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7 17:40:36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篇(1)

手术室不同于病房,因其工作特点和每天与所有的手术科室打交道,出现与之需要协调的事情、问题甚至冲突较多。因此如何与其有效的沟通及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交流沟通对改善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和沟通对象及方法等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手术室工作特点

1.1 工作范围广、繁多、复杂、工作强度大,上班时“站”多“坐”少,连续工作时间长,一旦手术开始就必须全身心的投入,中途不能吃饭喝水,不能离开手术室,常常在手术台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要求手术室护士需有健康的身体。

1.2 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手术更新快,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1.3 手术过程复杂、病人病情变化快、随时需要抢救,要求手术室护士反映迅速,应变能力强。

1.4 跨科室合作的特点,要求手术室护士要具有一定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5 工作标准要求高 由于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就必须做到100%不能出错。对于手术的患者,任何物品都要保证万无一失,如:无菌要求非常严格,手术室护士有监督手术医生无菌操作的义务和责任;手术器械缺一不可,它的缺失可导致手术的失败;又如:手术室的温度要求恒温在22℃-26℃,它的变化除引起手术人员不适外,还可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医院一旦停电,后果不堪设想。手术室的正常运行对其相关的支持部门提出了严格要求,使得手术室的后勤保障变得十分重要。这对手术室护士的沟通成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2 手术室护士沟通的对象

2.1 患者 手术室对患者来说有种神秘感,对手术即畏惧又无奈。大部分患者达到手术室后对环境陌生,害怕疼痛,心情比较紧张。如果手术室护士不主动与患者沟通,患者一般不会对手术室护士提出沟通要求,但他们恰恰是手术室护士最应关心,最需交流的对象。

2.2 医生 手术室是外科医生们施展才华的重要舞台。一台手术的顺利完成手术医生不仅要依赖各种仪器设备和药物,同时还要依赖手术室的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默契配合,这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2.3 各职能管理部门 由于手术室的专科特点,其有多重身份的属性,即是独立的护理单位又属于医疗系统的独立科室,需要同时接受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等多职能部门的工作指导和帮助。

2.4 后勤管理部门 现代化手术室需要空气净化、医用气体、消毒、照明、水源、通讯、消防等设备的保障,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般为非医疗专业人员,对医学知识不是很了解。

3 手术室护士沟通的方法

护士角色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处于众多关系枢纽地位。对患者来说,护士直接参与医疗护理活动,有爱护患者的行为,对医生来说,护士共同协调完成医疗任务,有协同互补行为。

3.1 术前访视患者 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有效的沟通应具备以下的能力: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并表现出倾听的能力、使患者舒适但避免过分的情绪投入、澄清能给予和不能给予的帮助、接受正当的批评、避免不正当的使用职业权利。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护士只有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症结,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访视患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手术患者来说,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极为短暂,但却是一生中较为特殊的一段经历,因而优虑重重。如果护士在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患者伸出援助之手,可使患者在手术期有安全感、信赖感,平稳的度过手术关促进身心的早日康复。术前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及人员都很陌生,同时担心手术安全,害怕疼痛,因此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病人,安慰病人,当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如果遇到的是前一天访视他的护士,随着护士温馨的问候和热情的接待,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赖,从而稳定了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手术,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篇(2)

手术室护士工作在病人健康第一线,事关患者生命安全,工作风险性高、责任重大、承受的压力也大,因此一个称职的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思想素质,不畏辛苦、不怕吃苦,才能适应手术室工作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特点。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是每位护理人员的天职[1],要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的天职观念,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勇于承担责任,挑战自我,良好的专业态度决定护士能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自律、坚守岗位、勤奋工作。手术室工作技术性更强,要求更高、更严,手术室护士要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把"梅奥"的核心价值观[2]:"病人的需要第一"援引到护理工作中,注重整体护理模式下外科围术期概念,掌握病人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满足病人的需求,为病人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舒适恰当的服务方式送达病人,为提高服务效果不断努力。

二、加强继续教育,适应护理发展新需要

20世纪60年代,护士核心能力在美国护理界兴起,90年代起被引入我国的护理教育中。刘明等通过质性研究指出,护士的核心能力为护士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三个基本属性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我国有专家认为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护理部门,与病房有很大区别。手术室专科护士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有很强的专科特点[3],并能够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总体包括:沟通与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评估及观察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核心能力是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护士获得专科资格认证后仍需继续学习和培训,以提高核心能力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发扬慎独精神和协作精神

手术室护士应具有慎独精神[4],手术室的工作特点是护士独立工作机会较多,工作内容以无菌技术操作为主。而无菌操作技术本身是一种操作行为,其完成的过程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做到有人在、无人在一个样,工作忙闲一个样。自觉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认真对待每一台手术和每一项辅助工作。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责任心,为病人的生命安全把好每一关。

