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5 17:07:57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篇(1)

地理核心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目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理想。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包含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

二、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环境下,按照高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性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在设计时要有所侧重,同时又不失偏薄。高中地理一堂课的时间只有几十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内若面面俱到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觉到烦躁和不安,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解,并且做到明确、清晰。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地理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让他们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地理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式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虽然学生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却很难提高。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好。新形势下,地理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他们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面对提出质疑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 利用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和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可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各种资源与信息,让学生进行学习。高中地理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图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来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

地理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地理微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整合其他环节。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外,还可以把地理核心要素的教学设计、习题集、学生测试等辅教学资源与微视频一起呈现给学生。其次,录制微课程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要素和构成部分,针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录像机等携带方便的音像录制工具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要讲究录制的稳定性,不要晃动和抖动画面视频。再次,微课程的学习途径要实现多元化,支持互联网线上点击学习,视频格式也要多元化,同时微视频还要尽量有文字说明和字幕解说,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篇(2)

地理素养是学习者在学习地理知识后所形成的以地理观念看待、解决问题的心理意识,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部分,其也是高中学生必须具体的、推动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适应力进步的重要能力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复合性理论,其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相结合,生成了三大核心素养。即地理核心观念,地理核心能力与地理核心知识。换言之学习地理学科,就是获取地理知识,建立地理观念与培养地理能力,进而构成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1.构建地理课程知识体系,启发学生能力成长

地理学科的课程教育要为学生提供适合其能力成长,与终身进步的地理知识技能,让学生由对知识概念的学习,转化为对能力运用的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令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求知意识与能力上的成长。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不仅应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概念,还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学会运用地理观念看待、分析与解决事物问题,由地理知识的学习构建学生的地理观念与地理能力,并进一步建立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构建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在看待雾霾问题时,就不会仅从雾霾的危害方面做分析,还会从雾霾的产生区域与空间分布、雾霾的地理特性、雾霾的成因与具体整治应对措施等角度予以研究,以整体性的地理思维意识对待、解决实际问题。

对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就应构建地理课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概括性的地理概念,扩展到学习具体的学科思想与运用方法,以地理学科的本质特性出发,在为学生构建地理学科知识联系与内在结构进程中,指引学生运用自身思维探究、解决知识问题,进而为其培养地理学科独有的空间观念、人地联系意识等,进而从地理知识学习角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从教材目录中提炼出主体学识,再将各章节单元知识与主题学识相衔接,同时绘制知识联系图或思维导图,将地理原理、概念与具体事实性知识技能向结合,在知识体系构建中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与能力的成长,以有效建立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与教材知识内容相结合,树立学生正确地理核心观念

教师在课堂教育进程中,应注意引领学生运用地理核心观念认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相关问题,通过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践运用与自主探索求知,由此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地理价值与思维观念,带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从课本教材中挖掘地理核心观念,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在对学生的讲解传授中带出地理核心观念,令?W生不断吸收理解地理核心知识,同时也建立起正确的地理核心观念。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使用对不同地理思考观念的比对与评判、自我反思认识等方式,推动学生建立起对人地关系、资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认识提升,由此培养出学生科学合理的人口、资源与人地关系等观念,进而形成地理核心观念,为学生掌握地理核心能力打下思维基础。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篇(3)

[关键词]

核心素养;实践力;培养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也为教育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专家讨论稿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把地理实践力列为高中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贯彻了“育人”的教育目标。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一、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和意义

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高地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发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责任感、团结协作等品质。

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一)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1.利用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

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能高效率地展示某一地理知识、原理和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组织与沟通能力等,并且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增强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案例:教师在讲授“水循环的过程”时,可以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每组准备两个玻璃杯,先往一个玻璃杯倒入热水后用杯盖盖住玻璃杯,再往另一个玻璃杯装入少量干沙子后加一些冰块,静置几分钟;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杯盖上出现小水珠是模拟了蒸发环节,把杯盖翻过来小水珠会掉下来是模拟了降水环节,干沙子变湿是模拟了下渗环节;最后可用该实验演示“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热水代表海洋,沙子代表陆地,杯盖上出现小水珠演示海洋的蒸发环节,把杯盖从装有热水的杯子移动到装有沙子的杯子演示水汽输送环节,把杯盖翻过来小水珠掉下来演示陆地的降水环节,干沙子变湿演示陆地的下渗环节,但不能演示陆地的径流环节。

2.利用地理教具的制作

制作地理教具是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完成制作,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合作探究能力。

