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课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08 23:32:21

阅读指导课教案

阅读指导课教案篇(1)

英语阅读,作为学生获取信息、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手段,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英语阅读的立意加深,难度加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是每位英语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但是,现阶段的阅读教学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很多学生又没有预习课文,所以阅读课上很多都流于形式,教师把几个阅读基本流程列出来,未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掌握课文内容,阅读能力未能得到提高,因而教学效果低下。

二、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学方案,它是由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发给学生的,让学生可以以此为依据对新课提前进行自学,并发现问题的方案。学生可以把发现的问题放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必要时由老师精讲点拨并最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导学案其实就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的一个“路径图”,指导着学生学习。它主要包括两个内涵,即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教师的“导”是为了指导学生更高效地“学”。

三、理论指导

导学案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合作能力。这一点与合作探究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是相统一的。

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自主学习法:为了充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

任务驱动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积极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四、高中阅读课导学案的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能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之上,概括并理解整篇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要求,首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前要确立阅读文章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其次,阅读中的设计方案是导学案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章并提高阅读能力,可把学案设计为:略读部分与精读部分,略读部分是指教师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主旨,理清文章脉络,旨在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精读部分则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细节,以便更好地欣赏作者优美的词句,更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意图,并从中学习有用知识;最后,注重阅读拓展,升华阅读感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下是我以人教版英语选修7第4单元Sharing阅读课文“A Letter Home” 为例,设计的导学案的一部分:

Step 1 Fast-reading what is the letter mainly about?

Step 2 Detailed reading 1,Read part 2, and describe their school.

Step 3 Read part 3,and tell what the house,possessions,cooking methods are like.

五、导学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教学优点

1.以往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因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学生毫无头绪,应付了事,有些根本就不预习。如果教师上课前就给了学生导学案,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课前就会积极预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就真正促使了学生积极地去“学”。

2.导学案的运用让学生提前自学了课文内容,教师只需根据具体情况,在重点、难点处再进行点拨即可,从而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使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

3.导学案有利于学生间相互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阅读指导课教案篇(2)

随着新课改在教学中的逐步深入,人们培养学生能力的意识逐步增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利用导学案,以课文教学为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养成预习习惯,降低阅读难度

预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效率的高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对自主阅读有很大的为难情绪,主要原因在于不认识的单词多,句子长。因此,在预习案中,我主要通过设置单词识记短语互译等形式的预习题目,减少学生学习课文的“拦路虎”。例如:在人教新目标九年级Unit2“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一单元的预习中,我就设置了“英汉互译和问题设计”两个类型的练习。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题目的设计上要做到:预习题目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预习题目的起点要低;预习题目的跨度要小;预习题目的容量要大等。预习题目的设计与预习效果有密切联系,是提高预习效率的关键。

二、学案过程引导,指导学生阅读

(一)问题引路,听力相伴。

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简单的问题快速听读和阅读课文,从而达到整体理解课文的目的。为了加强教学各环节的联系,我根据各个段落的内容设置了相关的问题。本着简单、直接、无障碍的原则设计听力问题,起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例如: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1 SectionA的对话,我是这样设计的:

( )1.Who was talking with Rick?

A.Anna B.Hellen C.Jenny

( )2.When did Hellen go on vacation?

A.Last month B.Last vacation C.Next month

( )3.Whom did Hellen go to Guangdong with?

A.his friends B.his parents C.his family

( )4.What did Hellen do in Guangdong?

A.go swimming B. took some photos C.takes some photos

(二)问题深化,精读课文。

借助听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设计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环节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允许使用词典或书中词汇表及课文诠释,以课文教学为中心。学生围绕问题精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教师侧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重、难点的点拨。为了防止课堂教学变成孤立的活动,提高师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教师不能独霸讲台,要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篇章入手,以课文为中心,把各项基础知识融入课文教学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各有侧重,层层深入。

(三)问题牵线,整体掌握。

在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生词、词组、句型、语法及重点和难点之后,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进行课文阅读,进而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学生整体掌握课文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角色表演、填空练习、编创故事等活动比赛,培养他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真正达到学英语的目的,即使用英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2的课文学习中,我就利用表格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此环节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完成表格,然后利用表格叙述课文,如下:

According to the survey,15% of our students exercise every day ... finally,we know it is good to relax by ... but we think the best way to relax is through exercise.

