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住宅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5 17:20:49

新农村住宅设计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住区规划;住宅设计

Key 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settlements planning;residenti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069-01

0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过,在80年代初提出的“小康社会”中就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内容。而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在新的背景环境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

农村的房屋大多没有设计图纸,邻里亲戚间相互效仿,形成了结构单一、功能单一、布局及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占地面积大且不美观等不良因素,甚至在结构和构造方面还有留有很多隐患,不能保证房屋的安全性能。国家关注民生,为了改善农村广大农民的居住环境,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从这20个字中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只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也不止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包括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涵盖了多方面的意义。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展开,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建设新农村,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回迁安置成为紧要问题。乡村到城镇的急剧转型过程导致农村住区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农村住区的城市社区化,不顾农民生活的特殊需求,通过将农民成为城市人的假想来设计――冷漠的功能分区、无人气的中心绿地、真正需要的公共空间的缺乏、流行化的建筑设计。新建的居住区缺少当地文化传统方面的连续性,传统民居的精华没有体现出来。另一种情况是对农村住宅的简单整合与诠释,兵营式的布局,缺乏设计的规划,形成呆板单调的布局。农村居民住宅区设计暴露出的弊端给城市化中的农村发展造成巨大障碍。无论那一种形式都未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及向城镇化过渡转型中,应以积极方式改造的居住形态。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建设新农村需延续原有的农民生活习惯和环境。农民之间的联系主要以血缘和邻里关系为主,城市化的建设会使这种模式渐渐淡化。农村是与自然结合教紧密的部分,自然化程度要求更高,在居住氛围上需要更加自然一些。比如在底层可以设置一些开敞式院落空间,增强农民之间的社会活动,也可以作为满足有些农民种植的需要,当做一个私家花园也可以陶冶农民的情操,提高农民生活素质。在自家开敞式的院落中也可以建小型休闲设施,如休闲桌椅,桌等,也非常适合农村农民的生活。

住宅的建筑设计必须进行多样化设计。一个村子中的房屋建筑设计不应该单一化,比如一个村子的设计图纸根据不同地段和住户的不同需求,可以设计成多套样式供住户选择,在设计中的内部结构和设施服务一定要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并要满足家庭生活生产的需要。在居住模式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区域组合、同层不同户,同户不同层等不同设计手法。区域组合比如将老年人住宅分布在公共设施和管理设施附近,便于管理;同层不同户是将一户内一层住宅分为不同面积的组合;同户不同层是指将住宅空间分层,避免相互干扰。根据不同组合的居住模式,满足住户生活的不同需要。

在建筑设计风格上,应尽量保留村落原有的建造设计风格,使改造后的新农村能有原来的社会风貌。新农村建设不适用城市化小区内的花哨外观,也不能使用安置房兵营式的小区,在住宅的外观设计方面应采用简约大方的设计方法,如采用物美价廉的建筑外墙涂料是不错的选择,涂料便于维护和翻新,而且在涂料粉刷时可改变颜色和图案,使小区的建筑变得新鲜有活力,增加社区的趣味性,激发居民对环境的热爱。为了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也可以使用清水墙面等形成有特色的建筑风貌,还可以有一种独特的仿古韵味。

由于室内环境狭小,户外环境设计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户外环境设计应从合理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考虑,符合该地的风俗民情,从使用者的切实利益出发,营造以自然环境为主的休闲环境,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辅以适当的人工设施,尽量扩大居民的生活活动空间。也可将底层架空设计成为底层商铺、社区服务点或是提供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这样既方便小区内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居民间相互接触和交流,其活动场所和照明也为小区提供了居民们夜间活动的条件。

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教育、医疗等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新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要求更为完善,让内住的居民们通过充足的购物、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娱乐及休闲设施等社会保障设施,在重新建设的新农村中找到归属感。

在建设过程中应尊重居住者的选择和意见,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尽量让公众参与其中。居住者才是新农村的主人,他们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房间,有什么样的特殊需求。当有条件时可以在新农村建设具有个性化的建筑,使得当地的建筑更有特色。

4结论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在建设中应以农民为核心,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目标,从各方面综合考虑,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始终贯彻农民是新农村的使用者和受益者的思想,并结合当地城乡文化特色,设计出配套完善、合理实用的新一代农村居住区,促进城乡统筹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2)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农村住宅的功能具有生活和生产的双重性。农村住宅是农民从事生产活动的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农村住宅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的农村住宅设计应该适应新时代农民的需要,一方面,在住宅户型设计上,应该根据农民的职业和家庭结构特点,实现房型设计多样化;另一方面,农村住宅设计应体现农村的住宅特色,方便农民的日常生活。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把现代的科学观、生态观等先进理念与农村住宅设计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人性的新农村住宅。

一、新农村住宅的概念

新农村住宅是农村中以家庭为单位,集居住生活和部分生产活动于一体,并能够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住宅。

二、新农村住宅建设的背景

随着多元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呈现出多元化,出现了养殖业、种植业、服务业等多种经济形式,人们对住宅样式的要求也相应多元化。目前,农村居住户家庭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传统农户,家庭主要成员常年在村里居住,农业种植、养殖业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兼营工商业户,家庭主要成员常年在村里居住,仍种植承包田,但家庭兼营加工、运输、餐饮等;三是在外务工经商户,家庭主要成员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只有妇女、老幼在家居住并种植承包田;四是城乡两栖户,家庭主要成员在外有正式职业,在城市有住房,但其在农村的住所一直保留着,有的退休后回农村居住。这四种类型的家庭离县城或中心镇越近,其传统农户越少,其他类型户越多。所以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调查当地用户的住宅需求,设计方案要因户而异。如经商户的住宅一般要求住房下层为商铺,上层为住宅;运输户更注重车辆出入的方便性,养殖户要考虑部分饲料的存放问题等。总之,新时代的农村住宅设计要强调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由于农村职业的不固定性,住宅也应该体现出使用的多面性,一幢房子可以使用20~60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职业却会不断变化。因此,农村民居的设计也应该体现出房型多样性的一面。

三、 新农村住宅的特点

新农村住宅由于使用功能较为复杂,所处的环境贴近自然和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因此具有五个特点:

1)使用功能的双重性

我国有九亿人口居住在农村(此处数据有待核证,2011年末统计局网站结果,中国大陆人口比例中城市人口已超农村人口,达到51.27%),广大的农民群众承担着全部的农业生产以及各种副业、家庭手工业的生产,这其中不少都是利用住宅作为生产活动的场所。因此,农村住宅不仅要有确保农民生活居住的功能空间,还必须考虑功能空间应兼具生活和生产的双重要素,同时还应该配置供农机具、谷物等的储藏空间以及室外的晾晒场地和活动场所。

2)持续发展的适应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急剧变化必然会对居住形态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农村住宅的建设应具有适用性、灵活性和可改性,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避免建设周期太短,反复建设劳民伤财。

3)服务对象的多变性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村庄、族性有着不同的风俗民情。对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活习俗、邻里交往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认识和要求。这就要求在农村住宅的设计中必须针对服务对象,逐一认真加以解决,以适应各自不同的要求。

4)设计工作的复杂性

农村住宅不仅功能复杂,而且建房资金紧张,同时还受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农村住宅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节约土地;精打细算,使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都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废旧的建筑材料;采用较为简便和行之有效的施工工艺等。在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和结构安全的基础上,还要求所有的功能空间都有直接的采光和通风。力求节省材料、节约能源、降低造价,创造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农村住宅,这就使得面积小、层数低,看似简单的农村住宅更凸显设计工作的复杂性。

5)乡土文化的独特性

农村住宅不仅受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因使用对象对生产、生活的要求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即使在同一个村落,有时也会有所不同,对农村住宅的各主要功能空间及其布局也有着很多特殊的要求。

四、新农村住宅的设计理念

新农村住宅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应对传统农村住宅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也不能照搬城市居住建筑的形式,毕竟城、村居民生活习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建设新农村住宅并不是简单的将农村住宅城市化,新农村住宅设计提倡创新的同时也要避免走入误区,要在有限物力之所能及的前提下,探索多种能尊重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建筑形式。在新农村住宅的建设过程中,要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居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掘当地的建筑文化,传统农村住宅长时间积累的丰富营造经验与技艺,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基础。同时利用政策、经济、科技等途径,推动经济在农村的发展。

4.1科学合理规划

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单元是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组团式的布局方式,形成具有层次的空间构成模式,既符合传统农民的生产关系,又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产业的集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改变以家庭为单位的零散、粗放的建筑施工。

