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的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5 16:51:48

农业农村的发展

农业农村的发展篇(1)

1农村企业的发展态势

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农村企业无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企业也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企业内外环境都发生了相应变化:受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作用,超过30%农村企业正向小城镇与产业集中区聚集,在空间布局上进行了重组;受产权制度改革影响,超过95%农村企业实现了向个体私营与混合所有制的转变;同城市企业一样,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不再享受独特政府优惠;农产品加工日渐成为农村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与特色产业,且以旅游、观光、休闲与度假等为主的新兴农村服务业也日渐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态势。而以上种种,无一不昭示着农村企业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2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分析

(1)推动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今后我国农业必将实现现代化、农村必将城镇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地区,自从有了农村企业后,农村就开始有了工厂车间、有了商场、有了服务业,农民进厂务工、机器下田务农,促使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这样一来,村民务农就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锄头劳作,正日渐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如有些农村地区播种、施肥、灌溉、收割、运输等各环节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村的农业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实现,也让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被解放出来,进入到农村企业中工作,不仅直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而且还实现了农村本身同农村企业的同步发展,促使村民生活方式日渐朝着城镇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农村将在农村企业带领与影响下,发展得越来越象城镇,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保证了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前,因农业生产力的滞后,农民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农村人“靠天吃饭”。现在伴随农村企业的进驻与发展,农村经济得到同步发展,促使农业生产力及减灾抗灾能力得到了大提升。如旱作机械与灌溉机械的出现与应用,就可较好抵抗了旱灾;植保机械的应用,则可较好抵御农作物病虫害,为作物保产丰产提供了保障;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械的应用,就能抢赶农时及解决霉雨天气粮食霉变发芽等问题;推土机等一系列农业工程机械有效应用,在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可以说均是农村企业迅速发展有关联。(3)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村企业的发展,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剩余劳动力有了就业机会,离农不离乡就地务工,故农村企业的发展为帮助村民增收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部分农村企业还属于村民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故年底可能会有丰厚的利润分红,也相对增加了村民的财产性收入。长此以往,农村、农业、农民的所谓“三农”问题迎刃而解。

3影响贡献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1)农村企业规模。在农村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其自身规模也直接影响着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就一般情况来讲,农村企业自身规模越大,其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就越大。而农村企业在扩大其经营规模的同时,就会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合理利用,吸引更多农村劳动力参与到企业建设,从而在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较好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以东北某一农村企业为例,在逐步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相应服务,并大量采购当地农产品,为当地农业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企业在扩大规模后,为优化其内部人力资源配置,还对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村民可亦农亦工。(2)企业与当地资源的关联度。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农村企业都与当地资源有紧密关联度。如加工制造类企业:小型农机具制造厂、竹材制品厂、藤椅厂、木材加工厂、家具制造厂、建材厂、陶瓷厂、砖瓦厂、休闲食品加工厂、大米加工厂、面粉厂、工艺品制作厂等;矿产开采加工类企业:小煤窑、石灰厂、石材场、水泥厂等;种植类企业:花卉苗圃基地、药材基层、茶场、油茶基地、特种作物基地、果林场、各种农业合作社;养殖类企业:大型养猪场、养鸡场、奶牛场、珍稀动物养殖场、鱼虾养殖场等;经营服务类企业:乡村休闲旅游、风景区开发、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开发等。农村企业紧联当地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传统技艺资源、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等等。企业与当地资源的关联度越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大。(3)企业科技投入程度。就某种程度而言,农村企业因诞生于农村,致使其不管是生产经营规模,还是生产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与劳动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同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均存在一些先天性劣势。如农村企业高端性经营管理人才较少,迎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科技人才、科研人才比较少,经营管理人才也比较短缺,整个管理系统相对较涣散,从而致使农村企业普遍存在着发展模式单一且创新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企业必须逐步加大技术创新与机械设备改造力度,逐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从传统“粗放型”企业逐步走向“集约型”发展道路。同时,逐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鼓励自主创新、科研创新,引导企业逐步走向信息化、现代化,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外,农村企业还需积极展开职工培训,制定并落实人才发展战略,逐步提升现有职工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技术精通且管理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加大与当地政府的合作,积极引进城市优秀工人,用以改善企业人才结构;积极发展企业文化,提升职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与工作积极性,从整体上推动企业的发展。

4结语

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村企业的出现与发展,对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保证农业稳步发展、提高村民收入,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也应看到,农村企业本身的发展规模、企业对科技的投入程度、企业与当地资源的关联度,都很大程度影响着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为此,农村企业需采取措施、瞄准市场,扩大自身发展规模,积极挖掘、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引进技术人才,用以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最终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张亚娥 单位: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李娟.农村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影响因素[J].科技致富向导,2014,(9):211,280.

