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发展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0 16:38:14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

一、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海洋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领域不断拓宽,并已形成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运输、海盐及盐化工、海洋油气、海水综合利用、滨海旅游、海滨采矿等10多个部门的海洋产业。世界主要海洋经济产值持续高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仅为1,100亿美元,到2000年已增加至1万亿美元。伴随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深,到2020年,预计世界主要海洋经济产值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为海洋经济发展强国。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海洋经济也获得迅速发展。1979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仅为64亿元,1989年增加到384.75亿元,2000年,我国主要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到2009年,已高达31,964亿元,占GDP比为9.53%,海洋经济已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海岸线长达3000多千米,占全国的1/6。近海海域15万平方千米,港口条件优越,海洋生物、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烟台作为山东半岛的重要港口城市,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海洋经济近年来获得较快发展,其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分析、探讨其海洋产业的发展,对于制订规划、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 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

伴随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学界对海洋经济的认识也突破了从初期单纯的资源经济视角对其进行界定的局限。徐质斌认为“海洋经济是从一个或同时几个方面利用海洋经济功能的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对象、服务对象、初级产品原料与海洋有依赖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2000)。陈可文认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空间为活动场所,或以海洋资源为利用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2003)。国务院在2003年制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则指出,“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

烟台海洋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产业已初具规模。2000~2010年,烟台海洋产业总产值同比年均增长58.98%。2000年,烟台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83.39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为13.08%。到2010年,烟台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高达1265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为13.98%。从烟台市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00年其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31:17.17:38.51,海洋第一产业占有较高比重。其后,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第一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44.31%下降到2010年的15.28%,而海洋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则分别从2000年的17.17%和38.51%上升至2010年的44.96%和39.76%。数据显示,近年来,烟台海洋第二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几乎在14~15%之间波动,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见下页表1)。

三、 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区位优势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沿海地区业已确立了“五个流域”的龙头地位。珠三角的龙头——广东、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广西、环渤海地区的龙头——天津、东北三省的龙头——辽宁。但伴随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2009年4月,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

烟台作为我国沿海14个首批开放港口城市之一,又是山东半岛的主要沿海城市,东连威海,西南与青岛市相邻,濒临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连接东北、华北和华东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海洋经济的区位优势。

2.海洋产业发展优势

烟台海洋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优势海洋资源有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海洋养殖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等。“十一五”以来,烟台市海洋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以港口为龙头,海洋渔业、滨海、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为骨干,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矿产、海洋能源、海洋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1+3+5”海洋产业体系。

3.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在山东沿海的七大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滨州、东营、潍坊)中,烟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其GDP产出水平如表1所示。自2002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2005年攀升至2000亿元,到2010年,烟台市的GDP已高达4358.46亿元。产业结构方面,2000年,烟台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4:51.84:33.82,其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已优化为7.7:58.9:33.4,2011年,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至7.4:57.7:34.9。在立足于优越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基础上,烟台市业已形成包括电子、汽车、机械、纺织、建材、医药、食品和黄金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产业群,电子信息产品、特种化纤等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化都得到较快发展。不仅如此,山东省还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较富集的地区,拥有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计55所。海洋科技人员充裕,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良好,为烟台推进、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强大的智力支撑。

(二)劣势(Weaknesses)

烟台海洋产业虽获得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上,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海洋产业发展的层次有待提高。如传统产业的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在海洋产业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而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在海洋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偏低、规模偏小。为有效提升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今后的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强化海洋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量。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海上山东”建设的发展机遇

山东省委、省政府早在1991年就明确提出建设“海上山东”,动员全省人民从“黄土地”走向“蓝土地”,向海洋拓展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跨世纪工程。进入新世纪后,山东省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强省的决定》和《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有力地促进了山东海洋渔业、港口经济、滨海旅游、油气开发、海洋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山东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增长最快、外向度最高、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之一。烟台市作为山东半岛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自然迎来了“海上山东”建设的发展机遇。

2.部级战略的历史契机

继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后,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2011年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又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更加明确地指出“在烟台筹建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这一重大决策不仅对烟台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的建立,不仅成为海洋资源资产产权、涉海企事业以及其他单位普通资产产权、海洋知识产权与技术、以及海洋排污权、排放权交易和融资的平台,同时也必将成为推动烟台海洋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历史契机。

(四)威胁(Threatens)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沿海城市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推进各市的海洋经济发展。但各城市之间,尤其是青岛、烟台、威海三城市海洋产业的雷同化现象比较明显,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半岛城市圈各市之间海洋产业的过度竞争。再者,从半岛城市圈沿海城市的地理区位来看,更有利于青岛市参与长三角海洋产业带的分工与联动。与青岛相比,烟台相对处于劣势。最后,从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层次来看,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仍占主导地位,资源粗放式开发对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构成威胁,烟台海洋产业发展面临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压力。

四、 推进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SWOT分析,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以及较好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成为未来烟台海洋产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山东省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为烟台海洋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进一步提升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烟台海洋经济向纵深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规划,协调发展

烟台海洋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制定合理的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规划。具体来说,在巩固和发展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对主导产业的选定和培育,做到重点突破。坚持海洋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有优势、有竞争力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完善海洋资源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强化经济管理手段,注重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二)加快培育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强市建设

从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传统产业的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和海洋船舶工业,以及新兴产业的滨海旅游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今后,烟台应重点对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油气业、深海采矿业、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海洋装备制造业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发挥比较优势,遴选出几个海洋高端主导产业,加以重点扶持与培育,以形成产业基地。突出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特色、避免过度竞争、增强海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进海洋经济强市之路向纵深发展。

(三)加大对涉海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与在资本和技术方面有较强实力的大企业相比,涉海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遭遇融资难等问题,而这又成为进一步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促进区域海洋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政府在制定政策,推进海洋产业发展时,既要有针对性地支持、培育重点领域,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要加大对涉海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涉海中小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以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海洋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规划编制组编.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M].海洋出版社,2007.

[2]徐敬俊,韩立民.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

[3]韩立民主编.2010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D].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

[4]忻海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研究[M].海洋出版社,2009.

[5]李晓光,孙志毅,张丰奇.海洋产权及其交易[J].东岳论丛,2011(09).

[6]吴得文,樊绯,刘源.烟台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08).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2)

1.引言

海洋化工业是指以海盐、溴素、钾、镁及海洋藻类等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作为原料进行的一次加工产品的生产活动。据科学家测试,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其含量最大的11种依次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氢盐、溴化物、硼酸盐、氟化物、钠、镁、钙、钾、锶等;在80多种元素中,其中有17种元素是陆地所稀缺的,其数量比陆地储藏量要大得多,对提供人类能源和工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2.我国海洋化工产业专利信息分析

2.1海洋化工产业专利申请与授权趋势分析

任何现代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该领域的技术发明创造。产业从无到有,从兴起到衰退,总是伴随着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基于专利申请的数据分析我国近10年海洋化工专利申请,对把握海洋化工产业发展趋势有指导作用。

图1 2002-2011我国海洋化工专利申请与授权趋势见

从图1显示,10年间我国海洋化工专利数量增长呈现出典型的朝阳行业曲线特征,合我国海洋化工作为新兴产业的技术特点。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与授权量从2006年开始的大幅增长,与我国2006年《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事业跨越式的发展,各沿海省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开展科技兴海,取得了初步成效,也证明了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能力对于海洋产业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海洋生化工业用酶专利分析

图2.1 海洋工业用酶申请与公开趋势图

海洋工业用酶专利申请在2007年以前不足每年5件的申请量,说明该时期以前对海洋工业用酶的研发投入不够重视,2007年开始增长,说明申请人的相关研究已开始有所突破并企图抢占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5项外国发明专利均在2008-2011年申请,说明该领域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时间较晚,说明海洋工业用酶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晚,拥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我国在海洋工业用酶专利申请排名前五名的分别为山东 26项发明专利,江苏 6项发明专利,浙江5项发明专利,辽宁4项发明专利,安徽 3项发明专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外国专利申请占了总量的近10%,说明国外科研机构已经开始重视我国海洋生化工业用酶领域,我国应加大力度发展自身技术,做好国外申请专利的相关准备与应对措施。

图2.2 海洋工业用酶申请各省分析

综上所述,在海洋生化工业用酶领域我国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各种理论技术发明多由相关研究所完成,在技术生长曲线中处于萌芽期阶段,相关参与研究和开发的人员相对较少,在获利能力方面短期内难以见成果,需要在技术科研相关方面给予扶持,使其在产品方面得到突破与创新。

