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业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6 17:26:57

农村养殖业前景

农村养殖业前景篇(1)

在县委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创新创业的不断引导与鼓励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下,龙港镇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当地实情,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创业增收,创建斑嘴野鸭生态养殖中心。

二、项目经济及社会必要性评价

凤江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由于种植业收益率低及凤江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易涨水,经常遭受台风侵袭),导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何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破解这一瓶颈,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道难题。

凤江村群众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养殖积极性高,但由于品种单一、生产原始、技术落后,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导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鱼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此外较小的养殖规模没有给养殖户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让农民真正做到养殖增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农村养殖的紧迫课题。

三、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野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经过人工喂养结合野外放飞的野鸭,能很好保持纯正野性。其肉质细嫩,脂肪少,野味浓郁,并以其低胆固醇,低热量、瘦肉率高、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我县绿色野味品种少之又少,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千家万户的餐桌、宾馆、酒店等到处都是施展魅力的地方。野生水禽养殖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商机,随着人民对食品安全及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生态野味消费需求量将会逐年快速上升,后市一路看好。

经调研,我们认为根据凤江村区域位置及市场特点,结合龙港城区的消费水平,非常适宜在此地开展斑嘴野鸭生态养殖。由于本县鲜有人进行斑嘴野鸭养殖,市面上极少量斑嘴野鸭皆由外地运入,仅见于个别高档酒店,运输费用占产品成本很大部分,造成该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极大限制了普通消费者对斑嘴野鸭的消费需求。因此,我们认为高品质的野味养殖业在我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前景。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养殖规模与方法

苍南县福利蛋鸭养殖场由残疾人创办,是全县规模较大的蛋鸭养殖基地。自2006年创办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合作社得到较好发展。现养殖场共有水域面积约4亩,杂地面积约3亩,养殖场面积较小,因此需要发展立体生态养殖业,充分发挥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去年底大学生村官到该养殖场做完调研后认为蛋鸭养殖市场饱和度高,附加值低,建议该社可利用多年的养鸭经验,合作发展斑嘴野鸭生态养殖。斑嘴野鸭抗病能力强,味道纯正,营养价值高。该品种野鸭养殖在我县尚属空白领域,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增收明显,前景广阔。若市场销路能够打开,可扩大生产规模,进行野鸭及鸭蛋深加工处理,带动本村及临近村农户发展相关生态养殖业、禽畜加工业,共同致富。

所谓生态养殖主要是用谷物、玉米、豆类和黑麦草作为主食喂养野鸭,河道放养经济鱼虾类。野鸭吃剩食物可扫入河道作为鱼食,小部分鸭粪可滋养水生浮游生物供给鱼虾食用,大量节省鱼虾饲料。竞争力弱的小鱼小虾还可以成为辅食供放飞野鸭时它们自主觅食之用,增加鸭子野性。大部分鸭粪还田用作黑麦草肥料或作为邻近番茄、柑橘等经济作物肥料。副产品野鸭蛋可直接供应市场或供应食品加工厂进行深加工。野鸭毛亦可销往附近羽绒被服厂。相信依靠科学养殖和精心管理,野鸭生态养殖一定大有发展前景。

现在养殖场已经着手扩建原鸭舍。5月底引进种苗1500羽进行试养,加盖室内飞棚。先在网棚内饲养,等技术成熟再进行放飞养殖。

2、 具体建设内容

(1)养殖棚舍建设

初步建设鸭舍3栋,雏苗舍1栋,加盖室内飞棚,河道修整及清淤,第一期投资6万元。

(2)种苗及食物费用

(3)其它费用

防疫费0.5万元/年,保险费0.5万元/年,河道及场地租赁费1万/年,交通、通讯、技术培训费等1.7万。明年准备建造一座孵化厂约8万元,这样能大幅减少种苗成本。

以上几项共需资金61.5万元。

五、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六、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

农村养殖业前景篇(2)

景区“带”火农家乐

“最近气温比较高,来赏花、漂流的游客比前一阵子多了不少。”阮家岭农庄负责人阮世灿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满脸欣喜。

2016年以来,通山县依托当地的生态优势和地域特色,大力打造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主题公园、农耕文化园、休闲农庄等。通过景区景点的开发,不断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实行“景区景点+农家乐+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杨芳林乡、黄沙铺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建成樱花、杜鹃花景区,每年能吸引2.3万名游客。景区带动了12户贫困户、52人参与农家乐经营,人均月工资达1500元,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致富。

“自黄沙铺镇景点开发以来,我们就一直想要开办个农家乐。”阮世灿告诉记者,经过多方筹备,阮家岭农庄终于在2016年9月开业,借着镇里大力发展赏花、漂流等旅游产业的东风,农庄的生意也跟着“火”了起来,开业才一年毛收入已达到30万元。富起来的阮世灿并没有忘记贫困乡亲,“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我现在富起来了,乡亲们还受着穷哪。”

开业以来,阮家岭农庄主动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内贫困户脱贫,孟玉兰便是其中的一个受益户。“以前,我们家就靠我跟孩子他爸打工赚钱养家,家里人多,我们收入又不稳定,家里生活很困难。”说起之前的境遇,孟玉兰眉头紧锁。“现在好了,我在这边上班,一个月能拿2500元,还能照顾家里,这么好的工作,我可得好好干。”

截至目前,通山县已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注册旅游企业45家,创办农家乐1200家,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带动1.6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互联网“带”起电商潮

远在深山,却能在网络上“晒出”自己的特色让“大家识”,淘宝、京东等网站上的通山馆,阳春圆饼、九宫山茶油等通山农特产品赫然在列,销往全国,通山县“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愿景呼之欲出。

在产业扶贫中,电商是重要的一招。通山县坚持线上农产品与线下产业链相结合,引导贫困户通过开网店或参与产业链实现增收。率先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试点机遇,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合作,建成阿里巴巴、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41个,电商大楼入驻会员企业40余家,电子商务创业就业人员达到1万人。

