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7 16:27:49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1)

[摘要]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长,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与探讨。科学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认为当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建设管理缺乏战略重视、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落后、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此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发展与完善。

[

关键词 ]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心理因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028-02

[作者简介] 胡祥国 (1978-),男,汉族,湖北石首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ICU急救急救方向。

1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急症及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心血管内科建立重症监护室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动力。心脏外形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立的圆锥形,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大部由左心房构成,小部由右心房构成;四个肺静脉连于左心房;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于右心房的上、下部。心尖由左心室构成,在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 cm处。心脏外形可分前面、后面和侧面,左、右缘和下缘[2]。心血管对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痛、水胸、少尿与无尿、发绀、呼吸困难、心悸、眩晕、晕厥、心绞痛、心律失常、房颤、肺心病、肺栓塞、心肌病、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等都属于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3]。

判断重症监护的水平,存在三个必备条件:监护治疗的现代化程度、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的管理。科学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更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发展。

2当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战略重视程度不高。Mintzber在1998年提出了战略的“5P”模型,即“计划”(Plan)、“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计谋”(Ploy)[4]。当前的一些医院还存在着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建设管理缺乏战略重视,具体表现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重局部轻全局、重眼前轻长远。由于日常工作较为繁杂,在工作中往往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对工作方式方法的进一步探讨、进一步创新有欠缺,缺乏常态和长效的管控和考虑。一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者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主管人员去做,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缺乏深入科学系统的实践考察研究。从形式上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提升、新的发展[5]。但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的全局工作。真正靠近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具体的监护、抓工作落实较少,工作中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②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落后。重症监护不同于普通监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紧急性、重要性、复杂性和难度性。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对于监护设备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要求较高。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装置、血气分析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心电图机等[6]。治疗设备包括输液泵、呼吸机、心脏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麻醉机等。床位8~12张,25㎡/张,床距≥1.5 m,温度:20~22℃,湿度:50%~60%。空气层流装置达到净化空气和消毒的目的。中心监护站设置在所有病床的中央地区,便于直接观察所有病人。人员编制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如医生:床位=(1.5~2):1;护理人员:床位=(3~4):1;在班护士:床位=(2~3):1[7]。当前很多医院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医院相关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还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

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具有紧急性、重要性、技术性、前端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对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心脏大体解剖及组织结构,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症状及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脂血症等各种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心血管疾病种类较多,需要监护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并有临床反应观察判断能力和基本的用药解决问题能力。又如心血管重症患者往往心理都比较复杂,其特点表现为:怀疑和侥幸,焦虑和恐惧、退化和依赖、悲观和绝望。这就要求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能够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并进行心理调适[8]。此外,开展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除了要用科学的理论来进行指导之外,也要注重联系个人及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有效性。同时在实践的时候用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和规范监护工作者行为,养成良好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习惯,通过内化为外化创造条件,最后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理解掌握和巩固相关理论,通过外化来体现和检验内化的成果。

3完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发展对策

①要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是否科学合理良性有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估。包括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公平性(Equity),回应性(Responsibility)。具体来说,有效性(Effectiveness),即效能,实现目标的程度。衡量指标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产出(收益)、绩效充分性。效率(Efficiency)是为结果付出的代价,衡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衡量指标包括净收益量或者收益与成本之比等等。公平性(Equity)是一项指标的成本和收益在整个指标群中分配的平均程度,衡量指标是帕累托准则。回应(Responsibility)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运行结果是否符合目标对象的需要[9]。为此可以构建岗位负责制、出入室制、转送病人制度、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记录制度等。并进行相应的规划和执行落实[10]。

②要加强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建设。为了在全面范围内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卫生部于2010年1月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但是护理工作建立的前提是良好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相关经费投入,对于一些公立医院,财政应该建立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持与投入。在设备的使用与监督上,要以良好的监督反馈制度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层层紧扣,形成及时、畅通的渠道[11]。如可以定期进行的监督评估,形成“策划、协调、实施、汇报、调整、总结”的一体化工作思路,并且确保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记录规范、完整,有据可查。

③大力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从本质上来看,我们要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各个方面当做一个整体或“系统”。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具有技术性、前端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科学合理良性发展而言,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所提供的不应当仅仅是一种技术支持,更应该是一种技术与护理理念的结合,这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良好运用需要技术技能与护理理念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意识,渗透到的日常护理行为之中。另一方面,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加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应用和发展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12]。既可以对现有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专业技术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所从事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工作及操作技能,定期开展相应的技术交流、能力比对检验工作;二是要将一批年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送到有关院所对口专业学习,培养一批拔尖人才、技术骨干;此外,还要从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引进一批急需的紧缺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专业人才。

[

参考文献]

[1]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2]葛均波,王蔚.心血管重症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8):792-795.

