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7 16:15:53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篇(1)

(字数6000字左右)

一、装订顺序

封面、中文摘要(关键词)、外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二、封面格式(参照范文):

(1)所在学院为:继教(公开)学院

(2)专业为:本科专业及年级,如:2009级金融管理

(3)姓名、准考证号码必须准确,指导老师填老师的全名,职称要准确;

(4)学号:即准考证号。

三、页码设置

1、正文之前,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页码设置为罗马数字,封面不显示页码;

2、正文页码为阿拉伯数字,正文页码必须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一直到参考文献页。

四、页面设置

1、英文摘要换页,不要与中文摘要在同一页面上;

2、A4纸单面打印,两端对齐,行间距1.25倍,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2.5厘米,上、下

边距2.5厘米。

4、参考文献另起一页。

5、封面无页眉,从摘要页开始,页眉显示为毕业论文题目,字体为五号宋体。

五、字体设置

(一)摘要部分

1、论文中文题目:居中,二号宋体,加粗,段前、段后各空1行

学生姓名、专业、准考证号:宋体小四号字体

摘要:左顶格,楷体_GB2312四号,加粗;内容用楷体_GB2312四号字,1.5倍行距。

关键词:左顶格,楷体_GB2312四号,加粗,内容用楷体_GB2312四号字,各词分号隔开。

2、论文英文题目:二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段前、段后各空1行

Abstract:用4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内容为4号TimesNewRoman字体,1.5

倍行距

Keywords:用4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关键词内容为4号TimesNewRoman

字体,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二)目录

1、目录:居中,宋体二号,加粗;

2、一级目录用宋体、粗体4号字,二级目录用宋体小4号字,三级目录用宋体小4号字(行距可定为1.5倍或1倍),一级目录顶格,二、三级目录缩进两字符

3、目录页码右对齐

(三)正文

1、正文各级标题:

(1)章节标题或一级标题:单独一行,小三号黑体加粗;前后各空0.5行,居中。

(2)二级标题:单独占一行,用4号黑体,标题前后各空0.5行,左缩进2字符。

(3)三级标题:用小4号楷体、粗体,不单独成行。

2、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段首缩进两字符

(四)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标题用小三号黑体、粗体,左顶格,段前、段后各空1行;

参考文献正文中文用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距,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字号用小四号。

(五)注释、图表

1、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字体为宋体小五号

2、图、表:标题在表格或图的上面,居中,字体为宋体小四号;表格下方注明资料来源和图、表的相关解释,解释内容为楷体五号字体。

六、其他格式要求

1、摘要上方要求填写学生的姓名、专业、准考证号,要与封面信息一致,不能填错;

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各自单独成页。

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2]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3]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4]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5]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日期.

[7]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8]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日期

[9]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6]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OL].http://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以下是金融管理范文,欢迎大家赏析:

金融管理人才的国际化素质培养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血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居于核心与枢纽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亚洲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世界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国家高度重视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发展,银行及相关行业对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层次、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样,要在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赢取主动权,必须培养出一支熟悉国际经济规则的高级金融管理队伍来。

面对金融业高度国际化与开放性的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金融管理干部必须提升国际化的新境界与新素养。概而言之,在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在国际交往中娴熟的能力、修养、水平,既能够有效地维护和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又能够开展良好的国际合作,展示和维护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惟有如此,才能在世界发展变动的复杂环境中,始终掌握因势利导的主动权。同样,金融干部更应努力拓宽国际化视野,开阔眼界、开阔思想、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这种更具时代性的素质培养至少应符合以下要求:

金融管理干部应该由一批国际化、复合型的金融优秀人才组成。金融人才是国家急需的紧缺人才之一,为满足人才强国战略的需求,特别是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明确指出,高校金融专业要“培养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从事具体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熟悉金融学相关的原理性知识,较强的外语水平与计算机操作能力,胜任金融与相关领域工作的人才。”[1]他们是既掌握本国金融运行特点和规律、又通晓国际金融业务运作的跨文化复合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的21世纪金融通用人才。他们需既有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是“通才”;又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是“专才”,方能“应对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社会与全球化社会的挑战,应对英语趋向国际通用语言的挑战,应对我国加入WTO的挑战”[2]。

金融干部的国际化素质培养离不开国际化的师资培训队伍。干部素质培训是一门艺术,离不开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做后盾。只有充分挖掘一切优秀智力资源,打造一支优秀的国际化培训师资队伍,才能高效快捷地培养出一批能担当重任的优秀领导人才。金融学涉及经济学、数学、心理学、英语等多门学科,理论模式众多,业务操作复杂,主讲教师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金融领导干部,也有来自国内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专家学者和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的“客座教授”。这些精通金融和外语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战略、领导力、管理等领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既熟悉金融经济理论,又精通业务实战操作,通过培训的平台,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训练提升学员的国际化视野,并将教学与金融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分级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等多种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网络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等资源优势,体现出培训的开放性与国际性。

当今,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特征日益明显。顺应时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国际化金融领导干部人才,必须贯彻实施系统有效的干部培训计划,在培训理念、内容、方式、实践教学等以下几方面实施针对性培训策略,全面提升金融干部的国际化素质,适应新时代对金融干部素质的更高要求。

