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0 16:30:19

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

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篇(1)

关键词: 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建设现状;规划对策

Key words: chemical industry park;fire station;construction status;planning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301-03

0 引言

我国是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大国,近年来石化类工业园区正在快速增加,工业园区的规模化、集中化发展有利于石化产业地升级改造。但是,我国石化企业众多,由于历史原因,在布局和选址方面不尽合理,对区域生态安全及周边城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等特点,且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多为高温高压、连续反应状态,因此存在较大风险性和危险性,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泄漏等安全生产事故从而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1 石油化工园区安全事故特点

多年来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事故表明石油化工园区火灾事故特性不同于城镇火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因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及使用的初级化工产品大多是易挥发、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料常常并发火灾和爆炸事故,且具有火灾事故突发性强,蔓延很快,火势迅猛等特点。

②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高温高压或深冷负压状态加大事故风险。高温、高压环境增加了可燃性及事故影响范围,也容易引起设备管路接口变形或物料泄漏;设备负压有可能因设备气密性减弱而吸入助燃的氧气,与可燃物料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设备低温深冷运行也存在管路堵塞或破裂的危险。

③石油化工园区设备装置繁多且复杂,炉、塔、罐,泵、器布局密集,管道纵横;在生产过程中一旦阀门错开、参数失控、部件失灵、通路受阻或运行中断,引起连锁反应,易形成立体火灾。

④可燃性液体具有的流动性使火灾难以控制,流动性火灾随低洼地势蔓延,容易造成大面积燃烧。

⑤石油化工园区动力能源较多,火源、电源、热源交织混杂,也易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引发源。

2 现有消防队(站)现状

目前,我国现行消防规范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该法规是基础法规,专项性和深度不够。各类消防队(站)建设一般采用的依据是《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等,这些规范更适合城镇消防队(站)的建设,而针对化工园区火灾爆炸的特殊性尚无相关的消防队(站)规划与消防力量配置的标准或规范。城镇消防和园区消防从消防站配置、装备、消防灭火物资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化工园区一般远离中心城市或者独立成区,发生事故很难获得城市消防队站的支持,周边乡镇公共消防设施往往非常滞后,很难支援化工类型事故灭火。

②化工园区消防队站扑救对象与城镇火灾差异较大。化工园区最显著的消防特点是爆炸引起火灾和火灾中发生爆炸,主要服务对象是石油化工企业及水、电、气、热等公用工程管线管道。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类型有塔、器、炉、罐、泵、机等。这些装置灭火需要高度的专业性指导,消防队员面临危险往往要大于城镇居民火灾,不但要消灭或控制火情,而且要防范危险品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③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对人员、装备、物资等具有特殊要求。车辆装备上看,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应对火灾事故除了大量用水之外,还需大量消防泡沫用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灭火,消防车辆除了一般的水罐消防车外,还得配备举高喷射消防车、泡沫干粉联用消防车、移动式消防炮等远距离灭火车辆。从人员装备上看,除了必须配备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消防防化服,还需要有毒气体探测仪、可燃气体检测仪、酸碱测试仪、热像仪等必须的消防器材;从消防物资准备上看,除了必须的消防水源及消防栓外,还需配备必要的泡沫站、油类回收带、堵漏沙袋等应急

物资。

④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建设运行方式更为复杂与多样化。化工园区消防站更多地从投资主体分为公安消防站、政府企业共建消防站、大型企业单建消防站、多企业共建消防站等多种方式。化工园区消防队(站)更多地依赖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入驻的企业责任。在运行方式上更为复杂与多样化,完全由政府财政支出较为困难,更多地依赖政府、企业及社会共同出资建设。

3 石油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建设对策

3.1 基于事故风险控制防范层次匹配消防救援体系

化工园区企业的生产装置高度密集、技术工艺十分复杂,企业对意外事故风险一般也具有一定的自动化监控与处置规范。风险防范控制系统包括以下三个层次:①可编程控制器PLC,用于实现单个生产装置的调整与控制;②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多个装置的功能与协调,能控制设备与装置在异常状况下不发生危险,如在必要状况下能控制装置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和备用设备或装置中去;③安全联锁控制系统ESD(也称紧急停车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按照安全独立原则要求,独立于DCS集散控制系统,其安全级别高于DCS。在正常情况下,ESD系统是处于静态的,不需要人为干预。ESD作为安全保护系统往往凌驾于生产过程控制之上,实时在线监测装置的安全性。

化工园区企业对于第一个和第二个层次(PLC、DCS)的危机事故应该能够进行自我判断与处置,一般不会发生重要安全事故。当发生第三个层面(ESD)故障时,企业自身消防救援能力应能采取应急反应,企业应急预案应能紧急响应。如果以上三个层面系统全部失控,生产企业的整体安全状况面临失控,必须向外发出危险与求救信号,周边公众需要紧急疏散,企业应急消防力量及其它应急救援力量需要马上参与或准备应急救援。

3.2 化工园区必须独立建设自身的消防救援体系 化工园区一般远离中心城市或者独立成区,发生事故很难获得城市消防队(站)的支持,周边乡镇公共消防设施往往非常滞后,很难支援化工类型事故灭火,因此化工园区必须独立建设自身的消防救援体系及应急救援预案。

3.3 提升特勤与增强型消防站应急救灾能力 多年来化工园区安全事故救援实践表明,化工园区消防队(站)的装备水平及快速扑救能力是应对事故的关键因素。大型火灾爆炸事故更需要以处置化工火灾和特殊灾害事故为主的增强型消防队来应对,即需要针对化工园区需求在特勤站、战勤保障消防站的基础上提升装备水平。根据园区大小必要时在特勤站基础上考虑增强型消防站建设,具体建议为:

①增加消防队(站)建设规模。在特勤站基础上,增加车辆、装备的种类和数量,增强人员配备,扩充建筑面积和训练场地面积。增强型消防站建筑一般面积不小于8000m,建设用地面积应不小于15000m,临港型化工园区还需考虑水上消防站或水路联用消防站的设置。

②增加特殊消防车辆配备。在一般消防车辆基础上增加特殊消防车辆,建议消防车辆不少于9辆,车库位不少于10个。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大型工程机械车、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车、举高消防车为必配车辆。

③提高消防器材装备性能。针对化工园区增加应急救援器材和特种装备的配备,加大战斗员防护装备和常规器材装备的备份比,使器材装备配备针对性化工园区火灾爆炸事故的针对性更强。

④扩充消防人员配备数量。按照6人一台消防车标准,增强型消防站队员最低不少于45人,人员可以由公安现役官兵、合同制专职队员、职业安保人员等共同组成,形成多种方式消防队员配备。

⑤明确消防泡沫等特殊灭火药剂储备。《城市消防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对灭火药剂未作明确规定,在化工园区火灾事故中却必不可少。对化工园区消防队站建议特勤站与增强型消防站泡沫灭火剂不应少于30吨、干粉不应少于5吨。另外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剂应对可燃液体、气体火灾。

3.4 完善园区消防队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消防队(站)基础设施是保障其完成救灾任务的重要前提,基础设施需要与化工园区的规划建设同步完成,包括消防供水系统、消防通讯系统、消防通道与停车场、消防应急事故池等。化工园区消防水源主要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河水、海水、回收水等五大类。在发生重、特大火灾,火灾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应保障消防水量的供水安全,建议采用双水源方案。消防通道是实施消防灭火的重要通道,消防通道必须满足大型消防车辆通行到达事故现场。大型停车场是应对特大型火灾事故的重要转运场及临时避难场所。

消防通信系统应该整合110、120、119实施三网联动,园区内的消防通信系统应与上级系统联网,并纳入区域统一处置接警、消防队(站)调度、医疗、指挥等多部门之间的联络与调度。大型石油化工火灾由于作战时间长,无线电台通信设备,要尽可能强化配置,也有必要配备通信中继台、车载台等设备适应远郊地区通讯需求。事故应急池是应对污染物扩散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应急处置和各企业土地使用效率,大型化工园区应统一规划事故应急池的

建设。

3.5 探索共建共享的消防队(站)建设运行机制 积极探索化工园区建设消防队(站)的模式,按照“共建、共享、共担”的指导原则,鼓励采取自建和共建的模式,建设类型包括政府企业共建站、企业自建站、企业共建站等。推行消防员职业化,面向社会扩充消防力量,可优先录用消防部队退伍人员及熟悉化工生产工艺、掌握相关应急处理技能的人员。政府企业共建消防站的建设和运行费用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人员由消防现役官兵和政府合同制消防员构成,建设级别定位为一级站或者二级站。企业自建、共建消防站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全部由企业独立或者合作出资,人员由企业合同制消防员构成,一般建设二级消防站或者微型站。

4 结语

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全面转型过程中,能源及重化工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面临安全形势仍然很严峻。需要针对石化产业特点重视石油化工工业园区消防安全体系的建设,认真分析总结化工园区已发生事故教训,积极探索消防和救援体系建设,通过强化消防队(站)建设、消防基础设施、生产装置本质型安全设计等系列工作,来实现化工园区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家层面也应进一步深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专项标准。

参考文献:

[1]李颖,杨玉奎.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探讨-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2,26(7):84-86.

