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1 09:48:45

标准化管理措施

标准化管理措施篇(1)

0引言

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大形势下,标准化管理成为了很多企业的管理方法。所谓标准化管理,即包含了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大部分内容,使企业可以优化发展的方法,是企业可以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方法之一。物资采购的标准化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关于石油的企业中,按照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完善采购标准,既可以使花费降低,还能够协调企业内部各个方面,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保持具有很大作用。

1石油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的作用

众所周知,石油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命脉,但是现在的很多企业,在石油项目的运行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它的出现阻碍了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保证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营,就必须标准化石油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在市场中,使企业利益最大化是领导考虑的问题,明确的市场定位对于企业利益最大化有相当大的影响。物资采购作为基础工作,它的标准化就意味着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开始,是企业可以持续发展的良好开端。标准化管理可以作为物资采购的基础保障,物资采购的标准化管理主要包含三个大方面,分别是生产方面,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三方面同时成功,才可以使整个供应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也就彰显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最成功的案例就是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的管理下,有力的保证了企业管理的与时俱进,并使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统一有序的进行,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高效的信息共享系统也使得工作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这种体系和方法,也是目前采购体系中迫切需要的。要想使企业能够时刻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刻保持领先位置,一套适合的管理方法和军令如山的魄力是最重要的方面。一方面,在这一套管理体系中,企业会最大化的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品牌效应也会最大化的凸显,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在我国,诸如中石油这样的大企业,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与时俱进的发展着,成就了一套既科学又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企业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作为最基础的部门——物资采购,如果能够拥有这样的一套方法,将会改变市场物流体系的状况,使企业的采购运营更具有效率,缩短物流时间,并且减少以前所遇到的不必要的问题,这样一来,降低了采购成本,效率也更高,也就实现了企业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

2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相关的石油企业在执行物资采购标准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两点:

2.1评价标准方面的欠缺

(1)石油开采条件不同。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在于石油的开采方面。因开采地区地质条件,底层岩石情况和具置的不同,石油的开采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细化到每次开采的具体方法,使用的工具和人员调动都会不尽相同,又由于开采地的差异,令这些问题同时放大,也就影响到了油田的开采效果。对于油田所处地势的复杂性和石油开采部门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让这个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变数更为不可预测。所以,石油行业应当制定一个具有针对性的行业标准,据调查,想在行业所使用的标准是生产型标准,也就是说,生产型标准对石油开采的针对性并不强,不能对开采及时科学的进行指导,也是因为标准的针对性不强,开采出的物资一般与行业标准相差较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初衷不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2)多种标准概念混淆。标准概念混淆具体指的是产品执行标准与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两种概念的混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供应商错误的认为两种概念是等同的,只要自己的产品可以符合一种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分开来说,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适用的是构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而产品执行标准是基于技术层面来讲的标准,主要用于物资的采购,物资的验收与入库,物资的发放使用情况等方面,是对上述方面进行的监测和评估。如果两种概念混淆,供应商的管理方面就会相当片面,缺乏统筹性,两种标准也就没法同时得到实施的保证,服务质量也同时降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3)标准与产品不一致。截至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有一些企业实施了物资采购化标准,产品的供应标准和质量检测报告都由供应商统一提供,但还是存在着问题:首先,产品标准的不明确,产品标准不明确就导致了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质量无法保证就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留下了安全隐患;其次,标准明确,但与产品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这种情况出现的话,就会使生产过程出现不标准的问题,也就导致了产品不符合标准;最后,技术标准的判定,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偷懒的想法,也就导致企业本身所制定的标准与正规的行业标准不同,这种标准的差异,使得产品的质量不能保证,增加了物资采购的审核难度和产品质量监测难度。综上所述,我国石油企业在物资采购标准方面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2.2监督机制方面的欠缺

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和惩处力度不够,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的标准化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产品执行化标准和标准化管理。对于很大一部分供应商来讲,他们现阶段所使用的产品执行标准已经不再适用,他们认为,标准的变化过程并不需要了解,大概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就可以了,但是对于物资采购来说,及时更新产品执行标准的意义非常重要,及时贯彻落实标准会为后续过程省去相当一部分麻烦,相反,如果没有这些过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几率大大提高,为企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3解决石油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欠缺的措施

3.1标准化水平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制定要符合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要对行业作出深度的调查与了解。相应的指标要有评估,使得开采与生产遵循标准,确保物资采购的质量。企业最好建立一个具有专业性的小组,时时进行专业评估与管理,保证产品与审查标准的一致。

3.2标准化体系要进一步完善

标准化体系要实现由点到面的全覆盖体系,将物资采购过程进一步规范标准化。企业应当依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标准,对企业采购行为进行管理。物资采购的空间可控性如果可以可以提高,就会形成一种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机制。

3.3强化标准化意识的传播

作为企业最基层,也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员工的标准化意识是实现标准化的根本原因。在员工中大力推广标准化意识的举措,可以使标准深入到一个企业的灵魂中,将标准植入到每一件产品中,企业品牌效应也就会随之提升,可持续发展也就可以更好地实现。

4结语

石油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统一的标准化制度可以完善企业的管理,使体系更加科学完整。在实际操作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管理方法,与时俱进,使企业不断保持竞争力,所有企业共同努力,就会让我国的石油企业更好更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霞,孙义新,孙宝.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5:221.

