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的认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4 17:15:55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篇(1)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教师除了选择有关课题在课内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外,应积极帮助学生捕捉思维的灵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抓住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的问题,安排一定的课内外时间及时展开研究,充分体现开放性、主体性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认知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善于设想,勤于思考,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要具备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品质。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中对正确引导设题、提示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课题、支持交流评判、引导归纳总结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法指导。

三、研究性学习的几种类型

1、化工工艺类。如:学习高中化学中h2so4的工业制备、hno3的工业制备、氯碱工业等三酸二碱工业生产时,让学生研究归纳此类化工产品生产的原理、工艺流程、生产计算等,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渠道去研究这些学生感兴趣又有深度的课题。

2、知识归纳类。在高三进行催化剂、漂白剂等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纵观高中化学并联系生活,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入的认识。如复习催化剂时,可以通过学生资料查找、小组讨论,研究催化剂对人类的益处、催化剂与加快反应速率的关系、催化剂的选择、科学发现催化剂的例子等,使学生了解到书本更多更有益的知识。

3、实验改进类。如锌粉与碘的反应,按课本实验要求,一般课堂实验会失败。教师可以创设实验失败的课堂情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和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找到:把锌粉与碘粉充分研磨和将混合粉末用热水浴加热等多种成功的改进方案。又如在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有学生认为书上实验步骤不够明了,通过研究实验,许多学生用化学估量法找到用胶头滴管替代量筒进行简易对比操作的方法,结果使实验变得清晰明了,减少了许多干扰因素。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确还存在不少实验改进的研究点,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

4、学科交叉类。化学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学科之一,而自然界的许多问题则是与多种学科有关的综合性问题。高中化学中的许多应用型问题,就属于这类问题,需要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研究。如:电解类题型中经常与物理、数学相联系,用v=s*h求电解池的体积,用q=it来求电解产生的电量;有机物结构推断中又经常会碰到立体几何共面共线等的相关知识。

5、生活环保类。化学之所以让学生感兴趣,是因为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教学中,经常找到与生活相关的研究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研究。化学与化妆品生产、化学与新药研究、化学与能源开发、化学与环境保护等,把它们作为一个个的研究点,以课堂为主,以课余为辅,指导学生开展有滋有味的研究学习。如高二学到甲烷时,学生从解放初农村使用沼气情况,谈到最近海底发现固态甲烷以及这种新能源的开发技术等,课堂显得很活跃,信息量也大。又如,高三进行醛类研究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大型建材超市进行调查,发现有些家具与涂料能挥发出对人体有害的醛类物质,对此,也研制出了新型的绿色环保涂料和除醛喷雾剂等新产品。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篇(2)

在我看来,化学是学科,但也是教育中的一员,所以时刻不得脱离于教育的宗旨:育人,教育一个合格的人才!培养学生完美健全的人格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们从更高的角度和境界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素养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宏观辨识就是指从大的方面辨析出事物的原本面貌,在化学学科里,这代表需要从各个方面了解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且能够准确地对物质进行分类。微观与宏观相对应,对物质从元素原子分子进行认识,能够准确地分析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且将宏观与微观两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三 :变化与平衡相辅相成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都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要认识到化学是运动和变化的。而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产生新的物质,并且能量有转化,反应发生前和发生后,双方物质守恒,原子没有变化,这是一个平衡状态;所以变化与守恒,相辅相成,教会学生运用这个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四:逻辑推理与思维素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对事物观察、分析比较、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综合判断得出结果。化学教学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有效促进又相互制约。在化学教学中,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衔接,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衔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衔接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而W生已有的逻辑思维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加精细的掌握相关化学知识。同时,已经学过但是未掌握的化学知识也制约着学生的逻辑思维成长。

在实际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初步学习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对其可能产生的变化提出假设,并且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以自然或者事实为依据,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做出判断,并分析;运用一般化学原理,推论出具体事物的各种情况;通过推理论证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构成要素,建立模型,并且合理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