2.3海洋精细化工专利分析

专利公开相对于专利申请具有滞后性,故专利公开数据与专利申请数据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由图中可以看出:在2008年专利申请量最多,2011年仅次于2008年,专利申请量6件,而2004年未有专利申请;其余年限专利申请量比较稳定,保持在3件或4件。总体来看,我国在海洋精细化工领域方面的专利申请比较稳定,但每年的申请量较少,与我国拥有大面积海域的地理优势存在不和谐之处。

我国在海洋精细化工领域专利申请数据最多的省份为天津市,且远远高于其他省份,其次是山东和辽宁,分别申请专利有3件、北京和广州、四川专利申请各有2件,江苏、台湾和河南省也均申请有专利。如图:

图2.6 海洋精细化工领域各省份专利申请量图

综上所述,我国在海洋精细化工领域的专利数量较少,且针对支持提溴、提钾等新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溴系列制品、苦卤综合利用制品、精细化工等产品的专利更少,专利技术尚不成熟,从侧面也表明我国在海洋经济化工领域的巨大发展前景。

3 促进广西海洋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进行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技术革新,加快以海洋资源为依托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广西作为临海大省,占据着明显的地理优势,在海洋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并未有突出成就,为加强广西该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尚需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基于广西现有海洋新兴产业相关技术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广西海洋化工产业发展。

3.1增强海洋资源开发意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建设部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示范区和产业化基地,强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装备研发和生产基础,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产业技术、装备和产品体系,是推动广西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

3.2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海洋科技人才

我区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技队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借鉴山东福建等省份的先进经验,广西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上,应以大学和相关科研机构为依托,建立新型海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造引进和培养海洋科技重点人才的良性环境,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才梯队,以尽快缩小海洋科技水平与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差距。

3.3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基于我国海洋新兴产业专利申请情况来看,一方面产业相关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科研技术的支撑,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利苦于缺少将专利成果付之产业的渠道,导致相关专利发明寿命普遍较短。因此,广西要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以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推进广西海洋开发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成和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

4 结束语

近十年我国海洋化工专利申请数据的时序曲线充分显示着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趋势,广西政府把加快海洋化工新兴产业建设列入“十二五”科技规划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要想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广西需要加强海洋化工产业支持力度,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高新技术海洋化工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海洋化工技术科研水平,力争建设成全国优秀的海洋化工基地。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3)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6-0005-04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432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Marine Biopharmaceutics Industry)是指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目前已知地球上物种约有50万种生活在水中,海洋生物的品种总数达到20万种,占地球生物的80%以上,其中1/2以上具有抗肿瘤、抗老年痴呆症、抗病毒、抗凝血、抗艾滋病、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氧化以及调节免疫力等药理性质。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海洋生物在生存进化中产生了一系列与陆生生物迥异的特殊结构,对这些生物代谢特性的研究,对于帮助解决危害健康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HIV等疑难杂症都有重要作用。

2011年《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强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发展海洋药业,建立以广西特色产品为基础的海洋医药产业基地。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广西海洋医药产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通过引进、消化国内外的科技成果,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路子。本文运用专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探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

1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1 国内海洋生物医药资源开发现状

目前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生物类型有:(1)海藻:如昆布、海人草、石花菜、螺旋藻、羊栖菜、鼠尾藻等;(2)软体动物:如牡蛎、珍珠、章鱼、石决明、蛤蜊等;(3)节肢动物:如龙虾、对虾、寄居蟹等;(4)棘皮动物:如海参、海胆、海星、海燕等;(5)脊索动物:如海马、海龙、海鳗、带鱼等;(6)腔肠动物:如珊瑚、海蜇、海浮石等;(7)微生物:海绵、海鞘、苔藓虫、微藻、细菌、真菌等。从图1专利研究分布中可以看出,上述海洋生物化学结构中用于生物医药研究的主要包括多糖、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生物碱、萜类等,新发现的化合物在以每4年增加50%的速度递增。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药物前体。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从图2容易看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2002年以来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专利申请增长比例多年高于医药行业整体速度。目前,我国已有藻酸双酯钠(PPS)、肝糖酯、烟酸甘露醇、多抗佳、河豚毒素等多种海洋药物获得国家批准上市,并取得了数十亿的产业价值。

《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海洋生物医药业之所以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这与我国近年来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业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分不开的。此外,从2002~2011年,平均每年从海洋生物中发现新的生物结构200多个,一大批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已经陆续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这必将进一步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

1.2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广西北部湾是我国高生物量的海区之一,依靠良好的气候及地理条件,海洋中有着种类繁多的贝类、藻类及其他生物,还拥有占全国面积40%的沿海滩涂红树林,以及涠洲岛周围的浅海珊瑚礁,具有天然的海洋资源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目前已有海洋生物药品、保健及化妆品公司40余家,从业人员逾4000人,并且规模在不断壮大。其中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挂牌上市,且早在2004年便已投资2亿元建成了广西首个以海洋生物为资源的医药加工基地。这为加快推进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建设提供了基础。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海洋创新药物也已由技术积累进入了产品开发阶段。“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北部湾海洋经济建设,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广西迈向海洋大省的重要举措。然而,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科技层面,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强海洋生物医药科研实力、形成产业效益,还有许多迫切问题需要克服。

2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海洋生物医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首先体现在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上。广西申请的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专利仅有13项,远远低于其他沿海省份的申请。从发明主题分析,多为鱼肝油、珍珠粉等健保制品,鲜有涉及热点如抗心脑血管病、抗肿瘤、抗病毒等核心技术领域。从发明类型分析,多为产品发明,对于活性物质研究的专利仅有2项,没有对活性物质药用机理等深层次的研究专利。传统的广西大型医药公司也鲜有涉足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而新兴的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因此也缺乏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能力。这与广西丰富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广西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对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缺乏有效的公共研发平台

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依赖于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活性物质筛选技术等,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高的特点。单靠某一个单位或领域的投入很难取得产业化成果。广西目前尚未建立起联合多学科及医药企业海洋生物医药的产品开发平台,因此在广西的海洋生物医药的专利申请人构成中,只有北海医药厂与广西医学院开发的鲎试剂一项,属于科研单位与企业的联名申请。这样的分散研究使得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科研项目停留在低水平重复阶段,不利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技术瓶颈的突破。长此以往,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新的海洋生物医药的方向研究,而更愿意投入到科技含量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医药物生产环节,使得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的科技水平止步不前。

2.3 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专业人才队伍不足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尚处于发展期,专利申请多数为科研院校,公司申请专利较少。中国海洋大学于1993年成立了中国首个海洋药物化学专业,1996年创建了海洋药物硕士点。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广州成立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培养硕士和博士生。由表2可以看出,专利申请数量较多的省份皆是有强大的科研院校做支持。在此阶段,科研院校一方面承担起了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攻关任务;另一方面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有力地支持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来看,广西仅有钦州学院一所公立本科学校拥有涉海专业,2008年起开始招收海洋生物医药方向本科生。学院的成立弥补了广西没有海洋生物医药专业的空白,承担起了为广西培养掌握系统的海洋药物科学理论,具备药学、医药工程、海洋药物和现代药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在医药、生物制品、食品、精细化工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的艰巨任务。但仅靠钦州学院一所院校,并不足以填补海洋生物医药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缺口,尤其是在高层次的研发人才培养上,广西目前还不具备培养自己的海洋生物医药人才能力。就目前来讲,亟需政府建立相关引进机制,将优秀的人才引入广西,促进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从长远角度看,应该逐步规范和建立起各层次海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平台,拥有自己的人才队伍,才能在海洋生物医药科研竞争中取得优势。

2.4 专利保护意识水平差

由于现行科技人员技术晋升过于侧重论文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取得研究成果后急于,使得技术成果无法得到完整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这增加了海洋生物医药药品研发的风险,也使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创新性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专利申请方面进行了全球专利布局。PCT专利是《斯特拉斯堡协议》中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为各国专利申请人提供国际专利申请的渠道,PCT申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专利的质量,也反映出申请主体的国际保护意识。在我国申请的44项外国公司专利申请中,有31项属于PCT国际申请。而反观我国专利申请中,只有广东2件、上海2件、浙江3件、天津2件为PCT国际申请,要想将新型药品打入国际市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意识还需要加强。

3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的趋势表明,分子生物学、海洋生物学以及药理学的进步,使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朝向更深层次发展。如何利用海洋生物技术探索出海洋生物化学结构中的高附加值资源,促进海洋新兴药品开发,实现海洋生物特殊活性物质产业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广西基础科技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盲目学习其他省份进行规划是不合理,也是不符合广西实际情况的。因此我区更应抓住机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依托,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的研发与利用,实现海洋生物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医药这一“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发展壮大。

3.1 加强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库建设,加速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

