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笔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8 16:55:47

高中语文笔记

高中语文笔记篇(1)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以小说为例(传记同样适用)

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

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

(一)就整体篇章而言

类 型

特点、作用

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欧·亨

利式

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后发现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二)就文章开头而言

方 式

释 义

作 用

悬念法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写景法

对景物或者环境进行描写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⑤暗示故事的结局

(三)就文章结尾而言

方式

作用

出人意料

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令人伤感

的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伤感,引人思考

令人喜悦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的结局

留下空白

的结局

耐人寻味,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四)、考题问法:

“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具体分析:

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一般来说,情节有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 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题型:文章体现出某某怎样的性格特点……某某说传主是一个……样的人,原文是如何体现的。

一、借助“手法”表现传主性格

描法

具体分析

正面

描写

类别

特点、作用

肖像

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从人物肖像描写入手,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的三次描写

语言

描写

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自欺自慰,无不绘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

动作

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做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

描写

心理

描写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节

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做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不同的回答,就展现了林黛玉小心谨慎的性格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二、借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来表现传主性格

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个人涵养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性格。

三、借助情节来展现传主的性格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四、把传主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五、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传主

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的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观览中获得某种启示。

总结:

掌握基本方法。

一抓描写,即找到有关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借以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二抓情节,即要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三抓评论语,作品有时还会借助其他人物的评述或作者的直接评价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六、物象的作用

物象即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环境是指人物生存的外部世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

1.内容

(1)描写内容: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味等方面的描写。

(2)描写角度: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描写顺序: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或定点换景,或移步换景。

(4)常用技巧: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景强调形象;②斟词炼字,写景要求准确传神;③动静结合,写景追求神韵;④点面结合,写景应该全面且突出重点;⑤虚实结合,要合理运用联想与想象。

二、环境的作用

往有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其作用有:

1.

如果场景描写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

如果场景描写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3.

如果场景描写置于对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4.

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5.

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

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形象特点;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对表现中心主题具有……作用(突出了中心主题)。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1.叙述

(1)叙述人称

类别

特 点

第一人称

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

类别

释 义

全知

视角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同时也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

视角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时遮蔽了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叙述顺序

类别

释 义

特 点

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是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2.描写

肖像描写

展示人物外部形象

交代人物,突出其特点,展示其性格品质

神态、动作描写

展示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语态,使刻画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悲伤、兴奋等),表现人物的品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细节描写

①刻画人物的性格、爱好、追求;②展示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③渲染时代氛围、地方特色;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间接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交代人物,突出其特点,展示其性格品质

借助事物形象(物象)烘托

借助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景物)描写

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做铺垫;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暗示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

(三)结构安排

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位置

作用

开头

开篇点题,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抑扬开篇,强化读者印象

位置

作用

中间

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物人 景情 事理 实虚)

篇幅较长且描写主要物象,则考虑其作用是拓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具体展示或照应前文

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中心,照应题目,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暗示主题或强化情感的作用

高中语文笔记篇(2)

一、高中英语笔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将教师在课堂讲的内容全记下来

在高中英语课堂能够发现,有部分学生在写课堂笔记的时候将教师将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写下来,听讲非常认真,学习态度非常好,并且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在平时练习中表现并不突出,甚至有点差。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给予其重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写课堂笔记,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在记笔记时,建立英语语言知识与实际技能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如何提炼教学内容的精华,使课堂笔记简化并有效,把握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英语中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笔记的重点在词汇与语法

在许多高中生的英语笔记上,记录的都是单词、短语以及语法句型,相对而言,这种教学笔记会比较简练,但是高中生记录的这种笔记会让人觉得学习英语只需要学习词汇和语法。这类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句子的能力,但是理解长篇文章有一定难度,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注意这种情况,在引导学生记笔记的时候,培养其更加严谨的态度,使其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在做笔记时科学规范,要注意笔记的条理性与系统性,便于后期进行复习,在做笔记是要注意使用重点标记,方便自己学习,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笔记混乱,没有条理性

有一些高中生做的笔记涵盖了词汇语法以及阅读文章,但是笔记看上去非常凌乱,完全没有层次感与条理性,对课后复习非常不利。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笔记时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做笔记时记提纲、例句、问题、以及疑点。提纲能反应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极为重要,能够让知识点具有条理性。在高中,英语阅读所占比例相当大,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理清文章的脉络,提炼出大纲,掌握文章中的有用信息,能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英语例句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能够延伸到类似知识上面,能够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录。在做笔记时,记住课堂上的疑点与问题,课后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然后记在笔记本上,便于后期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堂笔记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

在英语学习中,课堂笔记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记忆。英语中有许多语法知识的语言点难以掌握,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吃透这些知识,记录课堂笔记,课后加以钻研,然后巩固,才能彻底掌握这一知识点。在英语教学中,一堂课的内容量非常大,涵盖的范围也很广,一节课安排的非常充实,但是一些零碎知识比较容易被人遗忘,课堂笔记可以把这些零碎的知识积累起来,并将其串联起来,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的视野就会更广阔,知识层面会更加丰富,英语理解能力也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就能灵活的使用英语,强化自己的记忆。

