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护理要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1 11:38:38

骨科术后护理要点

骨科术后护理要点篇(1)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护理对象的转变,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骨科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想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骨科护理的发展。

1骨科护理的新发展

1.1疾病谱与病种的改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受伤的患者成了现代骨科主要的护理对象,他们往往表现为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此类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单纯的四肢骨折、脱位等则以老年人为多。

1.2老年骨科护理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占骨科患者数的30%~35%,老年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患者增多。以往老年四肢骨折的保守牵引治疗也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年龄从50~60岁扩大至80~90岁。同时高龄与手术后非手术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这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1.3诊疗手段的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科医生所能应用的诊疗手段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特别是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的增加,由于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骨折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患者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干预成了老年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皮瓣移植的保肢手术。关节置换拟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书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4护理对象的需求在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患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患者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患者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患者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患者要求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手术、最优质的护理。

1.5护理对象康复地点及模式的发展骨科患者需要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再加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部分患者需要在医院治疗康复的基础上,逐渐扩展护理的范畴,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2],进一步发展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在国际范围内,均有一种新的趋向,即重视在家里给骨科患者(包括术后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因为大多数骨科患者的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长期住院完成。K.S.Lin等观察了一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和家庭康复患者的功能结果,发现两者相同。类似的研究提示:只要加以指导和监测,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来说也是有益和有效的[3],且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超级秘书网

2针对骨科护理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1)常见病的变化要求骨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分秒必争的急救意识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同时要拓展知识面,不仅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还要掌握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针对老年患者知识层次低,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应勤、细。巡视病房要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要勤,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要勤。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观察病情要细,不仅要观察手术的局部情况,更要观察全身情况。交接班要细,做到床头交接班,当面讲清、看清,避免意外发生。(3)由于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同一种疾病症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故护理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应多与医生沟通,参加医生查房及术前讨论,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强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而且要根据职称、工作年限,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训。随着国内外护理事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要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骨科护理需要专门化、细分化,骨科需要开展社区和家庭护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科护士。骨科护理的发展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多种类的、个性化的服务,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护理专家。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临床护理专家的出现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骨科护理的发展与骨科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4]。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老师指出,“要抓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5],使我们的护理队伍形成一个“T”字形的人才队伍。(4)随着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加强沟通,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5)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到家庭康复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在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患者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门从事骨科患者的康复工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骨关节疾病已日益构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甚至导致残疾。1998年WHO在瑞典隆德召开会议,决定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项针对骨与关节疾病的运动[2]。“骨关节十年”给骨科康复护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给骨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平台,要培养专科康复护理的人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开发应用。护理专业内部的分化程度也在增加。专科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我们骨科护士在忙于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加科学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小峰.骨科护理的新趋势及对策.河北医药,2003,25(1):62-63.

2许红潞,张瑞芳,陈晓玲,等.从“骨关节十年”谈专科护士发展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3,3(1):25-26.

骨科术后护理要点篇(2)

1.1角色转变

骨科患者多数是突然遭遇到变故,导致出现病患,这时候多数患者来不及转换角色的突然变化,尤其是对于生活、工作和家庭生活,这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波动。所以,突然遭遇到变故的骨科患者经常会表现出突然的情绪紧张、容易发怒、对于社会生活产生恐惧的心理,甚至是对生活产生抑郁的情绪。

1.2不能自理产生的自卑心理

骨科患者通常会影响个人正常生活,需要他人的照顾。由于康复所需时间较长,或者会面临长期卧床的状况,生活上不能够自理,需要专人进行照顾。同时,患者治疗过程中会花费数额不小的金额,长期下去,多数患者容易变得过于敏感,对于身边人的表现或者话语,产生极易自卑或者暴躁、抑郁的状态。

1.3对治疗恢复失去信心

骨科疾病恢复所需时日较长。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会选用石膏夹板疗法,长期下去,骨科患者的骨关节有可能会变得僵化,附近的肌肉群产生萎缩。而,骨科疾病的治疗见效比较慢,如果患者心态不够好,很容易产生失去治疗疾病的信心。并且会伴随着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比如对疾病的康复表现出焦虑的状态,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悲观的情绪等。而这些都会对顾客患者的治疗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所以,骨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还要能了解病患的心理上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突发变化,帮助患者正视自身发生的变化,正面面对疾病。

2人性化护理的建设

现代医疗,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尊重。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因此,进行人性化护理时,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2.1提高人文护理技术能力

首先是提高医务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能力,这也是对医务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业务要求。医务护理人员要做到将理论书本知识同患者实际相结合,用书本知识区指导患者实际的护理过程,尽可能的给骨科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