海洋生物医药研发链的前端原料是海洋资源库各种生物,随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于海洋药源生物的需求量必将不断增大,其上游原料产业依靠传统的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扩张的市场。广西拥有天然的海域生物资源优势,开展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调查,对于扩大海洋药源、开发新型海洋药品具有先导作用。因此,挖掘相关海洋药源资料,对现有南海海洋生物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建立本海域完善的海洋药用生物资源信息系统,对于海洋生物进行基础性研究,能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的整体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广西海水养殖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产业规模,成为北海、钦州及防城港3市的重要支柱型产业,推进由普通海水生物的养殖到海水药源生物养殖的转变,不仅能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丰富海洋药用资源库,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品产业化的进程。

3.2 推进产业合理布局,推动我区海洋生物医药快速发展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具有仿制技术相对成熟、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业化水平低、新型药物研发周期较长。因此,对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应从我区实际情况出发,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整体布局,避免盲目鼓励高难度研发,造成资金与设备技术的浪费。

一是鼓励海洋生物仿制药的发展。依靠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科研发展,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并利用获利资金反哺新型药物的研制,从而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全面升级。

二是进行重点规划,支持一批有实力的科研单位率先进行技术升级。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拥有17项抗肿瘤发明专利,在国内海洋生物医药抗肿瘤研究方面处于领跑地位。该所通过对国外专利药物“仿制――改进――创新”的模式,用10年时间拉平了与发达国家30年的差距,完成了一系列治疗肿瘤和免疫性疾病的抗体类药物研制和生产,部分药物已成功上市。广西亦可借鉴其思路,通过“仿制――改进――创新”三步走模式,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海洋生物医药龙头示范企业,引领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3.3 利用中医药理论,建立特色海洋生物医药体系

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是我国现代医药领域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距今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就已经进行了临床应用。《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海草本草》等都对海洋药物进行过记载。我国海洋中药材的利用历史悠久,许多药方的药理药性都是经过千百年实践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广西中医药理论素来应用丰富,“三金”、“红花”、“金嗓子”等中药品牌已深入人心,将传统的中药理论应用于现代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中,从中药药方中提取有效物质,效率会远比从千万种化合物中筛选要高得多,这是广西发展海洋新型药物的核心优势,应给予重点支持,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加强海洋生物医药企业与传统中药制药企业的合作研究。

3.4 培养海洋生物医药专业人才,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产业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区应从人才数量和人才综合素质两方面,提升对于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在扩大专业人才数量方面,要充分发挥钦州学院海洋学院的优势,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海洋生物医药专业招生规模,以应付未来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方面,要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海洋生物医药人才,尤其是培养出一批既了解海洋药物特点又具备管理素质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增强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科研基础建设,争取尽早开设海洋药物硕士点。鉴于海洋生物医药高科技特点,可采取高校与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的方式,与如美国、日本在内的国家科研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利用相关学科的优势资源,为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输送高素质人才,为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3.5 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海洋生物保健品研发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专利主要是保健类产品,我区海洋生物保健品研发已具有一定实力。保健养生类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大、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是海洋药物的有益补充。可以在发展高科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同时,丰富保健品类新产品资源的开发,为扩展海洋保健品市场提供新的战略储备。一方面我区应紧跟国家知识产权的战略“十二五”规划,加强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特别是在保健产品方面的知识产权意识,提升企业创造、运用、保护及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大力支持相关研发机构、企业将其研发成果申请专利保护,而不是急于发论文、上职称。另一方面要加大海洋生物医药领域专利申请与维持费用的资助力度,保证专利的维持时间,实现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合理规划与战略布局。目前,海洋生物医药的中国专利申请曲线充分显示出其强劲发展的势头,广西政府把海洋生物医药纳入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重点项目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高瞻远瞩的意义。作为沿海大省,广西要更加充分开发海洋这天然的药物宝库,建立以广西特色产品为基础的海洋医药产业基地,使“蓝色药业”成为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卞俊.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进展和展望[J].海军医学杂志,2007,28(1).

[2] 林江,邓家刚,江海燕,等.广西海洋药业和保健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药业,2011,20(6).

[3] 龚斌.创新海洋生物制药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报,2011,26(5).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4)

摘要院本文对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内外海洋产业关联和海洋产业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阐明了相关研究的启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院海洋产业关联;海洋产业结构;综述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海洋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并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国内学者主要就海洋经济理论和海洋产业结构理论成果进行了综述,极少涉及国外研究成果(乔翔,2007;张金珍、张敏新,2010)。

本文针对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内外海洋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评述。

1 海洋产业关联研究

国外关于海洋产业关联的研究不多,更侧重于研究某一具体海洋产业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Briggs 等(1982)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了海洋渔业的发展。Jin 等(2003)构建了海岸带经济的投入产出模型,并用1981 年至1991 年的渔业相关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他们还与Managi 等(2005)借助墨西哥湾的相关数据,测度出技术进步对石油开采的影响系数。Herrera(2004)研究了海洋生态旅游与国际贸易、商业捕鱼、商业捕鲸等相关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Kwaka(2005)借助投入产出分析法探讨了海洋产业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韩国海洋产业存在着前向、后向产业关联以及对生产的拉动效应。

从国内相关研究看,学者们多从产业层面研究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以及海洋产业之间的关联。王海英、栾维新(2002)从生态系统联系、空间依赖性、技术依赖性、开发的强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间的相关性分析。综合运用了灰色关联、结构分析、相关分析、贡献率分析等多种方法,宋薇(2002)对海陆产业子系统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于谨凯、曹艳乔(2007)在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基础上,结合海洋产业关联的特点,建立了海洋产业关联的一般模型、陆域产业与海洋产业关联、海洋三次产业关联的模型。

关于海洋产业之间的关联,国内学者多用统计计量方法测度海洋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叶持跃(1999)建立灰色关联度动态分析模型,并用其对各主要产业间关系展开动态关联分析。许长新等(2002)借助产业关联参数分析海洋产业的关联性, 并就江苏海洋产业关联性展开了实证分析。姜国建等(2006)描述了海洋生物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张燕(2009)构建了海洋产业综合实力、海洋产业结构转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3 个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评价沿海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协调度, 研究表明海洋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三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吴明忠(2009)借助海洋经济推动力系数以及海洋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指标, 研究了江苏海洋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韩立民等(2010)以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和海洋服务业内部三个行业作为参考序列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中国海洋服务业经济内部的优势产业依次为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张丹(2011)利用灰色模型比较了辽宁省各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之间的关联度,研究表明各海洋产业中对辽宁省海洋总值贡献率最为突出的是海洋渔业和海洋船舶工业。总体上看,海洋产业关联的相关研究较多关注海洋产业间关联模型的构建和关联程度的定量测度,对海洋产业间相互关联和融合的机制分析较少。

2 海洋产业结构研究

2.1 海洋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关于海洋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学者们比较认同海洋产业的演变和发展基本遵循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为主导, 再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动态演变规律(张静等,2006;陈可文,2008)。关于区域海洋经济结构,曹忠祥(2006)揭示了其一般的演进规律:以海洋运输、海洋水产、海盐等传统产业为支柱的起步阶段;逐步转变为以海洋石油、海上矿业、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船舶等海洋第二产业为发展重点的高速发展阶段;以海洋运输、海洋信息、技术服务、滨海及海岛旅游等海洋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高级化阶段, 即海洋经济的“服务化”阶段。

2.2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则及政策建议

国内学者比较认同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和环境以及综合效益等原则,认为海洋产业结构趋于协调是海洋产业未来优化升级的方向, 应该在协调化的基础上凭借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和加速海洋产业升级(徐质斌等,2003;陈可文,2003;李宜良,2009)。关于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应采取的措施,国外学者对此的研究较少。Smith和Lalwan(i 1999)分析了英国海洋知识产业———海洋培训、研究及教育业的发展及其管理对提升传统海洋产业的影响。Doloreux 和Melanc-on(2009)分析了海洋科技行业中创新支持机构的运作协调机制以及其技术及标准化服务在加拿大魁北克沿海地区的商业化及应用。国内学者则比较认同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并加快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和成长、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组建大型海洋产业集团、加强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等政策(陈可文,2003;李宜良等,2009)。此外,关于海洋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海洋服务业的作用,黄蔚艳(2009)从系统功能角度,提出构建由基础性服务系统和管理性服务系统构成的现代海洋产业服务体系。吕惠明(2011)认为对区域海洋服务业进行定位,选择适当的主导服务业,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摸索,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2.3 海洋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关于影响海洋产业结构的因素,学者们较多利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周洪军等(2005)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海洋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找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海洋产业的相关对策。周罡(2006)通过研究发现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海洋环境资源的制约是影响海洋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马洪芹(2007)分析得出金融抑制是影响我国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因素,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才是适应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发展模式。姜军(2007)提出产业结构的不同是导致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通过构建熵、产业变动率、海岸线的经济集中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把我国沿海的11 个省市划分为四类。张耀光等(2010)通过锡尔熵指数、变差系数等定量方法,分析了海岸带利用的结构和海洋经济区域间的差异,研究表明资源条件、区位状况、环境影响、开发历史、发展战略是辽宁省区域海洋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2.4 海洋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及预测

