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4 17:20:51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篇(1)

初中阶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需要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练习。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部分试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概述

开放性试题,是以试题的标准答案相对比得到的,是指试卷上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所写的答案言之有理或者符合逻辑即可。这类试题需要学生在做题时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思考,创新立意,在创新的同时,还要兼顾题目的要求或者上下文的逻辑等。

初中阶段语文试题中的开放性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具体描述漫画的图画含义,论述漫画所蕴含的内涵,给图画增添题目等;补全小文章的上下文,补充文章中的对话等,要求补充内容或补充结局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描述观看文章后的感悟,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根据题目的描述按照要求进行作答,一般为对某个事物或某个观点的简要论述等。这些题目的日常训练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要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新。

二、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

1.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概述

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的双效度分析,是指对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分析。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内容的有效性,指这些题目具体内容的考查方向,表明了在初中语文学习或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向以及教师教学的策略内容。结构有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整个语文试卷中的结构的分布、分数的占比等,表明了开放性题目在语文教学或者语文学习中的难度程度以及学习比例等。

(1)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

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分析是指初中阶段语文试卷中的开放性题目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查方向和目标,出题人的具体出题意图、与试卷其他题目类型的结合程度以及该类题目对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进行了要求。

综合分析初中阶段语文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或能力,开放性试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以及题目关键字词、重点论点的分析提取能力提出了要求。

例如:在2015年江苏省无锡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简短的材料,联系材料并以“善举无价”为观点来简要阐述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这道题目,就是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的关键字词以及中心论点,明确题目的要求。其次,需要学生展开思维、发散思维,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论证“善举无价”这一中心论点。接下来,需要学生在某一个重点论据下面,创新选择一种论证方法,如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等,打造该题目的亮点。最后,需要学生使用纯熟的语言表达技巧来将自己的论证过程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2)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是指在初中阶段语文科目的考试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语文试卷中的占比近几年有所提高,能力要求有所提升。整个试卷的阅读部分以及写作部分开放性题目的分数一般为6~12分之间,占试卷总分的4.61%~9.23%。大作文部分分数满分50~65分之间,分数占整个语文试卷的38.46%~50%。

现将2015年江苏省13市的语文中考试卷中试题的结构总结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开放性试题在语文学习、语文试卷中的占比都极高,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一般阅读中或图画描绘、文章上下文补充等部分的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中的位置位于作文之前,学生在考试中非常容易出现做题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学生先写大作文,最后对这些开放性题目潦草写写了事,或者甚至干脆放弃了这些题目的现象,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上的这一布局也是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用之一。

三、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启示

通过上述对初中阶段语文科目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教师在语文科目教学中,要针对考试试题中开放性题目的特点、考查要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1.提高学生对语言写作、运用等方面的重视度

语文科目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能力的提高更是如此。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训练的重视程度;其次,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名家大作,针对学生认为好的一些段落和语句进行模仿性练习,通过不断练习、不断修改方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改善学生的写作结构,增强学生在表达方面的能力。

2.关注开放性试题部分的评分标准

语文开放性试题能力的提高,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就体现在开放性题目的得分水平上,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在语文开放性题目这一类型上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教学中,要以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为授课指向,以评分标准为标杆,从而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

开放性题目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思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应多组织一些辩论课、讨论课等,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辨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辩论、谈论其他同学的思路来发散自己的思维,不断练习,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开放性

思维。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题目向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加深认识,通过将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开放性试题部分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数,为学生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篇(2)

一、 把修辞教学引入初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初中语文教师对修辞教学不够重视

在实施初中语文修辞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语文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对修辞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同时这些老师还不具备较高的修辞教学素质和能力, 即使进行修辞教学, 也难以收获理想的效果。另外, 还有一些语文老师把修辞教学理解成为对修辞格的判断, 造成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2.没有明确的修辞教学标准

在进行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没有明确的教学标准。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 还没有制定出一整套目的明确的执行标准, 只有一些针对简单修辞方式的了解和论述, 而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需求。

3.没有正确的修辞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 教师对修辞教学的重点环节存在着偏差的现象。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只是把修辞教学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忽视了修辞教学涵盖的巨大知识面和知识容量。虽然也有一些初中语文老师能够把语言能力的提高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但还是不能真正把修辞教学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联系在一起。

二、 如何正确实施初中语文修辞教学

1.正确认识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老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高度的职业精神, 避免在正确认识修辞教学环节上出现偏差。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修辞教学对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还要具有较高的修辞教学的素养和能力, 并且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使自己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修辞教学知识和经验, 为修辞教学提供知识储备。

