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项目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5 16:51:30

大学生科研项目

大学生科研项目篇(1)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04-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实现创新的不竭动力。高等院校是培养各类社会所需人才的摇篮,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目前,各个高校都高度重视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改革措施。而在学界,关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研究者杨海燕等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与技能训练、开拓大学生学习和时间空间、全面开放教学过程等措施;王春清等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对大学生学习和总体素质的促进作用;金颖提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李高扬、刘明广等从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招生、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实践环节等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虽然以上研究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不同思路,但大都是基于传统教学理念从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而忽略了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过程: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科研实践中。在目前高等院校中,科研实践的主要载体就是教师的科研项目。本文提出将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以此为契机,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以科研项目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科研项目是高校教师通过项目标书申请、现场答辩等激烈竞争后获得的一种以科研经费形式资助的项目。虽然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都大幅度提高,但对于庞大的科研队伍来说,能够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的科研人员还是有限。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科学部为例,2011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的平均资助率只有18.76%、23.1%、22.51%。因此,高校教师所申请到的各类科研项目在各自学科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大学生如果能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从源头上就保证了创新性,从而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合适的方式吸引大学生进入到科研项目中。创新是一种自主性而非强迫性的活动,因此,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吸引优秀的大学生进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理论课堂教学、实验课、课程设计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科研项目中的相关研究内容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发掘有兴趣、有潜力的大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例如,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有部分内容是关于电除尘器中采用电晕放电的相关理论知识,而这部分正是笔者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将这部分研究内容和学生进行交流,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课题需要,笔者吸纳了3名学生加入课题组进行和课程内容有着紧密联系的科研,这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可以从其他的专业协会,如大学生科技协会、电子协会等吸纳具有电子、计算机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加入课题组,从事某一特定方向的研究。

(二)以恰当的科研项目子项目形式吸纳大学生参与。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相比,没有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第一次接触到科研,处于茫然的状态,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因此,教师吸纳大学生进入科研项目从事相关研究,应根据大学生的个人特点,选择一些针对性强、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容易完成的题目,而不能为了课题进度,盲目地将一些超过大学生自身能力的科研任务交给学生,这样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使大学生退出科研项目的研制,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在大的科研项目下,教师应根据科研项目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将项目分成若干个可行的子项目。这种子项目应在一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完成,同时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项目的负责人,其他学生各自担任小项目中的部分内容,教师则负责项目指导。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在科研项目研制中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敢想敢做,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科研项目和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息息相关,且利用现有知识可以开展相关研究,但又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种科研项目的形式更能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激发创新激情,锻炼创新能力。

(三)鼓励大学生自主申报项目。目前,国家投入了大量经费,开展了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省(区)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科技活动,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吸纳大学生进入科研项目研制中后,应鼓励学生以目前从事的项目为基础,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科研项目的申报过程是一个提炼科学问题、锻炼创新思维的艰苦过程,因此,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应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全程参与撰写,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和指导性的建议,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锻炼学生提出创新性问题的能力,而不能代替学生去撰写项目申请书。在此过程中,申请书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实验方案等都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国内外期刊文献、讨论方案可行性、认真思考,既独立分工,又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合格的项目申请书。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各自的知识背景,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组织科研小团队,实现思想火花的碰撞,激发出多学科交叉的课题申报热情。这相比纯粹的做科研项目更能锻炼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非常好的途径。

二、基于科研项目的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包括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工程三个专业,一方面,学生虽然学习了相关专业课程,但对于本专业的内在特征缺乏深刻认识,存在着眼高手低、理论和实践脱节、专业归属感不强等问题,更谈不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作为新成立的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数量有限,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研究生的分配名额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学院鼓励有科研项目的教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吸纳大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研制。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技术攻关项目等的支持下,根据发挥特长、自愿选择的原则,跨专业、跨年级从各个班级、院科技协会选择了一批思路活跃、勇于钻研的大学生充实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接触到了专业前沿的研究,激发了对专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在科研项目的实践中,结合学生已有的专业背景和科研水平,经过教师的指导、培训,将科研项目中一部分适合学生完成的研究内容交给学生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小组灵活搭配,以2~5个人组成一个小团队,既分工又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教师和大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科研实践中凝聚起来。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进步。以学院的专业特色为出发点,以教师科研项目中的研究内容为基础,以大三学生为主体、大二学生为后备力量的大学生研究团队先后申请成功了“便携式智能味觉测试仪”、“手持式农药残余检测传感器的研制”两项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基于Android手机的心血管健康评估系统”、“黄皮叶中黄皮酰胺的提取及对映异构体的拆分”等7项广西区大学生创新项目。同时,在广西区大学生电子竞赛、挑战杯、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广西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各类比赛中也取得了多项成绩。由于参加科研项目的时间较早,以此为研究内容的毕业设计业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人毕业设计被评为院级和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还申请了国家专利,并在《环境科学》《中国给水排水》《环境科学与技术》《传感技术学报》《应用化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20多篇论文。学生毕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在校期间参加过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攻读研究生,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创新品质。另一方面,大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也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2012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中,学院共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青年教师获得4项青年基金资助,而这4位青年教师都指导大学生参加了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为最终的申请成功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近几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青年教师通过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在各种赛事、毕业设计、考研、工作等方面都取得很好成绩,同时,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也取得长足进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青年教师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厅级项目,并在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得二、三等奖,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因此,以科研项目为驱动力的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青年教师“教研相长”,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海燕.高校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J]. 煤炭技术,2012(7)

[2]王春清.浅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几点体会[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4)

[3]金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4]李高扬,刘明广.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2)

大学生科研项目篇(2)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2-0167-02

1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计划的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我国部分大学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简称SRTP),并逐年得以推广,进而在广大高等本科院校广泛开展起来,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学生参加SRTP,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基本理论知识、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却很少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科学研究的机会,科研素养难以得到提高,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作为一种新的大学教学活动模式,重在推动学生在研究中学,在做中学,在问题、同伴和教师引导下立足自学[1],得到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订方案、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的独立能力训练[2],有效提高他们的科研素养。其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和要求,也是衡量大学生活力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在参与 SRTP 项目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从项目的申请课题到结题,都需要大学生亲自动手来做,要以创新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项目所面临的问题,制订可行的研究方案或调查方案,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必然会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有利于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大学生SRTP项目是由一个团队共同申报和完成的。在申报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共同完成。没有团队团结协作精神,遇到的疑问和难题将无法克服和解决,也就无法完成项目的研究任务。

2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计划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虽然在高等院校广泛开展起来,但针对大学生而言,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计划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大学生对参加SRTP的认识不到位。高校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目的是为了给大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科研训练的机会,使大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由于大多数高校SRTP项目是人才培养计划之外的要求,不是大学生毕业的硬性要求,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对SRTP项目的不重视。加上课程多,负担重,使大部分学生的精力只能应付课程学习和考试,加上社会上对英语四、六级及其他技能资格证的重视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对参加SRTP的积极性不高。

(2)大学生专业领域及知识的局限。由于申报SRTP项目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大学生往往由于专业的局限不知道该如何申报项目,即便有了项目,又需要组建由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并制订可行的研究方案或调查方案,完成研究任务,这对申报者或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较高,大部分学生有望而却步的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申报SRTP项目的积极性。

(3)大学生参加SRTP项目常常是被动参加。在许多高校中,大学生SRTP项目来源常常比较单一,一般都是高校教师在研的科研项目,项目参与人员也常常是由指导教师指定的,项目提出的研究目标、设计思路、实验过程等往往超出大学生的能力范围,大学生只能按照指导教师的研究思路去做,没有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对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计划的几点建议

