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1 16:37:48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篇(1)

0.引言

煤炭是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其消费比重长期维持在70%左右,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然而我国开采煤炭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复杂,煤矿安全问题严峻,透水、瓦斯等自然灾害在煤矿生产中经常发生,不经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对煤矿井下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风险,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煤矿生产安全状况,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

1.煤矿安全风险的特点

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体系,首先要了解煤矿安全风险的特点。煤矿生产过程在地下进行,它受到煤矿固有特点的制约,也受到人和物的影响。因此,与一般的企业生产风险相比,煤矿安全风险有以下特点。

1.1复杂性

煤矿生产的工作面在地下,作业环境复杂多面,影响安全的因素较多。另外,煤矿生产的环境较为特殊,存在水灾、瓦斯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工作环境昏暗潮湿、人员集中的特点也造成煤矿生产工作环境恶劣。煤矿采用系统性方式进行作业,各个生产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煤矿安全带来致命的风险。

1.2动态变化性大

煤炭生产方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生产方式会随着煤层地质条件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煤层地质条件的变化也会导致煤矿作业空间也一直处在移动和变化的状态,例如煤炭生产中的采掘面推进和矿井延伸等等都是煤矿作业空间移动和变化的表现。煤矿作业空间的移动和变化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新的情况和问题,煤矿生产系统和采掘方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使人员和机械设备出现不安全行为和处于不安全状态。

1.3随机性强

随机性是指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因素不仅多,而且因素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随机性强,不受控制。随机性强特点导致煤矿安全生产处于复杂的灰色关联系统[1]。尤其是井下的自然灾害,其随机性更为明显。例如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含量、瓦斯浓度、水量等等都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这些不确定因素的随机性难以用固定的公式和指标进行定量计算。

1.险关联性高

影响进行煤矿生产的安全因素众多,矿井下发生一种致灾因素可能引发其它致灾因素,或者并发多种致灾因素后,多种致灾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增加出现致灾因素的几率,或者致灾因素发生后相互结合,导致灾害的影响力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煤矿安全事故。例如煤矿中的瓦斯和粉尘这两个致灾因素容易相互影响,扩大灾害的影响范围。当矿井下的瓦斯达到一定浓度后,如果矿井内同时含有大量爆炸性粉尘,瓦斯爆炸后产生的破坏和危险系数会成指数提升。例如火灾和瓦斯,火灾会对导致瓦斯爆炸,而瓦斯爆炸会进一步增强火灾形势,火大火灾的影响范围[2]。

2.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建立煤矿安全风险评价和预警机制的目的在于衡量安全状况,以设立的预警指标作为标准,衡量安全状况偏离预警线的程度。如偏离程度较多,预警系统则立即发出安全风险信号,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即确定重点风险评价区域后,使用风险预警系统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警示和提出防范措施的一种制度。它具备检测、诊断以及预防的功能,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避免风险造成的损失。总的来说,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有以下建设内容。

2.1建立安全风险预警组织

要防范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必须建立识别、防范和管理风险的安全风险预警组织。安全风险预警组织的内容应包括行业性的安全风险防范组织和企业的安全风险防范组织。行业性的安全风险防范组织负责收集预警指标数据,并对收集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向行业内的煤矿企业公开,为煤炭企业建立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提供科学的防范信息作为参考。煤炭企业内部的安全风险防范组织主要收集和处理企业内部煤矿生产的风险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层制定安全风险费防范措施提供信息依据[3]。

2.2建立动态风险触发器系统

动态风险触发器是一个对未来时间内某种或某些风险因素状况进行识别和判断风险影响后果的辨识标识。它既能检验安全风险因素可能产生的后果,也能判断安全风险因素未来的变化发展进趋态势。将安全风险预警指标关联动态风险触发器系统,可得到一个总体风险评价结果,为防范安全风险提供数据参考。安全风险动态触发器可以用应用软件的形式进行设计,只需要将已设定的预警指标输入触发系统中,就可以对风险进行预警,判断风险的大小和未来发展态势,为相关人员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建议。

2.3建立数据和指标修正机制

安全风险预警的指标参数并非固定不变的,需要在时间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在实施运用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的实践中要不断改善预警指标参数,才能提高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发挥防范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行业预警组织要定期将相关指标和参数向上级报告,并定期进行行业预警。煤炭企业的预警组织则需要定期收集和更新指标参数、预警提示。

3.结语

除了建立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外,还要晚上相关的配套制度,如基于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上的考评制度,提高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是各项预警制度和措施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落实,真正发挥预警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篇(2)

0 引言

商业保险业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保险机构主动介入工伤预防,是国外的一条成功经验。保险业发育比较成熟的两个代表性国家是德国和日本。在我国,商业保险的产品还没有真正进入煤炭领域,煤矿一旦发生事故基本是政府买单。我国虽然强制推行了工伤保险制度,但事故的赔付非常低,事故伤亡人员及其相关方得不到根本保障,煤炭生产企业仍旧存在非常高的风险。商业保险进入煤炭领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商业保险进入煤炭领域,必须探讨一种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量化指标与费率浮动之间的科学系数关系,即建立煤炭领域商业保险费率制度,商业保险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目前,我国有各类性质的煤矿一万多家,其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装备水平、灾害类型、管理水平等千差万别,其风险水平不一,风险的大小没有一个可靠的评估方法,灾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无法准确预测。煤矿生产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影响煤矿工伤风险的因素错综复杂,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是典型的灰色模糊系统,所以可以考虑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煤矿工伤风险综合评价。

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煤矿开采系统是由人员管理、机械设备和地质条件等组成的。影响矿井安全的因素众多,大部分评价指标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难以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和评价。而且,煤矿开采涉及的因素较多,包括开采、通风、地质、机械、人员培训等,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众所周知,要评价一件由单因素确定的事物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涉及的因素多了,就会出现从这个因素出发对它做出一种判断,而从另一种因素出发又可以对它做出另一种判定的局面,这样就产生一个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一个更接近实际的综合评判的问题,这就是综合评判方法。模糊评价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来将模糊信息定量化,它合理地选择因素域值,再利用传统数学方法对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从而科学地得出评价结论,该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会忽略因素在程度上的差异[1]。进行模糊评价的过程是首先要建立影响评价因素集,并对各因素赋予相应的权数,然后由评价者建立评价集并对各因素进行评价,从而得出评价矩阵。最后由相应的权数与评价矩阵计算形成系统隶属度,按最大隶属度原则从评判级中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模糊综合评判决策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如下:①建立综合评价的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价对象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用U来表示,即U={u1,u2,…un}为n种因素(或指标)。②确定因素权重。由于各种因素所处地位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可用权重A={a1,a2,…an}来描述。③建立综合评价的评价集。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结果所组成的集合,用V表示,即V={v1,v2,…vm}为m种评判(或等级)。④建立模糊综合评判矩阵。用rij(0≤rij≤1)表示vj对因素ui所作的评判,得到模糊综合评判矩阵R=(rij)n×m。⑤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确定R、A之后,通过变换得到B=A°R=(b1,b2,…bm),它是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其中,“°”为综合评价合成算子。⑥确定系统总得分及评价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以后,可得出系统总得分。根据系统总得分,对照安全等级表就可以评价出安全状况。

