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理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0 17:12:51

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理念

篇(1)

一、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是保险行业生存发展的基石

保险客户服务是一种以保户为导向的价值观,是一种理念。它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是市场竞争中同业主体致胜的法宝。随着市场主体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同价化,客户需求也日益提高。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说:同等的价格比质量,同质同价比服务。因此,只有向客户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施服务领先战略,增创服务品牌竞争优势,提升客户服务价值,才能彰显公司服务品牌竞争优势,以服务取胜,留存优质客户。

保险表面上是一种商品,其实质却是一种服务。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主要关系,就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服务贯穿于整个保险活动中。只有高水平的客户服务才能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客户购买保险,就必须要他信任保险公司;要让客户信任公司,就必须要让客户先感受到保险公司全面贴心的专业服务。目前,广大消费者对保险的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保险知识的普及也还远远不够,大多数人对保险还在抱观望态度,再加上各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大同小异,服务也就成为客户投保时的首选,因而保险公司对客户的服务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当前我国保险行业客户服务状况及认识误区

1.服务观念不强、意识淡薄,认为保险服务仅指理赔服务。目前一部分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还没有形成自觉服务的意识,不是发自内心的去服务,片面的认为只有出险的客户需要提供服务。

2.简单的认为保险服务只是由窗口人员提供,服务水平缺乏标准。有的保险公司只注重窗口形象建设,而弱化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没有明确各岗位服务应该达到的标准,在服务上只注重做表面文章,舍本求末。

3.“厚此薄彼”,对个人散户与集团大客户相比较所提供的服务打折扣。诚然,优质的大客户是保险企业的重要支撑,但零散的个人客户也不可小觑。每个客户都是一个活广告,如果保险公司对客户的全流程服务做得很出色,通过客户的口口相传,就会使保险公司的形象有口皆碑,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保险行业要明晰定位,提升服务的品质,树立行业形象,促进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提高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的途径和手段

1.保证客户真实性基础上做好客户数据清分,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厘清责任人,使得每一位客户都拥有专属客户经理为其提供对口服务,形成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体系。

2.保险公司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公司形象非常重要。公司的标识、宣传口号、接待设施、标准用语都要做到统一规范。同时要建立完善服务标准化系统,强化执行,加强宣导、培训和考核,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客户服务形成潜移默化的态度,成为员工的自然流露,使客户感受到公司服务的规范和标准,让客户对我公司的服务铭记于心,从而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要进一步推进职场标准化建设,塑造良好的职场形象,为客户提供快捷、舒适的服务环境,提升客户体验。

3.保险公司各部门配合联动,形成“大服务”模式。针对保险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要求保险公司从营销、承保、理赔、防灾等多个环节联动,团队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打破以往狭隘的客户服务观念,要始终让客户感受到高标准、规范式的保险服务,树立全员、全流程服务的“大服务”思想。

4.实行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构建增值服务平台。通过客户细分实施差异化服务,区分潜在客户、普通客户、VIP客户等级别,提供不同附加值的增值服务,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客户价值,发展和维系优质客户,使服务投入更加有效,使客户关系更为持久。尤其针对理赔是客户关注和反响较大的这一敏感性问题,要把服务的工作重点放在理赔服务上,特别是对VIP客户的理赔服务,要推行理赔差异化服务,切实提高理赔服务效率,兑现落实服务承诺。

篇(2)

中图分类号:F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86-02

入世以后,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保险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财险公司作为经营特殊商品的金融机构,它以契约的形式与客户确立起一种经济关系,提供服务并履行承诺。而服务质量的好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能够起到争夺有限客户资源和保持客户忠诚度的作用,是财险公司在竞争中立足和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对财险公司如何更好的开展客户服务工作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国内财险公司客户服务与管理现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财险公司都认识到客户的开发和维系工作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当前各大财险公司都将竞争重点从产品、价格向提供优质客户服务方向转变。通过满足客户需求,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在公司与客户间构建起良好的关系,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吸引和维系更多的客户,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财险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1 树立客户至上的公司发展战略和服务理念

保险行业是一个讲求规模效应的行业,我国的财险公司大都具有规模大、资金以及背景雄厚的特点,因此其公司在发展战略上都立足长远,以打造一流品牌、创建一流服务机构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我国的财险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在不懈努力,不断提升公司的专业服务水平,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业务工作流程,设置专门的客服部门,从而提供愈加优质和高效的服务,维系了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客户满意度逐年提升。

1.2 对客户服务部门的岗位进行优化、细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财险公司的客服部门在组织机构设置上都日趋健全,逐步建立起一套以理赔管理部经理领导下的、理赔内勤岗、查勘定损岗、保险核价岗、核赔岗、医疗核损岗、理赔客户服务专员岗等诸多优化、细化岗位一起协同工作,不同岗位担负不同的职责内容的客户服务机制,为更好的开展客户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平台,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客户服务

我国的财险公司都依托当前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积极推出各项举措,不断缩短与客户的沟通距离,在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同时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例如客户服务专线的开通、短信客户服务系统的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运用以及公司网站的建立和网上服务的开展等等,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财险公司提供的各项服务,极大的提升了公司客户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 客户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

2.1 存在问题

中国保险业复业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其在客户服务和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发现我国财险公司在客户服务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才能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财险公司在客户服务和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

2.1.1 诚信的缺失

保险作为转移风险、补偿损失的一种经济形式,对保险公司和保险消费者而言,诚信是双方履行合同的基础,保险业对信用的要求极高。然而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间不长、保险监管制度不够健全以及缺乏行业自律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的保险行业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我国财险公司客户服务和管理在缺乏一个社会诚信体系支撑的状况下,很难高效的开展客户服务工作。

2.1.2 客户服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财险公司客户服务管理制度不尽合理,客户服务部在财险公司属于内勤部门,有些保险公司甚至将其归并到理赔部门中。同一线营销人员相比,他们面对客户的机会较少,客户服务的功能很难真正发挥功效。而保险消费者对公司服务质量的感知大多来自那些有销售压力的业务人员,为了追求业绩,他们很难真正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落实到位,由虚假宣传、刻意隐瞒等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时有发生,当客户服务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时,就很难让客户对服务真正满意。

2.1.3 客户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多财险公司实行保险人制度,公司对这些保险人的培训重点往往侧重于保险产品、业务销售能力,很少对他们的客户服务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财险公司缺乏一个统一和完善的客户服务标准,对不同客户甚至相同客户服务时常常出现偏差,容易令客户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失去客源。

2.2 成因分析

2.2.1 诚信体系尚未形成

无论是就宏观的国家角度还是微观的保险行业而言,都远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诚信体系。首先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当前社会经济活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市场参与者更多的关注于个人利益,而国家的信用法规体系又不完善,无法有效制约失信行为;从保险行业看,虽然国家出台了《保险法》,对保险业的诚信进行监管,但监管制度和监管措施难以有效到位,诚信建设仍待加强。

2.2.2 为客户服务的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很多财险公司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但保险业同其他行业相比对服务的要求更高,保险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公司与消费者极易产生纠纷,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客户至上的理念难以实现说到就做到,这其实还是国内财险公司客户服务意识仍嫌淡薄的体现,国外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在对客户服务的意识及管理水平上就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2.2.3 客户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我国财险公司普遍缺乏高素质的客户服务人才,客户服务人员学历大多偏低;同时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上所下的功夫和投入也不足,没有具体、长远的规划,对客户服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客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3 财险公司客户服务与管理应对策略与措施

