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0 14:59:47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篇(1)

一、威信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威信县位于云南省东北角,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1935年2月4日至14日,红军长征途经威信,中央政治局相继在水田花房子、石坎庄子上和县城扎西召开重要会议,这三次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扎西会议的历史功绩在于:一是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提出的组织领导问题,保证了的军事指挥权,在实际上确立了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二是通过了同志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及决议大纲,第一次历史性地总结和肯定了以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三是确定中央红军新的战略行动方针,决定改变原定渡江北进的计划,回师黔北,取得了重占遵义战役的重大胜利,从此红军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四是对全国各苏区和红军的战略方针、组织问题等作出了决定。扎西会议以博古交权为标志,确定了的领导地位,实现了全党全军全国革命斗争的历史转折,彻底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和命运,写下了党史军史上的辉煌篇章,在党史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威信县红色旅游资源极富特色。红军在威信驻留11天,活动期间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较多,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内涵丰富。主要景区景点有:扎西会议纪念馆、石坎庄子上会议会址、水田花房子会议会址、天险两合岩、红军卫生部驻地旧址杨家寨、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大雪山基地、云南游击支队郭家坟基地、红山顶战场遗址、铁炉红军标语、白水庙红军标语等。1985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来昭通视察,亲笔题写了“扎西会议会址”匾名;1988年,县城扎西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扎西红军烈士陵园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威信被省政府批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2001年,扎西会议会址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扎西会议会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规划;2005年,扎西会议纪念馆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二、威信县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威信县区位优势明显,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融红色文化、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身。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浓郁的民俗风情,众多的古建筑、革命遗址等,已引起了旅游者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具备开发红色旅游的“三大”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条件。威信县东与四川叙永、古蔺县接壤,南与贵州毕节、云南镇雄相连,西与云南彝良、四川筠连县交界,北与四川兴文、珙县毗邻。县城扎西距省会昆明630公里,距昭通市280公里,距四川成都420公里、泸州200公里、宜宾200公里,距重庆359公里。威信具有行政区划属云南,经济流向朝巴蜀的特点,与川南旅游圈紧密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二是旅游环境条件。近年来,全国、全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全面启动,昭通文化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2005年12月26日全省红色旅游工作会议在威信县的成功召开,为威信县发展红色旅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背景依托。同时,境内旅游景点与四川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景区连为一体,以及贵州以遵义会议为主的红色旅游业开发,也对威信红色旅游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和辐射作用。

三是旅游资源条件。威信境内有旅游景点226处,占昭通市的50%,除红军长征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扎西会议会址、两合岩古栈道、花房子旧址等革命历史纪念地外,还有被誉为“西南第一洞”的天台山溶洞、观斗山明清大型石雕群、神秘的瓦石僰人悬棺、天然氧吧大雪山原始森林、天星百里林海等省级风景名胜景区。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列的74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威信有42种,列入省和部级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7处,占昭通市的33%。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不利因素。

威信县发展红色旅游虽然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从观念更新到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景区景点开发到各种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从宣传促销到政策措施的制订等,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呈待开发状态,发展红色旅游存在“四大”不利因素。

一是交通落后。威信县境内无铁路、港口、机场,全县仅有二级公路20.6公里、四级柏油路40公里,其余公路均不上等级,特别是扎西会议会址、花房子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3个主要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的连接公路通达能力差,承载能力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威信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是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威信县仅有宾馆4家,旅馆48家,客房600间,床位2000个,餐馆55家,无上规模、上档次的购物超市和星级宾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接待规模小,服务质量差,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三是旅游开发人才缺乏。全县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较少,且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初中文化的占33.7%,高中文化的占49.4%,大学文化的仅占16.9%。很多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知识薄弱,不适应新形势下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宣传手段单一。近年来,威信县虽然采取一些方式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力宣传,但由于财力有限,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一,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攻势,影响红色旅游的发展。

三、对威信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

威信县要加快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12345”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即建设“一条主线”,培育“两级中心”,开发“三类产品”,打造“四个片区”,实施“五项工程”,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扎西会议会址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把威信打造成红色旅游精品县,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一个红色旅游亮点,到2010年,接待规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相当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建设一条主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条件,把扎西会议纪念馆、水田花房子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扎西烈士陵园、扎西陈列馆、两合岩古栈道等六个主要景点建设成为红色旅游精品景点,将六个景点连接成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扎西—两合岩古栈道—石坎庄子上会议会址—水田花房子会议会址—鸡鸣三省标志碑)。在主线的辐射和带动下,建设一条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线(扎西—观斗山石雕群—旧城天星国家森林公园)和一条自然风光旅游线(扎西—麟凤天台山溶洞—瓦石僰人悬棺—白水江源头—大雪山原始森林)。通过整合各种旅游资源,以线带面,综合开发,形成红色旅游带。

培育两级中心:培育红色旅游县城和乡镇两级接待中心。一方面,着力抓好县城市政基础建设,完善各种服务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把县城扎西建设为全县红色旅游主要接待中心;另一方面,把水田、旧城、长安、麟凤四个乡镇政府驻地建设成为与县城相配套的次级接待中心,提高产品档次,改善接待设施,分流县城压力,充实红色旅游的层级布局。

开发三类产品:一是开发以扎西会议会址驻地现存革命史迹为主的红色旅游产品。以民间手工艺为载体,以红色文化为内涵,开发系列红色手工艺产品,展现红色革命文物,再现历史风貌。如制作伟人雕像、刻画像、红军战图及纪念币、纪念章,草编或藤编红军帽、军包等。二是开发以革命先烈生平事迹及其文选史料、传记等为主的教育型红色旅游产品。将、、邓小平、陈云等伟人的诗词、传记、文选史料、回忆录、音像制品、画册、手迹等编辑成册,制作成精美的红色旅游商品,使其成为凝集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有形载体。三是开发以“吃红军饭、唱红军歌、走红军路”为主的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开办红军长征食堂,组建红军长征文艺演出团,展现红军在威信期间的吃、住、行等生活经历以及传唱的歌谣,让游客体验先烈们在革命时期的艰苦生活,从中获得教益。

打造四个片区:一是以县城扎西为中心的扎西会议红色旅游区。通过完善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条件,重塑扎西老街川南民居建筑风貌,打造扎西会议纪念馆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使之成为红色旅游的核心片区;二是以水田为中心的“鸡鸣三省”红色旅游区,突出花房子会议与庄子上会议的历史地位,展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三是以长安、麟凤为中心的大雪山基地红色旅游区,展现红军游击纵队的大雪山基地与铁炉红军标语,加强对大雪山原始森林的保护,组合开发素有“西南第一洞”之称的天台山溶洞;四是以旧城为中心的威北战场红色旅游区,重点建设郭家坟营地、红山顶战役遗址以及红军将领墓等景点,组合开发观斗山石雕群、天星森林公园旅游资源。

实施五项工程:一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大力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加强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建设,方便游客旅游生活,保证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好。二是景区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加强对景区内与游客游吃、住、行、游、娱等相关的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接待水平。三是红色旅游商品开发工程。立足自身资源特色,积极开发具有纪念意义的红色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四是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工程。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热情,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拓宽宣传促销渠道,大力宣传旅游资源,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五是旅游环保工程。把红色旅游开发与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加强对革命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营造良好的红色旅游氛围,建立当地居民与红色旅游开发之间的和谐关系。