2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风险评价的核心问题,不同的指标体系结构就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论。矿井安全风险评价中,并非评价指标越多越好,关键是评价指标在评价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结合影响煤矿安全的风险因素分析以及企业运行的实践,严格按照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和流程,将该指标体系分为自然地质条件及环境指标体系、人员素质及人身伤害情况指标体系、安全综合管理指标体系和安全技术及措施指标体系四大体系。该指标体系能反映煤矿生产系统的所有主要影响因素,也能适应评价模型的需要,而且所有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可量化。

煤矿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其中,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

3 煤矿安全风险等级及煤矿商业保险费率制度

对煤矿个体而言,安全事故具有偶发性,若仅根据过去一至三年的事故发生率或工伤保险赔付情况,难以准确测算未来事故发生率或工伤保险赔付情况,从而难以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浮动费率。若综合考虑其它相对稳定的影响因素,如地质条件、机械化程度、管理水平等,对煤矿进行工伤风险综合评价,再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结合往年工伤保险赔付情况来确定各个煤矿浮动费率,将更全面。

3.1 煤矿安全风险等级的确定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煤矿的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量化结果确定煤矿风险等级,得分越多,煤矿的风险越小,反之,风险越大。煤矿安全风险分级见表1。

3.2 煤矿商业保险费率制度 按照高风险高费率的原则,商业保险公司根据表1中煤矿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结果,一一对应地制定科学的费率标准,风险等级高的煤矿执行高费率标准,风险等级低的煤矿执行低费率标准,形成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商业保险费率制度。同时,商业保险公司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煤矿安全绩效考核机制,确定上浮或下调费率的条件和调整幅度,与煤矿商业保险费率制度配套使用。商业保险公司在对煤矿出售保险产品前,首先对煤矿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绩效调查结果,综合确定煤矿首次执行的保险费率标准。对于浮动费率,借鉴国外商业保险费率浮动经验,根据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评价等级进行划档,70分以上的降低费率,60-70之间的不变,60分以下的提高费率。发达国家保险费率浮动范围一般在10%至40%之间,根据我国目前安全生产状况还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的国情,为了促使企业更加注意安全、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可以将浮动范围扩大到50%。

4 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井作为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研究的实例。

4.1 煤矿概况 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井,核定能力90万t/a。斜井开拓,两段主副井筒为矿井辅助提升,东侧的两段大倾角皮带井为矿井主提升。现生产水平标高为-220m~-140m,东西两翼各有一个炮采工作面,05年产量48.5万t。平均走向长415m,平均倾斜长70m。上部为采空区,其余均为实体煤。羊草矿为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量10.83m3/t。矿井涌水量15m3/h,雨季时矿井涌水量最大可达30m3/h。本采区无钻孔通过,与地面无水力联系,地表也无导水裂隙。

4.2 安全风险评价因素集确定 本文数据来自该矿的调查数据,是由专家组(共4人)进行调研,对各种因素进行独自评测,然后得出结果,安全技术及措施评判结果如表2。其他指标类似。

5 结论

①根据国外的经验,商业保险产品进入煤炭生产领域,保险公司参与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商业保险的事故赔付可以保障相关人员的利益,降低企业的生产风险,减轻国家的经济和管理负担。②商业保险产品进入煤炭生产领域,必须建立科学的煤矿风险评估体系和煤矿安全绩效考核体系,以降低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③科学合理的煤矿商业保险费率制度和浮动费率机制,有利于催进煤矿法制化、标准化、机械化等建设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炎杰.我国实施煤矿业强制雇主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2]梁美健,杨光.保险业介入煤矿安全生产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煤矿安全,2006.

[3]徐然.商业保险在煤炭业中发展问题的探讨[J].金融与投资,2010,8.

[4]孟超.浅谈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考[J].神华科技,2010,2.

[5]徐桂香.煤矿工伤保险的现状分析[J].产业经济,2010,7.

[6]蔡和平.中德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大学,1996.

[7]刘仲力.发展我国工程保险的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8]王文.工伤保险实行差别费率和费率浮动的设想[J].中国劳动,2003(2):15~16.

基金项目: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资助项目(Funding Project of Competenc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Beijing VET Teachers)。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篇(3)

0引言

国家积极提倡煤矿安全工作,煤矿企业自身也要注重煤矿安全工作,并且切实地落实好安全工作。煤矿企业安全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煤矿的整个生产环节。本文对煤矿井下进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从而实现减少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并形成一个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风险预控理论框架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涉及煤矿内部安全环境、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煤矿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和沟通、监控管理等五个方面。

1)煤矿内部安全环境。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内控环境主要涉及的是矿井自然地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的条件。

2)煤矿安全风险评估。

首先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进行认识和辨别,包括危险源的认识和辨别。在认识和辨别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划分出危险的等级。

3)煤矿安全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安全隐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隐患清除。

4)信息和沟通。

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风险控制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企业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传递,方便企业内部员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形成企业内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5)监控管理。

使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等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及时传递等,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对该系统进行评估,最终实现该系统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2危险源辨识

煤矿企业危险源辨别和认识过程不仅仅要考虑人、机、环、管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等。除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危险源的潜在性。

1)普通、常见危险源的辨识。

煤矿企业选择成立专项安全管理组,专员做为领导者负责组织企业内职工通过危险源辨识建议卡、会议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汇总分析普通、常见的危险源;指导职工正确填写危险源辨识表以及正确填写危险源评价表等。

2)煤矿现场特殊工作区域危险源的辨识。

煤矿企业区队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煤矿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动静态危险进行正确辨识,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例如工种、工序、岗位等。

3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

煤矿企业隐患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风险评价,煤矿企业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定量分析就是静态风险评价。风险矩阵法是煤矿企业比较常用的静态风险评价方法。此评价法可以确定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范围和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只有建立准确的采集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煤矿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才有效。动态风险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具体可以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动态风险评价[1]。

4信息沟通交流———动态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动态的煤矿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采集煤矿存在的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企业的固有传递方式传递到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把危险源动态信息录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之后,确定风险预警等级。例如可以使用红、橙、黄、绿四级预警颜色对应[2]。

5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为使得煤矿各项制度和各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例如诊断或者排除一些偶发、突发、重大的或未知规律的风险,还可以构建闭环式安全监控管理运行体系和闭环式监督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对煤矿进行有效安全监控管理[3]。监督激励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岗位责任人失职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构建一个薪酬分配制度,即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构建这样的分配制度,激发煤矿职工对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2)增强煤矿职工集体团队意识,构建职工危险源价格体系。对危险源治理实现闭环式管理[4]。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危险源价格体系来不断激发职工对危险源排查治理的积极性。

6结语

通过构建危险源辨识体系、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预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实施,要做好风险预控体系的相关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安全风险预控认识的良好心态,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把思想和实践都结合运用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实,最终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郎拉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四川水泥,2015(1):60+84.