案例:在讲授“三圈环流”后,可以分组制作三圈环流模型:每组准备一个充气地球仪、三个白色纸环、两卷纸条(粉红色和深绿色)、六个红色箭头、一把剪刀和一捆双面胶等材料。用三个白色纸环表示三圈环流粘贴在充气地球仪上,并用笔画出箭头表示每个环流圈的大气运动方向;用纸条表示全球的七个气压带,粘贴在充气地球仪上(粉红色代表三个低气压带,深绿色代表四个高气压带);用六个红色箭头表示全球六个风带的风向,粘贴在充气地球仪上。

3.利用地理角色扮演

地理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扮演地理事物角色,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解决地理问题。它能使学生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在讲授“锋的类型”时,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每组选三名学生,个子矮的学生扮演冷气团,个子中等的学生扮演暖气团,个子高的学生扮演锋面,站在个子矮的学生和个子中等的学生中间且手上拿着写有“锋面”的标志;演示冷锋时,个子中等的学生不动,个子矮的学生主动向个子中等的学生移动,靠近后个子中等的学生蹲下,个子高的学生身体向个子中等的学生倾斜;演示暖锋时,个子矮的学生不动,个子中等的学生主动向个子矮的学生移动,靠近后个子矮的学生蹲下,个子高的学生身体向个子矮的学生倾斜;演示准静止锋时,个子矮的学生和个子中等的学生同时向个子高的学生移动,靠近后来回移动。

(二)开辟户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1.开展地理观察和测量

地理观察和测量是学生利用课本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生活,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案例:在讲授“正午太阳高度角”后,可以在校内操场测量莆田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具体步骤是:(1)使用卷尺、测绳、手表、标杆等工具得出标杆影子最短时的北京时间,即莆田正午时刻;(2)使用卷尺、测绳等工具测量莆田正午时刻的杆影长x;(3)使用卷尺测量杆长y;(4)根据公式H=arctany/x,得出莆田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

2.开展乡土地理调查

乡土地理调查是对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和人口等地理要素进行调查,它可以让学生深入家乡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避免了“纸上谈兵”。

案例:在讲授“工业区位因素”前,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地图先走访调查莆田市复茂食品有限公司、莆田艾力艾鞋服有限公司、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莆田市东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地理位置,然后评价其地理位置,同时也为五种导向型工业类型的学习打下基础。

3.开展地理野外考察

地理野外考察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案例:在讲授“海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后,可以组织学生去湄洲岛等海边考察,直观感受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形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

(三)借助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家校合作使教师、学生和家长形成“三位一体”,不仅让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而且可以解决外出安全的问题。

案例1:在讲授“全球定位系统(GPS)”后,课后让家长驾驶汽车,学生在GPS汽车导航上输入出发点和目的地的地名,然后从系统显示的可行路线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最后通过语音提示引导家长把车开到目的地。经过这段行程,学生亲身体验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切实感受了GPS汽车导航的工作原理。

案例2:在寒暑假的亲子旅行中,要求学生关注旅行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这样,复习“区域地理”时能更好地记忆、理解和运用知识点。

[参 考 文 献]

[1]刘辛田.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透析――第三届国际地理奥赛引发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3(1).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2014年3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各学段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置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对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出了根本要求。通过充分论证与研制,2016年9月教育部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综合表现为6大核心素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指向,也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新动力。

1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

1.1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是指在相关学段和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理解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与批判性思维品质,具备尊重事实、理性思维的精神,理解科学的本质,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逐步形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和教育目标制定的根本依据,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对学生的综合体现,即核心素养=(知识+能力)态度。核心素养的指向更明确,更具有终身性、动态性、关键性和情景性。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提炼出生物学科中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见表1。

1.2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强调学科综合性、发展性和有用性。这也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

(1) 综合性: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由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自我发展三大领域构成,每个领域各包括两个核心指标(表2)。每项核心指标都不是单独培养,具有综合性,应整体设计与实施。高中生物课程的知识内容是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知识的综合载体,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也具有综合性。例如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教学中,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等,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相关素养;学习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意识。

(2) 发展性:

生物课程的学习是动态的,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动态的、发展的,它需要在特定情景和需要中生成与发展。例如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学与进化》的教学,从遵循人类认识基因之路而展开,展现了一百多年来生物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有利于学生认识事物发展规律与现象。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生物核心素养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既需要生物学知识的积累,也需要生物学方法与技能的积累与提高,以及生物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逐步升华。这是一个长期培养与渗透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升华的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发展性特征。

(3) 终身性:

核心素养要求为学生终身需要而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应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体现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对公民未来生产生活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如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生命是什么,生命活动如何进行,生命为什么这样,了解生物共通概念,加深对自然界的理解,形成进化观、生态观等基本观点。此外,生物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还应具有实用性,诸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的科技信息素养、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要强调的是,核心素养中的语言素养,已经不是语文学科和外语学科的概念,而是一种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使公民在未来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受益。

2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 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

当今世界,国民的核心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与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国民的核心素养就已经被世人意识到其重要性,并逐步成为国际组织和东西方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课题。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本轮课程改革的深化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核心素养将指导和引领教学改革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灵魂。尽管国家层面上,核心素养已经被列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地位,但具体内容及培养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具有动态发展性,这就要求生物教育工作者持续深入研究,达到对高中生物改革的导向性。

2.2 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理念是改革的先导,是教育行为的源泉。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评价者,其具有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高中生物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担,他们的核心素养理念和专业水准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关键。虽然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已经出来,具体内容还在进一步研究,但是生物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应该先行。高中生物教师应更早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理念和意义,利用它来武装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因此,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教师有效培养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2.3 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

核心素养的培养应遵循高中生物的学科逻辑,按照高中生物课程的独特认知过程,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高中生物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知识载体,教师只有融合高中生物学科逻辑思维,才能有效培养生物核心素养。

教师要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应注意:(1) 情景化。设计合理的问题情景是培养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关键。高中生物教学中,灌输和死记硬背是不能建立学科逻辑思维的,而应在现实的生物学问题的情景中,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科思维的重要途径。(2) 综合性。培养学科逻辑思维,不是仅仅通过一两次训练就可以形成的,教师应在科学实验、探究性活动、概念教学等环节中经常性训练。学科逻辑思维的培养,既可以通过练习检测来提升,也可以在教学中给以显性化体现。(3) 系统化。培养学生学科逻辑,教师既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技能,也可以训练其学科逻辑思维的具体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应用逻辑思维技能,也可以设计证据不足、逻辑不清的错误例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评价观点、分析证据和辨析逻辑。

2.4 进一步加强探究式教学

探究性教学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自主能力的提高,包括独立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自我发展领域由问题解决、创新与自我管理三部分组成。独立自主的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素养的重要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研究的良好习惯,掌握高中生物问题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培养高中生对生物问题的探究意识和精神,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合作探究教学是在学生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彼此交流与沟通,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智慧的碰撞与交流,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性教学既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本质,也是体现理科属性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加强。

2.5 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景

情景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桥梁”。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也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概念,掌握生物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情景和社会实际,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贴近真实的教学情景。

2.6 对核心素养进行外显化评价

本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三维课程目标。依据《意见》的改革精神,下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由于具有动态性、情景性、内隐性和终身性,因此对其评价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师有必要对核心素养的转化进行可观察的外显化评价。可以通过态度问卷调查,进行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测量工具、制定相关的测量标准,开展可以观察的外显化评价。例如,个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社会参与领域中的社会责任、公民道德素养的内容。对学生个人环境保护意识素养的评价,如果仅仅通过几道试题,很难开展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素养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与态度,通过学生具体行动和生活行为评价他们的环保意识程度,以及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u价维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客观外显化评价。

3 结语

《意见》已经明确提出下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高中生物教师应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探究式教学,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景,对核心素养进行外显化评价,更好地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未来的生产与生活中收益。

参考文献:

[1] 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5-11.

[2] 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篇(5)

1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的核心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学生必须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品质和能力[3]。因此将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界定为核心能力。欧盟委员会在2018年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作出了新的阐释,包括以下八项能力[4]。读写能力:在不同学科和环境中使用多种材料(视觉、声音、数字材料)进行口头或书面联系沟通的能力。语言能力:适当和有效地运用不同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数学、科学能力与工程技术能力:数学能力是指开发和运用数学思维来应对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科学能力是指利用科学知识和方法体系来发现问题并得出基于证据的结论的能力;技术和工程能力是运用相关知识理解人类活动及公民个人责任变化并采取恰当行动的能力。数字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性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信息与媒体素养、沟通协作、数字内容创作与安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社会能力与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反省自己、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时间与信息及以建设性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保持对学习和工作适应力的能力。公民能力:基于对社会政治、经济概念与结构、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充当负责任的全球公民并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创业能力:在创造力、批判性思考、流程管理与解决问题技能的基础上,对具有文化、社会或商业价值项目的想法采取行动,并转化为其他价值的能力。文化意识与表达能力:理解与尊重不同文化,并以艺术或其他形式创造性地表达不同文化的能力。