[3]赵忠秀.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探究[J].北方药学,2013(6):109-110.

[4]Anne B. Boisen, Michael Dalager-Pedersen,Rikke Mortensen, et al. Thomsen.Relationship between death and infections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s: A prevalence and validation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4:06-510.

[5]任惠廷,刘瑞芳.关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362.

[6]苗文梅,郑文善.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9):208.

[7]李雄文.急诊收住内科ICU502例重症患者追踪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545.

[8]容峰,曾贱高.心血管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05-507.

[9]R.Gómez-Huelgas, F. Pérez-Jiménez, M. Serrano-Ríos,et al. Group,Clinical decision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 statement of the Spanish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J].Revista Clínica Espaola (English Edition),2014:209-215.

[10]苏虹,牛丽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97-98.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2)

重症医学为2008年7月国家批准的临床医学的下属二级学科,其主要业务范围为:危重急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与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该学科是一门临床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教学是重症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传统临床教学已不能满足重症医学教学需要。我院建立重症模拟教学站,探究建立高效、安全的重症医学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改善重症医疗水平。

1 重症临床教学困境

1.1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自教育事业改革,特别是有计划的扩大医科教育机构招生以来,一大批医科教学机构涌现出来,为医疗事业提供了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基础临床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但长期以来重症临床实践教学仍相对不足,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重症医疗人才数量短缺不足,重症临床教学工作急需加强。

1.2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因高等医科院校扩招,医科学生数量激增,临床教学资源需求不断扩大,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医疗事业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重症临床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临床教学资源供需矛盾尖锐[2]。从地区来看,临床教学资源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集中在各大高校、军区直属医院之中,而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医科高等院校缺乏足够的临床教学资源。

1.3临床教学难度加大 因重症医学其服务对象均为危重患者,诊疗活动关系患者生命,患者及家属为自身生命健康考虑,多拒绝配合临床教学工作,不仅减少了临床教学资源,还提高了现场教学的难度。

2 模拟教学的优点

现代医科模拟教学通过结合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模拟再现临床场景、仿真患者,构建解剖模型、局部功能型模型、生理驱动型等模拟系统,建立无风险但有医疗环境的教学环境,实现实践性教学[3]。尽管模拟教学其真实性、可操作性与临床教学有一定差异,但因其具有可重复性、调控性强、相对真实、针对性强、内容丰富、成本低等优点,不仅可弥补临床教学病例较少、患者不配合、临床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等缺点,还因其可量化操作、可视性强,能有效的促进医科学生规范诊断、操作,全面提高医科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3]。

3 医科模拟教学与重症医学教学中

目前国外因开展医科模拟较早,医疗资源充足、制度完善,其重症模拟医科教学工作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了提高了重症医疗水平。我国虽自改革开放与医疗事业改革以来,医疗经济、制度已得到极大改善,但临床教学资源供需矛盾必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存在,多数医科院校也无足够条件设立模拟教学机构,因此集中有限的资源建立过渡性的模拟教学站点成为首选[4]。

据重症医科教学需要,整合有限的教学资源,建立独立机构负责管理,以期能高效利用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制定模拟内容,排除教学效用相对较低的项目,集中性的针对现阶段急需的教学内容制定模拟内容。

科学的教学管理是发挥站点教学效用的关键。管理包括制定、实施教学方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与站点资源,改革重组课程体系与内容,制定教学提纲与计划,设计具体的培养项目、教学方案,编写相应的教案,据教案制定教学过程,行模拟教学。

针对重症医科教学,模拟教学的主要关键点在于模拟环境的真实性、操作的量化与确切;重症教学要求有较高的实践性,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规范操作,有助于培养医科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5]。

4 工作体会

笔者认为开展重症医学模拟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应考虑自身实际需要与现状,模拟教学对技术、管理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一定的资金、教学资源支持,医院应量力而行,集中有限的资源建设教学站点,可联系有经验、条件优越的医疗机构获得一定的支持;②科学的管理是发挥站点效用的关键,若管理混乱,僵化管理,流于形式,不仅不能发挥站点优势,还可能成为医院负担;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有效实施反馈是重点;③注重开放与创新,医科模拟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其涉及技术、领域较广,具有较强的提高空间,教学工作应集思广益,鼓励开放与创新;受教育学生自身体会是站点效用的具体体现,又因医科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能提出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站点教学人员应予以重视,促进站点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杰,刘胜,都微微,等.教学医院医学模拟教学中心运行及管理模式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9):2656-2658.

