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发展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6 16:29:22

人民银行发展前景

人民银行发展前景篇(1)

 

互联网财政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的定位、优化业务服务等,利于社区银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发展。本文笔者将下文详细分析和论证。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社区银行

 

国内学者对社区银行的界定是在一定区域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而美国所界定的社区银行为当地吸收存款并向本地区提供交易服务的资产小于10亿美元的金融机构。尽管对社区银行的理解不同,但关注是相同的,原因在于社区反应一个国家银行的重要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金融持续扩张下,银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就以2010年至2013年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说,在这一期间互联网金融产品规模扩大了三倍,银行业普遍出现了“存款搬家”的现象,线下银行的发展受到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银行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占有渠道、拥有金融资源成为银行发展的关键。社区银行作为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银行,其具有坚定的服务群体,可以使其发展稳步进行。但在互联网金融强烈冲击整个金融行业的情况下,社区银行应当做适当的战略调整,如设置社区银行网点、开展网上便捷渠道、增添互联网银行业务等,扩大社区银行渠道、提高社区银行服务水平,如此可以使社区银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服务的必要性

 

1.现有社区银行服务形式

 

目前,国内持牌上岗的社区银行较多,第一批发放的社区支行牌照中,民生银行获批的社区银行就有700多家,除此之外,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也相继获批,开设了社区银行。但综合国内各个地区各个社区银行服务的分析,确定社区银行服务形式主要有:

 

其一,出于渠道属性考虑,设置自助服务,如人工咨询、自动处理、优化服务等,使客户感受到自动银行服务的便捷。

 

其二,出于服务属性考虑,在银行相关业务服务的基础上,增设了附加服务,如代缴水电费、代送鲜花、代办签证、代收快递等,使得社区银行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方便居民,让居民更加青睐社区银行的应用。

 

其三,出于空间属性的考虑,增设书报区、儿童专区、培训馆等扩展性区域,方便用户使用,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如此也可以吸引用户。

 

其四,出于时间属性考虑,避开上班高峰、下班高峰,适当的调整服务时间范畴,满足不同行业人员的金融服务需。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服务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服务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2.1良好的社区银行服务,可以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在推行业务活动方面越来越困难,如此会使银行议价能力降低、获利空间减小。此种情况下,银行需要拓展新的客户,以此来增加银行的经济效益。因社区银行具有便民性,对社区银行服务予以优化,可以吸引更多客户,如此银行的用户群将会扩大,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国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国民需要银行服务,此时优化社区银行服务,满足普通国民的需求,如此也可以增加社区银行客户群,为银行带来经济效益。

 

2.2树立普惠金融理念,促进社区银行发展

 

2005年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理念,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第一次将普惠金融理念写入党的决议,目的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真正将保障社会民生、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此种情况下,我国社区服务树立普惠金融理念,考虑用户需求,优化银行服务,可以使银行业务服务水平提供,优惠于用户,方便于用户,如此可以促进社区银行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发展之路

 

1.社区银行的正确定位

 

基于当前社区人口结构、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对社区银行予以正确定位,即满足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少的人群的面对面银行业务需求;满足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多的人群的虚拟化银行业务需求。通常,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少的,家庭主妇或中老年人,对互联网金融了解不多,不懂得互联网金融操作流程或不信任互联网金融服务,为此需要社区银行提供实地服务窗口,为其办理业务。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多的青年人,更看重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如此需要社区银行设置线上银行业务,满足青年人金融服务需求。

 

2.社区银行的服务优化

 

基于当前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社区银行服务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如此可以使社区银行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社区银行服务优化,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内部渠道优化。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社区银行应当充分利用网络银行渠道,开设网上银行体验,使广大用户感受到银行业务办理的方便、快捷。就以自助终端服务来说,开设快速办卡服务,如此用户可以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办卡业务,无需到社区银行排队等候,办理银行卡,这可以大大节省用户时间,为用户带来便利。

 

其二,外部渠道建设与共享。社区银行应当摒弃“自己做业务”的思想,与物业或快递公司等单位合作,扩大银行业务服务范围,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如此可以提高社区银行服务水平。例如,社区银行与高端妇幼医院合作,为客户提供医院住院优惠等服务,如此可以满足这些妇幼服务需求的用户,使对社区银行服务认可。

 

结束语

 

人民银行发展前景篇(2)

所属行业:银行业

个股特色:参股金融,民营控股,人民币升值

在人民币升值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无疑是人民币升值最大的受益者。作为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前景看好。

稀有的金融银行股

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0年12月19日,中国民生银行A股股票(60001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4年11月8日,民生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58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私募发行次级债券的商业银行。

民生银行作为国内少有的民营资本控股的金融银行股,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与进入门槛的限制,存在着资源垄断优势,这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较好的发展背景和平台。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核心行业的金融银行业也将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机遇,但是由于民营资本的控股,使得民生银行从成立伊始便有着优良的市场基因,在运营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均领先于同行。

优良的业绩天资

全新的体制、适宜的机遇使民生银行快速成长。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民生银行总资产规模达7004亿元,净利润38.32亿元,存款总额5833亿元,贷款总额(含贴现)4474亿多元,不良贷款率1.23%,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2007年6月,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两大寿险公司与民生银行签订协议,分别斥资54.48亿元认购后者定向增发股份各7.14亿股,各占其定向增发后总股本的4.93%,108.96亿保险资金入股民生银行。

同时,公司定向增发完成后,民生银行的净资产大幅度上升,该公司在今后的两三年内不再需要为资本充足率而担心,资本实力的提高也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民生银行每股收益0.38元,2007年一季度每股收益0.11元,利润11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25亿元,同比增加161.24%。据平安证券研究机构的公司调研,预计民生银行2007、2008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4元和0.68元。

巨资参股券商

券商概念无疑是今年以来最牛气的板块,许多股票的股价高达50元甚至100元以上,参股广发证券的吉林敖东股价最高时曾超过130元,辽宁成大接近80元,而民生银行参股券商的规模和实力绝不亚于这两家公司,但股价却只有13元左右,投资价值被低估的严重程度不难看出。

资料显示民生银行持有已经成功借壳上市的海通证券3.86亿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4.43%。是两市当中参股海通证券股份最多的一个。在其他参股券商品种都强劲上攻,海通证券即将上市之际,公司持有的海通证券股权必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拉升空间。

公司还与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和三峡财务公司三方在中国共同发起设立民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亿元,其中公司出资1.2亿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60%。参股券商和基金公司题材将会更好的激发公司股价的交易性机会。

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幸福

在过往的2006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经济学家仍纷纷乐观预期,人民币汇率在2007年有加速升值趋势。

银行股无疑是人民币升值受益最大的板块。因为人民币升值,对资金吸引力增加,无论是从事于房地产等实业经济的资金,还是从事于虚拟经济的期货、债券、股票的资金,最终都会汇聚在银行体系,这对国内银行的资产质量、资本金充足率、中间业务拓展、赢利模式等都产生积极影响。