[2]威利军,多英全,于立见.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主要内容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16-19.

[3]刘艳军,李传贵,汪卫国,魏振宽.化学工业园区消防规划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3):46-48.

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篇(2)

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照公安部和各省市的战略规划与工作部署,深入贯彻依法治军、科技强军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部队建设路子。各级党委高度重视采购审计工作,不断提升装备采购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公安消防部队特种装备采购审计中依然面临较大风险,急需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和对策予以防范。

1主要审计风险

1.1采购需求无计划,采购随意性大

目前,有的公安消防部队尚未编制采购中长期规划或年度采购预算,有的编制质量不高、参数简单粗放,有的不科学、不严密,有的预算调整幅度过大,有的擅自改变采购资金用途,有的超标准、超财力采购,有的以时间紧、任务急为由,不履行必要的采购程序,有的单位化整为零、恶意拆分规避、逃避集中采购或上级审批,逃避、躲避监管。

1.2采购效率较低,采购成本偏高

有的装备采购归口管理不严,主要以各区市县支队、大队为主体,采购较为分散、程序较为简化、采购低效,难以形成批量采购优势。各层级、各地区的单位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和横向沟通,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比值比价体制、机制和网络系统,不同地区或层级的单位,相近时间内购置同品种装备物资价格差异偏大。

1.3非公开招标较多,采购程序不够规范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采购涉及的种类繁杂,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差异大,供应商和销售模式复杂,采购程序不严谨,采用非公开招标甚至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偏多。有的采购环节衔接不好、关键环节抓得不够,有的采购权责不明确。由于多数业主单位规模小,机构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清,多数消防支、大队采购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的项目采购方式不按规定审批,有的招标文件不规范、不公告,有的评标不认真、不独立,有的定标不审批。

1.4采购决策透明度差,监督行为不够

受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健全制约,对采购各个环节不能形成全过程有效的监督,加之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单位或个别领导干部在装备采购中、权钱交易等,在部队内外造成了恶劣影响,致使部队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2审计风险因子

2.1第一因子:人的因素

从主观原因上来看,消防部队少数领导干部顶风违纪,防不胜防。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中纪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采取教育警示、制度防控、查办案件、审计监督等诸多强有力措施预防和惩治,特别是在基建、采购和招投标领域出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的多项制度规定,在监督环节严格把关、从严要求,有效遏制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但是,个别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弱化,价值观扭曲,经不住诱惑,放松了警惕,与地方一些官员、老板、“朋友”拉拉扯扯,搞权钱交易;有的领导干部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特别是党的十以来,对中央的三令五申置若罔闻,顶风违纪;个别领导干部重大财经决策不依法、不民主、不科学,搞内外串通、暗箱操作,使部队出台的一系列制度、规定形同虚设;个别领导干部想方设法规避制度要求,规避公开招标,规避监管,防不胜防,事后发现,为时已晚。

2.2第二因子:内部控制

从体制机制上来看,经费供管双重体制给少数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了监管难度。公安消防部队实行军队、地方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经费供给保障体制实行条块结合,武警部队经费按照部队序列,主要保障部队现役人员的人头经费和部队公用经费。地方消防业务经费按照“谁用兵、谁负责”的原则,因地制宜主要保障辖区消防部队消防装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灭火救援、执勤训练、社会救助等任务的圆满完成。近年来,这种“条块结合”的经费保障体制,有力地保障了各地消防工作既有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公安消防部队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军队和地方政策、规定、要求有些特殊差异,也为个别腐败分子逃避监管提供了机会,个别领导干部就利用这些特殊差异打“球”、搞“隐蔽工程”,规避军队监督的同时又规避地方有关部门的监督,形成监督“两不管”真空地带。

2.3第三因子:供应商管理

从供应商管理来看,少数供应商不诚信,围标、串标、陪标行为屡禁不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追求更大经济利益,市场主体规避监管甚至直接触犯法律的行为层出不穷,方式手段复杂多变,尤其是围标、陪标、串标等现象较为严重。中标人事先临时“邀请”几家利益共同体来公开投标,自己与“自己人”竞价。但是,我国对违法违纪供应商的惩处力度不足,失信惩戒机制严重缺失,串标人违法成本过低。如《招标投标法》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以1000万元中标额计算,对单位罚款5万~10万元,对个人罚款5000~1万元。如此规模的项目,为中标单位带来的平均利润在100万元以上,相对而言,违规违法成本远远小于其预期违法所得,对不法行为的处罚如同隔靴搔痒,难以有效遏制少数不法企业的投机取巧心理。2.4第四因子:市场环境从市场环境来看,消防产品专业性强,市场竞争不充分。消防部队需求的消防产品特别是消防特种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消防车辆特别是举高消防车等产品要求特殊,3C认证审查严格,有的产品市场为完全垄断市场(1家)或寡头市场(2~3家)。有的产品虽然在全国形成若干不完全竞争市场(10~20家),但由于市场竞争、行业保护等因素,在某大区(例如东北、华北等地区)或某几个省市划分势力范围,在局部区域市场形成寡头市场(2~3家)。在上述不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若干消防产品供应商由最初的无序竞争逐步形成攻守同盟,共同抬高消防产品市场价格,为商业“回扣”、贿赂提供了贪腐空间。

3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3.1狠抓内部防控机制建设,不断压缩贪腐空间

一是最大限度地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实践证明,正式投标的人越多,投标竞争越充分,串标、围标、陪标成本越高,成功概率越小,也更加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借口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特殊选择非公开招标方式。采取坚决有力措施严禁拆分项目,规避公开招标。二是加强招标文件审核。对一般工程项目,不需要资格预审的,要允许多一些的符合条件的单位参加投标;对复杂的工程,需要进行资格预审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格预审条件。三是严格遵循法定程序。针对可能存在的串标、围标、陪标行为,招标人应当树立防串标、反串标意识,精心组织每一个招标环节,通过招标文件的制定、评标办法的设置,对技术不复杂的一般工程项目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加强投标报名的审查,开标、评标的组织,层层设防,不给陪标、串标行为可乘之机,提高竞标的公开性和公平性。四是加强监督,建立部队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联防”的机制。应加大对围标、串标、陪标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起各部门联合查处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让围标、串标、陪标者对违法行为付出高昂代价,从而对这条高压线望而生畏。五是招标公告环节尽量扩大信息公告范围,让串标、围标、陪标者劳而无功。

3.2狠抓供应商监管,不断优化合格供应商资源库

要引入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净化部队内外部采购环境,关键在于抓好两个环节:一是要把好“入口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体现优胜劣汰法则,实行货比三家规则,建立施工单位或供应商资格审查和准入制度;二是要畅通“出口关”。严厉打击高估冒算恶意报价,坚决实施施工单位或供应商“黑名单”制度。把价格审定与质量审查有机结合起来,对个别施工单位或供应商高估冒算、严重偏离正常报价的,对串通舞弊,围标、串标、陪标的,对违规滥用变更、意图蒙混过关获取不当超额收益的,要坚决严厉打击,实行淘汰,取消其在公安消防部队的报价资格。

3.3进一步优化消防产品结构,夯实国产消防装备产业基础

要彻底扭转公安消防部队基建、采购和招投标领域不规范的局面,必须全面推进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变革,夯实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消防产业基础。随着现代化、民主化和信息化的深化,除建立吸引、培养、锻造消防科技人才队伍的体制机制外,最核心的机制在于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相关优势资源向消防产业集群聚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性基础,不断促进国内消防企业良性发展、有序竞争、不断创新。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消防产品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国产消防装备,提升国产消防装备的质量水平、科技含量。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诚信消防企业目录,鼓励诚信、守法、创新的消防企业做多、做大、做强。同时,要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违法乱纪的消防企业,采用黑名单通报、行政处罚、经济处罚、产品召回等一系列措施,直至关停并转、淘汰出局。对进口消防装备要严控规模,严控品种,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国有消防产业。同时,进口消防装备要引入国际招标,实行全国范围的集中采购,逐步降低进口消防装备成本。

3.4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推进公安消防部队采购方式变革

建议建立部级的消防装备采购领导小组,不断提高消防装备采购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建立和完善消防装备采购制度体系,严格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和全程监督,建立全国消防装备评标专家库,不断优化各种采购方式的成本结构,积极探索建立基于勤务主导的集供应、消耗、管理于一体的标准体系,致力于因地制宜寻求最优采购方式,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和超规模、超标准、超财力建设。总之,我们要着力在为民、务实、清廉上下功夫,不断回应各级领导、广大官兵、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解决新形势、新任务下公安消防部队财经管理和反腐败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发挥纪检审计“问责、问廉、问效”作用,着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破解重大问题,不断开创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剑明.“十二五”我国消防发展重点问题研究.公安消防部队调研文集(第三辑)[C].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1.

[2]魏耀聪.对加强装备应急采购价格管理的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07(9).

