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6 09:55:29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1)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儿童免疫力较弱,尚未形成全面的免疫系统,所以在天气突变或换季时都很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反复性呼吸系统感染不仅给患儿家长带来了苦恼,同时还可能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及身心健康。此时,医院及儿童家长必须充分重视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危害,对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减少反复感染给儿童带来的影响,并逐渐探索出提高儿童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1、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情况概述

每年冬春之交、秋冬之交都是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也是医院儿科工作的高峰期。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前往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共有720名,其中因呼吸系统反复感染而入院的患者共有102名。这些患儿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气短、喘息等现象,在肺部检查中出现阴影或纹理增强。从统计数据上看,这102名患者的年龄从8个月到9岁不等,平均年龄仅为4.2岁,患者中男性患儿为52人,女性患儿为50人。患者病程在4个月到18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11个月,在此期间,每位患儿都出现了不同次数的呼吸道反复感染现象,平均感染次数为6次。

根据患儿的身体精神状态及病情发展阶段,医院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常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吸氧、雾化等,由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随时监控护理,对出现病情反复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需要给予其平缓、间断式的吸氧治疗,以此来缓解他们的症状。对观察组的患儿,除了采用必要的治疗方式外还加用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用药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病情发展对用药量及用药周期进行调整,并随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治疗反应。

2、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观察

从治疗方法上看,针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病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以缓解病情,帮助患儿度过发病周期的临床型治疗,其二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为主的治疗方案。在药敏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及实验结果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将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加入到雾化治疗环节中,以此实现控制感染症状,缓解患儿痛苦,提高患者免疫力。

在治疗工作开展期间,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肺部的听诊情况及其肺部拍片的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向及用药选择情况。在治疗效果的评判方面,医护人员可以在患儿肺部听诊声音转为正常,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消失,精神状态及血液检查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停药。在用药疗程结束后,若患儿在半年时间内没有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则可以判定这阶段的治疗收到了显著效果,若患儿在停药后的半年时间内呼吸系统感染情况明显减少,免疫力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有偶发性呼吸道问题出现,则可以判定治疗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要长期持续用药及定期复查检查,以此来保证患者的身心恢复情况正常。

在治疗效果观察期内,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季节及时间方面的因素,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及易感期加强对患儿的监控及患儿家属的协调。对于实验组的患儿,医生还要综合考虑他们的用药情况及药物效果,观察药物使用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尽量采用间断性用药与小剂量用药,因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可能给年龄太小的患儿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让治疗的结果更加明显,对比性更突出。

3、治疗效果讨论

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多样,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及身体发展情况,医院可以将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类疾病的成因归为儿童呼吸道相对狭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多数细菌病毒缺乏抗体与抵抗力、体内微量元素不足或身体素质较差等原因。

在治疗和观察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能造成的危害,向患儿家长普及一些疾病的常识性知识,引导他们学会关注患儿疾病发展,及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与应急措施,缓解患儿可能出现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另外,医护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疾病给患者造成的身心影响及其反复发作给患儿造成的免疫力损害与身体健康隐患。对于那些患病原因不明,出现反复感染等情况的患儿,医生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应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案,尽量采用相对温和且效果明显的方案进行治疗,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患儿产生耐药性或产生用药不良反应。

在对比治疗实验中,我们还能发现,虽然患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反复出现与外界环境及细菌病毒感染有密切联系,但究其根因却是与儿童免疫力不高有关。因此,治疗活动应从单一性用药向免疫力调节方向进行调整,逐步减少抗生素在疾病治疗环节中的比重,给予幼儿以恢复自身免疫力和提高抵抗力的可能。此时,匹多莫德颗粒在辅助治疗中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其对控制感染的发展与蔓延,缓解感染症状,缩短患儿入院治疗周期都有明显疗效。这种情况下,医生可以让患儿在出院后继续适量服用该药物,以此来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与正常发育。

4、小结

减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染出现的概率,缓解患儿的发病症状,使其获得较好的免疫力及环境适应力是儿科医生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当下,必须适时改变现有的治疗方案,将提升免疫力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上,减少抗生素在治疗环节中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现状。

[参考文献]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2)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ease constitution of inpatients,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for the hospital,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Methods Disease classification relevant data of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2 were statistical analyzed . Results The first 5 system diseases inpatients is 70.75 percent of total inpatients,it is a major source of our hospital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disease constitution,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care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epartments,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 Inpatients; Disease constitu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为了解本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特点, 探讨本区居住人群发病规律及常见病、多发病, 寻找发病的主要原因, 以便有针对性的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 提高本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为医院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医院特色科室的建设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本院3年来住院疾病及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0年~2012年住院患者疾病分类报表。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 资料完整准确可靠。

3 讨论

3. 1 住院疾病前5个系统疾病占住院总数的70.75%, 是本院住院疾病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 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应成为本院医疗工作的重点和研究发展的方向。