1培训理念与内容国际化

为适应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力争尽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把握全球化的业务规范和管理法规、将“国情和特点”与国际规则结合起来、顺应金融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的一流金融领导人才。在培训工作中必须树立全新的培训理念,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突出国际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特色,注重学习者的素质提高、能力培养与全面发展。对于金融学这样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高度国际化的专业学科,干部培训的课程尤其要注重与国际接轨,培训课程至少涵盖:基本的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规则,如主要国家的金融法律,国际性金融贸易组织及其运作等;国际交流知识,如主要国家金融业传统、文化传统、经济外交军事政策、国际礼仪等等。教育部统一引进的外文原版教材不仅国际化特色浓厚,生动有趣,而且紧扣金融金融学前沿发展动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有利于学员接触最新的理论成果与科技信息,拓展知识面,培养兴趣爱好。同时,加快教材开发本土化,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及组合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利用其它辅助教材,如中文教材、生词表、网站等,有助于前后知识学习的衔接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2实践教学国际化

在专业知识培训中,建议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强化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改进教学环节的创新中,双语教学提供外语交流、处理金融业务的模拟环境,有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与国际化思维能力,从而变传授学科知识为重点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适应新形势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施教方式比较注重能力、个性和素质的培养与可持续发展。金融学教育侧重于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发现、分析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授课中注意把握节奏,循序渐进,帮大家渡过初次接触国外原版教材的适应过程;视听课模拟金融业务交易环境,尝试将金融理论与案例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课应注重推荐一些经典金融理论与实践知识短文,翻译课可主要教授金融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

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还需加强金融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即结合我国金融产品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直接将信息技术引进日常的金融专业教学之中,及时学习金融新业务的操作规范,熟练掌握快速升级的各类信息技术收集与处理,熟练使用各种金融数理模型软件化,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及多媒体教学等模式。

3培训方式方法国际化

在干部培训方式方法上,重点突出国际化。借鉴国际流行的激励培训法,采用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模拟式等多种形式开展干部培训,个性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着重解决培训对象遇到的真实问题,接受挑战和现场试验,形成能力;带着问题去学、去了解、去感悟,成为“善于学习、应变和应用”的人才。培训方式可实行专家授课三分之一、现场教学三分之一、行为训练三分之一“三三制”,建立现场教学基地,到国外基地驻点学习、取经,实现培训方式方法国际化。

4师资队伍队伍建设,培养金融创新人才

“学科建设是龙头,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3]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以双语教师为例:双语教学的探索性质以及学科内单枪匹马的开课方式更需要团队的互助与合作,通过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学案例分析、课件互评、教学设计探讨等活动,把集体的教学智慧转化成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再通过实践过程的消化形成自己的教学能力。这种过程主要是运用反省认知理论,促进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的过程[4],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金融经济知识结构,扎实的英语基本知识和交际能力。建立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熟悉金融经济理论,对市场金融人才的需求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

要为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国内和国外培训的机会。首先,应进行英语口语培训。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符合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的表达方式及要求,做到清晰、准确。其次,应根据学科特点细化专业进行专业英语培训。这一步的培训主要包括学习各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专用术语,以及阐述和评论本学科问题的外语表达能力。使其具有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深厚的文化知识、掌握多种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另外,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际工作人员,通过传帮带建立起一只具有较高实践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国际化的形势需要国际化的战略,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素已成为社会甄别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干部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革新培训内容与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干部素质培训更具实用性和灵活性。惟有如此,才能尽快培养出众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金融干部来,更加自如和娴熟地驾驭国际化的趋势,实施国际化的战略,完成国际化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亦春金融学专业教育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莉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丁雪华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本科办学水平的提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4)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篇(2)

1、基本情况

(1)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根据赣市办字[20xx]42号文件的要求,由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业局承办的第四至第六期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于 20xx年11月19日 至28日在**举办。20xx年的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是20xx年培训的延续,培训对象是没有参加20xx年培训的另一半县乡两级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骨干。培训分三期在**宾馆举行,计划培训人数349人,实到331人,参训率94.8%。同时,各县(市、区)也根据赣市办字[20xx]42号文要求积极开展了农村基本政策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20xx年,我市县级共举办基本政策培训班40期次,培训干部3050人次。农村基本政策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中央、省、市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规定;②农村土地承包政策;③农民负担政策;④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⑤农业产业化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关知识。

(2)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农字[20xx]14号)要求,我市及时下发了《关于下达全市农村财务会计人员指导性培训计划的通知》(赣市农管[20xx]6号)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布置。各县(市、区)也相继发文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并举办了培训。20xx年,全市共培举办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班52期次,培训农村财务会计人员 4018人次,其中:市本级举办培训班3期次,培训人员400人次;县级举办培训班49期次,培训人员3618人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有关政策;②集体财务会计业务知识;③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办法及调账技巧;④财务管理电算化和农村管理信息化知识;⑤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知识等。

2、成绩和经验

(1)取得的成绩有:①提高了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在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教师授课兼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个培训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学员们普遍反映在以往的工作中,是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做。只知道该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农村基本政策的培训,使参训学员进一步弄懂弄通了政策的精神,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知道该做什么,还能清楚地知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增强了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及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②激发了学习各项农村政策的热情。农村基本政策代表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张,是党对农村工作规律性的总结,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此次培训,使各地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学习农村政策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农村政策的热情。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加强学习,继续提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升,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③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通过省、市专家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的系统、全面讲解和培训班印发的辅导教材的学习,广大基层干部加深了对农村政策的理解,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认识,提高了贯彻执行农村政策的能力。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他们做好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④强化了农村会计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贯彻落实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通过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极大地强化了广大农村会计人员对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电算化知识,特别是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掌握和运用。⑤树立了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农经部门的地位,激发了基层农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各地一致反映,通过这种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农村农村政策培训,县乡两级领导对“三农”的重视提高了,对农经部门的职责更明了。各地还普遍反映,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各地的农经工作也更好开展了,领导的支持程度提高了。