协助精神,手术室工作是一个以手术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团队工作。在这个团队里包括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麻醉护士、手术辅助人员等各类人员,经常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这要求手术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协调好各科室医务人员及手术室内人员的关系,妥善处理日常工作的各种事务,尽量避免发生工作失误或导致矛盾,最大限度的把工作做好。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标准预防,提高防护能力

手术室工作情况特殊,使手术室护士在日常操作中不可避免的较多的接触血液、体液,而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可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20多种疾病。在每年卫生行业中的人员被刺伤或经皮肤感染的绝大多数人为护士,而手术室护士又是最易感染血液性疾病的主要群体,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所以手术室护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和执行防护措施。接病人要严格查病人的化验单,乙肝五项缺一项不能接病人。对用过的敷料、器械,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垃圾要严格分类,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手术前要仔细检查自己双手有无破损,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要戴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破了要及时更换,脱手套要注意手的清洗和消毒。传递手术器械时要避免针刺及锐器伤害。当意外接触血液、体液、锐器伤害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及时预防。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是一门艺术,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护理是以命相托,重于泰山。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一个清醒的正确认识,才能树立起自己的敬业精神,自觉培养自己的专业品质,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做到让病人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柳琴,张银玲等.公共健康背景下对护理职业伦理的思考.护理研究,2012,4A:955-956.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篇(3)

1 手术室护理隐患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手术室护士承担的是比较特殊的任务,要求知识范围广,同时需具有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快,由于新条例的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挑战,许多制度需要及时的修订。因手术室工作繁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可能会发生管理制度缺失,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差,不能坚守岗位,手术室安全制度及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不够标准等。

1.2 查对制度不严格 药物摆放无序,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而导致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清点不清,中途添加物品不及时记录,出现器械敷料遗留在患者体腔内;各种管道脱落或不通畅。

1.3 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 护理记录单能够如实的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能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较为直接的证据。如果只是执行口头医嘱,很有可能导致手术抢救过程缺乏完整、合理、安全的记录资料。

1.4 环境方面 手术室工作为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手术室内噪声源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1.5 其他护理隐患 器械准备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合,或是器械设备老化性能不良,影响手术;手术患者手术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和神经损伤;术中仪器使用不当,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术中用药错误;术中标本遗失;接台手术频繁,存在院内感染的危险;医护配合不当,护患沟通中因交流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2 预防

2.1 制度保障 查对清点制度,仪器保管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针对手术室安全隐患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成立手术室管理小组,实行PDCA质量管理,护士长随时抽查,找出问题并及时整改。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2 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查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手术间号,以及手术部位,所需物品,药物过敏的情况,用物是否齐全;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腹前、关腹后应认真清点手术中的器械、敷料、纱布、缝针,认真反复清点后记录在手术护理单上。

2.3 完善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可为医疗纠纷提供举证较为直接的证据,因此口头医嘱仅限于抢救中,使用时护士应重复1遍,并与医师再次核对后才可以执行,事后护士一定要督促医师及时补充记录。

2.4 环境方面 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以及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间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间内设备以及药品应根据手术的需要而合理放置。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同时应减少噪声源,避免使患者对手术具有恐惧感。

2.5 其他 输血输液给药时要各项均经过双方核对,输注时密切观察。标本妥善保管,与术者核对无误做好标识登记,及时送检;电凝器不能直接与患者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要求手术护士和术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入无菌间更衣、戴帽、戴口罩;保留好手术标本,及时做好标志。严格标本送检制度,专用标本登记本;及时组织护士进行新业务学习,新设备学习,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3 小结

手术室工作具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安全隐患相对较多的特点,手术室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抢救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及时发现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应针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制定一整套安全管理措施,以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慢慢被发现,新的防范措施需不断地提高和总结,通过有预见性的加强管理,责任到位,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应急能力,使每一个人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薛萍,孟红梅.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防范.职业与健康,2007,23(9):759.

[2] 詹静,刘奇敏.论基层医院护理文件质量控制.护理学杂志,2005,20(6):58-59.

[3] 宋秀华,陶敏,朱秀红,等.护理风险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1-93.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篇(4)

由于眼科手术室的工作性质特殊,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应该是一种科学的培训方法,然而目前新护士的培训多采取传统的跟班学习方法,属于经验式的带教,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统一的培养标准。为了把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提高到一个新台阶,我们对新护士采取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训,摆脱从传统的教学经验模式,而转变为科学教学,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教学程序和规范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探索,总结和提高手术配合,提高手术质量。

1眼科手术室的教学特点

眼科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显微器械、仪器设备多且难以辨认。此外,仪器的使用多涉及到氮气、二氧化碳等特殊气体。增加了工作的危险性[1],从而给手术室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而且眼科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台数多,对护士的手术配合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