农业农村的发展篇(2)

1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1.1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充分利用,形成新的生产力

农业产业化是立足当地资源,围绕支柱产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聚集生产要素,大规模组织生产,因而能使生产要素在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充分利用,可以加快当地资源的深度开发,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形成,实现原始积累和资本集中,把农村经济推向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1.2有利于解决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接口问题,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能够把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促进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龙头”公司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相连的产业。它是在较大范围内组织商品流通,在较高层次上组织生产加工,减少了农业生产难以避免的波动,使生产与加工挂钩,经营与市场接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由生产与市场脱节出现的买难卖难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稳定和促进作用。

1.3有利于加快科技长入经济的步伐,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形成适度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则为现代技术、现代设备的应用提供了用武之地,解决了小规模经营与推广科学技术的矛盾。“龙头”公司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一方面愿意引用和推广先进技术,主动向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物资等服务,使农户在系列化服务中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农户从事某项专业生产,不仅强化了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而且也便于吸收“龙头”企业的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1.4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农业产业化不仅较好地调整了生产、加工、经营环节的分配关系,通过利益驱动,增强了各个环节的市场意识和开发潜力,而且由于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大幅度地增加收入,在带领贫困户共同致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龙头”公司可以通过赊销生产资料、预付定金、进行技术培训以及包销产品等方式,扶持贫困户扩大生产能力,发展商品生产,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2发展农村产业化的途径

2.1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多样化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发展。鼓励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运销业,特别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创造名牌产品。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化龙头企业布局。引导促进龙头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龙头企业改革,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收购、租赁、转让等形式,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引导龙头企业明确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总之,要通过引导、扶持和支持,尽快形成一大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创出一大批农产品名牌,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并在全国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2.2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要继续发展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适时引导向紧密型发展。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能采取“归大堆”“大呼隆”的办法,而要以建立利益联动机制为纽带。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特点而不同,应允许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多样化,无论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切不可强加干预。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合同加服务、股份合作、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形式,都要注意总结经验,引导其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不仅是促进农产品优质化、专业化的有力支撑,而且是提高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社区合作组织和各方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最后还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个有效形式,要坚待“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生产和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以及龙头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2.3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使科技全面长入经济

首先,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大力推动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化。加大对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难关,加快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大幅度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广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相结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部分龙头企业要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建立新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转化、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使其由单一技术服务转变为信息、技术、培训、购销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商品率和贡献率,使科技进入产业化链条中的各个环节。这样使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企业。

其次,增加投入,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中心、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农业信息网络资源库等农业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基地,增强农业科技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龙头企业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运技术与设备的创新;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重点龙头企业要争取通过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安全卫生认证,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和国外消费者的信任。企业应不断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环节的技术创新,主动把质量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创造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

再次,实施农业区域发展科技行动,开发区域优势产业和发展特色农业。如东部地区要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创新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中部地区要围绕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标准化,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粮棉油、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及加工配套技术;西部农业科技工作要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特色农业,开展水资源高效利用、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治理等综合技术的研究。

3参考文献

农业农村的发展篇(3)

2005年2月,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正式启动。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过去农村“大件商品进城里,日用百货赶大集,油盐酱醋靠个体”的落后消费方式,刺激农村消费,带动农村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连锁经营,一方面结合连锁经营的原理,一方面要结合本

地市场的特殊性。

一、选择合适的连锁经营模式,真正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

连锁经营主要的特征是各分店之间在总部的统一管理下,实行统一商号、统一价格、统一商品、统一配送、统一外观形象、统一企业文化、统一经营理念等。连锁经营有三种方式,分别为直营连锁、加盟连锁和自由连锁。这三种方式的主要区别是总部与门店的关系紧密程度不同,直营连锁是由总部直接开设门店,门店的所有权归总部,而加盟连锁与自由连锁的门店所有权归经营者,相对而言,这两种方式下门店与总部的关系较为松散。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可以结合当地情况,灵活地采用这三种方式,但无论采取哪种连锁方式,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统一。

1.统一形象

发展村镇连锁,各连锁店除了统一的牌子外,还应在外观形象,店内设计上保持一致性。由于统一的形象和商号,其产品与服务更容易进入市场,比较容易树立品牌的知名度,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从而产生较高的购买意愿。同时,容易吸引流动消费者,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在各城市成功开设分店,原因之一是它们统一的形象和统一服务让消费者在外地也可以感觉到一样的亲切,顾客的忠诚一半源于对商号或企业有亲切感。

2.统一管理

连锁的本质还在于内在的统一,即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统一。只有做到管理的统一,才能使连锁店良性持续地生存,否则,连锁经营必然是流于形式,连而不锁。直营连锁总部与门店关系密切,这有利于总部对门店的统一管理。但加盟连锁的方式各门店拥有较强的自,容易出现各行其是的后果,所以要加强总部的管理职能,对各门店实行统一管理,除了负责对门店的统一配送之外,还应承担起广告宣传、商店设计、商品陈列、业务培训等一系列的职责。这样有利于培育统一的企业文化,而且各分店可以充分享受总部资源,提高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

3.统一配送

只有真正做到统一配送,才能保证连锁店的商品品质,同时,统一配送还可以大大降低进货成本。由于连锁门店多,销售能力强,销售量大,使得采购批量大,配送中心在采购时可以处于主动地位,提高议价的能力,降低进货成本,从而降低销售价格,低价销售是连锁经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

二、建立通畅的物流配送体系,解决农村连锁经营的瓶颈问题

“货真价实,物美价廉”是发展村镇连锁的主要目的,同时,这也是农村连锁店能否长久健康生存的主要法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对农村连锁店的统一配送。笔者认为,建立这样的物流配送体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配送中心的定位选择与数量配置