在大力为发展电商提供基础的同时,通山县还深知“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紧扣贫困户需求,对症下药、因户精准施策,对其进行订单培训、上门培训、电商培训等。成卫卫是通山县九宫山镇人,2007年因为一场交通意外导致高位截瘫,从此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紧接着父亲离世,只剩下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几十万元的债务像一座大山压在母女俩瘦弱的肩膀上。“后来县里鼓励我们搞电商,我想自己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不能成为社会的负担,于是报名参加了县里的电商培训。”成卫卫说。随后,掌握了电商技术的成卫卫在淘宝上开了店,销售化妆品,现在月平均交易额2万元,月收入2000元以上。“感谢政府、感谢电商,让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成卫卫感叹道。

目前,通山县共有140余个村形成了“一村一品”发展态势,6800户贫困户参与到楠竹、茶叶、油茶、香菇、小龙虾等产业链,484户贫困户发展电子商务。电商扶贫成为通山群众创业脱贫新时尚。

能人“带”动发展热

大路乡孔雀养殖能人大户王文教,投资1.2个亿建成100亩的孔雀山庄,养殖良种蓝孔雀。

“大路乡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特别适合孔雀的生长和繁殖,我有养孔雀的技术,回来创业既能发展自己的产业,又能为乡里乡亲们做点事。”王文教说。为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殖孔雀脱贫,山庄向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孔雀幼苗、养殖技术和饲料,由贫困户代养10-12个月,山庄按照100元/只的价格进行回收,贫困户零风险养殖。犀港村村民杨大意,几年前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

一家人的境况从2016年9月开始改变:“基地为我们免费提供幼苗和饲料,还教给我们养殖技术,养殖若有损失由山庄全包,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说起这些,杨大意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仅通过养殖孔雀这一项,我今年能增收2万元呢。”目前,山庄共带动45户贫困户养殖蓝孔雀,平均每户养殖300只、年增收达到3万元。

为了充分l挥能人大户的技能、经济、创业优势,鼓励贫困户参与到能人大户的产业中,通山县政府整合财政、扶贫、农业、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1亿元,设立扶贫产业基金,专门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开发“精准扶贫贷”,每年整合1000万元,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金,进行1:10放大,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可以通过产业扶贫基金、扶贫贷款等资金,以挂靠合作社或大户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合作社或能人大户给予贫困户保底分红。通羊镇茅田村就有5户贫困户将扶贫贷款挂靠到村内的香菇合作社,每户每年可收入5000元。

土地租赁“带”出新工作

越来越多的“空心村”带来的是越来越多土地的荒芜。对此,通山县大力在湖北省范围内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并颁发证书,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既能增加收入,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政府还为流转土地的贫困户“打好了算盘”:将这些释放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农机、施肥、修剪、打药等劳务服务队,返聘到产业基地务工,让他们由农民变为产业工人。

燕厦乡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引进南山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3000亩用于苗木种植,投资2亿元建成集四季采果、观景、赏花、参与式劳作等功能的现代星级农庄,返聘80余户贫困户就地务工,贫困户不仅得到了土地资金,还拿到了务工薪金。成金林是燕厦乡北冲村村民,一家八口人,老伴和大儿子常年患病,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只能靠着几亩地的微薄收入过活,生活早已捉襟见肘。自南山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项目在当地落成后,他家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公司租用了我家的林地,还给我安排了工作。现在,我每个月都能收到租金和工资,足够我们一家人用。”说起乡里的租赁返聘老成竖起了大拇指。

农村养殖业前景篇(3)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70-01

一、基本情况

融水县苗山土鸡选择在山清水秀、无任何污染的树林、竹林、果树下等养殖,不受外界环境污染。鸡以谷物杂粮、草、虫为食,放养半年以上才上市,保证鸡肉的品质。鸡病防治主要使用中草药,保证鸡肉无药物残留,达到国家无公害质量标准。苗山土鸡个体均匀,外形美观,肉质香甜鲜美,营养丰富,皮下脂肪少,是老少皆宜的理想营养佳品。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人民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苗山土鸡的品质恰好适应的消费者的追求,展现的苗山土鸡林下养殖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县具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林地占地面积407.22万亩,发展苗山土鸡林下生态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量的林地面积为苗山土鸡林下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我县苗山土鸡林下生态养殖如火如荼的发展。2011年以来,我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坚持把发展林生生态养殖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任务来抓。经过两年多来的发展,批存栏1000只以上的林下生态土鸡规模养殖96户。2012年全县年出栏肉鸡610.14万只,其中苗山土鸡80万只;林下生态养殖合作社4个,存栏苗山土鸡种鸡1万多只。

二、苗山土鸡林下养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积极引导,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在林下养殖项目实施中,农民能否积极参与养殖是项目成功发展的关键,因此发动农户参与,解决农户实际困难成为了项目实施的首要任务。农民对于苗山土鸡林下养殖都非常感兴趣,但是真正的实施却畏首畏尾,发动养殖工作困难重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深入村屯,与农民群众“零”距离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对养殖基础比较好的养殖户进行扶持,以点带面的铺开,逐步带动群众投入林下养殖产业中。另外,通过与群众的交流,让农民群众树立商品经济意识,克服小农意识,通过商品的流通,产生经济效益。

2.多方筹措,解决资金难筹问题

由于我县农民收入比较单一,农民的经济条件较差,创业资金缺口比较大,农户发展林下养殖项目启动资金的投入困难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有创业想法的,而资金不足的养殖户,县有关部门与邮政银行、农村信用社、妇联、人事劳动等部门联合对具备贴息贷款条件的养殖合作社和其他养殖业主争取财政贴息贷款。积极落实惠农政策,目前主要有柳州市“菜篮子”工程、柳州市支农资金、融水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等扶持政策,对我县规模苗山土鸡林下养殖户给予一定的扶持。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经过调研,农民群众对发展苗山土鸡林下养殖比较感兴趣,但是缺乏技术都没有付诸到行动的中,农民对得到养殖技术培训的愿望强烈。我县按照农民群众养殖意愿,首先是安排他们到规模养殖场进行参观,掌握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概念;其次是有针对性的组织群众进行培训,免费赠送养殖光碟和书本,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到村屯指导农民群众进行林下养殖场的规划和动物疫病的防治;再次是邀请专家到村屯给农民群众分析国内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景,灌输知识,让农民群众开阔视野,增强信心。