4.2房型结构、布局要合理化

房型好的住宅应体现在功能性、合理性、私密性及美观性等方面。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上应进行有效分割。在农村住宅的室内布局上应注重实用性、合理性,堂屋的面积不易过大;卧室、贮藏室等面积应进行有效配置,追求生活起居的标准与质量的提高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独立性和私密性。人口多的用户可向立体分割方向发展,利用空间设计的不同高差分隔出不同的功能区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合理设计开间、进深尺寸是提高空间效益和使用率的关键因素。如图1所示为农村住宅的庭院。

图1农村住宅的庭院

4.3局部空间的设计应尊重农村使用习惯

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对外相对封闭的经济形式使得农村广大农民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倍加爱护,十分珍惜自然所赐予的一切,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因此,除了田间劳动,在家中也使每一时刻都用在财富的创造之中,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使得农村住宅的居住形态与城市住宅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新农村住宅时应尊重农村的使用习惯。如图2所示为农村住宅厅堂主墙壁的布置图。

图2农村住宅厅堂主墙壁的布置

4.4推广低技术措施,实现生态节能设计

房屋的体型设计需紧凑,力争最小的建筑体型系数,以减少室内外的热传递。在一些条件合适的农村地区可使用乡土保温材料来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如农作物纤维块、草泥粘土等建筑材料,具有施工简单、价格低廉、坚实耐用等优点。另外,设计上可采用墙体绿化及种植屋面,或者结合构造采用屋顶架空层,来改善房屋的热工性能。这些措施均能达到间接减排的作用。

自然通风技术可有效改善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调整建筑物的朝向、平面布局及空间组织,利用地形、植物等并结合传统的自然通风手段,使通风形式多样化,如天井、冷巷、廊道等,以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还可利用烟囱效应于建筑高处和低处开孔形成竖向通风,或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采用通风屋顶、首层架空等设计方法,来加强通风效果,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农村建筑面积小且分散,利用自然采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合理布置建筑朝向。房屋坐北朝南排布;合理设计房屋尺度,减少建筑体型系数:南窗采用节能型外窗材料设计成利于采光的大窗等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然采光,节约电能和其他常规能源。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太阳能以及沼气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太阳能技术发展迅速,已有不少应用成果。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或太阳能电池板,为住宅提供能源,可降低常规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少CO2的排放量。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推广使用生物质能有利于保护环境、提供能源、保持农田。 结束语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了解农村居民这一特定人群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发展,把科学发展观、生态观等先进理念与农村住宅设计结合起来,设计出人性的、生态的新农村住宅。另外我们必须认真深入地发掘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乡土文化,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以弘扬,使其焕发更为璀璨的光芒,创造更具独特地方风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孟磊,杨茂川.现代住区的弊端及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农村住宅特点

新农村住宅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聚居住生活和生产活动于一体,并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住宅。农村住宅除了具有居住功能以外, 还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 它需要在住宅空间以外保留一部分生产空间。对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 绝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 而是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 体现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 反映农民家庭生产的实际需求。

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 必须考虑庭院和生产用房。庭院是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 可以说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核心场所, 其功能包括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家畜、手工生产、农机具存放、晾晒农产品等, 同时,庭院还担当着联系各房间的交通功能。生产用房用于家庭生产、农具存放或粮食存放等, 是家庭生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原则

1、经济性

在农村,住宅并不只是农民生活的场所,同时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所以如何能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提供住房给农民和如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和仓储空间让他们用以生产和生活。成为了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首要原则。对农村住宅,我们更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体现节约材料,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三节”原则。

2、适用性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功能要求更多。如有些家庭人口众多需要更多房间;与他们的日常劳动息息相关的农具与其他器具的存放;收获的农产品存放;甚至有些家庭有个小作坊等。这些对新农村住宅设计是个很大但必须面对的考验。所以应以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农家生活和生产需要为依据,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美观性

我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在平面布局、结构构造,还是造型艺术方面,都凝聚着我国历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光辉业绩,形成了各种风格特异的文化特征。但千百年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使我国农村居民的居住形态极其复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夹杂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脏,乱,差成了现如今农村的形容词。所以如何改变农村现有面貌和对风格各异的文化特征的保护,美观又不失个性是个不能忽视原则。

三、新农村住宅设计要点

1、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对于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制定好规划,农民自建住宅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是构建和谐的、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科学规划既能使农民住宅美观便捷和生活环境美化,又能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减轻农民对附属设施的投资彻底改变农村布局混乱、建房不建村、建村不建路的恶劣环境。同时,对环境的改造也应加大力度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利用荒废的土地,种植绿化林,改善环境。还要树立以节约为先的理念,科学设计新型农宅,确保农民住房建设选址与设计安全。严格执行选址意见书制度,加强对农民住房建设选址的安全把关,防止农民在地震断裂带及滑坡、泥石流易发地段建房。以抗震规范与节能标准为基准,合理解决好农宅抗震设防、隔热保温等比较现实的问题,落实节能节地节材的要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防止重复浪费。

2、住宅功能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在新农村住宅的单体设计中, 要根据农村住宅的特点和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 合理进行功能设计。农村住宅设计要在保护耕地、节约耕地的前提下做到以实用为主, 采取多种单元类型, 系列化拼接, 将住宅设计成大面宽、小进深的体型。由于冬天太阳有效辐射以南墙面最大, 所以合理延长建筑物的南立面; 而夏天太阳有效辐射东西向墙面远远大于南墙, 为使建筑物尽量少吸收太阳能, 要缩短东西向进深, 也有利于自然通风的组织和采光。

新农村住宅功能布局一定要做到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分区。生活用房主要包括堂屋、卧室、厕所、厨房等。堂屋不仅是客厅, 也是起居、生活的地方, 甚至是办红白喜事摆流水席的一个待客场所。堂屋多为一进深,考虑夏季引入穿堂风, 南面开大门大窗, 而北面开窗较小。卧室设计尽量向阳。

厨房和卫生间能够自然排风。农宅中厨房面积一般比较大, 由于燃料的多样性, 导致其灶具通常是柴灶、煤炉和液化气灶并存。卫生间做得较好的是在屋顶设一个水箱, 用水泵注水, 洁具用节水型, 基本可以做到水冲式厕所, 贮粪坑移至室外靠院墙处通过管道连接。

考虑生产功能还应有菜园、晒粮、农业加工、圈舍、粮仓、杂物间和车棚等附属用房。

建筑布局在满足实用功能、降低造价的基础上, 还应充分考虑抗震因素,上下墙体生根, 保证平面和空间都紧凑。

2. 3节能、家庭种植业、养殖业三位一体的生态住宅是新农村建设的特色

农村住宅占我国建筑总量60%, 而且多数属于能耗较高的建筑。适逢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 新建建筑增加抗震、节能、环保等先进技术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特色,它将对提高资源利用率, 改善生态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日光的播求,并提供适合于建筑地点的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主要因素。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的特点,同时用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业废料或其他非粘土资源,在建筑使用中的功效也基本接近粘土实心砖。新型墙体材料的保温热性能基本上都能满足目前节能标准要求。而坡屋顶的采用,使屋顶部分的保温隔热性能优于平屋顶。

2) 利用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其目的是为了使能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并且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可提供日常生活热水及冬季采暖, 且所有的用水房间与太阳能集热板在竖向上对应, 减少热能损耗。在院落集水坑收集地面以及屋顶落下的雨水, 通过过滤净化, 用于冲洗车辆、卫生间的冲厕、草木灌溉等, 节约水资源等等。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4)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新农村住宅所具备的特点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农村住宅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住宅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之外,还要在住宅空间之外保留有一定的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所以,在进行新农村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应以农村住宅的实际情况作为设计出发点,能够使设计既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影响农民正常的家庭生产的需求。综合上述对农村住宅的分析,我们挖掘到农村住宅的几个特点。

1、宽敞的庭院: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是庭院,这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包括:摆放农具、家庭种植、材料堆放等,同时也是各个房间进行联系的通道。

2、建筑面积小、使用面积高:一般的农村住宅建筑面积都不大,但是与城市住宅有效的使用面积相比却远远超过城市住宅。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几个要点

1、新农村住宅应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短缺性资源,特别是在农村住宅的建设过程当中,更要以节约土地作为建设的宗旨,为农民的长久生存和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在新农村住宅设计时,要以合理规划作为设计源头,要清楚地告知农民建房的位置、修路的位置、工厂修建的位置等等,以此提高农村住宅的合理性、低耗环保型。

2 、传统、美观大方作为新农村住宅的特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同结合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持,又要不限于传统文化的束缚,要进行创新。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不同的地方特色,整齐的村庄、清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田园风光似的住宅形式。那么结合广东地区的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住宅的设计中应将通风、日照、景观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积极采用多种的遮阳形式,并将空间的心理及视觉需求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就形成了具有实用功能要求与美观的优秀的住宅。在进行体型和细部设计中,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这样就使建筑既能够保持住传统文明,又能吸收到现代文明的因素,达到新农村住宅特有的美观、传统的特点。