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篇(3)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年电力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匀和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电力生产企业形成了多种发电形式组成的电力生产格局,包括火力发电、水能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其中,作为传统电力生产方式的火力发电,在我国目前的电力供给中占很大比重。如何保障火力发电厂平稳运行,保证国家电力供应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些安全保障任务中,保证和维护火力发电厂的消防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特别是火力发电厂中特殊消防系统的维护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工机具及检测仪器设备配置高的专业技术工作。只有专业可靠地实施好消防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才能确保系统始终处于良好工作运行状态,保证实时有效地监控全厂消防安全情况,杜绝火灾发生,或者将火灾消灭在初期阶段,保护人员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2、火力发电厂特殊消防系统存在的问题

笔者经过走访调研多家火力发电厂,发现企业已经投入使用的特殊消防系统,由于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疏于维护管理等多方面原因,运行状况令人担忧,许多系统出现了功能性问题,有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消防系统正常运行,为电厂的人员财产安全和安全生产留下隐患。火力发电厂特殊消防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2.1 防系统设施设备损坏缺失

一些火力发电厂的特殊消防消防系统,因缺少定期维护保养和运行环境管护;使用人员不能按照特殊消防系统设施的正常操作规程使用,维护保养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环境复杂多样和生产条件局部恶劣;致使系统设施设备长期处于操作使用不当,设施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消防设施设备损坏缺失。

2.2 消防控制系统功能性故障

一些火力电厂的特殊消防消防系统,因部分系统设施质量不过硬,隐蔽工程的施工及质量监控不严格;缺少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流动频繁,维保队伍经常变动;局部装修改造等原因,致使部分报警控制程序及用户软件数据丢失,导致消防控制系统出现功能性故障。

3、特殊消防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系统复杂要求高

火力发电厂单台机组容量大多达到几百兆瓦,有的甚至超过了一千兆瓦,全厂总装机容量有的已经达到几千兆瓦。具有运行环境较偏远、占地面积广、生产规模大、结构布局复杂、设施数量多、带电设备多、电缆密布、电磁干扰严重、存在大量可燃物等特点,使特殊消防系统保护范围广、联动的大型设备和工艺设施多、系统设计庞大复杂、消防设施设备配置针对性强,安装调试验收质量要求高、运行保障及维护管理要求严格。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及系统质保期维护保养,由于受经济效益、成本节约、技术水平、权利责任等多种因素影响,各环节工作欠缺做细做实,留下许多问题和隐患。

3.2 主观认识不到位

在整个火力发电厂设施设备系统中,与主要生产设备系统相比,特殊消防系统占比很小,如没有发生消防安全事故,似乎派不上用场,因此管理人员不容易引起重视。一些决策管理者重生产轻安全,忽视对安全设施设备的人员配备、资金投入,设备出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处理。一些管理技术人员重使用轻维护,管理中注重设备使用,疏于设备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因缺少维护加速老化损坏。

3.3 专业维护人财物缺乏

火力发电厂的特殊消防系统,一般都是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维护和管理。设备管理部门人员负责全厂电力生产设备管理工作,涉及的专业及领域较广,使特殊消防系统的维护管理,缺乏专门技术人员,缺少系统地学习培训和实践操作。限于人力物力财力,消防系统主要依靠施工单位质保服务,缺乏稳定及时维护保养条件,没有使用专业消防技术服务中介队伍实施专项维护保养。没有专项维修保养经费,很难保证消防系统及时得到良好的维护保养或维修,缺乏消防系统维修及试验使用的专用工具。

4、促进特殊消防系统维护管理的探索

火力发电厂的特殊消防系统,为保障其正常运转、促进其维护管理,应结合各系统维护管理要求,实施专业维护保养,开展系统功能试验,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保障专业维护人财物。

4.1 实施专业维护管理

火力发电厂的特殊消防系统,主要包括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自动水消防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实施专业维护保养,必须针对各系统进行,包括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中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触发和联动控制设备的维护保养,自动水消防系统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气体灭火系统的维护管理和泡沫灭火系统的维护保养。

每日巡查设施。认真检查设施设备完好无损、做好设施设备表面清洁,做到无灰尘无锈蚀无污染,探测器保护范围内无障碍遮挡,消防蓄水池水位充足无沉淀物,喷头及管网通畅,通讯设备通话清晰,供电电源电缆电线完好,消防水泵接合器不被遮挡掩埋,保护区必要出入通道通畅无阻,报警信号安全标志齐全清晰醒目,灭火剂贮存容器称重检漏装置或贮存压力显示正常,电磁阀与控制阀连接导线完好,端子无松动,钢瓶外壳无腐蚀无镀层脱落,软管连接紧密无松动,蓄电池保持清洁干燥电压正常,水消防系统阀门及连接处严密不渗漏,泡沫液储罐标牌规范,泡沫液储量满足要求且在有效期内,密封及保护玻璃片不破损无裂纹,各项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管理制度严格,值班及巡查记录详实;操作维护人员技术熟练,熟悉报警系统及报警区域探测区域划分和火灾探测器分布等。

定期养护设备。定期彻底清洁设施设备及电路板灰尘粉尘杂质,露天潮湿场所设施设备管件防漏防水防晒防腐防锈处理,高温高频辐射电磁场所耐高温抗电磁干扰处理,清洗蓄水池排水管沉淀物,清除喷头管线管道过滤网连接处堵塞物,移除水泵接合器遮挡物,清理消防通道障碍物,查护报警信号安全标志标牌,钢瓶外壳防腐蚀防镀层脱落处理,清水冲洗泡沫比例混合器管道及使用后的泡沫液输送管线等。

安全管理程序。火灾控制器控制软件及用户软件数据管理,落实双备份异地备份,专人管理数据,权责控制到位,数据存档保存安全可靠。

及时更换部件。检查养护及使用中,如发现设施设备损坏失灵、腐蚀锈蚀老化严重、破损缺失断路短路、连接部位承压能力减弱,消防通讯系统电话插孔损坏、电话分机丢失,专用电池失效,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4.2 开展系统功能试验

设备管理部门、专业技术班组或专门服务中介队伍,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消防管理规定,结合特殊消防系统的管理要求,开展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维护试验,确实保证系统供电畅通、主备电源自动切换、管理与值守有专人,操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报警控制器运行功能正常,手自动触发器件有效工作,声光报警和应急广播系统正常工作,火灾探测器定期进行响应阈值及其他必要功能试验。

开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定期试验,包括进行火灾探测报警功能试验;火灾报警控制器功能试验,包括火灾报警设备的报警功能、自检功能、消音复位功能、故障报警功能、报警信号优先功能、报警记忆功能、抗辐射电磁场干扰功能等试验;进行公用扬声器强行切换试验及消防通讯设备通话试验;火灾警报装置启动试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启动停止控制,包括自动水消防控制设施中消火栓系统及喷水(喷雾)灭火系统联动试验;气体灭火系统控制设施联动试验及泡沫灭火系统控制设施联动试验等。

开展自动水消防系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模拟启动试验和实际喷水试验。开展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模拟启动试验和模拟喷气试验。开展泡沫灭火系统模拟启动试验,包括合成型泡沫喷雾灭火系统的自动、手动和机械式应急启动功能试验。通过开展系统功能试验,保证各系统设施齐全、功能完整、运行正常、工作有效、监控到位,实现安全生产。

4.3 做细做实各项工作

火力发电厂的特殊消防系统,应根据系统复杂要求高的特点,做细做实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及系统质保期维护保养工作。系统设计,结合经济节约原则,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系统施工,选用消防设施设备,兼顾市场准入和成本控制原则,在防尘防水、防晒耐高温、防锈防腐、防漏防爆、抗电磁干扰等方面针对性强,保护监控范围场所布置到位;施工布线正确,电缆用量恰当,消防电路通讯设备信号传输效果好,系统安全可靠性高。系统调试,确保系统负荷和生产正常,进行整套系统及子系统调试。系统验收,依据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规定,对系统设计、产品选用、施工质量、系统运行、资料档案、专项培训等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验收。系统质保期维护保养,包括工程质保及产品质保,必须要求施工方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系统初期运行磨合检查保养、线路维护保养、定期不定期巡检、系统功能正常、工作运行有效等。

4.4 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火力发电厂的决策和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消防法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等法律法规,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管理理念,建立防患于未然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设立安全生产管理的专门部门,培养或引入消防安全管理的专业队伍。组织和支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加消防安全管理监督主管部门开展的业务指导及专门培训。设立宣传专栏、宣传橱窗、宣传网页,开展有效的法律法规学习、安全培训、技术讲座、安全知识专题学习、消防演练等形式,促使全厂员工重视安全工作,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熟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合厂区维护管理消防设施,积极参与支持消防安全工作。