2.把修辞教学方法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里

语文教师要不断推进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深入步伐,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里, 把修辞教学不断地进行渗透。在教育体制改革浪潮的冲击下, 初中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要求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因此, 很多学校针对语文教学改革也做出了许多课程上的修正, 把修辞教学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丰富语文老师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的过程中,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3.要清晰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修辞教学内容

如何才能有效扭转修辞教学的缺陷, 这就要求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修辞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修辞教学内容要能够熟练地掌握和执行。也就是说初中语文老师对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同时初中的语文老师还要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修辞教学不单纯指的是适格的教学, 它还包括像句式的修辞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层面, 不能重此轻彼, 造成修辞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完成。

4.充分调动学生对修辞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篇(3)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85-02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新课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就部分学校目前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来看,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满足新课改在英语文化素养、基础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如,《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求英语教师能够用标准英语组织课外学习活动及课堂英语教学;能够针对一般问题,通过得体的语言与外宾自然交谈;对发生的简单事件,能够用英语详细、连贯描述,并保持语音语调的准确自然。除此之外,新课改还在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创意设计能力、掌控课堂能力等方面作了严格要求。将初中英语师资队伍的实际水平与以上这些标准进行对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目前初中英语师资队伍的实际水平与这些标准还相差较远,难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初中英语新课改的实施,给英语任课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个人能力的发挥上感觉力不从心,较弱的组织管理能力、较低的英语文化素养、较差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过于单一的英语知识结构、过窄的英语知识面等,都已成为制约和影响新课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的主要障碍。

2.学生缺乏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方法。较强的学习能力、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是保障学生顺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较强的英语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具备,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四种:交际法、资源法、调控法、认知法。由于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传统行为主义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单纯地对记忆和模仿进行强调,而忽视了思辨和创新,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自主独立性较弱,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个别学校的英语教学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对英语理论知识的讲授。除去教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方法外,几乎不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及能力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养。学习方法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较差。个别学生甚至不能独立、连贯地对单词进行拼读,更不用说英语写作、阅读等能力了。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能力及方法的培养和指导,是导致以上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虽然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影响,使教师落后、传统的教学思想得以改变,但是许多教师依然没有树立起先进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观念。

二、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1.明确英语教学目标。要想推进新课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化,完善初中英语教学,必须要对英语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准确化。只有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才具有较强的评价性和可操作性。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能够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应对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终身、全面发展方面。具体来说,就是不仅要注重英语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它们,还要重视对学生英语创新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智力方面对学生的开发,还要注重在非智力因素上对学生进行开发,即新课改所提倡的价值观、态度、情感相结合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这三者进行科学的整合,将英语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在英语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中对价值观、态度、情感逐步加以渗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因此随着英语课堂教学动态的变化,教学目标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不一定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做到面面俱到,只要能做到有所侧重就好。在一堂课中,只要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的,均可作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完善教学内容。新课改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主要包括英语文化素养、学习方法、态度情感、运用技能、基础知识五个部分。英语文化素养包括了所学语言发源国家的风土人情、价值观、文化艺术、地理历史、生活方式等。文化素养的具备能够保障学生在运用英语时做到符合语言发源地文化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学习方法指的是为了获得有效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相应行为及步骤,包括资源、交际、调控、认知等方式,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学习态度情感是指合作精神、意志、信心、动机、兴趣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及过程的有效性具有直接的影响,是保证高效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英语运用技能包括英语听力、交谈、朗读、写作四方面技能,是构成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英语基础知识主要涉及到话题、功能、语法、词汇、语音等五方面,基础知识是英语教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英语运用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这五部分内容相互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在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坚决克服以前教学中只重视英语基础能力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内容的错误做法。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采用“一刀切”方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考虑不足,忽略学生多层次发展需求,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是其中最突出的任务。为适应新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语文教学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

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强调多角度、开拓性的教学[1]。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到高中语文的过渡段,教师要引领学生从单纯的听、说、读、写向知R扩充、情感熏陶等方面转变,要完成这样的重大任务,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指导,培养的学生文学素质、文字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从学生全面发挥角度看,多元化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需求是相适应的,能够为学生提供知识、感知、理解等方面的引导,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新课改目标。