围绕上述发展思路和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编制发展详规,规范旅游开发秩序。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委托权威机构编制具有长远性、前瞻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威信县红色旅游景区详细规划》,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二)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旅游承载能力。一是抓好出境公路建设。加快出川公路改造步伐,尽快启动威信县城至镇雄凤翥公路改造项目,建设连接云南、四川、重庆的便捷通道,把威信旅游与四川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景区连为一体,使威信旅游业融入川南旅游经济圈、金沙江中上游水电开发旅游经济圈。二是加强境内公路建设。新建扎西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花房子会议会址三个主要红色旅游景点环行公路,对县城至各乡镇公路进行改造升级,改善景区交通条件。三是抓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新建城市旅游文化娱乐中心,增加中高档宾馆、饭店数量,丰富游客的文化娱乐生活,改善接待条件。四是加大名城保护力度。按照名城保护规划,改造名城保护区居民住房,展现川南民居风貌。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树立名城形象,提升名城品位。

(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举办红色旅游节,做好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扩大威信在外界的知名度,打造威信的旅游形象,叫响威信红色旅游品牌,让更多人了解威信、认识威信,到威旅游。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篇(2)

注:2011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号(2011jytq141)

一、湖北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优势

1.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湖北省有老区的县(市、区)共74 个,辖乡镇1927 个。老区的县(市、区)土地总面积为1484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9%。红色旅游资源涵盖了中国革命初期到新中国的诞生时期的所有名胜古迹。2.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湖北省区位条件优越,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都非常便利,可进入性强。优越的交通条件使湖北红色旅游地区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3.基础较好,互为补充。红色旅游景区有着良好的先天优势及开发潜力,以良好的基础条件为契机,许多景区进行了各项服务设施的建设,这些配套的基础设施与红色旅游相得益彰。

(二)劣势

1.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是水、电供应等基础配套能力低下。2.景点功能枯燥无味。红色旅游地区整体呈现出“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开发程度不够。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景点各自为战。

(三)机遇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 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出台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为湖北省开发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按照国家关于推进湖北省红色旅游的总体部署,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旅游建设,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

2.中部崛起战略的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湖北红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二、湖北省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旅游区因素

1.红色旅游地区可进入性差。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的限制,很多景区交通不便。

2.对游客的吸引力相对较弱。红色旅游产品主要是革命战争时期遗存的文物和旧址,大都十分简陋,保护不善,活动形式单一。

3.缺乏科学规划和长远发展眼光,对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不够。由于很多红色旅游地区的管理者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导致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不足,使得部分红色资源和环境遭到了破坏。

4.经营理念落后、缺乏专业人才。

5.发展资金不足。部分红色旅游地区难以吸引有效投资,难以维系发展。

(二)旅行社因素

1.旅行社管理服务不到位。旅行社的管理服务人员没有针对不同群体打造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与内容,趋同的讲解方式使得大部分游客红色旅游体验贫乏。

2.营造的红色氛围不够浓郁。部分旅游车上播放的电影依旧是娱乐歌舞类,与旅游目的地毫无关系,红色氛围营造的不够。

四、湖北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旅游区的吸引力

1.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可进入性水平。按照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配套发展的要求,强化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尤其是改善红色旅游地区的公路和旅游步道设施。

2.整合开发,优势互补。可以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和开发,通过互补发展来开拓市场。

3.深挖产品内涵、丰富其表现形式。要根据景区所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风情和时代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转变传统的文化观光方式,发展体验型文化观光,让游客参与其中,深感景区魅力。

4.加大宣传,树立旅游形象和品牌。红色旅游地区与其他景点相比,知名度不够高,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来传播其旅游产品信息。

5.提升旅游区的管理服务人员素质。红色旅游对人力资源有较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红色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实现红色旅游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二)深化、开拓、优化旅游市场

1.深化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在进一步拓宽与深化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要对国际市场进行开发,使红色旅游市场更加多样化。

2.旅行社要发挥带头作用,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旅行社要针对不同游客群体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采取多样方式创造出足够的红色旅游氛围;通过特色化的安排,让游客感同身受,对革命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参考文献:

[1]汤红兵.湘鄂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及开发——以洪湖、监利红色文化资源为主体透视.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1

[2]尹晓颖,朱

,甘萌雨. 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5,(02)

[3]廖艳丽.湖北红色旅游开发分析及对策选择[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8,(10)

[4]柳林,陈怡君. 红色品牌与湖北红色旅游的发展[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7)

[5]张春锋,聂坪.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开发浅议——以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为例[J].经济师,2008,(08) .

[6]陈传亚.湖北红色旅游开发初探[J].考试周刊,2011(79)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篇(3)

在任何一个展览中,都有两个主要的信息来源,一方面来自展品本身,它们是什么,它们的历史是什么;另一方面来自策展者,他们对于展览主题、传播意图、展品信息的逻辑思考和总体把握是怎样的。对于红色主题展览来说,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都不尽相同,它可能是红军过草地时吃剩的皮带,是红军爬雪山时穿的草鞋,或者红军作战时使用的步枪、号角以及炮弹的残骸……策展人需要将众多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重新的组织,使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排列组合,尽可能地扩大展品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不同于―般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对于以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一确定主题的展览来说,各博物馆实际上是在完成一个命题作文。如何与别人不重复,又有自己的特点,非常考验一个博物馆的策展水平。

一、叙事模式

近年来,用叙事学理论来解读博物馆展览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叙事理论提供的方法有助于发掘出研究对象中存在的某种更高层次的关系或秩序,另一方面历史类展览的内容具有连续性、逻辑性和故事性的特点适用于叙事学分析。结合叙事学理论,对入选的10个展览进行分析,主要可以提取三种较为典型的叙事模式。这些叙事模式也是展览在空间架构、内容设计上的体现,或者可以说是各家博物馆不同的策划角度。

1、宏观叙事型

在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展览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系统全面地展现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的长征历程,展览以时间为顺序,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结构脉络清晰。在以建党95周年为主题的展览中,山东博物馆的“光辉的历程伟大的成就――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主题展”以全面反映中共山东历史为主要内容,集中展示95年来山东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展览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上述两个展览体现了宏观叙事的两种方式,第一个采用的是以时间为序的组织结构,第二个是按逻辑归类以内容划分若干板块展开,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叙事框架,在每一个板块内再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宏观叙事型的展览可以让观众相对完整地把握历史脉络,形成一种整体感,但也容易落人“教科书”式的沉闷和呆板。

2、中观叙事型

中观叙事型是介于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之间的一种视角,它既表现宏观历史主题,又体现某一具体时间段或特定地域的历史。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南粤沃土铸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展”和安徽博物院的“飘扬的红旗――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是中观叙事型的代表。

“南粤沃土铸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展”关注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广东的活动历史,展现了1921到1927年间,广东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组织建设、宣传工作、工农运动、军事建设等领域的开创性探索及成就,分为“探寻真理:从认识到实践”“开拓新路:引领组织建设”“精英荟萃:舆论宣传重镇”“如火如荼:全国工农运动先锋”“蓄势待发:中共军事建设起点”五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结构。展览将时间段划定在1921到1927年之间,各个单元通过不同角度反映同一主题,通过各个单元之间的对话、接触和融合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飘扬的红旗――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分为“红色沃土”和“民族脊梁”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呈现安徽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党领导下的起义和暴动以及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第二单元以长征中的安徽人为主线,讲述长征中安徽籍红军将士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展览以历史的逻辑关系为顺序,又兼顾了安徽的地域性。

3、微观叙事型

这里的微观叙事是指以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典型历史人物、展品类型为切入点或主题的展陈方式。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永远的女红军――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展”、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长征与遵义会议”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工农红军标语展”都属于这种类型。