与其他行业不同,保险业具有自身的服务特征,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是增强我国财险公司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014年3月,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代表保险行业向社会提出了保险核心价值观理念,就是“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它是我国保险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因此为了更好的完善我国财险公司的客户服务工作,我们应当在借鉴外资保险公司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3.1 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3.1.1 以法治信,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诚信体系的建立,必然需要法律的支撑,它能够有效保障诚信者的利益同时惩戒失信者。当前我国的信用危机不仅只存在于保险业,在我国许多部门法中虽然有针对社会诚信的立法,但很难发挥真正的效力。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信用相关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建立起不敢也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法律机制,将社会诚信制度并入到法制化管理轨道,只有真正构建起以诚信法律为主、各行业标准为辅的社会诚信体系,才能更加规范我国财险公司的主体行为,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客户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3.1.2 建立行业标准,构建保险业诚信体系

我国的保险行业应当在现有行业法律、法规体系下,尽快建立行业标准体系,从而规范行业行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保监会应加紧制定基于产品设计、公司管理以及岗位职责的行业服务、信用标准等具体行业标准,并在行业标准体系的框架内,保险行业协会和保监会要积极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健全保险行业自律机制,及时对失信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真正构建起保险业的诚信体系。

3.1.3 树立诚信观念,构建财险公司内部诚信文化

我国财险公司应当从内部做起,对公司员工积极进行诚信教育,普及诚信知识,树立诚信观念。要把公司诚信文化建设上升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上,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和讲座,从法律、政策、道德、专业技能等层面提高公司员工的诚信道德水平,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诚信守约对公司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财险公司的诚信制度,通过制度对从业人员加以激励和约束,诚信文化的树立和诚信制度的建立是财险公司诚信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

3.2 构建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3.2.1 将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根植于员工心中

保险提供的是一种无形的商品,它以契约的形式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险保障,对一份保单而言,服务贯穿于售前、售中以及售后整个过程,服务不再仅仅是客户服务部门的事情,每个员工都根据自身不同的岗位提供着相应的服务。我国的财险公司应当让每位员工都认识到,市场份额与保费额度的争夺只是保险业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获取客户的信赖,不断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最终赢得客户的唯一途径是提供高质量的保险服务,要让服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

3.2.2 开展全方位的培训工作,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的财险公司应当认识到员工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的提高,是企业搞好客户服务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让员工既具备保险理论、保险条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在专业方面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同时又掌握高超的服务方法和技巧,能与客户顺畅的沟通,赢得客户的满意。

3.2.3 与时俱进,做好客户服务创新工作

财险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广、内容多,要做好每一种产品的客户服务工作,就必须顺应行业发展的潮流,在服务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售前、售中以及售后客户服务体系。从一种新产品诞生开始,服务就应当在产品中得以体现,产品在设计上能够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而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客户服务工作要贯穿始终,服务项目不断更新,适时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搞好服务创新,就要积极开拓新服务领域,在为客户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提供更加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3 完善客户服务管理制度

3.3.1 建立和完善柜面管理制度

我国财险公司应积极推进柜面标准化工作,推行柜面“零距离”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与客户的面对面服务,为客户提供从欢迎、引领、接待、受理、后台、送客等一系列的流程服务。同时对服务宗旨、业务流程、员工着装、礼仪标准以及语言规范等方面都做出详尽的规定,为客户提供友善的服务环境和便捷的服务方法,满足客户不同方面的需求,赢得客户的信赖。

3.3.2 完善工作岗位责任制度

财险公司的部门众多,而如何紧紧围绕客户服务工作,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应的制度,做到内容具体、标准统一,是提高公司客户服务质量的关键。例如:业务拓展部门负责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受理咨询和投诉、理赔部门负责理赔案件、精算部门负责产品的开发与管理、企划部门或公关部门负责公司形象的宣传等等,各部门在职责明确的状况下各司其职的同时又协同配合,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3.3.3 建立客户服务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我国财险公司应当建立起一套由内及外的客户服务质量监督考核体系,在公司内部,成立客户服务评估小组,定期对各岗位各员工的客户服务进行检查与考核,根据相应规则制度,做到优奖劣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举,促进员工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同时积极接受社会和客户的监督,通过公开服务承诺、聘请社会监督员、开通客户投诉专线、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在大众监督之下完善公司的客户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壬元.论中资保险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7(5):40-42.

[2] 张婧.浅谈客户关系管理在保险业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7).

[3] 周娜.我国保险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路径选择[J].现代商业,2009(4).

[4] 周金明,何一.基于客户关系管理提升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2).

[5] 李志峰.浅析客户服务质量对客户忠诚度的影响[J].商业经济,2011(1).

[6] 王同心.保险经济公司客户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09(1).

[7] 姚壬元.论中资保险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7(5):40-42.

篇(3)

保险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保险公司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平台,对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通过这种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稳定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并将新老客户变成忠诚客户的目标。本文主要针对保险经营过程中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保险经营中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经营管理理念与客户需求匹配度不高

当前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经营目标仍然以保费规模为主,忽视客户的需求,各种管理、营销创新都是围绕提高保费进行。部分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停留在传统市场营销观念“为产品找客户”阶段,还没有转变为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为客户订制产品”阶段。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更加注重目标市场,营销活动围绕顾客需求这一中心展开,公司所有部门为满足客户利益服务的同时通过整合营销途径实现公司的目标,在利润追求过程中把获得利润当成整个市场营销工作的副产品。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基于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在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的宏观形势下,部分保险公司站在业务拓展、竞争者压力、业绩考核等微观环境角度还不能将经营管理理念与客户需求高度匹配。

(二)对客户关系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

有的保险公司片面地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数据库的管理或者统计模型。事实上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经营理念,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数据库应用。客户关系管理只是借助于这两种方式对统计到的客户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更好地制定有益于公司发展的营销战略。

(三)公司内部信息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适应性较弱

虽然我国当前的部分保险公司正在尝试客户关系的管理,但是其管理手段滞后于保险业务的发展。相对于以往的管理,设立了以提供沟通服务为主的呼叫中心等机构,这类机构更多的发挥了为客户送去生日祝福、续期保费提醒等作用,其他方面的变化不够明显。这种方式在挖掘客户方面作用较小,如果没有挖掘到更多的客户,就明显弱化了该类做法的效果。保险公司需要更多地了解客户财务信息(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社会保障信息、风险管理等)和非财务信息(个人基本信息、客户心理和性格特征分析等),由专门的理财师为客户量身定做关于意外保障、健康保障、子女教育保障、养老保障等一整套更能贴近客户保障需求的计划。

(四)客户和员工的参与度不够

客户关系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只有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关系,才能从客户身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并最大程度减少保险合同订立后的道德风险。除此之外,保险公司让员工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并熟知客户关系管理的业务流程。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在这两个方面还有很大空间需要提升。

二、保险经营中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的对策

(一)挖掘最有价值的客户

要想挖掘最优价值的客户,可以从升华客户关系、巩固客户忠诚度、维系情感等方面着手。首先,如果客户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对保险产品有所认知,在享受保险服务时对保险公司有所好感,保险公司的员工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强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与客户的关系。其次,客户忠诚度与客户的满意度是两个概念,满意不代表忠诚,忠诚是持续购买的一种行为。可以通过满足客户附加价值的需求来巩固客户的忠诚度。最后,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除了业务往来之外,还有一定的情感因素。为了与客户保持密切的关系,公司应详细掌握客户的生活品性、理财行为、消费喜好等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依据这些信息开展业务来维系与客户之间的情感,如中国人寿国寿鹤卡就是中国人寿与众多商家为客户提供优惠的便捷的消费渠道等。

