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1 09:59:09

煤矿安全分析

煤矿安全分析篇(1)

同煤集团某煤矿企业始建于1949年,在业内有较好的声誉,获得多项荣誉奖项。该矿经历60多年的发展历程,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提高煤矿开采环境的安全性,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在2013年,该矿加强煤炭安全管理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煤矿安全管理[1]。

2人员管理要素分析

煤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影响非常大,该矿进行煤矿安全管理、非常重视人员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该矿在每个星期三都会开展安全学习活动。在安全学习会议的开始阶段,由矿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对煤矿安全知识进行重点讲述,并将煤矿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引用,对煤矿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潜在煤矿安全事故的对策,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管理人员遵循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认真地进行煤矿工作[2]。该矿为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开展矿工家属体验日,组织矿工家属到煤矿开采地,对矿工家属讲解矿工的具体工作,让家属了解矿工工作的具体情况,利用感情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使矿工的意识由原先的“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

(2)对员工进行培训。该矿对员工进行培训,坚持“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原则,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案例的分析、对相关问题解决措施的讲解、工作经验的传授,使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工作类型的工作人员采取相适应的培训方式,进行针对性地培训。通过“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有效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并在多项比赛中赢得荣誉。该矿实行“三违”人员复岗流程培训教育,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成10大类248条,对每个月最严重的违章行为进行整治,对员工实行“三违记分卡”制度,每个员工每年有12分的安全积分,出现三违行为,进行相应的扣分处罚,一旦员工的安全积分全部扣完,就需要安排该员工到培训学校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后,才能恢复岗位[3]。

(3)成立检查小组,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该矿对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矿区分为六条线路,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的成员由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由矿井领导带队,每两天对矿井进行全面的检查,控制矿井安全隐患。该煤矿企业组织一周安全主题隐患排查,在一周的每一天对矿井进行不同的检查,周一对机电隐患进行排查,周二排查“一通三防”安全隐患,周三全面检查矿井安全,周四排查采、掘、运安全隐患,周五排查地测防治水的安全隐患,周六由矿区的组长进行自检,周日由矿区的书记进行自检。

3设备管理要素分析

3.1管理采掘工作面设施

该矿在进行采掘工作的时候,一般采用柔性网转载机全封闭装置,将脚踏板和防护网安装在泵站的列车处,并安装了语音提示系统和预警装置。该矿采用双基建设模式进行安全管理,对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严格执行,进行编码、定置、标识、信息、项目、流程、看板、模式、准入的九项管理,将设备管理与技术管理结合起来,如在进行巷道过切眼和断层的时候,工作人员利用公式法、类比法对巷道的断面大小、护网技术参数等进行核算,使材料得到合理利用,使“一梁三锚”转变为W型250钢带支护[4]。

3.2管理辅助运输设施

该矿的作业点非常多,覆盖面广,有17个运料作业点和3个运人作业点,运料和运人的战线长度有17529m,运输车辆每天有130辆。为提高运输安全,该矿对运输战线进行整治,如对西部1136大巷轨道变形进行整治,对道木和道岔损坏的3000m进行整治,使西部辅助运输系统更加完善,并在303盘区增加设置3组阻车器和挡车栏,更换4组道岔,将视频通信系统安装在盘区大巷和综采面顺槽,保证辅助运输的安全。

3.3管理通风设施

通风设施对煤矿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该矿将通风设施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对密闭设施的设计、建档、施工、验收各个流程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施工出现刨槽不够深,墙体出现空洞等问题。为提高通风设施的运行,安装自动洒水装置、风水联动装置等来进行防尘,并定期冲洗巷道,控制煤体注水、除尘风机的使用。

3.4管理机电设施

该矿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主要通过对项目管理进行定期检查,遵循“常规检修、订单检修和主体检修”的原则,做到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检查,矿井各级领导带队定期进行设备检查,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对矿井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培训,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及时淘汰和更新设备,保证机电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将各种新设备、新工艺应用进来,如综合自动化远程监控设备,合理的控制机电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矿井的安全。

4制度管理要素分析

4.1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管理

该矿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分类整理,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编制了十一本管理手册,即《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采煤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掘进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辅助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安全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应急救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调度信息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地面设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以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细化,使程序化管理制度更加标准。

4.2制定风险预控体系

该矿以的安全管理高标准、严要求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相关法规制度,制定风险防控体系,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行改进,预防煤矿安全事故。

煤矿安全分析篇(2)

一、 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一)原煤生产情况

全区原煤生产按原煤产地进行分类,盟、市除乌兰查布市无

(二)煤矿安全生产情况1、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1起,死亡6人。2004年未发生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

2、按事故煤矿经济类型分类

3、按发生事故单位的属地分类

全区共有11个盟、市生产煤炭,发生在各盟、市辖区内的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由图可以看出,我区煤矿事故主要发生起数在赤峰市、乌海市,两市事故死亡人数各占全区死亡总数的25.3%。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乌海市2003年、2004年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在2人以上,其余地区2004年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在1—1.4人之间。

