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8 17:06:39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篇(1)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

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 世界范围内的多数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地进行着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逐步将此项调整提到日程上来。事实证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必然趋势和方向。 近年来,各个国家也纷纷出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顺利发展和壮大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我国也正陆续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而且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在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强调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中央统筹国内外局势,既着眼于现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历史经验表明,科学技术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走出危机、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根本途径。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发改委张平主任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具体意义如下:

2.1 国家层面

2.1.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率先走出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

2.1.2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将深刻影响或改变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2珠海层面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海被定位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促进本市经济的稳定、 快速与可持续性的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珠海市传统的六大支柱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压力,珠海的经济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强大压力。同时随着能源的日趋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一种新兴的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进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模式也随之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珠海传统的产业模式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为此,珠海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而其突破口就是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今国际和国内大力倡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有助于推动珠海市经济的腾飞,在新一轮大发展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

3.珠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珠海具有如下优势:

3.1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坐落于珠江口西岸,背靠粤西南,毗接港澳,地处珠三角核心区;方便快捷的“一桥双港、五纵三横、两铁一网”交通网络,独一无二交通优势。

3.2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对于新能源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装备制造业、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文化休闲娱乐业等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条件。

3.3珠海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具有高效灵活的政策体制和政府管理机制优势。

在珠海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与规律,结合技术发展和未来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立足珠海市的现实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选择符合我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安排新兴产业间的布局,探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政策措施,努力把珠海市打造成为中国主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王忠宏,石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发展观察,2010,(1).

[2]任晓.“十一五”温州新兴产业兴起之路径[J].市县走笔,2005,(11).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篇(2)

五千年的泱泱历史奠定了中国璀璨的文明、优秀的文化、深厚的传统,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毋庸置疑是文化的复兴、繁荣和发展。每一代中国人都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1996年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全面地提出了我国的文化经济政策,相继于2000年的《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则初步拟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2002年十六大的报告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之后,密集出台了各种加快和鼓励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确立了文化兴邦、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2013年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推进中国文化建设,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多角度完善并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强调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发展是发展创新性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意见》提出了方方面面的政策保障,尤其在金融服务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例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集合信托和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支持金融机构选择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项目贷款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适合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融资品种;政府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等。总而言之,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覆盖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行业。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具有中小型企业数量多、发展规模受自身条件限制、资金匮乏、人员配备不全面等软肋。他们不仅需要政策的扶持和放宽,更亟需专业的投融资机构带来的资金与增值服务。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获得投融资,从而实现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携程、腾讯、盛大、百度、搜狐、分众传媒、千橡、巴士在线等。这其中,以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为最主要和有效的投融资形式。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通过私募形式募集资金,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从而推动非上市企业价值增长。PE主要是定向募集、投资于未公开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基金。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其实可以更恰当的称作创业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是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具备发展潜能的新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我国的PE、VC几乎同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渐进式发展之后,近年的投资总额都逐年翻新,逐渐形成热潮,开始成为受企业、市场青睐的发展途径。

“携程旅行网创立于1999年初,1999年10月携程接受了美国IDG的第一轮投资50万美元;次年3月接受以软银集团为首的第二轮投资,2000年11月接受以凯雷集团为首的第三轮投资,三次共计吸纳海外风险投资近1800万美元;2003年9月,携程从老虎基金取得了上市前最后一轮1000万美元的投资,并于当年12月9目在关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

“2004年5月13日,第一只纯正的中国网络游戏概念股――盛大网络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并在3个月后,成为纳斯达克市场中市值最高的中国概念网络股。软银亚洲投资的40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在1年多的时间里增值数倍。”

“2005年7月13日,分众传媒以“中国传媒第一股”的身份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在短短18个月里,江南春投入到分众传媒的2500万元人民币的资产激增至1.8亿美元,增长超过60倍;与此同时,向分众传媒下注的风险投资机构也赚得盆满钵满。”

……

诸如上述的报道和案例,近年层出不穷,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扶持和投资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很多新型企业迈向新的发展台阶。从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的投资过程、投资形式,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业已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或项目所带来的优势、发展来看,PE、VC对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PE、VC不仅为企业注入资本,并且提供管理、财务、战略等方面的增值服务,有利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兴企业的结构优化,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企业IPO上市。

资本,是获得利润的前提条件。PE、VC为企业注入资本,为企业带来了运营、扩张的必要资金,可以说是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小型的新兴企业带来福音。而且,投资机构在选定投资企业或项目之后,在注入资金的同时,会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增值服务,如企业管理、公司财务、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支持,这无疑能够为企业带来更为正确和快速的发展。诚如百度公司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所说:“风险投资进来以后,会使整个公司构架、治理结构等方面,或者做事的方式比较正规一些,这样可以使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属于发展初期,大部分的企业都是行业领域内的创新企业和创业企业,企业发展和市场走向都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短板,而投资机构所带来的附加服务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曙光,一些创业企业在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帮助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实现了上市,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二、PE、VC的投资行为,有利于同领域、同行业内的资源分配优化、配置渠道优化。

投资机构的投资专家,不仅具备金融行业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了某一或某些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战略眼光,在对一个企业或项目进行投资行为的同时,对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的发展状况、行业发展的前景等都进行过专业的分析,甚至有可能对同领域内其他项目也进行过投融资行为。投资机构的投资专家,往往能够运用他们专业的战略眼光,对行业内的资源分配、渠道流通做出最为有利的判断。因此,对一个企业或项目的投资行为,将有利于同领域、同行业内的资源分配优化、配置渠道优化。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投资专家的项目选择、投资分配都将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资源分配优化、渠道优化。

三、PE、VC对投资项目的筛选和扶持,同时也是对优质、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的筛选和提拨,有利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优化和产业发展。

投资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都是具备实操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行业经验、优秀的资本运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他们会对企业、市场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和风险预测,并对企业或项目的现实情况、发展前景、生命周期进行周密的考察和公正的评估,最终所选定的投资项目可以说是待投资企业中具备发展潜力的、具有增值价值的、适合市场并能推动行业发展的优质企业。经过各投资机构的筛选、淘汰,也形成了行业内的企业的优劣淘汰,对于产业整体优化的作用毋庸置疑。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项目丰富、小型及新兴企业数量众多的特点,投资机构对企业或项目的筛选和扶持,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优化和产业集群的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稳健的发展速度、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而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生产、发展都处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之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并推动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民族文化的发扬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的投资行为,必将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和项目带来更大的发展和机遇。

参考文献: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篇(3)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与此同时,同业竞争日益激烈,房地产信贷风险日渐增加。开展公私联动,是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信贷业务中提高综合竞争力,有效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首要任务。

