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8 17:12:43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1)

新课改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这就要就教师改变传统的滔滔不绝地讲的方式,教师应该通过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通过学生的学习学生会亲历学习过程,感受到知识获得的乐趣和快乐,从而变得“乐学”“会学”“爱学”。这正是教师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实践来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运用表演来创设情境

形象性既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而模拟角色、进行表演是增强教学形象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模拟角色情境的心理历程一般概括为“熟悉情境、理解角色、担当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产生顿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不仅自然、活泼、而且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表演情境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它的创设融合了读、思、演、评四方面于一体,学生参与了学习的整个过程,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表演的热烈情绪感染整个课堂教学,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师生都在这种特定情境中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真真切切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一次创新到又一次创新,最终达到升华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辽阔的疆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个学生当导游,其他学生当游客进行旅游。在导游的解说中,学生一定会了解到我国的优越地理位置,国土辽阔,行政区划等相关信息。学生只有通过“读和思”才能够做好“演和评”,所以,教师的情境创设会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地理知识。

二、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学生要有充分的参与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亲身经历,合作交流,游戏是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在同伙伴嬉戏玩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书中的内容,同时还能收获书本外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置“送我回家”游戏。在本课中学生会了解到我国有很多的少数民族。满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省;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自治区;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等省……这么多让学生一时觉得很难记。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活动的情境氛围中,在模仿操练和实际运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黑板上准备好地图,并且准备好少数民族人物的头像,让学生一一在地图上找到他们的分布位置。游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记忆力提高。

三、运用兴趣化问题来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教师提问,希望学生按照预先的设想给出答案,这样把学生限制在教师的思维框架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提出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其思维越活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越高。因此,教师呈现给学生的问题情境距离最终结果应有一定的距离,给学生留下主动探索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黄河的治理》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资料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有美了容。”据此提出问题:母亲病了,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既治病有美容呢?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扮演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教师将学生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激起学生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调动到“我要学”的状态。

四、运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

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实地考察的教育作用,他常常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悉心地观察、体验大自然之美,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利用实物来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地理课有其本身的优势,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地球仪或者地图之类的图片来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挂图或根据课本、课后练习自己动手绘制挂图。利用挂图,形象直观,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结合图像进行思维,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情景进行综合练习。

例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看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并且让学生思考: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同学们通过看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各抒己见。最后得出: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高东低这一我国地势特点在观察图片中,学生已经一目了然。

总之,以上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方法可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各种创设方法往往综合运用,例如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而且,各种创设方法的选择也要根据教学环境的情况来决定,因人、因事、因地制宜,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特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徐彩亚.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众科技2010.08

[2] 赵彦林.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个几个问题初探[J].南平师专学报2009.05

[3] 颜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4] 卢发胜.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0(07)

[5] 罗竹英.浅谈如何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师).2010(06)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2)

地理教学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地形、地貌等自然科学地理,还涉及到人文、历史等人文地理,老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非常多,这就要求老师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髙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把众多、繁杂的知识点系统性地连贯整理起来,条理清晰地讲给学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的地理教学经历,谈谈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和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地理是学生认识自己所居住的地球、所生活的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学生可以知道地球原来是那么的奇特、那么的精彩、那么的瑰丽,这里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髙原,世界第一大髙原巴西髙原 ;有生机盎然的亚马逊雨林、刚果雨林 ;有深达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 ;有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 ;有常年寒冷的南极洲……如果学生不学习地理呢?那他就犹如整天坐井观天,眼光只能看到自己所生活的周围,对世界的了解一无所知,变得有点愚昧无知。我有一个儿时的玩伴没上过初中,没接触过地理,小学刚毕业就外出打工,有一次见到他,他对我说他坐车经过南京时,在一个大桥下看见了宽阔无比、气势磅礴的黄河。“南京”“黄河”这是多么的可笑,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黄河在中国北方,长江在南方,黄河与长江有很大的不同,黄河水比较混浊,长江水比较清澈,如果我的那个玩伴接触过地理,也不会闹出这样荒谬的笑话。学习地理,不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中国、对世界的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人,为以后的人生路走得更顺、走得更远。