[2]郭红霞,陈红.仿真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27(9):2939-2941.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3)

1963年,天津市南开医院成为全国第一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地,1975年建立全国第一个中西医结合研究机构――急腹症研究所,1998年又实行强强联合,成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从1981年以来,南开医院一直是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分会的挂靠单位,并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的承办单位。以吴咸中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中西医结合外科,于1989年被国家教委列入全国首批重点学科,至今已先后三次被国家教委及教育部评定为重点学科,后又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和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单位。近十年来,南开医院医院先后制订了2001―2010年事业发展规划,“十一五”事业发展计划、学科发展计划和基本建设发展计划,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计划、国家“211”工程子项目建设实施计划以及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建设计划等,明确了医院总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吴咸中院士“高层次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借鉴部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的建设经验,将医院建设成具有我国医学特色的、以治疗普通外科疾病特别是急危重症等重大疾病为主要优势的优质学科群体,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学和对外合作交流的基地之一,成为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研究型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医院先后增设了胸外科、神经内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肛肠科、内分泌科等,加强了心血管科、妇产科、麻醉科、放射科,内镜中心等,为实现从“大专科、小综合”向现代化综合医院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医院还于2002年获得ISO-9000国际管理质量体系认证,后又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示范医院。200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

2创建部级重点学科,造就创新型学术团队

南开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学术梯队建设和学科建设。在吴咸中院士的直接领导下,长期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中西医结合专家共同奋斗、和谐交替、持续发展的局面。鲁焕章教授、李平教授曾先后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崔乃强教授连续当选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平、秦鸣放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都成为各自领域中全国著名专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学界最富活力且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

重点学科是既有科学分工又能协调发展的优质学科群体,具有中西医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医学与药学相结合、主干学科与公共技术平台相结合的合理结构与功能。根据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要求,医院对部级重点学科按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建设和发展,强调重点学科要适度发展二级项目。近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外科已先后分化五个二级项目,包括:全国中西医结合胆胰疾病医疗中心、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胃肠疾病诊疗中心、天津市微创外科中心、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症专科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等,并不断凝炼各二级项目的主攻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集中有限资源促进学术和技术创新。目前,已形成胆胰疑难病研究、胃肠疑难病研究、腹部微创外科研究、中晚期恶性肿瘤研究、急腹症主要治则和方剂学研究等六个主要研究方向,各主攻方向均体现以普通外科难治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这一总的目标,在采用现代医学技术的同时,注重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以探讨具有科学创新性的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中医药学的新的理论框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医药学继承、创新和发展。这一建设思路通过几十年的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承担的国家和市级重大课题包括:重型急性胰腺炎疗效标准的制定、外科危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制定、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的深入研究、阳明实热证病机传变规律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普通外科疾病微创治疗与中医药应用的病种诊疗方案研究、按中医治则归类进行中药开发的研究等。

近年来医院还采取有力措施,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医院科室顾问,并积极引进高级人才,为发展中西医结合脑病专科、心血管疾病专科、妇产科专科等创造条件。医院选派数十名科技骨干参加天津市中医理论提高班、中医研究生班或赴国内外研修,以提高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007年建立了天津市吴咸中院士学术思想研究室,深入总结吴咸中院士的学术思想,指导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最近,医院还做出向吴咸中院士学习的决定,学习他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开拓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宏伟抱负紧密结合起来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倾心钻研、科学思考、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习他“高风亮节立德、高瞻远瞩立功、高屋建瓴立言”的大家风范;学习他“慧眼识人、精心育人、成心昭人、甘为人梯”的宽广胸怀;学习他“矢志不渝、勇攀高峰、鞠躬尽瘁、奋斗不止”的忘我作风。

3继承创新,为创建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新体系而不懈奋斗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探索中,吴咸中院士带领他的学术团队始终以“肯定疗效,探索规律,改革剂型,研究机理”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总思路及基本内容,防止一方一剂的简单方法,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医中药与手术治疗合理结合,博采中西医两法之长,形成“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体系。这个辨证诊断体系包括:两个现代医学前提(即正确的西医诊断,对病理类型和轻重程度的正确判断,还要对发展趋势作出估计);三个中医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脏腑和病因病机辨证);对于病情较复杂或病期较长的病例还要进行分期、分型,依此作出个体化的诊断,为提高疗效提供依据。中西医结合治疗强调中西医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胆道感染和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几大类急腹症中,均制定了分期分型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与方法,明确了中医治则与方药的选定、手术指征与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等。在继承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研究总结出急腹症常用八法(即:通里攻下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理气开郁法、清热利湿法、温中散寒法、健脾和胃法和补气养血法)和常用系列的中药方剂。对于诊断明确、病理损害较轻的急腹症,如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60%以上的溃疡病急性穿孔、绝大多数的胆系感染、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和半数以上的非绞窄性肠梗阻,均可经过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取得良好疗效,实现了外科治疗学上的重要变革并取得新的突破。从1970年至1981年,陆续总结出版了《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手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新急腹症学》、《急腹症方药新解》等著作,并先后举办九期全国性培训班,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经验及研究方法。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确认为中国五项世界领先的医学项目之一。

