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情况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30 10:23:42

宏观经济情况分析

宏观经济情况分析篇(1)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2

在全球经济发展历程中,人们已经将关注点越来越多地落在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上。随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用范围的不断延伸、扩大,暴露出了一些潜在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的长足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理论基础、作用以及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针对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使其能够与大数据时展趋势相一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一步扶持中小型企业,构建一个完成而科学的指标体系,以促进改革投融资体制的进程,并使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相关内容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基本内容介绍

宏观经济理论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合理应用,来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该过程被称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即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该体系由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相互整合而成。在市场经济国家中,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主体,统计资料以及经济理论二者均为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涵盖了理论计量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两方面内容,通过对事实统计数据的分析,来进一步探索经济规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其是也是作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准存在的,专题性统计分析工作与制度化统计分析工作均被列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范畴。其中,前者要求通过多样化的调查方法,开深入定性认识所研究的问题;后者则指每年地方统计局根据前一年度的统计分析数据,做出相应的报告内容。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途径

宏观经济分析途径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比较静态分析、静态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比较动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其中,比较静态分析是指通过比较对两个及其以上均衡位置所形成的分析途径;静态分析指将经济变动过程以及时间因素进行完全抽离,继而实现的一种经济均衡状态现象,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方法即静态均衡分析法,也被称为静态分析法;边际分析是指通过边际概念,采用数量分析法来分析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对自变量变动于因变量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凸显与强调;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两种途径,代指对经济均衡的变动条件与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的过程;比较动态分析是指比较分析两个经济过程,继而得到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动态分析则要对时间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目前已经由新的均衡的分析途径代替了原有的均衡分析途径。

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作用介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旨在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与矛盾进行客观的揭示,并预测经济运行态势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根据相关经济管理的建议,来进一步精确的判断经济运行情况。在此过程中,经济学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按照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目的,来对计量经济模型以及统计模型进行科学的构建,以此来科学的验证经济学的多种理论。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滞后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滞后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追溯其缘由,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创新思维,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不能有效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不能充分认识对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大数据时代的作用下,被赋予了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型时代特点,这就对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认识大数据时代特征方面仍处于初期阶段,使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统计分析模型的构建面临重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不能够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及时预测。

3.缺乏必要的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还包括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明显不足。追溯其缘由,主要是在国债技改投资贴息措施的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再加了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在不断削弱的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企业出口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再加之,企业无法按照实际情况,及时改变通货紧缩状况,致使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激化,上述因素均会影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长足发展。

4.不能够顺应大数据时展趋势

我国政府比较重视信息化领域与电子政务行业,硬件设施、信息网络以及软件设施均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机会和条件。但由于各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财务信息、活动统计、业务统计以及行政记录均未实现科学的统计数据转化,这是源于其并不能够顺应大数据分析使用趋势,在不一致的指标口径、指标体系、指标、空间、分类以及编码的情况下,数据库相对混乱,无法实现最基础的常规统计描述、整理以及分析。该现象反映了社会统计素质的缺失,由于政府领导缺乏对统计作用的正确认识所致。在这种态势下,无法真正实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决策科学化管理。

三、推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全面贯彻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需要依托于科学的理念,包括灵活性、发展性、多样化、全面性理念。其中,灵活性理念的积极贯彻,旨在我国政府能够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规避经济风险问题;发展性理念的积极贯彻,旨在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发展,能够使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得到强化;多样化理念的积极贯彻,能够起到推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该理念倡导协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全面性理念的积极贯彻,能够促进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整体情况的把握,为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列问题的综合性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头筹发展。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要基于上述理念的全面贯彻来实现。

2.保持社会总供求处于平衡状态

目前,我国面临着社会总供求失衡的问题,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因素较多,包括我国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公平的城乡居民收支,再加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等因素影响了我国社会总供求处于平衡状态的保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要通过多样化的措施积极的治理该现象。

其一,对我国的就业率进行不断的提升,使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得到不断的完善;其二,适当的增加政府支出,使国民收入分配中消费的比例得到合理的增加;其三,促进货币流动,并投入大量的公共物品投资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做支持,使内需得到充分的拉动;其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减小城乡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其四,在分配个人收入中,要全面贯彻效率优先以及公平原则,使城乡二元结构得到科学的清除。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要大力扶持贫困灾区,并不断完善对公平竞争机制,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的积极导向下,使消费内需得到不断的扩大,从而使经济得到科学而又快速的增长。

3.进一步提升经济宏观调控能力

由于经济的流动性较强,那么在经济运行也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发生。为此,我国政府要对经济宏观调控能力进行不断提升,有机整合我国的政治外交与宏观调控,并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贯彻,使宏观调控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与此同时,我国要按照时间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手段,科学划分宏观调控目标的层次,以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从而使其市场机制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实现经济调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的目的。

4.科学的革新投融资体制

经济市场的有效运行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前提,为了加快科学的革新投融资体制目的的实现,我国要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科学的建立。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要促进出口退税进度的加快发展,为出口信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投资过程中,要严格杜绝重复建设现象,由扩大消费代替原有的扩大投资,并社会保障资金国家统筹的全面实施,强化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对出口的科学刺激,增长出口量,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的流动资金匮乏的现象,这就对其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为此,我国政府要不断强化扶持中小型企业,并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从而促进中小型企业的长足发展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可持续发展。

5.抓住大数据时展机遇

相对于美国而言,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发展和多方面情况与其存在明显的差异。自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总结了跨越历史、超越自己以及积极发挥政府组织效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转型发展的经验。大数据时代为我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超越、追赶发展的契机,为此,我国要以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数据为切入点,不断的推动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发展,并给予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中长期发展政策科学规划、分析研究和实施以及科学管理高度的支持。

为了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可持续发展,要抓住大数据时展机遇,使研究更具前瞻性,海量的信息网络数据进行充分的利用,包括深入研究相关微观到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数据的分析以及搜集整理的手段,从而形成一个全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系统思想的创新模式,为监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过程提供科学的已依据,同时,也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政策的制定以及科学分析提供良好的服务。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视角,以服务业各个部门管理的监管信息/业务统计、行政记录以及经济活动的实物量统计作为切入点,根据最终统计的财务等价值量,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业统计核算和统计推算的科学统计方法体系。与此同时,当地相关部门可以以管道运输、河运、公路、航空、铁路等地理信息系统、物感网、信息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依据,对能够顺应大数据发展的平台进行大力发展,并强化对我国物流网络体系的服务业统计以及能够适应我国交通运输情况体系的建设,为国家物流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较为基础的建设服务。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以资源环境、能源生产企业、电网供求等信息数据为基础,对我国能源发展建设大数据平台进行科学的建设,继而为国家能源发展规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终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健康发展。为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要走在大数据时展前沿,合理的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对多样化统计方法的整合,深入的了解宏观经济,实现合理化、科学化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我国政府要不断完善数据集中平台、经济发展体系的构建,统筹管理社会各项经济数据。与此同时,政府要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充分利用,全面贯彻协同理念以及合作理念,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优化,并为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长足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中仍面临着比较多样化的问题,但相信通过政府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与努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将会为人们谋取更多的福祉。

参考文献:

[1]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23-34.

