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考点梳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3 14:58:04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篇(1)

一、建议学生分门别类梳理知识。

即把知识分门别类加以梳理,就像图书馆把不同类型的图书放在不同的书架上一样,使读者一目了然,查找起来十分方便。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需要应用的时候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例如,可以把语文积累本分为基础知识模块,文言知识模块,阅读习题模块,作文素材模块,错题集锦等,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所学教材特点和自身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灵活取舍。

比如基础知识模块,可以对其中的字音、字形、字义,古诗句默写,精美语句等进行梳理,可以使知识积累条理化,应用起来方便快速,也可以更细致的把自己已经掌握的还没牢固掌握的也分开来。在梳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卡片摘抄,批注,剪贴报纸等形式,并结合运用好双色笔、彩色笔进行,使之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梳理,可以化整为零,既能拿分又不费力。

比如错题集锦,就是把原来所有做过的题订成册,重点在错题上反复背诵,进行笔记整理。一种题型每做三道题就总结一次,定期将各种知识体系、不同文章体裁,其解题思路与技巧在脑海里梳理、过滤一遍,连做题中的思维误区也不放过。

二、立足于课堂,“结”好个性化知识网。

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不遗余力地备好每一节课,通过整理、总结、归类,把精华、实用、而且贴近高考紧扣考点的东西无私的展现给学生,为学生铺就了一条“捷径”,从而避免了学生埋头苦干带来的时间上的过多浪费。因此同学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根据老师讲解,借助老师的间接经验,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并随时结好自己的知识网。温故而知新。这样坚持梳理下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梳理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第一老师”。的确,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趋向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语文学习也是一样,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做好梳理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就会乐意主动去梳理,坚持去梳理,而不会被动的把语文学习当成一项包袱,一味的为完成作业而积累,为应付考试而梳理,这样常此以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会消失殆尽,把语文当成学习中的负担。

要想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体对待。如定期展开各项积累本、错题集的展览;及时反馈学生每天、每周、每月乃至每学期积累梳理的情况,如谁的词语音、形、义整理的清晰,工整,谁的作文素材积累了多少页了,谁的阅读是如何分项科学整理的,谁书写有进步等等,公布张贴,落到实处,做到细处。

每位学生都是渴望得到表扬赏识的,这样通过表彰先进,鼓励弱差,使之融入到积累梳理的良性循环学习中,争相积累,比赛梳理,大家都不甘落后,学习效果自然而然达到最佳状态。

四、精选练习辅助梳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总结整理之外,同学们要选择适当的练习题进行演练,让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获。另外,做题时也不要一味地求新、求奇,要注重题型的规范性,其实,历年的高考题就是最好的样题,要吃透、悟懂。多思考出题者的常考点,多比较几份卷子上的相似题,你会有很大收获。

题目在精,不在贪多。更重要 的是做后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恰当的反思,及时总结。积累经验,归纳技巧,找准不足,各个击 破,为今后学习做好提升。

五、做好梳理后的总结工作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篇(2)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养成的习惯和能力。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不重视积累,就会导致语文“营养不良”;学生不注重梳理,就会被收集来的东西压得喘不过气,甚至被活活压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一、提供必要时间

现在的学生课程较多,作业较多,一天累到晚,也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语文老师应考虑有利于学生积累梳理的因素,拿出一些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去积累和梳理语文知识。

二、加强方法指导

1.积累方法

(1)诵读。

朗朗书生是语文的特质,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有效的积累方法,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佳句,学生能提高语文素养。现在的语文课堂读书声少了,甚至连读都让学生快速默读,这实在是语文的悲哀。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诵读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有意注意,精神饱满,容易识记;默读则易让学生情绪低落,处于无意注意状态。

(2)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几千年的经典之谈。老师应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等方法进行积累。比如学习人教版新课程必修2《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时可把姓氏源流、年节风俗、民族探源分别整理成卡片,帮助积累识记。再比如现在报刊上经常出现的“美轮美奂”“差强人意”“不以为然”等成语,错误频率很高,可整理相关资料。