二、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方式

思维决定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思维可以衍生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思维方式单一,将增加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方式,针对教学内容积极的开拓创新,拓展思维、开拓视野,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如,讲《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教师一方面结合唐雎与秦王的故事教学,另一方面延伸至“蔺相如使秦”等外交故事,开拓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强权政治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实现《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及写作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但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后,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及创造力,多元化的启发与引导学生发展[3]。在这样要求下,教师课前必须编写多元化教学方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如,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师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多元化教学方式设计。第一,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查询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材料准备齐全,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文章的故事、背景、人物等有全面了解;第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描述语言等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第三,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解读文章背景,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际关系、金钱关系等进行深刻认识;第四,鼓励学生从现代人角度看待于勒兄长一家人前后态度及其转变,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格。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方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多个角度学习语文知识,理解其中蕴藏的深层次内涵。

(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多元化教学手段是实现多元化教学的必备条件,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利于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发展,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如多媒体课件、微课、慕课等,为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适合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水平。如,讲《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展示的直接性、直观性及形象性。设计多媒体课件前,教师要收集与之相关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如电视剧《水浒传》等,利用影视材料完全展示“智取生辰纲”全过程,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认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层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语文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实施多元化教学,多角度、多维度的引导学生发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篇(5)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133229.CoM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篇(6)

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教学体系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教育方法对语文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在语文教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这使得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改进教育方法,不仅仅能够弥补语文教学中其他教育资源缺失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初中语文教育中存在很严重的缺失现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育的缺失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建议,期望能够为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 应试教育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因此学生在初中的学习阶段,还是以升入高中为主要目的,而高中教育的差距也是的学生和教师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进而期望能够进入到教学质量较高的高中继续学习,为将来升学做好准备。这就使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较多的时间花费在考试要点和课本知识上来,这就与初中语文的教学本质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基本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2. 对传统文化继承教育的缺失。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度的任务,是学生观念转变的桥梁,也是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因此初中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之外,还要通过教育教学来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初中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文化的延续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3. 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修养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以及逻辑能力,但是由于学生逻辑能力的欠缺,导致了学生在语文写作或者书面表达方面捉襟见肘,而这也影响到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造成这种原因的本质就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修养不足,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素质教学的要求背道而驰。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语文写作的时候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不能在写作中收放自如。

二、初中语文教学缺失的主要表现

1. 素质教学的实施流于形式。自从我国社会素质教育提出来之后就成为我国教育界讨论的特点话题,引起了我国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实际额情况是,素质教育仅仅成为一种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没有体现出来,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

2. 校园文化资源利用的缺失。初中语文教育要注重内外部文化的建设,其中外部环境主要是指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利用,校园文化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初中语文教育中对校园文化的塑造不够重视,导致整个语文教育教学受到严重的影响。

3. 教学中人文主义观念的缺失。人文教育的关键因素便是对学生的情感滋润,初中语文教学往往是以德育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但是仅仅是德育教育却容易忽视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包括感情倾向、审美意识和价值观等,正是由于对这些方面的缺失,才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感到枯燥乏味。

三、改进语文教学缺失的对策建议

1.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制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根据素质教育和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在目标的制定上,除了学习成绩目标之外,更要涵盖德智体等过个方面的教学目前,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价值观培养的目标。

2. 注重校园文化的塑造。初中语文教学环境对于整个语文教育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思想修养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校园环境和文化的塑造,通过良好的文化环境塑造来培养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3. 构建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学课堂。现代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引导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课本知识的教育,要鼓励学生通过各方方式和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与教材相关的更多知识,鼓励学生对情感的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现。对于其他文学之外的文化也可以适当的接触,同构成学生丰富多彩的文化结构。

初中语文教育是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但是鉴于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各种欠缺,导致了我国初中语文教育达不到其要求。因此要通过各个方面的改进,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各种缺失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中的人文格调,从而唤起自身内心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主编《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2000年9月.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篇(7)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性教学活动。在教学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初中语文教学学科发展及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只有正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努力创新,才能让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虽然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限制。下面,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

1.1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人文性过多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些人过于关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人文性,将语文教学重点放在情感教育与态度教育上。这样,初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忽略,教师不再仔细地讲解课文,不再引导学生全面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很少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完全丧失学科特色,影响语文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

1.2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关注过多

教学改革下,许多老师认为只要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及创新化,就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教学内容与目标不尽相符。一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或者探究模式教学。在这些活动中,并不是所有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理解活动目标,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不足。教师只关注教学形式的丰富,而忽视教学形式丰富的作用,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方法