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导致银行外币资产缩水,但是,目前的上市银行中,除中国银行外,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占银行总资产比重较小,实际影响十分有限。从国际资本市场经验看,当本币升值时,意味着银行持有大量债权的价值上升,特别是间接融资在我国还占据绝对优势,单单人民币升值因素,就能够提升国内银行(包括上市银行)的资产价格。

在这样一片阳光的大背景下,随着股指期货的对冲功能逐渐被市场所认识,以及主流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大规模资金将积极介入到标的股票之中。

人民银行发展前景篇(3)

{3}吴雨,刘铮,李延霞.网络银行“踢馆”未来银行啥样.决策探索(下半月),2015,(02):80

{4}苏雪燕.蚂蚁金服联合博时基金等推出全球首个电商大数据指数.http:///fortune/2015-04/09/c_127672642.htm,2015-

04-09

{5}朱彤.初探网络银行在我国的可行性.现代商业,2014-08:77-78

人民银行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

大数据;民营银行;市场定位;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23

1 大数据的产生与特征

21世纪是快速发展的时代,而与这个时代与时俱进的产物是――大数据。大数据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被人们提及和使用的一个新词汇,指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中增速惊人的数据量,在国外已经多次出现在封面和新闻视频上,在中国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各个商业及服务业等领域。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以确定企业接下来的经营活动。拥有大量的数据,且善于运用的公司,必将有好的发展前景,时代在变迁,技术在更新,一切都要与时俱进。

大数据有很多特征,大体上讲就是运用新系统、新工具的技术,挖掘出具有潜价值的东西,大数据的特征显而易见,业界用“4V”来概括这些特征,而正是这些特征促进了时代的进步,也对我国金融行业产生了影响,想要更深入的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全面了解大数据的本质特征,并与传统数据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就某种角度而言,大数据是一项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先导性的新技术。总之,大数据技术就是海量数据中将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快速挖掘出来,并加以分析利用的新技术。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该技术具备了走向广大企业的潜力,同样因为大数据时代的这几个特点,使得各个领域都需要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要有效的利用有用的信息,挖掘出对自己行业有利的信息,从而进行精准的营销,这是每个公司现有的最大挑战。

2 大数据时代对银行业的影响

传统银行业是指具有资本、工作人员、网点、客户等资源的实体银行,是以客户的需求、市场竞争情况来确定经营模式和战略目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企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合理分析利用现阶段拥有的客户的数据资源,并且对其进行深度挖掘,找出客户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出适合目标客户的新产品,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的服务和交易将以互联网、移动数据为平台,这样能够更加便捷、高效为客户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银行业在市场定位上要考虑现有的条件和机遇,充分合理利用互联网,挖掘出客户真正需要的信息,开发出更加便捷的产品,掌握住战略高地,借鉴其他经验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

(1)对银行业传统经营范围的影响。传统的商业交易中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是分别开的,然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将同时存在,银行业将不局限于自身的经营范围,将会与其他的商业活动共同发展。所以,可以想象得到未来银行业将不局限于现有的银行业务和非银行金融业务,而是要进军与交易相关的信息业和物流业,其他企业也会渗透到与之相关的金融业,即传统的经营范围会日益变大。

(2)对银行业传统经营方式的影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业更多的将以互联网为服务平台,银行业的经营方式将发生彻底改变,首先,在产品的营销和开发方面,银行加大对目标客户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判断,探索目标客户的服务需求,然后根据客户需要、市场需求展开定位,进行营销,这样能够精准的服务客户、精准营销。在风险控制方面,传统银行业尽管引进了很多数据分析技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系统对客户本身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对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评估判断更为精准,这种方式极大的避免了传统凭借经验办理业务的方式。

(3)对银行传统盈利模式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正在从高速向中速过渡,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在不断加深,这种情况下,传统银行业通过赚取净息差获得盈利的运营模式将不能继续,信贷成本降低的范围缩小,因此,银行业未来的效益增长会放缓,经营压力会日益增加。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业能够通过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分析、挖掘,以日益发达的互联网和电子渠道为平台,给客户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产品服务,提高客户的舒适度。并且,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状营销结构为银行业拓展电子商务、加强财富管理、接资本市场等业务提供了新的空间,而这些业务将要成为未来银行运营的主要服务方式。

3 大数据时代民营银行新的经营模式

通过对目前金融行业的营销模式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往的金融营销模式已经跟不上金融业发展的步伐,以银行业为例,传统银行业不注重营销,是被动的营销方式,银行缺乏互动,缺乏风险意识,也没有较为准确的风险定价能力,传统银行所依靠的只是自己单一的数据,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也无法得到用户的真正满意。另一方面,传统银行业并没有实现体验营销,顾客缺乏体验感,只是盲目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没有充分利用银行业本身所拥有的大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民营银行的运营方式定会与传统有所不同,要根据大数据的特征针对性的去经营,以下是针对我国现有的三家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进行的对比和研究。

(1)微众银行的个存小贷模式。与传统银行相比,微众银行的与众不同在于交易方式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抛弃了以前柜台和网点办理业务的运营方式,它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信用评级,通过人脸识别的新技术进行无柜台、无网点、无担保的全新运营方式。这个业务的创新就在于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所有的金融业务,使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真正做到快速、准确、公平。

(2)温州民商银行的特定区域存贷款模式。温州民商银行立足服务中小企业,整合资本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新途径,合理补充国有银行中产生的信贷盲区。民商银行的优势是初期能够利用股东资源拓展业务,以便使得银行能够生存下来,而后立足于服务地区,为本地企业的创新提供融资。温州民商银行立足服务本地中小微型企业,合理利用自身服务好、经营活、效率高的优势,走有自身特色的、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它以产业链金融等为特色,与已有银行形成错位竞争,为中小微型企业和小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和灵活多变的产品,努力做中小微企业和小区居民的综合金融业务服务商。

(3)天津金城银行的公存公贷模式。通过华北集团、麦购集团为主要发起的天津金城银行,以天津地区的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服务基本立足点。关于天津金城银行的经营模式,现在业界还没有具体的描述,但通过与上面两家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对比可以看出,天津金城银行的营销模式将突破传统银行所使用的服务形式,建立属于天津中小微企业精准定位的营销。

(4)三家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对比。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共有四种经营模式,即小存小贷、公存公贷、大存小贷、特定区域。以上分析的三家民营银行,都有各自定位的经营模式,如表2所示。

这三家民营银行都有一定的立足点,并没有将银行的所有业务全面展开,这对民营银行自身的发展是有一定好处的。民营银行要生存就要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有自己与国资银行不同的产品、服务,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放在自身的强项上,这样既有利于使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与国资银行形成互补,使国内金融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当前环境下,国资银行与民营银行的业务展开对象将发生变化,国资银行有国家政策扶持,可以继续对风险领域进行融资投资,例如房地产行业,民营企业则能依靠自身服务好、便捷、高效的优势发展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4 大数据时代民营银行的经营对策与建议

