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经营风险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2 09:54:05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篇(1)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日前的题为《中国信用观察:餐饮企业将加大支出力度,财务风险因此加剧》的报告中表示,经营环境的恶化,导致了中国餐饮企业财务风险的加剧。由于内生性的增长无法支持行业企业的成长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寻求海外扩张或国内行业整合。随着经营环境挑战重重且并购导致财务杠杆提高,部分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水涨船高,中国餐饮企业应拥有足以支持其增长策略的财务资源。很多企业坐拥大量现金且债务有限,它们还能够方便地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长期来看,预计中资企业与跨国企业实力上的差距将迅速缩小。以目前的增长速度计算,中国将在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一、餐饮企业财务现状及问题

今年以来,在严控“三公”消费的背景下,一股消费寒潮席卷餐饮业上市公司,不少高端餐饮企业业绩纷纷出现历史性下滑,被迫断臂自救,或者转行自保。我国高端餐饮业纷纷降温,很多餐饮企业面临着利润亏损的经营挑战,不得不“跨界”收购,甚至断臂自救以求自保。以湘鄂情为例,湘鄂情餐饮业务收入出现大幅下降,预计上半年业绩亏损1.6亿至2.4亿元。在此之前,湘鄂情曾预计半年亏损额在7000万元至12000万元之间。另一家同样是餐饮业的上市公司全聚德,虽然没有湘鄂情那么惨,但业绩也创下上市以来同期最大跌幅。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为6144.42万元,同比下滑31.60%。对于业绩大面积下滑,餐饮类上市公司大多认为主要原因是限制“三公消费”导致高端市场萎缩。来自中国烹饪协会的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餐饮实现收入11795亿元,同比增长8.7%,比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第二季度行业亏损面达20%,60%的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下降,个别企业下降超过300%。高端餐饮经营下滑,与遏制公款消费相关,但这只是表象,高端餐饮业中的奢侈消费本是一种畸形消费,“红火”的公务消费、商务消费退潮之后,暴露出来的是高端餐饮业发展的弊端和行业顽疾,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

由于餐饮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在经营过程中,随着大量散户的流通,会出现大量的小额收入,加上开具发票没有相应的制度化,因此大大消弱了开具发票的强制性,所以就会产生一些难以确认的票据确认凭证。而在蔬菜、水酒等的采购过程中,也有一些零售商和菜农难以提供发票,餐饮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往往也会对此类问题妥协。这类问题越多,餐饮企业就越难准确估量经营成本,直接导致了收入和成本一锅粥的尴尬局面。所以说餐饮企业的规范化运营管理、财务风险和财务问题成为餐饮行业的较为集中一个棘手问题。

二、餐饮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企业筹资风险

资金的筹资属于餐饮企业资金启动的关键,筹资活动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渠道,利用具体的方式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筹集所需资金的过程。餐饮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直接吸收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进行筹集资金,这些资金都可以视为餐饮企业的收入。同样的道理,餐饮企业支付利息、偿还借款、股利等筹资费用,都可以视为餐饮企业的资金支出。这种通过筹集资金所产生的资金收支,就是通常所说的筹资财务活动。一旦餐饮企业的决策失误,或者管理出现漏洞,就导致餐饮企业的财务风险,加上市场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以及同行之间的白日化竞争,决策失误和管理失当成了一个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所在,因此,餐饮企业筹集资金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就充满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就会产生与生俱来的筹资风险。

(二)企业投资风险

餐饮企业所筹集的资金,都是用于日常的生产和经营,其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盈利,进一步增加餐饮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价值。餐饮企业的投资通常都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所构成,一种是就是餐饮企业用于购买经营资产,比如建造厂房和购买设备等一些固定的资产;还有一些用于购买燃料、材料等一些流动的消耗性资产,这两个投资都属于对内投资。还有一种投资属于对外投资,比如投资其他企业的债券或股票等。其实不管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都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资金,如果企业转让其对内投资的所有资产或者是收回了其对外投资的资金,就会产生投资资金所带了的收入。如果在投资的过程中,都属于通过现有的资金来赢取未来的收益,众所周知,所有的未来收益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就会产生投资风险。

(三)企业运营风险

餐饮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原材料在采购过程中所遇到涨价和断货的风险,因为餐饮企业所需原材料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在一定时期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企业囤积了部分原始材料,如果遇到高产或者供过于求就会出现贬值甚至赔钱的情况,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虽然已经预测到原材料马上要涨价,但由于资金受限,一时无法满足自己所需,这样就存在着竞争价格的风险。其次是员工培训以及其他经营费用。餐饮企业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对自己的员工进行了技能和业务方面的培训,但部分员工由于经不住外部环境的诱惑而离职,这样一来企业就很难收回成本,所以在员工的培训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资金支配风险。

三、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企业自身因素

我国有很多餐饮企业都属于家族式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在部分人手里,所以一些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都大打折扣,这样就给企业的重大决策设立了障碍。财务决策主要是依靠经验和主观愿望所决策,每一项经营管理决策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资金结构在不合理、企业负债资金过高,财务决策就会失去方向,从而直接引发餐饮企业的财务风险爆发。数据显示,我国很多企业就根本没有设置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有一些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但管理机制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管理也只是一种形式化的管理。

