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4 17:16:03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的条件和需求与时俱进。住宅的建设一直是城乡建设的热点,人们对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度、安全感以及环境质量更关心。所以,住宅的功能、质量等方面必须与其价格相联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以满足人们的要求。

一、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套型设计不合理

(1)起居室设计

① 面积太大。起居室面积太大,使室内净高显得较低,给人带来压抑感;

② 起居厅的门洞数量过多。在起居厅设计中门的数量与功能作用成反比,有2个~3个门的厅,对其功能影响不大,有4个门的厅,其交通面积增多,使用功能就会降低,有5个门以上的厅,作用很小,基本只起着过道的作用,门洞的数量与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 餐厅与起居室结合,造成气氛和气味的相互干扰,很不协调。

(2)卫生间设计

在住宅设计中,卫生间的位置正对入口或直接对起居室开门,不雅观不协调。

(3)厨房设计

厨房的使用面积太小,多数在4.0㎡左右,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等排列零乱,没有统一专用管道井,检修也十分困难。

2、采光不足,日照间距不够

目前一般常见到的大进深住宅,往往室内中部出现“暗厅”,或房间的形状狭长,中部采光不足。一些住宅为了避免出现面积大于10㎡的暗厅,采取了中部暗厅开口,形成狭长的大房间的变换设计,不仅房间使用不方便,也不能满足起居厅采光标准中规定的侧窗采光要求窗地面积比大于1:7的规定。还有一部分住宅套内居住空间均为不利朝向,不符合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的规定。

3、小面积选用跃层

目前在多层、高层住宅的中间层大量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主要是为追求变化和气派的室内空间,并无其他功能的要求。在户内设楼梯的跃层不利于老弱及儿童上下使用,且楼梯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对于面积不太大的套型更不适用。另外,不少住宅户内楼梯坡度设计太陡,步宽尺寸不足,存在很大居住隐患。

4、不分场合地采用错层式

(1)小面积户型采用错层式。有的住宅,面积不大,为了做出错层,免不了踏步的设置,而踏步却占了一定的面积,这不但减少了使用面积,而且由于踏步的空间分界作用使房屋空间显得小气;

(2)在地震区采用错层式,造成平面上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的形状。

二、住宅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

1、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

文明的分室标准要求是食寝分离,起居与主卧室分开,工作同学习空间独立。

公私分离。就是把家庭生活空间分为私密区和公共区,把卧室、工作室、专用卫生间等私密性要求高的房间划分为私区,把起居室、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门厅等划分为公区,按公私分离原则进行生活行为单元组合设计。

餐寝分离、居寝分离。将用餐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同时又将起居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起居、进餐、就寝分离,在面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设置专用的餐厅。也可将用餐空间附带在起居空间内,或附带在厨房内形成餐室厨房,也可附带在门厅内。

2、平面布局面的多元性、变异性和差异性

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结构各异,对住宅要求就不同;同一居住者不同时期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部分灵活”的单元大开间,虽有固定的厨房、卫生间、入口和单元的形状,但可划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3、厨、卫布局完善合拍

厨房是家务劳动集中的地方,是否适用不仅取决于有一定的使用面积,而且也取决于形状和尺寸是否适合布置设备及操作。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厨房的台面呈L型及H型柜式布置较合理,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面能置放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电。卫生间应随套型面积的扩大也相应增加,盥洗室分设后,上部空间可设吊柜,也可与厨房入口结合,留出一个完整的墙面作为用餐空间。

4、提高节能意识,于安全中显特色

在实际建筑设计中我们理应提高节能意识,注重安全。例如,单向板与双向板在棚同荷载、相同板跨的情况下,单向板产牛的等效均布活荷载较高,这不利于楼板承载较多的受力,而正方形的双向板却能够为楼板增加较多的承载力。所以在建筑设计时我们不妨大胆采用双向板,同时也可引入双向井字粱框架,这样不仅有利于平衡结构受力更有利于抗震。另外,在采用双向框架设计后后,由于楼层楼而荷载向可以纵横2个框架传递,横向框架上变小有利于节省工程投资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即使纵向受力加大亦不足以影响层离,可以于安全中尽显建筑物美观的特色。

5、重视价值工程原理优化成本控制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价值工程作为一种成熟有效而被广泛运用的管理方法能够促进设计项目真正做到技术领先、功能完备、造价合理,从而优化成本控制。因此,在项目设计时,相关部门应善于运用价值工程原理,顾全大局,全面考虑相关因素,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对审核通过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而评估出可行性强的最低成本方案,有效达到成本控制。

三、住宅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1、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1)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2)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筑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避免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2、承重结构体系将以框架结构为主

住宅采用框架结构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住宅的抗震性能,并可以为住户提供自由分割的空间,丰富住宅的立面造型,使用面积系数也可提高,自重比砖混结构的轻,并且单位面积造价与砖混结构持平。

3、“以人为本”的全面性住宅建筑

(1)住宅建筑的舒适性

住宅建筑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首先就要讲舒适性,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使得各功能的空间有诗意的尺度。

(2)住宅建筑的适应性

主要表现在多样性和可变性两方面。多样性:由于住宅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避免“贫富皆宜”的单一项目,要有一定的特殊,适合多种目标群体,赋予个性化的项目,来满足日益多样的市场需求。可变性: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可行性,使居住空间的灵活可变得以实现,其可变性一般是以“户”为设计单位,按基本间定型的厨卫等定型设计,居室部分采用活动式隔断灵活分隔。

(3)住宅建筑的信息性

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在智能建筑内,人们可以通过国际直播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等手段,获得全球性情报、信息,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商贸活动。

(4)住宅建筑的智能型

① 安全、健康、节能、舒适宜人,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创造更有人性的生存环境。

② 不同用户对不同环境的要求,开放式的大跨度和大空间结构,允许用户迅速、方便的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四、结束语