[2]马永春.庆哈输油管道工程EPC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改进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3]廖海玲.油田EPC项目物资采购风险点风险度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4]谢敬华.西南油气田公司物资采购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标准化管理措施篇(2)

2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的作用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界已经在企业标准化的研究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因而在基于供电企业的自身情况,在企业运营中应用标准化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其找到一条适合其发展的经济道路。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标准化的员工考核制度,明确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从而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②建立标准化的组织结构,形成上下齐心的供电企业;

③开展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化的规划,从而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在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在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实行标准化是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有利于企业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提高其管理水平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展现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

3提高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我国供电企业虽然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了标准化工作,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其标准化水平还比较低,仍需不断提升,以下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提高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3.1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转变传统观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管理成为企业各种生产活动的准则,而在其形成过程中,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实行管理标准化。近年来,标准化管理成为供电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规章制度比较繁多、职责不明确,并同时存在着新旧标准,虽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了标准化,但是由于员工对标准化意识的认识程度不强,导致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因此,为了提高提高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企业应做好标准化管理的宣传和领导工作,充分利用企业报刊、宣传栏等宣传渠道,全面落实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此外,企业还召开动员大会,通过宣讲相关的标准化规定,使员工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作用,改变“标准化工作无作用”的传统思想,从而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3.2建立标准化工作组织,强化组织领导作用

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供电企业所有部门以及所有员工的活动,而单纯的靠专职标准化人员是很难彻底落实的,因而,一个标准化的组织结构是供电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构建供电企业的标准化组织结构以及具有专业技术人员,将会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并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替代的好处。供电企业的标准化组织机构主要由相关部门的领导组成,通过明确标准化工作的分管领导以及各自负责的日常标准化管理工作,从而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网络,彻底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

3.3完善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制度

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支持管理工作的进行,并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各项工作内容。

①要规范标准制度的时间和内容,避免各种制度出现重复、交叉的内容,尤其是防止相互矛盾制度的;

②及时修订各项标准和制度,特别是针对专业化的管理岗位,对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逐月的考查,并在员工的月度绩效中考虑相应的考核结果内容,从而不断实现员工管理的标准化;此外,标准化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的经济性工作,因而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应当建立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各个部门以及各位员工之间的办公自动化查询系统,通过查询和打印相应的标准化工作制度,方便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标准管理动态,从而推动新的标准管理制度的实行。

3.4重视员工队伍的建设,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供电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作,仅仅依靠领导的管理是不够的,需要供电企业上下齐心协作。

①要规范企业的用工制度,及时变更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②建立健全企业的招聘制度,实行统一招聘、择优录取的考核管理;

③加强员工的培训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制度。在员工的技能培训中,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对培训形式进行创新,进而提高培训的实施效果。此外,对于不同岗位的员工要进行不同的培训,大力实施师傅带徒弟、岗位训练等各种培训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实现岗位晋升与能力相符的联动机制,并通过相应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进而大力提升供电企业的员工队伍素质。

标准化管理措施篇(3)

2.新形势下农电营销的现状

2.1电力营销的观念较为薄弱

农电营销首先要企业本身对其含义有充分的理解,要以目前市场对农电的需求作为导向,将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向及政策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市场方向,顺应时代的变化来对自身的营销政策进行合理调整和改善。但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电力企业中的农电工基本上都是由乡镇电管元及改革前的村电工组成,整个电力企业的文化资历水平较低,员工的专业水平差,对于电力各项设备的建设及维护管理等工作效率低,对于农电的营销观念更是缺乏,限制了农电营销的发展。

2.2竞争意识较为薄弱

农电营销必须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提高的目标。目前我国乡镇供电企业对于市场竞争力的意识普遍存在着缺乏的现象,竞争力意识低也就形成了服务质量差的情况,不仅制约着自身的发展,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2.3服务水平质量差

正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市场是一个处于垄断状态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同事所引起的服务质量差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没有将企业的管理模式融合进真正的服务模式,使得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逐渐缺乏对工作的责任态度,缺乏为人们解决问题的服务意识,因此,这样服务水平的滞后非常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2.4营销系统不够完整和有效

电力企业中的电力营销系统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阶段之中,既没有主动去调整和改善,也没有提升团体专业素质水平的动向,在缺乏着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带领下的电力企业营销系统更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

3.新形势下农电营销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3.1打破传统的抄表模式

过去对居民用电的统计都是采用人工挨家挨户地进行抄表工作的传统模式,有的员工会因为与某户人家关系较熟,在进行抄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少抄的现象,这样的抄表统计电量的方式往往会受到许许多多的因素而影响着工作人员的行为,同样对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原则造成了明显的冲击,使得工作质量受到了影响。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往往会引起其他居民的不满,这样的不良现象不仅影响了电力企业本身的形象和信誉,也证明了之前所提出过的“方便、规范、真诚、优质”的八字方针没有得到落实,成为了一纸空文。为此,提高电企标准化管理首先要从恢复形象、提高工作效率上开始,改变以往传统且效率低的抄表模式,采用换片抄表的模式,通过对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同区域之间的调换及安排来规范工作人员的公正,在同一个管辖的范围内不断地调换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进而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抄表模式,实现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也能够让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互相的监督,让工作内容得到公开、透明。同时,更新现有的电表系统,采用智能化系统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3.2改变供电发行方式,杜绝乱收费