(2)得到的经验有:①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办好培训的前提和保证。开展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必须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一是年初我们就将培训事项向市委农工部和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汇报,他们都非常支持和配合;二是起草了培训经费请示报告,并得到了市委农工部的同意和批准;三是在师资和教材等方面,我们得到了省农经处的大力支持,省处领导还亲临**给学员授课。②积累了经验,掌握方法,促进了工作。我市的培训工作,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省处领导的称赞,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得益于市农业局充分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得益于市农业局特别是农经科做了大量的工作。培训举办前我们就聘请和准备了多位农村基本政策方面的专家领导为 授课老师,编印了内容丰富并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培训期间,从报到、上课、考勤、吃饭、住宿到人员的接待等各方面,会务组都安排有专人负责,确保了整个培训期间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3、问题与不足

(1)培训经费紧张,学员积极性不高。

不少地方反映培训中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县财政拨付经费不足,组织培训难;二是上级拨付的经费有限,缺口较大;三是有些乡镇农经干部参训费用乡镇政府不解决,只好由举办单位垫付;四是少数经济薄弱的村无法支付参训费用,导致一些村的村会计不能按时参训。

(2)少数地方和单位对参训事项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没有把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上级的培训通知不够重视,不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对组织人员参训不够严格认真及时等。

二、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1)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今年是村干部换届选举年,根据《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农经办[20xx]12号)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赣农字[20xx]76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据各地上报数字,20xx年我市全市应审计 3507村,现在已完成审计有3233村,正在审计的有246村,未开展审计的有28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②财经法纪执行情况;③集体资产处置;④债权、债务管理;⑤集体山林、水塘等发包、承包;⑥专项资金管理;⑦财务公开;⑧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其它问题。

(2)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农民负担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是否到位,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是否落实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是否取消村级招待费;二是“一事一议”筹资是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是否按政策规定程序报批备案,是否按筹资范围开展筹资,是否突破限额,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三是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在规定环节、范围和标准内收取,特别是在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外出务工、计划生育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四是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是否按自愿、公平、等价相符原则收费,特别是在农业供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畜禽防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五是税费改革后乡村有无发生新的债务或借口偿还债务增加农民负担,是否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尾欠。

今年,我市对188个20xx年审批的“一事一议”进行了审计,没有查出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在农民外出务工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5起,查出违纪资金12.36万元,责令清退4.8万元,处分5人;在农民建房收费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32起,查出违纪资金22.247万元,责令清退11.847万元,处分1人。

2、问题与建议

(1)发现的主要问题有:①少数部门对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地方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②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与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一直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是法律、法规赋予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可是长期以来,县乡两级农经现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够,有的乡镇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农经干部,或者被抽调去搞其它中心工作;二是经费难保障,没有专门的办公经费。③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实践的审计工作中,很多地方经常抱怨说在农民负担等审计工作中不知道应该遵循那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在审计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很难把握尺度。④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审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2)因此我们建议:①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的法律、法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使农村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真正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农村审计的权威性和稳定性。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审计工作。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篇(3)

1、基本情况

(1)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根据赣市办字[20xx]42号文件的要求,由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业局承办的第四至第六期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于 20xx年11月19日 至28日在**举办。20xx年的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是20xx年培训的延续,培训对象是没有参加20xx年培训的另一半县乡两级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骨干。培训分三期在**宾馆举行,计划培训人数349人,实到331人,参训率94.8%。同时,各县(市、区)也根据赣市办字[20xx]42号文要求积极开展了农村基本政策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20xx年,我市县级共举办基本政策培训班40期次,培训干部3050人次。农村基本政策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中央、省、市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规定;②农村土地承包政策;③农民负担政策;④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⑤农业产业化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关知识。

(2)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农字[20xx]14号)要求,我市及时下发了《关于下达全市农村财务会计人员指导性培训计划的通知》(赣市农管[20xx]6号)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布置。各县(市、区)也相继发文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并举办了培训。20xx年,全市共培举办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班52期次,培训农村财务会计人员 4018人次,其中:市本级举办培训班3期次,培训人员400人次;县级举办培训班49期次,培训人员3618人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有关政策;②集体财务会计业务知识;③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办法及调账技巧;④财务管理电算化和农村管理信息化知识;⑤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知识等。

2、成绩和经验

(1)取得的成绩有:①提高了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在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教师授课兼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个培训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学员们普遍反映在以往的工作中,是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做。只知道该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农村基本政策的培训,使参训学员进一步弄懂弄通了政策的精神,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知道该做什么,还能清楚地知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增强了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及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②激发了学习各项农村政策的热情。农村基本政策代表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张,是党对农村工作规律性的总结,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此次培训,使各地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学习农村政策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农村政策的热情。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加强学习,继续提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升,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③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通过省、市专家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的系统、全面讲解和培训班印发的辅导教材的学习,广大基层干部加深了对农村政策的理解,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认识,提高了贯彻执行农村政策的能力。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他们做好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④强化了农村会计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贯彻落实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通过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极大地强化了广大农村会计人员对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电算化知识,特别是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掌握和运用。⑤树立了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农经部门的地位,激发了基层农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各地一致反映,通过这种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农村农村政策培训,县乡两级领导对“三农”的重视提高了,对农经部门的职责更明了。各地还普遍反映,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各地的农经工作也更好开展了,领导的支持程度提高了。

