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法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4 17:09:33

中医把脉法教学

中医把脉法教学篇(1)

《中医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现代的医学教育需要《中医学》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我们用FLASH等技术完成了《中医学四诊》的CAL课件,并已启用,除了用活动控键大量插入临床典型病例照片、录像外,在舌诊原理、诊脉指法、脉象等教学难度大的章节中运用FLASH动画解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FLASH技术在《中医学四诊》教学中的价值

按教育部要求,西医院校的本科教学中《中医学》占3.5个学分,每届授课达50~70学时,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考试必修课。《中医学》从整体理论出发,强调辨证施治,与现代医学有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学习《中医学》,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有益于学生利用中、西医的长处创造出新的医学成就。

传承二千多年的中医学,由于其理论抽象和深奥,现代教学技术开展得较为困难,目前仍处于摸索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使之形象化、多元化;中医学又是一门经验医学,各个老师的经验不同,其认知也有差别,教学中又往往难以标准化。所以中医学教学迫切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使之在保留传统教学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现代化、标准化。在临床,《中医学》以“四诊”为诊察疾病的基本手段,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第一手资料,学生需要直观、形象、标准化的教学来打好扎实的中医临床基础;但所给的课时少,内容多,临床见习短暂,如何精炼、清晰、突出重点地讲好《中医学四诊》,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常用的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也可插入使用一些图表、示意图、照片,甚至链接一段视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较板书或文档直观了不少,但照片是某一瞬间的形态反映,不能反映事物变化的全过程,而录像只能以一定的速度播放或暂停,无论是交互性还是清晰度其效果均较差,而且对一些难以直接拍摄的、抽象的、活体内的或一些隐私内容的知识点就无法实现拍摄。我们试用Macromedia FLASH技术制作了《中医学四诊》课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矢量图形编辑和交互式动画制作专业软件,具有矢量描述、数据量小、播放流畅等特点,不仅具有“演示”功能,还可以“操作”[1],支持多种图象和文件格式或插图播放形式,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可实现逼真的动画效果;且可利用FLASH内建的Action Script交互功能,可以控制、调用不同的图像动画文件。

2 运用FLASH制作《中医学四诊》动画课件举偶

2.1 用于舌诊原理的讲解舌诊原理主要要讲解通过经络系统将舌与人体内脏、气血津液密切相连,舌苔的变化是人体内脏变化的一面镜子。我们用经络立体模型演示了人体内脏通过经络和舌的密切联系。为了使整个图像清晰逼真,我们用数码相机分别不同角度拍摄了大量的人体经络立体模型照片,将这些存于数码相机的图形文件, 导入Picture Manager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再使用flash8软件自带的动作脚本功能,根据我们实际的教学需要设置好大小、背景、帧频、等,反复调试其全局函数和属性,制成了一个能演示经络体内外动态走向的、并连续作365°旋转的经络立体模型动画,可以反复循环演示,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全身的经络沟通着人体内外、上下,把人连接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心、脾、肝、肾、肺等重要脏器与舌的关系能一目了然,这较以往之口头讲解或用模型、示意图等更直观生动。

2.2 用于脉诊指法的讲解脉诊指法是诊脉正确与否的关键,技术性高,课堂上口头讲解或图片都无法显示它的全过程和细节之处,而用学生演示则教室大,学生多,看不清,所以一直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用数码照相让经验丰富的医生拍摄诊脉的分解动作,除体位、姿势、时间、呼吸等要求外,指法包括: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调节布指、举、 按、寻(推)、单按等,用FLASH合成动画电影,同步播放各步骤动作名称、要领,循环播放,反复演示,使同学们一目了然,条理清楚,易学易练。

2.3 用于正常脉和病理脉象的讲解晋代王叔和在《脉经》中曰:“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说明了脉诊是复杂的,掌握是比较困难的。脉搏位于皮肉之下,不能直观,个体差异也大,要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长久、反复地体验、琢磨,才能获得“心悟”。历代医家为了便于使后人掌握,在脉诊的形象化方面也用了不少方法:有宋代《图注脉诀》的脉象图;上世纪中《脉学阐微》中西结合改良脉象图;《脉法》脉象图;上世纪末用脉象仪描取脉电波,但均不尽人意。

我们综合上述脉象的特点,用FLASH描绘了教材所列常见脉象的示意动画,以四条横线划分三层空间,分别代表诊脉浮取、中取、沉取的位置;用脉道的宽度和脉道内血色的深浅代表脉搏的力度;脉道曲线的圆润度或曲线表面光滑度表示脉搏的流利度和紧张度;每个单元(一息),脉搏的搏动频率数和间歇期长短表示节率快慢或节律是否整齐,利用FLASH功能,我们把脉搏的频率或节律调整到与临床实际病例基本相似。示意动画与实际的脉象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较之以往能够比较切合地动态地体现出了中医脉象的诸要素,给学生演示后反应良好。

3 运用FLASH技术制作《中医学》课件的体会

中医学虽然是一门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中医学的某些章节如“四诊”“中药炮制与鉴别”“经络与针灸法”等却是具备了形象思维的特性,关键是如何正确、恰当地有选择性地利用多媒体形式来体现,而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将生命过程人为地简单化,或使人体内各种生理病理反应“失真”[2],中医学多媒体教学改革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提高和完善。

中医把脉法教学篇(2)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精华,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了抓住读者的吸引力,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新闻记者常常采取复制模仿医学术语模因的方法,把医学术语模因用在新闻标题中。医学术语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进行传播,被广泛地用在新闻、文学、广告、电影和电视中。新闻标题中的模因现象是采用借用、模仿和复制在人们心中已经定型的医学术语模因以期使新闻标题标新立异,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医学术语模因的特性,探讨了医学术语模因在新闻标题中的复制传播疗式。

一、医学术语模因的特性

医学术语模因特性有三:保真性(copying-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和长寿性(10ngevity)。这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获胜。

1.医学术语模因具有保真性

模因的保真性是指模因在复制的过程中,原型的本质得以保留和传递。复制越确切,经过几轮的复制后保真性就越高,一般情况下,越简洁的模因,复制的次数越多,其保真性越高。医学术语模因简洁,经过千年的复制传播,仍保留其原义,具有较高的保真性。医学术语模因“病”是一个强势模因,具有简洁性,复制率高,经常被复制在新闻标题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闻标题“医药市场有‘病’别让患者埋单”(《人民日报》2010-05-19),报道了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厂的15.5元芦笋片,在湖南湘雅第二医院竞卖至213元,药价“翻筋斗云”,造成了“医药市场有病,患者前来埋单”的乱局。借用医学术语模因“病”来说明药业不健康的现象。医学术语模因“病”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模因变异,衍生出“病”的模因复合体。例如:新闻标题:“不顾情面‘揭家丑’,重典治理‘机关病”’(《人民日报》2009-07-14);“专家会诊文化‘低俗病”’(《人民日报》2008-04-28);“炎炎夏日要防高温病”(《光明日报》2010-07-06);“上虞市着力整治‘机关作风病’”(《光明日报》2007-1 2-21);“警惕新一轮‘电脑病’”(《光明日报》2005-09-15);“1876年使大清王朝从此患上‘软脚病’”(《中国社会报》2010-01-11);“美国‘经济病’传染欧洲”(《中国信息报》2008-07-30)。由医学术语模因“病”类推出“XX病”,如:“机关病”、“低俗病”、“高温病”、“机关作风病”、“软脚病”、“经济病”等模因“病”的复合体。在传播过程中医学术语模因“病”又衍生出“病x”。例如:新闻标题:“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不容忽视”(《中国水利报》2010-09-30);“内蒙古强力推进病库除险建设进度”(《中国水利报》2010-07-30)。虽然模因“病”发生了变异,形成与“病”有关的模因复合体,新模因"XX病”和“病x”,仍保留“病”的“不健康”的原义,其本质被保留下来,所以我们说医学术语模因“病”具有保真性。