(3)积累思想、积累生活经验。

俗语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知识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发现。这要求我们关注生活,处处留心,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所需营养。在语文积累中,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思想文化等隐性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加强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比如指导学生看电视、上网学习语文,并定期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心得。

(4)积累要注意层次性。

老师应注意根据年级阶段特点,将高中阶段必须积累的知识分解到各学期,循序渐进地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化整为零,不断提高,庇千山之材,成一家之言。在这方面,教师最好是编辑校本教材,将各知识点整理成册,利用早读、晚自习督促学生积累。

2.梳理方法

(1)梳理要分门别类。

积累多了,头脑中的知识自然就多而杂,要让杂乱无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一个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梳理是必不可少的。如,表达技巧知识梳理,古诗词常用意象指向,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归类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中经常出现你问表现手法,学生答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这些令人尴尬的事情,显然是学生不善积累梳理的结果。再比如学生对成语掌握困难,可指导学生分门别类进行简单的梳理,一个类建一个档案,考试或者做练习时,遇到一个填入一个,三年下来,各个类别的成语就很熟悉了。

(2)梳理要讨论探究。

梳理比积累更难,教师要善于组织专题,让学生讨论、归纳,帮助学生建立条分缕析的知识网络。如我在上古典诗歌鉴赏课时,要求学生讨论:“古典诗歌中诗人主要表达哪些情感?”学生举例、探讨,内容涉及相关诗人及处境,诗词及感情,表达及技巧等。通过学生的探讨,最后古典诗歌的情感分类不言自明。

(3)梳理要比较交流。

语文学习中有许多知识需要比较,在比较交流中明确知识体系。如文言文中学到的“以”字,有时相当于“而”字,这两字有何异同?为解决此问题,我要求学生把凡是已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的“以”字和“而”字相关的句子记录下来,排成一队,用法相同的归成一类,看可以归成几类。整理完毕,每组抽学生进行交流。“以”、“而”的用法就一目了然了。再比如教学《琵琶行》一诗,我特从比较艺术方面设置了三组比较:一是琵琶女与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比较;二是白居易音乐描写与李贺《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之比较;三是作者与琵琶女身世比较。论题研讨完成,教学的深度和学生知识的广度充分彰显,学生素养有效提升。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篇(3)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论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思维体操的引导者。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中,不会提出问题而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笔者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提出了“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不失为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一个好方法。

“梳理·探究·训练”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模式顺序因课因人而异,且其环节相互交融:梳理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梳理;梳理中有训练,训练中有梳理;探究中有训练,训练中有探究。前后梳理的累积时间为10分钟,前后探究的累积时间为20分钟,前后训练的时间为10分钟。基于此,“梳理·探究·训练”的高效课堂模式又被称为是121模式。

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和效果

(一)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

1.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

梳理就是设计预习提纲,把考点知识问题化的过程。探究就是问题考试化的过程,是强化效率意识的过程。包括:探考点命题之特点,究错误原因;探考点命题之规律,究思维建模。训练就是以情景案例或话题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新授课角度讲,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考点问题化、问题考试化、考试规范化的过程。

以语法“be+v-ing”表达将来的动作为例。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呈现出课文中的原句子:Where are we going?When are we leaving and when are we coming back?告诉学生类似这样的句子本课多次出现,这是一种语法现象,让学生在Warming Up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句子的时态均为现在进行时,是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吗?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得出结果:现在进行时有时也用来表示按计划或安排将发生的动作,能够用于这种结构中的动词有:go、cong、arrive、leave、start、stay、see、meet、wear等。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完成课本语法部分第二题及Workbook中语法部分的第一题来巩固此语法知识。

2.习题课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

梳理就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中有用信息的过程;探究就是把材料中的有用信息转化为课本文本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训练就是方法、模型应用、完善和熟练的过程,是描述、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从习题课角度讲,这种模式本质上是考查四种基本能力的过程。

还是以上面的语法为例来进行一节习题课。首先,教师可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来完成一组句子。接着,教师可让他们进一步讨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最后,教师要再给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练习题应包含能够表达将来动作的形式,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全面理解。