现行的农村用电发行方式仍然为传统的方式,传统的供电发行模式容易受到管理员工等的影响,在供电总理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居民与员工之间有着“关系”和“交情”的层面,使得实际供电中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供电发行要采用集中方式,合并供电所,减少分配混乱的现象,同时,也可以由供电公司设立专门的供电发行机构,直接对供电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好发行,避免恶性竞争。其次,加强农电营销的标准化管理,电费的收取首先要对电企的管辖区域进行划分,抄表的同时要与用户进行相互核实,计算费用后再给用户发放缴费通知书,然后再安排统一的地点和指定的时间让用户自行进行缴费,杜绝乱收费现象。

3.3严格分类用户

我国一般会采用“三类划分法”来对用户用电的单价进行划分,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用电模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用电的分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结合工业用电及农业用电的情况及用途进行合理电费单价的合理划分,确保电费收取的合理性。

标准化管理措施篇(4)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连带着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公司职工对于社会保障的需求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提高,而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最主要的构成内容,是对于职工老龄化之后的一种基本保障措施。某电力公司担负着湖北省能源优化、电力供给上面的任务,公司内部员工为湖北省的电力公司奋斗了一辈子,为了确保职工退休之后福利、维持内部员工团队稳定、解决后顾之忧等,就需要加强公司养老保险管理工作。

一、加强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的目意义

社保工作直接影响着职工的生活利益,其服务的对象是庞大的个人信息,对个人压力的降低和安全意义重大。在新的形式之下,养老保险标准化可以有效的优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确保公司创造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因此,电力公司需要以原有的政策为基础,健全统筹计划,确保养老保险流程化、专业化、标准化,才能降低业务经办风险、提高公司服务水平。

二、目前电力公司养老保险遇到的问题

(一)缺少科学性管理

养老保险具备政策性强,且涉及期限长特征。养老保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在这段时间之内产生了大量的养老保险机制,或者实际运用的资料文档,且这些资料文件都直接影响即将退休或者未来五年之内退休的职工。然而,正是由于信息量的庞大,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导致信息散乱,长此以往下去非常不利于养老保险工作者全方面的掌握社保政策的变化过程,这样的话在遇到特殊状况的时候,就无从入手。电力公司养老保险具备一定的行业特征。原电力公司员工1990年开始设置个人账号,湖北省为了满足国家制定的政策要求进行省级统筹工作,个人账户于2007年开始执行。这样的话,造成在养老金发放、财务管理等方面电力公司遇到一些特殊性事情,尤其是最近几年员工流失度比较高,造成不管你是哪个行业、什么时间、什么工种都需要面对员工的流动性,增加了经办工作难度不说还带来一定的风险。电力公司经办缺少规章制度。电力公司养老保险的经办是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的,比如,湖北省城镇员工养老保险中心颁布的行业统筹指南,或者行业内部的养老保险计划书等,但是这些规章制度都缺少针对性的详细规则。

(二)养老保险经办和实际运用产生矛盾

首先,参保员工的管理方式比较松散,但是养老保险工作需要集中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湖北省电力单位实施的是基本养老险省级统筹,全省预计有六十家,在职员工缴纳保险的员工预计两万,距离退休的员工长不多占到一半,且参保员工分布在省内各个地区,尤其是一些离退休很近的员工全国各地都有,少部分的员工可能移居到国外,这无疑给养老保险管理和服务增加了难度。其次,养老保险业务比较繁琐、冗长,但是经办工作者具备主动性,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养老保险工作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因此要求经办人花费很长的时间和耐心,且高精确度的处理。但是社保业务付出的多少,并不能会提升个人业绩,长时间下去,很容易影响工作者主动性。

三、实现标准化养老保险管理方式

(一)加强对养老保险的认识

从电力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上来说,社会保险具备一定的困难度和不可缺少性,尤其是在养老保险上面。所以,养老保险不仅仅当作职工退休后的福利,还应当结合当地政府的监管情况,提高对养老保险的积极主动性;保险的经办政策比较独特,尤其是养老保险,直接跟随职工的一身,所以应该做好梳理工作,确保所有的政策的系统性。

(二)注重科学化的管理

首先,全面了解所有与之有关的养老保险政策机制,参照业务的种类匹配相应的政策。此外,对于一些无用的、已经废除的文件或者资料,一定要留有底单。其次,依据湖北省城镇员工养老保险中心颁布的行业统筹工作说明、行业养老险申办流程等,结合本公司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出养老保险计划,此方式不仅仅可以让经办工作快速了解电力公司内部养老保险涉及到的内容,还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还可以确保所有业务办理都有理可依;再次,加强养老保险工作的档案管理,确保所有的业务记录可以查询,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定不仅仅可以方便信息的查询,还可以当某一个员工离职的时候快速掌握公司状况;最后,加强电力公司养老保险经办人工作能力,确保其可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三)注重经办和实际运用的协调

为了解决养老保险经办和实际运用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保证其统一的管理、有制度可依、人性化发展、高质量的服务,还需要加强经办业务的岗位职责、规章机制、操作步骤、参考标准和考核需求等,以此提升养老保险专业化管理水平和高质量服务。其具体方式为:第一,注重行业统筹公司的申报工作,确保所有的参考公司的申报不厚,提升养老保险工作的效率,以此降低经办工作的奉献;第二,注重机制的设立,加强基础性工作管理,提升公司养老保险管、支柱和服务水平;第三,将所有的操作流程细分出来,并将其复印装订出来;第四,注重人才培养工作,确保职工工作在良好的氛围之中,以此才能激发职工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养老保险影响力度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经办业务越来越趋于标准化管理,而电力公司为了确保养老保险的标准化管理,就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本文选取湖北省某电力公司,从实际运用中阐述了养老保险管理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电力公司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聪,常安萍.浅谈电力企业社保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J].大众用电,2015(S1):11-13.