一、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商业银行公私联动研究较多,但主要是从业务基本面上着手,分析公私联动对业务营销的影响。本文深入到具体业务点-房地产信贷业务,从业务营销及信贷资金安全两方面来分析公私联动的重要性。

(一)公私联动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中国还处于城镇化的初始阶段,对住房的刚性需求非常巨大。那么,对商业银行而言,该行业仍是对公及对私业务信贷投放的主要领域。

房地产信贷业务公私联动,一方面,有助于商业银行整合资源,提高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在信贷业务上创造竞争优势、树立品牌个性、获得长远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多头营销、重复营销,最大限度节约营销成本,以有限的资源拓展更多的市场。

(二)公私联动有助于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不同于其他银行业务的公私联动,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公私联动是围绕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全流程展开的,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对公信贷业务为房地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是房地产项目得以顺利开发和竣工以开展对私业务的先决条件;对私信贷业务是保障项目销售资金回笼的关键因素,是对公信贷资金按期、安全归还的重要条件。房地产信贷业务公私联动,是商业银行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充要条件。

二、公私联动在房地产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联动意识有待加强

在商业银行固有的体制和机制下,房地产信贷业务同其他银行业务一样,传统的条线营销意识和习惯未能打破,公私联动仅停留在号召上,公私业务人员缺乏团队意识和协作营销意识,习惯于“单兵作战”的传统营销模式,主观上以完成本条线任务为第一目标,相互配合默契度不高、协作意识不强。

(二)客户(项目)资源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建立

长期的条线分割管理,造成房地产信贷对公、对私经营部门掌握着各自客户(项目)资源信息,且相互隔绝、未实现对接共享,容易造成多头营销、重复营销,提高营销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例如,为满足对公信贷投放条件,对公信贷人员在营销前期对客户和楼盘情况作了深入而详尽的调查分析,包括调查客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股权结构、财务情况、银企合作关系等,分析项目的规划建设指标、行政许可要件、市场评估分析、投资及效益测算等;对私信贷人员在做楼盘准入审批时,虽在审查范围和深入上不及对公信贷业务宽泛、详尽,但同样需对客户(项目)情况做必要的调查,造成工作量上的重复。

(三)信贷产品体系有待完善

长期的条线分割管理、及沟通上的不够顺畅,造成房地产信贷业务在对公和对私上各有偏好和评判标准。如针对房地产中的写字楼项目,就存在某商业银行公私条线偏好不一致的问题,对公信贷的介入标准是可以选择城市核心区域或成熟CBD商务区,交通便利,金融、电子、信息、咨询等专业服务聚集的写字楼项目,对私信贷则在商业地产过剩的大环境下,选择“禁止介入办公楼项目”一刀切的政策标准。不同条线对同一产品持不同的选择标准,容易导致信贷业务联动销售能力不足,甚至无法实现业务联动。

(四)贷后管理责任体系有待建立

同样地,因条线分割管理的历史原因,房地产信贷业务中的对公和对私人员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大部分对公信贷人员普遍较为关心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进度,以及对公贷款能否顺利申报、投放,对于后续楼盘按揭贷款能否准入、合作业务量能达到多少,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私信贷人员对于前端信贷业务介入的房地产项目,是否需要开展楼盘按揭贷款业务合作、合作业务量及放款速度能否满足对公信贷资金的回收,同样关心甚少。公私联动不充分、责任未落实到人,容易造成对公客户利用这一管理漏洞,故意逃避银行监管、转移项目资金,轻则影响对公信贷资金按期回收,重则影响项目正常竣工销售,进而造成社会负面影响,并影响对私贷款的发放和回收。

三、房地产信贷业务公私联动建议

房地产信贷业务开展公私联动,是商业银行整合内部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效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公私联动机制

一方面,成立公私联动委员会,由行长任会长,公私业务分管行长任副会长,负责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公私业务部门为委员会会员,负责推动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公私联动,并建立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公私联动协调会议,解决公私联动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制定房地产信贷业务公私联动制度、流程和指引,明确相关部门在公私联动中的职责,促进各部门间的高效协作。

(二)搭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开发新系统或改造现有系统,以简便、实用、快捷为原则,按照物业形态(住宅、商业)、信贷介入程度等设置模块,建立跨条线、跨部门的房地产客户(项目)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将房地产信贷业务公私联动上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进行推广和交流。

(三)统一信贷偏好标准

制定统一的信贷偏好标准,明确房地产信贷业务介入的客户(项目)标准,及介入时机,保证公私联动过程的高效、顺畅,有效降低客户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从而显著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黏合度,奠定长期合作基础。

(四)建立贷后管理责任体系

建立“3个1”责任体系,即“1个楼盘、1名对公信贷人员、1名对私信贷人员”责任体系。对公信贷人员需要密切关注企业经营动态、楼盘的建设和销售情况,以防产生影响楼盘按期完工、交付的不利因素和风险,进而影响房地产公私信贷业务的安全;对私信贷人员则要做好楼盘的个人按揭贷款业务,确保个人按揭贷款足额覆盖对公贷款本息,同时保证发放的个人按揭贷款回笼至对公封闭管理账户,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高万里,潘赢之.商业银行公私联动营销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2.

[2]杨晓争.中国商业银行公私业务联动营销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篇(4)

文化创意产业渐成规模

2006年第十八届“香港印制大奖”颁奖典礼上,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选送的作品获得六项大奖,包括荣获全场大奖、最佳印制书籍奖和平装冠军奖的书籍――《中国民间剪纸》,雅昌成为全场焦点。

在顺义,以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化工出版社印刷厂为龙头的印刷企业已达137家,出版印刷业固定资产总额达100多亿元人民币。

目前,顺义区已基本形成“一带一基地”的印刷产业格局:一带是指北小营、赵全营、北石槽印刷产业带,目前共有印刷复制企业46家,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一基地是指位于北务镇的北京北方印刷产业基地,基地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1.3平方公里,入区企业16家,投资总额8亿元人民币。

在影视制作方面,顺义区已有大小影视制作企业21家。由著名导演尤小刚策划、中北影视公司在赵全营镇投资建设的中北英皇影视基地总投资6000万元,包括用于拍摄古装戏内外景的古代皇城景区和用于拍摄现代欧美风格的影视制作基地两个影视城,已为《太祖秘史》、《少年包青天3》等多部电视剧提供了拍摄场景。全部建成后,该影视基地将成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媒体制作基地和北方三大影视制作基地之一。

在表演艺术及民俗文化方面,顺义更是蕴藏着大量文化瑰宝。

“中法文化年”香榭丽舍大街盛装游行、莫斯科“北京文化节”、香港回归祖国庆典等重大演出中,都有顺义区北务镇龙狮舞艺术团的身影;仁和镇吴家营村的元祥舞狮团成立10余年来,已累计参与各类演出1000余次,年纯收入20余万元。

