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的类别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5 16:51:48

无形资产的类别

无形资产的类别篇(1)

一、无形资产成本及其特性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30条:对占有单位的无形资产,区别下列情况,评定其价值:1.外购无形资产,根据购入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2.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3.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其评估价值。

无形资产成本指无形资产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无形资产按照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外购和自创两种类型,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买价和购置费用两部分构成的;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一般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专用设备费用、咨询鉴定费用、培训费、差旅费、管理费、技术服务费等项。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性支出的总额。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其重置成本的成本项目、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亦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和购置费用。一般企业都有无形资产购置的原始记录资料,即使无账面记录资料,亦可找到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1)有账面记录资料时,采用物价指数法即以账面历史价格为基础,乘以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的物价指数,将账面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其公式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账面成本×无形资产评估日物价指数

按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时,关键的问题是物价指数的确定。从无形资产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有物质消耗费用和活劳动消耗费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构成相差很大。(2)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采用市价类比法。评估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时,若无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可搜集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并根据无形资产的功能以及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求得现行购买价格。

(二)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是由企业创造或研制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资料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组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账面历史成本法。自创无形资产有账面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账面历史成本为基础,乘以相应的物价指数求得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为无形资产历史成本与自创立日至评估日物价指数之和。(2)财务核算法。无账面历史成本的自创无形资产可按该项无形资产创立时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的数量以及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确定其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物质资料实际消耗×现行价格+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

由于无形资产属创造性智力成本,因此不能原样重置,其重置成本只能是复原重置成本,故上式中物质资料消耗量以及工时消耗量均按当时创立无形资产发生数计算,而不能按现行标准计算。(3)市价调整法。若市场有与自创无形资产相似的无形资产交易时,可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以及自制成本与售价的一定比率调整,求得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同类无形资产市价×成本售价系数式中:成本售价系数可根据本企业有代表性的已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与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求得。

三、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影响因素分析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其数额是由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决定的。而无形资产成新率又是由无形资产的损耗决定的,因此,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必须研究无形资产的损耗。无形资产的损耗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降低。通常可以分为无形资产时效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三种情况。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对无形资产贬值的确定,是根据考虑三种贬值因素的综合成新率测定的。

无形资产综合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年限)×100%

式中:实际已使用年限较易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指无形资产能够为经营主体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但是它不是指法定保护年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尚可使用年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专家对经济寿命预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聘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2)技术更新周期法。该方法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技术更新周期,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从中扣掉无形资产已使用年限,便可得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适用性探讨

(一)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单独使用重置成本法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工程图纸转让、计算机软件转让、技术转让中最低价格的评估、收益额无法预测和市场无法比较的技术转让等。而更多的场合是重置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使用,如用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和整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大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小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表现为:(1)无形资产的成本问题。以成本作为评估依据的基本条件:一是成本能够识别;二是成本能够计量。识别和计量的成本可以是被评估商品本身的成本,也可以是相同商品的再生产成本。为了排除贬值、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成本一般以再生产成本为计量对象。(2)在实际操作中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商誉、权利类和关系类无形资产的评估,由于其成本不能识别,也不能计量,因此,不适宜用重置成本法。

无形资产的类别篇(2)

一、无形资产成本及其特性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30条:对占有单位的无形资产,区别下列情况,评定其价值:1.外购无形资产,根据购入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2.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3.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其评估价值。

无形资产成本指无形资产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无形资产按照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外购和自创两种类型,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买价和购置费用两部分构成的;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一般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专用设备费用、咨询鉴定费用、培训费、差旅费、管理费、技术服务费等项。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性支出的总额。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其重置成本的成本项目、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亦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和购置费用。一般企业都有无形资产购置的原始记录资料,即使无账面记录资料,亦可找到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1)有账面记录资料时,采用物价指数法即以账面历史价格为基础,乘以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的物价指数,将账面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其公式为: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账面成本×无形资产评估日物价指数

按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时,关键的问题是物价指数的确定。从无形资产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有物质消耗费用和活劳动消耗费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构成相差很大。(2)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采用市价类比法。评估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时,若无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可搜集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并根据无形资产的功能以及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求得现行购买价格。

(二)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是由企业创造或研制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资料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组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账面历史成本法。自创无形资产有账面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账面历史成本为基础,乘以相应的物价指数求得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为无形资产历史成本与自创立日至评估日物价指数之和。(2)财务核算法。无账面历史成本的自创无形资产可按该项无形资产创立时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的数量以及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确定其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物质资料实际消耗×现行价格+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

由于无形资产属创造性智力成本,因此不能原样重置,其重置成本只能是复原重置成本,故上式中物质资料消耗量以及工时消耗量均按当时创立无形资产发生数计算,而不能按现行标准计算。(3)市价调整法。若市场有与自创无形资产相似的无形资产交易时,可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以及自制成本与售价的一定比率调整,求得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同类无形资产市价×成本售价系数式中:成本售价系数可根据本企业有代表性的已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与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求得。

三、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影响因素分析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其数额是由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决定的。而无形资产成新率又是由无形资产的损耗决定的,因此,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必须研究无形资产的损耗。无形资产的损耗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降低。通常可以分为无形资产时效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三种情况。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对无形资产贬值的确定,是根据考虑三种贬值因素的综合成新率测定的。无形资产综合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年限)×100%式中:实际已使用年限较易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指无形资产能够为经营主体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但是它不是指法定保护年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尚可使用年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专家对经济寿命预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聘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2)技术更新周期法。该方法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技术更新周期,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从中扣掉无形资产已使用年限,便可得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适用性探讨

(一)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单独使用重置成本法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工程图纸转让、计算机软件转让、技术转让中最低价格的评估、收益额无法预测和市场无法比较的技术转让等。而更多的场合是重置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使用,如用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和整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大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小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无形资产的类别篇(3)

