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6 09:55:30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篇(1)

(二)经济报纸。在媒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报纸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在经济报纸服务于读者过程中,虽然已经能够满足读者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够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例如,记者在选题过程中,不能依据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报道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并且报道的内容视角狭窄,信息量较少等等,此外,在经济类报纸中,娱乐新闻占据的比重逐渐增多,导致经济类内容的报道相对较少。

二、完善媒体经济管理服务功能的对策

(一)数字媒体

1.重视科技。现阶段,在数字媒体发展过程中,虽然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这就要求在数字媒体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不断加快数字媒体的发展进程。

2.注重培养人才。伴随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经开设了相关专业,并且学校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媒体专业的形成,能够与时展相适应。现阶段,企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进而出现了很多培训机构,虽然培训市场的发展空间在不断扩大,但是,调查显示,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达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于此种现象,在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扩展数字媒体的服务范围,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应逐渐加入创新元素,进而建立、健全我国数字媒体服务体系,以使数字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经济报纸

1.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报社已经认识到报纸的社会地位逐渐降低,因此,基于此种情况,为使经济报纸能够受到读者的喜爱,应使报纸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以确保经济报纸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报社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为企业创建自由竞争以及舆论环境,以维护企业的经济收益为准,通过经济报纸的宣传,政府以及社会会对企业有正确的认知,以不断加快企业的发展进程。此外,企业也能够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对策,进而使企业获得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其次,经济报纸应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新闻报道,向国家和政府反映企业存在困境,融资难、用地难等现状,进而加大宣传力度,反映民营企业的呼声。

2.报道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在经济报纸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满足人们需求为主,因此,在报道经济新闻过程中,在选择报纸内容方面,应实现内容的通俗化、大众化,以逐渐扩大读者群体,进而满足大众需求,为大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以不断加快经济报纸的发展进程。3.转变会议报道理念。在报道会议内容时,大部分读者会反感,读者认为报道的会议内容较多,并且枯燥乏味,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记者在参加会议过程中,没有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在进行会议报道时,没有表达人民群众内心的呼声。因此,这就要求记者应转变服务理念,在报道会议内容过程中,应熟悉和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充分体现报道内容的人文性,逐渐扩大读者群体,进而为报社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篇(2)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数字化文化产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关税的征收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经济。因此,应加大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征管力度,保障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数字化文化产品自身的独特性,其关税征管的难度比较大,这对数字化文化产品税收征管模式及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1.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中关税征收存在的问题

关于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中关税征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以往,在对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国家贸易进行关税征收的时候,对关税是否征收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并且尽管对关税征收保持统一的意见,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在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2)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征收关税的成本要远高于对数字化文化产品所征收的关税所得。新技术出现后,在线视频点播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就给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关税征收问题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尤其是付费电影的下载,如何对其进行关税征收更是存在很大的难度。以A、B两国为例,A国消费者通过服务器从B过电影网站上下载电影,并以电子支付的形式完成交易,这其中并未索取发票,因而A国相关部门对交易的发生与否并不知情。(3)不同国家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的关税征收立场不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不主张征收,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认为不征收关税会对自己本国数字化文化产品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

2.世界贸易组织暂时免征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计划

一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的关税征收问题都比较重视。1997年,经合组织组织的会议中,制定了适用于电子商务税务框架条件,提出了“电子商务:税务政策框架条件”的报告。1998年,世界贸易组织就与电子商务相关问题开始进行审查,并对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关税征收提出了一个工作计划,即以电子传输方式进行贸易延迟征收关税。但是对于这一计划,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表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关税的征收存在分歧,但是发展中国家最终也赞同了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暂时免征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的计划,认为这一计划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然而关于永久性免征关税方面,相关成员都不愿意做出承诺。一方面,有的认为永久性免征将会导致相关关税永久丧失;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考虑到长远国家利益,只是希望通过暂时免征来获取发达国家更多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无论如何,在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征收问题上,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仍未达成一致。

3.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中暂时免征关税的弊端

暂时免征关税,从全局出发考虑的,既有利也有弊,因为暂时免征关税这一举措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既表现在发达国家,有表现在发展中国家。综合当前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来看,暂时免征关税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以电子传输方式进行的贸易所涵盖的范围不是十分清晰。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各国对什么是电子交付并没有形成共识,各成员国之间对电子传输的理解存在分歧。因此,就导致了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征管难度增大。各成员国具有不同的国情及对电子传输贸易标准的定义,并且在电子支付及电子传输中有不同的方式,所征收的关税比例和种类难免不同。因此各成员国制定的数字化文化产品及所征关税的标准具有差异,为保障各自国家的经济主体及利益,暂时免征关税也是难免。(2)暂时征税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达成的政治性共识不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中援用。暂时免征关税从其名字就不难看出,该举措其实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无奈之举,是一个无法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得以强制执行的政治义务。(3)暂时征收关税在解决影响服务贸易歧视性原则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国际贸易中存在一定的贸易歧视、贸易壁垒,暂时免征关税的举措并没有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何实质性的作用。针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进行暂时免征关税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国际贸易中问题的爆发,并且正在制造新的贸易问题。因此,暂时征收关税存在很大的弊端,影响了国际贸易正常进行。(4)暂时免征关税在实践中并没有阻止对电子商务征税。从目前暂时免征关税的实践来看,以欧盟为例,认为数字化文化产品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不应该承担传统贸易不存在的税收形式,并不希望将电子商务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而增加新的税种。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暂时免征关税举措的实施难度非常大,且实施这一举措可能造成更大的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问题,对各成员国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经济主体、经济造成损害。

4.结语

总之,关税问题是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最为关键、最为主要的问题。数字化文化产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处理好关税征收的问题,净化数字化文化产品的贸易环境,及早提出一个能够长久解决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征收争端的举措,为构建一个可以预测的数字化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框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篇(3)

(二)从时间长短中发现异常时间。在商品购销过程中,商品的购、销、调、存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并且可以凭借有效单据测算正常的时间,如果发现先后顺序无故颠倒,或在时间上远远超过了正常时间,就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二、从异常的地点发现问题