建设配送中心的两个重点问题是定位选择与数量配置,选择在何地建设配送中心及建设多少数量的配送中心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遵循的惟一原则就是低成本原则。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运输配送,运输成本是连锁企业的主要成本,尤其农村市场山高路远,降低物流成本是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定位配送中心时,一般要选择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市,便于向周边村镇的辐射。总部可以在各市县所在地设一个配送总部,各自承担本县的配送任务,同时利用电脑网络把各配送中心联结起来,由总部加以协调。上海华联超市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向外地发展扩张时,先在县城建立直营店,再在周边村镇吸收当地经营者建立加盟店,实现了低成本快速扩张。县城的直营店既是商品集散、配送的中心,又是加盟店的管理中心,同时还起到了向消费者展示的作用。在配送中心确定的问题上,政府要统筹安排,把握全局。

2.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

目前我国的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总体较低,大多数以手工操作为主。由于自动化仓库投入成本大,不符合城镇的实际。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将电脑控制与手工操作相结合,一方面利用富裕的劳动力,一方面利用电脑提高工作效率及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当然,由于农村连锁店对商品的需求特点是多品种少批量,这一特点导致配送中心拣货,配货工作量非常大。手工操作会导致较低的工作效率和较高的出错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配送中心的服务水平。所以配送中心必须逐步实现现代化,不断完善信息流通体系,逐步引进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建设现代化仓库,提高配送效率与服务水平。

三、围绕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创新经营理念

沈阳蒲公英商贸有限公司曾经成功地开拓了农村市场,然而开业不到两年时间,该公司却连连遭受挫折,濒临倒闭,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适应农村市场的特殊性。蒲公英的董事长王昌权认为,农村消费市场是一套诱人的商业大餐,但当前农民个体消费水平低、物流成本畸高、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等特点增加了市场风险。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导致了城市大中型零售企业不乐意到农村市场发展,这是目前困扰农村市场推进的一大难题,目前商务部和地方政府已出台一些补贴政策及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且将提高补贴的力度。作为投资主体,一方面充分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在农村发展连锁经营,要善于分析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其营销理念要符合当前农村的特点,目前农村市场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消费行为以价格为上

从目前来看,虽然农村的购买力有所提高,但消费者并不乐意为购物环境,甚至不乐意为质量多付费,在购物环境、质量与价格三者的权衡比较中,仍然是价格为上。所以,营销的商品仍应紧紧围绕“按需给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想方设法降低商品的价格。可以选择在义乌等地选择一批生产厂家,通过长期合作的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更主要的是要拓展网络建设,以批量采购赢得进货成本优势。

2.需求结构复杂

一般城市的连锁超市,食品大类占据很大的比例,但农村市场不一样。由于农村自产农产品,所以农村对食品类需求较少,主要的需求集中在日用品。在营销理念上,既要按需定产,同时要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适时创造消费者的需求;开展一些符合农村特点的促销活动,刺激农民的购买欲望,提高消费量。

3.物流成本高

由于农村市场分散,道路交通不便,同时单个门店的需求特点是多品种少批量,这导致了物流配送成本奇高。有专家预测,在城市与农村等额投资的情况下,其投资回报的比例是3:1,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配送成本高。所以,在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投资主体要充分规划好配送路线,即保证配送质量,又降低配送成本。

农业农村的发展篇(4)

一、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和钢性支出的加大,全区的经济形势十分紧张。年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仅4000万元,用三大产业开发的投资仅500万元,这些,势必对我们全镇的经济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在认清形势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国家大规模的投资拉动将刺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我们全镇的产业正在稳步提升,所以各村、各单位、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迎难而上,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一是继续确立“主攻苹果业、巩固草畜业、推进蔬菜业”的产业发展思路,确立苹果、草畜、蔬菜的发展方向!不动摇。根据镇情,因地制宜,对各村产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将山尧则、王庄等30个村确立为苹果专业村,将等9个村确立为养殖专业村,将等5个村确立为棚栽业专业村等6个村定为三产专业村。在领导干部的安排上,按照个人素质与专业能力,划分为8个专业工作队,落实具体的工作责任、量化工作任务、强化考核监督,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技术支持。二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动摇。今年,我们将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继续坚持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完善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保障机制。各村也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保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增加对产业的投入。控制和缩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特别要引导一些有油建收入,征地补偿收入的村把资金投向产业,鼓励农业尽快脱贫致富。三是继续坚持保农民增收的目标不动摇。要在巩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开发农民新的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反季节种植,要鼓励群众发展小型养殖,对今年规划的几个规模养鸡和母猪繁育基地,要积极予以扶持,发挥养殖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要继续实施优果工程,提高商品率,要进一步调动村级干部支持和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对有积极性的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确保全年人均增收470元目标的实现。四是继续落实领导包村包点,干部包园的机制不动摇。落实领导包村、干部包园责任制,在全镇领导包抓“四个一”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副职领导包村干部包园,要对领导包村、干部包园实行挂牌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二、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工作责任,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充分认识调处,安全生产监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全力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一月一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要充分发挥村级调委会,综治中心户的职能作用。要进一步完善调处机制和首问责任制,对职权范围内的问题限期办结,不推不拖。要特别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存在的隐患要主动出击,变上访为下访,变“灭火”为“防火”。要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台帐,抓好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要有针对性的抓好采石场、病险库坝、砖厂和道路运输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三、四轮载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治保会、治安巡逻队,护村队;要全面推行以村联防,十户联防的成功经验;要严厉打击村霸、村盖子等黑恶势力,要充分发挥村级警务室在搜集信息,调处纠纷等方面的职能作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平安”。