4.5 保障专业维护人财物

火力发电厂特殊消防系统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加强其维护管理及监督,必须提高技术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水平,决策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从系统建设至验收交付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及人员要求参与产品选用、施工监督、项目验收、专门培训、资料档案接收、质保期维护保养等工作,施工方必须组织对技术人员系统地学习培训、交流培训、实践操作、指导进行定期维护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及技术人员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主动地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与技术水平;培养一批专业性较强、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业务精通、质量监督过硬的技术人员。设立日常维护管理经费,配备维修及试验专用工具,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包括明确内部各层次消防安全责权利,建立特殊消防系统防火档案,设立检查登记薄,实行日周月季检查及年度检查,设立专人值守监查制度,相关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设立专项维护管理经费,保障设施设备的大修或局部改造。有条件的火力发电厂,为提高特殊消防系统维护管理效率,确保维护管理质量,引入专业的消防维护服务中介;安保部门及技术人员,必须做到与消防维护服务中介内外协调到位,质量监督到位,安全防范落实到位。

5、结语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火力发电厂特殊消防系统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在保障安全生产和人财物安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其维护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火力发电厂开展特殊消防系统的维护管理,结合企业管理实际与系统规模及特点,维护管理工作程序和方式有所不同。本文通过火力发电厂特殊消防系统的维护管理进行探索,期望有助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

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篇(4)

一、项目概述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济南卷烟厂是全国烟草行业36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在全国烟草行业的生产力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年来,企业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各项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已步入全国烟草行业的前列。为了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按照“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战略,实现成为“江北卷烟工业核心企业”的战略目标,经国家烟草总局批准,济南卷烟厂实施“十五”后期实施易地技术改造。联合工房是一个集生产、临时储藏、车间辅助办公为一体的大型丙类多层综合性工业建筑,建成建筑面积约13万平米,建筑高度24米(局部单层库房25.3米),东西长516米,南北宽178米,占地面积约86000平米。该项目为国内当时设计、目前已建成的最大规模卷烟生产联合工房,设计年生产能力100万箱,并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二、技术难点

由于该建筑规模大、占地面积广,给消防设计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多个方面难以满足现行技术规范、标准。联合工房建筑长达516米、宽达178米,其距离远远超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以下建成《建规》)中规定的丙类多层工业建筑60米疏散距离的要求,因此设计难点主要集中在疏散距离和安全出口布置方面。

三、技术分析

从消防角度出发,联合工房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以制丝、卷接包车间为核心的生产车间;以原料库、辅料库及成品周转库等为主临时库房;由空调机房、变配电所、除尘机房等组成的公用设备用房;办公生产辅助用房。在满足《建规》前提下对上述组成部分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共分为29个防火分区(其中的生产车间执行《关于转发〈卷烟生产联合厂房建筑防火设计专题论证会纪要〉的通知》公安部公消[2002]007号),基本上满足防止火灾扩散、保障企业财产安全的需要。

《建规》两大主要设计原则的另外一个就是人员的生命安全,规范中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充要条件有两个:疏散距离与安全出口。综合分析联合工房各组成部分,依其火灾危险性排序为临时库房>办公生产辅助用房≥生产车间>公用设备用房。临时库房均为高架库,存放大量生产必须的原辅料,均为固体可燃物,因此其火灾危险性最严重,火灾荷载最大;公用设备用房人员稀少、全自动运行,设备均为不可燃物,火灾危险性最小,火灾荷载最小;通常情况下丙类生产车间的火灾危险性约同于民用建筑,从《建规》中对二者防火分区划分、疏散距离要求及特殊技术措施可以得到印证。但是卷烟生产联合工房的生产车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工艺设备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可燃物都在连续密闭的流水线内、人员密度小,可以说其火灾危险性要低于普通的丙类生产车间、低于普通民用建筑。准确定位卷烟生产联合工房的火灾危险性需要更为科学的专题研究,参考现行《建规》的划分标准,其火灾危险性介于丙丁类之间。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丙类生产厂房的疏散距离是60米,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丁类厂房的疏散距离不限,在火灾危险性定性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对卷烟生产联合工房的生产车间疏散要求。

划分防火分区后的临时库房和办公生产辅助用房部分经过安全出口的设置,其安全疏散可以满足《建规》要求,需要解决的是生产车间和公用设备用房部分的安全疏散。根据该项目工艺设计,生产车间和公用设备用房这两个部分人员分布相对较少,安全疏散要求较低。其中人员密度较大的主要房间为卷接包车间200人,卷接包车间建筑面积约为225×90=20250m2,平均20250÷200=101.25m2/人,人员密度非常小,其他车间人员密度比卷接包车间更小,由此可见疏散要求相对较低。卷接包及制丝生产车间内布置的各种生产设备均平行布置,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通道,车间内视野开阔,视线阻挡较少,疏散流线简捷明了,非常利于安全疏散。公用设备用房大部分火灾危险性较小,面积大,使用人员少,只有少量的值班和巡检人员,因此该部分的疏散是极其有利的,加上疏散流线简捷流畅,人员疏散的速度非常快。

四、消防设计

综合联合工房建筑工艺设计及安全疏散特点,本项目设计采取两个措施解决消防难题:设置安全疏散通道、设内部安全出口。

结合工艺物流通道,本建筑框架部分一层、二层各设东西向安全疏散通道一条、南北向安全疏散通道各三条,均匀划分联合工房疏散困难区域,有效缩短疏散距离。安全疏散通道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两侧隔墙采用200厚砌体墙,按防火墙处理;两侧墙上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特级复合防火卷帘门;正压送风防烟系统;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广播、声光报警装置组成的消防广播及警报系统;消防报警专线电话等。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保障安全疏散通道在发生火灾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保证人员疏散到安全通道后的一段时间内(至少1.2h)的安全,从而顺利疏散到室外。

框架结构二层疏散距离较大部位设室内疏散楼梯,疏散楼梯临近安全疏散通道设置,均采用防烟楼梯间。二层人员既可以通过室内疏散楼梯疏散到一层安全通道,又可以通过二层安全通道疏散到临近外墙的疏散楼梯再疏散到室外。

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篇(5)

现代大都市的地下车库联络通道的主要功能为衔接地表的道路、地下停车场、地下隧道,并且与城市综合体的地下空间完美结合于一体,此类建筑结构的空间构造相对更加复杂。有关部门对于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火灾险情的监控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不过现阶段还没有出台针对该类建筑结构的专项设计规范及标准。本文从现代大都市的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出现火灾险情的成因和特征、相关建筑结构内的监控系统排布方案、现行的设计规范的通用性等层面开展深入地研究,分析了现代大都市的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内部火灾险情的监控系统的设计模式及方案。

1现代都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火灾的成因及其特征

通常地下车库的联络通道内部出现火灾险情的成因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电气装置发生故障或者电气系统的线路绝缘部分破损所导致的起火,属于建筑类火灾的主要特征。起火后,火焰会沿着故障线路快速蔓延,特别是会沿着带电的线路发生瞬间窜燃的险情,短时间就可能造成大范围内发生火灾。另外,车库内停放的车辆发生故障或者发生车祸后引发的火灾,属于隧道类火灾的主要特征。现代都市的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内部发生火灾具有如下特征:通常来讲,地下车库的联络通道内部空间处于相对封闭的情况,火灾发生时联络通道内部的起火点周围的空气温度将会急剧上升,产生的烟气伴随着气流的膨胀而发生高速扩散的现象,造成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内部的烟雾大范围扩散,通道内的能见度大大降低。联络通道内部起火后停放的车辆将会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可供疏散逃生用的空间和通道比较狭窄,被困人员撤离的时间比较长,消防队伍进行消防灭火救援作业的难度也较大[1]。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如图1所示。

2现代都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的火灾险情监控系统以及管理方案

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内部的火灾成因一般为电气类火灾以及内部车辆发生的火灾。借助于安装电气类火灾现场监控系统能够有效防范电气类火灾的发生;借助于健全的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预防相关车辆发生火灾。

2.1电气类火灾的现场监控系统简述

由于地下车库的联络通道具有蜿蜒延伸的复杂结构,通道内部的相关设备呈现沿线的布设模式,通道内部的低压线缆的供电范围为1.15~1.55km,所以地下车库的联络通道内部沿着通道侧壁设置的配电线缆存在数量众多的各类接头,这些线缆的接头位置的绝缘防护比较薄弱,很容易发生电气类火灾。通常现代都市地下车库的联络通道所处的位置均为该城市的中央商务区,一旦发生火灾,其负面影响比较大,因此必须安装剩余电流模式的火灾视频监控探测系统。2.2停放的车辆火灾防范解决方案借助在地下车库的联络通道出入口设置信息情报公示板及时相关安全信息,严格禁止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货车进入地下车库。强化各类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借助通道内部的安全信息公示板提示车辆司机注意保持安全车距。通道内部的灭火装置需要配备显著的指示标志,如果车辆发生起火,在火灾的初期,能够确保驾驶员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关的灭火装置,这样就能扑灭早期的火焰,防止演变成更大的灾害。

3现代都市地下车库的联络通道火灾警报以及控制系统的特殊属性

3.1火灾自动警报以及联动系统具备的特殊属性

通常在一类以及二类的通道内部需要安装相关的火灾自动警报系统,三类通道内也应该安装相关的火灾自动警报系统。现代都市的地下车库联络通道一般都是建设在该城市的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地段,因此在规划设计的阶段不考虑通行危险化学用品机动车通行的情况。然而城市的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处在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地段,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如果缺少警报系统将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必须安装火灾自动警报以及相关的联动系统,而且火灾自动警报及相关的联动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行车隧道领域有关的标准和规范[2]。火灾自动警报系统如图2所示。