(四)利用导学资源,强化阅读。

英语阅读教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学案、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选择符合本单元或本课特点的配套材料,供学生课堂练习或作为课后阅读材料,以加深课堂学习的印象。如:人教新目标九年级Unit2“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该单元主要以“Mid-Autumn Day”为话题展开,而在练习的设计中我则延伸到了万圣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复活节等话题,所选的材料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相关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融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设计的题目难度也不大,在巩固了所学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阅读效率。

(五)设计多样练习,优化阅读。

为了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从理解主句、关键词入手,挖掘文章内容的深层意思。在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再做一些练习,针对学生理解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主要把阅读与听、说、读、写多种形式结合来加以训练。如阅读材料可以作为听力材料,可以改为完形填空,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还可以当做书面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既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还有助于学生巩固阅读。如在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一单元的阅读后,我就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写出作文“My vacation”:

(1)Did you go on vacation in summer vacation?

(2)Where did you go in summer vacation?

(3)How did you go there?

(4)Whom did you go with?

(5)What did you do there?

(6)What did you see there?

(7)Did you buy any gifts for your friends?

(8)Did you have a good holiday?

(9)How did you feel?

三、正视现实,解决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不平衡性,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学生学习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教师首先要承认差距,正视差距的存在。其次,要精心设置学案导学的问题,使问题具有启发性、概括性、针对性,面向全体。最后,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对他们的一丁点进步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这样既带动了能力较弱的学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注重指导,促进阅读

在阅读课教学中,老师应积极思考,努力为学生提供刺激和诱导的任务,加强对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教师的指导既可以是口头的,又可以是练习形式的;既可以是知识点拨,又可以是方法指导;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又可以是小组内同学间的相互指导,总之,对于学生的指导是多样的。有了自由的发挥空间,不同的语言能力、不同的信息摄取量、不同的知识结构,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学生才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所提高、不断进步。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思考、多研究,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同时,精心准备导学案练习配合学习。教好课文和上好阅读课相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以此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教”得适度,“导”得适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阅读指导课教案篇(3)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学方案,它是由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发给学生的,让学生可以以此为依据对新课提前进行自学,并发现问题的方案。学生可以把发现的问题放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必要时由老师精讲点拨并最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导学案其实就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的一个“路径图”,指导着学生学习。它主要包括两个内涵,即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教师的“导”是为了指导学生更高效地“学”。

三、理论指导

导学案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合作能力。这一点与合作探究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是相统一的。

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自主学习法:为了充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

任务驱动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积极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四、高中阅读课导学案的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能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之上,概括并理解整篇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要求,首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前要确立阅读文章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其次,阅读中的设计方案是导学案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章并提高阅读能力,可把学案设计为:略读部分与精读部分,略读部分是指教师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主旨,理清文章脉络,旨在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精读部分则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细节,以便更好地欣赏作者优美的词句,更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意图,并从中学习有用知识;最后,注重阅读拓展,升华阅读感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下是我以人教版英语选修7第4单元Sharing阅读课文“A Letter Home” 为例,设计的导学案的一部分:

Step 1 Fast-reading what is the letter mainly about?

Step 2 Detailed reading 1,Read part 2, and describe their school.

Step 3 Read part 3,and tell what the house,possessions,cooking methods are like.

五、导学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教学优点

阅读指导课教案篇(4)

正文:

中学语文阅读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有利于智力开发。读书越多,脑子越活,观察、判断、推理以及想象能力就不断加强,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感知过程,通过阅读,获得了知识与经验,而这些知识和经验,就是智力的基础。同时,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思维基本过程的训练,是思维方法的训练,这都属于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智力的核心。”①随着信息社会信息的急剧增长与更新速度的加快,我们不但要坚持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尽最大可能的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更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一教学领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块尽可能广阔的天地。本文所指的阅读课,即指课程化了的课外内容的阅读课,一般在图书馆、阅览室完成。在中学教学实际中,这类阅读课该怎么上、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该怎么评估测控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优才班的语文教学,作为本校教学特色与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思考如何利用好阅读课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与文化视野,开发提升其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尚需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索。