(1)目标市场为所在地区和中小微企业。首先,作为一家民营银行新进入者应该选择目标市场为银行所在地区(城市)。其主要理由是:一是刚刚起步规模小,不适合过于高调的传播。二是选择优质客户要充分了解本地客服信息,防范风险。三是民营银行当地知名度高,有利于业务的迅速开展,建立信誉。四是在不同的地方,银行监管部门也有很多政策限制,监管过于严格。其次,以中小微企业服务为基本出发点。考虑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应该选择进攻策略。基于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主动自觉把握机遇和风险并创造性的发挥发展自身优势把握,实现质量和数量的扩张。

(2)与大型银行错位竞争。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小规模的民营银行与国资银行直接竞争是很不明智的,因此民营银行可与其他金融机构广泛合作。民营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协力合作,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目标客户的未来发展和偿付能力做出预测和评估,这种合作相应的减少了银行对客户的监督和评估环节,减少运营成本,同时还能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额外收益;通过与融资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能够学习其他企业在小微企业贷款审查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同时在一些合作项目上对贷款企业进行协同审查、评审,以最大程度上控制风险,进行风险分配,有效地防范贷款风险的集聚。

(3)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民营银行成立伊始就要适应当前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因此必须依靠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来吸引客户,获得自身发展。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依靠的是民营银行对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创新。民营银行与国资银行的立足点不同市,因此在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创新时,在吸收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更要充分考虑和结合中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和特点,充分合理运用互联网金融便捷、高效的长处,挖掘出自身客户所需的服务品种,提高服务态度,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4)有针对性地布局网点。网点是实体店业务办理的主要平台,是现阶段银行的主要组成元素。良好的网点选址和布局,是民营银行展开自身业务的基础。同时,必须考虑到的是,民营银行本身的经济实力有限,对于网点的资金投入也有限,不可能依据大型银行区域划分的网点布局原则,而更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布局网点,尤其要在中小微企业聚集的创新创业园区、工业园区、商品批发市场、居民聚居区等地开设网点。通过在目标客户集中的区域开设网点,对民营银行业务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在目标客户集中的区域开设网点,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银行和客户的成本。另一方面,民营银行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企业认可,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更可以使得银行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用信息,在获取客户信息方面得到优势,使得民营银行具有的信息优势充分地发挥。

(5)借鉴“直销银行”的模式。直销银行是一种全新银行运作模式,它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银行业务的办理,没有实体网点,目标客户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办理业务,简单的操作电脑和手机就可以办理业务。这种运营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实体网店的经营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且依靠互联网快捷发达的信息传递可以获得客户对银行的反馈,是银行自身进一步得到提升。民营银行可以将直销银行的运营方法借鉴过来,并且进一步升华,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依托互联网的银行业务。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很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相关的操作更加方便,便捷的电子银行已经成为银行消费者选择的一个因素必须加以考虑。电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民营银行在为目标客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为银行自身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6)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鉴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金融制度安排和民营银行本身的一些性质等因素,民营银行在市场中的风险较大型银行更高。因此,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操作过程中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严格控制风险,这是民营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新成立的民营银行要向成功民营银行学习相应风险控制经验。比如泰隆银行,浙商银行等民营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方面,与其他大型银行相比具有比较优势。浙商银行通过将投行业务跟小企业业务嫁接起来的方式,向捆在一起的几家企业一起发行集合票据,从而提高融资效率,减少单一客户信用风险。

另外,新设立的民营银行要重点防范关联贷款业务。通过国内外银行发生风险情况经验来看,银行的风险爆发点往往在于向自身有关联的企业发放贷款,所以掌握好与关联企业的关系,建立一套完善的贷款制度,合理控制风险是至关重要的。民营银行资本完全来自民间企业,因此要严格限制股东贷款的最高额度和比例、严格规定重大关联交易的审批程序,防止投资者违规占用贷款,控制银行风险。

参考文献

[1]田华茂.大数据时代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探讨[J].西南金融,2014,(02):1012.

[2]林伟雄.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与改进[J].特区经济,2014,(08):142144.

人民银行发展前景篇(5)

国务院日前批转的《关于2014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资金价格都已市场化,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贷款的价格,均已放开。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必将涉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等问题。在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市场利率水平的攀升给实体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

二、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据银监会2012年年报统计,截止2012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3747家法人机构,有着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1927家农村信用社、800家村镇银行。在现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真正算得上民营资本控股经营的民营银行只有民生银行和少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而明确把自己定位为民营银行的则屈指可数。作近期首批五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正式推出,将分别在天津、上海、浙江、广东开展试点,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等在内的10 家民营企业参与试点。允许设立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改革深化的一项重大举措。

长期以来,金融抑制禁锢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扭曲了金融结构体系,由此又阻碍了社会产业融资关系的畅通。一方面,民间资本、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不畅,另一方面,大量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长期无法解决,民间融资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渠道。这就使影子银行大行其道,整个社会融资成本高企,也使民营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举步维艰。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营银行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希望所在。

三、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民营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利率市场化是国家推进金融创新、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而民营银行的设立将会是加快和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必经之路。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民营银行的发展迎来了很好的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有100 多家民营企业排队申请设立民营银行,掀起了一股“民营银行热”。随着试点方案的尘埃落定,民营银行在发起设立的热潮之后,着实需要更多冷思考。首先,民营银行是否能在短期内争取到良好的市场环境,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还需进一步观察。其次,民营银行本身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服务中小企业会带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加之民营资本天然的逐利性,都会使其风险系数高于大型银行。再次,若参与组建民营银行的企业把转型发展银行业当作自身企业筹资的工具,那么民营银行的前景未必乐观。

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民营银行发展对策建议

首先,应该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内部管理。

打铁还需自身硬,民营企业大多缺乏银行管理的经验,而良好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银行高效运转的必要保障。在加强民营银行内部管理上,对构建出股权结构上的两种防范,首先是内部管理过于分散其次便是独股权力大造成的关联交易风险,对这两种应当给与积极管理。在内部员工管理上应当加强企业人员的素质文化,借鉴外国银行的经验来聘请职业的经理人,让民营银行的分配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激励制度上得到改革。另外也可通过完善民营银行的信息披露机制来较好管理内部工作,要求民营银行及时、充分披露其财务信息,真实反映机构运营状况,有效发挥市场监督力量,促使其稳健经营。