2.2手术前后的护理环节

第一方面,在骨科手术前,骨科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让患者真正了解自身的情况,以及手术的基本情况和手术后可能会面临的情况,并且要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让患者对于手术不要过于恐惧。引导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的疾病,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另一方面,在手术之后,要给与骨科患者必要的镇痛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在手术后所感受到的疼痛,并且在心理上给与患者一定的支持和安慰,给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后的心理指导。

2.3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现代社会医患纠纷、医患矛盾突出的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信息沟通不畅,所以才引起一定的矛盾。所以,骨科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患者家属做好有效的沟通,将病患的诊断信息、治疗信息方案和修复信息等及时告知病患及其家属。在术后,骨科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对病患心理重建的信息沟通,细心呵护病患的身心,达到患者与医务人员的相互理解。

骨科术后护理要点篇(3)

创伤骨科患者一般需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疼痛是临床骨科术后常见不适症状之一;剧烈疼痛不仅使得患者术后痛苦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导致患肢功能锻炼无法及时进行对于术后康复进程具有不利影响;疼痛已成国内外医学界广泛成为为继体温、呼吸、血压、脉搏之后的新生命体征之一。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1年5月~1年7月收治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缓解率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镇痛药使用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1年5月~1年7月收治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例排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及截肢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例;对照组男8例女8例年龄18~7岁平均.5±7.岁;按照骨折部位划分下肢骨折1例上肢骨折5例脊柱骨折16例。观察组男8例女6例年龄16~71岁平均.±7.8岁;按照骨折部位划分下肢骨折例上肢骨折5例脊柱骨折1例。两组性别、年龄及骨折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5)。

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护理人员术后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合并疾病、药物过敏及创伤部位红肿热痛等在内的全面身体情况评价给予完善心理支持全面健康宣教科学疼痛、及饮食护理术后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等。

观察指标:以傅爱凤等5拟定疼痛缓解程度判定标准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为疼痛感觉及睡眠情况等疼痛缓解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分别根据疼痛程度分级法(VR)进行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评价分为~级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评价总分1分;记录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例数计算使用率;采用我院骨科自拟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计算。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软件P1.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

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缓解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5.78.7;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5);两组护理后疼痛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两组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镇痛药使用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8.9±8.分7.769.1;观察组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1.分9.197.;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讨论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于手术麻醉消失后即可出现一般于术后~天达到最大程度主要来自于原有创伤、手术操作以及术后包扎过紧导致的压痛等;术后剧烈可导致患者出现恶性、呕吐及血压异常上升等症状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模式改变及社会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加强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已成为骨科护士的重要护理职责之一。护理人员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包括身体机能评价心理支持健康宣教疼痛、及饮食护理术后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敏感性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创伤愈合最大程度发挥临床护理干预在疼痛缓解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5);两组护理后疼痛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蒙小燕,湛琅,张雪梅.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个体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8,1():19-.

魏斌.心理干预在减轻特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焦虑及疼痛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5,11(11):1557-1558.

骨科术后护理要点篇(4)

通过四周骨科病房实习,掌握骨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骨科系统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评估诊断、处理原则及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掌握护理病历的书写、掌握骨科常见病种的健康宣教知识。能与病人良好沟通、做好心理护理。能用护理程序方法对骨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事业,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具有不怕苦、不怕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能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操作前向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态度和蔼。耐心倾听病人的评说和询问。针对不同的病人和病情进行心理护理。严谨求实,奋发进取,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师生之间互相关心、尊重。

2、知识目标

(1).掌握骨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注射原则、常规标本收集原则,口腔护理、雾化吸入、创口引流管、轴线翻身、吸氧,静脉输液及留置针护理、留置导尿管护理、测量生命体征、输血、灌肠、叩肺,有机会时掌握VSD护理技术。

了解骨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以及熟悉相应的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骨科新进展,断肢再植病人的护理。)

(3)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骨折治疗仪、心电监护仪、微泵、脉氧仪)。

(4)熟悉各班职责。

(5)熟悉骨科各种常见石膏绷带术、牵引术、小夹板术的配合与护理。

(6)熟悉骨科常见病的看康复护理。

(7)掌握病历书写,每月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

(8)参与护士长或带教老师组织的小讲课,病历讨论及教学查房。

(9)参与病区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

3、分层次培养人才

中专生以加强三基训练和专科护理为主,在整体护理方面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为主;大专生除了做好三基训练外,以拓宽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在整体护理方面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为主。本科生除了做好三基训练外,重点抓好整体护理的实习,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识的培养。护生在科室实习时,每周要接受1次单项技能和理论考试,出科时要进行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带教目标如下:

3.1中专生带教目标:(1)掌握各种铺床法、出入院护理、晨、晚间护理的要求及分级护理的内容。熟悉病区饮食管理,掌握中医饮食宜忌,重病人鼻饲法。掌握T、P、R、BP测量与记录。基本掌握中医对舌苔、脉象与疾病观察以及医嘱处理。(2)掌握口服给药法以及药物的保管、领取、配药、发药要求与注意事项。掌握各种注射、六项无菌技术、灌肠、氧气吸入、吸痰等操作。冷热敷的应用与禁忌证及注意点。了解掌握各种标本收集法。(3)掌握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如皮肤准备和药物过敏试验,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外敷料的观察和护理、各种引流管的处理和观察,掌握术后病人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等方法,学会观察术后病人各种不适,能及时发现各种术后并发症。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掌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观测项目,学会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配合抢救和及时记录。(4)掌握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常规,如小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患肢血运的观察,骨牵引、截瘫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包括骨科备皮、无菌导尿、骨牵引针处点酒精、对长期卧床病人进行正确的翻身、骨折病人的搬运、正确的牵引力线、牵引重量,能对骨折病人、截瘫、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康复指导、功能锻炼。基本掌握输液泵、静脉留置针及镇痛泵的使用方法。(5)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护理诊断,为病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实施整体护理。

3.2大专生带教目标:(1)掌握上述护理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学习护理文件的书写。(3)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为主。

3.3本科生带教目标除掌握上述护理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1)应用护理程序对专科常见病进行整体护理,学习沟通技巧。参加护理查房,提出护理措施。(2)对所管床位,每周参加主治医师查房1次,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配合医师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学习护理文件的书写。(3)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一次全院性护理查房。

二、计划

1、排班:实习生入科第一天介绍,护士长排班指定带教老师,跟二周责任班和二周其他班,如治疗班、护理班、主班、前夜、后夜班。实习生各个班次的职责参照带教老师各班次的职责完成本班工作。

(1)责任班职责重

点完成应用护理程序对所管病人进行全面的整体护理,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心里护理、病情观察(包括并发症)、功能锻炼、护理记录的书写等,完成各项治疗及出入院、手术病人的护理。掌握常见疾病的急救及处理、各种麻醉后护理及危重病人的管理。

连班职责重点完成配液体、做皮试、查对医嘱工作。

(3)办公班职责重点完成正确处理医嘱、摆放第二天的静脉输液、接待新病人。

(4)辅助班职责重点完成铺麻醉床、测绘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护送手术病人。

(5)前夜班职责重点完成交接班、急诊病人的护理、核对·液体、抽血标本的准备、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6)后夜班职责重点完成静脉抽血、晨会交班术前准备、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2、小讲课结合临床病例每周一次。

骨科术后护理要点篇(5)

1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同于其他患者的心理特点,所以医务人员在进行护理前,必须要了解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1.1角色转变

骨科患者多数是突然遭遇到变故,导致出现病患,这时候多数患者来不及转换角色的突然变化,尤其是对于生活、工作和家庭生活,这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波动。所以,突然遭遇到变故的骨科患者经常会表现出突然的情绪紧张、容易发怒、对于社会生活产生恐惧的心理,甚至是对生活产生抑郁的情绪。

1.2不能自理产生的自卑心理

骨科患者通常会影响个人正常生活,需要他人的照顾。由于康复所需时间较长,或者会面临长期卧床的状况,生活上不能够自理,需要专人进行照顾。同时,患者治疗过程中会花费数额不小的金额,长期下去,多数患者容易变得过于敏感,对于身边人的表现或者话语,产生极易自卑或者暴躁、抑郁的状态。

1.3对治疗恢复失去信心

骨科疾病恢复所需时日较长。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会选用石膏夹板疗法,长期下去,骨科患者的骨关节有可能会变得僵化,附近的肌肉群产生萎缩。而,骨科疾病的治疗见效比较慢,如果患者心态不够好,很容易产生失去治疗疾病的信心。并且会伴随着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比如对疾病的康复表现出焦虑的状态,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悲观的情绪等。而这些都会对顾客患者的治疗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所以,骨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还要能了解病患的心理上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突发变化,帮助患者正视自身发生的变化,正面面对疾病。

2人性化护理的建设

现代医疗,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尊重。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因此,进行人性化护理时,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2.1提高人文护理技术能力

首先是提高医务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能力,这也是对医务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业务要求。医务护理人员要做到将理论书本知识同患者实际相结合,用书本知识区指导患者实际的护理过程,尽可能的给骨科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

