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教育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0 14:59:51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篇(1)

一、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因此在职业教育中要特别重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劳动者自身的权利和福利,而且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各种实际生产中,安全事故极易发生,威胁着广大的劳动者。特别是我校机电专业职高生刚毕业,到工厂觉得什么都新鲜,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设备都敢去动,无知者无畏,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职业学校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教育培训是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

二、在职业学校推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职业学校毕业生绝大多数将工作在生产第一线。职校学生在校期间、实习期间和就业以后都面临着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基于此,对这部分即将进入职场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对学生本人、企业和社会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有效针对专业、职业和岗位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在职业学校,学生是按专业(职业)划分进行学习的,相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为开展相应专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应专业,也就是未来相应职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应职业和岗位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能力。在职业学校,有一大批兼有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班主任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活动的实效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真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强技能,以应对未来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职业健康和安全事件,避免出现职业场所恶性伤害事故。

2.有利于新生代劳动者形成职业健康与安全的价值观。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是“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教育。在校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不仅仅能够使他们获得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能力,更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安全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价值观,形成健康安全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全民全社会重视职业健康与安全,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任务。

三、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教学安排

目前在职业学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中,还没有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如何在职业学校推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公共课程。

学校要把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作为公共课程进行授课,教师要把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加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确认和讨论,甚至可以把职业健康安全认知活动和事故案例融入到各类教学之中。职业学校还可以把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知识、常见事故的防范、事故现场的急救与逃生等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树立起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思想意识,获得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基本技能。

2.开发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材,在专业课程中引入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内容。

在各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中增加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学内容,将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就获得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技能,培养安全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价值观,形成健康安全的良好习惯。可以说,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本身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职业健康与安全”设置为职业学校公共课程,就需要与之相应的教材。教学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组织力量开发出优质的适应于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材。还可以吸收国家安全监察部门及企业生产一线的安监专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以提高教材编写质量。要在专业课程中增加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相关内容,就要优化现有的专业教材,合理适当地增加职业健康与安全内容,并将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将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强化职业健康与安全技能。

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训相结合,要求各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指导学生将所学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基础知识和各种专业知识相结合,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技能在具体的职业和岗位上加以应用,从而发挥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观念,使之内化形成职业的健康观和生产的安全观,注重职业健康与安全技能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

4.整合各类资源,强化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效果。

学校将充分开发政府安监部门人员、企业安监人员、有丰富职业经验的技师和往届毕业生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手段;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可就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进行讨论、讲演或辩论;充分利用专业实习实训设备和环境。整合各类资源,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服务,强化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效果。

学校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确定安全或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了解不安全工作环境所产生的后果,思考工伤事故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影响。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事故案例进行研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确定事故性质,判定事故处理结果;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事故场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体会事故发生时当事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让学生对当地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进行研究,制订行动计划,改善所在学校、社区、公园、运动俱乐部等场所的安全状况。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是“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教育,仅仅依靠对新员工在企业入职前的岗前培训,显然是不够的。有关政府部门应当与学校联合,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关口前移,尽早对这部分即将进入职场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学生本人、企业和社会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篇(2)

一、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17世纪英国伟大教育家约翰・洛克,在他所著的《教育漫话》首先最先出现的两个字就是“健康”,洛克把“健康”视为教育的根本。

世界卫生组织教育处前处长A.Moarefit博士提出的概念是:“健康教育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人都尽力做好本身和集体所做的一切,并指导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重视体育中的健康教育,将是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最合理的选择。

为此,我国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以此设置了新的课程目标,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但是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普遍对健康的概念缺乏全面认识,还片面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呈现出对体育和健康教育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状况。同时,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电视、计算机游戏、网络情结、饮食习惯、运动条件限制、生活环境变化等,使得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心理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因此,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进一步完善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拓宽保健知识,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理想效果。

二、重新审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结合

1999年6月,我国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实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表明,国家一方面把深化教育改革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点上,同时又要求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衡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且把它与“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联系起来。

2009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为:“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使体育与健康立足于“大健康”观,并通过科学锻炼和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提出的基本要求,使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体魄以及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服务。

三、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健康教育的教师安排和组织形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被列入正式课表的公共必修课,但由于表现形式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且“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规定,所以它的运行机制与其他学科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即需要采取理论与实践和课内外有机结合(均需制定在教学计划内)的措施,才能达到有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为了体现课程所包容的健康教育内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学校安全精神的指示精神,要求学生认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如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卫生防病和饮食安全教育以及自护自救知识的教育等,同样是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还可以为个人心理咨询活动提供方便,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在组内备课时,首先要认真梳理和整合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把学校健康教育中涉及的内容和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按照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的原则进行分类,安排教学计划。其次,要根据保健教师和体育教师的特点安排教学任务。最后,要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在授课安排上,一般情况下保健教师安排上集中式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同时负责日常健康、心理咨询等;而体育教师则根据学科特点以分散式展开健康教育。

四、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意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内在联系,了解体育主要以提高体力和发展体格来为健康服务。体育既属教育范畴,就应把它对健康的影响,更多的提高奥教育与文化的高度去认识,更深层次地理解体育在“提高生活质量”、“学会生存”,以及陶冶人性方面对教育具有的宏观意义。