3. 2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主要分布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比较低的状态, 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不够强, 据统计资料显示, 每年春夏季节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 儿科住院病床经常爆满, 因此, 医院管理层应了解疾病的发病规律, 在其高发季节做好相应的医疗护理准备工作, 增加医疗护理技术力量, 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关部门应加强预防保健宣传工作, 做好春夏季节的儿童卫生保健工作, 增强儿童监护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机会。

3. 3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以梗阻性分娩为主。本院妇产科专业技术力量配置比较合理, 加之本市是粤东片经济较发达地区, 外来人口较多, 这些人群生育多选择收费标准较低的区级医院。

3. 4 损伤和中毒的主要疾病是骨折, 内部构成比是48.52%。损伤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各类车祸和各种伤害事件增多。近年来, 私家车激增、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设施相对滞后等原因引起意外交通事故频发[1], 再者, 现代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大、多数人群心理浮躁, 各种伤害事件和意外事故相对增加, 由此造成的各种损伤患者数也就相应增多。针对这种情况, 医院管理层应加大相关科室的医疗设备和人员配置, 引进人才, 注重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提高骨外科的诊治水平,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医疗业务发展的需要。而有关部门也应注意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加强各种车辆的管理和严格驾驶员的培训考核, 加强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和法规教育, 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

3. 5 循环系统的常见病为脑血管病、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 内部构成比为77.98%, 主要发病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是21世纪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 并随着人口老年化越来越突出[2],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 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如何提高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和研究的方向。心脑血管病由于病程长、医疗费用高等因素, 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所以, 尽早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为关键。本院是一所区级医院又是社区服务中心的双重性质的机构, 充分利用优势, 对本片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同时针对老年人发病规律和特点做好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提高老年人防病、治病的自我保护意识。

3. 6 眼和附器的主要疾病是老年性白内障, 近年来, 本院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全称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是目前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较常用的手术, 效果好, 是本院眼科的特色项目, 3年来收治患者共280例, 占眼和附器疾病的77.35%。

通过对住院疾病的统计分析, 了解疾病构成现状, 对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3]。医院应密切关注疾病构成的变化,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 巩固专科优势, 鼓励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和利用, 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 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医院生存和发展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3)

资料与方法

统计2004年3月~2007年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肺炎)患儿12167例,年龄43天~14岁。

方法:对所有儿科门诊就诊病人和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就诊病人按季节分布情况统计分析,见表。

结果

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四季均有发病,以春季、冬季为高。

护理

加强环境管理和预防消毒。医院是人口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儿科门诊,人员流动性大,诊室空间有限,病种混杂,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冬、春季节,室内空气不流通,诊室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工作结束后用环境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桌面、椅子、诊查床、门把手等,每天用0.05%的84消毒液擦拭,地面用消毒液湿拖,保持诊室清洁。

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防止发生院内感染的意识。在诊疗过程中提倡戴口罩,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手是细菌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医护人员最容易忽视的[2]。有资料显示洗手至少可使手的细菌数减少60%~90%,勤洗手可达到清除细菌的要求,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情况下医务人员依从性较低。因此将标准洗手法(六步洗手法)张贴在诊室内,提醒医务人员重视洗手。

做好医疗用品的消毒管理。小儿咽喉检查均使用一次性压舌板,一人一用,用后放入黄色的医疗垃圾袋中,集中进行焚烧处理。听诊器每次使用后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体温计每次使用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冲净,干燥存放。

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卫生宣教和管理。分诊护士应向患儿及家长介绍预防呼吸道疾病感染的知识和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上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最好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嘱患儿不要随意触摸诊室的桌面墙面等,如有触摸立即洗手。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聚变时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讨论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免疫能力低下和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易造成病原体侵入,当遇环境变化、气候寒冷、空气污染等因素刺激,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季节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认真落实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保持诊室空气流通,防止院内感染,做好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家长对儿童呼吸道疾病早期表现的认识,及早就诊,增加营养,增强患儿免疫力,减少发病。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4)

【关键词】小儿肺炎;临床护理;策略分析

小儿肺炎是儿科患者,尤其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一种重度呼吸道疾病,受儿科患者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全、抵抗能力低下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就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败血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儿的死亡。为了对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本次研究以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的20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并在两周后对两组患儿的疾病康复情况进行统计与比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的20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儿120例,女性患儿80例,男女患儿的性别比为1.5:1。患儿的年龄在3~28天之间,平均年龄为(14.85±8.65)天。

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200例患儿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每组10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60例,女性患儿40例。护理组有男性患儿60例,女性患儿4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平均年龄、性别比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组患儿则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小儿肺炎的专项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 要保障患儿休息的充足度,为了尽可能降低对能量的消耗,护理人员应采用各种方式帮助患儿安然入睡,不可四处乱动。如果患儿因疾病等原因不愿意长时间呆在床上,护理人员也不应勉强,而是要采取如提供玩具、唱歌等方式帮助他们缓和情绪。