(二)树立正确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

首先必须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统一理念。“顾客就是上帝”、“客户利益至上”等口号体现的正是这一理念。保险公司可以在公司内部从上至下地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统一理念,对待客户,都需一视同仁,都要提供一样的服务的基础上,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特色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形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从而提高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水平。其次,提高保险公司对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认识。客户关系管理是现代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稳定客户群,扩大客户群。只有保险公司认识到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才能将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渗入到业务流程当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平台

截止2012年,全国保险公司超过120多家,原保费收入步入万亿水平,保险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一个高附加值副产品――数据,这些数据衍生出庞大的客户信息、交易信息、档案信息等。建立大数据平台成为当前保险公司重要的战略课题,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在于整合客户信息资源,客户信息数据成为大数据平台的起点和基础。保险公司应利用新增的有效数据,不断提高客户信息数据质量,通过新保、保全、客户回访等渠道不断补充、修正、优化存量数据,完成客户信息数据的“新陈代谢”。

篇(4)

1 国内财险公司客户服务与管理现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财险公司都认识到客户的开发和维系工作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当前各大财险公司都将竞争重点从产品、价格向提供优质客户服务方向转变。通过满足客户需求,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在公司与客户间构建起良好的关系,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吸引和维系更多的客户,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财险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1 树立客户至上的公司发展战略和服务理念

保险行业是一个讲求规模效应的行业,我国的财险公司大都具有规模大、资金以及背景雄厚的特点,因此其公司在发展战略上都立足长远,以打造一流品牌、创建一流服务机构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我国的财险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在不懈努力,不断提升公司的专业服务水平,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业务工作流程,设置专门的客服部门,从而提供愈加优质和高效的服务,维系了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客户满意度逐年提升。

1.2 对客户服务部门的岗位进行优化、细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财险公司的客服部门在组织机构设置上都日趋健全,逐步建立起一套以理赔管理部经理领导下的、理赔内勤岗、查勘定损岗、保险核价岗、核赔岗、医疗核损岗、理赔客户服务专员岗等诸多优化、细化岗位一起协同工作,不同岗位担负不同的职责内容的客户服务机制,为更好的开展客户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平台,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客户服务

我国的财险公司都依托当前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积极推出各项举措,不断缩短与客户的沟通距离,在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同时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例如客户服务专线的开通、短信客户服务系统的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运用以及公司网站的建立和网上服务的开展等等,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财险公司提供的各项服务,极大的提升了公司客户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 客户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

2.1 存在问题

中国保险业复业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其在客户服务和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发现我国财险公司在客户服务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才能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财险公司在客户服务和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

2.1.1 诚信的缺失

保险作为转移风险、补偿损失的一种经济形式,对保险公司和保险消费者而言,诚信是双方履行合同的基础,保险业对信用的要求极高。然而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间不长、保险监管制度不够健全以及缺乏行业自律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的保险行业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我国财险公司客户服务和管理在缺乏一个社会诚信体系支撑的状况下,很难高效的开展客户服务工作。

2.1.2 客户服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财险公司客户服务管理制度不尽合理,客户服务部在财险公司属于内勤部门,有些保险公司甚至将其归并到理赔部门中。同一线营销人员相比,他们面对客户的机会较少,客户服务的功能很难真正发挥功效。而保险消费者对公司服务质量的感知大多来自那些有销售压力的业务人员,为了追求业绩,他们很难真正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落实到位,由虚假宣传、刻意隐瞒等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时有发生,当客户服务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时,就很难让客户对服务真正满意。

2.1.3 客户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多财险公司实行保险代理人制度,公司对这些保险代理人的培训重点往往侧重于保险产品、业务销售能力,很少对他们的客户服务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财险公司缺乏一个统一和完善的客户服务标准,对不同客户甚至相同客户服务时常常出现偏差,容易令客户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失去客源。

2.2 成因分析

2.2.1 诚信体系尚未形成

无论是就宏观的国家角度还是微观的保险行业而言,都远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诚信体系。首先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当前社会经济活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市场参与者更多的关注于个人利益,而国家的信用法规体系又不完善,无法有效制约失信行为;从保险行业看,虽然国家出台了《保险法》,对保险业的诚信进行监管,但监管制度和监管措施难以有效到位,诚信建设仍待加强。

2.2.2 为客户服务的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很多财险公司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但保险业同其他行业相比对服务的要求更高,保险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公司与消费者极易产生纠纷,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客户至上的理念难以实现说到就做到,这其实还是国内财险公司客户服务意识仍嫌淡薄的体现,国外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在对客户服务的意识及管理水平上就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2.2.3 客户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我国财险公司普遍缺乏高素质的客户服务人才,客户服务人员学历大多偏低;同时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上所下的功夫和投入也不足,没有具体、长远的规划,对客户服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客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3 财险公司客户服务与管理应对策略与措施

与其他行业不同,保险业具有自身的服务特征,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是增强我国财险公司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014年3月,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代表保险行业向社会提出了保险核心价值观理念,就是“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它是我国保险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因此为了更好的完善我国财险公司的客户服务工作,我们应当在借鉴外资保险公司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3.1 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3.1.1 以法治信,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诚信体系的建立,必然需要法律的支撑,它能够有效保障诚信者的利益同时惩戒失信者。当前我国的信用危机不仅只存在于保险业,在我国许多部门法中虽然有针对社会诚信的立法,但很难发挥真正的效力。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信用相关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建立起不敢也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法律机制,将社会诚信制度并入到法制化管理轨道,只有真正构建起以诚信法律为主、各行业标准为辅的社会诚信体系,才能更加规范我国财险公司的主体行为,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客户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3.1.2 建立行业标准,构建保险业诚信体系

我国的保险行业应当在现有行业法律、法规体系下,尽快建立行业标准体系,从而规范行业行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保监会应加紧制定基于产品设计、公司管理以及岗位职责的行业服务、信用标准等具体行业标准,并在行业标准体系的框架内,保险行业协会和保监会要积极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健全保险行业自律机制,及时对失信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真正构建起保险业的诚信体系。

3.1.3 树立诚信观念,构建财险公司内部诚信文化

我国财险公司应当从内部做起,对公司员工积极进行诚信教育,普及诚信知识,树立诚信观念。要把公司诚信文化建设上升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上,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和讲座,从法律、政策、道德、专业技能等层面提高公司员工的诚信道德水平,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诚信守约对公司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财险公司的诚信制度,通过制度对从业人员加以激励和约束,诚信文化的树立和诚信制度的建立是财险公司诚信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

3.2 构建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3.2.1 将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根植于员工心中

保险提供的是一种无形的商品,它以契约的形式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险保障,对一份保单而言,服务贯穿于售前、售中以及售后整个过程,服务不再仅仅是客户服务部门的事情,每个员工都根据自身不同的岗位提供着相应的服务。我国的财险公司应当让每位员工都认识到,市场份额与保费额度的争夺只是保险业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获取客户的信赖,不断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最终赢得客户的唯一途径是提供高质量的保险服务,要让服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

3.2.2 开展全方位的培训工作,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的财险公司应当认识到员工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的提高,是企业搞好客户服务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让员工既具备保险理论、保险条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在专业方面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同时又掌握高超的服务方法和技巧,能与客户顺畅的沟通,赢得客户的满意。

3.2.3 与时俱进,做好客户服务创新工作

财险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广、内容多,要做好每一种产品的客户服务工作,就必须顺应行业发展的潮流,在服务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售前、售中以及售后客户服务体系。从一种新产品诞生开始,服务就应当在产品中得以体现,产品在设计上能够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而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客户服务工作要贯穿始终,服务项目不断更新,适时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搞好服务创新,就要积极开拓新服务领域,在为客户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提供更加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3 完善客户服务管理制度