(二)宏观环境因素

餐饮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国家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二级融资市场的干预。就如上文所述,在中央政府严控“三公”消费的背景下,一股消费寒潮席卷餐饮业上市公司,不少高端餐饮企业业绩纷纷出现历史性下滑。外界因素的变化是宏观政策出台的风向标,它不但带给餐饮企业不同时期的生存机遇,也带给了餐饮企业不同条文下的生存危机。宏观环境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土壤,所以企业必须要研究和分析国家政策,随时做好发展的新方向,不能将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的倾斜,只有用战略的眼光定位企业自身发展的方向,在未来的市场就一定会赢来发展的空间。宏观环境是企业开展业务的温床,也是做大做强财务舞台。餐饮企业只有积极迎合宏观环境,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消化和适应环境,企业才能发展,企业才能攀活资金。面对外部环境的改变,积极改善和完善自己,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餐饮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部分餐饮企业资金主要来源是金融贷款获得,因此优化企业和银行的合作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餐饮企业应提高自身水平,增强自身从外部获得融资的能力,提高竞争力与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餐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和合法,增强餐饮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便于银行的监督管理和降低贷款风险。餐饮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筹资方式,筹措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本。进而优化餐饮企业的资本结构。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好债务比率,对餐饮企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做好筹资数量的预测与计划,根据餐饮企业需求筹资,减少资金闲置,降低筹资成本。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得从业人员兼具有关财务会计、金融、税务、证券、法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金融工具,具备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通过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

综上所述,餐饮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餐饮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餐饮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餐饮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够使餐饮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续地发展。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篇(2)

大学是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培养创业者的“摇篮”。如今在创业教育的影响下,全国各高校正兴起一股大学生创业热潮。随着餐饮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由于意识到风险和专业水平要求相对其他行业较低,许多大学生也纷纷试水,自主创业。

一、大学生餐饮服务业的创业试水

1、餐饮服务业的概念与范围

餐饮服务业,是通过即时的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服务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主要包括餐馆、饮品店、糕点店以及酒店等经营实体。

2、大学生餐饮服务业的创业类型

尽管餐饮服务业中的实体类型多种多样,规模也有一定的差别,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由运营资金、风险意识、经验积累所决定的。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具有运营资金积累较少、风险意识小以及经验缺乏等特点,所以他们当中的创业类型多处于中小型餐饮服务业,包括餐馆、餐厅、甜品店、咖啡厅等。

3、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大学生创业的联系

三十年来,餐饮服务业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从分散经营到如今的规模效应,许多企业今天已经形成连锁经营,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然而,餐饮企业发展壮大,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及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困难显得更加突出。除了要有基本的企业管理素养,还要具备财务管理知识,这不但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作用,对于实现大学生餐饮服务业创业的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大学生餐饮服务业创业中企业管理问题

1、问题的产生

大学生初次涉水、踏入餐饮服务业创业领域,自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产生问题的一大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对资金回收的期限过于乐观估计,并且对于成本的估计没有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容易出现预期回报仅能保本的情况。分工不明确也是导致管理团队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创业基本上最初是以团队模式出现的,这当中,很可能出现大家热情过盛却忘记合理分工导致每个人“一头扎”的情况。企业管理中的宣传、管理、财务、采购、服务等环节均是需要每个人具体负责的,如果这当中出现一个环节的疏忽,很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先从内部出现问题,所以,合理组建一个团队,并且正确分工,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是创业初期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在创业环境形成之后,接下来便是持续经营,在经营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成本过多、利润过少的情况,需要管理人员继续垫支运营资金,那么这时,创业人员需要事先有风险意识,并准备好相对充裕的运营资金。对此,是许多创业的大学生放弃经营的一大重要原因――本想创业赚钱,却没想到一直要垫支,毕竟创业是一条回收较慢的路,需要时机也需要机遇,没有耐心的人容易出现放弃经营的情况。

2、大学生餐饮服务业创业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餐饮服务业创业现状是,理论知识大于实践经验,仅仅是从书本上认识创业,“眼高手低”是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大学生的餐饮实体基本上仅仅能够适应市场,但还不能进行市场开拓,并且形成规模效应,一旦消费群体出现变动,经营环境变迁,便会缺乏有效管理使得才创立的餐饮实体陷入经营危机。另外,大学生仅仅认为管理是单一的过程、而不是系统的管理过程、对于服务理念的建立、餐饮质量没有一个标准的追求,容易导致风格多变而无法形成一体的企业风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生命力大大缩短。另外,缺乏一手的市场信息直接导致学生的劣势位置。因为学生付出于创业的精力毕竟少于创业多年的企业管理人,在经营中常常会出现经营理念与实际消费不相吻合的情况,造成无法把握市场变动的信息,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3、面对现状解决问题的方法

(1)组建合适的团队

在创立初期,组建团队,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优势进行互补,并且实现价值观趋向一致,才能在后期的决策中减少分歧的产生并且形成一致的经营理念。

(2) 做好正确的餐饮服务市场定位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者必须从地理位置、经营环境、消费群体出发,在广泛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根据当前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势综合考虑,正确定位自己的主导方向。可以从特色菜、特色服务或者特色理念入手进行架构。如“麦当劳”、“沃尔玛”、“周黑鸭”等一些特色餐饮,均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促使他们实现“买方”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市场变化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措施但不影响自己的市场定位。