(三)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

按企业分类百万吨死亡率

(四)煤矿事故发生频率分析

2004年,从全区来看,全年共发生69起事故,平均5.3天发生一起事故,其中,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发生频率为每年一起,一般事故为5.4天发生一起事故。

(五)各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辖区原煤产量及安全情况

2004年,各办事处辖区内原煤产量与2003年相比除乌海办事处辖区内基本持平外,海拉尔办事处辖区内的原煤产量略有下降,包头、赤峰办事处辖区内的原煤产量上升,分别增长4235万吨和939万吨,各办事处辖区内原煤产量及同期对比情况。

在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方面,与2003年相比,各办事处辖区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海拉尔办事处辖区内下降最为明显,下降0.88。包头办事处辖区内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0.13。

全区 04年控制指标 04年实际起数 04年实际死亡 03年实际起数 03年实际死亡 同比起数对比(-.+) 同比死亡对比(-.+) 同比起数增减(%) 同比死亡增减(%) 与控制指标对比(-.+) 3--9人事故 10人以上事故

起数 人数 起数 人数乌海包头赤峰海拉尔表1 各办事处辖区内煤矿安全生产统计情况表

二、结论

通过对2004年全区煤矿事故发生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2、2004年我区煤矿平均每年发生一起特大事故、一起重大事故,平均5.4天发生一起一般事故。

4、我区煤矿事故非主要灾害,机电、运输、放炮、其它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上升。

5、事故发生地较为集中,我区煤矿事故的重灾区前两位是乌海市和赤峰市,两市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区总数的50.51%。

6、乡镇煤矿死亡事故仍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2004年乡镇煤矿发生事故42起,死亡人数68人,分别占全区事故总起数的60.87%和死亡总人数的68.69%。

三、建议

1、在国家局和自治区政府的领导下,继续深入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治理整顿工作,促使各类煤矿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矿井抗灾能力,逐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坚持监察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重点放在现场;要积极做好预见性分析,发现问题勤监察,及时做好“回头看”,消除安全隐患。

煤矿安全分析篇(3)

矿山压力理论指的是按照矿山压力的现象,分析矿山压力的分布的基础上,阐述岩石覆盖层的运动状况,找出运动的规律,能够对煤矿的开采程序进行控制的理论,该理论的提出能够为煤矿开采提供有效的支撑,而且能够完善采场的支护效果,提高了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1.2工程理论与先进技术的结合

我国在煤炭开采方面与一些发达的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安全事故多,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地表塌陷。煤矿开采事故发生的原因在于在开采之前没有对岩层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而且进行大规模的回采工作,因此,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先进技术,防止灾害的发生,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对岩石覆盖层的运动规律进行了解,从而能够确定工作面的长度和高度,运用合理的开采步骤,实现安全而高效的煤矿开采工作。我国的地形比较复杂,地质成分也比较多,而且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不高,对煤矿开采技术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矿山压力理论作为支撑,将岩石动力学作为基础,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完善开采体系,运用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对煤矿开采地区的地形和地质进行勘查,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计划,再进行煤矿的开采。

2运用煤矿填充开采技术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2.1常用的不迁村的采煤方式

在很多村庄下,有大量的煤矿资源,这些煤矿资源不易被开采,这样就造成了浪费,不利于矿井的生产,现在,可以采用不迁村的方法对村庄下的煤矿进行开采,可以采用条带开采或者填充开采的方法。条带开采的方法指的是在煤矿开采基础工艺的指导下,运用条带起到间隔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地面发生沉降,能够开采出更多的煤矿,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采出率不高,而且会浪费大量的煤矿资源,没有较高的生产效益。在运用填充开采的时候,是在采空区填充大量的实物,将煤矿运用实物置换出来,从而能够避免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发生地面沉降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煤矿开采的效果。

2.2煤矿填充开采的工艺

现在,在对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水砂填充开采和膏体填充开采的方法

2.2.1水砂填充开采

这种方法在填充开采中经常被使用,而且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水砂填充技术使用的流程比较复杂,而且不能运用机械,所以,这种开采方式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不能得到较高的效益。

2.2.2膏体填充开采

这种开采方式是借鉴了水砂开采技术演变而来的,其克服了水砂开采技术的不足,这项技术是将矿井周围的废弃物,如粉煤灰、工业炉渣等混合起来,制作成膏状的物体,通过一定的压力,然后运用管道将其运送到井下,能够将采空区进行填充。膏体填充要根据井下的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填充,因此可以分为全部填充、部分填充等。在选用粉煤灰等材料的时候,要确保这些材料的颗粒不能过大,如果材料过大,就应该进行处理,膏体填充物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要经过准确地配置后,才能确保膏体的流动性完好。

煤矿安全分析篇(4)