2核心素养的近义词

“核心素养”的别称是“21世纪素养”或“21世纪技能”[5]。经常与实用技能、基本技能、及近来使用的未来技能等其他概念混淆或是重叠[6]。韩国研究者将核心素养称为核心力量[7],日本研究者将其称为学力[8]。

3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

核心素养的研究对护理教育具有深远意义,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专业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较少,现总结如下:(1)大学生核心力量工具(K-CESA)韩国的两位研究者用K-CESA调查了韩国的100名护生,K-CESA包括国际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资源情报技术处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四个维度[7]。研究结果指出K-CESA对于测量护生核心素养只有部分适合,还需研究者们基于K-CESA,开发适用于测量护生的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7]。(2)护理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现况调查问卷国内研究者马俊卿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要点为依据自制了《护理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现况调查问卷》,并调查了国内某医学院校的410名护生。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和核心素养现况调查两个部分,共26道题[9]。该问卷为研究者自制,还未在国内得到推广使用。(3)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调查问卷国内研究者臧格通过两轮的专家访谈制定了《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调查问卷》,信效度良好[10]。研究者虽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带到了临床护理领域,但研究对象仅限于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所以还需要研究者们基于此问卷,制定适用范围更广的临床护士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调查问卷。分析现有文献,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都比较缺乏和局限,从而难以准确地评价出护生或护士的核心素养。自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不少研究者都对其进行了专门的探讨,但至今尚没有推广使用的研究工具,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4核心素养概念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篇(6)

一、高中地理教师核心素养的解读建构

高中地理教师的核心素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地理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素养、教师情感素养。其中地理学科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而教育教学素养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实施能力、研究反思能力;此外,教师情感素养包括:身份认同、责任心、爱心。教师素养直接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名教师的核心素养可以对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上述三种不同的核心素养对于地理教学工作有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地理学科素养是地理教师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的前提,而教育教学素养是教师开展地理教育教学活动的保障,情感素养是教师的参与教育工作的核心动力。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师核心素养包括了一名教师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内容,决定了一名教师是否可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因此,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建立正确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对策

新时期,如果想要让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地理教师核心素养,不仅需要教师的自身努力,还需要院校、教师培训部门、工作单位等多个方面的努力。首先,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地理师范生的素质培养。师范生是教师的后备力量,然而部分师范生的教学组织、教学创新、课堂管理能力较为欠缺。因此,师范院校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学科素养训练以及论文撰写、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训练,此外,还要加强教学实践训练,通过这些方式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素养。其次,教师培训部门要加强对地理教师的再培训。教师培训部门作为教师就业后再培训的重要机构,是提升高中地理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教师就业后的培训工作都缺少一个系统的规划,因此,培训部门必须要在充分了解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计划,并且将理论培训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以此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最后,学校也应建立起良好的地理教师素养提升平台。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学校和课堂是他们的主战场,也是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最好平台,因此学校必须要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培训机会,为教师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和教学反思环境,并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反思活动,比如,可以通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薪资奖励等方式,打造出一个敢于研究、善于研究的教师队伍[1]。

三、地理教师核心素养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地理学科素养的应用

根据上文的描述,地理教师核心素养体现出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价值观念和品格。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地理学科素养作为地理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素养之间有着不同的应用表现[2]。以人地协调观为例,地理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个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比如,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评价产业发展的利弊,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二)教育教学素养的应用

教育教学素养展现的是一名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一种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素养。以教学实施能力为例,教学实施能力指的就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包括课程开发、教学活动设计、课堂组织管理、教学工具使用、学生评价等方面,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比如:在“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一课中,某校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扮演原住民、政府官员、伐木公司总裁等角色,每个角色所处的位置不同,开发雨林对这些角色的影响也不同。学生在带入角色的过程中,就会对森林的开发形成不一样的认识,继而对森林开发的影响和问题形成深刻的影响,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高。而这种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就是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

(三)教师情感素养的应用

教师的情感素养主要源自于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对自身身份的看法,教师只有形成正确的态度体验,才能够说拥有了正确的情感素养。地理教师的情感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以爱心为例,爱心指的就是教师要由内而外的热爱这个职业,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也要热爱生活,用积极乐观的形态去看待生活。比如,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一个人求知的重要力量,学生如果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那么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显著提高。地理教师在面对一些“差生”时,要试着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当学生发现这些知识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时,学生就会对抽象的地理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继而就会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东南亚区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展现出东南亚地区物产丰富这一特点,如:汽车轮胎、泰国香米等,让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物产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结