为了适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住宅建设发展的要求,住宅建筑应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设计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具有高品质的个性化住宅作品,使我国的住宅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翔.论住宅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关键——优化设计.中国住宅设施,2008,(11).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篇(2)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混凝土作为当前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基础材料,既存在着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以及较长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容易在外部环境因素与自身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形、裂缝、断裂等问题,建筑单位要想切实地使混凝土的应用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就必须努力地做好对于其结构设计的优化。就高层建筑来讲,由于其层数较多、空间结构的变化性较大,对于安全性、耐久性以及抗震性能具有特殊的要求,混凝土的结构设计状况在更高的程度上,为建筑质量施加直接的影响。因此,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极其注重其中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工作。

1、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

1.1 设计原则

当前时期,设计人员对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实施结构设计,必须遵循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可靠性几个方面的原则,以保证此项结构的设计工作,为该高层建筑的建设带来质优价廉的效果,使其结构的各项功能均达到预计要求。下面就具体地对这几个设计原则加以分析:

1) 适用性。高层建筑中结构设计的适用性原则,是以该建筑设计时所设定的具体使用年限为参照,保证建筑的结构设计能够在此年限中,使自身的裂缝、变形、振动等各项性能变动,始终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使建筑在各项结构性能的支撑下,得以为建筑用户正常顺利地提供各方面的使用功能。

2) 安全性。高层建筑中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原则,亦是以设计使用年限为依据,使该建筑的结构设计在预定年限范围内,始终可以达到对内部与外部各项荷载力的有效承受,即使遭遇某些偶然的破坏性事故,也要能够使自身结构控制在整体稳定的状态中,避免出现大范围的结构性损害。

3) 耐久性。高层建筑的耐久性设计原则,是指建筑的结构设计必须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维持足够的结构耐久性,比如,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宽度不得超出允许的范围,且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能够变得过于单薄,以免钢筋在遭受外部潮湿空气的状况下出现锈蚀问题。

4) 可靠性。可靠性的设计原则,是指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必须在设计的基准期与建筑的使用年限范围内,充分达到耐久性、安全性、稳定性、刚度、动力性能等各方面的性能要求,即使超出年限的基准期范围,也能够在各项性能出现不同程度降低的基础上,维持正常的使用。

2、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剪力墙结构,6 度设防,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为0.4kN/ ;地下1 层,地上32 层,嵌固端可取地下室顶板处;地下室层高为3.9m ,首层层高为7.1m ,2 层层高为3.6m ,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19m ,优化前的住宅标准层平面布置图(如图3.1 所示)。

图3. 1 标准层平面图(优化前)

2.2 问题的提出和优化方法

分析图3.1 ,l/ Bmax = 7100/18900 = 0.376 > 0.35 ,规则性判断为平面不规则类型中的凹凸不规则,同时经初步计算,在尽可能加长墙肢的情况下,即使首层墙厚取400mm ,亦无法满足侧向刚度比的要求,竖向不规则类型判断为侧向刚度不规则。显然,本工程已有两项超出规则性的要求, 需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2010 中第3.4.3 条的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根据笔者以往的经验,若不优化平面形状,盲目采取加强措施,必然要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甚至会对“控制成本,降低造价”造成致命的打击。由于在建筑平面的中部增加部分楼板对建筑功能的使用和立面的影响较小,经多方协商,发展商同意修改,修改后的平面布置(如图3.2 所示) 。但对首层商业区降低层高的建议因牵连过多,最后决定维持不变。

图3. 2 标准层平面图(优化后)

(2) 分析图3.1的剪力墙布置,核心筒位置的墙体布置似乎偏多,刚度偏大。经建模初算:由计算可知,结构平面布置中的核心筒处,其剪力墙数量有消减的余地。适当消弱结构中部的刚度,除了对控制结构扭转效应有利外,更直接的效果就是降低造价。假设所有墙厚均为200mm ,仅削去核心筒处的部分墙体(如图3.2 所示) ,就可减少混凝土用量:0. 96 ×(3. 9 + 7. 1 + 3. 6 + 30 ×2. 9) ≈124. 2以及扣除原有墙体内的大量钢筋,其经济性是十分可观的。另外,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核心筒以外的其它墙肢,其长度可每隔5~7 层缩短一次,但应检查控制值(如位移比、轴压比等) 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和确保墙肢长度大于墙厚的8倍,避免墙体演变为短肢剪力墙。

(3) 板中受力钢筋不同强度等级的使用比较。本工程大部分板块的板跨都不大,计算后发现基本为构造配筋,即由最小配筋率控制,而最小配筋率与钢筋强度等级直接相关。本工程标准层的梁板砼强度等级采用C25 ,对比如下:

一级钢:ρmin = max{0.2% ,0.45ft/fy} = 0.27%

三级钢:ρmin = max{0.2% ,0.45ft/fy} = 0.20%

目前,市面上三级钢与一级钢的价位相差不多,三级钢与一级钢的强度比/ = 1.714 ,当结构采用大板且为受力控制时,三级钢的优越性更明显;再者,用三级钢还有个好处,就是支座筋相对不易被踩下去,而底筋不需要弯钩,可减少施工工序。

(4) 本工程1~11 层,其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5 ,往上约每隔5 层变化一次,直到为C30 时不再变化。分析表3.2.2 ,本工程若把墙最高砼强度等级再适当提高(如采用C60) ,降低轴压比后,有部分墙肢其长度可进一步缩减。发展商出于对整个楼盘统一技术措施的考虑,且经初步估算后,工程造价已在可接受范围,故仍控制墙砼的最高强度等级为C45.

3、总结优化方法和途径

3.1 形状优化比尺寸优化更有意义

规范指出: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l不宜过大(图4.1) ;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相信大部分的结构工程师都曾遇过类似情况:当一幢高层建筑的结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简单、规则、均匀,那么其各项指标的校核验算会很容易满足规范的要求,反之,则需花一番苦功才能令各项指标勉强满足规范要求。结果可能是墙柱截面尺寸大得惊人,单位面积重量严重超标,不仅造价上去了,而且还影响部分建筑功能的使用。笔者认为,结构设计人员一定要注重概念设计,在建筑方案阶段就应积极介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建议,在满足美观、适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简单、规则和均匀。