(3)树立“口碑”效应

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均是初期创业最注重的问题。“回头客”现象的产生基本上受这两方面的影响。虽然广告宣传对于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知名度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大学生初期创立的中小型企业资金并不是太雄厚,无疑是一种负担。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便应该成为他们的制胜法宝。当实现每个客人的回流效应,不仅会保留原有的消费量,还会因为关系链的效应增加客流量,这是在资金及经验限制下最快抢占市场的绝佳方法。当“餐饮服务优质品牌”的口碑被一直传颂,经营效益将会越来越好。

(4)提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素质

虽然身为管理者,但仍然需要优质的从业人员,资金的限制,导致从业人员数量少但是素质要高,因此才能导致资源的合理分配。所以,作为管理者,大学生应该首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考察从业人员的道德、才华、知识、观念、能力、行为、反应等多方面的因素。他们必须符合餐饮实体本身的经营理念,呈现出融合一体的感觉。

三、大学生餐饮服务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方法

大学生往往过于乐观,导致东拼西凑的创业资金,在创业风险中付诸东流。因此风险管理是持续经营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面临的风险粗略来说有:人员和物料成本过高、消费者消费趋向变动迅速、地理环境变化影响、政策环境影响。那么,应对这些风险的方法是什么?具体说来,就是大学生要有法律意识、对市场的变化要有敏锐的嗅觉并且善于借助他人的帮忙,避免创业时期出现的意外情况而陷入难以弥补亏损的境况,另外,对于财务报表的追踪分析要保持高度的敏锐,当意识到成本成规模上升时须及时注意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总的说来,创业只有做好准确的定位,并且时时依据市场变化调整决策,树立总体风险意识,创业成功才能指日可待。(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篇(3)

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我局对全县餐饮企业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基础夯实工作,在全县的2348家餐饮企业中,小餐饮店有1240家,占比52.81%,其中582(占总数的46.93%)家位于富顺县主城区,占城区餐饮企业的54.48%,其他则广泛分布于各镇乡集贸市场和学校周围。

二、主要做法和思路

1、按照《自贡市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认定标准》,我县将经营场所不超过100㎡以下的餐饮经营企业认定为小餐饮店,依据《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对其进行备案和监管,目前已备案小餐饮店1145个,备案率达92.33%。

2、按照《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的规定,我县要求小餐饮店必须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方可入网,只取得《备案证》的小餐饮店不允许进入网络订餐平台。这样做可有效促使小餐饮店积极自主整改升级,达到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以便入网销售。

3、建立全县小餐饮店信用信息电子监管档案。

4、逐户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小餐饮店的主体责任,要求其承诺按照《餐饮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加工操作。

5、统一制定《富顺县小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其制度上墙,并按要求一一落实相关制度。

6、强化小餐饮店的食品快检和监督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一律按照四川省“三小”条例查处。

7、由于小餐饮受本身条件所限,达不到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条件,风险等级为最高等级,同时按照量化分级是评定取得了许可证的餐饮单位的规定,我县未将其纳入量化分级管理,而是将其确定为D级纳入风险分级管理,待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后方再进行量化评级。

三、存在问题

1、小餐饮店自身存在问题:一是经营者主体安全责任意识不强。餐饮店的流动性和经营行为的短期性,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小餐饮业主在硬件上不愿投资或投资较少,经营场所设施设备简陋。二是部分小餐饮经营者办证意识和索票索证意识不强,进货渠道混乱,无进货台帐,所购进的食品原材料在质量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经营者无法追究其他相关人员责任。三是从业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外来务工人员多,部分是少数民族,下岗职工、夫妻档的较多,食品安全意识差,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差,文化程度层次偏低,规范操作技能差,通过反复培训讲解,改善依然不大。

2、监管中存在的困难:一是全县小餐饮店点多面广,

且流动性大,更新速度快。由于其投资成本小,人员要求不高,进入门槛较低,小餐饮成为许多就业者、特别是再就业者择业的首选,同时由于其竞争激烈、辛苦劳累、利润空间不高,又让许多人想方设法另谋他就,往往是同一家餐饮店,今天还是张三在经营,明天就换成王五了,很不利于执法人员监管。同时,在现行体制下,监管经费的不足和监督人员的偏少,给监督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忙于专项整治就忽略了日常的监管,使得小餐饮监管工作出现时紧时松,时好时坏的现象。二是整改困难,“老大难”问题难以根除,责令整改犹如隔靴搔痒。诸多对小餐饮处理依据中,都以责令整改或警告为先,且通过多次回访检查仍屡教不改者比比皆是,造成基层执法人员工作量巨大而效果甚微的两难局面。三是“三小”条例中,对无证的小餐饮的处罚只有责令改正和警告,达不到震慑作用,导致有些小餐饮店始终不肯办证。四是立案处罚程序繁琐,成本高,而针对小餐饮的处罚额度较小,执法人员往往在做了大量的工作后,小小的罚款并不能引起经营者的重视,日常经营依然我行我素,强行取缔又不利于社会和谐,对繁荣市场经济、方便群众生活都带来负面影响,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增加负担。

3、疑问:小餐饮备案证到期后,是否应强制督促其整改升级,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如依然无法取得许可证,是取缔还是继续对其进行备案管理(现在是做的越好、越规范的,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处罚越重,这会不会打击这类餐饮的积极性)?