其次,应该整合优势资源,注重产品创新。

民营银行的竞争对手比较强大,并且占据大量优质客户,既没有国家信用保障又没有规模优势的民营银行想要分一杯羹,应该依靠什么?要在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自己特点,整合优势资源,设计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抢占发展先机,提高竞争力。一要大力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出适合中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的贷款理财产品。制定“求异”性的公司战略,掌握客户金融需求特点,实行差别化对待,量身订制个性化特色信贷理财产品,以方便快捷的小额信贷为主,推出丰富的多样化信贷产品和抵押担保模式;二要疏通民营银行清算与结算渠道,推出方便客户的结算工具。通过与其他银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依托他行丰富资源,弥补自身在支付结算上的不足,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入央行的清算系统;三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创建方便快捷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互联网服务系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市场竞争力。

再次,应该控制发展步伐,防范市场风险。

人民银行发展前景篇(6)

进入宣堡镇境内,随处可见成群成片的银杏树,树姿雄伟壮丽,春夏郁郁葱葱,秋冬张扬明艳,形成优美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当地具有种植银杏的传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人工种植历史,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沟头渠边都有银杏树的身影。不仅如此,该地银杏种植系统有自己的特点,已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曾几何时,银杏不仅是宣堡人感情深厚的“母亲树”,更是他们发家致富的“摇钱树”。银杏树全身是宝,银杏果(俗称白果)具有药用价值高,银杏树鲜叶也是提取黄酮成分的制药原料,银杏树苗木更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白果价格很高,一斤能卖到30多元,在1996年价格最高时候甚至达50元。一棵挂果的银杏树,一年白果产量能卖到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着实能够带动当地发家致富。当时,当地小伙子找对象,女方家人首先要到男方家“实地考察”,看男方家中种植了多少银杏树。如果男方家中大面积种植银杏树,那就成了女方首选的“香饽饽”。

2002年,宣堡银杏市场开张,256个门面全部被抢租一空。最红火时有200多个银杏经纪人入场收购,年交易量达2万多吨,成为国内最大的银杏交易市场。然而近几年,这个偌大的银杏市场却是另一番光景――多数门面空关,有的转行开了小超市和服装店,只有几个门面正常收购,来卖银杏的农民寥寥无几。事实上,自2000年之后白果价格开始连年下跌,如今每斤甚至卖不到1元钱。在银杏收获季节,饱满诱人的白果缀满枝头,但却少有人采摘。大面积种植的果农需要请人帮工收摘,但白果价贱伤农,赚钱微乎其微。散种银杏的人家,请人收摘还赚不回工钱。结果,大量成熟白果任凭风吹雨打,自然脱落,最终腐烂或者被当垃圾清理,让人心疼不已。

与白果一样,银杏叶、银杏苗木的市场形势也不容乐观。银杏鲜青叶的价格跌到了每公斤2到3元,银杏树苗的价格也一跌再跌,直径5公分粗的银杏树一株才卖几十元。银杏是生长缓慢的树种,这么低的价格对育苗者来说太不划算。如此一来,宣堡镇银杏产业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特色产业的探索

从价格高涨到无人问津,从“摇钱树”变成“赔钱货”,当地银杏产业整体陷入低迷,镇域经济随之增长乏力。一张特色发展的未解答卷,正摆在宣堡镇党委政府面前。尽管银杏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但镇领导班子选择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坚定不移。

直面和分析问题,是探索前进的第一步。当地政府判断认为,供求关系失衡是银杏产业不景气的直接原因。在市场鼎盛期,当地居民大面积种植银杏,加之银杏嫁接技术的普及,银杏苗只要7-8年就能挂果。此外,银杏树很少有病虫害的侵袭,使银杏高产成为常态。同时,山东、贵州、广东等省以及日本、韩国、印尼等国也在大面积种植银杏。银杏产量急速增长,但国内外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供需关系随之逆转,银杏价格自然与日俱下。

不过,银杏产业绝非没有前途。同为银杏主产区的邳州,银杏产业却红红火火,从卖银杏果、银杏叶到卖银杏产品,从卖加工到“卖风景”,顺利实现银杏的一二三产业贯通发展。在山东省郯城县,当地政府推动银杏产业“接二连三”,银杏加工品销售和银杏旅游渐渐唱起了主角,银杏产业富民效应不断放大。在浙江省长兴县,十里古银杏长廊,各式各样的白果餐饮,以及银杏深加工产业,都为当地带来诸多经济效益。

鉴于此,宣堡镇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卖白果之外从事多种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发展银杏苗木、银杏盆景等,发展银杏深加工产业,探索多途径增收的银杏产业发展新路。目前,当地从事林果产业业主总数达49个,发展林果产业总面积21000多亩,已形成万亩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投资总额超过4.5亿元。特色林果产业正常吸纳3200个农民就业,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在银杏深加工方面,已培育引进多家企业,主要生产银杏黄酮胶囊、银杏酒、银杏晶、银杏茶、银杏砧板、银杏盆景等,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坐落于宣堡镇的国家古银杏公园,经确认古银杏群落达15个,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树龄最高、林相最佳、保护最好的古银杏群落,被誉为“自然之奇迹、休闲之胜地”。依托于这个生态宝库,宣堡镇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造“路在绿中、镇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小镇”,年均吸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产业发展渐入佳境、态势喜人。

养生小镇的追求

2016年,“特色小镇”这一新概念迅速进入公众视野。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10月底,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始终在“特色”上求索的宣堡人,对建设特色小镇这一重要战略决策反应敏锐,提出打造“银杏养生小镇”的新目标、新追求。在这方面,当地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文化优势,无疑是宣堡镇党委政府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

人民银行发展前景篇(7)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070

[中图分类号] F8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134- 02

1 社区银行概况

社区场景成为当下各大商业领域的热点,从商超类社区O2O到上门服务类社区O2O,再到小区社交,物业O2O模式等,社区已经成为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中,金融行业与社区场景的切入点即社区银行。在北京,社区银行已经达上百家。虽然目前社区银行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有许多缺陷和不足。

为有效解决城市社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年来,社区银行在一些高档社区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社区银行基本上都选取人口密度大、规模大、定位高端的住宅小区入驻,一般都设在社区内部或临街,通常面积不超过20~30 m2。为社区居民的食衣住行、休闲娱乐、商贸往来等提供诸多个人金融服务,如借记卡、信用卡、个人贷款、理财、代扣缴费、电子银行业务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10余家银行都存在不同形式的社区银行试点。

社区银行普遍主打“亲民、方便、基础金融”等招牌,布局结合社区特点:门口设立存取款一体机、电话银行、银联便民自助缴费机、自助开卡机等电子设备;里面设立咨询区、儿童活动区、休息区等便民区域,这些区域还配备电视、电脑、玩具、读物、急救箱等。有些社区银行还提供代收快递等服务,但需求量不大。