综上所述,地理可以推进素质文化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可以实现综合性的发展,可以说是高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展对地理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必须要响应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需求。每一位地理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能力,也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终身学习素养得到不断增强,才能够实现新课标提出来的“教书立德育人”标准。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篇(7)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7-0020-05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主要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的‘职业人’,这种‘职业人’不仅应具有职业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职业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职业的态度和情感。”[1]“职业人”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而是具体的实在性的人。“职业人”必须参与职场活动,在真实的职场活动中生成健全的职业人格。从素养的内涵来看,由于“素养是一种包含了认知、技能和情意等多用娴淖酆咸濉[2],因而,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人”为目标追求。这决定了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标准之一,就是受教育者的素养发展是否与职场活动的素养要求相适应。人的素养结构,既有基础素养,也有核心素养,还有专业素养。作为个体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自身终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重视。在此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吻合职场人才的素养要求,必须重视受教育者发展职场核心素养。本研究基于美国职场核心素养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审视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根本原因、基本内涵和教学措施,以期为当下更好地构建高职院校发展目标、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及培养优秀职业技术人才提供建议。

一、高职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动因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实践过程的展开,体现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与统一。教育既与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与社会发展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构成了教育活动的两个客观依据[3]。作为教育集合里的子集性元素,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的追求表征为培养“职业人”,但培养“职业人”摆脱不了教育活动的两个客观依据。因此,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构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两个客观依据,是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根本原因。

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是因为职场核心素养具有经济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知识经济所带来的人才素质改革、青年就业困难、职业教育落后等问题,美国劳动部秘书伊丽莎白・杜尔(Elizabeth Dole)在1990年创立了“获得必需技能秘书委员会”(The Secretary’s Commission on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1991 年,“获得必需技能秘书委员会”发表了名为《工作对学校的要求:一份对美国 2000 年的美国劳工部获得必需技能秘书委员会报告》。该报告正式提出美国应当大力实施职场核心素养教育,以满足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高品质教育[4]。职场核心素养作为个人职业生涯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是培养合格的“职业人”的核心指标。职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产业、跨职位、跨行业的共同能力,也是个人进行物质生产、资本生产和技术生产的关键知识[5]。其部分提供了经济发展所需求职场人才的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并且倡导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职场思想、职场意识和职场态度。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人”的根本指向,职场核心素养是有效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职场核心素养。

从人的发展层面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是因为职场核心素养是个体职场生存和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职业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决定了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是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职业人”是职场之中真实存在的人,是具体性的、境遇性的、变化性的。“职业人”在职场之中面临着职场生存和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美国职场核心素养教育显示,职场核心素养是一种“职场知能”(workplace know-how),也是个人工作绩效的核心[6]。职场核心素养所包含的职场知识、职场能力和职场态度,有利于“职业人”的生存及其质量的提升,为“职业人”谋生创造条件,为“职业人”发展夯实根基。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能够使其储蓄职场生存的能量,释放职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当个体面对职场流动和职业变换时,职场核心素养能够实现职场经验和职场能力的直接迁移,可以更好地促进个体在新的职场空间中稳定生存和快速发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具有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职学生职场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只是理解职场核心素养教育的第一步。如若更为精确地剖析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必须阐明“职场核心素养是什么”。对“职场核心素养是什么”的理解,即是诠释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职场核心素养不是一种职场专业素养,也不是一种职场基础素养,而是一种有关职场交往和职场活动的核心素养。一方面,职场核心素养是不同职位、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职业人”所拥有的交集性能力或共同性能力。无论是信息工程类、机电工程类和建筑工程类“职业人”,亦或是艺术设计类、管理财经类和外语外贸类“职业人”,职场核心素养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公共性”素养,并非某一专业类“职业人”独有的“私己性”素养。职场核心素养虽然不是职场专业素养,但能够有效提升“职业人”的职场专业素养发展。另一方面,职场核心素养与职场基础素养不同。尽管“职业人”的基础素养是一种共同性能力,也并未被某些专业类“职业人”所“垄断”,但职场基础素养之于“职业人”是一种较低层次和一般规定的知识、能力和情意。

