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存在的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3 16:46:15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篇(1)

护生参加ICU实习是临床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CU是一个重症患者多、病情复杂、处理讲究时效的场所。它集中了现代化的生命监测仪器和设备,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的知识面广而深。对于实习护生,在教材中无专门的重症监护课程,给我们的护理带教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1]。 本文通过对临床护理实习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最终达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1 ICU护理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作环境因素

ICU(特别是综合ICU)仪器设备多,工作人员多,危重病人多且来自不同科室,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治疗项目繁多,随时需要抢救,加之无家人陪护,要求护理人员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而护生实习时间仅为4-6周。因实习时间短,加上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部分护生到ICU实习时常无所适从,适应环境慢,易产生恐惧、焦虑、压抑感,难以进入工作角色。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未进行其他临床科室轮转而直接进入ICU实习的护生。

1.2 带教方面

1.2.1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ICU工作繁重,年轻护士多,使得一些低年资的护士不得不担任带教任务。许多护士临床经验尚浅加上学历相对偏低等因素,能力也参差不齐,随着科学的进步,学科的不断更新,高档仪器的引进,如不提高自身素质很难满足护生的要求且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

1.2.2思想上存在误区,缺乏带教热情。

部分护士思想上存在误区,对护生实习目的不明确,认为护生实习是帮助自己减轻工作负担的。但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护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各项护理操作要领,对具体工作无法独立完成,这样不但对工作帮助不大,还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部分护理人员不愿对护生多讲解,只是自己操作,对护生缺乏带教热情,使护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氛围,易产生厌倦情绪,达不到实习目的。

1.2.3缺乏专职带教老师,带教方式不妥。

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绝大多数带教老师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带教课程培训,带教工作基本上是兼职完成的。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方式欠妥,带教只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使护生只知道做而不知道思考,很多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带教中过于刻板,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护生的潜能不能更好的发挥。要求又过于严格,态度冷漠,沟通交流少,使护生不敢提问或动手操作,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护生方面

1.3.1职业素养欠佳。

部分护生就读护理专业并非自愿选择,而是父母为了子女将来就业所选择的一条出路,所以在校学习不努力,上班时玩手机,打电话,不遵守劳动纪律,缺乏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

1.3.2 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差

目前大多数护生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不能吃苦,上班时多数是在老师分配下完成一些简单操作,缺乏主动勤奋和工作热情。轻视基础护理操作,喜欢做技术性操作如注射、输液、导尿、吸痰、插胃管等,因缺少临床实践,患者对护生缺乏信任,不愿其为自己操作,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对护理操作技术掌握较慢。

1.3.3 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薄弱

护生法律意识浅薄,在校时缺少法律知识教育,进入临床实习对医疗护理方面的法律知识,医院的医疗纠纷知之甚少,有的护生认为出了差错有带教老师负责,与己无关,对自己应负的责任不明确,所以在实习中不能从法律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说话做事不严谨,易造成医疗纠纷。

2 对策

2.1 健全科室带教组织,实行动态管理,反馈带教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设带教组长,采取“一对一”跟人带教模式,护士长负责教学质控 。

2.2 做好入科教育

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包括学历、来源、是否转过科等,正确评估学生状况以便分配时有的放矢。针对时间短,环境特殊的情况,首先应由带教组长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筑布局、特点和分区管理要求以及工作制度、疾病类型,使护生尽快熟悉新环境进入学习状态。对不同时期、不同学历、不同学校要分别制定带教计划。提出要求。然后由带教老师具体实施临床带教。

2.3 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打破以往论资排辈,以老为先的带教模式,选拔带教老师时,除重视学历外,还应强调护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按照临床教学要求选拔带教老师。选择工作敬业,业务能力强,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师为带教老师,大专、本科护生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带教。带教老师必须走出误区,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护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到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篇(2)

2 结果2.1 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在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操作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等,其中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例数为40例,其占比为44.44%,操作能力差例数为30例,其占比为33.33%,应变能力差例数为20例,其占比为22.22%。见表1。表1 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n(%)]2.2 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情况回顾性分析ICU护士的护理过程,在采取措施之前,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掌握水平有待提升,护士的满意度为72.22%(65/90)。在采取措施后,显著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养和护理技能掌握水平,护士满意度为94.44%(85/90)。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取措施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篇(3)