2.医学术语模因具有多产性

强势模因具有生命力,只有具有生命力的模因才具有多产性,多产性是指模因复制的速度,其复制速度越快,复制品传播就越多。医学术语模因具有多产性,除了在医学界复制传播,还被广泛地复制在新闻、电视、广告中。医学术语模因“基因”具有语言模因的多产性的特性,是强势模因。例如:新闻标题“中原房地产的15个完美基因”(《大河报》2010年7月21日),医学术语模因“基因”被巧妙地用来分析中原房地产业发展壮大的15个重要因素,15个完美基因造就了中原房地产的蓬勃发展。“为拆迁注入法治文明基因”(《人民日报》2009-12-10);“留给后世的红色基因”(《人民日报》2009-11-22);“浙江:为反腐倡廉注入文化基因”(《人民日报》2008-01-15);“薪火相传的成才基因”(《人民日报》2007-09-19);“特区深圳的‘法治基因’”(《人民日报》2007-08-29);“收藏武术基因激活传统魅力”(《人民日报》2007-08-17);“发掘老子哲学中的科学基因”(《人民日报》2005-05-27)等。“基因”是英语词汇“gene”的音译,自1866年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首次发现基因以后,模因“gene”被迅速的复制传播,随着人们对“基因”的研究,出现了“互补基因”、“抑制基因”、“调解基因”等。“gene”传人中国后,采取音泽的方法,译为“基因”,在中国不同的领域迅速传播。在新闻报道中由模因“基因”衍生出模因复合体“文明基因”、“红色基因”、“文化基因”、“成才基因”、“法治基因”、“武术・基因”、“科学基因”和“农建基因”等。模因“基因”复制传播速度之快创造了模因多产之最。

3.医学术语模因具有长寿性

生命力越强的模因生存的越长久,越长寿的模因复制品越多,其长寿性与复制品的多少成正比。存在已久的医学术语模因具有长寿性,例如:“把脉会诊”是中医术语,中医医师为了了解病人的病情,首先把脉确定病人的症状,如果病人患的是疑难杂症,就需要请专家会诊才能确定治疗方案。中医术语模因“把脉会诊”被赋予新意。今夏大雨困郑州,就要“为郑州畅通把脉会诊”(《大河报》2010年7月21日)。模因“把脉”在复制的过程中,产生了模因复合体“把脉xx”、“为XX把脉”和“给XX把脉”被广泛的复制在新闻标题中。新闻标题“把脉‘城市儿童人园难’”(《中国教育报》2010-08-27);“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走势”(《中国教育报》2009-02-17);“把脉美国次贷危机”(《中国教育报》2008-10-14);“把脉当前高校教育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中国教育报》2008-03-28);“把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国教育报》2006-11-22);“把脉‘教师抄袭’现象”(《中国教育报》2006-03-28);“经合组织为教师‘把脉’发起国际教学调查”(《中国教育报》2008-09-09);“学会给自己的情绪‘把脉’”(《中国教育报》2008-01-10);“华中农大巡视督导为质量‘把脉’”(《中国教育报》2010-05-06);“河南理

工为煤矿生产‘问诊把脉’”(《中国教育报》2009-08-21);“用幸福指数为学校管理把脉”(《中圉教育报》2008-01-08),“研究共同体为教师成长把脉”(《中国教育报》2007-05-15);“教育专家为职教发展‘把脉’”(《中国教育报》2007-01-22)等。中医模因“会诊”以“会诊XX”和“xx会诊”的形式传播,例如:“会诊世界经济呼吁全球合作”(《人民日报》2008-04-15);“河北武安‘专家会诊’推动安全生产”(《人民日报》2007-05-19);“专家会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国教育报》2004-12-01)等。中医术语模因“把脉”和“会诊”在中国传播几千年,仍具有生命力,被广泛地用在新闻标题中,模因“把脉”和“会诊”具有长寿模因的特性,是长寿模因。

二、医学术语模因在新闻标题中的复制和传播的方式

模因论认为,模因传播的途径是多元化的。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前者被喻为基因型的模因,后者被喻为表现型的模因。医学术语模因也分为基因型和基因表现型,医学术语模因在新闻标题中的复制传播的方式有两种:①医学术语模因基因型传播,即相同信息直接传递:②医学术语模因表现型传播,即: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1.医学术语模因基因型传播――相同信息直接传递

医学术语模因基因型传播方式是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即医学术语模因在新闻标题中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医学术语模因“后遗症”是指在病情基本好转后遗留下来的某种组织、器官的缺损或者功能上的障碍,还指某种事情没有完全的处理好,留下某些遗留问题。例如:新闻标题借用医学术语模因“后遗症”报道“世界杯走了后遗症来了”(大河报),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盛宴终于落幕,然而,可以回味的除了那些精彩的比赛瞬间,一些球迷面临倒时差、失落感、萎靡不振等现象,记者把球迷的这些症状比作“后遗症”。再如:“撤销驻京办,如何不留后遗症”(《人民日报》2010-07-16),“扩招‘后遗症’困扰甘肃高校”(《人民日报》2007-01-29),“扩招‘后遗症’受关注”(《中国文化报》2010-03-23)等。医学术语模因“后遗症”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表达的意思仍然是遗留问题,“后遗症”属于医学术语模因基因型的相同信息直接传递。