目前各方面形成的共识是,优才班学生课外内容的阅读时间与阅读量应该有充分的保证。因为这些学生的先天条件确实优于普通学生,在等量等强度的正常教学任务下,不应该将他们限制在应试任务中,而应将阅读课作为充分发挥他们才智与能力优胜性的舞台,因为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从教育的功能来看,受教育者应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有知识的人;第二层次,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会思考分析的人;第三层次,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人。”②因此教师势必要将阅读课上成真正拓展个性的课程,而不是简单的累积一些知识就可以了事的。优才班的阅读课理应成为创新教育的重镇,其作用应该是无可替代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操作。

阅读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开设上极大的随意性,即开设者在没有主导思想的指引下,便仓促上阵、盲目施教,最终以散漫无边、放任自流的“阅读”替代掩盖了作为“课”的严密有序的本质。这种误区如果在优才班的教学中不加以妥善解决的话,那阅读课这块阵地就形同虚设,它至多只是给学生提供了45分钟的休闲时间而已,根本起不到教学教学应有的目的。

阅读课既然是课,就应该有课程实施的指导文本——教案。教案的出现,是施教者教学理念的具体化、措施化,是对一堂完整的课的过程与环节进行组织与引导的“实施手册”,也是阅读课真正有序化、计划化的体现。很难设想,没有教案的阅读课,教师与学生会真正有目的、有序列地参与进去。缺失教案预备的阅读课是无法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的。要在优才班实施有价值、能达成具体目标的阅读课,就必须编制出详细严密而又灵活开放的特殊教案。

确立阅读课必须有教案是第一步,要使优才班的阅读课真正步入正规化,还必须使这种教案系列化,形成独特的教案体系,实际也就是形成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系列。由于阅读课不等于简单的课外阅读与课外作业,而是切切实实的课堂教学,因此它应该是课本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换句话说,它必须有一个既定的依托——课本知识。这不但体现了语文“课”的目的,也是防止阅读课无序化、散漫化的有力保证。当然,“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缺一便无法提高和飞升。”③

但阅读课毕竟和一般的语文课有着明显的不同。在阅读课上,学生的主体性占据了更为显著的地位,这是一个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和学习自主性的天地,它有着其他类型的课所不能相比的轻松愉悦;它更强调自己动手、各取所需。因此,怎样在既强调学生做主的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呢?这就需要预先构思编撰精密的教案系列。我觉得把这种教案系列称为“小专题阅读训练系列”则显得更为明确、直观。

什么是“小专题阅读训练系列”?这应该是在设计优才班阅读课教案时,不把它作为普通的知识传授教案来处理,它与一般教案的不同点可以体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 它既需依托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总体走向,又要大胆向外拓展延伸。

因为课本上的内容、知识量不仅狭窄,而且相当一部分已显陈旧老化,不适宜于优才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以阅读课形式引入大量新颖丰富的语文资料,充分融入课本知识的体系中去,将对学生的成长起极大的作用。

第二、 它不是统一固定的,而是开放变化的,所谓随时而进、随需而立。

课外的语文资料、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固定化、模式化的教案是与之相背离的。应该使阅读课教案建立成一个与外部信息及内部学生需求互动的体系,这是此类型教案的真正生命力所在。

第三、 教案与教案之间应具备相对的独立性,不必讲求太过严密的逻辑性。

它以相对独立的小专题形式出现,每一小专题均依托教材、融汇课外,完成一个预定的语文学习目标。这个目标的完成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达成,目标与目标之间、专题与专题之间、教案与教案之间应该是相互穿插进行的,形成滚动前进的教学方式。在本校“三注重”(注重学法、注重情感、注重创造)教学模式中,这点是可以得到理论上的有力支撑的。

明确了以上特点,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特征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优才班的阅读教案系列应由两个版块构成:

叙述类阅读教学

论述类阅读教学

本校优才班学生入学时年龄处于一般儿童的小学后阶段与初中起始阶段之间,心理因素、能力因素诸方面均体现出典型的儿童机制,这是不因其智商因素而改变的,这在他们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上体现得犹为明显。因此,少年班初始阶段的阅读课应定位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的、有选择的阅读,建构起较为健全、活泼的叙述能力,因为这是整个人类语文能力发展的基石。在“叙述类” 这个大版块中,应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依次设立诸如“写景类阅读专项”、“对话类阅读专项”、“叙事类阅读专项”乃至“传记类阅读专项”等近十个小专题,包括传统的“四大名著”等的阅读任务都可以依据这个序列的阅读来完成。当然,如前所述,这些小专题之间是可以参差进行、交叉前进的。这是优才班学生在第一学年应完成的任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能力的构建齐备,在第二学年应引导这些学生超越同龄学生,凭借其理解、记忆、推理等先天优势,迅速向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靠近(请注意,是靠近、趋向而不是完全等同)。因此,在第二学年的阅读专题教案中,应充分体现“论述类”的比重与地位,但同时仍应维持一定水平的“叙事类”阅读指导。所谓的“论述类”阅读不应再停留在简单的对叙说描写的领会与掌握上,而应通过诸如“论述类阅读专项”、“科技类阅读专项”及报章杂志相关资料的精选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严密、精致、高于逻辑力量的语文综合能力。

通过这两个过程的转移,滚动式地进行十余种相对独立的阅读专项,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心智的健全与提高。而这样形成的阅读教案,又可以成为优才班教学指导、目标达成的依据与措施,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极有价值得组成部分,但同时这也对学校信息与资料的搜集丰富工作、教师的与时俱进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就目前的实施情况看,从理论到操作过程还大有探讨、丰富的地方,这将是一个长期性、开放性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阅读指导课教案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01

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11版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目前,许多学校在语文课程安排中都开设了阅读课,但由于缺少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评价体系,致使阅读教学出现了不少乱象:内容选择随意,阅读课变成“放羊式”的放任自流;缺乏有效指导,阅读课变成漫无目的的走马观花;阅读目的模糊,阅读课变成“广种薄收”的盐碱地……

阅读课设立的重要意义是在制度上、时间上让学生的阅读得到保证,但要保证阅读课的质量,还需建立合理的阅读课程评价体系。

一、阅读指导,着眼实效性

学生有效阅读需要教师有效指导。因此,对于阅读课要建立一套适合校情、学情的指导课程的体系,这一体系中包括阅读指导课程的实施模式、实施方案、指导策略以及评价机制。

以制定“阅读课堂教学评价”为例,可以先制定“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十条评价标准”,包括:①着眼发展――倡导挖掘学生潜能,完善学生人格;②依学定教――倡导先学后教、先读后训、先放后扶的阅读教学模式;③充分读书――倡导阅读课要让学生充分读书;④尊重差异――倡导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⑤发扬民主――倡导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⑥引导质疑――倡导学生主动质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⑦允许选择――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⑧强化语感――倡导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内化、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⑨以情感人――倡导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⑩鼓励创新――倡导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十条标准”的基础上,再制定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评价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评价表。用多维评价引领阅读课的有效教学,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独立思考、独立感悟唤起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活动,使教师的阅读指导达到充分展现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实效。

总之,力求阅读指导的实效,必须全面更新学校阅读指导课程体系,立足课堂,让课堂成为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重要场所;教师引领,致力于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素质的培养;植根学生,让学生成为乐读、善读、有终身阅读的意识和能力的人;借力家长,让家长成为培养孩子阅读素质与技能的助教;创设环境,让学校、家庭创造适合学生自主阅读的环境。

二、阅读数量,立足计划性

多读书、读好书是非常重要的。但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一直存在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阅读无计划性、缺乏兴趣等诸多问题。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初中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很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达到课程标准的数量要求甚至超过其要求,就需要在评价体系中将总量分阶段有计划地化解,并通过“学生阅读档案”辅助,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一)有计划分阶段实施

初中三年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初一到初三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加重,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到了初三,面临升学压力,过多的阅读量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有计划分阶段开展阅读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阅读评价对阅读数量的考评要突出有计划分阶段落实。具体分解,下面表格可供参考。

(三)建立个人阅读档案

在分阶段实施基础上,建立个人阅读档案,目的是跟踪学生阅读进程,为评价提供依据。以下是一个初二学生某学期的阅读档案(节选)。

姓名孙厚涵班级初二(3)班学号:20140312

时间书名(篇目)作者题材检查情况

2014.10.14《水浒传》施耐庵小说……

10.20……《呐喊》……鲁迅……小说…………

三、阅读习惯,注重终身性

阅读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会受用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默读注重速度与效率的结合

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两次默读速度的测试,测试成绩记入“学生个人阅读档案”。评价标准:每分钟600字为合格;每分钟700字为良好;每分钟800字为优秀。同时对默读效率进行书面测评,通过选择题、辨别题或问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