图4. 1 建筑平面

3.2 剪力墙的平面布置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结构平面布置中,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剪力墙宜沿周边均匀、相对集中布置。在建筑物的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宜布置剪力墙,其间距不宜过大。(2)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3) 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4) 设计中应注意尽量减少短肢剪力墙的数量,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4、结语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设计经验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提出的见解。优化设计,关键是要有整体和局部的概念,要从整体入手,落实到局部,整体和局部“两手抓”。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篇(3)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性越来越强,如何能够在不影响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企业施工的成本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合理的结构优化设计,我们可以很好的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本文针对结构设计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结构优化设计的意义

在不影响建筑的质量以及建筑结构长远效益的前提下,我们要尽量减少建筑结构的近期投入并提升建筑的可靠性。实践证明,通过结构优化设计的合理使用,可以讲建筑工程的造价降低5%~30%。这主要是通过这一优化技术,我们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建筑材料的性能,并使得建筑构内部各单元得到最好的协调。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结构设计优化的主要方法

在我们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除了要确保建筑设计的美观、安全、经济,还要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以及其便于施工性,应对这几种效果进行统筹的考虑。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采用建筑设计优化设计技术,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能满足我们对于建筑物在五个层次上的需求,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适用"房。而针对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应用,在我们工作中,其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整体结构优化以及建筑局部结构优化这两个方面上。

其中,建筑局部结构优化技术主要包涵了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基础结构设计的优化、对围护结构设计的优化、对屋盖结构设计的优化以及对于建筑结构细部设计的优化。在这几个方面的优化过程中,我们的优化设计又可以分为以下内容:选型、受力分析、布置、造价分析等。因此,当我们在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优化的过程时,应依据我们工程的具体情况,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以减少建筑的综合造价为目的来指导我们进行结构设计优化。

在我们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首先确定足设计的期望,然后利用平面设置的规则,尽量减小刚度与质量中心之间的差距,通过这些手段,会保证水平荷载不会使建筑物出现较大的扭转作用。在竖直的方向上,要尽量避免转换层的使用,这可以减小应力集中的问题。其中,做好结构设计优化的模型以及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案对于我们整体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结构优化设计模型

所谓结构优化设计模型,指的是通过在很多影响变量中选取出影响较大的主要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设计一个函数模型,最终使用科学的方法求出最优解。在我们结构优化设计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其步骤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取合理的变量,一般我们的做法是选择对设计要求影响较大的参数,然后对所选出的参数进行分级,主要用于确定其各自的重要性,将对变化影响不大的参数定为预定参数,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我们编程与计算的工作量。其次,确定目标函数,并利用目标函数求出满足已知条件的最优解。最后,确定约束条件,在我们的工作中,约束条件有很多,比如裂缝宽度约束、应力约束、尺寸约束、结构强度约束、从正常时的极限状态下弹性约束到终极状态的弹塑性约束、从可靠指标约束到确定性约束条件等。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确定这些约束条件符合相关的规定。

(2)结构优化计算方案

在我们的结构设计优化中,一般会有很多变量以及多个约束条件,这就是其成为了一个非线性的优化问题,因此我们在结构优化计算方案的过程中,普遍会将约束条件转化为无约束条件来进行计算。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有:拉氏乘子法、符合型法、Powell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只需要编写相应的运算程序就能完成我们的结构优化计算方案并获得最终的优化结果。

4、结构设计优化与经济性的关系

(1)在我们的建筑中,往往层数越多,单位建筑所能够分摊的房屋占地面积就越少。不过,一般房屋的层数越多,其高度也会越高,其房屋之间的间距也必然会增大,所以,用地面积的造价与房屋的层数并不成正比例关系。

(2)建筑的层数虽然和建筑用地造价有直接关系,但是其在各部分上的表现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不论建筑的层数是多少,而屋盖只能够一个,这说明屋盖的造价和建筑层数基本成一个反比例的关系。而针对建筑的基础结构,虽然建筑的基础只有一个,但是由于层数越多,其基础的荷载就越大,要加大承载力结。因此,基础部分的单位面积造价随层数增加而有所降低,不过不像屋盖那么明显。另外,承重结构,如墙、柱、梁等,随层数增加而要增强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这些分部结构的单位建筑造价将有所提高。

(3)随着楼层的增加,墙体面积与体积自然会增加,而且会增大结构的自重、基础的承载力以及电气管线的长度等,因此,楼层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导致楼体造价的升高。

此外,相同的建筑面积,如果其平面形状有所不同,其外墙周长的系数也会出现变化。比如,越接近方形,其外墙周长系数会越小,外墙砌体、基础、内外表面装修等也随之减少,并且受力性能好,造价会降低。

5、概念设计的应用

概念设计是我们进行结构设计优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在我们的结构优化设计中,很多问题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需要我们设计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判断。比如,针对某一建筑方案,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结构布置;在对结构布置确定了以后,我们针对同一荷载又有着很多不同的分析方法;在我们的分析过程里,所使用的参数、材料等也会存在很多变化;建筑物细部的处理也会存在很多不同等。在以上的设计优化中,我们应遵循一般规律,并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概念设计。

在我们的概念设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概念设计使建筑物免受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破坏。所以,分析如何应付建筑物可能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时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在这些不确定因素中,地震作用最为难以琢磨,破坏性也最大。因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提升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措施,比如刚度均匀、对称是减小地震在结构中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延性设计则能有效地防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多道设防思想能使建筑在特大地震作用下次要的构件先破坏,消耗一部分地震能量。这些措施在我们的结构设计优化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6、结语

结构设计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建筑质量、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通过上文可以看出,此工作所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且技术要点也比较多,这就给我们的设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对于先进的经验要善于借鉴,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的做好这一工作。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未来我们在这方面一定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建华;;国际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探讨[J];有色金属设计;2006年01期.

[2]马国库;徐太安;;浅谈结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3]钟玉云;;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探讨[J];福建建材;2010年04期.