(二)学科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效果

1.学生变化发展了

实施“梳理·探究·训练”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提高了,课堂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的现象消失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了可喜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变化发展了

教师的学生观变化发展了,学会了欣赏学生;教师的自我观变化发展了,学会了反思,科研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技能提高了。

3.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

学校办学有了特色,教学有了个性,学生有了特长,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英语学科“梳理·探究·训练”建模实验过程

(一)实验原则

实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二)实验的进程

1.建模阶段

开展教改教法大赛、建模经验观摩、交流、探讨、修改、总结和示范课堂建模。

2.入模阶段

学校行政干预,科任教师必须按照学校课堂模式教学。

3.出模阶段

建立个性化高效课堂,做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灵活运用模式。

四、反思与发展

1.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问题的确定要遵循“精确”原则;营造宽松的探究环境;教师是导演,不是旁观者;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模式。

2.应继续研究、改进的问题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篇(4)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两部分,其中“名著导读”让学生课外自主安排,而“梳理探究”则要纳入课内学习计划。

“梳理探究”共15个专题,每册安排3个专题。这些专题,前7个侧重梳理,梳理是在积累基础上的梳理;后8个侧重探究,探究的目的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梳理侧重语言现象和语文知识,探究则侧重文学和文化现象。

在中学语文教材建设史上,“梳理探究”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一样,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属于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那么,“梳理探究”部分到底该如何进行教学?怎样组织学生?学生怎样梳理怎样探究?具体该如何操作?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一些思考,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认识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个方面是“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取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根据课程目标的这两个方面,我们的新教材设计了“梳理探究”这一体现新世纪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精神的教材内容。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这些专题,可以增加他们的文化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温立三老师就这部分教学提出六点建议,第一点就是“完成任务,不可不理。”他要求教师“要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科书提出的要求,认真完成梳理探究的教学内容,切不可略去不讲。因为梳理探究是着眼于21世纪的语文教育而设计的全新内容,它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而设计的,如果对这部分内容置之不理,那就是没有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仍然是在走老路。”

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但我们的教学又必须进行。我们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我决定大胆尝试,自己摸索。

二、实践篇

(一)一个原则

人人参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分工合作,交流探讨,共享双赢。

(二)两种形式

以学期为单位,两本书六个梳理探究专题,根据不同内容选用小组合作形式或个人完成作业形式进行。对于侧重语文知识积累和语言现象、文化现象梳理的专题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对于侧重个人能力习惯的培养和文学个性化解读的专题内容,则采用个人完成作业形式。

(三)具体方法及效果呈现

1.小组合作形式:(以高一上学期为例)

根据必修一、必修二梳理探究的六个专题,将学生分成六组,同时展开梳理探究。

(1)选择课题,成立小组

学生用两周时间阅读完六个专题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个专题。选同一个专题的学生编为一个小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安排分工,组织讨论探究方案,收集组员资料,组织讨论汇总资料,并且负责上交各个环节的书面材料。

这一步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学生们表现出了高涨的积极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2)制定方案,具体分工

小组长组织大家根据专题内容及要求,讨论制定出本组专题的梳理探究计划,并安排好成员的分工。从各组上交的分工安排和探究方案来看,学生的分工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如两个班的“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小组的活动分工和探究方案如下:

高一(1)班第六小组: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1.姓氏源流

①每个成员研究自己的姓氏来源与自己姓氏家族背后的故事。(共八个姓:宋、周、王、刘、叶、罗、张和杨。)

②选择3-4个有价值,更详细,更具体的内容向全班汇报。

2.年节风俗

①由5位同学研究中国的传统节日的风俗、来源和有关的名句名篇,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②由4位同学研究西方的节日风俗、来源及有关的传说。

③将两部分内容汇总后向全班汇报。

3.民族探源

①由3位同学研究自己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及风俗文化。

②由3位同学研究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多和人口稀少的民族历史和民族风俗。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篇(5)

建议学生要准备几个本:

基础归类本。这虽是老生常谈的方法,但真正能做好,能坚持下来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些文学大家留下的方法,今天仍然可行。从语文学习的第一节课,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有一定厚度的、耐磨的笔记本,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分类归纳、梳理字词或成语之类的基础知识。一段时间下来,笔记本上成语的积累,可以梳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还有同义词、多音字等的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地记忆下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的边沿还可以贴上口取纸,以便于翻查整理,从此开始高中三年的梳理。这样,时时积累,时时梳理,铁杵终会成针。

文言文梳理本。文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大头儿,而且本身有一定系统性。构建知识树,对学过的文言知识进行专项整合,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例如,对学过的一个文言文单元的知识点整合构建,可以由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把学生领上正轨后可让学生自己操作。具体操作可以在横格本上,以三行为一单位,第一行抄原文,下一行用红笔标注重点词语和句式,再下一行是字字落实的翻译。单元学习结束时,结合本子中每课的实词、虚词、句式专题再进行梳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文言知识形成体系,何愁学不好文言文?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篇(6)

中考备考阶段的英语学习重在知识的梳理和查漏补缺。初中阶段所学的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知识,需要在梳理的过程中得以巩固,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并理清其中的关系,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知识梳理的重要性无需过多赘述,教师和学生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本文将论述查漏补缺在英语中考备考阶段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中考备考阶段查漏补缺的重要性

1.查漏补缺的过程本身就是梳理知识的过程

中考备考阶段英语教师会将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查漏补缺,就相当于第二次知识梳理,是复习过程中巩固和提高的过程。在第二次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的错题集,使知识体系得以完善和扩充。

2.查漏补缺是对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复习过程

中考备考阶段英语教师的知识梳理是面向学生整体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收获的是语法体系、重点难点、中考考点等必备知识,是共性的东西。但是每个学生有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这就只能靠查漏补缺来完成。只有在系统的复习后,将自己知识的漏洞进行弥补,才能真正实现备考阶段的有效复习。

3.查漏补缺会使复习过程主动化

中考备考阶段英语教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并梳理,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在相对被动地学习,尽管这种相对被动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主动性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折扣。查漏补缺是学生寻找自己错误并改正的过程,这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中考备考阶段查漏补缺的实施策略

1.听写订正

平时听写时引导学生重视订正,让学生改变听写完就不再巩固不会单词的习惯。教师也可以在听写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批改,然后给两三分钟让学生把听写错的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同时,在批改听写本的时候,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有订正和巩固。并不定期抽查学生听写本上之前听写错的词汇,检查学生是否掌握。

2.改错本

要求学生必须整理改错本,并定期检查。整理改错本的方法如下:

(1)选择题。将选择题以填空题的形式整理,用红笔填出答案后,写出选择此答案的原因。

(2)阅读题。重点整理阅读中出现的影响阅读的词汇、短语或句子,并把词义或句意整理出来。

(3)完形填空。将完形填空中做错的题以填空的形式整理,并将备选选项中影响选择的词或短语整理出来。

(4)语法填空。将填错词所在的句子整理出来,并写好解释。

3.教师汇总错题形成试卷

教师平时将学生易错的题进行整理汇总,定期将这些错题打印成试卷让学生再次联系。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易错点的订正和掌握情况,也可以再次引导学生重视错题整理,并加深印象。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篇(7)

我们知道,面试归根到底是要回到职位匹配上来,也就是所有题型都在某种程度上应该隐含职位匹配的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报考职位的职责、性质、单位概况等有所了解。另外,考生还需要对自己的经历、特点等做一个很好的总结。这些对职位和自我经历的梳理,将成为考生面试答题时的出发点和展现自身优势的素材。所以考生应该花时间去了解和梳理两方面内容:

其一是报考单位和职位信息,包括:单位性质、主要职能、组织结构;所报考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职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术特长、个性特征等。

其二是考生的自身经历,包括具备的知识架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优点缺点、兴趣爱好、价值观、报考动机、录取规划及落选计划等。