二、一些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1 .重视课本上的地图,指导学生认识地图

地图是地理教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插图,它包括各种经纬图、板块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各种地形,地势,地貌图、交通运输图……地图是初中生地理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认识和学习了地图,初中地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习者无需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比如,在教《中国的交通运输》这一课时,不需要让学生去死记京沪、京九、京广、陡海、浙赣、宝成等线路的起始点,终止点,途经的主要城市有哪些,哪里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站,只要给一张中国铁路运输地图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以京广铁路为例,在地图上以及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其起始点和终止点分别为北京和广州,然后在地图上看该铁路经过了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这些省份,再看铁路经过了这些省份的哪些城市,以及每个城市在该省份的位置,这样下来对京广铁路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在地图上看哪些城市的线密密麻麻,哪些就是交通枢纽城市,像北京、郑州、西安、株洲等城市就是这样。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图”“胸有成图”,能把课本知识和地图融为一体,在脑子里既有条理清晰的课本知识结构,又有层次清楚的地图轮廓,最终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2 . 涉及地理的时事政治与地理教学巧妙结合起来

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把当下或不远时期在新闻媒体中出现的有关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纠纷、或外交争端列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讲我国的疆域时,会讲到与我国接壤的邻国和一些相距较近的国家,老师让学生看看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告诉学生们其他国家为什么会与我国发生摩擦,像发生不久的中印两军对峙事件,我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南海争岛事件,前两年的钓鱼岛事件,这些老师都可以补充给学生。在讲世界地理时,老师可以把中东地区的形势、地区环境讲述给学生,分析以色列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所处的位置,以及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情况,和其每个国家背后所依靠的后台,这样学生们就会清楚地知道为什么中东地区是个火药桶,整日战争不断。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会更加了解目前的国际局势,体会到中国的稳定与和谐,会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3 .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

随着信息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初中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这对地理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学生学习地理,不能只仅仅依靠课本,多媒体设备可以展现出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在学习髙原、山脉、丘陵、盆地这些地形时,老师在课前可以从网上搜集大量与这些地形相关的图片放在课件上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从图片上就可以看出每个地形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地形的区别,在教各个气候的特点时,同样可以把每个气候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的景观展现给学生,比如地中海气候,老师可以把意大利这个国家的风景景观展现给大家。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也提升了教学效率。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地理老师要大胆创新,结合自己的实际,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积极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对地理学习感兴趣,促进其素质提升。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3)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1.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2.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

三.利用好课本中的图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图尤为重要。

1.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

2.学会填图。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

3.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4.学会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多媒体的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有的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运用简易的图片、图示和图表甚至动画,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内,为理解基本概念、地理过程原理创造条件。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4)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投影仪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内容广泛复杂,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1、化虚为实。比如,在讲"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这一章节时,笔者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尝试。甲班按步就班细讲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乙班只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中国商业发展史及当今商业形式和商业发展成就,另一段是关于中国主要旅游景观的介绍。结果两个班的反响截然不同:甲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学生因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体会,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2、化远为近。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神密而难以想象,因而对学生的讲授及学生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录像可高度浓缩、生动表现出星体的位置、形状、运动等特征,把遥远的星体推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同样也可把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动植物形态等通过荧屏推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随镜头周游世界中,以实物作对比来体会、理解各相关知识点。3、化静为动。地理现象中很多都是动态的,如洋流、地壳运动等,其漫长的演变和运动过程使人感到抽象又无法察觉它的变化,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但如果通过幻灯或录像可化静为动,让学生直接感觉到地理现象的发生演变过程。

二、注重问题的创设。

问题往往是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最好手段,针对初中学生上课注意力坚持不很长的特点,采用提问题能使学生整节课围绕老师思考,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问题的设置一方面可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另一方面,可由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等来逐步引导学生。基于这一点,在讲述地震这一内容时,以大家所熟悉的前几年发生的5.12大地震为例,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地震?还有哪些地方可能发生地震?要求学生在看书的同时,带着问题逐一解决。还要求学生从新的角度,或反向等不同途径来进行思维,大胆地想象各种问题还可能有否其他答案,提供学生的思考余地。一堂课下来,从反馈回的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创设问题的方法",不但学生能及时地掌握地震的有关系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能力。此外,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以插图抛砖引玉。