[4]中国新型建材集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涂平涛;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与新材收缩剖析[N];中国建材报;2001年.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篇(4)

高层建筑的转换层一般是指结构转换层,指高层建筑某层的下部与上部的平面使用功能有区别,因此采取不同的结构类型,而且转换结构起主要作用,那么此楼层就为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现在我国很多高层建筑都设置有结构转换层,其施工技术复杂,有很大的挑战性,对于建筑整体施工技术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一、设计分类

(一)设计结构转换层。

对结构转换层进行设计,很明显就是指在差别性的结构之间进行系统优化设计,比如说,建筑物的上部为砌体结构,而建筑物的下部为框架结构,那么可以通过建筑上部砌体墙结构转化为框架结构,增大建筑空间。建筑下部一般用作商业活动,上部用作生活居住。这样的结构特点,一定要对建筑构件进行合理转换,将建筑上部砌体墙所接受的承载力转移到下部支柱。这样的高层建筑设计一般被叫做结构转换设计。

(二)设计功能转换层。

对功能转换层进行设计,通俗来讲就是于建筑的中部位置加设设备层。比如说高层建筑因为过高的高度会产生供水供电问题,由于地下室过远等原因也会造成水压与电压的超负载。所以需要在楼层的中部位置调节水系统的减压吃力设计,也要重新分配供电负荷。做这样的处理要有充足的空间,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单独准备一层用作功能转换,这层也被叫做设备层。一般情况,功能转换层不超过2.20米,以便减少其占有的设计规划高度。

二、使用现状

现在我们国家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多为20至50层,最普遍的是20至35层,这个范围的建筑占到所有高层建筑数量的超80%。这一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所占的比例最大,符合我国现实经济发展情况。很多高层建筑都是商业与住宅合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单纯的住宅、单纯的写字楼所占比例不多。一般的情况是,下部一层到八层为商场、超市、。地下用作停车场,在八层以上,多用作酒店、宾馆、写字间与民用住宅。根据相关的数据资料,高层建筑75%以上都设有转换层,因为转换层的设计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要求精准,因此对设计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应当有效捕捉具有高度融合作用的建设标准,准确把握住建筑设计的控制力度,让科学准确的设计计划实施变为可能,使整体结构与设计方案达到完好综合。把原来的设计手段进行创新,让各相关专业达到同步配合,做到一边监督,一边设计。让设计过程更加科学规范。

三、施工技术分析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支撑技术。

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模板,其四周的模板、下底模板、内部模板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一般选取组合钢模板当作四周外侧模板,而选择木质胶合板当作内侧模板和底模板。选择外部直径为4.8公分的钢管当作梁模板拉杆与剪力撑。选取两件型号相同的外部直径为4.8公分的钢管当作模板主楞。并且其中的间距在7.0公分。选取规格在100×50的木方当作模板次楞,次楞间距为3.5公分。要注意模板的主楞不可以放到支架横杆上,而是要放置在托顶之上。选取外直径为4.8公分的钢管当作侧模水平杆。把其拉接到暗梁主筋的时候,同时应该同板内的钢筋水平焊接牢固。这样才能保证大截面梁模板的安装质量。可以选择门式的脚手架当作支撑系统,再加上能够调型的底座与顶托,而且门架间距应该在90与95公分之间。选择规格为8×10公分的木方当作转换大梁龙骨,其间距为35公分。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拆除技术。

模板拆除的时间如果不能准确把握,那么就有可能会使得全部换层的工作全都受到不利影响,使施工造成没有必要的麻烦。高层建筑的转换层在施工期间,一定要保证一至三层的梁板支撑得以保留,等到模板所支撑的混凝土完全符合要求以后,再拆除模板与其支撑。

四、创新优化设计

(一)防止高位转换

因为高层建筑在结构上日趋复杂,转换层自然也不例外,转换层的纵向刚度会形成某种意义上的突发性变化,再加上转换层内力效应,极易形成薄弱层,减少抗震水平。所以在设置转换层时,应当遵循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靠下的原则,把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低层数。最好是三层以下,原则上不超过六层。防止高位转换影响到抗震效果。

(二)合理布局支柱与剪力墙。

设计结构转换层时,不管应用何种结构,都一定要保证部分剪力墙可以直接落地,均匀设计转换层下部的框支柱,剪力墙与框支柱间的距离不能太大,一般控制在12米之内。剪力墙应当进行大格局设计,重点强化墙体下部,保证下部结构强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三)规范掌握结构刚度。

根据相关的国家规定,转换层下部与上部间的剪切刚度比最好为1,不能超过2。为使剪切刚度比处于1和2中间,一般要通过下面的办法,增加剪力墙落地宽度,转换层下部应当寻找合适的位置增加剪力墙范围,加大其受力面积。对上部剪力墙的数量与宽度进行严格控制。可以通过减少下部结构断面高度的办法对层高进行压缩。为了避免转换层周围形成突变的可能性,应当控制住上下两部分的结构等效刚度,若无法准确求取刚度,则要用结构位移的数据间接计算得到,一般用程式化的计算得到楼层位移的各项数值,以此表达出该楼层的准确等效刚度。

(四)上下轴网对齐。

如果高层建筑在转换层设计上,发生上下轴网错位的现象,那转换层在结构上就必须采取厚板型结构。厚板型结构缺点很多,其设计难度大,承载力弱,施工难度高,而且经济效益差,是转换层结构中最不合理的一种。为了防止应用厚板型结构,就必须把上下轴网对齐的工作做好,之后便可以采取其他类型的较为经济的结构转换层。轴网对齐标准越高,越容易进行设计,其受力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经济性也越实惠。能否对齐轴网,取决于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协调性。

(五)合理设计转换梁。

对于两边突出的支力墙所形成的较大剪力,一定要在在两边进行加腋,对剪力形成对冲抵抗,将因为短支墙传送给框架柱上的内力缓解掉,这样既可以保证转换层空间符合使用要求,也能达到设计上的最优化效果。

(六)布置转换层配筋。

转换层在结构上有别于普通杆件和薄壁杆件,内部的受力情况复杂而集中,因此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整体控制计算,用有限元分析当作补充计算条件,一般来说,墙元分析可以当作不同位置应力的计算基础。应用有限元计算出配筋需求量,按照转换层构造上的区别,设置不同的配筋比例。可以分别做出如下要求:根据规范要求对转换梁进行设计与施工;要按照实际需要增加转换层楼板的厚度与强度。板材厚度不小于180,应用双向双层配筋,配筋比不小于0.30%。适当注意加强下部与上部楼板,剪力墙框柱轴比值要符合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要求。轴压比不能超过0.6。要加大转换层下部中心位置筒墙厚度。普通住宅的厚度需要再原有基础上增加1.0至1.5米,强度等级也需要相应提高5至10帕。若有需要,应当在转换层增加承重短柱与剪力墙,以对底层刚度进行补偿。