三、抓好项目建设,突出工作重点

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下大力气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改善民生。一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设施建设。开工毛沟水泥路,崖底——后山尧四级砂石路和下坪——的柏油路建设,争取审批和立项老庄湾过水桥、崖底过水桥、曹刘沟过水桥,改善群众的出行环境。配合水库供水尾留工程,解决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完成的基本农田建设和上坪旧坝改造,配合水利水保局启动崖底以上坝系建设。二是完成减灾安居工程建设。完善卧虎湾减灾安居尾留工程,启动村减灾安居工程,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三是推进农村卫生室的建设。今年完成三个村卫生室的改扩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四是继续整合教育资源,配合中学宿办楼建设。玉皇庙小学的撤并,充分发挥集中办学的资源优势。五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

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推进党在农村的各项改革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继续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各项改革。要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主导产业适度规模经营。

五、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要按照书记关于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中央关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加强党性修养。要始终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弘扬良好作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干部队伍素质。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加强班子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副职要尊重正职,正职要放权、放手与副职。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在民主的基础上要实行正确的集中,要带头维护班子的团结统一,坚决消除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的不良现象,形成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局面。要加强班子成员党性修养和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工作脚踏实地、勤思善学,干事光明利落、和睦相处,生活严于律己、勤俭节约,办事雷厉风行、只争朝夕。要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领导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说实话、办实事、听民意、解民忧,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人用人。要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形成靠人格、靠工作、靠实绩、靠公论的选人用人风气,要把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的表现作为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加强干部的培养。在工作上严要求,在生活上多关心。三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修订考勤、学习、工作、接待、财务等相关制度。今年要加强制度的考核兑现工作,奖罚分明、雷厉风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杜绝“精精捉憨憨、憨憨遛湾湾”的现象,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局面。

农业农村的发展篇(5)

这些年,我国一直加大对于三农的投入,同时也提出了农村振兴战略,旨在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发展。而农业经济管理作为我国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充分整合农村地区优质资源,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地区发展的新动力。因此为了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水平。而且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提高我国农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还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农业发展落后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做了一些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指导作用,经济管理能够根据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目标,通过利用有效管理手段引导农村经济不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机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相关经济信息和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认识程度不够,在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制定成熟的发展战略,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因此为了更好实现农村经济振兴战略,需要从宏观角度上不断规划好农村经济发展宏伟蓝图,只有大方向正确,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各种方针政策才能更好落实和发展。在微观层次上,要将制定宏观目标落实到具体工作部署当中,认真执行制定的各种经济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更好地实现农业振兴发展。

二、农村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更好地指导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更好指导农村农业经济整体的发展,通过管理这个手段来有效引导农业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没有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仅仅按照之前自身成功的经验去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这种经济管理发展影响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问题,且制定的经济管理方案易出现一些偏差,对经济发展不利。但通过利用现代化经济管理理论能更好地为农村地区发展和制度上提供保障,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结合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制定不同的农业经济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地帮助农村地区改善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二)为农村经济提供优质发展环境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充分调动农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现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还能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整合农村地区优势农业资源过程中,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在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中能通过加大对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来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将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技术应用到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使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不断改变农村经济管理理念,从而更好提升改善农村落后的农业经济环境。同时针对不同农村地区,充分挖掘农村优势资源,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方案,促进农村地区又好又快向前发展。另外开展农业管理,还能有效维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周转和利用效率,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三、更好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平台应用到经济管理中,极大提高了我国相关部门工作质量和效益。通过将先进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通过信息技术改变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案和手段,进一步促进农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首先,要投入相关技术和人才资源来建立可靠的网络信息平台,即农业经济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有效宣传当地的优势资源,比如农业绿色产品、生态旅游资源等,这样能最大限度推广当地农业产品,从而更好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使得群众提高自身收入。其次,相关管理者可利用信息管理平台来有效评估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帮助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管理方案,更好促进农业地区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为更好促进农业经济管理质量,需不断完善相关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发展和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应制度,更好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一方面,在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中需不断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更好地使他们掌握相应管理技术以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只有管理者管理意识提升,才能更好开展相关管理措施,更好指导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除利用信息平台进行农业产品销售以外,还需管理人员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加强对社会中有关农业经济合作与沟通,获得农业经济与社会组织机构支持,在资金方面获得更多帮助从而拓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途径,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使农业经济增长带动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农业农村的发展篇(6)

1.引言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基础,在与工业相比,我国农业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农村金融发展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从农业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了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的发展关系。

2.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内涵

在我国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由之前的包括农村信贷补贴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为一种新的信贷形式,且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新的农村金融理论可以在利率波动情况下,避免金融环境的恶化,防止通货膨胀等市场危险。新的农村金融理论是立足市场,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将通货膨胀合理控制以达到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3.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3.1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随着经济发展及我国金融业发展,国家在推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虽然取得了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一定问题。一些主导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出台后,虽然对农村金融发展有推动作用,但是只停留在表面层面。一些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在农村无法取得利益,逐渐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导致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限制农村金融的发展。

3.2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

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金融对资金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在农村是主要发展力量,他们需要生产用的资金,而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是生产及子女教育,这部分资金相对较少。而实际上目前农村信贷还不是特别规范,大部分金融机构对农村企业有投资却忽略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开发。信贷分配的不合理导致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3.3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问题

