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4 17:16:02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篇(1)

西红柿(番茄)生长过程掐掉杈子与不掐掉杈子一样吗?哪种情况产量高?

课题说明:

居住在农区的学生,对农家的小菜园都很熟悉。人们侍弄管理瓜果蔬菜的方法不尽相同,有的人家在一些作物生长过程中,除了正常的松土、施肥、浇水外,还要对秧苗的枝杈进行控制生长(即及时掐掉茎上客出的小杈)。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吗?本课题以西红柿(番茄)生长过程控制枝杈好还是不实施控制好让学生亲历实践,通过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课题研究目的:

1.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得出量化结论,探究成因。

2.学习小课题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并以这种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探究意识和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理念,并转化为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研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

4.在实验研究的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经受劳动锻炼。

实验研究的程序:

(一)培训

实验研究活动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就实验课题探究的内容、目的、方法、步骤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明确实验的内容、目的,初步掌握实验研究的方法、步骤。

(二)建立实验研究活动小组

小组成员:4~6人。每小组设一名小组长。

小组建立原则:1.居住尽量临近。2.成员中至少有一家种植西红柿。3.小组成员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合作。

(三)选择确定实验基地

各小组在组内成员中,选择一家种植西红柿的小菜园,为本组实验基地。选择好后,让该同学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四)实验研究的方法、步骤

观察定苗——区别操作——过程记录——材料整理——得出结论——分析原因——方法迁移。

相关说明:

1.每个小组确定实验基地后,从西红柿下种到苗期管理以及收获全过程,都要参与其中。为了减少劳动量以及劳动用时,各组只选择八株秧苗或十株秧苗,平均分成两个对比组进行实验操作。一个组控制枝杈,一个组不控制枝杈。这样同学们每次劳动只需10分钟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

2.两个对比组苗期管理:同时浇水、同时松土、同时施同种肥料、同时上架。只是一组秧苗控制枝杈生长,一组秧苗枝杈任其繁衍生长。西红柿秧苗生长的一般规律是:小苗长到十厘米左右,茎的顶部开始出现花柄,同时在花柄一侧客出一个小杈,以后,每个枝杈上长出四五片叶时,枝杈上又开始出现花柄,旁侧又客出小杈,就这样,枝生杈,杈长枝,枝杈裂变式生长。对控制组秧苗的管理,就是从西红柿第一次长出花柄后,把客出的分杈掐掉,以后,茎上每次开花旁侧的小杈都要掐掉,只留一根茎生长、开花、结果。这就需要同学们每隔三四天,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基地进行观察、实施打杈操作。

3.从秧苗初花到坐果,再到第一串果实成熟,一直到果实全部收获,各小组都要跟踪观察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每一串花展开的时间。每一棵秧苗第一串果子成熟时间,每次从各秧苗上采摘的蔬果称重后记录下来,再做其他处理。在秧苗管理期间,把每次对控制组秧苗打杈子的时间记录清楚。

4.西红柿秧苗遭霜前,把每一颗熟果都采摘完,称重、记录。实验研究进入数据统计、材料整理阶段。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安排下,分工协作,对本组在实验期间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分项和综合统计。把西红柿控制组总产量与自然生长组总产量进行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5.教师组织全班课题实验研究交流研讨会,各组汇报本组实验经过和结论,教师引导分析结论产生的原因。总结这次实验研究的方法、步骤,使之转化为小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

6.把这种实验结论推广到茄子、葫芦、西瓜、香瓜等作物管理上。

设计理念与思考: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篇(2)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领域本学期将围绕着四个领域开展活动,合理分配好活动课时。

1、 研究性学习的计划:

初步确定本学期开学初在3至6年级研究性学习的领域进行系统培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有:查找资料、实验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对以上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掌握其方法,便于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运用。

查找资料:(举例收集古今中外和身边的关于孝子的故事。)

查找资料法一般需要经过5个步骤:一是课题分析;二是资料主题分析;三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四是资料的阅读与摘录;五是资料的提炼与阐述。

三、四年级需达成的目标:了解查找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等)学会运用各种途径正确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把自己查找到的资料简单的记录下来。中年级学生学会掌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与摘录就可以了,课题的分析和资料主题的分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五、六年级需达成的目标: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准确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总结。学会使用打印机,知道哪些资料是自己所需要的,把资料整理成自己的语言,并熟悉自己查找的资料,杜绝在汇报过程中拿起没有进行处理直接读。高年级的学生需大概了解以上五个步骤并能简单的将五个步骤全部操作下来。

实验法:(举例:污水危害对鱼类生长的影响研究。在专门综合实践教室中进行实验。)

开展实验研究一般要分为五个步骤:1、实验设计;2、实验准备;3、实验观察与记录;4、实验结果分析;5、完成实验报告。

三、四年级学生需达成的目标: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了解实验的步骤、实验时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会对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结果分析。

五、六年级学生需达成的目标:对要做的实验进行设计,自己操作实验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的结果和自己的猜测进行对比和分析,完成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起止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实验地点

记录时间

实验观察记载

记录人

观察法:(举例:观察一年四季夜间天空的变化情况;观察城市河道在不同季节的情况;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观察校园中学生课间的活动情况;观察教师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度的信息等。)

观察研究法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1、制定观察计划2、实施观察测量3、分析观察记录4、得出观察结论

例如: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研究

《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研究》观察计划

观察目的:了解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重点区分短日照植物与长日照植物受日照影响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并发现同类植物由于日照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结果等。

观察对象:夏季选择天仙子;秋季选择。

观察地点:学校或附近的花圃。

观察步骤:

①夏天,在接近天仙子开花的时节,在花圃里支一把小伞,每日下午定时遮阴3小时,观察其与未遮阴的天仙子哪个开花更早。

②秋天,在接近开花的时节,在花圃里支一把厚布小伞,每日下午定时遮阴2~3小时,观察其与未遮阴的天仙子哪个开花更早。

观察分析:

①发现短日照植物与长日照植物受日照对开花的影响规律。

②可以发现不同植物每天受日照最佳的时间应该是多少吗?