四、几点建议

1、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台账(或问题清单)。建立小餐饮店食品安全风险台账(或问题清单)制度,分出重点风险单位和一般风险单位,分类监管。试点推行小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自查报告制度,定期集中听取其食品安全风险自查报告,督促整改到位。

2、实行经营者诚信档案化管理。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小餐饮店要进行公示,并及时约谈,其约谈记录载入被约谈单位诚信档案,对被列入“诚信黑名单”者采取更高的管理要求,执行更严的标准,同时要加大问题单位的“回访”检查力度,督促其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管理水平。

3、推行小额食品安全保险。在小餐饮企业中推行食品安全责任险,引入保险公司的第三方安全监督机构,及时监控企业的风险行为,实现“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补偿”,可为食品安全增加了一道“安全阀”,使食品消费更放心、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篇(4)

一、“营改增”的背景

2016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今年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房地产及建筑业、金融服务及保险业和生活业(包括医疗业,酒店业、餐饮业和娱乐业等)重要行业同时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至此,营业税退出我国历史舞台。

二、“营改增”对餐饮业的影响

根据国税总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可知:餐饮服务,是指通过同时提供饮食和饮食场所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饮食消费服务的业务活动。餐饮业属于生活服务业,其主要税制安排是:餐饮业纳税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纳税人,一类是小规模纳税人。计税方式分为两种,一般纳税人采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适用税率为6%;小规模纳税人采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适用征收率为3%。

(一)“营改增”对餐饮业流转税负的影响

1.当纳税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增值税税率为6%。相对比“营改增”之前的营业税税率增加了1%。我们通过计算两类纳税人税负平衡点增值率,来了解餐饮业“营改增”后纳税额的增减变动。税负平衡点增值率即假定两类纳税人税负相等时的增值率。增值率=(销售额-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销售额。经推算,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1+增值税率)*营业税率/增值税率。计算结果如下:

表2-1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税负平衡点增值率

由表2-1可知,当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为6%、营业税纳税人的税率为5%时,如果增值率等于88.33%,则两类纳税人的税负相等;当增值率小于88.33%时,营业税纳税人的税负高于增值税纳税人;当增值率大于88.33%时,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高于营业税纳税人。

所以,对于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的餐饮业而言,当增值率大于表中的平衡点88.33%时,采用原先的营业税政策下税负水平较低;反之,则“营改增”之后企业的税负程度会降低。

2.当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时征收率为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销售额×征收率,而营改增前应纳营业税=含税销售额×营业税率,营业税率为5%。假定纳税人营业额不变的情况下,应纳增值税明显低于“营改增”之前应缴纳的营业税,所以“营改增”后,餐饮业小规模纳税人是减少缴纳税款的。

(二)“营改增”对餐饮业发票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没有实行之前,餐饮业只需要缴纳营业税,所以只需要开具普通发票,而“营改增”推行之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服务既可以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也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税款);小规模纳税人,自己只能自行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若需要,可以到国税局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时要求:项目齐全,与实际交易相符;字迹清楚,不得压线、错格;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财务专用章或者发票专用章;按照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开具。开错的发票不得撕毁,应按报废处理。

对于一般纳税人采购过程中取得的发票分不同情况区分是否可做抵扣凭证。其中可以抵扣的进项发票种类可能有:(1)增值税专用发票;(2)农副产品收购发票;(3)海关完税凭证。餐饮企业应该选择正规的食材进购渠道,选择通过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正规供应商处购进粮油、调料、烟酒、饮料、原材料等,能够得到的可抵扣发票越多,增值税纳税额越少。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最终会影响到企业增值税额的缴纳,因此税务部门对它的管理和稽查要求会更加严格。对于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的验证、管理也需得到重视。

总之,企业要提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重要性的认识。无论从发票的申请、购买、使用、开具、保管,还是从税务机关对发票的监管,都有严格的规定,若违反其规定,严重时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金,这都是企业使用部门应该遵守并需特别注意的问题,否则会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带来不利影响。

(三)“营改增”对餐饮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的实行将会影响会计核算,由于要考虑销项税额额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在成本和收入的核算过程中会和以往缴纳营业税时有所不同。

成本核算方面,在“营改增”之前,成本为价税合计数,在核算上要求进行价税分离,严格区分真正的成本和进项税额。但“营改增”后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按照所开具的进项税发票和销项税进行抵扣,抵扣数额大小受供应商是否为一般纳税人和是否具备开具专用发票的能力影响,并且试行的企业所涉及的供应商、往来客户等都涉及到不同行业,这使得在进行核算时需分类核算,核算方式也需有所改变。

收入核算方面,在缴纳营业税时,餐饮业对于收入可直接根据发票金额入账。但“营改增”之后,收入按不含增值税的营业额确认,增值税单独通过“应交税费”科目进行核算。如果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开具普通发票列示的营业额是含税收入,会计核算时则应换算为不含税收入确认,这就增加了收入计算的复杂性。

“营改增”前企业计算应缴纳的营业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科目。上缴营业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营改增”后,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分别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核算不同纳税业务。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不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综上所述,餐饮业在“营改增”之前缴纳的营业税计税依据是营业额或劳务额是含税收入,企业交纳的营业税属价内税,应计入营业税金抵减收入。“营改增”后餐饮业应纳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不含税销售额,相对于“营改增”之前,缴纳增值税要比缴纳营业税的会计核算复杂。