[2]李国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中国经贸,2015 (7):281-281.

[3]李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贸实践,2015 (6):19.

[4]杨永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9):21-21,23.

[5]王惠.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探讨[J].财经界,2015 (12):18-18.

宏观经济情况分析篇(2)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基本内容介绍 

宏观经济理论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合理应用,来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该过程被称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即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该体系由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相互整合而成。在市场经济国家中,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主体,统计资料以及经济理论二者均为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涵盖了理论计量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两方面内容,通过对事实统计数据的分析,来进一步探索经济规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其是也是作为宏观经济学论文统计分析的基准存在的,专题性统计分析工作与制度化统计分析工作均被列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范畴。其中,前者要求通过多样化的调查方法,开深入定性认识所研究的问题;后者则指每年地方统计局根据前一年度的统计分析数据,做出相应的报告内容。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途径 

宏观经济分析途径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比较静态分析、静态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比较动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其中,比较静态分析是指通过比较对两个及其以上均衡位置所形成的分析途径;静态分析指将经济变动过程以及时间因素进行完全抽离,继而实现的一种经济均衡状态现象,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方法即静态均衡分析法,也被称为静态分析法;边际分析是指通过边际概念,采用数量分析法来分析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对自变量变动于因变量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凸显与强调;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两种途径,代指对经济均衡的变动条件与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的过程;比较动态分析是指比较分析两个经济过程,继而得到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动态分析则要对时间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目前已经由新的均衡的分析途径代替了原有的均衡分析途径。 

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作用介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旨在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与矛盾进行客观的揭示,并预测经济运行态势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根据相关经济管理的建议,来进一步精确的判断经济运行情况。在此过程中,经济学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按照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目的,来对计量经济模型以及统计模型进行科学的构建,以此来科学的验证经济学的多种理论。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滞后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滞后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追溯其缘由,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创新思维,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不能有效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不能充分认识对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大数据时代的作用下,被赋予了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型时代特点,这就对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认识大数据时代特征方面仍处于初期阶段,使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统计分析模型的构建面临重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不能够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及时预测。 

3.缺乏必要的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还包括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明显不足。追溯其缘由,主要是在国债技改投资贴息措施的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再加了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在不断削弱的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企业出口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再加之,企业无法按照实际情况,及时改变通货紧缩状况,致使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激化,上述因素均会影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长足发展。 

4.不能够顺应大数据时展趋势 

我国政府比较重视信息化领域与电子政务行业,硬件设施、信息网络以及软件设施均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机会和条件。但由于各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财务信息、活动统计、业务统计以及行政记录均未实现科学的统计数据转化,这是源于其并不能够顺应大数据分析使用趋势,在不一致的指标口径、指标体系、指标、空间、分类以及编码的情况下,数据库相对混乱,无法实现最基础的常规统计描述、整理以及分析。该现象反映了社会统计素质的缺失,由于政府领导缺乏对统计作用的正确认识所致。在这种态势下,无法真正实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决策科学化管理。 

三、推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全面贯彻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需要依托于科学的理念,包括灵活性、发展性、多样化、全面性理念。其中,灵活性理念的积极贯彻,旨在我国政府能够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规避经济风险问题;发展性理念的积极贯彻,旨在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发展,能够使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得到强化;多样化理念的积极贯彻,能够起到推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该理念倡导协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全面性理念的积极贯彻,能够促进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整体情况的把握,为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列问题的综合性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头筹发展。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要基于上述理念的全面贯彻来实现。

2.保持社会总供求处于平衡状态 

目前,我国面临着社会总供求失衡的问题,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因素较多,包括我国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公平的城乡居民收支,再加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等因素影响了我国社会总供求处于平衡状态的保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要通过多样化的措施积极的治理该现象。 

其一,对我国的就业率进行不断的提升,使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得到不断的完善;其二,适当的增加政府支出,使国民收入分配中消费的比例得到合理的增加;其三,促进货币流动,并投入大量的公共物品投资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做支持,使内需得到充分的拉动;其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减小城乡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其四,在分配个人收入中,要全面贯彻效率优先以及公平原则,使城乡二元结构得到科学的清除。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要大力扶持贫困灾区,并不断完善对公平竞争机制,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的积极导向下,使消费内需得到不断的扩大,从而使经济得到科学而又快速的增长。 

3.进一步提升经济宏观调控能力 

由于经济的流动性较强,那么在经济运行也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发生。为此,我国政府要对经济宏观调控能力进行不断提升,有机整合我国的政治外交与宏观调控,并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贯彻,使宏观调控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与此同时,我国要按照时间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手段,科学划分宏观调控目标的层次,以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从而使其市场机制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实现经济调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的目的。 

4.科学的革新投融资体制 

经济市场的有效运行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前提,为了加快科学的革新投融资体制目的的实现,我国要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科学的建立。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要促进出口退税进度的加快发展,为出口信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投资过程中,要严格杜绝重复建设现象,由扩大消费代替原有的扩大投资,并社会保障资金国家统筹的全面实施,强化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对出口的科学刺激,增长出口量,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的流动资金匮乏的现象,这就对其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为此,我国政府要不断强化扶持中小型企业,并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从而促进中小型企业的长足发展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可持续发展。 

5.抓住大数据时展机遇 

相对于美国而言,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发展和多方面情况与其存在明显的差异。自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总结了跨越历史、超越自己以及积极发挥政府组织效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转型发展的经验。大数据时代为我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超越、追赶发展的契机,为此,我国要以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数据为切入点,不断的推动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发展,并给予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中长期发展政策科学规划、分析研究和实施以及科学管理高度的支持。 