2.2手术前后的护理环节

第一方面,在骨科手术前,骨科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让患者真正了解自身的情况,以及手术的基本情况和手术后可能会面临的情况,并且要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让患者对于手术不要过于恐惧。引导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的疾病,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另一方面,在手术之后,要给与骨科患者必要的镇痛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在手术后所感受到的疼痛,并且在心理上给与患者一定的支持和安慰,给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后的心理指导。

2.3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现代社会医患纠纷、医患矛盾突出的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信息沟通不畅,所以才引起一定的矛盾。所以,骨科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患者家属做好有效的沟通,将病患的诊断信息、治疗信息方案和修复信息等及时告知病患及其家属。在术后,骨科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对病患心理重建的信息沟通,细心呵护病患的身心,达到患者与医务人员的相互理解。

2.4康复预后的人文关怀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骨科护理人员除了要注意运用自身技能,遵守职业规范,对于病患身体的逐步康复提供必要的指导。还要对病患恢复过程中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具体的指导。护理人员具有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积累的护理方面的经验,要根据患者骨病的不同特点和身体的实际状况,对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生活注意事项、康复锻炼注意事项提供一定的指导。另外,针对骨科患者容易产生角色转变不适应的问题,骨科护理人员除了帮助病患重新树立信心之外,还要做好病患家属的心理辅导,给与病患家属必要的心理指导,最终和病患家属一起帮助病患本人实现角色的转变,树立康复的信心。

结束语:综上所述,针对骨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有利于骨科患者恢复的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式能最大限度上给与患者信心,照顾到患者发生病患后心理容易产生的各项问题。并且在具体护理过程中,协调了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使紧张的医护关系得到缓解,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具体的护理操作过程中,运用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护理,对于病患的身体康复和心理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运用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护理,也有利于护理人员培养自身的使命感,对于自身的专业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医院来说,运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方式,有利于缓解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口碑。因此,在骨科护理的实际工作中,贯彻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于病患、护理人员及医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秀芳.探析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

[2]李春艳.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现代养生.2015(02)

[3]陈静静.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解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05)

骨科术后护理要点篇(6)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61-01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专科化发展,特别是骨科手术种类繁多,手术器械复杂,新技术、新器材更新换代速度快,对专科化要求更高[1];造成了对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化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为了满足各手术专科性强的特点,我院于2008年起在手术室设立手术护理专科组。现将骨科手术护理专科组实施两年来的效果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分骨四肢关节、创伤及软组织学、腰骶、颈胸等四个病区,年手术量有1500多台。骨科专科组,由6名护理人员组成。成员中主管护师1 人,护师2人,护士3人。专科组长固定,其它成员三个月至半年为轮转时间单位。

1.2方法

1.2.1业务培训:主要内容包括:(1)专科组长负责并做好培训计划,从理论到实际操作,根据手术大小及组员不同有所不同;从无菌要求到骨科术野消毒铺巾;从打开无菌物品到摆放器械、传递仪器等统一模式;根据不同手术准备物品,包括一次性物品及手术医生习惯特点等等方面进行专科培训。(2)不定期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配合与管理。(3)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授课,如新技术、新术式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4)定期组织成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内容有:专科理论、专科基础、人体骨骼的解剖知识、专科特殊手术配合、专科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专科手术摆放等。要求专科组成员每人都参与讲授,授课内容按要求组织。(5)根据需要每年派成员到院外参观、进修学习,回院后及时进行有关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交流经验。

1.2.2专科特色的人性化服务:专科护士与病区联系相对固定,骨科手术间也相对固定,做好全程护理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

1.2.3业务沟通:定期组织成员讨论,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交流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平时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管理,把常见手术配合医生要求和手术配合规范编辑成册,并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供成员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1.2.4组员考核:每月对本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并书面总结,对成员进行一次理论、实践技能、手术配合、仪器掌握情况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有:基础人体骨骼的解剖知识、专科手术正确摆放、手术物品一次性准备合格率、熟练使用特殊仪器。并每月检查组员培训笔记及征求医生对专科护士的满意度。每月的中下旬各抽查一台手术进行考评,两年间共考查了48台手术。

1.3统计分析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Ridit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水平。

2效果

2.1实施专科组前后手术配合水平及护理质量的考评。结果分为满意、不满意两级。考评项目及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专科组实施前后各考评项目的满意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3讨论

3.1骨科专科的设立,适应了新时期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对专科手术前环境的要求、的妥善、专业用具的准备、术上台下的配合要点等做到全面掌握。因手术相对固定,对医生的个人习惯和特殊要求更为熟悉,使手术配合更加默契,医护配合更和谐,从而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是改善了医生与护士关系的关键[2]。