外交部、商务部、银监会的考生尤其要做好自我梳理和职位梳理,因为这三个部门面试题中自我认知类题型比例很高,需要考生谈自身、谈报考、谈职位认识的题目非常多。商务部和银监会的考生在梳理完毕后还需要翻译为英文,以作答题之用。

(二)学习政策理论、关注社会热点

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题比重很大,其中社会现象类试题多是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考面试题目本源都来自于社会热点事件,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还要学会剖析热点,吃透热点。

第一,储备政策理论。考生可以多阅读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七大报告等官方文件,做到一学、二思、三用。通过对理论政策知识的学习,逐渐积累理论素材,考生能提升答题的高度和深度。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篇(8)

我们知道,面试归根到底是要回到职位匹配上来,也就是所有题型都在某种程度上应该隐含职位匹配的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报考职位的职责、性质、单位概况等有所了解。另外,考生还需要对自己的经历、特点等做一个很好的总结。这些对职位和自我经历的梳理,将成为考生面试答题时的出发点和展现自身优势的素材。所以考生应该花时间去了解和梳理两方面内容:

其一是报考单位和职位信息,包括:单位性质、主要职能、组织结构;所报考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职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术特长、个性特征等。

其二是考生的自身经历,包括具备的知识架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优点缺点、兴趣爱好、价值观、报考动机、录取规划及落选计划等。

外交部、商务部、银监会的考生尤其要做好自我梳理和职位梳理,因为这三个部门面试题中自我认知类题型比例很高,需要考生谈自身、谈报考、谈职位认识的题目非常多。商务部和银监会的考生在梳理完毕后还需要翻译为英文,以作答题之用。

(二)学习政策理论、关注社会热点

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题比重很大,其中社会现象类试题多是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考面试题目本源都来自于社会热点事件,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还要学会剖析热点,吃透热点。

第一,储备政策理论。考生可以多阅读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七大报告等官方文件,做到一学、二思、三用。通过对理论政策知识的学习,逐渐积累理论素材,考生能提升答题的高度和深度。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篇(9)

在毕业复习时,很多老师一般是按单元进行梳理,其实这样的复习还是点状的。我们应该整体思考,从不同角度切入,根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将散落于各册教材中的语言点进行归纳、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紧密联系的“知识串”。比如,以话题为主线进行梳理,以语言知识重难点为主线进行梳理,以文化为主线进行梳理,以及从学科综合的角度进行梳理,等等。知识结构的梳理过程是一个“将书读薄”的过程,与这个“薄”相对应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英语思维和学习力的“厚”。在梳理语言点时,对于一些学生易混淆的知识,教师可重点讲解。

二、精心设计练习,培养语言技能

在毕业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进行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的一体化设计,课堂上要压缩讲解与机械操练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课后作业练习要精选,让复习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真正形成互补效应,以切实提高复习实效。一般复习教学中,听的练习可包括:听句子并选出句子中包含的信息、听句子写出单词完成句子、听小对话选出问题的最佳答案、听短文判断句子是否与短文意思一致,等等。说的练习有:提供主题情景创编对话、改编story time或cartoon time进行表演,等等。读的练习有:阅读短文判断句子是否与短文意思一致、阅读短文选择问题的正确答案、阅读并给句子排序、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等。写的练习有:看图完成句子、补全对话、看图或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按要求写话,等等。

三、创设主题情境,突出语用功能

进行复习教学时,教师应该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真正理解某语言点应该在某场合使用。情景创设主要包括图片实物的运用、场景氛围的营造、语言上的解释、文字的说明、角色的扮演,等等。复习“一般将来时”,学生在畅想未来中学生活的过程中就会很自然地使用一般将来时,从而复习巩固了该时态知识,而且这种基于情景的复习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谈论某个话题、身处某种情境时需要用到哪些时态、哪些句型和哪些表达方式。