一、无形资产成本及其特性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30条:对占有单位的无形资产,区别下列情况,评定其价值:1.外购无形资产,根据购入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2.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3.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其评估价值。

无形资产成本指无形资产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无形资产按照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外购和自创两种类型,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买价和购置费用两部分构成的;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一般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专用设备费用、咨询鉴定费用、培训费、差旅费、管理费、技术服务费等项。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性支出的总额。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其重置成本的成本项目、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亦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和购置费用。一般企业都有无形资产购置的原始记录资料,即使无账面记录资料,亦可找到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1)有账面记录资料时,采用物价指数法即以账面历史价格为基础,乘以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的物价指数,将账面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其公式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账面成本×无形资产评估日物价指数

按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时,关键的问题是物价指数的确定。从无形资产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有物质消耗费用和活劳动消耗费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构成相差很大。(2)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采用市价类比法。评估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时,若无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可搜集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并根据无形资产的功能以及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求得现行购买价格。

(二)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是由企业创造或研制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资料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组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账面历史成本法。自创无形资产有账面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账面历史成本为基础,乘以相应的物价指数求得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为无形资产历史成本与自创立日至评估日物价指数之和。(2)财务核算法。无账面历史成本的自创无形资产可按该项无形资产创立时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的数量以及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确定其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物质资料实际消耗×现行价格+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

由于无形资产属创造性智力成本,因此不能原样重置,其重置成本只能是复原重置成本,故上式中物质资料消耗量以及工时消耗量均按当时创立无形资产发生数计算,而不能按现行标准计算。(3)市价调整法。若市场有与自创无形资产相似的无形资产交易时,可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以及自制成本与售价的一定比率调整,求得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同类无形资产市价×成本售价系数式中:成本售价系数可根据本企业有代表性的已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与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求得。

三、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影响因素分析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其数额是由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决定的。而无形资产成新率又是由无形资产的损耗决定的,因此,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必须研究无形资产的损耗。无形资产的损耗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降低。通常可以分为无形资产时效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三种情况。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对无形资产贬值的确定,是根据考虑三种贬值因素的综合成新率测定的。无形资产综合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年限)×100%

式中:实际已使用年限较易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指无形资产能够为经营主体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但是它不是指法定保护年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尚可使用年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专家对经济寿命预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聘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2)技术更新周期法。该方法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技术更新周期,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从中扣掉无形资产已使用年限,便可得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适用性探讨

(一)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单独使用重置成本法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工程图纸转让、计算机软件转让、技术转让中最低价格的评估、收益额无法预测和市场无法比较的技术转让等。而更多的场合是重置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使用,如用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和整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大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小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无形资产的类别篇(4)

即使碳排放权的发展趋势是企业将来需要全部购买自己用于生产的碳排放权,但起步阶段还是以免费发放配额为主。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都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将碳排放权配额划拨给企业。此时,将其确认为存货是不合理的,不满足存货持有出售的目的;也不可以确认为金融资产,无偿分配所得的碳排放权的主要用于生产,并不能在市场交易中为企业带来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不符合金融资产的主要特征。政府无偿划分的排放配额不具有实物形态, 并且具备在市场上单独出售的可能性,具有可辨认性,是非货币性资产,符合朱玫林与耿泽涵(2011) 确认为无形资产的观点。但这个观点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由于碳排放权是政府无偿分配的,企业在将其归类为无形资产时不能确定其价值; 二是碳排放权的无偿获得不涉及资产减少和负债的增加,不满足会计恒等式,确认为无形资产会打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间的平衡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对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份额应不确认为某种资产,而是直接在报表附注中对分配所得份额以及使用情况进行披露。

若企业政府免费分配的碳排放权配额尚未用完且剩余,可以在市场上将其出售给排放权配额不足需要购买的企业以盈利。企业的持有目的由用于生产变为用于出售,理论上应改变其确认的资产类别。但由于初次确认时,并没有划分资产类别,而是直接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当改变持有目的时,不应该重新确认为某类资产,而是依旧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但同时要披露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配额的使用计划。

二、企业外购碳排放权用于生产

企业从二级市场购买碳排放权用于生产,企业拥有其所有权,可以自由地使用,而且碳排放权是指企业能够排放一定限额温室气体的无形权利,不具有实物形态并且目的不是用于出售,无法转换为货币资产,因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若企业外购的排放权尚有剩余,准备在短期内出售,其持有目的发生改变。由于此时碳排放权的持有目的是用于出售,对企业而言是以价值形态存在的,并且可以形成即期或者远期的货币流入,应重新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我国会计准则认为金融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划分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首要满足企业近期内出售的要求。这时碳排放权首先满足金融资产的要求,又满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要求,应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三、企业购买排放权在短期内自用或出售目的不明

企业在预估自身碳排放权配额不足且猜测排放权的价格在日后是上升趋势时, 或单纯看好碳排放权的价格前景,会提前购买持有目的不明确的碳排放交易权。目的不明的碳排放权满足金融资产以价值形态存在,可能形成货币流入的定义,又区别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四、碳排放权贸易公司取得排放权用于出售

目前国内交易市场不够成熟,交易类型单一,但我们可以大胆揣测一下未来可能出现的交易类型:存在贸易公司,专门从事碳排放权买卖,但持有目的又跟金融资产不同,不以资产增值为目的,而只是出售以赚取差价,此类贸易公司的会计确认问题值得思考。笔者认为此时碳排放权的资产性质其实与存货更加一致, 存货是持有准备出售或日常耗用的产品,虽然定义上的存货都具有实物形态,与碳排放权的形态有所差异,但对理论来说不应过于拘泥形式,而要注重性质。碳排放权对于贸易公司来说是有待出售的商品存货,出售给那些排放权配额不够的企业。