红军长征队伍里有领导人、普通指战员、老红军、女红军、小红军等不同类型的人物。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结合本馆的定位、宗旨、办展经验和资源优势,确定了“永远的女红军”这一选题,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调研、访谈等多种模式,遴选出80多位女红军真实的、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再现了女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战斗与生活,表现了她们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斗志。展览选题与博物馆定位精准契合,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长征与遵义会议”依托于本馆的基本陈列,在其基础上进行提炼筛选,重点展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及红战贵州等重大史实。展览以历史事件为切入点,通过高度浓缩的内容呈现历史事件的主要特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策展之初,首先详细地调查了本馆收藏的革命文物情况,策展团队发现了一批20世纪50年代搜集的红军标语和石刻标语拓片。红军在长征途中留下的大量宣传标语,因其通俗易懂、生动直观的宣传形式,已被学术界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此外,红军标语还具有时间跨度长、种类多、内容丰富等特点。因此,策展团队最终确定以红军标语为展品的主要类型,这也是近年来国内首个综合性的大型红军标语主题展。展览定位准确、选题新颖,原创性突出。

二、形式设计

形式设计是体现展览主题、意境、审美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展览想要吸引观众、感动观众、启迪观众,就要在展示空间、展示色彩和展示手段上下功夫,要在形式设计上着力营造出恰当的情境。

据统计,本次入选的10个展览项目中无一例外的使用了红色、t旗、红墙的元素,其中5个展览采用红色作为整个展厅的主体颜色,3个展览在序厅部分使用了红旗元素,2个展览在部题设计中使用红色。毫无疑问,红色所营造的氛围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传达展览所蕴含的精神,但是否有其他的设计语言来展现此类主题展览,相信还有值得商榷的空间。在细节设计上,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南粤沃土铸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展”为了帮助观众更加愉悦地参观展览,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张图教你看瞳展览》,以轻松的笔调、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告诉观众“你在展览中能看到什么”、“展览有什么亮点”、“内容这么多,你该怎么看”等展览细节,形式新颖活泼,受到观众的欢迎。

三、辅助展品

红色主题展览具有强烈的革命政治色彩,惯用宏大的叙事结构,全面、系统地表现整个历史时期。而大多数博物馆的文物都不足以支撑,为了表现展览所需的连续的历史画面,设计者经常使用历史事件图片、现代美术作品等辅助展品作为补充。而博物馆使用的历史照片,处于政治原因,很多都是雷同的,很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对于红色主题展览来说,适度而准确地使用美术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质化倾向,提升展览的艺术性。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中“长征画卷”部分展出了全山石的《娄山关》、范曾的《遵义人民迎红军》、李可染的《六盘山》、宗其香的《巧渡金沙江》、石鲁的《一个老红军和他的藏族妻子》、古元的《刘志丹在陕北》、吴作人的《过雪山》、张文源的《草地情》等馆藏长征题材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是作者研究长征历史,亲走长征路,深刻体会长征精神后,精心创作而成。它们艺术地再现历史上的重大人物与事件,融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展览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信息技术在博物馆的展陈中得到普遍运用。虽然当前一些展览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大制作、大场景,形式与内容脱节,滥用技术等问题,但本次入选的10个展览,在新技术的应用上,都能做到恰如其分。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触摸屏等方式,使观众如临其境,加深对展览的理解,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寓教于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中精心设计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5处大型主题景观,真实再现历史场景。其中“过雪山草地”主题景观,不仅实景设置了雪山、水草地,还运用声、光等手段营造了寒风呼啸、雪花漫天的天气效果。此外,每个主题景观标牌上还印制了对应的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能看到翔实的图文介绍。

四、社会推广

展览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展览的主题定位、大纲结构,展品组织、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媒体宣传、社会推广也是当前展览策划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入选的10个展览在这些方面各有所长、各具特色。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篇(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中央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这片红土地是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关于在根据地建设党、土地革命理论和红军建设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都是在这里初步形成的。在这里,出版发行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和《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在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的领导下,苏区图书文化事业在根据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版了一大批注重联系中国革命实际高质量的图书,成为根据地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宣传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

秋收起义后,随着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国革命在实践上已经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道路。

1930年春,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小块红色政权与全国革命的胜利联系起来,对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理论概括,即“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立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无疑义的是正确的”。[1]它标志着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理论初步形成。对红色政权的理论引导和预见,是对“左”倾路线“城市中心论”的否定。1931年11月,在红色政权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国家形态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为向人民群众宣传苏维埃政权是代表工农群众意志和愿望的政治权力机构,是和帝国主义、封建统治性质完全不同的新型的政权模式,苏区出版了《苏维埃政权》《中国苏维埃的政纲》《苏维埃组织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等书籍。

1933年11月,先后到兴国长冈乡和上杭才溪乡,就如何开展乡苏工作,改善党和政府同群众的关系问题作了调查。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后,苏区还出版了总结根据地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经验的著作《乡苏维埃怎样工作》《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等。其中《乡苏维埃怎样工作》一书,就是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时上课的讲稿。而《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这两篇著作在“二苏大”作为会议文献,发给了与会代表,成为在苏区革命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具体运用的典范而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它为初步解决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在农村坚持革命、壮大力量,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宣传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产业工人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几。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主要力量长期生活和战斗在农村。因此,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党员在党内占大多数。1928年11月,总结井冈山工农武装斗争的实践经验,指出了“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问题”,强调“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1]

1929年12月,由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系统回答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分析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办法。决议指出:党的领导机关对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出身所产生的种种不正确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和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是使得这些不正确思想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编辑各种教育同志的小册子,有组织地分配看书”。[2]古田会议决议初步回答了在党员队伍以农民成分为主的情况下,如何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标志着建党学说初步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为贯彻执行古田会议精神,1930年1月,红四军政治部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书。在红四军和古田会议精神的推动下,苏区各级党组织编印出版了《党的建设讲义》《党的组织问题》《党员须知》《党的建设》《党的建设讨论提纲》《共产主义与共产党》《新党员训练大纲》和《训练材料》等党建书籍。旨在对苏区广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的知识教育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纠正非无产阶级思想教育。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著作在苏区出版。这篇著作阐明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调查”,“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初步形成了作为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一思想路线的提出,使根据地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有了更自觉、更明确的思想基础。

三、体现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宗旨

大革命失败后,党提出开展土地革命的主张。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土地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29年4月,率领红军到达兴国,深入农村调查,亲自发动群众,在实际斗争中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这个土地法根据党的六大决议,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称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性更正。同年7月20日,在亲临指导下,中共闽西“一大”在上杭召开。大会总结了闽西土地斗争经验,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进而明确:自耕农的田地不没收;对富农不没收土地,争取中立;对小地主没收土地,废除其债务,但不过分打击;对非恶霸地主及其家属以生活出路政策。这个决议比井冈山和兴国《土地法》又有新的发展。会后,闽西纵横300多里的地区内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大好形势,80多万贫苦农民得到了土地。1930年2月7日,在赣西南的吉安主持召开了著名的“二七”会议。会议中心议题是扩大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武装,深入土地革命。会议在“一要分二要快”的指示下,制定了赣西南土地法(即《二七土地法》)。赣西南的土地斗争蓬勃开展起来。为使党的土地政策深入人心,苏区先后出版发行了《兴国土地法》《土地问题决议案》《“二七”土地法》《南阳会议决议案》《查田运动指南》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等土地政策文献。这些文献在广泛宣传党的土地方针政策,体现党的土地革命路线以及用法律形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巩固革命斗争成果,促进土地革命深入开展,发挥了出色的组织和鼓动作用。