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虽然在发展中,但是还是无法达到资本融入农民生活的。很多时候人们对于金融的概念还是不完全了解的,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更是谈不上。长期以来,现代的金融利益在农村农民那是享受不到的,融资单一,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4.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4.1金融规模的影响

农村的供给与需求平衡是农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农村金融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更加合理,反之农业经济增长使得农村金融的用处增多。目前的农村金融还达不到供给与需求平衡的状态,农村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及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规模小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增长的信贷要求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4.2金融结构的影响

合理的金融结构可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农业经济增长,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投资者以在投资时以较低的费用获得更多的利益资金,以生产提升生产。优化金融结构后,就可以满足更多的农民的需求,再之后可以找更多的融资渠道,促进资金流转,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3金融效率的影响

金融效率主要表现在是否能提高储蓄能力、提高投资转化率和提高投资投向率。科学的利用金融手段,可以使资金利用更合理。在供给与需求关系影响下,投资是会先选择收效较高成本较低的项目的,这符合资金合理调配的原则,为资金向更好的渠道流动创造了条件。

5.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探究

5.1建立模型

通过建立VAR模型,可以探讨模型系数的经济分析。模型是以数据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可以将系统中的每一个变量都作为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建立出模型,相对于传统的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经济计量方法更可靠。

5.2指标挑选

我们挑选人均GDP总值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是因为它更精确。由于农村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农村金融工具就是存款和贷款,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作为农村金融的总资产,是相对准确的。农村金融投资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经济的开放程度取决于国际间农产品的流动量,我国加入世贸后对外开放程度在扩大,农产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农业农村的发展篇(7)

1农业经济管理动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1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通过对地区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积极向农民群众推广农作物的科学种植方法和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解放劳动力,在有限的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外,通过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而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都是通过财富创造来实现,农民个体通过个人努力,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水平也会发生转变。

1.2从制度上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农业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下,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对农村经济发展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农业经济管理是农村以及经济发展为主的中心的地位更加牢固,保障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3扫除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多重制约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而通过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扫清道路,使农村经济发展更加顺畅。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能力不足,是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土地的不合理规划不合理征用,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面积逐步减少,影响到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积极性。通过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土地规划更加合理,利用更加高效,降低农民群众的生产成本,减少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另外通过开展农村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协调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保证农业经济发展更加具备生态化特征。传统的农业工作模式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农业部门通过对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有效的规划,逐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形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周围生态环境,从而促使农村经济向着生态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2做好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2.1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

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制定完善企业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依托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紧跟时展要求,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改革,构建全新的管理体制,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利用加工手段改变农产品外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展销售市场,丰富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2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

农业农村的发展篇(8)

一、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基本情况

整体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升。去年,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5.8亿元、增长1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在全国第十二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中位居72位,比上届提升2个位次。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规划建设56平方公里的城西都市农业生态区,带动现代农业园区突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616家,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发展到26万亩,“三品一标”认证达到92个。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畜牧业实现总产值35.9亿元,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新建在建现代农业园区80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2家;顺利承办全国食用菌创新发展交流大会,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市;成功创建部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我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一手抓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产业富民;一手抓劳务输出,壮大打工经济,实现劳务增收。结构调整走出了路子,劳务经济形成了规模,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农村改革平稳推进。全市完成延包村为904个,占应延包总村数的98.3%,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进一步稳定;税费改革有效推进,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补贴性收入明显增加。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市抢抓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的机遇,大力推进以交通、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着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党建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积极推进村级党组织联建和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现代农业发展程度不高。我市现代农业档次低、规模小、特色不明显,缺乏有拉动力的产业和品牌,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土地产出效益仍在较低水平上徘徊,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明显。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欠账较大,医疗、文化、社保等公共产品供给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迟缓,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

农村改革缓慢。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力度不大、步伐不快,阻碍了农村发展。

保持农村稳定的压力较大。受土地延包、土地征用、宅基地分配、历年陈欠、干部作风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仍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并随着形势发展,矛盾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由经济利益矛盾纠纷向政治利益矛盾纠纷转变,维稳的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增大。

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个别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惠农政策落实不规范、不到位,甚至存在混乱现象。

三、增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建议和对策

多措并举,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园区,能够最大限度把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多种资源要素整合起来,同时农业的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也就有了依托和载体。因此,我们一要通过示范带动、效益引导、行政推动等多种手段,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二要鼓励工商资本、外来资本等各类投资主体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以园区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带动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体系。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城镇化要以小城镇、农村社区和集中居住区建设为抓手,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均衡配置、平等交换,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因此,我们一要加快构建以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构建城镇体系要从政策、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人口集中居住、考核导向等方面加大力度,全面提升现有镇驻地和被撤并乡镇驻地的建管水平,逐步构建布局合理、产业发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二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要按照城乡一体、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基本实现路、水、电、讯等“村村通”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延伸、提档、配套工作。

农业农村的发展篇(9)