(二)朗读注重流畅程度和普通话标准程度

朗读评价借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法,确定朗读水平的高低,分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次。

(三)“圈、点、勾、画加批注”是读书的辅助手段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辅助手段主要用于课本教材的阅读以及学生自己阅读材料的学习。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

(四)读书笔记由硬性规定变为自觉行为

读书笔记的栏目设计包括字词园地、妙语佳句、收获乐园、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明确要求每个学生阅读课后,把所阅读的内容分别加以整理、摘录并写出阅读收获。语文教师按时收回批阅,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持之以恒,写读书笔记的硬性规定逐渐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阅读指导课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73-01

在全面推行现代化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使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会主动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也是一个学者。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节奏紧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高效课堂让学校的课程不再被视为静止的“跑道”,而被视为“人生的阅历”。那么,如何创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学案”代替“教案”

学案也叫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习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地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小学语文课堂的学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储备和具体课文的特点,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学生阅读、认知和感悟的学习重点,让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智慧用在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上,而不要用在课堂教学的讲解和分析上。

二、“学课”代替“讲课”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高效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和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依据导学案,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来展开学习,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来阅读文本。一、二年级学生可要求用指读的方法来认识课文、阅读课文以至体会和感悟课文,就是让学生用食指指着文本,一个字一个字往下读,做到不漏字、不加字、不唱读、不默读。中、高年级学生可遵循个体认读以入情、个性阅读以悟情、互相诵读以抒情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让思维变得越来越清晰,情感越来越细腻,对原作的掌握越来越深入。正是这个自主学习者进行着朗读作品、理解作品、复制作品的循环往复,也只有这种朗读,学生才能真正把握住语言文字的命脉,同时朗读者的鉴赏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

三、“学生展示”代替“教师分析”

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满堂证明、反复讲,然后逐段逐篇的分析、总结、概括,甚至抄写“标准答案”。这样也就让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感悟就是学生的收获。而在高效语文课堂上,“学生展示”可以代替“教师分析”。学生阅读认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提问(包括不断地自我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经历,只有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班组内对学习成果的不断展示,也就形成了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争执以及进一步认识,只在这样,学习者才能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才能对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予以解决。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积累了与同伴交流的“财富”,才有与别人合作交流欲望,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活泼生动和开放有效。

四、“学生反馈”代替“教师总结”

阅读指导课教案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3-04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求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而其中导学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进一步反馈有关信息,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一、调查目的、意义及方法

为了了解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在一线的15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反馈及建议等。该问卷的统计和调查结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主要依据。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15份,收回有效问卷13份,问卷回收率87%。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从表1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不论教龄的长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上都在使用导学案。导学案使用年限最长达5年以上,最少则1年以上。这说明广大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是持认可态度的。表2中对于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否有帮助方面,38%的教师认为有很大帮助,54%的教师认为有较大帮助,8%的教师认为有一点帮助,认为完全没有帮助的0人。从中可看出,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是有帮助的,也说明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二)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设计。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来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3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参考资料,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网上下载加以修改(77%)、集体备课的结晶(62%)、完全自己原创设计(31%)、编辑成书的“导学案(15%)。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编写导学案能根据学情特点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但原创和编辑成书的导学案所占比例较少。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二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表4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关注的内容,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呈现(85%),构建知识网络(62%),问题探究(54%),课外知识拓展(31%),情景创设(23%),需要重点记忆、背诵的知识(23%),检测或练习(15%),小结、总结(0)。表5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核心,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问题设计(69%)、学法指导(54%)、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设计(46%)、活动设计(23%)、巩固练习设计(23%)、情景设计(15%)。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都能围绕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拓展训练、情景创设、达标训练等环节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让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三)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表6是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使用频率的调查情况,结果显示,“经常”占54%,位居第一位;“偶尔(主要看是否需要)”占38%,位居第二位;“每节课都使用”占8%,在第三位;“没偶尔(主要看有没有现成的或可以借用的学案)”、“几乎不用”所占比例都为0。这说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和重视。