四、促进红军部队正规化发展

从苏区创建起,反动军队就不断向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为加强红军建设,以及向初步正规化发展,1931年10月,在讨论即将成立的苏维埃中央政府远景规划时,特别提出,有“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1931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以下简称红校)在瑞金成立。红校成立后,经常到红校上课。指出:“学会与提高新的军事技术,应该深入到红军中去,红军学校应该为了这一目的去尽他最大的努力。”[2]

红校是我军第一所正规军校,教学方针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教育。其目的是巩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使每个学员都懂得为党的事业而英勇奋斗。政治教科书有《政治工作讲义》《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等。二是军事课程。红校遵照的指示,一方面研究的战略战术,一方面总结自己创造的经验和战术。编写的军事教科书有《作战知识手册》《实兵指挥》《战术与战略》《步兵教程》《坑道教程》《炮兵教程》《野战筑城教程》和《对于防御飞机与毒气的简明知识》等。三是学文化。学校自编了文化教材,帮助学员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在的重视和关怀下,红校这所人民军队的熔炉,为红军培养训练了数千名军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其出版发行的军事建设类书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适合红军建设的特点,使得广大红校学员乃至全体红军指战员获得了丰富的政治和军事科技知识,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从而在夺取一次又一次的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中,丰富了军事战略思想内容。

苏区红色图书作为一种简捷的覆盖面较广的革命舆论工具,以其独特的宣传方式,在革命实践斗争中,为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篇(5)

江西在1999年首次提出“红色旅游”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对江西的经济发展、文化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326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27亿元人民币,占全省旅游收入的40%,相当于全省GDP的3.47%,红色旅游直接吸纳就业人数18万人,间接就业90万人。2011年,江西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556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和34.5%,红色旅游继续领跑全国,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风向标。但同时,江西红色旅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做大做强江西红色旅游,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一、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SWOT―PEST矩阵分析

SWOT―PEST矩阵分析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利用它可以把影响红色旅游发展的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因素放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系统的优势(S)、劣势(W)、机遇(O)、挑战(T)分析,进而分析影响红色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有利于了解红色旅游发展的环境条件,为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势(strength)

1、资源和区位优势

江西拥有数量丰富、品位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现有红色旅游景区31处,全省81个老革命根据地县市,6万多件馆藏革命文物,革命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居旧址有150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有机融合,相映生辉,构成了江西品味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江西区位条件较好,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都毗邻的省份,对开展东部、中部旅游合作和完善全国旅游网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京九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井冈山机场、庐山机场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使得江西的区内交通状况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善。江西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红色旅游发展的同时,各地也相继加大了对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

2、品牌知名度高

江西1999年首次提出“红色旅游”的概念,2000年,省旅游局推出了南昌至井冈山、瑞金等地的3条“红色之旅”省内旅游专线;2001年,正式提出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口号,2004年组织实施了“新世纪、新长征、新旅游―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将红色旅游的火炬传遍了全国;2005年起,成功举办“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进一步扩大了江西红色旅游的市场外向度和社会影响力,成为江西打造旅游品牌的重要载体;2009年,进一步提出把江西建设成为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和红色旅游强省。江西发展红色旅游以来,在中央的战略指导下,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发展战略,加强对红色旅游工作的领导,使红色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3、客源市场充足

红色旅游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教育的功能,把红色旅游作为开展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方式,将革命教育与休闲度假相结合,通过红色旅游,可以达到缅怀前人、激励今人、教育后人的目的。因此,江西红色旅游客源主要是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青少年学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基层党组织、团组织成员等,客源市场充足。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召开,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旅游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二)劣势(weaknesss)

1、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一些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管理权比较分散也比较复杂,资源管理与旅游产业管理脱节,没有将红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统筹布局和协调,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对正在推进中的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体制“瓶颈”。

2、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

尽管江西的红色旅游开发起步较早,但目前还主要停留在观光产品的层次上,以革命旧址遗迹寻访和博物馆陈列展示为主,没有很好的结合游客视角,游客参与体验性活动较少,偏重温故知新,缺乏新奇感受,这对和平时期长大的年轻人来说缺乏可游性和吸引力,没有形成系统的复合型的红色旅游产品。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红色旅游产业的兴起发展,红色旅游从业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是专业红色导游和红色旅游资源讲解员比较缺乏,外语类的红色旅游人才几乎空白;另一方面,优秀营销人才、高层管理人才紧缺;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红色题材作品的编创等高层次人才极其匮乏;这些都严重影响制约了江西红色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y)

1、政府对红色旅游十分重视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红色旅游确定为一项国家工程,体现出国家对红色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为红色旅游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政策环境。江西省政府也制定一系列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促进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机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经展开,各级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建设期间,国家和江西省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也采取一系列扶持性措施,为江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3、区域合作的加强

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签订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合作发展协议”,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大力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编排跨区域的旅游产品,将共同编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业发展规划,依托大别山、韶山、井冈山,以著名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编排推广连接三省的红色旅游线路,推出综合性的旅游产品,会极大地拓展红色旅游的空间,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

(四)威胁(threat)

1、其它省市红色旅游区的竞争

和江西的瑞金、井冈山并称为五大革命圣地的是陕西的延安、贵州的遵义和河北的西柏坡,知名度都很高,红色旅游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分流着红色旅游客源。2010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4326万人次,陕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4360万人次,竞争力不相上下。

2、游客需求呈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游客越来越追求那些个性化的、彰显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游客更希望能参与旅游活动中,对体验型旅游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游客需求的这种变化要求旅游地能针对不同的游客提供不同的产品,这对江西红色旅游而言是一种挑战。

(五)PEST分析

1、内在因素

优势方面:(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各红色旅游景点及所在地政府对红色旅游的重视。(2)政策性扶持,定位高、起点高、力度大;(3)各级政府投资、规划发展红色旅游,资金的保障有利于加强各种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结构重组;(4)红色旅游基础低,增长较为明显;(5)红色旅游享受特殊折扣优惠,开发利用障碍少。(6)各类媒体免费宣传,社会舆论大力支持。(7)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为机关、企业、学校教育提供基地;(8)不受季节的影响,与纪念活动和重要节假日紧密相关,淡旺季不明显;(9)集体组织,“公费”资助,对特色群体客源吸引力大。

劣势方面:(1)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2)当地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3)以特色群体为主,缺少大众群体;(4)缺乏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5)缺少国际市场游客和国内远距离市场游客;(6)资源开发不足,产品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缺少动静组合、游客参与和高科技展示手段的产品。

2、外部条件

机遇:(1)政府对红色旅游十分重视;(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机遇;(3)区域合作的加强;(4)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召开,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旅游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挑战:(1)其它省市红色旅游区的竞争;(2)游客需求呈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二、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

根据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SWOT-PEST分析结果,提出江西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整合红色资源,塑造整体形象

根据江西红色旅游景点分布广泛、各具特色的特点,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两种手段进行有效整合,使红色旅游景点规模化、品牌化,并通过适合游客心理、游客需求和旅游审美的形态表达出来。其次,综合开发红色、绿色、古色旅游,将这三者进行综合开发,既可以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弥补红色旅游功能单一的缺陷,又使红色、绿色、古色互相带动,形成整体规模效应,增强地区整体的旅游吸引力。

