性意见。

稳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协调和指导地方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召开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开展第二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关机制和政策,在若干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区域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 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奖励

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是2007年科技管理改革的重点之一。据悉,今年在进一步落实分类评价的基础上,调整国家奖励的标准和导向,减少基础研究、前沿科学探索中过于频繁的量化评价活动,减少面向市场研究的奖励数量,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奖励数量,并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同时,制定促进鼓励科学家潜心研究机制和对“非共识”项目进行资助的办法。继续完善科技计划专家库制度,扩大青年专家、海外专家的入选。

开展科技经费使用监督检查

全社会科技投入越来越多,科技经费监管力度也要相应加大。2007年,要全面推行和规范科技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继续强化科技计划和专项项目经费预算的评审评估工作,建立预算评审复议制度。推进科技预算管理专家库和全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建设。完善科技经费监管的制度和机制,规范科技计划项目资金运行,制定和《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暂行办法》。会同财政、监察等部门开展经费使用监督检查工作,跟踪计划项目资金运行情况。

建立落实配套政策的联动协调机制

《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出台,为营造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自主创新的机制体制和政策问题,还要加强有关部门间的沟通,提高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程度。

为进一步落实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科技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就政策落实有关情况和问题沟通协商,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此外,建立中央与地方联动机制,使地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开展政策实施细则实施情况调研,对政策细则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国家计划向地方和行业延伸

地方和行业科技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以重大项目、创新能力建设等为抓手,地方和行业科技工作将承载更多“使命”。

为加强国家计划与地方计划的衔接,今后支撑计划由地方牵头组织的项目经费比例要到1/3;安排由地方组织牵头的项目资金不少于10亿元。一些体现国家目标的重点任务可交给基础较好的地方牵头组织实施。从今年起,科技部将会同地方组织实施一批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的重大科技项目,并将其列入省部会商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

为加强行业科技工作,今后科技部将以提高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技术集成能力、工程配套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基本着眼点,通过科技规划和计划,建立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要依靠部门、行业牵头组织实施。建立完善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项目库,解决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复问题,解决部门、行业间的项目重复问题。

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营造创新环境和促进产业化发展将成为国家高新区工作的重点。据悉,今年进一步实施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制定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创新型园区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试点方案,实施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引导国家高新区转变增长方式,高效集约化地利用土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型产业。

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修订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管理办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备案制度,促进企业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

大力加强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建立和完善区域技术产权交易系统,加强技术经纪人体系建设;建设创业投融资体系,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推动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培育和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各类创新联盟组织,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开展创新活动的政策措施。

实施“优秀人才引进”专项行动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篇(10)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以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乡村社区化和农业科技效果转化为重点。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形成区域特色经济。重点抓好“十、百、千”科技兴农示范工程、新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良种产业化工程和农业科技培训工程“大科技支撑工程”进一步加快农业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和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试点县、试点乡、试点村计划,国家和省可继续发展实验区及示范工程,省自主创新科技效果转化示范工程、省农业良种工程和国家、省星火计划的申报和落实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服务。

(三)加快推进社会事业科技发展。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公共平安、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力求取得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的科技效果。认真组织实施省区域可继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中医药现代化专项、促进公众健康科技行动、生物经济科技专项行动,实现社会科技事业的均衡稳定发展。重点抓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示范研究、生物质能资源管理维护与利用研究、乡村固体“化”及大气、水环境维护战略研究、新能源关键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影响资源、能源、环境改善的技术瓶颈问题。重点开展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为建设平安提供科技服务。深入实施国家清洁汽车重大项目,加快代用燃料汽车推广应用进程,改善乡村大气质量。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加快济钢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树立全市节能减排样板。重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针对软件产业、动漫游戏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和现代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科学技术向这些领域的渗透,用科学技术提升产业水平,用科学技术发明新型业态,引领时展。

(四)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前。自主创新已成为现阶段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前我全部科技工作的动身点和重要落脚点。切实发挥我科技管理部门在全市自主创新中的决策辅助、环境优化、组织协调和服务保证等职能,充分调动、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中介等各方面创新要素作用,不时增强的自主创新综合实力。具体工作落实上,一是要继续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专利申请的数量、质量上要快中见好,知识产权的维护上要广中见硬,确保全市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量位次全省第一,县(市)区在全省排名中前10有5二是继续加大863973等科技计划以及部级重大、重点专项、各类创新基地的争取力度,以部级重大和重点创新项目带动和引领我市自主创新工作。积极开展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部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认定申报工作,培育一批自主创新示范企业。要重视创新产出,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力争在国家和省高等级奖项上有更大突破。

上一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 下一篇: 美术教师培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