李军和郝兰英的剪纸,高启的骨雕,谢兰香的编织,王秋英的玉雕,范井忠、曹炳芝的木雕……

顺义区拥有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民间手工艺种类有玉雕、骨雕、木雕、漆器、剪纸、布艺、泥塑、根雕、刺绣、编织、景泰蓝、葫芦烙画等19类,专门从事民间工艺生产的企业32家,从业人员近500人,年均销售收入约800万元,且大部分外销。

顺义区将文化创意产业归纳为艺术创作、出版发行、广告、影视制作、会展、动漫网游、文化活动策划、表演艺术、设计、休闲旅游、民俗文化等11个行业。据初步统计,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单位总数约为476家,占全区注册企业总数的1.1%左右;注册资金约10.4亿元,占全区总注册资金的3.5%左右;从业人员为5897人。

临空经济区、顺义新城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和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顺义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区域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已经建设成为一座新兴城市。“十一五”期间,顺义又面临着建设北京重点新城和首都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的良好机遇,培养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恰逢其时。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顺义建设为首都经济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支撑。落户于临空经济区内的新国展中心,为发展广告、中介、策划等众多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基础。以会展为平台,整合广告、中介、策划等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将成为首都临空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和有机组成部分,将有力地拉动临空经济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特别指出,重点新城要“积极培育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要积极促进北京市新技术优势与文化优势紧密结合,创造条件促使一些文化产业在重点新城的聚集发展,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因此,顺义新城建设必须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集聚高端人才,创造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城市环境和文化氛围。

近年来,顺义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顺义区生产总值达318亿元,属地财税收入92.23亿元,位于京郊之首。到2009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将突破500亿元,属地财税收入突破140亿元。

教育、文化、旅游休闲等成为顺义新的消费热点,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的消费格局逐步形成,享受型、发展型的消费方式悄然兴起。有线电视、宽带接入、视频点播、彩信业务、电子商务、高档婚庆等开始步入寻常百姓生活,假日经济带动着相关文化服务业的全面增长。群众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需求和有利条件。

此外,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首钢冷轧、现代汽车二期等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也为广告、柔性化生产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潜在资源和后发优势。

打造重点文化创意产业群落

与先进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推进产业升级相结合,与举办2008年奥运会相结合,与新城建设相结合,与临空经济区建设相结合,顺义将打造以空港城为中心、以会展、广告、影视制作、文化活动、出版印刷为重点,向新城及河东地区辐射的文化创意产业群落。

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项目作为北京市重点工程和顺义区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展览设施。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系数达到1:10。预计新国展投入使用后,每年对旅游、商务、住宿、餐饮、运输、广告、通讯、策划、咨询等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产值将达到60亿,税收收入将达到2.3亿。新国展所引发的广告、设计、活动策划、展览展示、装饰装潢等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也将迅速发展,对区域经济将起到巨大的辐射和拉动作用。

依托新国展,聚集会展产业链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元素,顺义将大力发展与会展业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集广告、设计、活动策划、展览展示、装饰装潢等于一体的会展创意产业平台,将会展业打造成为临空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带动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新国展周边地区建设成为北京市会展创意中心,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篇(5)

从这个角度说,近几年的北京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正在成为首都劳动力重新涌动的浪潮,而这次浪潮涌动的方向,将是“文化创意产业”。

从北京市确立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到2012年挂牌成立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并设立百亿级的专项资金支持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再到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在经济困难时期展现出的强劲发展动能,似乎都在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承载就业新的蓄水池,将引领首都经济步入一个新开端。

文化创意实际也是制造业升级、创新型产业生长的土壤,这为区县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指引,也让顺义这个原本对文创产业不温不火的区域,开始基于文创产业的全面意识更新,在新开端中孕育新的希望。

发展缘起

2013年,文化创意给顺义的期待和想象,或许不仅仅只令顺义人兴奋。

4月20日,顺义召开了区域发展史上的首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会,一向以“工业大区”自诩的顺义再次用行动向外界传达了文化强区的信号,主管文化的副区长燕瑛承认,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顺义的地位和分量正是顺义今后努力的方向。当谈及顺义目前共有文化创意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资产总额从2006年的7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5.9亿元时,燕瑛甚至有些激动:这仅占全区GDP的2%,还不足全市的1%。

为什么在工业发展依然强劲的今天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关注起这个在顺义非常不起眼的“小产业”,外人可能觉得非常费解。

“要增强全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深刻认识。”代区长卢映川认为重视文化已经时不我待,“文化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文化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对区域的整体发展和增强后劲有重要作用。”

卢映川本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意义有着三重解读:其一,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现代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增速4倍于传统产业;其二,文化创意产业是北京经济的重要支柱,2012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12.3%;其三,文化创意产业是顺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

事实上,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大区顺义的未来发展,既有今后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也有内部结构的优化压力。而尽管2012年顺义的服务业比重已超过50%,但与全市相比仍有20%以上的差距,作为既能促进顺义自身的产业升级,又可提高区域服务业比重的文化创意产业,自然成为了左右顺义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

“将文化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

对于这段顺义近几年频频提到的发展设想,此次大会之后,将有可能真正向事实演进。

以此为标志,2013年,也注定将成为顺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元年。

文创底蕴

其实,2013年顺义这个工业巨擎在“转向”之前,文化创意产业本身也在萌发加快发展的意愿。

基于对文化产业战略地位和发展前景的充分认识,顺义区编制了《顺义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放在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定位加以谋划和推进,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做大做强会展广告、设计服务、出版印刷、时尚文体休闲产业,形成“4+X”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

对于逐步兴起的顺义文化创意产业“四大支柱”,燕瑛分别给出的评价是:会展广告产业始终保持领先,设计服务产业实现较大跨越,出版印刷产业日益集聚,时尚文体休闲产业进一步释放。

据介绍,以新国展的建成为标志,自新国展开馆以来,已累计举办大型展会90余场,参会展商及观众820余万人次,吸引了中展投资、时代龙马、临空酒店管理等150余家企业注册落户。

而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顺义形成了以北汽研究总院、长城华冠、朗姿服装、曲美家具、江河幕墙等为龙头的工业设计企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区从事和具有设计能力的企业已有283家,其中规模以上92家,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家,其中部级技术中心5家,部级实验室5家。

出版印刷一直在顺义占有重要份额,现有相关企业137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固定资产总额100多亿元。吸引了雅昌彩印、中国出版集团、奇良海德、云城唱盘、化工出版社印刷厂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印刷复制企业发展。其中雅昌彩印为文化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美国、德国等国际大奖300余项。