(二)加快红色旅游机制创新

首先,理顺红色景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条块分割和规划不统一、管理不到位、经营不规范的状况,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顾全大局,为理顺红色景区管理体制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创新红色旅游经营机制,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引导社会各种经营主体参与红色旅游开发与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新型红色旅游企业;最后,加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根据现代革命历史活动内在的延续性、地缘性和红色资源的丰厚度,开展省内区域旅游合作,同时要加强对“长珠闽”地区和中心城市的互动对接,积极构建无障碍旅游合作区,共同发展跨省市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三)加强宣传促销,提升品牌效应

旅游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形象产业,旅游形象就是财富。旅游形象的提升需要大力进行宣传促销。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展销会等进行促销,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等各种主题活动进行宣传促销,积极进行品牌包装,对已有一定知名度和招徕力的旅游地进行组合包装,扩大游览面积、提升展示水平,增加旅游活动,完善旅游环境,打造“红色旅游” 金字招牌。

(四)培养引进人才,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专门人才队伍建设,整合红色旅游教育资源,加快优秀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以开发建设高手、经营管理强手、导游服务能手为主体的红色旅游专门人才队伍;规范省内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讲解员)讲解,提高导游服务水平和质量;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提高导游员和讲解员的整体素质,使红色旅游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艺术化和人性化方向迈进;在全省导游中开展“爱岗敬业、诚信旅游”活动,增强导游员的“诚信从业”意识,提高全省导游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婷婷,罗洁.江西红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2011(8).

[2]胡蓉.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3).

[3]樊春梅,丁侃.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分析与对策思考[J].市场论坛,2011(5).

[4]黄细嘉,曾群洲,陈志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以江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篇(6)

一、遵义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遵义地处中国大西北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当地气候宜人,雨量充足,较适宜四季旅游。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当地是遵义会议的举办地,并设有故居、红军山革命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的是当地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比如董公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赤水风景名胜、湘山寺、金鼎山寺等,以及当地的各种传统民俗等。这些都可以构成当地吸引外来游客的热点,但是现阶段在当地的旅游开发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遵义当地的旅游事业远远不及延安等红色旅游景区。其一,受当地地势的影响,地貌较为复杂,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备,加之,当地的经济水平本身不高,发展迟缓,无法适应旅游事业的较快发展,信息技术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障碍,使得当地的资源无法与社会共享,制约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其二,虽然遵义地区具有的红色旅游资源较多,但是这些红色资源较为分散,缺乏独特的文化特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旅游资源之间的竞争不断增加,各地区必须突出当地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当地的旅游规划部门缺乏对当地红色文化潜力的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不高,吸引力不强。

其三,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当地的开发和保护对策实施不够,很多古风古貌都被严重破坏。比如,当地对遵义会议的会址实施免费开放政策,这对于宣传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策划人缺乏保护政策的完善,随着进入游客的不断增多,对旅游景点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使得当地的旅游资源商业化越来越浓,教育意义也逐渐淡薄,红色旅游资源的古风古貌也逐渐丢失。旅游产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产业,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在开发的基础上注意保护,才能确保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遵义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分析

首先,针对遵义当地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当地应该进一步改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必须立足于满足旅游者的食、住、行、娱、游、购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以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感受,而这些都必须通过改善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来不断提高。比如,为了保证有更多的游客进入遵义旅游,当地可以加紧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让旅游者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的进入旅游景区。对于当地政府部门来说,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扶助政策,通过吸引外资,不断加强和改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立足于遵义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增强遵义红色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的乡村旅游,让两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优势和吸引力。比如,当地可以依托遵义会议会址以及当年的当地的多次革命运动,建立红军长征主题公园,以主题公园的形式,让旅游者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难生活,与此同时,结合当地的乡村文化,大胆创新,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苦生活,并自己动手劳作,增加乡村旅游在红色旅游中的渗透。

最后,在将遵义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基础上,注意科学管理,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对外形成鲜明的遵义旅游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重新打造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拼配,设计一条可以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整合在一起的旅游路线,建设独具特色的品牌旅游区。比如,在让旅游者体验乡村农耕生活的同时,可以设计相应的红色旅游线路,让人们在体验到农家乐旅游地同时,接受红色旅游的教育,体验红军的艰苦生活,以乡村旅游映衬红色旅游,进而促进遵义旅游地多元化发展。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篇(7)

论文摘要:莲花县地处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段,是萍乡这片政治底蕴与经济底蕴深厚的热土的一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县,主要景点景区有1O多个,如莲花一枝枪纪念、花塘官厅等。本文主要着重介绍莲花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状况,并结合本地绿色资源和古色资源,提供一些建议,为发展本县旅游资源提供条件。

莲花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兵井冈的决策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莲花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全县数千优秀儿女为新中国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县在册革命烈士3481人,开国将军13名。本地红色资源十分宝贵,在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发展经济的现阶段,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经济、社会、教育等多种作用,因而有必要对本地红色资源加以清理、重建、保护、整合,进而推动莲花红色资源的发展和传播。

一、莲花红色资源的地位 莲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5个“全红县”之一 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进入了莲花县境。26日,在县城的宾兴馆召开了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正是在莲花县,坚定了引兵井冈山的决心和信心。1928年2月,中共莲花县特支用大革命失败时保存下来的一枝枪,重建莲花红色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并配合红四军29团攻克莲花县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各区、各乡也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同时各地还成立了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莲花县全境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区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5个“全红县”之一,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花县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资料记载:安源路矿工人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仅1930年5月、6月和9月,就有3500多人参加了红军;1932和1933两年时间,仅莲花县就有4574人参加了工农红军,其中涌现了朱辉照、朱云谦等13位共和国将军。中国人民有几支部队其前身就诞生在莲花县。 二、莲花红色资源概述 莲花花塘官厅:位于莲花县城南琴亭镇花塘村,莲花县革命活动的一个中心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中共湘赣苏维埃政府一大会议在此召开。、王震、肖克、王首道、、项英、曾山等一大批共和国高级将领在这里战斗过。后又为“列宁学校”,官厅现存1986年时任中央中共总书记同志为其亲笔所题的“列宁学校”牌匾。 棋盘山游击战根据地:位于神泉乡境内,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在棋盘山组建了湘赣临时省委、省军政委员会和湘赣游击支队司令部。三年游击战争,棋盘山根据地保存了革命火种。在棋盘山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在棋盘山召开了坚持赣西游击战的军事会议,组建了湘赣苏区游击队。二是同志在棋盘山险些被误杀。棋盘山还是一部分新四军开往前线的出发地,曾山同志来棋盘山指导工作,促成了赣南新四军的改编,改编后的新四军一部分从这里奔赴战场。同时,棋盘山自然风光独特,原始生态优美,瀑布成群,古木参天,景区集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于一体。 莲花垄上村新四军组编及驻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决定将江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等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l937年l1月底,在湘赣边坚持战斗三年多的红军游击队员300多人分别从武功山、九龙山、五里山、牛形山、柑子山、太平山等地下山,向地处武功山的莲花垄上村集中,组编为新四军部队。部队由延安派来张秀等人负责培训、指导。

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莲花县是全国有名的红色县和将军县。馆内陈列着该县大革命时期被敌人用惨无人道手段百般折磨数千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还陈列了共和国莲花县十三位将军的生平简介、丰功业绩。是瞻仰先烈、教育后人的一个重要红色旅游景点。

革命标语:在莲花的一些革命遗址以及邻近的一些地方,都保存着一些革命标语,有秋收起义时期的,有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也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比如莲花花塘官厅的后墙上、莲花路口村的民房墙壁上等处都保存着一些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标语。这些标语以及标语墙都应该是很好的红色旅游资源。