三、餐饮业“营改增”应对策略

(一)餐饮业的税收筹划

当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时,通过对税收平衡点的分析,餐饮业想要在“营改增”施行后达到税收最优化的目标,就需要改变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的大小,使得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始终小于88.33%。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改革后税率由5%增长到了6%,但是最终缴纳的税负将低于改革前。一般纳税人主要通过进项税额抵扣的方式进行筹划。

餐饮业的特点就是直接材料支出是成本中最主要的部分,所以要着重对食材采购进行合理规划。餐饮业采购食材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果餐饮企业采购的直接材料是初级农产品,购买方可以按照发票价款的13%计算进项项税额;如果不是自产产品,购买方需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进项税额。现实生活中,如果销售方是不具备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散贩,则购买的直接食材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这将会导致税加重,所以一般纳税人要尽量到能够自产产品的贩卖商处进购食材。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购销系统加强对物资、材料、固定资产等采购的规范,尽量减少零星采购带来无法抵扣的经济损失。

(二)完善会计核算的方法

“营改增”后饭店的财务部门应及时制定增值税检查规程,多了解和关注销项税应税收入的核算。正确识别和正确处理视同销售业务,视同销售行为或涉及进项税额转出的应税行为应及时识别和正确申报。对于餐饮业可以在商品定价方面,改变原来营业税背景下的定价方案,在必要的情况下,提高商品价格以弥补“营改增”对企业营业利润的影响。

会计人员要完全掌握增值税的账务处理,尤其是对于进项税额抵扣方面的业务知识要尤其熟悉,明确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范围,把握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范围和条件。避免出现在抵扣进项税额方面出现的差错。

(三)加强发票管理

发票管理是税务机关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所开具的商品销售和营业收入凭证进行的管理。

餐饮业一般纳税人在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该向当地主管税务部门进行购买,杜绝通过非法途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避免造成违法税收行为。小规模纳税人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

纳税人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需要严格按照新税法的要求进行发票的开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需要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小规模纳税人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时,“销售方开户行及账号”栏填写税收完税凭证字轨及号码或系统税票号码。系统税票号码是指税收征管系统自动赋予的税票号码。国税机关、地税机关使用新系统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六联票,增值税普通发票是五联票。

(四)自我完善的其他方法

1.餐饮业应正确认识到“营改增”税制改革带来影响和冲击。全面评价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能否适应“营改增”的要求,深入分析经营风险、业务管理风险、税务稽查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将“营改增”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提前预估出来,划分风险等级,提出合理的结局方案,完善风险控制制度。

2.餐饮业高层可以成立“营改增”工作小组。加强内部沟通,讨论“营改增”将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要及时从主管税务机关处了解最新的政策。餐饮企业的税务会计与业务人员要密切协作,分析编制成本费用明细报表,与主管税务机关讨论可抵扣明细项目及抵扣税率,制定合理有效的税收最优化的方案。

四、总结

“营改增”是国家税务政策不断完善的结果,是国家的税务政策与国际接轨的表现,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营改增”在餐饮业进行改革对餐饮业是很有利的,这项改革主要是对餐饮业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影响很大,通过合理的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就可以为餐饮业节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纳税人的税务负担,增加了经营效益。另外,“营改增”一方面促使餐饮业重新调整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重新制定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所以,餐饮业要尽快适应“营改增”政策,通过新政策为本行业创造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伍唯佳.酒店业“营改增”影响预测及政策建议[J].财会月刊,2014.4(上):18-19.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S].(财税〔2016〕36号).

[3]董颖.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税负影响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下):223-224.

[4]应小陆.税收筹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3.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篇(5)

自上初中以来我便开始住校,深知令人头疼的" 吃饭"问题,也就是食堂的饭菜问题。由于学校食堂普遍都是以大锅菜的方式做的,因此虽然价格较低但很少能真正让学生欢迎。而学生对食堂饭菜的抱怨则更是 "自古有之".虽然大学生可以到校外就餐,但大多数学生迫于经济因素,还是愿意在校食堂就餐。饭菜质量得不到保证,会导致很多问题,学生营养跟不上,甚至有的学生经常不吃饭。于是,营养不良、胃病等不该出现在大学生中的病症也屡见不鲜,这为学生身心健康埋下了隐患。因此我决定整合食堂和饭店的优缺,开一家学生自助营养快餐店。

二、店面简介

本店位于大学聚集中心地段,主要针对的客户群是大学生、教师、以及打工人员。经营面积约为80平米左右。主要提供早餐、午餐、晚餐以及特色冷饮和休闲餐饮等。早餐以浙江等南方小吃为主打特色,当然本地小吃也是少不了的。品种多,口味全,营养丰,使就餐者有更多的选择。午餐和晚餐则有南北方不同口味菜式。而非餐点又提供各种冷饮,如果汁、薄冰、冰粥、刨冰、冰豆甜汤、冰冻咖啡、水果拼盘等。本餐厅采用自助快餐的方式,使顾客有更轻松的就餐环境与更多的选择空间。本餐厅装饰自然,随意,同时负有现代气息,墙面采用偏淡的温色调,厨房布置合理精致,采光性好,整体感观介于家庭厨房性质与酒店厨房性质之间。

三、发展战略

1.本餐厅开业之前,要作广告宣传,因为主要客户群是针对学生的,而学生中信息传递的速度与广度是很大的,所以宣传上可不用费太大的力度,只需进行传单或多媒体(如:音响)等形式的简单广告即可。