3.3.1 建立和完善柜面管理制度

我国财险公司应积极推进柜面标准化工作,推行柜面“零距离”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与客户的面对面服务,为客户提供从欢迎、引领、接待、受理、后台、送客等一系列的流程服务。同时对服务宗旨、业务流程、员工着装、礼仪标准以及语言规范等方面都做出详尽的规定,为客户提供友善的服务环境和便捷的服务方法,满足客户不同方面的需求,赢得客户的信赖。

3.3.2 完善工作岗位责任制度

篇(5)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和理念不清。重业务发展、轻服务提升,或者是重业务发展轻管理和信息化能力提升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将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和不断创新真正摆到各级保险公司管理者的重要议事日程。说起提升保险服务,好像就是只有笑脸迎客、微笑服务、吵不还口等老一套的形式。很显然,这种服务的理念是十分浅表和狭窄。

二是信息化水平不高。首先,部分保险公司网站的客户界面不够友好和便捷,网上投保和理赔资料上传速度很慢,甚至根本无法进行,导致客户体验过程的满意度较低。其次,部分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手段与信息化时代有很大差距,在投保上部分保险公司没有运用网上投保,而是要保户上门投保并办理相关手续。在理赔上没有运用现代化的传输手段进行照片和资料的扫描上传,而是要客户一趟一趟的到保险公司送理赔材料。再次,在保险赔款的支付上没有运用网上银行和银行卡进行无现金实时支付,而是用现金和支票等传统方法。

三是车险理赔服务尚有很大差距。作为财产保险业的第一大险种的车险,保费占财产保险业保费的70%以上,出险的数量占到财产保险业出险数量的90%以上,面广量大,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近年来由于车险的承保、付款、出单、查勘、定损、理算和赔款支付等一系列环节的速度慢,还硬要客户提供许多难以得到的证明资料,再加上部分保险公司在定损和理算上又七折八扣,出现了车险理赔速度慢和赔付不足等两大问题,导致车险理赔难已经成为保险业损害保险消费者和中国保监会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之一。

四是保险信息化的软硬件投入不足。部分保险公司领导对信息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理念认识和重视不到位,在信息化方面的软硬件投入不足,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员工的信息化能力不强,以致保险承保、理赔和经营管理不能满足保险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客户服务的需求。

二、运用信息化提升保险服务效能的方法

在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面前,保险公司要赢得市场和客户以及获取利润,不仅要为顾客提供满足其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保险产品,而且还要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保险服务。

篇(6)

伴随着这样两个转型,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势必愈益激化,竞争的重点将超越目前在市场份额上的争夺,更加注重在细分化、差异化市场上的争夺。因此,市场营销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性日益显现,保险公司必须树立现代营销新理念。

一、市场营销对保险公司的战略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化,与大多数商品一样,保险服务这种特殊的“商品”也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开始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往专注于“生产”和“提供”产品的营销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营环境,市场营销作为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受到保险界的重视,并被引入到这一新领域。

(一)市场营销在特定阶段是有效地销售保险服务、快速扩展市场份额的操作性手段。保险公司经营的最终目标在于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其关键在于有效地销售自己的保险服务。在居民整体保险知识比较缺乏、保险意识较弱、保险公司产品趋同性特征明显的情况下,力量强大的市场营销手段对于有效地销售保险服务、快速扩展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在这个阶段,恰当的市场营销策略对于催醒公众的保险意识、彰显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吸引潜在客户成效尤为显著。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是: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进入上海市场之初,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局面,扩大公司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入了全新的寿险个人营销方式,组建了4千多人的营销队伍,短期内就取得了奇效。1994年上海寿险新签保单77万份,其中友邦公司就占了70万份,人保、太保、平安“三巨头”仅占了7万份,给上海乃至全国寿险营销业和传统营销观念带来了强烈震撼,迫使其它公司不得不纷纷效仿。

(二)市场营销是挖掘保险的潜在需求,开辟新的成长空间的策略性措施。同发达国家“无所不保”的保险体系相比,我国还有不小差距,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2002年我国商业保险保费收入为3053亿元,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保费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尽管有着“中国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最大的尚未开发的市场”的说法,但我国保险业的竞争仍异常激烈,呈现出相对供过于求的局面。此中反映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在保险有效需求方面存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尚有相当部分的潜在需求未能转化为有效需求。因此,谁能够开发潜在需求,谁就能够开辟新的成长空间,赢得公司的快速发展。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市场营销不仅更注重系统的、综合性手段的运用,而且更能有利于挖掘潜在需求,延伸企业的触角,从而扩张业务量。不仅如此,由于市场营销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市场和客户的信息,因而更有利于细分和准确定位市场,创新和个性化其产品和服务,提升其竞争力。额外的一个收获是,信息非对称性的降低,有助于防止保险销售中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

(三)市场营销是保险公司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战略性途径。市场营销通过市场需求分析、目标市场定位、产品结构优化、销售渠道畅通、顾客服务优质等序列环节和促销、广告、公益性活动等系列策略,不仅可以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且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传播美誉度,久而久之,就塑造了公司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企业形象、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就是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

二、当前我国保险营销理念误区探析

当前国内保险市场上虽然已有数十家竞争主体,但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市场规制不健全,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贫弱,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并且往往以降费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差别化竞争才刚刚起步。总之,保险市场营销仍处于较低层次,营销理念存在着不少误区。

(一)对细分市场和准确定位目标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是市场细分,然后从细分的市场中选择目标市场,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差异化获得竞争优势。在目前保险市场的竞争中,各保险公司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激烈,并使出浑身解数,从经营多样化(产险、寿险、投资等集团经营)、渠道多元化(扩张机构网络、大力发展人、银行保险、网上营销等)、手段现代化(电视广告、公益活动、互联网等)等方面积极参与竞争。但与大量的投入相比,并未获得理想的竞争优势。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参与竞争前忽视准确的市场定位。

各保险公司在参与竞争时,缺乏对竞争者的了解,缺乏市场调查,往往直观地发现哪个险种效益好,就一齐去开发,趋向于选择短期利润丰厚的市场,对市场中长期变化趋势考虑不够,从而导致保险公司选择的目标市场大量雷同,形成了恶性竞争。如有些风险较小的产险业务,费率一降再降,虽然客户得到了实惠,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却加大了。

(二)名牌意识不强,不注重塑造企业形象和营造企业文化。一个著名品牌就是一项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对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形象是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所具有的自身经营理念、经营哲学、经营行为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产物,并被公认为是企业管理的最有效的模式。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致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控制成本在企业管理中已退居次要地位,首要的是企业能否以完美的形象进入市场,赢得公众好感,并持久地赢得公众的“货币选票”。在保险这个金融服务行业,长久以来,人们的品牌意识就比较淡薄,对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只是在最近几年,由于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些公司才开始注重塑造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