美国职场核心素养教育表明,职场基本素养与职场核心素养是不同的。美国劳工部获得必须技能秘书委员会归纳了三种职场基本素养[7]:一是基本技能,包括读、写、数算、倾听与交谈,如“职业人”可以找出、理解与解释文件手册与图表数据的意义。二是思考技能,包括创意思考、作决策、解决问题、想象、知道如何学习与推理,如“职业人”明确说明目标与限制、产生替代方案、考虑与评估风险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三是个人品质,包括责任感、自尊、社会性、自我管理、诚信与正直,如“职业人”相信自己的价值并以正向的观点看待自己,在群体中表现出理解、友善、适应性、同理心与有礼貌的行为,选择合乎道德规范的行动等。这些职场基础素养,也是人的基础素养。

不难发现,理解“职场核心素养是什么”的要义在于“核心”。核心也就是重要的、必要的和关键的。职场核心素养之“素养”,是每一个“职业人”都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意。这些知识、技能和情意,对于“职业人”的职场交往和职场活动来说,是极为重要、必要和关键,且是不可替代的,凸显为某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职业人”具备了职场核心素养,就能较好地适应现代职场生活和增进自身职业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若理解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仅仅局限于对职场核心素养作形式和性质上的偏狭解释,则容易对其造成一种空泛的认知。毕竟职场核心素养是指向职场交往和职场生活的,具有一定的实在内涵。美国劳工部《获得必需技能秘书委员会报告》明确指出,学校应培养学生具备基本技能、思考技能与个人品质等三项职场基础素养,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养成统筹素养、人际素养、科技素养、系统素养和媒介素养等五项职场核心素养。立足美国职场核心素养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实质性内涵有五个方面[8]。

第一,统筹素养,即具有辨认、组织、规划与分派资源的能力。这里的资源包括时间、金钱、人员、物资设备等。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发展统筹素养,就是培养学生依据目标选择活动、排序活动、分配时间、作好准备并遵循所规划的时程之素养;培养学生使用或编列预算、预估经费、作记录并根据目标调整经费之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储存、分配并有效率地使用材料或空间之素养;培养学生评估技能并据以分配工作、评估工作绩效与提供回馈之素养。第二,人际素养,即与他人共事、合作和交往的能力。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发展人际素养,就是教育学生成为工作团队的一员,为团体的成果贡献力量;教育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服务顾客,工作执行能够达成顾客的期望;教育学生适应多元文化,与不同背景的职场男女相处融洽,通过交换资源与解决利益分歧以达成共识等。第三,媒介素养,即获取并运用信息的能力。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发展媒介素养,就是培育学生具备获取与评估信息、组织与维护信息、解释与沟通信息、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等素养。第四,系统素养,即了解系统间复杂关系的能力。这里的系统主要是指某个单位、某个组织、某项程序及其运作的流程、规则和制度等。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发展系统素养,就是教会学生了解社会、组织与科技系统如何运作,并有效地运作系统或参与系统的运作;教会学生辨认趋势、预测对系统运作的冲击、诊断系统运作误差并校正,监控并修正工作;教会学生对现有系统作改进,发展新的或替代系统以提升绩效。第五,科技素养,即在工作上运用各类科技的能力。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发展科技素养,就是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科技,选择包含计算机与相关科技的程序、工具、设备;培养学生在任务上应用科技,了解整体意图并适切地设定与操作设备;培养学生维护并排除O备故障,预防、辨认或解决包含计算机与其他科技产品的问题。

美国劳工部《获得必需技能秘书委员会报告》指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应当创造性地运用统筹素养、人际素养、科技素养、系统素养和媒介素养等五项职场核心素养[9]。如前所述,使用这五项职场核心素养,需要立足于基本技能、思考技能与个人品质三项基础职场素养之上。职场核心素养是未来进入职场的“职业人”必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可教授的。学校与职场必须提供结构化的学习经验与机会,以协助学生发展相关的职场核心素养。

综上所论,对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理解,关键在于理解“职场核心素养是什么”。从形式和实质两个维度全面理解职场核心素养的内涵,不仅要将其视为与职场专业素养和职场基础素养相区别的、有关职场交往和职场活动的核心知识、技能和情意,而且应理解为统筹素养、人际素养、科技素养、系统素养和媒介素养等五项内容要素。

三、高职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方式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根本原因和基本内涵,只是揭橥了其合理性、必要性以及可能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课程与教学活动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也即是高职院校在实施职场核心素养教育时选择何种培养方式,尤其是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就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而言,美国劳工部《获得必需技能秘书委员会报告》认为,职场核心素养可与各学科教学、或与课外活动教学相结合,采用“融入式”和“整合式”的教学方式[10]。