关于海洋产业评价的指标及模型,董永虹(2002)以宁波地区为例,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王永生(2004)提出了我国海洋产业评价的一系列指标,并进行了测算分析。刘洋等(2005)利用长时间序列的数据拟合建立模型,为优化海洋三大产业结构提供了数学模型支持。

关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整体评价,郭越(2004)分析了全国产业与我国海洋产业的异同,以及海洋三次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各部门、各海洋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吴凯等(2006)构建了模拟模型,估算出2005-2020 年间我国海洋三次产业的比重和海洋产业的年增长率。赵昕等(2006)通过标准结构方法,测度并评价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状况,结果表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基本处于合理水平。关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发展的过程及预测,学者们认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经过了海洋产业恢复发展期、曲折前行期和大发展三个时期(姜旭朝等,2009),并对我国未来的海洋产业结构演变阶段进行了预测(刘明,2010),提出各个阶段海洋产业的发展重点与区域发展模式(张耀光,1995;王海英,1998),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王海英,2002)。

关于省市海洋产业结构的评价,韩增林等(2007)从静态、动态及结构效益等角度对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辽宁海洋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调整速度较慢,增长稳定性较全国平均水平偏低,海洋产业仍处于初级不稳定发展阶段。黄瑞芬等(2008)通过第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霍夫曼系数等指标,分析并比较了沿海省市的海洋产业结构,给出了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翟仁祥等(2010)构建了产业结构熵指数、产业结构变动幅度K 值等指标,分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和海洋产业部门结构两个层次,定量测度出江苏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方向及效率。学者们还具体分析了辽宁省、环渤海地区、湛江市的海洋产业结构(纪建悦等,2007;王丹等,2010;吴海燕等,2011)。

3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现有国内外研究分别运用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海洋产业的关联程度、结构演变的规律、特征及影响因素等。但深入分析海洋三次产业各自内部结构变动趋势或具体行业间关联机制和作用的成果较少。此外,目前海洋经济发展已进入“服务化”阶段,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海洋产业关联和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海洋服务业的作用,但对其作用的认识和研究并不深入。究竟海洋第三产业如何融入到海洋第一产业和海洋第二产业中,融入的模式与路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海洋第三产业促进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优化升级的微观机制和影响如何?如何建立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并评价其产生的绩效?对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将为研究海洋产业关联和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乔翔.我国海洋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J].改革与战略,2007(11):15-19.

[2]张金珍,张敏新.海洋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27-19728,19732.

[3]Herrera, G.E. and P. Hoagland. Commercial Whaling, Tourism,and Boycotts: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J]. Marine Policy, 2006, 30(3):261-269.

[4]Jin,D.,Hoagland,P.,Dalton,T. M. Linking Economic andEcological Models for a Marine Ecosystem[J].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6( 3) : 367原385.

[5]Kwaka, S.J., Yoob,S.H., and Chang, J.I. The Role of the MaritimeIndustry in the Korean National Economy: an Input-output Analysis[J].Marine Policy,2005,29.

[6]Jin,D.,Powell,H. L. K.,Thunberg,E.,Solow,A. R., Talley,W. K.A Model of Fishing Vessel Accident Probability[J].Journal of SafetyResearch,2002,33 ( 4) : 497原510.

[7]王海英,栾维新.海陆相关分析及其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启示[J].海洋经济,2002(6):28-32.

[8]叶持跃.象山县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8):25-29.

[9]许长新,陈浩.海洋产业的关联性研究[J].海洋经济,2002(5):31-34.[10]姜国建,文艳.世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 2006(4):45-49.

[11]张燕.海洋产业结构转换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12]吴明忠,晏维龙,黄萍.江苏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1996-2005[J].江苏社会科学,2009(4):222-227.[13]张丹.基于灰色模型的辽宁省海洋经济关联度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8):705-708.

基金项目: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5)

一、海洋产业发展情况

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种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和,即: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或人类在海洋及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

改革开放后,中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90年代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海洋经济总量年均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3%,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倍以上。按照最新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国海洋经济已形成 29个产业,它们是海洋水产、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等。“十二五”规划指出海洋经济将成为持续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本文利用灰色理论与方法对中国海洋主要产业发展进行关联度分析,选取2001-2006年的数据,将前12类海洋产业全部纳入分析中,其中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合并为一个产业,即海洋电力与海水利用业。

二、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与方法

设有m个时间序列,即:

……,t=1,2,…,N

N为各序列的长度即数据个数,m个序列代表 m个因素。

另设时间序列:

,t=1,2,…,N

该时间序列称为母序列,而上述 m个时间序列称为子序列。关联度是子序列和母序列关联性大小的度量,其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原始数据变换。各因素的量纲一般不相同,而且有时数值的数量级相差悬殊。采用均值化变换,即先分别求出各个序列的平均值,再用平均值去除对应序列中的各个原始数据。

第二步,计算关联系数 经数据变换的母序列记为{X(t)},子序列记为{Xi(t)},母序列与子序列的关联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ρ 称为分辨系数,一般取0.1 ~0.5,本文分析中取0.5。

第三步,计算关联度。母序列与子序列的关联度以这两个比较序列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之平均值计算,即:

第四步,排关联序。将 m个子序列对同一母序列的关联度按着大小顺序排列,组成关联序,记为{X},直接反映各个子序列对于母序列的优劣关系。

三、中国主要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一)海洋产业总产值与各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选定2001-2006 年海洋产业总产值为母序列,以各主要海洋产业的产值作为比较序列,按上述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进行分析(表1)。

表1 2001-2006年中国海洋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02-2006年中国海洋年鉴和文献

计算,得出结果:关联系数:

G(0,1)=0.81306,G(0,2)=0.71684,G(0,3)=0.70861,G(0,4)=0.69531,G(0,5)=0.73508,G(0,6)=0.67463,G(0,7)=0.55331,G(0,8)=0.60966,G(0,9)=0.51313, G(0,10)=0.53238, G(0,11)=0.42013

关联序:X1> X5> X2> X3> X4> X6> X8> X7> X10> X9> X11

从结果看,11 个海洋产业与海洋总产值的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海洋水产、沿海造船、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电力与海洋水利、海上油气、海洋化工、海洋工程建筑、海洋药物、海洋盐业和海滨砂矿。

(二)海洋产业总产值与海洋三次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选定 2001-2006 年海洋产业总产值为母序列,以第一 、二、三海洋产业的产值作为比较序列,按上述步骤进行关联分析(表2)

表22001-2006年中国海洋三次产业之比 单位:亿元

计算,得出结果:关联系数:

G(0,1)==0.72099,G(0,2)=0.65253,G(0,3)=0.86470

关联序:X3 >X1 >X2

从分析结果看,海洋产业总产值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第一位是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一产业,最后是第二产业。

从中国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01年海洋三产之比为 31.2:17.2 :51.6,2006 年海洋三产之比却变为14.0 :42.0 :44.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为 14.0%,由原来的第二位下降为第三位,第二产业的比重由 17.2%上升为 42.0% 。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看,虽然第一产业的关联度仍然大于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第一产业比重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从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来看,根据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分析,若按照与海洋总产值关联度高低进行排序,依次为滨海旅游第三、 海洋电力与海水利用第五、海上油气第六、海洋化工第七、海洋工程建筑第八、海洋药物第九。这说明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四、中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中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问题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大海洋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依然较低,海洋经济发展受海洋灾害影响仍然较大。

(二)应对中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大对传统海洋产业的改造力度

要从调整这些传统海洋产业的内部结构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以科技带动海洋产业,增强对发展海洋经济的贡献能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2.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

根据我国沿海各地区的特点积极扶持,实现海洋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针对沿海旅游业要逐步扩大其服务范围,进行海陆结合,在海岸地带和岛屿上建立多功能综合性旅游区;针对海洋油气产业,重视对老油田的技术改造,加快大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积极发展上游产品,开拓下游产品,提高海洋石油产业的整体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3.积极培育未来海洋产业