(三)轻视服务营销。面对有效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现实,各保险公司为赢得客户,挤占市场,均不遗余力地开发新产品,意图通过产品创新扩展市场份额,但却忽视了保险作为一种“产品”的本质——服务,以及内生于此本质的最重要的竞争手段——服务营销。与在研发上的前端投入相比,各家公司在深究客户心理、了解客户真正的服务需求等后续工作方面所下的功夫相形见绌。人们司空见惯的是,在投保前业务员拼命地跑客户、拉关系,而一旦签订保单、收取保费后,很少能够提供延伸服务,甚至连业务员都杳无踪影,给客户造成一种“被骗”的强烈的心理反差,也导致了保险业社会声誉的不佳。这一点在寿险个人营销业务中是屡见不鲜的。其实,保险公司也并不是为客户提供不了服务,但在操作中在两个方向上误入了迷途:一是重视投保前的服务,轻视延伸或后续服务;二是欠缺保险相关服务,却过度“延伸”到了对客户的生活服务。有一位业内人士曾亲口对笔者讲,为了争取客户,他们需要帮助客户的子女升学、就业,更有甚者,连重要客户的儿女婚嫁、父母殡丧他们也不得不提供必要的服务。(四)对关系营销在认识和实践上误入歧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增加业务量,许多保险业务员采取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拉关系”。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与客户有关系的权利机构、亲戚好友,通过“关系网”争得业务。甚至有的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大客户、优质客户,不惜采取请客送礼或给予高额回扣等办法拉拢客户,更有甚者是所谓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如以上言及的安排客户子女升学就业等。这既靡耗了保险公司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危害了保险公司内部的规范管理,滋生、助长了恶劣的保险营销模式。

目前,多数保险公司并未真正理解“关系营销”的真谛,误以为关系营销即为“拉关系”,而未真正从发展、维护与客户的互利、信任、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出发,求得业务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片面追求“拉关系”并不能赢得稳定的客户群,只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滋长腐败风气,害人害己。

三、我国保险业的营销理念创新

(一)必须准确把握保险市场营销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经营方式,是在买方市场形态下企业成功的经营法宝,是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

市场营销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才传人我国,保险界在90年代才开始实践。许多保险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营销就是业务员把保单“推销”出去;也有人认为,保险营销就是采取一系列激励手段,如业务竞赛、荣誉称号甚至丰厚佣金等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固然,促销能直接增加保费收入,但保费不是保险营销的最终目标。保险营销的目的是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前提下,为保险公司赢得利润,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保证公司健康永续经营,形成良性循环。保险营销观念的误解,使各保险公司缺乏对现实和潜在客户的分析和评估,难以制定完整、科学的长期发展战略。

(二)必须树立广义的服务营销观,并把其提升到战略地位。广义的服务营销观就是要确立把优质服务贯穿于产品营销全过程、甚至企业经营全过程的观念。因为保险营销不仅是产品的营销,更是服务的营销。任何保险公司都应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各项工作始终围绕着“客户满意”这个中心运行。围绕着广义的服务营销观,保险公司应确立以下系统的营销观念:

1.市场细分观念。市场细分是现代企业认识市场的基本要求。依据市场细分化原理,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潜在客户的不同特征把整个市场划分为几个客户群,即细分的子市场。如在寿险方面,可以根据人口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或地区因素(地理位置、城乡差别等)细分寿险市场,在此基础上,可以应用差异化市场策略选择目标市场,为企业和产品准确定位,规划整个企业战略。就我国目前保险业现状而言,保险公司在目标市场的定位宜采取填补市场空白和与现有竞争者并存的策略。这是因为保险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还未涉足,同时,已涉足的部分市场还未饱和。

2.差异化观念。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要依据细分的市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设计和开发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又能够挖掘潜在需求,引导客户消费顺应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新产品。通过差异化一方面向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赢得消费者认同;另一方面可以从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独辟蹊径,出奇制胜。从目前状况看,各保险公司需要大力开发的险种有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需要改善的是现有的分期付款住房按揭保险,对该险种客户普遍的反映是费率高而保险责任不适合客户真正的需求,保险公司往往通过银行,强制投保,使客户产生逆反心理。

篇(7)

一、现代车险理赔的特点

(一)以客户为导向

客户资源是保险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理赔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是保留现有客户、争取新客户的主要手段。在具体的车险理赔中,保险公司主要措施有:

1.增加服务时间。如: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电话,执行365天24小时受理报案;

2.简化理赔流程及索赔手续,推行小额快速理赔;

3.方便客户,就近收资料,就近理赔;

4.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如:推荐修理厂或将修理厂作为“特约服务站”,客户在推荐修理厂修车,保证质量和工期,保险公司与修理厂直接结算修理费;与玻璃店合作,由玻璃店代查勘、安装,定期与玻璃店结算;与医院合作,伤者就诊免交押金,与银行合作,赔款直接支付到客户帐户上等等。

(二)以网络技术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1.国外车险理赔中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方面发展较快,主要有:

美国:美国第四大车险经营公司Progressive公司就采用GPS定位技术确定查勘人员位置,通过智能排班系统,查勘人员在很短时间内被派到出险现场,另外,通过电脑网络,查询修理厂的排班情况,及时为客户提供送修服务。美国电气(Electriclnsurance)保险公司1999年3月使用了朗讯科技开发公司的CentreVu呼叫管理系统,该系统将网站与呼叫中心连接在一起,通过互联网提供Volp、文本交换、电子邮件、传真、回呼等多功能,客户的电子邮件可直接发送到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可保证在24小时内回复客户的电子邮件。

德国:安联集团一直使用Audatex系统(现属于美国ADP公司),近期还使用Glassmatix估损系统,保证了车险理赔的规范、透明。

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在车险理赔中使用24小时工作的事故受理报告系统,该系统与全国各地的14个理赔中心及全国252个理赔终端的远程21世纪计算机系统对应,客户从任何理赔终端都能得到保险公司的处理结果,并在7日内得到赔款。

其它:发达国家许多保险公司已实现在线报案的受理,如美国AIG保险公司在线报案就分省略报案(AbbreviatedClaimReport)及详细报案(FullOnlineReport)两种,这两种报案客户所需输入的信息有所不同。在线报案的信息由理赔中心转入保险公司的业务系统处理。

2.国内保险业及相关行业均在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这两年的措施主要有: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00年7月,全国300多个现代化的CALLCENTER正式投入使用,2001年5月,人保聘请了IBM公司为其IT策略与规划作咨询,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另外,近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国车险中心开发的“事故车定损系统”。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2000年8月,太保电子商务系统正式全面启用;华泰保险公司与易保网络公司合作,于2001年6月推出e—华泰的在线保险服务。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2000年8月推出了包括保险在内的综合理财电子商务系统(pa18.com)。在车险理赔中,平安北京分公司2001年4月开始与易保网络公司合作,使用易保公司的AUTOCLAIM系统,通过数码相机拍照,实现在线定损核价功能。

其它:高阳金时力公司开发了S360度保险综合客户服务系统;尚洋公司开发了保险单证影像处理系统;北京精密特科贸公司开发了“精密特远程定损系统”。

(三)服务多样化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是现代车险理赔的又一特点,其中,延伸服务已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内外保险公司车险理赔服务中,普遍采取的作法有:

1.国外

(1)推荐修理厂。美国Progressive保险公司的TotalPro项目以及美国GE保险公司的WarrantyProgram项目,均采取保证修理质量、速度,并与修理厂直接结算的作法。

(2)紧急服务。美国GEICO公司的紧急公路服务(EmergencyRoadService)负责客户被关在车外、车辆充电、爆胎、加油、紧急拖车、紧急开锁等服务;美国Progressive公司有350个理赔点、7500个理赔人员、1800台快速反应车(1mmediateRe—sponse)负责全国的查勘理赔工作。

(3)附加服务。在保险公司的网页上提供推荐理赔中心、拖车、修理厂、租车店查询。此外,有的保险公司成立汽车俱乐部,如美国最大的车险经营公司STATEFARM,对会员给予增值服务。