与此同时,通过连续承办、举办北京市端午文化节、北京市郁金香文化节、北京市文化节,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顺义的时尚体育休闲产业链初见雏形。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国际鲜花港、乡村高尔夫、乔波滑雪馆、汉石桥湿地等一批高端体育休闲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游览,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等指标均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此外,沿着上升路线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储备着十足的后劲。据燕瑛介绍,随着天竺兴业、华道数据、大众在线等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地理产业园、金蝶软件、中航信等优质项目不断积聚,顺义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逐步壮大,以影视产业、创意农业、民俗文化、软件信息为代表的“四大新兴产业”正蓬勃兴起。

对于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可能的变化,顺义的信心和底气还来自于总投资达65.7亿的7个在建重大项目,包括天竺综保区管委会与北京歌华集团合作建设的国内首个、亚洲最大的“文化保税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暨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项目;中国出版集团和江西新华发行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新华图书联合物流中心项目等。

原有的产业基础与重大投资项目的结合,在各界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认识渐趋一致的背景下,将有可能让顺义踩准文化创意产业从集聚向功能转变的步点。

正如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党委书记张慧光所说,经过近几年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处于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特殊阶段。没有数量不行,没有质量也不行。没有数量的集聚,“潘家园”、“798”、“宋庄”不会红火,缺乏质量、特色和内涵,企业和园区更难以做大做强。

政策创新

尽管远未形成足以与制造业相抗衡之势,但顺义近几年也已经通过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流向建立了通途。

据了解,近年来,顺义相继制定了《顺义区促进会展业发展财政扶持意见》、《顺义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顺义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设立了2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文化企业发展。

“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撑,一个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业已形成。”燕瑛说。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北京区县都试图以政策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营造有利于该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且大多数都设立了数额不菲的专项资金,普惠式的政策鼓舞显然不足以让顺义一骑绝尘。

政策创新将成为决定谁能领跑的关键性因素,张慧光就证实了这一点:2012年,有关区县实施了政策创新,一年新增注册企业8000家,形成了“井喷”态势,取得了资金、技术、人力“归流”局面,这一现象值得所有区县认真思考。

首次召开的顺义文化创意大会已经显现政策创新的端倪,甫一到任的代区长卢映川,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顺义区的发展实际,在基于对辖区文化创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已经着手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策的修订工作。据他透露,新修订的政策已在区长办公会通过,待区委办公会研究批准后便可执行。

实际上,政策创新的目的就是要营造更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而在燕瑛的表述中可以看到顺义正在为此努力,她谈到,顺义正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职能定位,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政策支撑、公共服务、资金扶持、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用切实的服务举措推动政策的创新执行。

此外,顺义正加快探索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与其他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各镇、区政府要求各经济功能区制定文化创意产业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统计部门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殊性,着手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月报制度,会同文化、招商等部门每月上报分析一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度,每季度通报一次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招商完成情况,对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实行一周一报。

对发展倍感紧迫的卢映川甚至表示,为彰显发展环境的优越性,顺义将对重大文化投资项目涉及的优惠政策一事一议。

消费凶猛

对于顺义文化创意产业能否异军突起,深谙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张慧光向记者预言甚至笃定,顺义影视产业机构众多、展览展销平台巨大、休闲度假资源丰富、人文地理特色突出,将成为拉动北京文化消费的重要力量。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出现“井喷”。在欧美国家,文化消费已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拉动作用。而我国城乡居民2011年的人均文化消费占消费总支出比重分别为7.3%和3.2%,2010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总量约为1万亿元,尚有3万亿元的消费无法满足,按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达16.65万亿元的文化消费量,文化产出有着巨大的缺口,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潜力远未得到释放。

而具体到北京的文化消费,2011年全市专业艺术剧团、艺术表演场所实现收入10.67亿元,电影、电视、广播电台实现票房和广告收入93.13亿元;文物拍卖机构实现成交额514.8亿元;文化娱乐机构实现收入11.41亿元;博物馆实现门票收入4.86亿元;报纸、期刊、图书出版总印数113.2亿份(册张);录音、录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共出版4.4亿盒张。2012年前三季度,北京人均文化消费达1204元,增速超过25%。2011年,中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云南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指出,2000年至2009年,北京城乡人均文化消费从625.71元增长至1614.49元,绝对值数量在全国保持第2位。

张慧光认为,文化消费在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的比重与文化中心的地位还极不相称,北京文化消费潜力巨大。2010年,人均GDP达到4200美元时,我国文化旅游初级消费有了一个显著增长。2012年,人均GDP 达到54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初步显现“爆发式”增长的迹象。国庆、“光棍节”消费达到191亿元,电影《失恋33天》收账4亿元,《泰囧》票房近13亿元。而北京人均GDP已经达到13700美元,已处于文化消费的“拐点”,只要措施得力,北京的文化消费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将是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动力。

而基于顺义可能在文化消费中掀起风浪的判断,张慧光其实发现了带动顺义文化消费的破题之点,就是天竺综保区与歌华集团联手打造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该项目被北京市定位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的创新示范区、国家文化贸易口岸、亚洲最大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能力培养区和北京市对外文化贸易工作的创新区和试验田。

尽管仍处于建设阶段,但该项目的招商运作早已开始,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李丹阳告诉记者,该项目建成后将主要形成艺术品和会展及仓储物流两大板块。在艺术品板块主要以交易和服务为主,集团选择了与国际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苏富比拍卖行合作作为发展艺术品板块的突破口,并于2012年9月27日联合成立了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此外,还与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品物流百年企业德国哈森坎普公司、欧洲会展物流大型企业德国巴伐利亚物流集团、国际艺术品保险的两大垄断巨头劳合社保险企业联合体和安联艺术品保险、国际最大的货币兑换机构ICE、联合国旗下唯一艺术品修复保护机构罗马修复学院等多家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将于今年上半年在保税区设立“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保护中心”、“北京歌华艺术品评估有限公司”、“北京歌华哈森坎普珍品物流有限公司”等一系列专业技术服务企业,为文化产品进出口建立通畅的物流、客流、资金流、信息流渠道,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操能力,形成由国际一流供应商支撑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篇(6)

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P4~5),是社会文化发展与经济日益发达的必然产物。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背景下,创意产业的迅速成长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义乌专业市场及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义乌专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专业市场是以现货批发为主,大规模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互替性商品或某一行业相关商品的坐商式的有形市场,是一个以流通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P88~89)。而义乌目前拥有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针织市场、江滨路电器专业街、家电市场、通信市场、电脑市场、物资市场、木材市场、家俱市场、农贸城、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化妆品市场、服装市场、副食品市场、领带市场、床上用品市场、花边市场、毛巾市场、纺织品市场、打火机专业街、围巾专业街、内衣专业街、眼镜市场、文化用品市场、针织原料市场等20余个专业市场,30余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余种商品,包括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雨具、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1/3强,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这些专业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义乌企业的产品销售,也加快了义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极大地促进了义乌经济的发展。