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停留在欣赏画面的花花绿绿、热热闹闹,也就是说只局限于表面现象。因此,老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剖析出漫画所表现的实质问题,真正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如在讲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节关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苦难的母亲"漫画,要求学生阅读图中内容,提示学生既要注意图中的每一个细微内容,又要回顾前面所学习过的关于世界人口的发展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及时地对一些同学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在肯定同学们认识的同时,还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经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大多数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反响也很好。可见,这种教学,重在强调学生在接受感性认识之后,再对知识进行理性化的教学,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和积累。

四、适当设置游戏。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5)

本文以广东版初中《地理地图册》为例,从中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阐述初中地理教学地图经常使用的几种计算机效果。

一、渐变

这种效果能使平面的地图产生立体感,增强地图的直观性、形象性,可以应用于一幅地图的整体,也可以应用在小的地图符号上。例如,初中《地理地图册》在设计“地球仪”这一节时,由于地球的经纬网是初中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难点,因此,在设计这一内容时,将经纬网分解表示。先在一张地球示意图上用红线表示经线,然后用蓝线表示纬线,最后将经线和纬线分色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经纬网。在这一组示意图中运用了渐变的计算机技术效果,使地图明显呈立体感,不再是平面的地球,而是像一个只提取出经纬网的地球仪。这种效果的运用,增强了地图的美感,使学生爱看,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将教学难点内容分解,便于学生理解地理内容。

另一种应用是在地图符号的设计上。例如,有些地图的居民地符号如果用常规符号(表1)表示,在色彩丰富的地形图或专题图上不易区分。特别是通过符号的颜色变化阐释一定的地理问题时,用某一种颜色的实点表示居民地符号,加上渐变的技术效果则很容易在地图上区分出来(表2)。

二、高斯模糊

这种效果是使地图的海岸线向海部扩散渐变,常应用于带外框线或不带外框线、海部未表示地形的地图。应用于世界全图的案例较常见,也有某一地理区域的地图使用此效果。这种效果的运用增加了地图的美感,使海部看起来不单调,同时突出地图陆地部分内容,起烘托专题内容的作用。例如,初中《地理地图册》在设计“地球的形状”内容时,放置了“麦哲伦船队环球航线”这幅地图。这幅图的专题内容很简单,只需用箭头在海部表示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经过环球航行又回到西班牙这一内容即可,不需过多地表示其它不相关的地理内容,否则会使主题不突出。因此,此图在不做效果的情况下看起来很简单,也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添加高斯模糊的效果,地图的载幅量就显得合适了。在专题内容较多的地图上一般不应用此效果,因专题内容多已经使地图载幅量很大了,再应用高斯模糊会使地图显得凌乱,主题不突出。

三、投影

这种效果是使地图产生立体感,增强地图的可读性、形象性,常应用于各种示意图,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初中《地理地图册》在设计“大陆漂移”这一节时,放置了“大陆漂移”示意图,从2亿多年前的全球大陆位置到现今地球的大陆位置,通过几幅示意图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大陆漂移的过程,是一组经典的教学地图分解图。如果在每一张示意图上都添加投影,则会产生大陆突起海面的艺术效果,增加这组地图的立体感,比不做投影效果的地图生动、形象,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史的兴趣。

有一些地图符号或者图片也可以应用投影的技术效果,增加地图或版面的视觉美感。例如,在设计“天气符号”这一内容时,图册的半页全部放置天气符号,将每一种天气符号衬托底色,加上投影的效果,既可增加这些天气符号本身的美感,又使得图册版面饱满、充实。

四、透明度

透明度是使一种要素在地图中呈现透明的显示效果,以避免压盖主体内容。透明度的值介于0~100%,其中0不透明,100%完全透明。例如,初中《地理地图册》在设计“地图”内容时,由于“地图”是个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地图三要素,在讲述地图比例尺时,先放置一把学生常用的尺子,然后将尺子置入地图中,配合文字说明,教学生量算两个居民地之间的距离。这种设计方案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将尺子置入地图中,如果不做透明度效果,则尺子放置的地方地图内容会被压盖,影响学生读图。所以,对尺子做透明度效果,既形象地教学生怎样量算比例尺,又不压盖地图内容,方便学生读图。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6)

“以图导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图”来教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对“图”产生思考和想象,于学生而言,图片的教学形式要比以往的文字教学更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对图片产生兴趣,再加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图片,能够更有效的吸收所学知识。“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文字来表达所传内容,过于枯燥,能以理解。而“以图导学”的教育模式更加的生动与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其教学内容,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新时代在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进入到初中教堂里,“以图导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大大增加了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