③如果将观察结果应用到植物种植地区的迁移上,有些什么价值呢?

调查法

调查研究法的一般过程有7步: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调查内容,2、选取调查对象,3、设计调查方法,4、收集资料,5、分析研究,6、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7、形成课题成果。

三、四年级目标需达成目标: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把需要调查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化、细化,要尽量清晰完成本课题究竟需要获得哪些第一手的调查材料。

能根据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注意收集好问卷调查发放的问卷,实地调研拍摄的照片、获得的录音资料、笔记等,深度访谈主要是整理后的访谈记录等。这些资料收集起来是要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作准备的,所以一定要尽量收集完备。

五、六年级目标需达成的目标:对前一阶段调查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研究。对调查问卷的各类数据要通过统计、分类和分析、比较,发现可资说明论题的一些信息,并且整理和归纳起来。

2、社区服务与社会综合实践计划: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本学期将社区服务的敬老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孝文化相结合,带领学生去敬老院以获得最直接的经验。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把学生的学习实践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计划:

本学期我校3至6年级都定制了劳动与技术课件制作的材料和我们的小主人蔬菜园的种植相结合。

三、四年级掌握的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坏境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2、走进信息技术大门,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3、学会正确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4、能够根据材料的用途和性能价格比,进行材料的价格和选择。

5、知道泥塑作品的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刻纸、剪6、纸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纸塑工艺和泥塑作品并作出评价与说明。

7、种植常见蔬菜知道其生长过程

五、六年级掌握的目标:

1、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2、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3、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4、知道纸质类、木质类、金属类、塑料类等材料中常见易加工材料的性状和用途,会使用一些合成材料和连接材料进行部件连接。

5、通过测量、绘画、材料加工等活动,学习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6、会解读简单的家用说明书,掌握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

7、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职业。

二、制定计划认真实施

活动安排见表:

年级 周次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2

观察法

观察法

观察法

观察法

3

劳技和种植

劳技和种植

劳技和种植

劳技和种植

4

查找资料法

查找资料法

查找资料法

查找资料法

5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7

实验法

实验法

实验法

实验法

8

郊游与记录

郊游与记录

郊游与记录

郊游与记录

9

访问法

访问法

访问法

访问法

10

参观与访问

参观与访问

参观与访问

参观与访问

11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12

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法

13

敬老院

敬老院

敬老院

敬老院

14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

15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16

烹饪学习

烹饪学习

烹饪学习

烹饪学习

17

烹饪学习

烹饪学习

烹饪学习

烹饪学习

18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劳技与种植

19

整理过程资料

整理过程资料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篇(3)

1.问题的提出

湖湘南郴州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课学业成绩量化标准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国家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参照2007年公布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中相关年龄段的测试项目作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量化标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情、教情和学情的变化,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如果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量化标准的话,那么当前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分将过低。二是用《高中男、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评分标准》、《高中男、女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来评定中职学生运动能力及健康状况,尽管学生都处于同一年龄阶段,显然不是全面的也是不很恰当的。三是部分学校对学生运动能力量化标准呈自主随意性状态,不严肃。解决好以上问题对促进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创建独立有序可操作的中职学校学生运动能力量化标准,倡导诚信教育,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构建者将是十分有益的。

2.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量化标准及等级的研究依据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构建者。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适应的程度和承载劳动强度的能力,自然是我们体育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一般而言,一个人在体质状态相对稳定之下,可以通过主观感觉与客观检查两个方面来判断体质状态。其中主观感觉包括个人心情、身体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面色、呼吸、动作、注意力等,客观检查则包括脉搏、体重、工作时间等因素。人的形态结构、机能状态、运动能力与人的工作能力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尚有一定的差异。我们在劳动岗位对身体素质具体化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专门身体素质的训练,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运动能力的相关性将大幅提升。疲劳程度出现得早,表明体质状态欠佳,根据这一原理制定《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量化及等级标准》是符合生理现象和规律的。

3.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等级标准的研究步骤与方法

步骤一:

将2007年和2008年入学学生作为制订《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量化及等级标准》实验组对象。

步骤二:

(1)2007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按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实施突出“健康第一”新理念的正常教学,按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测试工作,并分别按及格类、良好类、优秀类汇总个人总分及类别。从三类别中分别按专业计算机应用、数控、电会、机电、文秘、工模具、物管、电子、旅游、汽修随机抽样男、女各4名,共240名学生组成实验一组。

(2)2008级学生在完成实验一组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以未来工作岗位对身体素质具体化要求为目标,对学生实施岗前身体素质的专项训练。如:工模专业加强负重搬运训练,计算机专业加强手指俯卧撑、排球专项训练等,文秘专业实施健美操及形体训练,等等。并按实验一组方法随机抽样240名学生组成实验二组。

步骤三:

(1)按疲劳程度参考标准印制《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量化及等级标准》调查表。

(2)拟定《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量化及等级标准》为:轻度疲劳为岗位适应等级1类。中度疲劳为岗位适应等级2类。非常疲劳为岗位适应等级3类。