[2]王景兵,刘希,黄永聪.电力企业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7(6):362-363.

标准化管理措施篇(5)

第一,大力推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现阶段,主要是由三个部分共同构成我国中石油油田的标准体系,这三个部分分别为: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而这三大标准又被细化分为了15个专业标准体系、173个专业门类,总计约有4200多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约有1450项,石油工业的行业标准约有1650项,而其他相关专业的行业标准有550项,中石油的企业标准共计也有550项左右。因此,中石油油田标准是由这三大部分标准所共同组成的,他们是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局也曾经做了一项统计,现在被广泛实行的有效的管理标准约有150项,而被广泛实行的有效的技术标准则有1400多项,并且在与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整合,基本上满足油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是没有问题的。在石油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二、三级单位的标准化管理部门应逐步的完善,同时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也应越来越健全,从高层到基层应形成一个标准化的管理、培训、教育、监督以及考核的完善的工作网络,确保油田的标准化工作逐步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油田企业的标准化的管理水平。

第二,深入落实标准的贯彻实施和监督

这几年来,在省市级标准化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采油厂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已经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和合理化。一切的标准和配备都是严格的遵照石油技术管理局所制定的名为《标准配备规范》的企业标准来展开的,而与之相关的国家标准在对各3级单位标准的配备情况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后,也已经由管理局来统一购买了。管理局所得到的企业标准是由上级部门制定并下发,随后一级一级的下发到三级单位中去。如果还发现有未下发的企业标准,应采取光盘查询、网络查询以及打印文件等方式积极的下发给相关的基层单位,采油厂各个单位的标准配备情况都是要以满足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大前提的。

而对于标准和贯彻实施和监督工作,已经充分遵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来执行。现阶段,管理局的标准化管理部门对于标准的贯彻实施和监督工作也是有着明确的要求的,并且采油厂也以这些要求为依据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主要要求了各单位应继续完善和健全与其日常工作相关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同时所有在岗人员都应了解自己的岗位应是执行哪些标准的,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以及职工都应有良好的标准化的意识,从而养成标准化操作和标准化管理的良好习惯。在油田企业实际的生产和经营中,一切可能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工具以及材料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而管理、维护以及保养工作也都应按照标准来执行。另外,基层作业现场的管理工作也应符合现场管理的标准要求,消除一切风险因素,并且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要想标准化的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采油厂的标准化管理人员也应经常去基层的作业现场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工作质量的考核和评价工作也是严格的遵照标准进行的,只有具备了及时有效的现场监督,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标准化优秀行为的基层活动

石油企业要想进一步的深化管理,夯实“三基”,从而保证各个单位都是以完善的技术标准作为主体的,形成一个包括了工作标准以及管理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确保各项标准的贯彻实施,还应建议管理局应在全局范围内深入开展创建标准化优秀行为的基层活动。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也应积极的执行实施措施和方法,从而保证基层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应在广大职工的普遍要求下,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基层队伍进行重点培养和指导,将其树立为示范团队,从而促进整个单位都能积极的创建基层活动。现阶段,各基层团队也已经设立的专职的标准化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必须很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熟练的掌握基层团队所使用的标准种类,这样才能动态的管理工作标准以及管理标准等技术指标。同时,基层团队的标准配备也应落实到每一个班组和每一个工作岗位中,并设有相应的标准内容的培训制度,确保全体员工都能受到良好的岗位技能和岗位标准的培训。这项活动不但对员工更加熟练的掌握了相应岗位所执行的质量标准、工作标准以及管理标准,同时也加强了基层职工的标准化意识,帮助基层养成了操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行为习惯,真正的提高了标准化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第四,推动油田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标准化管理措施篇(6)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yellow river dik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easures

zhang jing,huang wei,shao hua-xin

(shandong dong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bureau donga shandong 252201)

【abstract】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dike overall objectives; standardization dike management adhere to the reform as a starting poin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expand income sources, establish a multi-level, comprehensive new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he progressive real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a virtuous cycle of econom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flood control projects;dike management

1. 标准化堤防存在问题

1.1 堤防工程战线较长,管理难度大。且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堤段年久失修、残缺不全,遗留问题比较多。特别是靠近村庄的淤区堤坡残缺严重,致使堤坡达不到设计标准要求,同时也影响了工程面貌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由于工程设计标准较低,路面较窄,经过长时间的运用,一是大型载重车辆较多,其次是路面排水不畅及放淤固堤使背河堤身长时间积水浸泡,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承载能力,以上原因造成了堤防道路全段破损较为严重,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地蛰裂、龟裂、破损等现象,如遇到险情,人力、料物都无法保证按时到达抢险地点,影响到正常的交通和防汛抢险的安全运用。

1.3 堤防工程设计、施工为管理创造条件不够,致使部分工程管理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基础设施不足、标准低等现象普遍存在。

鉴于以上原因,需要尽快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黄河标准化堤防管理模式。

2. 堤防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林木生态管理:林木的管理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种的选择。经历长期的探索,也几经反复,黄河下游防浪林优选树种为柳树,柳树适应性强,喜水湿,耐寒,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有较强的木质结构,树皮细胞中强性水合物较多,遇水可选择性吸收利用,促进生根。

(2)在早春、干旱期或结冻前浇水。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施肥量和肥料比例应视情况而定,施肥时间于叶芽开始分化以前为宜。结合水、肥管理,可适当地进行中耕、锄草和种植绿肥。