医学术语模因“难产”,临床上的表现是分娩过程缓慢,比喻一项作品难以产生或一项计划难以完成。医学术语模因“难产”在没有改变结构没有改变意义的情况下直接横向传播。例如:有关河南省居民“被高碘”的报道之后,就要想办法解决,但“因盐企反对,碘盐新标准难产10年”(《大河报》2010年8月5日),据有关人士透露10年前就打算出台碘盐的新标准但由于盐企业的反对而搁浅,直到2010年7月26日,卫生部公布了《食用盐碘含量》的征求意见稿,拟对食用盐中碘含量平均水平的上限从60Mg/kg下调到30Mg/kg。模因“难产”常常比喻法规问世的艰难。例如:“《行政程序法》难产25年后诞生在即官员亦忧亦盼”(2010-05-14来源:中国新闻网);“广东企业民主管理条例‘难产’背后”(2010-10-13新华网);“印度战机采购项目又遭‘难产’”(2010年05月13日新华网);“工资条例‘难产’真相披露”(金华新闻网2010-03-257)“精神卫生法酝酿25年仍难产收治病患存缺陷”(2010年11月06日0l:45新京报);“舞弊争议让伊拉克新政府难产”(《人民日报》2010-04-13);“墨西哥石油私有化难产”(《人民日报》2008-04-03);“科技馆何以六年‘难产’”(《人民日报》2006-11-10);“联合政府缘何‘难产’”(《人民日报》2006-09-29);“人权理事会陷于难产”(《人民日报》2006-03-11);“大选结果难产海地局势动荡”(《人民日报》2006-02-15)等。

医学术语模因“对症下药”是指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用在新闻标题中,医学术语模因“对症下药”被用来直接传递同信息。如:“对症下药治理教育乱收费”(《光明日报》2007-03-08),“对症下药解决同质技术市场分割问题”(《光明日报》2006-12-12),“戒除“网瘾”还须对症下药”(《光明日报》2005-01-19)等。

中药模因“良药”是指质量优良、疗效较好的药物,新闻标题借用这一医学术语模因,以横向直接递进的方式传播。新闻标题“老来“三学”胜良药”,传递老年人用来保持健康的“良药”是学习和锻炼,也就说“学老鹤,让我更加知道学习”,“学流水,让我坚持去锻炼”,“学电脑,让我广交朋友”(《大河报》2010年8月5日)。此医学术语模因的复制的方式为模因相同信息直接传播。

7月是河南雨季,由于郑州的排水不畅,郑州发生内涝。医学术语模因“旧病”、“新伤”、“肠梗阻”被复制在新闻标题“旧病添新伤积成‘肠梗阻”’中(《大河报》2010年7月20日)。利用医学术语模因“旧病”比喻河道瘀塞严重使郑州市区的积水排不出去;模因“新伤”用来比喻雨岛效应加剧排水难,旧病(河道瘀塞没有解决)未除,又添新伤(雨岛效应),形成肠梗阻(暴雨在市区积水,造成多条道路无法通行)。基因型医学术语模因“旧病”、“新伤”和“肠梗阻”属于相同信息直接传递,保留了医学术语模因的原型原貌。

2.医学术语模因表现型传播――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模因具有变异性,但离不开保留性。模因表现型传播方式之一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即语言模因与其他语言模因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其意义是模因复合体表示的意义。医学术语模因表现型传播方式之一同样是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医学术语模因嫁接于不同场合导致产生不同意义的联想,构成新的医学术语模因复合体,但医学术语模因及其变体复制传播的原始核心信息始终相同,体现了语言发展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例如:医学术语模因“综合征”是指一组同时出现的临床特征、症状和现象等,一个综合征的各种症状可看作是由一个基本原因所引起的。模因“综合症”衍生出“xx综合症”,例如:“夸大‘长假综合症”’是一种矫情(《武汉晚报》2010-10-08);“根治窑系统‘综合症”’实现设备达产达标”(《中国建材报》2006-01-24);“白领综合症如何自诊”(《中国信息报》2002-04-15);“人类的‘环境综合症’”需要快点医治”(《中国信息报》2001-07-02);“夏日谨防‘果汁饮料综合症’”(《中国信息报》2000-06-14);“当心‘不良建筑物综合症’”(《中国文化报》2001-07-20)。“盛夏谨防‘高温综合症’”(《中国水利报》2000-08-12)等。医学术语模因“综合症”衍生出“考后综合征”、“病态建筑综合症”、“经济客舱综合症”等模因复合体。

中医把脉法教学篇(3)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获取临床信息的基本技能,如何综合分析病情资料、辨识病种、判断证候的基本思维能力。

中医诊断学的临床实践训练,就是在理论课程讲授的基础上,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临证思维能力而进行的一种以模拟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既是对四诊基本技能把握程度的有效考查,也是对辨证思维能力综合性的强化训练。因此我教研室于2010年开始面向针推学院的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增加了实训课的课时,由原来的4学时增加到18学时。

1 改革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两大块:采集临床资料的四诊,也就是望、闻、问、切;还有就是最具中医特色的辨证论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的讲授概念、症状表现,学生机械的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上去。那么这次改革中,我们在理论课讲授之后增加了实训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1.1 问诊

望、闻、问、切四诊中问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诊方法和技巧的实践练习,有利于培养其问诊的技能,使学生学会围绕主诉进行问诊,并尽可能避免在以后临床实习过程中出现束手无策、问诊内容不全等问题。问诊实验教学主要包括现病史的采集训练和归纳主诉能力训练。在问诊这个章节结束后,增加了两个学时的模拟训练。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个人,要求学生课前设计好病例,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来模拟临床问诊,之后由学生和老师分别点评,说出他们做得好和不足的地方。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既锻炼了他们的问诊技巧,也增强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2 望诊

望诊讲究的是直观教学,我们给学生反复观看大量典型病人的图片,以及各种病理性舌象图片,重点讲解,使学生迅速获得了大量的直观的经验。比如什么是点刺舌,草莓舌,用语言很难形容准确,但是看完图片,学生马上就能辨认出来,那么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1.3 脉诊

脉诊是中医学的瑰宝,脉诊是中医学对各种疾病最基本的检查手段之一,也是最为深奥的一门技法和学问。所谓“脉理精微,难以言传”。脉诊的教学仍然处于“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状况。目前脉诊实验室有脉象训练仪30台,可让学生体会26种脉象。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使用脉象训练仪练习,学生可在脉象模拟手上反复练习,认真体会脉象训练仪模拟的26种常见病脉脉象的指感特征,最后概括描述脉象的主要特征并判断其脉名,把诊脉方法训练的每一步骤进行记录、整理,完成实验报告。

1.4 病例讨论

四诊之后就是辨证的部分,这个部分我们主要是采用案例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一个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代表分析回答主诉及辩证分析,教师给以指导。这种方法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帮助学生建立中医临症思维的能力。

1.5临床见习

最后就是模拟临床见习,学生初到医院见习,最主要的工作是给患者量血压,书写大病例等一些简单的工作。我们会在最后一节实训课上,教学生如何使用血压计,如何书写大病例,这样学生就能在实习的时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医生的角色。

2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初次改革,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生很喜欢这种实训的方式,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成绩也有所提高,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实训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问诊是教材的第二章,问诊后就要求学生进行模拟练习,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完全学过其他三诊和辨证的内容,对中医的病、证、症理解并不全面,要求他们模拟一个完全的病,并要抓住主要矛盾进行问诊,有些强人所难。学生对病例的准备存在着不合理的成分,表演成分很重。

