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发展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5 17:20:32

水利发展趋势

水利发展趋势篇(1)

农业建设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极大的关联性,作为农田水利建设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节省水资源,同时帮助农业生产环节节约经济成本,为农民带来更加丰富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发展的脚步比较慢,时间也比较短,同时存在严重的水资源不足问题,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受到了影响,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效果不好。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农田水利建设环节中所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及时了解其中存在的水资源不足问题,并且充分利用水资源,从而能够使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推动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基于此,笔者针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相关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环节所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以及微灌节水技术等。首先,在农田水利建设环节,针对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一种技术类型,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体现出水资源的实际节约效果,并对地下水进行合理控制,防止在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土壤盐碱化的问题,提高土壤的输水能力。与此同时,在渠道防渗施工环节使用的工艺要切实保证整体质量,其中混凝土以及沥青材料相对比较重要。在渠道防渗方面主要使用一种三面光渠道,这种材料的应用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化地利用,实现节水效果和价值。在农田水利建设环节,为了能够充分保障渠道防渗的整体性效果,需要将渠道进行合理设计,这会对水量的控制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同时使节约水资源的效果最佳。在农田水利建设环节,节水灌溉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通过管道输水基础来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会更加普遍,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运输过程中存在的蒸发率问题。针对管道输水技术,需要使水源地以及灌溉区域能够通过适当的管道完成连接,并且对水源地区的水质情况进行检测,对其水质作出判断,使其能够充分应用到灌溉的环节中,不会影响土壤情况。另外,要保证管道内的水资源不存在其他杂质及泥土,如果发现水资源存在杂质,就需要通过过滤器对杂质进行处理。实现杂质过滤处理之后,需要对水资源基于管道输水系统进行合理分配,将其输送到具体的灌溉区域,完成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实现科学化的灌溉效果。在整体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同时降低灌溉成本,促进农田水利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另外,在农田水利建设环节,节水灌溉采取的微灌节水技术也是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的一种具体措施。当前,微灌节水技术的应用比较普遍,需要提前布置好灌水器以及相应的管道,建立网络体系。同时应当了解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基于大量的水分来完成,通过管道的均匀分配,基于最少的水分来促进植物根系土壤的湿润,确保植物发展过程中能够具有充足的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实际产量。在水利建设中,微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价值比较明显,通过灌溉网能够将水资源输送到农作物根部的土壤中,并且促进农作物根部的吸收,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通过微灌技术的应用也能够使农业生产环节使用的人力资源减少,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最终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实际效率,促进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需要遵循的要求

农田水利建设环节,针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始终坚持相关原则,按照农作物的实际类型以及对于水分和土壤环境方面的具体需求来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技术,针对一些经济效益比较低的粮食和作物,需要完善地面灌溉方式,投入资金对具体节水灌溉方式进行推广和应用。除了微灌模式以外,也可以采取滴灌和喷灌的形式,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方式,需要按照实际的农业种植结构和情况来适当调整方案,选择最有效的节水技术,使农业NONGTIANSHUILI种植和生产过程中整体的结构能够符合实际需求,切实保障农作物的实际生产质量和效果。

三、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具体发展趋势

农田水利建设环节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必然会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提高。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节水灌溉技术会进一步体现出网络化的效果,基于各种网络技术将软件安装到计算机系统中,通过网络计算机系统来控制节水灌溉系统,并且使农田灌溉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紧密结合。与此同时,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管理人员也能够基于计算机系统来对整个系统进行操作,完成自动化灌溉的要求,规划和完善整体灌溉流程和方案,调整灌溉的实际顺序和数量,最终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以及合理化利用。未来农田水利建设中所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必然会体现出更加智能化的特点,当前传统的灌溉技术已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和智能化技术紧密融合,体现出智能化的灌溉目标和特点。通过计算机对农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作出全面的监控及了解,并且对农作物的水分进行合理计算,最终通过智能化控制对各种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的水分进行全面性的分析,结合农作物的实际生长状态完成节水灌溉工作,切实保障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除此之外,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会体现出更加节能化的特点。当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应用到不同作物的农业生产中,体现出了良好的价值。基于不同的种植环境安排具体的节水灌溉技术,根据农作物的实际生长需求来完成灌溉工作,充分体现出节能灌溉的最终目标,这是促进当代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建设的实际价值。

四、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发展措施

(一)对农田水利建设产生更加客观的认识

20世纪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农业设备长期使用会产生严重的磨损情况,这种磨损会导致农田水利设备不断老化,导致实际应用效果降低。与此同时,具体的配套设施建设也不是十分完善,导致农田水利设备应用价值降低,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充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的实际价值,了解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产生的重要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设备的更新以及完善。

(二)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大投资

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缺乏认知,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此基础上,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农田水利的投入以及建设力度,加大农业财政的实际应用效果,帮助农村地区基于农田水利建设来获取相应的优惠,进一步发展农业。与此同时,重视社会成本的投入,丰富农业投资的形式,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问题,促进农业建设的发展以及水利工程的有序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重视政府部门的指导

农田水利工程覆盖众多的领域和范围,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环节体现出政府的指导性作用。要求基层政府部门能够按照其具体职责要求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有效管理,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规划,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环节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其实际的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影响农田水利建设的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农田水利建设环节,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体现出重要的价值,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的实际质量,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先健,吴建军.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

[2]吕枭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2).

[3]徐青.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J].科学技术创新,2018(14).