3.2提高了护士观察分析判断病情的能力。如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病人血压、心率有变化及有过敏现象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四肢手术放松驱血带时,病人血压有所下降如何处理等等。在观察病情变化、判断病情的准确性、及时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3.3减少零库存管理,实现了最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应[3]。通过手术配合经验的积累,将骨科各大手术所需准备的各种器械、物品整理成页。避免物品盲目用上台或备不齐而延误手术时间,以及盲目请领,造成不必要的耗材浪费、堆积过多以致过期。

3.4缩短手术接台时间:减少因物品准备不足护士外出手术间过多;提高洗手护士专业水平,让医生满意病人满意。

3.5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护士及手术间相对固定,对手术间内仪器物品等设施管理到人,对每一台手术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简单维修或及时报修,以免影响手术进程。依据每天手术情况合理调配术中所需物品及仪器,保证手术的需要。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也延长了仪器使用寿命。

3.6专科小组的建立使护士学习情绪高涨,促使护士克服惰性,为讲好学好每一课,大家主动查资料,努力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操作,不断提高自已的专科水平和个人素质。

3.7存在问题:专科专护后,护士对非已专业的手术,尤其是专科性特强、更新较快的有一定难度的手术配合,或特殊仪器及器械的更新等对未轮转过或久未接触的护士,在一定时期内会比较生疏,从而影响夜班手术配合的质量,像心脏、腔镜、移植手术等等。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新老搭配值班,加强专科之间的合作、利用晨会学习等措施来弥补不足之处。

总之,骨科专科组成立后,使手术室专科护士个人素质、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是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骨科术后护理要点篇(7)

骨科手术种类相对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为修复手术,比如:关节置换手术等,这些手术的共同特点,即手术过程中需要植入相关材料,因此,也就会致使感染率的增加。然而,骨科手术中所引起的感染,不但处理起来比较困难,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这就需要做好护理工作[1]。为了更好地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骨科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55例,平均(49.5±8.4)岁;2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本科学历30例,大专学历55例,中学90例,小学及文盲25例,200例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20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情况的分析,尤其是引起切口感染各种因素的分析,并对其护理方法和结果进行研究。

1.3术前准备 手术过程中为了有效避免各种因素对手术造成的影响,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彻底检查,以便充分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所存在的免疫现象;按照相关要求对手术室进行消毒,从而确保该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满足手术需求。同时,还应该格外检查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器械。另外,还应该在术前准备好相对有效的手术方法,进而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切口感染原因及比例分析,200例骨科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后没有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188例,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2,感染率为6.4%,见表1。

3讨论

3.1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

3.1.1手术室空气质量 骨科手术过程中,空气质量和切口的感染情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次研究中的200例患者在手术前期,医护人员都利用相关设备对手术室空气进行了处理,并恒定了其温度。手术中切口感染有3例是由于手术室空气温度过高而导致的。

3.1.2手术前消毒状况 手术前期患者的皮肤消毒情况,不但会直接影响到骨科手术的正常进行,还会相应的增加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过程中的感染率,必须对患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以便避免由于消毒不恰当而导致的患者切口感染[2]。本次研究中的2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有4例患者都是由于该原因导致的切口感染,占整个治疗患者的2.0%。

3.1.3手术时间 由于骨科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也就会相应的增加细菌对切口的直接接触,而导致切口感染。因此,手术时间的长短,也就引起手术切口感染不容忽视的因素。

3.1.4手术医护人员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是较为重要的操作人员。因此,过程中绝对不能具有任何伤口,尤其是胳膊和手上,这些都会相应的造成切口感染。

3.2手术室护理措施 骨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如果适当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将会起到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作用。经相关研究实验证明,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2.1掌握患者身体状况 骨科手术实施前期,必须由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从而准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针对那些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的患者,医护人员还应该采取措施来抵抗,并查找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3]。另外,医护人员还应该认真检查患者的需要手术部位的实际情况,以便掌握手术区域面积,并尽量缩短备皮时间和手术时间,从而更好地控制住对患者皮肤的损伤程度,进而降低切口感染。

3.2.2做好术前消毒工作 为了防止手术过程中切口感染现象的发生,应该做好消毒准备工作。首先,针对患者的实际手术情况,制定相对有效的消灭病菌的方法和方案,从而在确保手术顺利的同时,提高灭菌效果。比如:针对那些耐高温的器械,应该适当的采用蒸汽方式消灭潜藏细菌。然而,对于其他物品在消毒过程中,可以借助低温等离子的方法来消灭细菌。