(3)经常防治树木病虫害,合理疏枝,形成分布均匀的树冠,随时清除遭受病虫害致死的树株,林木缺损率小于5%。

(4)对于已开始老化的树木,应根据实际情况采伐更新,林木更新应按适地适林的原则选择树种,宜采用混交林种植模式,对于树木缺损较多的林带,应适时补植或改植其它适宜树种。

(5)树木涂石灰水以秋季为宜。

2.2 景观建设管理:标准化堤防景观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防洪工程的安全,对景观的和谐、景观的个性化、景观的透视效果、景观的耐看和人们的接受程度进行全面的考虑。黄河标准化堤防生态景观建设要综合考虑文化、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它们之间的契合关系,利用景观建设满足水利风景区发展需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长期以来黄河丰富的水文化,记录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灾害和社会变迁等,利用在石碑和岩石上刻记曾经发生过的水现象,展示一种文化景观成为景点开发重点之一,如借助黄河花园口蒋介石题刻的石碑等文物、通过建纪事广场等方式来记述抗日战争时期黄河花园口人工决堤的惨剧,从而展现黄河独特的历史文化。

2.3 排水设施管理:在日常的运行管理中,首先要确保堤身“排水网络”的畅通,确保有效地排泄堤顶积水。具体应做到:

(1)堤坡横向排水沟宜间隔100m设置一条,临背坡交错布置,并应与堤顶纵向排水沟连通。

(2)对于淤背区已与大堤基本相平堤段,则应通过涵管等措施将纵向排水沟中的积水排向临河侧或淤背区外。

(3)在险工段临水侧,横向排水沟应将纵向排水沟与工程上的“步行梯”或横向排水沟相连,避免造成纵向排水沟中积水在坝垛顶面散排,同时也避免横向排水沟出口处冲刷严重的情况;此时还要特别注意横向排水沟上、下部与坝垛土石接合部的处理,以防因灌水造成的塌陷。

(4)在未硬化的上、下堤路口处,可通过在纵向排水沟上加盖板的形式解决其排水问题。

2.4 工程施工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是参建各方管理的重点。对现场发生的情况,监理和建设单位代表要深入了解,仔细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监理单位,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适当派驻现场监理人员,实行旁站监理和巡回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认真审查施工方案,使其即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技术可行、方案合理,又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能耗。监理人员随时掌握工程建设的实际进度,及时与进度计划相对比,出现偏差责令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配合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机构对工序质量进行抽检,上道工序不合格者,限期进行整改,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工序之间的连续性。监理作为公正、公平的第三方,现场解决参建各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参建各方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标准化管理措施篇(7)

虽然现阶段社会上的数据信息都已从传统的纸质信息转变成了数字信息,但是本身纸质载体的信息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财务档案,纸质案卷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需要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所有财务信息都是从财务档案案卷当中查阅而来的,因此在搜集财务信息时,应保障信息的质量,使所形成的财务档案案卷十分准确可靠,能够为日后相关财务信息的查阅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财务档案案卷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财务档案能够记录企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的每笔收入与支出,反映出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财务档案管理还能够保障企事业单位活动的正常开展,在企事业单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参考数据

企事业单位在开展任何活动时,都会产生各种财务数据,从而形成财务档案。企事业单位中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这些财务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便于为企事业单位的日后运营提供参考[1]。现阶段,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向财务档案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式发展,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水平。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财务档案信息将会能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真实的参考依据。企事业单位在做一些决策时,需要完全依靠财务档案信息,使其能够一直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作为事件发生的事实依据

很多财务档案都是企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凭证,有利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存在很大区别,其给企事业单位所带来的效益是不能够具化,但是在企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很多地方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目的。财务档案管理还能够反应企事业单位以往在财务方面的具体事实,其档案文件资料能够作为证明这些事实的凭证[2]。

2 财务档案案卷质量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档案案卷的管理缺乏重视

财务档案管理对于企事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身处档案管理职位的工作人员由于对其本身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对财务档案的管理也缺乏一定的重视。并且,很多人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将财务信息视为机密,将财务档案资料封存起来,不对其进行管理。此外,还存在一些管理人员所采取的管理方式还十分落后,只对其进行整体管理,将其放置在固定的地方,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3]。即使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已经对财务档案案卷进行了分类管理,但是其分类较为混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上述情况的出现,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源于管理人员对财务档案案卷管理的不重视,从而给财务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档案案卷管理制度

我国在档案管理上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但是其具体实施来看,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这些法律的遵守意识较差,导致档案管理法律成为了一纸空谈,没有实际意义。很多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甚至认为财务工作只是简单的记账、结算等,没有意识到财务档案案卷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没有按照国际的规定进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财务档案管理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企事业单位意识到了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财务档案管理。但是,由于缺乏较为完善和统一的相关管理标准,导致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难以顺利完成。

(三)财务档案的安全问题

财务档案中记录了一个企业和单位从建立之初到今的所有财务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对于企业和单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应严格保密财务数据信息,避免出现财务信息外泄的情况[4]。很多企事业单位虽然设置对财务档案的查阅权限,避免所有人都能够查阅财务档案。但是,由于人情、金钱等方面的诱惑,使档案管理人员难以严格坚守相关规定,使企事业单位中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能够查阅财务信息,这将会给企事业单位带来很严重的财务信息安全问题。