2培训模式的建立

2.1要求手术室的教学人员具有一定专业素质,不能随意安排任何一个护士进行带教工作的,眼科手术室的工作涉及眼科临床知识,消毒隔离知识,各种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程序操作及新技术的开展等,因此要求教员的专业素质不断的提高,掌握如何检索相关文献,根据临床问题,从这些文献中找出与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料,作分析评价用。此外,还要求教员通过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实践不断的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计划的使教员在知识上不断充实自己,包括理论的钻研、技术完善、经验积累。

教员要根据新护士的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她们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态度上要对新护士表示充分的尊重、宽容和耐心,帮助她们从临床护理工作角色到手术室护士的角色转变,建立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2.2对于手术室新护士的要求:培养对象为新加入手术室的护士,要求均有眼科病房工作经验2~3年,掌握眼科的临床护理操作。

3培训模式的实施

3.1第一阶段 要求新护士先了解手术室的管理规范,层流手术室知识和特点,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各岗位工作职责,手术室文件书写要求及手术室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合格者才能学习眼科的基本专科操作、消毒供应工作流程,快速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要求新护士学会辨认各种消毒化学监测指示卡、各种敷料的名称和用途,各种手术器械包的内容,以及手术室物品的放置与管理,当新护士完全掌握以上这些规章制度、物品、器械的使用,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3.2第二阶段 介绍眼科常用的缝线种类,以及各种晶体、义眼座、张力环、青光眼减压阀的种类及性能,接着对手术室的各种显微设备进行介绍,让新护士了解到显微设备对眼科手术的重要性。继而开始接触眼睑手术、泪器手术、结膜、角膜手术和急诊手术,学会配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等,同时学习眼眶病手术的护理配合还要学习电凝、电刀的使用方法及操作程序,设备的保养维护及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重点强调标本的管理。

3.3第三阶段 主要是学习内眼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手术的护理配合,其中白内障手术配合要学会超声乳化机的使用、保养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视网膜手术就要掌握玻璃体切割机及冷冻机、激光机的全套操作程序及保养,同时还要学会内眼感染手术后的消毒隔离措施。有研究表明[2]:内眼术前准备既能减少术后术眼感染的机会,又要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舒适感,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系统的培训和临床实践后,护士的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手术室专科护士》对护士的要求。

4结论

手术室的护理配合工作除了对护士要求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应变能力强以外,还需要注意两大原则:①严格要求无菌技术。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的场所,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要求,如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手术术野准备、手术台器械、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工作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慎都将对手术感染甚至成败都是一个重大挑战,为了杜绝每一个细节错误对手术感染的威胁,手术室的带教更是要深刻强调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同时做到放手不放眼的原则,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是一个严肃的工作场所,对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容不得半点疏忽,手术室有一系列的专科查对制度,如:患者查对,必须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三方共同在场的审慎核查,特别是患者的眼别和手术名称,医嘱术前、术中用药的查对等,在教学工作中要把查对制度作为带教的重点,查对环节重点把关,坚决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新护士对手术室的工作形成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坚决遵守这些规章制度。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护理学的发展,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势在必行,实施护理计划并通过动态评审的方法检测效果。通过实践,对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价,以提高认识、促进学术科研水平与护理质量的提高。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提高了护士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眼科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士参加专业学习、参加科研、参与论文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发展,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篇(5)

1 带教难点

1.1 护生心理压力大:手术室的工作氛围紧张、严肃、约束性强、规矩多,护生进入手术室常常有陌生感,无所适从,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1.2 实习要求多:手术室作为特殊实习单元,有其特殊的要求:如手术室特殊环境要求,进入手术室穿戴要求,出入的路线要求、消毒隔离制度,物品准备和岗位职责要求等。

1.3 实习内容多: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要求严谨,无菌观念强,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需要护生掌握和了解的操作多,如无菌技术操作、外科刷手、铺无菌桌,术前访视及手术中的流畅配合等。但实习时间短,所以要求护生各项护理操作确有一定难度,有的护生因要求严格而不敢操作,看到老师紧张工作的场面,自己却无所适从,甚至失去信心。

1.4 教学与工作的矛盾:手术室工作繁重、工作量大、工作面广,并且紧张有序;手术中想让护生多操作,却因手术要求高或患者病重以及时间不允许,减少了护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即使让护生操作也担心他们不熟练或不规范而影响或延误手术。或手术配合时需精力集中,无暇更多的讲解、示范;同时也由于讲解增加了工作的忙乱等,使临床教学与工作的矛盾非常突出。

1.5 教与学不协调: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的事情(如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区域的划分等),而护生感到很茫然,很多工作也不能只交给护生做,或都是老师做学生看。看与做,哪些做、哪些看,教与学、学会与熟练、熟练到掌握在教学中怎样平衡掌握。