五、以投资为目的的期货交易

期货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交易的是交换现实存在的商品,期货主要不是现货而是合约,主要以某种大众产品、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物,规定某一时间或地点交割符合合约要求的标的物。因此,这个标的物形式多样,可以是金融工具也可以是某种商品。碳排放权期货属于商品期货中的能源期货,算是衍生工具。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衍生工具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一般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核算。碳排放权期货属于能源期货,在买入时,应确认为金融衍生工具。

无形资产的类别篇(5)

21世纪,知识、技术成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外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仅有10%至50%由硬体资产创造,而其余50%至90%源于软体资产。”不可否认,今后无形资产将逐渐为企业的价值创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产业则是典型代表。

一、文献回顾

(一)外国文献

无形资产一直是会计研究的热点领域,近来的研究更加注重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中所扮演的角色,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企业价值相关性。例如,Halletal(1998)的研究发现专利权的引用次数与企业市值密切相关;Ely和Waymire(1999)研究了已确认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者发现已确认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但是在投资者眼里,资本化的无形资产没有有形资产重要。

(二)国内文献

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的研究相对滞后。薛云奎和王志台(2001)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研究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及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无形资产的相关系数大于有形资产的相关系数;邵红霞和方军雄(2006)研究无形资产明细分类构成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陈兴华和陈旭东(2010)在研究信息与非信息技术行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中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无形资产的存量和增量都与企业营业利润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性;王轶英和王书林(2010)研究表明,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正贡献作用显著,但在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对业绩贡献率有所下降。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以及信息披露的现状如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行业中,无形资产的明细分类比重是否与国外同类公司趋同呢?无形资产有没有发挥出国外同行业公司所起的作用呢?为了明确上面所提到的各种问题,本文参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选择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观察值。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尽量消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样本选取时剔除了样本数据不全以及三年期间净利润为亏损的公司。最终获得79个有效样本。本文数据均来自深圳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EXCEL和统计软件SPSS。

三、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鉴于本文的研究需要以及目前上市公司对于无形资产披露所存在的局限性,将无形资产划分为土地使用权、技术类无形资产以及其他三个部分。其中,技术类无形资产内容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软件等;其他包括:商标权、著作权、许可权等。表1列示了2009-2011年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分别占总资产的百分比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三年来该行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保持稳定,均值始终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而中位数水平也一直在2%左右。相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均值大于无形资产的比重,数值达到了11%左右,但是固定资产的最大值却远大于无形资产,2011年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最大值达68%,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区别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是,在个别情况下,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会超过20%。但是这也与国外同行业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50%-60%的情况相去甚远。表2是近三年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内部组成具体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的内部结构中,从均值角度看,技术类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三年的均值比例都超过了无形资产总额的一半;而土地使用权所占比重小于技术类无形资产,这与其他行业无形资产的比重情况有所区别;从中位数角度来看,土地使用权所占比重与技术类无形资产相差不多。

虽然,这样的情况好于其他行业无形资产的组成状况,但是与国外相比,相去甚远。且依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附表的披露,我国上市公司技术类无形资产自己研发为少数,多数为外部购买所得。而根据大量研究表明,企业的研发费用与企业价值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见我国信息技术行业发展仍是任重而道远。

(二)回归分析

1.研究设计。为研究无形资产在信息技术行业所产生的作用,本文参考Aboody、Barth & Kasznik(1999)及Aboody & Lev(1998)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薛云奎、王志台(2001)研究中所设计的模型,构建模型(1)来检测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OPINCti=α0+α1PPEti+α2INTANti+α3MBti+α4ASSETti+εti模型(1)

其中:OPINC表示公司t年的主营业务利润,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经营业绩指标。选用主营业务利润作为衡量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所起作用的被解释变量,主要是考虑到无形资产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并且剔除了其他业务收支与营业外收支项目和所得税的影响;PPE表示公司t年末的固定资产净额;INTAN表示公司t年末的无形资产净额;MB是公司的净资产倍率,即市净率,主要控制公司的潜在的风险和成长性影响;ASSET表示t年末公司总资产的对数,主要控制公司规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另外,为研究无形资产不同内部分类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度,本文参考邵红霞、方雄军(2006)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及Ohlson(1995)的剩余收益定价模型,构建模型(2)来检验土地使用权和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于企业价值的贡献度。

MVti=α0+α1Intan-Lrightti+α2Intan-Techti+α3Intan-Otherti+α4Eps+εti

模型(2)

其中:MV表示所选取的样本公司在t+1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市场价值。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显示,每年的4月是上市公司公布年报的法定时期,假定市场是有效的,那么有理由相信4月底的股价已经完整吸收了公司的会计数据的信息,能更好地体现企业价值;Intan-Lright表示t年末公司的土地使用权;Intan-Tech表示t年末技术类无形资产;Intan-Other表示t年末除土地所有权和技术类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无形资产;Eps是t年末公司的每股收益。

2.研究假设。基于现有理论认识,一般企业固定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无形资产,而信息技术行业则是例外,因为信息技术产业被认为是以知识、科技等无形的资本投入为支撑的。因此,提出假设1:在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所作的贡献要高于固定资产。

表3列示了2009-2011年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与主营业务利润回归分析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平均在90%左右,说明模型中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高,回归结果的可信度良好。自变量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与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三年无形资产的回归系数均大于固定资产,且无形资产的T值相对来说更加显著。由此可知,无形资产对于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要大于固定资产,从而证明假设1。

依据前文的无形资产分类,可将无形资产分为土地使用权、技术类无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而按国外同类企业数据分析,只技术类无形资产一项,就对企业价值有着巨大影响。因此,提出假设2:信息技术行业技术类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而土地使用权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表4列示的是2009-2011年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无形资产内部组成成分价值相关性的回归分析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年模型拟合度平均在80%左右,说明模型中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回归结果可靠。从回归系数看,所有自变量都通过了T值检验,土地使用权和其他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技术类无形资产三年中有两年却与企业价值存在负相关关系,对企业价值起了抑制作用。