4.加强林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

农村养殖业前景篇(4)

摘 要:依靠资源禀赋,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目标,是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和农村区域经济的正确选择。本文作者以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现实为依据,拟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构思,对当地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的途径方法及其所生产的效应进行了简评,以期为今后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绿色畜牧经济;资源禀赋;利用效应中图分类号:S811.5

文献标识码:B根据资源禀赋,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发展生态效益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抉择。景宁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山区,介于N 119°13′40″~119°58′19″,E27°28′42″~28°10′52″之间。境内山峰叠障、河谷交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步性好,常年平均气温达17.5℃,年降雨量在1800mm以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被保护良好,物种资源丰富,工业化污染程度极低,山清水秀、空气洁净,具有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和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德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鉴此,笔者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拟通过对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开发利用的构思,对当地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的途径方法及其效应进行了思考分析,以期为今后畜牧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起到益裨作用。1 资源禀赋景宁县地处山区,山多地少,在1949.98km2的土地面积中,有山地面积178466.7hm2,占总面积的91.52%,耕地面积仅7193.33hm2,占总面积的3.69%。面对现实,在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果蔬自给能力的基础上,注重的是要做好“山字文章”。根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景宁县有草山3113.93hm2、疏林地4012.4hm2、果园3733.33hm2、茶园3133.33hm2、竹林11800hm2、油茶园733.40hm2、木本药材基地3345.20hm2、水田5800hm2。所有的这些资源存量,如果稍加人为改良,优化资源配置,在林、果园内留置或套播一些优质耐荫牧草,实行稻田养鸭,发展生态畜牧经济,不仅可以起到以养代抚,培肥土壤基础肥力的作用,更为生态养殖,推进山区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发展,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资源有效增值拓展了空间。2 资源配置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可能随意狂为,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行之有效的切实措施。应对草地、林园稍做改良,对资源的利用做出合理的安排,改变以往就养论养,就种论种,单一留养的传统种养模式,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合理的安排。在资源利用地域划分上,对于草山、疏林地类,可经改良后发展牛、羊养殖;而对果、茶园,竹林、药材基地,为避免牛类大牲畜的踩踏或取食,应以发展山羊、禽类养殖为宜。在宜牧资源所处的陡坡、山体的中上部、管理较为不便的地段,应以发展活动力、爬坡力强,管理稍可粗放的山羊、黄牛为好;而在山体中下部缓坡地段,管理较为方便的地处,以养殖鸡等禽类为宜;在稻田中只适合于稻鸭混合种养与稻鸡轮作。在品种选择上,以选用适生性、活动力、寻食力强,肉质风味、市场行情好的绍兴麻鸭、缙云麻鸭,绿壳蛋鸡、当地芦花鸡,凉山黄牛、宣汉黄牛、当地本地种牛,波尔山羊等为佳。在生态养殖实践中,应密切注意与种植业产业基地建设、林地抚养、畜禽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紧密联系,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契机,致力于发展种、养、沼循环农业现代生产模式,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增值,并以提高产出效益[1,3]。3 效益估测3.1 规模预测根据资源禀赋和相关资料分析,借力于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和省里扶持景宁县发展生态养殖项目实施之良机,通过人为措施的改良,适当降低栽种、留养密度,留置、套播优化牧草资源,辅之以诸如交通、饮水、栏舍等必要的设施建设,拟可以实现如下表1的养殖规模。以各类资源的80%面积可供畜禽养殖;养鸡以每年养2批,养羊、养鸭以每年养1批计算。由表1可以推测,如果能将景宁县可以用于发展生态养殖的各类资源的80%加以利用,则每年可实现930多万头、只的畜禽养殖规模,相当于2010年77多万头、只畜禽养殖的11.7倍的饲养量,这说明在景宁县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3.2 饲养产出效益 根据表1所列的养殖量,依据各类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拟可获得如下表2的饲养产出效益。牛以每年单体重225kg,纯收入以产值的25%计。由表2可见,如能将景宁县可用于生态养殖的各类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根据当地当前畜禽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每年可增加农业产值7.8亿多元,增加纯收入近2亿元,仅此一项,农业产值可比2012年的9亿元增加近1倍。可见,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失为景宁县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3.3 节省成本投入效益实行生态种养,可起到产业互利共促的作用,种植业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而养殖业则为种植业起到以养代抚,取食园内杂草,寻食植物害虫,控制病虫杂草发生为害,畜禽排泄肥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促进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用[4-6]。根据景宁县的资源禀赋,如能优化配置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发展生态种养业,不仅可以促进景宁县生态畜牧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资料与生产实践调查统计,可为种植业增加如下表3的养分投入[7],并拟可获得如下表4的节本效益。畜禽类便日排泄量为:牛20kg、羊1.5kg、鸡0.13kg、麻鸭0.12kg,牛、羊、鸡、鸭粪便含有机质分别为14.6%、25.5%、25.5%、26.2%,含纯N分别为0.38%、0.75%、1.63%、1.1%,含P2O5分别为0.20%、0.53%、1.54%、1.4%,含K2O分别为0.10%、0.45%、0.85%、0.62%计。3.3.1肥料投入

以各类粪便有机质含量换算为栏粪便,栏粪肥以30.0元/100kg计;化肥价格以尿素1.82元/kg(含N46%),过磷酸钙0.52元/kg(含P12%),氯化钾3.50元/kg (含K60%)计。3.3.2养鸡鸭饲

