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5 17:20:32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篇(1)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 控制 预警系统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按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可控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财务风险形成于资本的流动过程中。从资本的垫支到资本增值的创造,最后是资本垫支的回收过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本金垫支伊始,风险就已经启动;资本价值转换和增值的过程,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因此,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当前,普遍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中没有财务风险的概念,更缺乏建立有效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的意识,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另外,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有财务活动就有财务风险。当前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预警,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领导阶层对财务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使得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是对财务管理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包括制定财务决策,制定预算和标准,记录实际数据,对比标准与实际,评价与考核等各个环节。另外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有些制度只是“摆设”,缺乏执行度。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从而造成极其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

财务策略需要科学合理、正确的财务决策做指导,凭借经验和主观决策很容易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以投资决策为例: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投资决策可以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盈利;错误的投资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的风险,同时对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预估有误。

(四)资本结构的不合理

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与企业存在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会导致对自有资金的不满足,因此,企业会希望通过筹集更多的资金来赚取更大的利润。企业就要通过自有资金创造的利润去弥补亏损,如果亏额对公司来说很大,则财务风险的产生就有很大的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综合性分析,以获得企业经营运行可能出现波动的信息,并进行超前预测的体系。因此,对企业综合性分析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该系统主要是根据财务风险计算系统计算出的各种风险指标的值,利用系统提供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企业当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

(二)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安危。由于大企业的员工缺少企业财务风险方面的知识,所以对公司营运过程中的风险缺乏安全意识。企业管理者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给财务人员灌输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让财务人员进一步了解财务风险的内容及避免、解决财政风险问题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大大减少财务危机的发生。

(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的学习、宣传和鼓励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管理层应当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行动来实践这种理念,树立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只有管理者不断地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员工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继而以主动的心态来执行制度规范。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质和形式要有机结合。既要注重内涵,又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例如拓展训练、体育比赛、知识竞赛、收听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避免生硬和教条主义。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并且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让员工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实践企业精神。从而使员工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自主、自愿地发扬公司精神。

(四)增强企业人力风险管理环节

企业人力风险管理有三个环节:事前的风险防范、事中风险监控和事后的危机处理。

首先,事前的风险防范。企业应严格对员工的招聘和重要岗位的选拔。详细了解调查员工的工作经历与重要背景资料。做到对员工和企业双面负责。其次,事中风险监控。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业务素质与个人素质,完善企业的人力监督机制,对企业在职人员,特别是重要岗位的员工进行定期的考核;建立周密的人力数据库分析,监督企业员工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变化。最后,事后的危机处理。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危机处理部门。分别对离职员工、待离职员工进行原因分析。对所有员工签订商业保密合同,确保企业信息的机密性。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篇(2)

所谓筹资风险就是指企业在负债筹资的过程中本金受到影响而难以收回,造成很难偿还债务本息的现象。这种风险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企业的负债经营造成本金的流失,其次就是社会利率与汇率发生变化而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与预期的企业经济收入不符。

2.投资风险。

任何投资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如果发生期望的筹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投资方面的损失。无论企业和个人在投资时都会对投资的报酬进行考量,而由于投资方错误性的预测常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投资的数额与项目常会发生使用期限上的变动,这就更容易增加投资方的财务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

企业资金的流动是必然的,而如果资金的流出时间不能够与流入时间形成默契,就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资金链断裂严重,又没有及时的补充空缺的资金就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破产。

4.收益分配风险。

一个企业的收益分配不均同样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例如企业不根据职工的劳动水平进行相应的薪酬分配,就会使员工产生不良的工作情绪,从而影响企业持续的经营。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1.资本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还可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当前的国内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1.1债务资本在全部资本的比例偏高。

如果企业的债务资本达到了企业全部资本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一旦企业发生经济方面的事故就很难及时偿还债务,这就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财务风险。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国有企业只重视企业的盈利而对企业经济方面的利益损失漠不关心,这种传统的依赖银行贷款、盲目追求产值的经营做法造成企业负债不断增加;同时受国内长期的内部机制不健全的影响,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造成生产资金的短缺,被迫不断增加企业的负债而维持生产经营活动。

1.2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水平过高。

一些企业的总资产负债率可能比较低,但由于其流动负债的比重比较高,造成企业的净现金力量不足,这就使得企业要通过短期的负债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1.3权益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过高。

过度偏好股权的融资而降低对债务融资的比例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已经非常普及。企业在进行股权融资的过程需要争取更多的新股,从而导致企业的权益资本的比重逐渐增大。

2.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受国内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很多企业并认识不到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企业的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的引导。盲目性的企业投资可能会给企业谋取到一定的利益,但更多的可能是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当前一些企业的投资项目并没有周密的分析与研究,单纯的主观性判断以及不全面的经济信息使得企业的投资决策出现频繁的失误,投资项目的损失造成企业资本的短缺,引发不断的财务风险。同时还存在一些企业欲通过多元的投资实现投资的准确性,但事实证明这种多元化的经济谋略同样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物损失。