为了利用动态的体育为健康教育服务,需要在体育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健身、保健和安全锻炼的教,以便通过增强体质、缓解心理积淤,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素养,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应告知学生运动中不宜大量饮水,如果天气过热,排汗太多,可临时用湿毛巾擦汗降温,并补充少许淡盐水,切不可暴饮。运动后应稍事休息,及时把汗擦干,换去被汗水浸湿的衣服,以免着凉感冒。然后最好用热水洗澡、擦身、适当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按摩以加速体力的恢复过程。待回宿舍后在饮水休息,并外出作短暂散步,以便为进餐做好准备。

要防止运动性昏厥的出现,运动性昏厥可发生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多见于剧烈运动时骤停或马上坐下休息,这样极易失去肌肉压挤静脉的作用,加之受重力的影响,使滞留在下肢血管中的血液来不及回流心脏,结果易造成脑部缺血而昏厥,故亦称重力休克。作为体育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知道,在剧烈运动后要慢慢放松,再累也不要马上坐下休息,可轻抬下肢或做些上肢舒展练习,促使血液回流心脏。如一旦出现明显头晕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及恶心呕吐等前兆症状,应立即下蹲或卧下休息片刻。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兼有科学性和活动性特点,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因此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功能外,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体伤害。它能使青少年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本领,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体力,并给人以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状态。因此体育教师在工作职责上,要主动关注学生安全,不仅如《课程标准》所言,应当保证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也应当与社会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维护工作,要能真正担负起学生安全教育的职责,成为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护花使者”。

参考文献

[1]《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5期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篇(3)

结合我校实际,不断加强师生思想道德教育,从培养师生卫生行为习惯着手,认真贯彻《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创建 “绿色文明校园”为契机,创新卫生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加大环境卫生管理力度,结合师生安全教育,切实抓好卫生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教育实效,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师生个人卫生,为师生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总结学校过去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引领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人本管理

成立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始终将环境卫生管理、学生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学校教育为主,师生健康第一”,学校在开学初即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了“一把手”负总责,校委会成员分块负责,成网络化管理模式,把责任细化分解到每个层面、每个具体人员,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并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作为教职工年度评优表模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目标明确 标准细化

1、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宿舍、校园环境卫生的规范管理工作。优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我校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杜绝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流行性传染疾病的发生。

2、 强化以人为本,精细服务,增强师生食品用品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加强学生自带食品的管理监督,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着力打造文明卫生校园,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教书育人环境。

3、通过一定阶段的努力,逐步实现食堂、宿舍、校园绿化建设与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推进学校卫生管理、食堂服务工作上水平,特别加强学生食堂饭菜留样、饭前检查、饭后清理的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4、将各责任区的卫生标准进行细化,如教室内桌椅书本、清洁工具摆放、电脑电视无尘埃,学生宿舍被子的折叠、洗涑用具摆放,教师办公室办公用品、私人用品的摆放,以及清洁区、花坛的日常维护等。还包括群体意识即:

A、师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高,维护环境卫生行动积极、分工明确、迅速,态度端正、不敷衍塞责,能完全彻底地整理好责任区的清洁卫生。

B、班级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落实程度好,本班学生行为习惯优良,无乱扔垃圾、乱弃废物的现象发生。

C、结合“忠、孝、雅、诚”教育活动,以“拾起一片垃圾为荣,乱扔一片垃圾为耻”的主题教育效果明显。

四、强化制度落实 采取措施得力

1、为保障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首先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学习、培训,认真领会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提高师生认识水平,达成“维护环境卫生,人人均有责任”的共识。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经学校安全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将校园内环境卫生管理实行划片包干,共划分为十二大责任区。

2、全体师生在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负责本责任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校委会成员分别为各责任区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督察各区域具体责任人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责成相关责任人,即时整改。

3、实行责任追究制。根据各责任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优劣状况实行不定期通报,对责任区的全体责任人,实施奖优罚劣,在月评价考核中一一兑现。

4、深入宣传“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弘扬卫生健康文化,用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凝聚共识、引领学校健康卫生管理工作,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校卫生健康管理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法规落到实处,为校园环境卫生状况的稳定好转、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稳定社会秩序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五、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营造环卫文化氛围

根据我校实际制订了《长江小学卫生健康知识》,用《长江小学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把卫生健康教育的内涵深化为学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在注重优化校园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小学生身体发育提前、心理生理变化幅度较大的现实,特别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在健康教育中,除认真开展日常常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外,还不定期举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少先队大队部、政教处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背景,分别进行心理疏导、心理辅导,对于学生的心理咨询材料、与心理咨询辅导教师交流的记录属于学校内部的保密资料。

2、由学生信任的、富有爱心的教师根据学校学生年龄实际情况,不定时进行青春期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女生的自我保护教育。

3、积极开展卫生健康知识教育讲座及培训,自开学以来,学校要求各班认真组织、学习落实《长江小学卫生健康教育制度》、《长江小学学生卫生健康知识》,上好安全、卫生、健康教育课,广泛开展各项卫生健康教育活动,

4、学校并诚请相关专业人士开展多次卫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及专业知识培训, 卫生防疫副校长进行食品卫生、生理卫生、甲型流感“H1N1”的防控知识、如何科学食用碘盐以及多品种强化营养盐与人体健康的作用等知识培训。