3、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和减排

在传统的住宅设计中,大多数的农民朋友对建筑的节能和减排不太理解,更不懂得如何节能,因此,在新农村住宅的设计中必须将这种设计理念融入进去,使住宅既具备基本的居住功能,又能够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

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粘土砖作为墙体材料,采用这种材料不仅要占用耕地,还要消耗大量能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在新型的农村住宅设计中,可以以粉煤灰、石粉、炉渣等废料作为新型墙体的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不浪费资源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采用中空玻璃

在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单层玻璃或者层玻璃,这种玻璃安装简单,材料来源也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与中空玻璃比较,有有很多性能都比较不足。如:中空玻璃可以减少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具有隔热和隔音的优点、可以抵御严寒同时也可防止内部热量流失等。因此,在新型的住宅设计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此种玻璃。

(3)沼气池的使用

沼气池是一种新型的节能设施,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证明,它给农民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将农村人、畜以及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生产出来可以燃烧的绿色能源就是沼气。沼气有很多用途,它解决了农民的用燃问题 ,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等。

4、注重住宅的抗震设计

最近几年,我国发生了多次破坏性的地震,给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农村的破坏更为严重。那么,产生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房屋的建筑结构形式、特点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据地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农村住宅主要的几种结构形式为:农村土木和生土墙承重房屋、砖混结构类的房屋、砖木混合结构、砖土混合结构、木架的承重结构、石头结构等。这些住宅的共同特点就是材料的强度较低,结构整体性较差,房屋构件之间的连接也比较薄弱。同时镇、村政府对农村的住房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抗震意识较薄弱。此外,房屋的建设完全是在没有设计、不做地质勘察、自己施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使得农村的住宅建筑几乎没有抗震的能力。

新农村住宅的建设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定要解决农村住宅抗震薄弱的问题,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1)政府主管部门提高抗震意识,加大对抗震防灾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建设农民自用房屋时,政府给予适当的抗震方面的补贴,以达到房屋抗震的要求。

(2)房屋建设在选址中,应选择抗震的有力地段,避免不利、危险地段建设房屋,同一个房屋要避免在不同土质下进行建设。

(3)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房屋抗震防灾示范区,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抗震样板房,以此作为农民建设自用抗震住宅的依据。

(4)砖混结构是目前农村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上与框架结构相差很多,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①严格按规范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②为了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③梁、板承重构件在支座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应尽量不超过3.6 m。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下图片是具有抗震、节能的新型农村住宅形式。

5、 新农村的住宅应宜简单易行、经济实用为原则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5)

新农村的住宅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处的环境贴近自然和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再加上使用功能复杂,因此,要做好新农村住宅的规划设计,就必须深入地研究新农村住宅的特点,并在设计中认真地加以体现。

一、农村住宅的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既是生活建筑也是生产需要,其特点如下:

既是生活用房又是生产用房,要求有一部分室外活动场地和产品、工具的贮藏室;建筑材料应强调以地方材料为主,不能不加分析的套用城市住宅的结构形式。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建筑的地方特色比城镇住宅更为明显。

二、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现状

(一)住房建设缺乏必要的布局规划

缺少村屯建设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差,道路路况不好,造成村容、村貌差的现象,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均建设用地过大,超过规定的标准。村庄无规划,建筑无设计,队伍无资质,监管无机构。建设各类法规、规程、规范、标准等不适宜农村建设,致使广大新农村住宅建设处于无章可循、无人管理状态。村庄日益外延,空心村比比皆是,既浪费大量土地,又难以公用设施配套,这些都无法保障农村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农民住房缺乏必要的功能区分

目前,农民住房布局不尽合理,形式单一,功能落后,浪费严重,是农村建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建房大多数是自己摸索着建,房子虽一次比一次好、一家比一家好,但住宅设计不合理,给采光、通风、排水等留下隐患,致使房屋更新换代速度快。同时,有的农户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常常合二为一,卧室里存放粮食、杂物,住宅连着畜禽养殖等生产用房现象到处可见,严重影响卫生状况的改善。

(三)农村住房缺乏质量认定,建房质量整体欠佳

目前,农村修建住房一般都是凭借经验和建筑施工常识进行,整个建房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工程质量认定,农民建房几乎都没有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队伍大多是个体工匠组成,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专业水平低,工艺落后,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督,加之部分农户建房用的是旧房子拆下的建筑材料,质量较差,导致安全保障系数低,抗灾能力较差。

三、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策略

(一)新农村住宅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全

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于村容村貌整治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对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起到积极作用。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短缺性;新农村规划应该以土地的集约使用为宗旨,以节约尽可能多的土地,为农村长远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1.道路建设要做到系统合理、科学

道路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地形,今后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来确定道路的规划,采用数学方法,经过科学分析调查,计算现状道路的车流量、人流量来建设合理的路网体系。

2.提高绿地覆盖率

绿地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逐步实现小康,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及工业将不断的得到发展,而使得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加大绿地的覆盖率,合理布局,将会使一些小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被生态系统自身净化,这是保护生态环境一个简便有效的途径。

总之,集中规划便于实现道路硬化、亮化、水源净化、村庄绿化等整体美化。大大缩短了村村通公交的进程,改变零散住户出行难的局面,同时也减少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等对物质资源的浪费,有益集中完善附属配套设施建设。

(二)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

村落是社会文化的最基层单元,其街巷、建筑、环境及居民生活状态、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等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传统特色。它是构成中华民族数千年古老文化的载体。我们在农村住宅规划中,要注重延续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构成、院落布局等建筑文化特色,协调好与旧村的关系,使新村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功能设计与旧村能有机衔接,实现新旧村落脉络的延续和空间形态的自然生长。

1.坚持人居与自然和谐,避免破坏生态

新农村规划建设应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农村农业生态。不搞过度的“硬底化”工程,不轻易推山、填塘、砍树,尽力保护自然的原生态。要注意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应注意生活、生产和工业用地的适当分离与合理布局,防止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者有了新村没了新鲜空气。

2.应充分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做法

地方材料大多适用、质朴、典雅,结合传统做法能使建筑周围的景观和环境彼此融合,浑然一体,自然天成。这样做,能赋予新农村社区住宅立面造型以浓郁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因此在农村住宅建设中,应尽可能挖掘和使用地方材料,逐步探索出适合地方材料的建筑艺术造型和表现方法,从而形成独特的,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农村社区住宅风貌。

(三)要适当兼顾农民生活习俗

以农村目前的文化习俗来看,有着很多不同于城市的特点:其一,农民空余时间多,居民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多。其二,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收获过程中的晒谷场、打谷场和粮食贮存仓库占用一定空间。其三,随着农村机械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在生产和生活的配套设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表现在农民的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上。因此,在村庄规划尤其是农民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就要尽可能考虑到农民茶余饭后及劳作休息纳凉、农民生产和交通工具存放、农作物晾晒、存储以及儿童活动游戏等场所的设计与布局因素。

(四)户型设计

在户型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生活习俗,在大中户型入口处均设有传统型式的堂屋,每户人家分别设有前、后两个院子,前院主要以日常生活为主,后院主要以种植为主;每个户型中均设计有较大朝南的露台,充分满足居民对晾晒的要求。其余功能均做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不互相干扰、交通顺畅,客厅与餐厅、厨房空间配置紧密协调,有直接采光,并保证了日照的要求。

(五)立足营造完善的社会服务环境,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新农村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村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乡村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村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农村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村庄住宅规划中,根据居住规模设置垃圾存放点,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委托专人清运和处理。村民家畜各家应规划饲养场所,要集中管理,不得自由放养,以免粪便影响卫生。

(六)规划设计要强化和谐性

新农村建设是通过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充实农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农民丰富活泼的生活空间和具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因此,编制设计村庄规划必要征求当地的农民意见,使规划设计编制的过程变成一个政府、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互动的设计过程,从而增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群众的认同感。

四、结论

总之,我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走城市化的老路。应当循序渐进,不断的自我完善,寻找适合我国农村建设的可持续的规划之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的繁荣,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以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6)

中图分类号:TU241.4;TU20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164-04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开展,通过新房舍、新环境的系统建设,实现村容整洁、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农村新住宅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需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建设地域性鲜明的居住房,广泛采用生态技术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通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对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现代生态建筑概念

建筑生态学强调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对环境因素的考虑有助于建筑的理性设计,诸如对建筑朝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日照利用和保温隔热等问题的解决,使建筑形式变得有理有据,同时需要诸如美学、环境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共同参与,使建筑表现形式符合地理环境空间[1]。建筑建设中利用高效率的施工技术,通过采用比常规做法少得多的物质材料来满足同样的功能要求[2]。因此,鄂南新农村生态住宅建设要求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住宅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保护好基地旁的植物、水域等景观要素,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要减少各种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实现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2 鄂南新农村住宅的建设理念