3 财务档案案卷质量标准化管理措施

(一)保证财务档案案卷质量

控制财务数据信息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应该在财务档案数据信息的搜集上保障数据信息的质量,既要将所有具有价值的财务信息搜集在档案当中,还要剔除没有任何价值的财务信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既要保障财务档案信息的合理性,还要保障财务档案的可用性,并划分不同财务档案的管理期限,便于区分保管。其次,对于财务档案信息还应做好超前控制,这主要是财务档案的质量会在其生命周期范围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想要提高财务档案质量,需要对所有财务档案形成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所有具有价值的财务信息能够完整、正确的放入财务档案当中,也为财务档案的日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财务档案案卷分类管理

财务档案的分类管理是使规范档案的基本措施,虽然现阶段财务档案管理已经进行了分类管理,但是随着档案数据的不断增多,项目数的增加,应该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使其变得更为标准化。一个完美的分类方案,需要其在项目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5]。所以,财务档案的分类应该遵守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应该保持分类项目的稳定性。企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项目的类别,一旦项目设定完成,便不能够轻易对其进行更改;其次,分类项目应该十分简洁明了,不能够太过复杂。这点原则也主要取决于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级数;再次,在财务档案的分类避免重复和交叉,使其具较强的整体性,便于工作人员的后续查找。

(三)财务档案案卷编目明确

档案管理人员搜集到的财务档案案卷,不管其是否进行装订,都必须要在其表面标上案卷的详细信息,如案卷的编号、名称、时间等。对于装订的财务案卷,需要在封面填写案卷的总页数,而没有装订的财务案卷则需要在封面标明其总件数。当案卷所有信息全部完成以后,应该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签字,以便当案卷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如此一来,能够切实保障财务档案案卷的质量,使财务档案案卷管理变得更加标准。

4 总结

虽然案卷质量标准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工作人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但也还需要事业单位中所有相关部门的配合。因此,财务档案案卷的形成和整理,涉及的范围较广,人员较多,只有通过企事业单位所有人员的共同配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财务档案案卷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总之,只有提高企事业单位对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视,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只有通过企事业单位内部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保障财务档案案卷质量,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对其进行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曹晶.规范财务档案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05):86-87.

[2]孙凤玲.关于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2,01(03):47-48.

[3]容宁.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2,01(03):96-97.

[4]高春雷.浅谈财务档案管理的规范与水平的提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5(12):103.

标准化管理措施篇(8)

一、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

(1)是监理行业发展的趋势,要求进一步推进企业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提升监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2)是公司稳定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大计,目前监理公司所面临的状况是:通信监理市场呈放开的趋势,大量的监理公司进入通信监理市场,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要求要求通信监理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监理公司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需要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面对严峻的形势,客观上要求从战略高度认识研究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制度、法规和措施。

二、根据公司目前发展趋势和市场发展的要求,建议从以下两个措施着手来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

1、成立建设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专家组。

成员组成既可聘请公司有长期工作经验的骨干员工;也可外聘专业咨询公司专家。在标准化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调动专家组成员的积极性,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将大大缩短标准化体系制定的时间,少走弯路,提高标准化体系建立的效率;在标准化体系建立后;专家组成员在实施过程中也可发挥他们的指导、监督作用,促进标准化体系在公司的贯彻实施。

2、积极引进工程建设数据库管理软件到监理企业标准化建设中。

(1)目前工程监理中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程管理的模式是:项目小组成立后,由总监分配任务给具体监理人员。监理人员按规范要求记录监理日志、完成大量监理表格的填写;总监按3控3管一协调的原则完成相关工程控制资料的填写;工程竣工后,总监负责主持监理文档的收集、整理和制作。在这种情况下将会存在以下问题:①采用手写方式的纸质载体,保管和收集的难度太大。受纸质载体的限制,记录内容只能以简单的文字为主,无法包含图片等信息,很多时候不能直观的说明和反映现场情况。②记录内容不透明,缺少公共监督,存在记录不及时,事后补计的现象、存在编造信息的可能。不利于总监了解实际情况,影响对工程的管控;不利于总监对监理人员的管控。③缺乏实时性,总监收集了解工程信息,难以做到与工程实施情况同步,存在一定的时延。④监理工作缺乏延续性,因各种原因,各级监理人员发生人事变动之后,后续接手的人员不容易得到监理工作的全部原始材料,难以查询共享资源,难以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工作状态,很可能让客户感知到监理服务的质量发生差异。⑤不利于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由于每个项目总监根据自身对业务的理解不同,导致总监对监理员的要求,以及按3控3管一协调的原则完成相关工程控制的方式都会有所差异,一旦更换总监,可能会造成监理员要花大量的时间适应新领导的工作思路;而且客户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模式的理解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总监因人而异,造成客户理解为监理公司的管理缺乏统一性。个人觉得一个规范化的大型监理企业应该有一套标准化的监理模式,面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标准化、规范化的。⑥不利于在后期出现质量问题时的调查取证,例如无线基站工程竣工几年之后,因某种原因需要审计复查时,因资料的收集和保管问题,很可能难以提供全套的工程情况资料,使监理工作陷于被动。

(2)将工程建设数据库管理软件应用到监理企业标准化建设中

①在新形势下,客户单位对标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管理模式向国外接轨,业主单位建设管理模式也在向标准化体系方向迈进。以电信为例,无线C网基站建设就引入了《无线工程实施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库管理软件。