[4]朱瑞坤.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7).

[5]李萍.浅谈新时期水利灌溉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5).

[6]王同广.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5).

水利发展趋势篇(2)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资源的运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脚步的不断推进,我们人类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才来的水资源大学球了,以已经给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加之各种工业污染,环境污染水资源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怎样去“保护用水、节约用水”。

一、推广农田水利技术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生产受到耕作技术与耕作习惯的影响,水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成为长期的弊病,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水资源的浪费情况。用水第一大户便是农业,如若不能有效的解决农业水资源利用问题,将会对周边其他城市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给企业发展,人民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加强控制农业产区粗放型生产对水利资源的浪费,推广农田水利技术,提高灌溉效率是必要的。

1、由于我国水利资源的分配不均,加上农业产量分配也不均衡,这就造成了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亮方面的匮乏,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的话,早晚造成相当严重的水资源紧张状况。我国目前农业产区的灌溉技术与生产技术还不够先进,造成大面积灌溉的水资源蒸发和流失,没有起到实际的灌溉作用。

2、从农业增长增收的角度来看,有针对性的对农业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使建设生态农业成为一种可能。在进行水资源的调配的同时,进行各类农业技术革新实验,再通过农业技术革新实验对农田水利利用技术进行革新,这种相辅相成的方式既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也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我国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现状

目前,我过的很多地方,人们在节水这一方面变现出很大的意识不足,很多人存在不完全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节约用水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一些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农户在灌溉和种植过程完全木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滥用水资源,不科学灌溉等,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而在很多地方,由于经济落后,农户完全没有意识到采用先进的水利技术在进行农业生产,在农业种植中采用科学技术来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他们一直沿用传统的灌溉技术,造成很大的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农户也缺乏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常识,这些造成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是因为政府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户没有意识到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也不懂得自然界中生态平衡的法则,因此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注重眼前的利益,严重影响了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

三、我国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节水农业技术虽具备一定的基础积累,在农业生产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重要的技术瓶颈,尚不具备为建设现代节水高效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下几方面为笔者归纳的我国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

1、应用生物技术充分挖掘植物本身节水潜力,从作物本身机能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这一技术是实现用水从传统丰水高产型向现代节水优质高产型转变的关键性技术。但其技术研究在近期仍属于储备阶段,大面积应用时机尚不成熟。

2、非传统水资源开发技术,其研发的主要内容应集中在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也是近期我国应大力支持与加大投入研发力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3S技术在不断推进节水管理高效化和现代化作物水分监测与信息采集、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这一工作的研发力度有利于技术的研发与大面积应用,将对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4、先进制造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促进了节水产品开发与升级换代,耗能低、环保化是节水灌溉产品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应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新材料,加快了节水产品开发进度,改善了产品性能,让节水产品为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

四、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发展的建议

对灌溉的模式进行更新

就现状来看,主要有沟灌、管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然而只有沟灌、喷灌和管灌是最为常用的。农业生产者发明了沟灌这项灌溉技术就是为了利用河流周边的天然水道,进行灌溉。因此利用周围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科节省灌溉成本。虽然这种技术可降低承办,但灌溉效率却不是很高,因为在水资源的传输过程中会有很大程度的水分流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水利技术人员进行了农田水利运行情况与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灌溉模式进行改善,使用覆膜技术对沟灌进行改良来提高灌溉效率,建立了系统的沟灌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向农业生产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将水流转化为水滴、水雾等形式,降低了灌溉的用水量,有很明显的节水成效。灌溉技术也利用地下管道实现回流,控制了谁的消耗与浪费,比传统模式节省水资源50%左右,与此同时还增加了灌溉效率。

优化农作物,进行节水种植

不同的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种植业中可采取不同的作物种植模式,改变单一种植,适当调整农田作物的种植比例,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进行节水种植推广,多采用抗旱品种植物进行种植,进而降低灌溉用水量,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在水量较少的地区可积极推广坐水点种技术,来对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有效提高。

合理蓄水,适时灌溉

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大锅,但大部分区域是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因此我国降水集中在每年的夏秋两季,抓住这个要点,可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充分的储水蓄水工作,利用农业产区现有的水利设施,如水库、水坝等设施,采取有针对性的储水方案,以满足全年农业生产需要。我国南方地区多有梅雨季节,雨水频繁且降水量大,可抓准梅雨季节机遇进行蓄水,待梅雨季节过后正式农作物大面积种植阶段,再将存储的水进行合理分配调用,从而合理利用水资源。

4、提高农户节水意识

提高农户节水意识,需要极大政府的宣传力度,让农户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改变他们“水分来自大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思想,全面提高农民节水意识,才能真正促进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因此,政府部分有责任开展节能节水宣传活动,想农户传达科学用水的方法,合理灌溉的技术等,以期其高农民的保护水资源的意思在生产过程中节约用水,提高水分的利用率。

结束语

农田节水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是需要农民、政府部门、技术部门三者的紧密配合的,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和宣传,加上技术部门的技术推广,农民的实际操作,才能够将节水的理念推广下去,因为节水不仅仅是一个环节保护节约资源的问题,更是我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要问题。只有提倡全面节水、农田科学合理用水,我们的农业才能够保障持续发展下去,我们的技术才能够在带动之下不断创新和进步。

参考文献

水利发展趋势篇(3)