通过对遵守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的长期宣传,运用生态技术建设居住建筑的理念已经逐步被农村居民认同和接受。199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我国人口、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2001年我国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生态住宅的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该省实际于2008年后出台了《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1 注重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农村生态住宅设计是在特定的人工环境中,运用建筑美学、生态学等学科成果为居住者营造舒适、环保、健康、美观的生态空间,这个“生态”空间强调自然和谐系统的高度统一。在生态住宅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住宅设计的合理性,倡导运用环保节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打造新农村绿色生态化的住宅区。规划设计要合理运用建筑用地,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使土地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对于村庄的选址要利用其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特别是要考虑对鄂南地区特有水资源的利用;对于建筑的布局与朝向,要在充分利用鄂南地区气候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于户型结构的设计,立足于对村庄的经济状况和总体人口结构的把握,平面设计紧凑,做到节地的要求[3]。要合理确定建筑的密集度和容积率,少占耕地,增加绿化面积,合理确定建筑的位置、体形、朝向、高度和楼距等,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采光,有利于建筑群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4]。鄂南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强调室内使用功能的合理布局,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照明的能耗降低。通过天井、开窗等建筑手段,利用自然风进行室内通风,以降低夏季对空调的依赖,同时安装窗口遮阳板、屋面隔热层来调节夏季室内温度。

2.2 采用先进的建造方式

鄂南农村住宅建造过程中推广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及其使用年限;施工中鼓励使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提倡使用当地的自然建材与建筑产品,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如选用高性能的混凝土、硅钙类墙体的材料,或采用生土墙和木结构的建造方式,逐步淘汰黏土烧制的空心砖和实心砖;及时对建筑废弃物重复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建筑物的室外地面要用透水砖铺装,以保持地下水资源的生态平衡[3]。屋面使用保温隔热性材料,同时在屋顶种植绿色植物,使屋面成为屋顶花园。

2.3 生态建筑应延续地域文脉

新农村住宅建设不仅是创造满足功能需要的宜居环境,同时要保留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整体把握现代生态住宅与传统民居的关系,使现代生态建筑延续传统民居的魅力与内涵,营造现代生态建筑与周围传统建筑相协调、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氛围。

鄂南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应挖掘地域特征。地域特征是特定区域土地上自然和文化的特征,是建筑设计创作的源泉,从地域特征中寻求设计的语言,使得建筑在具有独特形式的同时又延续了当地的特色[5]。鄂南地区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因其地域气候、文化习俗、审美观念等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格,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价值。鄂南地区的新建农村住宅必须建立在现代设计理论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一方面要传承当地地域风格特色的建筑文化,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民对优秀传统建筑的认识程度,保留乡土建筑的样式和传统建筑技术,融入现代住宅设计中,使鄂南建筑文化具有自然生态化与地域传统文化的双重特征。

2.4 利用环保的再生资源

生态住宅通过各种建筑技术,实现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的目的。围绕农村住宅整个生命周期为考虑对象,以耐久性、资源循环、降低能耗和有效利用能源为目的,住宅的设计、建造、使用(居住、装修)、拆除、处理以及再利用的各个阶段都要运用上述技术,使其有效地发挥整体功能[6]。将太阳能、沼气、雨水、植物等再生资源加以利用,使能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减少建筑常规能源的消耗,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鄂南新农村生态住宅建设案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广大农村居民对住宅提出了新的要求。咸宁市政府组织规划、建筑、土地等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实地调查、详细分析和科学评估的方法,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生活方式及农耕文化的前提下,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性历史文化进行住宅建设。下面以湖北省咸宁市双溪桥镇3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为例,探讨鄂南新农村住宅生态化建设。

3.1 案例概况

双溪桥镇三桥村张寿湾、郑良村大塘丁湾、高铺村张家巷湾的人口共约500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土地类型构成多样,平地、低山丘陵兼有,塘堰河流并存,丘陵区地势相对高差50~100 m,丘体零乱、圆浑,垄岗、残丘相间。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6.8 ℃,夏季最高气温41.4 ℃,冬季最低气温-15.4 ℃,年平均降水量1 577 mm,年平均日照时间1 750 h,植物绿化覆盖率较高。

3.2 村落规划设计阶段

咸宁市双溪桥镇的村湾规划设计构思以丰富的山水资源为切入点,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规划以建筑和原生态的山林、水系为载体,构建“山水田园”的人居环境,建立多形态、多层次绿化的生态空间。规划采取成片系统地布置建筑与绿地,新建住宅尽量利用原有老宅地基修建,在滨水区和原生态林地等生态敏感区尽量不做或少做建筑,保持高地、山谷和水岸线的景观特征及其连续性,使民居住宅旁绿地率达到36%以上,体现绿色村落的环境品质。交通道路的流线设计强调安全快速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块地形的特点,做到人车分离、动静分离,保证居民出行通达安全,对外形成快捷交通体系和多层次、多功能的交通网络,对内结合农户的生活需要设置快速通勤道路、劳动道路和休闲健身廊道相联系区域,沿主干道和次道路设置公共服务设施。

新建住宅建筑群体组合设计中,各建筑物的体形之间彼此呼应;各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互相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体系;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于一体[7]。三桥村张寿湾和郑良村大塘丁湾的住宅建筑群,考虑满足群体组合的日照、朝向、采光、通风等居住条件的前提下,做到住宅集中连片组团式布局,布局的建筑以造价低、节省用地为原则,采用行列式布局为主要布局形式。在整个区域建筑空间布局上,以2~3层的联排式为主的住宅建筑形式组成完整的居住建筑群,以打谷晒场、文化广场、水域为中心,对内保证了居民生活的宁静雅致,对外展示了新农村民居区的朴素品质,呈现出布局多样的变化。规划中的单体建筑设计坚持生态优先、经济适用的原则,着重考虑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环保理念,建筑外观造型尽量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注重地方传统文化继承与时代创新。

在新旧建筑结合的村落规划设计中,旧宅部分保留、部分翻建是鄂南农宅建设的另一种方式。高铺村张家巷湾集中建设前存在的住宅,由于农户建房资金不足、宅地从属关系的问题,使得住宅布局杂乱。建设规划中宜坚持有次序分阶段地进行,以不同的住宅形式适应农户不同的资金状况,方便居民提高生活水平。在住宅造型设计中没有追求多种风格并置的效果,以独立式的住宅为主要布局形式,把已经建成的现代风格住宅墙面色彩统一为灰白色,并通过鄂南传统民居样式,尽量保留村落的原生态风貌与生活形态,延续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3.3 单体建筑设计阶段

咸宁市双溪桥镇的村湾新建住宅单体设计从新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生态化的要求,贯彻“节地、节材、节能”的建设方针,整体考虑空间环境因素,注重平面布局、功能分布、建筑造型等空间的组合内容深化设计,突出地域传统文化特色,满足农户活动的各种生活需求。

双溪桥镇的村湾建筑设计中住宅户型布局紧凑、功能合理。起居室、卧室等生活空间置于南面,利于夏季通风、冬季采暖及防风;厨房考虑卫生及除湿条件,西面可提供最强日晒,为理想位置;走廊、楼梯间、浴室、厕所、车库等服务性空间因为对室温、照明的要求不高,尽量安排在热电荷最不利的面,或采光最不利位置,作为室内生活空间的缓冲空间;储藏室、廊道等服务性空间因对自然采光要求不高,可置于室内[8]。二、三楼设置阳台、阁楼作为晾晒、贮藏、隔热的用途。结合庭院空间把住宅一层局部架空,形成半虚半实的围合状态,既具有收纳农业用具和生活用品的功能,又可以起到通风、防潮、隔水的效果;在庭院中巧妙布置水池和种植瓜果植物,可起到调节住宅庭院小气候的作用。

双溪桥镇的村湾新建住宅广泛采用先进的建造方式,注重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时代的创新。根据当地气候特征,以构造设计学的视角,借鉴鄂南斜坡屋面的传统建筑形式,起到利于防水排水、冬暖夏凉的效果,建筑两山墙屋面的墙垣设置马头墙,起到防火作用,外墙墙面以白色涂料粉刷,墙头墙檐覆以青瓦,造型特色明朗而雅素,使整个建筑立面含蓄而不失优雅,规整中又充满时尚灵韵。通过安装含有古典元素的门窗、遮阳板等建筑构件,达到建筑护结构的隔热及立面装饰的作用。建筑的用材充分利用鄂南地区常见的青灰瓦、青石、圆木、竹子、鹅卵石、毛石、粉煤灰砖等自然环保材料,体现出地域性的乡土文化气息。鄂南特色的农村住宅见图1。

3.4 充分利用再生资源

咸宁市双溪桥镇的村湾住宅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营造出良好的住宅空间环境,实现消耗资源可持续性的利用。