为了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可持续发展,要抓住大数据时展机遇,使研究更具前瞻性,海量的信息网络数据进行充分的利用,包括深入研究相关微观到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数据的分析以及搜集整理的手段,从而形成一个全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系统思想的创新模式,为监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过程提供科学的已依据,同时,也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政策的制定以及科学分析提供良好的服务。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视角,以服务业各个部门管理的监管信息/业务统计、行政记录以及经济活动的实物量统计作为切入点,根据最终统计的财务等价值量,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业统计核算和统计推算的科学统计方法体系。与此同时,当地相关部门可以以管道运输、河运、公路、航空、铁路等地理信息系统、物感网、信息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依据,对能够顺应大数据发展的平台进行大力发展,并强化对我国物流网络体系的服务业统计以及能够适应我国交通运输情况体系的建设,为国家物流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较为基础的建设服务。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以资源环境、能源生产企业、电网供求等信息数据为基础,对我国能源发展建设大数据平台进行科学的建设,继而为国家能源发展规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终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健康发展。为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要走在大数据时展前沿,合理的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对多样化统计方法的整合,深入的了解宏观经济,实现合理化、科学化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我国政府要不断完善数据集中平台、经济发展体系的构建,统筹管理社会各项经济数据。与此同时,政府要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充分利用,全面贯彻协同理念以及合作理念,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优化,并为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长足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中仍面临着比较多样化的问题,但相信通过政府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与努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将会为人们谋取更多的福祉。 

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情况分析篇(3)

引言

从大众定义的角度来看,经济信息包括了所有与经济相关的信息。而从小范围来看,经济信息指的是经济活动中传递出来的相关信息[1]。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活动中包含的经济信息越来越丰富,加强对经济信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宏观经济经济管理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宏观信息的利用能够更好的帮助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同时还能够更好的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地位,促进国家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引起政府相关人员的注意。

一、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首先,从经济信息本身而言。经济信息反映的即是市场上各种经济活动的动态和现象,加强对经济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帮助经济主体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并根据科学的分析对未来的市场经济动态进行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经营与决策提供给有效、必要的依据[2]。此外,市场经济受到多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为了稳定经济的发展,使经济计划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经济主体必须要加强对经济信息的收集。最后,企业的管理不仅需要依靠正确的经营与决策,更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整体管理。经济信息的收集能够加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了解,并采用有效的手段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其次,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国家政府对国家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进行宏观的调控。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仅仅依靠市场经济自我自我调节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而要做好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则需要政府相关人员克服市场调节的不足,以调节、决策和政府监督等方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最后,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经济信息能够提高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能够更好的提高人们对于经济世界的调节和控制能力,促进人类的发展。

二、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首先,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管理目标是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管理目标,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够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应用对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经济管理目标的确立中[3]。通过收集宏观市场经济信息如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数量和比率、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公民的投资情况等,政府人员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市场的工序情况,从而建立更加合乎实际情况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管理目标包括有:在遵循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发展行使必要的宏观政府予以调整。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市场调节、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经济的稳定发展包括社会经济总量的平衡、物价和消费者收入、投资等的平衡等,实现经济增长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此外,保障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效益的提高等同样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4]。要达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在识记的操作中,制定有效的管理目标必须要坚持几点:第一,坚持以市场经济自我调控为基础。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且市场调节能力属于经济调节的基础能力。宏观经济调控只能在遵循市场经济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加以调整;第二,分清主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第三,保持目标的弹。市场经济发展中,意外情况经常发生。为了防止意外的变化,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中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相关人员必须要充分重视对经济信息的收集,切实发现和解决其中的问题,使经济发展能够朝着制定的管理目标进行;其次,在计划管理中,经济信息的应用具有导向性的作用。计划的编制和规划是固定的,为了防止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过大的变数,在制定过程中即需要详细的经济信息为依据;最后,在管理决策中,经济信息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决策指的是国家为了实现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制定的经济政策,其对促进国家经济、政府部门经济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要进行有效的宏观经济决策需要两个步骤:制定方案和评价反馈方案。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以全面、有效的经济信息为参考依据。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制性质,经济决策方案需要拟定多套备用,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制定方案之后,为了保证方案的全面效益,政府工作人员要对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反馈。

三、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有效收集和整理经济经济信息

首先,宏观经济管理需要以全面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因此,加强宏观经济管理需要有效、全面的收集经济信息。那么,如何有效的收集信息呢?第一,经济信息的收集需要制定完整的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收集;第二,要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市场经济的信息变化速度较快,宏观经济管理需要以最新的市场经济信息为依据,因此,经济信息的收集需要注重时效性;第三,信息的收集要具有针对性。市场经济信息的种类非常丰富,不同的经济管理需要不同的经济信息,因此,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收集[5]。

其次,要对收集来的经济信息进行有效的整体。整理信息的后盾包括对信息进行分类、精确度筛选、适时更新等。经济信息的收集渠道众多且内容不一,在收集经济信息之后,相关人员还必须对信息进行整理才能够予以利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效率。在局部或者全国范围内建立有效的经济信息平台,不仅能够方便接收世界各地的经济信息,还能够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和效率性,提高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提高人们对于经济世界的调节和控制能力,促进人类的发展。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对策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有效收集和整理经济经济信息;第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

参考文献:

[1] 谢芳芳. 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86-89.

[2] 张,杨列勋,汪寿阳. 数学与系统科学方法在宏观经济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应用专辑序言[J]. 系统科学与数学,2011,02:3-4.

宏观经济情况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引言

股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只是一种投资工具。事实上,股票并没有这么简单,它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而这一论断也被西方国家的实例所证实。近些年来,关于中国股市的研究不断兴起,众多学者认为中国股市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这不仅仅是对我国宏观经济数据透明度,也是对我国金融经济体制的怀疑。基于此,本文决定选题“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亲自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股票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1.观点的提出

股市的波动是投资者经济行为的表现,可以说股市运行本质也是经济大环境的传递,经济周期就是股市的能量。股市波动和宏观经济密不可分,股市的价格曲线某种程度上是宏观经济运动的表现。如果宏观经济运行良好,股市就会产生剧烈的上涨,而经济运行下滑又会导致股市大幅度下跌。如果宏观经济没有明显的变化,股市则显得相对平静。关注宏观经济的变化对于股市投资最为重要,罗杰・沃德・巴布森(RogerWardBabson)最先注意到了这个规律。

巴布森第一个提出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理论――巴布森晴雨表。他认为:“缓慢下滑的市场通常意味着,最优秀的投机者们认为整体的商业状况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一个萧条时期;而缓慢上升的市场通常意味着一个繁荣时期,除非这种上升或下降是人为的,由操纵行为造成的。实际上,如果没有操纵行为,商人们几乎可以把股票市场视为一个晴雨表,让这个大市场中的经营者们花费力气收集决定基本状况所需的资料,他们自己坐享其成。然而不幸的是,研究股票市场本身并不能把人为的运动和自然的运动区别开来,因此尽管银行家和商人们可以把股票市场视为一种晴雨表,他们仍然应该对其有限的重要性有个公正的评价。”[1]