素养五:研究精神与独立思考

化学是一门科学,化学需要钻研!而 自然界中无时无刻发生各种各样化学反应。我们需要从自然界,生产,生活中观察发现并且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借助他人的力量,与他人合作,并设计相关方案进行科学的研究。科学地加工处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资料,现象,和同伴交流,得出合理的结论。在研究过程中,不要在乎研究是否失败,敢想敢做,要敢于坚持,敢于创新,不迷信权威,有独立的思维能力。

素养六:终身学习与科学精神

活到老学到老,保持终生学习的意识,并且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要认识到化学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化学这一学科,我们要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意识,形成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篇(3)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同时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生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并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生学习过程并给予帮助、指导;师生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二、改革学习方式,处理好“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辩证关系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阐述了课程目标,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体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由于较少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时往往脱离他们自己的直接经验,在接受书本知识时往往未能把概念原理建立在其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由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单一化,即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主体性、情境性、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情境性、自主性和实践性是其基本特征;作为教学内容,体验性比知识性更为显著;作为教学手段,探究和发现是它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在探究活动策略与方法的制定方面起启发、指导、咨询作用,在探究活动的组织上起主导作用,在活动的操作层面上起示范作用,在学习活动的过程和评价方面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探究学习活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活动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数量上的有限性。探究学习再好,但学生上课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以探究学习为主,在规定的学习时间里学生所学的知识只能是目前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所以课程改革针对这个问题鲜明地提出学习方式要多样化,要让长期以来不被重视、不占位置的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改革学习方式时,要处理好“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辩证关系,在反对过去学习方式单一化这种片面性的时候,不要走向另一种新的单一化和片面性的极端。

三、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注重化学作业的自主设计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22-02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形成了一条知识主线。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材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内容分五次编排:初中化学第一章,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定义了氧化反应,第三章介绍氢气的化学性质时,又定义了还原反应;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总结、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一般特征和电子转移的实质,第二册第二章安排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的教学,第三册第三章有关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教学安排,则引导学生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理解物质的变化。每一次的教学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每次的后续学习又都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和深入理解。选修化学第三章第一节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教学,作为最高阶段的学习,应该结合对旧知识的复习,从各角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1.从氧化反应定义、还原反应定义入手,着眼于化学变化,强化宏观和微观双视角分析问题的学科思想。

初中化学,定义氧化反应为物质跟氧结合的化学反应,定义还原反应为物质失去氧的反应。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丰富,高中化学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把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把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进而用电子守恒这一不变的事实,说明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对立统一、相伴发生。并把这一规律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前后教材,从具体的得失氧的变化到抽象的化合价升降的变化,从宏观的得失氧的变化到微观的电子转移的变化,帮助学生从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强化从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化学思想。如下的例题求解过程就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指导作用:

例:在反应CuSO4+P+H2O―Cu3P+H2SO4+H3PO4中,1摩尔CuSO4氧化多少摩尔P?

从元素Cu、P化合价的变化,分析Cu2+、P得失电子数,可知1摩尔CuSO4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n(P)=■=0.2moL。

2.从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入手,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线索,总结、梳理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根据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F2、Cl2、Br2、O2等非金属单质,MnO2、Fe2O3、CrO3等高价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其盐和Fe3+、Ag+等金属离子属于重要氧化剂;Li、Na、K、Mg、Al、Fe、Zn等金属单质,C和H2等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氢化物及其盐和SO2、FeSO4、CO等低价态化合物属于重要还原剂。

再者,C、N、S、Cl等重要非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呈现多种不同的化合价。以每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相关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归纳总结物质间的相互联系,把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组合成有机的整体。

(1)碳元素。碳元素处于最低价态的甲烷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产物:碳元素的化合价随氯原子取代氢原子个数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变化。乙炔跟氢气加成,生成乙烯或乙烷,发生还原反应,碳元素化合价随之降低。若乙炔、乙烯分别跟氯气加成,碳元素化合价会随之升高。

当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卤原子被羟基取代,碳原子化合价不变。如:CH3ClCH3OH,CH2ClCH2Cl

