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20 09:48: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儿科护理的特殊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

篇(1)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因此在我院接诊的病例中经常会遇到儿童骨折。长沙市芙蓉区红芙蓉区红十字医院外科护理人员根据儿童骨折的特点,在护理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外科2009——2012年共收治凹陷粉碎性颅骨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骨盆骨折,面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等骨折患儿102例,见表1。

2结果

针对儿童不同种类骨折的特点,采取一般护理与专科特殊护理,术前专科护理和术后专科护理相配合的方法,护理效果良好。102例患者经术后8个月-1年随访,骨折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6周,临床疗效满意。

3讨论

3.1骨折患者一般护理[1-2]

3.1.1心理护理减轻患儿焦虑不安,消除恐惧心理,克服依赖心理,诱导患儿服从护理行为。

3.1.2观察与评估询问患儿有关受伤的过程,记载神经血管状况、体温、脉搏、毛细血管灌流情况,记录发绀、肿胀、红斑、触痛和畸形等肉眼所见的损伤,推断可能损伤的部位。

3.1.3疼痛的护理措施对骨折引起的不同类型的疼痛采用药物治疗、Aircast冷疗、磁热疗、电疗等不同方法对症护理,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给患儿造成额外的痛苦。

3.1.4石膏固定的护理要将患肢抬高以减少或避免患肢发生肿胀;如出现以下状况:皮肤的颜色发紫,皮肤的温度发凉,指端或趾端有感觉减退或消失等,要立即通知医生松解石膏;石膏表面应通风,用支被架,防止大小便弄污石膏;定期清理掉入石膏里的渣屑,按摩石膏边缘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并清洗患儿的皮肤,预防压疮。

3.1.5牵引护理牵引前剃光皮肤局部毛发,清水洗净,涂上滑石粉或安息香酸酊,保护皮肤并且增强胶布的黏度;牵引时查看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有无胶布过敏;牵引中应随时察看双下肢有无血管神经受压迫症状,腓总神经是否受压,踝关节能否正常活动,牵引部位皮肤有无水疱以及发痒和感染情况,随时查验小夹板松紧度。

3.1.6功能锻炼上肢骨愈合后即可马上开始功能锻炼,下肢损伤则先求关节功能恢复,再行负重训练。可通过使用镇痛药物,尽量减轻患儿锻炼时的痛苦,力争取获得初次锻炼的成功。在后期锻炼时,提醒患儿在锻炼注意自我保护,活动量一定要逐步推进,防止活动过度再损伤。

3.1.7皮肤护理使用石膏等外固时,要防范皮肤擦伤、压疮等发生;用胶布固定和牵引者,应防止胶布过敏,如有破溃,局部施药处理;清洁全身皮肤,预防皮肤湿疹和皮炎的发生。

3.1.8饮食护理患儿应选用清淡的半流食或软食,摄入富含维生素C、D的水果、蔬菜、鱼、肝等和虾皮,排骨强筋健骨的食物;不吃辛辣、油炸和生冷和油腻酸辣的食物。

3.2骨折患者专科特殊护理[3-4]不同类型儿童骨折的特点不同,应采用不同专科护理方法,见表2、表3。

4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见,在护理工作中采用一般护理原则结合专科特殊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病情状态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对策,有利于提高护理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范丽莎.儿童骨折的特点与护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01(12):200-201.

