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行政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5 17:20:49

财务行政管理

财务行政管理篇(1)

一、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隐瞒收入

以河北省为例,有的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时少报上年结余资金和事业收入,有的部门编报部门决算时隐瞒年末结余资金;有些部门收取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款等非税收入未及时足额上缴财政,有些部门超出批准的预算安排支出或自行调剂预算支出。在其他省市中,如广西省某市工商局1994年至1999年共隐瞒行政性收费收入468.96万元,其他收入6950.99万元[1]。江西省审计厅在2000年对全省工商系统的审计中查出隐瞒收入408.33万元;漏缴税费141.55万元[2]。

(二)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挤占挪用

以河北省为例,工商系统被查出“小金库”的主要是将收取的企业登记费、门面出租收入交易费等未入账,而是用于职工福利、购车等开支;将收取综合管理费、市场管理费、服务费、摊位费、治安费、水电费等分别存入存折;有些工商局的出纳员将规费收入和经费结余以个人名义存入存折,直接在账外列收列支。如广西省某地区工商系统被查出“小金库”157.34万元,主要是1999年以前将收取的企业登记费、门面出租收入交易费等未入账反映,用于职工福利、购车等开支[3]。江西省审计厅在2000年对全省工商系统的审计中查出挤占挪用资金1156.86万元,私设“小金库”420.81万元,国有资产流失102.99万元[4]。

(三)拖欠、截留应缴预算收入和财政专户资金

以河北省为例,主要表现在:截留、拖欠应缴财政预算的企业注册登记费、商标注册费,经济合同签证费收入;截留、拖欠应缴财政专户的集贸市场管理费资金等。在其他省市中,如广西省某市工商局历年应缴未缴罚没款541万元;某地区工商局欠缴财政专户931.25万元[5]。江西省审计厅在2000年对全省工商系统的审计中查出拖欠、截留应缴预算收入968.08万元,拖欠应缴财政专户款172.03万元[6]。

(四)违反规定超范围乱收费乱罚款

以河北省为例,有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内容、范围、及标准收费,擅自立项收费,超范围收费,超标准收费。其中一些工商部门超范围收费,主要是继续执行1997年财政部、国家计委取消了汽车、钢材交易市场管理费。据统计,1999年全国共清理掉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32项,清理关闭银行账户1578个[7]。在其他省市中,江西省审计厅在2000年对全省工商系统的审计中查出乱收费乱罚款金额389.92万元;其他违规金额940.65万元[8]。

(五)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以河北省为例,在预算管理、收费“收支两条线”方面主要有经费超支严重,没有依法办理经费追拨手续、一些地方没有严格贯彻执行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规定、部分地方票据管理中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规费管理普遍松懈等问题。

二、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总体上看,上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违纪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历史原因

(1)业务经费不足:以河北省为例,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减费因素不断增加,决定收入呈现停滞或下滑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监管任务的不断加重,工作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工资因素和办公消费指数上升,决定支出呈现递增趋势。在目前工商财务体制不变情况下,收入和支出矛盾较大,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费都出现紧张局面。

(2)经费保障能力较弱:以河北省为例,由于工商行政部门业务经费不足,经费保障还不能完全到位,部分地区仍然使用行政性收费来保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经费需要。

2.工作性质原因

工商管理局除管理正常经费外,还要按规定要求进行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收、管、用、缴”工作。这就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内部财务管理的难度,也为财务管理的违法违纪问题的出现提供了可趁之机。

(二)主观原因:

1.缺乏科学的理财思想

以河北省为例,在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内部没有充分认识到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的重要性,守法意识差;没有树立预算观念;没有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公的思想。

2.财务管理制度、体制不完善

以河北省为例,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财务公开制度、财务内审制度、财务检查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基建工程管理制度、罚没物资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不完善,在体制上没有落实新的财务管理关系等,给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了漏洞。

3.财会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对财务工作的要求

以河北省为例,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公款私存;职业道德缺乏,工作散漫,不负责任;会计核算和会计基础工作等业务技能不合格。

4.无法满足规范化统一管理需求,且财务监控滞后

以河北省为例,一些部门仍然使用传统的单机和局域网处理账务,财务监控不仅受到时间、空间、及人力方面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它无法实现行之有效的事前或事中的财务监控。

三、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述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财务管理。

(一)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财思想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法制观念、预算观念,还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公思想和提高效益的思想。

(二)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和财务体制建设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要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落实到部门,有专人负责,统一登记、管理。二是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推行政府采购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效益”的原则,大宗办公用品、仪器设备、装修装潢等消费品集中由政府采购,提高资金支出的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益。