3.2火灾自动警报系统及其联动的防火卷帘门装置的特殊属性

城市地下车库的联络通道内部的车行通道上没有安装防火用的卷帘门装置,不过车库的联络通道和车库连通的位置、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和另外的隧道连通的位置处行车过道上都会安装两道防火卷帘门装置,联络通道侧面的卷帘门装置用于隔断通道侧面的火焰,地下车库侧面的卷帘门装置隔断车库侧面的火焰,通道侧面的卷帘门装置隔断通道侧面的火焰[3]。隧道标准内没有规定相关的防火卷帘门的联动情况,卷帘门装置需要受火灾警报系统的联动控制,疏散通道的卷帘门装置需要分两次依次下落,初次通过烟雾感应探测装置的联动操作下落至1.85m处位置,再次通过温度感应探测装置的联动操作下落到地面。这条规定对于建筑内部疏散用的防火卷帘门联动操作过程比较适合,然而对于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内部防火卷帘门装置的联动过程来讲并不适合,当车库的卷帘门装置下降到1.85m处时,小轿车以及行人都能够通行。然而在都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中,不是所有车的车高会低于1.85m,因此卷帘门装置可能砸到高于1.85m的车辆。并且卷帘门装置在由烟雾感应以及温度感应装置两次联动操作的下降过程之中,很有可能被卷帘门下方的车辆卡住,造成卷帘门装置无法下降到地面,从而丧失真正的防火分隔功能。防火卷帘门如图3所示。

3.3火灾自动警报系统以及相关的联动系统联网的特殊属性

现行的各种设计标准及规范都没有详细指出地下车库空间的火灾视频监控系统联网的相关要求,火灾一旦发生,各自负责的防火卷帘门装置将会在联动系统的操纵下降落,隔断火焰的蔓延到通道。隧道一侧的防火卷帘门装置降下之后,烟气以及有毒有害气体依旧能够透过空隙到达车库内部,并且在通道内部的火势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火焰也可能将卷帘门装置烧毁,最终火焰将会蔓延到车库内部,严重危害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任何空间发生火情时,各管理主体都必须马上告知被连通的其他区域相关火情信息,方便其他区域的管理人员做出应急响应,火灾自动警报装置的主机必须和全部的空间内部相应的火灾自动警报系统的主机通过光纤来进行联网。有毒有害气体如图4所示。

3.4空间通常处于封闭状态

一般情况下,为实现一定程度的地下车库联络通道联络效果等方面的有关技术要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的门窗在日常情况下是处于关闭状态,一旦出现火灾险情,有毒有害的烟气无法快速排出,从而在内部空间积聚,对内部被困人员有非常巨大的威胁,加之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内部的可燃荷载比较多,火灾现场发出的大量没有完全燃烧的产物将会形成有剧毒的浓烟,对于相关消防救援人员的疏散和灭火行动将会带来极大的阻碍。

4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重点消防体系的规划设计

4.1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防火卷帘门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

国内相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自动防火卷帘门的技术要求规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大型城市商业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此标准及法规的技术要求。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规划设计依据建筑项目空间的火灾特点,在该装置机房区域逃生通道安装防火卷帘门。城市地下联络通道和任意一个地下车库的连接入口及每一条隧道连接入口都安装了两个处于常闭状态的防火卷帘门。依照建筑项目空间相关消防规划设计的技术要求,城市地下车行联络通道必须规划设计防火卷帘门监控系统。

4.2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消防装置电光标志的规划设计

城市交通隧道内使用的照明灯具必须选择具有带米标方向的标志灯具进行照明,但是相关法规及标准没有强制规定隧道消防装置工具箱的上部安装警示标志灯。各种类型的消防救援装置必须安装能够明显发光的安全警示标志,但是并没有确定是使用光电标志还是使用光纤发光标志。隧道内部的消防救援装置安装了警示标志灯,标志灯通常状况下安装在消防装置工具箱的顶端,推荐使用光电标志灯。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发生火灾时应急照明灯具的光照度不得小于1.55lx,即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将设计光照度提升至10.55lx,也无法使光纤发光标志能够被行之有效地识别,所以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对于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消防装置电光标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参照《我国公路隧道设计标准》内的相关技术要求,设置电光标志灯具,并且必须确保在火灾状况下能够一直进行供电,进而便于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并找出消防救援装置。隧道内照明灯具如图5所示。

4.3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消防总电源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

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消防总电源监控装置要安装在消防控制总指挥办公室里,从另外一个方面表明消防装置配电箱内的回路必须搭建消防总电源监测系统,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消防总电源监测系统如图6所示。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公路及桥梁隧道有关规范及法规标准针对建有隧道及空间双重特征的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的管理不是非常的完善。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流动程度非常大的大型商业核心地区的地下活动空间。如果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出现火情,其所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将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从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融合“防消相结合”规划设计思路,升级改进相关体系的设计,使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的建设工作可以得到安全稳定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尚.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39(2):261-267.

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篇(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fi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s quickly. Local government re-constructed or modified the fire comm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developed a number of fi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oftware, set up many professional fire site to carry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government. Fire information network has taken initial shape. Generally, China's inform ation industry, fire and the level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Western Europe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due to a late start,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strength , Weak basic research, we are also a large gap. I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ire, analysis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ises the direction of the basic ideas of fi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Keywords: fire;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thod

前言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行消防信息化建设进程是适应消防工作与时俱进、加速改革的迫切需要。消防部队推进消防信息化建设进程对于贯彻科技强消、提升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力、提高社会火灾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快新时期消防工作社会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消防的发展趋势

1.1 计算机火灾模化技术

计算机火灾模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得到飞速发展,为人们认识火灾规律提供新的方法,为建筑防火设计、消防安全评估和火灾调查等工作提供新的科学手段。计算机火灾模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使人不依赖火灾试验,来对不同空间、环境、条件下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进行模拟和预测,并对建筑构件、材料以及消防设备的火灾特性进行推算和确定。此外,计算机火灾模型还能够用来对现场实际火灾的蔓延发展过程,为火灾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1.2 火灾报警与处理自动化技术

火灾自动探测报警技术和自动灭火技术领域将随着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而开发出更多新产品。长期以来,这两个领域一直是消防科研的重点领域,对于一般场合的防、救火技术而言,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产品和技术体系。针对一些特殊场合的防、救火状况,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火灾自动探测报弊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使其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快速响应以及适用于高大、洁净或干扰因素较多等特殊环境。

1.3 消防队伍装备的现代化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给消防部门提出新的任务,消防队伍装备更加令业化、系列化和智能化。口前,各国消防部门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为:各种复杂的火灾和特种灾害条件下的救援行动、特大恶性火灾的扑救、化学灾害事故的处置、恐怖破坏活动现场的救援与处置等。为了满足消防队伍的需要,各国消防装备的研究开发机构和厂家正在努力开发专业化的各种灭火救援和特种灾害处置装备,使之系列化。

1.4 消防管理网络化

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防火监督管理、通信调度指挥、消防训练与培训、火火救援辅助决策、火火统计、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消防队伍的后勤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常办公自动化等。消防管理技术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己成为各闲消防部门所共同关注的热点,国际互联网上的消防资源迅速增加。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与资源共享是消防管理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此外,更重要的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火灾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火灾早期的声、光、热等信息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灭火抑爆机理、火灾与烟气蔓延规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于少卜发研制火灾探测报警和自动火火装置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消防信息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创始到拥有一定规模的科研队伍和科研条件,从技术落后到具有一定国际水平的发展过程。近几年,我国消防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地都新建或改造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开发应用了一批消防信息管理软件,建起了许多消防专业网站,开始实施电子政务,消防信息网络初步形成。总结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总体上看,我国消防部队的信息化水平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起步较晚,加之综合实力、基础研究较弱,我们的差距还很大。首先是在软件方面,我们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如消防领域应用较多的通信调度指挥系统技术,目前绝大多数还仅仅停留在对国外引进软件的二次开发上,没有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平台软件,为此我们不得不花大量的资金向国外购买。其次,我们在标准化方面差距也很大,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在消防监控、调度指挥、电子政务、内部事务管理、灭火战术模拟等各个领域,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能有效地引导、规范、整合信息化的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实际进程。由于缺乏数据标准,己有的信息也不能得到充分应用。如目前我国建筑设计院所及公司已基本实现了电脑出图,但这些众多的图形电子文档并未或很少能在我们消防审核、日常监督、灭火预案、119 地理信息系统中得到再利用,许多基础工作又在各个管理部门重复。

3. 消防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消防信息化建设,必须首先搞清楚“建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就是要在最高领率机关的统筹规划下,着眼信于信息化战争需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动力,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指挥自动化为核心,通过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对消防建设的各个方而、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最终实现消防建设的转型;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信息化观念的转变