所谓“融入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在每一学科和每一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都可以设计并提供结构化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机会,将职场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和课程教学,直接或间接地协助学生发展统筹素养、人际素养、科技素养、系统素养和媒介素养。简言之,“融入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把职场核心素养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实践形式。通过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职场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学科知识教学活动之中,在学生接受学科知识或课程知识教育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内在目的。例如,在高职院校某一学科知识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若精心设计一个“使用计算机绘制一家公司生产与销售统计图表”的课堂活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运用技术的职场媒介素养与职场科技素养。

美国职场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表明,“融入式”课堂教学方式是可行和有效的,但存有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就是:融入式的教学活动经常是将一两个甚至是个别职场核心素养融入相关学科。但“职业人”在职场工作时,各项职场核心素养并不是分项切割、互不关联的,而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一个“职业人”圆满地完成职场工作和职业任务,必定是整合各项不同职场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鉴于此,负责美国职场核心素养教育的劳工部获得必需技能秘书委员会,又提供了“整合式”教学方式全面发展学生职场核心素养。“整合式”教学方式往往适用于课外活动教学或实践活动教学。它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能力展示等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整全的职场核心素养。

试看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名教师所设计的关于职场核心素养教育的“整合式”教学活动[11],首先,教师提出了“为学校草坪寻找最合适的肥料供学校使用”的问题,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需要运用自己的方法处理问题,自行设计实验,调查不同肥料成份对草坪生长的影响。当学生遇到问题、需要更多信息时,他可以拜访业界或学术界专家寻求协助。学生提出的有关肥料的建议,除了应用化学与科技方法的知识外,学生必需权衡成本与其他可行性相关因素。当各个小组学生达成共识时,他们必须使用计算机制作报告、绘制图表,对学校决策者作简报,以争取并说服决策者采纳他们对肥料的建议。学生必须了解学校决策的程序,决定如何告知并说服关键决策领导人物,并参与决策协商过程。

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样一个“为学校草坪寻找最合适的肥料供学校使用”的“整合式”教学活动:学生既发展了职场统筹素养(自设实验、权衡成本、验证结果)和职场人际素养(分成小组、分组运作、共同探究),又发展了职场科技素养(用计算机制作报告、绘制图表)和职场系统素养(了解学校决策程序、说服关键决策人物、参与决策协商过程),也发展了职场媒介素养(获知信息时求外部人力资源协助、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解释)。显而易见,教师于课外活动教学或实践活动教学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整合式”教学方式,学生有机会同时历练统筹素养、人际素养、科技素养、系统素养和媒介素养等五项职场核心素养,最终全面发展职场核心素养。

立足美国职场核心素养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场核心素养时,通过融入学科教学活动和整合课外活动教学,采用“融入式”或“整合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全面、有效地促使学生养成职场核心素养,最终发展成一个优秀的“职业人”。

四、结论

通过审视美国的职场核心素养教育,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是必要、可能且可行的。但职场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具备国际视野,而且要怀有中国立场。当前,我国职场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尚未建立。鉴于此,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场核心素养,有赖于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协同合作。

在国家层面上,第一,着眼于国情发展,以职场核心素养为纲,制定高职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做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第二,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认识到职场核心素养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又是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能够把职场核心素养培育列入教育规划或工作计划之中,保障其有效地推展与运作。第三,国家也应该组织研发职场核心素养的评鉴与评量工具,提供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采用,并且支持和引导成立职场核心素养培育的特色院校和品牌院校。

在学校层面上,首先,我国可以考虑以职场核心素养带动高职院校课程的整体性规划、变革和实施,重视高职学生养成统筹素养、人际素养、科技素养、系统素养和媒介素养等,借助课程改革开启高职学生职场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高职院校也应当提升教师实施职场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能力,建立与职场核心素养相适配的教师教学认识信念,提倡“融入式”或“整合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实践落实高职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再次,高职院校还应构建以职场核心素养为重要内容的教学评价机制,强调高职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的实效性,通过教学评价促进职场核心素养教育。

总而言之,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方兴未艾的时代语境之下,高职院校应当深思自身特有的责任和使命。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人”,培养职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职场核心素养作为德才兼备的“职业人”的核心性指标,成为高职院校难以回避且必须重视的教育内容。唯有通过精心设计的职场核心素养教育体系,高职院校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职场需要的优秀人才,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 考 文 献

[1]高宝立.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理想与现实[J]. 教育研究,2007(11):34-39.

[2]Norm Friesen, Terry Anderson. Intera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4(6):679-687.