(2) 即便是患儿不愿摄入食物,也应注意水分的补充。若患儿连普通的水也无法入口,则应通知医生前来处理。待患儿的食欲有所恢复之后,可提供患儿喜欢的固体或流体食物,以便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食欲。只有在充足营养的保障下,患儿的疾病才能更快的恢复。另外,在饲喂的过程中,应在患儿咽下食物之后再喂下一口,避免患儿因过快进食而将食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

(3) 患儿所处的病房应光照充足,保持安静。护理人员每天都应根据当地的天气状况合理选择时段开窗通风,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同时,室内温湿度的维持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受疾病的影响,患儿的呼吸更加频繁,而呼吸道黏液的分泌量则会相对减少,这样一来,呼吸道黏膜就会非常干燥,因此室内湿度应控制在50~60%的范围内。

(4)儿科患者的疾病类型不一,如果在病房内混合安置不同疾病类型的患儿,则容易出现交叉感染,使患儿染上其它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应与院方沟通,将小儿肺炎患者集中安置。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联系,向他们说明疾病护理的有关情况,尽可能减少探视次数和时间,避免病房内人员过度密集所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5)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701-0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小儿肺炎系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音为共同临床表现,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根据病理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肺炎(病程3个月),根据病情可分为轻症肺炎和重症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严重者可引起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症状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重者可引起死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9月在我科住院的患儿120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X线片结果确诊为肺炎的患儿,并符合全国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1]。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18±4.23)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24±4.41)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小儿肺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给药治疗仪(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治疗的同时由患儿或家属选择护士给予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入院时热情接持患儿,介绍主管病区环境、设施,主管的医生、护士;耐心讲解该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及如何预防等。经皮给药治疗仪采用河南省中和信用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的ZHXF-001型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取专用肺炎贴片,调整好治疗仪的各项参数:6个月~3岁:时间20~25min,温度37℃,强度3~4;3~10岁:时间25~30min,温度37℃,强度3~5;10岁以上:时间30min,温度38~39℃,强度4~7。

治疗穴位:左右肺俞穴。必须保证电极与贴片之间、贴片与皮肤之间的良好接触,治疗后贴片在皮肤上的保留时间6h。如出现过敏情况,治疗结束揭去贴片。疗程5~7天。

2护理

2.1一般护理:(1)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温度22~24℃,湿度50%~60%,定时开窗通风换气。(2)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应分室居住,以防交叉感染,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3)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2.2保持呼吸道通畅:(1)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经常协助患儿变换,同时轻拍背部,边拍边鼓励患儿咳嗽,以促使肺泡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重力和震动易于排出;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进行引流。(2)痰液粘稠不易排出,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吸痰。(3)保证液体摄入量,以湿润呼吸道黏膜,防止分泌物干结,利于痰液的排出;同时可以防止发热导致的脱水。

2.3改善呼吸功能:(1)置患儿于有利肺扩张的(如斜坡位),并经常更换或抱起患儿,以减少肺部瘀血和防止肺不张。(2)氧气吸入:凡有低氧血症、气促、喘憋、口唇紫绀、面色灰白等情况立即吸氧,婴幼儿可用面罩吸氧,年长儿可用鼻导管,若出现呼吸衰竭,则使用呼吸机。(3)正确留取痰液标本,以指导临床用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以消除肺部炎症,促进气体交换,注意观察效果。

2.4降低体温:随时监测体温的变化,并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对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2.5密切观察病情:(1)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重,心率加速(>160~180次/分),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并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轻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减轻心脏负荷。(2)若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提示颅内压增高,立即报告医生并共同抢救。(3)患儿腹胀明显,伴低钾血症,及时补钾,若有中毒性肠麻痹,应禁食,予以胃肠减压,遵医嘱皮下注射新士的明,以促进肠蠕动,消除腹胀,缓解呼吸困难。(4)若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胸痛、面色紫绀、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气胸表现,立即进行抢救等治疗。

2.6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协助并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以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当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定期体格检查,按时加辅食,预防接种。对年长儿说明住院和注射等对疾病痊愈的重要性,鼓励患儿咳嗽,与医护人员合作,教育患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捂嘴,不要随地吐痰,防止病原体污染空气和传染他人。

2.7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如果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应及时配合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