水利自动化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水利自动化发展以水利信息化技术为前提,水利自动化因水利信息化水平地提高而不断获得发展。当前,水利自动化建设是水利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对推动水利产业发展,提高水利产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相关概述论述

1.1水利自动化的定义

水利自动化系统是水利管理的自动化监控技术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工作是自动采集、传输和存储各种水资源信息,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自动处理。显然,该系统具有明显提高水利系统信息采集速度和准确性的优点,便于水利系统对相关水利信息做出及时、准确的预判,提高处理水利产业处理的管理服务能力。水利自动化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表现,信息化通过自动化的智能工具及新生产力表现出来。水利自动化这一系统,对我国发展和实现水利自动化,对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利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首先,数据采集和命令执行由终端站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完成;其次,各站的数据通信设备完成数据传输任务;最后,监控中心站的微机系统完成相关数据处理。比如,水利数据信息的识别、存储和分析,以及显示、打印处理过的数据和结果。

1.2水利信息化概念概述

在国家总体推行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导下,水利信息化从着眼于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开始了水利信息化建设服务改革的步伐。水利信息化建设属于行业信息化的范畴,代表着整个水利行业的发展进步。借助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可以使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加工服务更加符合规范和标准,有利于提高水利行业相关活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水利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设定以国家水利信息化规划为基础和标准。当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目标从三个维度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基本目标。其中,水利信息化近期目标是完成水利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和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收集系统有利于实现对水利信息化相关程序的信息收集要求。通过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加快水利信息化进程。水利信息化中期阶段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收集系统,以实现高效处理水利工程各项信息的需求,实现信息处理的及时性。水利信息化长期阶段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数据收集和整理系统,能够与水利自动化技术完美融合,高效地处理自动化数据和自动化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对水利信息化的高效处理。

2.水利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当前,水利自动化技术主要被用于水质监测管理、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以及水文自动预报等方面。通过水利自动化技术能够减轻人工收集信息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水利监测效率。有利于为水利工程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提高管理决策的精确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突发的环境事件的预警机制,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的损失的目的。众所周知,我国是第一个将水利自动化技术作为防洪信息应用于水利装备的国家。在此基础上,要继续推动树立自动化技术创新。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又要不断完善信息传输技术,增强网络容量,扩大渠道采集,提高网络采集信息的准确性。此外,还应探索水利自动化技术在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中的支持应用。水资源管理决策内容涉及水资源的预测、评估、调度以及中长期水资源规划等内容,借助水利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这些内容的高效处理。水利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为水利工程管理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也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和趋势。然而,在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现代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它不能有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缺乏高效有序的项目管理,也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等信息。在农村水利管理中,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存在着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信息现代化管理水平落后、自动化水利工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与水利规划决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3.水利自动化未来发展趋势

水利发展趋势篇(4)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

设计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因为水利工程的设计程序是一环套一环的,并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每个环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作出设计方案。而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有些设计人员为了投机取巧,在下一个环节中套用上一环节的设计步骤,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和调查了解,而随着施工时间的推移,下一环节的条件会发生变化,而沿用上一环节的设计方案,就会与实际状况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设备选型及材料选择方面

在水利工程设备选型设计中,要按照相关原则选择设备,保证其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等,必须对各种方案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且进行相互比较,保证设备选择的最优化。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必须保证材料满足工程建设要求,满足耐久性、适用性等要求,同样要进行多种材料的比较和选择,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3、设计流程过于简单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该是根据设计流程一步一步走下来的,但是在目前一些水利工程设计中,很多都没有按照设计流程进行设计,没有对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比较,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区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各种治理和开发目标,按照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选择合理的工程规模,制定安全、经济、运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

二、水利工程设计的改进措施

1、专业培训,提高水平

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都是因为设计水平不高导致的,所以要加强对设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设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方面进行提升,更新设计理念,善于利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水利工程整体设计水平。

2、确保设计基础资料的真实性

我国现行各种水文计算规范中都规定,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对水文基本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复核。工程水文设计受基础资料、推算、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客观和主观的干扰,或多或少存在成果评判上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工程水文设计相关资料必须认真核查,才能保证设计成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通过对水利枢纽及其组成建筑物分等分级,来达到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与其造价的经济合理性有机统一的目的。在进行水利建筑物的设计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并且采用一定的洪水标准,按建筑物的级别、重要性、运用条件、结构类型等分级,以此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进行保证。

4、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技术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修建闸坝工程所特有的重要工程措施是施工导流。选定什么样的导流方案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役计要做到周密谨慎。碾压混凝土是一项筑坝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5、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设计优化

由于水利设计工作中项目业主追求的是工程最优经济效益,而设计单位往往都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缺乏优化设计的主动性。所以只有业主才是优化设计努力推动者,对于业主、监理、施工承包商及咨询专家提出的设计优化建议,设计单位应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听取,进一步加以论证以便采纳。

6、加大对设计工作的管理力度

在设计管理中,业主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建设单位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保证专门人员专心进行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自身无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请教相关专家,全面提高设计管理工作。在对设计工作的管理中,主要控制对象应该是工程的造价、质量、工期等。加强管理力度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合同意识,对设计工作中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利用合同中的内容对双方的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双方的利益。合同内容必须能够充分体现业主对设计工作的要求,同时,应将业主对设计工作要求的满足与合同支付联系起来。