[2]闫海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山西煤炭,2015,35(2):67-69+81.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篇(4)

1 引言

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虽然经过了大量的实践和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依据,使得安全管理更多地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命令、处罚等行政手段。这些方式只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就长期来看,很难从源头遏制事故的发生。如何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的机制成为煤矿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同时也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是通过循序渐进不断修补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最终实现煤矿的安全管理。

2 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

根据风险预控理论,风险预控的对象为能量和行为失误,如果进一步细分,能量可划分为设备能量和环境能量,行为失误有操作失误和管理失误。能量和行为在正常状态下称为危险源,在失控状态下称为隐患。

在煤矿企业中,风险预控的本质对象是危险源,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重隐患控制,轻危险源管理,并没有完全遵守风险预控的原理。因此,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除了重视隐患管理之外,更应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真正实现风险预控。

风险预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辨识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其处理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风险预控的效果。危险源监测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与正常状态相偏离的危险源,发出预警信息,并根据危险源监测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修订制度规范或培训员工。危险源控制是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测,直至警情得到控制和消除。

3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及评价

3.1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内涵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在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关键,危险源辨识可以按照煤矿日常系统来辨识,也可以按照煤矿事故发生机理来辨识,但辨识必须全面,这样才能杜绝事故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标准和措施制定

当煤矿安全管理所有危险源辨识出来以后,需要将危险源进行合成提炼,形成管理要素,将来通过管住管理要素就可以管住危险源。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来确定管理要素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程度。管理标准是指管理要素管到何种程度事故就不发生,管理措施是管理要素达到标准的手段。

(3)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

对煤矿企业来说,首先应建立目标清晰、分解科学、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培训目标体系。其次,要分析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或工种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再次,要重点实施行为矫正培训,即针对煤矿员工惯常、频发的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最后,要建立起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同时,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准入管理,如班前抽考不及格不允许入井,没有取得区队长和班组长资格证不能担任相应职务等。

(4)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激励

将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制定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人人有指标,人人有压力。考核方法可以采用绩效评估法,该方法针对煤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体现组织调查、全员参与、发展回馈、多元评估系统等多个组织绩效原则,而且能够体现风险预控的思想,找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提供指导,充分保障煤矿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为强化安全考核制度,必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使得考核结果与职工收益挂钩。在奖惩激励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信息透明,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接受员工的监督,反对奖励平均主义和重罚轻奖的现象。激励要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5) 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包括煤矿事故救援体系建设, 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 煤矿环境管理和煤矿准入等方面。

3.2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主要是考核评估煤矿安全管理建设是否到位, 是否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主要评价内容包括:

(1)评价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是否到位, 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 危险源静态和动态度量是否正确, 危险源信息检测是否及时, 危险源预控措施是否全面, 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方法是否正确, 预警是否及时, 预控是否得当。

(2)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中组织管理体系是否完善, 包括相关机构设置是否完善, 激励奖惩制度是否全面, 管理运行体系是否闭环, 岗位职责是否明确, 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健全, 煤矿文化是否体现本质安全思想, 煤矿文化管理是否到位,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监督是否到位。

(3)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否准确到位,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分析是否合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手段是否合理有效。

(4)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要素是否管理到位, 要素是否全面。

(5)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辅助环节是否跟上, 包括煤矿事故救援体系是否完善, 职工健康保障体系是否完善, 煤矿环境是否达到本质安全要求等。

3.3 煤矿安全管风险管理的参考指标

(1)煤矿有完善的财政风险管理体系;(2)企业编制计划和任务时考虑存在风险;(3)各工作场所有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4)所有工作程序都进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5)各类危险源预防、预控方法得当;(6)各类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程序全面;(7)各类危险源都有相应消除措施;(8)有意外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9)有危险任务风险评估;(10)危险源处理有分类报告,分类科学;(11) 危险源有事后分析报告;(12)危险源处理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处理及时;(13)员工了解危险源预控管理。

4 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 安全管理评价是根据现场安全检查和定性、定量评价的结果, 对那些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制度、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工艺、场所、设施和设备等, 提出安全改进措施及建议; 对那些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或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

参考文献

[1]查振高, 李新春.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篇(5)

1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的现状

在风险定义提出后,国内外才逐渐开始针对风险管理进行研究。1901年时,美国威利特博士在自己撰写的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提出了风险的定义[2]。国内外学者将风险研究与多门学科相结合,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才逐渐成为风险管理中的一个分支。国外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较早,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风险管理作为一门较为系统的管理学在美国兴起,并逐渐成为全球范围的学科。我国对于风险研究的起步较晚,风险管理理论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步进入国内。目前,对于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研究通常可分为两方面,首先是对于安全管理理论的研究,其次是对于煤矿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3]。

第一、安全管理理论研究。近年来,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事故理论以及本质安全理论等内用的研究中。在安全事故理论中,事故致因理论是目前工人的安全事故理论之一。

第二、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为了有效的实现对于煤矿安全的评价研究,运用评价方式对煤矿安全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多,可按照评价量化方式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种。对于煤矿安全问题进行定性的评价研究,主要是由安全专家或者研究人员通过自身知识与经验进行主观判断的形式[4]。而定量的评价技术是按照数学模型法,按照数量化的指标与数据对煤矿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2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的构建

第一、管理安全风险指标。管理失误理论认为,管理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想要有效的避免管理失误,就应当从安全管理风险入手,将风险消除。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对于安全管理的主要要求,可将管理安全风险指标分为以下几点:职业健康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隐患管理、重大灾害管理以及安全投入情况等[5]。

第二、自然条件安全风险指标。自然条件安全风险指标通常包括安全生产能力、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瓦斯地质条件等。由于各个矿井的自然条件不同,存在不同的安全生产风险,一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就很容易引发不同的事故,通过综合调查多项安全事故类型发现,水文、生产能力以及自燃等是较易发生的危险因素。