表7中调查显示“对导学案内容是否根据班级特点进行删减或增加?”这一问题回答,46%的教师“偶尔会,根据学生的需要”,31%的教师“经常会,我的不同班的学生水平差距非常大,导学案只照顾到了中等学生的需要”,23%的教师“会,我会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不会,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我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有任何增减”所占比例为0。从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能够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导学案,并对导学案内容进行取舍。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充分彰显教学的个性,依据学情对导学案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表8对导学案发放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课前发放,给学生足够的预习占92%;刚上课还未讲内容之前和不定期发放分别占8%;上课过程中发放和本节课结束后马上发放下一节课的学案所占比例都为0。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教师非常注重学生预习自学,课前发放导学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这样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二是导学案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操作平台;三是促进教师的二次备课。

从表9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以学案为依据,教师引导,学生自学”高达54%;“自由开放式课堂:围绕学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与讨论,类似‘研讨会’的形式”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解答学生的疑问”,所占比例都是23%;“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案只是教师讲课借助的工具之一”,所占比例为0。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一是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新型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二是教师除了依托导学案外,还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是课堂形式更开放,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表10调查结果来看,对“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提倡采用的学习方式”这个问题上,回答“合作学习”占54%,“探究式学习”占38%,“自主学习”所占比例是15%,“研究性学习”所占比例为0。这表明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结构。教师在教学当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

表11是关于导学案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所占比例是92%;排在第二位的是“与学生口头交流”,所占比例是8%;排在最后的是“通过调查问卷”和“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所占比例都是0。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检测方式中,教师采用“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居多。这样的检测方式,教师一方面要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教师不再给予指导,以此培养学生有效、快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重反馈。

(四)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反馈。从表12调查数据来看,对“你认为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中,54%的教师认为是“30分钟”、38%的教师认为是“20分钟”、8%的教师认为是“10分钟”、认为是“60分钟”所占比例为0。总体而言,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最佳时间是20-30分钟。

表13关于对导学案编制存在不足的调查中,54%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占用时间较多”,31%的教师认为“导学案与一般辅导书课前指导类似,重复作业缺乏新意”,23%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内容枯燥,结构死板,缺乏吸引力”。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备课组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要分工合作,编写中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性。

表14可看出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对备课投入精力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的情况,回答“备课量明显加大”的占85%、“备课量减少”的占15%、“备课量几乎不变”所占比例为0。导学案使用对备课投入的精力产生很大影响。

表15是关于“导学案对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这一问题的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较大”,所占比例是62%;排在第二位的是“很大”,所占比例是23%;排在第三位的是“一般”,所占比例是15%。可见,教师认为使用导学案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是较大的。

从表16调查数据来看,对“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回答“编写导学案工作量大”和“导学案的编写缺乏指导”各占54%、回答“学生不感兴趣”和“使用导学案影响教学进度”各占23%、回答“课堂不好组织”所占比例为8%。从中可知,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导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及缺乏相关的指导。

三、建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较好地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本身的价值。导学案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具有全程性、全时性、全员性特点。导学案只有合理设计和高效使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针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提升业务水平。导学案的编写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教材和对学情熟知的能力,也需要教师付出非常艰辛的劳动。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自己变成学生学习的牵引者。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对待和正确使用导学案,发挥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导学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1.教师要做好角色的定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案导学模式,教师是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各班学生实际,把握课堂进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索交流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授予学习和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在良好、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2.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和自我反思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操作培训。教师在培训中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充实自我,让自己成为新理念的倡导者,以便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经常化、系统性地反思,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编写设计导学案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编写设计的导学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教材编排原则和单元教学要求,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环节。导学案在学生讨论环节应该简化问题,力争设计一两个能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和研讨。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搜集的资料独立完成导学案初稿,进行导学案的创新设计,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或网上搜集到的导学案。二是备课组长合理分配教师编写导学案课时内容及课时数,备课组集体讨论、修改、定稿。三是导学案编写的容量要适宜,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四是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明确目标,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既让学生得到基本能力训练,又得到深层赏析或个性阅读的探究,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的课堂模式中,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欣赏者。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导学案使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课前由学科组长反馈预习情况,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导学案。

2.课上导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差异,吃透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案。其次,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思维来获取知识。

阅读指导课教案篇(8)

一、活动内容

对照《关于开展中小学2017年寒假“阅读”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年级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寒假开展阅读活动的项目与内容,以年级组为单位制定寒假阅读活动方案。方案中重点凸显以以“文明阅读”为主题的“学礼仪,读好书”专题活动,各年级根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段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意见》x教基〔2015〕x号文件,推荐寒假读书目录,针对“文明阅读”构思活动方案,制定指导学生阅读活动的导学单,落实阅读指导、学习辅导的具体措施。方案中要明确教师指导任务,各年级的学生活动安排,能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锻炼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二、活动主题:“文明阅读”