从表4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与本文先前假设完全相反,也质疑了邵红霞、方军雄(2006)所研究的结论:高新技术行业,土地使用权不仅无助于提高当期股价,相反导致股价下降;技术类无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与股价显著正相关。本文研究结论中,土地使用权的回归系数高于技术类无形资产,说明投资者对于土地使用权变动影响的期望要高于技术类无形资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价值是靠土地使用权提升的。究其原因:首先,信息技术行业技术类无形资产含金量低且没有充分利用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且大多数技术类无形资产并非自我开发,而是属于企业外购取得,这一部分无形资产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一部分收益,但却无法为提升企业价值提供支持。其次,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现今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土地作为一种极度稀缺的资源而大受欢迎,企业倾向于持有大量土地来投资增值,而投资者也普遍认为企业的土地投资能够为企业创造可观的利润财富,愿意高估企业价值,所以信息技术行业的价值也较依赖于土地。

参考文献:

1.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1,(11).

无形资产的类别篇(6)

固定资产无论是自建还是购买取得,其有关支出,一般在实际发生时,予以资本化,计人固定资产成本。可见,固定资产在价值的确认上具有完整性和确定性。而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是内部开发形成,其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无形资产人账,只有在试制成功并依法取得专利时,将所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以及其它相关支出作为专利权的人账价值。可见无形资产的人账价值不够完整,有些无形资产的取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成果的出现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将研究费用归集到成果中去有一定的难度,可见,无形资产的成本不够准确。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各种支出,如为维护、恢复和改进固定资产功能研发生的支出,扩建、改建、增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这类支出可划分为两类,一类为收益性支出(受益期在一年以内),将其作为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另一类为资本性支出(受益期在一年以上),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增加处理,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而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如为维护、提高无形资产的功能所发生的支出,保护专利权不受侵犯的支出等,这类支出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较难确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的比较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价值转移。固定资产的已损耗价值,会计上称为折旧;无形资产的已损耗价值称为摊销。两者除了在字面上不同,还有以下区别:

(一)计算方法不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比较灵活,供企业选择的余地较大。折旧计提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部分企业,如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也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主要有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而无形资产由于与将来的经济利益之间并不存在肯定明显的关系,所以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无形资产应当在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因此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比较单一。

(二)残值的保留不一样。固定资产必须保留残值,残值的比例一般在资产原价的5%以内。而无形资产则没有残值,摊销完毕,账面值为零。特殊情况下,有的行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摊销完毕,仍在使用,可在无形资产账户保留一元余额。

(三)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固定资产折旧需要设立《累计折旧“备抵调整账户,按月计提折旧,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因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始终保持原始价值。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核算不设立备抵调整账户,摊销额直接冲减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由此可见,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保留的是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即净值。

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在转让上的区别

固定资产在转让时,成交价格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转让收人的确定比较容易。而无形资产在转让时,收人的确定比较复杂。这是因为无形资产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转让收人的确定,实质上是对该项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的折现,无形资产供企业长期使用,长期受益,但其受益额究竟有多大,通常是不能准确计量的。

无形资产的类别篇(7)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提升自身业绩、参与竞争的砝码逐渐向知识、技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优质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方面集中。无形资产在企业提高生产率、节约资源、提升企业业绩、加速或放大有形资产价值等方面都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尤其对一些高科技、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为探究企业无形资产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某3D打印概念上市公司数据为分析依据,对无形资产与反映业绩的重要因素净利润进行分析,以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无形资产管理,提升公司业绩提供依据。

一、我国上市公司持有无形资产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持有无形资产的公司数量众多,但类别单一。很多上市公司所持无形资产为土地使用权,若将土地使用权从无形资产类别中去除,则我国拥有无形资产上市公司数量比例将下降5%至10%。第二,我国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笔者在研究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过程中发现,我国持有无形资产的上市公司中只有近10%的公司拥有商标权。第三,个别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分类缺少具体标准,如对软件的分类。有的公司软件为管理所用,不能直接为公司带来利润;有的公司软件则是其经营业务,可以带来收益,但是这些公司在确认软件这一无形资产时均简单地将其归类为软件,给报表使用者带来了一定不便。

二、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某3D打印概念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无形资产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样本的选取原因为:(1)高新技术企业对无形资产有着特别的“依赖”,无形资产是这些公司的主要利润增长点。(2)3D打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深入较多行业的各个领域,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中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2年度报告。

(二)无形资产明细与净利润散点图分析

图1、图2分别为利用样本数据绘制的散点图。从各个散点图可以看出,净利润与产品专利权、专有技术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但是,从各散点图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专有技术与净利润的线性关系比较紧密,而与产品专利权之间的关系最不密切。

(三)相关系数分析

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净利润、产品专利权、软件著作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之间的相关矩阵,如表1所示。

从相关矩阵可以看出,在公司净利润与其他几个变量的关系中,与专有技术的相关系数最大,而与产品专利权的相关系数最小且为负值。即净利润与产品专利权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1,1]。若0

(四)相关关系显著性检验

首先提出假设H0:ρ=0;H1:ρ≠0;再计算检验的统计量可得t=2.8756;根据显著性水平α=0.05和自由度n-2=8,查t分布表得:tα/2(n-2)=2.3060。由于t=2.8756>2.3060,所以拒绝原假设H0,说明专有技术与企业净利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五)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假设专有技术为x,净利润为y,则二者可用方程y=β0+β1x+ε表示,对第i个x值估计的回归方程表示为yi=β0+β1xi。根据一元回归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求解,可得β1为10.1516,β0为30.5097。

