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客户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7 15:09:29

保险行业客户管理

保险行业客户管理篇(1)

随着保险企业经营理念的演进,以客户为中心、从注重市场扩张转变为注重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经营理念成为各家保险企业的共识。目前,各家公司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业务流程诊断、推行客户经理制、推出客户服务专线电话、建立客户服务中心等工作,目的只有一个,即如何为客户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保险市场已经逐步实行国际化、全球化。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是现代保险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共同选择。但从我国保险业整体客户关系管理建设和应用的情况来看,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企业客户关系特点分析

1、保险产品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

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保险业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不同于其他有形商品。首先,投保人由于其年龄、文化、生活背景、经济状况、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个体的保险消费需求不同。其次,投保人在保险需求方面也会有差异,其中包括:健康需求,养老需求,投资需求,意外保障需求,财产保障需求,车辆保障需求等。同时上述的个性化需求也会随着投保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保险企业需要不断的对客户变化的需求进行持续的跟踪分析,当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2、保险产品售后服务水平差异化

由于我国保险企业现行的销售方式主要是保险人即保险销售人员保险企业进行保险产品的销售,保险人将根据个人销售保险的业绩提取相应的薪酬。我国许多保险企业由于拓展市场的需要,采用粗放性方式招募保险人,因而由于人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客户服务方面也会出现差异化。目前许多保险企业都面临这样的一个难题:许多的保险人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由于一些原因而停止工作,那就意味着停止了其对保险客户的服务,因而造成了大量的“孤儿保单”,使得保险企业丢失了许多老客户。

3、保险业务复杂化

对于保险业的企业来说,在客户管理中,既要管理好高价值客户,把一个新保/转保客户发展成为续保客户,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其他险种的销售,通过不断维护与管理,稳定与发展客户关系;又要对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大项目,通过严格的项目控制与多部门不同人员的工作协同,来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与销售目标。同时,公司推销给客户的产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客户的承诺,因此,需要管理好保单的销售与理赔,并通过对客户成本(赔款)与保费的对比分析进行客户的风险评估,以准确判断客户续保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公司的收益,抵御风险与损失。

二、我国保险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保险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存在问题

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它的根本来源是营销管理演变的自然结果。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诞生来看,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先,管理系统和软件在后。从总体上看,我国同世界经济强国相比,市场发育程度不高,企业营销观念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市场经营还处在由传统的生产销售观念向市场观念转变的过渡时期。很多国内企业没有意识到市场结构的多元化变化,没有跟踪和研究客户需求的变化,表现为企业“为产品找客户”,而不是“为客户找产品”,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中间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实际的保险经营中仍然将保费规模作为公司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市场运作始终游离于客户之外,各种管理变革、经营创新仍提高保费为中心。因此,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以客户资源为导向”的时代现出的一种现代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在我国这样一个尚在培育阶段的市场中必然会出现某些不适应。

2、我国保险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运作流程存在问题

我国保险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往往是一种以产品为中心的内部导向型组织、无法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要真正地以客户为重,必须采用一个以了解客户、服务客户为目标的组织形态,否则,客户关系管理难以取得成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每一个模块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运作流程是对原有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西方企业在长期的科学化管理发展过程中,有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有比较完美的买方市场下的营销体系,管理界对客户行为和购买模式也进行深入研究,为企业提供指导。企业在长期的市场分析和客户需求分析中也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客户关系。所以建设客户关系管理既有实践基础也有理论指导。在重组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导致现有生产体系的混乱。我国情况则不同。不科学的管理方式,不完善的体制,长期一盘散沙的客户关系,都是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巨大障碍。在构筑客户关系管理的每个模块的时候,往往不是重新的组合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而是原有的组织结构、营销体系和生产过程的完全重要构造。对于企业来说,多年以来以产品为中心的内部导向组织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突变让原本可以维持运转的企业变得无所适从,出现紊乱;另一方面,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解决。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客户关系管理导入失败的可能性。

3、我国保险企业现行人销售方式与客户关系管理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大部分保险企业仍然是以保险人作为营销的中坚力量,而营销人员的激烈竞争直接源于对有限客户资源的争抢,可以说人手中的客户就是人的生命线。而客户关系管理则要求把销售人员反馈的客户数据与沟通情况理性的联系起来进行提炼。如此一来,就要求人将客户资源公开,这类在销售人员人数较少的制造业或者广告业中容易得到推广的模式却与现行的寿险销售习惯相去甚远。客户关系管理带来的销售观念的转变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保险企业也很难从人那里获得准客户或者潜在客户的资料,从而造成客户资源无法共享。目前国内的客户关系管理较多重视销售人员的管理,而真正关注客户本身的需求却由于保险企业自身战略的侧重点不同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业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保险服务意识不到位也影响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发挥。

三、我国保险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研究

1、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统一理念

所谓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的统一理念,就是把客户关系管理理念融入整个管理理念之中,在战略上制定统一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对客户关系管理进行统一规划和控制,并通过完善的、科学的、效能的措施从上到下加以贯彻和实施,这样公司的对外形象才能始终如一,客户不管是通过何种渠道与公司进行接触,都能得到一致性的服务。只有理念的统一性和控制的标准化,才能提高客户关系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使公司建立紧密的客户关系,增强客户的忠诚度,保持稳定的客户群。在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变的情况下,众多的企业开始将客户视为其重要的资产,不断的采取多种方式对企业的客户实施关怀,以提高客户对本企业的满意程度和忠诚度。我们看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提出这样的理念,例如:“想客户所想”,“客户就是上帝”,“客户的利益至高无上”“客户永远是对的”等等。

2、进行组织变革和流程优化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把公司关注的重心从内部的需求转移到外部客户的需求上,这一转变势必要求对公司传统运作模式进行变革,包括对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调整目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组织结构,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推行“一站式”的服务。重新设计业务流程,重新确定一些重要岗位的工作描述和工作分析。尤其是对面向客户、与客户产生直接接触的业务领域,如展业、承保、查勘、理赔等,必须从客户关系的角度进行流程设计和工作关系的重新布局,强化对客户有价值的、特别是与客户满意度有关的业务流程,剔除或弱化对客户无价值的流程。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业务流程优化,为建立更符合客户需求的运行管理模式提供组织保障。

3、组建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项目团队

由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对公司客户关系管理进行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对公司进行运营诊断和信息化水平评估,分析判断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现状、优势和弱点,分析判断公司竞争的外部环境和挑战。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的任务和目标、公司经营管理的状况,确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对全面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及其相应的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调整、信息技术建设等进行总体规划。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仅需要一把手的支持和热情,组建一支业务精通且有项目管理经验的实施团队,更是项目成功的重要砝码。项目负责人既要精通业务,又要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需要在全面了解软件功能后,结合公司业务特点与厂商实施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效调动与协调内部资源,积极与实施方沟通交流,方能起到枢纽及桥梁作用。

4、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的兼容

保险公司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必须把有关客户的资源整合在一个数据库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并将客户资料、销售线索、销售过程和售后服务全部记录在系统之中,与客户的联络信息在系统中随时更新。数据库资料由基层录入,分级管理,任意组合查阅,兼有提示功能,使数据库管理成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客户数据库的建设要分门别类,主次分明,可以按客户大小、业务种类、客户和公司关系的紧密程度等方面来建设。在数据库的管理上要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更新,随时查阅,使之变成公司的一项重要资源。不只是计算机中保存的投保时填写的保单资料,保险公司应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给顾客提供相应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 郭国庆.市场营销通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 刘金.我国保险企业CRM战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 雷蒙德P.非斯克,史蒂芬J.格罗夫,乔比・约翰著,张金成等译.保险服务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保险行业客户管理篇(2)

(1)保险行为的诚信性。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由于危险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客户诚信与否,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保险合同所要求的诚信度比一般的经济合同更严格些。应用客户关系管理技术,区分有价值的客户和危险客户,进行“欺诈检测”,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健有着重要的作用。(2)保险行业的服务性。保险公司向客户提供的是一种对未来保障与补偿的服务性承诺组合,保险商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客户获得的保险保障上,还体现在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上,并且保险商品的价值是在服务中实现的。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效用越大、质量越高,客户获得的保险服务的成本越低,则保险商品的价值就越大,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就越强。(3)保险商品具有非渴求性和需求潜在性。非渴求性是指保险商品往往是客户不了解、不知道或虽然知道却没有兴趣购买的商品。在中国国民整体保险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保险商品的非渴求性和需求的潜在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把这种潜在的、非渴求的需求变为现实的、有效的需求,加强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客户关系的管理,对弥补保险商品的这种特性是最佳的方法。