1990年吴咸中院士发表了“在高层次上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临床诊治上的高层次结合提出了三项要求:(1)采用先进的诊断技术,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2)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取得优于单用西医或中医的治疗效果;(3)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观察或实验研究,能说明其疗愈机理。这对原来诊治内容与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吴咸中在高层次上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战略构想,南开医院以国际公认的两个外科难症即急性重症胆管炎和重型急性胰腺炎为主攻方向,进行多单位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取得了国际先进的临床疗效,并阐明了其疗效机理。此外,通过引进内镜腹腔镜技术,胆系结石的治疗也已形成阶梯化治疗方案,并首创三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胆系结石的新方法,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微创外科技术和手术疗法,构成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治疗学的三大手段,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在国内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吴咸中院士始终把继承、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出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医学和药学的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是学科创新发展的根本。在上世纪70年代初,B超、纤维胃镜与十二指肠镜在国外刚刚起步,他就敏锐地感知这项技术对于中西医结合的重大价值,立即派人到日本学习,并引进了相关设备器械,使中西医结合诊断达到先进水平。通过采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和引流(ERCP+ENBD)联合中药“清解灵”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使这一困扰肝胆外科的危重性疾病的病死率由当时的20%左右降到1.1%。这项工作是药物、手术、和微创技术三种治疗方法完美结合的范例,标志着中西医结合进入向高层次发展的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刚刚开展腹腔镜技术,他再次感到这项技术对中西医结合腹部外科的潜在影响,并在国内首批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他的指导下,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技术开展肝外胆管结石的两镜联合手术和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技术开展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三镜联合手术,均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居国内一流水平。在手术前后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加强了清热利胆效应,促进残存胆泥的排出,均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南开医院在吴咸中院士的领导下又陆续出版了《急腹症研究》《腹部外科实践》、《急腹症方药诠释》、《中国急腹症治疗学》、《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手册》等专著,代表着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治疗学已经不断完善走向成熟阶段。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的诊疗原则和基本方法已载入《黄家驷外科学》等权威著作,《中国急腹症治疗学》一书也曾获立夫中医药著作奖。

4以腹部外科急危重症为主攻方向,取得重要突破

吴咸中院士特别强调在腹部外科疑难重症诊治上发挥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并进行了系统研究。急性重症胆管炎、重症急性胰腺炎与多种外科疾病引起的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不但提高了临床疗效,也说明肠屏障功能障碍在MODS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用“通里攻下法”治疗干预肠道是一个独特而有效的治疗途径。

4.1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

20世纪80年代以前,本病死亡率在10%-30%之间。其后,国内外曾开展手术引流和内窥镜鼻胆管引流(ENBD),疗效有所提高,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吴咸中教授等1990年前后曾两次对手术引流与ENBD加内服中药治疗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ENBD加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手术引流组及单纯ENBD组(简称对照组)。1983~1990年治疗组200例病死率为1.5%,而对照组的70例病死率为14.3%;经进一步改进中药配方后,1992~1995年治疗组177例病死率进一步下降至1.1%,而对照组的36例病死率为11.1%,达国际领先水平。

对ACST的病理生理研究表明,在ACST发病过程中,既有胆源性败血症又兼有肠源性败血症,同时按中医辨证投予“清热解毒”及“通里攻下”的中药有利于促进败血症的消除,从而更有利于病人的恢复。ENBD加“活血清解冲剂”现已成为ACST的常规治疗,使该病不再是病死率很高的可怕疾病。

4.2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重症急性胰腺炎一直是一个病死率很高的危重疾病,在20世纪90年代初,其病死率仍在30%左右。为了改善该病的治疗,降低病死率,吴咸中院士等为此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80年代中期(1983-1986)报告的29例中,病死率为33.3%;90年代初期(1990-1994)报告的84例中病死率为25.6%;90年代中后期(1993-1996)报告的145例病死率才降到16.6%,为全国领先水平。病死率降低的关键除不断改善全身支持治疗外,显然与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改进分期分型辨证治疗有关。吴咸中院士等专家按病程将SAP分为初期(气血瘀闭期)、进展期(毒热炽热期)、恢复期(热去正伤期)进行分期论治。初期重用“通里攻下”,以大承气汤或“清胰陷胸汤”为主;进展期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辅以“通里攻下”,代表方剂为“清胰汤”或“清胰承气汤”。这一成果也被国内一些有影响的中心采用,全国SAP治疗指南亦予采用。