2 社区银行现状分析

2.1 主要特点

(1)社区银行普遍选取入住率高的大型高档社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高档社区居住人口财务状况良好,一般具有稳定资产和收入,属于银行的优质客户;二是人口密度大,特别是市区一些相对成熟的社区,老年人较多,对金融服务产品不甚了解,社区银行可以发挥亲民的优势,老年人不用走出社区就可以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在目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不佳的情况下,社区银行相对安全、可靠,成为吸引社区客户的因素之一;三是对于工作比较忙碌的年期客户群体来说,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在节假日就可完成金融服务的办理。

(2)社区银行都以理财产品作为主打产品,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社区银行一般配备员工3~5人,自助设备相对较多,国际汇款、对公业务等现金业务无法办理;二是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专注于社区,社区为个人居住生活场所,业务需求以个人对私业务为主,大多为存取款、个人理财等;三是社区银行对入驻社区周边情况、小区定位等情况比较了解,对小区客户群体可以合理定位,适合推出量身定做的产品。

(3)社区银行对小额贷款业务手续较为灵活简便。因为社区银行工作人员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特点和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结构等信息比较了解,对借款人信息容易做到知根知底,具有地缘优势和人脉优势,借款人难以对社区银行进行欺诈;其次,社区银行管理灵活,手续能适当简化。

2.2 主要优势

(1)定位优势。社区中老年居民不用走出社区即可办理银行基本业务,产品推出要结合客户群体特点,安全、收益稳定。随着我国逐步跨入中老年社会,社区银行将具有越来越好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2)信息优势。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社区周边市场,这对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开办十分重要。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大银行而言较小,风险识别能力较强,因此条件灵活,手续简化,速度较快,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这使社区银行在对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获得比更大的安全赢利空间。随着利率市场化,个人贷款业务方面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2.3 竞争战略优势

(1)目标市场蓝海状态。社区银行主要市场定位于个人零售业务,是大型银行所不能兼顾的区域和客户,挖掘“低端”市场潜力,以填补金融空白。

(2)经营机制灵活。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形式也相对简单,管理链条短,彼此的协调性好,有利于相关软信息的传递,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及时做出经营决策,从而灵活应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3)信息资源优势。社区银行立足于当地,与大银行倾向于根据从财务报表和 信贷报告中得到“硬信息”向大企业贷款不同,社区银行对社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居民情况的熟悉和了解,依靠人际关系,收集借款人的个人品德及管理能力等“软信息”,并作为决策依据,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较好地防范风险。

3 社区银行的发展趋势

3.1 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从高端客户到普通客户,都应有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社区银行在现有阶段的业务仅仅局限在存取和理财等几个少数的业务上,并没有实现社区银行O2O的最初设想。未来,社区银行将主要提供一个服务平台,满足对客户的沟通、理财建议、辅导服务等多方面的业务,甚至为每个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3.2 社区化和便利化

一是社区化,比传统网点更加贴近客户,了解客户,便利客户,挖掘出每个社区的用户偏好和习惯,更加贴近社区用户;二是便利化,加强与网银业务的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模式,大力推广远程视频服务,形成24小时全天候的社区金融服务。

3.3 探索与地产物业类合作模式

地产物业类社区O2O合作目前发展良好。地产物业一方面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帮助社区银行推出符合社区定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地产物业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更多的线下渠道,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

3.4 加强安全隐私保障

对于社区服务这样的生活场景,安全隐私是困扰用户的一大难题。社区银行不仅仅要保证居民信息的隐私性,更要保证线下的安全性。目前多数社区银行的线下安保措施不足,日后应该加强社区银行安全意识,真正发挥社区银行的作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满足大家各类金融需求,实现银行和社区的双赢。

主要参考文献

人民银行发展前景篇(8)

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管理策略

一、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概念

所谓利率市场化改革,指的就是银行结合市场经济变化的实际情况,并分析自身的银行储备金情况,对银行的利率形成有效的调控。可以发现,这种利率调节模式产生了对传统银行运行过程的根本性变革,其变化的指南是市场经济的实时变化,而不是政府政策的宏观太空。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管理过程要结合其基本型忒单,对银行资金关系进行有效的控制研究,促进银行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提升银行管理的决策准确度

结合相关的数据研究,我国的几个主要银行已经初步完成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我国的各个银行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变革,将会以利率市场化为基准,进行对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体制的优化设计,来满足我国社会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呈现出市场导向的趋势,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各个银行就需要充分考虑到价格参数的影响作用,以市场化信息为导向,对利率进行改革。与此同时,在进行利率制定的过程中,引进先进的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这种方式,银行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动态化的分析,根据市场的实际行情,做出最有利的利率,进而极大的促进银行内部资金的流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从这一角度进行考虑,可以发现,利率市场化结合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促进银行管理决策度的提升。

(二)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随着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我国各个银行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具体的来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银行都是各司其职,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不明显。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已经化身成为了“企业”的一种,这也就意味着银行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原先的合作者变成了直接竞争者。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充分的结合利率市场化的时代内涵,丰富银行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了当前银行管理所关注的核心区域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银行势必会认识到利率市场化的优势和作用,我国的各个银行为了追逐更多的利益,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涵,丰富自身的管理手段,促进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三、银行管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发展策略探析

(一)有效控制银行管理成本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银行可以通过丰富自身的业务组成,达到降低自身的管理成本。具体的来说,银行可以通过负债业务可以筹集大量的现金,并通过合理调控存款利率的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控制银行的管理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存款数额是保证银行后续运行的最基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客户存款利率的设定将是整个利率市场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对过往数据的汇总研究,我国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都维持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一数值,是根据国家统一宏观划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往往会使用一些变相手段,来吸引人民群众存款,进而为银行带来很多的额外负担,提升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成本,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正常经营管理。结合这样的数据案例,可以发现,取消统一的利率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呼唤,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设定不同的存款利率,将发展成为银行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保证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将银行的发展“放到阳光下晒晒”的基础性保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存款利率的变化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各个银行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合理制定存款利率,在保证自身经营成本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自身业务发展。

(二)丰富银行管理业务

在进行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到对现有的银行组织管理方式、结构的优化设计,保证银行的稳定发展。具体的来说,当前银行的主要经营管理业务包括贷款业务和负债业务,这两项业务也占据了银行解决百分之九十的份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我国银行要对中间业务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银行管理工作的综合、系统发展。所谓中间业务,指的就是银行通过自身管理组织,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应的金融经济服务,提升银行的口碑、服务人民群众。与此同时,银行通过中间业务可以充分的丰富自身的业务架构,提升银行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代化背景下下,为了保证银行获取更多的利益,就需要把中间业务拓宽发展,将中间业务转化成为现行银行管理组成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可能。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了我国银行的改革发展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利率市场化的时代背景,我国银行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优化银行内部业务组成结构,动态性的解决银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银行重视对于信息数据的调研,做出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银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人民银行发展前景篇(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票据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与各国经济联系的也日益密切,因此理顺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的关系,确立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实现与国际票据立法的接轨,加速票据流通性,促进我国与他国的经济与贸易交往无疑具有深远的的意义。