1“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以图导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是前提,在此前提的基础上,“以图导学”还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都说图文并茂,其中的“图”与“文”都不可或缺,“图”就是上文中我们所指的,而“文”我们可以理解为汉字,也可以理解为语言,“以图导学”其实就是最好的图文并茂,“以图导学”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的有活力,教学气氛更加完美,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感和地理思维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1.1“以图导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枯燥、乏味,能够以“图”来展现学习内容,让教学氛围更加的适合,致使学生愿意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能够有效的突显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地理中来,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能够让教师的教学速率得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学生对所接受的知识记忆会更加牢固,不像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效果,长时间不接触,不巩固会被渐渐地遗忘。

1.2“以图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谈到地理学,首先想到的就是太过复杂,信息太过丰富,而且还具有空间感、立体感。在初中地理学教学中,教学老师要调动课堂气氛,使之活跃,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和速率。“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感。“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现在教育的方式,它灵活多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会所教内容,并在教学活动中慢慢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感,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真正满足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要求。

2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

2.1图文结合

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很多基础性知识内容,例如:各大洲的板块分布,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各山脉的走向趋势,各地区的气候温度等,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和空间感才能够良好的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将这些知识具体化,用“图”的形式加以“文”的叙述才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其内容,利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其目的,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所教内容。

2.2以图为载体,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地球仪、地图等都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图”,也是最长使用的引导教学工具,地图能够直观的、形象的将各地区的分布、特点等描述出来,如各大板块的地理位置、各大河流的流向等,这些信息通过“图”的形式直观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有效的理解。而地球仪是在地图的基础上加上了立体感,提供了空间意义,不再局限于二维空间,它将地理知识提升到了三维空间,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可以通过地图或地球仪进行自主研究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的更加深刻、彻底。地理学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而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均有限,若是只靠教师的口述和文字表达来传授,学生会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但如果以“图”的形式作为传授知识的路径,让学生观察到,直观的感受到所教的知识内容,再加上教师的从旁协助,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这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学习会相对比较轻松、愉快。

2.3以图导课,导出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

初中生正处在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刻,枯燥的教学环境会使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与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态度,所以,必须创新和改革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图导课”模式能够丰富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使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环境。

2.4填图游戏,导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

初中生比较喜欢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特点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性格特点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填图游戏”,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和地理思维。

2.5读图析图,提高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

初中地理教材中配有很多的地理图片和地理插图,用以辅助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或者插图,将这些图片与学生的知识学习相结合,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进而得出更多的结论、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为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和深入学习地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告别“纸上谈兵”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地理的理解、思维能力,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能够有效的提升地理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高俊华.利用“活动”进行“地图”的复习[J].地理教学,2014(13).

[2]王洪生.地理识图技巧[J].地理教育,2013(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7)

一、更新教学观念,将知识学习要求的程度降低,是开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条件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比较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诀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印证了地球的自主;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 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食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可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8)

精心备课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是一节成功地理课的保证。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准备工作尤为重要。活动前是否教学研讨充分,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做好准备。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确定课堂活动的主题。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选择、设计活动的主题。课堂活动不同于普通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在研究学生现有思维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方向和区域。设计初中地理活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课堂活动有无必要性与可行性。课堂活动是一种教学活动,活动本身是要通过讨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2.活动设置是否科学。课堂活动的设置一定要科学,尽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要偏离教学主题,课堂活动的进行也要科学,问题难度要适当。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我们选择的课堂活动应是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思考可以完成的。如果设题过难,学生会放弃探求;设题过易,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3.预测课堂活动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分组。在准备课堂活动阶段教师不只要确定活动的主题,还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预测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初中地理课堂活动如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中成员以好中差搭配可以促进学习差的同学的学习。正如哈麦多可斯所说:“课堂活动中,小组对那些学习速度慢的人来说,往往具有加速的作用”。成员的性别不宜单一。