4.3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MODS/MOF的治疗

一项大样本MODS的外科病人进行以“通里攻下法”为主治疗的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病死率为16.25%,而对照组则为33.33%,中西医结合组的器官衰竭数也显著低于西医对照组。在机理研究中,发现“通里攻下法”能有效地缩小SIRS/MODS病人的内毒素池、保护肠屏障、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保护靶器官,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吴咸中院士等专家还组织天津市四个医疗中心采用随机、对照、大样本、多中心的协作研究方法,观察“通里攻下法”在的腹部外科危重病、烧伤、急性创伤和具有里实热证的内科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将202例病人,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对照组)105例和大承气颗粒联合西医治疗组(治疗组)97例。采用以“通里攻下法”为主的综合疗法,能显著减少MODS的发生率,因而显著降低病死率。并证实以大承气颗粒为代表方剂的“通里攻下法”还可以调整抗炎与促炎二类细胞因子免疫平衡,发挥脏器保护功能作用,由此减少SIRS/CARS/MODS的发生。

5首倡抓“‘法’求‘理’”的研究思路,促进理论研究

在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的初期阶段,吴咸中院士即在全国率先提出“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研究思路。他把中医的“理、法、方、药”视为统一的整体,指出在理(生理、病因、病理)的指导下,认识、诊断疾病,进而规定出治疗原则(法),提出具体的治疗方药。因此,“法”是一个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吴咸中院士提出,对代表“法”的方剂和药组进行研究,不但可阐明中药的作用机理,也便于向上推断“理”的实质。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吴咸中院士等专家对“通里攻下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理气开郁法”等代表方剂和药组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在“九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攻关课题“优质高效复方中药的示范开发研究――大承气颗粒研制”,对“通里攻下法”代表方剂大承气汤进一步进行开发,最终形成优质高效的大承气颗粒,已进行了成果转让,并在多项科研课题中应用且得到临床验证。吴咸中院士等主持的“通里攻下法”的研究揭示了其“胃肠效应”、“腹腔效应”和“整体效应”的作用机理,证明中医“下法”具有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清除肠道菌毒、缩小内毒素池、保护肠屏障、抑制过度炎性反应、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等综合作用,从而可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进而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这不仅使中医药的经典方剂为防治危重症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揭示出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法的科学内涵,丰富了中医药“肺与大肠相表里”等学说。以“法”为研究对象的“治则”研究开创了急腹症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的一条新途径,是研究方法学的创新。吴咸中院士、崔乃强教授主持的“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于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MODS的发病机理与中西医结合防治深入研究”于2006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成为南开医院标志性成果。

吴咸中院士通过对代表“法”的方剂和药组的研究,提出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假说,进行了活血化瘀药物对“通里攻下法”的增效作用、活血化瘀药物对“理气开郁法”的增效作用、活血化瘀药物对“清热解毒法”的增效作用等研究,活血化瘀药对清热利胆药物的增效作用、活血化瘀药对通里攻下药物的增效作用,均通过成果认定,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在此基础上所承担的“按中医治则归类进行中药新药研发”的课题,可能为“中药板块学说”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应用前景,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创新点。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4)

一、人才队伍建设:重症医学科(ICU)是一支年轻化、朝气蓬勃的队伍,还是一个儿童时期,还未发育健全,行走还不稳定。要想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专业人员来适应科室发展,必须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ICU有固定医师3名,护理人员9名。争取在上半年前能引进ICU住院医师1名、续派出1名人员进修学习。护士可从我院护士中挑选优秀者,知根知底,利于科室快速发展。目前医师队伍中有1名副主任医师,2名住院医师,存在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建议领导加大我科室人员的培养或该类人才的引进。

二、设施、设备的利用与引进:ICU集中了诸多高端医疗设施及设备,可对各种类型危重患者集中救治,实现多脏器功能替代治疗。目前我院ICU拥有的医疗设施、设备有:多功能床8张;防褥疮气垫床4张;呼吸机4台(包括有创呼吸机3台,无创呼吸机1台,);监护系统包括中央监护仪及床头监护10套;GE除颤仪1台;输液泵及注射泵台共15台;电子降温毯1套;振动排痰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空气压力波治疗仪1台;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1台;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