(3)分别对实验一、二组进行岗前必要的实验培训后先后将两组学生安排到同一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对口实习。

(4)实习单位安排学生正常工作时间8―10小时,加班最长时间不得超过14小时。实验周期为三周。

步骤四:

(1)疲劳程度与岗位适应等级的判断拟以实习期间连续三天所出现的疲劳症状程度来确定岗位适应等级类别。

(2)实习实验期间全体学生必须按疲劳症状程度参考标准认真填写《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量化及等级标准》调查表。

(3)根据疲劳状态得出个人对实习岗位适应的等级。学校将《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量化及等级标准》调查表进行统计汇总。

步骤五:

将实验1―2组实习生实习岗位适应的等级,和他们在校期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形态结构、机能状态、运动能力测试成绩汇总对比得出下列实验数据。

结论一:实验一组(2008级)在教学目标仅以突出“健康第一”的状态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三个类别人数与《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量化及等级标准》三个类别人数相差较大,表明健康状态的学生并不等于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两则之间相关性有一定的差异。

结论二:实验二组(2009级)在教学目标突出“健康第一”的正常状态下,对学生增加了以专业为导向以未来工作岗位对身体素质具体化要求为目标的岗前身体素质的专项训练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三类别人数与《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量化及等级标准》三类别人数相差不大,表明健康状态的学生在岗前身体素质的专项训练后,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可能性大增,两则之间相关性很大。

4.《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等级标准》的等级标准

根椐《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量化及等级标准》的研究步骤方法所得出实验数据和结论,结合学生劳动时间和强度,以及疲劳出现的时间,拟将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量化项目中规定分值总和直接量化成《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等级标准》,具体标准如下:

(1)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量化分值达60―79分者,其未来岗位适应等级为3级,可承载8小时中等程度的劳动强度。

(2)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量化分值达80―90分者,其未来岗位适应等级为2级,可承载10―12小时中等程度的劳动强度。

(3)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量化分值达91分以上者,其未来岗位适应等级为1级,可承载12―14小时中等程度的劳动强度。

5.中职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年成绩的评定办法

中职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年成绩由学生岗前体能量化项目中实际规定分值的总和+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等级标准构成。其中学生岗前体能量化项目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规定测试的项目+体育课集体测试项目+岗前各专业身体素质测试构成。

6.结语

如果说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以突出、彰显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行为健康为目的是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话,那么,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企业文化的需要而设立的《中职学校学生岗前体能量化及等级标准》评价思想及体系,则在“健康第一”的思想基础上,集中反映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协同奋进集体合作精神和强健忘我的工作之能力的教育理念。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岗前运动健身的热情,而且符合当前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更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龙,刘秋良.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调查及模块化教学培养体系构想的研究.新闻天地,2009,(63).

[2]刘秋良,曹万江,曹云,陈龙,黄小江.湘南郴州中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第的研究》中国科技教育,2009,(07).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篇(4)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职业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即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的学科知识。

教师专业化要求主要有三点:(1)在职业道德要求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2)在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3)在劳动形态上要求从“教书匠”到“创造者”。

一、我校教师队伍情况

近三年来,我校分配十多名新教师,如何促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高质量地做好教学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我校立足校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青年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引入课堂观察法,以专业的听评课方法来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

二、利用课堂观察法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做法

1.开展课堂观察的意义和必要性

常规听评课活动效果不佳,处于低效,主要有下述四个方面的原因:(1)听课目的不明;(2)课前准备不足;(3)课堂观察不清;(4)课后反思不深。而带着课堂观察有目的地听课评课则能很理想地解决这些问题。它能逐渐培养教师养成自觉观察的意识,围绕课前确定的课题或研究重点,有意识地聚焦观察视角,从而深入地、持续性地观察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并留意这些行为对应的教学效果。所以,进行课堂观察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改变教师的听评课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将有意识地观察自觉地贯穿于所有的教研活动之中。

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及课后观察结果的分析,关键不在于甄别这节课上得好不好,而是强调通过观察与分析,摸清课如何上得好,为何会出现不好的环节,如何基于上得好不好在后续教学中应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制订和填好课堂教学观察表对我们提高听评课能力还是十分必要的。

2.课堂观察的基本思路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为:(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3.实施课堂观察的具体过程

步骤一:确定参与人员

由于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中心任务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运用课堂观察法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要求课题参与者至少具备两个必要条件:(1)对网络技术比较熟悉;(2)青年教师。为此,我们选择三年教龄以下的教师作为我们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中心成员,其他教师作为辅助教师参与活动。

步骤二:确立研究内容并制定课堂观察量表

基于青年教师专业化三个层面的发展需要,我们把“课堂教学常规”设定为我们的研究内容,并在“课堂教学常规”的基础上设置了三个子内容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与课堂观察点对照表

并针对这三项子内容设置了三个课堂观察量表(略)。

步骤三:召开课前会议

在确定代课老师开设观察课以后,参加课堂观察的老师,召开了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是课堂观察活动的第一步。在课前会议上,作为开课教师要说课,根据开课教师的说课和参加观察的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明确观察点。

步骤四:开展课堂观察

进入课堂观察时,每一位观察的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要求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也要有定量的记录,比如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同时,要有观察者的现场感受与理解。如有条件,观察的教师还要制作音像资料。

步骤五:召开课后会议

课堂观察后,及时召开课后会议。在课后会议上,开课的教师要先就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充分说明与反思,参与观察的教师就这节课展开对话。

步骤六:在网络环境下深入研讨

为了使得课堂观察的成果发挥到最大的效果,在课后会议结束之后,要求参与授课的老师及时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到“天和部落”上,然后就具体细节问题在网上进行深入的研讨,必要时可以邀请兄弟学校的老师一起来研讨,并最终形成具有研究价值的案例。

4.实施课堂观察的效果

通过课堂观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通过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前准备状况得到改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2)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观察,老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学期初有66%的老师一堂课所关注到的学生不超过三分之一,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89%的老师在一堂课中可以关注到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并且对学困生能进行重点关注。

(3)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观察,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方面趋向合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89%的老师能将讲授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时间有所增加,对学生的发展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总而言之,课堂观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进行教与学的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可以增进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提高自己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观察还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文叶,崔允漷.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J].中小学管理,2008(04).