(一)从距离的远近发现异常地点。企业经营过程中,同一商品可以从多渠道,多地点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为节约成本,应就近采购,而舍近求远,或频繁多次倒买倒卖的采购行为,就有拉关系,得回扣,贪污钱财之嫌,应作为异常地点,进一步查明原因。

(二)从商品流向发现异常地点。商品流向决定了购销业务所涉及的地点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地点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无关或相矛盾,电应视为异常地点做进一步调查。

三、从异常数字中发现问题

(一)从数字值的大小变化发现异常数字。要把握经济业务本身量的界限。如某企业的管理费每月在—元之间,而本月达到元,这元对这个企业一个月的管理费来讲,就是异常数字,需要作进一步审查,以便弄清疑点。

(二)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异常数字。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应把握经济业务本身应该是正数,还是应该是负数,或者既可以是正数又可能是负数。如资产账户中的固定资产、材料、货币资金等,都应该是正数,如果出现负数,便是异常数字,需要进一步详细查明。

(三)从数字的精确度发现异常数字。—般来讲,会计核算的数字比财务汁划的数字要精确。在会计核算数字中,该精确的而没有精确,不该精确的而精确到脱离实际的程度,均是异常数字,需要问个为什么,并进一步弄个明白。

四、从账户之间异常对应关系发现问题

(一)从资金运动的去向发现异常账户对应关系。资金运动总是有来龙去脉的,商品资金是由货币资金而来的,具体是通过“库存商品”账户反映其来路。在正常情况下,“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对应“银行存款”账户或“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反映商品的减少,在正常情况下,其去向有出售和本单位领用;在特殊情况卜,有库存盘亏、毁损等。因此,与“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相对应账户有“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管理费”、“待处理损失”等账户。查账时发现异常去向,应特别注意,进一步弄清真实情况。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篇(4)

一、数字经济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这一术语最早是在1996年DonTapscott撰写的《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出现的;是在1998年美国商务部了《新兴的数字经济》报告将“数字经济”的提法正式成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及经济社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的内涵和范畴进一步扩大,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给出了一个权威的定义,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是G20对数字经济的界定,得到了各方广泛认同。数字经济时代,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也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也会因人类过度依赖技术的发展而给自身安全造成极大的风险。这是数字经济相比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真正内涵体现。

2.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

不同经济术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当下迅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体现出主要特征如下。第一,快速迅捷性。数字经济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互联网的发展推进,无线网络、云计算、云储存等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推广,使得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各种经济活动信息可以快速地呈现于线上,缩短了距离,节约了时间,加快了速度。第二,强力渗透性。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依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字经济”OFLiaoningEconomy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有着极高的渗透性,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农业、工业扩张,出现了三大产业之间界限模糊、相互融合的趋势。第三,生产消费直接性。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经营者与消费者在经营循环链条上的位点不同,具有不同层次构造。而网络的发展,使得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从而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节省了时间,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第四,经济可持续性。数字经济离不开网络的发展,通过网络,供需双方能方便合理分析市场,发现什么方面短缺,什么方面过剩,什么方面影响生态环境,选择必要的经营方向,合理消耗有形资源,降低加工成本,降低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的整治成本,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信用风险的内涵与特征

1.信用风险的内涵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此概念反映的信用人(受信者)比较广泛,不局限于金融机构借贷中形成的信用人,符合了本文涉及的中小企业的概念范围。企业发展中面临许多风险,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如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因资金周转不灵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等种种原因,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信用风险的发生严重一点可能直接会断送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中不可以忽视的风险。信用风险,对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存在,是他们的共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灵活性、随意性、目标不准确性、规模小无力性、道德偏差性等原因,会加大信用风险。在如今“数字经济”时代,加大信用风险的这些原因还会存在,信用风险亦然潜在。

2.信用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在经营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信用风险是最重要的一种风险,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投资者首要参考的目标,也是企业交易资金顺畅流转的重要保证。企业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客观存在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人的思维与行为的不确定性,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必然导致违约即信用风险的存在,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能消除。二是实体间的传染性。经济的发展在实体之间具有链条性。实体一方出现信用问题,很可能会导致下一个或几个实体的经营困难或破产,从而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三是管理者与信用风险具有相关性。中小企业主要的一个特点是由投资者即所有者自主决策与管理,企业所有者的话语权在日常经营和重大决策中占最重要的地位。这是自主灵活的一面。不利的一面,这种管理方式缺乏必要的制约和规范机制,企业管理者个人的信用观念和信用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企业的信用风险与管理者个人素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四是信用风险具有可控性。有经营就必然蕴涵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消除的,但并不意味信用风险不可控制,该风险可以通过控制降到最低。信用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应该去探索研究风险的可控性,为企业后续长久发展规避风险。

(三)数字经济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数字经济”是一个时代、是一个平台,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演绎万象。数字经济本身与信用风险不是因果关系,信用风险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就已经存在。而数字经济作为一个经济时代,在发展中,信用风险依然存在,只是会变因演绎,演绎的手段可能不同、演绎的多少不同而已,就需要法律手段要更新了。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中小企业特征分析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纺织等生活用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应用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但是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发展尚未成熟,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技术人员应该正视这些缺陷,结合印花工艺的实际过程,应用数字化的手段,不断开发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数字化印花技术。

一、数字化印花工艺发展现状

1、国际数字化印花工艺发展现状

数字化印花工艺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印染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些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国际印花市场主要按大洲进行划分,主要的市场板块有亚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市场。近些年以来,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印花技术在全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因素的原因,数字化印花技术首先是从北美和欧洲发展起来的,因此数字化印花工艺在欧洲和北美发展比较迅速,工艺比较先进,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经济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北美纺织业出现了萎缩现象,拉丁美洲额纺织业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亚太地区的数字化印染占全球印花总量的一般以上,其中中国和印度位居前列。

2、我国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发展现状

印染行业是纺织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纺织行业中居于主导地位。2000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印染行业抓住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革,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现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印染布生产国家、消费国家和出口国家。