(六)对回归直线进行拟合优度检验

假设判定系数为R2,通过计算可得R2为38.76%。其实际意义为:在净利润的变差中,有38.76%可以由专有技术与净利润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解释。即净利润取值的差异有近2/5是由专有技术决定的,可见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七)回归系数的检验

首先提出假设H0:β1=0;再计算检验统计量F,可得F为5.8644;根据显著性水平α=0.05,分子自由度为1,分母自由度为8,查F分布表,找到Fα=5.32,由于F=5.8644>5.32,所以拒绝H0。

(八)回归结果评价及分析

从表2可以发现,第一,所估计的回归系数的符号与实现预期相一致。在净利润和专有技术的回归中,专有技术资产越多,净利润也就越多,通过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得到,回归系数为10.1516。第二,从专有技术与净利润的散点图可以看出,专有技术规模与净利润关系不仅为正,而且统计上是显著的。在专有技术与净利润的回归中,二者之间为线性关系,且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结果也表明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是统计上显著的。第三,从回归模型中解释自变量对应变量变化程度的贡献来看,在专有技术规模与企业净利润的回归中得到R2为38.76%,解释了净利润的变差为38.76%,说明拟合效果不错。

三、增强无形资产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贡献度的几点建议

(一)无形资产投入能提升企业净利润水平

应加大无形资产的投入力度,注重自身积累。通过回归方程的检验可以看出,在企业无形资产增加的同时,企业净利润水平也有显著的增加。企业通过无形资产的投入与研发,使企业提升了市场占有率、扩大了销售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确立或巩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从而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二)无形资产的投入对企业业绩提升有长期效应

应注重无形资产对企业业绩的长效影响。无形资产形成经济附加值有一定的滞后性,与一些只需安装即可生产产品、实现效益的有形资产有所不同,无形资产在一定时间后才会显示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且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影响是持续的,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重要保障。

(三)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

应增加技术型、专利型无形资产的比重,确立企业的最佳无形资产结构。不同类别无形资产对企业业绩影响有不同的作用。其中,技术与专利型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避免土地使用权、管理用软件等非核心无形资产比重过高,从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业绩的提升。X

无形资产的类别篇(8)

一、何为无形资产

1.该项内容探索的意义。目前时代是一个经济化的时代,其产业模式出现了很多改变,此时该项内容在单位总的资产中的意义变得更为关键,而且它的获利水平也提升了。wallman在其论文中提出:企业资产可以分为实资产、金融资产、虚资产、及软资产。对于无形资产来讲,它是软资产的一个类型。对于软资产来讲,它是说那种缺少具体状态,可以为单位带来不明确的利益的一种资产要素。在当前的股市中,可知其市值和账面的数值不一致,此时就使得它生成不明确的利益,那些有着非常多的此类资产的优秀的单位的股票价值要比它的账面的数额高很多。所以,怎样明确它的取样和计量措施能够显著的增加决策的意义,提升信息的价值。

2.关于其界定。它是说单位具有的或是管控的不具有具体状态的能够辨别的一种不是货币模式的资产。对于大范围的内容来讲,其不具有实体,所以具体的体现为一些特定的权利和科技;对于小范围来讲, 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二、关于其处理措施

在美国的相关准则中这样论述,一般来讲全部的探索及研发支出等被算到当期中,单位合并时期没有做好的研发资金一般得合并入此时的损益中,只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即可以明确这个探索内容在今后有一定的意义,此时可以将其放到无形资产里面。对于荷兰来讲,它们使用的是总体资本模式的核算措施,把探索以及开发资金用到发生阶段中归拢,当探索达标获取收益的时候才可以对其摊销处理。当前的相关法规中要求,全部的探索时期的花费都要放到当期的内容中。开发时期的费用假如合乎如下的规定,也就是说从技术上来看,开展好这个资产目的是为了确保它可以被使用或者是其他的利用。通过分析它的目的可知,有着开展好该项资产而且将其有效使用或者是其他处理的思想。通过分析其生成今后的利益方式层次上分析,可以证实经由该项内容得到的产品具有市场。如果它要用到内部的话,要证实其是有使用意义的,要有充足的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以此来开展好该项开发活动,而且可以使用;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合乎如上准则就对其设置资本化,此时都要将其定位无形资产。单位自主设置该项探索支出的时候,不管是不是合乎资本化的规定,都要在“研发支出”科目中归集,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当期管理费用;合乎资本化状态但是没有开展好的开发资金,都要继续放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中,当探索内容实现设定的意义的时候,再把生成的成本变化为该内容。它是由合乎该项状态的原料人工费用组合得到的。在其出现的时候,不形成开发资金,一般是将其定位为该项开发工作的别的资金。其实现设定意义之前出现的能够明确的没有意义的以及最初的活动损失,为运行该无形资产发生的培训支出等。

三、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1.无形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政策依据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第七条: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除非是法规中有具体的要求,要不然摊销的时间要超过十年。其等同于减税。所以面对利润以及运作业绩的作用是积极的,鼓舞高新科技的自行探索。

2.无形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过程。针对内部探索得到的资产,假如不合乎相关法规的处理状态的话,也就是说不是新产品,和科技等探索使用的资金,会计上费用化的,其账面内容是零,因此其不形成短时的差别。会计上形成无形资产的,即“借:无