(2)得到的经验有:①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办好培训的前提和保证。开展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必须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一是年初我们就将培训事项向市委农工部和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汇报,他们都非常支持和配合;二是起草了培训经费请示报告,并得到了市委农工部的同意和批准;三是在师资和教材等方面,我们得到了省农经处的大力支持,省处领导还亲临**给学员授课。②积累了经验,掌握方法,促进了工作。我市的培训工作,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省处领导的称赞,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得益于市农业局充分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得益于市农业局特别是农经科做了大量的工作。培训举办前我们就聘请和准备了多位农村基本政策方面的专家领导为 授课老师,编印了内容丰富并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培训期间,从报到、上课、考勤、吃饭、住宿到人员的接待等各方面,会务组都安排有专人负责,确保了整个培训期间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3、问题与不足

(1)培训经费紧张,学员积极性不高。

不少地方反映培训中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县财政拨付经费不足,组织培训难;二是上级拨付的经费有限,缺口较大;三是有些乡镇农经干部参训费用乡镇政府不解决,只好由举办单位垫付;四是少数经济薄弱的村无法支付参训费用,导致一些村的村会计不能按时参训。

(2)少数地方和单位对参训事项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没有把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上级的培训通知不够重视,不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对组织人员参训不够严格认真及时等。

二、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1)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今年是村干部换届选举年,根据《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农经办[20xx]12号)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赣农字[20xx]76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据各地上报数字,20xx年我市全市应审计 3507村,现在已完成审计有3233村,正在审计的有246村,未开展审计的有28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②财经法纪执行情况;③集体资产处置;④债权、债务管理;⑤集体山林、水塘等发包、承包;⑥专项资金管理;⑦财务公开;⑧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其它问题。

(2)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农民负担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是否到位,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是否落实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是否取消村级招待费;二是“一事一议”筹资是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是否按政策规定程序报批备案,是否按筹资范围开展筹资,是否突破限额,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三是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在规定环节、范围和标准内收取,特别是在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外出务工、计划生育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四是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是否按自愿、公平、等价相符原则收费,特别是在农业供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畜禽防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五是税费改革后乡村有无发生新的债务或借口偿还债务增加农民负担,是否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尾欠。

今年,我市对188个20xx年审批的“一事一议”进行了审计,没有查出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在农民外出务工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5起,查出违纪资金12.36万元,责令清退4.8万元,处分5人;在农民建房收费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32起,查出违纪资金22.247万元,责令清退11.847万元,处分1人。

2、问题与建议

(1)发现的主要问题有:①少数部门对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地方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②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与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一直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是法律、法规赋予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可是长期以来,县乡两级农经现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够,有的乡镇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农经干部,或者被抽调去搞其它中心工作;二是经费难保障,没有专门的办公经费。③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实践的审计工作中,很多地方经常抱怨说在农民负担等审计工作中不知道应该遵循那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在审计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很难把握尺度。④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审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2)因此我们建议:①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的法律、法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使农村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真正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农村审计的权威性和稳定性。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审计工作。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篇(4)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291-02

《基础会计》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基础地位,是学习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先导,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而言,在自身学术科研水平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想突出其特色,必然是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一、《基础会计》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础会计》作为专业入门和基础课程,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其理论的抽象性、方法的特殊性,操作技能的专业性,对于初次接触会计又缺乏相关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和接受,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学中需要借助实践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悟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有助于后续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它是进行后续会计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中强调的“三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开展好基础会计实践教学,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及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为开展后续课程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手工)、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电算化)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需要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通过数码字书写技能的训练、会计小循环仿真手工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实用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为将来顺利适应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专业基本功的重视和训练程度不够

当前很多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安排更多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很少关注大学生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财经核算工作中,数字是计算的基础,计算的结果又要用数字来记录和反映,数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准确度。规范化的数码字是财经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当然也是财会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应在校练习好的基本功之一。然而在这个电脑越来越盛行的现代社会里,书写的重要性程度越来越不被重视,尤其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远远不像高职高专学校那样重视对基础书写的训练,因此,会计工作的基本功训练在大环境和小制度的约束下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

(二)实践材料的仿真性明显不足

现在基础会计实验材料仿真性明显不足,有些教材只有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缺少原始凭证,有些教材既有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又有原始凭证,同时附有参考答案,实践中学生习惯借助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先写会计分录,再按照会计凭证填制的要求填写凭证,对理论处理没有把握时又习惯参照答案,导致实验的仿真性明显不足,学生仍然不能直接根据原始凭证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没有完全仿真的模拟实验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性指导不充分。学生毕业的时候仍然需要再次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

(三)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

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并能运用自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会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一个重要的瓶颈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这种现实与现在应用型高校在校期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重视程度明显不匹配,总结其中的原因,发现不是学生在校期间训练的不够,而是学生对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多数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没有问题,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但是,仅限于按照现成的答案照葫芦画瓢式地模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于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记账凭证填制这一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把握得远远不够,因此,技能训练也只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层面了,没有真正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

三、《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加强基础书写训练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

《基础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需要学生在各种空白会计资料中书写相关的内容,最关键的是需要用数字来书写和记录经济业务,因此,数字书写的规范与否,对会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会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书写出规范漂亮的数码字是财会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正确有效地开展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前提。但是,会计书写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各种原始漂亮的数码字绝非易事,需要长期艰苦的练习,才能事半功倍。为此,笔者建议高校制作自己的数码字练习本,让学生充分掌握并练习单个数码字的书写,数码字金额的书写以及数码字书写在原始凭证填制中的应用。通过对基础书写的训练,为下一步基本技能的训练提供规范化和准确度。