重症监护室(ICU)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1],是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地方。作为临床实习的一个重点科室,ICU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多变的病情往往使实习生茫然不知所措,不能很好进入角色。为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笔者对本院ICU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院外科ICU共接收36名实习护生。其中男生4人,女生32人。本院校学生20人,在ICU实习时间为3周;外校学生16人,ICU实习时间为4周。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4人。ICU实习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技术操作及专科理论知识。

1.2 教学方法

采取一对一方法实施临床带教。入科前3天由总带教老师负责培训,包括介绍ICU的组成、职能、环境、进入ICU的注意事项、ICU的工作特点及服务理念等,让学生对ICU及危重病医学有初步的认识。根据实纲的要求制定带教计划,要求细化到每周的教学安排。

实习最后一周进行出科成绩评定。评定指标及考核内容包括:评价表(包括思想品德、工作纪律、工作整体性、计划性、独立性、合作能力、应急能力等的总评)占20%、过关项目占20%、护理程序运用占10%、基础操作占20%、专科操作占20%、理论成绩占10%。

2结果

36名学生全部按照计划完成ICU实习,掌握ICU基本工作流程和基础的监护抢救技术。护生出科平均成绩为87.2分,理论成绩平均84分,技术操作成绩平均89分。

3讨论

ICU收治的是各种急、危重病人,涉及多个临床专科,集各种先进监测、仪器设备于一体,实习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教学大纲针对ICU的实习要求存在内容广泛、操作复杂与实习时间较短的矛盾,因此认真分析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的ICU护理教学方法是临床教学的重点之一[2,3]。我院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任务繁重,而且ICU接收的实习护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实习时间有所不同,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1护生进入角色困难

重症医学虽然已经成为二级学科,但在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危重病医学的专科知识,仅是在各门临床课中学到一些疾病危重阶段的内容,这可能导致学生到ICU后不知从何学起。而且ICU环境特殊,工作压力大,具有仪器设备多、报警声音不断、患者病情危重、突发事件多等特点。部分护生可能因环境陌生或压力过大产生恐惧心理,很难适应实习角色,面对病人感到束手无策。

3.2不重视基础护理

ICU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较多,护生往往在实习初期对技术性较高的专科操作,如动脉采血、气管插管、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但对床上浴、口腔护理、更换床单等基础护理重视不够,在完成实纲的要求后不主动参与生活护理。

3.3缺乏整体医学观念

ICU 集中了各专科危重病人,而且同一患者的疾病往往涉及多个脏器、多个学科。与传统学科不同,危重病医学更强调以整体的思维来诊治患者[4]。护生从其他专科轮到ICU 实习,往往只能观察到患者片面的生命体征的改变,缺乏从患者整体进行综合判断的思维方式,需要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加强。

3.4带教老师压力大

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的主体之一,其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5]。ICU工作高度紧张,护士队伍较年轻,带教老师要承受来自学生和危重患者的双重压力,需要付出双倍精力,在某种程度上临床教学可能成为工作的负担,致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未得到老师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机会,ICU实习有可能变成单纯的观摩学习。

4管理对策

4.1临床教学循序渐进

为减轻护生压力,教学应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展开,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制定每周的教学计划,第1周以熟悉环境、了解ICU理念和工作模式为主,消除学生对ICU恐惧、排斥等心理。第2~3周实习内容逐渐接触ICU常见的危重病人护理及基本抢救监护技能,理论讲课和临床实践同步进行。第4周进行考核,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此教学计划接受度比较高,能较快转变角色,顺利完成ICU实习。

4.2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

带教老师的言行对护生的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临床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设立总带教老师,负责整体把握教学计划和日常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调整。所有带教老师必须参加医院的教学培训后方能担任教学工作。每年度教学结束后实习护生评出优秀带教老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4.3培养临床整体思维能力

在ICU临床教学中要坚持整体思维,无论病人还是疾病都要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教会学生不仅要观察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还要考虑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病人的基础生活护理,提高学生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度。

4.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采取教、学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查房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或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制作成讨论题,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练习从整体的观念思考临床的问题。