3疗效评价

治疗有效的标准:显效:体温下降,咳嗽减轻,肺部音减轻;无效:体温无改变,仍咳嗽,甚至加剧,肺部音无明显减轻。

分析方法:采用SPSS统计包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

4结果

4.1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为89.9%,对照组为80.1%,两组比较P

4.2两组患儿疗效比较(见表1)。

5讨论

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是利用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仪器,各种临床治疗技术参数经计算机处理后定时完成,是根据国际最先进的经皮给药电离治疗系统(TPIS)的理论设计,采用日本松下特制微型处理器的终端电极装置,外加特殊工艺处理的专用电极片等部分组成。该仪器通过复合脉冲波(正弦、方波等),在磁疗、热疗、灸疗、电疗的作用下,直接作用在病灶部位,对皮肤进行预处理,使局部皮肤细胞浸润将专用电极内的有效成份,通过皮肤进入体内,达到了内病外治的效果,并结合中医理论,同时利用终端电极作用于相应的穴位上,进行复合波刺激,达到疏通经络,消炎止痛,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它具有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降解,减少血液浓度峰谷的变化,减少个体差异和不良作用等优点。小儿肺炎贴片含有多种名贵中药成分,当贴片贴于肺俞穴时,药物可很快被吸收,且药物不受消化道的破坏和排泄,又很少被肝脏分解代谢,可迅速发挥药理作用。因此,小儿肺炎配合使用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辅助治疗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中威胁生命的疾病之一。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 500万左右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6)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具有病程长、呼吸道感染反复迁延的临床特征,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甚至增加成年后罹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给患儿及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文章总结了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婴幼儿患者,就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12例,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0~12岁,年龄分布、喂养方式及分娩方式详见表1。

表1  RRTI患儿的样本分布情况

比较项目

年龄分布

喂养方式

分娩方式

分段

0~2岁

3~5岁

6~8岁

9~12岁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混合喂养

早产或剖腹产

足月自然分娩

例数

56

31

15

10

42

52

18

36

76

构成比(%)

50.00

27.68

12.39

8.93

37.50

46.43

16.07

32.14

67.86

1.2  诊断标准:本组样本所有患儿均符合全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1987年)制定、经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2008年)修订的RRTI诊断标准[1-2]。详见表2。

表2  小儿RRTI的诊断标准

年龄(岁)

上呼吸道感染(次/年)

下呼吸道感染(次/年)

气管支气管炎

肺炎

0~2岁

7

3

2

3~5岁

6

2

2

6~14岁

5

2

2

注:①上呼吸道感染2次间隔≥7 d;②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加下呼吸道感染次数,方能达到诊断标准;③肺炎为1年内肺炎≥2次

1.3  RRTI的治疗:患儿入院后,根据病情给予正规的治疗,一般在增加营养、增强体质、给予抗病毒和抗细菌感染的同时,辅以退热止咳、解痉平喘等措施。

1.4  统计学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各年龄段患儿的发病情况:详见表3。

表3 各年龄段患儿的发病情况[例(%)]

年龄段

样本数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气管支气管炎

肺炎

0~2岁

56

29(51.79)

17(30.36)

10(17.86)

3~5岁

31

11(35.48)

15(48.39)

5(16.13)

6~8岁

15

9(60.00)

6(40.00)

0(0.00)

9~12岁

10

8(80.00)

2(20.00)

0(0.00)

3 讨论

3.1  年龄因素:本组样本资料显示,0~2岁是RRTI的高发期,提示我们婴幼儿的年龄越小,自身的疾病抵御能力越弱。这与婴儿特殊的呼吸道解剖特点有关,婴儿鼻腔较成人短而大,后鼻道狭窄,黏膜娇嫩且缺乏鼻毛的防护;咽喉及气管也较狭窄,支撑力薄弱,腺体分泌少;肺组织发育不完善;桶状胸和不发达的胸肌也影响婴儿的换气功能。这些生理特点使婴儿在吃奶、哭闹时发生憋闷、缺氧,呼吸不顺畅,在受凉、遇有异物堵塞时产生呼吸道感染。同时,婴儿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机体抵抗力低下,柔嫩的皮肤黏膜极易受损,自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完善,体液免疫中各种免疫球蛋白产生较少,尤其是IgA、IgG、IgM的缺乏严重影响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引起婴幼儿RRTI的发生[3]。

3.2  营养因素: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易导致RRTI的发生。营养不良是RRTI的主要内因,维生素能促进机体细胞分化、增强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微量元素则参与机体内的多种生化功能,如铁的吸收促进造血功能,锌能参与体内百余种酶的合成、加快蛋白质合成和刺激淋巴细胞的再生,钙促进骨骼生长等。母乳喂养时未能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时营养搭配失衡,孩童期偏食、厌食、过渡进食膨化食品类零食等,都能降低患儿的营养摄取,影响多种维生素及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降低患儿抵抗力,增加RRTI的发生率,本例中人工喂养患儿的比例高于母乳喂养患者,也证明了以上观点。

3.3  日常护理、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小儿处于发育时期,各项生理功能均不完善,日常护理中多注意保暖、进食及预防感染等。在一些旧式家庭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小儿呵护过度,为防受凉而不顾天气冷暖均包裹以厚衣物,过渡进食引发小儿积食、消化不良等影响正常代谢吸收,此类护理看似防护较严密,实质并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更易使患儿代谢不良、外感风寒引发疾病。大多数的RRTI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等。患儿有感染症状时,某些医生或家长急切希望控制感染,盲目滥用抗生素甚至激素,或者在症状稍有好转时即停药,长久如此造成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产生新的感染,形成RRTI和免疫力低下的恶性循环。