[2]郭威.课堂观察的实践探索与价值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09(06).

[3]刘文东.课堂观察中的反思[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05).

[4]郑东辉,俞小平,郑超.如何开展“课堂观察”[J].今日教育,2008(Z1).

[5]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李瑾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篇(5)

一、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培养目标

基于职业发展视角,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职业、认识自我,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生个性的职业心理倾向出发,初步制定好符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奋斗目标,并根据市场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结合自身特点,及时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确保未来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调适求职心理,了解就业途径,掌握准备就业、选择就业、获取就业的知识,开展求职技能的基础训练,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择业观,提升就业能力。

(三)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市场知识,开展市场调研,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正确创业观,制定创业计划,以达到拓展学生就业途径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的目的。

(四)职业核心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终身从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

二、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现状

技工院校许多职业指导课老师在教学中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善于创新,千遍一律的灌输方法,使原本就学生对知识学习缺泛应有的生气和活力,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出现了上课老师上面讲,底下学生玩手机、睡大觉的现象,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即使采取了许多方法,如认真钻研教材,耐心细致地讲解知识要点,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讲评,但收效甚微,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建设难于实现。

三、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创新方法

(一)活动教学法内涵

活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教育性与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活动教学法将活动引入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科教学、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它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与行动相统一的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活动。活动教学法为职业指导课教学需要达成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活动教学法创新实例

1.项目活动型

以提出项目活动任务为起点,以学生观察、思辨、交流为主体性活动方式,着眼于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通过引导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二课第一节:就业

活动步骤:

(1)确定项目活动。在讲授《职业指导》第二课第一节就业时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在与学生讨论后确定项目活动“赴市人才市场体验市场就业”。教师下达活动任务书(项目、方法、活动内容)。

(2)制定工作计划。学生分小组依据课本学习内容和教师出具的活动任务书制作赴市人才市场体验市场就业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表。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计划、活动记录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保证项目活动任务计划的切实可行。

(3)项目活动实施。活动小组赴市人才市场,依据活动计划观察现场工作状况,熟悉劳动力市场的运作过程。认识各类职业岗位,寻找本专业对应岗位并与用人单位交流,了解企业对岗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感受现场氛围,分析本市就业形势,掌握市场就业方针。各小组选派1名学生作好小组活动记录表。

(4)项目活动考核评估。各学习小组依据活动记录表展示活动成果,要点有一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认识,即对劳动力市场主体、客体、过程、规则和就业方针领悟等记载,二是对劳动力市场现场情况的记录,即对市劳动力市场主要招聘单位、招聘岗位、应聘人数的估算及对本市就业形势分析等记载,三是与招聘单位交流的体验,即交流单位的名单、企业对员工素养和技能的要求和能否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记载。教师对各学习小组活动的结果进行审查、评价、总结,并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2.情景体验型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接受不同信息的刺激,形成一定的心理反应,并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进行自主讨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逐步提升认识,形成正确行为导向,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根基。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六课第二节:面试技巧

活动步骤:

(1)创设体验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小品表演《花落谁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入境感受。

(2)设计导思问题。由小品表演给出讨论问题,角色阿强面试求职表现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一、第二学习小组讨论),角色小明面试求职表现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三、第四学习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公司的招聘人,你会录用谁?陈述理由(第五、第六学习小组讨论),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开展合作讨论。

(3)交流内心感受。学生分组讨论,结合题目把内心感受写在张贴板上,面试中的优势和劣势分别采用红色、白色张贴板加于区别。小组贴好张贴板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给出老师总结的面试求职技巧与学生的张贴板互补,播放动画《求职五忌》。此步骤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外部的合理评价,从而进一步强化正确的感受,矫正过急或偏向的情绪,升华情感。

(4)进行实践检验。依据教师出示面试中最经典的35个问题,由学生扮考官,准备好面试时所要提的问题,其余学生作好准备,并自告奋勇上台体验,教师点评。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提供现实场景,进行针对性求职面试训练,让学生在模拟训练过程中自我体验、自主发展。

3.调查研究型

以学生感兴趣、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以小组的方式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等有效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十二课第二节:做好市场调研

活动步骤:

(1)确立调研主题。依据教材“做好市场调研”,教师挑选本市便于创业的地方优势产业中本校毕业生创业个案,供各调研小组自主确立个体创业经营调研主题,如:关于我校毕业生祝利强创业历程的调研报告。

(2)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单位和对象:第一小组调研96届烹饪专业毕业生海宁滋味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军飞,第二小组调研98届电工专业毕业生海宁施曼尔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鹏申,第三小组调研04届机电专业毕业生海宁市鸿耀五金厂总经理祝利强,第四小组调研09届旅游专业毕业生海宁威豪名仕机动车养护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威,第五小组调研09届旅游专业毕业生淘宝商场店主张静燕,第六小组调研09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海宁皮革城杭州路21号店主顾良琴。各调研小组设计调研报告单(表格式):内容包括调研目的、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设备、员工待遇、产品销售、经营策略、赢利情况和调研启示等,并将调研报告单中需向企业了解的内容设计为具体的调研问题。确定调研方法:询问法。确定调研时间:各调研小组组长主动与调研对象取得联系,确定调研时间。