(1)要有一个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科研训练计划必将不能很好的开展。所以大学生应当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以项目主人翁的感觉融入项目当中去。一个SRTP项目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由全体项目组成员共同参与并完成。在SRTP的施行过程中,大学生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超过自身能力的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所遇到的困难,不能一味地找指导老师去寻求帮助,而应该通过主动出击,查找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知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

(2)要有一个良好的团队意识。由于科研训练项目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多,需要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一起共同完成。通常在一个SRTP项目中,不同的成员指导老师会按照不同的内容分配不同的研究任务,根据他们所擅长的知识领域开展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每一位项目组成员都要有团队意识,要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3)要有主动沟通的意识。这里的沟通包括与指导老师及项目组成员沟通。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可以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表达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这会在项目的进行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项目组成员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分歧,但最终大家都会以完成好课题为目标,这使同学们学会了从大局着眼,也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法[3],也有助于了解其他方向的知识和和谐团队的建设。当沟通做好了,项目的进展也必将提速。

(4)要有勤俭节约的精神。在开展SRTP项目的过程中,学校下拨的项目开展经费往往是不够的,对于经费的使用项目组每个成员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要将项目的经费实实在在的用到项目最需要的地方,不能乱用。对于研究过程中采购的材料和物资应该节约使用,而在科研训练过程中所要用到的设备与仪器,要在熟悉使用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因为有些设备与仪器的使用复杂,如果不熟悉使用方法和操作规则,很容易损坏仪器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5)要正确看待SRTP项目所带来的利弊。大学生们参加SRTP项目,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并提高收集和检索资料的能力[4],从而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今后的毕业就业、工作或读研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但与那些未参加SRTP项目的大学生比较,需要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使得课余生活显然没有那些同学丰富,再加之有些同学以短浅的眼光看待科研训练的意义,认为只是给指导老师打打下手做点小东西,根本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利益,在遭受其他同学的不理解后,可能对坚持参加科研训练产生动摇,导致参与的项目半途而废。这些都是不应该发生的。大学生要正确认识SRTP项目带来的利与弊,抓住主流,坚持将科研训练计划进行下去。

4结论

大学生SRTP项目涉及大学生、指导教师和高校三方主体,必须建立一套良好的管理机制,明确规范三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使SRTP项目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作为三方的重要一方高校更是对大学生SRTP项目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是高校要完善科研训练计划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和大学生积极参与SRTP项目,强化教师在科研训练计划中的指导作用;二是要以项目为中心,加强SRTP项目过程管理,建立大学生科研项目来源多元化机制,完善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体系;三是要增加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经费投入,加大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基地建设,保证大学生SRTP项目研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家茂,张胤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

[2]王菊,周宗瑶,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4)

大学生科研项目篇(3)

作者简介:周海波(1973-),男,黑龙江肇东人,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牛国玲(197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工科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LA2012-00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科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佳木斯大学2012年教育科研课题“农业电气化多环节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KC2012-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25-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专业人才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专业人才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总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总结经验。下面就结合佳木斯大学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加以论述。

一、工科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工科院校主要是培养聪明的学生,并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成为本专业的人才。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同时又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作为教育部门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的课程安排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高校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因素,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因此科学的、合理的科技创新项目驱动型教育才更符合我国对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科学技术创新项目开展思路和具体过程

从国内外的本科专业教育现状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模式。美国大学在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时就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要求:如把本科生科研纳入课程计划,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术学分,学生在入校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专业导师,并投入到相关的科研活动中;国外有的大学为低年级开设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课程,强调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接受特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我国在许多院校里设有学生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课题使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此外,结合地方建设所需的创新科技项目,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创新科技向生产实际应用的转化。佳木斯大学近年来也通过不同方式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学生创新实践教学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结合佳木斯大学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过程中的几个阶段进行总结。

1.申报创新项目之初:兴趣为导向,基础最重要

工科一年级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还对专业没有概念。在这期间有必要通过向新生介绍本专业一些已经取得的科技成果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听专家的学术报告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前沿技术有所了解;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听专业介绍更能使学生树立成为专业人才的信心。通过上述途径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并且能够有信心成为专业人才。通过专业老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将本专业用于社会实践的基础知识学好。近几年来,学院为了使学生创新项目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每年都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对刚升入学院的新生进行专业介绍。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产生对本专业的浓厚兴趣,也能使学生在今后三年的学习中更好地学习基础课程。

2.申报创新项目之前:目标为动力,理论需扎实

学生只有通过严格的专业实践环节的培养才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工科二年级开设的课程有一部分是专业基础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程的讲解注重理论,实践内容很少。仅有的实践课程也局限于与理论课程内容一致的实验课。以佳木斯大学农电专业大二的学生为例,大二开设的电路课程配有相关的电路实验课,采用的是一些集成的实验箱来上实验课,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很有局限性。当在大三开设电子元件实习时,学生此时并不能够很好地运用电子元件,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淡忘了所学过的电路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电路课程时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就需在开设的实验课上引入目的教学法。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所学的知识更扎实。对于工科二年级的学生,尤其到了下学期,指导教师就要把创新项目开展的意义和申报过程、结题过程介绍给学生。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3.申报创新项目之时:思路要清晰,学识要广泛

经过基础知识的积累,到了大学三年级正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最好时期,专业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创新的。因此,要更新和拓展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1]指导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指导教师的引导选出自己所要申报课题的方向。方向一旦确定就要增加知识储备。此时要有清晰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不断学习了解更有效的解决方法,选出适合于自己申报课题的解决方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逐步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突破难点,最终取得最佳成果。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农电专业部分学生在大三时就开始投入所选科技创新课题的工作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项目,学生对企业里的实际项目的兴趣非常大,关注的程度和积极性也较高;然后导师把实际项目稍作改型后引入到教学内容上来,导入将要讲的新的内容,介绍新内容的同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边讲边做;学生边学边做;新的知识做完、讲完以后,学生分组进行对应新的知识点和内容的综合项目的设计。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自己感兴趣的或需要加强学习的内容更注意,这样就能够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4.创新项目实施过程:导师严督促,学生要努力

经过大三一年的积累,学生在进行创新项目的研制过程中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经过这几年带学生创新项目,笔者发现学生的思想很活跃,在项目刚开始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但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时会有惰性,面对困难不积极克服困难,而是选择逃避、退缩。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在此时最重要的是克服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指导一定要尽心指导,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引导学生解决困难。

5.创新项目结题之时:内容要完整,形式可多样

结题之前,专业指导老师要严格把关,内容一定要完整,要成体系。项目完成后,项目组应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学生反馈意见及实验研究成果等材料。项目专业评估由结题专家组通过对该项目提交的资料、成果以及最终的结题答辩情况进行评定。这个评价反过来可以促使项目组在今后的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持续的改进。[2]

三、创新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工程类院校进行的大学生科技项目是由在读学生申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合作实施完成,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在项目执行中完善自己的各种能力。[3]以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农业电气化专业近年来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为例,在开展过程中总结出以下经验:

1.精心组织是关键

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项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学生毕竟是以学习为主,所以组织学生来从事科技创新项目时一定要以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本科学习任务为前提,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只能在那些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并对创新项目感兴趣的学生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求组织过程中精心安排,合理选题。选题方式主要以自愿为主,学校开展过程是指导教师通过研究探讨后将确立的题目公布出来,学生通过浏览各项目简介,根据项目要求和自身兴趣自主选择。同时兼顾学生自主立题的情况,专业指导教师会分析学生所立项目的难易程度,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内才可申请。通过学生自主选题或是自主立题后提交申请书,请专家对学生所申请的项目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才准许学生开展具体工作。为了保证本科学生能够完成创新项目,指导教师人员配备和学生团队人员确立很重要。教师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证,要尽早引入导师制工作,从入学就抓起。教师作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引导者、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直接执行者和科技创新项目顺利实施的保证者,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指导教师一般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求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指导教师是项目主要负责人,应对项目建设全面负责,认真组织学生申报,明确组内分工,细化实验方案。而学生团队人员确定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愿组队。二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别进行分配任务。三是严格把握学生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项目中的学生负责人能够有好的组织能力,并且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要求项目分工明确,具体分工合理,队员要团结。同时为了能使学生的创新项目开展顺利,大学各学院的学生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验教学项目的实施工作,落实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2.过程管理是根本

在学生创新项目启动之时,有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开展项目所用资金、实验地点、活动教室等。项目负责人应督促各项目按计划高效实施,全程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活动,加强过程管理,保证项目建设按计划、高质量进行。学生由于在创新项目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些学生会产生倦怠心理,指导教师要耐心督促,指导学生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农电专业创新项目从开设课题到结题,指导教师全程指导,既要确保项目的完成,也要兼顾学生的安全和承受能力。通过几年来的指导,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学生参与的农业种子烘干控制系统、精密播种机控制系统、滚动式微波烘干机、农业大棚悬挂式液肥喷灌技术等创新项目都使学生在参与课题的同时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曾参于创新项目的学生的就业情况非常好。

3.总结经验要及时

本科学生在校时间一般是四年,所以能够参与创新项目的时间很有限。为了使学生创新项目的开展更合理化,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创新项目的教师要积极开展项目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完善。创新成果实现的关键是指导教师,而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是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5]每个创新项目完成后,项目组应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学生反馈意见及实验研究成果等材料,在此期间,学生的反馈意见很重要,指导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及时更改创新项目实施方案。这种反馈会促进创新项目优化高效的开展。通过项目开展过程及时总结,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所得到的经验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的,是最适合于学生的,所以也是决定学生开展创新项目能否高质量完成的关键。

四、结论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信,为将来从事本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能够通过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达到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效果,就要求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加强运行过程的创新,同时也要加强保障机制的创新。这期间不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意识,而且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学术科研能力,促进了优良学风和学术氛围,也促进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敬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4):202-203.

[2]李军,刘海涛,毕睿华.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7-60.

[3]李臣学,李丹,刘和勇.关注成效——大学生创新的CDIO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90-92.

大学生科研项目篇(4)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客观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深刻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诸种因素,对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探究

1.1 某高校科技创新竞赛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某高校科技创新竞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在管理方式和组织力度上,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之处,需要着力改进;其次,在积极开展赛事宣传,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方面,还需要大力改进;另外,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脱节、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特别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科技创新竞赛发展的“瓶颈”。

1.2 学生的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程度和动机

总体来说,学生对科技创新竞赛的了解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总的发展趋势较好。

调查显示:61%的同学对科技创新竞赛项目表示了解,同时,86%的同学想在大学里参加各类各学科的科技创新竞赛,展现自己的实力。在问及,你为什么想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时,同学们纷纷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调查时,表示自己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主要原因; “获得评优评奖的”占82%,“获得保研资格的”占55%,“完成辅导员安排任务的”占40%,“获得相关的科技创新知识的”占78%,“提升个人综合实力的”占84%,“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占84%,“自己浓厚的兴趣的”占85%。以上调查表明,同学们对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积极性比较好,参与的兴趣较高,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同学们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实际参与的效果不太理想,宣传激励还不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3 学校的组织管理和举办内容

1.3.1 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1)学校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校长任组长,由教务处、二级学院、团委、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类各级学科竞赛。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各类各级竞赛;审核工作量、确定获奖名单及奖励标准;审批竞赛结果及颁奖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实验实习管理科。

2)根据学科竞赛类型确认学科竞赛委员会,原则上由一至两个二级学院承担,具体负责学科竞赛实施的各项工作。

3)竞赛的规则、规模、时间、方式和评奖方式,由相应学科竞赛组委会确定,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报竞赛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4)竞赛开展时间:学校级学科竞赛,原则上每年3-4月和10-11月进行;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按组委会安排,组织开展。

5)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决赛,原则上学校应进行初(复)赛,以选拔出参加上级竞赛的人员(队),经过选拔的参赛人员(队),学校可以一定形式组织集训,以提高竞赛质量和水平。

1.3.2 竞赛承办单位

2 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影响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因素分析

对于影响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项目的因素,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影响自己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的现实因素很多。调查显示,7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阻碍自己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因素之一;78%的同学认为阻碍自己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因素之一是“缺乏良好的创意和想法”;而72%的同学认为学校“缺乏一个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阻碍自己参与了科技竞赛;另外,74%的同学认为“缺乏老师的指导”是阻碍自己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因素之一。

调查报告显示,79%的同学认为“信息不通畅,没有获得比赛的信息”导致自己没有参加科技创新竞赛;7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对参加此类活动知识储备不够”是自己不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原因之一;此外,表示“对此类活动没有兴趣”是自己不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原因之一的同学也占67%;调查过程中,75%的同学认为自己平时学业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这些活动,因此就没有参加科技创新竞赛;80%的同学认为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参加这些活动”,是没有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原因之一。

从这些影响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出:某高校的科技创新竞赛的制度、机制、条件保障等方面还不够健全,还需进一步进行有益的探索。

2.2 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整体效果和质量因素分析

2.2.1 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实验设备等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当前,对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人、才、物投入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忽视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业务培训和素质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的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有的高校甚至是空白。这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影响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物质因素。

2.2.2 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因素相互之间的联动密切相关。但一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而忽视了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以、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固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虽然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这种激励太过于苛求、标准高,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2.2.3 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改进性建议

经过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因素主要涉及管理、宣传以及激励三个方面,鉴于此,提出建议如下:

在管理方面,细化学科竞赛级别,学校应通过学科竞赛建设使科研训练课程群、科研训练项目与活动平台有机融合,充分考虑学校的特色与优势、学科与专业特点并逐步形成公共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三个层次和部级、省部级、校级三个级别的学科竞赛,构建覆盖全校主要学科专业的学科竞赛平台;形成各年级、各专业、各层次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分层选拔的运作模式。

在宣传教育方面,要明确规定积极开展赛事宣传,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可以利用海报、校报、校电视台、教学管理系统、学校网站、学院下发通知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有兴趣的同学踊跃参加,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跨院系组队参赛,并且加强对竞赛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跟踪报道,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来我校开展有关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形成科学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了解科技创新的意义和内涵。这对科技创新竞赛的开展有重大的铺垫作用。

此外,竞赛所在学院还应该设立竞赛委员会,负责竞赛宣传,组织报名,筛选参赛队员,开展赛前培训,组织竞赛及评审,上报竞赛成绩,完成竞赛总结等。校内竞赛还须完成竞赛规则、竞赛题目设计。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学科竞赛,可以让更多的想参加的学生及时了解到信息,避免因宣传不到位而影响到大家参与进来。

在激励方面,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对参赛获奖学生的奖励根据学生参与的程度和获奖情况,对相关学生以及指导教师进行额外奖励,不仅能很好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提高竞赛的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首先,学校应积极重视各项科技创新竞赛,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下发通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并积极的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和设施,并组织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

其次,设置相应的学分要求(比如创新学分),并落到实处,此外,可根据学科竞赛级别设置学分,参与奖学金以及各种综合素质奖励评比。

最后,在管理方面,加大组织力度,避免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脱节、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硬伤,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科竞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大学生科研项目篇(5)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