本文对我国票据法关于对票据的无因性阻碍,以及存在的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票据 无因性

一、票据无因性的含义

票据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而发达,是信用经济高度发达和充分发展的产物,并对信用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票据作为有价证券具有无因性、文义性、要式性和独立性等特征。现代票据制度,是建立在票据流通的基础之上,票据的流通在法律上就是票据权利的转让。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票据的流通,就不会产生现代票据法律制度,更不会产生票据行为的特殊性质----无因性。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指票据行为,与作为其发生前提的实质性原因关系相分离,从而使票据行为的效力不再受原因关系的存废或其效力有无的影响①。我国学者王小能教授认为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指票据行为的原因关系有效无效,合法与否原则上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也就是说,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时,不负责证明票据原因关系存在与否、有无法律效果的责任,亦即不沾染票据原因关系的色彩与性质。

在票据关系中,坚持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不仅是各国票据法所共同遵守的规则,现代各国票据立法和国际统一的票据法中的各个条款也都把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作为票据立法的原则。

二、无因性是现代票据法的灵魂

票据的无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票据行为成立或票据权利发生上的适用。票据行为是以发生票据上权利、义务为目的的意思表示。它只要符合一定构成要件,即实体方面的票据能力和意思表示及形式方面的票面记载与交付,便能发生票据法上的效力。

2、在票据权利取得上的适用。持票人除采取票据法所明确规定的不法行为或基于恶意、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不能享有票据权利者外,一般而言,可以依其他任何行为取得票据权利。即持票人无论是通过交易行为还是非交易行为,无论支付对价或不以相当对价取得票据,均合法地享有票据权利。

3、在票据权利行使与票据债务履行上的适用。依票据的提示证券性,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应提示票据(票据丧失经法院判决的除外),同时也可以凭背书连续证明其权利主体资格,无须再就原因关系及其提供证明。票据债务人履行义务时,也无权要求持票人提供该证明,亦不能以其与持票人前手和出票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可能基于原因关系或实质关系而生)对抗持票人(也称对人抗辩切断)。付款义务人在付款时仅负对持票人形式主体资格的审查义务,只要对形式上符合要求的持票人进行支付,即使出票人对该持票人有抗辩权,善意支付人仍免除付款义务。

4、票据权利的无因性还表现在,票据权利的转让与一般民事权利的转让不同,票据权利转让时,不必通知债务人即可生效,而民事权利转让时,债权人必须将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才对债务人生效。

三、票据行为无因性在我国票据法和有关行政规章中的具体表现

新颁布的票据法,为了使票据关系建立在真实的经济关系上,防止利用票据骗取资金,仍未区分票据的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如《票据法》第10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第21条规定:“汇票的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并且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的资金来源。”表明票据原因何以决定票据行为是否有效,将票据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捆在一起。

从立法资料看,原中国人民银行周正庆副行长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票据法(草案)》的说明时指出:“票据属于无因证券。……因此,签发票据是否有商品交易或者交易是否合法,不属于票据法规定的内容,应由其它有关的法律加以规范②。”指明票据是无因证券。

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审议报告中指出:“许多部门、地方和金融机构指出,票据当事人在签发票据或取得票据时,应当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取得票据的人应给付相对应的代价”,目的是防止“有些当事人签发票据没有真实的经济关系为基础,利用票据进行欺骗活动③ 。”结果便有了现行《票据法》第10、11条的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12月1日颁布实行的《支付结算办法》第83条规定:“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或持票人向银行提示承兑时,银行的信贷部门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和审批程序,对出票人的资格、资信、购销合同和汇票记载的内容进行认真审查”。第92条规定:“ 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向银行办理贴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2)与出票人或者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 (3)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第93条规定:“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时,应作为成转让背书,并提供贴现申请人与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 上述规定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时要审查交易背景,同时也明确了银行审查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对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的审查。

1999年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支付管理,保障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的通知》,再次强调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支付资金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查监督,通知再次要求商业银行在办理商业汇票承兑时要认真审查票据签发人与收款人是否签有经济合同,办理贴现时要认真审查贴现申请人与汇票签发人或其前手之间是否签有经济合同和有无交易的增值税发票和发运单据,并将增值税发票和发运单据复印留存④。

四、我国现行票据法(尤其是票据行政规章)在票据无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孤立地根据《票据法》条文判断我国是否确立无因性原则难免有失片面。综合考虑我国票据立法(含法律、行政规章、司法解释等,下同),我国票据立法并未明确确立无因性原则,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票据行政规章更是与票据无因性的精神背道而驰。我国票据业务实践中更是严格坚持票据的有因性。在无因性问题上,我国票据立法在理论上是欠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1、影响了票据的流通。根据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原则,通常情况下,票据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是分离的,票据债务人不得以没有原因关系或原因关系无效为理由对抗善意持票人。但我国票据立法把票据原因关系扩大到整个票据行为领域中,其结果是各票据行为原因关系“捆绑”起来,失去了其独立性。当事人在签发、转让票据时就必须考虑其前手之间的基础关系,后手必须要求其前手对这些关系负举证责任,否则便不敢接受这种票据的。而在数个票据背书中,这种关系就显得尤为复杂,付款人所负注意义务更大,这样票据的流通功能就大大减弱,从根本上违反了票据立法的目的。

《票据法》中内容虽然对遏止当时人利用票据为诈骗活动和保护金融机构与正当持票人的合法权益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却损害票据最基本的流通功能,阻碍票据制度的推行和商品交易的繁荣为代价⑤。

2、与各国公认的票据法理相背道而驰。各国公认的票据法理论认为,票据权利的产生、取得和转让而形成的票据债权与票据债务关系,必须与票据基础关系互相独立,形成两类不同的、互相分离的法律关系,它们应分别由不同的法律部门调整形成,即作为票据基础关系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由票据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来规范和调整;而形成票据权利和转让票据权利等等票据行为由独立的票据法来规范和调整。作为基础关系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应影响独立存在的票据关系的效力(直接当事人除外)。民法上的债权债务以基础关系的存在为前提,而票据法上则强调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的分离,不受基础关系制约。如意大利、西班牙等,都放弃了票据关系和票据基础关系不相分离,即票据行为的原因色彩,而采纳日内瓦统一票据法之规定。我国票据行政规章的规定是与上述各国公认的票据法理相背道而驰的。