(3)开展调查研究。各调研小组依据调研报告单和调研问题下公司开展调查研究,完成调研报告单。过程中注意安全、礼仪、工作方式等。

(4)交流调研成果。各调研小组组长展示本组调查研究成果和感受,教师适当点评以引导学生取长补短,丰富内心感受,提升认识,达成集体调研目标。

四、教学实效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教学法把职业指导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活动教学课堂中教师只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克服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睡大觉的现象。如在就业教学案例中学生亲临市劳动力市场,直观感受了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客体、规则,主动探究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就业过程,加深了对市场就业方针的理解;通过主动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了解了不同职业岗位招聘的具体要求,初步形成了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篇(6)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一种以简短视频为核心的在线课程,引起了教育者的极大关注,这种小型在线课程被称为微课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微课)。正在引领教育迈向一个全新的“微时代”。

关于微课,中国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和胡小勇教授2014年为微课作了一个新界定: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显现出微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应用。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曹培杰博士说:“微课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来表现精细化内容和实施个性化学习的总和,其核心是简短精练的教学视频,关键是激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

存储便捷,学习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这是微课的一大特点。因此,将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挂在网页上,让各类学生根据自主的时间,自由选择所需的内容进行学习,既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方便一些因事、因病无法到校上课的学生,让他们上网点击微课,单独面对微课,在家里、在医院同样也能学习新知识。

一位三级学生,周末跟随家长外出游玩时不小心摔伤了脚而住进医院。当时孩子正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单元的新知识,正当家长耽心孩子的功课会落下时,老师告知了学校的网址,并让学生在医院里看微课视频,如果有问题及时与老师电话联系。整个单元,学生没到学校上过一节课,单元考试老师也只是把试卷送到家里,让学生自己完成。老师改完试卷后,奇迹竟然出现了,所学功课不但一点儿没落下,还得了高分。从此这个学生喜欢上了微课,他说:微课时间短,但能围绕所学知识,既有声音又有动画一下子就看懂了。

二、帮助理解教学重点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阅历,对一些生活性很强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一些数学知识由于比较抽象、复杂又远离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师上课时虽然用上了图片、PPT演示,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但这些知识又是教学中的重点,必须理解。而微课集于声形并茂、色彩鲜艳又有动作配合,直观形象,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类知识。

如四年级“烙饼问题”,一个平底锅,每次可烙2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烙3块饼最快需多少时间?完成烙3张饼,学生容易做到,做,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6分钟)烙好3张饼,需要一定的烙饼方法,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围绕烙饼的方法,老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模拟实验,自主探究,有些小组成功了,还有一些学生疑惑不解。虽然老师让实验成功的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但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加上展示时的学生所用的道具太小,其他学生不易观察,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感到茫然。这时老师及时将制作的微课进行放映,通过屏幕将烙3张饼的过程动画演示,尤其是关键之处,当两张饼烙完第一面后,将锅中一张饼翻一面,同时取出另一张饼,放入第3张饼时,这一动作学生看得真真切切,此时微课不但有动作配合,还有同步的解说声音,当学生很直观地看到了烙饼的全过程,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烙3张饼只需6分钟的道理,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教学中的重点。

三、有效化解教学难点

每堂课的教学,既有重点,也有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的过程中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关节点。换句话,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而是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则是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积累了许多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好方法,但采用微课视频进行难点突破,教者轻松,学者愉快,不仅有效,更能体现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及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特性》一课,要求学生画出三角形底上的高是教学重点,而让学生画出钝三角底边上的高,则是教学难点。之所以会成为教学难点,有两个方面:其一,钝角三角的高有两条是在三角形之外,难以找到顶点与其相对应高的底边;其二,画这两条高时,必须先在相对应的底边画延长线。根据这一难点,一位老师精心制作了微课视频:在钝三角形中,先将直尺与钝角的一条边重合,然后从钝角的顶点向外延伸画虚线足够长,再从这条边所对应的顶点画一条与虚线垂直的线,钝角三角形中的一条高就画成了。按此方法,又播放了画出另一条高。微课视频清晰,教师旁白配音清楚,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学生看得真真切切,绝大部分学生已知道操作步骤。紧接着,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画好的一个钝角三角形,让学生跟着微课视频,播放一个步骤,学生照着画一个步骤,直至把这两个高画出。这样全体学生都学会了画高。本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在微课视频的直观演示中得到有效突破。

四、利于学生知识梳理

一堂新课,所学知识并不是一气呵成,而是有许多环节和步骤聚合而成,给学生感觉是由许多碎片化的知识粘合而成,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不利于学生知识建构。因此课堂知识的小结、梳理十分重要:一是有利于完善知识体系,二是有利于总结知识及活动经验。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课堂知识梳理能力较弱,尤其需要教师给予帮助。但一节课的内容较多;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学生已经是比较疲备,往往是按奈不住好动的本性,这时老师的课堂小结与知识梳理如同虚设,效果甚差。若采用微课视频进行全课知识的梳理、小结,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微课视频有鲜艳的色彩,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有合适的动画,能引起学生无意注意;有特色的配音旁白,能刺激学生的耳朵,减轻学生的疲劳。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在课堂既将结束时,老师播放了《几分之一》微课视频,将一个苹果平均切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将一段绳子剪成3段,其中的一段是三分之一;将一张纸折成对折2次,得到4个大小完全相同的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四分之一……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虽然学生已略感疲劳,但视频的动静搭配、明亮的色彩吸着学生,并在这轻松愉快的知识梳理和小结中,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晰认识,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了分数的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课堂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篇(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仅凭经验已很难应对,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科研先导“科研兴校”已成为教育界最为流行的口号,“教师即研究者”也已经成为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起码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是天天上课不变成一中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都应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而且,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拥有最佳的研究条件。事实上,我们并非没有研究,问题是我们未能掌握科学使用的研究策略和方法而且在初步的研究之后,缺乏“成果意识”,而是未能对研究进行理论化的工作,并进而知道我们的教学实践。这对于辛辛苦苦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缺陷和遗憾。