7、水利工程设计要具有美学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其自身的功能或作用,而是提升到一种精神的愉悦层次。水利工程设计发展的趋势是具有美学性水利工程。为突出水利建筑的美学价值,水利工程设计要把美学原理运用其中。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充分利用施工点的人文、地理、自然环境的优势,通过艺术设计,将水利工程进行环境优化。水利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运用美学知识,使水利工程与周围自然景观充分整合,不但具有水利工程本身的功能,还要有观光价值,达到以水利带动景观建设、以景观建设促进水利发展良性循环的目的。

三、水利工程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水利设计行业的标准化

与建筑、市政、交通等行业相比,现阶段水利工程设计软件和标准图集屈指可数,因此,大力推动水利设计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提高设计效率、节约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设计单位与高校或科研部门的联合。通过工程设计实例与高校或科研部门很好地衔接与沟通,共同探讨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共同为推动水利设计行业标准化进程努力。

2、水利设计行业的程序化

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化发展,要积极推动水利行业的程序化,实行水利工程设计招投标制,目的是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择优选择设计方案,使设计单位具有危机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和质量。实行水利工程设计的招投标制,有利于优化设计方案,加大控制水利工程造价的力度。水利设计行业要不断地程序化、规范化,既能提高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又能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与水平,更好地服务工程建设。

3、水利工程设计逐渐走向多功能、生态化

随着水利工程设计技术日臻完善,人们对水利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又要多功能、外形美观等。在新形势下,水利建设部门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将成为时展的新趋势。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要将保护生态、维护自然与人和谐关系作为设计主题,设计的水利工程不仅要满足水利工程本质的防洪、发电、储水等功能外,还要遵循生态环境规律,具有生态、环保、美观、节能等功能。

4、水利工程设计要具有美学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其自身的功能或作用,而是提升到一种精神的愉悦层次。水利工程设计发展的趋势是具有美学性水利工程。为突出水利建筑的美学价值,水利工程设计要把美学原理运用其中。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充分利用施工点的人文、地理、自然环境的优势,通过艺术设计,将水利工程进行环境优化。水利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运用美学知识,使水利工程与周围自然景观充分整合,不但具有水利工程本身的功能,还要有观光价值,达到以水利带动景观建设、以景观建设促进水利发展良性循环的目的。

结束语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日趋增多,水利工程设计变得更为重要,水利工程设计也更加规范,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模式转变。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水利设计工作管理,切实搞好优化设计工作,从根本上提高设计工作质量。严格遵守基本规程规范,不断提高水利工程设计技术水平和设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深做细,以确保水利工程顺利竣工。只有这样,水利工程设计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水利发展趋势篇(5)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水利统计工作作为水利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水利统计工作现状着手,指出了当前水利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1 水利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对水利统计工作认识不足

许多水利统计工作人员对水利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足,重视程度较低。进行统计工作时态度不认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对于某些数据模糊处理,甚至出现自己估计数据的情况,最后导致了决策者的失误。还有的水利统计领导部门没有布置重点内容,平时不督查,也没有定期的抽查。导致开展统计工作时出现不能及时、准确、规范、顺利地完成水利统计上报工作。

1.2 统计方法和设备落后

在许多地区基层水利统计中,互联网技术、表格填写逻辑审核软件、智能催报系统等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县级水利统计单位数据收集和汇总还停留在原始的人工阶段,不仅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统计效率也十分低下,不能及时上交报表,统计成果迟迟出不来,延缓了上级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高素质统计人才缺乏

笔者了解发现,水利统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普遍有待提高。有的统计人员态度不踏实,认为一些水利数据指标如水资源量、开采量等只是看不到的数量,而且很难核对是否准确,对上级布置的任务缺乏深入实际计算和了解,也没有进行对比分析,甚至估计一些统计数据,交差时也是敷衍了事,责任感不强。也有一部分水利统计人员虽然思想比较端正,但是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对相关的统计法、统计制度没有深刻理解,不能准确地收集处理相关数据,没有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统计效率低下。总之,目前来看,统计工作十分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型统计人才。

2 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2.1 统计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

2.1.1 进入水利统计单位的门槛提高

为适应水利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水利统计单位势必会抬高进入单位的门槛,提高学历、能力等要求。实行统一的入职考试制度,对人员筛选也更加严格。

2.1.2 水利统计投入资金加大

为了更好地负起水利统计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责任,各政府单位对水利统计的资金投入必然加大。统计单位会逐步淘汰老化落后设备,引进先进数据采集设备,改善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生活条件,使统计人员在生活环境问题上没有后顾之忧。

2.1.3 改变工资制度

过去的统计人员工资制度明显不能适应行业发展,存在许多漏洞。水利统计单位会建立新的绩效工资挂钩制度、划分工资等级。对那些为水利统计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对于完成不了统计任务或者统计出现错误的统计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

2.1.4 建立统计人员考核新制度

新时期,水利统计单位会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如实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使业务人员熟练掌握水利统计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尤其会注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的培训。做到培训学习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水利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2.1.5 强化水利统计责任意识

水利单位会吸取之前对工作人员思想教育不够的教训,转而注重培养统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定期组织统计人员召开强化统计责任意识大会,让所有水利统计人员意识到水利统计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担负的重大使命。让统计人员心中对水利统计工作充满使命感、神圣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他们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心态参与到水利统计工作中去。