2如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对于煤矿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要加强煤炭生产的现场管理,还要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监督,确保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是有经验、爱思考的人,具备充分的煤矿生产知识,会根据煤矿生产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办法。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并及时解决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或者敷衍了事,在生产过程中,管理者要直接在生产的地方区监督和查看,以免出现问题却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在煤炭生产中,管理人员和煤炭生产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和效率,煤炭企业应该定期对煤炭管理者和煤炭生产工人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让他们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对煤矿行业的认识以及明白煤炭生产的重要性。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设定奖惩制度,对于一些表现好通过考核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也激励那些考核没有通过的员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认真工作。聘请有经验的煤炭企业家为员工讲述安全知识,让员工明白煤矿生产中安全的重要性,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来工作,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针对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也就是说,煤矿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减少煤炭事故的发生,而消除安全隐患的必要条件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分析篇(5)

为了满足社会各行业的实际需求,煤矿企业加大了日均产煤量,实际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在此形势影响下,煤矿安全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产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及时地消除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快现代化煤矿的建设步伐,增强煤矿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文中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客观地体现了采取这些措施对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性。做好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明确发展目标,凝心聚力

在合理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煤矿企业需要坚持科学办矿的相关原则,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确保每一阶段的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地开展。当煤矿企业长期的安全工作目标与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明确后,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概况,将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单位按照一定的方式凝聚在一起,增强煤矿生产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实际作业效果,为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可靠地保障。当这些单位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与自身的安全责任、监管任务时,可以逐渐地加强相关管理部门对整个生产现场的把控,确保工程施工计划的顺利完成。同时,在煤矿生产活动开展中,建设单位需要充分地发挥指导、服务的相关作用,为后期施工计划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地保障,创造出安全的作业环境,确保施工单位实际工作效率可以始终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煤矿的施工单位在实际的作业开展应该优化自身的组织方案,提高施工计划执行的工作效率,营造出“组织严密、自主保安”的良好施工范围。监理单位应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监督作用,推动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这些单位以凝心聚力的方式高效地工作时,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将会逐渐地提高。

2理念引领,方法创新坚持安全

第一,依靠先进的理念,可靠的创新方法,可以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地保障。严格遵守国家和政府相关规范条例的具体要求,逐渐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促使煤矿生产现场秩序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持,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落实。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引导下,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将会得到快速地解决。同时,利用可靠的创新方法,可以完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利于实现煤矿安全体系化,完善煤矿安全的管理机制。

3明确岗位职责范围,带压履职

面对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煤矿企业的所有管理者应该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实现企业长期安全生产的发展目标。明确岗位职责范围,不仅需要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也需要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利用分级管理、层层推进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设置相关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确保他们能够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降低煤矿安全生产中风险发生的几率。

4深入生产现场,做好基础性预防工作

煤矿生产现场相关工作的开展,将对生产计划的实施、生产现场的安全性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可以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相关的管理者应该深入到煤矿生产现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计划,处理好生产现场存在的细节问题,做好各种基础性工作,实现“保安全、促生产、高效益”的发展目标。

5合理使用科学技术,把好质量关

科学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构建出符合煤矿实际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并对系统结构进行必要地优化,有利于提高煤矿矿井水害防治的工作效率。在各种科学技术的共同作业下,煤矿生产中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专业设备的优势,弄清生产区域矿井水文地址条件,可以增强水害防治效果。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对进入煤矿生产现场的各种设备进行必要地检查,保证这些专业设备的质量可靠性,确保这些设备在治水工作体系发挥出更大的优势。除此之外,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瓦斯防治工作质量,将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完善通风系统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增强煤矿安全的管理水平。

6做好应急演练工作,增强安全避险效果

在“预案科学、避灾合理、设施可靠、防护完备”的原则要求下,需要从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等方面进行重点地考虑,制定出可靠的防灾计划,完善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应急演练工作质量,增强矿井突发事件紧急处理的综合能力。同时,需要在相关的理念引导与技术支持下提高调度指挥系统的工作效率,增强生产现场事故发生后的安全避险效果。生产现场协调、执行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有效处理,降低了矿机内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7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培训质量

为了使煤矿的生产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顺利地实现,企业可以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发展模式中,需要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出生产现场的监控系统,为生产计划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化管理者创新意识的同时完善创新体制,可以增强煤矿生产现场的预警能力,加快企业产业升级的步伐。同时,利用创新培训载体的作用,提高培训层次,加强培训质量,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他们的专业技能,将会为煤矿安全生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地保障。

8规范管理人员行为,实现自主保安的基本要求

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规范管理人员行为,有利于实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促使煤矿的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地开展。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结合煤矿的实际发展要求规范具体的工作行为,及时地处理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实际工作中的自我约束。同时,利用多元化培训方式严格地要求煤矿管理人员,实现自主保安的基本要求。

9结束语

严格把好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八关”,可以提高生产现场的作业效率,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为现代化煤矿实现更多的战略目标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煤矿的相关管理者需要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规范生产现场的管理行为,确保各种安全管理机制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生产计划的实际要求。深入作业现场,加强现场监督,可以及时地消除煤矿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煤矿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效果,有利于加快煤矿企业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田涛.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研究及效率评价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05).

[2]陈乐.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03).