篇(2)

护士生进入临床实习,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环节和过程,是护士职业素质的锻炼。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做好临床护理带教,带教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强岗前培训,增强护生的慎独意识:加强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护生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进行带教,使护生得到有效管理,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科加强了护生带教的各环节管理,收到了满意效果。

1.思想和理论对护理的重要性

1. 1.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在儿科护理带教中,如何激发护士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地掌握儿科护理学,必须从兴趣入手。本人通过多年的护理带教工作,悉心指导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护理条例培训,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尤其是儿科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并且可以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带教老师指导护士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1. 2.认真学习护士专业知识,端正工作态度。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顺利通过护理部每月一次进行的理论及操作考试。根据儿科特点,及时调整心态,使得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达到高要求严标准。对于所带实习生,真正尽到带教职责,严格、耐心教导她们各项护理技能,着重培养她们的职业道德。在临床工作中以身作则影响她们成为一名好护士,在现实生活中更是一名好公民。

1. 3.帮助她们充分认识护理工作是琐碎的辛劳的,但更是充实的神圣的。虽然许许多多的人不能记起我们的名字、不会了解我们的辛苦,但是因为我们的热情我们的奉献,他们过着健康而幸福的日子;因为我们的双手我们的微笑,世界多了一些温暖。若没有感性认识为基础,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是不能体会一名真正的护士对职业的那种人文情怀的。

2. 儿科护理对护士生素质要求的特殊性

2. 1. 病人的特殊性儿科病人大都是14岁以下的儿童,更多的是婴幼儿,患儿对护士有惧怕感,既不容易沟通,又不容易配合,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责任心,对护士生素质的要求也有其特殊性, 更多的是要有爱心、耐心,对较大的患儿,还要有童心,以便和患儿沟通,得到患儿的信任。儿科病人的另一特点是陪侍人多,现要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患病,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都处于焦虑之中,对护士操作要求较高,所以与家长的良好沟通与理解也是儿科护士需要特别注意的。

2. 2. 病情观察的特殊性儿科患儿的病情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加之患儿年龄小, 不会叙述病情变化,或者是不会说话的婴幼儿,所以要求护士在观察病情时要格外细心,勤巡视病房,不放过任何细小的变化。同时要对家长耐心宣教,及时沟通,以便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 3. 护理操作的特殊性儿科患儿用药剂量小,输液分步多,加药频繁,要求护士在配药时一定要计算准确,配制精确,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迅速,态度要和蔼。对较大患儿尽量争取其配合治疗;对较小患儿,一定要指导家长正确有效地固定好,以利操作成功。静脉输液的患儿要固定好,以免滑针。输液期间要求护士勤巡视病房, 及时配药、加药。

2. 4.静脉穿刺的特殊性对儿科护士生要求有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穿刺有特殊性,要求护士操作前要做好认真细致的准备,检查针头是否带钩、是否锐利,针头大小与血管粗细是否一致,要对输液部位备皮彻底,进针角度要平,见到回血立即固定,不能送针。

2. 5.健康教育的特殊性由于患儿年龄小,所以对儿科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更多的是对家长的指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分别进行健康宣教,同时要向家长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科学育儿的知识、儿科常见病的预防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从而使家长增加防病知识,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带教质量。可以将临床的实际标本图片、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直观地展现在她们面前。提供了大量具体的临床信息;对带教中机制复杂、难度大和难以实体操作的内容,都可以通过逼真的实物图像、三维动画模拟演示等,使她们很快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感性经验[3]。

3、结论

3. 1.护士生转变了教学思想,掌握各项护理的基本操作。 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所以作为带教老师要以“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让她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如在小儿静脉输液的教学中,将小儿静脉输液的操作录像导入计算机,分解动作讲解,使实际操作上难以掌握的重点内容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对于一个初学者比起活体的小儿静脉输液的实际操作就一目了然了。再以活体的小儿静脉输液的操作指导实践。

3. 2. 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护士应该是会用她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生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都重现欢声笑语。我在带教中会尽自己最大地努力指导她们工作。

3. 3.儿科护理作为生命的守护者,作为神圣的白衣天使,我感到更多的是自豪、是骄傲! 要让每一个护士明白,美丽的白衣天使,柔弱的外表,却有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坚韧信念。像春风拂去人们的疾苦;用热血温暖寒冷的心腹;用爱的丝线,缝合病人身心的创伤。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促进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儿科疾病的发生率日趋上升,影响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在儿科中,收治的普遍是年龄较小的患者,这些患儿的理解能力有限,自控能力差,增加了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受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服务的复杂性等方面的影响,增加了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在儿科中,护理风险事件的的发生,一方面,降低了护理的质量,不利于患儿的康复;另一方面,降低患儿的满意度,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以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升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合现代医学的特点,加强对儿科护理服务的研究,发现护理服务中的潜在风险问题,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儿科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