2.保险公司应用CRM的重大意义

(1)crm可以帮助保险公司降低交易费用,缩减运营成本。交易费用是经济系统运行的成本。从契约过程来看,交易费用包括了解信息成本、讨价还价和决策成本以及执行和控制等成本。若企业与顾客有良好、持久的关系,顾客对企业的产品熟悉、信任、满意甚至忠诚,顾客就会成为企业的老顾客、忠诚顾客,顾客因此节约了了解信息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现实支出成本,不仅省去了购物风险的心理成本,而且对企业产品满意,有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加效用。与客户有良好、持久关系的企业,其数据库中收录了客户的信息,员工了解他们的需求,甚至还能预见他们的需求,公司更容易为他们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的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2)统一沟通渠道,提升服务能力保险公司通过实施CRM建立客户资源库,有利于统一客户沟通渠道和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保险公司专注于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并通过在企业内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来强化这一关系。CRM强调对客户多渠道、多领域的接触与沟通,维系与客户的良好关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和客户关怀,通过它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中国的保险公司缺乏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目前中国的保险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一系列弊病,包括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质量低下、客户细分和定位能力差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公司缺乏对客户关系的正确理解。

保险公司的相当部分客户是关系客户,依靠行政关系或金钱利益来维持,而不是服务和信誉。而成熟的国外保险公司,主要是依靠历史积累的信誉和优质服务以及对客户、客户关系真谛的把握来吸引客户。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保险公司必须意识到寻找转变的突破口。

2.保险公司对客户细分与定位缺失。

中国的保险公司服务面宽泛,服务内容粗糙、缺乏针对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理念落后、管理落后、技术同样落后的人保产险,必须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细分,实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3.保险公司展业与服务不均衡。

中国的保险公司目前都存在着重展业、轻服务的通病,再加上理赔机制不健全,使得公司的客户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很难建立大量的忠诚客户群,不利于保险公司牢牢的占据市场。

4.保险公司信息网络机构臃肿,反应迟缓。

遍布全国各地的机构网络一方面有利于公司为各地公司提高便捷的服务,但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这种多层级、条块分割的机构设置越来越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使得公司的运营成本高涨的同时,效率下降。

5.保险公司组织结构和业务运作流程存在问题。

我国保险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往往是一种以产品为中心的内部导向型组织、无法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要真正地以客户为重,必须采用一个以了解客户、服务客户为目标的组织形态,否则,客户关系管理难以取得成功。中国保险企业不科学的管理方式,不完善的体制,长期一盘散沙的客户关系,都是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巨大障碍。在构筑客户关系管理的每个模块的时候,往往不是重新的组合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而是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营销体系和生产过程进行全新构造。对于企业来说,多年来以产品为中心的内部导向组织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突变让原本可以维持运转的企业变得无所适从,出现紊乱;另一方面,这些问题是一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客户关系管理导入失败的可能性。

6.现行业务员销售方式与客户关系管理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大部分保险企业仍然是以保险业务员作为营销的中坚力量,客户资源就是业务员的生命线。要求把销售人员反馈的客户数据与沟通情况理性的联系起来进行提炼,如此一来就要求业务员将客户资源公开,这与目前的保险销售习惯相去甚远。客户关系管理带来的销售观念的转变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公司也很难从业务员那里获得准客户或者潜在客户的资料,从而造成客户资源无法共享。目前国内的客户关系管理较多重视销售人员的管理,而真正关注客户本身的需求却由于保险企业自身战略的侧重点不同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业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保险服务意识不到位也影响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发挥。

三、对于中国保险公司提供客户关系管理的建议

1.优化保险公司管理组织

(1)重组保险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组织作为保险公司,在实施CRM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组织重组,重新定义各个或各级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使得组织决策的协同性更高,以系统性地寻求根本性地改变,达到经营管理的突破和跨越。实现公司由单一决策中心向多决策中心发展,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合理地“组装”起来,建立一个扁平化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组织。(2)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组织结构保险公司所要做的最大调整,就是要改变过去以功能进行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代之以客户发展为中心的团队运作组织机构。在新的组织结构中,客户发展中心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向上直接为高层决策者负责,并为其提供决策支持,向下垂直领导客户部和运作部,是客户部和运作部的团队决策和协调中心,其职责是制定企业客户关系发展战略,协调团队运作,保障企业目标实现。客户部根据企业客户发展战略,通过各种渠道发展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学习关系,系统化客户需求,为客户寻找产品。运作部是组织企业资源为客户找到需要的产品。以客户发展中心为核心,以客户部和运作部为支撑,重新组织企业,形成灵活、高效的企业组织管理和生产经营是变革的方向。

2.优化保险公司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指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三部份组成,CRM系统对其进行优化、再造的结果,是希望由此建立符合企业需要的全新功能模块,进而形成全面的企业前端业务流程闭合环路。在CRM环境下,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必须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针对公司客户定位制订市场营销战略和目标;(2)管理实施活动的各种渠道与方式,或对活动的进程进行调整;(3)设计针对性强、效率高的市场推广活动;(4)进行营销的市场分析、提出决策参考意见。

3.挖掘最有价值客户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因为有价值的客户对于保险企业有较高影响作用,所以保险企业应实施基于这些有价值的客关系管理,采取项目组或者团队的形式为其提供增值、个性化的服务,如差异化复合、专业化服务等,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培育良好的客户关系,从而提升企业的营销效率和效益。根据经济学中三级价格歧视原理,进一步细分市场,为具有不同价值的客户提供相应等级的服务,可以更有效地分配服务资源,争取和留住价值较大的客户,创造更多的利润。这一原则使服务成本和服务收益正相关,在界定各类商业客户时,不能不考虑服务成本的影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所有的商业客户都提供最高等级的服务。同时,为了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企业需要对客户有深入的了解,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同一行业的企业对某项需求的背景有相似性,行业进行细分市场并进行专业化服务可有效地降低服务成本。

4.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的兼容

保险公司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必须把有关客户的资源整合在一个数据库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并将客户资料、销售线索、销售过程和售后服务全部记录在系统之中,与客户的联络信息在系统中随时更新。数据库资料由基层录入,分级管理,任意组合查阅,兼有提示功能,使数据库管理成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客户数据库的建设要分门别类,主次分明,可以按客户大小、业务种类、客户和公司关系的紧密程度等方面来建设。在数据库的管理上要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更新,随时查阅,使之变成公司的一项重要资源。客户数据是经由交往互动的,不只是计算机中保存的投保时填写的保单资料,保险公司应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给顾客提供相应的服务。

保险行业客户管理篇(3)

1、保险业与客户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内容是对组织知识流进行管理,包括知识的产生、开发、转移和应用。知识管理的内涵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客户知识管理是指企业在获取、发展及保持有意义的客户过程中,采集、汇总、整理客户的信息,使之成为企业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管理和使用,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保险行业面临的客户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广泛性。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保险是人人都需要的,所以保险业所面临的客户群体就是全社会,其客户来源是非常丰富的。

(2)多层次。保险业的客户对象涉及社会的各个层次,有百万巨富,也有在贫困线以下生存的客户,他们的保险类型和保险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3)相关性。保险公司有多项保险业务,这些保险业务之间的相关性是非常高的,通常客户购买某项保险的同时,也会在同一家保险公司购买其他种类的保险,因而保险公司对客户进行有效管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险行业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在客户服务过程中需要及时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并进一步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客户知识管理,可以将公司人在客户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体会、感受、经验和技巧进行汇总,统一进行管理。方便人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在相互不断的交流中增强了解、产生信任,增强员工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方便人去了解客户,理解客户,在今后工作中,恰当解答客户问题,高服务质量服务于客户,使服务过程更加融洽;使得客户更加相信保险,相信公司,相信人;同时人能够迅速、准确、合理的为客户度身定制服务。

2、保险业客户知识管理的目标和步骤

保险业客户知识管理的目标在于协助企业不断地获取、积累客户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在企业内外部实现共享,发挥知识杠杆作用,通过这些知识,便于人充分了解不同类型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推荐相应的保险产品,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增加人的销售技巧和专业化水平;便于精算师全面掌握市场动态,适时改进原有的保险产品,设计新的保险产品。通过客户知识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销售成本,缩短销售时间,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保险公司的效率和效益。