(二)课堂笔记能补充课本之外的知识,完善课本内容

一般而言,高中英语教师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会讲解的非常详细,通常都会采取举例说明这种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索学文知识,并掌握到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一般来说,教师进行非常详细讲解的都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做好笔记,就不会遗漏任何知识点,课堂笔记是对课本的补充,学生就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课堂笔记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的一项活动。在教学改革后,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变得更多,不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内非常丰富,知识面太广,没有学生能把课堂教学知识全部记下来,这时就需要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有利于学习英语。在课堂训练中,学生能当场记住知识,但课后很容易忘记,做好笔记,学生就有了复习的依据,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在记笔记这个过程中,大脑会对知识的印象更深,长期做笔记,学生就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笔记,并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检查与评分,培养学生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检查自己的课堂笔记,有问题及时进行更改。对课堂笔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江.初中英语教学应重视记课堂笔记[J].科学大众,2011,(12):36.

[2]杨S.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课堂笔记的功能[J].考试周刊,2013,(54):100-101.

高中语文笔记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笔记是指学生在对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以课本或笔记本为载体,以笔墨为工具,对所听到、看到和想到的内容的一种记录,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笔记的记录有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积累、巩固和拓展,并且它能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聚精会神,处于高效率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正处在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记好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链、知识体系,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应该如何记笔记是有必要要学习的。

1步步深入的三种笔记

语文笔记地记录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课后整理笔记这三种笔记正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整体。

1.1预习笔记――夯实基础

预习是指学生为初步理解新课内容在课前自学新课知识学习过程。预习的内容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能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对新课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为上好新课夯实基础。

1.1.1生字词的记录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加强对生字词的学习,在预习新课的时候,生字词是应该首先学习的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参考书,清楚明白字的“音、形、义”,词的含义和用法,还要利用这些生字词组词造句,以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

1.1.2文章主要内容的记录

学生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要记录下文章的六要素,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把六要素串联起来形成一句完整的语句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标记出文章结构,这样的记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1.1.3文章重点、难点、疑点的记录

大量的参考书是学生的预习新课的好帮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从参考书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借助参考书对文章的重点难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领会,但是毕竟能力有限,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之间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预习阶段学生要记录下自己对文章重点、难点的理解,以便和教师讲相关内容时做对照,进而深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还要记录下自己在预习新课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以便在教师进行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听讲。

1.2课堂笔记――扩充知识

课堂笔记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扩充和丰富。记录课堂笔记究竟要记录哪些内容才能达到丰富知识体系的目的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板书的记录

板书是教师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简明扼要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记录板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框架、重点要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领悟和相关知识的记忆,同时也便于课后的归纳和复习。

1.2.2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记录

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已经在自己的预习笔记中有所体现,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问题的理解和领悟程度并不深刻,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着重听教师是如何讲授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且要把教师讲授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独到的见解记录下来,特别是对自己不理解的、预习时遗漏的以及自己理解与教师讲解有偏差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可以与预习笔记上的相关内容做横向比较,丰富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1.3课后整理笔记――归纳升华

笔记的记录如果止步于课堂笔记的完成,那么它还没有发挥它真正的效用。学生要对笔记进行及时整理、归纳和总结,把笔记建立为自己的学习档案和复习时的重要资料库。整理笔记时学生首先要确保笔记的正确性,要对笔记上的错字、错词、错句和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正;其次要对遗漏内容进行补充,因为课堂上学生书写速度跟不上教师讲解的速度,笔记的记录会出现缺漏的现象,所以要及时进行修补使笔记更加完整;在确保了笔记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之后,要对笔记内容进行归纳,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排列,使笔记内容条目清晰方便查看。最后还要总结笔记内容,写下对文章的体会,深化对文章的领悟,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2笔记的两种主要载体

笔记的两种主要载体是课本和笔记本,学生也常常是在这两种载体上记录下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2.1课本

在课本上记课堂笔记有节约时间、方便查找的优点。课堂笔记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学生书写速度很难跟上教师的语速,直接把要点用以符号、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知识点的附近,这样就节约了学生翻找笔记本的时间,把知识要点迅速地记录下来。同时记在课本上可以方便在复习和整理笔记时查找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2.2笔记本

预习笔记和课后整理都应该记在笔记本上,首先在笔记本上记录学生可用的空间较大,不会出现由于留白地方少知识点记录不完整的情况;其次这两种笔记记在一起便于学生对知识点前后理解的横向对比,纵深自己对知识的领悟;最后课堂笔记对知识的记录是很零散的,课后的整理笔记应该记录在笔记本上把知识点归纳在一起,系统完整、条目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课内容。

两种载体上的三种笔记,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三种笔记的记录使得学生经历了“夯实基础――扩充知识――归纳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对知识不断精炼和强化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要合理利用这三种笔记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笔记篇(4)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08-02