数字化印花工艺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但是仍然属于研究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应用于工业生产。直到2000年我国研究出了第一台数码喷墨印花机标志着我国印花工艺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印花工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各种类型的数字化印花设备相继问世,同时促进了我国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很多技术仍然不太成熟,在数字化印花工艺在我国印染总量中占据的比重较少,规模以上的数字化印花企业也是凤毛麟角。

二、纺织品的数字化印花工艺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数字化印花工艺和设备在未来也会获得快速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印花工艺较传统的印花工艺而言有着很多优势,这是保障数字化印花工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调色更加智能化

调色师数字化印花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印花工艺中主要依靠专业的调色人员根据工作经验进行实际的调色,但是这种调色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差,很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印染的质量。但是应用数字化技术之后调色问题会迎刃而解,随着数字化印花工艺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程度会逐步加大,调色环节不是传统的人工调色而是根据实际的要求,计算机进行自动调色,最终调出最终的色泽,这是数字化印花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上浆更加均

上浆也是印花工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也是进行数字化印花的前提与基础。因为上浆的目的是防止印染过程中墨水的渗化,这一环节对于印花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印染技术是进行人工上浆,在实际的过程中会存在“纬斜”、“皱印”、“不均匀”、“不平挺”等问题,这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数字化印染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研发出更加科学的自动上浆方式,解决这种问题,实现上浆过程的自动化与均一化,保证印染质量。

3、渗色问题不再存在

现代的数字化印花技术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纸张印刷的四分色原理,利用四种颜色在三维空间的立体交叉与反射来表现各种自然光的各种色彩。但是现阶段数字化印染技术印花后的纺织物鲜活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一些颜色混合较多的地方出现严重的灰度,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数字化印染工艺中出现相互渗色的原因。为了数字化印花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的改进工艺与技术,避免渗色问题的出现,从而保证数字化印花工艺印染的纺织物的质量。

4、避免正反色问题

数字化印花技术在印染过程中只能停留在织物表面,导致正反面色差大,使比较疏松的织物,经过摩擦或缝纫时,产生反面没有颜色的丝翻到正面来的问题,俗称“反丝”,影响了织物的外观,甚至无法被消费者接受。如果加大给墨量,改善反面渗透,虽然使“反丝”情况有所好转,但会影响所印图案的清晰度。

随着数字化印花工艺的不断发展,这种正反色问题会逐步消除,在进行印染的过程中实现更加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可以给纺织物进行更加精准的染色,从而便面正反色问题的出现。

5、设备通用性更强,设备要求更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印花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现在使用的数字化印花设备已经是第四代设备。这些设备相互之间的通用性不强,相应的耗材也没有实现通用,这种情况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数字化印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研发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使各种数字化设备的耗材等方面可以通用,因此来促进我国数字化印花技术的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数字化印花技术在耗材、技术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此来推动我国纺织品的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篇(6)

一、数字鸿沟概念界定

数字鸿沟一词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是,追溯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相关理论,则是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知识沟理论。

数字鸿沟本身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跨学科性。数字鸿沟涉及了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范畴;(2)动态性。数字鸿沟研究的ICT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而不断变化,从传统的电报、电话到互联网,从拨号网络到发达国家的宽带上网,数字鸿沟的范畴在不断发生变化;(3)综合性。人们必须从多个视角来描述数字鸿沟,因为数字鸿沟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为数字鸿沟的研究造成一定的难度。

因此,针对数字鸿沟具有的特征,本文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界定数字鸿沟的概念。从狭义上来讲,所谓的数字鸿沟就是不同主体之间在互联网为代基于经济视角的国际数字鸿沟研究表的新兴ICT普及和扩散中的不均衡状态;从广义上来讲,数字鸿沟是ICT在各个国家、地区、行业之间存在的差距的集合体,表现为个人和企业在ICT接入、使用、生产和应用创新上的差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与信息的创造、理解、应用和吸收能力的差距。其中,狭义的概念强调时效性,主要针对目前互联网这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在各个主体之间普及和扩散问题,强调数字鸿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均衡,表现为各个主体在信息通信技术拥有数量上的差异,强调“硬”鸿沟;广义的概念则将数字鸿沟的范畴扩大化,将“数字”泛指信息通信技术,从信息化的广度来理解数字鸿沟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强调“硬”鸿沟和“软”鸿沟两方面的内容。

二、数字鸿沟的属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界定了数字鸿沟的概念后,本文归纳数字鸿沟具有如下的基本属性。

1.技术属性

不同的技术在各个主体之间的差距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从早期的电报、电话、传真等基础技术,到目前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CT,在应用和普及方面的不平衡状态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传统的技术差距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而不断缩小,但是新的技术差距又不断出现,说明数字鸿沟的研究范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不断创新造成的。就像20世纪80年代强调电话接入的差距一样,当前的数字鸿沟主要针对互联网接入,关注不同地区、种族、年龄、收入之间在互联网接入水平上的差距,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更多地关注互联网宽带接入上的差距。

因此说,只要客体目标在变动,技术水平的差距持续存在,数字鸿沟的技术属性使数字鸿沟同时存在着量变和质变的发展形态。不同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和普及都遵循S型增长曲线,其中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传统ICT的普及过程,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兴ICT正处在快速增长期。这种技术扩散的变化趋势对数字鸿沟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很大的影响。

2.社会属性

数字鸿沟同时表现出社会性。不同年龄、种族、性别和地理位置的个人和群体是否能够访问和使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表现出社会的公平性,体现了社会包容和数字民主,数字鸿沟的存在无疑导致部分弱势群体的边缘化。ICT的普及和使用已经深深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道德、传统家庭的看法,决定了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全新生活方式。正如著名的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说的:“计算机不再与计算有关,它将决定我们的生存……。我们经由电脑网络相连时,民族、国家的许多价值观将会改变,让位于大大小小的电子社区的价值观”。数字鸿沟的存在,无疑将产生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网络生存观的并存与冲突。