资产,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在这个分录中不但不干扰利润,同时也不会干扰到所得税,其计税的前提和账面的内容是一样的,没有短时间的差别。假如合乎相关条件的,在会计中设置费用模式的,要将剩下的扣掉一半;会计上形成无形资产的,则由于税法允许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计算每期摊销额,即计税基础为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150%,形成暂时性差异。其使用时期进行的所得税设置,使用时间不明确的资产等的减值都容易使得此类账面的价值与相关的法规前提之间存在差异。针对那些未设置扣除的,其在最初的记账的时候,明确明确递延获取的资产,在之后的计量的时候假如会计与法规的摊销时间和措施等是一样的,而且没有减值方面的差别的话,此时其后续的计量也不存在短暂的差别确认,不过假如出现如上的要素生成的差异的话,就要对其确认,而且在短暂的差异回转的时候将资产递延,或是在其处置的时候对其结转。合乎扣除状态的,如果它的摊销措施以及其他方面没有差别的话,用会计账面价值与“考虑加计扣除的因素的”计税基础比较,通过这个措施来分析的差异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如果该项差异转回的话,也是用会计账面价值与“考虑加计扣除的因素的”计税基础比较,获取短暂差异的累计数值,进而对相关的资产等转回。

四、关于无形资产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的分析

1.通过分析当前的准则内容,该项确认计量和它所得税抵扣的经济后果。2010年,沪深两市多数科技型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同比上升,在众多的缘由中有一项就是投入变多了。从短时间中来分析,此类单位的研发资金的变多会使得总的业绩受到不良的干扰。不过站在较为长远的层次上来发呢西,如果发展到开发时期的话,此时之前的研发资金就会变资本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和所得税相抵,而且将业绩变多。而且,积极的探索还能够增强单位的综合竞争水平。所以,目前的处理措施是减少探索性单位探索时期利润较低等的困境的有效方法。把费用明确之后点延,而且,对于一些资产的自行探索也进行了一定的优惠,此时就提升了投资者的活动积极性。不过此类措施也有着它的不利点,资本化状态合乎的时点是通过相关的工作者分析获取的,其有一些差异,同时也无法精准的控制此点,不一样的类型或许会使得时点有差异,进而使得利润出现一定的变化,此时就为人工活动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之前探索资金的费用化设置,会使得一些上市单位,特别是那些探索密集类的单位的价值不能被合理的分析。而且,假如一些探索资金被资本化的话,有关单位的此类资产就会增多了,当期的资金就会显著的变少,财会状态也会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为了提升利润,单位并不分析因为其导致的损失,更加的偏重于经由该项活动来掌控利润。该项资金不但会变成有关机构调控利润的措施,还有着其他的一些优势。因为面对着抵扣方面的内容,所以上市单位会多设置一些此类资金,这种现象要引起工作者的重视。其不和控制利润相同,它是实务中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为依据进行投资,是经由掌控利润来选取投资的数额,其不合乎活动的目的,会干扰到单位的运作工作的开展,很显然此类问题会干扰到单位的进步。不过,单位经由造假的措施来多设置研发资金也是要受到相关工作者高度关注的。

2.对无形资产及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思考。站在理论的层次上来分析,通过确定资本化时点以及区分研究开发阶段的方式确定是将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方法,短时间中来分析,资本化虽说会干扰到损益,降低相关的资金,使得所得税变多。不过从长远的层次上来分析,不分析时间意义的干扰,资本化对于单位实质上来看是不存在干扰的。所以,从理论层次上分析,和之前的准则存在的差异仅仅是其该项资金都被费用化了,目前的准则会合乎资本状态中的要素设置,此类措施仅仅的是使得时点增延。假如分析资金有关的时间内容,开发时期的资本化会使得相关的利润变多,导致后续的利润变少,是单位的一大损失。

对于该项实务来讲,管控者为了获取最多的利润,单位的负责人为躲避风险,或是获取相关的规定,经由舞弊或是其他的一些措施来控制利润,获取短时间的目的。一些单位的运作人经由掌控投资来控制利润,然后获取长久的利益,其和相关的活动规定之间不符。要怎样才可以维护使用者的权益。许多学者对改善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和披露进

行了探索,但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一直是会计界的难题。在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方式选择上,可以采取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无形资产采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模式;在考虑无形资产减值时应考虑增值;详细披露企业的研发支出和其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具体金额及无形资产的辅助信息等。

参考文献:

[1]李姝玥等.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计量模式初探[j].经济与管理,2012(19)

无形资产的类别篇(9)