海洋未来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形成一个群体,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积极支持海洋未来产业的发展,加快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引进国内外高级人才;实施产品带动战略,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开发技术先进、效益高、出口创汇能力强、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支柱产品,培育出海洋产业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白福臣.中国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及发展前景[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01).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6)

1 引言

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部、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福建海岸线狭长,有3752公里,位居全国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着力实施“大念山海经”、“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战略部署,特别是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福建省“十一五”规划中。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占已经达到了25.1%,海洋产业在福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但海洋产业发展不是很成熟,在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还要注意对海洋产业的产业部门和产业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海洋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选择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海洋主导产业,可以发挥海洋主导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带动和聚集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学者研究ssm方法比较,fotopoulos& spence(2001)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根据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之间绝对数的大小说明区域与产业结构在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判断是什么力量起主导作用。peneder(2003)在对28个oecd国家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产业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内学者研究和运用ssm方法较晚,王品慧,潘若愚(2008)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分析,得出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增长力和竞争力较差。

潘雄锋、李名子(2008)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对我国2000-2006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种植业产值总量较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并且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王宜虎、徐银良(2009)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对山东省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从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得出山东省服务业虽然相对全国增长较快,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产业内部结构存在较大问题。

本文运用ssm方法,从份额偏离选择基准、结构偏离选择基准、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出发,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初步选出适合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 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新基准

由ssm的数学模型可知:如果g?i 较大,l > 1,说明福建省海洋的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如果 p?i较大, w> 1 ,则福建省拥有较大比重的朝阳产业且产业结构较好;如果d?i较大, u> 1 ,则福建省有较多的海洋产业在迅速发展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地位在不断上升。我们可以把 分成三个选择基准:

(1)份额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份额偏离分量 n??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趋势。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且正值越大发展前景越好。

(2) 结构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结构偏离分量p??ij? ,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础。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基础,且正值越大结构基础越好。

(3)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相对竞争力。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较全国的相应产业部门增长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正值越大竞争力越强。

3 运用ssm三基准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分析

3.1 数据来源

统计中所用的原始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和福建省统计局,各产业部门均以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分析对象。

3.2 实证结果分析

(1)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体结构特点分析。

由上述ssm方法的公式得出表1,由表1可以得出福建省2006年到2009年海洋产业的总体结构特点:由于l<1,得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增长率慢于全国总体水平,总体发展速度偏慢;由于p?i较大并且w>1,可知福建省的海洋产业构成中包含比重较大的朝阳增长部门,海洋产业总体产业结构比较好,这种结构对海洋产业的增长有较大的贡献,不必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从d?i为负数,并且 u<1,可以看出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不多,总体竞争力明显偏弱,需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的层次,加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

(2)福建省海洋产业的shift-share分析图。

为了对各海洋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找出各个海洋产业部门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福建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竞争力情况和海洋主导产业的逐步确定,据表2所得数据,对其5个指标以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并根据处理所得数据做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和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图(图1,图2)。

在图1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较好的海洋产业部门,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产业部门优势,另一方面全国增长优势较明显,是具有产业部门优势的增长性产业部门;分布在第二、四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要么具有一定的产业部门优势,要么具有一定的增长优势;分布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该象限的产业部门在全国的增长优势既不明显,产业部门优势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也无优势。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中,1(海洋渔业)和12(滨海旅游业)属于第一象限,说明这两个产业既有产业部门优势又有产业增长优势,可以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的候选。2(海洋油气业)、3(海洋矿业)、7(海洋生物医药业)、9(海洋电力业)、10(海水利用业)则属于第三象限,说明这几个海洋产业部门在全国既没有增长优势,与其他海洋产业部门比较也无优势。剩下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分布在二、四象限,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福建省的12个海洋产业部门第一、二、三、四象限都有,说明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虽然两极分化严重,但不缺乏作为优势产业补充的一般产业部门。

在图2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其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较为明显,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很好,较其它海洋产业部门也具有很好的行业竞争力,属于较好产业部门;分布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虽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但竞争力优势不明显,第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则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产业结构优势,分布在这两个象限的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都不太明显,与其它产业部门相比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建省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好产业部门,也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差部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都是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或者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而没有竞争力优势,但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和12(滨海旅游业)都较接近第一象限,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较好产业部门。

(4)主导产业的初步确定。

根据本文建立的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偏离份额基准,主导产业应选择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较大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由于图2中,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12(滨海旅游业)比较接近较好产业部门,所以可以初步选择1(海洋渔业)、12(滨海旅游业)两个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它们在属于全国增长性产业部门,发展趋势较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产业结构基础,在海洋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它们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国家同类产业部门,从侧面反映出其生产率较高,具有大区域竞争优势。

在福建省2010年海洋规划中把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本文初步选择的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说明ssm方法初步确定的海洋主导产业在实际的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具有基本客观的有效性。

4 对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福建省海洋产业大环境,对福建省海洋产业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原有产业结构基础较差但有良好的竞争力优势海洋产业部门,如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这些产业虽然结构基础较差但具有后发优势,发展潜力较好,应该抓住海洋产业的大发展这个机遇,从宏观微观方面进行积极培育和扶持,使其向着主导产业部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属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由于其海洋生物医药和功能产品需要较强的创新技术研发体系,故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设产品研发基地,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海洋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2)对于结构基础较好,具有产业部门优势,但其竞争力较差的海洋产业。这些产业部门正在衰退。如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针对这些产业应该积极找寻衰退的原因,总结经验,因为有着良好的结构基础,如果政府能给予政策性的倾斜和资金支持,强化政策干预力度,从资金、技术、政策和服务等多方面重点扶持;增强其竞争力,会使它们走向复苏之路。海洋化工业应该转型发展为新型高端产业,由于有较好的资源优势,根据环境的承载力,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引进高科技人才。在政策上政府应该给予海洋化工产业的支持,积极寻求与外合作,加快产业转型。

(3)对于原有结构基础较好,拥有部门优势和增长优势、竞争力优势较明显的产业部门,比如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今后应继续加强具有全面优势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地位,根据本区域海洋发展的大环境,积极引导本区域的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海洋渔业一直是福建省的主导产业,为了强化其地位,应该建立与环境相适应并具有高科技的新海洋渔业。环境是海洋渔业的命脉,根据海洋环境的承载力,建立生态、低碳、高效的亲环境海洋渔业模式。在原有基础上,把海洋渔业文化加到海洋渔业发展中,与滨海旅游业等产业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fotopoulos g, spence n.regionalvariation offirm births, deaths andgrowth pat terns in theuk, 1980-1991 [j]. growth and change,2001,(32): 151-173

[2] penede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 [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3,(14): 427-448

[3]王品慧,潘若愚.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安徽省工业结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19-23

[4]潘雄锋,李名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我国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3):32-36

[5]王宜虎,徐银良.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山东省服务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1):85-89

[6]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8-72

[7]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2006,2009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7)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油气和矿产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保持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的海洋开发历史悠久,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对海洋产业结构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了解,准确发现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国的海洋产业市场,不断优化我国的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洋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历史以及现状

国外一些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利用数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知识等工具对海洋产业经济做了大量的定量分析工作。Morrissey, O'Donoghue(2013)通过分析2007年爱尔兰10个海洋产业的产值,量化了海洋产业间的联动效应、生产诱发效果和就业乘数,发现在爱尔兰的国民经济中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交通运输业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目前关于捕捞份额的案例分析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为了弥补发展中国家案例的空白,Jardine 和Sanchirico(2012)分析了20%的沿海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发现制定准确捕捞份额的国家的政府排名更高、经济更发达、渔业出口产业更有价值、渔业从业人数更少。国外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1.2 国内研究历史以及现状

我国的海洋产业经济定量分析起步较晚,目前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区位熵分析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灰色关联分析经常和其他方法结合在一起,为海洋产业经济定量分析的基础。

于潇(2008)选取了2001-2005年间的海洋产业中各个产业的产值和国民经济总产值,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了海洋各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关联度,评估了海洋产业各个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带动效应。而白福臣(2009)在前人的基础上,不仅进行了海洋产业总产值与海洋各子产业之间的关联度的计算,而且联合了海洋产业总产值与海洋三次产业,通过寻求他们之间的关联度,为我国制定海洋经济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徐胜和李振华等(2011)在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地区的海洋产业发展现状时,就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量化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海洋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在分析过程中,他们剥离了那些不相关的因素,将海洋产业从业人数和海洋各产业的产值联系起来,对涉海就业政策给出了建议。

本文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大量的海洋产业数据,不仅通过分析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与单个海洋产业产值之间的关联度,阐明了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动态演进的特质;而且利用灰色预测模型,推测了我国未来三年的海洋产业产值,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针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补救措施和调整建议,这是本文的创新点。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灰色系统的测算方法

2.1.1 灰色关联度

第一步:确定初始参考数列。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序列称为参考数列,其中自变量参考序列又叫子序列,记作

(1)

因变量参考序列又被称为母序列,记作

(2)

第二步:原始数据的初值化处理。由于原数据的量纲不一定相同,为了消除数量级大小不同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

第三步:计算关联系数。灰色关联系数的表达式:

(3)

其中,P为分辨系数,一般取值0.1-0.5,文中取值0.5.