3.经济属性

数字鸿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传统的技术差距在信息经济时代的延伸,这些差距与信息经济特征与规律的融合和发展,将对微观个体的经济效益提高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产生作用,从而很大程度上凸显出它的经济意义。在2002年世界电信发展报告中,研究者就曾经直接将数字鸿沟等同为经济鸿沟。

从ICT本身的经济特征来看,互联网为代表的ICT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规律和特征,表现出网络外部性、知识溢出以及报酬递增等特点,对于各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从经济视角考虑,消除数字鸿沟的实质就在于如何利用互联网为主的ICT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宏观上促进经济增长、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数字鸿沟的特殊性正在于将工业化中的物质财富差距延伸到信息化时代中的数字财富差距,又进一步影响到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差距。

4.知识属性

从狭义概念上看,数字鸿沟表现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CT在不同主体中的普及和使用水平的差异。数字鸿沟溯源于知识沟和信息沟理论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网络经济时代的知识沟现象。信息通信技术只是承载知识的工具,数字鸿沟的存在更多地表现为对知识发现、获取、理解、吸收和应用上的差距。在新经济形态中,知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发达国家利用其在信息通信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扩展知识的边界,导致发展中国家所追赶的始终是不断变动的目标。因此,数字鸿沟更多地表现为创建知识、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和应用知识等能力上的差距。

综上所述,数字鸿沟是一种综合性的现象,从技术层面来看,数字鸿沟是技术鸿沟,信息通信技术本身的特点影响其普及和扩散;从社会层面看,数字鸿沟就是社会鸿沟,是传统社会分化现象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延续;从经济层面看,数字鸿沟是经济鸿沟,不仅仅是各主体之间经济水平的不平等和不平衡在网络经济中的体现,同时也造成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恶化;从知识层面看,数字鸿沟是知识鸿沟,是不同群体在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上存在的差距。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 大数据 数字图书馆 企业化运营

大数据(Big Data)又叫做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数字图书馆要在激烈的信息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运营模式和运营理念,以市场化的心态来重新考虑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

一、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概述

数字图书馆的企业化运营说白了,就是让数字图书馆的运营行为市场化、利益化。传统的图书馆主要功能是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来源主要是政府补贴拨款,经费来源不足。而数字图书馆作为大数据环境下新经济的产物,它的资产投入大、信息及技术更新快,没有相当实力的资金投入和周转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让数字图书馆在兼顾社会利益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图书馆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借鉴市场经济的手段,按照企业运营的模式,对数字图书馆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进行市场运作,来实现一定经济效益的市场化运营,这种企业化运营的模式既保护了知识产权,又推动信息资源共享,使以馆养馆成为可能。

二、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的可行性

(一)企业化运营能有效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从传统图书馆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不仅要承担传统图书馆的运营,而且还要支付数额庞大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开发支出。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网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数字图书馆要发展就必须做好数字信息资料网上知识产权的保护,而网上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有代价的。数字图书馆只有通过企业化运营获取经济效益才能解决资金问题,而拥有充足的资金做支持,数字图书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二)企业化运营能够提高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实体图书馆旧的经营机制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如果图书馆工作依然只停留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上,信息市场势必会被蓬勃发展的数据信息中心、信息咨询公司等同行业者逐渐占据,图书馆将面临被替换、被边缘化的可能。而引入企业化运作的思路,通过企业化运营来合理而有效的整合资源、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获取竞争情报,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去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占领信息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化运营能有效解决数字化版权的问题

出于数字化信息本身的特点,加大对数字化版权的保护力度是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不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势必会助长盗版和侵权的不良现象,更会使读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使知识产权保护陷入恶性循环。要有效解决数字化版权的问题,只有通过数字图书馆进行有偿资源共享才能解决,这就使得数字图书馆进行企业化运营成为必然。

三、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

最近北大法学院陈兴良状告中国数字图书馆侵权纠纷案引起了国内图书馆界的普遍的关注和争议。这个案件也突出反映了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数字信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现状在网络上传播,如果数字版权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作者的版权得不到维护,不但打击作者的创作积极性,还会成为整个社会盗版侵权不正之风的推手。所以,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是数字图书馆发展中首先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信息的安全与防护

数字图书馆在企业化运营中遇到的最大的技术问题就是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数字图书馆要做好网络信息的安全就要采取全面有效的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来保证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的安全,比如采用加密技术、认证技术、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等等,确保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资源免受破坏,在万一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恢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尽可能减少损失。

(三)企业化运营中的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数字图书馆要实行企业化运营首先应建立一整套的企业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潜能,把研发知识信息产品的优势转化成市场竞争的优势,增强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的活力和竞争力。

四、结语

我国虽然拥有几百家数字图书馆,但是这些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战,数字化格式不统一,相互之间不兼容,信息用户检索困难,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数字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中国数字图书馆要进行企业化运营要借鉴国外数字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充分借助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做事,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体系,在保证图书馆公益性性质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化运营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项目名:本文系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立项号:150633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篇(8)

尽人皆知,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美国《侨报》发表文章,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以及“现今惟1超级大国”美国的“数字化”程度作了对照。文章说,截至二000年年中,中国的电脑具有量为一五九0万台,平均每一万人八八台。美国的电脑具有量为一.六亿台,平均每一万人具有近五000台,是中国每一万人具有量的五七倍。一九九五年底,美国网民数量为六00多万人。二000年七月,美国上网人数已经经到达一.三七亿人,占全美总人口的1半。一九九五年底中国网民数量为八万人,二000年七月中国CNNIC的数据称,中国网民数量为一六九0万,略高于全国人口的810分之1。

1些学者尝试树立信息化指数模型来对于信息化进行社会测度。据有关计算,一九八五年中国的信息化指数为三七.八八,预计二000年到达一四五.三,而美国一九七七年的指数已经经是一00六.九。