国外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观点: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它并没有推动经济的发展;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国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也得出了不尽一致的结论。国内对整个中国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对区域性的某些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结论的不同可能与学者采用的实证检验方法和度量指标不同有关。尽管在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有不同的观点,但主流的结论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体系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是连接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渠道,对农村经济增长应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外研究普遍认为农村存在金融抑制,需要对农村金融实施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发展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也大多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落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我国农村金融和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我国农村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河北香河县成立我国近代最早的信用合作社。新型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完全由市场主体自愿参股,政府主要发挥监督、管理与引导作用。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入不仅开放了农村金融市场,也给农信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其改革。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处于劣势状态,函待提高。同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几经改革,但发展水平一直以来都比较低。我国贷款几乎全数投向了工业和服务业,而农业仅仅占据了极小的比例。这些现象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够完善,在对农业的金融支持上效果并不显著,即农村金融存在抑制。研究显示农业并不存在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村金融并不存在抑制,与前面进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规模时得出的结果相反。但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农业贷款的余额大于农业存款,只能表明它相对于农业存款是有效率的;但这并不表示在农业的发展上,农业贷款的供给就是充分的。很可能是因为农业存款余额本身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农业贷款与存款相比才具有相对优势。

3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农业方面存在抑制在本文中这种抑制主要表现为我国农业贷款的供给不充分,尤其是真正用于农业的农业贷款不足,它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农村金融发展没有显著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那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为何存在抑制,即农业贷款为何不足。我国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即我国农业贷款不足,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不足。需求性抑制,即农户对该部门资金需求不足导致我国农业贷款规模小也存在,但它只是从属现象。

(1)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资金的供给不足目前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所,但是它们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向农村尤其是向农户提供充足的资金。

(2)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受到严格管制,减少了农业资金供给来源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存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往往是官方金融组织的数倍,使借款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影响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发展后劲。同时它的组织行为不规范,部分经营混乱,容易产生金融欺诈,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甚至扰乱金融秩序,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另外,由于农村地域范围广,交通不便等原因,政府对农村金融组织监管的运营成本较高,难度很大,因此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比城市金融更加严格的金融管制,限制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减少了农村资金的供给来源。

(3)农业贷款风险高,农户缺少贷款抵押物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资金回收期长,收益率低且风险较大,因此农业贷款涉及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农民收入低,借款之后还款的风险较大。金融机构从规范经营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设置了繁杂的抵押担保等手续。由于农户本身资产较少,其拥有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并不能作为抵押物,金融机构缺乏放贷必需的担保物,再加上服务对象较为分散,大大提高了放贷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中多存少贷、或只存不贷的现象相当突出,甚至很多金融机构逐渐退出农村市场。这样一来,农户无法进入融资环节,严重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4)农户融资需求不足

市场交易中,风险大成本高。面对这些风险,在缺乏克服风险的政策工具的条件下,多数农户选择经营传统农业,不敢也不愿意改变,如改种植经济型农作物,发展牧业渔业等,从而减少了农户对资金的投资性需求。

3.2对策分析

农业农村的发展篇(10)

今年初,全州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要按照“一年受灾一年恢复”和“夏收损失秋收补、粮油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畜牧业补、农业损失工业补、农村损失城市补、州内损失州外补”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尽快恢复农业基础设施,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保目标、保规划。要把恢复农业生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州财政安排贷款贴息资金200万元,用于生猪填槽补栏;安排贷款贴息资金300万元,用于茶园补植补造;安排资金80万元,用于农村集镇集中供水工程恢复。引导低山和二高山地区扩大夏粮种植面积,引导受灾地区适度扩大烟叶和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完善农业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加强灾害预测预报,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二、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按照产业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约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四个100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特色农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一)继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着力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和特色小杂粮,提高种粮农民收益。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要求,发展壮大烟叶、畜牧、茶叶、蔬菜、魔芋、干鲜果、道地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新增特色农产品基地30万亩。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抓好现有特色产业同类品种跨村、跨乡镇、跨县市基地连结,推进特色板块基地规模化。积极争取省板块建设资金、低产林改造资金,加强优质良种苗木基地建设。抓好现有特色农产品基地的管理和改造,不断提高特色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筹措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8亿元,烟叶生产扶持资金4000万元,重点抓好150个烟叶专业新村和9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建设。完成“两烟”种植面积60万亩,收购烟叶150万担。坚持“小群体大规模”畜牧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抓好1000头以上的“小规模连片型”、3000头以上的“小区连户型”、10000头以上的“大场大户带动型”三种养殖模式和100万头生猪大县以及大乡、大村、大户建设。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加快发展水产业。

(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现有国家和省、州级龙头企业中,以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每个产业确立2-3家企业进行重点扶持。2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家,销售收入5000万至1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进一步健全重点龙头企业动态管理机制,提高龙头企业的素质和带动能力。州、县市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多渠道增加州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和各县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金总量,扩大担保规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我州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州独资、合资、合作参股兴办农产品基地、精深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利益连接机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股龙头企业,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二次返利等形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三)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定和完善优质粮油、特色小杂粮、茶叶、蔬菜、道地中药材以及富硒农产品等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大已有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力度。继续抓好国家、省和州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从龙头企业、板块基地、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入手,开展农业标准示范、培训和推广。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和各种违法经营农资行为。加快建立“以州级检测为中心、县市检测为基础、企业自检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坚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相结合,逐步建立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150”模式、牛冻配、生猪人工授精、重大动物疫病程序免疫、生猪无公害饲养、瘦肉型猪阶段饲养等畜牧兽医技术,提高畜牧产业标准化水平。(四)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全年新增“三品”标志认证60个。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对获得“三品”标志认证、出口基地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企业或单位,由所在县市政府给予奖励。加强重点品牌培植,州财政安排资金60万元,支持重点品牌建设,尽快培植一批全国、全省知名品牌。支持*市打造“*玉露”茶叶品牌,扩大品牌影响。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各种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提高我州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五)积极拓展延伸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特色园艺、特色养殖,鼓励兴办农家乐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任务。