2.西方经济的论证

1907年,巴布森比较了国民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规律,开始利用他提出的“巴布森图表”预测进行专项分析。根据巴布森先生的预测,1907年将会是熊市的结束和新一轮牛市的开端,而此时的熊市已经形成并持续了11个月,直到当年12月份才结束。他随后得出结论:牛市区域直到1908年7月末才在市场中表现出来。这次牛市产生于1907年12月,在1909年8月达到顶峰。根据资料记载,1929年的大崩盘也充分的验证了巴布森的理论,在经济并没有出现明显问题的情况下,股市率先预测了经济的急剧衰落。查询美国40年代到近代股票价格与经济走势的关系,根据美国战后股市波动与经济波动的时间差异可以发现,股市波动与经济波动存在时间差异,股市波段高点比经济扩张顶峰提前2-6个月。

这一现象说明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起码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美等国家,股市大致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股票指数很多时候是经济的先行指标,时间上的差异并不能掩盖两者整体运行的一致性。

二、中国股市与经济的初步判断

不管是从历史原因还是中国数据透明度角度来讲,很多学者都提出“在中国,股市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将90年代以来我国GDP增长波动曲线和上证指数运行图叠加,可以发现我国宏观经济多数情况下是在政府调控政策下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结果,而被引进的资本主义市场工具股票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有它自身的轨迹,其间并没有完全反映宏观经济变化的状况,有时甚至与宏观经济运行相背离。虽然相比西方上百年的历史而言,二十年的历史很短暂,但股市相对于较平稳的GDP,波动幅度非常大,而且很多时候趋势难以琢磨。所以中国股市能不能很好的体现经济增长的趋势,是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有待于数据的进一步验证。

三、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

1.研究方法

为了进一步验证中国股票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本文决定采用典型性分析的方法。典型性相关的基本原理:找到两组变量线性组合的系数使得这两个由线性组合生成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

2.样本描述

为了研究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选取人均GDP、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运货量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的指标;选取上证指数、深成指数、上证成交量、深成成交量、上证市盈率作为反映中国股市的指标。样本数据为中国加入WTO后,2001年-2011年上述指标的季度数据。

在宏观经济指标的选择中,人均GDP能直观反映经济情况,而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运货量的选择则参考《经济学人》政经杂志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的指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并根据已有的、可查找的数据进行选取。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运货量与其他反应GDP的官方数据相比,人为因素少,真实性高。针对股票指标,选择已有的、可查找的主要指标进行反映。样本选择在2001年-2011年的原因是,中国2001年加入WTO,相关制度法规与国际接轨,经济发展国际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也走向正规,这11年的数据能较准确的反应我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

3.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实证研究

(1)同期比较

首先,将人均GDP与上证指数、深成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折线图(图2)反映如下:

从图2可以看出,上证指数与深成指数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人均GDP与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在大部分时间段上相反,而仍有部分时间段上同趋势变化。因此,中国股市变化可能起到预测宏观经济的作用。假设股票市场是中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单纯从图2不能看出股市指标会提前几个季度反应我国宏观经济预期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股市的这种预测会在一年之内,因此将分别对股市与宏观经济指标数据没有时间偏移、偏离一个季度、偏离两个季度、偏离三个季度、偏离四个季度进行典型相关分析,验证股票市场是否是中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股市与宏观经济数据无时间偏移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出结果sig

V1反应人均GDP、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货运量的情况,与这些指标都是负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性很强。

W1反应了深成指数、上证成交量、深成成交量的情况,与这些指标都是负相关关系。其中,与成交量的相关性较强,与深成指数的相关性较弱。

由于V1与W1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在无时间偏差时,人均GDP、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货运量与深成指数、上证成交量、深成成交量有关。

(2)时间偏移一个季度比较

股市与宏观经济数据偏移一个季度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sig

V1反应了人均GDP、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货运量的情况的情况,与这些指标都是正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性很强。

W1反应了深成指数、上证成交量、深成成交量的情况,并与这些指标都是正相关关系。其中,W1与成交量的相关性较强,而与深成指数的相关性较弱。由于V1与W1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在有一个季度的时间偏差时,人均GDP、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货运量与深成指数、上证成交量、深成成交量有关。

(3)时间偏移两个季度比较

股市与宏观经济数据偏移两个季度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sig

V1反应了人均GDP、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货运量的情况的情况,与这些指标都是正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性很强。

W1反应了深成指数、上证成交量、深成成交量的情r,并与这些指标都是正相关关系。其中,W1与成交量的相关性较强,而与深成指数的相关性较弱。

由于V1与W1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在有一个季度的时间偏差时,人均GDP、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货运量与深成指数、上证成交量、深成成交量有关。

(4)时间偏移三个季度比较

股市与宏观经济数据偏移三个季度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sig

V1反应了人均GDP、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货运量的情况的情况,与这些指标都是正相关关系。其中V1与人均GDP、银行贷款的相关性很强,与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的相关性稍弱。

W1可以反应深成指数、上证成交量、深成成交量、上证市盈率的情况,并与这些指标都是正相关关系。其中,W1与成交量的相关性较强,而与深成指数、上证市盈率的相关性较弱。

由于V1与W1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在有一个季度的时间偏差时,人均GDP、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货运量与深成指数、上证成交量、深成成交量、上证市盈率有关。

(5)时间偏移四个季度比较

股市与宏观经济数据偏移四个季度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sig

V1反应了人均GDP、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货运量的情况,与这些指标都是正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性很强。

W1反应了深成指数、上证成交量、深成成交量的情况,并与这些指标都是正相关关系。其中,W1与深成成交量的相关性较强,而与上证成交量、深成指数的相关性较弱。

由于V1与W1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在有一个季度的时间偏差时,人均GDP、发电量、银行贷款、铁路货运量与深成指数、上证成交量、深成成交量有关。

四、结语

将上述结果整理如下:

通过表中数据的比较,发现,偏移两个季度时,两组变量的贡献率最大,典型相关性强,并且典型变量与原始变量相关系数的数值相对较大,即相关性较强。值得一提的是,在偏移三个季度时,W1与上证市盈率与其他几组相比,相关性较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宏观经济,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票变化趋势与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的时间差基本为两个季度,而且,提前三个季度时,上证市盈率开始出现变化的苗头,可以作为简单的参考,但上述研究由于数据量、数据范围小,数据可靠性有待考证等多方原因,因此,这一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总之,股票市场基本可以作为中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参考文献:

[1]罗杰・沃德・巴布森.用于致富的商业睛雨表.