数字鸿沟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著名IT评论家胡泳认为,数字化经济自身造成1些输家也造就1些赢家,这类输赢的差距表现在1个国家以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技术进步与发展方面的鸿沟。如果新技术造就赢家以及输家,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在新的秩序中输掉所有的东西。还有论者认为,数字化生存咱们已经到被淘汰边沿。数字鸿沟的问题无比严重,严重到九0%多比一%多的差距,乃至可以说存在1个“沟籍”的问题,不是球籍,是沟籍。事实表明,中美之间因为对于信息、网络技术利用程度的不同和立异能力的差别酿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以及“贫富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如果咱们对于此注重不够,将会使中美之间已经经存在的科技、工业、农业之间的差距进1步扩展,中国在二一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雄伟战略目标有可能成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在网络经济中,中国的起步其实不算晚。早在七年前,当美国政府鼎力提倡“信息高速公路”规划的时候,咱们就已经迅速跟进。那末,在不到一0年的时代内,中美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斯惊人的数字鸿沟?对于此,学术界以及IT业界众说纷坛。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观点:

第1、由国家、社会之间总体实力的差距所构成。

天极网总裁李志高认为,数字鸿沟以及数字方面的差距,不单单是1个技术问题,或者者是信息技术的问题,也是1个社会问题。它牵扯到包含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不足以及资金、文化,还有就业、糊口质量等与总体社会水平相干的问题。

第2、企业层次的信息化水平过低。

方正公司副总经理宋建东认为,应用网络技术不是取决于企业的意愿,而是取决于企业的内功,特别是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分析以及业务流程。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不太可能逾越数字鸿沟。

第3、资本市场对于于解除或者者扩张鸿沟起侧重要作用。

中国互联网试验室方兴东认为,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支撑还远远不够。互联网最需要的是风险投资的支撑。美国风险资金投入互联网的有四00多亿美元,中国投入互联网的所有资本加起来估量还不到四0亿人民币。中国目前没有真实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一九九九年互联网上市公司的价值是一.三万亿美元。加之风险投资的四00亿美元,这就是美国推进互联网发展的根本。中国如果没有这两块投入的话,根本就无法进行。

第4、缺乏从事电子商务的基本前提。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在发展网络经济上,咱们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制约,从“软件”上看,咱们的信誉卡体系还不发达,持卡人还很少,相干的金融服务保障以及法律保障还无比欠缺;从“硬件”上看,咱们的批发、零售业自身的现代化程度还不高,邮购、“目录购物”还无比不发达,因而能在网上交易的种类、范围就会无比有限,如何保证送货就更是问题。

第5、轨制上的障碍。

北京大家教授周其仁认为,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经济缺少清楚、明确以及简明的规制框架,这是发展网络经济的主要障碍。1些行政部门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任意扩展规制权限,致使凌乱、多部门无明确规则的管制,这将使中国失去发展网络经济最宝贵的时机,在亚洲以及全世界竞争中落伍。

上述观点各自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层面对于中美数字鸿沟的发生本源进行了剖析,充沛揭露了中美数字鸿沟形势的严峻性。然而,它们没有解决这样1个问题:哪种因素拥有统率全局的作用,哪种因素是解除中美数字鸿沟的最好突破口?

依据第1种观点,数字鸿沟的发生,是因为中美两国在国家之间以及社会之间的总体实力存在着巨大差距,而总体实力之间的差距是难以在较短期内患上以缩短的。这是不是象征着,中美数字鸿沟将会阅历很长期才能解除?果真如斯的话,现有的数字鸿沟将会进1步扩展两国的总体差距,构成1种恶性循环。其余几种观点,不管是企业的信息化问题、资本市场问题、电子商务的基本前提问题,仍是轨制问题,终究都要归结到这样1个问题:怎么才能在最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是等待呢,仍是踊跃行为起来?是等待前提成熟呢,仍是踊跃创造前提?这些,都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网络经济是1场革命,是1种新的出产方式。任何1场革命的出发点,都是新的思想观念对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没有牛顿的科学思想的流行,就不会有产业革命;没有“实践是检修真谛的标准”的大讨论,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当新的思想观念逐渐获得领导地位时,人民大众中蕴含着的巨大潜力就会暴发出来,1切障碍以及限制就会在人们的踊跃努力下迅速地被冲跨。

笔者认为,美国在网络经济上的国际领先地位,首先来自观念上的领先。政府、国会以及美国民众,都对于新经济持欢迎态度,都对于其革命性意义予以充沛确定。中国与美国目前的最大差距,其实仍是观念上的差距。如果中国从政府到民众都对于网络经济在观念上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由政府牵头,从轨制立异开始,对于发展网络经济的各种限制前提予以坚决、彻底的解除,中国的网络经济就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就能在更短期内实现。

中国面临观念革命

持有甚么样的思想观念,才能与网络经济的革命性请求相适应?中美两国在思想观念上主要存在哪些差异?这些,就是咱们需要进行深刻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数字观念、时间观念、立异观念、风险观念、动态观念、人材观念等6个方面的观念革命,应是解除中美数字鸿沟的逻辑出发点。

■数字观念:咱们应当充沛认识到网络经济的革命性意义。对于于未来任何1个传统领域,互联网都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如果咱们在网络经济上依然处于被动地位,咱们失去的将不单单是1个产业,而且是中国未来的命运。

网络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互联性。互联性大大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效力,使社会分工水平发生了奔腾,给市场以及经济流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咱们可将之称作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将跟着网络的扩张而日趋显示出更大的威力。互联性以及网络效应答网络经济的运行发生了深远影响,使之构成了有别于传统经济的1系列基本特征,它们包含快捷性、全世界性、对于称性、虚拟性、隐约性、知识性、繁杂性、垄断性以及公平性等。咱们必需迅速扭转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思惟方式,以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

■时间观念:因为网络经济的快捷性特征,使患上时间拥有尤其首要的意义。产品生命周期迅速缩短,1种产品可以在几个月乃至几天内变为主流化的产品,又可能在几个月内消失患上无影无踪。因而,网络经济中强调要快速反映、抢占先机。从企业角度来讲,不是大企业吃掉小企业,而是反映麻利的企业吃掉反映迟钝的企业。从国家角度来讲,不是大国吃掉小国、强国吃掉弱国,而是反映麻利的国家吃掉反映迟钝的国家。