1临床儿科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

儿科是医院具有特殊性的重要科室,护理服务是儿科临床治疗中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造成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意外伤害

在儿科中,大部分患儿的年龄较小,其行动能力、理解能力、自控能力、平衡能力等较差,在护理人员为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患儿好动,容易发生跌伤、坠床、烫伤等意外伤害事件。另外,在儿科中还有着大量的护理器械,部分护理器械较为锐利,可能造成患者意外割伤,部分患儿还可能发生拉上、外伤、骨折伤等症状。

1.2用药错误

部分患儿的病情发展快,病情程度严重,在为患儿实施抢救的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可能导致用错药的情况发生,引起患儿不良反应,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患儿休克,甚至死亡。在临床上,用药错误是严重的护理风险事件,不仅会影响护理质量,还会引发医疗纠纷,甚至医闹。儿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受患儿年龄、生理特征等方面的限制,在患儿的用药上需要格外的谨慎。

1.3护理服务不及时

在临床诊断中,由于部分患儿不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因此,医护人员无法了解患儿的实际情况,在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可能导致护理遗漏或护理不及时等情况的发生,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患儿休克或窒息。

1.4护理人员操作问题

儿科患者的身体发育尚不成熟,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基本操作以及护理手法不熟悉,可能导致操作失误。例如:一次穿刺不成功等。在为患儿实施静脉滴注的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没有把握好输注的速度,可能造成患儿不适反应。在抢救急救的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差,不能冷静的,及时的处理有关事件,容易造成突发事件的发生。

2护理风险的防范策略

2.1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培训

在临床上,护理人员是护理服务工作的执行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目前,由于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护理较为复杂,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操作水平和专业素质。医院应该结合儿科临床实际,在儿科中,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活动,组织护理人员积极的参与,增强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避免操作失误的发生,降低临床上意外伤害、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2完善儿科临床护理制度

医院应该结合临床实际,在儿科中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明确护理责任,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根据儿科科室的特点,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结合临床特点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结合儿科护理风险影响因素以及风险事件的特点制定一个完善的安全防范方案,消除护理服务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护理不及时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3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

篇(4)

儿科患者年龄小,不可等同于成人的护理服务,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进展困难、工作压力大[1]。进而导致病房管理困难、护理人员欠缺等后续问题,本文就基层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进行探讨,并总结应对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10所基层医院的35名儿科护士开展调查,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5.1±2.6)岁,工作年限为2~25年,平均工作年限(13.7±3.4)岁。