2.2 统计方法的改革创新

为了适应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水利统计在实际工作的统计思路和方法必将发生改变。具体将体现在以下方面:统计内容从单一的数字信息转变为多样化的数字、文字、图像信息。统计成果变得更加简练直观,条理更加清楚,层次更加分明,逻辑更加严密。统计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从单一的统计信息向预测信息、监测信息转变。从传统统计向现代统计转变,构建新的统计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核算指标体系。采用更加先进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统计理念转变,过去的水利统计大多数简单应付统计,新时期,统计将主要转向主动统计,变成一种服务,为群众的生活提供便利。

2.3 统计工作职能更加明确

为了充分发挥水利统计作用,势必需要强化统计工作职能。具体措施如下:强化统计参谋助手职能,从水利统计基础工作入手,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强化各系统综合协调能力,使统计分工合作更加明确,信息共享更加方便。强化岗位监察职能,做到及时监督检查各项水利统计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对工作难点重点予以关注。强化信息反馈能力,及时地反馈各工程实时进度和效果,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3 结束语

随着当前社会国际化、市场化的不断加快,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势必要提高水利统计工作的主动性和适应能力。而统计队伍的加强、统计内容的转变和统计方式的改善是水利统计发展的必要前提。完善经济统计,健全社会统计,加强资源环境统计是统计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创新了统计方法,规范了统计制度,我国水利统计才能健康的、稳定地发展,才能担负起国民经济的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水利发展趋势篇(6)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项目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要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一个相互协作,相互共赢的软件平台,同时也可以实现针对水利工程的信息、安全、成本、进度、质量的控制,从传统化向集约化进行转变。

(一)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从项目的开始到结束一系列过程中都是要通过互联网或是依靠电子的介质进行,且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在施工现场实现信息化管理,能通过上网就可以掌握进展情况,结合上网技术,将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个参与的工作人员,在工程期间与结束后都可生成资料进行随时储备。

(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拥有与自己相适应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在用于勘探设计的信息上可以对设计人员的信息、项目过程与审核等方面进行管理。但是在信息处理上大多数企业在对信息的产生、整理、利用、加工上都还采用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即利用纸作为介质进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才会应用PROJECT或者是P3等软件进行现场的操作,且在全部过程中,信息的处理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在我国对信息的处理上还是相对薄弱的,且流动性很大,都是在现场几个监管人员携带简易式电脑记录成果,而在整个市场上的监管软件却几乎匮乏,且还在逐渐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但是速度也是相当缓慢的,管理现场也才刚刚采用摄像监管系统,用来监管施工现场的消防与安全,所以信息化管理相对于建设水利管理工程还远不可及。因为我国在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个别企业才使用信息技术的一小部分,还没有达到资源共享、随机交流、全面互动、所以信息化的道路还有相当长远的路要走。

(三)借鉴信息化管理的成功经验

信息化管理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依据这些进行计划安排与优化管理。同时在外部还应当进行信息的交流,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能实现科学的、高效率的、稳定的监管系统,实现优化与办公室无纸化、科学决策化的生产。在内部达到全网共享、专用的数据达到分级分权限共享,彻底实现快速监控,在网上就可以进行采集管理所需要的材料报表,从而确保所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安全、有效。实现管理层的消息可以直达各个相关部门,也可使各个部门的意见能快速的反应到管理层,实现水利工程项目在安全、物资、质量、造价、进度上的信息可以得到监管与控制。

三、加强风险管理水利工程项目

水利工程在建设与多方面原因上,都有着或大或小的风险,在过去,水利工程建设多以国家为主,参加项目的单位也大多都是国有单位,一旦出现问题也都是由国家承担,利益关系不大,所以风险意识淡薄,但是随着改革的开放,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多元化的开展,参与单位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风险的承担者不在是国家,而涉及到各个参与单位了,再有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事故的风险可能性越来越大,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则也会影响水利工程目标的实现,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事故,造成经济的损失。在于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项目管理水平上仍然处于落后阶段,在管理上的主要问题有风险意识淡薄、相关的保险行业体系尚不成熟、没有相应的担保与保险合同范文标准,可供参考。

四、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具有美学性的水利工程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设水利工程不在是仅限于其自身的用处了,而开始研发相应的精神愉悦层次,发展趋势也是具有美学性的水利工程建设了,通过利用施工所在地的人文特点,地理环境的优势,通过艺术的设计,把水利工程进行优化,充分运用美学知识,使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使水利工程具有了观光的价值,同时还促进了水利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二)发展具有程序化的水利工程行业

为了更好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实施水利工程投资招标,引进竞争的机制,择优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充分的调动参与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水平与质量,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加大了控制水利工程造价建设的设计力度,使其不断向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好的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

(三)发展具有标准化得水利设计行业

大力推广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化进行,提高设计的效率,加强设计部门与科研部门的联合,节约社会资源。通过设计与科研部门的衔接与全面的沟通,共同建设水利资源建设的规范性,推动标准化的进程。

水利发展趋势篇(7)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的农田灌溉面积已经达到了世界的20%,这表明我国的农田灌溉量非常之大。而水利系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是民生发展的基础。在发展飞跃的现代社会,必须提高相应的水利技术以适应世界的发展,才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现在是依靠传统农业发展的大国,发展模式还不够先进。因此必须发展水利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使国家农业发展。笔者围绕我国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水利技术发展的意义,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 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意义