3.2.3控制人员流动 由于骨科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且容易感染,因此,在过程中必须对人员的流动进行格外控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手术前期,相关护士人员应该将过程中很有可能用到的物品准备好,以便避免重复进入手术室或者来回翻动而产生大量细菌;其次,控制相应参观人数,还应该禁止无关人员在手术室的来回走动,另外,还必须禁止没有消毒过的人员进行手术室。同时,参观手术人员和手术医师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在30 cm以外。

3.2.4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的缩短可以从这样几点入手:①手术前期,医护人员应该和患者进行沟通,以便减少他们对于手术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同时,对患者进行指导,提醒他们在手术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的问题,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手术,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患者产生的恐惧心理而影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到手术时间;②对手术医生进行手术习惯的掌握,并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根据医生的手术吸管对手术器械和人员进行配置,在确保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尽最大限度的缩短手术时间;③熟练掌握手术过程中所用器械的操作方法,并能够准确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故障[4]。另外,医院领导还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将其记录在案,以便确保器械时刻保持良好状态,从而降低过程中故障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有12例切口感染患者,几乎都是手术室护理不佳造成的,也就间接的说明手术室护理对切口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护理过程中对其引起高度重视,从而更好地促进骨科手术患者的恢复。当然,还应该不断对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借助更多方法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进而在确保切口感染率降低的同时,提高医院治疗水平,进而赢来更多社会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刘颖,张艳萍,李淑婷.手术室护理在骨科无菌手术的应用分析及对切口感染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4,16(04):242-243.

骨科术后护理要点篇(8)

【关键词】

骨科无菌手术;护理干预;感染

骨科手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暴露面积大、手术时间长[1],且术后的感染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同事也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的干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出现切口感染[2]。本研究通过将手术室护理方法应用于骨科无菌手术中,并观察其疗效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筛选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的110例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22例,对其关键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干预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的110例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22例,男性12例,占总感染人数的54.55%,女性患者10例,占总感染人数的45.45%,其中年龄最小者17岁,年龄最大者62岁,平均为(37.56±6.23)岁。

1.2方法:

骨科无菌手术后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对其主要的感染因素采用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分析手术室护理方法干预骨科手术及其术后结果。

1.2.1手术前评估:

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彻底做好体检,把握好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

1.2.2手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充分做好手术准备,对手术室进行彻底的灭菌处理,调节手术室的温度、湿度适宜。手术所需要的各种器械在手术前再次做好确认,并对手术用品的有效期进行检查,术前与医师详细探讨手术过程的具体细节操作,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提前防范,尽量控制好手术时间。

1.2.3手术时的空气质量检测[3]:

对手术室中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做好控制,进手术室前,手术人员要提前进行彻底消毒,不能进行手术参观,手术室人员尽量少流动,这样可以对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情况有效避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S13.0软件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通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骨科无菌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22例,主要的感染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及接台手术。所有患者在经过手术室护理及对症治疗后,都能治愈出院,且没有出现感染加重者。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诊手术,接台手术,腰髋部和下部位进行的手术,非流层室手术以及手术时间超过3h的骨科手术的患者比较容易产生感染。在进行接台手术时,间隙时间准备各种手术器械,接送患者,会引起粉尘、纤维及微粒等增加,进而影响手术室的环境。并且有关报道证明,接台手术次数越多,骨科手术出现伤口感染的概率也就越大[4],所以对长时间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更需要安排合理,清洁好手术室,消毒彻底,灭菌工作手术前完成;患者进行急诊手术,准备时间较短,在手术中容易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同时手术医师也不能准确了解患者的情况,也容易出现切口感染。所以骨科手术中的急诊患者,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抓关键问题,积极准备手术,掌握可能引起患者免疫能力下降的一些疾病,及时采取措施。而且空气质量也会直接引起切口感染,而且层流手术室中细菌的浓度比较低,手术感染发生率会降低,所以骨科手术中需要对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严格的控制,减少手术室内人员走动,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许彤 单位: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杭灵燕.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31-832.

骨科术后护理要点篇(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源于护士学校,当时的护理学校并没有专科护理之分,而骨科护理则被纳入了外科护理中,成为外科护理的一个专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才从外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专科,骨科护理也就独立于外科护理成为一项专科护理。骨科护理知识与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传统的石膏等外固定已经被精细的内固定取代。患者在术后可以短期内下床活动,这就减少了骨科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带来的各种并发症[1]。微创骨科如关节镜技术等康复工具的发展及应用也需要得到护理,骨科护士不仅要熟悉各种骨科支具使用方法及作用,也要懂得指导骨科患者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因此,骨科护理工作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目前的骨科护理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骨科护理工作的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因为外伤导致骨科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而骨科护理在骨科疾病治疗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骨科护理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目前骨科护理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骨科护理工作的需求,需要针对骨科发展趋势对骨科护理人才加强培养。