真正确立以信息化为主导的观念,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与时俱进,改一革创新。思想认识上要有高度、广度、深度。所谓高度,即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而不是现代化的内容:无论对国家、部队和个人,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全球竞争的制高点。要从战略高度,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增强推进信息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所谓广度,即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信息技术在各部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过程;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三是信息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四是信息活动规模扩大和作用强化的过程;信息化是这几个个方面的和互作用、有机结合和有序发展的过程。所谓深度,即信息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技术问题的解决必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相结合。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信息化就是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过程,这种联系和结合越紧密,信息化水平就越高。

总之,妨碍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观念要坚决冲破,束缚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和规定要坚决改变,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制弊端要坚决消除。在思想观念上以信息化为牵引,实现武器平台主导向信息系统集成的转变,模仿、跟进向自创、领先的转变。

(2)构建消防信息化实战体系

构建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实战体系,是应对消防新军事变革的迫切需要,更是军事斗争准备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在作战理论上,必须加快对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非对称作战”规律的研究;在现在体制基础上,优化各种资源的配置;在武器装备建设上,以发展“杀手钢”武器为重点,带动武器装备跃升;在后勤保障上,建立和完善三军一体、联勤保障体制,在军事指挥上,强化联合作战意识和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指挥能力。加快适应部队信息化要求的编制体制调整和组建数字化部队。为适应信息化对部队休制的新要求,必须实现机械化体制向信息化体制的转化。

(3)加强资源共享建设与利用

防火与灭火、训练与实战、管理与教育、保障与服务、需要与可能都是信息相关联的具体体现。从实际情况看,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共享和交换。要重视内部信息整合。要解决信息代码标准化和数据库结构的开放问题。信息化建设综合性强,对信息代码标准化要求高,信息代码直接影响到软件的质员和数据的兼容性,代码标准化有利于数据的相对稳定和软件开发的规范化。因此,出台全国性的消防信息代码标准显得刻不容缓,同样,数据库结构的开放也显得十分迫切。

(4)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投入非常大,产品的升级换代快,网络管理资金的投入具有连续性。对资金本来就比较短缺的消防部队来说,信息化建设必须配合消防部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垂大发展机遇,围绕消防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到个局发展的关键问题,切实体现信息化的倍增效益;围绕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要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为民服务的关键问题,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现代信息社会的服务质最,不断提高应用水平。

(5)加强管理,提升管理层次和水平

信息化的生命在于管理与应用,而实效性则是消防信息化的核心和归宿点。我们要以科学严谨的管理杜绝信息高速公路的“违章建筑”和“撞车”,确保网络高效安全运转。信息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消防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力在犷它能够为防火灭火等工作提供安全快捷的技术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建为战”思想紧扣消防业务和部队建设的主题,理思路,明需求,增强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国消防部队目前面临的问题、消防信息化发展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加强新时期部队的全面建设,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实现消防部队的数字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文辉.消防信息化的开放模式[J].灾害学,2005(12)

[2]朱力平,沈荣芳.数字消防,消防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

[3]赖穗欢,刘忠.我国消防管理系统发展分析.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5)

[4]庄清彬.消防部队战备执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2006(9):68-72.

[5]陈武宁.论如何加强基层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J],2007(5):26-31.

[6]汤金保,黄陈.浅谈提升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几点对策[J],2008(9)

[7]陈南,吴佑军,丛军.消防信息网络管理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篇(7)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山区给桥梁高墩施工带来极大的施工难度,如何实现山区高墩快速施工成为制约工程质量安全及架梁进度的重点,本文对山区桥梁高墩施工技术要点及安全如何控制进行阐述。

2高墩身快速成型技术

2.1内业准备

首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并取得监理单位的批准,根据施工图做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并获得批准。查看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文件等,收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资料。

2.2施工步骤

1)承台凿毛处理

墩身施工前,将承台顶面混凝土浮浆凿除,冲洗干净,整修墩身预埋护面筋。为保证墩身与承台结合良好,对承台施工刷毛不到位地方采用人工凿毛处理,对凿毛完成后的混凝土表面用水冲洗干净。

2)测量放样

为了使墩身位置、尺寸符合工艺性试验要求,高墩墩身施工测量控制内容包括:墩身中心定位测量、墩身高程测量、墩身垂直度测量。

3)钢筋加工与绑扎

钢筋统一在加工场集中定型制作,用平板车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绑扎。钢筋数量、间距、保护层厚度、接头均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执行。

4)搭设脚手架

在距墩身边线适当位置搭设脚手架,并设足够数量的斜向抗剪钢管以免脚手架扭曲失稳。脚手架高度高出模板顶,与模板间距控制在20cm左右,并设置横向通长钢管,供作业人员扶手,保证安全。

5)墩身模板施工

模板拼装前,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检查,确保标高、位置尺寸正确,其偏差值必须符合现行国家相关规定,强度、刚度、稳定性及严密性满足要求。对模板的缝隙和空洞应进行封堵,并确保不漏浆。拼装完成后进行打磨,以确保模板表面的平整度,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6)墩身混凝土施工

高性能混凝土是达到工程结构耐久性的质量要求、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性能,具有匀质性的混凝土。混凝土施工包括混凝土的拌制,浇筑及养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 高墩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是建设工作永恒的主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铁道部、铁路局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办理,严格执行《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号)等文件的要求执行。

工程开工前除了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方法外,同时还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中落实到位,保证施工安全。

3.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各级生产管理人员、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坚持持证上岗制度,特别对特殊工种按规定进行体检、培训、考核,签发作业合格证。

3)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新工人入场后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4)坚持各级领导、生产技术负责人安全值班制度,每班配备专职安全员。

3.2安全防护措施

1)有影响的电缆管线的拆迁与有关单位联系进行,严禁任何机械及金属在带电或电缆下作业的触碰。

2)严禁饮酒后作业和穿拖鞋,赤脚上班;吊机等大型机械作业时,严禁侵入便道界限,保证道路畅通.

3)夜间施工现场要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遇到五级以上大风不施工;

4)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统一着装,持证上岗;

5)现场交叉作业时注意相互配合,听从指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交班时将上一班问题交代清楚。

3.3临时用电

1)临时用电管理制度:设电工值班,有值班设备检查、验收、维修记录;

2)施工生活用电须由专职电工进行操作,无证人员不得上岗;

3)施工生活区架设线路及照明设备符合有关规定,不许乱拉乱扯;

4)配电箱、开关箱位置合理,设两级漏电保护,箱体整洁、牢固、加锁;

5)电力施工机具做到可靠接零接地。

3.4机械施工安全

1)制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其他人员不得随意上机操作;

2)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机械设备传动外露部分有防护装置;

4)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箱齐全有效;

5)机械施工时,非操作人员不得靠近。

3.5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1)应安装防护设施,尽可能采用护栏、安全防护网。

3)脚手架应保证搭设基础的牢固,与固定结构连接要可靠。

3)梯子在一般情况下不作为工作平台使用,若作为工作平台,不可长时间使用。

4)高空工作区内工具和材料应堆放整齐。在高空区域内的交通线路应标记清楚,如果该区域已不能安全使用,应做出标准,并装上护栏防止闲人进入。

5)在高风速及恶劣天气情况下,应尽可能避免高空作业。在有风的情况下搬运物件应特别注意。

6)高空作业的下方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应避免在其下有低空作业。

3.6消防安全工作措施

1)坚持宣传教育先行的工作方法,施工区域明显位置树牌标识、张贴防火、防电警示牌。

2)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安全制度,加强消防监护措施。动用明火的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3)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会,聘请消防安全专家进行案例分析,以案说法,建立消防安全教育网络。

4)成立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机构及义务消防队组织机构,制定和完善消防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消防安全事故处理工作,消防安全、重在防范,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消防工作,同时,对造成事故者及相关管理人员因管理失职、整改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

4 特殊情况处理及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时由于侧面模板支承力不够,造成模板位移。

一般混凝土浇筑时,对侧面模板压力很大,应注意控制初凝前的浇注高度不要过大,并要随时观测和检查模板、支撑的变形情况,谨防发生跑模现象。

2)混凝土浇筑时中断

拌合站不能正常工作或者现场断电造成混凝土浇筑中断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尽快解决问题。施工前检查设备和线路,确保不出现问题;现场设备用发电机。

3)混凝土浇筑时遇暴雨天气

减少混凝土浇筑时工作面的,做好防雨措施,尽量错开雨天施工。

5 结束语

通过项目部精心策划的各项准备工作,南广铁路所有桥梁高墩施工合理,质量管理到位,安全防护得当。目前,所有高墩全部完成施工,为制架、梁争取了时间,同时也圆满完成项目部施工任务安排,且完成质量优良,无安全事故发生,得到业主和监理的高度评价,减少了施工队伍的大量引进及资金的投入,从而提高了企业效益。

6 参考文献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篇(8)