3.4  其他因素:遗传、环境污染、某些先天性疾病等也能引发RRTI。资料显示,RRTI还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具有阳性家族史的小儿发生RRTI的概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其机理可能与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4]。针对环境而言,工业污染重、人口密集区域的儿童RRTI患病率更高。大量的汽车尾气、工厂废气废料、装修材料的污染等,有害气体直接吸入患儿体内,降低呼吸道抵抗力,增加感染几率[5]。此外,某些具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心脏泵血能力不足,肺部淤血,影响通、换气功能,或者呼吸系统发育本身的疾病也能导致RRTI的发生。

    近年来,RRTI报道量增加,发病率具有上升趋势。经过对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一般认为RRTI的发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营养不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是感染的内因,接触病毒、环境污染等则是感染的外因。知晓了RRTI的发病原因和疾病特点,对患儿祛除内外因素,搭配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增加机体抵抗力,辅以正规治疗,才能彻底治愈呼吸道反复感染。

4 参考文献

[1] 胡仪吉.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2] 王力宁,汪受传,韩新民,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1-0070-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ants and parents complia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tomization inhalation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Method:In our hospital pediatric outpatient,100 cases of infant inhalation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age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n inhalation therapy of knowledge education,strict observation condition,complete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helped children with effective expectoration drainage after treatment,guided the parents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with skill,eliminated the influence therapeutic effect for children not cooperation.Result:95% of the children were cured and had good compliance.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age stages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psychology,to giv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is better to observe condition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fety,to reduce the potential risk by other treatments,raise compliance of children with atomization inhalation of adherence.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Double fixed atomization inhalation method; Compli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14,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1.039

随着环境气候变化,城市空气质量降低,婴幼儿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感染发生率增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是儿科门诊治疗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常用的有超声雾化吸入、简易雾化罐雾化吸入等。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使用的是压缩空气式雾化吸入器,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少、副作用小、起效快等优点;现已成为婴幼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药物通过雾化吸入在呼吸道内直达病灶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达到湿化气道、解痉、消炎、化痰止咳作用[1]。婴幼儿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其认知和自控能力差,对雾化吸入治疗有抵触,甚至导致雾化吸入无法进行,影响雾化吸入疗效,也就是临床上常影响治疗效果的不依从性。因此,为了增加患儿和家长对雾化吸入的依从性,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于2014年1-5月通过对100例呼吸道感染、在治疗前即表现出哭闹等不合作行为的婴幼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采用在吸入疗法相关知识宣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配合玩具、夸奖鼓励性语言等,有效克服雾化吸入疗法的不依从性,从而增加了患儿及家长对雾化吸入的依从性,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100例需进行雾化吸入的婴幼儿,年龄2个月~3岁,男60例,女40例。其中咽炎20例,支气管炎30例,哮喘10例,支气管肺炎25例,扁桃体炎15例。全部患儿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有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支气管异物、营养不良等疾病患儿[2]。

1.2 方法

1.2.1 雾化前 给予常规雾化吸入治疗知识的宣教,让家长明确雾化吸入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消除因患儿哭闹而对治疗效果的顾虑;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好坏与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密切相关。指导家长雾化前安抚好患儿,并一起观看治疗中患儿的配合情况。雾化吸入治疗应在饭前或空腹时进行,防止因药物刺激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并且有利于痰液的排出[3]。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雾化面罩紧贴患儿面部以免增加其抵触情绪,面罩距离面部以不超过1 cm为宜,观察病情。如出现面色改变、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等,立即停止吸入,休息10 min后,再次吸入[4]。

1.2.2 雾化过程中 护士在旁陪护,用亲切、温柔语言和肢体动作,对患儿实施良好护患沟通;体现对患儿的爱护和尊重,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亲近和信任感,从而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消除患儿的恐惧、焦虑心理,提高雾化吸入疗法依从性。

1.2.3 雾化吸入完毕后 要及时协助患儿清水漱口、洗脸,防止药物经口腔黏膜与颜面部皮肤等吸收而引发不良反应[5]。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及降低口咽部真菌感染。对不能正确漱口者可以喝温开水代替,尽量清除咽喉部药物沉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6]。示范、指导家长正确拍背,促进患儿排痰,必要时吸痰。

1.2.4 双人固定 对雾化吸入治疗有抵触情绪、不合作患儿建议双人固定。(1)适应于1岁以内婴儿,家长取坐位,将患儿以斜坐位抱于怀中,患儿一侧上肢夹于家长腋下,家长环抱患儿的手固定患儿另一上肢,同时将其双下肢夹于家长双下肢,另一手拿玩具哄逗患儿,或讲故事、唱儿歌使其情绪放松。另一人一手向前托住患儿枕部,另一手持药杯面罩轻罩患儿口鼻,药杯与地面垂直,使药液被充分震荡变成雾化微粒,随着呼吸而进入患儿呼吸道。严密观察患儿反应、面色、呼吸、等情况。(2)适应于1岁以上婴幼儿,家长同样取坐位,将患儿以坐位背靠家长胸部抱于怀中,家长双上肢分别将患儿双上肢固定于患儿身体两侧,双下肢夹住患儿双下肢,另一人一手置于患儿额部,将头部固定于家长胸前,另一手持药杯面罩轻罩患儿口鼻,保持药杯与地面垂直,同时用温和鼓励性语言鼓励、分散患儿注意力;治疗结束后,对患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许。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 结果