5、 晨会(国旗下讲话)、夕会、班会中卫生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成分,就这样使好久卫生教育无处不在,使师生人人皆知“维护环境卫生,就是珍爱生命”。

6、面对目前卫生健康管理严峻复杂的形势,特别是在 “甲型H1N1流感”席卷全球的今天,为保护好自控能力相对较低、防范意识有待提高、经常处于人群密集的地方、免疫能力较弱的易感疾病的小学生,学校安全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召开防控 “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流行病的专题会议,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按照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总体要求,充分准备,严阵以待,认真做好各项卫生健康教育管理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全面排查、严防严堵、全面防控甲型流感及其他流行病的工作,开展广泛地宣传,形式多样,除了利用以上宣传平台外,还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防控流感的基本知识编写成儿歌的形式,在学生中广为传唱。

为了守好“校门”、有效的抵御“甲型流感H1N1”及其他流行性疾病的侵袭,学校安全卫生领导小组经讨论,决定积极应对、严防严堵,采取校园“全封闭式管理”的措施,以减少外来人员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并毫不犹豫的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部分经费购买了适用于不同处所、场地的各种消毒液、紫外线杀毒灯管等不同的消毒器械,每天对教室、寝室、办公室、厕所等处所进行消毒,并要求学生大小便后用肥皂洗手。并将学校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到“珍爱学生生命”的高度来认识,以强化学校环境卫生的管理。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篇(4)

摘要:小学生生命安全事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精神伤害,我国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并未引起重视。生命安全教育认识滞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缺失、增加小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命机能的需要等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发展和谐社会的诉求角度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都是可行的,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台、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常态化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渗透 生命安全教育 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07—03

基金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编号:XYS4S07。

作者简介:1.钟小燕(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实施生命教育,以不同的名称、形式或手段开设了有关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将生命与安全教育同体育课结合在一起, 而且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得到增强,而且事故发生也减少了。

生命安全教育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名称、形式或手段呈现,大部分都是将生命安全教育同体育课结合在一起,而且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得到增强, 而且事故发生率也减少了。

目前, 我国的生命教育主要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中进行理论宣传,作为特殊的教育活动尚未真正开始。生命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强了人们的安全意识[1],为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2]。

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

我国0~14 岁儿童意外死亡专项调查显示: 在各种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已占第1 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1.3%。我国每年大概有10 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给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精神伤害,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哀悼死者缺乏自救能力,也反映出学校和社会的生命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安全事故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问题, 是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2006 年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建设部、交通部、文化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 号)》,要求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2]。

目前我国生命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学术界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相关理论研究也缺乏系统性。

1.2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传统文化教育根植于课本和教材,重视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给教育者留下了不少弊端, 师生思维放不开、缺乏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勇气而习惯于循规蹈矩[3],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受到限制。

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往往表现为:缺乏处理事情的判断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传统教育中,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每年发生的触目惊心的生命安全案例,使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困惑、尴尬与无奈。

许多学校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通过一些报道, 一些知识竞赛,甚至用相关安全装置代替。有些学校的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更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使得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当学生真正面临危险时还是不知所措,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1.3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

目前,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生命安全教育主要采取以下五种方式:第一,热身准备活动,防止学生受伤;第二,教学过程中强调运动损伤的相关内容;第三,教学中对学生的保护帮助;第四,器械的安全使用方法的讲解及注意事项;第五,利用课堂对安全、健康知识的宣传和讲解。

依托“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方式很难保护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仅仅依靠空荡荡的讲座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 运动安全,缺乏体育卫生,体育急救等,使保护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没有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1.4 增加小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命机能的需要

当前,小学生的生命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系统发展均不完善;个人认知水平低,缺乏对风险预判能力,自我防范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生命安全事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传授生存的安全常识,使学生掌握生命发展的基本技术、技能,在实践练习中体会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小学生积极的生命意识,学会珍爱生命、享受生命。

2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2.1 教学目的统一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4]。由于课程的身体练习特征,以及大量的课外活动为载体。

因此,除了体育与健身课程本身具有的健身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还能有效地提高自救能力, 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身伤害。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生命安全的意识,掌握增强体质的有效锻炼方法和意外发生时救助的技能, 并能够具备应对危险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生命安全教育都是以体育运动为主体,最终实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生命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6]。

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生命,认识生命,使学生珍惜生命,培养学生建立对生活和人生价值观。通过急救技能和避险能力的学习、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两者的教学目的具有统一性。

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安全、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 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理念,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和体能的练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加以营养、健康、疾病预防、避险和其他健康教育等辅助教学。同时,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呈现方式的升华, 两者在教学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3 发展和谐社会的诉求

据相关报道,2014 年岁末, 上海外滩发生的踩踏事故造成36 死47 伤的严重后果, 此次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后的应对措施都表明了国人在应对突发事故方面的知识和教育的缺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运动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运动损伤、运动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的健康发展。如何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促进身体的健康是发展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安全自救、自护的技能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生命意识和能力。

3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态化策略

3.1 教育部门要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台

制定体育与健康课安全教育的相关教材, 这样体育教师就可以有章可循,有了一定理论基础才可以更好的实践。相信这一举措能为体育教师安全教育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教育部门要构造体育与健康课安全教育交流平台, 分享一些好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供其他教师参考,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心得,为新老师能够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探讨有创意、有创新的教学内容方法。