2 对策

2.1 全院护生大讲课: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初,由护理部统一安排,手术室带教老师对全体护生就手术室的基本知识、环境特点、进出手术室的要求等进行介绍和讲解,使护生对手术室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2 岗前培训: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大讲课,护生对手术室有了一定了解,在入科第一天由带教老师集中导游介绍手术室环境、各区域的划分及出入路线布局,常用物品摆放位置;了解手术室规章制度,如手术室一般规则、参观制度、接送患者规则、查对制度等;了解常用器械名称、用途、传递方法、布类敷料的名称、规格,器械包的规格及包扎法;熟悉常用无菌技术操作;使其心中有数,减轻护生的紧张感,加深记忆。并且在手术室《岗前培训手册》中,让学生们了解手术室护理哲理、手术室实习期间护生应具备的学习态度、纪律要求、要达到的实习目的等内容,每人1册,使护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有章可循。同时手术室老师要给予护生更加理解,主动关心爱护她们,讲解要注意语气温和,帮助护生尽快熟悉环境及工作性质。

2.3 集中教学与实际工作中一对一带教相结合:不断完善科室教学管理制度,由带教小组根据大纲要求和难易度,制定5周集中教学及一对一带教计划,并组织实施。

2.3.1 制定集中理论讲课及操作示范计划并组织实施:讲课和操作示范选派科室有大专或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业务能力较强、操作规范的老师担任;要求每位讲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及手术室具体情况认真准备讲课稿;示范操作也必须规范并通过科室教研组考核通过方可胜任。通过集中的、循序渐进的有关手术室的理论讲课和操作示教,使护生对手术室感染管理一般知识、消毒效果监测、手术后器械的处理、术后环境的处理及手术室各项制度,洁净手术室的一般知识和注意事项,手术室各种布类、用品的准备及洗手、巡回工作职责、常见手术的洗手、巡回配合等知识和工作有较明确的认识。通过无菌技术、外科刷手、铺无菌桌、穿手术衣等操作示范,直观明确、由浅入深强化无菌观念,让学生分清哪些是有菌操作,哪些是无菌操作,使学生无菌概念明确,讲解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常用设备、仪器和物品的正确操作方法;手术围术期的护理配合及手术配合的无菌原则等。重点细致的讲述,使学生有了完整系统的理论,基本能掌握手术室常见的特殊操作。

2.3.2 一对一带教指导: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每位护生指派一位大专(或大专以上)毕业、中级或高年资护师为指导老师,负责护生日常工作的指导。第一周让同学多看,以后根据学生情况,因人施教、循序渐进予以指导。对待学生特别想自己单独操作的心理,要多示范,尽量给护生操作机会,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指导要细心、检查要严格,随时向护生提出问题,促使她们多想、多看、多问、多实践、多干,让护生懂得基础知识怎样在临床中应用并指导实践。

集中教学与一对一带教指导穿行,两者结合,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了集中教学,为实际工作奠定了理论和操作基础,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大多不再缩手缩脚,能够坦然地跟老师学习、思考、提出问题。也减轻了指导老师的压力。一对一具体手术带教更为关键,因此,应合理安排洗手、巡回。开始老师细致讲解、正规示范操作,然后只要手术允许,多让学生实际操作,老师指导,强化训练,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2.3.3 带教查房:通过教学查房,不仅使护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手术室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如何遵守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同时也能拓展护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3.4 出科考试:每组出科前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理论考试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手术室特殊要求制定考试题;操作考试为“无菌技术”。通过考试,检验教学效果,找出存在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对护生做出综合考核评定。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篇(6)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72-02

在西部大开发的强劲推动下,作为西部边陲的一所县级医院,在县域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下,建成了县级医院应具备的标准手术室。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复杂性、多样性,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潜在于整个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直接影响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随着手术难度加大、护理人员监管不力等不安全因素在不断增加,任何不利情况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对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终生的遗憾。所以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手术室工作,要求护理管理者加强监管制度、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风险及法律意识,护理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 手术室工作特点及常见的几种护理不良事件

1.1手术室工作特点

手术室作为高风险科室,其工作具有以下特点:①要求护理专业人员技术高,操作娴熟,知识全面;②单位时间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一台手术少则2~3小时,多则5~6小时以上,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都要紧紧围绕手术的进程而忙碌工作,要求护士做到心到、眼到、手到,一丝一毫都不能怠慢;③工作时间长,连续工作率高,需要手术室护士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特别是急诊手术,要求护士必须有连续工作的精神和体力。

1.2常见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全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共39例,其中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12例,占护理不良事件的31%。主要是以下几种:①输液液体外渗,在汇总的12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有6例为此类,占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50%,发生率较高。与人员、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②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发生例数4例,发生率33%。主要是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物品器械不认真,造成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③电刀灼伤,发生2例,发生率17%。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2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2.1人员因素

2.1.1管理者的因素

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与管理能力较差,没有预见性的评判潜在的风险隐患,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培养不足,没有组织有效的风险培训,业务学习与思想教育缺乏或重视程度不均衡,个别护理管理者缺乏领导的艺术性与个人魅力,管理力度不够,服务理念陈旧等均可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2.1.2护理者的因素