(二)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义乌小商品城享誉海内外,随着国际商贸城规模的扩大,义乌市也逐步在打造世界级小商品航母,其城市综合竞争力在浙江省县级市排列第一、2011年中国县级市排名第十九位,目前已拥有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2.5万余家工业企业,形成了纺织、工艺品、文具、玩具、饰品、拉链、化妆品等优势和特色比较明显的产业集群。

基于义乌专业市场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义乌一直非常重视产品的创新和创意开发,2011年义乌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4439件和3069件。2012年1~9月份,义乌市专利申请量达5160件,其中发明专利333件,实用新型专利2396件,外观设计专利2431件;专利授权量达3507件,其中发明专利65件,实用新型专利1495件,外观设计专利1947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前3季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66%和67%。

2010年,以“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企业化运作”为运行模式的义乌创意园正式开园,给义乌产品的创新、创意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有30多家知名创意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入驻。2010年义乌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57.8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53.4亿元,新创建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6项、部级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省级重大专项项目4项;新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21家。2011年底,为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示范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之路,义乌市认定浙江棒杰数码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为义乌市创新型企业。

基于义乌高度密集的产业集群、相对齐全的产业种类、产业密集的专业市场以及发达完善的物流配送,极大地缩短了产品从创意到样品、到制造、到成品、到市场的流通时间。创意产业的创意附加值结合义乌小商品制造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不仅提升了义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加速了义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促进了义乌经济的新增长。

二、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一)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外生空间

外生空间是指催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外部条件与环境,是对创意产业集聚的宏观尺度上的考量(P95~161)。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外生空间包括义乌的开放型经济、移民城市人才的多样性、义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义乌城市空间秩序的更新和优化、浙商文化的积淀等。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交通物流系统发达,市场自1982年创建至今一直坚持“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市场的发展开放是前提。改革开放30多年,2011年,义乌三产比重优化为2.7∶42.8∶54.5,商贸服务业日益发达,企业众多,浙商文化的宽容、创新、开放、灵活,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而且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少人来此经商、办厂。义乌常住人口120多万,而实际户籍留住人口仅有50多万。目前义乌市场的小商品已经出口到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机构921家,已登记外资合伙企业428家,占全省的97%,常驻外商1万余名。在这种开放型经济中,生产要素、商品可以自由地流动,从而实现了最优的资源配置和最高的经济效率,为义乌的创意产业集聚奠定了市场基础,不仅使义乌真正实现了“以商促工、引商转工、工商联动”,而且也使义乌构筑起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群,小产业、大市场”的工业发展格局,推动了小商品集散中心向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和创意研发中心的方向发展。

(二)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内生空间

创意产业集聚的内生空间是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赖于生存的基础条件和要素。义乌创意产业集聚是在专业市场发展、自发形成、政府导向的综合作用力下产生的。随着义乌专业市场的发展,产品日趋同质性,档次低,附加值低,利润空间缩小,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义乌廉价的小商品制造业已进入低利甚至无利的时代。市场对创意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使义乌自发形成了初期的创意产业,一些拥有技术人才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开始大力投入创意产品的研发。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义乌政府 也期待通过创意、创新推动经济转型。2006年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创办,是当时浙江省首个国际性文化产业展会,经过5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文体行业唯一的外贸主导型展会。2012年,据不完全统计,义乌市文化产业生产销售总值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核心类文化产品总值达200多亿元,生产经营单位1万余家,从业人员30万人,形成了以印刷包装业、文教体育用品、框画工艺品、年画挂历、制笔业、娱乐业等六大优势行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群,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文化产品的主要销售基地、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2006年义乌市政府《义乌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08年义乌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义乌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试行)》,利用政策优惠、税收优惠、提供服务等政策工具,促使创意产业集聚区迅速发展。2010年义乌市总工会联合制定了《义乌市创新型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认定了21个创新型企业,以期带动义乌企业自主创新发展。

(三)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

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立足于专业市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推进“兴商建市”战略。基于此,根据产业的共同特征、与创意产业的相关度,结合义乌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义乌市重点发展小商品研发设计创意、城市建筑设计创意、广告会展创意、咨询策划创意、休闲娱乐时尚消费创意等五大行业。小商品研发设计创意着重于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等行业;城市建筑设计着重于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城市绿化设计等行业;广告会展创意着重于广播、电视、会展服务、广告设计等行业;咨询策划创意着重于市场调研、证券咨询、市场调查、企业策划、企业咨询等行业;休闲娱乐时尚消费创意着重于休闲娱乐、美容美发设计、婚庆策划、摄影创作、娱乐游戏、旅游消费等行业。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则是上述五大类行业的城市商圈产生的空间裂变,以及与义乌经济开发区为首的几大工业园区的伴生,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空间集聚则是位于义乌工商学院内的创意园区。该创意园区总面积6000m2,入驻设计企业31家,个人工作室12家,院校科研机构9家,行业协会3家,业务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广告设计、企业管理咨询、品牌策划等,内设“设计学子实践基地”、“工业设计展示区”、“商务配套区”、“高校科研机构业务区”、“工业设计企业工作区”等功能专区,通过运行“网络媒体”、“招商发展”、“展示交易”等业务平台,精心打造“设计学子实践基地”、“最具影响力小商品设计奖”、“工业设计特色示范园”、“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等特色品牌,以推动义乌小商品品牌升级,提升义乌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期间,还将以现有创意园大楼为基点,向周边拓宽,建成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的创意产业带,使之成为义乌乃至浙中地区的创意产业、创意人才集聚区。

三、义乌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发展模式

(一)基于专业市场、专业街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延展模式

创意产业是通过分散的个别劳动、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和集中的社会结合劳动来组织生产,生产的过程也是创意和创意产品产生的过程。创意的产生来自于创意人才对于市场需求的思考与把握,通过设计、制造、生产,才进入创意产品的流通过程。而市场需求是创意的出发点,因此,义乌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应首先基于20余个专业市场、20余条专业街进行延伸发展。义乌比较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及专业街,如小商品市场、汽车用品配件专业街、灯具建材专业街、室内装饰专业街、福田工艺品专业街等,通过市场商户与顾客的接触,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产品的专业设计、制造、生产,形成专业创意空间集聚。

(二)基于城市商圈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裂变模式

义乌城区商业圈比较密集,市区一级商业区有绣湖广场商圈、宾王商圈、工人西路时尚休闲服饰特色街、城中中路精品服饰特色街、稠州路都市景观商业街、江滨路休闲娱乐特色街、宾王餐饮特色街、其他专业街等;市区二级商业区有北苑二级商业区、稠江二级商业区、后宅二级商业区、廿三里二级商业区、城西二级商业区等;还有市级商业副中心,佛堂、苏溪、上溪等;以及由义乌江两侧的国际商务中心与国际文化中心构成,集贸易、金融、政务、信息、文化、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福田-江东商务中心区。这些商业区中均有为数众多的、隶属小商品研发设计创意、城市建筑设计创意、广告会展创意、咨询策划创意、休闲娱乐时尚消费创意等行业的商户与企业。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可由这些城市商业圈形成的裂变效应产生空间集聚。