同志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青年群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相关部门的引导下,依靠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应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只有通过培育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才能培养出受行业企业欢迎、有竞争力、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我院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现状

自从我校2010年有规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以电子类专业参加湖北省及全国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为契机,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广泛参与,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创新氛围也在逐渐形成。3年来共荣获“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比赛、湖北省比赛三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胜奖10多项等;还发表了多篇基于创新项目的论文,如由学生王圣、张吉智及指导教师罗云高完成的《新型低频功率放大器与应用》和由徐程、张聪及指导教师赵新完成的《简易心电图仪的设计制作》等一批科研论文,固化了科研创新的成果及资料。

从我院电子类专业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一定的经验,但相比开展较好的其他学校、其他二级学院来说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①师生均显示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②相关专业教师指导创新力量不足,难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尤其是在中青年教师不仅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同时也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状况;③学生初始参与热情度较高,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从整体上也出现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但是大多数是靠在竞赛期间内突击来完成的,长期坚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非常少;④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进度时间安排造成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不足,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很难找到真正对科研活动感兴趣的学生,难以培养科研氛围。

以检验学生科技实践水平和创造能力的“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例,我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显著的创新成果出现,这种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尚欠缺有效的措施。

2 我院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2.1 受到学制规定,创新时间不够

从我院电子类专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主要精力还是各种类型的专业学习。在校三年间,一年级以职业素质课及职业基础课的学习为主,虽然很有热情,但对科研不知从何下手;二年级才开始学专业课,以基础职业技能课及大量的实践环节课程为主,但这是学习强度最大的一年,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做课程之外的事;三年级则以提高职业技能课及职业拓展课占多数,并且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企业实习,准备顶岗就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精力,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科研创新,而能够参与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学生只能在二、三年级中选拔,并且还要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比赛时间相匹配,因此均显得力不从心,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2.2 由于制度限制,创新氛围不浓

要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这项工作,促进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是基础。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步较晚,且目前有关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逐步加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建设是当务之急,另外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创新氛围很重要,不仅能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发挥的平台,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我院因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举办了多场不同形式的、与开拓创新视野相关的“专业讲座”,但就目前的结果来看,不仅感觉形式单一,而且参加的学生不多,还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个性培养不够,创新能力不强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本应是个个性化的教育,但学校有关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规章、引导制度相对较少,专业教学和工程实践活动中以创新为主题的创新教育较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培养等仍需要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大力加强和改进,同时关于创新、创造的基本原理、方法、技巧、手段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也较少。

2.4专业配置分散,结合程度不紧

我院目前现有2个专业大类,8个不同专业门类,而就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项目来看,大多都是几个专业门类相互结合,紧密协调来完成的。但我院目前开展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包含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还是大部分仅限于1个电子类专业,而学院的信息类专业由于种种限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是没有找到一个能够与创新活动相衔接的平台。

2.5 资金筹措有限,持续发展不足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能出一定的成效,人、资金和场地都是重要的保障因素。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均没有可靠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立项经费对于理工科项目来说也是杯水车薪,资金不能完全保证,还得学院其他专项资助;在创新活动开展中用于学生专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场所、设备数量极其有限。这些因素均很大程度的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层次与质量。

3 我院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

为了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下一步更有效的开展,使我院大学生科研活动真正走上一个新台阶,拟提出以下对策:

3.1 防止培养过程中的同质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大同小异的格式化培养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学生的成长和成材是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完成的非常个性化的一个过程。因此,必须加大高职教育改革的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品质、合作精神;二是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考核制度;三是树立社会化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和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能被社会认可的具有一定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人才。

3.2 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划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和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在学生中激发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开拓创新思维,发现创新能力。为此,必须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各类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各级各类课题,发掘和培养学生骨干,组建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团队,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3.3 拓宽科技创新经费渠道,加大企业与大学生科研的合作力度

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生显著增加,经费问题就成为面临亟待的问题。为此,要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经费来源渠道,除学校拨付给项目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外,还需要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争取企业赞助、与企业共同开发等方式增加经费投入,确保科技创新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同时可以解决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化运作能力。

4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建议

4.1 创新管理制度的建设

一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成功与否,组织管理建设是决定性因素,而要营造学生科技氛围,提高师生参与率,加强制度的创新,提高组织管理队伍的水平是关键。目前在我校,直接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是学生工作部、相关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学生管理办公室、团支部书记和其他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要以一定形式的创新培训、讲座、参观考察与学习交流等方式,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完全符合要求的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阵地管理、大学生科技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相关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关联的规章制度,及早建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早日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4.2 开设基于创新活动的相关课程

根据我院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及全国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的经验及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体会来看,约80%的理工科学生认为应加强基本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而融会了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的创新课程可以由创新思维较活跃或在创新方面有一定成效的专业教师执教,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由学校科研处主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相关人员介绍科研项目申报的申报技巧及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科技项目选题、申报、立项操作的基木流程。

参考文献

[1][5]殷海,洪俊田.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2007(5).

[2] 万战争,郭会丽,飞.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7(01).

[3][4]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2).

大学生科研项目篇(6)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1-0030-05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Principal Projects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of China Based on 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

LIU Yun1, YANG Yu2, ZHEN Yong-he3, WANG Ren-fei4

(1.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2.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3.National Natural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85, China; 4.Ministry of Fina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100820, China)

Abstract:This research has established model of science found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supplied the method of modeling. Buil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 by adopting data of Principal Projects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of China, and calculate performance of each project. It can be realized that estimate the level of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period science parts. Furthermore it can strongly supply quantitative model and tool for administer the performance of science foundation.

Key words: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 principal projects of NSF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del

1 引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我国政府资助基础研究的重要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科学基金绩效管理既是我国政府绩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科技管理部门绩效管理和绩效改革的关键。通过开展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与管理,一方面可以向公众展示国家支持科学研究的成果,提高公众对科学研究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定位于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汇聚创新力量,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解决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导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对于引领我国基础研究重要前沿方向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因此针对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估与分析对于改进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优化科学基金预算与分配,提高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

迄今,科学基金的绩效评估尚处于探索阶段,针对不同类型资助项目的整体性评估存在空白,特别是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还主要是通过专家对单个项目的结题验收评审来进行绩效管理的,难以对项目的整体绩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本文通过对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绩效研究,试图建立一种以提高重大项目的产出绩效为导向、综合考虑在知识生产下的科研投入和产出的要素,建立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定量化的绩效测度指标与模型,为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3,4]。

2 知识生产函数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关于绩效(Performance)的内涵界定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分别从结果、过程、绩效反映出来的能力、内容等角度对绩效进行研究和总结,绩效是一个组织或机构的相关活动和行为及其产出和结果,并以此表现出该组织机构所拥有的特定能力的效率、质量和效益。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overnment Performance Results Act,GPRA)关于绩效的界定与此基本类似[5,6] 。

创新过程中知识向下游流动,连续转化为直接产出、中间产出、后续产出和最终产出。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投入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设施及不可见的资源如声誉等,包括参与科研活动的人员的能力和经验,以及特定学科的前沿水平。产出可以是有形的物体或者物质性的其他内容(如产品、工艺或报告等),或者组织性、社会性、经济性的现象(如成本的降低或生产率的提高),也可以是无形的东西如知识、客户满意度以及由科技带来的其他益处或有害的影响。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产出可以使用科研绩效指标来表征,包括论文、专利、获奖、人才培养等等[7~9]。