料1.88元/kg,放养节省投食150g/只·天,年放养320d计。 由表3、表4可以看出,根据资源禀赋,实行资源化配置,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可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质120648.86t,植物主要营养成分纯N6996.94吨、P2O56504.35t、K2O3576.65t。这就为培肥土壤基础肥力提供了条件[8];并此可以增加农业纯收入19618.76万元,节省生产投入成本92854.3万元,节本增效可为景宁县14万多农业人口年均增收6632.45元,可见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4 结语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物尽所用,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农业产出效益,节省农业投入成本,提供更为安全、可口的农畜产品,并可更为有效地缓解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趋减,粮、林、果、生态建设的用地矛盾、有效推动资源增值,节源增效生态效益农业的发展。以上只是对实行生态种养经济效益方面的粗略估测。如是加之考虑,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价格升值;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其他相关产业的互动;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等诸多方面的效应,其综合效应更是可观。很显然,在景宁县根据资源禀赋,致力于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失、为是实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今后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参考文献[1] 杜一新,赵沛忠.毛竹笋用林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4):43.[2] 杜一新,周爱平,梁碧元,等.对生态油茶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3):31-33.[3] 畜牧和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携手 共建浙江绿色生态家园.[4] 王华,黄璜,杨志辉,等.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3,19(4):23-26,44.[5] 吴丽芳,杜一新,李永青.茶园养鸡生态种养模式效益浅析[J].现代物业,2010,9(7):103,89.[6] 富相奎,刘娣.发展绿色畜牧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53-54.[7] 北京农业大学肥料手册编写组.肥料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26-83.[8] 刘小华,杜一新,雷沈英.吊瓜园放养鸡对园地土壤肥力的影响[J].农技服务,2009,26(11):42,45.作者简介: 石家成(1963-),男,浙江景宁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农村养殖业前景篇(5)

过于迷信口碑传播,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在信息传播多元的时代,许多专业旅游景点综合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宣传已打开了知名度,创造大大小小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却仅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打游击”式宣传,优质的乡村旅游点需要游客“打听”才能找到,品牌打不出去,无法长远发展。然而开展“乡村烹饪培训项目”能有效为解决上述问题,“乡村烹饪培训项目”是指有具有专业烹饪知识的技校教师下乡村,为需要烹饪培训的农户有目的的培训经典农家特色菜的活动,这也是面向社会开展的培训方式之一。乡村旅游点开展烹饪培训项目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展烹饪培训项目,农民在农闲时纷纷投入到餐饮服务知识学习中,旅游旺季农户能充分发挥出所学知识,提高餐饮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一、三产业的结合,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做到优势互补,互为促进,共同发展。(二)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调整养殖业结构经过烹饪培训项目农户可以学到全方面餐饮营销知识,通过结合农村旅游实际的餐饮营销知识,从根本上让农户认识“营销”在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到游客需求后,农户养殖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使自给养殖向市场养殖转变,促进养殖业结构调整。(三)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调整的劳动力结构在“五一”、“十一”黄金周许多乡村旅游点比原来可以多安排8—10倍的劳动人口就业。大部分乡村旅游经营户都请上了帮工帮厨,阳朔景区的“农家乐”高峰期有的一家用工多达60余人,有的农户因为家里懂烹饪的人手不够时需要花钱请有餐饮娱乐服务经验的城里人帮工,大大提升了人工成本。如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让教师和设备直接带到农户家里,让当地农户能烹饪出一手具专业水准的菜品,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在旅游淡季可将多余人员调配到农业生产方面,加强果树、花卉等各种农作物的管理,很好地解决人员过剩的矛盾,使人力资源使用更趋合理。

农村养殖业前景篇(6)

中图分类号 S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301-02

石羊村素有养殖传统,尤其以养牛闻名。近年来,石羊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养牛业得到长足发展,成立了头营镇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养殖农户”的养殖模式,受到固原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副书记董玲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认真总结推广石羊经验。

1 “石羊模式”产生的背景

石羊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区东北25 km处,是纯回族聚居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543户,2 934人,耕地面积约为766.7 hm2,其中水浇地66.7 hm2。全村现有养牛户308户,占农户总数的57%,牛饲养量2 850头,存栏2 000头,养牛户户均养牛9.3头。

石羊村素有养殖传统,养牛是其中发展较好的养殖行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逐渐发展,养牛业在原州区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虽然石羊村养牛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养牛方式多以散养为主,在品种改良、市场销售等方面均处于无序状态,难以发挥规模化养殖的优势。2007年12月,石羊村退伍军人、共产党员马万武调查发现群众养牛的劲头很大,积极性很高,但养牛效益却很差,通过研究后认为养牛业市场前景良好,于是主动寻求原州区农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并在石羊村率先成立了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养牛合作社后,石羊村的养牛业得到了长远发展。

2 “石羊模式”的运作方法

石羊村养牛合作社开创出一种新的养牛业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基地+养殖农户”的方式将统一管理与分散养殖结合起来,并提出“三统一”原则,即统一购牛、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为养殖户提供一体化服务,解决养牛户在实际生产中缺乏养牛技术、肉牛销售不畅的问题,降低了农户的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石羊村养牛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的养牛之路。

2.1 标准育肥,示范带动农户发展

马万武带头创办了标准的中心育肥场,其牛存栏量常年保持在50头以上。育肥场按照标准配方精心饲喂,成效显著,肉牛膘肥体壮,本村以及周边的农户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养殖户在加入专业合作社后,能够获得良种肉牛购买、肉牛销售、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帮助。目前,已有198户养殖户参加了合作社,全村肉牛年出栏量达到6 000余头,养牛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极大地刺激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全村肉牛存栏量超过3 000头。合作社大力加强技术服务,技术人员深入各农户养牛场进行现场指导,向农户传授先进科学的养牛技术,农户养牛技术得到了提高。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全村有300个农户养牛数量超过5头。合作社社员户均养殖肉牛达到11.7头。分析2010年合作社社员户均年收入发现:养牛收入占合作社成员户均年收入的80%以上,养牛已经成为合作社社员致富的重要途径。