3.资金问收策略不当。

对于企业来说,一切财务活动都是以资金的垫支为起点的,而活动的最终以货币本金的增加为结束,所以财务就是以获取增量货币而进行的垫支货币行为。在企业资金流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企业资金回收,那么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当企业应当收回的款项没有收回的时候,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量就要走扩大市场的路线,而大量的赊销行为不仅会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信用度,还会增加企业的负债,给自身增加坏账的风险。如果企业资金的流动比较缓慢,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资金流去进行债务的偿还和利息的支付。企业没有了足够的资金保障,就会导致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变成真实的风险,此时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危机,面临着倒闭的可能性。

4.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财务风险意识。

市场的供需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变化都能够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这些因素都是无法预知的,更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企业时刻都会面临着财务危机的出现。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保持清醒的头脑,而现实却是很多企业根本没有任何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与机构,这也是企业受到财务风险影响比较严重的首要原因。

三、控制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建议

根据以上的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我认为控制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首先要从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着手,树立管理人员的企业财务风险意识,积极用科学的方式防范风险、应对风险,最大化的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1.优化财务结构,营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结构离不开企业筹资环境的影响,因此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应从认识与分析企业的筹资环境状况着手,进而分析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与处理对策。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平衡处理好资本与债务资本间的关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从而确保企业的负债与经营规模、市场竞争力的和谐。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负债越高就越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这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才能充分发挥好其积极的作用。企业在进行项目选择的时候也要注意项目的盈利状况,至少要在盈利持平的状况下才可以借入资本进行投资。当然还需要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本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盈利状况,分析现金流量的波动状况,将企业的负债结构进行完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

2.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企业的任何决策都需要有科学的财务风险理论知识的指导,只有科学的方法与程序以及经验十足的专家与企业管理者进行密切的配合才能够确保决策的可行性与利益最大化。为了确保决策的科学化,首先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投资风险责任机制,明确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的责任制度,当因为决策错误而出现企业财务风险时,企业可以依照规定对决策者进行处罚,从而确保决策者的责任性。其次还要需要规范性的评估制度的支持,虽然当前这种评估制度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但是很多项目的可行性的确认需要这种评估标准作为支撑。当然建立投资项目后的评价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投资项目后的社会效益以及决策质量的分析与评价不仅能够及时监督该项目的运营状况,还能够总结决策的经验与教训,为企业以后的发展积累更多的经验。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篇(3)

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因素

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制度环境等因素。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困难,同时,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所作出的财务决策和财务目标就会受到影响,其后果可能会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

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偏好因人而异,且变化很快。所以企业的生产必须与消费者偏好密切一致。在买方市场,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真正降低企业的财务与经营风险。

二、企业内部因素

第一,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伴随有风险。在现实中,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这是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务中,比如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就与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有关。

第二,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了资金的流动性不足。资产作为企业得以运作的重要命脉,其流动性至关重要,是指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持其购买力的能力,也是引起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我们对此不能小觑。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息相关。资金缺乏、存货积压等问题是资金流动性不强的表现,也是爆发财务危机的导火索。筹资决策的失误导致的财务风险也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体现。

第三,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的复杂性。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企业中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部门之间,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乃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因。财务活动贯穿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合理的运作。

第四,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不良资金占用大,资金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导致资金回笼困难,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三、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篇(4)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

(二)财务风险的种类

财务风险遍布于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费和回收的各个环节,是资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筹资风险、偿债风险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资金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形成的因素很多,通过对一些企业的考查,经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目前容易出现的公司财务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二)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财务风险

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制度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风险

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也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影响,如产业政策、利率、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通货膨胀等。利率的变化对债务融资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企业在不恰当的时间或用不恰当的方式进行了融资,从而使融资成本提高,导致企业蒙受损失。例如企业在当前利率水平偏高而利率将要调低时,仍以较高的利率水平进行了债务融资,使得企业在利率调低后仍负担较高的利息。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膨胀,资金供应容易出现短缺,货币性资金不断贬值,实物性资产相对升值,资本成本不断提高。面对制度环境给公司债务融资带来的隐患,公司如果决策不当,将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四)内部管理基础普遍较弱,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一方面,受生产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公司的管理资源相对短缺,管理机制简单,专业性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先进、科学的财务决策难以得到规范操作,影响了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公司仍经营在盈亏平衡的边缘,这使公司无暇全面系统地考虑内部管理的有效性,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自然更无从谈起。

三、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从企业风险状态转移的角度分析

风险状态转移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最为直接的形成途径,它是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状态判断结果所表明的,在企业某一环节或区域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直接的纠正措施加以整治,使企业由严重风险状态逐步向低风险状态转移。这种途径形成的策略称为风险状态转移策略。

(二)从企业风险机制改善的角度分析

公司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必须明确管理者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从组织上、经济上明确划分其风险责任。②赋予管理者相应的风险管理权限,要使管理者真正负担其风险责任,必须给予其相应的权力,并使权责相结合。③给予风险管理者应得的利益,即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使风险管理者和承担者享受一定的风险补偿。这是对风险承担者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所付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代价的一种物质补偿,这对于时时承受着诸如筹资决策是否有风险、投资决策是否可行、收益是否可靠等心理压力的管理者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它有利于调动其风险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动力。

(三)从公司理财决策分析

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看,财务风险是在企业财务系统中宏观存在的,由于各种无法或难以预料的因素作用下,使企业的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1.筹资风险的控制。