二、针对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实施对策

地理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针对问题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重视与克服。传统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被淡化,本次课堂教学比赛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基本代替了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能看到少数板书、板画外,其他传统教学辅助手段基本没有使用。地理教师的“三板”即板书、板画、板图的使用频率也较低,只有两位参赛选手的板书板画有一些功底,可见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三板”被弱化了。应该说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经济实用,更符合绝大多数教师所在地的乡情和学情,而且教学常态下“三板”的运用还是经济、实用、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因此,重视这些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促使广大教师既能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引进,也能发扬传统、优秀的教学辅助手段的优势,促使教学辅助手段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和发展。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地理教师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课堂教学比赛中,在选择和使用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管是否适合探究的内容都进行探究,将探究学习的方式泛化;另一种是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进行探究设计。虽然,本次赛课活动场地的布局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参与,制约了学生活动的开展;但是,参赛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受场地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讨论与探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宜的内容,一定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主要特点上,进而提高学生认识的能力与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很多选手都较多地使用了讲授法,讲授法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教法的选择没有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多寡、学生认知的准备情况等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容仍然以讲授为主,对于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以“讲”的形式将其封闭起来了,致使少数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谈不上深度的参与,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运转。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9)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增效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挖掘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要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就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要求我们逐渐改变以往地理教学中灌输、强迫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开发创造力作为教学革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摸索出一套能够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

1 “图文结合”法

“无文之图”是学生难解的“天书”,“无图之文”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强调地理学科“图”的鲜明特点和重要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以文释图”,即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以图释文”,是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大有益处的;“以图释图”,即是用另一张图反映这一张图,它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简单地说,地理就是地图上的道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图”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掌握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这样“图文结合法”在教学中才能顺利地贯穿和渗透下去,最终完成教学各项目标。

2 善于发现新事物、新问题,产生新见解

从创造思维的特点来看,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思维方式上,得到非常有价值的锻炼,为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创造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期的地理教学;我对地理教学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希望能与同事们来共同探讨。

2.1 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创设带有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起关键作用。思维始于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提出带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2.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我们认为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且还要创造一些条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来。讲完东北三省,加入对原始森林和东北风情的描述,学生被白山黑水的秀丽景色和神秘感所吸引,对富饶的东北产生了兴趣,课后兴趣不减的学生纷纷向老师提出问题。我们不失时机的积极启发学生去探索,把问题交给学生去思考、去自己查阅有关资料。通过学生的相互探究、发现,巩固了所学知识。

2.3 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

3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很有必要性。

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10)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

例如,讲我国降水分布特征,应以地图为骨架,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找到答案.首先,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根据教材提出的读图要求,找出1600mm,800mm,400mm,200mm几条等降水量线,用蓝色笔描出后三条等降水量线.仔细观察上述每一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对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及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养成动手习惯,训练绘图制表技能

绘图制表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与想象,做到手,眼,脑并用,这样将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提供学生动手绘画制表的机会,我们一般采取“以图释文”,“以图示理”的策略,通过这样的图文变换训练能加强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地图意识的目的。

以图释文:是将课本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信息,利用图像的直观性来表述教材中繁难的文字内容,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从丰富形象思维能力向多角度的抽象思维能力过渡是大有益处的.例如我们在国家地理"印度"的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自学课文,自己绘制国家的轮廓,把这个国家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典型的地理事物,主要城市等在自己的简图上填,绘出来,再通过投影展示结合学生自己的讲解就收到较好的效果。

3.培养用图习惯,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要能很好地从地图中获取,解析,应用地图信息,从而有效地解决地理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大量的地图知识(比例尺,方向,图例及注记),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各种地图技能(等值线判读,绘图)才能完成.通过尝试“一图多用”,“多图并用”方式来展开教学。

如在“长江水能”的教学中,我们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长江水系图”和“长江干流剖面图”,然后再要求学生分析并明确长江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段,即是落差大的河段,落差大小与长江流进地区地形,地势有密切联系,这就揭示了地形,地势与水力资源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多图并用”,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深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

4.构建心理地图,提升学习水平

学生在头脑中的心理地图(即在心理上形成地图表象)有各国政区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工农业布局图,各类示意图,图表等.学生在身边没有地图,图表时能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心理地图进行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并记忆地理规律,预测未来,这是一种重要生存能力,也是新课改重要理念。

在学习“南方地区”时,我先是播放一段“鱼米之乡”的录像,然后,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缘故;之后我把话题引入“长江98洪水”,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近年来多发洪涝灾害的原因;最后我又指出南方地区湖泊面积减少,深度变浅的现实,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 水利工程类论文 下一篇: 创新文化的重要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