保险业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步骤主要包括客户信息的收集,客户信息的分析并转化为知识,客户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整个过程首先对客户信息进行广泛收集,之后对收集到的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转化为支持组织和人决策的知识,最后,运用获得的知识指导组织的实际业务活动。

⑴客户信息的收集

客户信息作为客户知识的“原材料”主要有两种来源渠道,一种方式是通过人获取。对人在与客户交流、服务过程中发现的客户知识进行系统性收集和获取。另一种方式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客户可以直接与公司沟通,反映自己的需求。客户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手段将自己的需求和信息主动提供给公司。

⑵客户信息的分析和知识转化

对收集到的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对客户价值和流失情况进行有效识别,并利用提炼出的知识指导公司的运作策略和规范人行为。

①客户细分

客户细分是指将大的客户群体划分成一个个细分群的客户分类过程。这样每一细分客户群都在某一方面具有类似的特点,分属不同细分客户群的客户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保险产品品种繁多,不可能向客户推荐所有产品,同时人也不可能充分了解所有的产品信息,成功推荐合适的险种,成为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客户细分可以将客户分成不同的客户群,识别这些不同客户群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实现对称营销,达到销售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在进行客户细分前,要明确目标,不能盲目的细分客户。以免做了大量工作,但因为细分工作的目的性不强,最终没法得到很好的应用,陷入越分越乱的误区。应该为了实现业务、产品的对称营销,为人提供需求信息,方便人推销时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提高营销的效率,降低营销成本。

②客户价值分析

所谓客户价值简单的说就是客户给企业带来的收入。但是并不是说带来收入高的客户就是高价值的客户,一个收入高的客户,可能因为需要高质量的服务,从而服务的成本就高,带给企业的收益反而比较低。所以客户价值的分析还要充分考虑到成本因素。除了客户目前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公司还要考虑未来的增长趋势,客户的挖掘潜力。一些客户可能目前的收入情况并不是很理想,需求还不多,需求量也不大。但是他可能是“潜力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经历的丰富,他的职位可能会升高,相应的工资、地位就会提高,对保险的需求量就会增大。会为保险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

这样从客户的收入、成本、未来增长趋势三个角度出发,计算每位客户创造的收入、占用的成本和未来利润增长趋势。由此,建立优质客户的评判机制,可以明确地评估什么客户是优质客户,什么客户是有潜力的客户。

客户价值分析的目的是将客户通过价值实现分级,并为不同级别的客户制订不同的服务标准,给不同服务级别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将有限的服务资源用来为最有价值的客户提供服务。

③客户流失分析

保险业不但要开发新的客户群,更重要的是留住现有的客户。客户流失分析主要就是出于这种目的。通过客户流失分析获得流失客户数据和潜在流失客户数据,从而将这些数据分配给客户服务部门,整合销售服务资源,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快速反应,以此达到召回流失客户,挽留流失概率高的客户,实现对客户的守护。

⑶客户知识的运用

对客户知识可以编撰成册,发放给企业各部门,各人。这样,部门可以准确了解已整理的客户知识,并在实际业务开展中应用到这些知识。但是这种方式有人力物力消耗大,实效性差,不便于及时查阅、储存等缺点。

客户知识管理还可以储存在数据库中,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网络资源,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电子化流动,及时准确的反映客户知识,方便公司员工随时了解客户。

3、保险业客户知识管理的推动策略

保险企业要想得到有效管理客户知识,达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促进和推动。推动的主要工作应该从企业文化、管理配套、信息基础三方面重点努力。

第一,形成有利于客户知识收集、储存、传播和创新的企业文化。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和数据管理,保险企业进行客户知识管理,技术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最困难的是员工观念转变问题。一般员工对客户知识有种占有欲,要进行客户知识管理,进行客户知识的收集、分享和传播,重要是形成有利于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使所要推行的知识能够在组织内进行明确的沟通并与成员建立共识,而不是首先想到由先进信息工具建立起来的客户知识管理系统。

组织要营造一种组织文化,在该种文化氛围下,组织的每个成员都乐意贡献自己掌握的客户信息和知识,能够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企业对于员工参与支持客户知识管理有关的活动,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让大家愿意支持客户知识管理、参与分享客户知识,激励机制将是有必要的。激励的方式包括物质与精神,但都必须要直接有效。组织的高层主管要在口头、行动与资源上公开支持,这种在态度上的支持与认同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管理配套。

公司建立必要的激励和评估客户知识体系是保证企业战略按照预想目标得以贯彻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关于客户知识管理方面的管理配套,特别应包括客户知识评估、采纳和激励三方面管理措施。即如何评估员工所贡献的客户信息或知识的重要性,决定该条信息和知识有价值,能够放入客户知识管理系统中供员工分享。如果员工贡献了自己所拥有的客户知识,有什么奖励措施,保持他贡献客户知识的积极性。相反对于一直没有贡献自己客户知识的员工,又有什么惩罚措施。

第三,发展有益于客户知识管理的信息基础建设。

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是密切相关的,虽然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但是,利用某些技术,如: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以LotusNotes为代表的工作流群件技术等,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的知识管理。信息技术是实现客户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建设客户知识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硬件基础以及其他接口(如和其他模块的接口),目的是在组织内建立有助于客户知识收集、储存、传播和利用的基础平台,让每一个员工能够在获取与自己业务有关的客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为企业贡献自己获得的客户知识,使客户知识在流动过程中带来更大的增值效果。

这一工作是客户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具体有:

*客户知识存储方面的建设,如数据库建设、知识库建设、数据仓库等。

*客户知识传递方面的建设,如建设内部局域网、建设员工之间的联系渠道等。

*客户知识获取和共享方面的建设,供员工获取和检索知识,包括各种各样软件应用工具,如智能检索、网络搜索工具、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等等。

保险行业客户管理篇(4)

2014 年中国保险业全年保费收入打破2 万亿元,行业总资产打破 10 万亿元。 《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2014)》报告认为中国在未来 7 年保费收入平均年增长率约 17%, 寿险公司的年度保费增速将超越 20%,直到2015年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将冲入世界前三。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论是老百姓保险意识还是商业化参保比例,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保险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的经验借鉴和研究,能够为我国的保险业发展带来重要启发。 台湾地区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最早应用于银行业 (Call Center)、电信业 、保险业等。 根据台湾地区经济部商业司对当前台湾企业的顾客关系管理应用状况调查,金融业占 80%(其中银行业占 40%,保险业占 27%),其他行业占 20%.其他行业包括的类别则涵盖电讯服务业、航空业、信息服务业、汽车销售业、酒店业、百货批发业和电子产业等。 目前台湾地区六大行业约89%的企业已建立 CRM 系统。 本文根据保险业的客户管理实践,结合台湾地区的保险业调研数据,基于 RFM 模型构建核心客户识别与分类的指标,提出保险企业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的构建过程与策略。

 

二、核心客户识别与分类

 

客户关系管理首先必须进行核心客户的识别和分类。

 

现有研究根据客户对企业的利润贡献、 重要性等不同维度,将客户划分为核心客户、关键客户、重要客户的概念。

 

其中核心客户是对企业具有特殊性的重要客户,也是企业收入或利润的主要来源。 因此客户关系管理首先要对客户的类型进行划分,并识别出具有重要贡献的核心客户。

 

1. 基于 RFM 模型的核心客户识别。 RFM 模型最早出现于 Arthur 和 Hughes(1994)的研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三个重要的客户行为指标,即近度 R(最近购买时间,Recen-cy)、频度 F (购买频率,Frequency) 和值度 M (购买金额,Monetary Value)判断客户价值并对客户进行分类 . 国内外很多的研究者和企业都采用了 RFM 模型进行客户的分类和管理,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保险公司的实践,根据客户购买保险的近度、频度和值度三个指标对客户进行识别和分类。

 