2.2 实训的仪器、图片不足

学生多,仪器少,我们现在采用的轮流使用的方式上课,这样就致使有的学生能用到,有些同学就用不到,或者使用时间过短,无法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有的学生走马观花的看看,草草了事。比如脉诊仪,一个学生仔细体会,至少需要1学时的时间,但学生们轮流使用,一个学生最多能使用半个学时。

2.3 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病例,并且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理论知识过硬,各学科的知识广泛涉猎。

3 改进方法

3.1 合理安排课程时间

将问诊实训安排在讲完辨证论治之后进行。这时候学生能对病症有个全面的理解,问诊进行得更有的放矢。由教师扮演病人,学生模拟医生进行问诊。这样教师就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要与学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使病人病情客观化,不会使学生越问越糊涂。然后对学生的问诊进行点评,构建学生临症问诊思维模式。

3.2 扩大实训室规模

增加实训课课时,增添脉诊训练仪、望诊图片等设备,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3.3 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诊实训带教老师的素质对能否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实训课技能操作水平,规范实训过程,注重积累实训教学经验,有利于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中医把脉法教学篇(4)

中医思维,

需与现代医技完美合璧

在采访中,马立人教授首先介绍说:“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尤其是中医的外治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们科室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注重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具体患者具体分析,以期实现糖尿病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首先是在临床的诊疗过程中,依中医的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为指导,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并参照现代医学相关检查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灵活辨证,处以有针对性的方药,扶正与祛邪兼顾,全面纠正患者的气血阴阳之偏,以实现人体的阴阳和合,为后续治疗做前期准备。其次是具体辨证,主要是针对足溃疡的创面进行评估:即根据溃疡深度、创面位置、面积大小、创面渗液性质、渗出量、皮肤耐受性以及是否合并感染,遵循部级名老中医崔公让教授‘控制感染,改善循环,分离坏死,促使愈合’的原则,恰当把握清创时机,采用‘蚕食’和‘鲸吞’的方法进行清创;依据中医理论,秉承祖训研制的生肌玉红膏,活血化淤、载毒外泻、解毒镇痛、润肤生肌,化腐而不伤新,灵活把握创面所处的不同时期进行换药,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马立人教授强调:“在糖尿病足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定期开展有关糖尿病足预防与调护的讲座,增加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此外,我们还坚持走基层筛查糖尿病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采访中,马立人教授还谈及了下肢静脉性溃疡。他说,这一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返流,如同时存在交通支功能不全,还可能出现深静脉血的返流;且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个连续的长期过程,TriVex系统(浅表静脉曲张动力去除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导致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生的根本病因问题。

他详细介绍说:“在操作Trivex系统时,点状切开皮肤后,首先在曲张静脉范围皮下高压注射麻醉肿胀液,利用冷光源照射皮下曲张静脉,然后导入电动旋切刀,沿着静脉走行、抽吸,并完全切除曲张静脉团。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曲张静脉团,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在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方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即透光直视旋切术。如今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Trivex静脉旋切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该系统最初应用于治疗下肢单纯性静脉曲ax张,目前已有报道将Trivex系统应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马立人教授还指出:“下肢静脉性溃疡起病缓慢、病程长,迁延不愈、病情反复,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折磨和心理烦恼,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此疾病治疗的大宗病例报道。Trivex系统在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时,对病变部位皮下组织进行广泛的扇形旋切,可彻底处理曲张的浅静脉,有效预防溃疡的复发;另外还可较为彻底地去除皮下感染组织及纤维瘢痕层,物理性地减少了病变部位皮下组织内所含的细菌总量,配合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可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同时由于去除了纤维瘢痕层,减少了氧气和营养物质与病变皮肤之间的物理阻隔,术毕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还可将皮肤与皮下组织紧密贴附,利于新生血管的生长及氧气、营养物质的供应和物质交换,促进了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从而加速了溃疡的愈合。因此我认为,这种术式具有切口少、创伤小、治愈率高、美容效果好、溃疡愈合时间短等优势,已经成为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首选方案。”

针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马立人教授坦言:“目前,由于多数同行仅仅只注重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治疗,忽视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阶段的治疗,故仍然存在手术并发症多、溃疡愈合时间长、复发率高等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应用Trivex系统,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应该成为今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一个研究方向。”

“微创”虽好,但需规范化操作

当前,“微创”理念在血管外科风生水起,发展得很快,比如,激光腔内闭合术手术(EndovenousLasertreatment,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谈及这一话题时,马立人教授首先介绍说,激光腔内闭合术主要是通过激光的热效应损毁血管内壁,实现血管闭合与纤维化。其适应症为:大隐静脉返流,大隐静脉无血栓无静脉炎,大隐静脉主干直径小于8mm,浅表静脉迂曲不重的患者。较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其优点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切口数少且切口小,甚至无切口、皮肤美观无瘢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有:顺行置入超滑导丝及透光造影导管;避免暴力推送激光光纤;定位精确,防止损伤深静脉;光纤退行中的压迫宜达到切实贴合;根据病变程度调整退行速度,也可控制激光发射功率、脉冲速率和时间。

但马立人教授强调:“微创手术并不等于没有并发症,这一点尤须重视;EVLT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主要有血肿、皮下淤血;皮肤烧伤;静脉炎,皮下硬结;隐神经损伤,皮肤感觉异常等。但我们在临床上的体会是:这些并发症是可控可防的,一定程度上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说与术者术前对患者评估不全面、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护理不到位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术中需保证激光光纤位于静脉腔内,并注意光纤尖端与血管之间的角度,避免直接烧穿血管壁。二是在静脉浅表处,可调低激光输出功率,或者适当加快光纤回撤的速度,以减少皮肤烧灼伤。三是激光在同一部位不要过久停留,大隐静脉走行处及静脉显露表浅、皮下脂肪较少处,可局部注射生理盐水,以减少热传导、减少对隐神经的损伤。四是术后患肢要均匀加压包扎,可减少皮下瘀斑的发生。五是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高危患者可术后早期应用抗凝、中药活血化瘀等药物、下肢循环按摩、做下肢静脉操等以预防血栓、肺栓塞的发生,口服甲钴胺改善隐神经损伤……”

马立人教授在结束这一话题时归结说:“总而言之,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操作难度不大,但需要注意规范化操作,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也更需要术者的耐心细致,才能达到完美的微创效果。”

搭建平台,让中西医取长补短

在采访中,谈及8月7日闭幕的“中原血管医师高峰论坛、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分会2015年年会暨平顶山第五届血管论坛”时,马立人教授首先阐述了这一学术盛会的发起背景:“为了更好地推动河南省、尤其是平顶山地区血管外科的发展,使中西医同道共同学习,不断进步,我们发起了这个学术会议,目前已成功举办了5届平顶山市血管论坛。其目的就是为同道们搭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加强中西医之间的联系,使大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促技术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