3、在实施中不具有可操作性。首先,《票据法》中并未明确规定票据行为人如果没有遵循第10条的规定,其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票据行为无效,还是票据无效。作为一个法律条款,在法律上未明确规定违反该条款的法律后果,会造成人们理解上的混乱,适用中难以操作。其次,由于第10条的规定违反了票据法的通行理论,就使得它与其它各条之间不易衔接,且有不可克服的矛盾,阻碍票据流通。第三,因为票据具有文义性的特点,对票据的流通转让,法律注重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即虽然票据的取得可能不合法,但第三人以善意取得票据,仍可享有票据权利。因此,即使否定票据的无因性,当事人仍然可以通过制造假票据(或非法取得),尔后再将其转让给善意第三人的方式来骗取资金和规避法律。此外,要求票据有因,在实践中将会产生诸如由谁认定、如何认定当事人之间为出票或票据转让是否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和是否给付对价等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4、了我国整个票据法体系的性。如上所述,票据的无因性,是票据的基础,并与其他票据理论一起共同构筑了完善的票据理论体系。而无因性的缺失无疑使我国整个票据法体系的科学性大打折扣。

5、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中对交易的真实背景实质审查义务是不现实的。

《票据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对承兑人在商业汇票承兑过程是否需要对交易关系、交易背景进行审查。虽然《支付结算办法》是人民银行制定的,仅仅是行政规章,其效力层次低于作为法律的《票据法》,但其却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在承兑时要审查交易背景的法定义务,所以商业银行在承兑时实际负担了审查其真实交易背景的义务。同时鉴于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是否坚持交易真实背景的严格监管和严厉处罚,商业银行在开展票据业务时审查交易的真实背景更是丝毫不敢有所懈怠,甚至连增殖税发票的日期都要审查、辨别。

事实上,赋予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中对交易的真实背景实质审查义务是荒谬的:

(1)加大了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成本,也影响了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效率。为防范风险,商业银行在办理票据业务时不得不对票据的交易背景进行严格审查,进而避免办理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业务。为此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不得不通过审查商品购销合同、劳务合同、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等证据来认定票据是否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大大加大了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成本,也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效率。

(2)要求商业银行审查交易的真实背景进行实质审查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商业银行对贸易真实性的判断依据是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的复印件,由于虚构贸易背景、虚签合同以及虚假增值税发票现象大量存在,商业银行又缺乏辨别其真伪的手段,银行在确认购销合同的真实性上存在技术上的审查困难(如对方当事人的公章是否真实,对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的签名是否属实、双方的合同是否会得到履行等银行难以辨别和确认)。尤其是关联之间基于隐蔽、复杂、甚至虚假的关联交易向银行申请开票据时,贸易背景是否真实银行更是难以审查。此外,银行在审查了合同和增殖税发票的基础上开出票据后,合同是否履行、是全部履行还是部分履行,银行无法知悉,更谈不上确保企业严格按照合同全面履行。因此商业银行对真实贸易背景和真实商品交易难以确认。而在上述情况下,商业银行不得不承担双重风险:人民银行监管时的行政处罚风险和诉讼时被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遭受损失的风险。

(3)交易和结算方式的多样化、复杂化使商业银行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审查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的复印件。随着我国的,为追求交易的效率与安全,交易和结算方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许多交易无须签定书面合同,仅凭传真、电传、电话甚至口头意见一致就进行交易。不少交易是先付款后交货,需要先申请开出票据,然后才能取得增殖税发票;许多交易是分期付款,需多次申请开具票据,但增殖税发票却仅有一张,在此情况下,增殖税发票很难与合同、票据金额、日期完全一致。因此,在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中常常面临没有合同或增殖税发票可供审查的交易。

(4)一票多贴的现象存在严重。许多企业采取开具一张增殖税票和购销合同,到多家银行贴多张票据的现象大量存在,而商业银行却无法控制。

(5)审查交易的真实背景与商业银行的职能不相关。要求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时严格审查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实质上是要求商业银行承担了防范票据诈骗、维护票据市场秩序的职能并负担为履行此职能而付出的成本,而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其宗旨应是利润最大化,要求商业银行过多地承担与自身经营无关、理应由有关国家机关(如公安机关等)承担的社会职能是不恰当的,为履行上述职能而付出的成本得不到任何回报更是有失公允。

(6)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是否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监管及处罚与其监管职能不相适应。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承担着金融监管职能。但其监管职能的目的在于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促进金融业开展公平竞争,保护投资者和存款人的利益。从国际情况来看,主要监管有金融机构的审批、流动性(清偿能力)监管、资本充足性监管、银行准备金监管、内部控制监管等。而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是否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监管及处罚显然与其监管职能不相适应,也与国际金融监管惯例不相吻合。

五、确立票据无因性立法的迫切性

1、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客观上要求中国票据立法与国际接轨。从世界范围看,票据法在商事法中的国际性表现得最为突出。票据法中大多数规定属于技术性规范,其目的在于保障票据的流通,其中的一些规范已为各国立法共同采用。而这些共同性的东西正是国际经济活动与发展所遵守的共同准则,而国际经济发展的日益一体化迫切要求有共同的法律准则进行调整。而票据行为无因性正是一项经过各国票据法实践长时间检验的高度技术性规则,为各国普遍遵守,对国际间票据结算与支付产生着积极的作用。我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与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与广泛,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联系会不断加强,因此理顺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的关系,确立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实现与国际票据立法的接轨,对于促进我国与他国的经济与贸易交往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2、我国票据市场的迅猛发展和票据范围的日益广泛呼唤确立无因性原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稳定持续增长,我国票据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票据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贸易结算票据化趋势日益加强,票据功能也由单一的结算工具向支付、信用、结算、融资等多功能演变。而票据的无因性是票据法的灵魂,是现代票据法的基本立法原则。将票据关系和原因关系不加区分的立法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票据市场的发展,与国内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确立票据的无因性,加快票据流通,提高资金流转速度,促进经济发展日益迫切。

3、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实践迫切呼唤我国票据法中确立无因性原则。票据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有利于改善银行资产结构、增加资产收益,增加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票据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内不少商业银行都开始重视票据业务发展,工商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银行均加强了对票据业务的组织管理,纷纷成立专门的票据业务部或票据中心。但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均是建立在票据的流通性基础之上的。而票据的流通与票据的无因性密切相关。而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立法(尤其是票据行政规章)中没有确立票据无因性,加上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是否坚持贸易真实背景能够的严格监管和对违轨者的严厉处罚, 票据的流通性受到严重阻碍,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实践迫切呼唤我国票据法中确立无因性原则。

4、防范商业欺诈、金融欺诈不是否认票据无因性的充分理由。如上所述,票据关系必须与票据基础关系互相独立,形成两类不同的、互相分离的法律关系,它们分别由不同的法律部门调整形成,即作为票据基础关系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由票据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来规范和调整;而票据关系由独立的票据法来规范和调整。如果票据当事人在票据活动中违反了民事法律、行政法律或刑事法律,违法当事人应根据相应的法律承担这些责任,但是违法票据当事人承担这些责任并不排斥当事人按票据法的规定承担票据责任,因为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是分离的。此外,相对于绝大多数正常票据业务量而言,存在商业欺诈、金融欺诈背景的票据毕竟是少数,是个别现象,因少数、个别非正常票据业务而否认票据的无因性,加大绝大多数正常票据业务的成本,影响绝大多数正常票据的流通,无异于因噎废食,得不偿失,也无异于倒脏水时将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更何况这少数、个别非正常票据业务可以通过司法机关加大打击力度而逐步得到有效遏制。