例如,美国政府率先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使八0年代处于竞争劣势的美国,在九0年代1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明星。北欧以及日本在挪动通讯上先于美国1步,在未来的挪动商务经济中将盘踞领导地位。又如,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实力上说,印度均不如中国。但因为印度政府抢先1步对于网络经济采用踊跃扶持政策,使患上印度不管在高速计算机以及软件开发等症结领域上都领先于中国。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2软件大国,国内软件业以每一年五0%的速度增长。印度IT出口已经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三五%,占国内出产总值的七.五%。《远东经济评论》乃至暗示,如果中印之间在IT产业上的差距继续扩展下去,未来亚太地区将不是以中国为中心,而极可能会是以印度为中心。

■立异观念:在市场变化迅速的情况下,企业要不断立异、不断推出新产品,其实不断主动淘汰自己的产品。立异与灵便性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有了立异以及灵便性,1个小企业可以迅速成长为大企业。失去了立异以及灵便性,1个大企业可能会迅速走向衰落。

在美国,立异观念早已经深刻人心。人人以能够标新立异、充沛表现自己而骄傲,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层见叠出。美国在知识产权法规的制定方面以及执行方面的严格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政府、企业以及大学也踊跃为激起人们的立异能力营建1个优良的环境。历届政府都在科研开发方面给予企业以及技术钻研部门较多的资助,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也更多地向那些教育部门以及科研机构歪斜。美国巴尔蒂莫大学经济学家ZoltanAcs1针见血地指出:“甚么是咱们的比较优势?是咱们的立异能力”。

中国与美国构成光鲜对比。中国在立异方面的阻力较大,尤其是长时间推广的规划经济体制,带来了不乱的收入、较大的安全感以及僵化的管理方式。在这类环境下,人们的立异观念大为削弱,人们的立异能力不可能被充沛激起出来。至今为止,中国的经济成绩主要来自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模仿,网络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有人将中国的互联网称作“互抄网”,不计其数个网站提供的内容大同小异。中国电脑市场国有品牌的占有率在提高,但技术含量并未提高,大多数电脑公司从事的是散件装配。如果长此下去,中国的网络经济如何能繁华?

■风险观念:在网络经济中,正反馈起侧重要作用。因为互联性、因为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人们之间发生了频繁、迅速、激烈的交互作用,从而构成不断强化的正反馈机制。最初产生的1件偶然事件,会因为正反馈作用而不断扩展其影响,使细微的差别终究演化成巨大的鸿沟,乃至会致使系统的崩溃。这就是网络经济大起大落的主要本源之1,这就使网络经济既存在巨大的收益,又存在巨大的风险。

中国网络经济昌盛时,热浪遮天蔽日;网络经济低落时,处处寒气逼人。人们刚刚为巨大的收益而陶醉,随即就被巨大的风险所击倒。美国的情况却完整不同,不管网络经济是冷是热,美国投资者的反映都比较沉着,没有呈现极度狂热或者极度恐惧的状况。恰是中国在风险观念上的巨大落差,致使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发展的支撑程度远远后进于美国。

■人材观念:如果说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使资本第1次成为出产中的症结性要素的话,计算机以及互联网则第1次使信息以及知识成为出产中的症结性要素。

这1点,不但反应在产品的价值形成上,也反应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上1无形资产价值的首要性与日俱增。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形资产乃至比有形资产更首要。由快捷性带来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使患上有形资产迅速贬值,乃至会变患上毫无用途。相反,无形资产在愈来愈多的商务中成为主体,它由品牌、优良的客户瓜葛、雇员的才能、业务流程与系统的内在经验等组成,对于企业附加价值的出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篇(9)

众所周知,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美国《侨报》发表文章,对“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当今惟一超级大国”美国的“数字化”程度作了对比。文章说,截至2000年年中,中国的电脑拥有量为1590万台,平均每万人88台。美国的电脑拥有量为1.6亿台,平均每万人拥有近5000台,是中国每万人拥有量的57倍。1995年底,美国网民数量为600多万人。2000年7月,美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37亿人,占全美总人口的一半。1995年底中国网民数量为8万人,2000年7月中国CNNIC的数据称,中国网民数量为1690万,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八十分之一。

一些学者尝试建立信息化指数模型来对信息化进行社会测度。据相关计算,1985年中国的信息化指数为37.88,预计2000年达到145.3,而美国1977年的指数已经是1006.9。

数字鸿沟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著名IT评论家胡泳认为,数字化经济本身造成一些输家也造就一些赢家,这种输赢的差距表现在一个国家之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技术进步与发展方面的鸿沟。如果新技术造就赢家和输家,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在新的秩序中输掉所有的东西。还有论者认为,数字化生存我们已到被淘汰边缘。数字鸿沟的问题非常严重,严重到90%多比1%多的差距,甚至可以说存在一个“沟籍”的问题,不是球籍,是沟籍。事实表明,中美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如果我们对此重视不够,将会使中美之间已经存在的科技、工业、农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宏伟战略目标有可能成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在网络经济中,中国的起步并不算晚。早在7年前,当美国政府大力倡导“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时候,我们就已迅速跟进。那么,在不到10年的时期内,中美之间为何会产生如此惊人的数字鸿沟?对此,学术界和IT业界众说纷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由国家、社会之间整体实力的差距所形成。

天极网总裁李志高认为,数字鸿沟和数字方面的差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是信息技术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牵扯到包括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不足和资金、文化,还有就业、生活质量等与整体社会水平相关的问题。

第二、企业层次的信息化水平太低。

方正公司副总经理宋建东认为,利用网络技术不是取决于企业的意愿,而是取决于企业的内功,尤其是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分析和业务流程。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不太可能跨越数字鸿沟。