马立人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及颈动脉狭窄等疾病治疗新进展,大会邀请了国内十几名著名专家齐聚平顶山进行学术交流。”据记者了解,此次会议的开幕式由大会主席马立人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嘉宾有: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崔公让教授、周围血管科主任周涛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李令根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郑月宏教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王兵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杨博华教授、鞠上教授,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曹烨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曲乐丰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庄百溪教授,黑龙江省医院刘丽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震教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志强教授等;他们还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对此,马立人教授逐一介绍说――

周涛教授在题为《主骼动脉CTO病变的腔内治疗》的发言中指出:相应地减少在主髂动脉长段CTO病变的腔内治疗支架应用的数量和长度,可降低治疗的风险和费用,有益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的目的,是通过清除病变部位的不稳定血栓来协助进一步的血管成形。通过有效的溶栓治疗后,可以确定相对真实的血管狭窄或闭塞长度,缩小了PTA的治疗范围。

王兵教授在《特殊类型颈动脉狭窄治疗的策略》的课题中强调:CEA作为一种预防卒中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已被国内外大量实验研究所肯定,但远期再狭窄问题一直困扰着外科医师。近些年来补片的使用,特别是人工材料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EA术后的再狭窄率,但需把握使用指征,并不建议常规使用。

杨博华教授在会上就《外周血管疾病的中医药干预》这一课题所做的演讲中指出,中医中药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也有较好的效果,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常用的药物有,皂苷类物质:人参总皂甙、黄芪总皂甙等;多糖类物质:云芝多糖、枸杞多糖、螺旋藻多糖等;复方研究: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补阳还五汤、木丹颗粒、脉络宁注射液等。

郑月宏教授就《主动脉和肾动脉周期手术重建》及《高位颈内动脉瘤侧颅底手术重建》做了精彩讲课。他认为: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阻塞症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和大动脉炎等。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动脉管腔内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脂质核心吸引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聚集,产生炎症反应,并通过一些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促使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

曹烨民教授在以《糖尿病足奚氏分类及筋疽治疗》为题的报告中强调:干性坏疽在处理原则上宜迟不宜早。要使干性坏疽保持稳定,注意局部消毒并包扎,保持干燥,待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近端炎症得到控制,局部侧枝循环基本建立后,即可行坏死组织清除术。

而作为本次会议大会主席的马立人教授,则在会上做了题为《糖尿病足筛查流调走基层体会》的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说:为提高基层医师对糖尿病足病的认识;我们必须促进学科横纵向交流合作,促进优秀科研成果转化;关注微循环,聚焦地市级,扶持中青年,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以期逐步解决外周血管疾病诊疗中的瓶颈问题。

马立人教授感慨地说:“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除了为河南省血管病医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之外,还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省及其周边区域血管病诊治水平的提高。衷心希望这个论坛真正成为大家共享科研成果、交流心得体会的学术平台,期待来年与各位同道再次相聚!”

另据记者了解,由马立人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的、此次大会的承办单位之一――平顶山市中医院周围血管科是该市唯一独立的血管病专科,也是河南省重点专科、平顶山市血管外科学组主委单位、平顶山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目前开放床位42张,以微创治疗及中西医结合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主要开展手术、微创腔内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方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专科诊治范围包括动脉系统疾病、静脉系统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及周围系统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急性动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瘤、颈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等动脉系统疾病;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Cockett综合征、布加综合征、下肢溃疡、下肢静脉炎等静脉系统疾病;急慢性下肢淋巴肿、淋巴管炎、丹毒等淋巴系统疾病;坏死性血管炎、皮肤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褥疮、慢性皮肤溃疡等周围系统疾病。

中医把脉法教学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62-01

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 对教师的要求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1]。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2]。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术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 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

中西医都是科学,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3]。在理论教学中,尽力寻找到一些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共通点,在讲授的时候加以结合,以此构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沟通平台[4]。第一,我们对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内涵一致,仅仅是提法不同的内容进行整合。打个比方,学习绪论这章时,根据内环境稳态内容,把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等普遍存在的规律与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的阴阳对立统一学说相比较,使学生在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对于中医理论的总纲―“阴阳学说”[3]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在讲授器官生理作用时,把中医理论中脏腑的相关功能与之相比较:西医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与中医学中心主血脉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贮血和消化,这与中医学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生成尿液是肾脏的主要功能,这与中医学中肾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通过“中西医融合”的方法将两大理论体系不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为学生架设起一座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第二,除了比较这些共通点,我们还特别提出中西医之间对器官生理功能和意义理解上的差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记忆。例如:中医学对心功能的阐述是“藏神,主血脉”,它除去包含西医生理学中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中还囊括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

3 实验教学的“中西医融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一切理论都源于实验[5]。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学生通过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乌拉坦等药品,随后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就可以掌握静脉注射、动脉插管等操作方法。同时通过牵拉、夹闭颈总动脉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等操作,来验证降压反射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固。实验教学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生理实验,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常规的实验项目中,我们还特地加入一些中医药学内容,以提高中医系同学的兴趣。例如,实验5:调节动脉血压中,可以建议同学观察三七这种中药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还可以观察中药木香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4 根据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在我校,中医专业学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学生起点差异比较大,而且生理学教学课的时间有限。因此,作为生理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当然是在保证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例如:生物电现象的形成机制,对于药学专业,这部分内容熟悉即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其详细过程;但对于中医专业,该部分内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区别对待,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做到了生理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覆盖,又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5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生理学内容较多,而课时少,如果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要使学生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识,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各章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就是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详尽地讲解。如呼吸运动的调节重点在于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而其中又以化学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因此授课时主要讲授化学因素CO2,O2和H+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做到层次分明。也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住重点进行自学和复习。至于难点内容,也就是学生认为难以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可采取比喻的方法,从而化难为易。教学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抓住要点,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余畅,余华荣.“中西医结合”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4):339-340.

[2] 文菊华,陈懿,邓冰湘,等.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体会[J].医药教育,2011,18(3):116.

中医把脉法教学篇(6)