(二)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

1.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含义和特点

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主要是立足于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采用完全仿真的原始凭证,手工完成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主要过程的一个会计业务处理的小循环工作。该实训具有三大特点:其一,仿真性。本实训由指导教师掌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指导学生根据设定的经济业务填写原始凭证,然后再根据原始凭证开始会计小循环训练。其二,小循环。小循环首先表示一个完成的循环,“小”字表示业务尽量精简,因为小循环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只是训练学生对会计基础工作的一个初步和完整的认识。其三,手工方式。手工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接受,对初学者来说,容易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以后手工综合实训和电算化奠定基础。

2.会计小循环仿真模拟实训的内容

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会计基础工作的所有程序和环节,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模拟实训;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模拟实训;登记账簿模拟实训;成本计算模拟实训;编制报表模拟实训;记账凭证装订模拟实训。

3.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实施方法

选择会计专业的一个自然班为实验对象,在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时间段开始实训,实训全过程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进行。准备实训所需材料,如各种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辅助材料。实训模拟一个企业日常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制定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凭证,依据仿真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账簿登记完成以后编制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以后根据总账编制会计报表,根据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形成实验资料。

(三)消化和吸收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实践教学的保障

为保障《基础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切实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对学生消化和吸收能力培养的重任落在了每一位指导教师的身上,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会分析原始凭证上包含的经济业务内容,通过经济业务的内容分析结合理论和操作技能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另外,教师要认真验收实验成果,在结果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指导学生认真改正,通过改过加深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消化和吸收。当然,教学过程不能完全依靠教师,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用心学习及领悟和对实验结果的认真总结对自身消化和吸收能力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实验中加强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填写规范和要求,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总结和提炼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柴琳.浅议基础会计实践教学[J].中国证券期货,2013,(3).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篇(5)

力量薄弱、队伍不稳、经费困难、任务过重是当前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员外出务工常态化,造成了农村工作基础的薄弱;但社会情况的复杂化,统计工作的实时化又从各方面带来了统计工作的复杂化。“根基不稳,大厦必倾”,做好当前镇村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①人员老化。我省大部分的村级统计工作几十年来都是由村会计兼任,一人要应付上头几十个部门的任务,力量已经十分薄弱。村级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报表难催、数字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

②工作繁化。村级不仅要承担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任务,而且县级十几个部门的统计报表(如人口、经管、企业等报表)都要从村里收集,村会计经常忙得焦头烂额。乡镇统计人员也苦不谌言了,任务落实难,报表收集难,基层忙于应付统计检查,数字质量难以高质量完成。

乡级统计工作包括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和乡级部门统计工作两个方面。

1.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省各县(市、区)相继建立了乡镇、街道统计站,乡镇统计站不仅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统计报表、普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农村基层统计网络的主体,担负着承上启下、联结左右的重要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乡级领导和乡镇统计人员的变更,统计站概念逐渐淡薄,乡级统计工作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

1.1.1统计力量薄弱。目前各地乡镇统计站,大多数都是专职统计人员不足。

1.1.2机构改革紧迫。当前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将大幅度削减,任务与力量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1.1.3乡镇经济困难,统计队伍难以稳定。除机构改革人们思想波动较大外,乡镇经济财政紧张,不少乡镇对统计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1.1.4专业素质偏差。目前统计人员中,虽大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统计专业毕业或者具有统计职称者较少,统计专业水平明显偏低,不足以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1.1.5统计任务繁重,基层人员应接不暇。近几年来,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任务压得基层难以喘息。尤其是碰到年报和普查,基层统计人员更是应接不暇,经常忙得晕头转向,根本难以顾及企事业单位和村级的统计工作,直接影响了源头数据质量。由于任务与力量差距悬殊,乡镇政府统计困难,上面不断强调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强调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但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光应付都常常是无所适从。

1.2乡级部门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腿”。如乡镇企业统计,前些年,由于企业大多数是集体企业,其统计工作从人员到台帐都相对比较规范和齐全。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民营化的步伐加快,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替代了集体企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基本上都未设专职统计人员,乡镇经委统计人员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真实情况,企业统计报表的质量难以高质量保证。其他部门的统计问题也基本类似,常出现报表难收、数字难准现象。

2. 改进农村统计工作的粗浅意见

2.1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垂直领导。国家点县(市)两支调查队建队以来的双重管理体制,实践近20年来,弊端越来越明显,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确保调查数字不受干扰。因此,改革国家点县级两队的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是关系到统计调查队伍能否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调查队应当象工商、技术监督部门那样,收归国家垂直管理,而且我们这支队伍的编制、经费本来就属国家,条件更加成熟,如果没有这种超脱,就目前形势来讲,基层调查队工作压力很大,工作积极性和调查数字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2.2统计队伍建设,关键在县、乡、村。从上到下,从整个政府统计系统力量来看,人员设置的主要问题是倒三角形问题,越往下,统计人员越少,力量越薄弱,设备越落后。而统计基础在乡村,数字质量在基层,如此力量与任务的悬殊局面,很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乡镇,一个统计人员要应付县(市)局好几个专业和两队的任务;至于村级,那就只好一人统包了,应付上级各部门下发的所有报表。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各种调查、普查任务越来越多,如此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是力不从心的,结果只能不断形成基层应付上级的局面。统计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关键是加强基层统计力量,如何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畅通无阻的统计网络体系,关键要有人,“基础不牢,大厦不稳”。