1.2方法 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所选35名基层儿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得到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工作难点主要表现为这样几方面的内容:①患者特殊性,儿科是专为儿童进行医疗服务的科室,所有患者均为儿童,且大部分儿童都未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加上医院环境氛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儿易产生焦虑、担心等情绪,甚至对白衣医护人员均产生恐惧感,因而哭闹不止,不配合治疗。这种情况下,家属通常对护士的要求比较严苛,但在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不仅医疗软硬设备欠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也难以满足患儿家属的预期要求,医患矛盾随之渐生,极不利于患儿的治疗与康复。例如,给予患者行静脉穿刺时,患儿出于害怕而不停哭闹,陪同家长心疼孩子而不断指责护士操作不当,致使护士心理压力大,难以冷静行再行穿刺,严重时耽误患儿最佳治疗时机;②护理工作压力大,特殊的护理服务对象正是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因素。由于面对的是幼儿,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要求更高,尤其是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例如,与患儿沟通时,由于患儿不能准确表达出自身感受及想法,护理人员只能通过观察以及与家属耐心沟通来获取患儿的想法,了解患儿的真正需求,这就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能从细节处入手,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③病房不易管理,由于基层医院的病房设施、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儿科病房床位不足,因此当有更多的孩子前来诊治时,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增加床位的情况。病房内增加床位后,相应的护理人员也会增加,由于目前多为独生子女,孩子生病会使父母、祖父母、外租父母均来陪同,甚至还可能有姑姑、阿姨等亲戚前来慰问,致使小小的儿科病房容纳了众多无关人员,从而使病房难于管理。人员的嘈杂会使患儿更显得心烦、燥乱,情绪难以平稳,进而哭闹不断,再加上亲属探望过程中不重视医院卫生,随意扔东西、喂药喂饭不注意处理外流物,从而导致医院空气污浊,增加病房管理难度。例如,在冬季,陪同亲属担心孩子着凉,而紧闭窗户,但室内空气污浊,在无法流通的情况下,致使发生交叉感染,加重患儿病情,从而给儿科病房的管理增大难度;④缺乏护理人员,由于基层医院的发展空间有限,福利待遇不高,致使愿意从事基层护理工作的高质量护理人员非常少。而且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儿科护理人员,通常工作量较多、工作压力非常大,因此难以抽空补充专业知识,再加上基层护理人员能够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致使很多基层的儿科护理人员不愿留在儿科工作,并希望自己尽早脱离儿科的束缚,调至其他岗位。从而导致儿科护理人员人手紧张,甚至存在基层医院儿科护士严重不足的现状。繁忙的工作任务与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无丰厚的福利待遇支撑,致使儿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显著低下,从而更易增加患儿家属的投诉机会,给医疗安全埋下隐患,进而频繁引发医疗纠纷。

3 讨论

儿科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导致其一些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各方面的条件有限,导致其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比较多,针对其所面临的难点,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下列几点对策:

3.1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 对患儿的关怀和积极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首要前提;医院需积极教育护士保持友善的服务态度,并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患儿;对患儿及家属均应微笑服务,主动与陪同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儿基本情况;多关心、体贴患儿,尽量从患儿角度思考问题,满足患儿的要求,并把当患儿当做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对待。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护理知识,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重点强调孩子的心理感受。

3.2激励护理人员服务积极性 在基层医院的管理中,可以通过采用激励措施,促进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例如,采用定期考核机制,鼓励患儿及其家属参与相关护士护理工作的评价。对于评价较低的护理人员,护士长需与其进行交谈,了解具体原因,并从思想方面、工作态度方面以及责任意识方面积,积极给予相关护理人员工作指导,引导并鼓励其在未来的工作中,与患儿及其家属均能和睦相处。对于评价较高、颇受患儿及家属喜爱的护理人员,也应当给予相应褒奖,以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3.3政府、医院财政支持 基层医院的财政支持能力,通常与所属区域的经济条件、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等有着莫大的关联[2]。由于儿科性质特殊,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和医院在财政投入方面,可以给予儿科更多的倾斜。这可有效改善儿科诊疗环境。例如,温馨的病房和诊室会让患儿心理得到放松,从而使其心情舒畅,易分散其注意力,有助于医生和护士的诊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人性化的病房环境还可以让孩子们缓解心理恐惧,也可使情绪焦躁的家长缓解紧张的压力。此外,充足的财政支持可使基层医院,有能力购买先进的诊疗设施,对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可适当改善护理人员的员工福利,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当前基层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主要表现为:患者特殊性、护理工作压力大、病房不易管理、缺乏护理人员。由此可见,现代社会基层儿科护理工作中还面临着很多的工作难点,医院要能够及时了解儿科护理工作难点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便于有效的提升儿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韩颖.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11):77-79.

[2]汤小英,汤小坤.临床基层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与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22):498-500.