第三、资本市场对于消除或者扩张鸿沟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方兴东认为,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支持还远远不够。互联网最需要的是风险投资的支持。美国风险资金投入互联网的有400多亿美元,中国投入互联网的所有资本加起来估计还不到40亿人民币。中国目前没有真正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1999年互联网上市公司的价值是1.3万亿美元。加上风险投资的400亿美元,这就是美国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根本。中国如果没有这两块投入的话,根本就没法进行。

第四、缺少从事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在发展网络经济上,我们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制约,从“软件”上看,我们的信用卡体系还不发达,持卡人还很少,相关的金融服务保障和法律保障还非常欠缺;从“硬件”上看,我们的批发、零售业本身的现代化程度还不高,邮购、“目录购物”还非常不发达,因此能在网上交易的种类、规模就会非常有限,如何保证送货就更是问题。

第五、制度上的障碍。

北京大家教授周其仁认为,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经济缺乏清楚、明确和简明的规制框架,这是发展网络经济的主要障碍。一些行政部门在没有法律根据的情况下,任意扩大规制权限,导致混乱、多部门无明确规则的管制,这将使中国失去发展网络经济最可贵的时机,在亚洲和全球竞争中落伍。

上述观点各自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中美数字鸿沟的产生根源进行了剖析,充分揭示了中美数字鸿沟形势的严峻性。但是,它们没有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哪一种因素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哪一种因素是消除中美数字鸿沟的最佳突破口?

根据第一种观点,数字鸿沟的产生,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国家之间和社会之间的整体实力存在着巨大差距,而整体实力之间的差距是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得以缩短的。这是否意味着,中美数字鸿沟将会经历很长时间才能消除?果真如此的话,现有的数字鸿沟将会进一步扩大两国的整体差距,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其余几种观点,无论是企业的信息化问题、资本市场问题、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问题,还是制度性障碍问题,最终都要归结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是等待呢,还是积极行动起来?是等待条件成熟呢,还是积极创造条件?这些,都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网络经济是一场革命,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任何一场革命的起点,都是新的思想观念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没有牛顿的科学思想的流行,就不会有产业革命;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当新的思想观念逐步取得领导地位时,人民群众中蕴含着的巨大潜力就会爆发出来,一切障碍和限制就会在人们的积极努力下迅速地被冲跨。

笔者认为,美国在网络经济上的国际领先地位,首先来自观念上的领先。政府、国会和美国民众,都对新经济持欢迎态度,都对其革命性意义予以充分肯定。中国与美国目前的最大差距,其实还是观念上的差距。如果中国从政府到民众都对网络经济在观念上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由政府牵头,从制度创新开始,对发展网络经济的各种限制条件予以坚决、彻底的消除,中国的网络经济就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就能在更短时间内实现。

中国面临观念革命

持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能与网络经济的革命性要求相适应?中美两国在思想观念上主要存在哪些差异?这些,就是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数字观念、时间观念、创新观念、风险观念、动态观念、人才观念等六个方面的观念革命,应是消除中美数字鸿沟的逻辑起点。

■数字观念: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经济的革命性意义。对于未来任何一个传统领域,互联网都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如果我们在网络经济上仍然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中国未来的命运。

网络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互联性。互联性大大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效率,使社会分工水平产生了飞跃,给市场和经济活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可将之称作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将随着网络的扩张而日益显示出更大的威力。互联性和网络效应对网络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之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它们包括快捷性、全球性、对称性、虚拟性、模糊性、知识性、复杂性、垄断性和公平性等。我们必须迅速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以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

■时间观念:由于网络经济的快捷性特征,使得时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产品生命周期迅速缩短,一种产品可以在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变成主流化的产品,又可能在几个月内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网络经济中强调要快速反应、抢占先机。从企业角度来说,不是大企业吃掉小企业,而是反应敏捷的企业吃掉反应迟钝的企业。从国家角度来说,不是大国吃掉小国、强国吃掉弱国,而是反应敏捷的国家吃掉反应迟钝的国家。

例如,美国政府率先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使80年代处于竞争劣势的美国,在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明星。北欧和日本在移动通信上先于美国一步,在未来的移动商务经济中将占据领导地位。又如,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实力上说,印度均不如中国。但由于印度政府抢先一步对网络经济采取积极扶持政策,使得印度无论在高速计算机和软件开发等关键领域上都领先于中国。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软件大国,国内软件业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印度IT出口已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远东经济评论》甚至暗示,如果中印之间在IT产业上的差距继续扩大下去,未来亚太地区将不是以中国为中心,而很可能会是以印度为中心。

■创新观念:在市场变化迅速的情况下,企业要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不断主动淘汰自己的产品。创新与灵活性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有了创新和灵活性,一个小企业可以迅速成长为大企业。失去了创新和灵活性,一个大企业可能会迅速走向衰败。

在美国,创新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人以能够独树一帜、充分表现自己而自豪,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美国在知识产权法规的制订方面和执行方面的严格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政府、企业和大学也积极为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历届政府都在科研开发方面给予企业和技术研究部门较多的资助,在制订经济政策方面也更多地向那些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倾斜。美国巴尔蒂莫大学经济学家ZoltanAcs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是我们的创新能力”。

中国与美国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在创新方面的阻力较大,特别是长期推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较大的安全感和僵化的管理方式。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创新观念大为削弱,人们的创新能力不可能被充分激发出来。至今为止,中国的经济成就主要来自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模仿,网络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有人将中国的互联网称作“互抄网”,成千上万个网站提供的内容大同小异。中国电脑市场国有品牌的占有率在提高,但技术含量并未提高,大多数电脑公司从事的是散件装配。如果长此下去,中国的网络经济如何能繁荣?