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这个团队应是团结和谐、步调一致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的团队还存在着不足: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欠缺,忽视患者的感受,从而引发不良事件。不执行清点制度,未清点用物或清点用物不及时,可能造成手术器械物品遗留在切口内,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②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过重,心理压力较大。目前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工作时间长,精力高度集中,体力消耗大,易发生不良事件。另一方面,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与技能操作质量不高,工作粗心,过度相信主观经验,从而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不良事件出现。③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与医生、患者的沟通不良。术前访视不到位,手术注意事项交代不清,患者既往史不了解,如安置心脏起搏器等,与患者沟通不利,忽视了患者的身体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等,引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2.2医院因素

医院基础设施不完善,手术房间少、床位不足,器械、物品数量少;手术服务流程不合理;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医疗设备管理不规范。致使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不能步调一致,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3应对措施

3.1提升护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充分突出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并要发挥表率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手术护理质量,提高风险预见能力,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和培训,完善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各有其责,强化责任意识。培养护理团队有效的沟通能力,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让护士理解患者与医务人员是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护士与医生是合作关系,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院内环境,能够有效的减少医疗矛盾。强化“零缺陷”教育,力争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建立符合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的管理制度和人员调配方案,缓解护士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采用目标管理、自主管理,不断完善护士的绩效考评。将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相结合,并与护士的薪酬、晋升、评优相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获”。使其为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3.2强化护理人员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尊重患者隐私权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而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关键。应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服务用

语,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于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手术护理过程中护士要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安然度过手术全过程。

3.3健全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优化手术室服务流程。完善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做好贯彻落实。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入手术室的患者,两人查对,确保正确识别患者。在手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制定详细的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护理人员落实各项操作规范。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和理解患者,加强工作责任心,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执行操作前、中、后查对,严防手术用物丢失、不完整。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完全关闭后、皮肤缝合后,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数目,确保完全相符并检查其完整性。任何人不可随意更改物品清点内容,术中添加任何物品均由巡回护士亲自递交,并及时记录。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篇(7)

1.1 热爱自己的专业 做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敬业精神最为重要,针对手术室工作又苦又累,又无一定时间性的特点,教育她们树立要为自己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神圣性,使命性。

1.2 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 手术室工作人命关天,所以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虚心学习,有错必纠。

1.3 视患者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提高工作热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正将患者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

2 加强介绍

由于新护士对新环境相当陌生,加之手术室要求高,限制多,会产生恐惧心理,应对其介绍手术室环境、特点及要求告之现阶段工作的具体安排,使其做到心中有数,交待操作中的每个细节并强调工作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3 文化修养

和自身素质的培养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使新护士在工作中能树立信心,养成认真负责,恪守规章,严于慎独的工作作风。着重注意新护士的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等,同时,应注意带教老师在新护士心目的影响,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

4 医疗安全教育

认真学习手术室差错事故防范措施,时刻注意医疗安全,防止差错发生。

5 加强责任心

提高认识让每个新护士都遵守清洁卫生负责制,对自己承包的手术间施行清洁卫生工作,采用湿式清扫,保证手术间物品的无尘,让其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手术室清洁工作的重要性。

6 专业技能的训练

新护士的个性不同,对护理专业的适应也不同,带教老师针对不同个性新护士在带教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由于手术室专业性强,手术室的专业技术操作要从头开始训练。故此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带教教师,除对包括手术室常规,各班职责,药品等。手术室专业理论进行授课外,还需选择有代表的手术进行讲解,如:阑尾炎等手术配合。在基础技术操作训练考核达标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强化期使新护士对手术室的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能

胜任小、中部分手术的配合,达到手术配合熟练的目的。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篇(8)

心理韧性,源于早期心理学上用以形容遭遇不幸而不脆弱的儿童。对心理韧性的定义,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

美国文化传统词典将心理韧性定义为:从疾病、抑郁、变化或不幸中快速恢复的能力;恢复正常的能力;是一种物质特性,即在被弯折、拉长或压迫后恢复其初始形状或位置的能力;弹性。美国心理学会把韧性定义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GailWagnild总结:心理韧性意味着内在力量、能力、乐观、灵活以及面临逆境时有效应对的能力。李海垒等总结大量心理韧性的研究文献,认为主要存在三种定义: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tD理韧性,如心理韧性是一类现象,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如心理韧性是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

胡月琴等认为,目前国外对心理韧性的概念界定主要存在三种看法:①心理韧性是个体经历高危后的积极结果;②心理韧性是压力、逆境等生活事件与保护性因素同时作用的动态过程;③心理韧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结果说、过程说、特质说都反映了心理韧性的本质属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都应归人到心理韧性的概念范畴中。心理韧性是人类机体中存在着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它会在逆境下自然地展现出来,推动人们克服生命威胁、追求自我实现、维持精神和睹。心理韧性因情景、时问、年龄以及生活环境而水平不同。心理韧性也可理解为是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起初,心理韧性原本是指人格特征,而近年来,更多地将其重新定义为是一个动态的、可变过程。葛秀杰等认为,心理韧性的研究实质是关注影响个体应激反应的积极因素和过程。这样以心理韧性为基础的干预措施的发展,实施干预后结果的实验性研究都得以认可。心理韧性的概念虽然多年来已引起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兴趣,但在护理行业,也只是近十几年才开始意识到心理韧性在不同临床护理领域的潜在价值.