篇(5)

1.1 坚持以人为本是时展的需要: 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重视“人文精神”,要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

1.2 以人为本等新型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 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是要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这种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3 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养和品质: 目前大部分儿科护理人员都是中专学历,没有进行系统的人文学课程的学习,普遍缺乏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健康教育、伦理学等方面知识,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培训。

2  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本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如今绝大多数医院都强调环境幽雅,设施完善。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怖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得到护士的帮助。 

2.2 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训练有素的儿科护士要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才坚持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如对婴幼儿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此外,交接班时要注意真诚问候,出院时的要多叮嘱与祝愿。

2.3 丰富人性化服务内容: 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 “四字”、 “四送”。 “四字”是指“技”、“情” 、“忍” 、“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入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距离;特殊日子送慰问,如在儿童节或患儿生日送上一分小礼物;工作中送笑容,无论是操作、检查,还是取样,都尽可能坚持微笑服务,对儿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咛比直接告诫作用更加强烈;康复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总之,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与沟通,体现儿科专科护理特色,深化整体护理内涵。

2.4 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橱窗,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  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篇(6)

儿科与其他科室不同之处就在于患者年龄较小,不能同成人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医患配合有难度;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难度也随之加大,工作压力大;所以带来的后续问题就是在基层医院中儿科护理人员不足;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生病时可能会出现多人陪同,造成病房管理困难。下面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阐述。1 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

1.1 患者对象特殊 儿科患者都是儿童,大多是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的孩子,加之对医院及医护工作者的陌生和恐惧,随之而来的就是哭闹。家长因为对孩子的疼爱,必定会产生焦灼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及挑剔程度也就随之增高。然而,因为基层医院软硬件条件有限,有时会有医院硬件设施或护士自身素质达不到患儿家长预期目标的情况,一些矛盾就会随之发生。有些问题可能发生在大人身上就无所谓,但是发生在孩子身上就会引发问题。例如,给患儿静脉穿刺,如果护士没有一针完成,孩子的哭闹、痛苦就会令家长心痛不已,加上紧张焦躁的心情,可能就会和护士争吵。对于年轻缺少经验的护士来说,心理上更难以承受,也就更不能冷静的做好下一次穿刺。如此以来,和谐的医患关系难以存续。

1.2 儿科护理工作压力大 正是由于儿科面对的特殊患者群体,使得儿科护理工作的压力加大,当然使工作压力加大还有其他原因。例如,患儿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要求护士仔细观察,去了解患儿的要求。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环节观察患儿各种生命体征的变换,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1]。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来面对患儿及家长。

1.3 儿科病房管理难 由于基层医院病房设施和环境较差,加上儿科病房床位少,所以当患儿增多时难免有加床的情况出现。一个病房内患儿数量增加,陪护的人员也会增加,经常会出现一个孩子由多名家长陪护的情况,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齐上阵。还有一些家长不注意卫生,随地扔东西,喂饭、喂药后流到地上的东西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病房空气污浊等问题。如果在冬天或秋天,一些家长害怕开窗通风会使孩子着凉,室内空气就更得不到改善,这样还会引起患儿间的交叉感染。这些都给儿科病房管理制造了难题。

1.4 儿科护理人员不足 基层医院因为福利待遇、发展空间等问题,不像大城市中一些医院那样能留住医疗人员,保持稳定的医疗队伍。对于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人员而言,在这里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给自己充电,缺乏培训的机会等原因,使得好多人想方设法离开儿科,这些就造成了基层医院中儿科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针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基层医院中儿科护理工作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难题,这样问题的产生不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也给医疗安全留下隐患。所以有效解决以上难题势在必行。可以采取下述对策: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用激励手段促进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政府及医院在财政投入上给予倾斜。2 对 策