由于ICU病人周转快,一些很有教学意义的病人往往很难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碰到,因此,总带教老师将平时遇到的典型病例收集整理,做成多媒体教学材料,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ICU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认真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人施教,教学计划与时俱进,有利于提升护生的临床护理水平和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大为. 21世纪的医师丛书-危重病医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2]梁玲, 高海莲, 曾新芝. 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2): 161-162

[3]张春英. 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6): 692-693

[4]叶进燕, 林锡芳, 潘景业. ICU临床见习带教的方法和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11): 1056-1057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篇(4)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83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住院过程当中有机会发生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 这种风险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在医院护理工作中, ICU病房内的患者可谓是病情复杂多样, 病情发展较快且变化大, 加之ICU工作繁重、压力大等问题, 往往导致护士产生疲劳, 因此较为容易发生护理风险[1]。护理风险是临床护理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综合性ICU工作应该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 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 护士应该对常见护理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平日的工作中多注意潜藏的护理风险, 通过对风险的判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护士应提高对ICU护理工作中风险的防范意识, 确保每一次的护理工作具有最佳的安全性。本文就综合性ICU存在的护理风险做出具体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综合性ICU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1. 1 未按计划性拔管操作 在ICU临床护理中, 某些非计划性的操作会引发护理风险。例如非计划性引流管和非计划性拔管操作等。但非计划性的操作一般不会是医护人员引起, 而是患者自行拔除[2]。ICU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插有气管插管、导管、胃管等, 另外也会有引流管的管道受制的情况, 例如引流管道受压、脱离、扭曲、折叠等所引发的导管引流不畅通。在这些管中风险性最大的要属气管插管, 气管脱落情况紧急, 会使患者产生缺氧引发的烦躁症状[3]。而气管脱落导致必须进行二次插管, 可能引发气道损伤、延迟脱机、喉头水插管困难等。

非计划性拔管形成原因的根源总结为:①管道本身放置不规范、缺乏固定性, 在受到外力后产生脱落现象。②患者本人存在意识障碍或无法忍受插管所带来的异物感, 而自行拔除。③护士未对患者进行管道保护教育等工作, 未对具有烦躁特征的患者进行约束措施, 或措施力度不够。④护士在操作中因操作过失问题而引发的脱管。

1. 2 设备仪器的故障所引发的风险 在ICU抢救过程中相关医疗设备仪器如发生性能故障, 则定会影响到抢救与治疗的过程, 从而延误抢救的时机, 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也给医院带来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在ICU护理中的设备仪器性能故障所引发的护理风险, 其产生原因归纳为:①医疗仪器在设定参数上存在误差, 这种误差影响了护士对患者的正确诊断与用药, 一旦出现护理失误就会产生一定的护理风险。②护士缺少对患者的关怀, 仅仅只注重对患者疾病的救治工作。例如在诊疗过程中忽视了患者对于仪器使用的舒适度, 各种仪器的光电对患者的刺激。③医疗仪器缺乏定期的维护工作, 对于设备老化与轻微故障并没有及时的处理等。护士缺乏仪器维护意识以及相关的知识, 对设备仪器没有常规消毒的意识与相关制度。

1. 3 院内感染引发的护理风险 ICU患者通常个人免疫力低下, 但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侵入性的操作, 如果护士的无菌意识不强, 消毒等工作的落实不到位, 极有可能引发院内感染。ICU是医院中感染率高发病区, 根据相关统计, 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可达40%~80%, 且在抢救过程中感染往往是引起失败的关键因素。ICU病房中发生院内感染的一般性原因为:①ICU患者本身的免疫力较低, 并且很多患者是通过其他科室治疗后转入ICU的, 会携带一些具有耐药性的细菌。②ICU病房的患者较多, 并且往往是被聚集在一个大病房进行护理。住院空间相对拥挤, 加之消毒隔离的工作落实不到位, 从而导致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③护士缺乏院内感染防控意识, 平时对于院内消毒工作和无菌操作工作落实不到位, 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手卫生操作规范。