结脉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节律失常的脉象,但其脉象的具体标准却还未完全统一。《内经》中没有结脉的记载,记载结脉脉象最早的书籍是《难经》。《难经・八十一难》曰:“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指出结脉的脉象是脉来歇止、止无定数。至于结脉的脉率,文中没有提到。直到东汉,《伤寒论・辨脉法》云:“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这段描述指出结脉是在频率慢的情况下出现的歇止脉,说出了结脉脉率的特点,尔后历代脉学书多是以此作为规范。如《脉经》云:“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濒湖脉学》曰:“结脉缓而时一止。”《三指禅》云:“结脉迟中止,阳微一片寒。”《诊家正眼》云:“迟滞中时见一止。”尽管也有医家认为结脉可以是频率正常的脉[1],但这种看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同。而结脉脉象的歇止时间,一般认为相对较短,如《诊宗三昧》云:“结脉者,指下迟缓中,频见歇止,少倾复来,不似代脉之动止不能自还也。”众多医家对结脉的这些论述为确定结脉的脉象标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十五”部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和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诊断学》皆认为结脉的脉象是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2~3],可见结脉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的脉象得到公认。但结脉脉来缓慢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到底是指一息四至的“缓”,还是指一息不足四至的“迟”,或者是两者都包括;它的脉率到底是60~70次/min,还是70次以下或者是60次以下,说法不一。《活人书》、《濒湖脉学》、《医学心悟》、《医宗金鉴》、《脉法统宗》等都说结脉是缓而时一止,《诊宗三味》、《脉理求真》、《诊脉三十二辨》、《脉如》等书则认为结脉是迟缓而时一止,《脉语》、《通雅・脉考》、《三指禅》、《医学实在易》、《中国医学大辞典》等书则认为是迟而时一止。这些不同的表述容易让人困惑,不仅不利于结脉的临床应用,还影响到结脉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做出规范。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体会,笔者认为,结为凝结,指气血之结滞,结脉的缓慢应理解成慢于正常脉象,正常脉象一息四到五至,脉搏72~80次/min,因此结脉的脉象应是脉来一息四至或一息不足四至,即每分钟70次以下,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这又涉及另外一个问题。歇止脉,包括促脉、结脉、代脉,均为节律异常的脉。促脉为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结脉为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代脉为有规律的间歇脉,间歇时间较长。但是,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脉象,脉有不规则的间歇,但脉率正常,不数也不缓,以往有人将它归为结脉[1],但按以上结脉的脉象标准仔细探究,它不是结脉,也不是促脉,更不是代脉,28脉中找不到它的脉名,但是它确实在临床上可以见到。对于这种情况,应该组织专家进行研讨,考虑增加相应的脉象,以满足临床实际的需要,而不是硬把它归入结脉。

由于中医脉象其概念本身较笼统,具体的判别标准又较模糊,大多使用形象语句描述,缺乏客观判定标准,影响了临床诊脉的准确性。诊脉时分歧较多,常因医生不同,同一病人的脉象诊断也有不同,结脉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不但成为某些人指责中医脉诊不科学的口实,而且使一部分中医对脉诊失去信心。因此,加强包括结脉在内的脉象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对脉诊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恩俭,车庆云,石国壁,等.中医脉诊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96.

中医把脉法教学篇(7)

【Abstract】Anatomy is the first kind of basic med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to medical students, which is learning good or bad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study. For a wide variety of anatomical terms, and that is Inconvenience to the teacher?鄄teaching and student?鄄learning. Based on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 summarized some methods of anatomy learning, and that there will be a conscious of memory technique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anatomy and hop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anatomy.

【Key words】Anatomy;Learning and memory;Methods

【中图分类号】R322,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28-01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在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解剖学可为进一步学习医学其它学科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由于人体解剖学内容复杂,名词繁多,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记忆也非常困难,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劲头不足,记忆效果较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只要善于总结归纳一些便于学生记忆的一些技巧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将记忆技巧应用到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多地理解、吸收并记忆重点内容,就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就多年教学经验,谈一些解剖学学习的记忆方法。

1.归纳总结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在系统解剖学中分章节介绍了组成人体的9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官、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每学完一个系统,把本系统主要内容总结归纳,串并成主线,方便我们对该系统内容的整体把握。如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一个上下贯通的管道,有两个口分别是入口(口腔)和出口(),由上往下分别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又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消化腺又包括肝脏和胰腺等器官,这样整个知识点就用一条主线连接起来,非常明了,易于记忆。

2.列表记忆法

人体解剖学的许多内容,文字叙述繁琐冗长,经过列表,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经过整理使之看上去非常简洁明了,有利于学习和记忆。例如,男女性骨盆的差异(见附表)[1]、空肠和回肠的比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比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等,解剖学里这样的例子很多。

3.图示记忆法

人体中的某些结构(如血管、神经)的走行具有一定规律,按其走行用箭头依次标识出来,方便记忆。如对循环系统中血管的记忆,以动脉为例(静脉类似)说明,体循环的动脉主干是主动脉,根据它的走行可依次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3部分,降主动脉走行到胸部为胸主动脉、走行到腹部为腹主动脉,再根据各部的行程、分支分布等内容加以细化,用箭头示其走行,形成类似血管网络走行[2]。我们就可以按先后顺序记住主动脉在何处发出一条分支,这一支在何处又发出哪些小分支,各分支又到何处,供应哪些器官等内容,这样,整个循环系统的动脉就成了一个清晰的网络,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4.对比记忆法

人体是左右对称的三维结构,很多器官或结构左右呈对称分布,可采取对比记忆,如:左右静脉角,9条淋巴干中除了一条腰干外,其余4对左右对称分布;再比如,股骨的大、小转子与肱骨的大、小结节比较,两个侧脑室与第三、第四脑室的比较等。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记忆;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所悟;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对比记忆,可以使学生很容易记住很多有联系的解剖学名词及人体结构。

5.口诀记忆法

把教学内容编成口诀,简洁明快,押韵顺口。如8块腕骨:手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12对脑神经连在脑干的位置:一端脑二间脑,三腹四背在中脑,五六七八在脑桥,最后四对延髓找;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子宫动脉像弹簧,弯弯曲曲行两旁,宫颈外侧两厘米,桥下流水记心房;心脏的外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三沟,即心尖、心底、胸肋面膈面、左缘右缘下缘、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通过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记忆牢固。

6.形象比喻法

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专业的术语生活化、器官结构形象化;如呈蝌蚪形、肾呈蚕豆形、前列腺呈栗子形、子宫似倒置的梨形等。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人体结构也不例外。把握事物之间的这种联系,找出事物之间的规律,通过形象比喻,便于记忆也不易遗忘。

7.数字记忆法

人体中有很多结构是按照数字来命名的,把握其中的规律,有利于记忆。如股三角、肘后三角、膀胱三角、腹股沟三角等;还有“左二右三”的规律,如左房室口二尖瓣、右房室口三尖瓣,左肺分两叶、右肺分三叶等。有些管道全长粗细不等,在它的起始端和末端,以及在走行过程中与其它器官交叉处会形成三个狭窄,如食管的三个狭窄、输尿管的三个狭窄、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等,这些结构具有类比性,放在一起记忆可提高记忆效率。

解剖学的记忆方法还有很多,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些方法还具多重性,既是记忆方法,又是学习方法,还是教学方法;同时,这些方法在其他医学课程中也是实用的。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头脑,提高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总之,在解剖学理论教学中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授课方式[3]。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扩大知识范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多种记忆方法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53

[2]苏传怀,姚玉芹.人体解剖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16-126

[3]张明,蔡志平,霍东升,等.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心得[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5):115-116

中医把脉法教学篇(8)

1周与3个月的距离在于:忌盐

常教授微笑着说,其实,道理很简单。要使蛇毒迅速排泄必须要使肾的这个系统处在一个低障碍和低压力的状态,而我们每个人每天每顿饭所吃的盐,很容易造成。肾的压力。所以窍门在于两个字――忌盐!