(1)建立企业筹资风险机制。风险承担者要明确责任,要使风险承担者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从法律、经济、行政上明确职责,从而认真筹资、居安思危、不断改善财务管理,要使风险承担者承受风险报酬,明确风险承担者应有的地位,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要求给他们充分的资金筹措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

(2)确立合理的资金结构,以减少风险。从静态上优化资金结构,增加企业权益资金比重,降低总体上的债务风险;从动态上应从资金投资收益率与负债比率的比较入手,根据企业需要与负债的可能性自觉调节其债务结构,加强财务杠杆对企业筹资的自我约束,减少财务杠杆系数,降低债务风险。

(3)合理安排筹资时间、资金投放时间和投向。为了减少筹资风险,企业应采取分散借款、分散归还的方法合理安排收支;资金投向应根据资金用途和资金效益的大小排序投放,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投资方向才能选择恰当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2.财务活动其他环节的风险控制。

(1)资风险的控制。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坚持稳健性原则,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取得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和降低风险,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以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发生。

(2)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有效的资金回收风险所帮助我们确立赊销与资金回收风险的最佳平衡,建议做好以下工作:注意评估对方的财务状况;注意评估对方的资金状况;合理使用折扣手段;加强销售货款的催收。

(3)收益风险分配的控制。在进行收益分配时,要控制资金成本又要调动投资者积极性。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分配比例过高不但会带来企业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的下降,发展后劲不足等风险,同时从长远角度看还会给企业声誉带来下降和企业股票下跌等风险。因此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关键是制定正确的分配政策和合理的留成比例,籍以取得既符合投资者利益又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最佳分配方式。只有寻找一个最佳切和点,才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企业经济实体的利益。

四、加强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强化审计监督

完善会计控制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有效地会计控制可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加强资金收支管理,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灵活运用资本成本决策法。加强保险决策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的应用,在有条件时逐步推行通过保险合同转移风险和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转移风险。

(二)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负债经营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提供企业所需的资金,以获取财务杠杆收益、赚取更多的利润。但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举债过多就会增加企业的偿还压力,加大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必须确立合理的资金结构,适度举债。

(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范霍恩等著,郭浩、徐琳译.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107

[2]庄恩岳. 股份制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 财会月刊,2004,(4)

[3]尹平. 经营风险与防范.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8~20

[4]顾镜清等. 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3,22

[5]尹华. 经营风险与防范[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6]彭韶兵. 财务风险机理与拉制分析.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28~35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篇(5)

1.1 经济结构漏洞带来的企业负债问题 经济结构漏洞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流动资金和整体的资本容量较小,使企业在经济结构建立和规划过程中无法顾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导致经济结构不完整而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很多中小型企业为保证企业的发展,通过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贷款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胀压力更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虽然贷款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经济压力,但是自2010年以来央行不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但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资金成本,降低了预期收益,也加大了企业再融资的成本。

1.2 决策失误导致的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受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其投资决策带有较强的盲目性,容易受到当前市场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盲目追求市场,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固定资产,扩大生产线,或者将资金投放到不熟悉的领域,结果大量资金被套牢的同时,还损失了大量的潜在收益,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此外,多数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于企业当前的发展,而忽略了长期投资与收益。从长远角度,这些产业的市场竞争并不强。如果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投资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满足决策需求,可能会使企业面临重大的经济挑战。这种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1.3 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通货膨胀使原材料价格、工人工资不断上涨,银行贷款利率不断提高,这些因素加大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为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善带来的金融风险。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机构设置不完善,权责分工不明确,稽核制度不完整,企业内部资料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因素在加大了企业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 中小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2.1 外部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依附于宏观环境,而外界的不同因素和制约必然会影响企业发展。外界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涵盖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以及债务人死亡等使账款无法回收的风险。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政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自200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资本市场相对萎缩,2012年以来整体资本市场大环境相对微弱,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隐患。此外,随着国家整体的发展状况,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变化,十八大以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对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市场的整体观望使得企业面临着重要的财务风险。

2.2 内部因素 除了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外,内部因素也是导致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第一,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预警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提前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预防措施,及早地减小或消除财务风险,减少企业潜在的经济损失。第二,财务管理较为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周密的计划,一般债务资本比例较高,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潜在隐患。第三,企业内部调控制度不完善。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无法正确评估自身弱点,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不到位等弊端。尤其,国家宏观政策不断发生变化,中小企业落后的管理体系无法正确及时地评估风险,诸如存货积压,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生产能力、原料、人力的安排不匹配,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更无法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由此产生的风险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第四,企业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周密系统,决策者不能根据全面有效的信息做出判断,致使财务决策多依靠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导致决策失误,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篇(6)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征,它始终存在于企业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收益分配活动等财务活动以及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稍有不慎与疏忽都有可能加剧企业财务风险,致使企业经营失败。但是现实中许多企业管理层受传统经营模式影响,不能顺应最新经济形势变化,不愿改变经营模式,部分经营者片面主观认为企业只要妥善经营,保障收支平衡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没有意识到其内部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从而忽视对财务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的建设,造成企业无法预测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应对举措。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本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确保企业正常有效运转。当前我国企业其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举债规模过大、融资来源不合理等。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资金实力难以应对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只能靠融资与借贷解决资金窘境,然而负债过高会致使企业债务压力沉重,最后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投资存在盲目性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各项商业投资,而很多决策缺乏可靠的市场调研与科学的判断依据,决策往往片面依靠领导以往的商业经验与主观判断,这种投资决策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此种盲目的投资经营可能会导致企业投资失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致使企业资金状况恶化,加剧企业财务风险。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受市场经济环境与政策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企业应当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时刻紧绷防范财务风险的弦,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的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相关控制监督机制,如成本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等控制监督机制,通过积极的内部控制降低企业内部风险的可能性。加强企业财务相关人员培训,使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要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努力掌握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使自身具备企业财务风险预判能力,能够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可能时及时发现。