1. 4 护士配置与护理素质的问题 在ICU中, 如果护士的配置发生问题则会影响护理工作, 甚至引发护理风险。由于ICU护理工作的突发性与繁重性等因素的影响, 护士可能会处于长期的加班和精神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使护士感到疲劳, 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操作失误。加之由于医院人员配置问题, 护士中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的新护士, 这些护士也可能由于未能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 而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 引发严重的后果。另外护士素质的缺失也会引发护理风险, 例如:①护士的法律意识薄弱, 在护理过程中缺乏法律保护意识。护士坚持以患者疾病为中心而忽略了患者的个人思想、情感等, 与患者不能建立良好、完善的沟通。使得患者的配合能力差, 易发生护理风险。②个别护士的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态度恶劣, 在护理过程中用冷漠态度对待患者, 使患者产生抵触心理。③护士对于ICU护理工作的基本知识欠缺, 护理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护理工作中存在操作上的不足与管理上的杂乱。

2 ICU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防控措施

对ICU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部分护理风险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应的防控措施:①通过管理手段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通过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情绪状态判断对患者插管的合理性及方法性。在插管的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检查管道的固定性和耐受性, 并选择适当的、有效的约束方法。②对于ICU的相关仪器应该做到定期检查, 发现隐患要及时排除。③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要落实到位, 护士应该时刻注意“手卫生”这一系统性消毒的工作。④院方应优化护士配置, 减少护士恶性加班的情况。另外定期进行护理知识培训以及业务培训, 提升护士素质。

参考文献

[1] 钱淑清. ICU 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护理研究, 2005, 19(3):69-70.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篇(5)

ICU是对各种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科室。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需要,提高护理满意度,我科实行了对ICU病情平稳转科的病人进行回访及护理满意度测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ICU病情平稳转科的患者194例。男112例,女82例;年龄19-88岁;在ICU治疗时间为2~66d。

1.2回访内容及方法

一般在患者转出ICU病房后的2~5d内,由护士长或年资较高的护师对患者进行回访。鼓励安慰患者,关心患者目前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及家属饮食、活动、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促进其早日康复。了解患者在ICU的感受,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最后让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等,通过反馈,指导和改进今后工作。

2.结果

对ICU护士护理服务态度表示满意190例,占97.9%;对ICU护士护理技术表示满意191例,占98.5%。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仪器噪声较大;邻床位的病人干扰;夜间的灯光要求;延长探视时间等。

3.反馈意见处理

3.1首先组织科室质控组成员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出具体改进措施。

3.2对于护理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向护理部和院方汇报,争取尽快解决。

4.体会

4.1有利于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通过回访有助于围绕患者需求改进护理工作,护理管理者可以从中得到真实全面的反馈意见,了解到ICU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及时改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4.2提高ICU护士的综合素质:回访制度的建立充分展现了ICU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1]。通过回访,ICU护士需要面对不同的患者,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要有较强的沟通技巧。这就要求回访护士必须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医学心理学、伦理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又要有交流的技巧和勇气。

4.3化解矛盾、减少纠纷,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建立:通过回访能及时发现病人的不满情绪和纠纷苗头,并通过认真倾听、赔礼道歉等,使病人的不满情绪得到足够的释放和宣泄,化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和重视,拉近了护患关系的距离,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2]。

4.4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回访中的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和家属解决护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既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又树立了科室的自我形象,从而使我们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ICU回访工作延伸了ICU护理服务的内涵,拓宽了护患沟通的渠道,不仅可以加强医患、护患关系的融洽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并有利于对ICU的工作质量起到反馈作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篇(6)

ICU是近年来临床开展的为重症患者提供全面护理和监护的加强护理病房。该病房根据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采取最新的、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新型的管理体制来完成对重症患者的综合护理,实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因ICU患者为重症患者,均存在紧张、焦虑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其对护理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1]。临床上使用舒适护理对ICU患者进行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身体痛苦,而且可以改善其心理状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我院对舒适护理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简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进行ICU护理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基本资料:①观察组:男12例,女6例;年龄8-78岁,平均56.8±4.6岁。②对照组:男13例,女5例;年龄9-76岁,平均57.2±4.9岁。患者均已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神志清醒,且预测生存时间3个月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ICU重症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的临床基础护理和针对急危重症病情的对症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舒适护理: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并对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如向患者介绍病情,治愈率及预后等相关知识,使之树立信心;介绍我院及主治医师的医疗水平,使患者消除焦虑和恐惧,积极乐观地参与治疗。②环境舒适护理:在保持干净整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喜好,对病房进行布置和装饰。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维持在60%-70%,定时通风,确保空气清新。③睡眠舒适护理:因疾病痛苦、心理压力等因素导致部分患者失眠,护理人员要重视对其进行睡眠舒适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夜间查房或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对于严重失眠者,给予定量药物,使患者保持良好睡眠[2]。④特殊患者的舒适护理:对于部分处于经期的女性患者,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年龄过小或过大存在沟通障碍等特殊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其舒适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①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进行评价。②护理满意率: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将其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价[3]。