CH2OHCH2OH等。

(2)硫元素。

①H2S+H2SO4(浓)S+SO2+2H2O

②S+O2 SO2

③SO2+Cl2+2H2OH2SO4+2HCl

④4FeS2+11O2 2Fe2O3+8SO2

⑤2H2S+3O2(足量) 2SO2+2H2O

⑥S+2Cu Cu2S

⑦2H2S+SO23S+2H2O

⑧2H2SO4(浓)+Cu SO2+CuSO4+2H2O

3.从氧化性、还原性的定义入手,用元素化合价变化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解释物质的稳定性,培养科学观点。

(1)在中学化学中出现了一些“歧化”、“反歧化”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SO2+2H2S=3S+2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3NO2+H2O=2HNO3+N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HCl(浓)+Ca(ClO)2=CaCl2+2Cl2+2H2O

通过这些反应,比较各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稳定性(表现为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并认识环境或介质对这种稳定性的影响。

(2)分类总结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认识某些物质的活泼的化学性质。

①活泼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化合反应。

6FeO+O2 2Fe3O4 Cl2+H2 2HCl

3Cl2+2P 2PCl3 Cl2+PCl3PCl5

Cl2+2Na 2NaCl 3Cl2+2Fe 2FeCl3

2Na+O2 Na2O2 2Na+SNa2S(爆炸)

②活泼氧化剂的分解反应。

2KMnO4 K2MnO4+O2+MnO2

2KClO3 2KCl+3Cl2

2H2O2 2H2O+O2

2HClO 2HCl+O2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篇(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举行得轰轰烈烈,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目前高中化学教材就有3中不同的版本,分别是人教版、苏教版和鲁教版。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都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就自己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一下认识。

一、高中化学新教材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不同模块教材具有鲜明风格、独特功能,采用多种课程设计取向,发挥多种课程设计取向的优势,设置多种水平层次,提供多样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必修模块是所有高中生必须学习的,而选修模块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设置的,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高中的教学。

二、高中化学新教材内容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反映了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同时这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在设置选修课程模块时也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从三方面提高了自己的水平: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高中化学新课程也让学生从三方面进行自我的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三、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统领,以“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反映化学与个人、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STS内容”。作为三条内容线索贯穿始终,富于整体联系。

1、从实验中学习化学

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选修6是实验化学,不论必修还是选修课中还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通过实验学化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新的化学知识,为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只有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真实地体验实验探究的艰辛,真正感受发现的乐趣和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许多学习小“模块”

如:学与问、资料卡片、思考与交流、科学史话、科学视野、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等。

这些学习小“模块”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内容新颖活泼。有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探讨、科技前沿、社会热点、生活生产实际、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史、科学实验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富有“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学习模式,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创设了新颖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突出了基础性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拓展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十分有利。如: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中有一个“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问题是“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假如你是以下人员之一,对这一问题有什么看法?请查阅资料并做准备,然后选择角色,进行活动。可能扮演的角色:(1)开采铝矿的工人;(2)生产铝质饮料罐的工人;(3)饮料公司的老板;(4)售货员;(5)消费者;(6)环保局的官员;(7)回收公司的人员。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积极性很高,它不但关注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而且还关注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及能力,重视与人交流与合作,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意义。

3、大量的彩色插图

这些插图印刷精美、形象、直观,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和美的享受。如课本中的甲烷、乙烷、苯、溴乙烷、乙醇等分子比例模型图。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这些有机物的空间架构;一些实验现象插图,能有效地解决课堂演示实验中现象不明显的问题,同时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实验现象;通过飞机、自行车、硅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等许多实物图片,学生就能很容易地了解合金、晶体硅等物质的广泛应用情况。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篇(6)

1.精湛的专业技能。

高中化学教师应注重理性思维,注重科学方法与专业技能方面的研究,注重化学知识综合技能的巩固、完善和更新。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所需掌握的一般教学技能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娴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推陈出新的实验改革技能;加强微型实验研究,熟悉多媒体教学,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师要勇于改革,勇于钻研,炼就精湛的专业技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经验型教师转为研究型教师。

2.广博的知识素质。

化学是应用学科,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对学生从数学、物理、生物、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理论,根据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能用数学、物理等手段解决化学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知识素养,完善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