三、活动要求:

围绕“学礼仪,读好书”专题开展阅读活动:

1.制定阅读计划。做到针对自身实际需要,合理制定阅读计划,开展“读好书”活动。

2.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知识拓展相结合,阅读书本知识与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按时完成学校的寒假作业并自主学习课外知识和阅读学校的推荐书籍。

四、具体要求:

1.以年级为单位设计一份寒假阅读导学单。(年级组长为总负责人,在x月x日前传给王银菊老师。)

针对“文明阅读”以年级组为单位构思活动方案,制定出指导学生阅读活动的导学单。各学科老师协作,落实阅读指导、学习辅导的具体措施,凸显以“文明阅读”为主题的阅读活动。有专门的阅读活动导学单,其中有推荐书目,尤其对“文明阅读”进行方法指导,建议课外阅读与教材阅读并读。

2.“文明阅读”系列评比活动。

(1)优秀阅读导学单(每个年级制定一份参评,由年级组长负责)。

(2)以“学礼仪,读好书”为主题的读后感评比活动(中年级每班2篇;高年级每班3篇。由语文老师负责)。

(3)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主题,围绕一本最喜欢的书,以“图画+文字”的方式制作展板进行交流展示(提示:可以从“书中喜欢的人物”、“书中喜欢的语言”、“读后的感触”等板块进行绘制)。(1-6年级每班2份。有班主任负责)。

(4)每个年级推荐阅读书单(3-5本),学生利用寒假进行阅读,老师考察阅读情况。(由语文老师负责)。

下学期开学初将进行寒假阅读活动评比,学校评选的基础上推荐参加xx市评比。

3.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假期生活方案。

四、活动保障

1.活动有计划。

要求每个年级组都根据年级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导学单。经学校审核后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向学生与家长宣传,使学生、家长、教师明白阅读活动的具体要求。

2.人员有落实。

阅读指导课教案篇(9)

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中之重”的地位。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局限于课堂的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外自主阅读中,学生能够扩大词汇量,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时,也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阅读作自我评估。学会对自己的阅读作自我评估,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看到自己自主阅读的进步和不足,进而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多种自我评估的方法,评估阅读效果,加强阅读反思和改进阅读计划,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自主阅读日志和周记

自主阅读日志是学生对自己课外自主阅读情况的每日记录。由于自主阅读大多少是在课外进行,与课堂相比阅读环境相对宽松,如果每日不进行记载,尤其是对阅读速度、阅读策略、阅读收获和难点进行记载与反思,自主阅读很容易变成自由阅读,这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日志中,学生可以记录每天阅读的材料,阅读速度,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运用及其有效性,反思阅读的收获和难点,以及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而阅读周记就是对一周自主阅读情况的自主评估,是进一步对阅读日志的反思,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提高自主阅读的效率。阅读日志和周记不仅有利于学生按照阅读目标和计划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进展情况。日志和周记为学生每日及每周填写。教师可以让小组长定期一周上交二次,以便了解学生自主阅读情况,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对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指导的方式予以帮助解决,或者找学生面谈,帮助其解决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二、自主阅读交流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组内和全班自主阅读交流。学生可以先在组内根据自己的阅读日志和周记谈论自己阅读的收获,和大家分享经验;也可以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向组内成员求助;同时,小组要记录小组活动情况。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随机或有选择地参与某阅读小组的活动,如果小组中有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或解答。小组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长代表组内成员发言,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自主阅读进展情况和组内未解决的阅读障碍,全班讨论,共同解决。各小组可以根据其他小组的经验教训,提高本组自主阅读的质量。

三、自主阅读月评估

学生在完成每月的阅读目标和计划后,让学生回顾这一个月的阅读历程,进行自我评估,找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改进阅读计划,调整阅读策略,学会正确的判断和评估自己的阅读效果。自主阅读月评估可以由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自评在小组互评之前完成,而组员互评是以自评为前提。小组互评由组内其他成员填写,这有助于学生更清楚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评价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阅读的表现和阅读日志、周记以及月评估表的记录给予学生的综合评价,评价一般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动机,使自主阅读顺利开展。