教学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行为改革与创新。下面,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改革方法进行分析:

2.1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创新

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爱好,有效营造教学氛围。教师应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自主性学习与探索。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是初中语文学习活动的被动者,很少有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与思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会让学生具有探究积极性,让教学活动更顺利。

如讲解《紫藤罗瀑布》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问学生,“你们心目中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运动,并且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换意见、分享想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促进教学活动自然与顺利地发展。

2.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是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合理设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语文学习水平及新知识接受能力,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内容设置,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在教学创新的今天,教师可以将自主学习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利用多重标准要求班级学生,使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

如学习《安塞腰鼓》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设置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发现生字与生词。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找到每段的关键句。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需要其提出三个有效问题,找到答案。

3.结语

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明朗。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需要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的重视。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持续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应用,为当代初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篇(8)

初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是初中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提出明确要求,即“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适应新课改形势下“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的发展趋势。然而,与中国文学相比较,外国文学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思维方式,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我国对素质教育重视度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人文性、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时代需求,培养具有中西方文化特长和人格特点的新型人才,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加入和选择,是初中学生接受西方历史文化十分重要的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和教学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极大重视。文章主要从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及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

目前,随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国语文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和发展,而且,语文教材的选材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时展需求。下面从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这一重要语文教学目标,加强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这一目标而造成的教材变化,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可是由于阅读资料的限制,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量比较低。此外,由于教师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认识上的偏离及采用的不合理教学方法,而且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不能与时俱进,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讲解比较粗略,采用与我国文学作品相同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指导者和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必须受到重视。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进行转变,这是改变目前教学状况的关键,而且,语文教师要使自身外国文学修养和素质不断提高,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及时更新外国文学知识,充实和丰富知识,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融会贯通,不断开拓学生思维,从而使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

考虑到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既要注重选文的教育价值,又要重视外国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设置,注重人文教育和人文主义理念的培养。选择的外国文学作品要能突出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对外国文化、政治、经济、科学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有所涉猎,充分摄取外国文化的精髓,使对文化、政治等的了解与国际社会接轨。此外,选材的难易程度和选文的题材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特别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符合学生需求为目标,在满足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对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和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都应该受到足够重视,既要充分满足初中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要满足广大教师的教学需求,为学生了解异域历史文化提供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而且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多元文化素质提高十分有利,使学生更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发展形势。因此,加强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势在必行,符合时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开辟重要道路。

参考文献:

[1]杨笛.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1):67-69.

[2]胡春梅.论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教学的背景知识.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3):71-73.

[3]海锦霞.试析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问题.教材研究,2007(12):9-12.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篇(9)

初中语文教学要基于全体学生实施教学,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近年来,我对初中语文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收获良多。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从课堂互动分层、教学反馈分层、课外辅导分层、测评分层等方面狠下功夫,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一、课堂互动分层策略

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互动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呢?我的经验做法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内展开互帮互助,相互探讨,从而推动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的做法是:第一,对课堂教学目标实施分层。可将初中生分为A(好)、B(中)、C(差)等3个层次。在传授知识点的时候,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的相关标准,对上述3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在教同一内容时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制定出相应目标。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点掌握好,重点是记忆及模仿;对B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对文本的关键句子能进行理解分析、并弄懂作者的写作情感;对A层次的学生则重视其对初中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对课堂训练实施分层。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C层次的初中生。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上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性内容,则可以鼓励这个层次的学生大胆回答,寻找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他们回答不准确,则可以给予指导,帮助其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对于B层次的初中生,则可以提示、引导,将问题深入下去。而对于A层次的初中生,要提出更高的训练要求,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学习,实现重难点的突破。教师在对初中语文知识点进行分析与介绍的时候,应该准确把握好授课节奏,可运用板书、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初中生可以轻松愉悦地在课堂上消化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对于那些拓宽与延伸的知识点,则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从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比如,在传授《岳阳楼记》这个知识点时,我分层教学的经验是:这篇课文中,针对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其掌握课文中中心主旨以及名言警句;针对B层的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一些重要实词;而A层的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通过一些语句来理解作者为什么在文章末段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议论。由于分层教学设置的问题能够考虑不同层面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享受思考的乐趣。这样的分层学习内容、学习手段符合其心理特点,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产生了学习的愉悦感,获得了足够的自信心。从而,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得到了稳步提高。