一、深化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

1.落实各级政府消防安全责任。继续将消防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政府综合目标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和政务督查内容。适时对各县区政府及市直有关单位贯彻国发〔20*〕15号文件、豫政〔20*〕52号文件和汴政〔20*〕71号文件情况进行督查。实行消防工作行政首长问责制,对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亡人火灾事故或两起以上亡人较大火灾事故的,消防工作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2.落实职能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坚持防火安全委员会成员每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信息,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完善《*市有关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分解意见》,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工商、文化、卫生、安监、建设、房管、教育、旅游、质监等行政审批部门要依法将消防行政审批作为重要内容,并落实信息交流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3.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公安部61号令,实施“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程。各社会单位落实全员消防安全培训,特殊工种人员100%持证上岗。年内市、县(区)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达到“三会一标”建设标准,派出所列管的重点单位80%达到标准。在全市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等单位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4.实施“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加强“第四级”消防安全管理,推行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基本单元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消防领导组织,整合乡镇、办事处消防资源,完善乡镇、办事处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宣传教育、部门联动、联户联防、考评奖惩等工作机制。

二、强化火灾事故防控手段,全力维护火灾形势稳定

5.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适时组织开展“三合一”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古建筑和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等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严格落实省政府、省公安厅“双九条”、“硬七条”和公安部消防局“一条高压线”、“三条铁规”,澄清火灾隐患总量,控制火灾隐患增量,减少火灾隐患存量。尤其是对省防火安全委员会通报的3处重大火灾隐患,实施挂牌督办,确保9月底以前全部整改销案。

6.突出抓好奥运消防安保工作。深入开展以“人人参与消防,共筑平安奥运”为主题的奥运消防宣传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行动,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整治火灾隐患,确保奥运期间全市消防安全万无一失。

7.积极推广消防技术防范措施。在人员密集场所积极推广使用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装置和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等技术防范设施。积极推广应用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重点推动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单位纳入监控网络。

8.改进消防行政管理。加大消防监督检查频次,落实每日一查、“错时”检查等消防勤务制度。建立消防安全便民服务专线和网上平台,受理火灾隐患和执法监督举报,提供消防安全法律和技术服务。开辟“消防绿色通道”,全面推行消防行政审批即办快结制度,提升执法效率。实施阳光执法,实行执法过程和执法结果公开制度。

三、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高抗御火灾整体能力

9.保障消防事业经费投入。全面落实消防业务经费保障标准,各县区业务经费增长比例不低于15%。公安合同制消防队、消防文职人员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及消防装备建设经费不低于城市维护费(城乡社区事务费)总额的6-8%。

10.加快消防队站和供水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城镇消防规划及年度计划,年内建成金明区、鼓楼区2个消防站,完成汴西新区战勤保障中队征地工作。市区新增市政消火栓100个,各县新增市政消火栓不少于20个。

11.加强消防装备建设。年内*县、通许县、兰考县、杞县分别购置一台举高类消防车。市区购置2台高喷车,*县购置一台抢险救援车,尉氏县购置1台10吨水罐车。市区建成空气呼吸器充气室、维修站、监测站,各县消防大队建成空气呼吸器充气室。所有执勤中队建成一个特勤班,按部颁标准配齐特勤器材。

12.提升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依托消防部队,建立*市抢险救援中心。针对高层建筑、超大规模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以及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灾害事故,修订完善各类重大灾害事故数字化应急救援预案,强化专勤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现场处置能力。

四、夯实公共消防安全基础,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篇(9)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velopment, the author after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by the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in this paper, water conservancy safe civilized construction plann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explained.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afety facilities; The scene decorate; Planning;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安全文明施工策划基本内容

1.1策划说明

阐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及范围;水利工程项目规模、性质、地理位置及特殊要求;周边环境因素要求;主要工艺、材料、设备及其主要危害,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前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等。

1.2安全策划的依据

水利工程安全策划的依据主要是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消防等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其他依据等。安全策划的原则包括:目标导向原则,预控原则,系统原则,全过程、全方位原则,动态管理和控制原则,可行性、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原则,实效的最优化原则,持续改进原则。

1.3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施工单位应制定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反映施工单位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宗旨和努力方向。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至少要包括,对本项目遵守国家及水利行业等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等的承诺,以及对承包商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形成正式文件,通过印发、张贴、培训等手段,使每个员工了解方针的主要内容,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4安全目标

项目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并形成文件。项目安全目标应:与所在企业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协调一致;应包括安全指标、管理达标的要求和可测量考核。在制定安全目标时,应综合考虑下述各因素:项目自身的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结果、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识别结果、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经营和管理上的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和意见。总目标应是以控制事故为零的目标,如控制人身重伤事故,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不发生一般及以上机械设备损坏事故;不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不发生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垮(坍)塌事故;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1.5适用的法律法规

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应建立有效渠道,识别并获取适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消防等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并编制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清单。当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修订、变化时,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更新。

1.6安全组织保证体系与监督管理体系图

水利建设工程安全根据工程规模和性质分级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委会),企业最高管理者任安委会主任,安委会其他成员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共同组成。项目安全组织保证体系与监督管理体系框图如图1、图2。

图1×××经理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图2×××经理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督体系框图

1.7现场总体布局

1.7.1视觉形象

场容场貌的视觉形象主要通过施工总平面规划及规范建筑物、机械设备、装置型设施、安全设施、标志牌等式样、标准并配以视觉形象设计来达到现场视觉形象统一、整洁、美观的整体效果。

1.7.2模块化管理

现场施工总平面按实际功能区划为各个功能模块,分为办公区、生活区、建筑施工区、安装施工区、设备材料堆放等区域。模块区主要由现场环形混凝土道路、塑钢网板、铁艺栏杆、钢管栏杆分隔而成。

1.7.3施工区域化管理

施工现场实行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域化管理,如: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搅拌站、土建预制厂等。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域主要由安全围栏或脚手管围栏(红白相间色标)围护、隔离、封闭,并按要求悬挂五牌一图,实行定置管理。

1.7.4厂区围挡

工程正式开工前,应先期修筑成厂区围挡,便于进行安全保卫工作,并对围挡内侧按设计要求进行初粉刷,增强厂区亮度。

1.7.5施工场地

现场施工场地应自始至终保持平整。基坑、沟道开挖出的土方,必须立即清理运走,并堆放到指定的弃土场;运输途中,应采取防止土块抛洒的措施;土方在现场存放,应经常性进行成形整理。

1.7.6道路

生活区、办公区和现场施工区的主要道路必须都是混凝土路面,并构成环形通道;道路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应符合规程的要求;道路两侧应形成排水坡度,并用砂浆抹面;道路应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基本修筑完毕。

1.7.7道路标志

厂区主干道两侧设置国家标准式样路标、交通标志、限速标志和区域警戒标识。

1.7.8排水沟道

道路两侧修筑砖石砌体排水明沟,全厂区排水系统必须保持畅通。

1.7.9道路、排水沟维护

厂区道路及两侧排水沟道日常清洁维护工作由项目法人确定某一承包商负责,保证路面无泥土淤积,排水畅通;主干道两边严禁堆放物资;土石方开挖和特殊物件运输时必须编制专项道路管理措施。

1.7.10建筑物

整个现场只允许存在三类建筑物。一类:承包商项目部办公区为活动彩钢板房,具备集中办公及办公自动化条件;二类:专业工地和班组为轻钢龙骨水泥板活动房或砖石砌体房或集装箱;三类:临时工棚及机械挡雨棚等为彩色瓦楞板房。

1.7.11装置型设施

一类宣传类,含宣传栏、标语、彩旗、灯箱等;二类道路交通类,含路桩、指示警示牌、减速坎、禁行标识等;三类区域围护类,含围栏、塑钢网等;四类废料垃圾回收类,含各类废品分类回收设施、危险品存放点等,塑料回收设施采用市场购置的不锈钢或蓝色垃圾桶;五类标识类,含设备、材料、物件、场地标识,规程、规范、职责等。

1.7.12大型标志牌

项目法人办公区、施工承包商办公区、施工区应分别设置若干块大型标志牌,分别喷绘“六牌二图”(六牌:工程概况牌、施工单位名称、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纪律、工程组织结构、工程里程碑计划;二图:施工总平面图、安全文明施工区划图)等内容。

1.7.13设备材料堆放

施工现场设备材料实行分区堆放,定置化管理。设备材料堆放场地坚实、平整并垫有碎石子层,地面无积水;各种物资排放有序,标识清楚,设备材料码放整齐成形,安全可靠。

此外还有机具、工具房、电焊机集装箱摆放、吸烟室与饮水点的设置以及绿化相关要求等内容。

2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设施

承包商应针对现场特点,配制相关安全设施,如孔洞及沟道盖板、临时防护栏杆、柱头托架、安全网与滑线安全网、配电箱与电缆、施工照明、安全隔离电源、漏电保安器、电焊机集装箱与二次线通道、安全围栏、安全通道、安全标志、氧气、乙炔箱及卷扬机罩棚、消防水系统、危险品库房、废料、垃圾分类存放场、废料垃圾通道、现场厕所、污水沉淀池、污水检测口与噪声监测点、油料与化学水剂防渗池、废液回收设施的设置要求等,原则上以规范、美观和满足安全要求为准。