[3]胡晓亮.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化工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D].宁夏大学,2014(06).

煤矿安全分析篇(6)

一、我国煤矿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其缺点分析

煤矿安全教育即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为了保证和深化煤矿的安全生产,企业对作业人员安全思想的内化、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技能的操练等进行的教育。在煤矿安全中,安全教育是预防事故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我国煤矿安全教育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不深入成熟,形式单调且流于形式。现在煤矿企业过于注重生产,忽视了岗位安全教育,致使作业人员没有熟练的掌握岗位上的安全知识和现场处理安全隐患及事故的有效技能。而且,煤矿企业现行的安全教育形式多为“一人讲,多人听”,且讲授的内容贫乏、重复性大、浮于表面、不够深刻、不能触及矿工的灵魂。

长期以来,安全工作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教育不断,事故不断”的现象,主要在于安全工作领导人员主要通过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等不稳定、不深刻的外在因素调控安全生产,忽视了安全思想教育内因的开发。不能引起职工的真正重视,单凭管、卡、压、罚等强制外在手段也不灵验。为使安全教育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必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开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方式、方法。消除安全隐患和事故的措施应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以内因开发外因,外因控制为辅。这样才能深入人心、达成长久、稳固的教育效果。

据此,应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创建意念模拟训练法应用于煤矿工人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深刻地入耳、入脑、入心,以此来提升矿工发现安全隐患和面对事故的应激能力,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二、意念训练法的原理

意念训练法的原理可以追溯到催眠术的创立和应用。早在18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麦斯麦首先创立了催眠术:结合音乐和灯光,首先让被催眠的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尽量减少外界干扰;使其注意力集中于某些特定的事情;催眠师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暗示被试的感受和体验;被试就慢慢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并顺从和接受催眠师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或事情。催眠是一种改变了的意识状态,被催眠者对暗示的敏感度提高、不由自主地感受某种思想、产生某种意识、记忆力提高、视觉表象急剧增加、能意识到某些经历、对另一些却毫无意识等等。

意念训练同催眠术的应用对人体生理心理的作用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以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指挥各种动作的一种内隐的意向动作,通过意念导引,在一定程度上使身体各部位放松与紧张互相交替,达到从精神到肢体,从肢体到外界形成的高度协调统一,使之在作业中充分发挥人体的内在能量和潜力。“意念训练法”是在作业人员掌握了相关作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进行的,是指通过意念训练在大脑皮质内建立神经联系,留下“痕迹”,不断反复操练以刺激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使自己的意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使大脑全神贯注于作业现场的作业景象之中,从而达到自我控制和调整的一种训练方法。

三、意念训练法的应用步骤

(一)理论讲解和事例分析

首先,安全教育者应采取生动明晰的语言或形象直观的幻灯片形式,向作业人员讲解“意念训练法”的原理、概念及意义,使作业人员初步掌握有关“意念训练法”的理论。再次,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使作业人员进一步领会“意念训练法”的理论。

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技术动作与意念活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高效的作业活动,而意念训练法的作用就是把作业过程中的意念活动提前在大脑皮层中演练,以便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安全地完成作业任务。

(二)培养作业人员的意念品质

1.培养意志品质。意念即个体对物质或精神的注意力、念头和想象力在个人大脑机能印象中的自我能动的反应。个人意念的外在表现或者外显行为与其自身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人的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因此,培养矿工的意志品质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证。

井下矿工维系整个矿业生产的作业安全,更应不断锻炼和培养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机智的品质。煤矿企业应通过宣传使矿工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从日常生活小事和平时的生产劳动中注意磨练自己,善于明辨是非,适时采取并执行决定,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正确的意志行动,从而增强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提升矿工的应激能力,从而大大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安全性。

2.培养注意品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培养作业人员的注意品质,使其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专注于作业对象上,从而提高作业质量和作业安全。培养矿工“精力高度集中”的

品质,可采用视物法、看表法、发令法。

视物法:安全教育者可选择一个目标(作业对象的模型),让矿工对其仔细观察几秒后,闭上眼睛努力回忆被观察物体的形象。采取提问与提示相结合的手段,帮其记忆,其间可以反复睁开眼睛,直到头脑中清晰的记住物体的形象为止。

看表法:集中精力注视秒针的转动,每次练习重复3~4次,间隔10~15秒。注视的时间从60~180秒逐渐增加,直到注意力能持续注意4~5分钟不转移为止。

发令法:作业人员以细小、勉强能让作业人员听清的声音发出命令,让其执行。这种小的声音可以迫使其自觉集中精力,反复练习形成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意念训练”强化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意念训练法”培养作业人员过硬的心理素质。

1.使作业人员自我放松。教育者采取语言诱导的方式,稳定作业人员的情绪,使其达到“心静如水”的自我放松,为实际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教育者可以用自信、中肯、强有力的语气说:“你们现在正在泡温泉,自我放松。手中的工具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完全能够随意支配它,安全高效。”作业人员也可以自我暗示:我很放松,很平静,动作正确,发挥正常!通过类似强暗示性语言,使作业人员从心理、生理上得到放松,更投入地进入到训练强化阶段。