一、无形财产权的形成和无形资产的出现

关于无形资产的概念,一直没有公认的定论,其内容也随着社会经济、法律环境的发展变化、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自身各种认知能力的增强而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和扩展中。早在公元2世纪,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Gaius)就在其所著的《法学阶梯》中将人们的财物划分为“有体物”(也称有形物)和“无体物”(也称无形物),认为有体物是可以触摸的物品,如土地、衣服、金银等;无体物则是不能触摸到的物品,体现为某种权利,如继承权、债券、用益权等。公元5~6世纪左右,这一著作以及其他零散的罗马法律宪令等被查士丁尼大帝下令重新整理汇总,编纂成一部《民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国法大全”),其中无形体物被定义为“不能被触觉到的东西是无形体物,这些物是由权利组成的,如遗产继承权、用益权、使用权、用不论何种方式缔结的债权等”。可见,古罗马法界定的无形体物实质上是以实体物,如土地、房屋等为对象通过社会法律制度抽象出来的,可用金钱衡量的无形的物质化财产权利。虽然受社会生产力和古罗马人认识能力的局限,这一定义既不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无形物质与其对应的无形财产权,更不包括近代社会基于智力劳动创造的非物质形态的知识产品和由其形成的无形财产权――主要为知识产权等,但“无形体物”的概念为后世人们认识“无形资产”提供了线索和重要的思想资料。因此,在早期人类知识量较少、认知水平较低以及生存所需的物质产品相对于社会总人口还比较缺乏的时代,会计核算的内容也只有其拥有的有形实物资产(如商品存货、厂场、不动产、设备等)和货币资产(如现金和因实物资产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等各种债权资产),没有无形资产,或者这种无形的物质化财产权利如用益权、使用权、债权等依照惯例并不以无形资产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1623年,英国颁布了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含义的专利法――《垄断法规》(The StatuteofMonopolies),使专利权由原来君主御赐的“特权”变成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权。随后英、法、美等各国陆续颁布《版权法》、《商标法》等一系列保护知识、技术和产品标识等产权的相关法律,将私有财产的范围延伸到实体物以外的无形非物质领域。即人们拥有土地、厂房等有形实物体固然是拥有财富,掌握知识、技术等无形体物更是拥有财富;这同时也意味着财产权利所指向的客体性质由“物质”到“非物质”、从“有形”到“无形”――无形的知识、技术、发明等智力成果,出现了无形非物质产品的财产权。17世纪中叶,法国学者卡普佐夫及随后的比利时法学家皮卡第,首先将一切来自于知识活动领域的权利概称为“知识产权”,这一概念已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可。1791年,法国专利法的起草人德布孚拉提出以“工业产权”的概念取代专利权,后来这一概念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成为各类工商活动领域中的专利权、商标权、原产地标志权等无形权利的统称。虽然这些法律的颁布与实施确立了专利权等无形权利成为受法律保护的私人财产权,但在其确立的早期还没有形成人们心目中无形资产的概念。以专利权为例:早期专利权保护的对象仅限于制造物(Manufactures),或者早期专利权的价值隐含在其对应的专利产品中,没有单独显示出来。18世纪末,虽然专利许可证贸易已在某些国家开始出现,但当时这种零星、小规模的新贸易形式并没有引起企业的会计核算的重视,或者其价值并没有独立于专利产品(即实物资产)在会计账簿中单独反映出来。19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企业制度演化为现代企业制度后,企业并购活动活跃起来,原来隐含在企业或企业实物资产上的商誉和专利权等无形权利的价值,在企业产权交易中逐渐独立体现出来。自1880年开始,美国会计学领域开始对商誉和专利权等有关无形权利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成为“在现代无形财产的概念上建立起其学说的第一个人”,认为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商誉,包括“性质大不相同的各种项目”,但都是“非物质的财富”、“无形的资产”,诸如已经建立起来的惯例的业务关系、诚实不欺的名胜、特权、商标、牌记、专利权、版权、法律保障的或者保密的特方法的专用权、特殊原料来源的独家控制等。

二、无形资产概念的发展

早期这些研究对何谓“无形资产”很少能给出精确的定义,一般在指出其“无实体性”后更多地采用列举的方式来说明无形资产。从其列举的范围看,大多数以知识产权或工业产权为主,这也是法学、经济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此类问题时所指出的“现代意义上的无形财产权”。这种认识显然也影响了现代会计研究的成果,因此,会计理论研究上虽然很少对无形资产直接强调或区分无形物质(包括前述对应的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财产权、无形非物质产品(主要为知识产品)和其对应的无形非物质财产权等,但在列举企业无形资产时以企业知识产权或工业产权为主,如美国会计学家哈特菲尔德(Hatfield)在其1927年出版的《会计学一它的原理与问题》一书中指出:无形资产的涵义是指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法和配方、商誉、商标、专营权以及类似的财产,并承认“这一词句并不十分恰当,但是除了列举其内容外,确实不易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划分清楚”。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除将无形资产定义为“经过时间或努力而产生的不能被看到、触摸或有形地度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以外,一直更多地以列举法说明企业的无形资产,项目繁多,如FASB第142号准则公告――《商誉和无形资产》(2001)列举了以下六大类无形资产:基于顾客的资产(Cus-tomer-basedAssets);基于市场的资产(Market-basedAssets);基于契约的资产(Contract-basedAssets);基于技术的资产(rechnolo-gy-based Assets);基于法规的资产(Statutory-basedAssets);基于员工的资产(Workforce-basedAssets);基于组织的资产(Organiza-tion-basedAssets)等,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小项共计三十余种。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最早曾强调无形资产是固定资产的一部分,将专利权、商标权看作无形固定资产,并用“非货币性资产”将债权资产同无形资产区分开来。1998年ASB正式的FRS10《商誉与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通过监管或法定权利所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但可以辨认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其

“可辨认性指在没有处置整个企业的情况下可以单独处置或结算”,由此又将“商誉”与准则中定义的无形资产加以区别。《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1998)定义为“无形资产指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得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并将商誉与该准则的无形资产区分开。作为“可辨认资产和没有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标准的无形资产之间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除传统无形资产项目如专利权、商标权和特许权外,同时又分别按“客户的争取和保存”、“创新”、“没有明确确认的资产”、“契约安排产生的资产”以及“特殊行业无形资产”等列举了多项特殊无形资产,具体有30多余项。目前最新的《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准则2004》将无形资产重新表述为“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但给出了定义中“可辨认性标准”――“可分离的,即能够从主体中分离或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以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交换”;“或者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从主体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分离”。

我国制定有关无形资产的准则多参考《国际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2006)》也是参照国际准则将其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其可辨认性标准叙述的顺序和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几乎一致。而商誉则作为人们到现在也无法辨明的特殊无形项目一直游离不定,时而被当作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纳入无形资产定义之中,时而又因其不可辨认性被排斥在无形资产准则甚至无形资产定义之外,单独在企业合并准则中规范。目前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美、英等国家趋同采用的是后者,将企业合并时取得的不能满足上述无形资产定义和确认标准的无形项目费用作为商誉金额的一部分。