1.1 农田水利技术

水利技术是农田生产的基础,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农田水利技术即依照当日的土地资源、自然环境等条件,通过建设一些水利设施来调配并改善农田的水资源状况,以达到农田作物高产的工程技术。对于我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说,农田生产极为重要,它的发展是粮食提供的保障。现如今,水利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1.2 农田水利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强对农田灌溉技术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设施的建设速度,提高农业生产的品质,是农田水利技术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水资源急剧的缺乏,面对如此庞大的耕地压力,我国农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水利技术。首先,它能够保证农作物产量的稳定,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并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它是我国农业技术整体水平发展的代表。第三,农田水利技术与农民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是农民生活质量的保证。第四,农田水利技术对农作物产品的价格有着间接的作用。第五,农田水利技术对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农田水利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的效率,并结合相应的节水技术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并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在调节和分配水资源的时候,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先进技术,对农田水利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相应的技术改革实验来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率。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就需要不断发展农田水利技术,推动科学发展。

2. 我国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现在水资源缺乏,并且分布情况不均匀,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水利建设措施。但是目前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改进。

2.1 农田水利管理不一致

我国现在很多地区还存在水利管理制度不够严谨的情况。由于很多地区的水利设施都是公共的,并且这些设施没有设定良好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也没有相应的进行设定。因此我国的水利设施维护情况不是很好,并且很多设施的利用率也不高或是没有被合理的利用以至于产量地下,农作物品质不良的现象。再加上资源的浪费,形成了投入增加,效率低下的现状。

2.2 水利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

由于很多地区只重视财政成绩,而对农业发展重视程度严重的不足,使得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技术都是农户自管,这更加延缓了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

2.3 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

我国很多地区的水利设施还比较旧比较老,再加上对设施维护的不及时,使用的不细心,使得很多设施现状不良好。即使有的设施运用了新技术也只是局部的,不能贯通于整个水利系统。

2.4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从广义上讲,我国很多地区对先进水利节水技术采用试点应用的办法。这种技术推广方式只能落于表面,而很难深入其中。最终只能成为“面子工程”,却不能够完全落实技术发展策略,使得水利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从深层次的角度讲,在推广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时候,往往不能够领会到技术核心,以达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目的。却往往造成财产损失,资源浪费的现象。

3. 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展望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田水利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取得了小的成绩。尤其是一些新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在未来的展望中,笔者认为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

3.1 健全农田水利管理制度

农田水利技术开发、应用基础及理论研究的立项、经费试点、示范等问题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政府在这项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所以应该为一些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研究单位与高校提供大力的政府支持,但是在支持的情况下健全并完善相应的水利管理制度。将高校与这些研究单位作为导向,将其与灌溉排水设施生产单位、农民水利管理单位、农田水利技术的科研单位等相结合,共同建立一个新的水利发展体系。在设定不同的灌溉区域之后为这些区域安排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并且要有相应的责任制度,促使人们悉心使用农田水利设施并且对其进行及时的维护与修理。

3.2 开发农田水利新技术,改善灌溉方式

就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结构来看,主要应用的灌溉技术有沟灌、滴灌等。这些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不断加大其应用力度。并且传统的灌溉技术也会被合理的应用。以达到提高灌溉效率的目的。

首先是地面灌溉的方式。这种灌溉方式相对来说比较传统。虽然现在它已经有了相应的改革与发展,但是它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的灌溉中。

其次是沟畦灌溉。它是将水资源引入事先做好的沟畦中,减少水资源不规则流动造成的浪费,同时减少不必要散发,针对植物根部,保证水分吸收,延长保墒时间,加强灌溉效果。

第三,膜上灌溉。这种技术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灌溉技术。它主要是将水灌进透明覆盖物之上,并通过覆盖物表面的洞而流进地表。这种灌溉技术能够很好的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并且根据植物的需水状况来对水资源进行相应的调配。与此同时,塑料薄膜还有阻止植物和地表水分蒸腾的作用,节约了水资源。但是这个技术的投资比较大。

第四,滴管技术。这种技术是把管道安置于作物的根周围,并将管道打孔,使得水分输入管道的时候可以从打孔处流出,既节约了水资源有能够根据提高灌溉效率。但是这种技术的维护工作比较繁杂。

3.3 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可以建设现代蓄水工程,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采用现代的管道建设材料来设置输水管道,合理安置管道位置,并对管道进行及时的维修和保护,使水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

3.4 大力宣传节水重要性

要对节水宣传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对人们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的匮乏性。与此同时可以采用调节水价的措施,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因此来加强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

4. 结语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但是面对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农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要从水利技术方面出发,大力发展水利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并节约水资源,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的目的。与此同时,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还能够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系统,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农民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利益不断增加,缩小了农村与城乡的发展差距,最终促使国家经济水平整体、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发展趋势篇(8)

3.岫岩县水资源办公室 辽宁 岫岩 114300)

【摘 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来探讨水利现代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治水问题;得失;水利现代化;发展方针;对策

Modern trends of water

Xiao Ming-jv1,Pan Te2,Guan Tao3

(1.Xiuyan Count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tation Xiuyan Liaoning 114300;

2.Xiuyan cattle Township Water Station Xiuyan Liaoning 114300;

3.Xiuyan County Water Resources Office Xiuyan Liaoning 1143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five aspects of modern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trends

【Key words】Water management issues;Gains and losses;Irrigation modernization;Approach to development;Measures