3.加强基建工程管理

加强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前论证工作,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设规模和标准;实行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加强竣工财务决算工作。

4.加强罚没物资管理,严禁任何人私自动用涉案物资

(三)建立高效严格的财务管理体制

1.适应上下级关系的变化,迅速转变观念和行为方式

下级机关要坚决地贯彻执行系统财务管理办法,经常向上级局汇报财务工作的情况。上级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局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2.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

工商部门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工商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工字[1999]4号),以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关于下达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预算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5]27号)的规定。

3.建立顺畅快捷的上缴下拨渠道

在系统内部,抓好票据的使用和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在外部,要解决好与省财政的关系,加快经费的核拨速度;加强与银行的联系,解决划款的时间问题、代收代缴款的上划问题和代收网点问题。

4.理顺资产、债务关系

做好垂管后资产上划工作,各地在市场管办脱钩的基础上,积极与当地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做到产权清楚、债务清楚、收支清楚、家底清楚,保证经费上划和资产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1.加强财务人员政治业务培训

财务人员要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政治素养。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加强财务会计知识,提高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

财务会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财务会计知识,精通业务,做到人人持证上岗。对于那些业务不精且不努力学习的人员进行淘汰。要有效的发挥全系统对工商财务软件操作作用,不断提高全系统财务人员电算化水平和账务规范处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

参考文献:

[1]雷月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有待强化[J].广西会计,2001,(6):14-15.

[2]黄雪梅.搞好工商行政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树立五个观念[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48-49.

[3]黄瑞珍.加强财务管理实现科学理财[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2):36-38.

[4]李林.试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财思想[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11):30-31.

[5]加强工商系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促进工商部门依法行政[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0,(9):15.

注释:

[1][3][5]雷月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有待强化[J].广西会计,2001,(6):14-15.

财务行政管理篇(2)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政府管理成本较高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目前的行政工作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而忽视了行政成本。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降低行政成本有很大空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公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这给政府各级部门如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就从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角度,结合富阳实际,谈谈如何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一、富阳市行政成本的基本情况

行政成本是行政机关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履行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提供公共服务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货币总和。行政部门的行政成本具体可分为固定支出(经常性支出如人员经费、日常办公费等)和变动支出(办案费用、购置维修费,专项支出等)。

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科目支出为行政成本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一般可以用行政管理费及财政支出等数据来分析行政成本情况。据统计,富阳市2001—2006年财政支出分别为61 689万、84 136万、98 874万、123 436万、142 900万及164 000元,其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分别为6 748万、8 729万、11 416万、15 022万、17 347万及20 443万。5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平均每年增长24.8%,高于财政支出平均增幅(21.6%)3.2个百分点。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行政管理费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3%,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9.03%(2003年)。与之相比,富阳市的行政成本还不算太高(富阳市2006年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12.47%),但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幅却明显偏快。近年来,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控压,但在现实工作中,不计行政成本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行政成本始终以较快速度增长,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挤占了其他公共服务资金。因此,降低行政成本已迫在眉睫。

二、行政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

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管理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经济方面原因也有文化方面原因,既有法律方面原因也有社会风气方面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

1.财政供养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数量结构不合理和质量结构不合理,数量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总量过大;其次是分配不科学,坐机关的人过多,一线人员过少。质量结构不合理指行政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配置缺乏科学性。这些因素必然造成行政人力资源的浪费,使行政成本上升。

2.行政成本观念不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任何企业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都会考虑成本与效率,努力降低成本,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收益。但目前政府组织和公务员在管理和服务中缺乏这种经济理性,缺乏压力感、紧迫感与责任感,缺乏效益观念,缺少公共财政的理念,对行政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重视不够。

3.政府的职能“越位”。当前,我国各级政府仍然存在着机构臃肿,设置重叠、职能交叉的现象,公共财政的理念仍然没有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本来应由市场自行调节来解决的问题,仍需要政府的包揽,而每一事项都需要财政的支撑,导致政府管理成本增加,造成了政府的“越位”。而有些方面,如农业、教育、科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政府又拿不出钱来解决,又造成政府的“缺位”。解决这个问题,除真正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外,现阶段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

4.预算缺乏约束力。《预算法》已颁布多年,客观地说执行情况并不乐观。个别单位实际上仍然是“敞开口花钱”,缺乏公开透明的使用程序和监督措施,没有刚性制度约束,对职务消费缺少明确的标准和限制,问责制度不健全。同时,我国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也存在一些漏洞,有些政策合法不合理。如政策上预算结余收归财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约束机制,部分单位当年预算尽可能当年用完,资金使用存在浪费现象,行政成本偏高得不到有效控制,进而又成为提高下年度预算拨付的理由,使行政成本具有膨胀的趋势,政府支出呈现刚性增长。