第四步:求相对灰色关联度。母序列和子序列的相对灰色关联度都等于这两个比较序列的关联系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4)

第五步:关联度排序。关联度越大证明关联程度越大,子序列对母序列的反映越好。

2.1.2 灰色预测

第一步:生成1-AGO序列。设有非负序列

(5)

则的X(0)的1-AGO序列为

(6)

式中:

(7)

第二步:生成X(1)的紧邻均值序列Z(1)。Z(1)为序列X(1)的紧邻均值序列,根据定义得到:

(8)

第三步:求参数列A。参数列A等于:

(9)

其中,

(10)

第四步:确定GM(1,1)模型的白化方程:

(11)

其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为:

(12)

式中:

(13)

故有:

(14)

第五步:求X(1)的模拟值以及还原出X(0)的模拟值:

(15)

其中还原值为:

(16)

第六步:进行模型的精度检验。GM(1,1)模型的精度检验一般利用残差序列ε0和平均相对误差来进行,其中残差序列为:

(17)

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为:

(18)

平均相对误差为:

(19)

2.2 数据来源

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研究目的出发,本文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国家海洋局公布的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资料,选取了2004-2011年8年间的主要海洋产业的总产值和各个单产业的产值。

3 实证分析

3.1 海洋产业结构动态演进特质

表1 2005-2011年相对灰色关联度

以全国在2004-2011年的主要海洋产业的总产值为参考数列,以各个海洋产业为比较数列,进行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灰色关联分析。根据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公式得到2004-2011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与单个海洋产业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如表1。

分析表1的数据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一方面要看到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与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不断降低,说明传统海洋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含量较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具有“高消耗、低产出”的特点,对资源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不符合我国十二五以来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传统海洋产业与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主要任务还是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即使意识到传统海洋产业具有缺陷,短期内仍要依靠它来带动我国的海洋经济进步。

2)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新兴产业与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不断升高,说明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兴海洋产业的技术含量高、投资回报率高,对资源的消耗较低,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少,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3)新型海洋产业与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之间的关联程度总体上低于传统海洋产业,但新兴海洋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二者之间的差距正以增速降低。

总之,我国的海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海洋经济总产量稳步增长,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方面。与此同时我国的海洋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现有海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人才结构布局不够合理,缺乏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对科技人才的依赖度较低等。

3.2 海洋产业优化研究

海洋产业产值预测:

针对我国海洋产业的结构问题,首先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三年的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从而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服务。灰色预测的结果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1)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预测。计算得到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GM(1,1)模型为:

故其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为:

根据时间响应函数,可以得到X(0)的模拟值序列,对模拟值和原始值进行比较,求出残差和相对误差,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拟合

由此得到=0.027%≤0.01,C=0.118≤0.35,p=1。因此,无论是利用平均相对误差,还是利用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频率p进行检验,都得到模型达到了一级精度的结论,符合预测的要求。

运用时间响应函数,对2013-2015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的总产值进行预测,可以得到预测值为

2)海洋渔业产值预测。对海洋渔业产值进行计算,得到海洋渔业的GM(1,1)模型为:

故其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就是:

根据求得的时间响应函数,求出残差和相对误差由此得到=0.0034≤0.01,C=0.06≤0.35,p=1。因此,该模型符合预测的要求。

运用时间响应函数,对2013-2015年海洋渔业的产值进行预测,可以得到预测值为 :

3)海洋油气业产值的预测。对海洋油气业产值进行计算,得到海洋油气业的GM(1,1)模型为:

故其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就是:

根据求得的时间响应函数,可以求出残差和相对误差。由此得到=0.1%≤0.01,C=0.53

运用时间响应函数,对2013-2015年海洋油气业的产值进行预测,可以得到预测值为:

4)海洋船舶工业的产值预测.对海洋船舶工业的产值进行计算,得到海洋船舶工业的GM(1,1)模型为:

故其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就是:

根据求得的时间响应函数,求出残差和相对误差。由此得到=2.22%≤0.05,C=0.139≤0.35,p=1。因此,该模型符合预测的要求。

运用时间响应函数,对2013-2015年海洋船舶工业的产值进行预测,可以得到预测值为:

5)海洋工程建筑业的产值预测。对海洋工程建筑业的产值进行计算,得到海洋工程建筑业的GM(1,1)模型为:

故其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就是:

根据求得的时间响应函数,求出残差和相对误差。由此得到=4.37%≤0.05,C=0.22≤0.35,p>0.95。因此,该模型符合预测的要求。

运用时间响应函数,对2013-2015年海洋工程建筑业的产值进行预测,可以得到预测值为:

6)海洋交通运输业的产值预测。对海洋交通运输业的产值进行计算,得到海洋交通运输业的GM(1,1)模型为:

故其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就是:

根据求得的时间响应函数,求出残差和相对误差。由此得到=0.61%≤0.01,C=0.49910.8。因此,该模型符合预测的要求。

运用时间响应函数,对2013-2015年海洋交通运输业的产值进行预测,可以得到预测值为 :

7)滨海旅游业的产值预测。对滨海旅游业的产值进行计算,得到滨海旅游业的GM(1,1)模型为:

故其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就是:

根据求得的时间响应函数,求出残差和相对误差。由此得到=0.17%≤0.01,C=0.12≤0.35,p=1。因此,该模型符合预测的要求。

运用时间响应函数,对2013-2015年滨海旅游业的产值进行预测,可以得到预测值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海洋产业继续发展,海洋产业的产值持续增加,但海洋产业发展不平衡现象还很严重,海洋产业的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传统的海洋产业虽然总量上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却处于粗放型发展的阶段,不能实现长久可持续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海洋产业受海洋科技水平低的限制,尚未形成规模,对我国海洋产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力较小。这些因素已经严重阻碍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制约了海洋产业为国民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4 政策建议

鉴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性问题,为了实现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大力推动,继续发展我国的海洋产业,应从以下两个个方面考虑:

4.1 在保持传统海洋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逐步改造

虽然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属于粗放型产业,却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海洋产业的改造,必须深入到这些产业的内部结构中,实现从源头进行改造。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优化传统海洋产业的结构,加强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提高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含量,淘汰技术落后的企业,依托科技进步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传统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2 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实现海洋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投资回报快、发展前景广阔等优点,是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力量。为了实现海洋经济更持久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这就要求我国各沿海地区根据当地特点,大力发展它们的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地开展新兴海洋产业。发挥政府服务型公共部门的作用,增大对新兴海洋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鼓励年轻大学生和高级知识分子投身于海洋产业,为新兴海洋产业吸取活力。对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实施措施保障它们的权益,吸引私人企业家投资。采取开放的海洋发展战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注重外国经验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使我国的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有迹可循,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 于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海洋产业经济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6):76-79.

[2] Morrissey Karyn, O'Donoghue Cathal. The role of the marine sector in the Irish national economy: An input-output analysis[J]. Marine Policy, 2013, (1): 230-238.

[3] Jardine Sunny L, Sanchirico James N. Catch share progra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J]. Marine Policy, 2012, (9): 1242-1254.

[4] 白福臣.中国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及发展前景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110-112

[5] 徐胜,李振华.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关联性研究[J]. 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2011,(4):54-60.

[6] 黄蔚艳,罗峰.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5):271-275.