新课程的出现使得“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更为迫切。新课程的实施,是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不确定性、教学内容不确定性,教师教学位置的不确定性,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改进,提出最有效的改进意见,对教学情境发起挑战进行研究。这一过程也是对教师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它能使教师形成新的专业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育科研讲步骤

理论上一般来说,教育科研工作要经过以下步骤:

选定课题。根据能给研究工作提供的设备、经费、时间、研究对象及资料等客观条件和可以投入研究工作的人力即研究者的水平与能力等主观条件,结合问题的大小、难易度及研究价值等因素,确定力所能及的课题。

查阅文献。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些尚待解决?他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结论的科学性如何?只有弄清以上问题,才能开始新的研究工作。

除查阅文献外,还要通过调查、访问及观察等手段对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目的是要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价值及可能性进一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制定研究工作计划。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范围,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时间进度等。根据这个计划,在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在实施研究中,可以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完善。

搜集并整理资料。这里所说的资料是指在实施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大量新资料。在集体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一切变化现象都尽可能及时观察,形成、积累资料、并要求做到全、实习、细,以能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分析研究。在已经搜集并整理的材料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脑力加工。如果发现原有材料上有欠缺之处,还应该继续挖掘材料。在分析研究中,最关键的是下结论,即把分析研究的结果归纳成几条原理、原则或者做出判断。

撰写报告。把科研的全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的表述出来,教育科研成果一般有观察、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实验报告及论文著述。

我们从事课题研究工作不是知道了研究步骤就行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动态系统,期间会发生许多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各种各样的可供选择的课题研究。对于某个具体单位或教师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只能选择一两个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问题与矛盾要转化成为课题,就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

二、课题选择讲原则

(1)科学性原则。也可视为实事求是原则。课题的选择必须符合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规律 和全面实施为基础。可以说科学性原则是教育科研选题和设计的生命。(2)需要性原则。目前,我国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落后于教育改革好教育建设的需要。教育改革实践中,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探索,给予理论上的回答。我们吃了对当前教育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优先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外,还要对某些具体有超前性的、预见性的、有应用前景的理论性课题进行研究。(3)创新性原则。要保证选题具有创新性,选提前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好调查研究,弄清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在当前国内外或一定区域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尽可能地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此类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现课堂具有创新性的基础。(4)可行性原则研究者从自己所具有的主观、客观条件出发,全面考虑是否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去恰当的选择研究的题目。(5)扩展性原则。扩展性原则是指在选择科研课题是要考虑课题应有一定的横向涵盖性和迁移性,即研究成果能应用于较广泛的教育教学领领域。

三、课题选择讲来源

(1)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一线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微观方面的情况,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如自己参加的具体活动、正在从事的具体工作、学习了某种材料、目前教学的具体教材、班级、学生和使用的具体教学手段等。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通过对他们的结构、功能、形式及其相互影响进行分析思考,照岔子、寻不足,就能看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直接的课题来源。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篇(8)

    二、主题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运用

    1.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与否决定着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比如很多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第四课“长鼻子”《可爱的小象》一课中,经常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象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模唱等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初看这些教学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带着“主题思维”来审视一遍本课定标,它还不够准确。首先,看课标对一年级学段目标的要求。其次,看教材编写的意图。从教材的编写上来看,这一课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用响板、碰钟为歌曲进行二声部伴奏;了解音乐要素之音乐的快慢。最后,纵向比较该教学内容的进度与要求。(1)已学的学唱内容具体要求下册《布谷》要求:放松、清晰地演唱;下册《牧童谣》要求:随老师模唱旋律;下册《数鸭子》要求:轻声、愉快地歌唱。(2)二声部伴奏在上册第一课认识了碰钟,在《小青蛙找家》一课中认识了响板,并在《咏鹅》、《大家来劳动》、《小青蛙找家》、《星光圆舞曲》、《龙咚锵》、《放牛歌》等课中多次进行过二声部及三声部的器乐合奏。所以本课的二声部伴奏是属于学生复习、巩固的内容。(3)已学内容中包含音乐的要素知识点上册第三课讲过《音的强弱》;上册第七课讲过《音的长度》;下册第二课讲过《音的高低》。通过以上三步骤的思考与教材剖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可爱的小象》,感受大象的长鼻子音乐形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歌词、模唱旋律、打击乐伴奏、快慢对比演唱等方法学会表演唱《可爱的小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放松、清晰的声音,轻松、愉快地演唱《可爱的小象》并认识音的快慢。