宏观经济情况分析篇(5)

过去的几年,世界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全球经济衰退。中国虽没有出现金融危机,但却发生了实体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理论界对此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扭转金融危机局面,宏观调控是重要手段。总书记指出:“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石家庄经济学院王殿茹等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金融危机下河北省宏观调控对策及经济发展态势研究》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就是一个研究宏观调控的很好选题。

该论著从框架结构上共分九部分,详细阐述了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构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历史考察、1978年以来河北省落实宏观调控及效果分析、河北省及其他省份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河北省土地与宏观调控走势研究、河北省经济发展态势定量分析、河北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研究、河北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对策研究等内容。框架结构有序,主题突出,层层递进。从研究内容上运用动态分析法对1978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历史阶段进行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对30年来河北省落实宏观调控效果及其他主要省份宏观调控取得的经验进行分析,阐述了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构成特点,河北省的民生和就业情况,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河北省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情况;运用模型分析法对河北省“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预测;运用资源经济理论对河北省“十一五”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十一五”河北省建设用地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河北省地价与房价关系分析、河北省“十二五”期间建设用地利用建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内容全面、细致,提出了有别于其他成果的独到见解。既客观考虑河北省各方面的有利支撑条件,又充分估计河北省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并且注重了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从成果创新上搭建了研究河北省金融危机与宏观调控学术平台。课题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调查研究,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所提出的河北省宏观调控的对策措施有可操作性;所预测的河北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符合“十二五”规划精神;所比较的主要省份宏观调控经验有借鉴性;所阐述的河北省土地与宏观调控关系揭示了宏观调控重要问题。

我以为该论著对河北省宏观调控脉络的把握是精准的。总体看,新一轮的宏观调控给河北省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为其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河北省宏观调控历史进程的分析是到位的:30年来河北省经济多次出现过热,表现在银行信贷失控、投资规模膨胀、消费基金增长过快和物价上涨趋势明显,持续高涨的投资热情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全面释放。中央财政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持续下降,致使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而地方财政收入得到增长,导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迅猛扩张;对河北省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的阐述是细致的:河北省宏观调控落实上热衷于加大投资等体现政绩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地方政府越权甚至滥用投资宏观调控职权,调控政策的制定缺乏沟通机制。

综观全书,我认为这是一部能产生影响的书,对消除河北省金融危机影响有指导意义的书;对河北省制定宏观调控战略有参考价值的书;是一部研究金融危机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力作,我愿意推荐给读者。

(作者系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宏观经济情况分析篇(6)

为了排除上市企业IPO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因素的影响,笔者从上市时间距离研究点超过4年的上市企业中选取样本。将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ST企业作为财务状况危机企业,非ST企业作为财务状况正常企业,从沪深两市中选取2007—2011年因财务状况异常而首次被ST的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共89家;按1∶1比例从沪深两市中随机选取同时期同行业的89家正常制造业上市企业作为配对企业。这178个样本中,把2007—2009这3年共116个样本作为建模样本,用来构建预测模型,2010和2011年共62个样本则作为预测样本,用来检验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2变量选取

由于宏观经济涉及面广且复杂,全面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既不经济也不可行,因此笔者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变量选取情况采用文献回顾法初步选取了以下11个相对数据的宏观经济变量:GDP增长率g1、CPI变化率g2、PPI变化率g3、工业增加值同比g4、M2同比增长率g5、M1同比增长率g6、利率的变化率g7、利率g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g9、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g10和失业率g11。为便于选取,笔者以2004—2011的32个季度11个宏观经济变量数据为基础进行宏观变量的筛选。财务变量的选取需要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初步选取了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风险水平、现金流量能力和营运能力的24个财务变量,具体如下:①盈利能力:账面市值比x1、资产报酬率x2、销售净利率x3、营业利润率x4、净资产收益率x5、总资产净利率x6、留存收益资产比率x7和每股收益x8;②现金流量能力:固定资产比率x9、债务保障率x10、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x11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x14;③风险水平:财务杠杆系数x12和经营杠杆系数x13;④偿债能力:流动比率x15、速动比率x16、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x17和资产负债率x18;⑤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x19、流动资产周转率x20、存货周转率x21和总资产周转率x22;⑥发展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x23和总资产增产率x24。笔者采用第t-2年的财务数据来预测企业第t年的财务状况。首先对变量进行单变量组间均值相等检验和F值检验,剔除对ST企业和非ST企业分类不明显的变量。对于ST企业和非ST企业来说,所处宏观经济环境都一样,因此只需对财务变量进行均值检验和F值检验。其次,对选取的11个宏观经济变量和通过均值检验的13个变量分别进行因子分析,以克服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并选取影响较大的代表性因子,具体如下:(1)进行球形度的KMO与Bartlet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变量和财务变量的KMO值分别为0.582和0.785,均大于0.5,且球形Bartlett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为0,小于0.05,说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及财务变量之间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从方差贡献率角度考虑这些因子的影响,因子旋转后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变量因子分析的前3个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2.104%,大于80%,可以选取这3个因子代替原始宏观经济变量,且不会造成大量的信息损失;财务变量因子分析的前4个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2.280%,大于80%,可以选取这4个因子代替原始财务变量,且不会造成大量的信息损失。(3)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其中,Gi为宏观因子i,Fj为财务因子j。表4中的数值为具体因子载荷值(这里只保留了大于0.5的载荷),分析这些数值可知,宏观因子G1主要反映了通货膨胀情况,宏观因子G2主要反映了国家货币供应情况,宏观因子G3主要反映了国家工业发展情况,这3个因子涵盖了所有11个宏观变量,因此用这3个因子代表宏观经济变量是合理的;财务因子F1和财务因子F3主要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因子F2主要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因子F4主要反映企业的风险水平,这4个因子涵盖了所有13个原始财务变量,因此用这4个因子代表企业财务变量是合理的。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以上数据处理均通过SPSS18.0完成。