[7] 殷克东,王晓玲.我国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联合决策测度模型[J].经济研究参考, 2010,(28): 28-37.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8)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正在逐步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给劳动力就业带来契机,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将助推海洋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因此,将海洋产业与就业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为扩大就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目前,把就业理论和海洋经济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海洋经济就业的专题研究还比较少。张万鑫对海洋产业发展对经济影响与就业弹性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研究海洋产业与就业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提出了发展策略。孙昭君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制度政策等因素对各地区海洋产业吸收就业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到各因素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就业吸纳水平的影响程度。周洪军对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沿海区域涉海就业进行调查分析,阐明了全国涉海就业人员的特点,指出了存在问题,给出了发展建议。崔旺来、周达军、刘洁等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海洋产业是浙江省吸纳就业的主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周井娟以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就业弹性和单位岗位贡献两个角度出发,对主要海洋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做出分析。上述文献均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涉海就业互动影响,但由于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的不完善,导致统计计量模型的有效性降低,且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比较大的误差。

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所需的样本量较少,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系统的实际状况。鉴于上述文献中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拟采用MGM(1,N)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是灰色GM(1,1)模型的多元推广,旨在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对相互影响关系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几年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以及吸纳就业人员总量,并测算出未来几年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的走势,希望能够为今后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一、海洋产业发展与就业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9518.4亿元上升至2011年45570亿元,年均以16.95%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8.81%提高到9.67%,产业贡献度不断增强,涉海就业人员从2107.6万人上升至3420万人,年均增长4.96%。然而,由于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以及技术条件等差异,因此相应的产业活动及其就业分布各具特色。2001年到2010年,海洋产业的增加值与从业人员变化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虽然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起步较晚,增加值不大,对海洋经济的贡献度不高,但其增长率较高,发展前景巨大,并且海洋生物医药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也比其他产业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较大。

从2010年来看,主要海洋产业就业吸纳主要集中于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几个海洋产业,占海洋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66.38%;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总增加值的89.32%。从2001年到2010年的演变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主要海洋产业从业人数的比例在下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人数比例在逐步扩大。

二、海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弹性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是地区比较优势的一项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一定时期内某产业实现的产值与该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的比值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值(万元)/劳动力人数(人)。劳动生产率越大,说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出效应越高,劳动生产率越小,说明该产业的经济效益越低,在研究某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时,不能只看到其吸纳劳动力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应同时考虑到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就业弹性是衡量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大小的一个指标,即在某一时期内就业数量的变化率与产值变化率之比。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可以用来反映海洋产业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及其变化趋势,其实质是对海洋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变动幅度及海洋产业自身变动幅度的一个反应。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产值增长率;新增就业机会=1%*就业弹性*就业人数。就业弹性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强;系数越小,说明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弱。当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也不一定会对就业有较强的拉动。分析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便于了解海洋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拉动的能力。涉海就业机会的增加不仅与海洋经济增长的百分点与就业弹性有关,还与当期的涉海就业人数规模有关。

从图1可以看出,海洋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国民劳动生产率,并且其差距有增大的趋势,说明海洋就业增加1个单位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国民就业增加一个单位所创造的产值,如果国民经济中剔除了涉海的部分,那么非涉海部分与涉海部分两者的差距还要大一些。该图也从一定层面说明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就业会继续呈现出趋海性移动的态势。

虽然,海洋经济从业吸纳总量不如国民经济总量的吸纳总量,但从图2可以发现,海洋就业弹性明显高于整个国民就业弹性,说明海洋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比国民经济吸纳能力强,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来支撑。

三、海洋产业吸纳就业人数预测与分析

多变量灰色模型自提出以来,应用到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海洋生产总值与海洋从业人数两个指标所受影响因素较多,相关因素复杂且数据信息难以获取,自身数据也较少, 模型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

通过上述模型对海洋生产总值和涉海就业人数预测,以期能够为今后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从表2中的海洋生产总值的拟合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为1.61%,涉海就业的MAPE为0.11%,误差很小,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很好地从动态的角度展示了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发展变化,该模型可以用来作预测,得到表3。

从预测结果看,到“十二五”末期,海洋生产总值规模将达到近10万亿元,涉海就业人数将达到3800万人,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弹性系数的测算发现,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系数在未来几年将持续上升,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前述新增就业机会计算公式得到2007年至2015年我国新增就业机会如图3所示。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利用MGM(1,N)模型从系统的角度,动态分析并预测了我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未来发展趋势。根据目前海洋经济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末,劳动力需求将达到3800万人,劳动力的增长也为海洋经济的继续发展带来契机,2015年,预计生产总值将达到近10万亿元。为了保障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需要有力的对策来支撑。

第一,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影响就业水平的根本因素。上述分析中,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对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提高海洋经济增长的质量,保持海洋产业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第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上述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对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特别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这几个产业的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来的就业机会高于其他海洋产业所带来的。

第三,加强海洋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培训制度与体系,促使海洋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劳动力在数量上和结构上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形成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就业力增加的良性互动。

(注:本文获得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大课题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评价及试验区建设研究项目(AOCZDA201102-1)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张万鑫:我国海洋产业与就业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 孙昭君: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海洋产业就业状况及趋势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 周洪军:全国涉海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D].天津大学,2005.

[4] 崔旺来、周达军、刘洁、汪立、朱婧: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8).

[5] 周井娟: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3)

[6] 栾维新、宋薇:我国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潜力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

[7] 翟军、盛建明:MGM(1,n)灰色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

[8] 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0.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9)

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部、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福建海岸线狭长,有3752公里,位居全国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着力实施“大念山海经”、“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战略部署,特别是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福建省“十一五”规划中。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占已经达到了25.1%,海洋产业在福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但海洋产业发展不是很成熟,在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还要注意对海洋产业的产业部门和产业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海洋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选择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海洋主导产业,可以发挥海洋主导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带动和聚集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学者研究SSM方法比较,FOTOPOULOS&SPENCE(2001)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根据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之间绝对数的大小说明区域与产业结构在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判断是什么力量起主导作用。PENEDER(2003)在对28个OECD国家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产业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内学者研究和运用SSM方法较晚,王品慧,潘若愚(2008)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分析,得出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增长力和竞争力较差。

潘雄锋、李名子(2008)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对我国2000-2006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种植业产值总量较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并且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王宜虎、徐银良(2009)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对山东省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从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得出山东省服务业虽然相对全国增长较快,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产业内部结构存在较大问题。

本文运用SSM方法,从份额偏离选择基准、结构偏离选择基准、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出发,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初步选出适合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新基准

由SSM的数学模型可知:如果Gi较大,L>1,说明福建省海洋的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如果Pi较大,W>1,则福建省拥有较大比重的朝阳产业且产业结构较好;如果Di较大,u>1,则福建省有较多的海洋产业在迅速发展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地位在不断上升。我们可以把分成三个选择基准:

(1)份额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份额偏离分量N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趋势。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且正值越大发展前景越好。

(2)结构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结构偏离分量P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础。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基础,且正值越大结构基础越好。

(3)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相对竞争力。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较全国的相应产业部门增长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正值越大竞争力越强。

3运用SSM三基准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分析

3.1数据来源

统计中所用的原始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和福建省统计局,各产业部门均以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分析对象。

3.2实证结果分析

(1)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体结构特点分析。

由上述SSM方法的公式得出表1,由表1可以得出福建省2006年到2009年海洋产业的总体结构特点:由于L<1,得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增长率慢于全国总体水平,总体发展速度偏慢;由于Pi较大并且W>1,可知福建省的海洋产业构成中包含比重较大的朝阳增长部门,海洋产业总体产业结构比较好,这种结构对海洋产业的增长有较大的贡献,不必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从Di为负数,并且u<1,可以看出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不多,总体竞争力明显偏弱,需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的层次,加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

(2)福建省海洋产业的Shift-share分析图。

为了对各海洋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找出各个海洋产业部门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福建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竞争力情况和海洋主导产业的逐步确定,据表2所得数据,对其5个指标以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并根据处理所得数据做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和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图(图1,图2)。

在图1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较好的海洋产业部门,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产业部门优势,另一方面全国增长优势较明显,是具有产业部门优势的增长性产业部门;分布在第二、四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要么具有一定的产业部门优势,要么具有一定的增长优势;分布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该象限的产业部门在全国的增长优势既不明显,产业部门优势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也无优势。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中,1(海洋渔业)和12(滨海旅游业)属于第一象限,说明这两个产业既有产业部门优势又有产业增长优势,可以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的候选。2(海洋油气业)、3(海洋矿业)、7(海洋生物医药业)、9(海洋电力业)、10(海水利用业)则属于第三象限,说明这几个海洋产业部门在全国既没有增长优势,与其他海洋产业部门比较也无优势。剩下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分布在二、四象限,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福建省的12个海洋产业部门第一、二、三、四象限都有,说明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虽然两极分化严重,但不缺乏作为优势产业补充的一般产业部门。

在图2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其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较为明显,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很好,较其它海洋产业部门也具有很好的行业竞争力,属于较好产业部门;分布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虽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但竞争力优势不明显,第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则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产业结构优势,分布在这两个象限的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都不太明显,与其它产业部门相比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建省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好产业部门,也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差部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都是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或者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而没有竞争力优势,但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和12(滨海旅游业)都较接近第一象限,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较好产业部门。

(4)主导产业的初步确定。

根据本文建立的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偏离份额基准,主导产业应选择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较大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由于图2中,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12(滨海旅游业)比较接近较好产业部门,所以可以初步选择1(海洋渔业)、12(滨海旅游业)两个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它们在属于全国增长性产业部门,发展趋势较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产业结构基础,在海洋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它们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国家同类产业部门,从侧面反映出其生产率较高,具有大区域竞争优势。