2.2 诚信经营,发挥能人带动作用

技术能人马万武具有20多年的养牛、贩牛经历,其根据以往的经验对牛进行重量估计,所估计重量与过秤相比,上下不会错过5 kg。带着这种熟练的技术,马万武经常奔波在牛舍和交易市场,帮助村民买牛、卖牛,进行无偿服务,并明明白白地为群众计算成本和利润,不仅增加了石羊村村民的收入,也取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马万武一如既往地带领群众大念“养牛经”、大发“养牛财”。

2.3 多渠道融资,破解社员养牛业发展瓶颈

养牛业投资大,资金回收慢,扩大生产的主要瓶颈在于缺乏资金支持。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合作社依托政府基础母牛贷款贴息补助,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以合作社的名义主动争取贷款,并根据社员实际需要将贷款无偿分配给资金困难的社员,帮助其购买牛犊,待牛育肥销售后再还款,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为社员申请担保贷款480万元。仅2010年合作社获得政府贷款贴息补助30余万元,同时又成功申请到“神内二期宁夏高档肉牛养殖”项目。合作社利用项目支持、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贷款相互周转,争取到了融资空间,成功破解了社员的融资难题,为石羊村的养牛业注入了活力。

2.4 三个“统一”,确保肉牛茁壮成长,统一进出栏

一是统一购销。在牛进栏时,合作社统一购买,确保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良的肉牛品种,既避免农户分散购买价格较高的问题,又确保购买到优质的肉牛。购买肉牛后,将其分给合作社养殖户进行养殖。待肉牛育成后,由合作社统一进行销售,然后将收益分给养殖户。这种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增加了养殖收益。二是统一防治疫病。通过招标会对常用兽药进行统一招标订购,不仅保证了药品质量,也使得药品的采购价格大大低于市场零售价,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合作社经常开展防疫培训,聘请专业兽医授课,并培养了一批本地防疫员,使其能对常见的疫病自防自治,降低了疫病防治成本,能够及时对疫病进行防疫和治疗,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三是统一饲草配送。在分散的养殖过程中,农户自行购买和配置饲草,存在饲草配置不合理,春、冬季饲料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合作社统一订购、运输、加工调制和配送饲草,规范饲草管理,使因基础设施条件差、劳力少而贮草困难的部分社员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也降低了火灾隐患,净化了乡村环境。

2.5 全面培训,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科学的养殖技术是保证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合作社组织专家和畜牧技术人员对社员进行培训,推广和普及科学的养殖技术,解决养牛户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养牛户科学养牛水平得到了提高。遇到技术问题,农户只要打个电话,技术人员就会立刻上门服务,不论严寒酷暑都是随叫随到。合作社设计了架子牛育肥饲料配方,该配方使用玉米、麸皮、油渣等作精饲料,用玉米青贮、秸秆黄贮等作粗饲料,极大地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使用该配方喂养的肉牛,日增重都能达到1.5 kg以上。每头牛经过3个月育肥后,能够产生千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在石羊村,60%的养牛户除了掌握科学的饲养技术,还学会肉牛的买卖技巧,全村养牛业得到快速发展。合作社还定期召开总结交流会,相互交流养殖经验。合作社还评选并表彰奖励了优秀的养殖户和养殖能手,进一步提高了社员的养牛积极性[1-2]。

3 “石羊模式”取得的成效

3.1 提高组织化程度

合作社成立前,农户分户饲养,对市场供求信息缺乏了解,导致养牛效益低下,养牛积极性受到打击。合作社的成立较好地解决了市场和养殖之间的衔接问题。养殖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为其提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负责买卖、疫病防治、技术服务等一系列问题,社员只管养好牛,就能赚到钱。不仅解决了农户养难、卖难、贷款难等问题,还扩大了肉牛的市场覆盖面,开拓了更多的外部市场,使肉牛的生产更趋理性化、科学化,确保农户效益最大化。

3.2 培育肉牛经纪人队伍

现代化养牛业的发展离不开肉牛经济人队伍的逐渐壮大。肉牛经纪人在掌握养殖信息的基础上能够及时把握肉牛销售市场动态,将销售和养殖联系起来,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的销售难问题,也带活了肉牛交易市场[3-4]。

3.3 打响品牌

随着养殖业竞争加剧,要想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就要打造知名的品牌。在富源合作社成立之初,就认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在养殖过程中统购、统销,统一配置饲料,统一进行防疫,提高肉牛品质,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注册的“万武”牛肉商标已经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扩大了品牌认知度,品牌效益已经逐渐显现。

3.4 推动产业发展

石羊村合作社实行的统一管理、分散养殖的合作方式,有效解决了肉牛的品种选择、育肥、疫病防治、饲草配送、肉牛销售等技术难题,极大地降低了社员的养殖成本,实现了养殖户的增收,使社员尝到了入社的“甜头”,合作社的成功,加快了该地区肉牛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 “石羊模式”的启示

4.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与当地优势产业紧密结合

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当地群众原有的养殖种草习惯为基础,深入实施,让群众尝到“甜头”,办到群众心坎上。政府要大力引导和支持帮助当地农民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户入社,通过建立养殖小区、小型养殖园区,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土地流转,确保种草面积,做大做强养牛业。

4.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资金、技术等众多困难,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破解融资难题中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政府要通过加大政策和项目等支持,帮助扶持合作社提高肉牛品质,扩大高档肉牛饲养量,鼓励支持合作社对育肥肉牛深加工,建设统一屠宰、检疫车间,提高肉牛养殖附加值,并帮助合作社开拓市场、打造品牌。

4.3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兼顾各方利益

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理的内部利益联结机制,使社员不仅能获得养牛带来的巨大实惠,而且还能获得比非社员更多的服务,并学习到了更专业的养殖技能,使得合作社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4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发挥养殖主体的能动作用

发挥养殖主体的能动作用,促使其不断创新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不懈动力。石羊村养牛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正是依靠自己的开拓创新。2010年,原州区遭遇大旱,青草奇缺,石羊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葵花种植量大的优势,大胆试验葵花饼青贮并获得成功,有效解决了青饲料问题,既降低养牛成本,又增加农户收入。

5 参考文献

[1] 孙英浩,李笑华.石羊模式对黑龙江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学理论,2009(24):88-89.