CMR 系 统通常是自上而下 (Top-down)的 ,很 少从自下而上(Bottom-up)的角度出发。 就保险业而言,从企业的角度寻找核心客户并不完全适用, 因为业务员最接近客户,并且最直接地掌握客户资料和需求,而应结合业务员进行分析并识别核心客户。 如台湾宏泰人寿就根据保险业的特征开发业务员专用之客户管理系统(CRMS),为其挑选出忠诚老客户及高价值客户,让业务员可以发挥关系营销, 根据 80/20 法增加公司的保费收入。 本文根据传统的RFM 模型, 进一步明确保险业务的三个关键客户行为指标,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客户的行为进行调研。 调研一共发放 1100 份问卷,实际回收 450 份(回收率 35.45%),扣除无效问卷后 428 份有效问卷。

 

台湾研究者连惟谦(2004)针对休闲产业,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客户流失分析、 客户价值分析及客户价值趋势分析,通过建立一组高贡献度的分类数据,在客户在流失前能够迅速对企业提出警告。 参照连惟谦使用的 RFM 模型建立业务端的客户管理系统(CRMS),本文首先根据客户价值(RFM)模型及客户价值分析筛选出核心及忠诚客户。

 

以最近购买时间(Purchase time,PT)及平均购买间隔时间(Average Purchase Time,APT)的差额来判定客户价值趋势,如 PT-APT<0,则表示客户价值高,反之亦然。当区分出高价值客户后,根据客户购买的保单件数或保额的判定值,依照前述所决定的高价值型客户,并进一步的归纳出忠诚客户、机会客户、流失客户和消极客户四类,针对消极客户则建议业务员尽量不要将资源放在该客户上,以发挥 80/20 法则。

 

2. 核心客户再筛选。除了采用购买时间和购买金额对客户类型进行区分之外, 应根据 RFM 模型分析和保险业特征再进一步对核心客户进行分类。 根据保险客户消费情况,将消费近度 R 设定低于 60 天为低数值,高于 2 年为高数值。 消费频度 F 设定一年低于 1 次~2 次为低数值,高于2 次为高数值。 消费金额 M 设定低于 5 000 元为低数值,高于 5 000 元为高数值,得出 8 种不同的客户类型。

 

通过科特勒的客户细分理论,可利用心理变量及行为变量来筛选出真正的核心客户并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但通常情况下企业使用的客户管理系统(CRM)较少使用心理变量或行为变量,这主要是由于:(1)上述两类变量搜集的难度较大;(2)主要的 CRM 系统均是由上而下设计,增加了搜集资料的难度。 根据保险业务的特征可知,业务员是最贴近客户的人群,因此保险业务中要搜集与归纳心理行为变量最好的人选是业务员。 客户对业务人员的熟悉程度对于更好地了解公司产品和服务、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乃至提高顾客满意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根据依照业务员平时所记录的客户心理及行为特质,从相熟识年数、熟识程度、希望拜访次数等三个方面进行统计, 增加熟悉程度(K:

 

Know Well)这一分类指标进一步细分客户 ,筛选出核心忠诚客户。 因此根据 RFMK 四个衡量指标,比较各类客户的 RFMK 均值与设定的 RFMK,单个指标对比有大于(等于) 或小于设定值两种可能结果。 根据 RFM 的三个指标可以划分为 16 种不同类型的客户。 具体为熟知 (或生疏1客户、一般挽留客户、一般保持客户、重要挽留客户和重要发展客户。

 

三、核心客户管理系统构建

 

1. 关注导入 CRM 的影响因素。 保险同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差异化的空间也很有限,需要以服务来造成与竞争者间的差异。 虽然保险业属于成熟产业,但是可以开发的产品的空间仍然很大,如投资型商品、年金型商品等。 虽然大部分保险企业都首先强化服务中心的部分,服务虽然占了具体措施的 70%,但是只有大概 30%的服务措施发挥作用。

 

从案例企业的竞争情况来看,台湾安泰人寿约 10 年1光等寿险企业也已具备完善的电话客服中心。 但从调研数据来看,保险公司虽然具有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但客户管理管理系统的自发性要求高于刺激性要求,即发现顾客不满意较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服务不周到所致。 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导入 CRM 考虑的因素还包括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转换率,顾客转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业务人员服务不周所引起,一个是公司形象不佳所导致,而保险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所要致力的便是降低因这两个因素而造成的客户流动。 因此导入 CRM 的关键的影响因素包括是否能提升客户价值和满意度。

 

2. 提高系统和时间兼容性。 CRM 导入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组织结构、作业流程等三个部分。 首先需要在组织结构上成立客户关系管理或服务中心,专门承担相关事宜的推动。 其次在作业流程方面最大的改变是由功能导向的组织改变为流程导向的组织,如以前理赔、收费管理及保户服务等功能单位职权划分得非常清楚,现在则变成横向式的连结,以客户关系管理中心为窗口,对顾客提供一次完成的服务(One-stop Service),由这些行政系统的单位调派人力支持客户关系中心,成为专责的后勤支持单位。 客户关系管理中心为了维持弹性,带给顾客便利,不可能提供最深化的服务,所以客户关系管理中心与其他后勤单位就是前台与后台的关系。 在成本兼容性方面,一方面配合流程的再造,一方面辅以信息技术的引入,达到较精简的人力和较高的效率。

 

3. 构建客户关系管理部门。 在 CRM 导入的决策单位与决策过程方面, 带来 CRM 成功最重要的是人(People)、流程(Process)与技术(Technology)。 尤其在人的部分,因为保险业是一种劳动力和知识密集的行业,必须要找到观念正确的人才才能成功。 例如宏泰人寿首先在 2000 年初就开始成立了客户关系管理中心,利用一年的时间致力于对内对外观念的沟通,并特别成立了服务学院,提供了八项课程训练相关服务。 流程的部分就是企业管理流程的再造,因为 CRM 部门只是窗口,许多功能需要后勤部门来提供,需要通过对各部门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提高效率。 其次需要不断提高高阶主管对于 CRM 本身的认知程度与支持程度,由于客户管理成立客服中心会带来组织结构的改变和人数扩容,对于组织的冲击较大,为避免出现组织内感知不公平现象, 需要领导者加强对 CRM 部门和系统重要性的认知,除了要从上而下的贯彻和落实,也要对于部门间的失衡状况加以协调。

 

在时间的兼容性方面进行合理的导入时程安排。 首先建立电话客服中心, 并招募人员进行电话营销(Telemar-keting),在电话营销之后开始逐渐整合柜台 、申诉管道、电子服务(网站),建立最后的辨识系统,让每一个客户接触管道的服务人员都可以轻易地辨识前来咨询的客户。 因此所导入的不只是电话客服中心, 而是一整套的信息系统,虽然行业内已经有完整的软件系统, 但是并不完全定制化,所以导入的系统都要经过原本的系统商模块,渐进至部分定制化,乃至完全定制化的阶段。

 

4. 核心客户的信息管理。

 

(1)信息收集。 保险企业通过电话、柜台、消基会、民代等申诉管道、电子邮件、网站等渠道收集顾客数据,并其归纳为电话服务、柜台服务、申诉服务及电子服务等四大窗口。 其次,业务人员所掌握的现有客户数据已经完整地纪录在公司数据库内,另外也利用直接营销,如直接信函,促销活动等方式来获取潜在顾客数据。 成立客户关系管理中心,一方面能将服务有形化,一方面也能为建立企业形象,提高顾客的信赖感,间接地也有帮助于虚拟渠道的推广。

 

(2)信息的吸收与整理。 资料挖掘包括现有及潜在顾客两方面。 就现有客户而言,但根据保险业务特点,保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业务员间的利害冲突,虽然已经有了完整的数据,但因为保险公司的业务主要是经由业务员来推广,因此服务主要会委托给业务员来做,只有当业务员离职时,公司才会接手其负责客户的服务,所以保险公司应定位为客户的后盾,提供业务人员服务不足之处的补充。 而就潜在顾客来说,则积极开发相关业务的数据库,利用保险业务员的交叉销售的方式来开发彼此的客户,共同提升集团的利益,并针对识别的核心客户开展针对性的数据收集和关系管理。

 

(3)数据的储存与累积。 在保险业务领域,顾客数据库的维护非常重要,因为牵涉到顾客的权益,包括何时投保、投保过程中的变化、理赔时间、理赔要求等等,相应的顾客数据要求必须随时更新。 因此保险企业应采用开放性的系统记录完整的客户数据, 并将公司的数据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公司资产的完整客户数据库,一种是专门为提供CRM 的数据库, 记录与顾客互动的整个过程和发生的数据, 根据详细的数据内容发展并维持与顾客间的良好关系。

 