2.1 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良好的医疗水平离不开护理人员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高尚的医德素养。儿科护士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就可以减轻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也会赢得家长的信任和依赖。儿科护理人员还要快速掌握新理论和新技术。随着新技术和新仪器在临床广泛被应用,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护理学科向微细、精确、快速、高效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不仅要求护士应努力扩大知识面,迅速掌握医学科学的新理论,而且要求护士应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和应用新理论和新技术[2]。这不仅需要护士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医院提供外在条件和学习机会来保障。

2.2 用激励手段促进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基层医院在管理方面可以采用激励手段促进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例如采用一些定期评比机制,奖励患者评价较高的护士,对于患者评价较低或者和患儿家属发生争执的护士,可以由护士长找她谈话,了解原因,探寻根源,从思想上给予疏导,引导和鼓励她在以后的工作中和患儿及家属融洽相处。

2.3 政府及医院在财政投入上给予倾斜 基层医院的投入与所在地区和城市的经济条件有极大的关系。但是由于儿科的特殊性,还是需要政府及医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财政投入上能多多给予儿科倾斜。这样可以使儿科诊疗环境得以改善。例如,温馨的诊室及病房会使患儿的心理上得到些许安慰,使他的心情放松,分散注意力,有助于患儿配合医生和护士的诊疗工作。人性化的病房环境也使患儿减轻恐惧感,家长的紧张心情也能得以舒缓。此外,购进先进的诊疗设施可以提高诊治效率和质量。3 结 论

基层医院的儿科护理工作和大城市的医院有所不同,有医院本身的特殊性也有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当然也有护理人员的差异。解决基层医院中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不是单纯依靠医院、护理人员就能解决的,还要有患者家属和患儿的配合,也要有社会及政府的支持。

只有各方都努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建设一支高水准的护理队伍,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篇(7)

以人为本属人文学的范畴,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1.1以具体措施落实“五心”服务的内涵

如接待热心做到“五主动”:主动起立、接物、问候、自我介绍、入院介绍。耐心解释做到“四个不”:不直呼床号、对询问不说不知道、对难办的事不说不行、患者有主诉不说没事。着装仪表“四不要”:内衣不外露,发辫不过肩,化妆不过分,首饰不佩戴。这些顺口溜在大家反复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大家的观念和行为。同时也巩固了“五心”服务的内涵。让病人感受到温馨规范的护理服务,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在广大护士的心中逐渐形成。

1.2 以人为本等新型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

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这种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3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养和品质

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培训。

2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本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如今绝大多数医院都强调环境幽雅,设施完善。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怖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得到护士的帮助。

2.2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训练有素的儿科护士要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才坚持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如对婴幼儿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此外,交接班时要注意真诚问候,出院时的要多叮嘱与祝愿。

2.3丰富人性化服务内容

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四字”、 “四送”。 “四字”是指“技”、“情” 、“忍” 、“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入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距离。对儿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咛比直接告诫作用更加强烈;康复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

2.4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三班倒的无规律生活,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制定护理缺陷记录,根据表现、工作量、承担的风险大小实行奖金二次分配。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

坏一个样”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保证护理工作质量[2]。

4实践效果评价

篇(8)

近年来,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特别是儿科病房,儿科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容易发生护患冲突,护患矛盾较成人更为突出。穿刺技术不过硬是护患冲突的主要原因。我们护理人员应该学习并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达到有效的沟通,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1与患儿和其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由于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家长的沟通变得尤为重要。尤其连续几天高热的患儿,家长的焦急更是可想而知,我们要同情和理解,向他们解释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对体温上升期输液的患儿,由于血管痉挛收缩,末梢循环差,手脚冰凉,此时穿刺容易失败,我们应先让患儿家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末梢血管,再进行穿刺,同时叮嘱患儿多喝温开水。像肥胖、年龄小的患儿由于血管暴露不充分,脱水或低血压血管不充盈等原因,易造成静脉穿刺困难,我们尽可能进行预见流,向家长解释。取得家长的认可后,我们便能很好地开展护理工作。