2.国内

国内各家保险公司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车险理赔服务项目(见表1)。

二、车险理赔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未完全落实到位

国内保险公司的总部、分公司的车险管理者已意识到对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但在具体的理赔过程中,没有完全能落实到一线(支公司或办事处),特别是与客户直接接触的理赔人员,如接报案人员、查勘定损员。从国内消费者协会及各家保险公司委托调查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车险的客户满意度仍不高,索赔手续繁琐、处理时效差、定损核价不准等问题仍是客户主要不满意之处。另外,虽然各家保险公司均强调客户分析,但大都停留在过去或现有客户的特定市场、特定的客户群的分析,对于客户选择的影响因素、客户需求变化缺乏及时、系统的研究。

(二)经营手段不先进

理赔过程是收集客户信息的又一重要渠道。由于国内以往车险的险种主要是从车因素设计,最近才加大人的因素的内容,受此影响,目前国内多数保险公司的电脑理赔系统仅限于业务的记录、统计功能,用于客户分析、风险分析的基本信息不完整、准确性也不高,CRM系统、决策分析系统还处于开发阶段,而车险自动定损系统也处于完善阶段。

(三)延伸服务层次不高

按照国外的统计数据,用于拓展新客户的费用是保留旧客户的5倍。由此可见,加强对现有客户的服务尤为重要。目前,尽管国内保险公司均开展了不少服务内容,但不难发现,其延伸服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且仅在中等以上城市才开展,没有建立协作强的全国网络,特别是在车辆救援、修理网络等客户最急需的方面。另外,在推行延伸服务过程中与国情结合不够,如免费提供代步车和免费救援等措施,殊不知国外保险公司不少是代客户联系租车或提供租车补助等方式处理,即仍采取收费的方式,造成了该措施在国内难以顺利推行。在救援方面,国外也是采取一定公里(如50英里)范围内才免费救援或采取优惠收费处理。故应在客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国外提供延伸服务内容及

其背景作详细的分析,才能推出适合国内市场需要的客户服务措施。

三、我国车险理赔的发展趋势

(一)与国际惯例接轨

目前,国内车险费率厘定已从最初的从车因素逐渐向国际化(即向从车、从人因素靠近),费率厘定以及车险服务措施均预示着车险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的国际化必将加快。

1.完善客户信息,加强客户分析

车险的经营需要准确、详细的风险数据,国内各家开办车险的保险公司应尽快组织人员对国外车险信息进行研究,同时,修改现有的车险电脑系统,按国际惯例收集、完善客户信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车险产品的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客户分析,尽快开发CRM系统,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机制。

2.理赔代表一站式服务

为了风险管理的需要,国内车险赔案审批普遍执行权限报批制度,这一做法对于减少道德风险、减低车险赔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保险知识的普及、全民保险意识的提高,客户对车险服务(如处理时效、服务态度等)已有更高的期望,必须对现有理赔流程进行修改、简化,在控管方面采用国外保险公司的通常做法,即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在线定损、赔案审批,在获取上级确认后,现场查勘人员即可向客户作出理赔承诺。

3.加快人才国际化。由于车险理赔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国外保险经营公司具备了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国内保险公司除了尽快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外,可考虑引进部分国际化人才,作为车险经营的规划、管理顾问,以加快国内车险经营的国际化进程。

(二)加快信息技术、新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将加速车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均在加大车险理赔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在运用时,应采取开发的心态及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在开发新系统的同时,应注意对车险各系统(CALLCENTER、电子商务、自动定损系统、CRM、决策支持等系统)的整合,并保持与旧系统的平稳过渡。加大其它新技术的应用步伐,如全球定位技术GPS、电子地图(GIS)技术、无线移动设备(WirelessMoblieDevice)等技术的运用。

篇(8)

1.公司内勤问题

在客户眼里,寿险客服人员就是寿险公司。寿险客服人员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都直接影响到寿险公司形象。这里的寿险客服人员不仅包括我们常说的寿险公司大厅服务人员,还包括公司业务员及为大厅工作人员和业务员提供物资等后备保障的办公室人员。

(1)冷漠地对待客户

有些内勤对待客户总是神情淡漠,由于缺乏足够的客户服务意识,很多寿险公司也未对内勤人员进行足够的服务意识的培训,使得有些内勤工作人员的态度总是冰冷地敷衍和应付,或者总是让客户无谓的跑来跑去。

(2)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客户

总是傲慢地与客户交谈,或以让客户无法理解的行话来与顾客交流,以显示其优越感。其实真正的专业不是将简单的内容复杂化,而是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客户服务人员是对外沟通的一扇窗户,是寿险公司通往客户内心的桥梁。所谓“客户就是上帝”,是每一个服务行业所应具备的宗旨,没有客户,就没有一家公司的成长与发展。

(3)规章簿上吊死

客户服务也不能一味公式化的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却忽视了一点:当一个企业的制度和规章更多地是为它自身的便利,而不是为客户的方便而设立时,墨守成规只能使他们犯错误的机会变得更多。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用来为难客户,而是用来更好地为客户来服务的。

2.公司的外勤问题

在中国的寿险市场,有75%的寿险客户是通过寿险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外勤人员购买寿险产品。寿险人成为保险公司销售保单,提供售后服务的重要力量。从事寿险营销的人员数量,近几年也在快速的增长。

在寿险销售过程中,寿险营销员对客户缺乏专业的服务态度,加上寿险条款上有很多专业术语,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又有不足,使客户对自身的利益和义务无法准确理解。中国保监会的《中国寿险客户满意度调查研究》显示,寿险营销员展业行为有待规范也是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部分被调查客户认为营销员曾做出过超出合同以外的承诺或暗示,占比29%,或诱导客户、不如实告知,占比28%。一部分客户在缴纳保费之后才看到保单具体条款,占比17%。少数客户认为保单条款内容和营销员讲解有很大差别,占比11%。

(1)一味的夸大产品本身的优点

一些营销员为了完成自己的业绩,对客户夸大公司产品的优点,而对缺点闭口不提或是蒙混过关,到了需要理赔或者寿险合同自然终止的时候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寿险合同是一种要求双方都必须履行最大诚信的合同,而很多营销员为了赚取佣金,而故意隐瞒某些客户应该注意的地方,结果往往是既害了客户,又害了寿险公司。

(2)不以客户的自身需求为重

对人来说,每个产品卖出去所得的佣金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为了提高的自己的收入,为客户设计了并不是自己需要的产品。明明想买的是“微波炉”,结果却搭了一个“电冰箱”,这是现实寿险营销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很多客户害怕或者抵触寿险营销员的一个重要原因。

(3)售后服务不尽如人意

有些人签完寿险合同就和客户说拜拜了,把一切的售后服务全部交给了寿险公司。而寿险公司因为在签订保单的过程中,并未和客户进行过有效的接触和沟通。营销员在寿险销售的售后服务中起到的是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营销员的佣金主要来自于客户的首期保费,之后的服务并不能为其带来较高的直接收入。所以很多营销员是懒得去做,而寿险公司又只是进行一些常规性的服务,并不能针对每个客户的特殊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服务,这也造成了售后服务的不尽人意。

3.外勤和内勤的矛盾

除去内勤和外勤各自的这两个问题,还有一个困扰寿险公司成功的大问题,那就是他们合作的问题。在寿险公司的人事体制上,公司与内勤人员签订的是劳动合同而与外勤人员签订的是合同,加上外勤人员的高流动性,使得这两群人缺乏“合作伙伴”的认同感。外勤和内勤碰到问题不能相互理解,容易导致摩擦。内勤和外勤如果一直这样不能互相了解对方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性质,那这种互相的不满是不可能解除的。试想,两方本应该合作并进,一同为公司业绩努力的人,现在非但不能合作,还多少带有一点对立的成份,这样怎么可能为公司创造利益呢?