(4)信息的展现与运用。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需求进行数据提报,针对不同的销售方式或服务事件从年龄、背景、购买产品种类萃取出适当的顾客群。 如客户继续率、保单解约状况等数据进行定期按月提报,此外,此类负面信息能够提供服务上的警讯,如有特别需要也可以随时提报。 在收集更多保险购买行为的数据的基础上对 RFM 模型进行修正和补充,划分新的客户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5. 获取满意度回馈。客户对保险服务的满意度通常从3 个方面进行评价:对选购保险产品时的指导服务的满意程度;对缴费阶段时的事务性服务的满意程度;对理赔服务的满意程度。 在保险企业的 CRMS 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努力维护核心客户外,应在项目执行的各个阶段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客户满意度。 包括对保险产品、业务员服务的满意度和再购意愿、推荐意愿的调查。 本文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 受访客户对 CRMS 所提供的服务表达高度肯定(高达 264 人表达接受商品的态度,占 54.77%)。同时,良好的服务也让客户希望业务员增加拜访的次数并愿意转介绍其他客户(高达 169 人愿意推荐,占 35.06%)。 客户在通过 CRMS 及服务后,对于业务员服务满意度,公司商品的接受度达到满意状态。 调查结果同时也发现,对于保险商品以外的信息,受访客户参加意愿不太高。 通过对使用客户关系关系系统和未使用客户关系系统的客户满意度的差异分析发现, 使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客户的商品满意度、业务员满意度和再购意愿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推荐他人购买的意义差异性不显着,验证了该客户管理关系系统的运作的有效性。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针对保险企业客户关系管理问题,对台湾保险企业在核心客户识别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构建方面的实证数据和案例实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基于业务员的保险销售具有其特定的优势与不足,例如客户与业务员的熟悉程度,既是公司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收集并建立信息系统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为客户信息和忠诚度的流失带来隐患。 因此对企业核心客户进行科学识别分类和针对性的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保险企业在利润、客户忠诚度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创造价值,赢得市场竞争。 因此本文在 RF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衡量指标,即客户与业务员的熟知程度(K)。 提出了基于 RFMK 模型的保险业务核心客户分类思路,并进一步指出保险企业核心客户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路和具体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量外资保险公司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在管理经验、资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中国保险公司的优势体现在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雄厚的客户基础上。 根据尤其是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驱使下,应进一步充分发挥本土企业自身优势,发掘具有重要价值的客户数据用于分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 McDonald,M.,T. Millman and B. Rogers,KeyAccount Management:Theory,Practice and Cha-llenge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997,13(8):737-757.

 

[2] Sengupta,S.and R.E.Krapfel,Switching Costsin Key Account Relationships [J].Journal of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1997,17(4):9-16.

 

[3] 郭敏。论保险客户关系管理[J].保险研究,2002,(8):44-45.

 

[4] 黄翠莲。应用资料分析技术进行顾客流失与顾客价值之研究 [D]. 中国台湾:台湾政治大学学位论文,2001.

 

保险行业客户管理篇(5)

保险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保险公司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平台,对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通过这种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稳定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并将新老客户变成忠诚客户的目标。本文主要针对保险经营过程中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保险经营中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经营管理理念与客户需求匹配度不高

当前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经营目标仍然以保费规模为主,忽视客户的需求,各种管理、营销创新都是围绕提高保费进行。部分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停留在传统市场营销观念“为产品找客户”阶段,还没有转变为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为客户订制产品”阶段。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更加注重目标市场,营销活动围绕顾客需求这一中心展开,公司所有部门为满足客户利益服务的同时通过整合营销途径实现公司的目标,在利润追求过程中把获得利润当成整个市场营销工作的副产品。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基于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在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的宏观形势下,部分保险公司站在业务拓展、竞争者压力、业绩考核等微观环境角度还不能将经营管理理念与客户需求高度匹配。

(二)对客户关系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

有的保险公司片面地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数据库的管理或者统计模型。事实上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经营理念,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数据库应用。客户关系管理只是借助于这两种方式对统计到的客户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更好地制定有益于公司发展的营销战略。

(三)公司内部信息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适应性较弱

虽然我国当前的部分保险公司正在尝试客户关系的管理,但是其管理手段滞后于保险业务的发展。相对于以往的管理,设立了以提供沟通服务为主的呼叫中心等机构,这类机构更多的发挥了为客户送去生日祝福、续期保费提醒等作用,其他方面的变化不够明显。这种方式在挖掘客户方面作用较小,如果没有挖掘到更多的客户,就明显弱化了该类做法的效果。保险公司需要更多地了解客户财务信息(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社会保障信息、风险管理等)和非财务信息(个人基本信息、客户心理和性格特征分析等),由专门的理财师为客户量身定做关于意外保障、健康保障、子女教育保障、养老保障等一整套更能贴近客户保障需求的计划。

(四)客户和员工的参与度不够

客户关系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只有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关系,才能从客户身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并最大程度减少保险合同订立后的道德风险。除此之外,保险公司让员工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并熟知客户关系管理的业务流程。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在这两个方面还有很大空间需要提升。

二、保险经营中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的对策

(一)挖掘最有价值的客户

要想挖掘最优价值的客户,可以从升华客户关系、巩固客户忠诚度、维系情感等方面着手。首先,如果客户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对保险产品有所认知,在享受保险服务时对保险公司有所好感,保险公司的员工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强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与客户的关系。其次,客户忠诚度与客户的满意度是两个概念,满意不代表忠诚,忠诚是持续购买的一种行为。可以通过满足客户附加价值的需求来巩固客户的忠诚度。最后,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除了业务往来之外,还有一定的情感因素。为了与客户保持密切的关系,公司应详细掌握客户的生活品性、理财行为、消费喜好等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依据这些信息开展业务来维系与客户之间的情感,如中国人寿国寿鹤卡就是中国人寿与众多商家为客户提供优惠的便捷的消费渠道等。

(二)树立正确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

首先必须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统一理念。“顾客就是上帝”、“客户利益至上”等口号体现的正是这一理念。保险公司可以在公司内部从上至下地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统一理念,对待客户,都需一视同仁,都要提供一样的服务的基础上,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特色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形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从而提高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水平。其次,提高保险公司对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认识。客户关系管理是现代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稳定客户群,扩大客户群。只有保险公司认识到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才能将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渗入到业务流程当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平台

截止2012年,全国保险公司超过120多家,原保费收入步入万亿水平,保险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一个高附加值副产品――数据,这些数据衍生出庞大的客户信息、交易信息、档案信息等。建立大数据平台成为当前保险公司重要的战略课题,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在于整合客户信息资源,客户信息数据成为大数据平台的起点和基础。保险公司应利用新增的有效数据,不断提高客户信息数据质量,通过新保、保全、客户回访等渠道不断补充、修正、优化存量数据,完成客户信息数据的“新陈代谢”。

保险行业客户管理篇(6)

一、商业银行大客户授信风险表现形式和风险特点

参考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大客户授信风险指的是因客户授信不合理、授信额度配置不科学等因素,客户的不合理经营以及借助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方式不按照公正价格原则对收益、资金进行转移,使得商业银行无法按时将授信形成的贷款本金和利息收回,出现不可预估的损失。

商业银行客户间的股权关系较繁琐,如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尽管推动了运作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但也导致关联交易的透明程度逐渐降低。商业银行大客户关联担保产生的信贷风险逐渐凸显,部分集团性质的客户利用人事链、资本链等渠道进行不合理的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和产权变更等实现银行债务的偷漏。有关集团性客户借助银企间地位不平衡的漏洞,通过集团内部人员交叉互保、重复担保的方式,导致贷款第二贷款的来源如同摆设。

首先,客户授信过度风险。现阶段,国内部分企业的信息透明程度有待化,集团性大客户普遍通过下属企业在不同银行获取多头授信的信贷资金,商业银行受贷款营销与市场竞争压力,针对企业进行单独授信,进而出现授信的过度现象。多头授信,导致借款方授信和自身的负债水平不成正比,加剧了银行信贷资金的赔偿、违约风险,使企业出现信用膨胀的局面,限制了商业银行对客户资金应用的监督。