农村养殖业前景篇(7)

山西省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省试点省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实施城乡化策略。山西省城乡生态化就是要遵循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实现城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的演进过程,它是可持续发展模式。[1]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含有自然和社会两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产业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生态产业注意到了自然生命生态系统中本无废物的事实,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共生”的生态调控原则,而生态产业协调了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复合生态系统在某一发展阶段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得以持续发展。[4]基于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农村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农业、农民和农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看,“三农”实质上分别对应着复合生态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即农村→自然、农业→经济、农民→社会,可见,三农现象不只是经济或社会领域内的问题,“三农”之间形成了“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关系,相互作用,协同发展。[4]

城乡生态化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分析

建立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可以作为山西省城乡生态化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根据榆次区20个村、灵石县14个村和保德县16个村的调查,目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村建立水源保护区占调查村总数的100%,村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占调查村总数的38%,基本上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村委能主动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而且有30个村地下水资源受到煤矿区的影响,占调查村总数的60%,农村主动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在榆次区、灵石县和保德县城周边村污水没有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距离榆次区、灵石县和保德县城较远、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没有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村尚未做到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村垃圾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直接倒入深沟和深坑内;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2%,但各村推广的户数并不多。在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方面,能够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户用沼气村达到调查村总数的100%,但各村发展的户数并不均衡;村综合利用作物秸秆,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能源生态模式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6%;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

企业对农村外部不经济性的影响。村周边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已经建立,有效地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村周边不存在污染问题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在拥有煤炭资源丰富的灵石和保德县,由于煤矿企业的开采,村内存在一定面积的土地坍陷问题,村内存在坍陷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48%。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村内已经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占调查村总数的100%。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各村能推进健康养殖,在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方面,已经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力求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但人畜混居现象彻底改变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已经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力求提高养殖的规模化水平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能够通过养殖小区发展沼气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能够通过养殖小区生产有机肥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但不能有效地进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0%;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按标准化生产,强调采取技术、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能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在种植区域普及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0%;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0%;实施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0%。

防治农村土壤污染。村对农产品种植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均为0;村对煤矿废弃地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均为0。但所调查的村均能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占调查村总数的100%,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自然生态保护。村能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但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的力度不够,村庄绿化工程建设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6%;庭院绿化工程建设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2%;通道绿化工程建设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6%;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6%;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64%。

城乡生态化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农村养殖业前景篇(8)

马莲渠乡廖桥村和巴浪湖村是__市传统的奶牛养殖村,有20多年的奶牛养殖历史,廖桥村还是__奶牛养殖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廖桥村拥有土地2611亩,人口3011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90%以上,有6个村民小组,人均耕地0。9亩,奶牛存栏由过去的3500多头减少到现在的1000多头,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巴浪湖村拥有土地1830亩,人口2577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80%以上,有7个村民小组,人均耕地0。7亩,奶牛存栏由过去的5000多头减少到现在的1700头,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

在产业结构方面:这两个村都是二元结构模式,以奶牛养殖为主,粮食种植为辅,廖桥村几乎家家都养奶牛;巴浪湖村奶牛养殖户达到400多户,占到80%以上。这两个村有个体私营企业只有2家,且规模都不大,主要以传统粮食加工和饲料加工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

在农民收入方面: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两个渠道。一个是来自于奶牛养殖收入,廖桥村农民收入70%以上的收入来来自于奶牛养殖,巴浪湖村农民收入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奶牛养殖。另一个是来自于外出务工和少量的粮食收入,这两项分别占到了农民收入的30%和20%,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宽。

在扶贫解困方面:由于人多地少,位置比较偏远,农民增收缓慢,低保户较多,贫困人口大多数集中在年龄偏大、身体残疾、长期有病、劳动技能差的农户中,廖桥村有低保户57户,巴浪湖村有低保户88户,低保户每月每户50元,一年600元,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人的生产生活还有很多困难。

二、在在的问题

这两个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奶牛存栏数急剧下降。由于牛奶收购价格下降,农民宰杀奶牛数量比较多,造成奶牛存栏数减少严重。在发展高峰期,廖桥村奶牛最多存栏数达到3500多头,现在减少到1000多头,巴浪湖村奶牛最多存栏达到5000多头,现在减少到1700多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奶牛减少5000多头,奶牛存栏数急剧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奶牛养殖成本增加,农户养不起。存在着多养多赔钱,少养少赔钱,不养不赔钱的问题。养殖奶牛多的,淘汰差的保存好的,或者淘汰大的保存小的;养殖奶牛少的,有的全部淘汰,有的仅留几头,等待时机。

二是奶牛养殖效益严重倒挂。由于玉米和油料饼价格上涨,导致饲料价格随之上涨,而牛奶收购价格又下滑,目前挤奶站牛奶统一收购价每公斤1。6元,散户牛奶收购价每公斤1。4元,一涨一降,两项负担同时增加到农户身上。据了解,现在一头奶牛每月倒挂600元。过去,农户以每头1万元左右的高价买进,现在只能以每头5000元左右低价卖出,一进一出,两项损失又叠加到农户身上。据推算,一头牛在买卖当中就损失5000元-6000元左右。这样“一涨一降”、“一进一出”,导致奶农亏损严重,无力维持,只能忍痛割爱宰杀奶牛。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廖桥村地下水位高,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土地盐碱化,农业生产受到制约,为扶持奶产业发展,市物价局、经委、畜牧局制定出台了生鲜奶最低保护价政策,园区每公斤1。7元,巴浪湖村既无养殖园区,也没有挤奶站,只能按散户价收购,奶业经纪人转嫁危机,压价收购,散户收购价比园区收购价每公斤低0。3元左右,靠养殖业为主的农民,收入呈下降趋势。