总结

高层建筑的转换层在高层建筑总体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设计施工的现实意义,加强转换层模板施工、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与优化设计,严格遵循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坚荣.论述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特点与质量控制[J].经营管理者.2009(11)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篇(5)

中图分类号:TM12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48-01

一、建筑对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要求

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作为建筑的关键部分,它的设计是否合理将对整个建筑使用功能及安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需要对建筑本身的本身性质、建筑电力负荷等级,建筑规模有清晰的了解,在结合供电网的具体实情,最终确定各项设计要求。

1.供电电源需具备高度可靠性

供电电源的可靠性对企业的运作和人员设备的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当火灾发生时,建筑物会利用自身的消防设施来灭火和疏散人员。而这些消防设施一般都离不开电。此时,可靠的电源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不能及时地报警、灭火,疏散人员和控制火势的蔓延,势必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保障建筑消防用电设备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合理的确定电力负荷等级是至关重要的。

2.电源转换的时间性和方式

对与高层建筑,电网一般需要提供两个独立电源,并且按规定满足一、二级负荷要求,同时应考虑当出现电源系统检修或故障的时候,一般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来作为应急电源。此外,另一组发电机组就当做是备用电源使用。为了保证发生火灾时,求救工作能顺利开展,此时的消防用电设施需要设置两个电源的切换方式,对于应急发电设备的启动方式,消防供电系统应重点考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电源转换的时间与消防设施的要求要有同步协调性。

二、供配电线路的优化设计

某商业楼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地下四层,地上十二层,其中裙房六层。主楼建筑高度为43.6M,属二类高层,按二级负荷供电。根据负荷计算分为需要系数法和负荷密度法。该建筑用电量大,负荷要求高,故采用负荷密度法。?

1.对于供配电安全性的问题

在供电电源可以满足电力负荷的需要时,在变电所中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就显得非常关键了。对于高层建筑中应用大量的一级或者是二级负荷用电, 一般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变压器,并且还要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组。对于起动柴油发电机组的必要条件是,当柴油发电机组的检测线检测到市电回路失压时,发电机组在10s内自动起动,以确保一、二级负荷设备的供电。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消防用电,万一突然发生起火灾事故,这就要求消防控制中心发出信号切断非消防用电电源。所以,在对一般常用又不并列运行的两台变压器与一台柴油发电机所组成的各种供配电系统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在实际的工程项目设计中,对其选择优良的供配电设计方案,同时也可以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2.对于供电线路的安全性问题

在供电电源可以满足电力负荷的要求时, 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也是非常重要的。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供电系统的停电几率、停电带来的损失、电源条件、供电系统各方案所需投资等诸多因素加以确定。还需要避免由外部的热源和腐蚀以及灰尘的聚集等所存在问题给布线系统造成的影响。在防止因敷设和使用当中所受到的振动和冲击以及对建筑物的沉降、伸缩等各种问题的外界应力作用而造成的损失。而在高层建筑的民用消防用电设备中必须用专门的供电回路。在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消防水泵、排烟排风风机、消防送风机等设备的供电时, 必须要在末一级的配电箱位置处设置自动的切换装备,其配电线路的敷设需要符合相关的要求规范。对于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过程当中,在地下室的车库照明配电中,应急照明箱通常情况下会直接装到车库的墙上,然而配电箱却没有做相应的防火措施,所以如果火灾发生在配电箱的附近时,配电箱很快就会被烧毁,对此在此项配电设计时必须要设置配电间,这也是确保应急照明的供电可靠性。

3.合理优选供配电导线类型

在进行供配电系统优化节能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建筑电气系统实际情况,从技术、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宜优选电导率较小的新型材质节能型导线。严格按照经济电流密度来确定所选导线的经济截面,通常按照年综合运行费用最小设计原则来合理确定导线单位面积的经济电流密度。在实际工程优化节能设计过程中,铜芯电缆其电能传输效率较其它材质优越,但由于铜自身成本偏高,因此在进行供配电线路综合布线优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经济效益特性,合理选择铜、铝等材质导线。对于建筑电气系统中,负荷容量较大的一类、二类负荷,则应优选铜导线,而对于三类或负荷容量偏小的其它电力负荷,则宜优选铝导线,以提高整个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能。

4.合理布线避免迂回供电问题

在进行变配电所选址、线路布线、负荷位置优化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建筑结构合理进行供电线路综合布线,尽量将变配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将低压配电室设置在靠近强电竖井部位 ,将大容量负荷设置在离电源点较近、易于供电的区域,以缩短线路的供电距离,降低线路运行损耗。低压线路其设计供电半径应控制在200m范围内,而当建筑物每层面积超过10000m2时,应结合建筑物结构平面设置2个以上变配电台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减少供电干线长度,降低线损。对于供电距离超过经济范围区时,应在满足额定载流量、动热稳定、电压降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增大一级供电线路线缆截面,以降低线路损耗。

5.高低电压的结线和运行方式

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高低电压供电系统中的结线方式和运行方式都会按照如下的设计路线进行:首先是高压线采用一路的10kV进线,结线的方式利用的是单母线运行。变压器的低压侧边部分利用的是单母线分段结线运行方式,每一台变压器都对应的结一段单母线,每个母线段之间都是通过母联开关操控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每一段的母线都是独立工作的,当中间任何一台变压器出现故障退出正常运行的时候,通过手动方式关闭母联开关,那么同一组中的另一台变压器就会承担非常重要的负荷供电当变压器恢复正常倩况之后,母联开关就会自动开启,再次回到正常运行模式中。然后是在变压器低压部分的侧边设置一段应急母线,通过正常的电源用电和柴油发动机电源的供给向应急母线段提供电量,目的是为了保证应急状态下一级负荷的用电量,双向开关没有机械联锁和电气设置,目的是预防向市政供电所反向供电,消防设施的负荷用电就是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并且在变电配置所的末端可以进行电箱之间的相互切换。