2心理韧性的测量工具

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心理韧性。多数研究者选择多种尺度和工具,包括自尊、道德品行、生活满意度、从属感等。Wagnild&Young于1993年发表的韧性测量量表RS已经作为有效可信的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心理韧性的五项基本特征:毅力、镇定、人生有意义、自立自信和独立自由的品性是Rs的概念基础?.此外Connor和Davidson编制的CD—RISC、Friborg编制的RSA也影响很广。CD—RISC来自于临床治疗,包括25个项目,涉及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感、精神信仰5个因素。RSA包括43个项目,主要测量个体面对应激的保护因素,包括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家庭和谐度、社会支持、个人组织性5个因素.

3研究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背景及意义

3.1背景

手术室是一个复杂的特殊工作环境,手术的特殊性使手术室工作节奏快、负荷大、易变性强。地理性限制的区域内同时协作工作的人员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医疗、麻醉、护理、技师、工程师、保洁工等。手术室是一个多等级人员共存的环境,人们因信息、价值观、信念、经验、角色、兴趣以及目的不同而常发生人际冲突。冲突的程度从小的争议、观点的不同、性格不合,到明显的敌视对抗,甚至身体对抗。 3.2意义

3.2.1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适应能力心理韧性是在复杂环境工作的必要素质元素,是能够习得的重要品质,拥有韧性品质的人能将逆境转化为机会,能身处逆境直到情境变得和谐一致和得到理解.手术室的工作性质要求护士能适时应变多变的紧张环境,所以,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水平要求高。反过来说,没有心理韧性或心理韧性水平低的护士不仅不能适应、胜任手术室工作,不能满足手术患者护理需要,就其本身的生理、心理也备受折磨,甚至最终不得不离岗离职。

因此,研究手术室护士如何习得心理韧性对提高工作适应力具有现实意义。

3.2.2指导手术室护士遴选心理韧性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心理韧性有其定义性属性或保护性因素,Marie总结6位研究者的结果发现: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包括自我价值感、自信、自我效能、幽默感、有理想、积极的正面关系、正面社会取向、非正式社会支持网、富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力、内在控制力等。其中,前四项6位研究者均认可。而这些因素也能预测个体的心理韧性,通过认识相关因素预测个体心理韧性水平,从而可在遴选适合手术室工作性质的护士时作为参考.研究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可以在遴选手术室护士、培养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促进一个团结、稳定、上进的手术室团队建设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影响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相关因素

4.1个人特征

个人特征如年龄、工作年限、T作经验、教育水平等能预测护士的心理韧性,这一点并未被很多人认可。

但不少研究已显示这些个人特征能影响护士对压力的应对和管理。Moore等通过对小样本研究发现,急诊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影响易感性与年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年纪较大的护士(>50岁)压力水平最低,提示年长护士比年轻护士更容易应对工作压力,可能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卫生行业,具有心理韧性特征。另外一些相似的护理研究倾向于支持这一观点。一些研究者测量了年龄和工作年限对护士稳定性的影响。这些研究中,护士年龄与工作满意和稳定心态显着相关。

也说明年纪较大的护士倾向于稳定,因为他们已经对服务机构有了承诺。不过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反驳这一观点。Adams等发现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与工作满意水平没有相关性。

4.2续聘 计划

计划继续受雇是护士留下来的重要标志,可能与心理韧性有关,表明护士具有在临床环境中坚持的能力。就护士工作年限、教育水平与继续受雇的计划之间的相关性,也是有相冲突的研究结果。Chan等在一个114名新加坡护士的小样本随意抽样调查发现,工作年限长和教育水平高的护士倾向于继续雇佣关系。而Shields等对英国护士大样本概率抽样研究表明计划离开、教育水平与雇用期限相关,研究认为较高学历的护士比低学历者更有职业灵活性。

因为抽样方法和样本量不同,Adams等和Shields等的结果更易接受。研究测量个人特征对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并不多。