2实证分析

2.1建立模型

分别用判别分析、Logistic回归和BP神经网络3种方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用各个模型对样本进行预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判别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所属类别进行判别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判别分析的过程是根据已知测量的分类(0,1)和表明观测量特征的指标变量,推导出判别函数,根据判别函数对观测量所属类别进行判别,对比原始样本的分类和按判别函数所判的分类,计算出预测准确度和错分率。Logistic回归模型是对二分类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使用最普遍的多元统计方法。它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求得相应变量取某个值的概率。如果得出的概率大于设定的分割点,则判定该企业将陷入财务危机。Logistic回归对于变量的分布没有具体要求,适用范围更广。BP神经网络是目前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神经网络。BP网络能学习和存储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中间层(也称隐层)和输出层。输入信号先向前传播到隐节点,经过变换函数之后,把隐节点的输出信息传播到输出节点,经过处理后再给出输出结果。节点的变换函数通常选取Sigmoid型函数。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是所有企业共同所处的环境,企业对宏观经济环境可能存在一定的超前或滞后的反应,因此在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时,应考虑使用宏观经济变量的期限,以确保预测模型最优。该项研究采用限制相对自由的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计算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中的Logistic工具完成。经过Logistic回归,可分别得到基于t-3年、t-2年和t-1年的宏观经济Logistic回归模型4~模型6,模型中的变量如表5所示。从上述3个模型中各变量显著性水平来看,模型4中各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均优于另外两个模型,即加入t-3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对预警模型的优化效果最明显,这说明我国企业对宏观经济势的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预警模型中加入t-3年即超前于财务数据一期的宏观经济数据是最合适的。以下分别用判别、Logistic回归和神经网络3种方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每种方法都建立只含财务变量模型和加入超前财务数据一期的宏观经济变量两种模型。建立前者模型时,把第二部分得到的F1、F2、F3、F4这4个财务变量因子作为输入变量;建立后者模型时,把第二部分得到的F1、F2、F3、F4这4个财务变量因子和超前财务变量一期的G1、G2、G3这3个宏观经济变量因子共同作为输入变量。通过SPSS18.0可分别得到基于财务变量判别模型式(1)和基于宏观经济变量判别模型式(2),以及基于财务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式(3)和基于宏观经济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式(4)。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时,输入层节点数为变量的个数,隐含层经过反复测试,最终确定为30个节点,输出层节点数为1,即企业的财务状况,输出0表示财务状况正常,输出1表示陷入财务困境。BP神经网络研究计算通过Matlab7.1软件完成。训练函数选用trainlm,设置最大学习次数为1000次,目标误差为0.05,学习速率为0.08。

2.2预测结果及分析

用以上3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对预测样本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如表6所示,其中1代表ST企业,0代表非ST企业。通过表6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宏观经济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高于基于财务变量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但基于宏观经济预警模型对预测样本的预测准确度与基于财务变量预警模型对预测样本的预测准确度一样,均低于对建模样本的预测准确度,这说明在预警模型中加入宏观经济变量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能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但预测本身的滞后性仍无法避免。(2)基于宏观经济预警模型的预测稳定性高于基于财务变量预警模型的预测稳定性。从表6可以看出,基于财务变量预警模型对预测样本和对建模样本的预测准确度变化率均有所降低。这说明在预警中加入宏观经济变量,预测准确度下降幅度有所减小,模型较稳定。(3)基于宏观经济预警模型更全面地反映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从模型自身来看,在不考虑宏观经济因素的情况下,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最大的首先是盈利能力,其次是企业自身风险水平和偿债能力;而在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后,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最大的除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外,不容忽视的外部影响因素是代表整个国家工业发展情况的G3因子,且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概率的大小呈负相关。(4)从分类预测结果来看,在判别和Logistic回归预警方法下对建模样本预测准确度与预测样本预测准确度进行比较,加入宏观经济变量前后模型的第一类错误率都是增大的,第二类错误率都是减小的。但神经网络方法下两类错误率都是减小的,这与神经网络自身方法的特点有关。神经网络对实际系统的拟合精度只取决于网络自身结构特性及网络学习参数的确定,而与实际系统的维数无关。(5)在这3种预警方法中,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最优,判别预测结果最差。从表6可以看出,无论在预警模型中是否加入宏观经济变量,无论是建模样本还是预测样本,模型预测准确度依次为BP神经网络优于Logistic回归,Logistic回归优于判别模型。这说明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时,应该优先考虑BP神经网络方法,为以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法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宏观经济情况分析篇(7)

1问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依据研究对象来对现代西方经济学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可以划分为研究经济资源最佳配置的微观经济学以及研究经济资源最佳使用的宏观经济学,两个重要分支型学科,宏观经济学一般情况下是会将整体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因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角度是整体经济运行,因此其所研究的领域当中包含的是,长期经济稳定以及持续增长问题,短期经济波动问题、就业问题以及通货膨胀问题等,比方说贸易问题、国际收支问题以及汇率问题,因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都是有关于国民生产总值、总投资以及银行信贷总额等国民经济领域当中发生比较大变动的法则,宏观经济理论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才可以让各项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具体措施是政府在对行政、经济以及法律措施加以一定程度应用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财政、货币以及产业等宏观经济政策,来让整体国民经济运行得到优化调整。

2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对象

经济学的产生,是为了让人类自身需求无限性和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其所面对的两个问题较为严重:第一,人类的需求及欲望具有无限性。第二,资源具有一定稀缺性。不断发生变化的欲望和需求重要程度不同,相对来说稀缺性比较强的资源也有被选择的特征,经济学研究的并不是资源稀缺性问题的形成原因,而是在资源稀缺性问题的影响下,出现的资源选择及配置问题,极为有效的资源应当得到正确的应用以及有效的配置,以便于可以让人类社会需求得到满足,所以经济学应当站在资源稀缺性的角度上,研究怎样才可以让稀缺性比较强的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在此情况下就将经济学划分为资源配置以及资源应用两个独立的分支学科,分别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将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当成是前提条件,致力于研究现有的资源为何难以得到充分的应用,并逐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找寻出来可以让资源得到充分应用的方法,在此情况下应当让三个问题得到解决:第一,充分就业这个问题,因此资源是否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产量是否可以达到最大数值,怎样才可以让资源闲置以及浪费问题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社会劳动力是否充分。第二,通货领域中的问题,换一种说法就是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问题,货币实际购买能力发生的变动,会对资源的配置以及应用造成一定影响。第三,经济增长问题。和经济增长因素之间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是经济资源投入量以及生产率,也就是让经济资源得到动态合理的配置以及应用,以便于可以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及合理性做出保证,逐步在国民经济领域当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在此情况下,宏观经济学自然应当将国民经济当成是研究对象,针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将决定国民收入的问题作为中心问题进行研究,也应当在整个经济运行流程当中涉及的各个经济变量进行研究分析,具体一些来说,就是针对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以及投资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也应当针对经济资源应用问题衍生出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提出可行性比较强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国民经济稳定性及安全性做出一定保证,这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以及任务。