一、引言

记笔记是一种常见的学习策略,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它有两种潜在功能:有助于新信息编码的功能和为以后复习作准备的外部贮藏功能。而且,经过大量实验,记笔记已经被证实是有助于学习者的学习,特别是在学习者的知识应用层次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有研究者对北京市1200名中学生(初一至高三)进行记笔记方面的测试,其中状况较严重的是初一和高一,由此可见,大多数高一学生不能正确地运用记笔记策略,因此,高一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做好笔记的关键时期。而高一英语是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重要阶段,刚刚由初中步入高中的学生对于高中新课标教材中词汇量猛增、语法难度加大的变化有些力不从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策略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特别是学生没能有效利用记笔记策略。有资料显示,高一学生习惯记英语课堂笔记的人数只占总体的三分之一。可见,高一学生并没有把记笔记当成一种重要的英语学习策略。因此,必须首先了解高一学生的英语课堂笔记现状才能保证学生有效地使用记笔记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一学生英语课堂笔记的现状,增强学生对笔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记笔记策略运用的能力,以此增强学习效率。

(二)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取了临汾市第五中学(高中)高一年级两个自然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三)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以班为单位,共发放问卷96份,当场收回。剔除无效问卷5份, 有效问卷共计91份,考虑到任课教师在场可能造成的影响,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主试,保证问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有效。

(四)问卷设计

本问卷共有26题,包括英语课堂笔记的五个维度,分别为:

(1)笔记认识:调查学生对英语课堂笔记重要性的认识

(2)笔记期望:调查课堂笔记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3)笔记结构:调查学生记课堂笔记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

(4)注意分配:调查学生听课与记笔记关系的处理能力

(5)整理复习:调查学生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和复习情况

每小题有5个选项,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计1―5分,被试针对每个项目进行自我评定。计算各维度的平均值,得分在1―5分之间,分数越高,表明被试在相应方面的情况越好。将每张有效问卷的结果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学生对笔记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学生在笔记认识维度的平均值为4.10,得分还是比较高的,这表明高一学生在英语课堂笔记的态度方面还是很积极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在英语课堂做笔记是有必要的,被试学生还是认识到了记笔记的重要性。但是,调查结果也说明了有一部分学生记笔记并不是为了真正学好英语,而是产生了盲从的心理和随大众的现象。高一是初高中的衔接时期,高一学生做笔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初中打下的基础,初中就形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高中自然会继续保持。

(二)学生对笔记的期望

学生对笔记期望的得分平均值为4.13,这一维度得分也较高,说明学生对英语笔记信息的作用和对课后复习、作业、考试作用的期望都非常高,认为课堂笔记对英语的学习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总之,英语作为高中的一门主要外语,特别是高一就要打好做笔记的基础,基本的知识点都要牢记,而通过笔记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重点,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生做笔记的结构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笔记结构这一维度得分整体较低,平均值为3.68,说明被试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安排笔记结构,但在形式结构上还是比内容结构要做得好些。例如,学生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和简明的符号标记不同的笔记信息,而很少有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以及注明自己的思考,这可能与高一学生还是看重笔记表面形式而不注重思考有关。英语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以记忆为主,因此学生对于记录的内容应给予进一步加工,即进行思考编码才能转为长时记忆,永久储存在头脑中。

(四)学生在听课与记笔记的同时注意分配的能力

注意分配维度(平均值=2.75)是所有维度中得分最低的,显然,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在记笔记时无法专心听讲,记笔记这一行为影响了其对后续内容的听讲和思考。另外,讲课难度对于学生记笔记的影响要略微大于讲课内容的速度,这说明速度和难度都是影响记笔记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做到听课和记笔记很好地结合,否则,记笔记会影响听课的效果,只顾做笔记而错过讲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笔记意义不会很大。

(五)学生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复习

这一维度的得分平均值为3.39,反应出学生在笔记整理复习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很少有学生在课后整理英语课堂笔记,大多数学生会在考试前复习英语课堂笔记,而不会有平时的积累复习。有研究表明,自己做笔记并且对笔记内容进行整理复习的学生,与那些只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的学生相比,英语学习明显占优势。而且,遗忘规律也表明复习笔记要及时而且要进行分散性复习,不要等到考试前才复习,这样,笔记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四、结论与建议

高一学生普遍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笔记对其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但是,在英语课堂笔记的结构安排、分配听课与记笔记关系和整理复习这些方面还很欠缺。这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做笔记方法,而且,学生处理注意分配的能力较低,也没有养成整理和复习笔记的好习惯,没能正确理解笔记的应用价值。

高一英语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做笔记是一个好习惯,教会学生合理安排笔记结构和如何做到听讲思考与做笔记两不误,为此,老师要反思自己讲课内容的难度与速度是否影响学生做笔记的效果,要消除笔记对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让课堂笔记真正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帮手。此外,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复习课堂笔记,正确点评学生的笔记,逐步提高学生笔记策略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进 《关于记笔记策略的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2001(1)