在福建省2010年海洋规划中把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本文初步选择的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说明SSM方法初步确定的海洋主导产业在实际的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具有基本客观的有效性。

4对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福建省海洋产业大环境,对福建省海洋产业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0)

一、引言

浙江省毗邻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陆地经济发达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组合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2008年浙江海洋经济总产值占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40%。浙江的港口、渔业、海岛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排在全国第8位,与浙江经济发展质量不符,同时浙江海洋经济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键时期,因此,依托陆地经济优势,优化海洋产业空间结构对于加快发展浙江海洋经济,推动浙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站在陆海联动的角度,结合浙江海洋功能区划,通过分析浙江海洋产业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以期为浙江海洋产业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二、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按照产业属性,结合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选取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船舶修造业、滨海旅游业及未来海洋产业为本文海洋产业优化调整的分析对象。

1.海洋渔业

浙江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渔场优良,海洋渔业产量居全国前列。2007年浙江的海洋渔业产量达337.62万吨,海洋捕捞产量在全国遥遥领先。浙江台风多,江河入海位置污染比较严重,浅海养殖发展受阻,但是随着深水抗风浪网箱的研发成功,明显拓展了浅海养殖的范围,使得浙江海水养殖潜力巨大。

2.海洋交通运输业

浙江港口湾道资源丰富,港口客货吞吐量居全国前列。浙江沿海港口呈现以宁波一舟山港、温州港为省沿海主要港口,嘉兴港、台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分层次布局。

3.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

浙江降水量多,不利于盐的生产,单产及产量在全国很低,企业规模小、散,多分布于象山港北部盐田区、舟山中南部岛屿盐田区、舟山中西部岛屿盐田区、台州南部盐田区。浙江盐业自有产品的品种比较齐全,保健食用盐和洗化类盐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产品系列,且国内领先。

4.滨海旅游业

浙江有世界闻名的旅游项目,例如钱江观潮节。舟山国际沙雕节是国家旅游局重点推介的旅游活动;象山滨海旅游、开渔节成为宁波象山一大特色,为旅游收入带了巨大贡献。

5.船舶修造业

浙江造船工业发展较快,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舟山、台州、温州、宁波的船舶修造业发展迅猛。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资料,2007年,浙江省造船综合吨数在沿海各省市中排名第3位。区内的产能分布情况是:大型船舶主要在舟山、宁波建造,台州、温州、杭州主要建造中小型船舶。

三、浙江海洋产业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

1.海洋渔业存在的问题

(1)渔业发展不平衡

根据2008年浙江统计年鉴,浙江海洋渔业产值主要分布在台州、舟山、宁波三地区,三地区总产值基本相同,且占全省总产值的67%左右。各县市海洋渔业产值前几名分别是是舟山、象山、温岭、岱山、杭州市区、玉环。这些地区海洋渔业产值占浙江海洋渔业渔业产值的47.3%。舟山远洋捕捞量为16.86万吨,宁波市为3万吨,其他地区极少。

(2)渔业发展的矛盾

浙江绝大部分海洋渔业都位于近海岸,各个行业在利用在使用海岸线、滩涂、浅海方面存在矛盾,海洋捕捞能力过剩和渔业资源不足也比较严重,如不解决这些矛盾,将会阻碍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损害渔民的经济利益。

(3)水产企业分布不集中,不利于形成集群效应。

水产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小,大多粗加工,深加工不足,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并且加工企业总体山呈现产业集群不明显,产业链短的特点,水产品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少,还没有形成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不利于海洋水产品深加工及海水养殖发展。

2.海洋交通运输业问题

2008年宁波舟山港的吞吐量占全省吞吐量的75%左右,达到全省的四分之三,浙江港口发展不平衡,宁波舟山港竞争优势明显,加强港口合作,推进大中小港口互动联通平衡发展是浙江港口产业布局面临的重要任务。

浙江海运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经营主体多。由于企业规模、行业特点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困难、船舶更新缺乏资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海运高素质人才匮乏。

3.海洋盐业的问题

浙江海洋盐业企业工艺及技术设备落后,竞争力低,没有主体品牌。盐化工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集中度低,盐化工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缺乏发展规划缺乏产业发展规划。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空间狭小,大部分限于食用盐等附加值低的系列,缺乏高附加值的盐产品开发,从品种及质量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4.滨海旅游存在的问题

根据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因素,浙江省海洋旅游区可以划分为甬舟、温台、和杭州湾三个地区。杭州湾宁波及舟山一带旅游经济较发达,温州台州发展相对不足。海洋旅游以传统的滨海旅游观光为主,没有形成观光、休闲度假、海上健身休闲等多层次的产品层。同时滨海旅游服务设施开发不到位,旅游开发硬件不到位会阻碍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5.船舶修造业存在的问题

浙江造船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多数企业只能生产小型船舶,船舶产品的吨位和附加值低,企业综合实力不高,尤其是温州、台州地区的造船企业。船舶配套滞后,产业体系不全,特别是发动机等关键部件需要从外地购买或国外进口,本地配套率不高,船舶产业集聚度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四、浙江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方向

1.浙江海洋产业发展方向

通过分析浙江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发现海洋产业涉及范围大,影响因素多,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多方面考虑,因此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要结合社会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等方面要综合考虑。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解决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段等决策问题的数学方法,在方向选择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对浙江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方向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发展方向。

列举浙江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海洋产业,综合考虑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各项目标因素,结合浙江省海洋资源状况和各海洋产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问题,按照层次分析方法的步骤构造判断矩阵进行综合比较并求解。

模型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以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的确定作为层次分析的总目标,浙江省海洋资源充分利用、海洋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效益与环境良好作为准则层,由这3方面具体考虑15个因素作为子准则层。在综合考虑了15个因素的情况下,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是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船舶修造业、海洋盐业及制盐、未来海洋产业。列举各层的判断矩阵后,利用yaahp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过检验后发现,各层次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符合理论要求。

根据yaahp软件计算出浙江省主要海洋产业的权重,据此确定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整方向。具体求解结果如上表所示。

由计算的结果可以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的方向依次是未来海洋产业、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及盐化工、海洋交通运输、船舶修造业。未来海洋产业占据很大权重,因此可以将未来海洋产业作为发展主要方向。同时由于浙江特殊地理位置,受上海港口及上海造船业的影响比较大,浙江可以考虑承接上海高校及科研单位实力,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未来海洋产业及海洋盐化工业,推进滨海旅游业这一绿色产业的发展。

2.海洋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方向

结合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及浙江海洋功能区划,浙江海洋产业布局应该遵守以下原则:以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及浙江海洋功能区划规定为前提,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发展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陆海一体发展原则,统筹陆海产业布局,促进近海开发和外海开发相结合,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利用民间资本,大力调整和改造传统海洋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环保技术及设备、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新兴领域,在浙江开发潜力巨大,并且是浙江海洋产业首要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多门类的发展,努力在原有优势产业逐步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型海洋产业,努力在浙江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海洋产业新布局。

充分发挥杭州湾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的作用,依托上海教育科技优势,加大对海洋经济开发的科技、人才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引进海洋化工先进项目,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提升海洋科技含量,为浙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继续完善特色鲜明的浙北旅游带,打造浙北旅游品牌,大力开发宣传钱塘潮等具有国际旅游潜力的旅游项目。

宁波―舟山海洋经济比较发达,应打造成海洋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增长极。大力培育沿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能开发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舟山船舶修造业,提升船舶修造水准,构建完整船舶修造产业链。积极构建舟山海洋旅游基地和浙东滨海旅游板块,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渔业,大力打造舟山佛教旅游及象山开渔节旅游品牌,推进旅游资源陆海联动,打造陆海共游的旅游模式,使之成长为浙江旅游新模式。

温台海洋经济区与其他几个区域的海洋经济规模相比发展程度不足。与其他海洋经济区的不同之处在于,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是温台海洋经济区的主要经济模式,该区域民营企业有很强的自主性,市场效率高,资金导向灵活,因此要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开发海洋,这对开发海洋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浙江海洋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还要完善海洋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海洋开发投资环境,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综合管理的制度保障。只有正确利用相应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注重改善产业布局,依托良好的政策环境,才能确保海洋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统计局.2009年浙江统计年鉴[M].

[2]国家统计局.200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J].

[3]宋欣茹.庄河市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6.

[4]张红智.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J].海洋科技进展,2005(2).

上一篇: 学生食堂管理 下一篇: 核心素养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