第三、环境安全风险指标。环境安全风险指标通常包括作业场所、温度、有害气体以及照明情况等。由于矿井下生产环境较为复杂,良好的生产环境能够有效的保障安全生产,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

第四、人员安全风险指标。人员安全风险指标通常包括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文化素质、安全意识以及专业素质等[6]。通过对煤矿事故的研究发现,工作人员采取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煤矿事故主要原因,而人员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自身的不安全行为。

第五、设备安全风险指标。设备安全风险指标通常包括设备更新改造、引进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设备故障等。设备通常也被成为机械器具,是直接或者间接用于安全生产的工具,其安全条件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安全。想要掌握设备安全风险指标,就应当掌握设备的整体情况,从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先进程度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制定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原则

第一、可行性原则。无论是建立的定量指标还是定性的指标,都要求指标数据的采集流程清晰,操作简便,以此保证采集的指标数据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第二、适用性原则。在“十二五”的安全北京下,建立起适合煤矿企业的风险评价指标。按照目前整体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与工作环境,确保指标体系的时效性。应当围绕“十二五”的安全生产任务,为相关行业提供具有时效性的分析决策依据[7]。

第三、可量化原则。建立起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于煤矿安全风险的定量化评价,评价指标的结果需要以定性描述,使用实现数量对度量进行描述,以此保证安全评价指标具有可量化性。

第四、系统性原则。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属于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借鉴现有学者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扩充并建立起包含所有影响因素的煤矿安全指标体系,以此保证指标的全面性。此外,还应当保证各个指标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保证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因果逻辑以及层次结构等,以此保证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第五、科学性原则。尊重评价指标客观存在的科学性,按照我国的相关管理规定,通过合理的方法,确定指标本质以及形成安全生产风险的因素,给出合理的定义,为有效的实现安全评价提供一定的保障。

4 建立评价指标系统

以煤矿企业所有掘进队为单位,建立起安全评价集合S,不同掘进队为S中的各个元素,可由S1,S2,S3,S4,S5,S6,S7,S8表示,即S={S1,S2,S3,S4,S5,S6,S7,S8}={掘进一队,掘进二队,……,综掘四队}。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制定的《安全评价通则》中的标准,选取十个标准,主要包括作业规程编制、爆破管理、作业地点的综合防尘、设备管理、局部通风、顶板的管理、临时轨道与运输设备、掘进的安全措施、施工图版以及巷道卫生。将每个掘进队作为评价的对象,集合设置为N,分别对每个评价对象的十个指标进行评价,即N={N1,N2,N3,N4,N5,N6,N7,N8,N9,N10}={作业规程编制、爆破管理、作业地点的综合防尘、设备管理、局部通风、顶板的管理、临时轨道与运输设备、掘进的安全措施、施工图版以及巷道卫生}。

5 建立掘进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模糊数学,在评价项目与每个队伍的得分之间建立起模糊的映射:

Q=P(S,N), (1)

在公式中,S为评价集,N为评价对象的指标集,

A=BP(a1,a2,a3,a4,a5,a6,a7,a8), (2)

在公式中,B代表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aj为评价系数(j=1,2,3,4,5,6,7,8)。将评价指标体系带入公式(1)中可得出:

因此模糊矩阵P为:

按照我国《掘进安全生产标准以及评分表》,结合煤矿自身的情况,将各项评价指标中的权重B取值为:B=(0.10,0.12,0.07,0.12,0.06,0.05,0.14,0.08 ,0.12,0.14)。将此项结果代入公式(2)中,即可计算出煤矿在2010年三月至八月掘进系统中各个掘进队的安全生产成绩:A=(1.515,1.4213,1.3674, 1.41324,1.32354,1.3913,1.374,1.44186)。

6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与相应的改进措施

按照上述评价结果可知,掘进一队在作业规程编制、爆破管理、作业地点的综合防尘、设备管理、局部通风、顶板的管理、临时轨道与运输设备、掘进的安全措施等方面得分最高,综合机械二队得分较低,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安全方面的建设。

第一、使用科学方法提高煤矿掘进工作的效率。掘进技术属于煤矿生产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煤矿掘进的速度以及效率,就必须对整个煤矿掘进工作进行研究。保证整个煤矿掘进工作能够顺利进行[8]。对于煤矿掘进工作的循环作业来说,为了保证在抽放、截割以及运输等工作能够正常作业,就需要从根本上提升煤矿掘进的效率以及质量。假如在同一个循环内,想要进行多项施工,就应当在尽可能的保证这个工序同步进行,在实施平面挖掘的过程中,协调多项作业,充分的利用时间与空间,保证掘进的速度。此外还应当从实际出发,正确的选择作业的形式,保证质量。

第二、使巷道成形,改进光爆的技术。在对巷道进行爆破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前孔光面爆破,为了有效的提升进尺,可考虑使用深孔爆破术[9]。此种深孔爆破技术除了能够有效的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外,还能够有效的增加施工的效率,提升煤矿的掘进速度,使其能够满足企业的规定。此外,为了使巷道成形,应不断的加大孔径,将多余的扩炮孔转移至周边,为了充分的利用设备,应当增加周围的眼数量。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篇(6)

1国内外煤矿安全评价概述

1.1国外煤矿安全评价发展和现状

安全评价的起源是来自保险行业,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也更多地出现在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包括的方法也从起初的爆炸指数法到后面出现更多的概率风险评测、评分法等。而目前在国外应用的最广泛的就是利用概率评价的方法,评测矿井生产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但在实际的评价中,因为外界各种复杂的因素,对于煤矿安全评价只能是进行模糊的评价,无法做到精确性。因此,缺乏一定的实用性。除了这种评价方法外,还存在着很多的评价方法,如波兰M.费利卫皮提出的以人-机为主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预测、日本的隧道安全评测等。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安全评价方面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安全评价的精准性带来很大的提升作用。

1.2国内煤矿安全评价发展和现状

国内煤矿安全评价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我国在安全评价理论、应用等方面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国内煤矿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学者对于这方面也更加的关注,从而促进煤矿安全评价的发展。例如王莉等人将联系熵的方法应用到煤矿安全评价中,对安全评价进行了明确的安全等级划分。除了这些方法外,国内还存在很多安全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为我国煤矿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胡鸿等人提出的基于产煤量危险值煤矿动态安全评价方法,对煤矿安全评价的定量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因此,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的研究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发展问题,特别是评价的主观性和实行动态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发展。

2煤矿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2.1定性评价

2.1.1预先风险分析法

预先风险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还没发生的风险进行一个预测和评价。通过这些分析知道煤矿发展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这些风险进行一个精准的数据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在系统最初的安全检查,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根据流程的特点,寻找出系统单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通过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并加以修正和防范,从而实现对安全隐患有效控制。