1骨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护理措施落实的不到位与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有着一定的联系,监控力度不够,而骨科护士也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骨科护士就会对病人隐藏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加上骨科护理人员的不足,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给骨科护士的身心带来了很到的压力,使得她们情绪产生较大的波动,容易引起护理上的差错及护理纠纷[2]。因此,医院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骨科护理工作程序,建立完善的监督控制体系,利用晨会或者查房等机会对骨科护理人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培训学习,用来提示护理人员多加注重护理安全。由于现在骨科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护理技术也要跟上步伐快速的发展,除了需要掌握一般的护理基础知识和技术操作以外,还应该熟练的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及技术操作,但是,目前骨科内多数护士毕业时间短,骨科护理的经验存在不足,并且很多骨科护士并不按标准规程进行操作,加之对于专科医学知识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导致骨科护士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教育和指导,不能根据骨科特点做出前瞻性的护理干预,更不能对骨科常见并发张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这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及愈后护理[3]。有研究人员针对骨科特色,对不同职称、学历和工作年限的骨科护士进行评估分析,发现只有不同工作年限的骨科护士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工作年限短的骨科护士在护理方面明显比工作年限长的骨科护士质量差。

2骨科护理发展方向

面对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我国骨科医疗服务也在紧随其后的快速发展,导致护理服务文化面临更多的挑战。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慢性疾病患者也在逐渐增多,而我国医疗事业也从医院走到了社区,这表明我国骨科医疗和护理产生了新局面。针对现在全新的局面,骨科治疗也趋于多元化,朝着更加高新的医疗技术发展。因此,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这为骨科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骨科护理人员为了配合新医疗科技的护理需要,应该更加深入的了解关于骨科专业的治疗和预防,做出符合骨科患者需要的护理和预防措施[4]。让患者和家属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满足,这样才能推动骨科护理的快速发展。随着教育制度逐渐健全的发展,众多学子选择的学科也在逐渐增加,而在医疗护理的专业内,各类专科医疗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大,使得护士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专科专业,加大了医疗护理行业内外的竞争。要想留住更多骨科护理人员医院应该加强骨科专业培训和骨科专业护士的职能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

3骨科护理专业培养的思考

3.1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

每个团队在开展活动前都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骨科护理培训也不例外,健全的骨科护理人员培训制度能够促使骨科护理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健全的培训制度涉猎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计划等,在培训过程中要有奖有罚,要多检查多考核,针对关键的骨科护理技术不能草草培训完毕就了解,要采用细致的培养模式,将骨科护理技术及理念渗透到骨科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中。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骨科护理专业培养的基础就是制度,只有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才能更好的培养护理人才。

3.2加强护理团队建设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想培养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就需要专业的护理老师带领,因此在培养骨科护理人员时可以采用“师带徒”的方式,让优秀的护理骨干为年轻的护理人员传授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的提高培训质量。但是,年轻的护理人员也应该刻苦钻研,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和操作技术,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骨科护理工作做出贡献。

4骨科护理发展需要的因素

4.1患者服务方面

众所周知,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及其繁琐和复杂的,不仅仅是单个护士的护理,更需要一个专业护理团队的护理,这个专业的护理团队包括理疗师、职业治疗师和社工人员等,他们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做好骨科护理工作。在这个专业护理团队中,骨科护士具备骨科专业知识和护理经验,每日临床照顾骨科患者,这使骨科护士成为了这个专业护理团队的领导者。因此,骨科护士必须要具有分析能力、决断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平衡这个专业护理团队的工作,为骨科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护理服务[5]。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加入骨科护理元素,让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和护理方面更加的有信心,这样才能维持和谐的护患关系,使骨科治疗效益得到强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2护理方面

骨科护理发展的新方向就是专科护理,这样才能使骨科护士拥有目标,追求自我发展,提升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与骨科医疗技术相匹配,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能够在治疗直至康复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护理。护理工作也是都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患者病情康复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骨科护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困难,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护理路径。骨科护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紧跟临床护理需求。逐步丰富骨科护理方面的内容,使得骨科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护理需求。

4.3骨科护理发展的目标

面对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骨科发展也变得极为重要,因此确立发展目标成为骨科发展的首要任务。应该完善骨科护理服务的规章制度,将骨科护理的专业培训作为专科护理的基石。鼓励骨科护士增加自我价值。为护士的职业发展做好长期计划,以期配合临床需要。利用护理知识,加强骨科护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充分发挥作为专科护理的作用。

5结语

在日趋专业化的骨科护理工作上,为了能够给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骨科护理工作必须向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而骨科护理专科化发展是离不开专业培训的,系统的骨科护理专业培训需要得到社会和医疗机构的认可,配合临床需要让骨科患者不仅在住院时能够得到专业护理,在出院后也能得到适当的延续护理。随着骨科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骨科护士的角色也具有了多样化的特点。作为临床护理专家应该帮助年轻的护理人员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指导年轻的骨科护士完成护理工作,同时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做出贡献。作为年轻的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关于骨科护理的主页知识,吸收前辈们的经验,提高护理能力,为骨科护理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面对日新月异的医疗护理环境,骨科会作为转了护理也必须跟上发展的潮流,这样才能更好的为骨科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常群,陈伟惠,黄扬云.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1(10):95-96.