给穷人治疗蛇毒,第五、六天的时候告诉他:“经过五六天的治疗,你的情况大有好转,从明天开始把盐忌掉。”他回家告诉家里的人说:“我的饭里别放盐了啊,大夫正在给我治病。”忌盐一日,第二天再去看,这蛇伤竟然奇迹般愈合了,窍门就在这里。

可是这个窍门不见得人们都知道,就像有些被毒蛇咬伤的有钱人。他不停地换药,不停地吃药,内服外治,伤口还不好,只得不停地给医生送钱。第1个月,医生让他先把醋忌掉;第2个月,医生让他把辣子忌掉,到第3个月,医生的钱挣够了,这才告诉他把盐忌掉。今日忌盐,明日伤口就好了。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常教授说,在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文献当中,类似于蛇毒排泄要忌盐这样窍门似的知识,捅破了其实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样,比比皆是,但问题是没有在广大人群中去宣传。我们要向孙思邈学习,孙思邈把很多祖传秘方刻在碑上、塔上让人们去看、去学习,而现在的普通大众实际上离中医还是有段距离的,我们理应去给群众讲这些特别简单的科普知识。

中医诊断小技巧:快脉与慢脉背后的秘密

接下来,常教授要为大家揭示中医把脉的小技巧与大学问。经他解渎后,你会发现,原来把脉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很多人一直认为,脉法是很严肃的,很不容易理解的。其实,脉是生命的一种节奏,我们的脉按理说应该每分钟跳动72次左右,这是正常的。可是有些人每分钟脉搏跳动90次以上,这种脉搏叫做快脉;而有些人脉搏跳得比较涣散、慵懒,每分钟不到60次,这种人的脉搏叫做慢脉。就在快脉和慢脉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在大多数情况下,快脉为热,慢脉为寒,它的准确率应该在90%以上。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是90次以上的快脉的话,他极有可能是一个热性体质。所以,一般你是热性体质的话,你的家庭成员、你家族里的人是热性体质的可能性非常大。假如大家都是热性体质,那所面临的风险是一样的,就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脏燥、精神和心理性的疾病。

所以老中医在给你把完脉之后,会问你“是不是你家里有人是高血压?”“是啊!我父母就有高血压。”“你们家里边是不是有人还得过糖尿病或者心脏病?”“是啊,我奶奶就是心脏病……”这时你觉得特神奇,你问这位老中医“你咋知道的?”他不告诉你,说这很复杂,而实际上这就是通过快脉发现的。

如果他问到你“家里是不是有人消化不好”、“有没有人关节疼痛”、“是不是有人免疫功能下降”、“是不是上一代人里有人得过肿瘤”……其实,一定是他发现你属于慢脉,而慢脉背后是寒性体质。寒性体质的人家族当中也会有寒性体质,这种体质就代表发生消化病、关节病、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性大些。

这就是一个中医把脉的技巧,根本没有那么神秘 我很想把这段内容讲得复杂一些,但可惜这段内容就特别简单,非常简单!

尤其是那些美容院的美容导师,如果她们掌握了这种中医诊断的小技巧,就能很快地切中顾客健康问题的要害,从而得到顾客的信任,长久地昭住顾客

从舌看健康:舌下瘀络暗藏玄机

本期采访最后,常教授又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

2004年的大年初一,我和几个同学聚会,大家觥筹交错,互相敬酒。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 “你们喝吧,我最近身体小舒服,我胃又点难受。”我听了这句话以后,把他叫到旁边,让他伸出舌头,就发现他的舌头底下,舌下系带两旁赫然卧着两条很粗、很蓝的舌下瘀络。

中医把脉法教学篇(9)

他用手术刀为患者解除病痛;

他用书画笔为患者圆康复之梦;

他用创新和爱心,感动了患者,也感动了上海!

他,就是中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景在平教授。

“景教授的爱心,为我带来了新生!”

70多岁杨阿姨因不明原因反复晕厥被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医生告诉她,唯有尽快做手术,把病变的瓣膜换掉,才能避免发生猝死。原本已非常虚弱的杨阿姨听说要做开胸的大手术,当即就拒绝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杨阿姨的儿子在报纸上介绍微创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文章,感觉看到了希望,立即陪着母亲去长海医院向景教授求助。景教授告诉杨阿姨,她有手术指征,但由于做这个手术需要30万元,他需要时间去筹集善款,等筹到了善款,就为杨阿姨做手术。2015年12月5日,杨阿姨终于等到了手术的这一天。术后一周,杨阿姨顺利出院了。如今的杨阿姨不仅生活完全自理,做起家务来也毫无压力,与术前极度虚弱、气若游丝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杨阿姨说,如果没有景教授,她或许早就不在了……

景教授告诉记者,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老年人容易罹患的心脏瓣膜病,也是一种极易发生猝死的凶险疾病,严重患者一年猝死率为50%。过去,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必须实施开胸手术。这种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死亡率也很高。2011年5月,他实施了国内首例“球扩式”主动脉瓣微创置换术。这种手术的最大优势就是不开胸、心脏不停跳,只需在患者大腿穿刺,将一个可折叠的支架型主动脉瓣通过输送管道送至病变主动脉瓣处,随后将球囊打开并固定支架型主动脉瓣,即可取代病变主动脉瓣开始工作,特别适合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然而,昂贵的手术费用却阻挡了一部分患者的求生之路。景教授说,他个人的最大爱好就是创作书画。自2012年起,他举办了多次“景在平爱心书画展”筹集善款,迄今总计筹得善款500余万元,为18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免费实施了爱心手术。景教授说,他今后将继续把爱心手术做下去,用爱心和创新,为患者圆康复之梦。

2014年底,景教授因爱心救治主动脉瓣狭窄病患荣膺“第四届感动上海十大人物”。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同志在接见景教授时说:“您的技术创新和书画爱心感动了上海人民,也感动了我,我给您敬个礼!”

景教授,感谢您又一次救了我!