6.配电变压器的节能设计

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即是配电变压器,所以配电变压器的节能设计是整个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的核心内容。首先,选择节能型的配电变压器设备,目前市场上S13、S11都是可选用的,其用卷铁心代替叠片式铁心,降低输送电能过程中出现的磁力阻碍,不仅可以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转换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电能功效因数,节约配电变压器的空载线损,降低供配电系统的线损。

三、结束语

总之,采取合理的电气节能技术措施对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可以取得有效节能降耗效果,不仅能给建筑供配电系统系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实现有效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为建筑行业实现生态、绿色环保、低成本可持续建筑发展,提供重要的节能减排技术支撑。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篇(6)

【分类号】:F284

一、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1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部署。高层建筑施工除了基本的施工顺序、施工技术、责任的确定外,还要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特点,划分多个部门分层管理,同时对施工设备的租赁、各类技术的培训、施工现场的合理组织都应该做出明确的施工部署,按照部署一步一步地实行。

1.2施工现场的管理。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意外的问题,如天气的因素造成阶段性施工进度方案的调整,还有设计要求上的变更等,这些都是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影响因素,随时对施工组织做出合理的调整,进行施工动态管理。

1.3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工程施工的结构特点来进行合理配备,要做到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尽量减少由于设备选择不当造成的浪费,每种设备的选择都要经过合理的分析,有可靠的依据作为凭证。

1.4成本控制。高层建筑施工周期一般较长、作业面有限,必须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日常成本管理,合理地配备机械设备,科学有效地划分施工作业段,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中材料的浪费,这些都要做出合理的计划,把成本降到最低。

2.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编制

2.1编制深度要适宜。高层建筑对编制的要求一般较高,既要全面细致地对施工过程做整体的规划,又要在局部内容上尽量具体、详细地说明施工的方法和施工的措施。必要的时候要对具体的某一部分工程或项目编制专项的方案和措施,整个编制要结合实际,防止编制与实际应用脱节。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的管理复杂多变,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全面统筹,因此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时要力求全面,编制深度要适宜,以编制来指引施工的进程。

2.2高层建筑要实行分段编制。高层建筑施工规模较大,在相关技术资料不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初步编制相应的施工总体设计,再根据施工阶段进行分段编制,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编制指引。

二、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

1.施工方案的优化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对施工组织的现场管理和缩短施工工期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创新,一方面是进行定性分析,利用科学的手段对施工方案的好坏进行判断,主要包括:整个高层建筑施工的复杂程度、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施工技术上的可行性、施工设备的配置以及施工人员的安排和施工工期是否合理等。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有序进行,充分发挥施工设备的作用,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员,保证施工场地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进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对施工的成本、投资的额度、工期的控制进行定量分析。在选择施工方案时,要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筛选出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同时还具有相当成本优势的施工方案。

1.1高层建筑最基本的就是建筑结构,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来说,埋置的深度、土石方和地下水的处理以及周边其他基础施设的保护都应该是施工方案考虑的问题。

1.2在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上,要根据高层建筑的具体施工环境、施工的进度以及建筑的结构类型,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施工设备。比如:高层建筑都是以现浇混凝土、钢筋为主,施工浇注模板需求量大,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在方案的选择中一定要选择垂直运输设备,以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1.3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也是施工方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钢筋的绑扎、焊接的强度以及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其他一些项目的质量都将对整体的施工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2.施工内容的优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不仅要考虑到施工的方案、施工的进度、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还要考虑到履行合同的需求,施工组织设计应编制集管理、经济、技术、合同为一体的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规划性文件,同时也是合同履行的指导性文件以及工程结算和索赔的依据性文件。

2.1引入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合理地利用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施工质量的监督,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2.2完善施工的管理组织。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列出具体的管理组织,有利于取得施工工程的承包权,也有利于施工管理组织的内部管理,以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

2.3施工任务的分包。高层建筑的施工任务量较大,由一个企业来完成可能会有许多问题,在这时可以实行施工项目分包,这种分包分为承包商分包和业主分包两种。承包商分包必须在业主允许的情况下在投标书中做出声明,同时对所分包的施工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业主分包在招标文件中声明,承包商在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不需要对这部分施工任务做施工组织设计,但必须对分包的施工任务的出场时间、验收时间做具体的说明,防止施工交接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3.施工进度的优化

在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可优化创新的地方比较少,最大的优化参数是时间,可以通过时间参数计算出施工的最早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找出关键施工工作,明确施工工作的重点,向非关键施工工作要时间,达到优化施工进度的目的。

3.1高层建筑施工进度优化应根据施工的总工期、分部分项施工的工期等要求,进行合理的施工流向、顺序的安排,穿插流水作业,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3.2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特点,把空间、时间进行合理的穿插,保证施工关键工序的如期完成。

4.施工布置的优化

4.1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会涉及钢筋的运输车辆、混凝土运输车辆、大型吊车等车辆的回旋问题,为了防止车辆的堵塞造成施工不便,要对混凝土输送管道进行合理的布置,另外还有塔吊在布置时也要认真分析建筑物和场地,使之设置在最合适的位置。同时施工设备的布置与建筑材料的堆场和运输道路的布置也要注意先后顺序,一切都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为前提。

4.2临时设施的布置。临时设施的布置主要应考虑到少占地,能不建的临时设施尽量不建,对临时设施、临时用电、临时用水以及各类消防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合理布置管线的走向,同时还要注意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施工的安全,不要为施工留下事故隐患。

4.3加强环保意识。高层建筑一般建在城市人流量较大的地段,一定要加强环保意识,对具体施工场所的散装水泥尽量放在下风处,楼层间的垃圾清理尽量覆盖清运或湿清理,减少污染,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其他一些像石棉制品类似的有毒物质,尽量避免堆集在工地上。同时在使用空压机、发电机等设备上尽量选择噪声较小的设备,必要时可以进行隔离,以减少噪音污染。另外施工现场要设立专门的垃圾箱,以便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进行必要的覆盖,防止扬尘,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三、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真正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作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还需对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做进一步的探索。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篇(7)

一、在地下室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在以地下室顶盖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要避免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地下室纵向的钢筋面积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地下室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和上端同一方向的受弯承受力之和,不能低于上柱下端受弯承受力的1.3倍。地下室和上部相对应的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的纵向钢筋截面,不能低于地上一层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钢筋截面面积。