1台。由于现在医学发展较快,治疗危重患者的方法和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实用。现在床旁气管插管对危重病人来说,是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因此建议领导们在2017年给ICU添设一台可视喉镜,便于我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插管,更快更好地为危重患者服务,挽救他们的生命,造福老百姓。

三、业务技术发展:目前我院ICU已成功独立开展起来了,受益匪浅。有许多我院以前没有的新技术、新项目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如血清乳酸动态监测及APACHEⅡ评分对危重患者预后与疗效的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危重病补液;脓毒症血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有创和无创以及转院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等等。在开科这一年多来,ICU每一天都在开展新技术,遇到新的挑战,上一个新台阶。ICU业务技术的发展空间极大。我们不甘落后奋力直追。在不耽误正常工作情况下,积极参加部级、省级的各种ICU学术会议或培训,紧跟国内ICU发展形势,努力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并实际应用于临床。2017年预备与总院脑外科联合,开展脑出血、硬膜下血肿手术,术后直接送人ICU进行监护,为边远山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科研及业务学习:ICU目前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2017年将继续倡导学习之风,定于每周四下午17:00举行科室内业务讲座,同时有记录。不定邀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ICU专家来我科授课,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室2017年要求要有论文和论著发表。鼓励外出学习归来

者要有一次讲座,多组织科内病历讨论。不定期举行科室内操作技术考核、理论考核等,提高医护人员工作及学习积极性。

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定:继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定,同时严格规定患者家属探视制度,严格消毒隔离制度规定,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严密监控VAP、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成立专门质控人员,随时督促检查。每日均有院内感染监测记录。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5)

1.1预见性沟通

预见性沟通建立在良好的综合知识、正确诊断、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其通常用于处于疾病进展期的病人。病史、体检、辅检、综合分析是预见性沟通的四块“基石”。详细询问病史是建立医患沟通的第一块基石,按照“起病时间缓急因,主诉的性质与‘三程’,治疗经过伴随症,一般情况要详问”的病史询问顺序,开始与患者建立沟通的基础,有时对于特殊病例,甚至可能需要询问病史之外的生活方式。仔细的体格检查是建立医患沟通信任的第二块基石,其不但可以获得有意义的体征,而且还可以增加补充问诊的线索,发现潜在的兼证和并发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疗有轻体检、重辅检的倾向,这不利于医患沟通的开展。辅助检查结果分析是构成医患沟通的第三块基石。综合判断是建立医患沟通信任的第四块基石。需要指出的是良好的三基训练、丰富的临床知识是正确判断预后的基础。有了这四块基石,预见性医患沟通才有保证。预见性沟通也用于伴随症的沟通。伴随症发生医疗意外是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没有检测出的伴随症。我科曾经收治1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的老年患者,该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对于患者的肝硬化失代偿导致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患者家属已经有充足的认识,但对于2型糖尿病和老年原因导致的心脑血管病风险伴随症认识不足,对此,给予适时告知沟通是十分必要的。本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脑出血,由于有适时告知沟通做铺垫,未出现医患矛盾。

1.2适时沟通

适时沟通是医患沟通最主要的方法,它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演变、体征变化,结合已有的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治疗、预后进行适时告知,具有“现在时”为主的特征,沟通内容可能与发生了可以预料的或者没有预料到的并发症和伴随症有关。例如,我科就发生过老年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脏骤停的病例,由于沟通及时、准确,与病理报告相符,化解了医患纠纷。

1.3补救性沟通

补救性沟通一般是指发生医疗意外以后的医患沟通,常见于误诊、漏诊、并发症、伴随症出现危重、致死、致残后的沟通。实际上,误诊、漏诊不完全是因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临床经验及责任心不强。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不确定的行业,即使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检测技术,国内外一致承认确诊率也只有70%,危重病抢救成功率70%~80%。例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病率已经得到公认,但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HCC认知不足,发生HCC后的沟通就是一种补救性沟通。我科就发生过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HCC,并发生医患纠纷的事件,对此我科进行了总结,发表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中发生原发性肝癌24例临床分析》,[1]并在抗病毒治疗同意书上增加了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仍有发生肝癌可能性的内容,使补救性沟通转化为预见性沟通。

2规范医患沟通行为对促进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规范的医患沟通对医疗质量、医疗效果及医疗安全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医院科室的学科建设。

2.1尊重患者,依法守德,换位思考,规范沟通

医患沟通是技术与情感的交汇。要以法律、法规、规章、专业知识等书籍作为沟通的依据,依法守德,而不是信口开河;针对患者的病痛要感同身受,深入到别人思想里,体验他人的感受。[2]这样的沟通显示了沟通者的学术水平、法律水平及人文关怀,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例如,为了规范诊治不明原因发热,我科建立了PDCA循环,将医患沟通放在诊疗计划中,保证了医患沟通的计划性。