2.投资决策程序科学化

企业应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投资项目决策与审核程序,防止出现仅凭主观判断盲目做出投资决策的现象。对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投资流程,确保项目投资程序科学合理。在投资前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业务骨干进行科学调研与论证,对各可行性投资方案进行科学评估与分析,以选择出对企业最有利、获益最大而风险最低的投资方案。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还应当密切关注政府相关经济政策,科学分析相关项目投资形势,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期等因素,及时调整经营与投资策略,以降低因投资决策失误引起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3.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风险预警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期长期有效的发现与避免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应当囊括企业当前所有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之切实能够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有潜在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控制制度,通过财务预算可以有效监控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进度,使企业能够有效掌握人、财、物等资源的分配与控制,降低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篇(7)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55-01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概念。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造成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和降低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就是公司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不可能完全消除所存在的风险,所以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二)财务风险的分类。财务风险遍布于企业经营的的各个环节,我们可以根据资金运动的过程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偿债风险、短期、长期投资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资金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有关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通过对一些企业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造成公司财务风险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负债比重过大。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所有者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决定了公司的资金结构。由于我国企业对于科学的筹资规划的不重视,导致了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大量存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企业的偿付能力受到了严重消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二)企业内部之间缺乏清晰合理的财务关系。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由于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权力和义务划分,造成了管理混乱的现象,这无疑会造成资金缺乏高效的周转率,大量的资金流失,威胁到资金的安全性。(三)忽视科学的经营管理,加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例如,在存在的大量应收账款的企业中,有些应收账款很可能肯本收不回来。变成坏账的应收账款将大大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入,严重的话就会使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关门破产。(四)经济环境的的变化也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经济环境方面的变化将会对相关企业的带来一定的影响,如经济周期、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宏观政策等。企业以不恰当的方式式进行了融资,可能会导致融资成本过高,会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比如企业在当前利率水平将要调低时,仍坚持以较高的利率水平进行了债券融资,企业就会负担较高的成本。

三、针对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要相互匹配。企业战略的实现,需要与其相匹配财务战略,两者如果无法协调一致,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规避风险的发生我们就要跟据企业的战略配置适当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资金来源在资金总来源构成中的相互关系,最佳的资金结构是指企业融资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战略与企业资金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依据实际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水平、财务成本等方面确定负债经营的程度,适度举债。(二)健全企业风险控制机制。公司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制度:①为使管理者真正负担其风险责任,必须给予管理者相应的风险管理权,并使权力和责任相配合。②从结构和经济上明确划分管理者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③风险管理者应得到相应的报酬,按照权力、责任、利润三者相结合的原则,风险管理者和承担者应享受一定的风险补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激发风险管理者工作热情,减少企业陷入财务风险的可能。(三)公司应该加强对其财务活动的控制。从财务活动的全程看,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存在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企业的实际和计划收益率就会产生差距,致使企业蒙受损失。1、筹资风险的控制。(1)确立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负债资金比重,优化资金结构,从总体上降低企业的债务风险;在进行债务融资前,企业应该对资金收益率与负债比率进行比较,根据企业需要确定融资的规模和综合成本,确定合理财务杠杆,减少企业债务风险。(2)确立合理的筹资、投资计划。为了减少筹资风险,企业应避免采取一次借款,一次还清的方法合理安排资金收支;合理的资金投向应根据资金用途和资金效益的的大小来安排,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投资方向才能选择恰当的筹资渠道和方式。2、投资风险的控制。企业在考虑进行投资时,一定要把握稳健性原则。一方面,企业要敢于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必须保持适度的谨慎性,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发生。3、经营活动风险的控制。科学合理的经营活动帮助我们确立赊销与资金回收风险的最佳平衡,为达到良好的效果,要密切关注以下工作:注意评估对方的净现金流状入况;注意评估对方的财务状况和还款信用;加强对销售货款的催收。4、收益分配的控制。公司在进行收益分配时,要处理好资金成本和投资者积极性的平衡。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对留存收益进行高比例的分配,不但会降低企业偿债和筹资能力,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不恰当的收益分配还会给企业带来声誉下降和企业股票价格下跌等风险。因此制定出既符合投资者利益又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最佳分配方式。通过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来保护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四)构建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的作用就是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通过观察各种指标细微的变化,提醒企业经营着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类:定性指标,指能够对有可能要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示的指标,如经济政策调整、利率的变化、汇率的波动、信用评级降低、非标准审计报告等等;定量指标,主要是指反映公司财务风险的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经营净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总而言之,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损失,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认真寻找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制定出制定出解决方案,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使企业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投资集团燃料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戴维FR.战略管理[M].李克宁,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2]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8~20.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篇(8)