(二)在对建筑地下室进行施工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上部荷载、岩土测压力和地下水的不利影响。在选择地下水标高时,应该从历年来的最高水位和使用年限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慎重选择。满足地下室整体抗浮要求,可以使用加配重或拔锚杆等方法。

(三)地下室不能设置变形缝,如果超过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以在每段30米至40米的范围内,设置出贯通顶板和墙板的施工后浇带,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浇带的宽度,不能低于800毫米;底板和外墙的后浇带可以增加防水层。

二、地下室施工建设中,应当注意地下室的防水问题

(一)地下室地板下的柔性防水层

1、表面处理:用水泥砂浆把垫层上的混泥土抚平。其表面应该做到干净、整洁且低凹处要修补平整。

2、材料的铺设:先要铺一层塑料布或者卷材进行隔离,并且在上面涂上特制的粘结剂,再在上面铺设材料,并且要在接槎处用橡胶膏封严。在阴阳角、柱根等防水部位,也要用橡胶膏将其封严。

3、保护层的兼联结层:当所有的铺设工作完成之后,要在上面用水泥砂浆进行保护,起到既与防水层相联结又与混泥土层相联结的作用。

(二)地下室剪力墙的柔性防水层施工

1、再粘贴防水层前,应当将剪力墙的外立面清理干净,高标号的水泥砂浆可以修补混泥土表面的各种轻微缺陷。

2、底板防水层的搭接头一定要仔细检查,内外两层的接头一定要错开至少100毫米。

3、剪力墙外部面防水层的保护层一定要和防水层相隔离,这样是为了预防保护层下层时,拉动防水层。

三、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的设计结构

(一)地下室的设计基础

在地下室的建设中,一般使用预应力管桩作为基础,在持力层材料的选择中,选用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500直径管的承载力是1800KN,岩层承载力很高,可以满足沉降的需求。

(二)地下室的顶板设计

一般工程施工中,需要覆土0.5米,还要考虑到设备管线的高度和厚度,一般将覆土的厚度定为1.1米,室内的覆土需要1.4米。

(三)地下室的侧壁设计

在对地下室的侧壁进行实际的时候,要考虑到的荷载有:结构自身的重量、地面堆载的重量、防止核爆等,效静荷载、侧向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等,因为地下室侧壁有多种荷载的共同作用,受力很复杂,所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做出合理的简化。

地下室是整个建筑结构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分,它决定着整个建筑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坚固性,地下工程的造价比普通上部结构造价还要高。因为地下室的特殊位置,所以地下室的结构是很复杂的设计问题,需要考虑和涉及的内容也还有很多。

四、地下室的结构设计

因为地下室设计的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都有所不同,计算起来也相对繁琐和复杂,这里只谈谈一般的概念。除了地下室的自重和使用荷载以外,还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地基的反力,前者的作用相对较小,但后者一般起着控制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地下室相当于是一个倒置的楼盖,但现在的地下室结构设计通常都是用平面的表达方法表示,所以在设计梁的钢筋断点、板的支座负筋位置时,都应该按照倒向考虑,并且要将主次梁钢筋的位置关系准确表明,对施工交底进行加强,让施工人员了解设计图,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同时,在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时,要注意周围建筑的位置和关系,尽量避免周边建筑的影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好基坑的保护工作。

简而言之,安全、适用且合理的地下室必须要有合理的设计,并在施工方各方的合作下,对其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地下室有更合理有效的利用空间。

五、建筑工程地下室的优化

(一)地下室的平面设计

在对地下室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防火、使用功能、排水、排风、坑道、人防要求等各个专业的配合。例如,当地下室的长度远远超于计划规定的长度时,要和结构专业相互配合,考虑是否应该设置变形缝,一般情况下要尽可能少设或者不设变形缝。施工人员可以用混凝外加剂达到不设缝的目的。假如地下室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难以解决,那么设计人员就应该合理的将地下室分割成几个地下室,中间用较窄的过道相互连接,满足使用管道相互连接的需求,将变形缝放在通道处,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接缝,便于补救。

(二)地下室的防震设计

通常在地下室的抗震设计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建筑物中地下室深埋不够、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地下室的一层抗震能力过低。

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个地下室的抗震会产生很大影响。根据工作图的需要,半地下室的深埋要求应该远远大于地下室外地面的高度,才能不计算层数,总的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开始算起。

(三)地下室的抗漏设计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依据,就是地下水位和变幅。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人们往往只考虑到了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对施工过程中的洪水期不够重视,所以会使很多地下室施工因抗浮力不够和被破坏。除此之外,在地下室的上部,往往有很多高层和底层的建筑,因为地下室的面积很大,而且形状也不规则,所以地下室的抗浮问题相对而言较难处理,必须做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再来处理。

参考文献:

[1] 刘建鑫.高层建筑结构地下室和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1,37(4):50-52.

[2] 古思一.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4,30(22):70-71,76.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篇(8)

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烽锋.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思路优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497-497.

[2]周宏伟.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2):283-283,286.

[3]周宏伟.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2):313-314.

[4]周翱.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710-710.

[5]梁辉辉,杨鑫.刍议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390-390.

[6]伍后胜,庞宇.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18):114-114.

[7]朴洪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方法研究[J].民营科技,2014,(7):145.

[8]刘立伟.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4,(7):208-208.