四、阅读测试

课外自主阅读进行到一定的阶段,教师可以组织阅读测试来检测一下学生的阅读情况。测试结束后,不光是批改试卷,登记学生的成绩,并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做好恰当的评价和反馈。通过阅读测试,成绩有进步,可以建立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成就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若成绩没有进步,也可以使学生及时反省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

五、阅读档案袋

为了使学生有效地监控自己的阅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阅读档案袋,用来收集与自己课外阅读相关的记录和资料,以向老师和家长展示每个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努力,收获和阅读成果记录。建立阅读档案袋也可以督促学生经常自主阅读目标和计划的完成情况,反思自主阅读,从而不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档案袋中可以收录:自主阅读前后的调查问卷、阅读目标和计划、阅读笔记、阅读日志和周记、小组活动记录、月评估表和各次阅读测试等。在建立自主阅读档案袋的初期,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建立自主阅读档案袋的意义以及装入档案袋中的材料;在建立过程中,教师也要定期检查自主阅读档案袋的资料收集情况,或以多种形式在阅读角展示部分优秀的档案袋,帮助每个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阅读档案袋。教师也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展示每个学生的阅读档案袋,让家长参与其中,分享学生的英语阅读成果。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英语自主阅读,讨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这对学生来说是更大的激励。

在课外自主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对自己阅读的各个学习环节进行思考、评价、调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我评估,做到对自己的学习充分负责,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其实现终身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楼青.英语阅读模式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零陵学院学报,2005(1)

[3]王崇友.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双语学习,2007(5)

阅读指导课教案篇(10)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其中阅读又是重中之重。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强弱,还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更好地适应其他科目的学习。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实践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堂上,教学模式生硬,师生之间的沟通浅显,很多都是表面文章,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再如,对于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不够透彻,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及探究性自主学习的行为落入极端化,并无实效;还有教学中虽更加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但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听说读写训练不到位,也缺乏长期的坚持和指导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基于以上阅读现状,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在符合新课改标准要求的同时,满足学生对于阅读、对于知识的需求。在此,我简要谈谈自己在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上的些许尝试:

一、树立正确阅读观念,创新阅读思想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正确的阅读观念,才能引导教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抱有正确的态度,选择有效的方法。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多数教师和学生的眼中,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解答课后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多得分,得高分。这样的“应试阅读”观念下的阅读教学,不仅削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失去了文本独有的教学魅力。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端正他们对于阅读的态度。在教学中,一改传统一问一答甚至自问自答的教学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问题?”或者“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开始,让学生轻松、自在地阅读,凭借自己的知识涵养和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这样的阅读行为,就像是给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样,能够唤醒人的活力,同时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也只有这样的阅读行为,才能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设计丰富阅读方案,创新阅读手段

备案是每一位教师在授课之前都会做的一件事情,它会将上课需要讲授的内容和方法都一一列出,认真地规划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每一分钟。但是即便是这样,教师的授课也不一定会按照教案上的步骤顺利地进行。因为在课堂上,面对活生生的几十位学生,总有无法预料的突发状况。因此,在备案时,教师要尽量丰富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尽可能全面的方案。此外,还应设置备选预案,防止意外发生时手足无措。虽然设置有备选,但是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也应对已然发生的“小意外”进行积极并妥善的处理。要注意灵活教学,而并非随意教学。此外,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课文内容,推荐并讲解一些优质的、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上的精美文章,对课堂内容做适当的拓展和改变,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设情境阅读教法,创新阅读实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所以阅读能帮助人们开拓眼界,是因为书中讲述了很多自己亲身无法经历的事情,或者无法看到的美景,抑或是从未进行过的类似的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总能获得一些新鲜的东西,让人们觉得血脉膨胀,激情澎湃。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在阅读中或许没有深入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诱导,让学生用心去体会。

创设情境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它直观、生动的特征更加适合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创设阅读情境的方法,给学生营造阅读中的客观环境,将文本中所讲述的氛围烘托出来,让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想法和心态。只有在@样接近真实的阅读情境氛围中,才能使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情境的创设还涉及想象情景,因此,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想象力。让读书不再只是干瘪瘪的用眼看,用嘴读,更多的是用心读。

上一篇: 岗位聘用协议 下一篇: 作业成本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