2、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造血”不足。房地产企业自身血液的来源主要是产品开发和销售,因此,自身“造血”不足也同样表现在这两个方面。(1)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开发周期比较长,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比较多,从而导致预期效益的实现也存在了很大的风险。如果房地产企业在项目运行的中出现不可规避的风险,就会影响其预期效益的实现,其盈利水平就会受到影响,不能有效的为后期项目提供资金;其偿还债务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为其银行借贷产生一定的阻碍。(2)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产品能够出售之后,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或者受到房地产销售手段的影响,使得预期的销售目标没有完成,使得资金回收效率变缓;或者受到银行个人贷款政策的影响,影响了企业按揭回款的效率,影响了企业资金回笼,从而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

二、房地产企业资金风险的成因

1、企业资金外部性财务风险问题。(1)市场环境。随着房地产改革制度的推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成为房地产市场主要的需求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户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房地产企业要对设计产品进行细分,要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一旦产品定位失误或者销售策略失误就会出现产品滞销的风险,会为企业资金回笼带来风险。(2)政策制度。首先,土地是房地产活动开展的基础,而我国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政府在土地开发方面的相关政策会对房地产企业的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其次,政府指定的税收政策会对房地产产品的销售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会对其销售产生影响;最后,政策制定的金融政策也会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产生重要的影响。(3)经济发展水平。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购买力,经济发展水平过低,人们购买力不足,会影响房地产产品的销售;其次,受到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周期变化,一般情况下,发展期为5年,低落期为2年,发展周期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2、房地产企业内部关系存在问题。房地产企业内部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运营机制方面。由于房地产活动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在确定开发项目之后,企业会围绕这个项目建立一个利润中心或者项目公司。但是收到土地资金开发有限性的影响,这个临时成立的中心或者公司会呈现出短期性的特点,因此,其经营思路和决策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短期性。因此,管理者在管理方面会将目光集中在眼前利益方面。同时在财务运作方面,存在着融资冲动、拿地盲目、治理结构形式化等问题,会财务风险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内在诱发因素。

3、缺乏资金风险意识。房地产企业缺乏资金风险意识,主要表现在没有完整的且适合企业自身的预算制度,或者企业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发挥其实际效用。同时,房地产企业缺乏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缺乏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风险管理,在出现财务风险的时候,不能采取有效的机制进行抵御,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融资风险的防范。融资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融资多元化来实现。首先,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的资金种类进行考虑,对不同银行的贷款政策进行比较,拓展融资渠道,避免盲足融资。其次,拓展资金流入渠道。房地产企业为了规避资金风险,可以改变资金流入渠道单一的情况,通过自办商场酒店或者持有商业房产等形式,拓展资金流入方式,避免资金链中断。

2、投资风险的防范。投资风险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规避投资风险的主要措施就是房地产企业对需求者的消费心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产品进行细分,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位,完善产品销售政策,以保证产品销售预期的实现,以保证资金能够及时回笼。

3、资金运营风险的防范。规避企业运营风险最主要的就是完善企业的运营机制,改变短期性运行模式。企业的管理者要以长远的眼光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其次,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财务预算,制定财务预算的执行政策,保证财务预算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最后,在制定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对风险进行预期分析,制定完善的规避政策,以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篇(9)

1999年,高校开始大幅扩招,从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1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大众教育”阶段。与以往的“精英教育”相比,“大众教育”的人才培养重点、组织架构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迅速成为新兴教育单位。到2012年,我国2442所普通高校中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达到5858人。随着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原有办学环境与新形势高职教育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各地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改扩建,资金缺乏成为困扰众多高职院校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对高职院校的筹资渠道、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将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筹资渠道

目前,高职院校筹资渠道主要有:1.财政拨款。2.教育收费。3.银行贷款。4.校企合作。5.社会资助等几种方式。其中,财政拨款和教育收费是其主要筹资渠道。但由于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加程度大大超出预计,一方面,高职院校拨款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收费标准的提高,学生拖欠学费已成为各地高职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使本来就紧张的办学经费更加捉襟见肘,致使高职院校资金周转陷入困境。这种情况下,银行信贷必然成为高职院校解决资金紧缺问题的主要选择。与之而来的,银行贷款所形成的高负债也会使高职院校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

二、高职院校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1.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

从总体上看,据1999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发达国家在6%以上。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也有4%,1998年,巴西、马来西亚、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分别为4.63%、4.49%、4.27%。而我国教育支出直到2012年才首次超过4%。近10年来,我国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这一指标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就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就是这有限的教育投入,也往往偏向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即便是高职院校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并且国家也大力的倡导发展职业教育,其所投入的经费仍然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另外,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在以就业为主要导向,对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型人才加以培养,这便需要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而为了将规定的培养人才目标实现,高职院校必须将大量的办学资金投入到实验实训设备上,这更大幅度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本身财政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就不足,而办学成本却比高等教育要高出许多,进而迫使高职院校通过自筹资金亦或是对外举债的方式进行办学,造成财务风险问题出现。