进入21世纪,就水利行业的发展议论十分活跃。其原因有两条,一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水利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为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占有重要位置;二是水利行业相对落后的现状,已暴露出日益严重的水问题。这些都迫使水利行业必须加速改革进程,尽快实现现代化。水利部上任部长汪恕诚明确提出:“中国的水利要由传统水利转变为现代水利,转变为可持续水利。”这也是水利行业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和改革方向,是实现中国水利现代化每个当代水利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下面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水利现代化发展趋势。

1. 要辩证地认识治水问题

水既是文化之源,水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与人类生存发展不可分离,水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水就谈不上生态。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既可以成为水利,又可以形成水害。治水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水能、水运开发等,而且相互联系。同样是河道的水流,导引好了可以发电、灌溉、供水、航运,为人民造福;而暴雨洪水,则往往淹没土地房屋、夺走生命财产,成为水患。清洁的水源可以供人类饮用,并可作为溶剂和化工原料,但是利用后的污废水又会污染环境,带来病害。人类应努力改造自然,利用好“水”这种自然资源;又要顺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损害水环境,使水资源枯竭,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因此在治水过程中要辩证的认识水问题,与时俱进,分析与判断各种治水措施的得失。对水利事业发展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可以统筹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的问题,研究如何使除害与兴利、防洪与抗旱、开源与节流、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相结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2. 我国治水过程中出现的得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水利事业发展迅速,不仅成为农业的命脉和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经过防洪除涝治理以及大力兴修灌溉供水工程,结合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我国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抗御普通常遇水旱灾害的侵袭,耕地灌溉率从15%提高到40%,城市和工业用水量达到1400亿m3。有效供水保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水利与生态环境密切关系认识不足,对所采取的干预自然的行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没有考虑或考虑得不够,不少地方过量取水,造成河湖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加剧洪水威胁;只灌不排,导致土地盐渍化;陡坡开荒,造成水土流失;还有废污水大量排放和化肥农药使用不当造成水体污染等等。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对水环境与社会发展关系这一战略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更清楚地看到在人口急剧增加,经济迅速发展状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无限的,对水资源的使用要有节制,要加强管理,保护水资源。从传统的以修建工程为主的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

3.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要求水利现代化

水利发展趋势篇(9)

一、前言

水利行业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行业,我国政府对其的发展极其重视。为了实现水利信息化,在水利行业中推广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通常泛指用于获取、储存、查询、综合、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地理空间数据及其与之相关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它把空间的逻辑思维延伸到了形象思维。在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系统构建的框架,是辅助决策的工具,是成果展示的平台。国内水利行业应用gis技术始于90年代初期,大致经历了认识了解、初步应用和结合gis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三个阶段。最早接触gis技术的主要是一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当时的应用只注重数据的可视化,主要发挥它的查询、检索和空间显示功能,即只发挥了gis的最低层次的功能。近年来,随着gis在水利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层次也逐渐深入,一些部门将它作为分析、决策、模拟甚至预测的工具,其社会经济效益也比较明显地显示了出来。水利部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并在2001年,水利部专门召开了“gis技术在水利中的应用”研讨会,在会的各级领导和各级专家对在水利中推广应用gis技术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这必将推动gi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进入更高更深的层次。

二、gis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即水资源短缺与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并存,洪涝灾害与干旱灾害并存。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并存。这一系列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任何一项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都必须依附于生产的需要。gis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也主要围绕着上述主要问题。

1.gis在防洪减灾方面的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地貌条件十分复杂,洪涝灾害发生频繁,使国家和个人都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防洪工作将逐步从“以洪水为敌”的控制洪水向体现水资源特性的洪水管理转变,全面建成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网络,其中防洪减灾属于重点应用系统。

目前gis技术在防洪减灾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或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

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总体设计框架下,目前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或防汛信息管理系统都以gis为平台。gis在这些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空间数据处理、查询、检索、更新和维护;

利用空间分析能力和可视化模拟显示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为各类应用模型提供实时数据;

优化模型参数;

预报预测和防汛信息及决策方案的可视化表达。

(2)灾情评估

在灾情评估中,gis作为基础平台,它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查询和分析功能以及可视化模拟的能力,发挥了很多别的系统不具备的作用:

基础背景数据(包括地理、社会、经济)的管理;

空间和属性数据查询、检索、统计和显示的基础;

灾情数据的提取和分析;

灾情的模拟和可视化表达;

对决策起辅助作用的工具。

目前洪涝灾害的监测评估业务运行系统已在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投入运行。

(3)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洪涝灾害风险分析是分析不同强度的洪水发生概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它包括洪水的危险性分析,承灾体的易损性和损失评估。采用gis技术,可以将上述三方面所涉及到的诸多自然,地理和社会因子附上相应的权重进行空间叠加,是进行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的有效手段。gis发挥的作用有:

多源、多尺度和海量数据的管理;

空间数据的叠加与综合处理;

图形处理的特殊功能。

(4)城市防洪

由于城市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影响的特殊性,防洪工作尤其重要。同时由于许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和城市不透水面积大,产流量大等特点,防洪工作的难度比农村地区大,所以gis在城市防洪中发挥的作用除了一般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外,还利用其的时空特征分析和高分辨率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城市防洪减灾中发挥了更多更大的作用,目前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积水、退水的预报预测;

现有排水设施(排水管网、泵站等)信息的管理;

排水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

暴雨时空特征分析(4dgis);

以街道为统计单元和以街区为空间单元的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展布;

暴雨分布及积水街道分布的可视化显示;