【注释】

[1]参见赵新华:《票据法》,吉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2] 参见周正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草案)〉的说明》。

[3] 参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审议结果的报告》。

人民银行发展前景篇(10)

(一)业务机会的增多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奠定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鉴于我国是人民币的发行国,我国商业银行是人民币流通和运行的主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首先会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诸多的业务机会,其中包括人民币衍生品交易、人民币账户融资和拆借、人民币债券交易与结算、企业跨境资金归集与管理等。在这些业务中,仅有较少一部分业务可由商业银行现有的境内机构独立完成,其余大部分业务均需由现有境外机构或增设新的境外机构独立承接,还有一些业务需要通过现有境内外机构联动共同承接完成,例如境外机构的债券、股票等承销业务、境外机构证券、期货等的结算、交易抵押物托管等业务。换言之,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境外机构将会面临更多的业务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为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扩大和完善海外市场布局,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和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上升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持续动力

在货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往往伴随着本国对外直接投资管制的放松,由此而产生了大规模的具有真实投资背景的大量资本流动。随着境外投资资本和规模的增加,商业银行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将经营触角逐步延伸到境外市场,加快其海外市场的布局,为其在国际化经营中赢得先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战略,不仅敞开国门欢迎海外投资,近年来更是注重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加速发展之势,据商务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6.94%。2014年我国全年对外直接投资更是首破千亿美元,达到了1029亿美元,按照这一趋势,我国即将成为对外净投资国。中资企业在境外的大规模投资和收购业务,以及境外分支机构与境内母公司在经营往来上的巨大资金需求,必然会衍生出大量的跨国金融需求,这就为我国商业行的国际化经营和跨境海外布局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动力。从2010年末到2012年末,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境外机构总数已由最初的805家发展到1037家,两年内累计增加232家,累计增长28.82%。

(三)人民币清算网络的建立拓展了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客户和渠道资源

在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必然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套完整畅通的人民币国际清算网络系统。根据现有国际货币的通用标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的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将作为这一全球人民币结算交易的唯一清算系统而存在。此外,中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将作为相关区域的人民币清算交易平台开展业务,同时连接境外其他银行,形成人民币在全球的清算支付网络,为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清算支付业务提供高效及时的服务。在整个清算过程中,随着清算渠道的延展和清算链条的延伸,中国商业银行的体系内将不断累积境外商业账户和非商业账户信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商业渠道和客户资源信息,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带来巨大的便利。

(四)广阔的合作前景为境外机构夯实落地经营基础提供机会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境外各国当地金融机构业务的拓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而来的首先是巨大的海外人民币业务机会,包括人民币账户服务、人民币外汇交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贸易融资、人民币项目融资、人民币证券结算和抵押品托管、人民币零售业务、人民币私人银行业务等。据SWIFT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有900多家金融机构在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从事人民币相关金融业务服务。显然,相对于外国当地的金融机构,我国商业银行在人民币清算渠道、人民币资金来源、人民币客户资源拓展等方面具备先天的优势。这也就意味着外国当地的金融机构需要依靠我国商业银行在人民币相关金融服务领域的经验技术,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与外国当地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夯实了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的经营基础。

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对策

(一)强化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思想

面对机遇,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会,深入发展,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占得先机就成为当下我国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这需要从思想上增强国际化经营的机遇意识,做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各项前期准备,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进程。一方面,要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有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国际市场的金融环境情况,在充分考虑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基础条件下,制定合理清晰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以提高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强化战略执行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借鉴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等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正现有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确保战略实施目标的实现。

(二)扩大对外资本投入

第一,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要抓住这一历史背景下国际化经营的重大机遇。无论是从思想战略层面,还是从实际资本投入方面,都需要提高对境外机构及业务发展的重视程度。在合理扩大对外资本投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健康有序发展,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银行的发展差距;第二,深入分析国际市场,实地调研重点区域,做好全面深入的市场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发展潜力、业务产品盈利水平、投入产出比等效率指标,逐步调整资本在各个区域及各项业务产品上的投入比例,有效配置资本,以期最大化境外资本投入的收益水平;第三,在前两项战略实施有效的基础上,境外综合收益水平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最终设立以收益为投入导向的经营模式,稳步建立“以利润带动投入,投入带动规模,规模带动利润”的良性循环经营系统,保证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境外渠道扩张方式

第一,结合实际,灵活选择扩张方式。从原则上而言,在发达国家诸如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区域进行布局时,可选择兼并收购与自设机构并重的扩张方式,且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兼并收购的比重。而在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亚洲和非洲区域,应以自行出资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为主,在有适合发展的对象时,也可辅之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对当地市场的实际控制。其二,在境外机构的设置中,扩大子银行的权重比例。子银行相对于其他类别的分支机构而言,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因而能够更加灵活的开展业务,进而设立三级或四级的分支机构,逐步完善在相关区域的市场布局。第三,以技术扩张的方式拓展现有物理渠道的扩张规模。如可辐射多地区的先进电子业务渠道就可以用来弥补传统物理渠道辐射面不足的问题。

(四)积极争取相关业务牌照

要实现商业银行的国家化经营,必须要加强与当地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完整掌握由批发牌照业务向“批发+零售”牌照业务的资格认证和相关指标要求,全面评估业务牌照升级的可能性,积极主动地推进业务牌照的升级。一方面对于不大可能直接升级的国家,为了绕过当地的监管限制,直接获取相关商业银行业务的牌照资格,更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潜在可能的兼并收购对象,挖掘出最优的目标对象,以实现最终的收购;另一方面,对直接升级可能性较大的国家,应严格按照当地的监管要求,积极整改,争取早日实现升级。

(五)积极开展境外电子银行业务

在移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传统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即以网点经营规模定胜负的盈利准则已不再适用,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应急处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以及电子银行服务覆盖水平的高低。其中,尤以电子银行凭借其成本低、办理快捷、覆盖面广等优势,将对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系统内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每笔业务的平均成本仅相当于在银行柜台办理相应业务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网络、电话、手机业已成为当下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谁掌握或控制了电子银行,谁就获得了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先机。同时,电子银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客户所在的位置处于电子银行的网络控制范围内,即可随时随地办理相关业务,这一稳定优质客户群体,维持客户忠诚度的属性也十分符合境外机构的发需求。一言以蔽之,积极推进境外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将有效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综合竞争实力。

(六)完善境外机构业务管理模式

上一篇: 初中的高效学习方法 下一篇: 技术创新发展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