2.1.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是指对煤矿的各种设施、结构等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查,并对这一系列的检查列出一个详细的表格。通过这样一个详细的检查表格可以对煤矿产业中的地质条件、生产工艺、矿井设计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安全评价。安全检查表作为煤矿系统常用的一种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煤矿产业中的安全隐患,并做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相对于其他方法,这种可以有效做到广泛听取意见,明确整改责任,保证共同的防范和周密的分析。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检察人员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细致的检查。

2.1.3专家言论

所谓的专家言论评议是指集合相关专家对事物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进行一个详细的探讨,吸取大家的意见,从而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专家评价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专家评议具有简单、客观、专业等特点,并且这些言论评议是由众多经验丰富专家经过详细的探讨得到的,可以全面、综合的对煤矿安全进行评价。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其他方法没有的缺陷,如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没有足够的专家人员就无法实施。

2.1.4故障假设分析法

故障假设分析法是一种具有很强创造性的方法。检查者要应用这种方法,需要对整个系统工作流程很熟悉,通过假设的方法去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这种方法更多的是应用于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从原料进厂开始,直到整个生产过程的结束。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安全评价,促进煤矿产业健康的发展。

2.2定量评价

2.2.1神经网络法

神经网络法是将指数法和概率风险法两种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将这两种方法作为评价的主体,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数值模拟,同时建立特定的结构模型和数据库。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现在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的评价。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可以简化评价推理的过程,方便大家的操作。神经网络法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适应能力、映射能力等,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安全过程的判断、推理成为一种可能。但是传统的神经网络法存在着泛化能力差的缺陷,使得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精准性不高,因此无法广泛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2.2.2概率法

概率法是以实际的事故发生率为基础进行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该种方法有效分析了各种因素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这些确定整个系统出现的安全风险概率。同时将这些得到的概率进行一个详细的划分,分成若干的风险等,从而实现直观的风险评价。概率风险评价法因为本身的特点,主要适用于结构比较简单、清晰系统分析,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系统则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价。因此,该方法无法广泛应用于大型、复杂评估项目的原因所在。

2.2.3评分法

评分法是指对系统的一个具体项目进行评估,根据这个评价单元做出合适的评价分值范围,然后再对系统中的评价单元进行评分,通过详细的计算处理得到精确数值的一种方法。评分法在煤炭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可以弥补安全评价中的不足,如概率法无法大量使用的复杂型项目评估,就可以使用评分法进行安全评价。因此,评分方法在煤矿行业安全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评分法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如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敏感性,这也是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功能不重视等缘故造成的,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和发展。

3结论

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不仅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煤炭产业健康良好的发展,需要对煤矿安全评价进行详细的研究,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做好煤矿安全生产不仅需要结合以前传统的经验和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评价定量、定性的分析,从而实现精准的煤炭安全评价,促进煤炭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篇(7)

2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煤矿事故风险评价

2.1煤矿事故多因素耦合作用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导致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机、环境和管理因素,如人的误判断、误操作,设备缺陷,安全装置失效,防护器具的缺陷,作业方法和作业环境的缺陷,违章指挥及违章作业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煤矿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于人、机、环境和管理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分析系统的安全性,必须从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子系统出发,并研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风险耦合参与的影响因素的数量,把煤矿事故多因素耦合分为:单因素耦合、双因素耦合和多因素耦合。单因素耦合主要指的是在同一个风险因素内部的风险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类耦合方式的特点是分布较为广泛。例如在人的因素中员工的培训不到位会影响到员工的心理状况;而双因素耦合指的是两个风险因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这种耦合的特点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例如人的专业培训不足,导致操作机器不熟练,容易造成事故;多因素耦合指的是多个风险因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这类耦合的特点是一旦事故发生就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例如: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粉尘等会对人的身心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在操作机器上出现失误,造成事故发生。因此,对于煤矿事故发生原因的挖掘,并不要简单的局限于表面的现象,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考虑到多个因素的耦合作用,才能更准确的发现煤矿事故产生的原因。例如,2013年5月11日14时15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桃子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8人死亡。事故的发生原因有,一是当地的煤矿监督部门管理不到位;二是桃子沟煤矿负责人涉嫌非法组织生产,在未批区域违规设置多个作业点;三是井下通风条件差,导致瓦斯浓度增大,遇火爆炸。此次煤矿事故发生是管理因素、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耦合造成的。

2.2相互作用矩阵

相互作用矩阵法不仅考虑了一个复杂系统中单个因素对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考虑到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耦合对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所以这种方法在解决复杂系统中参数之间的相互耦合和相互作用等复杂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相互作用矩阵的首要步骤要确定影响煤矿企业风险性的主要因素,可以采用问卷法和专家访谈对煤矿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得到可能导致该矿产生风险的主要因素,在这里把它称为煤矿风险影响因子。其次将这些煤矿风险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二值表示法、专家半定量取值方法、参数斜率关系表示法、偏微分方程解表示法、完全数值分析法等。这样就能够组成一个煤矿企业多因素相互作用矩阵,来定量评价某个煤矿企业的安全程度。关系作用矩阵要遵循的原则是:矩阵主对角线上放置所有的煤矿风险影响因子,它们之间的前后顺序可以颠倒。风险影响因子的大小表示该因子会对企业的风险性产生的影响程度;多个影响因子相互耦合作用则放置在次对角线的位置,其值的大小表示因素之间耦合作用对煤矿企业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

2.3煤矿企业风险程度分级

为了对煤矿企业的风险性进行定量描述,先采用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方法,按照式(1)~(4)计算出某个煤矿的风险评价系数SD的值,然后按照煤矿企业所存在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极弱风险、弱风险、中等风险、强风险和极强风险5个等级。根据计算得到的SD值,可以定量地确定出某个煤矿企业处于哪个风险等级。如果该煤矿属于Ⅰ或Ⅱ类,则说明该矿处于极弱风险或弱风险状态,这时,就没有必要马上就采取措施对该矿进行防治。如果该煤矿属于Ⅲ类煤矿,即该煤矿企业处于中等风险状态,这时,就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把风险进行分散或转移。如果该煤矿属于Ⅴ或Ⅵ类煤矿,该企业就处于强风险或极强风险的状态,这时,就有必要建立危机处理小组,立即对该矿存在的风险进行排查和消除。