[2]李董平等《中学生课堂笔记发展特点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高中语文笔记篇(5)

1.学生得认清课堂笔记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堂笔记中的内容,通常都是教师根据教材、考纲及高考考试说明而讲授的知识点的精华。

2.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保存工作

不少学生对课堂笔记的选用草率行事,随便拿出一个本子甚至几张纸,记一段时间后,就丢三落四地重换。还有的学生课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系统性地记笔记。

3.分类记录,归纳整理

指导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准备三本漂亮的较厚的笔记本(重点词汇本、语法纠错本、能力提升本),并要求及时分类归纳整理。

二、细心指导,做到“颗粒归仓”

课堂笔记整理工作一定要在当天完成,整理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通常学生笔记的整理只局限于一些词汇的中英文识记,错题的摘录,这太肤浅。在此,我建议学生应备好以下三类本子:

1.重点词汇本

高考学生需要掌握3500个词汇,400-500个短语。因为各个词汇的掌握程度和要求各不相同。我简单地就词汇进行了分类:四会词汇(我们得熟练掌握它们的词形、词性、词义以及常用词组和例句,特别关注熟词生意);中文词汇(根据考纲词汇,列出学生易混,易忘词汇eg marvelous,tremendous,fantastic/release,relieve...);阅读高频词汇(enhance,boom,ironic,objective...);重点词组(包括同一个动词的不同搭配以及同一个中文的不同的英文表达breakup/down/into/in/away from/off...;表结果:cause/lead to/contribute to/bring about/give rise to/make for...)。

2.语法纠错本高中有十四个重点语法

冠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介词、名词、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连词和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时态语态、动词和动词短语、特殊句型、习语。

3.能力提升本

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完形填空解题技巧以及平时做过的好的完形填空(通过剪贴的方式)、美文、任务型阅读有关的句型转换、书面表达范文、阅读理解的解题心得,等等。

三、温故知新,手、脑记相结合

高中语文笔记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06-02

一 引言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对英语四六级考试做出了重大调整,着重考核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应用能力。几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积极探索、寻求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总的来说仍没有从根本上或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远远落后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造成大学生听说能力不高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大学英语教学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当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虽然使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但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讲授仍然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听说教学模式大致是:在语言实验室里,教师播放一段教材上的音像材料,教师给予讲解,学生观看一次或多次,完成教材上设置的练习题。学生被动地进行听与说,学习的成就感不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充分调动起来,一方面影响学生听说活动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中的听与说输入输出联系不紧密,造成学生的说并不是基于所听到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而是在强化自身原有的中式英语,从而造成学生说的能力难以提高。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听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占课时太少。听说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时比例是1∶4,也就是说学生每两周的8课时中仅有2课时的听说课,这不仅造成学生的听说训练不够,也造成了学生对听说学习的不重视,这也是中国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作为教学一线的一员,笔者深感进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听说能力较强的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担负着各个专业的英语教学,要想使大学英语教学肩负起培养出满足国家急需人才的重任,就必须从上述主要原因入手,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能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

二 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与听说能力

笔者在口译实践和教学探索中,发现口译教学中的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恰恰能够从上述原因入手解决大学生听说能力滞后的问题,如果将其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可能会改变目前的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现状,并能实现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笔记训练是在记忆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人的短时记忆储存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必须借助笔记来弥补脑力记忆的不足,笔记训练也属于记忆力训练范畴。口译笔记(note-taking),从概念上来说可定义为“译员在口译现场通过一定的职业化手段即席、迅速地通过整理原语思维线路来标记原语内容、关键词语,标记译语、搜觅与组织工作的‘提示性’信息”。简单来说,它是由符号、文字加上斜线以及并列符、连接符等来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口译笔记可以将一段篇章的核心点及逻辑关系以图片式解构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口译员面前。我们在听说教学中利用笔记训练,让学生在对一段篇章进行笔记记录之后,根据其笔记符号更精确地进行原语复述,特别是进行英语复述时,能够加强对英语语言的吸收。有了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的方法,学生在课后还可以自行训练,解决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课后练习不够的问题。

三 研究过程

本研究主要关注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对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重点探讨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能否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研究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前、实验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记忆力、听力测试和作文测试(因目前大学生作文倾向口语化,因此本研究用学生作文成绩来考查口语能力),探讨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能否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实验结束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对部分学生进行集体访谈,主要获取学生对该训练方法的态度、接受程度和效果反馈信息。另外,实施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教学

――――――――――――――――――――――――――

* 本文为2011年北京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部分成果(编号:jg115225)