2.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其经济业务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现阶段,高职院校所实施的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仍然有着诸多薄弱环节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存在着严重的资金安全隐患。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压根就没有任何制度,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及防范。与此同时,许多高职院校在专项资金管理、往来款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结余分配、预算管理以及现金管理等方面,均有着管理制度不合理、不完善的问题存在,财务管理远远要比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滞后。

3.预算管理弱化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关键及核心就是预算管理,高职院校应当按照实际的情况与自身的特点将预算指标妥善安排好,实现资金的最大化使用效益。目前,虽然有的高职院校编制了综合预算,但预算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常会失控,随意扩大开支范围额、提高开支标准,使得决算与预算脱离,不能正确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无法体现预算的计划控制作用。再者,预算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预算管理机构不完善,内部协调不顺畅,造成预算的全面执行效果不理想。最后,不重视预算的评价、考核和控制,仅仅重视预算的编制,全面执行控制不到位,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4.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剧,建设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政府资金无法满足建设需要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银行贷款等社会资金,由此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学校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对外筹集资金及使用资金的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缺乏风险意识,不重视自身情况,盲目贷款,贷款以后又不注重资金使用的管理或投资项目的管理,造成项目效益低下,还贷困难,由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财务状况恶化,财务风险加大,严重影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1)积极争取财政拨款,稳定经费来源。从当前形势看,财政拨款仍是我国高职院校筹资的主要渠道。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国家教育部门及财政部门的重大决策,积极协助院领导和各部门认真规划,加强预算的科学性、可信赖性,为学院有关部门通过项目申报等方式来争取财政拨款。

(2)充分用好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贫困生的助学工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措施,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积极与银行联系,协议解决贫困生的助学贷款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拖欠学杂费的现状,缓解高职院校经费紧张的矛盾。

(3)适度向银行贷款获取建设资金。各个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确定合适的贷款规模,在充分考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确定还款方式,而且要根据学校用款进度,考虑贷款的时间顺序,选择合理的长短期贷款组合。另外,可以尝试灵活运用银行的各种融资产品,形成一套适合本校的、具有可行性的组合融资方案,从而达到降低财务费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4)合作办学拓宽融资渠道。学生需要大量生产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应尽可能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这样相关企业才愿意进一步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增强了办学实力,突破了资金紧缺致使学生实践条件不足的办学瓶颈,企业获得了人才支持,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了急需的技术。校企双方达到了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效益的目的,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5)极力争取社会资助。在国外,社会资助是高校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争取社会捐赠是他们的一种传统,并且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有许多慈善家纷纷成立基金会资助高等教育事业。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我国是新兴事物,近几年有些高校也意识到成立基金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纷纷筹建申报基金会,但是还没有形成一种氛围。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意识到社会捐赠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校的丰富经验,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以及科研优势,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的资助,为高校发展募集更多资金。

(6)鼓励创收,缓解资金困境。高职院校可制定一些激励政策,调动广大部门及教职工创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人才、科研、资产等优势,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展技术咨询,对外开放实验室等,增加院校收入。

2.建立高职院校内部控制领导责任制,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高校负责人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责任主体。要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内部控制领导责任制。内部控制领导责任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主管部门对高校领导的考核,第二层次是高校领导对各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的考核,考核的核心内容都是将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与其政绩、业务考核与奖惩和职务的升迁挂钩。这样至上而下,层层负责,方能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同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对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在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中充当着重要的监控角色。既要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见;又要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督促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各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担当起这个重任,使整个学校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由于学院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引起控制风险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也应该作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监测环境条件的变化,并指明内部控制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监督机制就是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帮助学院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

3.明确经济责任,强化预算管理

(1)明确责权利,实行全面预算及责任预算编制。首先,财务处应在院校内部突出预算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及普及,为推行全面预算及责任预算编制奠定基础。其次,在院长领导下成立预算编制委员会,认真研究学校的发展规划与资金使用的关系,办学成本与学生数量之间的关系,组织有关部门对学院的各项收支进行预测、研究、协调,制定整体预算规划和原则,以有利于对办学成本进行事前控制。第三,预算编制委员会以“收入分配与努力创收相结合,经费使用与办事效益相结合,落实自与履行经济责任相结合”为原则,将部门预算与院校发展规划挂钩、与经济责任挂钩,明确各系、部、处、室等二级机构在预算编制中的责权利,根据合法性、实用性、导向性原则,确定每一层次每一岗位相衔接的责任目标体系。第四,在此基础上,各部门要根据学院的整体规划和各自应完成的任务,紧紧围绕预算指标,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组织本部门预算的具体编制,然后交由学院财务处及预算编制委员会综合平衡,并以文件下达执行。

(2)加强预算控制与反馈,严格预算执行与考评。对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实行“经费本”控制管理,并用计算机进行跟踪监控,随时向各系部处领导提供经费使用结余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定期开展预算的检查与分析,为学院领导做好决策提供参谋。加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建立对院、系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把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作为部门领导的年终考评内容之一,对于经费预算执行较好的单位,其正常经费结余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执行比较差的单位负责人将给予批评或作相应处罚;对于预算执行中造成经费严重流失,保证不了正常运转的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以真正达到硬化约束管理的效果。