95例患儿顺利完成雾化吸入治疗,再次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均依从雾化吸入,依从性好。本科护理人员在雾化吸入过程中专人守护,随时巡视呼吸、咳嗽、喘息等情况;若患儿出现剧咳、缺氧症状时立即停止雾化吸入,给予拍背、吸氧等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情,本组病例无呕吐、窒息、呼吸困难等不良现象。

3 护理体会

3.1 环境

保持治疗环境卫生、安静、宽敞,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内湿式清扫,温度以20 ℃~22 ℃,相对湿度55%~65%为宜。定时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避免患儿接触潜在性的过敏原,以免加重病情。

3.2 认知的干预

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应针对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患儿病情的不同,向家长讲解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以及雾化吸入的作用机制和重要性,提高家长的认知度,消除顾虑,以取得信任和配合。

3.3 行为的干预

雾化吸入过程中,雾化器内的药液不宜长时间吸入,以10~15 min为宜,因吸入时间过长可导致湿化过度,使痰液生成过多,严重者甚至出现肺水肿[7]。雾化时,取直立坐位,借助重力作用使雾滴沉降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8]。避免震荡雾化器内的药液,以免起泡沫,造成气雾量减少而延长雾化时间,增加患儿抵触情绪。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的状态进行雾化吸入,指导深呼吸,频率不可过快,避免因患儿哭闹吸气短促,使雾化微粒难以进入呼吸道深部而影响治疗效果[9]。

3.4 详细向家长讲解双人固定的方法

护理人员演示正确雾化吸入方法,对在治疗前即表现哭闹等依从性差的患儿实施双人固定法,指导家长正确掌握双人固定的方法及技巧,降低患儿雾化吸入的不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3.5 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后均要做好手卫生消毒,雾化器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浸泡于84消毒液中30 min,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残留的消毒液,并存放于专用盒内备用,以保持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

3.6 做好健康宣教

由于气候变化及环境因素,加上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征:小儿鼻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又比成人短。呼吸道的免疫功能较低,因此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升高。所以要注意环境卫生,室内空气要流通,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适当运动,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减少发病率。

4 讨论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空气质量差,婴幼儿患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疾病概率上升,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10]。呼吸系统具有开放性、吸收性、表面作用受体及血液丰富等生理特点,因此,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发生炎症痉挛的气道,可直接发挥其抗炎、解痉、平喘等作用[11]。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及部分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机制认识不足,认为只有输液、服药才对疾病有效[12],所以全身用药治疗现象占很大比例。由于婴幼儿各个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其患病有一定的特殊性,务必以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主要原则。因此,应向家长详细介绍雾化吸入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提高家长对疾病及治疗方法的认识,以耐心、科学的态度配合治疗[13]。

雾化吸入治疗已成为呼吸道感染患者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它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给药用量小,剂量为其他给药途径的1/10左右,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减少,提高了用药安全性[14-15]。但是,由于家长对疾病、药物知识认知不足,加上患儿自控和认知能力差,对雾化吸入有抵触;甚至拒绝雾化吸入的行为,很大程度影响婴幼儿雾化吸入的依从性,从而影响了临床的治疗效果。

为了使患儿能更好地适应雾化吸入治疗,笔者所在科护理人员以熟练操作技能、和蔼可亲的态度接待患儿,使患儿有受爱护和尊重的感觉,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增加了患儿对护士的亲近与信任[16]。对雾化吸入治疗不合作、有抵触情绪的患儿,护理人员根据其年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缩短与患儿的距离,增进感情,消除恐惧感,使患儿易于接受。治疗结束后给予患儿肯定和赞许,提高了婴幼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

反复患呼吸系统感染的婴幼儿其护理工作也很关键,加强家长疾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尽可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呼吸道感染健康教育中运用健康教育的倾向、促成、强化因素,采取各种形式健康教育方式,对家长和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促使遵医行为产生,能明显降低患儿发病率,减少住院次数,改善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17]。

双人固定雾化吸入法促进家长及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和避免各种不良因素,提高婴幼儿雾化吸入的效果。也是护理人员为促进患儿康复而采取的一种护理措施。因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手段之一,其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要针对相关医护人员做好系列的培训工作,从而进一步规范其具体的治疗和护理程序[18]。在雾化吸入过程中,护士与患儿及家长做好充分的护患沟通、细心护理、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使家长接受并配合治疗,减少患儿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行为,保证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

总之,无论哪种形式的雾化吸入给药,都是将治疗药物有效地分解为小分子颗粒,更有利于药物附着于气道黏膜表面,充分发挥药效及局部浓度[19]。临床上对婴幼儿呼吸系统感染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的实践过程中,常面临不依从性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如何克服治疗过程中的不依从性,顺利完成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医患双方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传统常规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提高护理人员吸入治疗相关知识,对护士进行雾化原理、选择吸入器、雾化效果的评估、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培训。降低雾化吸入不良事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家长对相关疾病、药物及雾化吸入治疗的认知度,争取获得最大程度的支持与配合,使其从依赖性治疗转为自觉参与及自我维护治疗,达到提高婴幼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目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综合护理干预在婴幼儿雾化吸入治疗中克服了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依从性,使雾化吸入依从性差及不合作的婴幼儿顺利完成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方法简单易行,护士及家属都易于掌握,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桂芹,吴海霞.雾化吸入治疗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2):114.