5.财政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们的财政监督体系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公共财政监督体系,监督的机制和理念、监督的方式和手段都比较落后。监督中重行政支出规模和合法性,轻支出的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行政成本控制效率不高。

6.行政机关内部会计监督不力。长期以来,和企事业单位相比,由于行政机关经费资金流量不大,会计业务相对比较简单,经费供给渠道单一,所以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片面认为,行政机关的会计只不过是算账报账,导致会计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例如,一是缺乏严格的预算控制制度,支出定额标准执行不严肃,随意性大,甚至把个人消费列入公务消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二是没有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购置、保管、使用、报损等),资产购置特别是办公用品的购置缺少严格的审批程序;三是财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制度,一些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使得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三、降低行政成本的对策与建议

1.精简机构和人员。应在科学界定政府职能的前提下,实现“以减人促减事,以减事促减人”的良性循环。精简机构、人员,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压缩政府规模,是从根本上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措施。

2.强化行政成本意识。要针对行政事业机构中普遍存在的成本意识淡薄现象,着力强化领导干部和行政人员的成本意识,合理并优化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要把行政效率和行政成本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人员政绩的重要标准,从制度和考核体系上强化行政成本意识。

3.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是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内容,富阳市于2004年起在市级部门中全面开展了此项工作,并在规范预算资金分配、减少预算资金安排的随意性、控制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下一步要继续增强预算定额的科学性和公平性,细化项目预算的编制要求,不断淡化预算编制中的基数法痕迹,将预算分配与部门职能直接挂钩;强化预算的约束机制,规范预算调整程序,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政府支出行为,杜绝财政资金随意支配现象的发生。

4.拓展政府采购范围。要努力探索政府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推广政府公共服务的招标采购制,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如可对行政部门公务接待实行政府采购,指定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审查、审批、监督、管理公务接待事宜。用餐地点不能固定,实行政府采购,哪个地点价格低,菜品质量高,服务态度好,就在那里用餐。

5.严格控制职务消费。职务消费所造成的行政成本,可能是纳税人和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行政成本。控制职务消费的主要途径是将职务消费的供给制,转变为货币制,使其从隐蔽转为公开。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制和公开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标准的制订要科学,要坚持纵向比不高于历史水平,横向比不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原则;二是适用范围要合理,要先易后难,拟选择易于货币化且不易管理的个人职务消费项目为主,如招待费、学习考察费等;三是要有足够的透明度,职务消费明细情况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公开。

6.加快公务用车改革进程。一是严格专车配备规定,减少车辆配置数量。从提高公车使用效率的理念出发,应大幅减少机关团体的公车数量,尤其应减少不应配置的“专车”数量。二是试行机关车辆租赁制。可以集中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组建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机关事业单位出租车队,实行用车货币化管理,并由市财政采取集中支付租赁费用的方法来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7.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一是严格部门预算执行。行政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工作特点,在不突破部门总预算,不违反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细化支出定额,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科室,甚至个人,确保预算执行的科学性、有效性、严肃性。二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应当涵盖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财务处理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财务行政管理篇(3)

2.信息化程度低。长期以来,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工作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信息价值失效。行政单位领导在工作中仍然只考虑如何完成任务,基本不顾及是否有预算,不考虑行政成本问题,更不用说进行财务决策了。

3.监督管理不到位。从监督时间上看,仍以事后检查为主,缺乏事前事中监督;从监督方式上看,表现为突击性、专项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从监督覆盖的内容上看,对某个单一事项或环节检查多,对全方位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不能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此外,也存在对财务违规的追踪问责处理难,使一些本应受到处罚的没有受到相应的惩处,造成恶性循环。

二、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一是加强对单位领导干部的财务管理意识,使其明确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第一责任人,提高领导干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法制观念,增强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遵守财经法律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专业水平,促使其严格履行职责,当好领导参谋。

2.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首先,行政事业单位有关领导要和单位财会人员共同商讨,本着计划、编制、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预算体系。其次,要严格执行预算。单位的预算方案一经批准通过,便不能随意更改。财务部门要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全程追踪,及时了解预算方案的执行状况和其间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研究,从中总结经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3.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完善的、健全的、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在单位内部实行资产管理责任制,将责任细分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增强部门或个人的责任感。要提高公共资金特别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当前高度信息化条件下,一些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等逐步实行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提高公共资金特别是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财务行政管理篇(4)