基础研究绩效评价主要有三类评价方法,即: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其中,定性评价法主要依靠专家的分析与判断,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被评价对象给出非量化的评价结论,该方法是历史最长、适用范围广、使用最为普遍的科技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同行评议、回溯与案例分析法。定量评价法主要运用数学模型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投入、产出等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定量的评价结论。主要包括:文献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综合评价法是一类将定性与定量评价手段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标比超方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10]。本研究采用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投入产出测度方法。

知识生产函数(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KPF)最初是Griliches在利用生产函数估算R&D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时提出来的[11]。后来经过Jaffe完善后形成了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模型[12]。在构建内生增长模型时,Romer提出了自己的KPF模型,但存在一些缺陷,经过Jones修正后形成了Romer-Jones 知识生产函数模型[13]。米歇尔•弗兰迪茨认为知识生产函数提供了一个评价创新活动效率的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并完全可以运用于不同创新系统间质量的比较[14]。莱迪亚-格罗恩日用知识生产函数从两个维度考察欧洲地区的知识溢出[15]。亚瑟和弗兰德瑞克在对Romer-Jones知识生产函数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专利申请、专利存量、投入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总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四个变量,采用美国1948~199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16]。

国内学者吴延兵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知识生产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17],翟立新等学者把知识生产函数用于对于中国科学院不同类型研究所的绩效评估,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18]。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绩效测度模型构建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投入产出模型,参照Jaffe的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将知识生产的投入要素简化为资本投入和劳动的投入,知识产出要素简化为科研成果和人才的培养。两种投入要素的和配比影响着知识生产的产出水平。采用简化的知识生产函数来表达知识生产过程中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关系。

Q=AKαLβε

其中变量K表示重大项目资本的投入量,变量L表示重大项目科技人力资源投入量,Q为重大项目的综合产出,ε为残差。A、α、β为参数。两边取对数,得到

lnQ=αlnK+βlnL+C

其中lnK表示资本投入要素的对数,lnL表示劳动投入要素的对数,α的经济学含义是资本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即资本投入要素的单位变动所引起产出的变动量;β为科技人力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即人力资源投入要素的单位变动所引起产出的变动量;C为常数项,可以看成为一个系数,C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得到的产出也越大,其大小受到知识存量等因素的影响。

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上式中α、β和C的值,给出回归方程。计算实际产出lnQ*和理论产出Q*的值。

lnQ*=αlnK+βlnL+C

Q*=exp(lnQ*)

求出理想的科技综合产出值Q*。将实际的产出与理想产出相比,得到每个重大项目的绩效水平performance=QQ*

4 数据选取及绩效测算

4.1 数据选取

自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科学基金在择优支持量大面广的自由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等面上项目的同时,设立了重点和重大项目。本研究以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的已经结题的重大项目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包括7个科学部(数理学部、化学学部、生命学部、地球学部、工程与材料学部、信息学部、管理学部)的178个重大项目的样本数据(见表1)。采集的字段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资助总额、联合资助金额;参与项目人员的职称和学历水平(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项目发表的论文级别(国际刊物、国内核心期刊、国内一般期刊),发表的专著类型(中文专著、外文专著),项目获得的奖励(部级奖、省部级奖、国际奖),通过重大项目实施培养的人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的样本数据跨越15年,因此数据的基本特征可能会发生变化。考虑投入和产出要素,虽然15年间的资金投入转换成购买力有所增长,但是产出要素的核心价值也在增长,相对当时的购买力并没有明显增加,因此资金投入暂不需要考虑其价值的变动。

4.2 筛选关键性的指标

采用结构化的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虽然研究表明非结构化的指标能够更好地表达目标特性,但是本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模型作为绩效评价的基础模型,因此首先要建立投入产出的结构化的指标体系。评价的关键问题是找出最具有排序能力的指标,并合理分配权重。通过指标分析和观察数据剔出了非关键性指标和差异很大的指标。最终我们得到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的投入类指标由资金投入和研究人员投入构成,产出类指标由论文产出和人才培养构成。其中,资金投入包括科学基金资助总额加上联合资助金额;研究人员包括高级、中级、初级以及博士后的数量。论文指标主要选择国际刊物论文;人才培养包括博士后、博士和硕士数量。

4.3 数据的标准化和指标权重

为了便于计算,采用每个指标的最大值作为标准,对应的指标值除以这个值,保证指标值都在[0,1]之间。

对于可以明确判定等级的指标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法来进行。对于不能明确判断其等级的性质不同的指标类别采用熵权法测定其权重。对于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来说专家调查法比较适用。在研究人员构成中高级、中级、初级研究人员和博士后的科研贡献排序比较明确,因此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其权重。同样人才培养中的博士后、博士和硕士人员在等级上比较明确,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法来确定权重(见表2)。

4.4 科技产出和项目绩效

标准化后的数据按照以上权重计算每个重大项目的投入产出的综合指标。再利用最小二乘法估算α、β和C的值。回归计算的结果见表3。

计算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际科技产出的回归方程如下

lnQ*=0.1551×lnK+0.1303×lnL-1.1783

那么,实际产出lnQ*和理想产出Q*的函数关系如下

Q*=exp(lnQ*)

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际科技投入与产出关系可以作为绩效评估的基准,其实际绩效与基准绩效相比较,可以求出其相对的绩效水平。上面的函数构成了一个平面,所有项目都投影在这一平面上,投影所对应的产出值就是项目的产出标准。

每个重大项目都在这个平面上投影出一个绩效点,这个点的坐标lnQ*的值代表着在既定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下的理想科技产出。那么使用实际的科技产出指标比上理想的科技产出就可以得到每个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绩效水平。

运用上述方法,分别计算178个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绩效水平。绩效大于1,说明该项目的绩效大于全体项目的标准水平;绩效小于1,说明该项目的绩效小于全体项目的标准水平。两个项目相比绩效值较大的体现了较高的绩效水平。

图1显示绩效水平较低的项目集中度较高,绩效水平较高的项目集中度较低。使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绩效水平与结题验收专家的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两种方法得出结果的一致性较高。表明本方法应用于测度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绩效水平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5 小结及启示

针对178项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绩效水平的实证测度,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经费投入、人员投入以及实际产出绩效的三维空间分布呈马鞍型。研究发现: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研经费投入量和科研人员投入量与科技产出总体上呈现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科研经费投入水平下,科研人员投入量越多,科技产出越高。但是在科研人员数量保持在中等水平以下时,起初随着科研经费的投入量增加,科技产出绩效相应增长,但是随着科研经费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科技产出绩效反而有所下降,表明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经费投入量过大,反而会降低了经费的使用效率,导致科研产出绩效水平下降。

从科学基金的资助政策层面看,目前,科学基金按照“稳基分增”的原则进行经费的分配,随着科学基金总量的快速增长,各类项目的资助数量和资助经费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对于面上项目而言,增加资助项目数量和提高单项资助强度具有较大的合理性,可以吸引和稳定支持一大批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环境,推动中国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重大项目而言,各科学部确定统一的资助强度标准(如每个项目500万元)就不尽合理了,由于其资助强度较大,一方面需要做好深入细致的科研预算和审核,另一方面,要根据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和各项目的实际需求,确定各科学部的经费切块比例和单项资助强度的标准。本研究结果除了定量表征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绩效水平外,还为调整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资助强度提供了参考依据。今后,科学基金应加强针对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资助强度较高的项目类型的整体性绩效评估,以提高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绩效水平为导向,调整和改进科学基金的预算分配,优化科学基金的资源配置,提高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益。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绩效评价方法引入了科研投入和产出的数量上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剔出了非关键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绩效测度模型,使不同的科学部间的重大项目绩效水平横向可比,不同时期的重大项目的绩效水平纵向可测,为科学基金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定量化测度工具。随着这一测度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改进科学基金绩效管理模式,提高科学基金绩效管理效率,为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此外,我们应该注意,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绩效评价方法并不能代替专家评议等传统的评估方法。不同计划的绩效目标和表现不同,不同科学部以及各学科间的绩效表现也存在很大差异。未来值得关注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整体绩效、不同计划的绩效和科学部的绩效如何进行评估。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绩效评价方法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总之,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绩效评价方法为科学基金项目的绩效评价以及科学基金的项目经费预算分配提供了可行的辅助决策支持工具。

参 考 文 献:

[1]黄海军,李若筠,冯芷艳,等.2003年度管理科学部基金评审工作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04,(1):33-35.