2.3排除各方阻力,加大执法力度。目前,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甚多,各部门都有各部门的法,但由于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有法不依,以权代法,执法犯法的问题还不少。尤其是统计法,主要违法对象往往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各级领导,执行起来难度更大,执行结果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要使统计数字在社会公众中形象有一个大的改观,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大执法力度,各级统计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找准对象、排除阻力、敢于执法。但在目前这种管理体制下同级执法难度很大,因此,只有实行执法队伍垂直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2.4集中国家财力,扩大两队职能。目前,各部门重复调查与统计部门经费困难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农民收入调查,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几家都在搞;农产品成本调查,物价部门和统计部门也同时在搞,其指标设置大同小异。一边是经费困难,一边是调查项目重复,不仅增加基层负担,而且存在同一指标,数出多门。建议充分发挥县级队的作用,减轻局专业人员的负担,改变应付的局面。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篇(6)

数字创意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它是建立在文化资源基础之上,以人类的精神创造为动力,以技艺才能为手段,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进行文化价值创造、传播的活动。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可以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适应黑龙江垦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传媒艺术人才的需求,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于2011年8月成立了计算机与艺术传媒分院,开设主持与播音、新闻采编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电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形成了艺术传媒、电子信息两类互为支撑,与现代传媒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相关的高职专业群。多年来,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上做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何优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培植传媒艺术类专业群,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更好的为垦区艺术传媒行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只有建立适应数字信息时代的“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构建面向数字信息时代的“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1 解决传媒艺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低的教学问题

数字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日益渗透与融合,传媒艺术的表现越来越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现代传媒艺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表现手段,以现代传媒信息为表现内容,以视听艺术化为表现效果。将人才培养与时展需求有效对接,培养既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又掌握现代数字艺术作品制作和传播手段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这需要很好的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树立什么样的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理念;二是怎样构建适应培养规格的教学体系;三是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实现新型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目标。

1.2 培养面向数字信息时代的传媒艺术人才的意义

1.2.1 更好的体现时代的特征

在数字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内容形态丰富,现代传媒艺术的创作和传播高度依赖现代数字技术手段。社会需要大量既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又掌握高超现代数字技术、信息传播技术,进行有效地艺术表达和处理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1.2.2 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

现代传媒和文化艺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信息产业领域的不断拓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迅速升温,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讯(3G)的运用,必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的产业群的崛起,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以信息内容创作为核心的人才竞争将成为现代传媒发展的一个新热点。现代传媒涵盖了包括书籍、报刊杂志、广告、招贴、广播电视、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视、可听的载体,从静态到动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静相容,平、立同构,声、画兼容的现代传媒体系。支撑这个体系的已不单纯是艺术或技术层面上的单一人才,而是二者兼容相济,综合发展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1.2.3 更好的发挥学院强大的信息技术优势

我院传媒艺术类专业植根于学院强大的信息技术资源优势,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在信息科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以信息技术与现代传媒艺术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将现代传媒艺术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面向信息产业发展,致力于培养IT产业链终端信息内容的策划、制作与传播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2 面向数字信息时代的“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践行“艺术与技术交融”的人才培养理念

强化“传媒艺术与数字技术交融”的人才培养理念。既注重艺术素养、媒介素养和创意方法的培养,又注重现代数字制作、传播技术的培养,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践行这一理念。

2.2 构建“重交叉、大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

针对人才培养要求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制定适应学年学分制要求的教学计划,计划中集中体现“重交叉、大平台、多模块”的特点,即:在传媒艺术教学中融入信息通讯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内容,注重艺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内容交叉配置;公共课和职业基础课以“必修课”的形式构筑大平台,确保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达到“宽口径”、“强基础”的要求;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设置相同学分的多个方向模块,组成包括“限选课”、“方向课”、“实践课”等不同性质课程群在内的“多模块”,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修读,增强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做到知识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并重。

引导、激励教师编著艺术创意和技术运用并重的教材,如《影视编辑技艺》、《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等,注重选用艺术分析和技术讲解均具有特色的教材,有力地支撑“重交叉、大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

2.3 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创新实训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验实训室与课堂、项目与工作室、社会实践与上岗训练有机融合的实验实训、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将专业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的教学安排在实验实训室,将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的教学融为一体。校企共建“影视艺术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网络技术工作室”、“数码艺术设计工作室”,将创作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循环上升,递进式发展(详见图1)。

为了培养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将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策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立较先进的集数字化素材采集、作品制作、作品输出于一体的现代数字传媒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新建“影视艺术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网络技术工作室”、“数码艺术设计工作室”、“影视观摩厅”,完善演播厅功能。

2.4 实施创意与制作并重的知性人才培养方式

倡导“以创意见长、拿作品说话”,培养知识结构合理,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创意思维能力,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作品创作和信息传播的知性人才。将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课外创作等环节紧密衔接,“教学、创作、展演”三位一体,形成课程体系与项目紧密结合,工作室、实训室和课堂互为延伸,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教学同步的教学组织形式。

实行项目制教学和工作室教学方式,以项目为引导,课内外结合,突破年级和专业界限,由不同职称、职业背景和专业方向的教师组成“导师小组”,共同指导“学生团队”进行课内外创作实践,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而且弥补单个教师往往学术方向单一、“艺术”与“技术”无法全部精通的局限,优化教师的学术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及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实现“理论与实践能力、艺术与技术素养兼备”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项目组通过定期举办学生阶段作业展播、主题作品展、课程设计展、毕业作品展播、创办院刊、参加各类大赛作品展播等,搭建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始终处于“职场”状态,在激发创造展示欲望的同时,也激发其理性思考,对进一步的创作起到助推作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融合、良性循环。通过“课堂――实验实训室――工作室――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基地――课堂”环节,将创意与制作并重的知性人才培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