2.使作业人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作业现场的体会之中。意念训练的目的,是使作业人员全神贯注于作业动作中,摒弃一切外界干扰,使作业动作的发挥随心所欲、游刃有余。

相应的语言能够引起相应的表象,所以意念过程中,一面思考相应的技术词语,一面回忆意念表象,会使意念表象更加准确,意念动作更加协调。比如回采矿工想象崩矿、出矿、充填准备、充填、铺保护层的工序示意情景,并在头脑中模拟其个中细节及可能出现的状况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每次意念训练由慢到快,次数不要太多,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久了大脑易疲劳,会降低练习效果。

3.使作业人员进入“三位一体”状态。“三位一体”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通过身体动作和大脑意念,使“人—机—作业目标”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稳固、完美的整体,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的系列动作。

矿工在教育人员的言语引导下,利用想象思维,尽可能投入的自主细致的想象自己作业的情景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困难的情境,尤其是安全隐患的应激境况。矿工可充分想象在情景下的作业程序和安全隐患的各种细节及其应对措施,从而有利于在实际作业时,能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始终主动用意识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主动提高知觉的敏锐性,使自身处于稳定的作业状态,充分相信自己能以最理想的体力分配及技术完成煤矿作业的整个过程。

意念命令自己一定要在自己作业时发挥最佳水平,这一信念欲望要多次重复,意念结束,恢复到自然状态,再慢慢地睁开眼睛休息一会儿,即可开始第二次意念模拟训练或进行实际模拟练习。

四、意念训练法的意义

(一)内化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通过意念训练法,矿工进一步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安全思想,内化安全教育的内容,熟练安全知识和技能。达到安全教育是以矿工将安全思想、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内化的目的,进而在实际作业时用内化的安全思想积极主动的指导自己的作业,用安全技巧来及时应对煤矿的安全隐患。

(二)提高作业效率、作业安全

矿工的生产劳动行为与汽车、火车等机械行为一样,有一个始发的启动过程,这个启动过程包括生理、心理启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即心理意识分化得越迅速清晰,生理启动得越快。反之亦然。

意念模拟训练法能使矿工在面对安全隐患或事故时,加快生理、心理启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动作应用的效果;提高矿工的安全心理准备,防患于未然,避免应对时的急躁情绪导致慌不择路,从而保证作业安全。

(三)提高作业过程注意的集中性和持续性

注意分散极易导致事故发生,是煤矿致创心理因素的首要因素,意念训练法加强培养了矿工不为其他念头或事物干扰和分心的能力,对他从事的作业有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这种来自内部的动机会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养成做事善始善终、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能够及时发现及排除安全隐患。

五、结语

在煤矿企业中,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教育深刻,能发人深省的安全教育手段,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班前安全教育必须能深入人心,内化为矿工的内在安全需求、内在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才能真正提高作业人员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意志品质建立在良好的知识、操作技能和健全的心理品质准备的基础上。因此,在作业过程中,矿工的安全的心理准备品质是安全生产实现的重要保证,我们据此创建了矿工班前作业的意念模拟训练法。意念训练法克服了传统安全教育的浮于表层、不够深刻的缺陷,使安全思想、知识、技能内化。落实安全教育责任,灵活安全教育形式,丰富安全教育载体,深化安全

教育效果,促进了矿井的安全发展。而且,安全教育要常变常新,才能真正激发职工的兴趣,提升安全作业的效能。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分析篇(7)

煤炭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众多,首先行业性质危险,煤炭伴生有瓦斯气体,当这种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遇明火就会爆炸;其次,井下作业,环境封闭,通风差,瓦斯气体不易排出;再次加之管理人员工作的疏忽,设备的老化,事故就更容易发生。所以,煤炭企业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安全评价体系,做到真正为职工的安危考虑,才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1 煤矿安全评价体系

1.1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1)评价目的依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2)评价对象简介;3)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4)评价单元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5)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6)提出建议的安全卫生对策措施;7)作出评价结论。

1.2 安全评价程序

1)评价准备;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评价单元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及定性定量评价。

2 煤矿掘进生产中的安全

2.1 煤矿危险源辫识理论与方法

危险源辨识理论可以科学的分析危险源的位置和数量,对这种理论的研究,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还需在实践的检验中,进一步发展。很多研究者都正在进行研究,针对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结合之前的研究成果,把危险源划分类别,进行总结,寻找辨识危险源的方法。

2.2 掘进生产工作面顶板管理

掘进巷道顶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掌握巷道开掘后围岩体的范围及围岩应力分布情况“这就需要了解与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有关部门的因素:围岩的性质、巷道所处的深度、巷道周围地质构造,水文变化,巷道的横断面形状和尺寸的等”了解围岩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在此应力作用下围岩的变形和位移,才能选择适应的支护材料、支护形式,达到维护巷道的目的;2)从有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出发,合理选择巷道的施工方法,合理确定钻眼眼位,钻眼角度、钻眼深度、炮眼装药量和放炮等各工序的有关参数,减少对顶板管理的影响;3)按作业规程规定控制工作面空顶距离和临时支护巷道的长度,尽可能缩短工作面空顶时间和临时支护巷道的长度。