4.重视风险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

(1)贷款适度。根据财务杠杆的原理,只有贷款投入项目的收益率大于贷款的利率时,才能为学校带来净收益;反之,则成为学校沉重的负担,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贷款决策时,应贯彻“适度贷款、保证重点、分批安排、合理使用、讲究效益”的指导思想,必须综合考虑办学规模、项目效益、还贷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充分论证贷款的可行性,确定合适的贷款规模。

(2)确定适当的资金到账时间。贷款资金到账过早,将增加利息支出,增加学校的资金负担;而资金到账过晚,会影响款项的支付,影响学校的信誉。因此在签订银行借款合同时,应根据需要,使借款资金分次到账,既要满足资金支付的需要,又要减少利息支出,节约资金。

(3)统筹安排好贷款的借、用、还计划。对贷款的投放时间、投放顺序、投放数量进行科学设计,原则上短期项目用短期借款、长期投资项目宜用长期借款搭配,在还款时,要善打校内资金的“时间差”,可根据学校资金上半年资金紧缺下半年资金宽余的特点,安排好日常资金使用及贷款的归还计划;还可在贷款授信额度内,采取先借先还、边借边还、谁借谁还的滚动还款办法,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徐明升.高校财务风险规避与控制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02.

[2]王韶辉.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3,08.

[3]张锋.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问题及成因分析[J].商业会计,2012,09.

[4]王亚凤.关于高校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本文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重大课题——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SJM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篇(10)

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风险与保险公司是相伴而生的,财务管理风险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是不可避免的。我国保险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仍较为落后,严重影响着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

一、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目标下,对企业运营活动中涉及的筹资、投资、资金流动及利润分配进行的系统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对企业内部经济运行进行管理控制,如处理企业运行中的经济活动和相关财务关系。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已经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备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

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与其公司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企业内部进行财务管理是企业进行宏观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行,把控着公司的血脉,在保险公司内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把握公司的经济运行情况,便于企业领导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保险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双重压力,必须加大对保险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以便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保险公司内部进行财务管理,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整合资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便其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与外部交流的桥梁,保险公司通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全面系统地把控企业内部运营情况,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以便更好地应对时代的挑战。

二、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

(一)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概述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是指保险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由于对外部环境预算失误或者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在某一时期经济利益受损,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涉及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公司在运营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风险。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公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对公司内部的财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便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内部领导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伴随社会的变化,公司的财务管理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对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整理,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风险,为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我国保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

保险公司通常是以保险合同为载体为个体或者公司提供风险保障业务,它们都是一种金融机构以我国保险法为基础结合公司设置的各种特色保险合同为人们提供保险服务。

保险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影响着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财务管理作为调节公司内部资金合理流动优化分配的重要手段,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广泛分布于公司资金筹集、项目开展、业务投资、利润等各个方面。像在保险公司内部由于公司支付能力有限,延误一些保险合约的相应款项,没能及时按照合同向投保人进行资金支付,造成公司名誉受损,导致顾客流失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公司经营都是希望在最大程度上获得经济效益,人们投资购买保险则是为了规避风险,有些保险类型像红利型,此类保险的投保人希望保险公司能够按照合约相关规定及时给予资金支付,保险公司的资金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

保险公司收费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保险公司为了最大程度地争取客户,有时会采取先签订保险合同后期再进行保险金额的缴纳,延迟了缴纳时间,有时也会有分期缴纳情况的出现,但是投保人素质有高有低,若投保人能够及时进行保险金额的缴纳很多时候也不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转,但是有些客户信誉较差或者由于个别经济原因导致资金无法按时缴纳造成公司经营中的资金漏洞,影响资金链的正常运转,造成资金流失,不利于保险业务的正常开展。

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资金流失,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短期保险受到利率的影响造成资金损耗,减少了保险公司短期保险的营业利润,有时甚至会造成亏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对到期短期保险投保人的资金支付,引发投保人不满的情绪,有时会导致投保人终止保险合同甚至退保,对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风险。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公司亏损,有的保险公司为了减少经济压力将亏损漏洞转移到保险业务上,挪用保险利润,以求减轻公司的资金压力,但是由于保险公司与其他公司不同,它涉及范围较广,人员分布较为复杂,如果亏损金额过大,损伤了投保人的实际利益,就会导致顾客流失,影响公司在行业中的声誉,影响企业日后的保险业务的开展和正常运营。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没有划定相关的资金投入支出范围,员工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导致公司资金支出超过合理范围,造成公司的资金损失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和公司新业务的拓展。像在保险活动中,有时会因为投保人个人原因或者保险公司的原因造成保险合同退订,在合同退订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是保险公司在相关方面没有严格规定造成公司损失,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资金流失,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行。

保险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了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人们进行投保主要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希望在紧急情况下得到保险公司的帮助,保险公司收取保金,在一定范围内为人们提供资金支持。很多时候人们主张赔偿都是在突发状况下,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充足的备用资金,就无法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延误保险金的到账时间就会给人们一种错觉,让人们感觉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让投保人对公司失去信任,对公司的日后运营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是伴随保险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加强保险公司运营各个阶段的规划、设计、评价、分析,不断完善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体系,总结规律,以便更好地规避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公司的损失,以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资金筹集过程中的风险