将军园:座落在玉壶山中心景区,是全国闻名的农民将军甘祖昌的安息之地。甘祖昌将军高风亮节的事迹曾感动了整个中国。在将军园瞻仰先烈,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对教育后人意义十分重大。

总之,莲花的红色资源丰富又富有革命历史文化价值,但目前在资源的发掘、整理、利用、保护等各个方面,有喜有忧,其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可以接待游客

莲花县城

秋收起义

高滩军事会议会址

未开放

高洲乡

秋收起义

莲花花塘官厅

未开放

琴亭镇

井冈山斗争

红军医院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红军修械厂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红军被服厂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硝盐厂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棋盘山游击战根据地

可以接待游客

神泉乡

井冈山斗争

莲花垄上新四军驻地

未开放

垄上村

抗日战争

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可以接待游客

莲花县城

三、莲花红色资源存在的问题

莲花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但时代久远,而且都有所保存,特别是它们能够反映我国革命时代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的重要事迹,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改革开放以来,莲花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发掘利用工作中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分析起来,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色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只有少数景点能接待游客,还有大量红色资源未被开发,造成红色资源的浪费。同时,未能将这些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削弱了它们的影响力和宣传力。例如高洲军事会议地址,花塘官厅和红军医院等都没有被开放。

(二)当地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认识不高,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整理、利用有所行动,但还没有完全摆上议事日程,有些红色资源处在无人问津的地步。比如花塘官厅里里外外杂草丛生,门窗破旧不堪,屋瓦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简直变成了危房。

(三)当地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或是根本没对一些红色资源采取保护措施。例如,高滩军事会议旧址多年成为一户人家的住处,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商店。从房子的外部看,很难想到它会与红色景点挂钩,即使走进里头,也只能看到头像等褪色的牌子。

(四)红色景点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例如,目前可以称上莲花县建设程度最佳,游客人数最多的莲花一支枪纪念馆,二楼被闲置,堆放木头等物品。

(五)红色资源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莲花革命烈士塔四周被涂涂画画,布满粉笔字迹。

(六)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专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虽然莲花县已经成立旅游局,但是真正意义上专门负责红色资源的人员没有。莲花一支枪纪念馆内只有两个工作人员,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没有讲解员,对游客缺少吸引力。(七)红色景点附近的交通,饮食和住宿等没有保障。多数红色景点位于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直达的车次,而且没有路标指示其存在。周围几乎是居民住宅,没有提供食物的餐馆和提供住宿的旅店。

(八)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的需求不大。红色资源具有其独特的经济和社会等价值,应该得到当地人的高度重视。而且,红色资源没有突出其井冈山斗争和秋收起义等特色,品牌效益低,整体吸引力低。

四、对莲花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是社会的基础。莲花经济的发展是发展莲花的红色旅游资源先决条件,因而开发和利用起莲花的红色资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同时也会带动莲花经济的发展。同时,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宣传莲花的红色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贡献力量。因此,莲花有必要为本县的红色资源开发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前,最关键的是莲花要把本县的红色资源保护起来,同时提高当地人保护红色资源的意识。以下是我们经过置身莲花调查后,结合所学知识,提供的一些建议,希望对莲花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完善红色资源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到具体的个人的制度,抑制进一步的破坏现象。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红色景点安排讲解人员,或挑选优秀的志愿者,为游客进行讲解。

(二)加大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完善红色资源场馆的建设。可以在红色资源场馆内装饰富有红色文化气息的图片等艺术品,调整灯光设置,播放相关革命历史和文化宣传短片;设置感言台或留言簿,让游客各抒己见,抒发感慨,留下宝贵的建议;进行“真人秀”比赛,让游客或模仿革命人物,或演出相关历史事件,通过亲身感受当时的场景,在娱乐中了解相关历史,学习相关红色文化。

(三)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红色知识竞答,红色文化征文比赛,红色诗歌创作或朗诵比赛,红色歌谣大比拼等形式,提高人们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通过网络、电视和报刊等媒体,像广大群众征集富有莲花特色的红色资源口号,宣传册,红色主题曲等等;充分利用莲花雪鸭等名菜的知名度,举办厨艺大赛,吸引各方游客的到来,在大赛环节上加上红色景点的宣传。

(四) 提高莲花的地区接待能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景点旁是满是当地人生活和休憩的家园这一特色,发展富有莲花风情的饮食和住宿服务。游客可以在当地人家里了解当地人对红色文化的见解,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增加其旅游的含金量。

(五) 加快交通建设,提高交通通达性,注重县内外交通的连接。整修破损的路面,加快县内公交车的普遍化;在通往红色景点的路上,设置路标,可以通过路标设计大赛,选择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路标。结合景区周围路窄不宽的现状,可以设立自行车租借点,让游客边骑车边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观,快快乐乐的到达景区;也可以成立一批特殊的高素质的摩托车或小三轮车驾驶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六)充分利用莲花多山多树的优势,发展果树种植业,让游客亲身体验收获果实的喜悦;设置山中寻宝(仿制的革命红品等),开发革命根据地等游戏,提高红色之旅的趣味性。

(七) 将莲花的红色资源进行分类,例如分为秋收起义红色景点,井冈山革命红色景点等等,提高莲花红色资源的整体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八) 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一方面旅行社可以促进莲花红色资源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红色景点游客的增加。同时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引进外资,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物质基础。 萍乡市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课题组)

2.《引兵井冈莲花决策论文集》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篇(8)

一是财税金融方面,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适当调整现行主体税种留存老区的分享比例。鼓励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国有商业银行、保险企业、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在延安境内设置法人企业,实行税收属地管理。

二是国土资源方面,建立健全油煤气盐等资源综合利用机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统一的资源初始产权有偿取得机制,进一步扩大地方在资源管理、矿业权审批、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自主性和支配权;支持延安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三是生态建设方面,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协调解决新一轮退耕还林缺口资金。

四是项目建设方面,国家油煤气深度转化综合利用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向老区布局;对有条件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优先核准审批。

五是区域合作方面,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解决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窘境,推动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形成合力,实现互动共赢。

平凉市

杨维周(平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一是争取有更多含金量的政策。全面落实《规划》中提出的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通过财政贴息、费用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陕甘宁革命老区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系数。提高中央公路建设资金对贫困地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的补助标准。进一步加大地质勘查和国土资源调查的投入,并实行资源开发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老区发展。

二是建议把平凉列为国家生态环境补偿试点地区。平凉境内的泾河、汭河、葫芦河属于渭河主要的一级支流,是陇东黄土高原主要的水土流失区域,也是黄河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头地区,在黄河流域的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源泉和生态屏障作用。对此,请求国家把平凉列为国家生态环境补偿试点地区,并在财政上给予补偿、在生态环境项目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并积极争取将老区整体进入国家生态环境屏障建设规划。

三是建议推进平凉能源基地项目建设进度。平凉是国家确定的能源化工基地,加快煤炭、电力、石油等资源开发建设势在必行。对平凉进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金三角”能源综合开发指导意见》,并已落实投资主体的煤炭资源开发、电厂建设等重大项目,请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尽快核准实施。

四是协调争取重大项目进入国家专项规划。平凉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无力承担重大交通、能源等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对此,建议对平凉市提出的重大项目,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范围内,捆绑包装,统筹申报,共同做工作,统一汇报衔接,争取国家更多的重视支持。