而且其他领域的研究也反映了不一致性。测量老人心理韧性的研究推测年龄的增加与高水平心理韧性没关系。相反,Leipert等和Bowman等“的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发展与年龄相关。样本量、抽样方法、研究方法可能是造成不一致的原因。这些不一致提醒将来的护理研究去调查这些特征对护士心理韧性的预见性效果。为描述和测量个人特征对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Brigid等对澳大利亚手术室协会成员进行系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应用CD—RISC心理韧性测量表测量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量化与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这些相关因素预测护士心理韧性。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与年龄、工作年限显着相关,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个人特征中只有工作年限可以预测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但是该研究同时指出,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不一定依赖于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而是可能受手术室环境文化影响。如那些经常与暴虐手术医生合作的护士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适应工作。手术室护士通过暴露于压力环境的经验,逐渐发展人际技巧,使其能够有效应对这种情形。其研究也指出,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虽然与工作年限显着相关,但实际工作经验,如经常配合难度大、复杂手术的护士与只是配合小手术的护士,仅靠年限为尺度的工作经验对其心理韧性水平的影响可能不一样,但这是目前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Waller提出,当个体遭受逆境挑战时,他们经常变得更强大,未知的、潜在的能力被激发使之能够克服逆境。所以,心理韧性是可发展的,而且不限于或不全依赖于个体的年龄或经验。其他因素如环境和特殊情况有助于增强个人发展心理韧性的能力。

4.3其他因素

研究者证实15J,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包括:个体觉得人生有意义、具有平和的性情、自强、有恒心毅力以及能够独处;社会家庭的支持、与社会家庭的密切关系、内在精神力量、自我价值、同情心等有助于个体韧性的提高。这些对所有人共性的保护因素自然也是手术室护士的保护因素。另外,手术室护士的其他个人特征,如婚姻状况、工作经历也可能是心理韧性的相关因素。Brigid揭示,心理韧性是人生中任何阶段都能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而非生来具有的人格特征。而且,心理韧性的发展是在个体与环境和经验协同作用的基础上的。适应性强的个体认为他们能够直接影响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并将这种信念转化为行动。这种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概念、希望和成功应对。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篇(9)

    心理韧性,源于早期心理学上用以形容遭遇不幸而不脆弱的儿童。对心理韧性的定义,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

    美国文化传统词典将心理韧性定义为:从疾病、抑郁、变化或不幸中快速恢复的能力;恢复正常的能力;是一种物质特性,即在被弯折、拉长或压迫后恢复其初始形状或位置的能力;弹性。美国心理学会把韧性定义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GailWagnild总结:心理韧性意味着内在力量、能力、乐观、灵活以及面临逆境时有效应对的能力。李海垒等总结大量心理韧性的研究文献,认为主要存在三种定义: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tD理韧性,如心理韧性是一类现象,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如心理韧性是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

    胡月琴等认为,目前国外对心理韧性的概念界定主要存在三种看法:①心理韧性是个体经历高危后的积极结果;②心理韧性是压力、逆境等生活事件与保护性因素同时作用的动态过程;③心理韧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结果说、过程说、特质说都反映了心理韧性的本质属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都应归人到心理韧性的概念范畴中。心理韧性是人类机体中存在着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它会在逆境下自然地展现出来,推动人们克服生命威胁、追求自我实现、维持精神和睹。心理韧性因情景、时问、年龄以及生活环境而水平不同。心理韧性也可理解为是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起初,心理韧性原本是指人格特征,而近年来,更多地将其重新定义为是一个动态的、可变过程。葛秀杰等认为,心理韧性的研究实质是关注影响个体应激反应的积极因素和过程。这样以心理韧性为基础的干预措施的发展,实施干预后结果的实验性研究都得以认可。心理韧性的概念虽然多年来已引起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兴趣,但在护理行业,也只是近十几年才开始意识到心理韧性在不同临床护理领域的潜在价值.

    2心理韧性的测量工具

    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心理韧性。多数研究者选择多种尺度和工具,包括自尊、道德品行、生活满意度、从属感等。Wagnild&Young于1993年发表的韧性测量量表RS已经作为有效可信的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心理韧性的五项基本特征:毅力、镇定、人生有意义、自立自信和独立自由的品性是Rs的概念基础?.此外Connor和Davidson编制的CD—RISC、Friborg编制的RSA也影响很广。CD—RISC来自于临床治疗,包括25个项目,涉及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感、精神信仰5个因素。RSA包括43个项目,主要测量个体面对应激的保护因素,包括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家庭和谐度、社会支持、个人组织性5个因素.

    3研究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背景及意义

    3.1背景

    手术室是一个复杂的特殊工作环境,手术的特殊性使手术室工作节奏快、负荷大、易变性强。地理性限制的区域内同时协作工作的人员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医疗、麻醉、护理、技师、工程师、保洁工等。手术室是一个多等级人员共存的环境,人们因信息、价值观、信念、经验、角色、兴趣以及目的不同而常发生人际冲突。冲突的程度从小的争议、观点的不同、性格不合,到明显的敌视对抗,甚至身体对抗。 3.2意义

    3.2.1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适应能力心理韧性是在复杂环境工作的必要素质元素,是能够习得的重要品质,拥有韧性品质的人能将逆境转化为机会,能身处逆境直到情境变得和谐一致和得到理解.手术室的工作性质要求护士能适时应变多变的紧张环境,所以,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水平要求高。反过来说,没有心理韧性或心理韧性水平低的护士不仅不能适应、胜任手术室工作,不能满足手术患者护理需要,就其本身的生理、心理也备受折磨,甚至最终不得不离岗离职。