2.3 爆破安全因素

1)爆破作业工作的工作面是一个机器危险的地方,对这个位置要加大检查力度,随时检查,看工作面是否时刻通风,瓦斯浓度是否符合标准,做到每一次爆破进行之前都要检查三次,放炮是必须确保三人在场,共同完成;2)对于煤尘的管理也要注意,爆破工作进行以后,产生的煤尘要及时处理,通过洒水的方式降低空中的煤尘飘浮量 3)以书面形式呈现爆破工作,制定说明书,具体的操作都按照说明书来进行,以免出现纰漏,也能将实践经验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以供查阅。

2.4 掘进生产设备安全

1)严防电气设备失爆;2)使用掘进机时必需根据煤岩条件选择切割方法;3)安全设施必须齐全有效;4)各种输送机!斜巷小车运行必须符合规程规定。

3 煤矿安全评价现有指标局限性分析

3.1 安全系统工程方法与煤矿安全评价

煤矿安全评价与安全系统工程不可分割。所谓安全系统工程,就是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识别、分析和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其中系统安全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核心内容,是安全评价的基础。只有对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充分了解、查明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统计事故发生的概率、伤害及损失程度,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同时可以掌握事故发生的机理和途径,为预先安全评价及现场综合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安全系统工程方法有多种,其中安全检查表(SCL)和事故树分析(FTA)在煤炭行业应用最为广泛。基于安全检查表较强的可操作性,煤矿安全评价采用的多是这种形式。

3.2 安全评价指标局限性分析

煤矿生产系统按功能一般可分为采掘、通风、供电、排水及提升运输等;按区域可分为回采区域、开拓准备区域等。目前煤矿安全评价中应用的安全检查表,一般都是按系统划分,将系统安全评价总分值按子系统分解,然后子系统中具体指标再赋值。

由于我国安全系统研究的基础比较差,一直以来没有形成完善、详细、系统的安全事故分析资料,加上煤炭行业本身管理模式和煤炭开采差别比较大,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我国安全评价指标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如下具体几种体现:一是同样的规定在不同的地区的执行标准不一样,比如在河北是这样的标准,在河南就成了那样的标准,所以参考不统一;二是同样的评价标注对不同安全事故的评价不一样,不能确切的反映某安全事故的危险程度。这样的局限性的存在,我国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缺乏统一性,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区随意性很大,整体上导致评价的科学性低,难以普及运用。很多地区这样的评价可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从实际上解决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炭行业存在的安全问题。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如果想做一个全国煤炭行业的数据资料分析都难以完成。

4 安全评价模型建立

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涉及到矿井里的工作人员、设备和环境等的安全问题,由于牵涉到的方面很多,想要确保方方面面的安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建立科学的安全评价模型,安全评价体系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各部分建立起来的,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每一部分的研究都不能忽略,包括体系建立的原则、结构、方法,只有将各个部分的关系理顺清晰,才能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其模型建立的逻辑分析如图。

5 矿井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对煤矿安全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影响矿井安全的主要因素为 7 个大类,

几乎涵盖了井下生产系统的所有环节:1)地质因素:地质构造会影响煤炭的开采,地况好的地段开采容易,地况差的开采难;2)灾害因素;包括瓦斯、煤尘、火灾、水灾等煤矿典型灾害;3)煤层开采工艺因素:主要包含采煤!掘进和运输等开采技术和工艺条件等;4)生产装备因素:在煤炭行业,生产装备包含的内容很多,不仅有煤炭设备,还包括相关的技术措施、安全规程等;5)生产人员素质因素:人的地位在任何的生产中都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在煤炭行业,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学历背景、工作态度、安全意识、专业技能、发展前景都会对生产的安全都有重要影响;6)环境条件因素: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煤炭作业的具体环境,也是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包括温度、空气质量、用光环境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身体健康,也直接涉及到安全生产。7)矿井危险源因素:经过上文的分析,矿井的危险源的辨识很重要,它也是影响煤炭安全的关键,如果管理不好,随时可能产生安全事故。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系统是一个复杂性的行业,安全问题不容无视,安全评价在整个煤矿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做好安全评价是对人民生命和财产负责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全面重视。

煤矿安全分析篇(8)

煤炭行业的事故多发性不仅不利于持续、有效、稳定的发展,而且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煤矿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1]是指通过对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企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本文通过分析事故频发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和安全投资的必要性,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煤矿企业中安全的经济意义,从而说明安全生产为企业效益带来的重大影响。

1.事故损失分析

国际劳工组织(ILO)调查表明:全球每年发生的各类伤亡事故大约为2.5亿起,这意味着每小时发生2.8万起,每分钟发生475.6万起。全世界每年因工死亡人数约为82万人,每天死亡约2200人。事故多发除了对人们造成生命健康的威胁,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了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事故危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分为社会和企业两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见图1):