(三)基于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伴生模式

201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义乌经济开发区升级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经济开发区共有工业企业296家,配套服务企业350家,现已形成了彩印包装、针织服装、工艺饰品、拉链等优势行业,培育了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浙江伟海拉链有限公司、浙江华鸿工艺品有限公司、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浙江顺时针服饰有限公司、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朝日科磁业有限公司、义乌百思德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实力,拥有创新、创意的集约要素。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依托于这些开发区、工业园区的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孵化模式,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形成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空间集聚。

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已有一定的基础,在自发形成和政府导向的综合作用力下,创意产业作为城市新兴产业的代表,将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义乌现有资源和优势,努力发展创意产业集聚地,积极培育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吸引和培养创意产业所需人才,促进创意产业的理性健康发展,对义乌小商品走向世界小商品大舞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文献]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上海:东方出版社,2009.

王文科,史征.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指数的建构影响与传播——以浙江义乌为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义乌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

褚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周灵雁,褚劲风,李萍萍.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6,(12).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篇(7)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国家的社会性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搞私有化。

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文化产业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就整个国家而言的,全方位覆盖国民经济。文化产业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成为生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不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文化产业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不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就会妨害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削弱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支持力度。文化产业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但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文化产业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发展,但不能搞私有化。

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文化产业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的制度保障。文化产业不同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经济属性,要讲盈利和资产保值增值,需要遵循经济规律。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都是商品,要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都有一个为谁生产、怎样生产,为谁盈利、采取什么手段盈利的经营方向问题。一般说来,企业在市场竞争和资本逐利本性地驱使下,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是资本奉行的最高经营准则,怎样生产、生产什么、为谁生产主要取决于资本能否盈利和盈利多少。如果文化产业不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而是搞私有化,就会被资本绑架,背离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所有制性质决定企业的生产目的和经营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或全体社会成员所有,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的的经营方向。公有制企业的性质要求它在经营方向上必须坚持“二为方向”,自觉服务于消费者利益和国家利益。

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文化产业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客观要求。文化产业不同于纯经济产业,它既从事物质产品生产,也从事精神产品生产,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功能。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直接或间接影响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文化产业发挥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取决于文化产业的所有制性质。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文化产业,所产生和发挥的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文化产业,所产生和发挥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我们发展的是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发挥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因此,文化产业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如果动摇或削弱了公有制在文化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产业中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阶段非公文化企业性质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私有企业,虽然也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它必须接受国家政策法规监管与制约,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

二、文化产业要发挥国有资本主导作用,不搞民营化

文化产业较为特殊:一是产业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程度高,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辐射面广、与国民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二是意识形态功能强,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肩负着塑造国民素质、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精神家园的重大使命。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要求国有资本控制文化产业命脉,在文化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1.发挥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是文化产业规模化、社会化、网络化的内在要求。文化产业范围广、门类多,其中对国家意识形态影响最大的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文艺演出、音像、动漫等行业。这些行业属于文化产业的命脉,大多具有规模化、集团化、大型化、社会化、国际化、网络化、科技化特点。其中不少行业投资规模大、业务覆盖面广、网络化程度高、科技研发任务重、投资门槛高。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不仅规模化、社会化、国际化、科技化程度远不如欧美日韩等一些发达国家;而且,尚未成为支柱性产业,占GDP比重也远比发达国家低。只有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文化产业中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才能保障我国文化产业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国有资本在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排斥民营资本,忽视其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股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共同振兴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2.发挥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是党和国家掌控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的需要。国有资本控制文化产业命脉,是党和国家掌控文化产业的重要经济基础。只有国有资本控制文化产业命脉,党和国家才能有效掌控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国有资本控制文化产业命脉,增强国有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控制力、影响力、辐射力,既是文化产业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的经济基础,也是党和国家掌控文化产业意识形态功能的制度保障。为了保障意识形态安全,文化产业中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闻、出版、广播、互联网、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出版社等宣传“喉舌”,应牢牢掌握在国家v国有资本w手中,无条件地服从党的领导,绝对不能搞私有化民营化。

3.发挥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是文化产业应对国际竞争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的今天,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强势地位,对别国进行文化商品输出,在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同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传播,占领别国思想文化阵地,收一箭双雕之利。在文化产业国际竞争西强我弱、“资”强“社”弱的态势下,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经济和意识形态双层竞争和挑战。文化产业竞争有别于单纯的商业竞争,表面上是企业间经济实力的比拼,其背后更多的是大国角力和意识形态渗透。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大公司、大集团,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国家力量的影子,获得国家或明或暗的支持,所依托和服务的是国家战略。在文化产业国际竞争格局中,我国文化企业无论是在规模、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发育程度以及话语权上,均处于弱势地位,文化企业拓展国际文化市场难的问题长期存在。我国文化产业要走向世界,要在与强大竞争对手博弈中胜出,仅有民营文化企业的力量是远不够的,需要培育以国有资本主导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三、文化产业要发挥传播意识形态功能,不能去意识形态化

发展文化产业要处理好经济功能v产业功能、商业功能w和意识形态功能的关系,既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功能而忽视意识形态功能,把文化产业去意识形态化;也不能夸大意识形态功能而否认经济功能。

1.意识形态功能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经济功能是文化产业的自然属性,意识形态功能是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或本质属性。两种功能相互依存,既不可偏废,也不能等量齐观,尤其要警惕重经济功能而忽视意识形态功能的倾向。以为文化产业就是赚钱、盈利、增加GDP等“去意识形态化”的观点,是非常有害的,其实质是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西化”开方便之门。如不予以纠正和抵制,势必影响甚至改变我国文化产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经营方向。文化产业,作为“产业”构成国家“硬实力”;作为“文化”构成国家“软实力”。如果两种功能发挥得当,可同时增强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如果处理失误,重经济功能而忽视意识形态功能,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就会占领文化产业思想阵地,这样的“硬实力”越发达,对国家“软实力”伤害越大。

2.文化产业是坚守和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当前,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文化与文化的交流、冲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和激烈。我们同西方文化产业的竞争,既是经济竞争、商业竞争,也是争夺意识形态阵地的斗争。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总是想通过文化产业竞争,对我国进行思想和价值观输出,占领我们的意识形态阵地。这些年,大量外国文化商品进入我国市场,如好莱坞大片、洋快餐等的流行,不仅从生活方式上潜移默化影响着消费者的观念,而且在价值观上渲染传播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面对伴随西方文化产业而来的意识形态渗透,文化产业的从业者,尤其是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增强阵地意识、责任意识,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文化产业阵地,不给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可乘之机。