    因此,研究手术室护士如何习得心理韧性对提高工作适应力具有现实意义。

    3.2.2指导手术室护士遴选心理韧性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心理韧性有其定义性属性或保护性因素,Marie总结6位研究者的结果发现: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包括自我价值感、自信、自我效能、幽默感、有理想、积极的正面关系、正面社会取向、非正式社会支持网、富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力、内在控制力等。其中,前四项6位研究者均认可。而这些因素也能预测个体的心理韧性,通过认识相关因素预测个体心理韧性水平,从而可在遴选适合手术室工作性质的护士时作为参考.研究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可以在遴选手术室护士、培养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促进一个团结、稳定、上进的手术室团队建设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影响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相关因素

    4.1个人特征

    个人特征如年龄、工作年限、T作经验、教育水平等能预测护士的心理韧性,这一点并未被很多人认可。

    但不少研究已显示这些个人特征能影响护士对压力的应对和管理。Moore等通过对小样本研究发现,急诊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影响易感性与年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年纪较大的护士(>50岁)压力水平最低,提示年长护士比年轻护士更容易应对工作压力,可能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卫生行业,具有心理韧性特征。另外一些相似的护理研究倾向于支持这一观点。一些研究者测量了年龄和工作年限对护士稳定性的影响。这些研究中,护士年龄与工作满意和稳定心态显着相关。

    也说明年纪较大的护士倾向于稳定,因为他们已经对服务机构有了承诺。不过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反驳这一观点。Adams等发现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与工作满意水平没有相关性。

    4.2续聘计划

    计划继续受雇是护士留下来的重要标志,可能与心理韧性有关,表明护士具有在临床环境中坚持的能力。就护士工作年限、教育水平与继续受雇的计划之间的相关性,也是有相冲突的研究结果。Chan等在一个114名新加坡护士的小样本随意抽样调查发现,工作年限长和教育水平高的护士倾向于继续雇佣关系。而Shields等对英国护士大样本概率抽样研究表明计划离开、教育水平与雇用期限相关,研究认为较高学历的护士比低学历者更有职业灵活性。

    因为抽样方法和样本量不同,Adams等和Shields等的结果更易接受。研究测量个人特征对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并不多。

    而且其他领域的研究也反映了不一致性。测量老人心理韧性的研究推测年龄的增加与高水平心理韧性没关系。相反,Leipert等和Bowman等“的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发展与年龄相关。样本量、抽样方法、研究方法可能是造成不一致的原因。这些不一致提醒将来的护理研究去调查这些特征对护士心理韧性的预见性效果。为描述和测量个人特征对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Brigid等对澳大利亚手术室协会成员进行系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应用CD—RISC心理韧性测量表测量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量化与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这些相关因素预测护士心理韧性。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与年龄、工作年限显着相关,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个人特征中只有工作年限可以预测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但是该研究同时指出,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不一定依赖于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而是可能受手术室环境文化影响。如那些经常与暴虐手术医生合作的护士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适应工作。手术室护士通过暴露于压力环境的经验,逐渐发展人际技巧,使其能够有效应对这种情形。其研究也指出,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虽然与工作年限显着相关,但实际工作经验,如经常配合难度大、复杂手术的护士与只是配合小手术的护士,仅靠年限为尺度的工作经验对其心理韧性水平的影响可能不一样,但这是目前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Waller提出,当个体遭受逆境挑战时,他们经常变得更强大,未知的、潜在的能力被激发使之能够克服逆境。所以,心理韧性是可发展的,而且不限于或不全依赖于个体的年龄或经验。其他因素如环境和特殊情况有助于增强个人发展心理韧性的能力。

    4.3其他因素

    研究者证实15J,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包括:个体觉得人生有意义、具有平和的性情、自强、有恒心毅力以及能够独处;社会家庭的支持、与社会家庭的密切关系、内在精神力量、自我价值、同情心等有助于个体韧性的提高。这些对所有人共性的保护因素自然也是手术室护士的保护因素。另外,手术室护士的其他个人特征,如婚姻状况、工作经历也可能是心理韧性的相关因素。Brigid揭示,心理韧性是人生中任何阶段都能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而非生来具有的人格特征。而且,心理韧性的发展是在个体与环境和经验协同作用的基础上的。适应性强的个体认为他们能够直接影响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并将这种信念转化为行动。这种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概念、希望和成功应对。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篇(10)

2009~2011年手术室新生30名,其中2009~2010年15名新生设为对照组甲组,2010~2011年护生15名为新组乙组。对照组甲组女13名,男2名,平均年龄21.87岁,中专4名,大专11名。新组乙组女12名,男3名,平均年龄21.9岁,中专5名,大专9名,本科1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上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背诵重点 下一篇: 经济学的思想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