49岁的刘先生来自浙江,一年半前体检时被偶然发现主动脉上有一个动脉瘤。当地医院的医生告诉他,这个主动脉瘤必须马上处理,否则一旦瘤体破裂,性命堪忧。经多方打听,刘先生了解到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景在平教授擅长用微创的方法治疗主动脉瘤,便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上海,向景教授求助。景教授在了解了刘先生的病情以后,立即安排他住院,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他实施了微创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用支架隔绝了动脉瘤,“拆除”了刘先生体内的这个“定时炸弹”。术后一周,刘先生便出院了。术后,刘先生恢复得不错,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半年前,刘先生在上班时出现了一次黑蒙(眼前发黑),他很担心是不是支架出了问题,连忙感到长海医院找景教授咨询。经仔细检查,景教授排除了刘先生的黑蒙是由于主动脉支架问题导致,建议刘先生去眼科看看。考虑到刘先生不是本地人,来上海一趟不容易,如果当天看不了眼科,就要在上海住宿一晚,费时费钱。于是,景教授主动帮刘先生联系了长海医院眼科主任白教授,让他当天就能看完病,然后直接回家。刘先生感动不已,自己与景教授素昧平生,只是景教授千千万万个患者中的一个,而景教授不仅救了他的命,还主动为他联系其他科室的专家,帮他节省时间和费用,实在是难得的好医生!今天,刘先生又遇到了麻烦:在最近的一次例行复查中,他的血管磁共振片提示某根血管重度狭窄!拿到报告以后,刘先生顿时懵了,感觉自己又“大难临头”了。正巧当天有景教授的门诊,他便直接挂了号,惴惴不安地等待“最后判决”。景教授在仔细读片后告诉刘先生,他的支架完好无损,没有什么问题。至于报告中提示的某根血管“重度狭窄”,其实并不是真的狭窄,而是支架把病变血管撑大了,支架远端的血管看起来比较窄而已,血管实际上是通畅的。见刘先生将信将疑,景教授特意让学生把刘先生的片子“调出来”,直接指着电脑上的图像为刘先生做详细解释。渐渐地,刘先生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长吁了一口气。“景教授,您真是又一次救了我啊!今天早上拿到这个报告,我感觉天都要塌了,连早饭也吃不下了。我才50岁不到,如果血管再堵塞,我就真的完了!幸好今天您看门诊,否则我真的要被吓死了。这下好了,压在我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你看,血管是通的,不必担心!”

“从来没有医生这么认真地听我讲话,要是早点遇到您就好了!”

69岁的张老伯是一个“老病号”,半年前因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90%而做过一次支架植入手术。不料,手术并没有改善他的不适症状,尽管吃了不少药,但胸闷、胸痛症状仍不时发作。张老伯说,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医生也给他开了不少药,但就是不见好转。前几天,他在电台里听到了景教授爱心救助患者的故事,非常感动,希望精于血管病治疗的景教授能救救他。

接过张老伯递过来的厚厚一沓病历和检查报告,景教授发现,张老伯的全身血管几乎都有问题,颈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冠状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再看他的诊治过程,能用的药、能做的检查和治疗,也几乎都做过了。

在景教授翻阅病历的同时,张老伯向景教授详细介绍了近半年来他的痛苦就医经历:去年年底,张老伯因胸闷、胸痛被送到某三甲医院急救,医生怀疑是冠心病,将他收治入院。入院后,医生为他做了冠脉造影,因发现一根血管不好,就为他植入了一枚支架。张老伯以为,装了支架以后,病就会好起来,谁知胸闷、胸痛症状一点都没有缓解,仍时不时发作。后来,张老伯去了另外一家医院就诊,挂了特需门诊号,专家告诉他,他的不适症状可能是血管痉挛引起的,考虑到他病情较重,便将他收入了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张老伯的胸痛症状仍反复发作,未见明显改善。后来,医生增加了硝酸酯类药物的用量,张老伯才感觉病情略有好转。出院以后,为了避免发病,张老伯成了“重点保护对象”,什么事都不做,连倒杯水都由家人代劳。然而好景不长,当听说“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多吃,多吃会耐药”以后,张老伯把硝酸酯类药减了量,不料没过两天,病情又加重了。现在,张老伯又把药量加上去了,但胸痛还是反复发作,他和家人都焦虑万分。

就这样,张老伯把自己的就医过程完完整整地讲了一遍,景教授也静静地倾听了20分钟以上。还未等景老开口,陪在一旁的张老伯的儿子情不自禁地感慨道:“我们走了很多家医院、看了那么多医生,能耐心听患者讲述病情的,景教授是第一个!”而更让张老伯和家属们惊讶的是,景教授开出的处方,竟是如此与众不同:不是继续加药,而要尽可能减药;不再继续做检查,而是不再做检查;不再过度依赖药物和医生“救命”,而要学会“自己救自己”!

景老告诉张老伯,他目前的用药方案都是合理的,不需要再加药,也不需要再做更多检查。在适当时候,还可以减药。张老伯的当务之急,不是吃药,而是要努力调整心态、改变生活方式。

“不要整天窝在家里,要亲近大自然。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约上几个老朋友外出散散步、打打太极拳。在家不要整天看电视,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但不要打牌、打麻将。你会不会写书法、画画?没事的时候写写画画也挺好!” 景教授笑着对张老伯说。

“我平时就是看看电视,不打麻将的,以后要多听听音乐。自从生病以后,我就基本不出门了,以后要多出去走走。太极拳我不会打,得重新学了。书法我不会,手抖了,写不好,哈哈!”张老伯受到景教授风趣幽默话语的感染,一改之前焦虑的样子,轻松了不少。

紧接着,景教授又笑着对张老伯的老伴说:“你也不能太‘宠’他了,一杯水都不让他自己倒!今后,家务分给他干!”这下,整个诊室里的人都被逗笑了。原本一肚子怨气、一脸紧张的张老伯夫妇,也开心地笑了。张老伯还笑着说:“以前家务全是的,现在都是她做,辛苦她了!”

经过一番愉快的交流之后,张老伯一行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虽然景老没有开一粒药。

“高!”站在一旁的记者在心里暗暗叫绝:“在景教授看似玩笑的话语中,其实蕴涵着很多对张老伯有益的治疗理念。在谈笑间,景教授已经为张老伯及其家人成功进行了一次心理治疗!”

景老告诉记者,对于张老伯这种多血管病变的患者,医生所能做的,其实并不是太多。这也是为什么,他看过很多专家、做过很多检查,病情仍未明显好转的原因所在。当医生面对这类患者时,就需要有创新的治疗理念,不要重新回到检查、治疗、再检查、再治疗的老路上。他给张老伯的这张特殊“处方”,或能帮助张老伯走出“药越吃越多、病越治越重”的恶性循环。

“你吃的药、做的检查已经够多了,现在要争取减药,而不是继续加药!”

中医把脉法教学篇(10)

现代医学认为脉搏搏动的形成,是每一心动周期中,随着脉压的周期性波动,在浅表的动脉血管上产生的可以扪到的扩布性搏动反应。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把脉搏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关于脉学的论著,不胜枚举,众多专著之中,首推李时珍《濒湖脉学》最具有权威性,至今仍为广大杏林子弟所习颂。该书取明朝以前诸多脉论精华,并且以自己研究脉学的心得加以补充,对各种脉象的主要特征、主病特点,以及相类似脉象的鉴别等,均以歌赋的方式做了详尽的描述。尽管成书于数百年前,但对现代中医临床仍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虽然目前中医学术界对脉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仍未能突破前人,浮沉迟数等二十八部脉象,其体状、相类、主病等内容仍然与几百年前的《濒湖脉学》没有太大的出入。李时珍的脉学论断迄今为止,仍具有绝对权威性,再看其脉学诗句,也使用了很多不太肯定的字眼,如……非……既……,或……,多……等,因此说,独尊诊断,舍弃其他诸诊,尤其是问诊,绝对不是科学负责的态度。

上一篇: 语文教学的问题 下一篇: 民间借款风险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