3.现代的创新素质。

现代的创新素质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方面,即应有创造的愿望与激情,有顽强的意志和人格,勇于创造勇于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高中化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对教科书的结构内容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发展需要。教师要积极探究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和策略,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探索,真正成为创造型的高中化学教师。

二、对高中化学教师进行培训

1.化学学科发展与前沿知识。

本专题培训内容要求高中化学教师更新化学科学知识及观念,了解和掌握各个分支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进展及应用。教师要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了解现代化学在科学、技术中包含的生态资源、环境、能源、材料、健康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2.化学学科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

本专题培训,可使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教育观念、思想、方法,更深入了解化学的学习过程及认知建构的过程,探讨优化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3.化学实验研究与创新。

本专题培训,可使高中化学教师了解现代化学仪器实验的原理、各种化学实验的典型仪器的使用,并能将现代实验技术应用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中。对中学化学实验与创新的研究,可培养教师设计新实验和化学活动实验的能力。

4.化学学科与教育课题研究方法。

本专题主要培训内容为学术研究与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化学学科专业课题研究指导;化学学科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指导;培养科研习惯,进行科研思维、方法的系统训练。本专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熟悉选题立项、确立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及课题研究报告等,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5.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本专题主要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化学多媒体教学与制作技术。本专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学会化学工具软件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掌握网络及远程登录和教学资料下载的方法与技巧,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辅助教学。

6.化学教育的评价与测量。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在培训中,我们应努力实践探索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互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优化学生练习,让学生走出题海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篇(7)

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创设教学情境,并通过一些相应的主体活动构建新的学习主体;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 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又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充分利用实验的教学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如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室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二)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变被动观察实验为主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教师在演示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空中生烟”的实验时,总能看到学生想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感受实验结果的迫切愿望。如果把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探究实验,且让学生自行设计有别于课本的实验方案并加以实验验证。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获得成功时的那种满足、自豪的心情。这样,既使学生体验了通过科学探究所获得的成就感,又使学生感受了化学世界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合化学实验中环境保护问题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要随意地把有毒废气排入大气及把有害废液排入下水道中,应该用相应的装置吸收有毒气体及对有害废液进行处理;对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实验,尽量控制药品用量或改为微型实验等等。通过这些绿色化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从小养成绿色环保的思维习惯,从而为其终身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奠定绿色环保意识。

(四)结合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化学实验是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实验过程中,包括实验条件的控制、测定、实验观察和记录等具体的方法,还要用到数据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方法和假说方法等一系列认识方法对所获得的实验现象和事实进行分析处理,直到最后获得结论,形成概念和原理等。

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化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质疑问题。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原则.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教学取得高效率的根本要求。在反思能力的培养中,这一原则极其重要,因为反思能力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实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新教材知识面非常广、安排的教学课时又很少,教师必须掌握课程标准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从旧教材中解放出来,并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为基础,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对教材进行取舍,合理组织,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对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必须有效控制。并且特别要处理好选修与必修的关系。

参考文献: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篇(8)

1.新:新教材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从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

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2.“实”指素育落的“实”: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让学生既明白了化学对人类进步所起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好化学的决心,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表现为:①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②加强了化学学习中科学方法的指导。③是穿插了家庭小实验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④是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图片、阅读、课题研究等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3.“精”指精心构建教材体系:设计知识层次,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如:高一册将碱金属与“卤素”位置调整,降低了高中化学的起始难度,同时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更为自然。再如:“电解质”内容编排在高一册第一章第二节,与初中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基础衔接上,知识跨度小,克服了旧教材没讲弱电解质知识前引入学习Cl2水、NH3水成份时很难说明为什么Cl2水中有H+、ClO-、HClO分子,在此基础上在高二册第二章化学平衡后,第三章引入电离平衡,这实质是对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的延续,有化学平衡作为基础,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掌握,不仅认识深刻,而且又巩固了对上一章有关知识的理解,这种设计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二、体会:使用新教材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转变教学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用好新教材的关键,在理解领会课改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的同时,进一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学法的指导为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把握好深广度:要防止任意扩大知识容量,拔高教学需求,甚至把已删去的内容又补充进去,这样做容易把重、难点转移,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对习题有用的知识可通过设置课后讨论题,来扩充和延伸。