任何公司的运营都是以一定的资金为基础的,筹集资金是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公司在资金筹集时出现问题就会对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产生埋下隐患。公司资金筹集情况主要是以公司规模、业务开展范围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基础制定的,公司应该在资金筹集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规划,使筹集的资金与企业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些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企业规模盲目进行业务扩展,缺乏对企业整体运作能力的正确认识,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和投资力度,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合理,导致企业内部流动资金减少,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及相关业务的开展,影响公司的正常收益。公司盲目开展资金筹集工作,扩大企业规模,没有对未来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益,致使保险公司偿还债务能力不足,这也会产生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对保险公司进行阶段性的规划,使得资金筹集和投入与企业运行相匹配,减少由于资金不足影响公司正常运转情况的发生。

(二)保险公司投资管理不善产生的公司财务管理风险

保险公司的投资经营状况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营,一旦管理不善便会滋生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保险公司财务主要来源于人们的保险费用,公司对其进行统一整合管理。当下保险公司多使用投保人的保险金额进行相关业务开展或者投资活动,以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部分保险公司由于盲目投资或盲目进行公司规模扩建导致资金紧张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公司在进行投资前一定要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此外,还要对公司内部运营状况进行整体系统把握,不能因为投资导致公司内部资金链断裂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如在进行投资前一定要对相关投资项目及相关公司做一个彻底的调查了解,对该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项目问题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把握,明确资金的动向。当前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由于对相关单位不了解不清楚,轻信相关企业提供的虚假信息,导致投资失败造成资金亏损,产生财务管理风险,大额资金亏损有时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当下市场经济活跃,保险公司可以开展多种投资管理活动,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投资,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风险,有时保险公司为了规避投资风险会选择多种方式分散投资,以求分散财务管理的风险,在实际投资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分散性投资都能规避投资风险,有时由于投资较为分散也会加大企业的资金压力,造成企业内部流动资金短缺,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在投资前不仅要对投资项目相关公司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把握,还要对自身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制订切实可行的投资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司的投资风险,获取较多的投资利润。另外,还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模式,如果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较为混乱,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业务开展包括承保、保费收入及理赔三个过程,在这三个阶段多会出现不同的财务管理风险。

1.缺乏科学合理的保险费用

随着保险公司越来越多,为了争取更多的投保人,保险公司不断压缩保险费用,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影响企业整体的保险支付能力,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2.严格管控保险费用的收取工作

保险公司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费用收取制度,有些保U公司为了增加企业的业务量,在进行保费收取时采用延期或者分期收入的方式,加大了公司资金链的紧张程度,有时因为一些投保人或者投保公司财务紧张影响保险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而产生财务管理风险。

3.保险理赔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风险

保险理赔是保险业务开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人们主要是通过这个阶段获取保护。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保险行业发展迅猛,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类型不断增多,保险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像各种人身保险、疫病险、意外险、车险,这些保险为我国保险公司正常运营注入了更多的资金,推动保险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由于保险公司业务范围较广,保险种类较多,相应的理赔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加大了理赔工作的难度。保险公司业务人员招聘门槛过低,相关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无法和实际工作要求相匹配,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不高,致使理赔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损害了投保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客户流失,有时也会导致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支付过多的资金,造成公司损失。

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理赔程序,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理赔管理能力过低,导致理赔过程中一连串不良现象的产生,使企业资金受损,造成财务管理的漏洞。公司在进行理赔工作时没有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行为不规范,权责不明确,难以保证理赔工作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保险公司理赔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同时,为了能获取较多的客户,各保险公司多开展价格战,降低保险费用以吸引投保人的注意力,导致资金较为分散,保险公司的承保量下降,公司运营中的资金减少,减缓了保险公司的发展速度,同时加大了公司的承保风险,增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四、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保险公司内部预算管理

在我国保险公司内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公司预算管理,对公司内部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通过开展全面预算把控公司运营中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检查公司内部的财务漏洞,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公司各个阶段的正常运行,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以便更好地应对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严格管控保险公司内部各种资金投入、支出和运行过程。根据我国保险公司经常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对其进行集中的分析总结,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设计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优化财务管理结构,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体制,对公司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把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的失误,能够及时对风险进行准确治理,稳定企业的健康运行。

(三)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

在保险公司内部建立监督管理机构,严格管控保险公司各个阶段的运营状况,并进行及时反馈,便于公司高层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全面把握,加大对公司投资、运行、理赔相关内容的把控,对失职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补救,减少企业损失。

(四)招聘专业工作人员

提高保险公司的准入门槛,招聘专业人才,便于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风险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规范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进而有效减少风险的产生。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加大对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力度,总结经验,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风险,为保险公司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提高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推动保险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倩颖.浅析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0,(28):147-148.

[2]孙大俊.浅析现阶段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1,(10):18-19.

[3]彭春晓.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4]李新朝.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情,2014,(5):3.

上一篇: 水利发展趋势 下一篇: 广告设计原理与实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