方法的教师的学评教分数和四级通过率也作为对该方法的考量指标。

本研究从2011秋季学期开始,在开学的第一周向学生介绍记忆力训练的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第一次记忆力测试,以获取实验前学生的记忆成绩。此外还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听力测试(采用四级考试听力部分――听力选择和听写)和第一次作文测试。从第二周开始对学生进行一学期共16课时的记忆力训练。形式为让每个学生对时长为1~2分钟的中、英文材料进行听后复述,开始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复述,逐渐过渡到几句及整段复述。所选取的音频材料有VOA Special English新闻、VOA慢速report、Obama演讲、联合国新闻、南华早报的中英文对照材料。要求学生对课上做完的英文记忆材料进行复习以及对所布置的中英文材料进行记忆练习。平时要求学生收听收音机FM90.5频道的中文新闻以增加背景知识,扩充知识面。在2012春季学期开始,在记忆力训练的基础之上增加笔记训练。同时将训练的课时增加到52课时。其中因所教授的学生要于2012年6月16日参加四级考试,在5月12日至6月15日期间进行四级考前训练,因此记忆力训练和笔记训练在四级训练前的教学13周结束,并随即对学生进行第二次记忆力测试、听力测试和作文测试,获取第二轮测试成绩。

四 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束后,笔者将学生实验前后的两轮测试成绩录入Excel表格,获取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下表可以看出,经过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测试、听力单项(听力选择和听写)、听力总成绩和作文成绩平均分均有提高,分别为67.2%、39.7%、84.2%、50.3%和33.3%,并且记忆力成绩和听写成绩平均分提高幅度较大,分别为67.2%和84.2%, 这表明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听说能力,并且对听写成绩提高效果更加明显,笔记训练应该是听写成绩提高程度较大的重要原因。

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试验前后数据比较

听力选择成绩 听写成绩 听力总成绩 作文成绩 记忆成绩

实验前 12.1 3.8 15.9 8.4 34.4

实验后 16.9 7.0 23.9 11.2 57.5

增加值 4.8 3.2 8 2.8 23.1

提高率 39.7% 84.2% 50.3% 33.3% 67.2%

注:成绩为各项的平均分。

笔者又将相关数据输入SPSS,以探讨记忆力和听力、听写、作文成绩的相关性。经过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后,对学生的第二轮测试成绩进行SPSS相关性分析显示:记忆力和听力选择、听写、作文成绩、听力总成绩之间Pearson相关性值分别为0.155、0.252、0.003、0.177,显著性分别为0.339、0.116、0.985、0.274,均大于0.05,这表明记忆力和听力选择、听写、作文成绩、听力总成绩之间没有显示相关性。该统计结果与研究预期有出入。可能是因为该研究样本量太少,只有40人,一些个体差异对数据影响较大。另外,由于本研究涉及的是大二学生,四级考试训练占用了5周本该用于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的时间,因而造成学生接受的英文记忆训练没有达到足够的量,再者学生课下的练习量也不够,最终的记忆力测试不得不用中文材料,未能全面测试出学生的英文记忆能力。此分析也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中得到印证。

五 结束语

通过测试、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笔者的学评教成绩和所担任班级的四级通过率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强化听后即说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继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高四级成绩以及整体英语水平。绝大多数学生对短时记忆和笔记训练教学方法持积极支持态度。该训练方法对基础好的学生所产生的效果更好,更能提高其听说能力,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若能够继续接受该训练方法半年至一年,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冯川源.论英语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2):60~62

[2]韩宝成.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高中语文笔记篇(7)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2-095-02

在口译工作中,如何把讲话人的讲话内容记准、记全,是每一位口译工作者都必须要面对的挑战,更是口译工作者必备的看家本领。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的口译实践,就中译英时记笔记的技巧谈谈自己的总结与体会。

一、记笔记与听之间的注意力分配

记笔记重要的是在听的时候怎样分配注意力,在听与记之间,应以听为主,记为辅。在听懂讲话内容的基础上,搞清楚所听内容的逻辑关系,并记住要点、脉络,抓主干。

中译英时,在听的同时,译者应该按逻辑关系和意群把听到的内容分解成一个脉络清晰、容易记忆、容易翻译再现的框架,呈现出中心议题的主干。在这个框架中,首先要记主语和宾语;并补充其修饰语,其次是补记动词,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中的动词处于次要地位,译者要重点记名词、修饰词,名词决定框架,提纲挈领。没有主语时,要根据语境把暗含的主语加上,以便英文译文能够体现所述内容的逻辑关系。笔记的内容要简单、明白、清楚、易懂,当讲话内容太长、并列内容多、相互关联度小、专业性太强或译员对内容不太熟悉时,译员就要果敢记下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如一连串出现的人名、地名、机构名称、数字、缩略语以及专业词汇等。

另外,对较长的段落,一定要记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并把他们在心里进行强化,以免做了数篇笔记后,开口翻译时仍不知从何说起,或等译完前面的长篇大论之后,最后一句话出现暂时性遗忘。

二、口译笔记的符号

口译笔记的符号因人而异,自己用起来最方便的就是最好的。笔记符号(通用的和自创的)的一般特点:语意要强、直观形象,表达力强、好辨认、不易混、易于书写、文字链接长。如:+(增加)、-(减少)、(大于)、()、()、(因为)、(所以)、¥(人民币、资金)、$(美元、外资)、?(问题、困难)、(进展、上升)、(下滑、下降)、√(同意、赞同)、X(反对、否决)、d(天)、d(昨天)、y(年)、y+(许多年)和gov(政府)。做口译笔记时,最好使用自己的母语(汉