[2]叶小惠.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40-141.

[3]林彩霞,伍一,陈小玲.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2):236-237.

骨科术后护理要点篇(1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骨科损伤,近10余年来先后采用DHS、Gamma钉、股骨近端锁钉钢板、PFN及PFNA固定等手术方法,由于PFNA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早期承重训练及极低的股骨头切出率(Cut out)等优点[1],该术式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2009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达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回顾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65~86岁,平均70.55岁。按骨折部位分有转子间骨折55例(82.09%),转子下10例(14.93%),转子间合并转子下骨折2例(2.99%);按AO分类标准:31-A1型22例、31-A2型33例、31-A3型12例;42例经骨密度测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11例患者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等内科疾病。

术前护理评估:按照潘克勤等评估方法[2]:①手术有无意义评估:本组患者无恶性肿瘤或其他终末疾病,手术有助于其改善生活质量(QOL),均有明显手术治疗意义。②能否耐受手术评估: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估为完全自立19例,利用补助用品自立35例,部分需要护理介入11例,完全需要护理介入2例;营养评估和脏器机能评估表明可立即手术56例,需要内科疾病控制和护理完全介入11例。③术前精神状态的评估;简单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3],有32例分值表明有精神疾病和潜在诱发精神状态改变。

围手术期护理:⑴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本组均为高龄患者,故多有烦躁、焦虑、恐惧、悲观及情绪低落等心理状态。护士要积极、主动地和患者交谈沟通,说明手术的特点和意义,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也可请科内该类手术成功的患者及家属现身说法,建立接受手术的信心。②术前针对护理和指导:根据患者术前的评估,及时发现个体存在或潜在的疾病和状态,针对性强的护理指导,配合其他内科治疗。重点是指导合理饮食,改善营养水平,比如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同时做好血糖监测;在健侧下肢为例说明指导术后下肢等长训练和踝关节背伸训练方法和要点;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留置导尿及切口皮肤保护等。⑵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患者回病房时取平卧位,患肢保持轻度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观察切口局部情况,有无渗出及感染,及时对症处理。注意术后老年患者的面色、意识及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对比双下肢的肿胀程度、肤色、皮温、浅静脉充盈情况以及肢体远端的感觉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对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因素高者可按时做小腿或足底静脉泵按摩。按时检查骶尾部皮肤情况,定时翻身和按摩受压点皮肤。注意饮食,防治腹胀和便秘。②术后训练:术后有效止痛下课可立即行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术后24小时即可在床上主动伸屈患膝及髋,3天后酌情知道患侧下肢蹬床挡板训练,1周扶拐或保护下床离活动。4~6周可选择时机部分负重训练,逐渐加强至功能恢复。安排随访时间和接待事项,关注出院后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恢复情况。

结 果

本组67例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肺部感染5例,术后认知障碍3例,均对症治疗后好转;患侧下肢肿胀8例,床边彩超证实静脉血栓2例,内科给予溶栓后痊愈。术后3~5个月按Harris髋关节评定平均87.6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满意率达98%。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发病率和致畸率都较高的骨折,有报道认为,其术后病死率5%~30%[4],由于PFNA适用适用于各种类型转子间骨折,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总结后认为有2个主要的护理方面值得重视,一方面是做配合医师做好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潜在风险,制定好防治的方案,特别针对老年人营养差、手术耐受能力低、血糖波动大、合并内科疾病等特点做好仔细护理观察,消除风险。体会总结认为,术前评估有助于术后将手术侵袭控制在最小限度,最大限度发挥手术效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术后无痛状态下的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和防治下肢静脉血栓的关键,PFNA内固定具有满足患者早期部分承重的有点,为早期康复护理提供好的基础。张秀玲探讨5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5],对比报道认为本组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晴友,李增春,李国风,等.PFNA及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1):54-56.

2 潘克勤,张艳,李晓辉.高龄患者的术前评估与术后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9):409-412.

上一篇: 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下一篇: 乡村扶贫政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