■风险观念:在网络经济中,正反馈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互联性、由于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人们之间产生了频繁、迅速、剧烈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不断强化的正反馈机制。最初发生的一件偶然事件,会由于正反馈作用而不断扩大其影响,使细微的差别最终演变成巨大的鸿沟,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溃。这就是网络经济大起大落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就使网络经济既存在巨大的收益,又存在巨大的风险。

中国网络经济兴盛时,热浪铺天盖地;网络经济低落时,处处寒气逼人。人们刚刚为巨大的收益而陶醉,随即就被巨大的风险所击倒。美国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无论网络经济是冷是热,美国投资者的反应都比较冷静,没有出现极度狂热或极度恐惧的状态。正是中国在风险观念上的巨大落差,导致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发展的支持程度远远落后于美国。

■人才观念:如果说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使资本第一次成为生产中的关键性要素的话,计算机和互联网则第一次使信息和知识成为生产中的关键性要素。

这一点,不仅反映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上,也反映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上一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更重要。由快捷性带来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有形资产迅速贬值,甚至会变得毫无用处。相反,无形资产在越来越多的商务中成为主体,它由品牌、良好的客户关系、雇员的才能、业务流程与系统的内在经验等组成,对企业附加价值的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篇(10)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查询、利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的优越性非常突出,所以图书馆界掀起了一股数字图书馆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热潮。

现阶段,虽然我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分析现阶段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介绍

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已经提出并流行多年,不同的机构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可以这样定义:数字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形成的跨地区、跨国家的信息空间、信息系统,并以数字化方式将信息资源存储在具有海量存储能力的存储系统中,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将信息资源传递给不同地域的用户,从而做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信息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不是知识数字化之后的简单堆砌,它应该是针对不同用户的、有序的易于检索和使用的巨大的资源库群。将传统图书馆服务搬到网上去并不是数字图书馆,将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大规模数字化后也不能成为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除了将保留传统图书馆文献采集、加工、借阅的服务模式外,还增加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2.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还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观念落后、存在重复建设、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资金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对信息产业的投入还不足。经费不足是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面临的严峻问题。国内大多数图书馆由于重视程度以及经费等多种原因,无法购置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我国对信息产业的投资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表现为对硬件建设投入很大,但对软件开发和研究利用投入不足等。这种投资结构导致信息开发部门缺乏产品开发、更新和服务能力,造成信息资源质量和利用效率不高,使先进硬件设备功能闲置,影响了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效益的发挥。

2.2 资源建设观念落后

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大多数图书馆虽然开始重视资源建设,但力度还是不够,有的图书馆强调硬件设备的添置,而忽视资源建设;有的虽注意到资源建设,但对资源共享考虑甚少,有的购买了各种数据库,但其中涉及到的学科、专业和专题的数据库甚少。另外,国内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机构加强合作与研究的意识不强,文献保障体系也不健全。

2.3 存在着重复建设问题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是经济投入问题,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不是每一个图书馆都有能力和有必要进行数字化建设。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宏观规划,处于各自独立,相对分散的状况。因此,数字图书馆在相当的范围和层次上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2.4 服务观念和方式落后

随着知识、信息的急剧增长,人们对信息需求数量的扩大,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手段、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图书馆以收藏书刊等印刷文献为主,基本上是以“被动”方式向读者提供查询、检索与服务,读者往往只知道馆藏资源的有限信息,管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也只停留在“有问有答”的状态,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向数字图书馆的过渡,图书馆的服务观点和方式将从根本上发生变革,更多的手工操作要被机器所取代,即服务手段自动化、自助化,服务对象社会化、虚拟化。因此,图书馆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这是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前提,也是人与数字化环境相适应的甚础。

2.5 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图书馆界普遍存在人才短缺,尤其是既懂图书馆专业又能够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缺乏的问题。目前图书馆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老化,网络基础知识缺乏,网络利用意识与能力薄弱。由于工作条件、待遇等因素又导致具有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人员整体素质不重影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需要有适应数字图书馆运行、管理和服务的新型的数字图书馆员。

2.6 知识产权问题

版权和知识产权在网络时代的运用问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目前,我们己经进入了一个只要点击鼠标就能迅速传递信息的时代,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规范,互联网就不能健康发展。如何既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又能让各类文化科技成果纳入数字图书馆,为更多的人服务,一直困扰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3.加快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针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还要从解决问题的症结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快速发展。

3.1 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有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完备的管理系统、高素质的人员配备,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现已加大对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投资力度,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投入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广开门路,筹措资金。数字图书馆的巨大经济效益,一定会吸引大量商家竞相投资,利用社会资金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也是一条发展之路。

3.2 加强资源建没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有组织、系统化的数字集合。它对于资源而言。除依靠海量的存储设备外,数字资源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加强资源建没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环节,而建立不同层次的信息联盟体,共同开发和享用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是当务之急。另外,要采用引进与开发并举的方针,大力引进开发多种类型的数据库、书目库,各种报纸文献数据库、专业特色库、商情库等。在加强数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向产品化标准化、商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3.3 实现资源共享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为避免重复建设现象,应在不断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吸取众家之所长,应该由政府部门出面,进行全国性的宏观统筹规划,协调好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在专家把关、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出各地区、各级图书馆的规划,保持大局的协调一致,实现资源共享,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

3.4 转变服务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特征是“快、广、深”。数字图书馆对用户的服务具体体现在信息的快捷、准确、新颖、广泛和丰富上。传统的、单向的、呆板的、被动的服务形式和内容将被现代的、互动的,声情并茂的、主动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所取代。因此,图书馆界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网络为依托,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速数字化进程,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全球信息网络的重要信息源和交流中心。

3.5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数字化时代,对于图书馆而言,迫切需要懂专业、外语、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且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要把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一个目标,从不同侧重点,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并从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科学地建立有层次、阶梯形的人才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在具有人才潜力的基础上,和相关机构协同合作,加强数字图书馆各层的研究,并把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以人为中心的研究、以内容和收藏为中心的研究、以系统为中心的研究、以技术为中心的研究等作为重点,使数字图书馆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6 妥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要解决好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一方面,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不断开发先进的鉴别技术和加密保护技术,在防止非法访问和的同时,防止计算机犯罪和电脑黑客对信息资源的窃取和破坏,另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认真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快速、稳定的向前发展。

总之,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迎接新技术的挑战,把握机遇,努力建设成为集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黄丽娟.数字图书馆建设之我见[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0(3).

[2]路玉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意义分析[J].2012(1).

上一篇: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下一篇: 动物的作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