1、所反映的财务业务不真实或经过变通的票据;

2、不能完整反映财务业务的发生情况,需要有详细说明的票据;

3、填写不规范的票据;

4、村级大项开支没有经过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票据;

5、无经手人、审批人、民主理财小组签字、盖章的票据;

6、发生的行政招待费票据;

7、没有加盖税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监制的外来票据;

8、其他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票据。

二、现金管理制度

村民委员会的所有现金收入,必须由会计统一收取交服务中心专户管理,村主要领导不得直接进行收款、存款、支款业务,村不得坐支现金。到中心支款时村首先提出申请,由村书记、主任、农经站站长、镇长共同签字,由会计开支款收据,注明支款事由后中心付款并监督使用。下次支款时必须将上次支款的单据交代管中心,否则一律不予支款。对坐支现金、挪用或转借他人及另设两本或私设小金库者,一经查出,除追回全部款项外,依据《村级财务管理条例》,对责任人处以违纪金额10—30%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追究纪律责任和法律责任。

三、开支审批制度

村财务收支业务由村主任一支笔审批、无经手人、审批人和理财组织专用章的单据,中心不予入账核销。

开支权限:100元以下由村主任审批;100—500元由支部书记、村主任共同审批;500—1000元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审批;1000元以上生产性和建设性项目开支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写出书面申请,经村民代表会议审批。

四、差旅费、电话费及会计职称补助制度

1、差旅费补助制度:村干部因公外出,报销往返车费和住宿费。宿费标准每人每宿不得超过50元。出差补助乡镇范围内不补;县内每人每天补5元;县外、省内每人每天补10元;省外每人每天补15元,不再报销饭费。

2、电话补助制度: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每月补助100元,会计、妇女主任、治保主任每人每月补助60元。

3、会计职称补助制度:会计员每人每月补助5元,助理会计师每人每月补助10元,会计师每人每月补助15元。

五、招待费审批制度

各村组一律取消行政招待费,确因业务需要招待来客的,提前向镇纪委请示备案,并由纪委审批后中心入账核销。

六、财务公开制度

每年的1月10日、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为村务公开日。财务公开主要内容,各村必须严格执行,重大经济项目要随时公开,公开的内容要提前报农经等部门审核,每次公开后,各村要在3日内将公开档案整理一式三份,报服务中心两份,村留存一份。

七、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各村集体的资产、资源要逐一登记建账,定期盘点。人为造成损毁的要照价赔偿,属正常损耗的集体资产,经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后,从有关科目中核销。

财务行政管理篇(5)

行政政法财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如果政策掌握不好,轻者影响行政政法单位开展工作,重者可能贴误国家大事。因此,一定要把政策研究作为行政政法财务工作的大事抓紧抓好。政策研究工作不能就财务论财务,必须从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财政工作大局及部门工作发展规划的角度来定位、来研究。实行公共财政后,确保政权建设财力需要已成共识,如何保障政权建设的财力需要尚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如行政政法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定位问题,规范行政政法支出范围问题,如何使行政政法单位制定的部门工作发展规划与国家财力相适应,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行政政法单位运行成本问题,如何适应部门预算的需要改进和完善税务、海关、质检、工商等会直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体制问题,如何改进监狱劳教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事关行政政法财务改革与管理的大局,如果不能拿出明确的政策依据,行政政法财务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深入,强化管理也难以迈出实质性步伐。因此.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上述问题深入开展研究工作,为深化行政政法财务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二、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提高行政政法经费的保障程度

行政政法单位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确保国家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和国家外交及对外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等重要职责,从公共财政的理论讲,行政政法单位的支出是典型的、纯粹的公共需要,属于财政重点保障的支出。财政是“庶政之母”,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和任何一个国家,保障行政政法单位经费需要都是财政的基本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政法单位的职能将逐步强化,其运行成本也将逐步提高,行政政法支出的总体规模必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转变长期以来压缩、控制行政经费的观念,提高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程度,确保行政政法单位履行职能的基本需要。当然,强调保障行政政法单位需要是有条件的,保障的只是行政政法单位履行职能必需的、合理的经费,经费的增加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家财力可能。同时,要积极推进规范行政政法支出范围工作,净化支出内容,清理不必要的开支项目,加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当前,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行政政法经费保障程度。在经费安排上,要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优先安排好人员经费和必要的公用经费,确保职工工资正常发放和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党中央、国务院对政法机关经费保障问题非常重视,在有关文件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刻理解文件精神,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政法机关经费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大对政法机关经费的技人。中央财政已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政法补助专款的投入力度,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应加大对政法单位的投入力度。