3实例分析

本文以月亮田煤矿为例,通过对煤矿事故致因理论的分析,结合我国最新的《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和专家的意见,并且能够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地区煤矿企业的特点,建立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遵守科学性、相互性、差异性以及系统性等原则下,通过对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的探索和分析,从管理的因素、人员的因素、机器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从这四个方面来确定该矿的评价指标。具体的指标如下: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员工的专业能力(F11)、员工的文化程度(F12)、员工的身心状况(F13)以及员工培训状况(F14);机器的不安全状态包括:机器的可靠性(F21)、机器设计的合理性(F22)、机器日常维护状况(F23)和机器定期检查(F24);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有害气体(F31)、噪声状况(F32)、井下照明状况(F33)、粉尘(F34)和温度湿度状况(F35);管理因素的指标包括:管理制度制定的合理性(F41)、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F42)、应急救援演练(F43)以及安全投入(F44)。共选取了17个因素作为煤矿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也就是作为煤矿企业风险的影响因子,用这17因素组成相互关系作用矩阵,来对该煤矿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为了能够定量地描述出该煤矿风险影响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与煤矿企业风险性的关系,本文采用专家半定量取值法按照影响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对煤矿企业风险的影响程度对其进行了分级。按照影响的强烈程度,将其划分为5级,并分别用无量纲数值0~4来进行定量的。由此,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将这12个影响因子组成如下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通过专家打分,可以得到关系矩阵中煤矿企业风险影响因子的作用以及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对该煤矿企业风险性影响程度的取值。这样,就得到了该煤矿的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V。

4结论

1)通过构建煤矿的致因模型可以发现,影响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缺陷,从而引发人、机、环三个方面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而这四个因素之间也会相互耦合,共同作用导致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篇(8)

2004年,福建省共有1444个无证或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关停,针对乡镇煤矿规模小、效益差、设备简陋、生产水平低的问题,该省依法合理引导实施“成片开发、联合改造”,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小型煤矿办矿准入关,把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与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和《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有机结合,做好小型煤矿矿井技术改造、改建、扩建、新建工程安全设备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新建项目实现“三同时”的要求。

这些小煤矿由于历史原因,有的已开采多年,有的属违法乱挖滥采,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基本上没形成,矿井采掘机运通各系统欠缺,特别是通风及防治水系统尤其突出,通风系统上存在着超通风能力生产或大量串联风,角联风路复杂,防治水方面由于开采无序,下山独头开采非常普遍,给联合开采设计及各项安全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小煤矿联合改造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小煤矿联合改造项目安全评价,本文主要探讨项目建设前期的安全预评价以及矿井建成后的安全验收评价。

联合改造矿井多数存在有一矿多井现象。其中安全预评价可以对总的开采设计进行评价,但各章节对各井的各安全生产单元要逐个论述,有共性的章节可以合并在评价报告中统一交待;以永定县抚市镇溪联集资煤矿扩大联合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溪联煤矿)安全预评价报告为例,该矿井重点对开采童子岩组第三段煤层的矿井进行联合改造,并对童子岩组第一段煤层的开采提出初步方案,其中三段煤层中共有四个小井,设计中根据老矿老办法各自成系统,因而在安全预评价中要针对各生产系统进行分别评价,从而对整个联合改造方案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安全评价结果。多个小煤矿联合改造矿井的安全验收及现状评价应先分别对各个自然井按各项评价内容要求进行安全验收及现状评价,然后再根据所属自然井的安全验收或现状评价结果对全矿井作出评价综合结论;以我省第一个验收的小煤矿联合改造矿井龙岩新罗区水鸭科煤矿为例,矿井《开采设计》中以F4断层为界将全井田划分为东、西二个采区。由于在东西二个采区各个小煤矿自然井中,以东采区自然井联合改造步伐较快,因而业主申请对北块段东采区的开采生产系统进行安全验收评价,等到西采区自然井也已改造完毕由中介机构再出具整个矿井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3、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3.1联合改造矿井安全评价涉及到各个自然井乃至建成后改造矿井的各个因素,生产系统复杂,隐患多,信息量大,在煤矿安全评价过程中,应全面考虑系统中各个因素,但系统地辨识分析小煤矿联合改造生产系统的薄弱环节及危险性可能导致事故的条件是安全评价的核心,在评价过程中,应分析、识别危险性提出具体存在问题,明确评价重点。特别是在隐患因素较多情况下,不要仅凭主观判断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因和后果,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的结果必须是综合性地,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安全性的实际情况。因此,评价危险辨识应深入到各自然井现场,尽量收集可能的信息,从诸多复杂有害因素中选取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同时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要可操作性强,有实用性,由于小煤矿人的因素较薄弱,因此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便于推广使用,在现场容易被采纳应用。

3.2 由于小煤矿联合改造的系统复杂及特殊性,因而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辨析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识别主要采用类比分析法,借鉴煤炭企业共有的以及周边邻近煤矿特有的危害特征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我省小煤矿联合改造矿井水害及瓦斯气体的危害较大,而顶板事故在整个南方矿井中共性的,所以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上把冒顶片帮、水害、火灾、瓦斯事故(瓦斯燃烧、瓦斯爆炸和中毒窒息)要加以特别重点阐述,但这并不等于其它危险有害因素无关紧要。

3.3在评价过程中小煤矿联合改造矿井综合运用类比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安全检查表(SCL)、事故树分析(FT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等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价。PHA笼统地指出了各主要危险源的触发条件、危险等级及安全对策措施,对于小煤矿联合改造矿井还必须加以用SCL(安全检查表法)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所设计系统各种设计结果与法律、法规及设计标准进行对照,而且是各自然井的各个系统必须提及到,SCL所得出的各项评价结果如不符合标准,可以在报告中指出,建议设计部门在正式开采设计中加以补充完善,如属于建井施工阶段需要整改的措施建议也必须特别指出。

以溪联煤矿安全预评价为例,大多评价单元以PHA为主,但个别章节为了说明清楚,再附以其它评价方法,开采系统评价采用PHA评价方法对各个主要危险源位置(十个)进行了安全性分析评价,同时又采用SCL评价方法分八个部分对各生产工艺过程和作业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两种评价方法对开采系统的综合评价,对将来拟建设的溪联煤矿安全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由于小煤矿联合办矿的复杂性,要特别指出的是火灾、瓦斯及水害等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因此在安全评价中牵涉到这些危险有害因素的各章节也要加以用多种评价方法重点评价,溪联煤矿中爆破管理系统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与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共同分析评价, 从而推断出矿井在爆破材料库、井下爆破地点较容易发生爆破事故;井下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足、违章作业以及炸药库设计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等触发条件等均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4小煤矿联合改造矿井安全对策措施和评价结论的确定