3.2 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生命与安全的知识和素养,加强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结合生活开发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体育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生命安全知识。

其次,生命安全教育应依托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对体育教师进行“生命。生存安全”系列课程培训,如:“生命教育”、“如何识别危险”、“如何保护自己”等课程的培训,丰富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把“生命、生存”理论放在培训课程中,改变以往培训对运动技术和知识的“再翻抄”,把体育与健康课程打造成以“生命第一”为取向,以培养生命、安全、健康为目标,实现生命教育的广度、渗透生存能力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赵萌,王焱森.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教学的常态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2).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篇(5)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健康的标准也有所变化,通过调查统计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在连年升高,大部分学生都伴有一种甚至多种健康问题[1]。现代健康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性知识,引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大学生卫生教育意义

1.1 促进大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卫生教育是一种把健康知识即由教育的方式转变为个人及社会所能接受的健康行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卫生教育活动,能够使大学生自觉的采用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此来使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排除,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预防,使健康系统工程更加健全[2]。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发展阶段,很容易接受一些知识。学校可以开展如讲座、电视、电影等卫生教育的宣传方式,使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人卫生等多个方面知识得到更深的认识和提高,也要可以使学生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得到改善,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常见的疾病和多发病发生的几率控制到最低程度,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

1.2 促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保健服务因素等,人们认识到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校大力开展卫生教育工作,培养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呼吁大学生从自身做起,共同携起手来创造良好的、整洁的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以此来避免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产生,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2]。

1.3 增强了学生立志成才的责任感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3]。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使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自身的责任感,使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大学生对卫生教育内容的需求

2.1 心理卫生教育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一个带有转折性的关键时期,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个阶段是大学生学知识、长才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极好时期,同时也是他们心理问题和矛盾冲突较多而自己又缺乏相应成熟解决能力的特殊时期[4]。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学习、择业等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负荷越来越大。近年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之态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对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甚至少数大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导致自残、自杀。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5]。

2.2安全卫生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 当代大学生虽然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存在三个不足的方面,一是社会经验不足;二是独立生活能力不足;三是自我保护意识不足[6]。随之而来,侵犯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多,高校安全问题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为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安全问题,防止学生人身、财产受到损害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和安全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切实开展好消防安全教育、网络安全、防盗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确保校园安全和稳定。

2.3生殖与性教育

2.3.1 性知识教育

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面临恋爱、结婚、生育等问题的群体,学校和家长要改变思想,要在性健康教育的观念和服务上充分理解、尊重和帮助他们,不要避讳和学生谈论性的问题,在高校应当开设有关性知识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男女双方的生理结构,解开性的神秘面纱,同时还要传授一些相关的避孕措施,知道正确的避孕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与性价值观。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充满了好奇和困惑,他们非常渴望从自己所尊敬的师长那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引导[7]。他们希望通过健康教育得到这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性方面的问题,避免隐患的发生。

2.3.2艾滋病教育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篇(6)

当前校园要严格依据卫生部门提出的卫生与健康观念,将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并且,卫生部门要善于结合具体情况,做好全面细致的卫生检查工作,严格抓好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确保学生拥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在校园中,领导要意识到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严格按照合理方法进行改进,做好卫生环境工作,严抓学生卫生与健康工作。

实施校园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工作价值食品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在校园卫生与健康管理工作之中,需要将食品安全内容引入到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中,借助课堂教学工作以及课外宣传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化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构建食物中毒应对机制和报告制度,还要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和通报机制,定期检查,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和学校严抓食品安全工作,做好食品安全防范工作。还需要对当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结合具体情况编制符合的管理对策。还要为贫困偏远地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如食物安全手册以及挂图,积极组织人们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活动,在校园内部举办各种安全活动,开展有奖比赛竞答积极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师生安全意识。通过各项活动的进行,使得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更加规范和明确,各个院校可以按照具体需求严格进行,提升了我国校园卫生与健康效果。

监督指导检查力度增强:在校园内不断宣传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管理检查机制,有效控制和管理学校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以及食品安全风险,能够强化校园监导检查力度。在实际工作期间,管理人员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引入到安全检查和卫生检查中。并且能够依据国务院安全部门的文件,合理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避免校园内产生卫生问题和降低传染病发生率。

卫生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意识缺失:当前很多学校内教师对于卫生与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教学观念仍旧停留在传统时期,对于卫生与健康教育重视力度不足,普及不够全面,使得学校内学生根本意识不到注意卫生和健康。并且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卫生与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教师采取的方法过于陈旧和刻板,使得学生兴趣不足,对于卫生与健康教育理解不到位,进而使得教育效果不佳。

卫生与健康教育内容深度不足:众多教师在教育期间往往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阅读,并未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和研究,最终导致卫生与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深度不足,整体指导力度不足。需要结合时代需求,大胆创新,强化学习,结合实践展开研究,举行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卫生与健康教育效果。