根据GB6721-86中的方法并结合,煤矿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可分为煤矿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进行计算。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可根据实际开支统计计算;煤矿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工作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停产、减产损失,医疗费,歇工工资。除此之外,煤矿事故还带来相应的非经济损失,包括人的生命与健康损失、环境破坏的损失、商誉损失等。

2.安全投资分析

安全投资即为在企业的运行中,投入与安全活动有关的一切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也称为安全投入[2]。安全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措施费、工业卫生措施费、安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用品费、日常安全管理费。安全投资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是确保其稳定生产和持续盈利的关键。

煤矿安全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2.1煤矿盈利情况及规模

由于煤矿规模各异,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在安全投资上会相对有所缩减,以求提升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各大煤矿的发展目标及规划不一致,个别煤炭企业看不到安全投资的长远性,只顾眼前利益,通过缩减安全投入来达到盈利的目的,进而导致事故发生率大大提高。

2.2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曲线,首先被列入考虑的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企业会考虑把资金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而安全、健康则被放在了相对来说较弱的环节。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对安全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安全投入也就随之增大。

2.3生产技术水平对安全投资的影响

由于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同,对安全的要求也不一样。安全投资政策及规模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技术条件,寻求最有效的投资方案,以实现安全投资经济效益最大化。

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边际投资分析技术是煤炭企业较为合理的安全投资决策方法。安全的边际投资[3]指生产中安全度增加一个单位时,安全投资的增量。安全的边际效益指生产中安全度增加一个单位时,安全效果的增加。如果对安全效果无法做出全面的评价时,安全效果的增量可用事故损失的减少量来反映。由于安全投资于安全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事故损失与安全度呈负相关关系,则安全投资与事故损失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安全投资的增加额与事故损失的减少额可参考经济学中边际效益与边际损失的关系,找到安全投资的最佳效益点,防止了企业盲目进行投资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对安全投资进行定量优化,为企业获取最大安全投资效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3.安全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安全效益是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社会(国家)、对集团(企业)、对个人产生的效果和利益。从安全效益的表型形式看,安全的直接效益是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保障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是安全的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效益是维护和保障系统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等)得以充分发挥,这是安全的“价值增值能力”。

安全效益从表现形式上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非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包括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非经济效益;从层次上分为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从性质上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非经济效益包括直接非经济效益和间接非经济效益。煤矿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分为安全减损效益和安全增值效益[4]。煤矿安全投入的目的是消除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预防或控制事故发生,因此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减损”部分。

4.结论

从煤炭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不难发现,安全投资的产出远大于投入。安全对于生产的保障作用及维护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除此之外,安全投资的价值还体现在信誉、生命、社会责任等非经济方面。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为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安全投资是企业必须进行的投入。

【参考文献】

[1]罗云,樊运晓,黄盛仁等.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39~241.

煤矿安全分析篇(9)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096

0 引言

建设安全本质型煤矿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首先就要保证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一些煤矿企业往往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威胁着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只将经济利益视为自己长期发展的目标,却忽视了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从根本上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矿井的建设,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1 安全文化建设对于煤矿矿井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将人、物、系统、制度这四要素进行统一管理,只有从根本上建立正确的安全管理制度,才会更好的确保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很多煤矿的工人都是在井下作业,这就大大增加了工作的危险性,如果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或者是安全意识不强,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对此笔者建议煤矿企业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工作人员安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建立一定的安全管理理念,为职工的安全作业给予更大的保障。

2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2.1 倡导安全理念文化

倡导安全理念文化对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安全理念文化主要能够体现出煤矿企业自身的个性、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足发展而建构的。安全理念文化能够反映企业发展的目标,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文化能够时刻提醒人们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下井下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边的设备等,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为了更好的让人们认识到安全理念文化的重要性,有关管理者还可以定期的对员工开安全意识大会,目的就是更好的灌输安全知识以及安全矿井建设的等有关的知识[2]。

2.2 安全文化理念创新

安全文化理念的创新非常重要,安全文化是煤矿长期发展的必要保证,在社会的发展中,文化理念在不断的创新,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追求“文明”生产和“文明”建设,这种理念要远远高于安全生产,为了实现安全文化理念,有关部门的领导应该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发现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并且给予警告处分。只有这样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

2.3 完善现有安全管理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有一些煤矿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很多从事煤矿工作的员工来自于农村,这部分员工往往安全意识较差,组织性不强。对比笔者建议有关部门的管理者一定要严格的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管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政策,为建立一个安全本质的矿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在实际的煤矿作业中,有关工作人员还应该严格的遵守安全条例,不得擅自违背条例,一经发现,必须要接受惩罚,这也是为树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做基础。

2.4 安全教育文化引导

通过观察前些年的煤矿行业可以发现,该行业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其后果是惨重的,每一个煤矿坍塌都会造成多人死亡或者是受伤,回顾这些事故是悲惨的,也是令人伤心的。但是通过回顾这些煤矿事故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对于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情况,更应该加以重视,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对煤矿安全事故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只有通过经验教训的分析,才会更好的起到预防的作用。煤矿有关部门的领导有必要定期的对员工讲述一些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这些能够时刻警醒人们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而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发生[3]。