[2]杨列勋,李若筠.管理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评估问题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1,(3):183-186.

[3]王任飞,郑永和,刘云,等.关于我国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若干思考[J].中国基础科学,2007,12(6):51-55.

[4]刘云,郑永和,张琳,等.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战略提升的需求分析与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2,20(6):598-603.

[5]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美国的经验和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Holbrook A D. Why measure science[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1992, 19(5): 36-48.

[7]Anselin L, Varga A, Acs Z. Local geographic spillovers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high technology innovations[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7, (42): 422-448.

[8]Varga A. Local academic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concent 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2000, (40): 289-309.

[9]Fischer W, Varga A.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and geographically mediated spillovers from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J].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1, 22(4): 23-34.

[10]葛朝阳,郑刚,陈劲.基础研究的经济回报率测度与评价:国外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3,(1):44-50.

[11]Griliches Z. 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D to productivity growth[J].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9, (10): 92-116.

[12]Jaffe A B. Real effects of academic researc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9, 79 (5): 957- 970.

[13]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5): 71-102.

[14]Fritsch M. Cooper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R&D activities[J].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4, 28(6): 829-840.

[15]Greunz L. Intra-and inter-reg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s across european regions[R]. Association de Science RBgionale de Langue Francaise, University Libre de Bruxelles, 2004.

大学生科研项目篇(7)

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政策,如大力支持城镇数字影院建设,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等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文化知识产权的各个层面做了全面而有力的规定,给电影从业者的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电影当前实行的是审查制,审查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但规制手段的过于单一,规制力度的过于严苛以及理念的落后限制了电影创作的自由性,不利于电影市场的繁荣以及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1]。

而在商业大片盛行的美国好莱坞,实行的是电影分级制。2012年著名导演谢飞在微博上发表《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的公开信》,使得一时间“电影分级”在网络上风生水起。然而电影分级在中国的实施困难重重,这和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发展现状和制度是分不开的。中国电影制度的改革需要立足于国情,在逐步完善电影产业法律法规的同时,通过借鉴电影分级制,完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逐步完成由中国电影审查制向电影分级制的过渡[1]。

二、从电影营销角度分析

(一)影片策划与宣传

纵观2012年中国内陆票房收入较高的电影,其在影片的营销策划和宣传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总结如下:

2012年上映的《王的盛宴》是公开承认使用“网络水军”的第一部电影。此前, 已有不少影片邀水军参与炒作, 但普通观众并不知情。国产影片首次公开与网络水军发生关系, 是2011年4月底上映《关云长》。到了2012 年贺岁档,《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同期公映, 刚上映就双双遭遇水军恶意打低分。于是,《王的盛宴》也雇用“水军”与之对抗[3]。

2012年,视频介入到电影营销之中。《白鹿原》纪录片在优酷土豆上独家播放,《太极》等影片套拍微电影利用新媒体渠道推广,《十二生肖》由优酷专门制作"龙的传说"系列视频节目,《泰》针对不同受众群,制作了9款预告片及大量幕后花絮……新媒体介入电影营销已成趋势。[4]。

在电影宣传过程中,通过利用微博、人人网以及各种社交类网站特有的转载、分享功能扩大影片的宣传力度;通过主动爆料剧组的新闻,开发与电影同名的游戏以及在电影放映前借助电影制造话题,提高观众的观片欲望和好奇心。如:《画皮2》在放映前就成立的“皮联社”影迷组织,《泰》实行的“口碑”牌的营销策略。

(二)档期选择

档期,对于电影的票房收入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诸多爱情电影都会选择在情人节档期放映。再比如2012年华语片票房冠军《泰》的公映正赶上《一九四二》上映之后观众心情郁闷,而其它的贺岁大片都将在12月20日左右集中上映,在12月中上旬将近10天的时间成了《泰》最佳公映期。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刚结束的沉闷压抑的题材,让观众渴望释放压力。而《泰》作为贺岁档唯一的一部纯喜剧题材的电影,正好成为人们舒缓压力的工具。

(三)电影衍生品

在影片发行时,相关商品如音像制品、服饰、玩具、游戏、图书等一同推出,如影片《画皮2》的同名网页游戏“画皮2”,《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再次推动了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中国电影衍生品的发展较之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电影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因此,应该加强对电影产业链的重视,加强衍生品市场的授权与开发。

(四)电影系列片

很多好莱坞的电影通过电影系列和续集形式出现,如好莱坞的《哈利・波特》系列,《星球大战》系列……这些电影系列片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在电影产业链中形成自己的 “影片品牌” [2],不失为一种不错的营销策略。2012年在中国内陆上映的电影《泰》和《画皮2》的票房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电影系列片的生产开辟了道路。

三、从电影制片体系分析

(一)制片人制度

在中国大陆,电影以导演为中心,而在好莱坞则是“制片人中心制”。 中国大陆在这方面,应当加以借鉴和深究。2012年,华谊和光线的影视出品居于中国大陆影视公司的前两位,然而大多数的作品还是延续了中国电影的以导演为中心。而华谊出产的《画皮2》在改革“导演中心制”的基础上跨了一大步,将制片人中心制升级为制片团队中心制。其创新性的商业运作体系为其带来了成功。

(二)明星制

明星,一直在影片宣传和票房上起着重要作用。从2012年中国大陆电影发展趋势来看,一线明星和好的演员组合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例如影片《二次曝光》宣传时,大腕儿范冰冰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导演李玉的前面。《画皮2》的制片人庞洪邀请到一线影星陈坤、周迅和赵薇。《画皮》艺术、营销总监杨真鉴在采访中说道:“一线票房的明星酬金太贵,不适合《画皮》。既然内地没有票房明星,那么我们就在演员的组合上下功夫,要让演员的组合显示出一种阵容,体现出一种组合优势。” [5]。

四、从电影作品分析

陈旭光:事实上,现在中国电影的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电影要突围,既要有《画皮》那样的电影,也要鼓励《搜索》这样接地气、有现实精神的电影[6]。

《太极 1:从零开始》对于熟悉太极拳的观众来说或许会有些失望,因为该片与观众对太极拳的了解和相关演义完全不同。影片只是借用了他们的名字和影响,而与真实的他们毫不相干。同样引起争议的影片还有《铜雀台》。在《铜雀台》中,周润发对曹操进行了全然不同的诠释。电影应该关注现实,符合国人的文化认同感,才能抓住观众眼球。

五、中国大陆电影产业前景展望

中国电影市场已然复苏,随着中国电影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关注电影本身的主题内涵以及艺术表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提高影片本身思想的深度,提高影片的科技含量,培育、打造中国电影产业链,形成中国电影自己的特色。让中国电影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周.浅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及其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10.

[2]张秋子.中国电影商业运作探究[J].价值工程,2011(31):299-300.

[3]陈洋平.“网络水军”围剿中国电影[J].时代人物,2013-1-5(1):100-101.