二、提高中国寿险企业客户服务的对策

1.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理念

服务体现的是一种与人诚挚、体贴、细致、自然、关心、热情、大方、周到、耐心、和善的服务。以情义服务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目的。其真实含义对于个体来讲就在于要把“情”溶于为用户服务的具体行动中。寿险公司想要成功,必须要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现代企业营销理念的转变,是由产品、定价、销售渠道和促销向客户、成本和交流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以企业为主的经营理念向以客户为主的“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的转变。只有转变了经营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寿险公司在产品设计、营销措施或是处理赔案时,才能首先考虑客户的需要,而不是把企业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寿险公司不再局限于“劝说客户购买保险”,而是通过与客户的不断交流,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决定如何为客户制定寿险计划和提供服务。

2.以人为本的服务手段

对寿险公司而言,先进的服务手段是先进服务意识的体现方式,也是寿险公司吸引客户,发展业务的必要途径。就在2006年2月份,一家中资公司、一家合资公司就先后高调地推出客户服务新招。前者在京成立了首家VIP客户俱乐部,邀请300多名VIP客户齐聚一堂,场面甚是壮观。后者将客户的紧急救援服务进行了升级,国际SOS中国地区常务董事也受邀到场祝贺。还有很多公司也都推出过类似服务,同样也是很“亲切”、很“人性化”的。这些服务被业内人士称之为“附加值”服务,即着眼于为客户提供保单之外的服务。如刚成立的VIP客户俱乐部能为不同等级的会员提供专家讲座、免费体检、健康咨询、机场贵宾通道等方面服务;升级版的紧急救援服务,不仅增加了保障项目,还将救援范围扩展到全球等。

不可否认,这些“附加值”服务不仅能体现出寿险公司对客户的关注和关爱,但寿险服务是应该贯穿于保险营销的整个流程的,从时间上来说,至少可以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

(1)售前服务

①要少做虚无承诺,多真实客观介绍,要把显现的和隐含的所有问题都要给顾客讲清楚,真诚地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为顾客切实负责。只有这样顾客才会真正认为你是真实可信的。

②对顾客应该是设计寿险而不是推销寿险。寿险业务员在介绍本公司寿险险种时,不该神吹该险种有多好。而应当把事实讲出来,让顾客自己做选择,切记不要贬低其他公司来抬高自己公司的身价,这样会适得其反。要真心实意地帮助顾客设计寿险,让顾客做出选择,而不要强行推销寿险。

③成交与否都应热情有礼。即使不成交也应真诚感谢顾客对自己介绍的聆听,而不应该扭头就走甚至翻脸,要保持一个现代寿险人应有的风范和素养。

(2)售中服务

寿险售中服务是在寿险产品买卖过程中,直接为销售活动提供的各种服务。如: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迎宾服务;为进行投保的客户施行寿险业务指导,完成承保的各种环节,在客户投保后建立客户档案,为客户及时解决寿险中的问题;售中服务是销售实现的关键环节。售中签单时,应严格按照寿险条款要求认真填写,不迁就顾客,不要省事,不应欺骗和隐瞒顾客,或诱使顾客如何填写。要真心实意为顾客服务好。

(3)售后服务

保单签订并生效后,服务才算真正开始。我们应该建立顾客档案,逢年过节要有所表示和关怀,要定期回访投保人,征询投保人的意见和建议。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中途的要求及其变更应及时妥善解决,并提醒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注意保单及保费单据的保管,一旦出险,应积极主动地理赔,因为出险时,投保人或是保险人抑或是其家人往往顾不着理赔,这时,寿险公司能积极主动理赔,在顾客最需要的关口,伸出援助之手,送去关怀和温暖,顾客是何等的感激。若寿险公司还可以适当做些对顾客来讲是力所不能及但对寿险公司来说是举手之劳的份外小事,超出顾客的心理需求,对企业形象和声誉的建立可谓是事半功倍。

3.多样化的服务

“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模式下的服务与传统服务的内涵不同,相应的服务目的及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方法也就不同,这就对寿险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外,许多寿险公司已着手探索和实践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向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如法国安盛集团首创了电话直销方式。另据IBM研究表明,1999年,全球向投保人提供通过互联网和商业热线了解、咨询、更改保单信息服务的寿险公司不到3%,但到2007年,这个数目将上升到49%。

可见,优质的服务有利于增加客户对保险的了解和认识,缩短寿险公司与客户的距离,增强客户的信任感,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树立寿险公司的良好企业形象,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篇(9)

在中国保险市场并入国际保险市场大熔炉之际,在业务上,国有公司应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和地缘优势,去除其服务和管理上的劣势,在基本稳定原有客户群体的基础上,发展分散性业务,树立一种深入人心的坚定不移的公司为客户服务的基本理念,批准近期公司发展的市场定位,才能充分地利用“入世”机遇,持续其各种业务和效益的巩固发展。

一、坚持发展分散性业务的原则和策略,集中精力发展分散性业务

从现阶段来看,分散性业务尚属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业务,耗时费力收效慢,但这是相对于传统业务和传统做法而言。过去习惯于面向企业面向政府签大保单做大综业务的经营方式,进入21世纪后,由于各种经济体制架构的逐渐完善,保险业务已到了面向个人面向市场把分散性业务这块蛋糕做大的时候,应看到我国法律责任领域、私有领域、个人领域和农村领域方兴未艾格局的形成。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的主打险种——车辆险、财产险等的发展速度低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而分散性业务的增长速度却远远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已显现出分散性业务的自然增长规律和勃勃生机。因此不能因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就对分散性业务进行简单的排斥,而应制定原则,寻找佳策,集中精力,促其尽快发展。

1.实行目标市场策略。目标市场策略是指将市场细分,实行市场区隔,以消费者为对象,根据不同的需要、爱好、购买能力等,把整个市场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群,并把大体相同的消费者作为一个细分市场,从中找出适合的保险险种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实行目标市场策略的先决条件是保险公司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要有足够的保险市场空间,保险公司有能力去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实行目标市场策略的方法是制定不同的产品服务市场,不同的产品也应实现其不同的市场区隔。例如对家财险应区别其公寓别墅、住宅小区、普通民宅等实行不同的条款和保单。总之,目标市场策略即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变保险市场必有应变的保险产品服务于应变的客户群体。

2.实行市场定位策略。保险公司要在客户的心目中,为产品和企业树立起鲜明、独特的形象,在投保者心目中有企业形象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双重选购标准,这就要通过独特的宣传语言和独特的命名策略以及成功的市场营销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来实现。在宣传上,应区分不同的险种,针对该险种的客户群体,使用该客户群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语言撰写宣传手册和宣传单,使客户产生心理共鸣,从而确立公司的形象和产品在客户心中的定位。

3.实行技术策略。保险产品没有产权保障,任何竞争者都可以抄袭。因此必须打难以抄袭的技术牌,例如应通过搜集政府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政策、市场需求、保险消费、竞争者、赔款效益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信息,确定适合公司自身的产品目标,通过研究利润、销售、竞争和产品形象取向定价目标,实行科学的定价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市场取向、市场获取、市场收益的盲目性,再配合防止效仿的社会化服务性元素,以保持产品技术特性的优势。

4.遵循商品流通原则。保险也是商品,同样有着商品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要根据产品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经销策略。对处于投入期的险种,销售量小、费用开支大,暂时不见效益,不应急于否定;而对处于衰退期的产品,市场已经饱和,应压缩经销费用,进行市场坚守或市场收缩;对那些投保人增多、成交量增加、利润增多,处于逐渐被市场认知和全面被市场接受的险种,要想尽办法充分利用,实施服务制胜、形象制胜、信誉制胜,进行险种改进、营销组合改进和市场销售环节的改进,千方百计延长其成长期和成熟期。