1.4数据处理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率等数据均采用(χ±s)表示,并用SPSS1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较护理前明显好转,组间比较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舒适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改善护理设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采取整体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多个层面的舒适度,进而提高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4]。ICU患者因病情较重,对病情缺乏了解等诸多因素影响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其舒适度,这也是导致临床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所以对ICU患者使用舒适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我院对ICU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在进行心理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睡眠舒适护理的基础上,并对特殊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效果,使进行舒适护理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达94.4%,患者的心理状态较护理前有显著改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改善ICU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率,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依从性,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岳变英,陈丽,彭寅旭.舒适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22(04):128-129.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篇(7)

本次研究中,为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26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应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取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2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ICU基础护理设定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男68例,女62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0.5±4.8)岁;观察组男69例,女61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9.8±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ICU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为ICU患者行常规的护理措施,例如: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指征的变化等。对ICU基础护理流程展开,对护理流程中每个环节进行分析,经过讨论分析,找出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解决方案,应用优化后的解决方案后,与优化前基础护理进行对比,具体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如下:

1.2.1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ICU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关于优质护理内容的学习,对ICU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充分重视起来,投入到护理服务中。同时要进一步完善ICU护理流程,使ICU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保证。优化护士排班,评估护士工作量,从而科学的、合理的对护士资源进行分配,使ICU护理质量得到保证。根据我国ICU管理规定,ICU床位和护士比例是1∶3,床位高最峰时也不得超过1∶2.2,实际上,ICU床位对护士的需求量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将护士岗位与护士职责重新调配,细化护理职责也护理流程,充分评估护士工作能力与护龄等情况,选出组长,合理搭配各护理小组的组员,采取弹性的排班方式,以固定小组搭配加强班的排班方式,使每个护理班组、每个时间段都能保证人员充足,充分满足ICU的护理工作,17项ICU基础护理工作得以实现[1]。

1.2.2完善护理流程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需要为ICU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起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ICU基础护理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基本构成,及时观察患者病情进展,对17项基础护理加强学习,分析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护理小组组长要控制好ICU温度和湿度,准备好护理物品,ICU基础临床护理要根据规范操作,固定好各种导管,使导管时刻保持通畅。每周都要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2]。

1.2.3优化护患间的沟通 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服务的每个步骤,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学习护患的沟通技巧,定期发放护患沟通调查满意表,通过调查了解到护理人员和患者间的交流和沟通情况,掌握患者病情进展、用药、饮食及检查结果等,指导患者家属配合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时解答患者家属的问题。应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实行多劳多酬的方法,其中绩效薪酬包括岗薪与绩效两部分,绩效薪酬由护理工作量和护量满意度等指标统计,使ICU护理人员薪酬的分配实现公平和公正[3]。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医院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96.0±9.2)分,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86.7±7.5)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医院感染率9.2%,对照组医院感染率30.8%,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9.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8.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ICU基础护理服务的优化需要从基础上了解护理流程,从而对护理流程进行分解、简化和增加,使基础护理流程进一步完善,从而可以为ICU患者提供优化的护理服务,提高ICU护理质量[4]。优化ICU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医源性感染发生,为ICU患者临床抢救创造条件。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一致[5]。可见,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规范护理人员不良行为,改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优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使临床护理工作实现最优化服务。

综上所述,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为ICU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ICU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可以更好的创建ICU优质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2.