3.4.1 太阳能 结合鄂南当地气候、建筑造型的特点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绿色能源,农村住宅可依据朝向充分利用阳光,采用单户式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考虑到阴雨天和冬季下雪的时间里太阳能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增加辅助电加热保障相结合的双系统,保证太阳能的采暖与热水供应系统功能,满足村民洗浴的日常生活需要。考虑到建筑室外造型的美观,把太阳能的集热器与储水箱分开布置,集热器安放在屋顶上,与建筑顶部的造型融为一体,储水箱可放入室内,以免管道零乱影响美观。太阳能照明灯可以解决庭院走道的夜间照明问题,太阳能照明灯具有无运行费用、使用寿命长、免维护等特点,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3.4.2 沼气 鄂南地区农村家用沼气在有条件的地方一般采用“牲畜养殖、沼气发酵、果林栽培”的能源模式,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先进的生物质气化炉满足农户的炊事用热。沼气是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鄂南地区农村大量存在的秸秆、粪便、树叶等有机物质可以为沼气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农民的使用成本低。

3.4.3 雨水 节约水资源是新农村生态住宅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鄂南地区农村住宅节水措施应充分利用雨水,通过储水池将雨水收集后净化处理,供卫生间冲水和绿化使用,并推广安装节水型卫生器具和绿化管道,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房前屋后的低洼地储存雨水,起到涵养地下水、节约用水的作用。

3.4.4 植物绿化 种植植物是创造较舒适的小气候最有力、最经济的手段[9]。鄂南地区植物种类丰富,在住宅东南面种植枫香、三角枫等落叶高大乔木,夏季植物的浓荫能遮挡阳光,冬季落叶后又能透射阳光;住宅西北面可以种植桂花、深山含笑等常绿高大乔木,用来抵挡冬季的寒风。住宅外墙种植爬藤植物和建设屋顶花园,通过利用植物表向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和增加空气湿度的目的,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墙面遮阳和屋面隔热的问题。

4 小结

随着人们对农村住宅建设这一领域关注程度的提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建设的前期调研,作出科学合理、生态环保的总体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造型、建材运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应在传承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力求在农村住宅建设中抛弃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的建筑方式。运用生态性住宅建设的模式降低建筑耗能,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田 娜,李亚光,田 颖.浅谈国内外生态建筑的发展状况[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99-102.

[3] 沈锦林. 试论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及其实施要诀[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10):21-23.

[4] 朱宗亮. 绿色建筑的“四节”设计[J].铁道建筑技术,2008(增刊):194-198.

[5] 郑卫民,徐 军,李志学. 丘陵地区生态建筑设计策略[J].建筑与文化,2009(5):92-93.

[6] 王 惠, 袁中金. 江南农村地区可持续性住宅支撑技术体系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0(5):57-61.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7)

1.引言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协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千万”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而村镇住宅建设及改造正是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中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阳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之一,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行动中也走在了浙江省各县市的前列。根据市委提出的第二期目标:重点完成集镇规划区,东阳江、南江沿岸,甬金和诸永高速公路沿线的村庄建设,总体完成12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创建,初步显现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

目前,已建成了中国十大名村之一的花园村,在村镇规划和住宅设计中积累了一定的设计经验,东阳江北街道、六石街道、城东街道和白云街道新农村改造已取得初步进展,巍山巍四小区改造、楼西宅、佐村等改造工程正大力推进农房改造建设,使新农村建设初步具备了理论指导,开始沿着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值得在东阳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借鉴和推广。

2.东阳新农村住宅设计现状

中心镇、集镇、中心村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东阳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加快中心村和一般村建设,从抓点连线到成片,培育出一批中心村及特色村、示范村,不断提升东阳农村整体形象。在新农村住宅设计工程实际中我们发现,由于东阳本地建筑设计院缺少,大多数新农村改造项目设计均由外地设计院或本地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小型设计事务所完成。部分建筑师由于身处其他地域或本身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又对本地区农村现状、农民生活习惯、地方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不够了解或调研不够深入,只是盲目套用城市居住建筑和别墅的设计思路到农村住宅中,设计成果并不能满足本地区农民生活实际需要。

同时,发达的东阳建筑业带来的东阳经济的发展,返乡建筑从业人员建筑建造思潮的影响,使得其平面设计方案盲目追求品位化,不符合本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的实际要求;在立面设计中受业主的思想影响较大,一味追求独特、奇异、与周边不同等,使得建设不符合村镇规划的整体要求,造成了立面的另类和违规等现象,带来了极大的浪费,新农村住宅设计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应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居民对生产生活新的需求,重点研究住宅形式和住宅套型空间构成,以适应本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宜居生活环境。

3.设计思路与理念

3.1设计思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新农村住宅模仿城镇住宅建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失去了传统的农村住宅空间特色与韵味。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居住方式的不断变化,现代农村对居住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拟将现代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新农村住宅设计应满足“宜居、宜业、宜游”的整体要求,同时,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本地区农村现状、农民生活习惯、各村文化传统和节能环保、生态要求的不同进行设计,使得住宅设计体现本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特色。

3.2设计理念

3.2.1因地制宜,探索多种住宅形式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规定,我国住宅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等。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和本地区农村的特点,低层住宅具有占地面积大、空间形态和建筑造型更趋近自然、平面和空间组合方式灵活等特点,更适宜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居住实际需求,宜作为新农村住宅的主要设计形式。但是,由于低层住宅建筑密度较低,土地资源消耗较大。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心村培育,带动村庄布局的调整优化,城镇周边地区的农村土地资源紧张,再加上本地区耕地资源紧缺等问题,城市周边农村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考虑多层或高层住宅建设,以缓解土地资源压力,增加农村住宅形式的多样化。

3.2.2切合居住需求,研究适宜套型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进入了追求生活质量的时代,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和居住品位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逐渐向高层次的需求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农村生活中社交活动不断增多,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农村居民对住宅功能的分解和各功能空间的尺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新模式下,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产模式,东阳经济模式下,农村土地耕种大多处于出租状态,当地农民基本基于生物高科、基础材料、红木家具、建筑地产、食品服装等工业产业模式生存,物质条件充实,精神追求较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自然也与传统农村差异较大,需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在住宅套型空间构成上进行研究,既结合本地区农民居住实际又不会是城市户型的照搬。

4.新农村住宅设计探索

4.1新农村住宅形式探索

东阳地区地理形势除南北东阳江和南江的两江平原,其他均为山地。根据东阳整体规划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区域基本在南乡与北乡的东阳江、南江沿岸,甬金和诸永高速公路沿线。这些地区是本地区经济主要来源地,居住建设用地资源相对紧张。同时,又存在着卢宅等古建筑较多的保护村落,且原有村落相对分散,而上世纪规划建设的村庄普遍存在着道路狭窄、单一的联排式建筑、间距过小等缺陷,已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居民对居住的要求。

根据地区特点,可借鉴东阳市花园村“以工富农、以工强村”的建设模式,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原有自然村落在实施行政撤并后,实行统一规划,并村建设。在离产业区相对距离较远的村庄,住宅类型主要以并联式住宅为主、独院式住宅为辅的低层住宅模式。而在离产业区较近的村庄,在规划的住宅用地区域,可根据发展要求和居民需求,在开发独院式、并联式低层住宅的同时,考虑发展多层和高层住宅区,以适应综合发展的需要。

4.2新农村住宅套型空间构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了精神追求。东阳产业经济的发展给现代化农村建设注入了经济血液,从而加快了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住宅的空间尺度及构成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住宅从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型向舒适型转变,功能空间的尺度和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以独院式和并联式低层住宅设计为例,在设计实践中,人们对住宅的空间尺度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发生着较大变化,如在客厅设计中,传统的直接式顶棚向多形式的吊挂式顶棚的改变,从普通照明到多样式大型灯具的安装以及各类豪华家具的布置等,都要求客厅空间向着大而高的方向改变,因此在设计中往往与餐厅结合设计,采用错层的方式来实现客厅空间的大和高。

而在功能空间构成方面,传统的居住空间构成已不适应现代新农村的生活习惯,如厨房的使用方式已从传统的秸秆燃料转换为液化气燃料,秸秆的储存空间和大灶台模式被现代化厨房所取代。经济的发展使东阳农村家用汽车的数量急剧上升,因此,车库设计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必不可少。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住宅的居住空间中的“卧室”也不在是传统的卧室,其私密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卧室中也融入了卫生间、衣帽间等的尺度空间。而传统的储物和农机具储存空间等则被省略或者移入到地下室的设计中。以上所述农村住宅功能空间的尺度变化和构成改变,体现了本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在实际设计中应予以综合考虑。