三、无形资产产生成因分析和概念辨析

从古罗马法的无形体物到后来法学界的知识产权、工业产权、经济学上的无形资产,以及会计学上对商誉和无形资产计量的历史和各时期无形资产定义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人们还没有无形资产概念时,商誉是人们认识和计量无形资产的萌芽,但人们看到商誉可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不过这种收益并不能与企业其他资产带来的收益分离,而且其成本更是无法衡量,所以在传统计量模式下只有在被转让、被收购或合并时,原企业的商誉价值才通过整体产权交易过程中实际交易价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体现出来,作为一项无法辨明其组成成分的资产记录在新企业的账簿中。而在无形资产概念出现以后,无形的物质财产权、无形的知识产品尤其是其通过国家法律制度抽象化的,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财产权成为无形资产的主要核算对象。由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知识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因素促使企业分工和合并不断扩展和深化,交易市场也进一步细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大量的中间产品,包括技术、商标、管理工具甚至经营思想、营销理念、运营模式、生产流程等,这些原来附着在固定资产或其他实物资产之上的表现为知识、技术、管理和信息等形式的无形产品逐渐突现出来,有的形成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权利资产等独立的无形财产权即知识产权(或工业产权)等,受到国家法律体系保护,并有具体的交易对象和交易市场,可通过市场交易为其计价提供清晰、实用的参考价格,从而逐渐被人们单独确认和计量,成为无形资产出现在企业的账簿和报表中;有的仍附着在实物资产或其他资产甚至是人力资本之上,不能从中分离出来或单独计价,或没有相应的交易市场进行出售或转让,因此无法满足资产确认的基本条件而出现在企业的账簿和资产负债表中,但与其他资产一起作用为企业带来收益。只有企业整体或相应部分被出售时,这些交织在一起而不能确指具体对象的无形资产才可能以无形资产组或商誉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企业现代意义上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形成的原因。

笔者认为,在定义无形资产时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无形资产与金融资产等其他无形产品或无形权利的区别。正如前所言,如果仅从符合“无实体性”这一特征出发,企业资产中很多都是无形的,如无形的物质化财产权利(土地使用权)、无形的知识产品、各种知识产权和工业产权、此外还有用各种方式缔结的债权、金融资产尤其是合同权利的金融资产等其他形式不一的无形权利和无形产品,依照会计惯例对于其中某些货币性等无形权利或无形产品一般不以“无形资产”定义。IASB在定义时以“非货币性资产”将企业债权类资产排除开来,同时因为金融资产与货币性资产的概念是有差别的,金融资产不一定是货币性资产,所以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2004)准则的使用范围中,将准则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与金融资产以及可归为某种特定类型,由其他相关准则规范的无形权利区别开来。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99年公布的《企业购并与无形资产》建议公报草案中指出“无形资产是指无实物资产形态的非流通资产(不包括金融资产)”,显然也是基于这样考虑的。因此,在定义无形资产时除将债权等货币性的无形权利排除以外,还要将基于合同权利的金融资产、建造合同、保险合同等特殊活动或交易中的特定类型无形权利加以区别。换言之,企业“无实物形态”的无形权利和无形产品很多,但有些并不以“无形资产”定义或不适用于无形资产准则的规范。其次,无形资产的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无形资产相对于实物资产是无形的、独立的,但这种无形性、独立性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即无形资产特别是无形的知识产品仍需通过一定的载体(或者象征物)才能为人们所辨认和计量。这些载体形式多样,如人们熟悉的法律证书、合同、契约、协议、实物资产、客户、市场和企业员工甚至主体自身等,这即为所有无体物应具备的“似物性”,通过这些载体使无形资产由“无形”变“有形”,可模拟实体物进行确认和计量,或者以一般惯例定义为“具有可辨认性”或“显著性”,从而可能像实物资产对无形资产的收益进行控制,其价值可能得到单独体现或可从总资产价值中分离出来,在会计上单独得到确认和计量。而当无形资产与其载体尤其是实物载体密不可分(即某项资产中既包含无形元素又包含有形元素),人们往往采用重要性原则来判断该资产是作为无形资产(主要是无形元素发挥作用)还是固定资产(有形元素更重要,无形元素作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处理。最后,无形资产与商誉的关系。正如前述,商誉相对于企业其他无形资产而言是原始状态尚未分化或混合状态,难以辨清成分而联合作用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综合性无形资产,目前将其排斥在无形资产概念之外。但如果我们以企业整体的角度考察,从某种意义而言商誉显然也具有可辨认性即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即企业预期利润显著超过同行业正常利润,这也是商誉先于一般无形资产能被人们认识的缘故。虽然这种“可辨认性”与无形资产准则中定义的“可辨认性”存在差异,不过目前很多国家纷纷着手研究并试图建立范围大于传统知识产权,以“无形财产权”为主的完整科学的无形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商誉权”将以“经营性资信权”列于其中,成为源自法定权利的一种无形财产权一一无论这种权利是否可从企业中转移或分离,从而突破自创商誉在会计

无形资产的类别篇(10)

以GUCCI为例,其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例约为1:15,这一比例相当惊人。很多已经属于外资的知名中国品牌,在被收购的过程中多以净资产为基础计算,无形资产的体现并不充分,这使得一些优秀的企业白白损失了一大部分资产。又如北冰洋汽水,不够重视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在被收购后逐渐被停止了生产和销售,直至前几年才又重新回到市场。

品牌资产如何产生价值?企业如果能创造出品牌资产,就能大大降低营销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有品牌的产品更容易吸引新的客户,人们购物时一般习惯于选择听说过的品牌,而不是一无所知的品牌。品牌的知名度对吸纳客户起着重要作用。

品牌是区分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在面对不同消费群体,销售相同品类产品可能不是竞争关系。食品企业在经营品牌时要锁定特定目标人群,当一个品牌满足不了众多类型的消费者时,需要品牌上的细分,高端、中端、低端品牌等,特定的品牌面向特定的消费人群。

品牌的个性是企业创造无形资产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特别是休闲食品,两者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鲜明的个性会使消费者在提到一个品牌就想到其某一类产品,一提到这类产品就会想到这个品牌。各类品牌广告往往将消费者置于一个消费环境里,让消费者感到自己需要这个品牌的东西。

上一篇: 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下一篇: 农业农村的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