    2.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下册第五课“游戏”《火车开了》为例,执教教师较多地选择学生模仿火车动作来边跳边唱;设置各车站站点、司机、站长等角色进行体验练习。但这些教法的选择并不仅是为孩子提供体验活动,而是应该带着主题意识,让方法为内在服务、为目标服务,让孩子通过系列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又以《粉刷匠》为例,虽然这首歌曲在我们下册第七课“巧巧手”单元,但这首歌曲是学生幼儿园都早已学过的歌曲,但很多老师还是在课中让孩子带着方纸帽子,分组进行粉刷比赛,看似学生开心地一遍遍在音乐性弥漫原则下,用体验式参与活动来感受、表现歌曲,但由于老师在本课没有“主题意识”,并不是通过体现歌曲强弱规律的动作表演唱、表现演唱音色的粉刷动作来创编、体会歌曲情绪的快慢对比、感受“刷子飞舞忙”的分组活动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在“主题意识”引导下选择和实施的教学方法,所以就不能较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

    3.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效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篇(9)

所谓劳动与技术教育设计,就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创造教学条件,去选择组织和传递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经验的过程。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设计的依据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设计要以国家课改指导纲要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1.综合性。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指定性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计应充分体现综合性。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体现劳动与技术教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发展学生综合学习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实践性。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规律,这是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以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从事实际操作活动为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突出教学实践的设计,注重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技术探究和技术学习。要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使整个教学设计以操作训练为主,在操作活动中增强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体悟。以操作训练为主线,这也是劳动技术教育教学设计区别于其他学科设计的最重要的标志。

3.可行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注意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和基本教学环节(诸如准备器材、导入新课、讲解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总结评价、布置作业、整理器材等)加以具体分析,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拓展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身参与和经历劳动过程,进行愉快的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追求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基本程序

依据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学生的特点,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采用诸如参观、故事、实物展示等布置学习任务。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实践范围,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进入探究状态,在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基础上,归纳出问题之所在。

2.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了问题之后,学生就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在开放的情境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和思路点拨,促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沟通,以科学的态度从不同角度认识自我,形成多种形式的“作品”。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3.表达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之后所取得的“作品”(实物或有关材料)进行交流、研讨,与大家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问题。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具体实施模式

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基本模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主题。这与一般程序大致相同。

2.激趣导入。可以由实物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活动,亦可由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活动,还可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感受和探究的欲望,引领学生进入实践活动环节。

3.启发探索。教师集中或小组合作进行,安排活动时间,提供活动相关资料和工具,通过引导确定活动具体内容、开展形式、实施进程、方式方法等。

4.实践体验。活动实施阶段,多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进行,具体方式可以是个人、小组、集体活动等。有些活动可以采取师生或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校外指导者合作的方式进行,但教师主要作为整个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在活动中,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方法、资料、工具等辅指导。

5.总结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倡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

6.拓展提升。提出一些活动后进一步思考、探索或需要延伸训练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引导活动向纵深拓展,提升活动水平。

这6个步骤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灵活安排的,但不论如何,整个过程都应体现学生是课程实施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课程理念。这个模式的重点在于突出了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性质,但也没有忽略教师在课程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参与和促进的作用。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服务的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激发、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实物”作品,诱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2.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突出对技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3.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技术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通过“公正”、“合理”的评价,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都能成为活动的受益者。

5.根据中小学生的性别差异控制好学生的劳动强度,做好劳动保护。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安全。

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步骤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123-02

互联网思维和电脑手机不断普及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课上授课以外已经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也没有解决课下学生学习的问题和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手机这种工具不断发展的今天,借助手机,结合互联网教育的特色,让学生在课下的手机中依然可以进行科学知识学习和问题的深入探讨。这不但是学生的需求,也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实际教育问题。这次测试报告的研究用途是为互联网教育的设计和注意方向提供一个参考,研究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下载量高的互联网教育手机APP在实际操作中的优点与缺陷,侧重于对测试用户在交互使用时对界面的识别性与教育性的数据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之后的课题研究中的改进设计提供可用性测试数据材料。通过对交互界面信息系统真实模拟界面的模拟操作,采用信息设计的研究方法进行有效测试,根据被测受众的描述和体验反馈信息,对此用户交互界面设计的识别与互联网教育进行综合评定。

1 APP版本

《咪咕学堂》2.9.3。

2 硬件平台

型号:SM-N9100

Android版本:5.1.1

Android安全补丁级别:2016-06-01

基带版本:N9100ZCUICPBI

内核版本:3.10.40-7246036

dpi@SWDD6505 #1

Tue Jun 7 12:29:25 KST 2016

版本号:LMY47X.N9100ZCSICPFI

Android的SE状态:Enforcing

SEPF_SM-N9100_5.1.1_0051

Fri May 20 14:59:42 2016

硬件版本:MP 1.101

安全软件版本:MDF v2.0 Release 1

VPN v1.4 Release 5.2

KNOX版本:KNOX 2.4.1

Standard SDK 5.4.1

Premium SDK 2.4.1

Customization SDK 2.4.0

Container 2.4.1

CEP 2.0.1

Enterprise Billing 1.2.0

OTP 1.1.1

SE for Android 2.3.0

SSO 2.4.1

TIMA 3.1.007

VPN 2.2.0

3 APP评估

3.1 交互界面整体印象

(1)界面风格:扁平化设计。

(2)界面颜色:主要由绿色和灰色组成,倾向绿色偏多。

3.2 整体印象

整体分类清晰,易识别。初步接触会觉得主色不讨喜,但由于主颜色纯度低,长时间使用不易产生视觉疲劳。

3.3 视频效果

视频处于标清状态(720p)。视频教学内容较全面,但资源不多,同时教师授课水平良莠不齐。

4 APP测试流程

(1)基础要求。利用不同的手机进行APP使用操作,对APP提供的互联网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的体验,考察其教育性与互联网的结合程度,感受是否对受众用户有实际帮助。