高分辨率、多层次、多源和更新频繁的数据的存储、维护和管理。

由于城市防汛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复杂性,不少方面还在继续深入,可以肯定的是gis技术在这进程中能发挥的作用。

2.gis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我国水资源短缺,而且分布极不均匀。同时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不力,因此在资源性缺水的同时又加上水质性缺水,水资源严重短缺又存在有水资源浪费。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已经被赋上了维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重任。由此也决定了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技术来对水资源进行监控管理,才能解决好资源水利中的诸多复杂问题,这也为gis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例如在欧盟-辽宁水资源项目中,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流程如右图1:

水资源信息的面非常广,如上图所示,有水文气象,地理,地质,水质,水利工程,水处理工程,各行各业与生活需水量等等.所以这些数据既有历史的,又有实时或现状的,从性质上决定了其多源,多时相,多种类和动态这几个基本特征。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发挥了从时间,空间上了解水资源的现状与变化,通过模拟可视化直观地表示水资源状况,有助于让研究人员和决策人员了解水资源的变化规律,通过信息处理和分析,提供管理的基础信息与手段,完善水资源信息的管理与更新,实现数据共享。

图1 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流程图

在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gis发挥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数据管理和实时数据的动态采集和加载;

(2)信息的空间与属性双向查询和分析;

(3)时空统计;

(4)以多种方式直观地可视化表达各类信息的空间分布及模拟动态变化过程;

(5)区域水资源的空间分析;

(6)区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区划,如地下水禁采与限采区划、水环境区划等。

3.gis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

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过多的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水系的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了,土壤侵蚀面积达国土面积的20%以上,而土壤侵蚀本身也是造成水系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近一步了解和监测水环境和水土保持的情况,水利部门已有包括170多个主要测站的全国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有如广东那样的省级系统,有如三峡库区那样的区域性系统,也有如九州江那样的江河级系统。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是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或者是组成部分,而gis是其基础,同时也是提取数据和显示数据的平台。

这些以gis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基础背景数据,水利工程与设施,监测站点,水质与水量的历史与实时数据,水环境评价等级,水质标准及法规和条例,决策项目和边界条件数据,水污染预测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2)建立数据空间数据和属性特征的拓扑关系,用来进行数据的双向查询。

(3)通过对区域或上下游水质的空间分析,找出某水质参数严重超标的污染源。

(4)各类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可视化共享。

(5)水质水量模拟与预测。

(6)污染排放管理与控制。

(7)取水口位置最优化选择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及优化。

在水土保持方面,gis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水土保持中的gis的应用是一种全过程的应用。从土壤侵蚀发生与否的判断开始、一直到土壤侵蚀过程的模拟与预测,gis始终在技术上起着支撑作用。所以与其他领域比较,水土保持中一些应用模型大多采用与gis紧密结合的方式,也就是直接用gis为建模平台和决策依据,这是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而且用途将越来越大。

4.gis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中之重,它的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都必须严格慎重,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例如移民安置地环境容量调查,调水工程选线及环境影响评估,防洪规划,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物科储运管理和蓄滞洪区规划和建设等。此时gis在空间分析和模拟方面的强大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利用gis功能最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及贯穿飞行模拟,实现位置或路线的优化;

(2)空间信息的处理,叠加与分析,得出可作为决策辅导的信息;

(3)通过防真模拟淹没分析,得到各种分析数据;

(4)利用gis平台实现交互式的工程布置方案修改。

三、gis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

gis是一门与和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元数据库的建设,数据挖掘,遥感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数字摄影与自动化成象等技术有着紧密相关的学科,而上面的那些技术又是在不断发展的,每项技术的发展都给gis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所以gi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gis技术的发展,更取决于水利行业数字化的进程.在水利部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指导下,gi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用途也将会越来越大.而且会迅速成为管理和决策主要支撑技术。它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四个。

1.网络gis(webgis)

网络是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遥控的基础技术,web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gis通过/">参考文献

[1] 刘勇,井文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环境科学.1997.3:62.

水利发展趋势篇(10)

想要对施工地区的各种情况有个详细的了解,就需要各个部门对建设地区的水文、环境等又充分的了解,以此来为水利设计工作提供一个很重要的支撑。所以,就要加强水利设计中水文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等的协作与合作,共同为水利设计部门提供一个可靠、全面的资料,为他们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从而增强水利设计工作的科学性。

1.2水利设计的市场、法律审查制度将会得到完善

近几年来,水利工程设计的生产和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专业化和综合化管理转为了项目管理和专业管理。在具体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监管力度不够、内容复杂、标准实施不完善等等不足。所以,在以后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就更应该借助法律和市场的手段来全面、全过程的做好审查工作。并在审查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条例、法规来满足评审的各项要求。

1.3在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将会更加的美观和生态

和谐社会使当今社会的主题,在水利工程方面也该坚持这样主题,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将根据人的感情需求,既要在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上,还要将其设计得更加美观和生态,对水利设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在遵循生态环境规律的基础上要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文本和环保的理念。

1.4水利工程设计的人才队伍建设将会不断加强

水利人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它应当与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大的前提下,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提高水利设计水平的根本方法。在水利设计人才队伍建设中,为了利于业务上的需要,在人才队伍中建立激励机制,让更多优秀的设计人员得到进修的空间,把他们培养成复合型的人才。这样,水利工程建设才能在今后发展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上一篇: 给排水施工技术要求措施 下一篇: 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