[2]马俊涛.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35(3):645.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常规护理阶段对象为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ICU病房治疗的150例气管插管患者,包括男82例、女68例,平均年龄(67.5±8.5)岁;优质护理对象为为2016年1-12月期间ICU收治的100例患者,包括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67.9±7.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治疗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均行气管插管。

1.2 方法

1.2.1 分析方法:常规阶段150例患者,详细记录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次数和频率,记录每一次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具体原因。针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2 护理方法:综合考虑常规护理干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参见讨论。

1.3 比较方法:对比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大声非计划性拔管问题的几率。

1.4 统计学方法:文中关于ICU病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优质护理效果的研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当满足P

2.结果

2.1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

2.1.1 插管方式,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17例患者中,有14例为经口插管,虽然这种方式在操作上相对简单,但是这会对患者的舌根位置形成压迫,容易死患者出现口腔疲劳,导致患者不适。并且经口插管的固定性较差,容易脱落;

2.1.2 护理操作,部分ICU患者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方式,比如吸痰治疗,需要移动患者的位置,为其进行导线整理等。但是护理操作是可能由于人手不足、保护意识缺失、用力过大等因素,导致患者插管掉落。同时,也有部分护理人员没有做好工作交接,对患者的巡视不及时,缺乏对非计划性拔管问题的重视,导致了问题出现。本组17例患者中普遍出现了护理不当问题;

2.1.3 镇静效果不佳,本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此问题。部分ICU患者具有清晰的意识,他们的心情比较焦虑、躁动。另外,他们对气管插管的耐受程度较低,在镇静不深入的情况下会随意移动,导致插管脱落;

2.1.4 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约束。本组中有6例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没有对其四肢进行约束。并且患者对于护理操作的依从性和配合新较低,出现非计划性拔管;

2.1.5 气管固定效果不佳,5例患者由于此原因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目前主要使用双胶带布法进行固定,但是这种固定只是一种简单的固定方法。有些ICU患者可能存在汗液分泌过多、口腔分泌多、血液、呕吐物等,可能污染胶带,并让胶带失去粘性,导致插管脱落;

2.1.6 通气模式,本组有3例患者由于同期模式不合理自行拔管。带机时间长、撤机时间长、撤机方法不对,导致患者情绪焦虑、烦躁,出现非计划性拔管。

2.2 非计划性拔管率:常规护理下,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1.33%(17/150)。优质护理阶段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67%(4/150),统计值P

3.讨论

为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问题,文中详细分析了ICU气管插管患者出F非计划性拔管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优质护理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一,注意规范护理行为,在移动、吸痰等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动作轻柔、舒缓。保持患者状态舒适。同时要注意保持ICU的卫生、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能够使患者放松心情,提高依从性;其二,适当的改善插管方式。如果患者长时间经口插管,可适当改为经鼻插管,减少对患者的刺激,使患者放松口腔,提高舒适度;其三,稳定插管方式。遵从相关的规范和原则进行插管固定,放置牙垫,使用胶带进行良好固定;其四,合理进行镇静。经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后,适当进行镇静,减少患者的随意动的次数和频率;其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促使其书写正确的记录,加强病房巡视。如果发现患者通气不适,需要及时为其调节模式。如患者出现呕吐、出血、出汗等问题,需要及时为患者进行清洁,并重新固定插管;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护理操作规范、正确。

结语:

综上所述,ICU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护理操作不当、依从性不足、通气模式不适、固定方法不稳定等多方面因素容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对治疗极为不利。临床中需要针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问题。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篇(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48-02

睡眠对于恢复体力、脑力的疲劳,增强免疫力,维护心理健康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睡眠障碍是指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的睡眠困难,如入睡困难,容易早醒,睡觉惊醒后再入睡困难及睡眠过度等症状[2]ICU护士作为一项特殊的并且高应激性的职业,长时间的工作和轮班制度容易导致护士睡眠障碍。职业倦怠是一系列与工作环境相关的症状,是个体对工作中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迟缓反应[3]。有研究显示,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心理和生理,也会导致其工作效率下降、缺勤和辞职增加[3]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发展,而睡眠障碍是个体在职业倦怠状况下最容易出现的症状,因此,本研究是在探讨ICU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对改善ICU护士睡眠质量缓解职业倦怠,提供可靠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7月对本市两所三级院合医院从事ICU护理1年以上的护士,按照技术职称进行分层抽样,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及以上分别按33.00%的比例抽取,其中抽取护士36名占34.29%;护师35名,占33.81%;主管护师31名,占29.05%,副主任护师3名,占2.86%,共抽取10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38名,占36.19%,女性67名,占63.81%,年龄20~55岁(32.25±8.19);工作年限1~35年,中位数为11.50年。婚姻状况:已婚66名,占63.18%;未婚38名,占35.71%;每月夜班数10~12次,102名,占97.14%;1~2次占3名,占2.86%。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4]问卷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18个条目。每个维度按0―3分4个等级计分,0分为无,3分为很差。累计各维度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较好,PSQI总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差。