3个体安全防护装备及进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纪律

规定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注意和遵守的事项,如注意安全警示牌规定、正确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室以外的任何地点吸烟、严禁擅自进入危险作业区域、临时进入现场的载货车辆实行登记准入制度、进场车辆(包括非机动车辆)必须按标示路线行走和指定区域停放等等。

4工程项目开工必须具备的条件

应明确工程项目开工必须具备的条件,如项目法人已与承包商签订了“工程承发包合同”、“安全施工管理协议”、“安全责任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并经审查批准;安全文明施工总体措施及现场视觉识别系统已编制完成并实施、安全与健康工作程序已编制完成并经审查批准、安全施工措施编审程序表已编制完成、已建立健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台帐已建立齐全、进入现场的全体员工经过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知识教育培训,考试合格上岗、特殊工种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全体员工经过身体健康检查、现场“三通一平”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厂区围挡已全部建成等相关内容要求。

5施工阶段安全文明施工主要控制措施

5.1安全施工措施的编制与执行

施工单位应针对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对风险值较大的重要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重点预防和控制。涉及到的单项工程在作业指导书中须列出清单并提出预防与控制措施。安全施工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靠性。严格执行技术交底程序,交底与接受交底人双方签字确认。项目开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条件的检查与确认,不具备安全文明施工条件的工程项目不得开工。重大施工项目、重要施工工序、特殊作业、危险作业,必须执行安全施工作业程序。施工人员只有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施工的权力,未经批准,不得更改措施。

5.2安全设施

保证安全投入,实施安全设施标准化,使现场具备完善的安全文明施工条件。拆除安全设施必须经过书面批准,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施工完后及时恢复并报告批准人。

此外还应明确高处作业、起重运输作业、水上作业、立体交叉作业、爆破作业、洞室作业、设备和临建设施拆除作业等重要的危险作业工序,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应采取特殊的控制措施,以及脚手架、施工用电、成品、半成品保护与防止“二次污染”、现场清理整顿、职业健康、防止噪音、烟尘、粉尘等公害、消防、保卫与交通安全管理等相关要求。

5.3应急管理

应结合工程进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好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编制《应急预案》,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无法抗拒的灾害进行预防控制,并根据《应急预案》的专业特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应急演习。针对应急预案要求配置的,含车辆、材料、工具、人员、资金、通讯手段等。明确紧急联络与救护体制,并将紧急联络与救护体制内容要求宣传到每位员工,紧急联络电话制作成标识牌置于醒目地点。

5.4分包商安全资格和管理要求

特殊工程消防规模标准篇(10)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观念便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种类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中国,茶叶糕点、茶叶饮料、茶叶糖果、茶叶饼干等各类茶叶食品深受大众的喜爱。当然茶叶本身也属于茶叶食品的一种,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茶叶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具有修心养性、养生保健的功效。但是,自网络媒体的不断传播,茶叶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断被曝光在人们的视野,比如之前就有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被爆出含有高毒农药灭多威,这不仅极大的伤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阻碍了茶叶产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是对我国茶文化的一次冲击。一次次令人触目惊心的茶叶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更是反映出我国当下茶叶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问题。2018年第三届中国特殊食品合作发展会议暨首届特殊食品展览会在京开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司司长周石平在会上表示,保障特殊食品安全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1]广大消费者们对特殊食品会更加的敏感,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特殊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把控应该更为严格,一定要严把茶叶食品等特殊食品的品质监督关卡,确保视频的绝对安全性,才能放心的流向消费者,流向社会。

1我国茶叶食品安全的特点及监管现状

1.1茶叶食品安全特点

根据2018年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狭义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广义的食品安全应当包括三个部分,即食品质量合格,食品信息真实,食品经营合法、规范。这三个部分无论缺失哪一个都不能被认为是安全食品。而对于茶叶质量的认知,在《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中将标准规定为茶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即茶叶的形、色、气、味等和理化成分,其中也包括所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曾将茶叶的安全概括为“茶叶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而我国的茶叶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生产流程也及其复杂不一。首先,从种植方面来说,可能会存在农药或者化学肥料残留,也可能会有土壤或水污染发生。其次,从生产加工方面来说,储存、加工不当均会引起茶叶变质,其非法商家为牟利会添加有害化学物质。最后在包装、流通、贮存方面来看,包装材料及人员的污染,流通、贮存环境的的不当均可造成茶叶的变质。[2]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存在安全隐患的茶叶食品,将对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1.2我国茶叶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现状

从农业部网站来看,我国茶叶经营户多为个体工商户,其中也不乏少数无证经营者。总体来看,这些经营者普遍缺乏食品安全专业知识,且设备陈旧,甚至不具有检测手段。经营规模较小,文化水平也不高,着实难以有效履行食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市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法律意思淡薄,只考虑眼前利益,对监管责任未能落实到位。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经过一系列的立法建设和完善,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体系。其中包括《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各地方还出台一系列的法规办法。这些法律法规正逐步构建起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构架。

2我国茶叶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完备

尽管我国就食品安全监管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但是对茶叶食品等特殊类型食品没有具体规定,缺乏针对性。在实践中,茶叶从种植到出售,几乎涉及整个食品产业链条,数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而监管漏洞的原因往往来自中间环节。[3]由于茶叶的特殊性,相对于一般食物商品还需要晾晒和多次运输环节,这就往往会发生监管不到位的现象。食品安全标准的明确、统一也是有效监管的必要条件,而我国目前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定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这就很容易出现监管空白地带,给消费者的身体带来各种安全隐患。此外,截至目前我国出台了近千项食品安全的标准,但是绝大多数标准是远远低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甚至有些标准从未更新或改变过。这些过时的标准已经不能适用于现在的食品行业,甚至与之脱节,这就使得监管制度成了一纸空文。

2.2监管部门缺乏协调性

首先,是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对于茶叶食品安全的监管,涉及质量、卫生、商业、食品药监、商业等多个部门。通常一个违法主体可能会涉及以上多个部门,而各执法主体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往往会出现重复处罚的情况也会有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不强,使监管效率非常的低。其次,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之间也不能达到有效的配合。通常一个地区的茶叶市场会有大大小小数十个茶商会,它们都是由茶商人自发成立的组织。这些行业协会常常掌握了各行业内部的信息,并对很多商家有着最直接的监管,甚至可以制约着商家,它们的作用就是维护行业名誉,让行业发展更加壮大。所以行业协会本身就肩负着监管的使命,如果监管部门能与行业协会配合起来,必定能大大提高监管效率。但可惜的是,监管部门未能积极的与行业协会合作,二者之间缺少一套合理的协调机制,造成茶商会未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这不能单单是茶商会发展不成熟所导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现有的监管制度未能将行业协会考虑、吸纳进来。

2.3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低

目前我国监管人员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监管人员对茶叶食品没有专业化的认识,缺乏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没有丰富的监管经验,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型人才更是稀缺,这些都是制约茶叶食品安全监管的因素。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监管人员未能及时的创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还是用传统的监管手段对茶叶食品商务进行监管,监管效率低、漏洞大。还有一部分监管人员法律意识不高,存在不作为的现象。我们知道,不少食品企业是纳税大户,又是当地的经济支柱,甚至是地方政府的保护企业,这就使得监管行为流于形式,只能依靠企业的自觉,一旦发生问题,对企业的处罚也是无关痛痒。[4]只注重当地GDP数值,而轻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形同虚设的监管,怎能让百姓放心?

3完善茶叶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3.1设立完备的监管体系

第一,应该加强立法,修整规定。对于新兴食品的兴起,要及时更新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对于有交叉或竞合关系的法规加以整合,对于相互之间有冲突或者矛盾的的法规进行修改,对于明显不适应市场发展,与行业脱节的法规及时清理。第二,完善监管环节,具体细化。对于茶食品之类的监管要覆盖到每一个流程,涉及到每一个环节,争取做到面面俱到,不能遗漏,不敢大意。第三,规范标准,评估风险。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可将国家标准的范围覆盖到每一个新兴食品行业,统一国家标准,当各部门或地方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于国家标准。不仅要保证标准的全面性还要注重标准的时效性。根据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并且向国际高标准看齐。紧把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以预防为主,可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3.2合理改革监管部门

首先,优化职能配置,建立沟通机制。在这个复杂的茶叶食品安全大背景下,重新梳理食品安全监管思路势在必行。优化政府各监管部门职能配置,做到既高效又全面。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机制,相互配合,相互督进,避免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推行特殊食品的特殊监管,可由特定部门一体化负责,从事前预防到事后负责,其他部门同里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之沟通。再者,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由于行业协会的特殊性,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和资源,了解行业内部的运作和动态,并给出相关的指导和建议。对已经存在的行业协会定期进行审查评估,对不符合规定的协会及早发现,及时整顿。让未登记的行业协会补充登记,有重大改变的协会也要进行变更登记,使辖区内所有的行业协会都规范化,这样以来不仅便于管理,还能制定符合实际的标准。政府监管部门只要紧紧抓住行业协会,就能高效履行监管职能,也能带动食品行业更好的发展。

3.3培养专业人才,完善问责制度

上一篇: 幼儿学数字启蒙教育 下一篇: 高血压确诊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