传媒艺术类专业“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我院长期办学积淀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期更好地指导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篇(7)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工作室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以数字媒体为主要支撑的娱乐业,其产值已超过传统的影视业。我国已将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列入国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媒体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用人市场需求量很大。目前国内具有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大多是依托原有的学科优势进行构建,如何促进技术和艺术的交叉与融合,具有广阔的探讨和发展空间。数字媒体专业涉及面宽泛,使得刚毕业的学生的能力展现无法与工作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国内各高校纷纷建立相关的学科和专业,然而该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需要课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应加强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努力提高艺术和技术的融合度。探索行之有效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1构建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

(1)以分类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其数字媒体专业设数字影视制作、网络媒体艺术两个专业方向,1~4学期进行大基础教育;第5学期开始分专业方向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自身特点选择学习的专业方向。

(2)以实践为核心进行专业课程项目组合。以真实课题强化实践教学过程。采取项目化课堂作业,倡导“以项目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拓展课堂教学内容项目化的作业与课堂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同时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作业不必拘泥于教材;化繁、杂项目为多个子项目,并在课外完成、课内展示和讨论。

(3)注重专业能力提升,构建“创作型”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学习结束后,设定综合制作类与联合作业类课程,完成特定主题的影视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发展方向在创作小组内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作品完成后在课堂上演示,教师进行点评。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从剧本到拍摄、剪辑的所有制作过程,从而提高自身创作的综合素质。

(4)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按企业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将行业发展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四新(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内容)、四实(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理念。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和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实训为主,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

(5)工作室模式与课程体系有效结合。学生通过1~2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条件及社会需求,选择进入专业工作室。工作室以课题为中心展开专业教学,学生在进入工作室之前接受的课程应该与工作室方向合理衔接,形成渐进式的课程组合、能完成一个项目方向的知识构架。

2构建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以往的产学研模式在高校的实践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趋向于理论研究和框架设计,缺少实际项目的实战训练。因此,改革产学研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制订一个符合学校、企业和学生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引入企业技术力量联合培养人才,打造以真实项目实训为主的平台,成为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

(1)构建工程训练平台,探索“产学研合作、相互推动”的创新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以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区为平台,进行嵌入式教育,即顶岗实训,由企业提供岗位,学生利用实践教学周集中顶岗工作;项目实训,在学校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训。以实际项目任务为教学驱动,融合企业的基础资源与高校的教学、管理资源,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进程,构建数字媒体专业的基础理论教学体系、项目案例教学体系和实训项目综合实践体系,优化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2)科学设计工程训练方案,培养创新型人才。以订单式培养为合作机制,以项目实训为驱动,以项目实践为主要方式,以项目管理、团队合作为培养目标,形成区别于其他形式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由于就业导向明确,企业深度介入,能极大地调动学校、企业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

3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机制改革最有效的办法是构建和完善专业教学工作室运行机制。工作室教学运行机制是将传统以班为单位、统筹安排的封闭式教学机制,转换为以工作室为基础、学生可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工作室有明确的专攻方向和风格特点,任课教师对工作室负责,学生可自主选择进入工作室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有专攻,又有利于实验设备的充分利用,教师责任心增强,学生学习气氛好。

(1)工作室的作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设置课程;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教师个人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教师提供塑造自我的环境,使学术科研价值得以升华。

(2)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1)教学过程开放式。工作室面对学生开放,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变为面向符合现代实用技术的市场发展需要的开放式教学。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分析、归纳掌握知识;2)学习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打破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之间的界限,以工作任务为纽带,将这两类知识整合到统一的课程中;3)注重产学发展与企业合作。工作室建立起教学与市场的桥梁,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纽带,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促进高校与地方经济合作。另外学生可通过参与项目的勤工俭学,起到助学的效果。学生在完成工作室项目时,通过市场调研、组织素材、与企业交流等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对企业和市场,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在校期间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毕业时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从而缩短了职业适应期,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4)学研赛互动。学生在工作室学习、研究、创作,不断提高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作品参赛、获奖,取得名次,激励更多学生的自主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5)注重培养团队合作和实践经验。a.工作室模式促使课程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工作室通过与社会的对接,必然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从而引导形成的科研专题,会对专业课程设置起到导向作用,并产生长远的影响;b.工作室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感兴趣的团队,接触完整的项目流程。单独完成相关的课程作业,锻炼了个体思维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讨论、分工协作等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协作、课程展示、专业展示、师生交流、作业演示、点评互评等,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从被动、不动到主动、互动的转型,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均得到提高;c.工作室模式促进艺术和技术的高度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知识、素质、能力一体化,学、练、训、创相结合。例如,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数字媒体工作室,实行科技型勤工助学制和项目负责制,工作室负责教师和学生组成各类课题小组,与企业开展合作,对外承接课题研究、项目研发,直接承担企业的生产订单。引入公司的管理机制,实行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管理公司化,教师就是项目经理,学生就是员工,学生在工作中面对企业和市场,在实践中培养专业技能和才干。学生在工作室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进行学、练、训等职业技能训练,同时提升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艺术创意及作品的开发能力。通过“做项目”获得工程组织与管理、脚本编写、素材收集、人员协调、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经济核算等知识,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形成了鲜明的学、练、训、创的专业教学特色。

4结束语

构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不断变化的市场人才需求,以产学研相结合为龙头,走校企联合之路,使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探索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形成学、练、训、创的专业教学特色。同时,将技术与艺术充分融合,以培养动手能力为基点,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专业特色,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静.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美与时代,2009(11):125126.