5.结语

住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新农村建设“宜居”环境的重要方面,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实际,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实际工程设计积累,找出与本地区新农村改造相适应的住宅设计模式。实践证明,住宅形式随着农村所处地理位置如距离产业区域的远近等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规划形式,住宅套型空间设计应根据当地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行合理的尺度和空间构成设计,以适应不同的家庭需求。同时,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新材料、新技术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旋律奏响和谐音符。

参考文献:

[1]赵小龙.居住建筑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2

[2]许耀波,厉文杰,庞杰 天台县农房改造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3]帅丽芳.做好“美丽”文章 打造魅力乡村――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1)

[4]李英豪,郑宇军.基于综合发展规划理念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以东阳市花园村为例[J].规划师.2011.5(27)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8)

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已有时日,新农村住宅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然而在调研中发现,新建农村住宅在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旧”到“新”的转变过程中,其功能、风格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此次调研,我们对关中地区旬邑县各村庄的新建农村住宅的建筑功能功能与建筑风格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寻求改进、优化的方法,希望能为设计出功能合理、具有地域风格的优秀农村住宅提供参考。

传统关中民居的形制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该地区传统的民居形式在中国的民居建筑史上具有源头性、经典性的重要地位。处于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民居,在漫长的历史过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态,显示出各个地域的文化特征。

平面布局

由于关中地区夏季炎热,宅院的平面布局多为南北向、窄长形的院落布局(图1-1),虽然不像北方大城市中的四合院那样封闭、严谨,但仍采用轴线对称、围合成院的形式。这种窄长形布局借助两侧厢房形成的阴影,使院内空间长期处于阴影区中,在夏季起到良好的避暑作用,并且利于院内通风。

关中多独院式民居,院落由木构架、土坯墙、夯土墙、砖墙为材料的单坡顶建筑围合而成,屋顶形式以硬山式居多,坡面均朝向内庭,高耸的单坡顶屋脊,有效减少风沙的侵袭。房间布局沿中轴线对称布置,以坐北朝南的院落为例,一般由南向北依次为门房、庭院、两侧的厢房、正房和后院等部分构成(图1-2),功能布局紧凑。从高空俯视,院落形似一个顶部内凹的长方形盒子。

立面装饰

关中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外立面,墙身一般夯土砖材料,建筑色彩以灰黄色为主,整体上显得朴素而不失稳重。建筑的各个部位均有装饰――木雕、石刻、砖雕都有发展,其中石刻、砖雕居多。门楼、照壁、屋脊、神龛、上马石、栓马庄等部位均体现着精致的砖雕和石雕(图1-3),呈现出一种端庄典雅、严谨实用的文化风格。

关中地区农村住宅的现状与分析

在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整村搬迁还是旧村改造,新建住宅都在努力向城市化发展,这将是我国农村住宅演进的必然趋势。但应该认识到,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科学、谨慎的引导农村走向现代化,而不是一味的“克隆”与“复制”。对此,我们对关中地区旬邑县的琅琊洼新村、大槐树村、镇头村等多个村庄的新建住宅的现状展开了调研与分析。

住宅的功能布局

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新”与“旧”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关中民居建筑优点的基础上,使农村住宅向城市化、现代化发展,是设计出优秀的新农村住宅的关键。目前,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农村宅基地面积普遍缩小,但这并不代表农村住宅的功能也随之减退。新农村住宅的设计应该向着功能紧凑、布局合理的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并总结出目前该地区新建住宅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缺失必要的院落空间

前院的缺失:传统关中民居中,庭院是其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关中民居的精髓。然而在一些新建的农村住宅中,前院消失仅保留了后院(图2-1)。前院的消失,导致住宅的客厅与街道仅一门之隔,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毫无过渡的衔接,使安全感大大降低。没有了前院也就失去了良好的邻里交流空间。

后院空间利用不充分:无论是传统或现代的关中民宅,后院一直是村民进行简单生产劳作的场所。后院的使用频率很高,然而前院消失加之室内储藏功能较弱,导致后院储物负担加大。由于没有合理的分类布局,物品存放零散、随意性强、占地面积大,影响后院的正常使用。

(2)居住空间不满足村民的使用需求

空间大小分配不均:调研中发现,相对于城市住宅起居厅面积多在12~25平米而言,农村住宅起居厅面积普遍较大,反而卧室的面积有些小,储藏空间也偏少。这样不仅造成面积浪费而且影响其他功能空间的设置;

厨卫空间设计不符合实际使用需求:调研发现,新建的住宅室内都有厨房、卫生间,但村民又在后院自建了厨房与旱厕。经调研得出下列原因:①厨房:新建住宅的厨房虽设计在室内,但生火方式仍以柴草、煤为主要燃料而且存放于后院。生火时需要多次往返于厨房与后院,不但使用不方便而且影响室内卫生。②卫生间:由于关中地区较干旱,取水困难是当地一大问题。另一方面,自来水尚未每村接通,即使开通自来水的村庄,也经常受停水和限时供水的困扰,冲水厕所在当地实用性不高。

(3)储藏空间严重不足

住宅的储藏空间对于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功能。在农村,住宅承担着生产与生活两大部分功能,相比城市,储藏空间更显得不可或缺。然而,当地新建住宅的功能组成中忽略了这一重要功能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便用空闲的房间当作储藏室来存放粮食及物品,可是在人口多的家庭中,由于没有空余房间,缺乏储藏空间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储藏空间的合理与否是体现农村住宅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住宅的建筑风格

(1)千村一面的现象严重

新建的农村住宅成排布置,无论在形体、色彩、立面装饰上,均采取“复制”的方法。“整齐划一”的建筑外观使人们不得不在每排住宅端头标示出每户的姓名及门牌号,以防村民回错了家。

(2)缺乏关中地域风格

新建的农村住宅失去了原有的风格。传统关中民居建筑的形制、立面的装饰元素及色彩在新建住宅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欧式元素。甚至在有些建筑上,出现了中式屋顶形制和欧式立面装饰的混合风格。(图2-2)

农村的发展正处于转折时期,村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居住者无序地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必然带来的是对原地区民居形态的破坏。如何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力求在建筑功能发展的同时保持建筑的地域性,是每个设计工作者的责任。

关中地区新农村住宅的优化

通过对多个村庄的住宅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找出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住宅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实例对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功能性、地域性两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住宅功能空间的优化

(1)院落空间:

①恢复前院,以低矮的围墙营造前院或以毗连温室形式代替(图3-1)。庭院是关中民居空间要素重要的物质承载,是关中民居的精髓。前院,虽在功能上弱化、,但不可或缺。它不仅是连接内外的过度空间,同时也创造了邻里交流的空间。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说道,住宅中前院的存在可以明显增加人们驻流的机率,为邻里间产生自发性活动提供可能。新建农村住宅的前院可以用低矮的围墙或栅栏围合成具有亲和力的小院子;也可以采用毗连温室的形式作为前院,这种形式既保留了前院的功能,同时对于住宅的冬季保温效果起到提升作用。

②后院内划分区域,杂物分类放置;院内铺地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铺装。后院一直都承担着生产劳作、存放杂物的作用。调研中我们看到,农宅的后院存放着柴草、农具等物品,而且存放都是围着院墙底部堆放,零乱且占地方。建议在院落中划分区域、分类存放物品,通过简单搭建形成立体存放空间,将常用物品放于下部不常用的存于上部,让院墙的上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占地。

农宅的后院,为了干净整洁被厚厚的水泥覆盖,几乎没有种植。在夏季,地表温度很高,使人无法久留。这种情形,失去应有的生命力与活力,成为纯粹的交通空间。因此,建议院落中的道路或者活动场地多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铺装,同时保留一些区域种植蔬菜、花卉,增加院落的生气;另外可在院中种植一棵大树以在夏季遮荫。

(2)厨卫空间:

①增大农村住宅的厨房空间,增强储物能力。在关中地区,由于气候原因不适合使用沼气,生火燃料仍以柴草、煤等为主。由于目前建成的住宅厨房面积偏小,厨房存放的生火燃料较占地方,影响厨房的正常使用;而且由于空间偏小储存功能弱,生一次火经常要几次往返于后院取生火燃料,很不方便。因此建议农宅的厨房空间应适当增大并且在厨房里设计存放不同类型物品的储藏空间。

②厨房的位置要考虑与放置生火材料的院落的联系。为了让厨房便于使用、提高效率,应使厨房尽量靠近存放柴草等生火燃料院落的距离。建议在布局上,可将厨房与储藏空间结合,使院落与厨房通过储藏空间相连。不仅便于存取物品,而且在冬季可利用储藏空间形成缓冲区,利于室内保温(图3-2)。

卫生间优化建议:

院落中的旱厕在一段时间内仍有必要存在;室内卫生间预留管道,前期作为储藏空间。关中地区较为缺水,只有部分村庄通有自来水。就目前情况而言,室内冲水卫生间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旱厕在一段时期内仍有存在的必要。在住宅设计中加设日后可改为卫生间的储藏室及其他可令灵活改动的房间,在以后需要时改建,增强建筑的适应性。

(3)储藏空间:

农村住宅的室内外宜多设置储藏空间;充分利用室内外的上部空间等形成立体的储藏空间。农民有着节约的生活习惯,喜欢保留各种各样的杂物,储藏物品如生活用品、农具等。调研发现,村民通常是利用地面存放物品,即占地方又影响日常交通行走。建议增加不同高度的储藏空间,提升储藏空间的面积,并使储藏的物品分区、分类存放。比如,可根据需要可在房间中安装吊柜、设置半地下室以及室外院墙上可设计格档,分区分类进行存储。既节省占地又增强存储能力,形成立体存储。

建筑风格与形象的优化

新农村住宅的建设,注重建设的速度却丢了建筑的性格――建筑地域性。如何在农村住宅向着城市化发展的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保持建筑的地域风格。对此,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1)建筑材料与色彩的优化

通过对传统关中民居建筑材料与色彩的提取,制定统一标准,采用现代技术结合传统材质与色彩,恢复其地域风格。传统关中民居建筑的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土墙、青砖、灰瓦、木质格窗等,建筑的色彩来自于建筑材料本身的颜色,建筑材料与色彩都具有统一性,源于自然且融于自然。因此,在现代农村住宅的地域风格保持风格方面,屋顶可采用传统民居形制的灰瓦进行铺装;墙基采用青砖包砌,墙身可采用现代工程做法,而墙身外部可用传统的泥土装饰,这样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与保温性能的同时又找回了传统民居建筑材料的质感与色彩。

(2)建筑装饰元素

在关中地区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可谓极其丰富,如入口的门楼及硬山墀头都有石刻和砖雕,厢房的山墙影壁、人字山花等的砖雕。丰富的传统元素装饰构建与新建住宅混乱不堪的装饰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恢复建筑材质与色彩的基础上增添传统关中建筑装饰构建,对恢复关中地区建筑风格起到关键作用。

优化建议:对传统关中民居建筑的装饰元素、符号进行提取并将其简化,进行批量生产形成成品构件,经过简单的施工即可安装。每一个建筑部位提取出多种样式,供村民们选择,在保持关中地区整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使每户住宅又有保留相对的个性。有效杜绝“千村一面”的单调风格出现。

结语

对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应该认真体会、分析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不同的功能需求,只有深入农村生活,了解各地区农村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独特的传统民居形制,才能真正设计出适合当地环境、符合农村实际、体现各地区独特的地域风格的优秀农村住宅,让源于自然的农村住宅重新融于自然。探索农村住宅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仅通过本文为建设优秀的新农村住宅提供一些建议及参考,同时希望能引起对农村住宅建设的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9)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层的新农村住宅建筑,为二级民用建筑,按三级负荷供电,三类防雷建筑物、二级防火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在设计中,要求完成对某新农村住宅配电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低压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插座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等设计。

本次设计具体项目为某新农村住宅配电系统项目。本设计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电压为380/220伏,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进户处设重复接地,采用综合接地方式,接地利用建筑物基础作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电源进线采用YJV22 0.6/1KV铠装电缆直埋引入,埋地深度0.8米。本次电气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照明、插座,防雷与接地系统。

2 低压配电系统线路的选择

2.1 低压线路接线方式

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树干式、环式及链式四种接线法。

2.2 负荷等级及电源

①本工程均为三级负荷。

②根据负荷分级要求及供电要求,由配电变引入三路380V低压电源。其中一路电源供给住户总电箱,另两路电源供给电梯。公共配电总箱,该两路电源应满足二级符合要求。进线电缆采用YJV22型铠装电力电缆,进入建筑物处穿钢管保护,保护管伸出建筑物基础至室外手孔井,电缆在建筑物内主要沿电气井道桥架内敷设。

③各单元由电表间总箱采用BV线,放射式向住户供电;电梯、消防设备,公灯采用两路专用回路末端自动互投方式供电。

④每单元住宅的电源进线引入处做重复接地,并进行等电位联结。

3 设备选型要求

3.1 配电箱及电表

每套住宅进户处必须设嵌墙式住户配电箱,住户配电箱设置电源总开关,该开关能同时切断相线和中性线,且有断开标志。每套住宅应设电度表,电度表箱应分层集中嵌墙暗装设在公共部位。住户配电箱内的电源总开关应采用两极关,总开关容量选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避免出现与分开关同时跳闸的现象。电度表一般选用5(20)A。

3.2漏电开关

为了保证家庭用电安全,对人手很容易触及的家用电器的电源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漏电断路器(俗称漏电开关)有电磁式和电子式两种,电磁式的相对可靠性要高(寿命也长),区分的方法:手感比较重的为电磁式,较轻者为电子式。漏电断路器是小型塑壳模数化断路器,它不仅具有电击保护功能,还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作用。额定电流有6、10、16、20、25、32A六种。住户配电箱内一般根据漏电断路器控制的回路数和负载电流选用16―32A。漏电断路器的一定要选用正规品牌的,千万不可选用不合格的产品.。

3.3 各种电线的保护管

电源、电话、电视线路应采用阻燃型塑料管暗敷,电话和电视等弱电线路也可采用钢管保护,电源线采用阻燃型塑料管保护。

3.4 配线

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导线,家庭装横中线路已转为穿管暗敷,既符合安全又达到防火要求,由电度表箱引至住户配电箱的铜导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住户配电箱的配电分支回路的铜导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

3.5 配电箱

家庭或类似场所使用的配电箱,属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组合电器,因此主开关应采用具有明显隔离断口或者明显隔离指示的隔离电器。当发生电气故障时,只要分断隔离电器,用户端就与电源切断,此时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可安全地修理电器设备。

3.6分路开关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分路控制十分重要,如把插座和照明分为两个分路,分别设置开关加以控制,此开关应具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分路开关可采用双极或单极塑壳断路器;额定电流有6、l0、16、20、25、32A六种,家庭用作分路开关时,宜用10A断路器。

3.7 照明开关

照明开关其种类很多,选择时应从实用、质量、美观、价格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跷板开关:其体积比扳动开关小,操作亦比扳动开关轻巧,家庭装横中用得很普遍。选购时首先要考虑质量,其次再考虑价格。质量的好坏可从开关活动是否轻巧、接触是否可靠、面板是否光洁等来衡量。跷板开关的接线端子,有螺丝外露和不外露两种,当然选购螺丝不外露的开关更安全。此开关有单联单控、双联单控、三联单控、双联单控、双联双控等,可根据需要进行选用。

防水开关:在浴室中,由于环境潮湿,为了用电安全,可用防雨开关取代拉线开关;但如果开关设在外面就可选用一般的跷板开关;家庭装潢中还有触摸开关、声控开关等,用开关时,每户应选用同一系列的产品。

3.8 插座

家庭装横中选用的插座,其品牌很重要。插座一般有二三也插座(10A)多用在除空调、热水器等大功率的其它用电设备上;三孔插座(16A),空调、热水器等必须选用三孔16A插座。

4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预防雷电的方法有“抗”和“泄”两种,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泄”。防雷系统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泄电回路,即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把雷电流泄人大地,避免直接雷击造成机械破坏、电磁力破坏或热效应破坏。对于不同防雷等级的建筑物,在进行防雷设计时,对防雷系统的三部分要求是不同的。

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认真调查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本建筑位于云阳县,其建筑物长52.80m,宽13.00m,高6.80m,当地平均雷暴日为36.6d/a。根据计算本工程属于三类防雷建筑。

等电位联结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防雷以及保证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简单有效的措施,规范GB5O054-95明确提出重视人身安全的思想。由于家庭住宅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电气设计首先要从供电系统上考虑用户的使用安全。TN―C-S系统最能满足这一要求。对于防止直接触电,可采用安全型插座及加装漏电保护装置的方法,安全型插座作为防止直接触电的主保护,住户配电箱内的漏电保护装置作为后备保护。

住宅中涉及人身安全的另一个重点是浴室,人体在浸湿状态下允许通过的电流为50mA,安全接触电压为25V, 因此从安全角度出发,住宅浴室(有的浴室放在卫生间内)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在卫生间墙内或地板内暗敷25×4的镀锌扁钢与卫生间内的水管、暖气片、洗脸盆、坐便器、金属地漏、浴盆、扶手、浴巾架、浴帘杆、毛巾架及地面、墙内钢筋网做等电位联结连通。建筑物电气装置在电源进线处,还应实施总等电位联结,并采用联合接地,宜利用建筑物基础做接地装置。为有效保证人身安全住宅内应设两级漏电保护。第一级设在用户配电箱处,在插座回路上装设,目的是保护人身安全,应选用瞬时动作、动作电流30mA的漏电开关 第二级设在住宅楼总配电箱处,在总开关上装设,目的是防止接地故障引发的火灾,应选用延时动作、动作电流为300mA~500mA的漏电开关,以便与下一级保护在动作时限和动作电流上取得配台。