其次,客户多元化经营形成风险。跨行业运作的关联企业所处的商业背景较繁琐,经营的多元化容易导致企业出现不合理的扩张行为,出现财务风险,影响到业主方的利益,加剧了经营风险。而这一部分企业在盲目经营的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从而出现经营失败的局面。商业银行若没有全面调查集团性客户的担保形式与多元化融资框架,则容易受该集团新投资项目的可观、预估收益蒙蔽,忽视了高收益下伴随的风险隐患,做出错误的决定。

二、商业银行大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现状

(一)缺乏风险管理技术和系统支撑

商业银行现存的风险计量技术难以保证相关集团客户信用风险、违约系数与整体信贷资产关联程度的准确性,所核定的授信额度无法达到信贷资产组合控制信用风险的标准,而一致授信核算所得授信额度无法保证客户风险负载的真实水平。系统支撑的严重不足,导致商业银行以手工操作对客户进行授信管理,无法自动鉴别大客户人员的企业联系程度与具体授信状况,工作人员单凭自身的业务经验与信息积累展开人工操作,致使集团性大客户企业没有归到集团性客户范围中,难以保证授信的统一性和精准性。

(二)授信标准不规范

目前,商业银行大客户授信业务管理正在不断完善,有关实施细则有待健全。通常情况下,大客户授信管理业务的相关文件细则普遍为规范类的制度与手段,针对性较弱、可行性低,无法实现对大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与企业运营现状的整体了解,导致判断出现失误,且无法实时检测大客户对信贷资产的使用、关联交易等活动。

三、强化商业银行大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策略

(一)高效运用科学技术

优化系统功能,以精细管理为前提来收集大客户的信息资料,保证大客户关系的清晰明朗化。构建大客户关系信息监管系统,优化的自动识别功能,采取硬控制来运作授信客户重要信息的录入系统。例如,将企业法人、股东等重要信息设置成必录项,系统可以对重要信息进行自动搜索,并自动构建大客户关联网络结构,并适当提示大客户成员企业间的关联程度,降低信贷工作人员的经验意识,保障信息的精确度。

(二)规范银行客户授信标准

商业银行要保证项目评估的严谨性,加大审核大客户授信所用贷款项目的手续、流程合法与否、真实与否、完善与否的严格力度,对所贷款项目的土地使用、环保规范、安全生产、工艺设施以及建设规划等手续的办理实际情况进行一一核实,若项目不具备相关审批机构的核准文件,则不可授信。整体考量大客户企业的财务、经营与信用现状,以商业银行的风险自我负荷水平为前提,制定科学的授信额度。

(三)强化担保限额控制

商业银行要以大客户风险承担度为考量标准,合理设定集团内的担保比例,对大客户成员关联、交叉互保等行为进行严格管理。针对高质量的大客户,包括电网、移动、电力、国有石油等,可对设置比例进行科学调节。健全关联担保流程与手续的办理,针对大客户内其他成员企业的资产抵押担保手续,需要对所抵押物权属进行核实,要求抵押方一定是具备处置和拥有抵押物权利的企业,考查其担保实力,避免出现资产过分夸大的现象,实现对大客户授信担保限额的科学管理。

(四)通过大数据筛选优质客户

在优质客户的评价选择中,可采用包括成本、风险因素的利润贡献、经济资本占用、RAROC指标与EVA指标,有利于考量客户的贡献程度,便于改善客户结构。因RAROC为相对指标,EVA为绝对指标,故适用条件与范畴不同。RAROC不受规模制约,能够在同规模企业中客观评价客户,进而选择优质客户;而EVA则采取涵盖有风险在内的经济成本概念。其优质客户的构建组合为:

RAROC=(收益-预期亏损)/经济资本占用

EVA=拨备前利润-当年计提拨备-经济资本成本

采用RAROC法组合、筛选优质客户,利用上述公式,考量客户的经济自办占用量与经济增加值EVA、RAROC值,按照次序进行排列,有利于核实客户的经济资本。

通过对上述两大指标的应用,可以规范优质客户的选择标准,可行性高,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短视现象,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引导客户在提高业绩的同时,重视风险,实现了风险和效益的统一,基于这一维度筛选优质客户。

四、结语

现阶段,关于商业银行大客户识别管理和授信风险控制措施的研究成果趋于理论定性化,无定量分析的参考,若采取数字化分析构建银行大客户鉴别、管理框架和授信风险管理模型,则有利于降低授信风险控制中的人为隐患,提高风险管理的高效性与科学性,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大客户信贷的健康运作。

(作者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都晋(1985―),女,山东济南人,研究生,理财经理。]

参考文献

保险行业客户管理篇(7)

一、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以下简称crm)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研究机构gartnergroup在1990年代最先提出的。gartner公司对这一概念所下的基本定义是:利用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搜集处理与客户相关的信息并加以分配与利用,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或战略目标。

crm是一种新的经营管理哲学,内涵丰富,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理解:首先,crm是一种管理理念,将客户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周到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需求。其次,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领域,通过向企业的销售、市场、客户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完备的客户资料,并强化跟踪服务、信息分析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客户和生意伙伴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提供更为快捷和周到的优质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新客户,同时留住老客户,最终增加营业额。最后,crm也是一种管理技术,它将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销售自动化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企业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提供了一个业务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有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面对客户的前沿,从而顺利实现由传统企业模式向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变。理念、机制、技术三层构成了crm的完整内容,三者缺一不可,三个层次必须互相支撑、协调工作才有可能保证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实施成功。

二、我国保险企业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crm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模式的转移,还表明了企业视角由“内视型”向“外视型”的转变。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生产要素上的竞争,而是越来越多地体现再吸收新技术和创新能力上。保险业属于数字密集型行业,由于利率、投资资产和股价的频繁变动,有关保单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一)应用crm是保险行业自身特性的需要

1.保险产品的多样性与同质性

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非常个性化,导致了保险产品需求的多样性,但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保险企业很难借产品质量上的优势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实施crm使得保险公司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客户需求,抢先一步开发推广新产品,赢取竞争主动权。

2.保险合同定价的悬殊性

保险合同无法直接体现等价交换原则,因为保险人收取保险费与出险所需承担的赔偿责任相比微乎其微,保险成本的不确定性,使保险商品的定价异于普通商品,保险定价不是根据生产和销售成本进行计算,而是按照概率统计的大数法则进行。保险企业掌握的客户数据越丰富,越正确,它的定价也就越趋于合理,产品竞争力也越强。

3.保险行为的诚信要求

由于信息不对称,客户诚信与否,对保险公司的影响重大。因此在对诚信度的要求上,保险合同比一般的经济合同更为严格。通过客户分类和历史纪录的分析,区分有价值的客户和危险客户,进行“欺诈检测”有利于保险公司的稳健运营。

(二)应用crm是我国保险企业适应当前经营环境的需要

1.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计划经济基本只在很狭小的范围发生作用,市场在整个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传统的依靠行政命令进行保险展业失去生存的基础。于是,市场的生存的需要使得保险公司意识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重要性。

2.保险中介市场快速成长

保险理人机制被引入我国以来,以人为代表的保险中介市场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由于直接业务的萎缩,各国保险公司的业务拓展越来越依赖于中介市场,中介机构对客户资源具有相当的控制力。在这种情形下,作为保险公司必须借助新的战略来维持、控制优质客户资源。

3.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随着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保险市场参与主体的增多,保险市场已经完成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另一方面,客户主体意识也不断增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客户对保险需求的差异性加大,个性化需求呈增多趋势。保险公司如何继续在买方市场中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利用crm对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进行分析挖掘,成为致胜法宝。

三、我国保险企业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驱动

crm兴起的最直接原因是竞争加剧。随着中国保险市场总量的跳跃式增长和保险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使保险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竞争的核心就是对客户资源的管理。面对这种竞争态势,保险企业普遍产生了对crm的需求。外资保险企业在国外保险市场已积累了crm应用经验,理所当然在拓展中国保险市场时也会采用crm软件。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中资保险企业也希望外资保险企业一样拥有自己的crm系统。

(二)电子商务驱动

有关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2.1亿,一年增长了7300万,年增长率高达53.3%。同时,研究表明互联网用户与保险有效客户具有相当大的重叠性,预计这个重叠比列将在10年超过70%。这一切揭示着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广阔。网络保险是保险信息技术的应用之一。

参考文献:

保险行业客户管理篇(8)

一、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以下简称CRM)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研究机构GartnerGroup在1990年代最先提出的。Gartner公司对这一概念所下的基本定义是:利用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搜集处理与客户相关的信息并加以分配与利用,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或战略目标。