2.2科学分析,留有余地,留下证据

医患沟通要用共同价值观的理念,即战胜疾病的共同目标进行沟通。但医患沟通一定要科学分析,一定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不应为引起病人重视,把病情讲得过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对治疗不利;某些病,与患者亲属沟通应实话实说,对患者有时则需要“善意的谎言”。沟通语言应将医学专业语与通俗性语言相结合,让患者清楚并理解沟通的内容。同时,医患沟通要留下证据,对重点沟通患者留下患方签字的文字依据。对医患沟通签字人一定要确定法律关系。

2.3科室文化建设是医患沟通的助推剂

科室文化建设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考虑管理行为,充分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性的完整和现代人需求的多样性,利用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来达到管理目标。科室文化是一种渗透于科室一切活动之中的精神内涵,是科室的灵魂所在。[3]我科建立的“患者至上,质量第一”“严谨、敬业、求实、创新”的文化,形成了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成为学科建设的不竭动力,对医患沟通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室在文化建设上,坚决抛弃“生物医学模式”将“人”变成了一个个“器官、组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病人看成是患病的“人”,而不仅仅是“病”,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文明用语。感染性疾病科的主要患者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疗程长、效果差,在文化建设中经常用美国医生特鲁多的两句流传广泛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摒弃了医学的人文性,就等于失去了医学的本质属性”,强调关爱患者的重要性。科室服务人性化,受到患者广泛赞许。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6)

新生儿科创建于1953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2005年成立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最大的新生儿医疗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科研基地之一。

科室主任风采

陈超,新生儿科主任,儿科学系副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生儿呼吸和危重症、早产儿脑发育及脑病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等研究。

重症医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介绍

重症医学科为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学组副组长单位,上海市小儿急救中心之一,上海市唯一拥有危重儿童转运系统的单位,拥有“院院转运-急诊-ICU”的急诊危重症救治体系。专业设备居国内领先,是上海市唯一可以开展儿童人工肾、人工肝和人工心肺支持体外生命支持的单位。

科室主任风采

陆国平,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儿童呼吸与急救专业硕士,儿童心血管专业博士。主要从事儿童急诊和重症医学。

消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介绍

消化科2011年入选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组长单位。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小儿内镜操作以及危重儿营养支持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业特色包括急慢性腹泻、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病的诊治;儿童炎症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儿童内镜诊治(儿童经鼻胃镜、结肠镜、小肠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等)、儿童过敏性胃肠疾病、慢性肠道疾病患儿的营养支持等。

科室主任风采

黄瑛,消化科主任、内镜室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胃肠镜诊治、儿童营养支持等工作。

中医儿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介绍

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1985年成立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室,开展儿科疾病临床诊疗和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深入研究。经过5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对多种小儿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对性早熟的中医诊治及机理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11年整体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目前为上海市四所儿童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中西医结合小儿专科。

科室主任风采

俞建,中医科主任医师,复旦大学授课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疗儿科疾病,尤其对青春期医学——性早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及机理研究以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有专长。

小儿外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专业

科室介绍

小儿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单位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包括新生儿外科、普外科、肿瘤外科、微创外科和神经外科。专业组包括:新生儿组、肝胆组、肛肠组、肿瘤组、微创组、神经组、整形组、创伤急救组,涵盖小儿所有疾病的诊治范畴。

科室主任风采

郑珊,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生儿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曾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资助。

心血管中心——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专业

科室介绍

心血管中心是全国著名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心。常规开展房缺、室缺、动脉导管、各种动静脉瘘的封堵治疗、瓣膜和血管的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及电生理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尤其在小婴儿及新生儿的介入治疗如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方面具有丰富经验。2000年小儿心血管专业被确定为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专业。

科室主任风采

贾兵,心血管中心主任,心胸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儿心胸外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和胸部如肺、食道、纵隔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感染传染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专业

科室介绍

感染传染科目前是上海市儿童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和脊髓灰质炎的定点医疗单位。几十年来,专业科研工作从重症传染病的治疗和抢救逐渐扩展到感染性腹泻病、乙肝疫苗及HBV母婴传播的阻断的研究、婴儿肝病综合征、手足口病、麻疹、流感及细菌性传染病的耐药基因等各个方面,先后获得各类科研课题48项,406篇,其中英文论著32篇,科普文章40篇。

科室主任风采

俞蕙,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小儿肝病及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预后、机理有一定的研究。