该系统的特点如下:包含了工程实施阶段设计、施工、监理各个单位的工作情况以及每个节点的开工到竣工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它记录的内容丰富,格式标准化,可加载现场施工图片。记录操作简单高效,记录内容直观明了;记录的信息与节点施工情况同步,数据库管理者可以授权给具体节点的工程管理者权限,让具体管理者输入针对该节点的工程信息。每个人的记录匀与服务器同步,记录内容是公开的,本单位的工程参与者都能通过公网查询共享资源,由于这种实时的、公开的相互监督机制,客观上大大提高了记录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减少了记录不及时、事后补计的现象;因数据库信息是按工程的建设流程来填写的,如果需要增加某个环节的信息,或者是改变某个环节信息的格式,通过软件开发人员增加、更改软件功能块就能实现,这样将有利于管理者按3控3管一协调的原则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管控;管理者可以按工程的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将系统信息从数据库中导出,格式转换成EXCEL格式;也可以按系统的要求格式制作各种报表,随时可以将表格内容导入系统,完成资料的调用。

根据客户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在以后的监理工作中,只有引进数据库管理软件,才能跟上客户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的步伐,从而提供更优质的监理服务,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②工程建设数据库管理软件有利于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根据授权,有利于规范化,明确各级监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标准化管理措施篇(9)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1-0124-02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农村地区的飞速发展。对于农村电力供应企业而言,其工作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但是由于农村电力供应企业的员工自身素质的限制,营销意识淡薄,对于岗位和责任的划分不够明确,对于电力价格政策的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电营销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1 新形式下农电营销所面临的困难

对于农电销售来说,电力供应企业要充分理解其含义,以农电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农电市场主体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明确市场需求动向,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对自身的营销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1.1 营销观念淡薄

根据实际调查,目前我国乡镇供电企业中的农电工有近乎九成九都是由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前的村电工和乡镇电管元组成,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结构偏于老龄化,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大部分员工只能完成对于电力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以及收费工作,对于农电营销的观念淡薄,从而严重限制了农电营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1.2 竞争意识淡薄

在进行农电营销时,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乡镇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竞争意识淡薄的现象,造成供电服务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制约了农电营销市场的拓展。

1.3 服务水平滞后

供电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在市场中处于垄断状态,缺乏必要的竞争,因此,其服务水平滞后,没有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缺乏主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导致电力供应企业的服务水平低下,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1.4 缺乏完善的营销系统

就目前而言,供电企业的营销系统不够完善,仍停留在传统的留住客户阶段,而没有主动去发展客户,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和市场调研人员,缺乏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无法及时针对市场需求对自身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难以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2 新形式下对于农电市场的开拓

2.1 改变传统抄表模式

传统方式对于居民用电量的统计都是定期安排专人对固定区域的电表进行逐一抄录,由于人员较熟,碍于面子问题或亲情问题,在抄录数据时,往往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对工作质量的影响和公平性原则的冲击,造成群众的不满,也会影响供电企业的自身形象,使国家电力公司所提出的“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八字方针沦为一纸空文。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抄表模式,提高服务的公平性。首先,可以采用换片抄表的方式,即不断调整对抄表人员的区域安排,使员工在企业自身的管辖范围内不断调换工作区域,从而打破现有的固定抄表方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使员工之间相互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质量。其次,可以对传统的电表系统进行更换,实现智能抄表系统,既可以减轻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可以随时对电力供应系统进行检测,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

2.2 改变供电发行模式

当前的农村用电发行工作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发行模式,即县公司发行到台区,形成一次发行,之后由供电所对居民的生活用电进行二次发行。在这样的发行模式下,很容易受到电力管理人员素质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台区总电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居民用电受“关系”和“交情”的影响出现经常性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结合实际供电条件,在无法直接将电量发行到每家每户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集中发行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就是可以通过对供电所进行合并,增大经营规模,减少供电所的数量,扩大每个供电所的管辖范围,进而减少乱分配现象的发生。相对来说,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实施,同时也可以减少管理难度,方便监督和管理。另外,可以由县供电公司成立专门的发行机构,直接对电力能源进行管理和发行,从而有效避免因人员问题而造成的恶性竞争。

3 杜绝乱收费现象

加强对于农电营销的标准化管理,必须提高农电营销在乡镇居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从居民的切身利益进行考虑。当前农村对于电费的收取工作一般都是采用走收的方式,电工往往在抄表之后直接收取电费,可以减少自身的工作量,也不容易出现遗漏现象。但是,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电工擅自少估电量少收费,从而造成乱收费以及只收钱不开票的现象。为了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必须改变原有的走收模式,实行座收电费。其基本收费流程是:首先,对供电企业的管辖区域进行划分,将几个相邻或相近的村子定为座收点;其次,电工在抄表时应当面与用户核实用电量,计算所需缴纳的费用,给用户发放缴费通知书,然后,供电企业安排专人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票据进行统一收费;最后对当月每个用户的用电量进行张榜公布。这样,可以增加电力收费的透明度,使村民可以相互监督,也不会受到场地和设备的限制,还可以及时对村民的用电问题进行解答,更好地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同时还可以防止电工携款外逃的发生,既维护了居民的利益,又保证了企业自身的财产安全。

4 对用户进行严格分类

我国对于电价的收费一直都是采用“三类划分法”来进行划分,即照明用电、排灌用电和动力用电,根据不同的用途,划分不同的单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也飞速发展,对于农村用电结构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用电的分类进行调整。结合工业用电和农业用电的实际情况,根据用途的不同对电费的单价进行划分,同时还要随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收费的合理性。

5 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对农电营销工作要做到充分的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农村用电营销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解决当前农电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促进供电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静.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农电营销的发展策略[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2):14.