5 结束语

“以人为本”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它是一种理念。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到人的活动和设备的安装,乃至建筑建成之后的管理和服务种种问题。我们只有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思想才能使我们的电气设计不至于落伍,才能使我们的技术得到充分的体现发展,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更为完美的新农村住宅。

参考文献:

[1]俞丽华.《电气照明》.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10)

能源危机是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建筑节能都被视为节能工作和能源政策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开源节流,即增加能源和节约能源并重,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节约能源是首要任务,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住宅建设,统领农村住宅建设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拆除),建设“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省能节地型”农村住宅,使农村住宅建设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化。实现新农村低能耗住宅的关键是要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措施,需要开源节流两手抓。

一、什么是开源节流及我国农村低能耗住宅设计的背景

开源节流是既要利用农村住宅的特定的地理条件,充分享用大自然赋予的再生资源,也要注重提高用能效率,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村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

开源节流原则上应考虑:一是要尊重自然地形地貌,集约化使用土地等自然资源;二是要创造安全、整洁、文明的人工环境;三是要充分考虑住宅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将自然及人为因素对住区的副作用减至最小;四是要保留足够的绿色空间,完善农村住区生态协调;五是要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

我国低能耗住宅设计的背景有:

1. 农村的生态环境比城市好,绿色和水资源等比较充足,可通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的能源环境。

2. 可利用土地比较宽余,可以将目前分散的居住地进行集中布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改变农村基础设施不配套、集结程度低、资源浪费的现状。

3. 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为达到一定的通风效果,方案设计时根据当地的风向、风速对建筑平面与剖面进行气流分析与通风设计。由于自然通风能加快夏季建筑的散热与降温,从而实现舒适的室内风环境,对于农民住宅应最大可能地组织自然风、穿堂风,这样既节约能源又经济实用。

4. 农宅的屋顶,多数以坡屋顶加局部平屋顶晒台,坡屋面下用竹木做平顶棚,既可储物,也可保温隔热。建筑结构符合模数制,便于工厂预加工,减少施工现场对环境的污染;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大,增加冬季得热,北向开窗面积小,较少失热;建筑的围墙为透风式,有利于通风;庭园内种植阔叶植物,有利于调节建筑的得失热。

二、新农村低能耗住宅

在能源紧缺的中国,低能耗住宅能够实现在任意气象条件下,通过对住宅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材,使室内自然温度接近于或保持在人体舒适温度20℃―26℃的范围内,从而在为居住者提供舒适、自然的居住空间的同时,抑制并降低了建筑物的运行能耗。那么,低能耗住宅的定义是什么呢?低能耗住宅是指不用或者尽量少用一次能源,而使用可再生能源对建筑物进行采暖和制冷。

(一)低能耗住宅的设计原则

首先,住宅采暖和制冷上尽量不使用一次性能源;其次,依据住宅能耗的分配比例,在技术上抓主要矛盾,以外墙、外窗、屋面为重点;第三,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条件、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和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利用现有的建筑材料和资源、建设资金等;第四,造价低、高效率,使低能耗建筑技术在、具有在社会中普及应用的价值。

(二)低能耗住宅的设计方法

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气候情况,改善建筑外环境,包括冬季防风、夏季及过渡季节促进自然通风以及夏季室外热岛效应的控制。同时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以改善建筑的微气候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村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大力推行绿色环保节能材料,既可以减少大量的土地资源,也可以减少大量的建材。

1. 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用能效率

(1) 沼气。着眼环境、因地制宜的思路为农民打开了改变环境面貌的突破口――发展沼气:在以务农为主家庭中,大多设有猪栏禽舍,与粪池靠近,其下做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和青草料制成的沼气基本可以满足做饭烧水用。沼气是作物秸杆、杂草、人畜粪便等有机物质,在适当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密闭条件下,经沼气池内微生物发酵分解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1立方米的沼气完全燃烧,可释放出5203~6622千卡的热量。沼气可和为能源,用于发电、照明及家庭和工业燃料。我们利用沼气,就是用它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来做饭、点灯照明。

沼气在农村经济可行,一个8m3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50m3左右,造价仅千余元,而其产生的热值相当于800~1000煤。沼气相比液化气每年可节约燃料费500元以上,两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沼气作燃料实现了“生态利用――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01

(2) 太阳能。太阳能建筑即是利用太阳的辐射能量,代替部分常规能源,使房屋达到一定温度环境的建筑。太阳能建筑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是通过建筑方位的合理布置,通过窗、墙、屋顶等建筑物本身构件的相互配合,以自然热交换的方式,使房屋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的建筑。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是指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基础上,附加一套太阳能采暖设备(如太阳能集热器、管道、泵等)。

2. 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增加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

新型建材是绿色环保节能材料,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向农民推荐使用各类不同的新型建材。用混凝土砌块或混凝土多孔砖代替黏土实心砖,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能源,而且它们的使用费用方面基本持平。提倡使用经过科技处理的天然材料,提倡使用生土掺稻杆、麦秸加工而成的空心砌块作围护结构;或运用高新技术将农作物秸杆直接转化成轻质高强的建筑墙板。还可以回收处理一些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如用煤粉灰做原料,生产隔热、隔音、防潮、保温等性能优于黏土砖的新型多孔承重砖,用旧轮胎制成建筑泥土。

生物质复合材料环保墙体模块系列的新型建筑材料将秸秆或树木碎片用于材料过程中,并使其成为主导材料(秸秆占总重量的85%以上)。这样的墙体具有隔热、保温等多种功能,同时也可作为多种类型的建筑墙体,且可以在报废后再生循环利用等附加利用的环保型墙体模块。

CL建筑体系是适合于广大农户居住的节能省地体系。它是继“砖混体系”、“框架体系”后又一新型建筑体系。这种新型住宅模式凸现三方面优势:首先,提高了保温隔热性能,不用粘土制品,可以达到节约耕地的目的。其次,结构安全,抗震性能好,比砖混结构提高两个烈度等级,优于框架结构。三是造价比其它结构低5%,住房使用寿命比砖混结构延长1倍,可实现建筑工厂化、住宅产业化。此外,与CL建筑体系配套的“CL秸秆气化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将多余的秸秆压缩成秸杆块,秸秆气化后,可以用于冬季供暖、四季做饭和热水洗澡。

建材选择应遵循无害化的原则。从舒适、健康、环保的要求出发,建筑材料的选用应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同时要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近年来,由于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日益严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建材、家具、地毯、涂料、油漆等室内材料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在选择时首先一定要看是否满足国家有关部门的“绿色”标准。

三、新农村低能耗住宅设计实例

1. 长沙莘田村与江湾村的比较

莘田、江湾两村在自然条件、农户经济条件、人口数等方面大体处于同一水平,因此沼气作为主要住宅能源是导致两村能源支出差异的直接因素。莘田村春季户均能源消费133.4元,而江湾村使用沼气之后,煤等商品能使用数量的降低导致该村春季户均能源消费只有93元。此外,从能耗总量来分析。使用沼气后,江湾村每人少烧270薪柴、46.6秸秆和26.81标准煤。以两村各计1000人计算,春季江湾村将比莘田村少烧270吨柴薪,46.6吨秸秆和26.81吨标准煤。以此推算,一年下来节约的能源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2. 利用沼气能源后的广西恭城

广西恭城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还只是一个小山村,广大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着眼环境、因地制宜的思路为当地人打开了改变环境面貌的突破口――发展沼气:用人畜粪便和青草料沤制后产生的沼气烧水、煮饭、炒菜和照明,既省柴省力,又方便卫生。目前恭城的沼气入户率居全国第一。

沼气作燃料具有显著的效益:用来煮饭做菜、点灯照明,若按一户弄家每天用两千瓦时电计算,每千瓦时电费0.58元,一年节约电费42元;每户每月节柴200,每50以10元计算,全年节约48元,这是最直接的经济效益。用沼气取代柴草作燃料,实现了“生态利用―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农村住宅建设的改观来自点滴,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废料可以得到妥善处理,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能源的消耗,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随着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进行,商品能市场的逐渐规范和生态能源工程的推广,商品能和生态能源将会逐渐替代生物质能的使用。实现农村住宅的低能耗建设,就必须开源节流两手抓。

参考文献:

[1]金虹,安艳华,郑审.房屋建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8.

[2]李嵘,祁斌.从资源的循环利用探讨可持续的农村住宅设计[J].村镇建设,2006.12.

上一篇: 财务行政管理 下一篇: 如何发展地摊经济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