三、完善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管理

按照坚定目标、积极稳妥、充分试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财政行财部门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行政政法单位基本支出预算定额,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基本支出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定额是否科学、合理。因此,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二是做好行政政法单位项目库建设和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工作。项目库建设和项目预算的编制与部门工作发展密切相关,项目选择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各单位工作的进程,项目预算编制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项目能否顺利完成。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级财政行财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做好。三是继续做好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在收缴分离的基础上,逐步将行政政法单位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四是按照预算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提前预算编制时间,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五是严格执行预算,硬化预算约束力,强化监督管理,注重追踪问效。

四、深化支出改革,创新管理方法

一是要继续发扬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讲排场、摆阔气、奢靡之风盛行,楼堂馆所越建越豪华,汽车越坐越高级,公款消费大手大脚,标准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此十分不满,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制止。必须明确,经费保障程度提高了,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不能丢,这不仅是缓解财政资金供求矛盾的需要,更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的需要。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好的传统发扬光大,长期坚持下去。

二是要加大对“人、车、会、话”等支出的管理力度,积极推进个人福利待通货币化改革。要进一步完善经费与编制双向控制的办法,努力巩固这次机构改革成果,防止人员超编现象反弹,控制人员经费过快增长。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已经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试点的单位,要继续做好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试点办法。加强会议的审批与控制,完善定点办会制度,提倡无住宿会议制度,提倡开电视电话会,节约会议开支。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务住宅电话和移动通讯费定额包干办法,加强对办公电话费和网络通讯费的控制和管理。加强对因公出国经费的管理,严格控制出国团组和人次,完善出国机票定点采购制度。

三是要大力推进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工作。逐步扩大设施共建、资源共享范围,凡是能实施资源共享的项目都应当采取共建方式进行。要打破条块分割,财政部门要通过资金分配积极引导这项工作的开展。各地要按照《中央政法补助专款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专款的管理工作,做好项目规划,对共建项目要优先予以安排,充分发挥专款分配对设施共建和资源共享工作的导向作用。

四是要大力推进行政政法单位政府采购工作。按照政府采购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扩大行政政法单位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做好行政政法单位政府采购计划和预算的编制和审核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增强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做好政府采购资金的拨付工作,确保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财务行政管理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如部门所属的执法监督、监管机构等。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和资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完善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但目前在这一环节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有些单位未能充分理解预算对本单位的重要意义,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在编制预算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使预算缺乏严肃性;最后,由于编制时间仓促,预算编制难以做的自下而上。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在实际执行中就会与预算有差异,就会造成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管理上的“松、散、乱”,其次,支出管理控制不严、随意性较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申批制度不严,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巧立名目发放奖金,提高补贴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专款不能专用”的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专项工作的进展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2.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有的单位负责人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因此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造成内控制度不完善。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事业单位没有根据《会计法》等有关规定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措施仅凭惯例,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很不完善,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的表现出了与实际工作不协调现象。

4.缺乏必要的奖罚制度

财务控制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最根本的效率主要在于是否行之有效的开展奖罚制度,以及能否严格按照奖罚制度执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考评机制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奖罚的方式、方法单一。相比较于外部监督而言,有的事业单位虽然也建立了财务制度,但是没有得到贯彻和执行,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诸多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内部监管和内部审核的重视,内部监管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制度。对于外部监管来说,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监督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

5.财务监督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组织内外部监督机构没有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对预算是否得到切实执行、超支或减支、费用支出结构变化的合理性、是否乱支滥用、是否做到专款专用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监督。致使某些事业单位乱支滥用、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任意挥霍国有资产、损公肥私、假公济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强化预算管理,加大管理约束机制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是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前提条件;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财政预算与预算执行结果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在预算管理上应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绩效编制方法,要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必须协调好财务部门内部和财务、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收集好基础数据,核定各项支出定额标准,力争做到自下而上全面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上必须严格按预算批复有计划组织收入、安排支出,逐步杜绝随意变革预算、追加预算的作法。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权责明晰,健全内控制度

科学合理的权责分配、便于执行的问责机制和有效运行的内控制度是提高工作绩效、防范工作纰漏的关键,也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亟待落实的环节之一。一是建立部门财务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二是合理确定经费审批权限,对重大开支项目应集体研究决定;三是强化财务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定期对会计账簿进行核对,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3.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自觉遵守

为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首先,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管理体制,例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各项支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弄虚作假等。其次,完善相关性的管理制度,例如:接待内外部来客统一归办公室管理,相关科室配合。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一套与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相协调的支出约束机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抓源头管理,堵塞漏洞,降低成本费用,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明晰了各类人员的责任关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科学合理的原则。首先确保日常运行经费、日常人员经费,其次保证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部分的需要。计划制定以后,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进行。