开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方法明确教育目标,确立合理观念:卫生部门要求抓好校园卫生健康工作,教师需要在内心深处确立好大局观念,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和负责人,所以在教育期间,教师需要明确站位,分析清楚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教育目标,进而可以在实际教学期中做好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在某些学校由于学习进程比较紧张,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紧张等,导致学校并未开展卫生与健康教育课程,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和教师没有卫生与健康教育意识和理念。因此卫生部门要严格要求学校开展相关课程,对教师进行卫生与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使得教师意识到卫生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保证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比如卫生部门可以在地区召开卫生与健康研讨会,在整个工作期间确立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和管理,将健康为先作为首要任务,做好学校内卫生与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为学校配置一定教学资源和设备,开展相关课程,确保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完善教育政策,形成完整体系:卫生部门要求学校开展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时,学校自身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融入教学工作各项方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管理,有效梳理卫生与健康教育体系,保证机制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效性。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在校园内部构建健康管理机制,以卫生条例作为基础,将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做好研究方向确立工作,完善校园卫生设施。并且可以设立校园内教师为主要负责人,及时向学生进行校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一旦在实际教学期间遇到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做好预案处理工作,有效维护师生身心健康乃至卫生安全。

发挥引导作用,推动健康教育发展:教师作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执行卫生部门下发的各文件和命令,在教育期间能够有效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时刻高度重视卫生,健康教育以身作则,为学生带来示范作用,从而强化学生卫生管理[1]。在教育之中,教师一定要确保自身仪表整洁,经常对学生个人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规则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在院校内推出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相关条例,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对各项卫生问题进行细致规定,例如学生在校期间不得烫染头发,长度不能超过多少厘米,校服时刻保持干净整洁,手指甲长度不能超过 1 cm,不能染指甲等一系列卫生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卫生部门严格要求教师确立卫生与健康教育目标,树立新时代卫生健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能够有效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防控好常见病、传染病:卫生部门要时刻谨记引导学校教师做好常见病与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学校多属于人群密集区,而学生身体正处于发展时期,对各种传染病和感染病的抵抗能力低,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更是如此[2]。因此,卫生部门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强化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卫生、安全、预防工作的价值。在卫生部门的号召下,各学校应强化对学生进行详细体检工作,体检内容具体包括学生的身高、体重、近视程度,是否患有沙眼、色盲,口 鼻、肝脏等是否存在问题?通过检查,学校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结合体检情况确定学生身体是否健康。一旦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问题,要及时通知家长,要求家长带领学生去医院接受治疗。通过体检,能够确保学生真实体会到疾病距离自己非常近,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卫生健康教育工作[3]。

强化宣传,推动发展:宣传工作的有效落实能够推动卫生与健康教育发展,也是进行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最主要的手段。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并未意识到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所以学生与教师对于此方面工作重视程度不高。面对此种情况,卫生部门要与教育部门有效结合起来,对学校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与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确保师生能够正视此项教育工作的价值。例 如,学校可以举行卫生知识普及的宣传活动,使得师生能够走进卫生与健康教育知识世界中,也可以开展“蓝色盾牌”“红色先锋”活动,以互动形式强化学生对手足口病、水痘、流感等各项疾病的知识了解情况[4]。并且,卫生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还要积极向学校的教师推广相关公众号,要求教师们可以在公众号内了解一些相关防病卫生知识。相信通过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组织的宣传活动,能够帮助学校工作人员有效掌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引领,帮助教师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引导家长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相信在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学 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将会有效落实,并带来一定成效。

以学生为主,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属于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卫生工作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主,开展健康教育[5]。2008年颁布的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健康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以及公共卫生意识,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存在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纲要中还明确提出,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将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教育期间高度重视时效性和实用性。通过这样的教育不断强化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实现健康教育的提升,从而形成健康意识,保证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6]。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含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的合理预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保健教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不同领域,并且教师要意识到,结合学生生长发育情况,将不同内容合理分配到低、中、高年级,从而可以有效完成学校健康教育预期制定的整体目标。

以健康为理论,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由于当前健康教育只注重信息传播和行为的干预,一旦缺乏健康教育所需的环境支撑体系,那么整个健康教育的效果远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所以,学校在开展卫生与健康教育时,一定要将健康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以健康教育为主开展各项活动,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努力,健康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要想将内容真正转为学生的意识和技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旦缺少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学校、全体师生、社区和家长的参 与,将无法有效落实健康教育目标。所以,学校卫生工作要注重以健康促进理论为主导,强化教育支持环境氛围的营造,才能够有效确保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得以落实,各项目标任务有效实现[7]。

把健康管理作为卫生工作重点 :学校卫生工作开展的主要任务具体展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学生的健康教育任务, 第二是学生的健康保障任务。教育任务应以健康教育为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保障任务需要强化健康管理,因为只有健康管理,才能够有效确保任务的完成,而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卫生与健康教育时,重视健康教育任务,轻视保障任务,缺少对学生存在健康问题行为的分析以及健康风险识别和干预管理不佳,最终使得学生健康得不到保障[8]。新时期学校卫生工作的实施要结合时代需求,将健康教育作为主体,推动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发展,强化对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将重点落实在管理上,也就是对学生健康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有效检测和评估学生健康风险,开展针对性活动,改善群体健康问题,从而有效降低健康风险,确保学校学生健康水平得以提升。

结 语总而言之,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开展,一定要严格按照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要求实施,将健康教育作为主体内容,通过健康理论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和内容,通过健康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健康问题,制定健康风险防控工作。结合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保证学生具有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有效实施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师生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情况,因此,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要积极参与到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导学校全体师生和家长高度重视学生健康问题,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每年定期为学生举行体检活动,在体检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健康问题,要立即联系家长,要求家长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学校成为常见病和传染病传播的主要场所。相信在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师生、家长以及社区的共同参与下,学生的健康意识会不断增强,健康水平能够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樊泽民,刘立京,杨海君.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发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4):485-489.