4.1根据小煤矿联合改造矿井现场安全检查和定性、定量分析的结果,对那些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或不适合小煤矿的行为、制度、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人员配置,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和技术标准的工艺、场所、设施和设备等,提出安全改进措施及建议;对那些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或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单独自然井的安全验收评价、现状或专项评价,所做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要放在全局角度来考虑措施、建议实行后对整个联合改造矿井系统的影响。

4.2 小煤矿联合改造矿井安全评价结论主要做法也是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重要的安全对策措施;但各自然井的评价结论要分别进行认真论述,相应作出各自然井的开拓方式、开采方法、生产工艺与系统、辅助系统、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生产和使用以及安全管理等是否满足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的结论。

5、几点建议

5.1由于小煤矿联合改造矿井由多个各自成系统的单元井组成,因此安全评价中要强调矿井必须要有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各自然井的安全状况实行统一管理。

5.2安全评价中要特别审查联合改造生产矿井自然井不能参加系统联合的,要有单独的生产系统、通风、排水、供电等各大系统,切忌自然井依靠联合矿井区域内其他自然井进行串联通风及不设置排水系统,在具体安全评价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可研或开采设计进行审查评价。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篇(9)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21-01

煤矿生产行业作为一项高风险的职业,对煤矿职业危害危险源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煤矿职业的危害危险源进行准确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保障煤矿职业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及提高其健康水平的有效行径。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煤矿职业危害危险源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影响煤矿职业的危害危险因素,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提高和改善煤矿工人身心健康,促进煤炭企业的发展。

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操作流程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对影响事物的多个因素进行隶属程度等级分类,并利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进行评判的一种评论方法。其基本的操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1 煤矿职业危害危险源的分析

在安全理论中,危害危险源是指导致事故或危害的原因。依据煤矿生产环境条件,将煤矿职业危害危险源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指煤矿生产不可避免的危险源因素,包括粉尘的浓度及成分;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及等化学有害物质及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第二大类危险因素指的是外在诱发性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监督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技术水平,采矿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及防护应急救援措施的完善程度。第三大类危险因素指的是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包括煤矿管理者对职业危害重视的程度,其防治措施相关规定的落实和投入,煤矿企业对在职员工在职业危害方面的培训力度,政府及社会群众对煤矿生产安全的监督力度等等。这三类影响因素有其内在的联系,彼此影响,共同组成了煤矿职业危害系统的危险源。从分析上看,第三类因素是前二类因素诱发危害危险的根本原因。因为严重的职业危害大多通过人为的组织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将其危害保持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煤矿职业的危害危险诱因中第一类决定了危害的程度,第二类是主要的危害诱发因素,即是否会发生,属于可控性因素。

1.2 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权重的确定反映了各个影响因素在综合评价中的地位和其所起的作用,对综合评价的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权重的确定利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因素,因为层次分析法在确定权重时只要求专家对影响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并给出相对的比值而非精确的数值,由此可以大大减少评价专家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层次分析法有一个好处,它能通过分析矩阵的一致性从而判断评价专家的主观性是否与客观实际偏离,从而进行矫正。依据层次分析法对影响煤矿职业的危害危险源进行分类和分层,从以上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在层次分析法中可将煤矿职业的危害危险源分为三层:目标层(A)、中间层(Bi,i=1,2,3)、因素层(Bij)。

根据职业危害危险所涉及的内容,确定了其评价的三层因素:目标层A=(煤矿职业危害危险源);中间层=(B11,B2,B3);因素层=(B11,B12,B13,B21,B22,B23,B24,B31,B32,B33,B34,B35)。

本研究采用层次法确定权重,利用1~9标度方法,形成判断矩阵。首先构造中间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及特征值的计算。具体的计算流程为,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先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入max,再进行一致性指标CI及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计算,其中[CI=(入max-n)/(n-1);],当矩阵阶数大于2时,随机一致性比率的计算为CR=CI/RI,当CR

1.3 建立煤矿职业危害危险评价集

由于煤矿职业的危害危险因素有可控性因素和不可控性因素,本研究建立五个等级的评价标准,评价集V=(非常安全V1,安全V2,较安全V3,不安全V4,较不安全V5,很不安全V6)=(0~49,50~59,60~69,70~79,80~89,90~100),危害危险因素的得分越高表示其不安全的程度越高。利用专家调查法,聘请了15位从事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安全研究专家,综合15位专家对煤矿危害危险因素的评估得分,利用概率和数学期望值进行统计,并形成各因素的评价矩阵。如15个专家为对表B31中安全措施因素的投票结果是:0人认为非常安全,3人认为安全,6人认为较安全,4人认为不安全,1人认为较不安全,1人认为不安全,则B31的模糊评价向量为(0.00,0.20,0.40,0.27, 0.07,0.07)。其计算的式为:

Sj=

(其中,Sj为第j项因素的平均得分,bij为第i位专家给因素j的评分,n=15,∑j=12),专家评分的结果见表1。

由此,可得第一类危害危险因素的评价矩阵R1,将Bi与Ri(i=1、2、3)这2个模糊子集通过合成算子合成相应的各因素评价矩阵。

1.4 评价结果

第一类危害危险源的评价结果B1(1)=(0,0,0.0825,0.0114,0,0);第二类危害危险源的评价结果B2(2)=(0,0,0.0825,0.0114,0,0);第三类危害危险源的评价结果B3(3)=(0,0, 0.0825,0.0114,0,0),在此基础上对三类因素的评价结果作归一处理,进行高级综合评价,最后得出第一、二、三类危害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价结果为(0,0,0.0816,0.202, 0.141,0.542)、(0,0,0.267,0.592,0.107, 0.024)、(0,0,0.105,0.673,0.130,0)。

2 结语

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职业危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较为全面的考虑了威胁煤矿职业安全的因素,建立了煤矿职业危害危险因素源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素所占的权重,从而从理论上保证了权重的相对客观,避免了专家的主观判断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在煤矿生产中加强组织制度的管理是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篇(10)

关键词:煤矿;风险度;量化;预测

Key words: coal mine;risk degree;quantitative;prediction

中图分类号:F27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053-02

0引言

为了有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发掘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为企业下一步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控制论的企业综合风险分析方法,结合煤矿本身的危险因素,计算出其风险度,然后对未来数年的风险进行预测。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的王先华的《安全控制论原理和应用》中[1],应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结合冶金方面的背景,对安全控制论的数学模型,安全系统控制方式,安全计量在冶金安全评价中进行了研究。煤矿科学研究总院南京所的周丛笑的《煤矿事故动态循环分析方法的研究》[2],其中主要是应用安全系统的理论,对管理核心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的辨识、风险的评价、风险的控制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以上研究虽然在安全控制数学模型,安全系统控制方式,危险源辨识过程,风险控制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其研究是在冶金安全评价中应用研究,在煤矿企业安全控制数学模型,安全控制能力系数的定量研究,煤矿企业风险度的量化研究方面没有具体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在基于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煤矿企业危险源量化和风险度进行量化,尤其计算出了煤矿企业安全控制能力系数。其研究内容:其一,对煤矿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统计。其二,是对危险源进行量化分析,为计算安全度做准备。其三,计算煤矿企业安全控制系数,算出煤矿企业系统综合安全度。其四,结合煤矿具体实际情况,应用灰色预测理论,对未来数年煤矿企业风险度进行预测。