四、适度文化渗透,拓展国际视野

毕业复习阶段,在语言知识方面不能补充很多内容,否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但是我们可以考虑通过文化知识的渗透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教材以文化为主线梳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文化拓展,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围绕“旅游及假日活动”主题复习时,除教材中出现的国家和城市之外,还可引入目前比较热门的出境游胜地,还可以将教材中只是简单提到的台湾、香港进行具体介绍。另外,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教材中关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流,然后通过相关的拓展阅读让学生对这些国家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适度文化对比,拓宽国际视野,强化对于异域文化的理解。

五、突出学法指导,激发复习自主性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篇(10)

一、一点思考

语言,作为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其内部的核心成分提升了表述、沟通与交流的效率。

其词汇,丰富了语言;韵律,让表述更地道;结构,让表述更灵动;规则,让语言更标准。如何将看似枯燥的语法规则学习趣味化、体系化,赋予语法知识一定的生命活力,让语法学习有真正的语用实践空间,一直是一线教师不懈的思考。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等理论说明语言学习只有在创设真实的或准真实的情景中操练,才能掌握好语言的运用能力。英语,语言交际性决定其教学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各种社会情境理解掌握语言所含的意义,从而达到交际目的。在情境中学习语法,在活动中应用提高,赋予语法知识生活化的意境。让语法学习生动,灵动。让学习者体验快乐,幸福参与,高效收获是我们的责任。

二、一点探究

情境激发兴趣,丰富感知,启迪探究,引导联想,唤起生活经验,加强情感体验,提升效能。以语法项目为核心,话题为轴,情境为线,语用为手段与目的,对语法项目分层梳理,整合知识,建构体系,衔接情境,设计活动,提升运用。

三、探究模式

1.创新梳理,建构体系,注重学法,策略培养

教师引路,创新性梳理知识,梳理时注重学法引领,策略培养。比如,不规则动词可以口诀梳理,强化记忆;对定语从句关系词的用法可以进行表格梳理,直观解析;对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可以图示梳理,趣味展示;对动词时态学习可以进行影音梳理,制作微电影,趣味化教学目标,对比理解时态差异。

2.创设情境,自然习得,注重内化,彰显主体

依据语法项目,选择合适情境呈现,设计有效任务活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感受。要创设民主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有乐于参与的心情;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产生给予参与的心理;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创设竞争情境,使学生保持参与的持续性。我们的情境设计要具自主性、灵活性、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我们的情境设计要有趣、有效、有交际、有创意、有意义、有信息量、有层次、有感悟、有体验。同时,设计多环境、多角度生活情境,为语法项目重点、难点部分的应用提供全方位的实践空间。如,学习比较级和最高级活动时,可以创设“Boaster No.1”的情境,激活学生语用兴趣,发散其思维,拓展此语法项目的应用空间,让学生乐于参与,有效表达,内化知识,学有乐趣。

3.单项设计,有效操练,整合应用,提升能力

在有效的情境设计原则下,每一项语法学习依据学习目标点

和重、难点,考试的考点,学生兴趣点和能力发展点为核心展开设计。尤其是针对重、难点的单项设计是语言实践的重中之重。其情境的设计有效性与应用性起到关键作用。做到学有乐趣,练有感悟。此时要选取多元应用手段:开放应用、对比应用、拓展应用、提升应用等。在教师高效引领下学生高效应用活动,激活学生思维,以智启智,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与空间,依据自身兴趣创意展示所学,变学习为展示,变创意应用为能力发展,践行高效引领、个性发展、能力提升的学习策略。

我们的语法教学要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书本教育到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高效利用拓展活动与拓展作业,激发学生对语法项目学习的个性展示、创新应用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同时,将学生拓展作业与活动成果整理为新的学习资源,变拓展为探究、为能力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教学需要创新整合,高效梳理,建构系统,衔接情境,设计活动,提升和拓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教学,需要用动态的眼光关注动态的课堂,在情境中设计语法学习与应用空间,生成亮点,生成精彩,在情境中与学生对话,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振奋的火花。创设情境所带来的生成课堂让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使主体力量得以表现,个性得以张扬,教育过程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心理平台,在个体情感世界、审美情趣的参与下,使语法教学充分展示应有的生命力、创造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高中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 下一篇: 组织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