3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逐渐进入到中国社会,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在这期间,经过了否定批判、部分吸收以及借鉴应用等适应阶段,之所以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十分曲折。第一,以前,中国经济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思想以及理论基础,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一个“后进者”,如果想要在整个经济学领域当中得到认识与接受,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第二,以前,中国施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西方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强,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崭新社会经济发展时期之后,虽然逐渐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但是经济转型需要一定适应时间。第三,从本质的角度上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分析,西方经济学其实具有双重性质,既具备宣传资产阶级意识的形态性,又具有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总结性。针对宏观经济学宣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这一特征,应当秉承的是否定态度;另外,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领域当中有一定共同点,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做出的总结,可以将经济社会客观存在这一个现实呈现在人们眼前,逐渐演变为应当吸收和借鉴的内容。当然在对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进行借鉴的时候,不应当完全照搬,应学习并消化有效性比较强的部分,争取可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怎样才可以让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得到适当的应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从市场经济运行性质的角度上分析问题,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其实都是针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通过施行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措施,来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均衡性做出保证,与此同时让经济结构逐渐得到优化调整,除去上文中所说的这些作用之外,也可以对国民经济发展稳定性及安全性做出一定保证,逐步推动经济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新云.宏观经济预测理论及其在中国宏观经济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

宏观经济情况分析篇(8)

一、前言

在宏观经济关于统计分析不断得到广泛应用的状况下,市场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弊端,这样的状况严重的影响了其发展。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合适解决方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学者重点的研究对象。基于这样的状况,为了有效的保证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对策的制定具有时效性,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够给予行之有效的、与时俱进的、对国家和大众都有益处的对策。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简介

(一)内涵分析

在本课题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相应概念进行了解。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整体经济关于同一方面的总称,在其发展的不断阶段,经济学和统计学两种知识的融合,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详尽的信息。宏观经济方面的统计分析主要分为两个发展系统:一是统计学知识为基础的发展系统;二是和经济学知识为中心的发展系y。两种不同知识所形成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价值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宏观经济方面的统计分析主要注重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多一些,主要表现在计量经济学上面[1]。鉴于计量经济学具有理论形式的计量经济学和经济形式的计量学,将其应用到实际当中,能实现对数据的统计和管理,进而达到探索经济当中潜在规律的目标。宏观经济的统计部分所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宏观经济实际运行过程相应结果,在此过程中主要把宏观经济的相应理论作为依据,而将统计分析方法和方法作为工具,充分的利用统计的资料,来实现对宏观经济实际当中运行的规律予以深度的认识与分析。

(二)常用的方法

宏观经济方面的统计分析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静态分析。该种分析方法主要是把经济变动的整个过程和时间的因素进行排除,进而使经济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2)边际分析。该种分析方法主要是边际概念当中的数量分析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进行详细,进而凸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3)均衡分析。该种分析法是对经济实际均衡状态下变动条件和形成条件进行详细分析;(4)比较动态分析。该种分析法主要是对两个不同的经济予以比较对比,进而获得变量的关系[2]。

三、推动宏观经济状态下的统计分析发展策略

(一)“与时俱进”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有实践性与科学性,能实现对信息予以合理分析,对现今市场经济的稳定经营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宏观经济方面统计分析的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相应的分析方法呈现出迥异的特征,宏观经济方面的统计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将多样化的分析方法应用到该项分析当中,能使数据终端使用人员提供的重要的信息保障。大数据时代为我国超越追赶经济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我国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当中,注重从政府采集和分析得到的信息数据着手,进而为经济的稳定经营和长远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为了能贯彻和落实新经济时期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在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变化后,对不适应经济长远的项目进行改进,在关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经济研究的前瞻性,并对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宏观经济分析体系,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提供科学依据与良好的服务。在大数据时代迅速发展下,我国可以对当地各个社会基础单位作为的数据作为依据,对顺应现今大数据时代信息发展的平台进行建立。强化物流网络自身统计与各个行业之间相关联的机构进行建设建设,进而为各个行业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地政府同时也要对资源环境和电网供求提供的信息数据作为重要的依据,实现对我国各项能源的全面发展。此外,大数据相关平台网站要进行科学的建设,这样才能为我国能源基础建设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上文的论述得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各个地方的政府要注重自身发展的创新性,能实现对数据的合理分析,通过采用多元化的经济统计方式,才能对统计和分析方法提出个更好的方法,进而实现合理科学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目的。

(二)完善相关体系

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采取的重要措施。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现存的经济发展结构很难为经济的实际发展提供满意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无法适应新时展的趋势。基于这样的状况,在实际的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改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机制,应注重要宏观经济方面统计分析工作能在现阶段得到健康的发展。政府机关单位中的从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研究出适应现今经济发展的体系,进而能科学的指导现今市场经济中企业自身的经营和长远的发展。同时还要对参与工作的相应人员,对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行不断的提升,让其拥有更加专业的职业技能,保障新建指标体系能顺利有效的实施,发挥其调节指导作用[3]。

(三)加强宏观控制力

由于经济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易产生很多种类型风险。因此,要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稳健发展,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与政治外交结合,与国际宏观调控接轨,并且在宏观调控基础上,贯穿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使宏观调控能力与市场机制调节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将宏观调控目标分为若干个小目标,逐一的进行宏观调控,使宏观调控成果巩固,以实现经济宏观调控最终目标。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存在着较多样化的问题。但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时俱进符合时展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相关体系不断完善,政府与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能够实现对所有经济数据统筹管理与精确分析,使国家经济发展加快,促进整体经济效益优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也能够得到一个长期有效发展的契机,为人们谋取更多的福祉。

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情况分析篇(9)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总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及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如何对总体经济产生影响的科学,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其中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来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但是由于其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强,而民办高校校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考评体系下,很难保证保证教学的效果。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抽象且复杂

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宏观经济学沿袭了微观经济学的抽象分析方法,通过提出严格的假设前提,去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而这种抽象的理论分析对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前导课程只有微观经济学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宏观部分中的大多数理论模型及公式推导也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高等数学的基础,这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图形是重要的分析工具,给初学者造成不小的困扰

宏观经济学理论可以通过平面图来形象直观的反映。但一个最终结论的得出可能需要很多图形来推导出来,这就使得学生花费很多时间来研究这些复杂的图形,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去记住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图形,这对整个宏观经济知识体系的掌握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二、民办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被动,手段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当前的经济学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教学手段也多以板书为主。多媒体虽然在教学中有了较多的应用,但板书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授课的直观性不强。教学模式上,传统的讲授式-考核式模式及“灌输教育”无法将课堂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衔接。现在很多高校讲授经济学课程的老师,虽然尝试了许多轻松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方法上不敢有所突破和创新,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课时量少、贴合我国经济情况的案例不多限制了学生的理解