语),在加上一些简略语、缩略语和世界通用符号等。对常用词、高频词建立自己的符号,形成自己的记忆链,其中文字链链接的越长越好。

三、笔记的框架结构

口译笔记本一般使用竖翻页活页本,采用竖记笔记的形式。例如:

口译内容: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为缓解经济快速增长和能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多年来,中国政府在能源投资、开发利用、价格、信贷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笔记:

笔记框架要有层次感,反映内容的内在逻辑,递进分层,呈现句子的“骨架”:主语、谓语(中翻英时有时省略)、宾语及他们各自的修饰语,句子主干成分间的距离不要太紧,翻译结束后,顺便划一条分割线,表示完成。同时,区分已翻译的内容和未翻译的内容。

四、记笔记的装备――笔、本、电子词典

口译一般准备两只笔(一支备用),最好使用不带笔帽的按压式圆珠笔或水性笔(也有主张用铅笔的),以笔尖光滑流畅,一只手易操作,节省时间为原则。口译笔记本,一般使用竖翻、螺旋状装订、每页中间有一竖线的横条本。如Gambol Steno(S6090,80页)螺旋速记本。使用时,用手指把每一段落笔记的起始页和停止页自然分开,记完笔记回过头来进行口译时,易于找到。另外,一部小巧的电子词典,也是译员的贴身宝贝,方便应急之用。

结束语

在口译实战中,记笔记的过程只是一个辅助记忆的过程,借助笔记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重要的是,通过练习,使记笔记成为一种下意识的条件反射,逐步锻炼用“脑”记,提高短时记忆能力,达到不记笔记的“境界”。

高中语文笔记篇(8)

语言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交流,表达能力是衡量交流质量好坏的标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总结出几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请大家多给予点评。

一、区分清口语和书面语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对口语和书面语分辨不清,因此在书面语言表达中出现了口语的影子,这些口语大都令人哭笑不得。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给予书面纠正,从而让学生认清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在这一点上,作为语文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也好,或是在写作批改时也好,都要详细、耐心地给学生指出来。而且语文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到几十年如一日,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决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二、语言表达要正确

无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以及平时的写作训练,出现病句的现象都极其严重。针对病句,教师要指出并详细讲解,尤其是对学生常错的句型,教师要为他们分清病因,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纠正的方法,让学生今后要多注意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如词语重复、语序紊乱、缺少主语、词语搭配不当等,让学生铭记于心,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正确率。

三、增加阅读量

阅读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谓见多识广,学生只有读得多了,视野才会拓宽,心中装的信息也就增多了,说起话来自然也就有东西可说。但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籍, 例如中学生必读名著、中学生必订报刊杂志、中学生作文……学生阅读的书籍一定要健康,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四、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精华的摘录。例如,文章中对环境描写生动的句子,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生动的语言,富含哲理的语句以及名言警句、俗语、成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对这些语句先用笔做上标记,读后专门用一个本子抄下来。这项学习活动需要持久坚持,不能急于求成。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做笔记的习惯呢?

首先,设置适当的阅读任务,把阅读书籍当成每日必做之事,阅读量不要贪多,要适当,切记当天的阅读任务必须当天完成,不可推到次日。

其次,当天的读书笔记当日写毕。当天阅读的内容,要当天抄写阅读时画出的精华句子,抄写要认真,以备今后所需,要求学生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做笔记的习惯当成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不仅学生时代坚持阅读和做笔记,而且踏入社会后,也不要间断。

高中语文笔记篇(9)

良好的语文笔记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思维,又真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独立思考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此外,语文笔记还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细度和准度,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做好语文笔记,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的课堂笔记呢?

一、做笔记的好处

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

1、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

2、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3、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

4、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而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

二、做好初中语文的课堂笔记的策略

1、确定内容

记课堂笔记一定要明确记什么。一般要记好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重、难点。在迎考方面,我们应相信老师都是有经验的,老师一再强调的知识点应着重注意,一定要记好、记全、记准。通常,老师强调的知识点往往以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形式出现。关键词是指在讲课内容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词语,可以作为记忆的引发器。线索性语句是讲课人用来提示即将出现的重要信息的语句,例如:“下面这几方面非常重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考试时要考的主要问题是”等等。听到这样的语句,同学们就要注意记录老师即将讲到的关键内容。

我们预习或做题时感到比较难的地方是我们的难点,也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对于这些,不仅要记下知识要点,还要记下有关例句,典型例题等。

②在预习时尚未搞清楚的易错、易混、理解不清或模棱两可的内容,尤其是经老师讲解仍不懂的,更要记下来,课下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你可以带着笔记本和笔请给你答疑的老师或同学直接在你的笔记本上写下要点、例句或典型例题,也可以边听讲解边记,这一点是很多同学没有尝试过的,不妨试一试。