CRM是一种新的经营管理哲学,内涵丰富,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理解:首先,CRM是一种管理理念,将客户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周到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需求。其次,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领域,通过向企业的销售、市场、客户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完备的客户资料,并强化跟踪服务、信息分析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客户和生意伙伴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提供更为快捷和周到的优质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新客户,同时留住老客户,最终增加营业额。最后,CRM也是一种管理技术,它将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销售自动化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企业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提供了一个业务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有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面对客户的前沿,从而顺利实现由传统企业模式向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变。理念、机制、技术三层构成了CRM的完整内容,三者缺一不可,三个层次必须互相支撑、协调工作才有可能保证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实施成功。

二、我国保险企业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CRM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模式的转移,还表明了企业视角由“内视型”向“外视型”的转变。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生产要素上的竞争,而是越来越多地体现再吸收新技术和创新能力上。保险业属于数字密集型行业,由于利率、投资资产和股价的频繁变动,有关保单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一)应用CRM是保险行业自身特性的需要

1.保险产品的多样性与同质性

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非常个性化,导致了保险产品需求的多样性,但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保险企业很难借产品质量上的优势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实施CRM使得保险公司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客户需求,抢先一步开发推广新产品,赢取竞争主动权。

2.保险合同定价的悬殊性

保险合同无法直接体现等价交换原则,因为保险人收取保险费与出险所需承担的赔偿责任相比微乎其微,保险成本的不确定性,使保险商品的定价异于普通商品,保险定价不是根据生产和销售成本进行计算,而是按照概率统计的大数法则进行。保险企业掌握的客户数据越丰富,越正确,它的定价也就越趋于合理,产品竞争力也越强。

3.保险行为的诚信要求

由于信息不对称,客户诚信与否,对保险公司的影响重大。因此在对诚信度的要求上,保险合同比一般的经济合同更为严格。通过客户分类和历史纪录的分析,区分有价值的客户和危险客户,进行“欺诈检测”有利于保险公司的稳健运营。

(二)应用CRM是我国保险企业适应当前经营环境的需要

1.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计划经济基本只在很狭小的范围发生作用,市场在整个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传统的依靠行政命令进行保险展业失去生存的基础。于是,市场的生存的需要使得保险公司意识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重要性。

2.保险中介市场快速成长

保险理人机制被引入我国以来,以人为代表的保险中介市场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由于直接业务的萎缩,各国保险公司的业务拓展越来越依赖于中介市场,中介机构对客户资源具有相当的控制力。在这种情形下,作为保险公司必须借助新的战略来维持、控制优质客户资源。

3.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随着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保险市场参与主体的增多,保险市场已经完成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另一方面,客户主体意识也不断增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客户对保险需求的差异性加大,个性化需求呈增多趋势。保险公司如何继续在买方市场中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利用CRM对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进行分析挖掘,成为致胜法宝。

三、我国保险企业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驱动

CRM兴起的最直接原因是竞争加剧。随着中国保险市场总量的跳跃式增长和保险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使保险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竞争的核心就是对客户资源的管理。面对这种竞争态势,保险企业普遍产生了对CRM的需求。外资保险企业在国外保险市场已积累了CRM应用经验,理所当然在拓展中国保险市场时也会采用CRM软件。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中资保险企业也希望外资保险企业一样拥有自己的CRM系统。

(二)电子商务驱动

有关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2.1亿,一年增长了7300万,年增长率高达53.3%。同时,研究表明互联网用户与保险有效客户具有相当大的重叠性,预计这个重叠比列将在10年超过70%。这一切揭示着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广阔。网络保险是保险信息技术的应用之一。

参考文献

保险行业客户管理篇(9)

保险业作为一项提供服务的产业,它能够将多个微观主体的不确定性集中起来使其整体具有较好的确定性。显然整体的确定性与投保主体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即投保主体数量越大整体确定性越好,反之则确定性越差。就某一具体保险公司而言,保户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其推出的保险产品的市场吸引力、该公司的市场形象及营销能力等,而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得到提升。同时,保险公司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还可以降低保险市场存在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总之,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使保险公司达到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业绩之效果,而这两者都能提升保险公司的价值。

一、CRM:重构保险公司价值链

价值链描述的是一系列连接公司的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价值增值活动,通过分析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公司管理者能够重新设计他们的内外部程序以求效率和效能的提高。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按照传统理解其价值链可简单描述为:研究并开发保险产品、产品宣传、销售产品、理赔与资本运营等。然而,这种理解无疑是不够全面的,正如美国著名战略管理专家Jeffrey.F. Rayport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每个企业都同时在两个领域展开竞争,一个是可见的物质世界,另一个则是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勿庸置疑,对于竞争十分激烈的保险业,与客户相关的信息理应成为信息领域竞争的重点。

传统的价值链模型将信息看作价值增值过程的辅助成分而非价值本身的源泉。今天信息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战略管理专家提出了利用信息(其中客户信息是最重要的)创造价值的虚拟价值链的概念,这条虚拟价值链由五个环节组成:收集、组织、挑选、合成、分配信息。物质领域的传统价值链与信息领域的虚拟价值链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从而使传统的价值链模型衍变为价值矩阵模型。由于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复杂多样,本文仅分析CRM对保险公司价值创新的重要作用。

1.保险产品是一种金融产品,但它与物质商品一样只有符合客户需要才会有市场。广泛收集客户的需求信息,才能够让保险公司有效开发出富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我们知道,就某一类型的保单而言,其销量越大,则保险公司获得稳定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要研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保险产品,首要的问题是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保险公司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有效了解客户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为其研发的产品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从而保证能在承担的风险变小的情况下取得更高的收益,保险公司通过CRM所取得的这一效应可被称为客户关系管理的规模效应。通过客户关系管理,保险公司在产品研发阶段可取得的另一优势可被称为“柔性制造效应”,这是指保险公司通过CRM,深入了解客户的保险需求,为某些客户量体裁衣地开发保险产品,这些保险产品一般销量不大,因而保险公司为该产品承担的风险较高,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保险公司索要的保费也相应较高,所以这类产品也可能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源泉。但一般而言,保险公司开发此类产品,其主要动机并非从利润角度出发,而是为了在客户心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以便为公司的主导产品开拓市场。

2.就保险产品的营销而言,CRM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等技术在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通过CRM系统,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网络广泛宣传自己的产品,让客户认知、了解并最终接受它们的产品;通过CRM系统与电子商务系统的结合,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它们的产品。不难理解,网络销售在金融等服务业领域有着比物质商品领域更大的优势,因为它们不涉及物流等通过网络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网络本身受地域范围的限制较小,所以通过CRM与电子商务系统的融合,保险公司可以实现新的范围经济以及交易成本的降低。

3.在保单的理赔阶段,CRM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做到迅速、准确。通过客户关系管理,保险公司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所发生的保险事故,对保险责任进行准确的界定,从而使理赔工作能迅速准确地进行。这样客户的满意度会得到提高,保险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因此得以提升。

4.一般而言,CRM系统并不能直接改善保险公司的资本运营,但由于通过CRM,保险公司能够取得较为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从而能增强保险公司资本运营的计划性,提高资本运营效益;而保险公司资本运营效益的提高,又使保险公司有了更大的降低保费的空间,有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在投资型险种逐步成为保险公司主导险种的今天,资本运营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保险公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决定着它们在市场上的得失成败。

二、CRM:实现保险公司在混业背景下的战略协同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史上发生了两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二是以日本金融大爆炸、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等为标志的金融混业的形成。目前我国仍然坚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分业经营的制度,但无论是从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分散风险和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出发,我国金融业必然要走混业经营的道路。其实,在我国金融实践中,已经出现了混业经营的试点,如比较有名的“光大集团模式”,实质上就是一个在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互相协作的混业经营模式。

在混业经营的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价值并不等于公司各独立组成部分的简单加总。公司在进行多元化经营决策时应追求“2+2=5”的协同效应。公司实现协同效应的途径总的来说有两条:一是通过物质资源公司可实行前向或后向整合战略,在供销渠道上获得协同效应,也可以利用物质资源在生产中通过规模经济实现协同效应;二是通过无形资源追求协同效应。日本战略管理专家伊丹广之在他的著作《启动隐形资产》中指出,隐形资产是一种无形资源,它可能是技术专长、商标、顾客认同度,也可能是一种增强员工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伊丹广之认为,只有隐形资产才真正是公司独有的用之不竭的竞争优势的源泉,因为从公司某一部分发展起来的隐形资产在被用于其它局部时,并不会被消耗掉,而且还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实现良性循环的局面。