[2]姜燕.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110.

[3]李克芬.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雾化吸入治疗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139.

[4]李红芹,蔡虎英,严缨.护理干预对患儿氧气雾化吸入依从性影响[J].国际护理杂志,2010,29(9):1366.

[5]刘琳琅.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9.

[6]成秀玲.雾化吸入布地奈得治疗儿童哮喘84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18):34,36.

[7]程世晴.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M].南京:东南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46.

[8]宋云霞,卢璐,向红军.普米克令舒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2):114.

[9]肖春霞.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25(4):67.

[10]陆卫民,赵雪频,孙海英.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44.

[11]任畅,霍晓露.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9):51.

[12]刘力行,郑菊映.持续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过程[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11(4):359-360.

[13]沈桂荣,燕海东,邢海云,等.急性喉炎雾化吸入患儿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A):1959.

[14]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7-638.

[15]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6.

[16]陈红梅.沟通技巧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66-67.

[17]王生琴,周冬梅.健康教育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3):152.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8)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088-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tomizing inhalation applied in clinical nursing for pediatric respiratory disease.Method:12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62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xygen atomizing inha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different nursing,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7%(60/62),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58% (45/62),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ness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 Atomization inhalation; Respiratory diseases;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毛细支气管炎通常发生在患儿肺部细小支气管上,患儿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咳嗽、缺氧及呼吸困难,其好发年龄6个月~2岁,1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达85%,属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1-2]。对于患儿来讲,由于年纪较小且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够完善,给护理造成了一定难度。本次研究分析小儿雾化吸入在呼吸道疾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呼吸道疾病患儿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3.3±1.3)岁;对照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4.2±2.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即接受镇静、平喘、抗病毒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入雾化吸入,其成分为博利康尼0.5 ml、普米克令舒1 ml及沐舒坦15 mg,雾化吸入时间为5 min,2次/d。护理方法如下:接受雾化前,对患儿面部、口腔及鼻部进行清理,确保没有分泌物存在,保持患儿呼吸畅通。同时应选择正确的雾化吸入时间,尽量选择患儿进食前1 h内进行,防止因患儿哭闹、不配合将呕吐物吸入肺中,加重肺部感染或导致窒息。除此之外,在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前,需要对所有的雾化装置进行严格检查,检查雾化吸入设备是否存在漏气等情况;雾化湿化瓶内严禁出现水分,避免由于药物的稀释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检查水槽内的水量。接受雾化时,需要对患儿的心率、呼吸、面色及分泌物等进行监测,患儿突然出现烦躁、急促、口唇发紫等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停止雾化吸入,通知医生进行必要的吸氧和吸痰,同时还应根据患儿的自身情况和病情需要 对流量进行调节。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77%(60/62),对照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72.58%(4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喘憋性肺炎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是患儿机体发育不成熟及各项功能不够完善所导致的,外界环境对患儿的影响最为严重,进一步增大了患儿感染的几率[3]。其主要病毒为合胞病毒,它会导致患儿出现黏膜组织水肿,从而使患儿呼吸出现困难[4-5]。

目前,将雾化吸入应用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雾化吸入能够将药物转化成为细小的雾气,直接抵达患儿支气管及气管等发病部位,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对患儿的症状起到明显地改善作用。在减少相关用药剂量的同时使药物直达患处,降低了副作用[6]。同时通过氧气将药物送至患儿患处,也可以减轻患儿由于呼吸困难出现的缺氧状态。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样是患儿治疗的关键,要求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娴熟的技术做到一丝不苟,认真做好患儿雾化吸入的每一步。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77%(60/62),对照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72.58%(4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黎玉凤.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2):218-220.

[2]丁兰.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14(2):123-124.

[3]赖宝珠.超声雾化吸入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1997,19(1):123-124.