抵御西方文化产业意识形态渗透,不仅要有强烈的占领意识和高度的警惕性,而且要有高超的智慧和斗争艺术。无论是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守和建设自己的文化产业阵地,还是通过文化产业向全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都是如此。对西方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渗透要能甄别、能抵挡、能反击、能战胜。在对外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上,要努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受众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影响力,让受众爱看爱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

四、文化产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搞自由化和庸俗化

文化产业作为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特殊产业,历来是各种思想争夺和渗透的重要阵地。我国文化产业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生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产业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的载体,它面对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进步文化与反动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等的争夺与选择。我国文化产业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生产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对和抵御一切反动、落后、腐朽、颓废、愚昧文化。如果文化产业偏离了马克思主义,面对形形文化的争夺与渗透,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定力、丧失标准、动摇原则,一些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格格不入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文化产业就有可能成为传播封建残余思想的工具。文化产业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挥意识形态功能,才能在面对多种文化选择时做出正确取舍,增强生产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与社会责任感,防止利欲熏心的从业者利用文化产品散布封建意识、教授阴谋权术,用“三俗”污染大众思想。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产业抵御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渗透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利用文化产业输出对其他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企图主导世界文化话语权,把西方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推向世界。西方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旨在主导和改变他国文化产业意识形态功能,占领他国思想阵地。面对无孔不入的西方价值观对文化产业的渗透,我们如何应对?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反意识形态渗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与争夺中,往往采取“温水煮蛙”、“水浸墙基”、“糖衣炮弹”、“和平演变”、“软刀子杀人”等各种伪装的隐蔽方式,通过文化产品“软包装”,兜售价值观“硬内核”,打着“普世价值”旗号,输出西方价值观等。面对西方国家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意识形态暗算、暗战,唯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产业发展,才能提高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识别力、抵御力和战斗力,才不会在西方文化产业意识形态渗透面前受骗上当。如果文化产业弱化或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就会滋生蔓延,把我国文化产业引向色情、暴力、糜烂文化泛滥的歧途。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产业上筑起铜墙铁壁,才能使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的渗透无可乘之机。

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产业抵御封建残余思想和落后文化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封建统治历史最长的国家,封建残余思想和落后文化影响根深蒂固。文化产业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抵御封建残余思想和落后文化的复辟和影响。封建糟粕思想主要是通过文艺作品传承下来的。如官本位、宿命论、英雄史观之类的封建残余思想,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宫廷争斗之类的封建文化,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夜郎自大之类的小农经济思维方式,求神拜佛、装神弄鬼、看相算命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等,总是要借助文化产业,通过各种文化产品表现出来。而一些人却浑然不觉,甚至把争宠献媚、勾心斗角的宫廷剧当成官场和职场的教科书。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谨防有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适合老百姓需要的旗号,宣扬封建残余思想和落后文化。

五、文化产业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不能只强调经济效益最大化

1.文化产业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建立在公有制主体地位基础上的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二为方向”,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不能只讲经济效益。企业要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服务社会的理念融入生产经营之中,多为社会积聚正能量。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文化产业中程度不同地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倾向。一些过度渲染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影片热映,私营片商大肆获利。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助长文化市场中“三俗”蔓延、“歪风”横行。文化企业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把社会效益摆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大于一切的地位,自觉克服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经营思想,与社会效益相违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哪怕再“叫座”、经济效益再好,也不能生产经营。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篇(8)

当今世界,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而且有可能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从美国、加拿大到日本、欧盟,各国都把发展文化生产力作为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把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争取国际文化市场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境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涌人中国,凭借其经济实力传播价值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为此,我们应采何种措施,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是我们党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先进文化首先是精神文化,她要借助物质手段来完成她的传播、吸收、接受的过程,因而先进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统一。文化的产业化或文化产业就是经济文化一体化。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方式,是与现代市场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她使文化生产具备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和商品属性。而知识技术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高科技和文化的相互渗透,使文化产业成为高新技术与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网络传播技术、数字技术、激光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的创作,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业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式的更新。文化的产业化正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科技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活力;二是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良性循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求;屯是有利于抵制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由于文化产业的商品属性,发展文化产业也会出现黄色、暴力等庸俗文化,降低文化品位,削弱文化的高雅品格。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文化产业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导航仪,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的文化产业才能快速发展、良胜发展,才能在世界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坚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性方向,一是要做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遵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由于文化精神产品具有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特点.对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科学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文化企业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时首先考虑社会效益,避免产生消极影响。二是要发展传统文化和吸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首先要对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行世代转换和创造性改造,使这些古老的文明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吸收世界先进文化营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世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在世界文化竞争中,我们必须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商品,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三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弘扬主旋律和文化多元化的有机统一。文化产业是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的产业,必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和经营。消费者在市场上对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极大的选择的自由度,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消费者,形成了文化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文化生产企业则较多关注如何适合消费者的口味,适宜消费者的需求,力求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但是,文化商品的生产者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还要引导消费者文化需要。这就需要生产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四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将中国的先进文化纳人世界历史进程。不能离开人类文明进程的整体先进性孤立地看待和理解中国的先进文化,也不能离开人类文化的前进方向来孤立地看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是人类整个文明形态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的中国形态,中国先进文化才可能与人类社会的其他文明形态存在着共享、共融、共通的关系,才能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可能性和相融性的过程中建立起充满个性特征的中国文化。

    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领导力,目前理论界形成了一些共识,如:“领导力是领导者个人(或领导团队)为实现领导者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而通过说服或榜样作用激励某个群体的过程。领导力是多维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合力,是领导者素质、能力及其影响力等各个方面的总和。领导力不是一种单一的力量,也不是一种单一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而是社会环境、发展历史、文化业态等多要素多层次多形式的复合性立体结构。一位领导者的具体决定和最终结果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结果并不是衡量领导者才能的可靠标准等等。从这些共识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领导者带领跟随者实现其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有一个统一的思想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集体文化。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这种集体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见,领导者通过宣扬、培育人民群众大众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形成全民族行动的合力,带领和影响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各个阶段的胜利,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篇(9)