4.建立项目资金奖惩机制

对大型活动经费及大额项目资金支出使用情况,实行预决算审批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使用单位在活动和项目完成后,及时上报专项资金使用决算,大型活动资金实行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对擅自超支或挪用其他项目资金的单位,相应扣减公用经费,以后年度不安排项目资金。

5.加大财政监督力度

财政部门要根据《会计法》和有关法规制度要求,加强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检查。要重点检查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失效的问题。

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收支,除建设单位基建项目以及省级以上财政部门要求单独设账核算的收支外,要求必须全部纳入单位法定账册,按照《会计法》和国家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建立账册,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和核算,一个单位只能建一套账、不得账外设账,单位内设机构不得独立建账和进行单独的财务收支核算。

要通过检查,切实加强各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财产管理制度。对各项资产分类进行管理。对固定资产严格实行数量金额账、卡、表式管理。单位财务设固定资产明细账,财物保管设固定资产保管账、固定资产卡片,使用科室及单位建立使用物品登记表进行管理。不得将单位资产计入其他组织和个人名下。单位每年应组织一次以上财产清查,清理盘点各类实物,与相关账簿相互核对,对清查中发现的盈亏毁损,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我们应多角度地寻找问题突破口,以找到高效,规范的管理制度,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才能基础上,加强他们的财政管理技术,促进财政工作水平的提高。依照相应的管理对策使财政资金的每一次流通都得以有详细的使用信息,不浪费、挪用每一分资金,保证财物的使用是否准确合理。同时,我们必须定期征求和更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体系系统,只有在建立逐步完善的财务核算和管理规章的基础上,才能与时代同步,使一国的经济能够正常、稳定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敏琴,孙利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政监督.2009(12).

[2]方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开发工.湖南农业科学.2009(08).

财务行政管理篇(7)

2.收入支出表。收入支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收支状况的报表,由收入、支出、结转结余以及结余分配等内容组成。通过收入支出表可以分析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提出加强收支管理、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3.支出明细表。支出明细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预算支出具体支出项目情况的报表。具体支出项目是根据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确定的,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部分。行政单位支出明细表,可以提供行政单位支出的具体项目构成及支出结构的信息,有助于加强支出管理。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财政拨款收支的报表,由上年结转结余、本年收入、本年支出、年末结转结余等内容组成。通过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可以分析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支状况,提出加强财政拨款资金管理的措施。

5.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报表,属于统计报表。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可以综合反映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和占用、项目投资过程及结果等情况。

6、有关附表。如基本数字表、人员和机构情况表等,用以反映行政单位人员和机构的数量、组成等情况。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行政单位本期收入、支出、结转、结余、专项资金使用及资产负债变动等情况,以及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总结财务管理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二)《规则》对财务报告所作的主要调整

1援在行政单位财务报表中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支情况的核算和考核。财政拨款是行政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加强对财政拨款的考核和信息公开势在必行。同时,为推进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近年来财政部门不断细化预算编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消化结转结余资金,都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情况的考核。

2援在行政单位财务报表中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取消了功能分类中的基本建设支出科目。行政单位一定时期基本建设支出的相关情况,无法通过收支分类科目在其他报表中直接反映。因此,设立“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用以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3援为体现结转结余管理、债务管理等的要求,《规则》规定行政单位“结转”、“负债变动”等作为财务情况说明书的重要内容。

二、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其他有关信息资料,对单位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研究、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按照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按照财务活动的进程划分,可以分为事前分析、事中分析、事后分析;按照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定期分析、不定期分析。

(一)财务分析内容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收入支出状况、人员增减情况、资产使用情况等。与原《规则》相比,《规则》调整并丰富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增加了对预算编制情况、收入支出状况和资产使用情况的分析。财务分析的内容涉及行政单位财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其主要内容如下:1.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分析。预算编制情况分析,主要是分析行政单位预算编要要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行政工作任务的要求;预算的编制依据、数量指标、定员定额标准等是否合理,资金来源是否可靠,收支项目、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规定等。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是分析各项收支预算执行进度的情况,实际收支进度是否与行政工作任务的进度相一致,总结收支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剖析影响收支预算执行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序,以及年终单位收支预算的平衡情况等。