[2] 刘念.探讨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各类传染疾病发生的影响[J].健康必读,2019(6):136-137.

[3] 卓玛才让.探讨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各类传染疾病发生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8(20):87. 

[4] 刘志业.中小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 

[5] 陈粤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现况和对策[J].大家健康旬刊,2018,12(4):276-277.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篇(7)

国务院总理在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认为,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职业教育承担的使命感更重了,作为职教老师,希望学生学有所长,为社会所用,也更希望学生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职业人才。事实上,中职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习知识的青春期,心理、生理都在发生很大变化,又要面临就业的压力,所以学校在这一阶段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中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中职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当以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围绕“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目标构筑,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性以及道德的”四个健康理念元素为理论基础进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职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还要考虑到中职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应考虑到典型性、基础性、实用性、可行性。

二、中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1.重视中职健康教育对象的身心、年龄特征

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课,能让学生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有关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卫生保健意识,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增强对环境适应能力的目的。

2.应着重于心理健康的教育

中职学生的心理和个性还处在不断完善和成熟阶段,健康教育对中职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而肯定的作用。健康教育课程中增设生命教育与人生思考等内容,对澄清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对生命的态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职阶段仍然是确立人生目标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最关键时期,把生命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堂,强化他们在知、信、行上达到对人生和生命的尊重。把心理学知识群结合实际案例作为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掌握排解心理问题的正确方法,避免校园悲剧的发生,促进他们社会化过程的完成。

3.职场健康和安全的保障与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当具有职场健康与安全意识,切实履行其职场健康与安全的责任,既要保障教学及实习实训场所的健康与安全,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职场健康安全规范及事故处理的教育,教师能完整、准确地介绍与学生学习及工作相关的职场健康安全规范与常识;教会学生掌握保护自身健康安全及处理相关事故的方法,并形成在学习和工作领域中保障自身与他人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和技能,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保持健康与安全。

三、开设好健康教育课程的保障机制

1.校领导重视是开设好健康教育课程的前提

为更好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首先要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全体师生的关注。因为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措施,对增进学生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要解决课时问题。没有必要的课时保证,健康教育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领导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要求,安排足额课时才能使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真正落到实处。各地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规定,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之中,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一般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

2.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

学校健康教育不是孤立化的教育,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也要注意提高教师的健康意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健康课教师的事情,应该是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其中,结合自己的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学,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渗透;提高健康教育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加强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应当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当地和学校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重点培训从事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水平。要求授课教师定期培训,不断更新、扩大知识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时期。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篇(8)

Knowledge and demand investigation on reproductive health among undergraduates from 2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XU Xiao-li, XIE Jing-bo, YOU Xiao-fang, PU Zhen-mei, WANG L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knowledge and demand for reproductive health among freshman and sophomore from 2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productive health services.[Methods]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urvey 871 students from 2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who were selected by cluster sampling. [Results]The awareness rate of “the way to get condom” was 87.3%, “the organ that produces sperm” was 86.0%, “The transmission of AIDS” was 85.1%. The principal way to get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was from the internet. The top 3 knowledge that undergraduates expected was safe sex (72.1%), correct view of love (71.5%)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50.4%). When the students had some doubt about reproductive health, they mostly relied on good friends and parents. [Conclusion]The awareness on reproductive health is incomplete among undergraduates from 2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but it shows great demands.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aking students’ demands into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students;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demand

生殖健康,是指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生殖过程的体质、精神与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适[1]。目前大学生未婚同居和婚前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他们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很少以及对婚前后果认识不足,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等生殖健康问题日益突出[2]。大学生是我国未来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处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时期,而高校容易忽略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问题[3]。本调查通过了解上海市2所综合性大学低年级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和需求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水平。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2所综合性大学作为研究现场,根据文理专业不同,在所有低年级(大一、大二) 班级中分别随机抽取8个班级,对班级内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80份,回收880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871份,有效回收率为99.0%。其中男生437名,占50.2%;女生434名,占49.8%。平均年龄(19.2±0.9)岁;82.4%为独生子女;核心家庭(父母双方+子女)占76.6%,有4.2%来自单亲家庭。被调查学生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均以高中及以上为主,分别占88.8%和84.9%。

1.2 方法

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自行设计自填式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情况。调查问卷中共包括20个生殖健康知识问题,分为4类:青春期发育知识5题,生理保健知识6题,妊娠与紧急避孕知识3题,安全知识6题。调查表由调查对象匿名独立完成,填写结束后由调查员当场收回。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