肾脏风湿科

科室介绍

儿童肾脏病专科病房成立于1954年,2005年肾脏专业组更名为肾脏风湿科,是国内从事儿童肾脏和风湿性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基地之一。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在研项目3项),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项,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相关课题10余项。

科室主任风采

学科带头人

徐虹,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多年从事小儿内科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科研教学工作。

科室主任

沈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肾脏和风湿性疾病的诊治,近年来特别关注儿童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透析/肾移植)。

神经科

科室介绍

神经专业成立于1978年,是当时全国成立最早的儿科神经专业之一。神经科门诊诊治疾病包括:儿童癫痫、热性惊厥、偏头痛、多动症、抽动症、各种病因所致的儿童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等;神经科病房主要诊治疾病包括:中枢神经感染、癫痫持续状态、炎症性脱髓鞘病变、难治性癫痫、神经变性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危重症与疑难病诊治等。

科室主任风采

学科带头人

王艺,神经科学科带头人,现为儿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授课教授。主要从事小儿癫痫的诊断与治疗、小儿惊厥性脑损伤的机制和保护干预的研究以及相关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科室主任

周水珍,神经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儿内科常见病,特别是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儿童癫痫、热性惊厥、重症肌无力、脑性瘫痪、多发性抽动、多动症、儿童头痛、睡眠障碍、中枢感染、儿童发育障碍等。

内分泌科

科室介绍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遗传实验室和同年开设的内分泌门诊,2009年正式改名为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科室参与承担遗传代谢病的质谱日常筛查和基因诊断技术的临床开发,在有机酸血症、染色体异常、儿童糖尿病、矮小症、性早熟、性发育异常、肾上腺和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建立了疾病临床综合诊断治疗、质谱筛查、基因诊断、产前诊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是目前国内少数几个能提供多病种、系统化服务的单位之一;也是国内少数几个承担过国家II、III类药物临床试验的单位之一。

科室主任风采

罗飞宏,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矮小症、糖尿病、性早熟、有机酸血症等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应用基础研究。

血液科

科室介绍

血液科是国内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诊疗中心之一。主要诊治各类儿童血液肿瘤疾病及贫血、出凝血疾病,并承担肿瘤患儿导管护理、小剂量化疗及输血等门诊支持治疗;血液实验室设备精良,拥有骨髓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染色体细胞遗传技术和FISH分子基因诊断技术等先进血液肿瘤疾病诊断技术和能力。

科室主任风采

学科带头人

翟晓文,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副组长,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学术带头人,院长办公室主任。致力于儿童血液肿瘤患儿药代遗传学与疾病治疗预后等相关研究。

科室副主任

李军,血液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为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委员。擅长各类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诊治。

呼吸科

科室介绍

呼吸科建立于1978年,主要从事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临床研究和临床教育。具备专科病房、专科门诊、脱敏治疗室及肺功能室、纤维支气管镜室及呼吸睡眠检测室等专科检查手段,并且具备一个专业梯队合理的医疗人才队伍,多数医生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具有对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和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

科室主任风采

王立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病专业负责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儿科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慢性咳嗽等疾病。

临床免疫科

科室介绍

临床免疫科创建于2011年4月,目前是国内从事小儿免疫工作的重点单位之一,其前身是儿科研究所免疫研究室。临床免疫科诊治的疾病范围较广,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各种免疫力低下(如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儿童过敏症(食物过敏等),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等各类免疫相关性疾病。

科室主任风采

王晓川,临床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免疫缺陷、免疫低下、小儿过敏性疾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儿童免疫发育与疾病,免疫缺陷病临床与研究,过敏性疾病的免疫调节与预防研究,过敏性疾病临床与研究。

药剂科

科室介绍

药剂科工作开展于1952年,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立最早的科室之一。科室主要功能是负责医院药学工作的药事管理、药品采购供应、处方及病区医嘱调配、医院制剂生产与质检、儿科临床药学实践及儿科临床药理学研究,涵盖药物临床使用评价、血药浓度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药物情报资料管理、药物咨询服务等工作,并承担药学专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以及科研工作,多年来为全国药学领域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专业人才。

科室主任风采

李智平,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医院GCP机构办公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欧洲发育围产儿科药理学会会员。

信 息快 递

上海市岳阳医院

伦理审查平台建设工作受肯定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7)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2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同时还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鉴定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院分会常务理事、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主编等。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xx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20xx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xx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 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xx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xx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xx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xx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8)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2000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0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04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04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05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06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9)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2000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05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04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04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05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06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10)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2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同时还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鉴定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院分会常务理事、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主编等。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xx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20xx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xx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 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xx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xx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xx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xx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上一篇: 数学思维的主要类型 下一篇: 财务费用分析的内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