2.收支情况分析。收入情况分析,主要是对行政单位取得的收入来源、总量、结构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1)收入来源分析,主要是分析单位的各项收入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2)收入总量分析,主要是分析单位各项收入的计划完成情况、变化趋势,剖析增收或者减收的具体原因,研究提出加强收入管理的办法和措施。(3)收入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各项收入的构成情况。如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其他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比重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揭示各项收入构成变化的规律性。通过收入分析,能够及时总结收入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收入管理工作,保证收入预算的实现。支出情况分析,主要是对行政单位支出总量、结构、范围、标准和效益进行的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1)支出总量分析,主要是分析单位支出预算的完成情况和变化趋势,剖析超支或节支的具体原因。(2)支出结构分析,一是分析单位总支出中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比重及其变化原因。二是分析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基本支出的比重及其变化原因。三是“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及其变化的原因,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分别占“三公经费”的比重及其变化的原因等。

财务行政管理篇(8)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现象,导致相应问题出现后无法解决,更无法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因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将无法规范化的管理单位财务,不能规范单位人员行为,使其缺乏完善的资金利用规划,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性发展。并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相对完善、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再加上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其出现胡乱花钱的现象,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

从我国现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来讲,存在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现象,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未充分掌握基础性的业务知识,无法胜任管理财务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低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未精准的处理单位财务、未全面设置单位账簿、未科学应用相应的科目等,导致财务信息不准确。从另一方面来讲,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选拔时,未按照相应的标准,甚至仅根据自身爱好选拔,并未考察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素质,最终出现管理人员素质低的现象。

(三)成本核算、预算体系不健全

核算、预算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是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但从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来讲,普遍存在核算、预算体系不健全现象,不但影响着重大决策的确定,还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核算成本时,核算方法、核算内容不合理,再加上监督管理体制的缺乏,导致无法有效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容不全面,无法从根本上反映行政单位的发展方向,部分领导不重视财务预算管理,随意花费资金,造成无法真实反映财务预算结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要想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必须制定和现代化社会相符合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促进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涉及内容相对^多,比如:计划性资金的使用、专项资金的使用等。当然,资金使用中需明确具体的使用情况,保证相应资金用到实处。同时,还应加大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预防贪污现象的发生,保证财务管理的透明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的预算机制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机制,是保证相应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故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非常重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预算时,应预算各个部门的财务支出,适当扩大财务预算范围,保证相应的开支均处于科学、合理状态,提高财务管理预算的准确性。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若未进行针对性的预算,会使其出现预算超支现象,降低资源的利用率,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需积极吸取工作经验,科学、合理的预算相应支持,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结果开展相应工作,加大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减少资金的大量浪费。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大内的财务管理质量受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工作素质的影响,故需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保证相应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从这样几点进行:加大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工作能力,保证每位管理人员具备专业性财务管理知识,完善法律意识;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便于及时处理滥竽充数现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帮助相应工作走向正规。

(四)创新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要想更好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需建立相对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保证相应标准、制度落实到底,以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同时,保证相应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监督机制的建立可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走向,了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从现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来讲,财务的开支大多由单位领导主管,其他的管理人员并不了解资金的动向,即便财务的管理存在不合法情况,也无法查找具体原因。因此,需加大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创新力度,发挥员工作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情况。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选拔时,应严格遵循公开选拔的原则,进而预防任用亲戚的现象,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真实性,为财务管理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相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财务管理需求,甚至因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核算和预算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故而,需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的监督体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相应工作的落实到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4,(34):49-50

财务行政管理篇(9)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和多样化,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断的去调和,如何做到去协调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财政管理,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需要注意的地方。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性也是政府部门需要注意的关键,任何财务部门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要解决这些难度就必须做到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并力合作。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不断变革和深入,促使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体制也急需要不断的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着财务资源来源风险和财务资源使用风险的双重压力(即财务资源的获取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防范违规性风险;财务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防止财务资源的违规使用及使用效率低下)。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和管理,有益于改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人才管理结构,继而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和财务管理逐渐实现规范化,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防风险控制的能力,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的措施与水准。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调整,对行政事业单位达到提高其自身的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做好了前提基础。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足的原因

2.1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薄弱

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是这个单位财务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所牵制的生产、管理各个部门都需要与之配合。而就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而言,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认识到单位自身在财务会计上的不足,没有将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会计制度与会计管理放在财务管理中的首要位置。一味的去追求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忽略了财务管理和经济收支预算的功效,受到传统的经济观念的影响较多,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运行而忽略了构建适合单位内部会计体制的发展与改进,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

2.2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控制意识

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一直是并存的状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它的非营利性与服务公共性的特性,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会在潜意识中存在一定的财务思想误区,认为只要按照上级部门批准的范围进行一定的财政预算,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是不可能发生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就算由于某种情况,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上出现风险,也是由国家财政来承担,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直接关系。这种缺乏风险控制的思想存在于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识当中。也是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一再提高的原因,财务人员没有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观念,这是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不足的重要因素。