2.本餐厅采取自助餐的方式,免费茶水和鲜汤。并且米饭的质量相对竞争者要好,可采用不同的做法,使口感与众不同,以求有别于竞争者,给顾客更多的优惠,以吸引更多的客源。此外,本餐厅还推出烧烤+冷饮、八宝饭等情侣套餐,由于休闲饮食的空缺,这也将成为本店的一大特色。

3.有许多学生习惯于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许多时候为了节约时间会选择最近的就餐地点而不愿到较远点的餐馆,所以在地理位置选择上不会与学校大门有太大的距离。餐厅在适当的时候还将推出送外卖的服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得做法。如:若有三份以上(包括三份)的叫量可以免费送货上门,单独叫外卖的需交付一定的送货费,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如有一人想叫外卖,为了不出送货费则会拉上另外的两份外卖,如此也是能增加销量的。

4.餐厅使用不锈钢制的自助餐盘,即节约又环保,而废弃物也不能随便倾倒,可以与养殖户联系,让其免费定期收取,如此可以互利。据悉,竞争者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因此良好的就餐环境是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的。

5.暑假期间虽然客源会骤降,但毕竟还有部分留校学生、附近居民以及打工人员,届时可采取减少生产量,转移服务重点等方式,以改善暑期的经营状况。寒假期间就考虑修业一个月,已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6.市场经济是快速发展的,变化的,动态的,因此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一个企业的发展并进行分析,制作出长期的计划,每过一个阶段就该对经营的总体状况进行总结,并做出下一步计划,如此呈阶梯状的发展模式。在经营稳定后,可以考虑扩大经营,增加其它服务项目,并可以寻找新的市场,做连锁经营,并慢慢打造自己的品牌,可以往专为学生提供饮食的餐饮行业发展,总之,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如此才能有企业的未来。

四、餐厅管理结构

店长兼收银员1名 ,厨师1名,服务生2名。

经营理念侧重于以下几点:

主要的文化特色:健康关怀、人文关怀

主要的产品特色:具有食疗保健功能的素食餐品

主要的服务特色:会员制的跟踪服务

主要的环境特色: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绿色就餐环境

五、市场分析

在大学中的食堂的饮食一直是个问题,大学的饮食质量不高已成为公认的问题,仅仅是满足了学生们的温饱问题,而质量却远远没有达到学生们的要求。部分大学的饮食状况令人担忧,甚至有的大学食堂出现了集体中毒事件。

本企划就是根据这一点,为了保障大学生的饮食安全,提高大学生的饮食质量,成立大学饮食联盟,旨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价格低廉安全高质并富有特色的食品,并且同时为各高校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学业。

优势与劣势:

优势分析:本餐厅经营解决了学校食堂饭菜口味单一等问题,也无流动小摊卫生没有保证的担忧,并且与食堂同样方便快捷,节约时间。另外,本餐厅采用自助选择方式,应该很容易受到顾客欢迎,并能节省部分人力资源。同时,餐点还提供冷饮、冰粥等,并提供免费茶水。简洁舒适的装修将是餐厅的一大特点,学生普遍喜欢在干净、服务态度好的餐馆就餐,因此令人满意的服务也将是本店的一大特色。此外,学校食堂有明确的就餐时限,而校外很少有餐馆出售早餐,因此在校外的本店则可以较容易地抓住这部分因时间差而导致丢失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就是由在就餐点前后的一段时间要就餐的潜在客户群所产生的市场份额。

劣势分析:由于刚起步,快餐店的规模较小,如就餐的人力资源、服务项目等都比较有限。而校区内外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因此还存在着不小的劣势。另一方面,因为学校假期是固定的,寒暑假期间的客源会骤降,而寒假期间会比暑期更少,这将会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机会分析:据我们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本店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存在的,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本人正是学生——这个最大客户群中的一员,所以更能了解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从这些方面来看,是应该是很有机会挤入该餐饮市场的。

威胁分析: 餐厅的服务与产品质量的高低与经营成本又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如此则产品价格必然不会比竞争对手低,虽然总体上价格并不会太高,但相比之下,客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就成为一大考验了。并且,成本与利润也是直接挂钩的,盈利的多少则又是能否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一大决定因素。再者,各地风俗与饮食习惯的不同,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是否大多数顾客都能对产品认可或满意呢,这也是需要接受考验的。

六、促销和市场渗透

促销策略:

前期宣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较大。后期宣传:重视已有顾客关系管理,借此进行口碑营销。定期具体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如赞助学校组织的晚会借此进行宣传,通过活动时时提醒顾客的消费意识。针对节假日,开展有针对性的促销策略如发传单等。

七、财务状况分析

1.据计算可初步得出餐厅开业启动资金约需10600元(场地租赁费用XX元,餐饮卫生许可等证件的申领费用600元,场地装修费用3000元,厨房用具购置费用1000元,基本设施及其他费用等4000元)

2.运营阶段的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工资,物料采购费用,场地租赁费用,税,水电燃料费,杂项开支等。

3.每日经营财务预算及分析

据预算分析及调查,可初步确定市场容量,并大致估算出每日总营业额约800元,收益率30%,由此可计算出投资回收期约为三个月。

八、 营销组合策略

有形化营销策略:

由于本餐厅的经济实力尚弱,因此初期将采取避实就虚的营销战略,避开大量的硬广告营销,而采取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承诺营销"进行产品宣传。通过菜单、海报、文化手册、广告、促销活动等向消费者进行宣传、倡导"天之素"的经营宗旨与理念。