四是粮食种植效益低下。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政策补贴又少,种地没有多少经济效益,只能保吃饭,有的农民不愿种地,把土地摞荒。巴浪湖村由于受附近造纸厂排污影响,用污水灌溉,粮食产量只能达到正常地区的70%左右,企业每年给该村造成损失达100多万元,虽然经多方协商,但赔偿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五是村集体欠帐较多。这两个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近年来建村部、搞“两大工程”等,村上欠了很多帐,仅巴浪湖村负债就达7万多元,由于家底薄,收入低,银行贷款难,群众机耕、发展生产都没有资金扶持,发展缓慢。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这两个村存在问题和实际困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近几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五补一免”政策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很多实惠,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作为村党支部和村委员,要认真领会中央的政策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想办法、谋发展,不能被田暂时的困难吓住,不能被客观条件捆住手脚,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养殖园区、小额贷款、政策补贴等方面积极大胆地争取市、区、乡的项目支持,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二是稳定发展奶牛养殖。奶牛养殖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势产业,尽管目前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从发展前景、经济效益、群众接受程度上看,奶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全市奶牛基本形成了农户+园区+企业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发展奶牛的政策,为奶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这两村奶牛养殖时间比较长,发展基础比较好,奶牛养殖也是农民主导产业。所以,必须千方百计稳定奶牛数量,咬紧牙关克服眼前的困难,坚定不移地稳定发展奶牛养殖。

农村养殖业前景篇(9)

武隆县是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核心区域。201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武隆县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渝东南生态渔业的稳健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粗放型渔业向集约化渔业转变;打造成集特种养殖、交易、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乌江画廊”特色渔村,充分实现依水养鱼、以渔富民;推进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步筏。

1、生态渔业发展的优势

1.1地理位置优:武隆县城距重庆市主城约170公里,约2小时车程。火炉镇位于武隆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东与沧沟乡、彭水县相连,南与江口镇、巷口镇相接,西与仙女山镇相邻(紧邻仙女山5A级景区,距仙女山部级森林公园20公里),北与土地乡、桐梓镇相通。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示范园区位于武隆县火炉场镇正东方7公里处,以梦冲塘村、车坝村为核心,包括新田村、后槽村的一部分,幅员面积27.42平方公里,海拔在200―500米之间,4000余亩农田依靠梦冲塘的水系灌溉。梦冲塘属于一个山坪塘,容积1万立方米,由地下水汇聚而成,是龙溪河的发源地,龙溪河流经梦冲塘村、车坝村,全长7公里。在上龙溪注入乌江,梦冲塘因有一个美丽而传奇的故事让世人皆晓。

1.2基础设施好: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示范园区内道路交通网络全覆盖,共有公路82.6公里,其中15.5公里主干道路面全部硬化,路面宽阔通畅;以梦冲塘为起点、产业地为核心修建各类水渠共计52公里,水渠分布丰富且相当合理,各个生产区域都能够满足用水需求,为生态渔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证。

1.3渔业发展自然资源丰富: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示范园区幅员总面积27.42平方公里,可开发养殖水域3000余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最低月平均气温6.6℃,最高月平均气温27.5℃,空气湿度78%左右,并且梦冲塘水系的水中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适合鱼类的生存繁殖。在塘的东西两面分别有一个出水口,每个出水口的出水流量有20立方米/秒,常年不断,水温能够保持在14-20℃,充分保证了生态渔业发展所需的水资源。园区内的景点有梦冲塘、龙溪古渡、龙溪古桥等,被赞誉为“渔米之乡”。园区内现有的产业以渔业养殖为主、以种植业的柑橘、枇杷等为辅,目前连片新建商品鱼基地800亩,围绕新农村建设标准打造市级居民点1个。

1.4经济基础好:火炉镇幅员面积179.6平方公里,镇辖14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总户数9024户,总人口31514人。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224亿元。梦冲塘生态渔业示范园区内总户数1152户,总人口4821人,从业人员共287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1275人,从事第三产业的1482人;2012年园区经济总收入超过1亿元,其中渔业生产经济收入6214万元,主要来源于中华鲟、大鲵等经济鱼类的养殖和四大家鱼良种场苗种的繁育,园区内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1.5发展机遇好:2013年武隆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梦冲塘水系。要加快推进梦冲塘生态渔业发展,力争将火炉镇龙坝片建设成乌江流域的“渔业特色村”,由武隆县农委牵头建设生态渔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在县乡两级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借助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之机,加快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的步筏。2013年梦冲塘村荣获重庆市“美丽乡村”称号。按照市级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生态渔业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2、生态渔业的发展现状

2.1渔业产业发展:武隆县火炉镇为渝东南生态渔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目前养殖水面达到800余亩,其中有池塘养殖面积300亩,稻田养殖面积200亩,流水池塘养殖面积300亩,养殖池塘均达到相应的标准。园区中还修建有病鱼、死鱼的定点销毁池,严格控制疾病的蔓延和传播。

2011年三峡库区生态渔场武隆县“四大家鱼”良种场在火炉镇梦冲塘村落户开建。2012年全面完工喜迎市农委的验收,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2013年三峡库区生态渔场武隆县“四大家鱼”良种场全面投产,养殖面积300亩,年产鱼苗2000万尾以上,带动170户村民积极投入到渔业养殖中,年产值900万元。

2009年以来先后引进了2户大鲵养殖户。建设大鲵驯养繁殖场2个(其中1个为重庆市最大一家大鲵驯养繁殖场及武隆县吉弘大鲵驯养繁殖基地,年繁殖大鲵2万尾以上)。带动55户村民积极投入到大鲵养殖中。到目前为止2户大鲵养殖户产值上1000万元,并于2012年得到了市农委的验收,审批上市销售进餐桌(目前是重庆市内唯一的两家部级保护动物上市销售)。