(一)继续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4.5亿元,建设宣恩万寨至*三岔、*大集至咸丰清坪两条县乡二级公路30公里,建设县乡公路独立大桥5座、1067米;建设通乡油路250公里,省际出口路及经济断头路118公里;建设农村公路通达工程688公里,通畅工程800公里,全州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达到98%和48%;建设乡镇五级客运站7个,农村客运候车棚180个,招呼站320个,完成全州渡口达标改造任务。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稳定的交通规费投资和县市财政投入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机制。州、县市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3800万元。

(二)狠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0座病险水库国家投资建设、22座小型水库溢洪道扩挖和省级水利基建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实施好*市、宣恩县、巴东县“长治”工程建设和利川市“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加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力度,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做好已竣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抓好农村塘堰、沟渠清淤整治,提高旱涝保收水平。州及县市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三)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深入推进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巩固提高建设成果。筹集资金6000万元,完成6万口沼气池建设任务。州、县市财政按上年标准继续安排生态能源局沼气池建设工作经费。在确保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改厨、改厕、改圈”的比例。加强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00个农村后续服务网点。与特色产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三位一体综合利用模式,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五改三建”,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家园文明新村。与循环农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开展循环农业示范。与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围绕重点旅游景区配套农户“五改三建”,打造一批生态家园型旅游精品。

(四)继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31万亩。完善县、乡、村森林管护网络,森林管护面积达到1725万亩,稳定提高森林覆盖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对已退耕还林的林地进行抚育管护,补植补造,确保工程质量和成效。加速后续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高效经济林,促进退耕农户增收。新发展用材林、经济林等林业产业基地25万亩。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严格依法行政,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林地和乱捕乱猎野生动物行为。科学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发展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业产业,积极开发生物多样性观光、原生态休闲疗养、特色竹木工艺制品和森林菌类、药材、蔬菜产品。

(五)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大力推进集约节约用地,严格规划计划调控、土地审批和供应管理。认真搞好土地二次调查工作,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落实。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国土整治、高产农田建设专项投入,加大高产农田和产粮大县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强地力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增施有机肥,促进土壤改良。

(六)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强乡村机耕道路、农村机电排灌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农田耕整、水稻生产、烟叶种植、茶园管理、秸秆利用、果蔬保鲜、高效植保、机电排灌和农产品加工等重点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努力防控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州财政安排资金10万元用于开发、引进、示范适合山区农业生产需要的新型农业机械补助。落实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和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的有关政策。

四、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体系支撑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着力完善农村公益新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农村社会化服务迈出新步伐。

(一)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新机制。按照“精简效能、人事相宜、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的原则,保持农村公益岗位和人员相对稳定,规范人员聘用,完善服务合同,加强考核管理。加大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培训力度,促进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素质提高。各县市政府要切实落实本级“以钱养事”经费预算,确保每年按一定比例递增。省财政按农村人口人均15元标准安排的“以钱养事”补助资金,必须按省规定比例足额拨付到乡镇各农村公益组织。切实解决好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金续缴和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确保公益人员队伍稳定。

(二)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抓好“两杂”新品种选育,确保全州良种供应。州财政安排资金20万元,用于鄂马铃薯5号原原种培育与推广。继续由州财政对州农科院选育七大常规作物新品种每个品种补助5万元。按照科研产业化的要求,州农科院要抓好魔芋、天然药物、中药材、茶叶、果蔬、花卉等特色作物选育及先进实用栽培技术研究,抓好组培技术研究工作及中心试验室的省级计量认证工作,力争通过省级以上审(认)定的品种3个,其他创新成果2项。加强特色品种资源开发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运用。州财政安排资金10万元用于优质小杂粮品种资源普查及良种筛选,继续安排新品种区域试验经费20万元,继续从州应用技术研究与发展资金中安排60万元,用于全州农业种植模式研究、“十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万户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县市的科技应用与发展资金应主要用于重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品种改良。州财政安排资金25万元对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和技术推广实行“以奖代补”。每个乡镇建立一个中心人工授精站,村按1:300-500头母猪比例建一个人工授精站,实现生猪人工授精覆盖面达到95%以上。结合农村沼气池建设抓好牲畜栏圈改造,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三)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坚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对猪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痘、鸡新城疫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耳标佩戴率达到100%,抗体检测合格率达70%以上。重点防控引种、流通环节畜禽疫病,强化强制免疫、消毒灭源和市场监管,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和免疫反应补偿机制。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每500户农户落实一名防疫员,每个组以科技中心示范户为载体明确一名防疫监测员。加强植保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州财政安排资金10万元,用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各县市也要相应安排专项植保工作经费。大力推广高效农药、兽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和安全用药水平。

(四)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作用。州财政安排资金10万元,支持县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县市财政也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给予支持。鼓励乡镇农业服务实体投资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国家的有关涉农项目。支持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缺少劳动力的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仓储运输等服务。鼓励发展便民利民的乡村物业管理服务组织。