技巧化营销策略:

做出持续性、计划性将决定本餐厅在避免普通餐厅的顾客忠诚度不高的缺陷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为了使本餐厅能够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权威感和信赖感,本餐厅将会建立一套完整的会员信息反馈系统,实现营销承诺:

l、顾客反馈表。在服务中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树立顾客第一的观念,认真听取顾客意见。

2、将顾客满意进行到底。树立"顾客满意自己才满意"的观念,做到时时刻刻为顾客着想。

3、建立餐厅顾客服务调查表,定期由营销部专人负责对顾客进行跟踪服务。

九、 大力打造"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

根据餐厅企业竞争激烈、模仿性强以及食疗产品具有的时节性强的特点,实现对企业的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的有机整合,加强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与能力。围绕"健康、绿色"为核心的品牌特征,餐厅通过树立绿色形象、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采用绿色标志,加强绿色沟通,推动健康消费来实现营销目标。作为一个餐厅开展绿色营销,我们有着天然的优势,本餐厅将严格贯彻绿色餐厅的标准,无论从原料采购、食品加工还是卫生环境,都将严格把关。努力营造出朴素典雅又不失时尚的就餐环境,通过对餐厅设计的布局、装饰风格、温度等,体现健康绿色的理念。

推广保健知识、宣传绿色文化:

本餐厅将在营销过程中,围绕21世纪的餐饮主题——养生、健美、绿色三个具有社会意义的知识点,对消费者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宣传,从而引导顾客的消费取向。通过进行专题讲座、手册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将以上餐饮知识宣传出去,同时注重借此机会加大对绿色产品的宣传介绍。推广、倡导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对产品、餐厅、服务进行文化包装,传播饮食文化。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遇与条件。

十、 重视搞好一系列的企业公关活动

本餐厅将通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为餐厅的发展提供宽松有利的经营环境。

1、与员工建立团结、信任一致的合作关系。在员工之间搭建起平等、便捷的沟通方式,通过发行内部刊物、免费会员提供奖励,集体娱乐等活动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

2、社区群众关系。为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获得稳定的顾客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应积极参与维护社区环境、积极支持社区公益事业。尊重顾客的合法权利,提供优质餐品和服务,正确处理顾客的要求和建议。

3、政府关系。及时了解并遵守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主动协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与宣传媒介建立并保持广泛关系;向其提供本行业的真实信息。

十一、发挥绿色餐厅的价格优势

本餐厅的目标人群为学生以及城市居民。考虑到市场上餐饮产品、保健品的价格因素,本餐厅的产品定价将处于同类产品的中低价位。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以低成本获得高利润。在产品的价格及其组合上,我们是依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层次和需求,加工、提供各种具有食疗保健价值的营养餐品,其中在价格的制定上我们严格按照原料的利用率来计算,比如果蔬的去根多少、是否去皮、去叶,最后厨房的加工程度,为消费者提供每份6-100元不同餐品组合的标准,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素食食品。

十二、市场风险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市场的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种风险可能:

(1)在本项目开发阶段的风险,市场上可能会同时出现类似餐厅的开业。

(2)项目生产经营阶段的风险,项目投产后的效益取决于其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和其他表现,而对于本阶段项目而言,最大的市场风险来源与市场上餐饮业的竞争风险,如果项目投产后效益良好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相似经营项目的诞生,从而加剧了本项目的竞争压力。

内部管理风险:

餐饮业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但是它需要严格的管理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对于大多数中国自办的餐厅来说大部分存在着内部管理松散,服务人员素质较低,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生与存,成与败。

原料资源风险:

本餐厅的原料主要以果蔬、豆类、菌类为主,是当今最受欢迎的绿色天然无污染食品,尤其本餐厅是以保健为主的餐厅,因此在原料的选择上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投资,这样才有利于采购到新鲜、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十三、应对措施

l、汲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验,开发出自己的特色食品。

2、严格管理,定期培训人员,建立顾客服务报告。

3、进入市场后,认识食品市场周期,不故步自封,积极开发更新食品。

4、与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原料资源的供给。

初期(1-3月)

主要产品是针对城市三种群体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餐品,市场策略为通过积极有效的营销策略,挤占中式餐饮及保健药品的市场分额;树立"绿色食品"的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收回初期投资,积极进行市场推广。

中期(1年)

巩固、扩展已有的市场分额,进一步健全餐厅的经营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着手准备品牌扩张所必须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统一的特色优势餐品、统一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建设。

长期(2年)

届时,餐厅运营已经步入稳定良好的状态,随着企业的势力与影响力的增强,服务范围不再能满足潜在顾客的需要时,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扩大餐厅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十四、店面设计

视觉识别

店名:一方面应该和自己的经营业务有紧密的相关,另一方面要照顾到经营的场所是在校园内部,要贴近校园特色,易于为校园群体喜爱和接受,店名应有格调,意味悠长。

颜色:以黄色,红色,橙色等暖系色调为主,辅以轻快活泼的冷系色调。彰显时尚,潮流,雅致,品位。

店面布局

恰当运用灯光,地毯,隔断等元素,尽量一方面有效利用空间,一方面显得错落有致,不显开阔平淡之感。可适当设计一些较为私密的桌位,然长时间逗留的顾客充分享受那份怡然自得的情调。分区布局,让每个细分群体的消费者都有自己喜爱的角落和桌位。