对懂得道理的患儿,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有效沟通,使其分散注意力以配合治疗。在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让患儿选择治疗护士、注射部位等。要善于抓住小孩容易和护士接近的心理进行沟通,不断鼓励。对胆子小的患儿可以结合动画片中的一些角色,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减轻患儿心理负担,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取得患儿的配合,也增强了患儿战胜疾病的勇气。

2用爱心、微笑、真挚的情感进行有效沟通

对待患儿,要有父母般的关心、爱心、细心、责任心、同情心。更要有亲和力,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信赖,获得宽容和理解,同时减少了纠纷的发生。即使某些家长因为孩子的病情不见好转而胸怀怨气、横加指责,护士也要充分理解对方的心里感受,注重语言艺术,耐心解释。不要激化矛盾。

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剂",是人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建立感情的重要手段。有了微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正因如此,所有行业的服务规范中都列出了微笑服务的要求,医疗服务尤其是儿科医疗服务当然也不例外。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时,护士可以展现出自信、坚定的微笑鼓励患儿在疾病痛苦面前坚强起来,并且积极配合;在患儿及家属能主动积极配合检查治疗,护士可给予赞许、鼓励的微笑表示赏识这样便能够得到患儿家属的理解。

3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沟通

篇(9)

儿童科室一直都是医院中最特殊的科室,因为相关工作人员在面对一些病情严重且情绪化的孩子时,无疑是给护理工作中增添了很多的难题,尤其在处理医患关系以及应对患儿家属,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确保护理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开展,对于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能力是提高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1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心理素质要求

一般儿科的护理工作都要比其它科室的护理工作更加不易,原因是儿科护理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护理患儿,还要处理与患儿家属之间的微妙关系,大部分家长在给孩子治疗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焦虑或急躁的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更多的站在患儿和家长的角度思考,对儿童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长进行心理的安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由于我不同的患儿所呈现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生长环境的不同,孩子的性格自然不同,个性化的差异也成为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因此,面对不同的患儿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况且孩子刚进入医院面对陌生的环境,产生一些恐惧的情绪是无可厚非的,由于家长也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工作就不能有效的进行。一旦患儿出现抵制治疗的情绪时,家长甚至会采取一些恐吓的行为,不仅会起到反作用,还会给护理人员和医生加重心理负担;如果患儿情绪没有朝着积极地方向发展还会在哭闹的过程中打骂护理人员和医生,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才可完成护理工作。所以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效的完成。

2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对策

2.1工作中必备的心理素质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冷静的心态、长久的耐心、平稳的情绪。以上三点工作中应有的心理素质要求是保证护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快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2.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所以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想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出现压力和困境的时候,要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或找专业人士给予心理疏导,确保日常工作中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2.3加强语言沟通能力

儿科护理工作人员无论是在培训过程中,还在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要重视语言的沟通技巧,其在护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情况下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将信息准确的传达给患者及其家属,保证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我院护理服务的信任,使其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还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自信心。

2.4实施针对性护理

儿科护理工作所面对的患者都是孩子,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加的耐心、细心、认真。因此,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患儿,通过观察其性格特点、紧张程度以及对于外界刺激的耐受程度和对病况恢复的渴望程度,了解患儿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呵护、鼓励、赞扬和安慰,并且以最亲切的关怀抚慰患儿的沉重心灵。

2.5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所要面对的突发事件是很多的,并且有些情况非常的复杂。在紧急抢救的过程中,由于患儿情况危急再加上周围紧张的气氛,护理人员往往会出现慌乱,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及时的调整心理状态。如果护理人员产生急躁和厌烦心理,就会降低护理服务质量,从而使得患儿及家长不满,最终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头脑灵活,面对突发事件要学会冷静,能够积极调整自己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工作。

3结束语

针对相关高校儿科护理专业学生以及昆山儿科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调查中,了解到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能够提高昆山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寄望对护理工作效果的提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提供了一些加强心理素质的建议、措施以观后效。希望护理人员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刘彩琴.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97-298.