五是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与有关地区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建议在煤炭、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上,陕甘宁老区各省市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六是加强协调配合突出联动发展。会议倡议抱团发展整体联动,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破坏环境,留下遗憾。成立陕甘宁发展研究中心非常及时,我们一定会积极参与。为推动《规划》落实,我们也成立了宏观经济研究室,创办了《区域经济研究》双月刊。

铜川市

郭宏杰(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一是尽快建立陕北组团发展合作机制。建议由省西部开发办牵头,延安、榆林、铜川三市和富平、三原、泾阳三县紧密合作,研究提出陕北组团发展的目标任务,建立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定期交流合作的机制,推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是加强榆林、延安、铜川三市之间能源产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立足铜川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努力把铜川建成延安、榆林煤炭、石油等资源向南运输的重要集散地和通道;另一方面,实行资源市场一体化,协调资源性企业加大对铜川的煤炭供应,帮助铜川解决产业转型中煤炭资源不足的矛盾,支持铜川发展火电,努力把铜川建设成陕西重要的火电生产基地;发挥延安、榆林石油资源丰富和石油产业技术先进的优势,深化与中石化的合作,加快宜君油气资源开发,争取西安三桥炼油厂迁至铜川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把铜川建成陕西新的炼化产业基地。

三是加快接续资源开发。铜川油页岩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10亿吨,居全省首位。加快油页岩和煤层气的开发,需要放在陕北组团发展的合作框架中统筹考虑,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审批,借助延安、榆林有关企业的技术优势加以推进。

四是要加快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以延安为龙头,其余7个地级市和9个县互动,着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以红色旅游为重点的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红色旅游这个品牌。加强与延安、榆林和泾阳、淳化、旬邑、富平等地的合作,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使泾阳—淳化—旬邑—铜川—富平革命遗迹线成为新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五是要加快历史人文旅游精品区建设。着力挖掘黄土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内涵,尽快形成西安(秦始皇帝陵)—铜川(玉华宫)—延安(黄帝陵)—榆林(统万城)等一批彰显黄土文化的历史人文旅游精品线路。

六是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围绕红色文化、黄土文化,加快旅游产业研发基地建设,开发形成一批文化力作和旅游创意产品,推动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

七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国家通过财政贴息、费用补贴等方式,加大对老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争取中央投资优先向老区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争取中央安排的水利建设等公益性建设投资,尽快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提高中央公路建设资金对老区公路建设的补助标准。

八是争取国家对规划项目的审批和建设给予倾斜。争取国家实行资源转化战略,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规划布局和项目核准方面尽量给予老区倾斜,优先在老区布局建设。

九是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争取国家加大对老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补偿力度。

十是争取实行对口帮扶。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争取东部地区一些发达市县与老区市县开展对口帮扶,通过东西共建产业园等方式,促进老区的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十一是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国家批准老区八市九县,开征资源开采生态补偿费,石油、煤炭按每吨售价的2%征收,其他矿产资源按1%征收,以建立矿业企业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

吴忠市

乔晓燕(吴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一是建议在陕甘宁革命老区内新办的各类企业,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6-10年内减半征收。

二是陕甘宁革命老区从事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和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形成循环产业链的企业,减按15%的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是将革命老区范围内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收入按现在的由中央分享60%,省区分享20%,市县分享20%的比例调整为中央分享40%,省区分享20%,市县分享40%;进一步研究增值税分税政策,扩大西部地区地方分税比例。

四是在革命老区内先行先试煤炭资源税从价定率征收,使资源产地更多地享受到资源收益,为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力支撑

五是降低建设占用未利用土地的门槛,鉴于本区域内荒地、石砾地、沙漠化土地等未利用土地较多的实际,为了鼓励各类建设少占耕地,建议新增建设占用未利用土地的项目不受年度计划用地指标的限制,并免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六是新农村建设用地(包括耕地)不占用年度计划指标,不受耕地占补平衡限制,同时对农村土地整治和村庄整治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七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能源、煤化工等产业在申报项目时,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进度。

八是考虑规划区内发展优势产业所面临的总量减排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建议国家在审批排放二氧化硫项目时,采取一事一议、分别对待的原则,依据规划区资源禀赋的实际及其对国家能源的支持,客观地解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

九是结合宁夏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战略和建设中国(吴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需要,建议经济区内各成员地市在吴忠市清真产业涉及的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十是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国家把生态补偿纳入规划,提出各类生态补偿问题的优先次序及其实施步骤,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所占比重。

十一是建议国家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进一步加大林业建设,将“三北”防护林造林工程资金补助提高到500元/亩,林业建设贷款的贴息率提高到5%。

十二是加快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增加黄河呼包银榆过境段的水资源配额,尤其是扬黄灌区的水资源配额,增强其生产开发能力。 在经济区内尽快规划实施一批大中型水利大型工程,建立黄河水资源丰蓄枯调的供水机制。

十三是在央企布局上向陕甘宁革命老区倾斜,充分发挥中央的调控功能,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港澳台大型企业,全力促成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财税贡献大、实现就业广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到呼包银榆经济区具备条件的地方投资置业,以进一步带动经济区发展。

十四是加大对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教育投入力度。

十五是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和交流,建议中央加大资金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经济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资金;建议中央制定特殊政策,从科研院所和东部发达地区选派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到经济区工作,通过实施各种激励机制,如不受当地人员编制的限制、工资待遇享受特殊政策等,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才能和优势,参与区域内的科研攻关和经济开发,同时对到经济区创业、就业的高素质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彬县

张宁(彬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篇(9)

(丰都县委组织部)

城口:红色课堂

城口县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在干部培训中开设“红色课堂”。一是读“红色”教材。以城口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城口县政权史简明读本》和《巴山星火》电教片为教材,着重学习“红四方面军在城口”、“城口苏区党的组织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等内容。二是听“红色”党课。聘请红岩文化专家、党史研究学者等为广大干部上“红色”党课。三是看“红色”展览。县委党校举办的培训班、进修班、骨干班等各类主体班次,均要组织参观巴山星火陈列馆和红岩文化基地、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四是做“红色”作业。县委党校将各类学员的所学内容和撰写心得体会纳入结业考核。

(城口县委组织部 黄锡)

垫江:破解“三难”

垫江县围绕建设新农村,着力破解村级组织“学习、培训、实践”这“三大难题”。一是创新政治理论学习方式,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各村在活动室建立了远程教育点,配置了计算机、电视机等,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把网络党校延伸到乡镇和村。2005年以来,通过视频互动会议系统,对25个乡镇、105个村的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知识、政策法规等专题培训12期,培训3万多人次。二是探索实用技术培训新途径,提高党员带头致富的本领。组织开展党员绿色证书、农村劳动力转移、村干部素质等专题培训,举办蚕桑、生猪、水产、家禽、果树、劳务输出等实用技术培训6大类42期,使80%的中青年农民党员掌握了2―3门适用技术,1500多名农村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三是搭建学习实践新平台,提高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全县设立村农技咨询服务点112个,建立党员科技示范基地25个,组织村民开展现场培训和实践操作200多场次,带动全县3万多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垫江县委组织部 黄鸿彬 柳作盛)

南川:山村夜话

南川市德隆乡开展“山村夜话”活动收到实效。该乡针对广大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较低、居住分散等情况,以党小组为基础选择党性强,文化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家庭作为“山村夜话”举办场所。“夜话”把党的方针政策和群众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和农民“零距离”接触,通过“民情记录”、为群众代言说事等方法,把村党组织的工作要求和党的农村政策传递给党员和群众,把群众需要说的话反馈给党组织,在村级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