[3]扈中平,李方,张俊红. 现代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3.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篇(8)

1.前沿

国家重视素质教育,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了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的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2014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随后给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该总体框架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具体化和细化,为落实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和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奠定了基础。目前,高等工程教学是高等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高等工程教学尤其需要重要学生核心素养教育质量。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评估手段。因此,本文基于工程教学专业认证理念,构建层次分明学生核心素养实践操作体系,健全具有高等工程教育特点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内容详实和具体,最新2015版通用标准包括7个大指标、37个小指标组成及专业补充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这些理念有利于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落实在培养目标制定和评估、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及质量监控机制的全过程中,采用学生学习效果、能力提升作为标准来评价教育质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重视教育质量提高,使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以立德为根本任务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能够适合于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实践。

3.学生核心素养实践操作

为了有效地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核心思想,有效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实践操作体系。(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培养目标要求能够反应专业定位,学生达到能力及具有的综合素质。依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制定面向社会公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符合学校定位的培养目标,同时培养目标需要涵盖学生核心素养的3大方面内容。同时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后预期取得的成就。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学生核心素养理念,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在国家工业制造业领域从事专业相关技术或管理工作岗位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的社会和职业领域实践具有解决生产或管理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健康生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能够通过自学途径拓展知识,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结构,适应自身发展,学会学习。(2)毕业要求。毕业要求的制定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专业需要制定明确的、公开的毕业要求,并且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达成。为了达成专业制定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需要依据培养目标的标准落实学生的培养,并依据毕业要求来表达和具体化学生核心素养所需的能力。为了有效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内涵,依据最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制定12条毕业要求,并且毕业要求覆盖以下内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专业知识、工程问题分析及表述、方案设计、复杂工程问题表达、现代技术工具使用、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社会责任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团队合作、终身学习。具体包括知识运用能力,复杂工程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健康生活能力,学习能力。明确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后,为了达成相关标准内容,需要设置课程体系,支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定量化分析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效果。结论目前,工程教育认证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它基于学生产出的能力培养,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能够适合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随着培养体系的有效落实必然能够提升我国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春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组建设[J].教育视界,2016,9:22-25.

[2]苏继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改革之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7:88-90.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篇(9)

一个人活在世上,做事做人,需要具备两类素养:一类是从事某种具体职业需要具备的“专门素养”(或者叫职业素养、专业素养);一类是人人都需要具备的“共同素养”。那么,要培育学生在21世纪的核心素养,校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

第一类是“专门素养”方面的核心素养。要做好工作,校长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素养,但有六种行为能力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素养,具体包括: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炔抗芾怼⒌魇释獠炕肪场U饬大核心素养反映了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也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专业标准和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所共同确定的专业素养。但这六种核心素养的地位并不一样,其中最核心的,是校长“领导课程教学”的素养,即“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因为教学是学校的核心业务,教师通过教学去影响学生发展,学生通过教学获得发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是关键、课堂是关键,校长只有更好地正确地引领教学,才能让学校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服务,而不是只为提高考试分数服务。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篇(10)

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核心素养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重视,高中化学教学逐渐开始重视化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使学生能够对化学进行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21世纪个人终生发展和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传承、整合、提升和发展。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影响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科内容和学科素养之间相互渗透,共同支撑这门学科的发展进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总体目标,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清晰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它从高层次、高视野、高境界的角度指导教师进行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完美人格的建立,以便适应时展的需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总体而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科学探究意识、创新变化观念、模型认知能力、宏观辨识及微观探析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五个方面从社会与个人的角度出发,不仅使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得到提升,对高中生今后的发展也产生深刻影响。

二、培养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化学是一门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素材都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化学的思考。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化学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化学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时,应当保证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及情感知识性特点,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中,更好地体验情境,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社会责任感。教师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化学教材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社会问题的观念,最终养成健全人格。2.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对于高中化学来讲,实验探究是学生对化学进行分析推理的重要途径,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应当以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认知。高中时期化学实验都是对前人理论的论证,把真理以实验的形式再次重现在学生面前,那么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学生的探究意识及推理论证能力。例如,在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对化学的思考,从而总结出催化剂在不同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也不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3.加强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来获得,而是要利用教学中的各种资源与书本知识进行整合。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太过于重视书本知识对学生的传授,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重点,这种后果导致学生解题思路太狭隘,不能主动寻求另外的解决途径去做题,限制了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化学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化学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化学核心素养。

总之,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释放学生天性。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学科发展的首要位置,不断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根据时代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创造性且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小驹,李跃,沈晓红,等.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

[2]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

上一篇: 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下一篇: 大班健康教育内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