[2]林艳贞.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学中的重要性[J].今日健康,2014(2):109-109.

[3]厉南南.试论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医药,2015(14):81-81.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21-0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意识增强,医疗行业面临较大风险。尤其在开展儿科护理工作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患儿群体,如果出现护理纠纷问题,既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也会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甚至不利于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提高风险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减少发生护理纠纷的可能性,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1 儿科临床护理纠纷的产生原因

1.1 技术水平薄弱。对于年轻护士来说,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较短,临床经验不足,再加上儿科护理工作的难度较大,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患者家属的质疑;如果出现问题,年轻护士的应变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全面、业务水平不熟悉,难以及时解答患儿家属的疑问,可能造成家属对医护人员失去信任感,进而激发不满情绪。

1.2 缺乏法律意识。当前,一些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法律意识,不能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开展工作;工作态度不好、服务水平不高。例如,在工作中,一些护士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对待患儿家属的态度冷漠、语气生硬,容易产生语言上的矛盾,引发护理纠纷[1]。另外,由于医院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要求护士保护患儿隐私,但是由于护士没有认识到自身义务以及患者权利,因此也成为引发临床护理纠纷的原因之一。

1.3 护理文件存在缺陷。一方面,医生记录与护士记录存在出入,缺乏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护理记录的内容与医嘱或医疗记录相矛盾;另一方面,护理记录过于片面,缺乏对护理的全程记录,对于患儿的病情变化以及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等均属空白,病情记录重点不明确,难以发挥护理文件的重要作用。

2 预防儿科临床护理纠纷的相关建议

2.1 提升儿科护理的整体水平。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是提高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所在,也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首要条件。医院应提高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培养儿科护理人才,鼓励儿科护士积极参与继续教育、进修活动;邀请本院专家或者外院专家进行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树立培训目标,强化监督与检查职能,从整体提升儿科临床护理水平[2];另外,医院还应定期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如护理操作比赛、儿科护理辩论赛、儿科护理讲座等,全面提升护理质量,避免由于技术原因或经验原因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2 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首先,护士应严格遵循护理程序,有针对性地做好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入院宣传、治疗与护理宣传、检查指导、手术宣传、出院指导等,让患儿家属充分了解护理要点以及配合事项,减少患儿恐惧心理,以积极配合治疗,达到康复效果;其次,护士每天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加强与患儿以及家属的交流,注意掌握沟通的技巧,要求语言简洁明了,以鼓励的话语为主,加强诱导,促使患儿及家属充满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加强对护士的信任感;再次,充分听取患儿与家属的反馈意见,遵循“换位思考”原则,为患儿提供全方位、安全性的护理,实现融洽的护患关系,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

2.3 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升护士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对于已经产生的差错或者护理纠纷,应深入分析原因、积累经验,提高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法律作为行为规范准则,护士人员应积极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双方合法权益。另外,做好护士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也是减少临床护理纠纷的重要途径,组织儿科护士认真学习并掌握《医疗事故处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深刻贯彻法律精神,树立以患儿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临床护理工作[3]。

2.4 提高护理文件的规范性。提高护理文件的规范性,尤其加强学习书写病历的基本知识,引导护士认识到护理文件的重要性,以此作为判定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治疗过程、治疗效果的根本依据。因此,提高护理文件的记录水平与记录质量非常重要,与护士自身利益及患者利益密切相关。规范性的护理文件,必须及时、清楚、准确、客观地记录患儿病情状况,应注意记录的连续性,且保持与医嘱、医疗记录的一致性,从时间、内容、格式等基本相符,为临床提供保障。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法律意识增强,同时对医院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鉴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医院应提高意识、端正态度,公平、冷静、客观地对待并处理儿科临床护理纠纷问题,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及护士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认识到护理工作可能面对的各种法律问题,及时消除隐患,获得患儿家属及社会的认可,树立良好的医务形象。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下一篇: 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