[2] 李自力,李逸.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8):126128.

[3] 王妍,易龙.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互动机制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7):100103.

[4] 王谨.论数字媒体设计工作室建设模式的探讨[J].艺术与设计,2009(11):187189.

[5] 王犹建.产学研合作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美术大观,2010(5):158159.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篇(8)

近三年来主要工作:

1.完成“2014年山西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主持课题“基于三新教学理念,校企四共信息技术技能人才”,荣获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2019年;

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做好信息技术专业群顶层设计,完成“山西省职业院校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2019年;

3.作为项目主要实施人,完成“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试点”及“山西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申报工作。2018年我院与昆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修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2018级现代学徒制班教学工作正在按计划实施,有关教学资源校企双师共同制定中。2018年9月起;

4.在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领导下,作为主要负责人,承办“山西省第十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技能大赛,我院以“技术精湛、组织严密、周到服务”组委会肯定、同行好评。我院本赛项荣获团体“一等奖”。2019年11月;

5.成功申报1+X制度证书试点2项,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2019年12月;

6.积极相应山西省大数据战略,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大数据战略是我省破解资源型地区创新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201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23条“真金白银”政策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百度(山西)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已列入山西省2019年大数据领域重点推进。2019年12月2日,省委书记楼阳生深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调研时指出,建设数字山西,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希望百度加强与山西企业的合作,拓宽应用服务领域,为建设数字山西、打造数字政府作贡献。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人文环境,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2019年,信息工程系抓住机遇与山西威尔达安迪科技有限公司在百度数据标注领域开展合作,在2018级云计算、大数据部分学生实施引企入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篇(9)

近三年来主要工作:

1.完成“2014年山西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主持课题“基于三新教学理念,校企四共信息技术技能人才”,荣获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2019年;

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做好信息技术专业群顶层设计,完成“山西省职业院校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2019年;

3.作为项目主要实施人,完成“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试点”及“山西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申报工作。2018年我院与昆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修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2018级现代学徒制班教学工作正在按计划实施,有关教学资源校企双师共同制定中。2018年9月起;

4.在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领导下,作为主要负责人,承办“山西省第十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技能大赛,我院以“技术精湛、组织严密、周到服务”组委会肯定、同行好评。我院本赛项荣获团体“一等奖”。2019年11月;

5.成功申报1+X制度证书试点2项,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2019年12月;

6.积极相应山西省大数据战略,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大数据战略是我省破解资源型地区创新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201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23条“真金白银”政策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百度(山西)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已列入山西省2019年大数据领域重点推进。2019年12月2日,省委书记楼阳生深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调研时指出,建设数字山西,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希望百度加强与山西企业的合作,拓宽应用服务领域,为建设数字山西、打造数字政府作贡献。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人文环境,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2019年,信息工程系抓住机遇与山西威尔达安迪科技有限公司在百度数据标注领域开展合作,在2018级云计算、大数据部分学生实施引企入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篇(10)

北工商教字[2006]30号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本工作规定。

 

第一章  教学基本要求

一、时间及学分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安排时间为9~13周,学分为9~13,正常情况下应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结束之前完成。

二、主要任务

1.理工类各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或独立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并绘制有关图表。

2.经济、管理、文、法类各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并绘制有关图表。

三、知识要求

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能力要求

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资料查阅、实验研究、社会调查、理论计算、数据处理、经济分析、外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计算机应用、文字表达和论文(设计)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五、综合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和研究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章  选题原则

选好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原则是:

一、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二、应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比较全面的训练,允许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专题作为学生的选题;

三、选题应符合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可增加与实际相结合、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题目的比例;

四、选题的份量和难度要适当,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既能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目内容,又能使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五、选题应尽量做到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开拓性。

六、非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完成计算机软件题型设计题目时,其设计内容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七、要注意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八、学校鼓励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以获得科研经费、企事业单位经费的支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成果促进科研项目的完成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实现双赢。

 

第三章  成果形式

一、理工类各专业

成果形式主要为工程设计型和工程技术研究型的毕业论文(设计),应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设计、绘图、计算、测试、实验、软件开发和技术经济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本训练。

(一)毕业设计

1.设计说明书的字数不少于20000字。如为软件设计,则软件工程文档应包括: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分析与设计说明书;软件分析与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在学生毕业答辩前,该专业教研室应组织软件验收。

2.绘制设计图纸。使用最新国际标准,有条件的院(系)可用CAD绘图。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设计摘要200~300字。

5.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等。

(二)毕业论文

1.实验、测试报告及论文正文的撰写字数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绘制有关图表。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论文摘要200~300字。

5.应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二、经济、文、法类各专业

成果形式主要为科研论文,应侧重于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1.毕业论文正文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论文摘要200~300字。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应用计算机进行建模、数据分析及绘制图表。

三、管理类专业

(一)科学研究论文

侧重于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训练和对本专业中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的培养。

1.毕业论文正文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论文摘要200~300字。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应用计算机进行建模、数据计算与分析及绘制图表。

(二)软件分析与设计

侧重于软件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

1.分析与设计说明书的字数为10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5000字。软件工程文档应包括: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验收记录单、项目开发总结。在学生毕业答辩前,该专业教研室应组织设计验收。

2.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上一篇: 食品企业经营战略 下一篇: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