当今世界,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而且有可能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从美国、加拿大到日本、欧盟,各国都把发展文化生产力作为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把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争取国际文化市场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境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涌人中国,凭借其经济实力传播价值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为此,我们应采何种措施,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是我们党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先进文化首先是精神文化,她要借助物质手段来完成她的传播、吸收、接受的过程,因而先进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统一。文化的产业化或文化产业就是经济文化一体化。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方式,是与现代市场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她使文化生产具备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和商品属性。而知识技术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高科技和文化的相互渗透,使文化产业成为高新技术与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网络传播技术、数字技术、激光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的创作,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业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式的更新。文化的产业化正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科技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活力;二是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良性循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求;屯是有利于抵制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由于文化产业的商品属性,发展文化产业也会出现黄色、暴力等庸俗文化,降低文化品位,削弱文化的高雅品格。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文化产业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导航仪,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的文化产业才能快速发展、良胜发展,才能在世界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坚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性方向,一是要做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遵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由于文化精神产品具有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特点.对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科学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文化企业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时首先考虑社会效益,避免产生消极影响。二是要发展传统文化和吸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首先要对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行世代转换和创造性改造,使这些古老的文明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吸收世界先进文化营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世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在世界文化竞争中,我们必须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商品,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三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弘扬主旋律和文化多元化的有机统一。文化产业是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的产业,必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和经营。消费者在市场上对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极大的选择的自由度,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消费者,形成了文化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文化生产企业则较多关注如何适合消费者的口味,适宜消费者的需求,力求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但是,文化商品的生产者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还要引导消费者文化需要。这就需要生产弘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四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将中国的先进文化纳人世界历史进程。不能离开人类文明进程的整体先进性孤立地看待和理解中国的先进文化,也不能离开人类文化的前进方向来孤立地看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是人类整个文明形态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的中国形态,中国先进文化才可能与人类社会的其他文明形态存在着共享、共融、共通的关系,才能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可能性和相融性的过程中建立起充满个性特征的中国文化。

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领导力,目前理论界形成了一些共识,如:“领导力是领导者个人(或领导团队)为实现领导者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而通过说服或榜样作用激励某个群体的过程。领导力是多维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合力,是领导者素质、能力及其影响力等各个方面的总和。领导力不是一种单一的力量,也不是一种单一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而是社会环境、发展历史、文化业态等多要素多层次多形式的复合性立体结构。一位领导者的具体决定和最终结果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结果并不是衡量领导者才能的可靠标准等等。从这些共识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领导者带领跟随者实现其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有一个统一的思想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集体文化。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这种集体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见,领导者通过宣扬、培育人民群众大众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形成全民族行动的合力,带领和影响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各个阶段的胜利,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篇(10)

一、深刻理解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不渝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实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思路、措施、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吃透中央精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始终不渝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切实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都曾从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注意对资本主义时代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特别是,他们首先把农民问题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来,从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出发研究工农联盟问题,突出强调在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度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他们还从社会主义建设角度考虑如何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并且对未来社会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法德农民问题》是比较系统的阐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述,提出要解决工人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问题,必须要解决农民问题,要重视农民问题,特别强调工农联盟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过程中和建立工人阶级国家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列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认识到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发现必须重新探讨解决农民问题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了新经济政策,包括在农村发展商品经济,鼓励农民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力,组织自愿结合的合作社。

改革开放之所以开局取得成功,关键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打开了新的局面,农民开始富起来了。实践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作重点在‘三农’,难点在‘三农’,关键在‘三农’,突破点也在‘三农’,出路还在‘三农’”。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

第一,关于现代化。现代化是包括农业现代化的全面的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党中央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就是要走一条让中国农民,让中国人民都受惠的道路,就是要在具有众多的农民、落后的农业、贫穷的农村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实践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第二,关于社会化。生产力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社会化的大生产,也就是生产力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实现农业生产力的社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化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是专业化、协作化,同时要求高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生产力中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现代化必然要走社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协作化,用高科技武装农业,摆脱农村自给自足的、传统的、封闭的、落后的小农经济。

第三,关于市场化。生产力的社会化必然要求高度的市场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就是农业中的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过程,就是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的过程。农业市场化,就是通过市场经济把整个农村、农业、农民联系在一起,把城乡、工农联系在一起,使农村、农业和农民融入整个市场体系。农业现代化要求不断提高农村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要求农民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个体劳动者变成从事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劳动的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

第四,关于工业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业化进程首先发端于城市和工业领域,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引起了农业企业化、资本化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一场农业革命,引起了农业机械化、良种化和化肥化,使得农业用工业的技术和组织形式进行生产,农业革命引起了农业工业化的进程。所谓农业工业化,就是农业要用工业化的办法、用社会化生产方式组织起来。今天,农业不仅要走工业化道路,而且一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低成本低污染低消耗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道路。

第五,关于企业化。现代化也好,社会化也好,新型工业化也好,最后要落实到企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上。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适合社会化生产的现代企业模式。传统自然经济的做法,像豆腐房、榨油房、铁匠房等组织形式都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必须有现代企业化的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农业现代化一定要走农业企业化的发展道路。

第六,关于城镇化。实行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工业化、企业化,最终结果是大大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节约了劳动力,这样就会产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往哪儿去?要靠工业化和城镇化来吸纳。一定要大力发展城镇化,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当然城镇化要讲科学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结果是,传统农业和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脱胎换骨,变成现代化的、社会化的、市场化的农业。一部分农民成为新型的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劳动者,一部分农民成为工业和其它产业的经营者、劳动者,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现代城镇居民。农村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之,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实现农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化、企业化,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农民成为与城市居民具有平等身份的社会成员,这些都应该包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中。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有关资料说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国民经济“二五”、“三五”计划时,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至少在1982、1983、1984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1号文件都有基本相同的提法。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的一贯提法。但是必须看到,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内涵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农业、解决农村和解决农民问题所提出的新理念,包括20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的要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说到底,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全面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总体布局。

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抓好“三农”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第一,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任务,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明显改善,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各方面的实惠;第二,要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在“多予”上下功夫,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权益;第三,全面进行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农村各方面制度的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第四,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五,全面推进农村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基层政权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民利;第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全面的目标,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把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善于做为农民服务的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立足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强调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着力解决农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以让农民拥护、让农民满意、让农民受惠为最高标准;第七,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做到四个“创新”。即思维和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组织创新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一定要注意避免因传统生产方式及其观念的影响,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陷入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误区;一定要注意避免高成本高代价高污染的旧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陷入破坏生态、破坏文化、破坏环境的误区。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积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思想。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能不能全面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难题:

一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发展很快,农村发展滞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扩大。首先,我国城市和乡村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的差距扩大,突出反映在粮食生产滑坡和经济发展滞后上。当然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从2000年开始到2005年,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开始出现了良好的势头。其次,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就业保证上的差距也在扩大,突出表现为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贫困问题凸现,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安排。再有,农民看病难,吃药难,受教育难,上学难,社会保障难,文化享受难,这些都反映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之间的较大差距。还有,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也显著存在着与城市的差距。

上一篇: 劳动教育预期成果 下一篇: 公司经济纠纷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