[2] 夏侯小琴.刍议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农电营销的发展[J].城市建设,2012,(34):55-57.

标准化管理措施篇(10)

一、本质安全型矿井内涵

本质安全型矿井源于煤矿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即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型,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物的电路。由此演绎的本质安全型矿井,就是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使内部的人、物、系统、制度达到安全和谐统一,使各类事故降到最低限度,最终实现矿井零事故的本质安全。煤矿属于高危险行业,通过管理,把事故降到最低甚至零事故,即本质安全。其主要内容:一是人的本质安全。生产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做到遵章守纪,按章办事,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到群体的本质安全。二是物(装备、设施、原材料等)的本质安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即设备以良好的状态运转;保护设施齐全,动作灵敏可靠;原材料优质,符合规定和使用要求。三是系统(工作环境)的本质安全。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等主要系统及分支的单元系统,这些系统没有隐患或缺陷,不会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事故。四是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零缺陷;安全检查经常化、制度化,实现人机互补,人制互补,避免或降低事故的危险性,减少事故的损失,从本质上实现矿井的安全。

二、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与措施

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的制定是在识别危险源的基础上,针对管理对象,通过强化管理来控制危险源。管理标准是消除危险源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职工要明白每一道工序应如何操作,从而消除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是衡量安全管理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规范操作行为,使职工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并运用奖惩激励机制,督促和保证职工安全操作。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管理标准要覆盖生产作业现场的所有危险源。做到明确风险的产生原因,并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规避;职工认真执行管理标准的要求,保障机电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要通过安全培训让职工明确手指口述的内容,进而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1.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针对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一定要做到按标准作业就能够消除危险源的目的。管理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与国家标准、安全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相统一,目前没有标准的要考虑增加新的标准。安全管理对象标准:一是人的管理标准,即人的行为标准。是指管理对象在何时、何地以何流程和方式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二是机的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对象的完好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和正常运转状态。三是管的管理标准,现有的管理标准和具体措施要完备。

2.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煤矿安全管理标准的具体措施,包括规范人员作业行为的措施、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管理措施,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完备性的管理制度。一是人的管理措施,包括监督检查、激励机制、安全培训以及挂警示牌提醒等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二是机的管理措施,为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修、维护以确保管理对象数量充足、性能可靠、运行正常。

三、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的制定原则

1.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本质安全管理标准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行的力度。自下而上的方式保证了管理标准和措施的群众基础,便于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的贯彻落实;自上而下的方式保证了制定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安全规程。

2.全面性原则。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管理对象,每一个管理对象,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保障其处于安全状态,通过措施的落实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

3.可操作性原则。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才能起到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作用。制定管理标准和措施要做到明确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管理标准和措施不仅要规定在何时、何地应当做什么,还应规定具体的操作流程,使当事人有章可循,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较为准确的预期。

4.适用性原则。由于矿井地质条件、装备状况、职工队伍安全技术素质差异较大,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应考虑矿井的差异性,根据矿井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具体措施。

5.动态性原则。随着开采作业的不断推进,矿井地质条件、现场作业人员素质、机电设备状况等都会发生变化,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应随着这些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作业条件。

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对策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是安全管理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又是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而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工程。

1.加强职工的煤矿职业化塑造,提高队伍素质。人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最终都要靠人去完成,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行为上按规范去操作。为此,对职工的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严把进矿关。通过严格的文化考核、政审和体检,招聘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职工,要大量引进煤矿中专、技校生,改变煤矿职工队伍文化素质低下的现状。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职工入矿前的安全培训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使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充分利用舆论工具,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的经过、教训和今后应采取的措施。使职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三是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克服培训上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方式。实行教考分离,培训教学与结业考试由不同的部门实施,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培训,将工资分配与技术素质挂勾,鼓励职工自学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2.加大物和系统的安全装备投入。加大老设备更新换代、老系统的技术改造,推广应用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装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适时调整生产布局,推行集约化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员投入。借鉴傻瓜相机理念,对生产系统、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技术改造,达到傻瓜都能操作的“预警—制约—闭锁”的链式保护方式。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生产系统中的瓦斯、水害、火灾、冲击地压、通风、压风、提升、运输、排水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监控,发现异常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断电、关机等措施,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保护闭环。

3.加强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把关。安全管理体系是防止各类事故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各级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要从落实煤矿领导干部跟班制度入手,完善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保一级,个人保个人、保班组的安全保障体系。现场安全管理要实现“三个转变”,把住“四关”,即管理方法由粗放型、单一性、机械性向集约型、多变性、灵活性转变;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等级状况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事故控制由事后的追查分析向事前的隐患排查和消除转变。把住人员关,生产环境中的所有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特殊工种人员还必须取得相应的技术证书;把住设备、材料的入矿关,凡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材料不得进入生产系统;把住生产系统安全运行许可证的发放关,对提升、运输、供电、通风等主要系统,采掘头面,要害场所,制定详细的安全运行标准,组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验收,合格后验收人员签字,安监部门发放“安全运行许可证”,并挂牌监督;达不到安全运行标准的不得运行或生产,在生产或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不符合标准时,要随时摘牌,整改合格重新验收;把住工程施工前的设计、审查,施工中的工种质量,施工后的检查验收关,对服务年限较长的工程,实行“工程质量永久负责制”。达到管理体系无漏洞,工作环境无隐患,现场工作无“三违”的目标。

上一篇: 加强作风建设意义 下一篇: 电气工程的应用领域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