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世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2005

[2]陈肇元,土建结构工程与耐久性[M].2003

[3]杨云峰.浅谈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4]王建军.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N].伊犁日报(汉),2006

[5]董心德,叶丹,张永平,蔡世连.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概念[j].中国产业.2010(12)

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结构杂志

[4]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篇(9)

建筑是一个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必然存在物,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一方面,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够能动的改造建筑。建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也是建筑结构需要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会随之转变优化,而这种有优化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建筑结构的不断优化有利于建筑在未来的健康发展,事物在时代的发展大潮中若是保持以我为中心的态度,对时代的发展进步不管不顾,只会导致被取代的结果。显然,我国的历史证明了这一道理。其次,建筑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促进时代的发展,建筑是总的时代中的一部分,建筑的快速发展会对时代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尽管建筑结构的优化如此必要而重要,但是目前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并没有达到其该有的水准,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相应的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建筑的长远发展有所帮助。

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

1、优化设计创新不彻底

结构优化设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设计方法,结构优化设计的任务,就是以数学规划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众多的可行设计中,选出相对最优秀的设计方案。它的出现,使工程结构设计由以往被动的安全校核转化为积极主动的选优设计,更进一步的实现了设计的最终目标-----安全。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事态并没有预想的发展的那么顺利,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现阶段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在优化设计创新方面并不是很彻底,部分原因是一些人还在坚持旧有的设计模式,认为优化设计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优的一种是一种‘浪费’,时间、精、方案的浪费。还有部分原因是一些设计人员的思维模式在经历了众多的设计方案之后变得有些僵化,有些模式化,对创新失去了一定的敏感度。

2、优化设计技术人员素养跟不上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人员是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主体与主导,在优化设计行为中占据着关键作用,建筑结构为人所设计,建筑结构优化的具体实施也为人所运作,其更是为人所服务,建筑本身只是一个存在物,其设计与实施都与人脱不了干系。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人员方面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上述的创新意识不够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人员的素养问题,包括工作素养与生活素养及个人素养等等,工作素养表面上看似与个人的素养与态度没有多少关系,其实其中蕴含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现今很多人说选择了一个职业其实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若是对工作不满意,难免会敷衍过关。

3、片面强调节约投资从而降低了技术和质量标准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具有经济性,其经济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提出的新要求。经济性是指通过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最大化的节约各种材料资源,达到减少建设成本的目标。另外,各种材料资源都存在一定的稀缺特性,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能科学合理的减少材料的使用量,节省建设材料使用成本。在这结构优化倡导中,难免会有些人乘此机会做出另一种形式的‘优化设计’,很多建筑企业的设计理念本就是以节约为本,在此背景下,不难想象会出现片面强调节约投资,从而降低技术和质量标准的现象。

二、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的一些建议

1、 培养结构优化设计人员的素养

结构优化设计人员的问题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思维模式有些僵硬化,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建筑企业要想方设法开阔设计人员的视野,不能局限在现有的成就中,应该组织设计人员学习欣赏外国或国内的优秀的优化设计方案,此外,还可以定期举行优化设计方案大赛,并且设置优厚的金钱奖励。另一方面是优化设计人员的工作素养问题,要着重培养设计人员对优化设计这一块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是对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没有兴趣,最终只会阻碍企业的前行步伐。

2、提高建筑企业对创新的重视度

创新是取得发展与进步的前提与源泉,除了上述的需要对结构优化设计人员进行创新的引导之外,还需要提高企业负责人对创新的重视度。俗话说,上行下效。若是上面的负责人都不重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下面的设计人员怎么可能对其十分重视呢。此外,在招聘设计人员时可以采取灵活应变的方法,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很多的设计奇才不一定拥有较高的学历,企业不妨给他们一个实习机会,设计人员的‘高质量’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

3、加大监督力度,严格规范优化设计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自身是一个很好地创造,但是有些人借此投机取巧,导致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变得复杂化了。对严格遵守规则的优化设计当然要鼓励,但是对借此投机取巧的企业一定要严格监督,一旦发现必须严厉惩罚,以此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只有除掉了这些的负面作用力,事物才能发展的更为美好,也才能在真正的促进事物的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投资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而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对建筑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一直是结构设计师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是一个比较科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但是影响工程造价和建筑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结构设计技术人员的素养根本不上、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而降低技术和质量标准、优化设计新意不够等等,所以在实际的建筑机构优化设计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每个环节和细节上都要力求达到最大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最终目的,在推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建勇. 如何搞好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3)

[2]李源新.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与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5)

[3] 白文颖,宁全民,王修孔,秦晓虎.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基建优化. 2006(04)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篇(10)

1、平面整体布置:道路交通组织须与电力公司和水利局宿舍区统一考虑。适当压缩南侧店铺面积,设置生态停车位;临庐陵大道应考虑停车位的设置;商业主入口和货物出入口位置不合理,须进行调整优化。

2、建筑风格:原则同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但局部建筑色彩要适当加深。同时花窗大小、广告牌的设置等建筑细部应进行优化调整。

3、容积率、建筑密度等经济技术指标需符合土地出让时的用地规划条件中的各项标准。住宅层高2.9米稍显局促,建议重新考虑。同时总建筑高度(包括构架)应符合多谱勒天气雷达站限高要求。

4、绿化面积少,应增加绿化面积;屋顶绿化的规划设计须保证实施的可行性。适当增加采光天井面积,以满足底下商业的采光要求。

5、应考虑把电力公司宿舍纳入方案,作为一个小区统一进行物业管理,并设置相应的物业管理用房;同时按有关规范要求完善地块内排水、排污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布置;高层住宅地下车库应设人防掩蔽所,达到人防地下室标准;住宅楼下须设置信报箱。

二、家园建筑设计方案

1、项目整体容积率偏高,建议将容积率降到3.0左右。临街1#楼建筑高度较高,影响北侧地块建房,建议层数调至16层,同时2#楼调至15层。

2、地下车库北入口达不到车辆行车安全要求,需重新考虑,同时须在地下车库设置防空掩蔽所,达到人防地下室标准。

3、原则同意建筑整体色彩,但应适当减少下部白色面积,效果图应进行优化调整。

三、庐陵体育中心运动员公寓

1、整体建筑风格、色彩要与综合楼相协调。

2、比赛馆设置在金钟路与体育路的交叉口,方形的造型不仅显得突兀,也影响人车视线,建议尽量往北移进2米左右。

3、应将卫生间里的公共洗手池布置到对面。

4、停车位应结合绿化设置生态停车场。

5、建议将本项目公寓部分纳入2012年县公租房项目。

四、名人苑住宅小区

1、总平面布置方面:小区内高层建筑之间和与周边多层建筑之间山墙间距须达到13米以上;建设取消临街西侧商铺,小区西侧出入口设置为敞开式;小区内道路宽度较小,应适当加宽至6m。

2、原则同意该建筑整体风格,但外立面效果上色彩较暗,应适当调亮。

上一篇: 地理信息技术学 下一篇: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