经过2006-2013年几年的努力和培育,现在火炉镇梦冲塘村的冷水性鱼产业得到了市、县农委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到2013年梦冲塘流域饲养冷水性鱼类的农户扩大到了13户。年产量50万斤,累计产值达到了700万元。其中产值达100万元的农户就有了3户。现有冷水性鱼类苗种繁育场1个(可繁殖虹鳟鱼、裂鳆鱼、鲈鲤等多种冷水性鱼类和亚冷水性鱼类)。鲟鱼流水养殖场6个,面积8658平方米,年产鲟鱼36万斤左右。

2012-2013年在火炉镇梦冲塘村、车坝村连片建设生态商品鱼池800亩,池深2.5米,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改造现有鱼池300亩(包括清除淤泥、埂坎加固加高、进、排水沟渠的配套完善与疏通整治等),年产量450吨以上,年产值1050万元。

2.2龙头企业培育:渔业的发展壮大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目前现培育和引进数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包括武隆县永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隆县吉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隆县宏达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武隆县民忠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武隆县胜境农业股份合作社等,其中武隆县永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梦冲塘水系得天独厚的淡水资源投资建设三峡库区生态渔场武隆县“四大家鱼”良种场,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1500万元,主要以生产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的幼鱼为主,年产鱼苗2000万尾以上;配套建设有亲鱼池、鱼种培育池、室外孵化系统、工厂化繁育车间、实验室及管理用房。“四大家鱼”种苗场投产后能满足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大规模增殖放流的苗种需求,加快生态渔业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户200多户增收及捕捞、销售、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2.3优势品牌打造: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和自然优势,借助武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强劲的旅游发展势头,确立高远定位、实施品牌战略,加之梦冲塘水系养殖的鱼的品质本身就远远高于其它鱼的品质。武隆永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隆吉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家企业已经取得了人工繁殖大鲵、中华鲟等部级保护动物的特种养殖、经营利用许可证,并顺利实现了市场上的流通销售。

2.4专项技术培训:经常性争对生态渔业生产开展专项技术培训,与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发展规划、教育培训、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等方面都有专家提供指导、帮助,从而形成以高校、科研所专家为顾问、县、乡镇科技人才为核心的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支撑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同时聘请了西南大学教授和县水产站工作人员、本地行家组成了8人的技术服务小组,专门针对渔业生产和发展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3、生态渔业的发展对策

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的思路要清,任务要明,措施要强,品质要优,拓宽销售渠道。

3.1发展思路要清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示范引领渝东南生态渔业现代化建设为根本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线,结合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中“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部署,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与武隆县加速“绿色崛起”打造“中国武隆公园”建设任务相结合,高标准、高起点和高水平的开展武隆县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发展工作。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以建基地、扶产业、强科技、抓质量、拓市场、护环境为目的,实施“科技、效益、生态”生态渔业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3.2发展任务要明确:建设1500亩标准化的水产养殖“五大基地”

一是打造大鲵繁殖基地,在现有建成规模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亲鲵培育车间、孵化车间、繁育车间、饵料池和成鲵养殖车间等;二是打造最大冷水性鱼养殖基地,引进或开发适合养殖的优良品种,对市场前景较好的鲟鱼、裂鳆鱼、鲈鲤等品种加大繁育力度,积极开发冷水性鱼的市场潜力;三是打造土著鱼养殖基地,通过从乌江、芙蓉江、木棕河流域选择极具市场价值的土著鱼品种,经驯养繁殖后加以推广;四是打造最大“四大家鱼”鱼苗供应基地,以三峡库区“四大家鱼”良种场为核心打造渝东南最大的“四大家鱼”苗种、成鱼供应基地;五是打造稻田养殖基地,因地制宜的对稻田综合开发利用,推广“鱼稻共生”、“稻鳅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

农村养殖业前景篇(10)

1、养羊

这个项目就不用多说了,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对这个项目也多次介绍过,就是一个既不愁销量,又能稳妥赚钱的好项目。目前随着人民生活在天天不断地提高,羊肉在市场上是根本不愁销路的,因为羊每天吃的都是野草树叶,无毒无害肉类产品,大家吃得放心。

还有就是,在所有的肉制品中,羊肉比所有肉类价值要高,营养更丰富,市场销售量相当好,特别是到了每年12月,基本是没有羊肉供应。所以,当今选择农村养羊,确实是养殖业的一条宽阔大道。

2、养乌鸡

目前在农村,养殖乌鸡就是一个好项目,其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管理简单,饲料报酬高,生长快,繁殖周期短,适宜大规模养殖。另外,养殖乌鸡的投资少,产出多,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养殖乌鸡,从苗鸡养到1千克左右的商品鸡,一般只需要70~100天。每只乌骨鸡的纯利润2元左右,一般家庭养殖场每年可养殖4批,共可养殖2万多只商品鸡,每年纯收入在4万元以上。

当下市场上,乌鸡不愁销路,只是价格稍微波动而已,但肯定是赚钱的,这一点毋容置疑。像乌鸡的鸡粪,是很好的养鱼、养猪饲料和优质的肥料,出售鸡粪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收入,如果综合利用收入会更高。所以,建议考察一下这个项目。

3、养鸽子

说道农村养殖销路好、能稳妥赚钱的项目,肯定要考虑鸽子这方面。鸽子养殖前期投入小,收益又快,目前市场需求也是稳定上升。近年来国内兴起乳鸽消费热,从大、中城市辐射到县、乡,有取代鸡、鸭的趋势,吃乳鸽在城乡家庭中已成为时尚追求,养鸽子还是比较赚钱的。

另外,从历年来市场销售情况看,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市场对乳鸽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数量一直在不断地上升,而且香港市场的鸽子都是来自于内地的市场,可见鸽子的市场需求量之大,内地发展很有前景。

4、养兔子

目前选择在农村养兔子,也是比较好的一个养殖项目。在农村养兔子,只要你选择优质兔种,掌握好市场行情,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成本,养出最好的兔子,肯定会赚钱的。另外兔子市场销路广,发展前景也很好。

上一篇: 民间借贷的时效 下一篇: 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