1.2.1.2 职业倦怠量表(MBI)该量表共有22个条目,采用0―6分评分。包括3个分量表:情感耗竭(EE)9个条目,0―54分:去人格化(DP)5个条目,0―30分:个人成就感8个条目0―48分。情感耗竭,去人格化评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重;个人成就感评分越低,表示倦怠程度越重。

1.2.2 调查方法 由研究人员发放问卷,请ICU护士按要求自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5份,收回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单样本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ICU护士睡眠质量总体状况

PSQI总分(6.19±3.48)分,与国内正常人群(3.42±3.5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52,p=0.000)。ICU护士睡眠时间为4~12(7.31±1.36)h。71名ICU护士睡眠质量较好,占67.62%,34名ICU护士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占32.38%,95名ICU护士存在不同程度影响睡眠的烦恼,占90.48%。其中67名ICU护士认为影响睡眠的因素是轮换班次,占该人群的70.00%,占被调查总数的63.33%。

2.2 ICU护士PSQI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ICU护士睡眠质量问题较多

本研究结果显示,ICU护士PSQI得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P

3.2 ICU护士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睡眠质量是衡量人心身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表2结果显示,ICU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表3结果显示,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情感耗竭与PSQI的7个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去人格化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呈正相关,说明ICU护士睡眠质量越差,其在工作中更多表现出烦躁、易怒或沮丧、焦虑等负性情绪,或丧失工作热情、对患者冷漠、麻木不仁等消极态度。而消极的态度与心理疾病有密切关系,睡眠作为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受到阻碍,得不到满足时,可导致人体心理功能发生变化,其中情绪状态的改变发生最早且较为敏感同时每一种情绪变化都可能影响睡眠,尤其是长期或过度强烈的情绪因素可产生睡眠障碍,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表3结果还显示,个人成就感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呈负相关。说明伴随睡眠障碍严重程度的加重,个体工作中认知能力和神经明显下降,导致工作效率低,出错率增加,影响护理质量,增加负性情绪,更多体验到挫败感,导致职业倦怠更为严重。

总之,良好的睡眠质量对ICU护士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及提高个人成就感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降低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徐厚平,王小云,2009年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护士睡眠质量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3):199-201

[2] 叶广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J],现代中医结合杂志.2003.12(8):2018-2021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091-02

新护士从学校环境突然转换到ICU的工作环境中,角色也随之转变,需将书本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ICU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帮助他们转换角色,还要从心理、专科知识等方面进行教导,因此管理者和新护士都存在较大压力[1-2]。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的状态[3]。笔者所在医院通过调查2012年7-9月ICU20名新护士培训情况,了解ICU管理者和新护士在培训中的压力源,以提出有效对策,改进培训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2年7-9月新入ICU的20名护士、科室管理者、医生、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全部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20名新护士年龄20~24岁,男2名,女18名;本科6名,大专14名;在本院实习12名,外院实习8名;应届毕业生17名,有工作经验3名,均已考过护士执业证书。

1.2 调查工具

根据调查对象使用不同的调查表进行调查。(1)新护士培训需求表:包含16个项目,是根据ICU新护士的特点,参考了相关文献进行设计的,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压力源量表:采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量表。量表由5大方面35个条目组成,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问卷每项分为4个水平,从没有压力感到高度压力感以0~3分表示。其结果分为3个水平,均数在1.0以下为低水平压力,均数在1.01~2.0为中等水平压力,均数在2.01~3.0为高水平压力[4-5]。(3)自制量表:对科室管理者、医生、及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就新护士培训效果,工作满意度,共事存在压力等方面进行询问,并计算出百分率。

1.3 调查过程

调查者按照ICU人员名单分类逐人发放问卷,发放时对本次调查的目的、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统一进行说明,并及时收回问卷。发放问卷共57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培训需求

20名ICU新护士培训中的主要需求及医院是否已进行培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ICU病情观察与急救的培训需求最高,且已进行培训,详见表1。

表1 新护士培训需求统计

培训项目 没有或稍有

需求

有中度、高度

或极高的需求

是否已进

行培训

例数

(例) 百分率

(%) 例数

(例) 百分率

(%)