(南川市委组织部)

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篇(10)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老区人民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的红色基因,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经济总量翻番为目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2017年5月16日,遵义市红花岗区钟正萌区长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推动改革创新促进转型发展

遵义市红花岗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平台,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打造高新产业集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8亿元,比五年前净增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00亿元,始终保持全市第一,获批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农业增加值实现16亿元,是五年前的2倍。

用创新的理念抓住发展的机遇。红花岗区积极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传统工业创新升级,通过探索生态产业化模式来推动大旅游、大健康产业的转型发展,主动抢抓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机遇,推进“产学研”结合,打造一批产业平台、创新平台、众创空间,建设“活力红花岗”。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骨干企业。

用开放的心态建设发展的平台。以申报和建设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打造各类开放平台,建设高新产业集聚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吸附能力。认真抓好软环境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坚持“非禁即入”、“非禁即许”原则,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在用地、融资等方面的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上海星动力遵义红星科创园、中关村留学生创业园遵义分园等招商平台建设,形成“政府+平台+资本”的招商新模式。大力“筑巢引凤”,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放眼欧美,紧盯日韩东南亚,承接好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带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成渝地区产业分工,努力建设“开放红花岗”。

用优惠的政策打造发展的环境。在加快开放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产业引导、创业引导等各类基金,采取入股、资金奖励等方式扶持企业上市、入规。培育和引进具有引领性的龙头企业,带动关联性企业入驻,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确保建成5个百亿元以上的产业园区。提升改造坪桥新材料基地,做优铝、钛、锰材料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年产值400亿元以上。率先在全省建成集医药医疗、康体养生、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大健康新医药产业园,实现年产值60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新能源研究院加速发展,形成产研战略联盟,确保遵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实现10万辆整车下线,实现年产值50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现年产值500亿元以上。建成中野绿智创客小镇,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用合理的布局优化发展的结构。遵义市红花岗区着力产业的布局和优化,并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不断完善园区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培育高端制造、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医药等主导产业,为创建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启动中野绿智创客小镇和碧云峰大健康产业园(一期)建设,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园企业建成投产和通过GMP认证。加快贵州钢绳、赛德水泥等企业异地搬迁技改和13万吨铝深加工、坪桥工业垃圾循环利用热电站项目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出台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城市棚户区改造,打造一批商务楼宇,积极引进金融后台、文化创意、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业态,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器等主题楼宇和楼宇群,2016年全年新增楼宇企业100家。大力支持遵义国际商贸城、新雪域等市场发展,促进城区传统商业向新兴市场转移。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馆、电子商务城、遵义游乐园、东欣城市综合体、星力时尚消费街区等建设,建成万里湘江沿河特色商业街区,培育一批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金融、咨询信息等现代生产业。积极发展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西部三镇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绿色果蔬和生态休闲两大主导产业。金鼎山镇做好康养文化和果蔬种植两篇文章,完成黔北生态镇建设,发展以葡萄、草莓、蓝莓、猕猴桃为主的鲜果基地,新增1万亩特色果蔬,着力打造“文化古镇・果蔬之乡”。巷口镇大力发展花卉种植,建设1000亩兰花和紫薇基地;开展大棚和林下种植,建设1000亩食用菌基地,着力打造“花谷果巷・山珍之乡”。海龙镇发展以1000亩优质贡米、2000亩水晶葡萄橹鞯奶厣农产品基地,改造提升海龙温泉酒店,加快海龙土司园提档升级,以500亩园、红豆杉种植园为示范点,建成3―5个生态庄园,着力打造“生态庄园・特色小镇”。

从农村这个板块来讲,红花岗区的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少,他们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例如土地、房屋等,所以脱贫重点工作主要放在建档立卡、精准帮扶上,区委区政府和乡镇的干部基本都有帮扶对象,做到责任到村、帮扶到人,目标是做到贫困村全部出列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吵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条件成熟的实现“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从城市这个板块来讲,红花岗区的部分城区居民因为在城市改造、工业转型过程中成为“干居民”,他们没有生产资料,缺少经济来源,相对于农村贫困户来讲生活更为困难。所以,红花岗区提出了城乡同步、城乡同策、城乡同力的“三同”思路,对城区“干居民”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党委政府重点在技能培训、创业就业上下足功夫。

第二个不同是西部内陆与东部沿海的不同。2015年,红花岗区在贵州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了,但是西部内陆的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虽然这几年红花岗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但小康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在贫困人口乃至全国人群的收入提高、生活改善上还要努力。

第三个不同是重点扶贫与普惠民生的不同。红花岗区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脱困工作有了明显改观,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但在普惠民生存在差距。

据钟正萌区长介绍,经济的发展是为了实现共享,共享的体现,我们的理解主要体现在民生事业建设方面。近几年,红花岗区按照中央省市部署以及市民的需求,大力推进民生改善、提供民生服务。加大城市功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力度,按照公共服务的标准加大加快投入,迅速补齐短板,来实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基本的民生保障,逐步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创业难、就业难等实际问题,增强广大城乡居民的获得感。

红花岗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面增强社会保障,确保2019年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实施城市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计划,将城市贫困人口纳入精准脱贫范围,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城市困难人口脱困任务。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建立“覆盖城乡、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有效”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创业就业服务,大力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统筹开展社会保险工作,继续扩大社会征缴面,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实现特殊困难人群帮扶救助全覆盖。加强养老和托幼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流动人口关爱措施。积极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大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的补助。

红花岗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着力推进民生改善。进一步加大脱贫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制。今年计划搬迁农村贫困群众88户256人,实现2000名贫困人口脱贫,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城市贫困人口信息台账,精准帮扶政策,完善帮扶机制,实现4500名城市贫困人口脱困。新增城镇就业2.95万人,完成职业培训1770人以上。完成城区和农村学校提升工程(一期),新建幼儿园7所。建设2所综合医院,改建2所乡镇卫生院,完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解决政府性工程遗留问题,建设40万平方米还房。完成金鼎山、海龙、巷口集镇供水改造工程。完成建制村100公里道路硬化。完成中心城区100条社区排污沟改造(三期)。完成城区32个农贸市场专项整治。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弘扬遵义精神建设文化高地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调研时作出重要指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

据红花岗区钟正萌区长介绍,红花岗区是老遵义市,是当时遵义市唯一的城区,包括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住居等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都在红花岗区,所以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是红花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红花岗区紧紧围绕红色文化,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培育红色文化产业,建设红色文化高地,增强文化自信,为红花岗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思想动力。

“遵义会议”是我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为我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遵义市主城区的红花岗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保生态、促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率先在全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开启了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红色传承是思想和灵魂洗礼,是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的一脉相承。红花岗人始终把传承红色文化作为使命担当,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断健全红色传承体系,坚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红色文化蔚然成风,红色基因根植黔北,红色圣地璀璨夺目,遵义这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遵道行义・自强不息”城市精神更加彰显。依托各级教育平台,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在缅怀革命先烈中感悟崇高,在追寻党的奋斗足迹中激发斗志,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红色文化自信,把红花岗区打造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精神高地。

近年来,红花岗区坚持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遵义红色文化的引领。兼容并包的开放文化是推动大开放的活力源泉。红花岗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文化感召和精神激励作用,引导全民树立开放胸襟和包容胸怀,营造“人人都是开放形象、处处都是开放环境”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创新文化,让创新创造蔚然成风,让开放活力涌动如潮。

上一篇: 欧姆定律的原理 下一篇: 航天航空相关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