大学生科研项目篇(8)

作者简介:吕校春(1976-),男,黑龙江勃利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217-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改革培养模式、强化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引导学生参与科学项目研究,掌握系统的科研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创新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模式研究对于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高等院校开展学生项目研究情况

1.国外的基本情况

国外大学都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引导本科生尽早参与到科研工作中,让他们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美国伯克利大学很早就把大学本科生科研工作作为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主要组织在校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为本科生提供各种科研机会。美国斯坦福大学积极组织实施Symposium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nd Public Service(SURPS)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美国哈佛大学也开展了Summer Honor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SHURP)计划,使本科生可以参与科研工作。

2.国内的基本情况

在国内,清华大学最早开始进行学生科研训练方面的实践探索,1995年清华大学提出了SRT(Studengs Reaserch Training,即学生科技训练)计划并将其列入“九五”规划,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该计划是在已经开展的机械、电子、结构、数学建模大奖赛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推出的。这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的本科科研训练计划。目前清华大学已经把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纳入到本科生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科研能力训练的学分才能达到毕业标准。上海市教委也启动了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坚持以“鼓励创新、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开展,并采用自主申请、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方式立项,每个项目原则上资助l万元,可上下浮动40%。[1]其他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也陆续启动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意义与原则

开展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做项目。通过这项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构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大平台。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具体的项目,可以很好地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工作,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次:第一,研究型学习。在科研立项中,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做,其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得到验证和探讨,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好。这是高等教育注重实践的根本体现,也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在做中学”,这也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所推崇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办法。第二,学术科研。参与立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创意,通过实践进行学术研究。这个过程要求参与者具备系统的分析能力和规划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创业实践。科研立项是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而创业实践则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因此,创业实践是进行创新实践工作的最后一个重要层次。

各高校学生科研立项(科研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有所不同,组织部门有的是教务部门,有的是学生部门,参与方式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学校在组织学生科研立项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项目资金资助与配套

项目资金资助与配套是借鉴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的通用做法,国内高校如中国矿业大学等也采用该做法。很多时候,学生科研立项活动的经费均是由学校主办部门来承担,如果是普通的小项目可以这样做,但是对于很多重大项目来说,这样操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很难调动学生所在院系的积极性,无法协助主办部门推进项目的实施。因此建议实施经费配套制度,将院系也纳入到管理指导体系中,来共同完成该项工作。

2.普及推广与提高结合

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实现课外创新研究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本科生形成研究型学习的习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让更多人受益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指针,另外,也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和水平。通过组织学生科研立项活动,能够培养出参与各类国际国内大赛的骨干学生,提高本科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在实践中,学生科研立项可以分为普通型科研立项和重点型科研立项。普通型科研立项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科技活动的普及开展,让学生基本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重点型科研立项的目的是集中培养部分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实践创新想法,以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3.鼓励创新与宽容失败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科研创新还不太熟悉,因此在考核验收学生科研成果时,要以鼓励、宽容的态度处理。在实践中,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支持学生萌生创新思想,为他们的科研实践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

三、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模式研究

1.组织工作流程

(1)计划制定。每年初,学校主办部门可以根据经费、教学安排情况,确定本年度资助的总经费和项目数量,并邀请校内专家撰写立项参考题目指南,这些题目主要是参考校外各类竞赛、学校科研课题以及社会的各类现实问题和学科热点。

(2)通知。学校主办部门在每年1月份和9月份采取各种方式公布立项通知,启动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由于科研项目时间要求,1月份重点型项目和普通型项目,9月份普通型项目,以确保参与学生科研立项的学生有足够时间开展研究活动。

(3)培训宣讲。培训工作是学生科研立项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学生开展培训宣讲不但能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工作要求,也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学生科研立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培训:一是科学研究方法培训。重点培训学生对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兴趣,以及在科技创新工作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如TRIZ理论等,让参加科研立项的学生从宏观上对于科技创新工作有所了解。二是具体立项流程培训。主要对于如何选题、如何填写立项申请书、如何实施科研立项、整个立项的流程等进行培训,从操作层面给予全校所有参与立项的学生以指导。三是优秀科研项目交流。主办部门可以专门邀请历届立项中取得优秀作品的学生,与希望参加科研立项的同学举行座谈会、交流会,给他们传授立项实施的经验。

(4)项目评审。学校主办部门要组织相关专家首先申报项目进行统一评审,从而确定予以资助的项目。确定资助计划后主办部门需以项目计划任务书的形式向项目申请人反馈项目评审意见,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

(5)计划公布。主办部门根据学生提交的项目计划任务书内容,参考评审专家的评审结果,确认项目已按要求进行了修改。进而公示资助计划,并印发给各院系,传达到所有参与项目的学生。

(6)中期检查。为保证学生科研立项能够按期、按要求有序进行,保证学生科研立项的质量,主办部门需定期组织开展项目中期检查工作。普通型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可以委托院(系)组织完成,重点型项目需由学校主办部门组织实施。检查时间一般定在项目已开展1个月后,即5月底和10月底。主办部门应根据项目内容邀请相关专家听取项目负责人进展汇报,并将评审结果反馈给各项目团队,对于未按计划进行研究的项目,要及时予以终止。

(7)结题验收。学校主办部门要在每年9月底、12月分别组织学生科研立项结题答辩会,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审,确认项目是否达到了结题标准。对于未能完成的项目,重点型项目可以申请延期结题答辩,普通型项目不予延期。

(8)成果转化。对于结题合格的作品,学校要积极鼓励参与者能够参加到学校、省级以及全国的各类科技作品竞赛中,同时对于研制成功的作品项目,鼓励学生使用该项目参与到创业计划竞赛中来,从而为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平台。

另外,对于努力实施但最终没有能够完成项目的参与者,主办部门要让学生深入挖掘自己所实施的项目,通过发现研究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形成失败案例,供以后参与立项的学生参考,避免他们走弯路。

2.指导学生参与过程

(1)指导选择科研题目。选题解决的是“做什么”。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项目选择是整个科研立项的基础,参与科研立项的学生可以从两个途径进行选题:参考立项指南选题或自主选题。立项指南是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科技创新实际情况,分析国家、省、学校的需求,整理出能够解决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参考题目。自主选题是参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选题。大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创新设计题目,是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并取得成绩的关键。新的研究课题必须遵循“创新性、现实性、可行性”的原则。

(2)指导组建科研团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必须引导学生打造优秀团队,融入到团队中,才有交互学习的机会。[2]科学是一个复杂严谨的过程,再伟大的科学家在科学面前都是卑微和渺茫的,要想学习和使用科学的力量,一定要组成一个群体。因此,在组织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团队研究。法国巴黎高师的经验是:“科学交叉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产生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一个人思考问题时,往往能够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但做科研却不能单打独斗,与周围的同学多讨论,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优秀的团队里离不开优秀的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实行导师制,延伸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的时间与空间。在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发挥指导教师人生阅历、科研经验和科研条件的优势,在思想上加以启发,科研规律上加以把握,科研方法上加以指导,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水平。

(3)指导团队进行总结。在项目结束时,要指导参与学生对参与过程和个人收获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以其获得更大的提高。一般来讲,通过参与科研,学生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提高和锻炼:一是实现了研究型学习,发挥了学生科研对学校教学的促进作用。二是培养了初步的科研能力,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学生科研项目篇(9)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研究型大学为构建本科生实践教育教学新体系,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本科生人才质量的一项新举措。浙江大学从1998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期校院两级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以下简称SRTP),逐渐扩大发展到省级、部级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现我校已构建了本科生国家、省、校院三级的科研训练项目的新体系,使得本科生参与面逐年扩大,每届基本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有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经验。