[4]杨廷坤.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7(2):2151-2152.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9)

因为大部分儿童的免疫力都不高,儿童的肺部很容易被感染,在临床上,如果不及时对患有小儿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那么儿童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对于儿童来说,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根据相关临床经验表明,在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儿预后,利用此治疗手段实现对患儿正确的保护[1]。现对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52例,均为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年龄1~7岁,平均年龄(2.5±1.6)岁;经过诊断都可以被确诊为患有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此次研究的对象都是经过了患儿家属同意的。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儿都利用常规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这种治疗会起到利尿、强心、抗感染等功效。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以口头方式把相关的注意事项传达给患儿和家属。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2.1基础护理 对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患者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或者神经系统等出现异常情况,就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抢救与护理;病房需要保持舒适、安静的状态,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需要轻拍患者的背部,同时进行吸痰护理,必要时给患者佩戴罩式或鼻导管吸氧;如果患者的体温较高则需要采取物理方式进行降温;如果患者患有肺水肿,会咳出粉红色泡沫痰,则需要在氧气湿化瓶加入20%~30%酒精以缓解症状。

1.2.2药物护理干预 如果使用洋地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需要严格根据医嘱服药,保证剂量的准确性,患者用药前,需要对患者的脉搏进行测量,比如当发现婴幼儿的脉搏小于100次/min或者儿童的脉搏小于60次/min时要立刻通知医生;用药的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心率以及心律进行认真监测,如果患儿有心律失常、心率过慢或者呕吐等症状,必须立即停止给药。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避免出现洋地黄中毒的情况;如果对患儿使用了速尿,必须对患儿24h的尿量进行密切观察,并且采取措施防止出现并发症。

1.2.3呼吸道护理 患有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儿童需要较大的氧气量,所以医护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儿呼吸道的畅通。为了保证患儿可以顺利的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实现肺部气体的顺畅交换,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为患儿更换,在病床上患儿要持平卧状,同时保持患儿头肩部呈45°。每天利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如果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较低并且存在呼吸困难的情况,那么此时需要吸氧支持,将氧气流量控制为约0.8L/min,吸氧20min/次。如果患儿的呼吸特别困难,就要对患儿给予约3L/min的吸氧支持。

1.2.4感染护理 患有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患儿具有较低的机体免疫力,他们的肺循环和体循环系统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患儿接触到床上的部位就容易被感染。护士要定期给患儿家属指导,保证他们可以保持患儿身体清洁,对患儿受压迫部位的皮肤得到定时按摩,防止出现压疮。医护人员还需要提醒患儿家属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出现肠道感染的情况。

1.3效果评价[2] 患者的肺炎症状消失,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在Ⅱ级及以上,即为显效。如果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心功能改善Ⅰ级,即为好转。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被改善,甚至出现了加重的趋势,即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15%(25/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22/2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就是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3]。对此病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将治疗的时间缩短保证治愈率,使患儿可以早日康复。采取措施提高家长对此疾病的认识程度,保证他们可以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技巧,以保证儿童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给予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后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15%(25/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22/2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10)

肺炎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非常常见,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病程长,病情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的特点,对家庭和社会具有一定的负担。在儿科肺炎治疗的过程中,优质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8例儿科患儿进行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确诊并收治的56例确诊为小儿肺炎的患儿,其中女26例,男30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4.9±2.58)岁;56例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到两组。观察组患者女11例,男17例;对照组患者女15例,男13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诊断标准 研究对象主要是通过《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来确诊患儿。患儿具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以及肺部湿音等临床症状,患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1];排除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患有严重其他疾病的患儿;患儿及监护人必须知情同意。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所用药物相同,并经同一个医生治疗。两组都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3.1建立舒适的病房环境 给予观察组患儿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内的温度、湿度都在患儿的最佳接受范围,研究表明病房温度在20℃~24℃、湿度在50%~60%患儿的状态达到最佳[2]。本文充分考虑到患儿的行为及心理,患儿对病房的单调和沉闷会感到排斥和害怕,本文在病房的墙上装饰一些儿童喜爱的贴图,且为患儿设置一个活动室,尽量使患儿的病房充满童趣。患儿的床上用品、窗帘及一些患儿的护理工具均采用暖色调,为患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1.3.2密切监测患儿病情 对患儿血压、心率、呼吸等其他的生理指标,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危机时刻,如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跳加速等,应快速进行处理并及时应通知医生。

1.3.3心理护理 患儿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影响着患儿对治疗的配合度和疾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为患儿提供一些充满童趣的书籍,或放一些音乐帮助患儿放松心情等;护理人员应该态度和蔼,拥有足够的耐心来满足患儿的需要,及时发现患儿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和交流,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儿及家长的负面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3.4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 对患儿的饮食给予指导,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的食物,禁止使用高热量、高脂肪、辛辣、调味过重的食物,嘱患儿合理运动,多喝水。开展儿科肺炎的健康宣教,告诉家长该病的发病特点和护理的要素,并告知家长避免带领患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做好保暖措施,定期做检查和接种疫苗。

1.4评断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主要参考《临床呼吸病学》,主要分为三个等级:痊愈、有效、无效,分别指症状完全好转,症状有所改善和无效。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打分制,90分以上为很满意,60~90分为部分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本次发放的调查问卷完全收回,且有效率10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规定P

2 结果

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科肺炎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对临床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有着很大的提高。给患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定期监测患儿的病情发展,及时做出正确的护理,关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变化,及时的给予疏导,消除不良的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康复率。本文研究中,经过优质护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儿科肺炎护理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的质量,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上一篇: 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 下一篇: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