2.3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支出缺乏控制意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部财务管理不够全面,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没有关键性的控制核准,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肆意挥霍,无顾及的扩大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水平,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快速增长。为此中央提出了从加强控制政府行政成本入手,建设服务型、节约型政府。随着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政府收入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逐步加强。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仍存在预算管理不够规范、约束力不强,财务管理缺乏成本意识、效益意识,支出管理控制不严、节约意识淡漠,费用控制好坏与财务考评脱节等问题。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3.1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都需要一个健全的目标,用来构建行政单位财务的运行目的,它与行政事业内部的利益并不一样,它是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的财务管理目标,用最大的财务限额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自身的运行和发展,也就是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率最大化,它是行政事业单位一切财务活动的目标和宗旨,它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终极目标,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方向。

3.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控能力

只有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控能力,构建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良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一个健康的内部管理制度,找到内部管理制度中间的各个关键点,再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以及单位自身的财政预算,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确定单位内部之间的管理职能和相互之间的控制关系,将单位内部的财政关系由一个部门的单项发展扩大至整个单位的整体努力方向。从而减少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风险控制难度性。

总而言之,几年前的美国金融危机一直使得人们心有余悸。而在这种金融危机风险下,人们面对风险的态度也从畏惧逐渐变得冷静与理智。而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上的风险是单位内部的财务支出、收入与预算之间的纠纷,如何减少这些问题中所造成的影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集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经济收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上的管理水平效率,都是政府财务部门需要注重的地方。

参考文献:

财务行政管理篇(10)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是我国公共管理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履行。完善有效的财务管理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是保护国有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由功能型向服务型、绩效型、管理型转变的重要阶段,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更有意义。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的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也日渐突出,建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我国不断完善的财政管理体制显得更为迫切。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深化以及新的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以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遏制腐败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以及传统观念等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创新,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方面投入力度不足,财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太完善,这就导致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以及制约,多数单位资金的管理依然停留在事后核算的阶段,只注重账面上的收支平衡,而忽略了对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定,这就使得财务信息失真。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并不是盈利性单位,故而领导对财务管理不太重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没有明确的会计规范与制度,收支业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等,财务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二)预算管理意识与水平不高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单位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还是单位资产以及经费管理的重要方式。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也离不开有效的预算管理。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预算管理意识却相对比较淡薄,没有财务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财务工作当中预算编制过于随意,内容不太完善,预算执行不够严肃与规范,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相差甚远,并且对于预算的监管缺失,监管力度不足。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却相对较低,严重阻碍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进步与提高。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不太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方向,另一方面,缺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关制度及规范,缺乏系统性、无法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财务信息化管理缺乏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缺少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多数财务管理人员只具备财务知识,而不具备信息化知识。

(四)资金管理混乱,内部控制缺位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遏制单位财务腐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内部控制的缺位是滋生财务腐败的重要源头,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以及单位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当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少内部控制有关知识,没有在单位内部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资金的管理上比较混乱,漏洞百出,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划分不明,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资产控制与管理不严谨,审核不严格,给单位运营带来了诸多风险,给财务腐败、贪污受贿提供了温床。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及途径

面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结合上述诸多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以从制度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一)强化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财务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强化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对于不符合单位发展的旧的制度予以废除,并建立与制定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强化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机制,在制度出台以后要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将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二)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一是要强化预算编制,制定预算编制的有关标准与准则,保障预算编制的严谨性、科学性以及准确性;二是要强化预算执行,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预算执行落到实处,提高预算管理效率;三是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制度,要对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预算绩效等各个环节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

(三)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是要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二是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购置相配套的硬件、软件设施,搭建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三是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力度,要积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加信息化建设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与技能。此外,还要积极引进优秀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专门人才,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四)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从源头上杜绝行政事业单位,保护国有资产,提高政府行政活动效率的重要举措。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好单位的内部控制,强化对单位资金的管理。一方面,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学习,使人人都有内部控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与落实财务管理人员职责,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审查,监管人员和经办人员要严格分离,对会计原始凭证要严格审查,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传统观念以及单位自身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意识与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资金管理混乱,内部控制缺位等诸多问题。为了应对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强化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等,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扫清障碍,为我国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行政事业单位的建立以及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做好保障。

财参考文献:

[1]李纯.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204.

[2]李慧.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问题与新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5):152.

[3]樊颖丹.新常态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4):139.

上一篇: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下一篇: 新农村住宅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