在国家、省、校院三级的科研训练体系中,院系是大学生科研训练工作的最直接管理者,因此院系在开展和实施科研训练的工作模式将直接影响到科研训练的成效和质量。我们将通过分析院系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并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此促进大学生科研训练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发挥科研训练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2、项目过程管理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现行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管理方式类似与科研课题管理,院系管理部门一般在立项申请、中期检查、结题答辩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项目进展和结果的考核,其中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在检查科研训练项目的实施状况的方式主要有递交中期检查表和项目实施记录本两种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讲检查落到实处。另外,项目的考核也只注重项目的结果,缺乏对项目过程管理的有效监控。

另外,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甚至最后答辩前赶进度的状况。一般项目的研究时间为一年,如SRTP以及大多数“省创”、“国创”项目,这其中绝大多数的项目实际实施情况都比预期的计划滞后。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因为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科研训练,很难对整个进程进行较好的把握。另外,院系作为项目的管理层面也存在管理不全面等问题。

二、完善本科生科研管理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针对以上本科生科研实践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明确对象、制度设计、平台管理、过程监控、加强激励等方面入手解决。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参加科研训练项目中才能主动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1、应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目的,规范参与的对象

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单纯靠一个或者两个科研训练项目可能远远达不到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目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只是引导学生试着自主研究,为以后的科研研究提供一个入门级的训练。因此在项目的申请阶段,院系层面在宣传和鼓励学生参与时应明确参与的目的性,调整心态,定合理的期望值。另外,由于二年级本科生尚未开始专业课学习,知识储备不够,同期课程又比较多,难于系统开展工作,部分学生学业都存在困难,参加科研训练项目更心有余而力不足。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激励制度

(1) 组织管理制度。我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是与第二课堂的学分挂钩,这就让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活动有了必修课的感觉,有不少学生就是为获得第二课堂学生才申请项目,这是目前造成部分学生重项目申请轻研究过程的重要原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拔尖的学生参加的项目过多,疲于应付各类科研训练项目和竞赛,同时期参加的项目重复叠加;而一般同学是为了学分走过场,这就要引发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面向部分学生的问题,即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是否有必要纳入第二课堂管理的问题。

(2)规范指导教师管理,激发教师积极性。校院两级管理机构有效的保障了大学生科研训练的顺利实施,但是对指导教师的规范管理不完善,部分指导老师在同一期指导多个项目,为提高质量,建议对指导教师也纳入院系的科研训练项目管理范围;另外,对优秀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口头上重视,落实上乏力,难以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学校和院系层面的共同在制度上进行完善。

(3)经费管理制度。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经费来源于学校的专项活动资金,保障了科研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由于资助金额有限,尤其是SRTP项目,经费资助有限的情况下,对学生深入研究带来限制,不利于后期科研成果的推广。

(4)成果奖励以及科研项目与课程互通的激励制度。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建议鼓励学生科研训练的灵活教学管理制度,如实行学生科研训练成果与相关课程考核接轨、学生科研训练成果与奖学金挂钩等激励措施。

3、加强过程管理,建立符合本科生科研活动特点的评价机制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结果可以通过课题总结报告、、申请专利、学科竞赛取得好成绩表现,但是科研训练活动的意义最重要的是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科生科研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是学校和院系搭建学习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过程。因此,现阶段使用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科研训练项目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准确的反映学生学习实践的全过程,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评价体系更应该侧重于过程评价。通过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建立一套系统的包括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学生能力评价、科研实践能力评价、科研创新能力评价等方面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科研项目篇(10)

国家和学校两级单位均设立了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刺激大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创新活动来提升其能力,但如果其指导教师没有兴趣或动力来指导学生,该创新项目不会达到其预期效果。为此,依托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来研究大学生的创新项目可以实现指导教师与学生共赢的局面。一方面,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尤其是还没有指导研究生的青年教师,其有强烈的愿望指导若干本科生来参与其科研项目,原因在于公共管理学科的科研项目具有实践性,需要教师与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相应的资料;另一方面,公共管理本科生的创新项目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可以使得学生与指导教师有更加紧密的交流时间与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知识学习能力。

2.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

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其主要职责有三个方面:教书、科研和社会服务。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每位教师都会具有不同等级的科研项目,而科研项目本身具有创新性的特点,为此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相结合,有利于确保大学生创新项目处于学科前沿位置。对于本科生而言,选择指导教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作为创新项目,有利于获得指导教师更加专业化的指导。

二、公共管理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的过程管理

对于公共管理本科生创新项目的管理,可根据其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化的管理,分别是选题、研究阶段和研究报告撰写与答辩三个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在不同过程的指导方法和路径会具有差异性,因为不同过程的目标具有差异性。

1.选题阶段——与科研教师项目紧密相关

对于大学生创新项目而言,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选题是关键。由于大学生创新项目需要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来确定,因而选题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的拟定,在教师拟定题目时,一般会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该题目来源于教师某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二是要求该部分内容要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指导教师拟定题目后供学生进行选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创新项目申报。

2.研究阶段——理论、方法和案例

由于对公共管理本科生的要求是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具有“顶天立地”的创新实践能力,因而在对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是力求学生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公共管理相关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将该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例如对于理论的学习,需要学生阅读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的经典书目、国内外高等级期刊,使得学生能够对该创新项目有系统地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理论假设和探索;为对上述创新性的理论假说进行分析,需要学习和运用一定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如数理统计、定性比较分析等定性、定量方法;此外,为对上述创新性的理论假说进行验证或解释,需要选取特定的案例,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资料进行实证检验。该阶段目的是对公共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其创新项目的研究具有三种元素:理论、方法和案例。而对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而言,理论、方法和案例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三种元素。通过教师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结合,指导教师不用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创新项目,这可以大大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效果,并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和人力资源。

3.研究报告撰写与答辩

最后,指导教师需要指导本科生进行研究报告撰写并答辩。一份完美的研究缺少不了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精彩的答辩。这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来写研究报告,以及如何来进行答辩。这对于指导教师而言,也是在其科研项目结题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创新项目的实践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旨在通过该训练计划的实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经营人才。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公共事业管理一个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创新训练计划依据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工作相关意见展开,训练计划分为国家、省和校三个级别。本科生个人或团队(最多3人)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研究条件准备、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和成果交流等工作。

1.选题阶段

每年11月份,学校组织教师提出创新项目课题指南,由学生进行组队自由选择题目进行申报,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联合申报,并由一名教师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对于学生申报的项目,初步确定为校级项目进行展开研究。如果能够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可以使得指导教师更容易出题,也能使得学生选到其感兴趣的题目。

2.研究阶段

项目批准立项后实行月报制,即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的进展及时填写记录册,同时完成创新项目管理平台上的过程记录,指导教师定期填写指导意见。此外,在每年3月份,课题组需要进行开题报告,各单位组织专家进行答辩评审,推荐校级以上项目,对开题未通过的项目取消立项资格。以公共管理学科的创新项目为例,在3~6月份期间指导教师会与学生进行定期交流,指导学生对课题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并进行课题设计;在7~8月份暑假期间,指导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收集数据进行论证;在9~10月份,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准备中期检查报告;在11月份至寒假期间,学生对项目报告进行撰写,并整理出可发表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计划的设定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计划具有契合性。

3.报告撰写与结题验收

在项目开展后的次年3月份进行结题答辩。在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全程指导学生对报告的撰写,因为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报告具有管理学研究的规范性,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模型构建、研究方法、实证检验、结论与讨论等内容。对于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而言,其均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在上课之余会花很多精力来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因而有助于学生规范性的完成课题,有助于教师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上一篇: 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下一篇: 高中数学课程概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