在我国金融业逐步实现混业经营的背景下,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协同效应是每一个金融企业的必然选择。以银行业与保险业混业经营为例,要实现协同效应,一种方式是通过共用物质资源来实现,如保险业利用银行业布局广泛的营业网点为其提供代收保费业务等,但依靠这种方式实现的协同效应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不能培育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种实现协同的方式是利用企业的无形资源。

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它们通过向客户提供服务获取利润,客户就是它们的最为重要的资源,正如美国客户服务专家安妮。琳达告诫企业经营者们时所说的那样:“对任何企业而言,客户永远是最重要的;他们不依赖于我们,而我们却得依赖他们;他们的光临是我们的荣幸,他们是企业的命根子,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失去客户,我们只有关门的份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良好的客户关系与优良的客户管理能力是它们利润的源泉,也是它们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从我国金融业目前的状态来看,银行业与保险业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由于我国的保险业在 20世纪80年代后才进入了一个发展较快的时期,因此其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要滞后于银行业。我国的银行业在长期的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客户关系资源,拥有充足的客户信息。一旦银行业与保险业混业经营,保险业可以充分利用银行业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它们的客户资源,从而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在混业背景下,银行业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对保险业的促进至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在银行客户资料库中寻找潜在客户,分析他们的保险需求,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以扩大自己的利润源泉;(2)借助银行在广大客户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保险公司及保险产品的客户信用度,改善保险公司的市场形象,提高其营销能力;(3)通过客户信息资源共享和联合营销,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同时,保险业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进步也会对银行业产生促进作用,如银行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信息了解客户的诚信状况,从而降低其信贷风险等。

三、全面推进保险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

推进客户关系管理、实现价值创新是摆在保险公司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理念和技术这两个层面出发。

1.就理念层面而言,我们需要从本质上认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虽然是20世纪90年代初才由Gartner公司提出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践却早已存在,它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必然选择。买方市场的根本特征是产品或劳务生产的相对过剩,以此为背景,销售必然代替生产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处理好与客户间的关系则是解决企业销售问题的中心环节。Gartner公司在对客户关系管理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时,着重强调了技术因素,可以说以这种方式界定的客户关系管理是狭义的,我们应当从更广义的角度去理解这一概念。惟有如此,才有利于我国的保险公司广泛树立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积极探索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践。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因素,就会使那些暂时还不具备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软件管理客户关系的保险公司在实践中停滞不前。那么广义的客户关系管理应当如何界定呢?

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内容由客户关系管理所依据的理念、基本手段、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构成。(1)CRM所依据的基本理念:客户中心论;(2)基本手段:了解、收集、处理和运用与客户相关的各种信息;(3)中间目标:保留老客户、开拓潜在客户、拓展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4)最终目标:实现企业效益(或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保险行业客户管理篇(10)

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保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加快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保险企业正逐渐由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经营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进而实现客户满意度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加强客户信息管理对维护保险消费者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客户信息管理对维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意义

(一)客户信息管理是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保障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依法享有的权益。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是保险监管的重要职责,也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作为生产者的保险企业,保护消费者权益最主要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客户信息是保险公司掌握客户资源、做好售后服务的唯一有效途径,也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保障。

(二)客户信息管理是保险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

对一家企业而言,客户就是指你公司所有的服务对象。营销专家詹姆斯·穆尔说,现代企业的命运掌握在客户手中,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管理客户并确保客户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以增加其购买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电话营销渠道的兴起,客户电话号码真实性已成为各保险公司维系客户、加强存量业务管理的重要纽带,也已成为做好各项客户服务最基本却也不可或缺的奠基石。保险公司只有获取客户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真正地把握客户,走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客户信息管理是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的有力保证

当前,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速度较快,而公众的保险知识较为贫乏,风险意识淡薄,发生险情后,部分消费者不能选择正确的维权渠道,或简单吃亏忍耐,或采取闹访缠访等偏激的方式。客户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在承保源头接触客户,收集整理客户信息并告知客户保单承保理赔的查询方式方法、公司的服务承诺及投诉渠道,使客户充分行使知情权,切实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客户信息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客户信息不齐全、不真实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保险业的经营管理,“一户多档”、“多户一档”,一张保单多个元素缺失或多个元素虚假,不同保单、不同的客户却是同一个联系电话号码,有的经营单位保单上电话号码空置率、重复率、错误率甚至高达50%以上,不少保险公司都存在着“有业务,没客户”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险公司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有近百余家保险公司,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成立于2000年以后。大多数公司选择“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大力铺张分支机构,开拓各种分销渠道,长期以来存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着重关注的是保费规模而忽视了客户关系管理,尤其是对客户信息的搜集与整理重视不够。

(二)保险公司业务源头缺失

保险公司营销渠道根据其所经过的中间环节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营销渠道;另一种是间接营销渠道。目前,多数保险公司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的总业务量几乎是二八开。间接业务(包括个人、兼业、专业和经纪业务等)总量过大,保险公司主动掌握的业务资源极为贫乏,而保险公司的营销员和中介渠道如4S店等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大多对保险公司隐瞒客户的真实信息。

(三)缺乏有效的系统支撑

长期以来,整个保险行业尽管多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但在业务操作和系统建设上都是以保单为中心的,对客户的管理一直存在一户多档、多户一档的问题,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客户的完整信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下简称CRM系统)主流产品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电话为主要渠道的呼叫中心、销售自动化组件产品和数据挖掘软件等部分。这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CRM系统的推广成本巨大、耗时漫长、客户动态信息难以实时掌握,而且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经验缺乏等困难。

三、加强客户信息管理的意见建议

加强客户信息管理,解决保险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客户信息不真实、不齐全的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笔者在对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近年来开展的客户信息管理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试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客户信息管理以更好地维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客户信息管理工作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室高度重视客户信息管理工作,在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全省分支公司经理会、2012年度全省客户服务工作推进会等一系列会议上一再要求各级公司抓紧时间,积极组织好客户信息收集工作,梳理客户信息系统数据,真正实现客户信息“公司化”。要从着眼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把提高客户档案要素齐全率和客户信息真实性这项工作纳入各公司、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切实加强客户信息管理工作

客户信息真实性考核工作涉及销售渠道多年来的“顽疾”,营销员和中介渠道受利益驱使,隐瞒客户的真实信息,而基层公司因业务压力而忽略了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对此,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在2011年8月专门制定下发了《浙江省分公司个人客户档案要素齐全率和真实性检查考核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规定,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95518客户服务中心以保单验真的方式进行客户电话真实性回访,回访结果与各市分公司班子成员和业务人员的收入直接挂钩。《办法》实施5个月以来,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全省个人客户联系电话号码错误率已从8月份的20.75%下降到12月份的8.46%,成效显著。2012年年初,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为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持之以恒地抓好客户信息,尤其是客户电话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对《办法》进行了调整修改,制定下发了《浙江省分公司客户电话信息考评办法》。截至7月底,该公司个人客户联系电话号码错误率已下降至6.70%。

(三)广泛宣导,全面推广客户信息管理工作

客户信息管理工作量大面广,需要全体展业人员、出单岗人员积极响应。因此,客户真实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的内外部宣传尤为重要。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一是教育广大员工从维护客户权益、提升客户体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以及维护公司稳健经营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维护客户档案要素齐全率和客户信息真实性的自觉性;二是要求各经营机构与所有的业务人员签订《客户信息真实性承诺书》,将此项工作深化至每一个销售团队、每一个销售员工;三是采取将客户信息不真实、不齐全的数据挂在公司内网,发动全体员工收集客户的真实信息。

(四)落实培训,从源头抓好客户信息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离不开培训,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源头抓好工作的有力保证。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一是组织开展了全省出单人员的培训,编发了《客户实名制出单员操作手册》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二是各出单机构考虑到出单人员流动性较大,建立了经常性、面对面的实务操作培训机制,确保出单人员在新增客户代码时一次性录入客户基本要素;三是要求新入公司的员工必须在掌握客户信息管理的要求及具体操作步骤、取得上岗资格后方可进行业务操作。

上一篇: 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范 下一篇: 室内庭院景观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