(五)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专业批发市场,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落实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的政策。供销合作社要积极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鼓励城市超市和涉农商贸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连锁经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农村市场。保持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畅通,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

(六)加强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村信息系统。加快宽带进村入户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电信模式站点建设。抓好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推进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落实通信公益设施维护责任制,保障通信安全。开通全州“12316”三农服务热线,加强信息采集传输、储存开发、服务等专业人才队伍,组建专家技术咨询服务团队,确定服务标准,建立服务制度,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加强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的联系,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覆盖面。

(七)加强农村金融和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办好村镇银行试点,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保险。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要积极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农村信用社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一)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使在校学生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继续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杜绝学校乱收费。实施初中改造工程,继续搞好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教师“安教工程”建设。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期工程建设任务,接受省检查验收。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视特殊教育,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读书问题,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和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积极争取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和省级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资金,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自愿参合率达到85%以上,住院费用补偿率达到35%以上,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水平,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切实做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工作。加强农村卫生保健工作,优先在农村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免费和扩大免费预防接种范围的政策。落实好各项妇幼卫生工作措施,确保儿童计划免疫率达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50/10万以下。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建设,为乡镇卫生院补充100名大学毕业生,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3-5名业务骨干,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普遍到县市人民医院接受一次免费业务培训。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制度,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三)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送图书、送戏、送电影、送科技下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0万元的8个省级文化站建设任务,实施好60个村的“农民健身工程”,完成部级文化站建设8个、省级8个。认真实施“2131工程”,力争全年到农村放映电影15000场次以上。聘用一批村文化员,开展好农村基层文化活动。抓好农村文化人才培训,扶持发展农村文艺宣传队,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大师在发掘、整理、弘扬民间文化上的积极作用。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创造条件,深化县乡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

(四)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研究制定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办法。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按人月平40元的补助标准,做好全州农村11.1万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力争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到14万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救助管理网络。加大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力度,不断提高救助水平。加大儿童福利院、儿童救助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城市社会福利院等项目的争取力度,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每个县市完善或改造一所社会福利院。大力发展农村慈善事业,发挥基金会、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为社会救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六、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

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力度,以生产发展、增收脱贫为中心任务,把最贫困的村优先纳入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实施149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州财政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重点贫困村灾后恢复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重点推进乡村绿色、红色旅游扶贫,不断创新产业化扶贫模式。积极争取省产业化扶贫贴息贷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对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贫困户实行重点扶持。加大扶贫搬迁力度,完成扶贫搬迁3000户。做好“616”工程对接工作。将老区重点村建设与整村推进有机结合,让老区贫困村得到双重扶持,推动革命老区快速发展。

七、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壮大民族区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步伐,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一)切实抓好农民培训。继续实施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对务农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认真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积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加大农民转岗技能培训力度,以实施“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划”、“温暖工程”为重点,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万人。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州内转移与州外输出相结合,重点抓好就近就地转移。加强州内用工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使更多的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务工就业。制定优惠扶持措施,鼓励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带动农民转移就业。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就业一批、发展民营经济吸纳一批、利用能工巧匠带动一批、抓好招商引资上岗一批等办法,着力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加强信息引导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外地广泛开展劳务协作,举办多种形式的劳务招聘会、洽谈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培植巴东电子工、咸丰刺绣工、*沼气工等劳务品牌,提高劳动力市场竞争力。

(三)做好农民工维权和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农民工维权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务工农民自我维权意识。进一步消除阻碍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让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就业权、劳动权。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规范劳动用工单位行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子女上学及生活条件等问题,切实加强农民工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通过建立健全劳动争议仲裁、司法援助体系,在外成立维权服务工作站,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采取多种措施解除外出务工农民后顾之忧。

八、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保障。深化农村改革,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一)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做好粮食直补、油菜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奶牛和生猪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粮食、生猪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政策。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探索总结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经验。

(二)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依法流转制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以解决土地撂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重点,支持农民通过转让、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务农劳动力收入水平。(三)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严格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全面落实编制实名制和公开化。推进延伸派驻机构改革,规范机构设置,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明确职责,强化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管理方式,完善县对乡镇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妥善处理农业“小三场”改革遗留问题,以属地为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场圃新农村建设,改善场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对纳入改革范围的集体山林,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抓好确权到户、登记发证和落实配套措施。20*年底前全州集体林地确权发证到户率达到80%以上。认真落实林业“两金”免征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涉林收费项目,切实减轻林农负担。抓好林业要素市场建设,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

(五)严格监管农民负担,妥善处理债务。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认真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民负担动态监测网络,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深入开展农民负担执法大检查,严肃查处各种涉农乱收费行为。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化债工作经验,稳妥化解村级债务。

九、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做好“三农”工作,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任务,要毫不动摇地把“三农”工作作为各级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认真落实“重中之重”的总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参谋协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学习,科学把握“三农”工作规律,不断提高领导、指导“三农”工作的水平;要带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二)切实加大农业农村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州、县市财政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的要求,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明确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三)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涉农资金和项目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挪用、冒领、贪污等各项涉农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各项涉农资金专款专用,使涉农资金和项目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继续实行“一个州、县市领导带三个部门,重点帮扶一个村”的驻村工作制度,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继续抓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抓好争创全省小城镇建设“楚天杯”工作。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严禁村级举债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

上一篇: 无形资产的类别 下一篇: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