二、建立为客户服务的基本理念,坚实发展保险业务

修改后的《保险法》,将诚实信用原则专门列为一条,明显强调了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意图。从保险人这一方看,诚实信用原则是客户关系管理中强调对客户忠诚的最好体现。在公司的管理中必须树立一切面向客户、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服务理念渗透到每一个从业人员的脑海中和公司的各个业务环节中去,为客户提供保值、增值服务,才能永续占领市场、保有客户。总之,当诚信成为一个公司的经营理念时,保险业务和效益将大大提高。

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一项长期的全员化的过程。保险公司要改变20多年所固有的传统服务方式,形成一个新型的服务形象,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最重要的是要使全员认识到,服务就是帮助客户方便及愉快地通过使用我们的产品而获益,认识到没有好的服务就不能充分显现出产品的好处,世上没有一流的产品却可以有一流的服务,只有一流的服务才能招来与保留一流的客户,没有一流的客户就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没有一流的企业就不会有一流的收入及光明的前途。

2.建立与客户新型的伙伴关系。一个对客户忠诚的业务员,一定有较高的续保率。不要把客户看成一个简单的保单号码,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要让客户感受到,保险公司做一切事情都是为客户着想,就像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医生是为病人着想的,医生与病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不要让客户觉得你只是想拿他的钱,而是要与客户建立一种长远的对大家都有利的关系。因为对顾客服务的水平不光是个人的行为表现,更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一张综合成绩单。要将每一个员工的大部分特长和精力集中投向客户、产品、服务和效率上,要善待客户,回报客户。对客户保持一贯的忠诚,与客户建立一种优良的伙伴关系,时刻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篇(10)

2013年 3月,中国保监会正式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其中重服务是保险价值的实现途径。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转变发展方式和推动保险行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保险行业文化建设、凝聚保险行业力量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保险行业形象、增强保险行业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对促进保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险业属于金融服务业,保险是无形产品,服务是基本手段。保险业只有积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践行服务标准和承诺,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真诚文明、专业精细、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才能传达保险关爱和体现保险价值。

一、保险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保险服务意识不强,社会满意度不高。财产保险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抢市场、比速度、争规模;淡服务、轻理赔、弱管理的经营理念严重制约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削弱了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应尽的保险保障和社会责任。

二是服务承诺不到位,投保容易理赔难。在保险理赔阶段,保险从业人员对赔偿处理告知的不全面、解释不具体,理赔时效拖沓,消费者对理赔服务感受低于预期,进而形成不满和投诉。甚至极个别保险公司宁可失去客户也不按照保险责任理赔,导致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保险行业产生成见,引发信任危机,构成保险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是理赔管理不到位,服务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理赔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导致理赔基础制度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资源配置不足,理赔管理流程不规范、服务标准执行不力、控制机制漏洞较大、监督考核缺失、信息化手段落后等。甚至个别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只有拓展业务的功能,理赔权限集中在总公司,业务和理赔严重脱节和不协调。保险监管机关对理赔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一些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到位。

四是部分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重保轻防”、“重赔轻防”,片面重视承保“入口”与理赔“出口”两端,忽略和淡化保险业所具有的防灾防损功能。保险机构不同程度地承担了事后损失补偿,但从事前防灾防损的角度,保险业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一些本可以通过防灾防损工作消除的事故不利因素未得到及时化解,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同时,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受到损害。

五是保险服务人员数量和素质与保险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长期以来,由于保险机构声誉和员工收入不高,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保险服务人员队伍,现有的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具有理工科学历背景的专业人才缺乏,导致保险服务效能不高,与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重服务的具体举措

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和“诚信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最大诚信”基本原则,重承诺守信用,强合规防风险,把尊重客户、关爱客户,一切为客户着想上升到职业道德的层面上来,不断提升客户感知和社会满意度,将客户需求作为保险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树立“全员参与”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服务主体,个个都有服务职责的思想,健全服务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从前台到后台,从基层到机关,从业务到管理各环节的服务职责,努力形成各司其责和齐抓共管的服务合力。三是要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以专业化的服务实现客户价值的增值。四是要我们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保险业的广泛需求,以明晰的市场定位和管理模式拓展竞争领域,以领先的风险管理技术提升竞争层次,通过强化客户导向增强竞争优势。

2.落实客户服务的“六力”标准

一是客户界面的执行力,就是凡与客户接触的人,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养成良好服务习惯,自觉执行服务标准,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二是业务后台的支撑能力,就是要完善管理规定,理顺业务流程,明确环节时效,优化技术支持,形成有效激励,为前端客户服务提供可靠的支持。三是服务品质的监控能力,就是要建立保险公司各层级、各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服务工作标准和考评奖罚标准,健全保险公司各层级服务监督考评机构岗位,明确职责,赋予权限,实现服务效能考评的常态化和有效性。四是客户资源的管理能力,就是要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依托,通过对客户实名制的严格执行,建立保险公司客户识别与分级系统,并有效联通业务系统、电网销系统、理赔系统、财务收付费系统和服务电话系统,构建保险公司统一、互联、高效和差异化客户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五是客户需求的发现能力,就是在市场研究、产品开发、服务提供、技术应用等方面,建立以发现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为目的的客户服务创新体系,充分体现保险公司引领市场的价值与作用。六是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就是依托保险公司既有的网点优势和巨大的客户群体,以保险保障为核心,有效整合外部资源,不断扩大和延伸保险公司的服务领域,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强化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

3.健全机制和强化考核

一是要全面对照和认真落实中国保监会出台的《财产保险公司服务评价定量指标》,保险公司内部要制定高于中国保监会要求的服务细则,从而确保保险服务达标。二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保费规模、经营利润和客户满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内部客户服务评价制度,建立客户服务关键环节的量化考核指标,对全流程客户服务的主要内容逐项考评。三是建立服务质量日常监督机制,通过保险监管机关、第三方机构和保险行业协会以及上级公司测评的方式,倒逼保险分支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对测评和客户反馈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影响保险分支机构服务质量测评的员工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四是重视和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对客户的合理要求要全方位的满足。同时,实施客户投诉处理的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谁造成投诉谁负责处理的规定,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客户投诉数量和客户投诉升级。

4.通过招聘和培训途径提升服务人员素质

一是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和现有人员培训等途径,增加服务人员的数量和提升素质,同时逐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员工。二是以健全核保和核赔师制度为契机,培养和考评一批初中高级核保和核赔师,通过设立首席核保和核赔师的管理制度,实施专家治司和人才强司。

5.提供防灾防损等差异化的服务

一是要重视防灾防损工作,投入人力物力与所在地消防、交警、安监、水文、气象等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开展防灾防损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要通过了解客户对于服务需求存在的差异,对服务内容、方式和支持手段进行差异化配给并持续优化。三是要通过服务人员素质提高,岗位技能强化培训等来提高服务规范性和专业技能,改善服务质量,打造差异化的服务形象。

6.运用现代化手段提升保险服务效能

由于技术的进步,客户移动终端、地点和服务界面的互相联系能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产生保险云服务平台,它能将原本分散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整合,有效延伸服务内涵,形成共享沟通平台。这个平台上所有的参与者,从保险公司到客户以及其他服务商和媒体都可以互为目标,互为客户,通过数据的共享来实现互相之间的产出和收益,从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速度、达到快速响应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银成.德里克管理思想的中国实践[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

上一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一篇: 高中数学知识构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