1煤矿企业风险度量化过程

1.1 风险分析过程煤矿风险分析,根据风险分析的原理,首先对矿山危险源进行辨识,最主要的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其次,针对重大危险源,做危险控制能力诊断,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系统控制能力系统C和系统危险指数H。再次,根据统计数据,计算企业综合安全度。最后,根据企业的综合安全度,结合企业人-机-环等综合因素,对企业未来数年的风险进行宏观预测,综合上述四种分析过程,结合本企业具体实际,制定安全对策和防护[3]。

1.2 风险因素量化分析

1.2.1 企业危险辨识及分析首先,对煤矿企业的生产设备、设施、工艺、操作等状况进行调查,汇总。其次,对煤矿企业进行危险单元划分。再次,发掘危险因素,主要是根据有关规程、标准及经验对比来发掘煤矿危险因素。最后,汇总分类危险因素。煤矿企业系统危险性分析中,从人机环管四方面进行分析,人为方面有:工人安全操作和安全文化素质,领导安全文化素质等。机械方面有: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环境方面有:瓦斯,水患,毒气等方面的主要危险物质分析。管理方面有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分析和量化[4]。

1.2.2 系统危险控制能力系统危险控制能力实际上反映了煤矿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系统危险控制能力诊断是通过对系统各个因素考评来实现的。即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安全生产组织保障,风险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检查,应急管理,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绩效测量与评价等14项指标进行安全考评。

1.2.3 风险综合分析

1.2.3.1 安全度定义安全度是反映系统安全状况变化的指标。通过分析安全系统的结构及其特性,并经过严密的逻辑推导和数学论证,定义安全度S为:

S=Gln(1)

式中:S为安全度;Y为伤亡率;G为常数。

1.2.3.2 综合安全度数学模型系统安全度随系统安全状况的变化呈动态变化。其动态变化的原动力是安全系统中危险与控制二者矛盾的斗争,即危险控制效应。根据安全系统的特点,某一时期(年)系统安全度是该时期初始安全度和系统危险控制效应之和,即:S(K)=S(K-1)+B(K)

B(K)=αC-βH(2)

式中:S(K)为评价年度安全度;S(K-1)为评价年度初始安全度,取评价年度前三年各年安全度的平均值;B(K)为评价年度危险控制效应指数;C为系统危险控制能力系数;H为系统危险指数;α、β为常数,由安全控制论原理计算确定。取α=0.0688,β=0.55。

1.2.3.3 控制效应有关指标

①控制能力系数C。根据煤矿企业历年事故统计和安全标准化考评方法,得到煤矿企业系统安全考评项和权重值,见表1所示。

控制能力系数C是考评因素的权重和,

C=权重*考评值(3)

②系统危险指数H。系统危险指数是系统中各危险源危险频度指数的综合结果,亦为一加权平均量,定义为:

H=(危险源的危险频度)/(危险源的危险暴露时间)(4)

式中:N为危险源种数。

1.2.3.4 安全度分级标准

以上S1和S2 为安全度分级的阈值,其中S1为临界下限值,S2为及格上限值。S1、S2根据给定伤亡率目标值P及系统职工人数M决定,计算公式如下:

S1=60-12.1ln1+(1+)(5)

S2=60-12.1ln1+(1-)(6)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到煤矿企业的综合安全度S和安全分级阈值S1和S2,判断该矿是处于不及格,临界,及格和优良这四个阶段的那一范围,并且根据其制定相应安全防护措施[1]。

2风险宏观预测

对上述分析的煤矿企业综合风险度的值,根据灰色预测理论,对未来数年企业风险度进行分析。

2.1 原始数据累加生成X(0)={X(0)(ti),i=1,2,…,n},X(0)(ti)代表原始数据,即煤矿企业每年的综合安全度,得到动态模型:

+aX=u(7)

2.2 得到灰色参数 令为待辨识参数列a=au,a,u为参数,采用滑动平均值作为背景值,由最小二乘法求解:

a=au=(BTB)-1BTYn。

2.3 构造累加矩阵B与常数项向量Yn

Y=X(2)X(3)…X(n)B=-[X(1)+X(2)]…1-[X(2)+X(3)]…1┆-[X(n′-1)+X(n′)]…1

2.4 写出时间响应函数

(t+1)=X(1)-e+(8)

2.5 对X还原

(t)=(t)-(t-1)(9)

2.6 预测将t代入时间响应函数,求得X(1)(t+1),然后还原为X(0)(t+1),其中t代表的是未来预测的时间序号,这样就可得到煤矿企业未来某年或数年的综合安全度的预测值[5],其值为X(0)(t+1)。

3安全对策与防护措施

根据影响煤矿企业的人,机,环,管四方面的因素的量化和计算所得的煤矿企业综合安全度的数值,判断煤矿处于哪个安全级别范围。其中,把分析和统计的煤矿重大危险源作为基本事件,量化后的值最为基本事件概率,建立基于煤矿重大危险源的FTA故障树,求出故障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割集就是本煤矿企业系统最薄弱的环节,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再根据对未来数年的综合安全度的预测,综合制定煤矿企业安全对策和防护措施。

4结束语

通过煤矿企业风险度量化分析及预测中所提及到的安全度的计算原理,系统危险诊断系数的计算等方法,对计算其它企业安全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我国在重大危险源数据库方面不完善,在量化分析中,受基础数据的制约,而本文以危险源的危险频度和危险源暴露时间两个指标来量化重大危险源,同时用安全考评得分的方式,对煤矿企业14项控制能力指标进行量化,最后计算得到煤矿企业综合安全度,具有独创性和实效性。煤矿企业或研究者对煤矿的重大危险源,人因因素,机器因素和管理因素不断分析和量化,建立基础的、完备的危险源数据库,将会更准确的计算和预测企业的风险度,为企业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思。

参考文献:

[1]王先华.安全控制论原理和应用[D].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28-31.

[2]周丛笑等.煤矿事故动态循环分析方法的研究[D].煤炭经济研究,2005,31-32.

上一篇: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 下一篇: 建筑工程监理概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