2.5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对于人们而言并不困难,只要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规定的章程进行建设就可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将这项任务落实到实处,而是将安全文化建设放在了嘴上。笔者认为只有从实际行动上落实并贯彻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让员工把那些约束行为的制度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才能够从思想上接受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

2.6 实施科技兴战略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很多高科技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当中,对于煤矿企业而言,适当的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例如煤矿企业为了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创设无人值守和生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这种技术不能能够提升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能够确保人们工作的安全性,避免事故的发生。为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给予了很大的保障。煤矿企业的有关部门应该对此加强重视,应该将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工人的自身安全视为首要的任务,而不是为了经济效益不折手段,只有实施科技兴战略,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的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我国煤矿行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有所欠缺,为了实现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就一定要对其严格管理,从根本上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素质培训,要确保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危险意识,这将会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及和谐矿井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娜.企业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关系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7):134-135.

[2]吉忠堂.煤矿安全培训与本质安全化矿井建设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06):145-150.

煤矿安全分析篇(10)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经过长期开采,总量急剧减少,逐渐进入深井作业阶段,加之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煤矿开采中新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大局限性,煤矿事故频发,如矿井坍塌、渗水以及瓦斯爆炸等事故,在不同程度上危及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就需要应用更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煤矿开采效率,保证煤炭开采生产活动安全进行,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煤矿采矿技术类型

就当前煤矿采矿技术来看,实践生产活动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采矿技术。

1.1深井开采技术

深井开采技术主要是应我国煤炭资源总量急剧减少,逐渐进入深井作业而产生的一种采矿技术,这种技术更适合应用在抗压力低、地热危害大的区域,环境适应性较强,在应用此种技术之前,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瓦斯、和煤尘等灾害,以保障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1]。由于深井作业特性,煤矿中存在大量的瓦斯,仅靠通风工作无法有效解决,所以在应用深井开采技术时,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选择合理的采矿技术,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诸如支护技术、支护装备和深井巷道等,这些问题同样需要予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1.2充填开采技术

充填开采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开采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建筑物下方、铁路下方和公路下方等,在实际应用充填开采技术时,应该做好对采空区域的充填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采安全,降低作业面压力,提升煤矿开采效率,如图1。与此同时,在应用充填开采技术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进行地质勘察,探究地表下陷规律和岩层运动情况,了解地下水位情况,确定建筑物、地表开采的相关参数[2]。在充填开采技术大量实践应用中,尽管取得了一定客观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土地复垦、工艺参数以及开采沉陷控制等种种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2煤矿采矿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规章制度不完善

煤矿采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起到提升开采效率,确保采矿活动安全,还需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促进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由于规章制度的缺乏,使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存在局限性,工作敷衍了事,安全意识不高,诸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素质偏低;采矿活动存在无度开挖现象,生产活动存在违规现象;部分煤矿企业存在偷税、漏税问题,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采矿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基于上述种种现象,填充开采技术和深井开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缺少合理的规章制度依据,技术原有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尤其是在填充开采技术应用中,很多施工单位对于填充工作的重视不高,填充不及时或者不充分的现象时有发生,同煤炭开采作业未能同步进行,导致上层压力过大,缺少足够的支撑出现坍塌事故。

2.2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煤矿开采中,为了确保开采安全,就需要开采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煤矿开采需求。但是就当前多数煤矿开采现状来看,存在不同程度上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企业内部职工素质水平偏低,专业知识基础不牢固,很多先进的采矿技术难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难以保证煤矿开采活动有序开展。在运用深井开采技术和填充开采技术时,认知水平偏低,未能将煤炭开采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实施,技术相配套的安全防护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给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2.3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由于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发展效益,不愿意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上,即使应用的是前沿煤矿开采技术,但对技术认知和了解不足,忽视填充工作的重要性高,出现填充不及时或者不充分的现象,未能与煤炭开采作业同步进行,导致顶板压力过大出现坍塌事故。

3确保煤矿安全和采矿技术发展的应对策略

3.1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结合企业经营规模和工作目标,促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自身工作职责,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将任务目标落实到实处,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只有这样,在应用深井开采技术和填充开采技术时,有章可循,落实配套安全措施。

3.2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

煤矿企业应该提高对技术人员培养重视程度,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责任意识,积极推行激励制度,以此来调动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严格遵循开采要求作业,保证生产安全。

3.3加强技术创新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对采矿技术创新和完善,只有不断创新研发新的采矿技术,才能有效提高采矿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崩溃,因此,政府可以为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补贴保障,承担一定的风险,激发煤矿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4结论

煤矿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谋求长远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注重引进新的采矿技术,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将新技术应用在煤矿开采中,提升采矿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小明.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应用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4(27):88-89.

上一篇: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概念 下一篇: 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