我校宏观经济学34学时的课时安排量,相对于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显然比较紧张。而宏观经济学图形展示及公式推导又需要耗用较长的时间,学生也要有充足的时间来自己练习及消化所学知识。因此,要在规定的课时下完全吸收课堂所讲的内容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且从当前教材的选取上来看,教材中与我国经济相关的案例较少。这样导致了课堂上主要讲理论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实践缺乏紧密结合,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本课程学习的现实价值,很难学以致用。

(三)学生及教师考评方式也影响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环节 ,但无论是教务处对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评价, 还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都主要依据评教分数或考试分数 , 这种评价方式也会使老师和学生都忽略了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学习。事实上 , 宏观经济学的许多经济学理论都是从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进而又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

三、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及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引入探讨式教学方法

与板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对教材的重点进行归纳和梳理,然后将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内容、精彩片段、财经热点等,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展示,激发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宏观经济学中有大量的复杂图表和数学推导过程,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后,不仅可以节约教学环节所用时间,还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感受的更生动具体。

宏观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工具,其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同结果同样重要。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必须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所有的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小组集体行动来完成,其次引导小组关注经济热点,并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比赛,教师最后点评,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增加教学课时量,应积极推广案例教学。

由于学生本身基础薄弱 , 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知识量又大 ,分析工具的理解及运用又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如果要实现本科阶段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 那么在教学安排上适当增加课时 ,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课时量增多的同时,教学进度也放缓了,教学内容可以加入更多的贴合中国实际的经济热点案例供学生思考和分析,可以增强经济学理论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改革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

改革成绩的考核方式,将课堂表现、小组参与度、及自主性思考纳入考核范围。首先将课堂表现和参与互动的情况纳入总成绩中,对于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考核,这部分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 20%。其次,从学期初就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整个学期中的所有考核都以小组为单位,实时跟进小组完成任务的程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排名的上升情况业,对这部分的考核决定小组成员的集体分。第三,根据实时的经济热点问题,布置各小组成员思考,并形成小论文,这部分的考核要拉开档次。最后,结合期末试题,综合考核每个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还需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提升宏观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红莲,张红程. 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体会[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 6) .

宏观经济情况分析篇(10)

(二)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SEM)是在70年代KarlJores-kog和DagSorbom等学者提出的在统计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验证性多元统计分析技术[11]。通过观测变量集合之间的协方差结构和相关结构,从定量的角度建立模型处理潜变量与潜变量、潜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一个典型的结构方程模型包括两大部分:测量模型与潜在结构模型。1)测量模型:描述潜变量与显变量之间的关系:x=Λxξ+δ(如CPI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关系)y=Λyη+ε(如汽车产量与汽车行业发展情况的关系)在实际应用当中常常将潜变量表达为其相应显变量的线形加权和的形式,且有几个潜变量即需定义几个度量模型。2)结构模型(StructuralModel)描述的是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构模型η=Βη+Γξ+ζ(宏观经济形势与汽车行业发展情况的关系)实际应用中往往用线形回归的形式拟合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潜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常称为路径系数。

(三)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宏观经济波动体现的不仅仅是GDP的变动,而是伴随着出口、消费、存贷、利率等一系列经济指标的变化。同样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也绝不仅是由汽车的产销量来体现,而是通过一系列汽车指标进行的综合评判。笔者将宏观经济形势和汽车行业发展情况看作不可直接观测的潜变量,而将反映宏观经济形势和汽车行业发展情况的经济指标作为其观测变量。参考以往关于宏观经济与汽车行业之间关系以及各类指标数据,结合历年关于宏观经济与汽车行业的发展数据,运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下列变量指标。在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构路径图中,用圆或者椭圆表示潜变量,矩阵表示观测变量,单向箭头表示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双箭头表示变量之间的协方差或者相关关系。宏观经济与汽车业相关关系模型的结构路径图和基本路径假设如图2。

(四)数据说明模型选取的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信息网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7至2012六年间的月度数据,缺失数据运用趋势拟合与均值补充进行数据填充。

二、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模型的拟合度检验基于六年的72条数据,运用软件AMOS17.0,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使用检验、规范拟合指数NFI和修正拟合指数IFI、比较拟合指数(CFI)、近似误差平方根(RMSEA)等较为稳定的指标考核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拟合后的评价结果及其理想值汇总于表2。表2表明,P值为0.000,说明模型通过检验;卡方与自由度之比从总体上反映了模型的拟合度,有学者认为小于2.0,则可以认为模型拟合较好,但也有学者认为当χ2/df介于2.0到5.0时,也可以接受模型,要视情况而定。本模型由于样本空间较少,故3.8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规范拟合指数NFI、修正拟合指数IFI和比较拟合指数(CFI)都是越接近于1越好,而RMSEA低于0.1才是好的拟合,模型结果中NFI、IFI和CFI都在0.8以上,RMSEA为0。093,小于0.1,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另外,根据AMOS所给出的结果,其组成信度(CR)大部分都在0.7-0.9左右,其平均提炼方差(AVE)也都在0.5以上,所以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内在结构上,该模型都实现了较好的拟合效果,说明了该结构关系能够反映样本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样本数量的关系,模拟结果还未达到最理想。

(二)模型的结构关系分析运用软件AMOS17.0进行假设模型的验证与分析,再根据修正指数MI进行多次变量之间关系的修正,得到所有不可观测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以及显变量与隐变量之间的因子负荷,其结果如图3所示。本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时采用了固定因子负荷法设定因子的度量单位。由图3分析表明:第一,负荷系数具有显著性,表明测量变量能很好地反映其对应的潜变量。在宏观经济形势因子中,外商直接投资、货币供应量和汇率对宏观经济的潜力影响显著,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影响显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宏观经济的现状影响显著。汽车行业发展中,汽车产量和汽车工业增加值的作用很明显,而汽车产品以及汽车进出口贸易差额的作用不是很显著。第二,路径系数具有显著性,表明宏观经济形势与汽车行业发展之间确实存在结构关系。宏观经济影响因子与汽车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4、0.71,其中,宏观经济因子E1,即宏观经济的潜力水平对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相关关系表明,信贷、货币、财政收入、城镇固定投资额、PPI、PMI等外生因素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最终也影响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两者之关系可归结为:汽车行业的发展程度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宏观经济形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反作用于汽车行业的发展,且对汽车行业的产量、贸易、增加值都有显著影响。

上一篇: 地质学知识点 下一篇: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