③记书上没有、老师补充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你可能因记下这些知识而取得优势。如果非要用到书本上的大段内容,可用“见书**页**行到**”的形式注明。若有没有记下来的内容要留出空位,以便课后补上。

④记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的提纲、图解和表解。如果这个纲要与书上基本一致,则不必记,只要在书上勾画出来就行了;如果与书上不同,老师对本课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组织,这种纲要应该完整地记下来,作为自己复习和总结时的参考

2、注意速度

老师讲课的速度一般是每分钟90字左右,而学生听课作笔记的速度是每分钟20—40字,不少同学埋怨老师讲的太快,记不下来。其实,老师讲课的速度是有一个制约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就要求我们在记笔记的时候注意记的速度,掌握一些速记的方法,用符号法记笔记不失为一种快速的方法。此外还可以用压缩的方法来记,即抓住老师讲课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话,用简短的词句去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要提高记的速度,专心致志听讲是关键,只有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了,理解了,才能进行准确的压缩、记录。

3、讲究方法

首先要注意记笔记的方式。记笔记有用笔记本的,有记在书上的,也有二者结合的。用笔记本结合书本的方式效果是比较好的。对老师板书的较为完整的、文字量比较多的内容,如课文结构图、人物及情节分析等,可记在笔记本上,使之一目了然;对字、词、句的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以及有争议的地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可直接记在书中与之相应的地方,既省时,又方便复习。

高中语文笔记篇(10)

在我国英语专业的本科教学阶段,口译主要以交替传译教学为主。然而,教学口译并非易事,其既区别于笔译教学,又绝不是单纯的“听―译”翻译语言讲解。由于交替传译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等各方面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教学难点,如何成功地引领学生进入口译的“门”,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教学难点,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交替传译过程的三个阶段,指出每阶段的教学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解决问题,进一步探索一套有效、实用、具体的英语专业本科交替传译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二、基于口译过程的训练和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纵观国内外的口译教学模式和培训方法,它们都结合了西方口笔译理论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现就基于口译过程的口译教学和训练模式做一简单概述。

以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为代表的释意理论派提出的翻译过程是: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理解内容和情感。这种模式强调如何脱离原语语言外壳,也注重技能的传授和训练。[1]在丹尼尔?吉尔教授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式中,口译分为两个阶段:听解和笔记阶段,言语生成阶段[2]。该模式清楚地展现了交替传译的过程,也提出了交传中的基本技能。梅德明教授提出口译的基本过程为“输入―解译―输出”,口译教学采用基础能力培训和应用能力培训结合、听说读写译技能教学兼容、文字声像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用的综合教学法。[3]蔡小红在释意理论三角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交替传译过程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阶段:源语听力理解,信息概念的总结和记忆,目标语的重现。[4]

这些学者基于口译过程的口译训练和教学模式做的开创性研究,为后来的口译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交替传译“三部曲”中:信息输入―分析理解―目的语表达,教师应抓住每一阶段的关键,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对策,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最终有效地强化教学效果,培养更好的口译人才。

三、基于口译过程的本科交替传译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1.信息输入

在本科口译教学中,交替传译的信息输入主要是听入(视译除外),这是口译的第一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汉译英时,由于听入的是母语,因此除了遇到不熟悉的地方口音、怪癖语、俚语、专业词语或发生“耳误”情况外,学生的汉语听入一般不会发生困难。但是在英译汉中,由于听入的是非母语,英语的听入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一道难关。笔者认为,在交替传译的这一环节中,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提高学生口译中英语的听入能力。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跨过这一难关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选择英语原音的材料进行课堂的口译练习,避免总是让学生接触标准的录音教材。这种做法可以尽可能地还原口译现场,让学生避免听惯了课堂的标准录音,到了实战时无法适应讲话者可能带有的各种讲话习惯,从而造成紧张、听入困难等问题。同时,在课后,教师应鼓励、督促学生大量地进行听力练习,泛听各种原音材料,让听力能力真正上到一个台阶。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词汇、表达积累。这一部分包括两方面:词汇的积累和相关口译短语的积累。如果学生的词汇不达标,就会给听力理解带来很大的麻烦,只有过了基本的词汇关,学生的信息听入才会相对顺利。同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听到一些短语时,比如,the eradication of extreme poverty,单个单词的意思,学生都明白,但是由于对整个短语不熟悉,当这些单词组合在一起一下子出来时,不能马上反应出其对应的中文“消除赤贫”。于是学生会花时间把单个单词的意思组合在一起,以得到短语的意思,却耽误了听力理解的进程。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除了词汇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口译相关短语的积累。如果学生能充分熟悉相关表达,缩短中英文对应的反应时间,听到英文即刻反应出其对应的意思,那么听入这一块会顺利很多。