二、教学反馈分层策略

可以说,练习与作业是初中课堂教学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教学反馈之主要形式。按照分层教学相关要求,我对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练习根据A、B、C等3个层次设计出来难度为高(综合题)、中(提高题)、低(基础题)等3个层次。对于C层次的学生,只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记住基础知识,会做基础题目。对于B层次的学生,则让其联系提高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将大部分的基础知识运用在具体实践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及学习水平。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学会做些综合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及综合应用能力。比如,在《岳阳楼记》一文学习后,结合课堂学习效果,给C层次学生几道题目,内容是重要字词解释;给B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就是一张小试卷,内容为重要字词解释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而A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除同给B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一样之外,还给出了这样一道拓展性题目:本文与杜甫诗《登岳阳楼》都是以岳阳楼为题材的,分析它们的内容、结构有何异同。而这个拓展作业正好能满足A层次学生学习能力强的一个特点,同时可以帮助他们从一些相同事物中找出规律,提高他们的自主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课外辅导分层策略

初中语文课外辅导其实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但是,在课外辅导中不能够额外地增加题量,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应该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比如,对于C层次的学生,应该指导其学会找出自身的学习障碍,然后引导其不断充电,弥补不足及漏洞。尤其在新知识点的学习方面,更是要督促其加强学习,不要落队。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要重点培养其自学能力,辅导其阅读与课本相关的、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拓展其语文文化视野,不断提升其语文综合的应用水平。

四、测评分层策略

初中语文教师应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所获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给予客观而准确的评价,在每一个评价层次中都设有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这四类评价,从而帮助他们可以有效地调控好自身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与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要注意适当评价量化过程之各种正面的激励功能。初中语文教师要按照评价结果跟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肯定学生的成绩并帮助学生总结与提高。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要打破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全部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助推器”。

总之,将分层教学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以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差异性,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张扬个性,鼓励其不断创新,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根平.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科学教育.,2011(03).

[2] 盛慧.分层教学:适应性教育的艺术[J].新课程(综合版),2010(11).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篇(10)

一、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渗透情感教学

语文教学中充满情感氛围的情境创设可有效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新课标大力提倡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学法。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例如,可以插入一段音乐,或者是动情朗诵一段文字,或用实物进行演示等。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使语文教学过程实现有效的情感渗透。多媒体技术具有音频以及视频播放功能,可极大地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如,在学习《,你在哪里》一课时,学生在对总理品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在聆听配乐朗读时,会自然而然生出一种对的尊敬以及怀念的情怀。然后教师再通过视频进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播放,看到这里时部分学生会由于总理离去而伤心落泪,这样就实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渗透以及融入。不过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找准最有效的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不同切入点,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良好的渗透,实现情景交融。情感是人们在受到刺激后表现出来的世界观,是影响个人态度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渗透,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

二、通过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来渗透情感教学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不断提高其对祖国语言的读说听写能力,从而对汉语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认识以及运用。通过语文的学习,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境界,让其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情感,是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如,在学习《枣核》一课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会游子的满腔报国热情;又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体会父亲对儿子伟大而深沉的爱。通过对课文的深度挖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课文中都饱含着作者深深的情谊,而这些必须通过认真体会才可以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情感的桥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和作者展开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通过无数遍的诵读以及咀嚼,用知识以及情感滋润自己干枯的心田,从而实现愉悦身心以及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是为了使学生明白人生道理,提高写作水平,使其在写作中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写出有血有肉,感情丰富,表达形象而又生动的文章。因此语文可谓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将来升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准备阶段。尽管初中语文课在开展过程中通过写作以及阅读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过其最终还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作文写作中将所学知识得到更好地运用,因此教师务必要注重对知识的实践性运用。关于写作素材的来源,一是通过课堂教学累积,二是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亲身经历累积,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以及物,与此同时,在课后加大阅读量,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扩大眼界,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在真正写作时对所学知识手到擒来,融会贯通,做到游刃有余,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使文章更为充实,有血有肉,形象生动。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及时指出其运用素材方面的不当之处以及文章中部分词汇的不合理之处,例如用一个词语表达一个人对某事的看法,究竟是“一语道破天机”更为恰当,还是“一语中的”更为恰当呢?用词的准确性也是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的,只有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和价值观形成以及丰富情感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通过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努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充满情感氛围以及感染力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背后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全面而又深入地体会作者情感,从而丰富学生情感;情感渗透教学最终是为了在写作中运用,为写作服务,因此,教师还应在作者写作中积极渗透情感,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将情感有效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上一篇: 小说语言特征 下一篇: 农村创业致富项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