(2)测试报告参与用户与被测受众。共计5人参与,其中两人为女性,3人为男性。全职学生3名,职业工作者2名。有过APP体验经历的有4名,未体验过APP的有1名。

(3)任务。完成一次完整的所有交互界面浏览,并且使用其功能。在完成体验后回忆并表述自己在交互体验中对界面操作的感受以及互联网教育的普及程度。完成第一次登陆后再重新登陆一次,体验APP稳定性。

(4)APP测试步骤。

步骤(1)下载《咪咕学堂》,安装程序。

步骤(2)安装成功后,点击进入。

步骤(3)建立新用户,选择登陆方式。

步骤(4)进入个人信息界面修改个人信息。

步骤(5)开始体验课程。

步骤(6)查看课程讲解界面功能。

步骤(7)课程结束后返回首页,查看每日精选推送。

步骤(8)进行一次直播观看。

步骤(9)进行一次专题浏览。

步骤(10)进行一次大咖查看。

步骤(11)进行一次搜索。

步骤(12)进行一次分类查找。

步骤(13)退出登录,再登录一次。

(5)测试结果分析。

步骤(1)下载《咪咕学堂》,安装程序。

测试反馈:下载过程简单,有过手机APP下载经验的人都得心应手,但没有下载经验的人反映要在他人指导下完成。

步骤(2)安装成功后,点击进入。

测试反馈:安装后,引导界面清晰明了。100%的用户能看懂此APP的作用和简介。没操作过APP的用户不会选择感兴趣内容,占20%;感觉感兴趣的内容里面没有感兴趣的内容,占20%。

步骤(3)建立新用户,选择登陆方式。

测试反馈:建立新用户时,登陆方式较少。没有关联号登陆方式,也没有游客登录方式。嫌麻烦有放弃注册企图的用户占50%;记不住自己手机号无法注册的用户占40%。

步骤(4)进入个人信息界面修改个人信息。

测试反馈:用户名在修改前直接为手机号让用户非常在意,100%的用户认为这是泄露隐私行为。由于修改用户信息的界面出现在点击头像后,会给人造成点击头像是更改头像的理解而不是修改资料。不知道修改个人信息的位置在哪里的用户占60%。

步骤(5)开始体验课程。

测试反馈:可以清楚地看清楚课程的内容,掌握学时和每学时内容并且可以评价每课时内容,方便用户之间讨论和参考。但使用时用户不能确定评价的真实性,打分可能有不公平因素。同时在选择课程时,发现有的课程已经下线却依然挂在首页上的用户占80%。课程内容和网站推荐之间下线切换时间延时太长。

步骤(6)查看课程讲解界面功能。

测试反馈:视频加载时间在4 min以上,认为加载时间太长的用户占100%;进入课程讲解界面发现视频加载不出来的用户占60%。

步骤(7)课程结束后返回首页,查看每日精选推送。

测试反馈:每日推送精选在3日内都没有更换,更新速度慢。同时有100%的用户认为首页推送的内容没有意义;80%的用户发现首页推送精选视频不能进行播放;同时因为网站大量的视频播放不了,引起了受众用户的不安,不敢购买学习包的用户占100%;认为该网站无人管理,信誉低的用户占80%。

步骤(8)进行一次直播观看。

测试反馈:直播视频放不出来的用户占100%;认为评论讨论没有价值和热度太低的用户占100%;认为该APP直播对互联网学习没有提供帮助的用户占100%。

步骤(9)进行一次专题浏览。

测试反馈:认为专题与教育热萘系不大的用户占60%。但进入专题的简介和目录活动等条目非常清晰。进入视频学习加载速度特别慢,大致要加载4 min以上。同时在5个用户体验中,10个专题中大概有8个专题会加载不出来视频。

步骤(10)进行一次大咖查看。

测试反馈:大咖信息明了,认为介绍人物非常清晰的用户占总体人数100%;但60%用户认为他们对大咖不感兴趣。尤其是大咖各行各业都汇聚在一起,没有分类,没有针对性。同时名师的课程加载时间长,大部分视频又都是损坏的,在总体人数里有这样情况的用户占100%。

步骤(11)进行一次搜索。

测试反馈:有20%的用户认为没有分类热搜不方便。搜索界面的方式可以更多样化,比如语音搜索,有20%的用户这样认为。同时在搜索界面用户反映有卡顿的现象占20%。

步骤(12)进行一次分类查找。

测试反馈:在点击用户感兴趣慕课时,切换加载速度慢。同时在各个课程中突然APP闪退的用户占40%。用户感兴趣的课程点击后却显示未登录的情况占20%。播放不了其中某门课程的用户占40%。但从界面引导和认知标识图形上,认为引导、分类清晰的用户占80%。

步骤(13)退出登录,再次登录一次。

测试反馈:有20%的用户在没有注销登录下线后再上线显示未登录;还有20%的用户虽然没显示未登录提示,但在加载课程视频时会突然弹出未登录提示。

在调研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为中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期的研究数据,测试结果仍需深入信息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产品的广泛普及,产品的概念也悄然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产品主要指的是实物产品,而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到来,产品的概念也随之扩展到实物产品、虚拟产品应用以及服务等方面。互联网产品的功能日趋复杂,所承载的信息量也同时剧增,人与产品主要通过产品界面进行交互操作,界面的操作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重要。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要求产品的交互界面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品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产品的交互界面。为了让产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需要对产品的交互界面进行深入研究,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李炜.数字化艺术的文本形态与审美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9.

上一篇: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 下一篇: 地理信息技术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