第三,让学生养成译前准备的习惯。在本科阶段,教师应选择专业性不是太强的材料,即一般性的发言,如领导人致辞、大会主旨演讲等。这些材料一般都围绕一定的话题或者一定的背景进行,便于学生提前准备。比如,教师选择某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上关于中国经济的讲话,应该提前告知学生话题(并非整个演讲内容),让学生提前准备达沃斯论坛的相关背景知识、中国近期经济走势等信息。实践表明,学生的背景知识准备得越充分,在听力理解时,对信息的把握就越容易。

2.理解分析

交替传译的第二个阶段,即分析或者解析。这一部分涉及短时记忆、口译笔记等。笔者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记忆、笔记,以及精力的分配。记忆是口译中的重要技巧,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记忆技巧,完全依靠有限的笔记获取源语信息是不可行的。如果学生仅凭记忆,不用笔记,由于大脑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在源语信息较密集的情况下,不可能完整、准确地记住源语的信息。同时,学生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对理解、记忆、笔记三者的精力分配问题。在做口译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要适当分配,才能协调运转。但是,部分学生会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把精力分配给理解和记忆多了,那么笔记就记不下去了,光凭大量的记忆和零星的笔记,回忆起的是部分零碎信息。如果学生的笔记占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学生在理解原文、记忆信息上精力相对就少,回看笔记时,只有大块凌乱的笔记和碎片式的记忆信息,造成信息偏差、错误或逻辑混乱。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学难点就在这三方面: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及精力分配。

针对这些难点和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进行循序渐进、讲究方法的记忆训练。在记忆训练的进程上,教师可分阶段实施记忆训练,采用无笔记源语复述――无笔记目的语复述――有笔记源语复述――有笔记目的语复述,最后循序渐进过渡到交替传译,强化学生的口译记忆能力。在记忆方法的训练上,教师应主要训练学生的提纲式记忆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提纲式记忆指译员充分利用语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意义间的联系,把源语讲话内容当做提纲或框架来处理;形象化记忆指译员在头脑里把讲话人所说的内容形象化。[5]在记忆训练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选择逻辑性强或便于形象记忆的材料。

其次,介绍基本的笔记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笔记系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专业水平不同,学生的口译笔记也是因人而异。比如,有的学生记忆能力强,则偏向多用记忆,少用笔记;有的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好,中英文反应速度快,则笔记的目的语用得更多。例如前面提到的the eradication of extreme poverty,若学生听到即反应出“消除赤贫”,其笔记上多为“×贫”,但如果学生中英文反应慢,则笔记上多为英语单词的部分字母;还有的学生习惯多用符号,有的学生喜欢多用缩略词,等等。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应向学生介绍基本的笔记技巧,比如抓关键词、用口译符号、多划少写、竖着布局、体现逻辑等,另一方面应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己习惯的一套口译笔记系统,尊重学生口译笔记的差异与习惯,只要学生的笔记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并能较为准确、完整地还原源语信息即可。同时,在笔记学习的前期,应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反复使用,即同一个材料,让学生听材料、记笔记多遍,把笔记的基本要求应用到每一遍记录中,尽量做到第二遍的笔记比上一遍满意,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固定的笔记体系。

最后,帮助学生找到理解、记忆、笔记的平衡点。这三方面精力的平衡是很关键的,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每个学生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课堂材料的充分应用。在前期的笔记训练中,鼓励学生用同一材料反复做笔记,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找到三者平衡的感觉。第二,教师展示。教师在课堂上做示范,并向学生讲解笔记记录的各种要点,使学生在观摩老师做笔记的过程中得到点拨。第三,同学交流。由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往往与教师有一定差异,同学间的交流也许会让学生更容易“开窍”。在笔记学习的前期,可让笔记学习进程较快的同学,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第四,大量的课后练习。口译的自我学习在整个口译教学中非常重要,课堂上,教师应教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后练习,并进行督促,才能真正把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对口译教学而言,只有帮助学生找到理解、记忆、笔记三者的平衡,才能真正突破交替传译分析部分的这一难关。

3.目的语表达

表达直接影响着翻译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来看,笔者认为,这部分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处理英译中的翻译腔、中译英相关表达的受限和表达艺术的问题。

英译中的翻译腔是很多学生的问题,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处理翻译的过程中,太过拘泥于源语的形式,导致整个中文听起来特别别扭,不符合中文说话习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让学生学会如何“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学会断句、顺译等口译翻译处理技巧,在理解、获取源语信息后,鼓励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

中译英的交传,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相关的中英对应表达,导致学生在翻译时,用生硬、不准确的中文表达源语信息,甚至很多东西不知道怎么表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表达的补充和积累,包括两方面:句子结构和短语。比如:在表达欢迎或者祝贺时,常用句型为:On behalf of...,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to...for...;各类的短语,比如经济、政治、文化、环保等。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表达积累越多,处理中译英就越容易,翻译的效果就越好,同时,学生由于见识、记忆了大量相关表达,自身的遣词造句能力会有所提高,在遇到陌生或者较难的翻译时,会更容易进行处理。

上一篇: 工商管理基本理论 下一篇: 协作性公共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