4类生殖健康知识中,871名低年级大学生对生理保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总体知晓率均在60%以上。其中,知晓率最高的是安全套的获得途径,为87.3%,其次是产生的器官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分别为86.0%和85.1%。但有些知识知晓率很低,如青春期发育知识中男性青春期启动的体征的知晓率仅为28.4%,妊娠与避孕知识中知晓一种紧急避孕药的名称仅有28.9%,安全知识中安全套正确使用的知晓率仅为23.0%。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男生高于女生的有:产生的器官,男性青春期启动的体征,产生卵子的器官,遗精对健康的影响,男性保持生殖器官卫生,男性不宜穿紧身裤,偶尔对健康的影响,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安全套要在接触之前带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女生高于男生的有:月经初潮的年龄,月经期的保健,青春期宜穿棉质内衣裤,容易怀孕的时期,安全套的获得途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取途径

871名低年级大学生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有网络、同伴,分别占74.6%和42.1%。女生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家长和学校获取的百分比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生殖健康教育需求

871名低年级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主要是医生/专家和学校,分别占53.0%和47.0%。希望获得的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依次是安全(72.1%)、正确的爱情观(71.5%)、青春期心理发育(50.4%)、妊娠和避孕(48.3%)、性病和艾滋病防治(41.2%)、优孕优生(40.9%)、青春期生理发育(40.5%)。在有青春期生殖健康方面的需要或疑问时,这些大学生最希望向同龄好朋友(61.4%)和家长(31.7%)寻求帮助。生殖健康教育需求性别差异中,希望通过网络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男生较女生多,希望通过家长,医生/专家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女生比男生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希望获得正确爱情观,妊娠和避孕以及优孕和优生方面知识技能的女生较男生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有生殖健康方面的需要和疑问时,希望向家长寻求帮助的女生较男生多,认为没人能提供帮助的男生较女生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71名低年级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在4类知识中,仅有生理保健知识4的知晓率较高,其他3类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其中青春期发育知识中,知道男孩青春期启动的第一个体征是增大和阴囊增大,知晓率仅有28.4%。反映出男性青春期启动方面的知识特别匮乏,青春期启动的识别可能会被忽略,青春期保健可能也因此而被忽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提示在小学或者中学阶段就应该加强青春期健康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和水平。此外,在这871名低年级大学生中知晓一种紧急避孕药名称的大学生仅有28.9%,只有23.0%的大学生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这一结果与郭静等[4]对北京市6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相似。对于有性生活经历的大学生来说,紧急避孕和安全套正确使用方面知识缺乏,可能导致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等不良后果。因此,在妊娠和避孕方面的知识应该引起重视,增加这方面的教育,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水平和应对性生活不良结局很有必要。本次调查显示,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另一方面表现在性别差异中,对自身性别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比对异性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好,这可能与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生殖健康知识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主要是网络和同伴,这一结果与张悦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医生/专家以及学校才是这些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也有可能受到网络上不科学和不规范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认识。这也可以反映出高校对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大学生期望获通过更加权威和可靠的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学校可以通过系统的生殖健康教育,成为大学生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当前学校的性教育师资缺乏,学校可以考虑“医教结合”的模式,通过校外医学专业人员进入校园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服务[6]。此外,学校在生殖健康教育的形式上也可以考虑多样化,比如开设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不同专题的知识讲座,依托学生社团开展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宣传活动,在学校设立咨询室。还可以考虑通过多媒体宣传生殖健康知识,比如通过微信和微博创建生殖健康专题进行相关知识宣传[7]。除了学校的重视,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大学生获取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本次调查的871名低年级大学生希望获得的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依次是安全、正确的爱情观、青春期心理发育、妊娠和避孕、性病和艾滋病防治、优孕优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因此,生殖健康教育活动应该结合大学生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在有青春期生殖健康方面的需要或疑问时,这些大学生最希望向同龄好朋友寻求帮助。由于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属于较为敏感的话题,因此大学生更愿意与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似的同龄好朋友交流。同伴教育可以转为一种新型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方式,首先对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委进行培训,再由经过培训的班委对其他同学进行宣传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8]。在进行生殖健康干预过程中选择同伴教育的形式,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干预的效果可能会更加满意。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希望通过家长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女生比男生多。可能是由于家长对女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更加重视和关注,而女生相较与男生在遇到生殖健康方面的需要和疑问时,也更愿意从家长那里获取帮助。

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生殖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需求,还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SADANA R.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reproductive health[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2,80(5):407-409.

[2] 吴晓丽, 张锦文, 胡晨. 南京某大学一年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02):98-101.

[3] 谢静波, 胡晓雯, 谭晖, 等. 以参与式学习为主的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10):1465-1468.

[4] 郭静, 张爽. 北京市6所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信行调查[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02):89-93.

[5] 张悦, 林柔君, 王亚平, 等. 沿海3省中学生性健康知识及需求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02):213-216.

[6] 朱丽萍, 花静, 秦敏, 等. 性与生殖健康综合干预模式对初中生相关行为的效果评价[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33):5508-5511.

[7] 钟芬梅, 马蓉. 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初探[J]. 中国健康教育, 2014,30(7):665-666.

[8] 王兴龙. 当代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部分在杭高校为例[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4(04):192-194.