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交互式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实验教学:新教材对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强化,提醒教者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渗透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如:高二册第一章氨铵盐,一节中NH3的实验室制法有关NH3收集方法新教材作了调整,以讨论题的形式提出了放置在收集气体的试管口的棉花应该用什么溶液来浸湿?在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运用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相互评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另外有些演示实验也可大胆地由学生来完成,再由其他学生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做既调动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实验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题目不容忽视:新大纲共列出了14个研究课题,高一新教材设置能源、环保、人体中所含元素调查三个研究课题。这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大举措,面对这一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师应本着学生自主发展重在过程的原则,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我们在教学中是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及网上查询信息等方式完成后,再利用下一节课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资料、相互交流来完成这些题目的。

注意精心设计习题课:学生能力的提高,需习题的解体训练,而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大纲只给3.5课时,可以说教学任务量很重,为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习题课,选择典型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视分析过程,把思维的选择、变换作为讲评的重点。

三、化学学科课改中遇到的几个困难:

1. 习题不配套:市场上出售的新课改的学科辅导资料都是老板删删减减根本不配套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篇(9)

高中数学教学中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应有的智力、能力和思维得到全面开发,全面提高高中数学学习质量,进一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高中教师面对的重任依然是实施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活动过程。“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因为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要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可使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使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但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起学生有效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选择能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概念、定理等基本知识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数学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还可以将教材中先定理后应用的实际问题,调换为从应用题开始的问题情境创设,以突出“问题解决——建构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环境,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找准创新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选择能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概念、定理等基本知识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定理、公式是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中抽象出来的,是前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而得到的,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辛,学生往往是难以感受到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应用定理、公式的同时,还应重视展示定理、公式的发现形成过程,以及其中反映的思想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相互协作,自觉探索出规律,证明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由“教数学”到“共同探究数学”、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了。

三、注重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巧妙地以“提问”代替解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配角,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教师自己思维的结果,缺少学生对整个思维过程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在现代教育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必马上给予解答,而是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问题反过来向学生提问,促使学生积极地、独立地思考并回答;然后教师再提问,学生再思考、回答……在一系列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而且经历了思考、理解、回答、再思考、再理解、再回答的全过程,在不知不觉中不但理解掌握了当前的学习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对高中化学的认识篇(10)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目前已能够转变角色和改进教学方式,并对提高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做几点尝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科学化。注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提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化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化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化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化学探究的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应用课本中的联想、质疑为载体,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学习中。情境创设要积极创设趣味化、生活化、开放的且富有探索性的情境。

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判断,随着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思考和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例如,教学必修课本“氮的循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先提出一个悬念性的问题:在新疆与青海两省区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皆遭雷击而倒毙。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然后,让学生思考、分析,解开这个谜。课堂教学内容中设置悬念,把化学知识跟人文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课堂互动式教学,不仅大有令人耳目一新、情趣昂然之感,而且能产生引人入胜、记忆深刻之功效。

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大大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化学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学生回答或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肯定、表扬、商讨等文明用语,给予鼓励,以展示教师特有的认知与情感协调的教学艺术,共同参与学生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习伙伴。

例如: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烷烃、烯烃同系物结构和性质的教学过程,教师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可首先安排学生总结烷烃和甲烷结构的相似性,进而使学生通过甲烷的性质推出烷烃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其次,可联系教材中烷烃的沸点、密度数据,让学生讨论得出烷烃同系列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再次,开展联系实际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产品的碳原子数和沸点范围的数据,巩固烷烃同系列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体现主体性。注重直观、注重操作,使课堂教学活动化,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应用学具,相互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主体性。让学生说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不要用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活动;不要用少部分学生的活动代替全体学生的活动;既要让优生回答,更要让一般学生和后进生回答。

三、全方位进行学习评价,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在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时,既要评价学生化学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他们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评价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又要评价他们在化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评价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上一篇: 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下一篇: 电商用户运营策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