应急预案(防火等公共事件) 5 25 15 75 是

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2 10 18 90 是

预防医院感染知识 6 30 14 70 是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8 40 12 60 否

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理 9 45 11 55 否

身体评估 8 40 12 60 否

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5 25 15 75 是

护理操作 8 40 12 60 是

职务晋升 14 70 6 30 否

护患沟通技巧 7 35 13 65 是

处理医嘱 8 40 12 60 否

ICU病情观察与急救 0 0 20 100 是

ICU专科知识 1 5 19 95 是

提高学历 12 60 8 40 否

英语 11 55 9 45 否

ICU仪器的使用 2 10 18 90 是

2.2 工作压力源

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培训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的得分都不同程度的与工作培训得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较大的是培训过程中工作量太大方面的问题及理论和操作考试的压力。详见表2。

表2 新护士培训过程中常见5个方面压力源的平均水平 分

压力源 平均水平

培训过程中工作量太大 2.62±0.89

理论和操作考试的压力 2.51±0.78

ICU知识涉及太广 2.40±0.81

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 2.29±0.85

对ICU环境不熟悉 2.10±0.93

2.3 培训效果

工作1年以上护士,对培训效果最为满意,满意度达75%,但压力感最大,为88%,工作满意度为73%。

表3 科室管理者、医生、工作1年以上护士对新护士培训效果比较 %

人员类别 培训效果满意度 共事存在压力 工作满意度

管理层 68 75 65

医生 72 84 68

工作1年以上护士 75 88 73

3 讨论

3.1 新护士培训中的主要需求

本次调查了新护士的培训需求,除了从侧面反映她们在工作当中的部分压力,也可以指导新护士的培训工作。

通过调查发现,新护士对于护理工作规章制度、ICU病情观察与急救、ICU专科知识、ICU仪器的使用、应急预案(防火等公共事件)、预防医院感染知识、护理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需求比较高,均占70%以上。出现这种需求的原因有:(1)ICU中的知识很多是书本中没有的,科室重视专科知识的培训,计划中也有较多相关的内容,新护士也能感觉到工作中ICU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培训需求均达到90%以上。(2)医院感染控制一直是笔者所在医院要求的重点,检查力度大,要求严格,因此新护士也感觉到对此学习的必要性。(3)ICU患者病情危重,发生紧急事件的情况较多,需要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

3.2 新护士培训中存在的主要压力源

国内有研究显示,护理工作量太大是居第一位的压力源,紧随其后的是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应对能力差等[6-8]。因此,新护士在工作后的休息时间进行培训都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由于ICU上班护士数量少,新护士经过岗前培训后就要工作,并在后期工作过程中继续完善培训内容。因此,工作量太大、培训效果不满意与护士数量少有密切关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4月颁布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要求ICU的床位数与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之比为1∶2.5~1∶3以上[9-10]。笔者所在医院ICU现在的床护比仅为1∶2,可见本医院ICU护理人力配置与国内外同行业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ICU危重患者多,理论和操作水平要求高,不定期进行各项考试再加上对ICU知识的陌生也让新护士感到较大的压力。再加上为患者安全着想,ICU的管理层和医生对护士工作要求严格,对新护士上岗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均低,均表示短期培训的效果不好。

综上所述,作为医院和ICU的管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新护士的培训需求,针对他们在培训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ICU环境;并逐渐增加ICU的护士人数,并以招有工作经验的人为主,保证新护士的培训能脱产进行,减少工作量以保证学习效果。减少ICU考试的频率,以互动式培训提问为主,增加新护士培训的信心。最后使培训效果得到ICU管理层、医生和其他护士的认可,以达到胜任ICU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3.

[2]尹松月,肖菊青,罗永梅.新护士压力源及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38-41.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4]刘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3.

[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6(7):387-388.

[6]张翠娣,鲁剑萍.大专和本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43-344.

[7]平晓丽,唐红.新护士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1,8(3):113-114.

[8]王春莲,郭南君,沈瑞芳,等.契约学习法在聘用护士试用期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168-169.

[9]潘慧,刘庆,黄行芝.护士长跟踪辅导模式在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0,24(27):2517-2518.

上一篇: 社交媒体的历史 下一篇: 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