【基金项目】上海市基于社区/学校的生殖健康促进项目(青春期)(2013-KJ-01);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资助(15GWZK0402)。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篇(9)

一、引言

从整体角度而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但当前的社会环境角度而言,当代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当大,因此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且表现出隐蔽性强、影响持久、涉及面广及难操控的特点。如若不及时加以疏导,定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严重的恶性事件。为此,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2002年4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可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非常必要。

二、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角度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心理认知偏差,且若受到某些特殊诱因的影响,此类心理认知偏差定会引起个人行为失范或做出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事件便很大程度上由林森浩的心理问题及诱导因素所致。可见,若大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且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定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起系列不良的行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具体表现为:(1)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学生的个人心理较为阴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坏处想,且生活及学习中也不善与人交往;某些学生性格孤僻且自闭,对待问题的心态较为消极,如此情况皆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2)家庭环境因素,即某些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长的学生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因此不愿与人交往或不愿让同学知晓自己的家庭状况。(3)学校环境因素。知识教育过程,学校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关注或在处理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件时所采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会激发学生的过激行为,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本章节笔者试图从下列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1)优化心理健康课程,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关乎到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方务必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学生具有优异的专业成绩,但心里不健康,则定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可见,学校方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优化,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范提供条件。

(2)加强文化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由大学阶段的目标不明确所致,因此大学教育过程,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个性培养及潜质开发。换而言之,我国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潜质的开发尚待加强,具体从下列方面进行把握:1.传统的教育知识论仅把教育过程看作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如此直接忽略对人的智慧的开发及人的道德的培养。此外,应试教育仅把学生看作知识容器及纯粹客体,且获取的目标结果具有某种狭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过程。2.教育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因此功利化与工具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教育的重点应为适应性教育,但同时也要兼顾到超越性教育。

(3)重视生命与心灵的教育,即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使之了解生命的本质及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当今社会环境充斥着更多的压力及竞争,因此高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兼顾到对学生生命与心灵的教育,由此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及培养更强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4)整合资源及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学生的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组成,且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我国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因此学校有必要与专业的心理医院联合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就心理疾患进行防控合作,同时开设24小时心理咨询与辅导援助热线。此外,大学的心理教育顾问由心理专家及医院医生担任,以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之,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高等院校务必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的防范,具体从上述四方面进行把握,由此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出专业知识过硬及心理健康的人才。

参考文献: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篇(10)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描述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善的良好状况,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这说明健康不仅是生理的,而且还是心理的、行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才能称得上健康者。

为此,我国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以此设置了新的课程目标,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但是调查发现,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对健康的概念缺乏全面认识,还片面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呈现出对体育和健康教育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状况。同时,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电视、计算机游戏、网络情结、饮食习惯、运动条件限制、生活环境变化等,使得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心理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拓宽保健知识,提高高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理想效果。

二、重新审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结合

尽管我们现在沿用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1990年国务院批准颁发的,但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法规。它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得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有了法规的依据。1992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规定了每2周1课时和利用其他时间开展专题教育的要求。1993年国家教委印发《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1995年参与实验研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促进学校发展纲要》。因此,学校健康教育除了有规定的内容外,还渗透到了各门学科类课程,其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就有健身原理、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养生保健、心理与体质健康、交通安全知识等方面,但涉及情感、家庭、社会实践问题处理、适应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不够完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实施和推广,2001年到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和修订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主线的三个领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同时在课程名称上,小学叫《体育》,初、高中叫《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育+健康教育”,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却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是“体育+健康教育”,并规定了高中学生必修1个学分,一般18学时。因此,课改后的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健康教育的教师安排和组织形式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健康教育可采用集中安排,也可有计划地分散安排,或者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途径除了专门授课外,还可以健康咨询、健康经验讲座、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等,最好在高一、高二阶段完成。这样就出现了体育教师和保健教师授课安排问题、教学内容的整合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的600名学生一名卫生人员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存在不足。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首先要认真梳理和整合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把学校健康教育中涉及的内容和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按照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的原则进行分类,安排教学计划。其次,要根据保健教师和体育教师的特点安排教学任务。最后,要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在授课安排上,一般情况下保健教师安排上集中式(多个行政班集中)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同时负责日常健康、心理咨询等;而体育教师则根据学科特点以分散式(必修自选系列模块形成的班级)展开健康教育。

四、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中面临的新要求

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健康体能的重要性;要积极指导学生掌握促进健康的行为;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健康学习的环境;要客观地评定健康资源并提出一个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体育教师应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并创造教育机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体育教师要能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个体差异,并能根据他们的差异创造适应这些差异的相应教学指导。

体育教师应知晓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发展自身的体力、认知水平以及社会和情感的需要。

体育教师要善于整合利用课程标准水平目标要求的内容,结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学练方法,还要善于结合当前发展形势,主动摄取新的、和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如:体育教师应了解和理解体能与个人健康、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心理与情绪健康、酒精、吸烟与其他药物、营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长发育与家庭健康、社会与环境健康、导致艾滋病的、其他性传染疾病和意外怀孕、过度节食、过度缺乏体育运动等健康教育领域的内容。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兼有科学性和活动性特点,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因此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功能外,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体伤害。它能使青少年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本领,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体力,并给人以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状态。因此体育教师在工作职责上,要主动关注学生安全,不仅如《课程标准》所言,应当保证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也应当与社会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维护工作,要能真正担负起学生安全教育的职责,成为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护花使者”。

上一篇: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下一篇: 网格信息化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