灯饰和灯光:灯饰是餐厅厅装饰的重要元素,选择各种不同样式的灯饰可以有效增餐厅的美感。灯光是烘托餐厅气氛的重要部分,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灯光,烘托出餐厅宜人的气氛。同时,顾客应该保留在自己的空间按照自己的要求调节灯光的便利。

墙面装饰和窗帘:按照季节及时调整,各种织物材质,图案,颜色尽量显得和谐,显示餐厅的格调,贴近消费者感官享受。

桌位:桌位设计和摆放应该总体上和谐,个体上有差异,避免给消费者大排档那样的感受。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篇(6)

一、我国餐饮企业集团化的现状

1.餐饮集团正历经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国家鼓励发展三产的政策导向,众多有识之士,抓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选择投资风险较小、收益回报快捷的餐饮业作为切入点,走上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餐饮经营之路。

2.竞争的激烈程度急促餐饮经营向集团化发展。餐饮迅速发展,既有政策引导的结果,又有自身特点的优势,如不受投资规模限制,投资回报直接性等等,迅猛发展必然带来剧烈竞争。竞争的表象就是社会各界公认的餐饮围城现象,即每天有众多新的餐饮企业诞生,每天也有若干原先经营的餐饮店歇业。正是这种餐饮经营结构档次的不断调整,才得以使餐饮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完善,从而推动餐饮业向集团化迅速发展。

3.集团优势力量得到彰显。竞争促进了餐饮集团化的进程,餐饮集团的形成又给餐饮企业带来明显优势,除了集中、统一、大批量进货,减少企业原料成本开支;产品集中或部分集中开发,节省厨师劳务技术成本支出外,还表现在餐饮集团统一格调、形象、系统的cis设计,易于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获得市场认同,招徕更多的客源,进而扩大集团经营。

二、我国餐饮企业集团化发展问题及原因解析

1.高水平的出品质量稳定性不强。餐饮出品质量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国各类餐饮企业,由于其缺乏西餐式的精确具体的数据化、标准化管理,并很少应用科技进行创新研究,宾客来就餐主要认同的是价钱、人气、环境气氛,而对菜肴质量、服务周到、舒适指数等感受不深,不能使宾客加深对餐饮集团餐饮出品质量的显性化认知。

2.传统而薄弱的基础管理制约规模扩张。许多餐饮集团,在组建初期或只有一两家餐饮店之际,投资者就是经营管理者。随着雪球的越滚越大,集团规模的逐步形成,沿袭和扩大这种家族式或面对面直接指令的管理,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漏洞甚多,企业内部间配合协调常常脱节,职责界定不清,遇事推萎扯皮,对客服务也显得挂一漏万,效率低下。导致这一切的根源是餐饮集团的基础管理滞后,没能与集团的形成、成长、扩大进行同步的调整、充实、提高和完善。

3.产品创新乏力,特色日渐退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地区、同类别、同风格的餐饮企业的增多,原有特色不再明显。许多餐饮集团在锤炼、塑造和强化自身特色方面内功不强,随着餐饮模仿、克隆之风强劲,原先较有特色的餐饮企业渐失优势,特色退化。与此同时,餐饮产品创新机制又未形成,并正成为集团餐饮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重大困惑。集团餐饮创新,在建筑结构、装修风格既定以后,其服务方式、营销技巧、菜品创新是其主要方面。其中菜品创新首当其冲,其决定集团餐饮树立良好口碑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内因。

三、餐饮企业集团化的经营策略

(一)树立以资本产值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理念

1.建立以太市场为背景的资本运作平台。餐饮企业集团不论要开拓新市场。还是创新产品,都需要从全国,甚至世界市场范围来优化配置资源。要求经营者突破行业、地域和产权所有制的概念,以大市场的观念来运作企业,并根据市场的细分,来确定经营的餐饮企业类型和进入市场的有效方式,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资本增值。

2.基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组织架构。餐饮集团企业首先需要打破固有的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合一的管理习惯。不断提升企业对外扩张力度,规范内部管理与流程,迅速实现企业资本由凝固化向液态化转变。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由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形成决策机制、监督机制与经营机构各自分离而又相互制约的机制。餐饮集团决策层由出资者代表组成的董事会组成,并由他们聘请高级管理人员来管理经营企业,进而优化资本结构,明确职能分工,促进内外营销,降低经营风险。

3.巧借东风,因势利导,加快自身发展。集团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本的同时,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自己发展。可采用租赁方式,以少量自有资金的投入获取其他餐饮企业经营权,利于把握机遇,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可以借助他人的品牌发展自我,小型餐饮企业可以通过加盟连锁站在巨人肩上,使自己快速发展起来。

(二)构建以资本增值为核心的餐饮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

1.深化产品特色,实现规模扩张经营。餐饮集团不应仅为了产品的销售量而扩大生产,主要应从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要出发,在形成产品特色和自己的服务风格基础土实现扩张,这样才能在价格上吸引广大顾客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深度挖掘产品特色,把其与体现为目标顾客服务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与经营理念等有机结合,从而在创新巩固特色基础上实现规模扩张经营。

2.借助品牌效应,推进特许经营。为实现资本增值,集团除了借助有形的产品进行扩张外,更多应用技术、管理及整个企业的形象和品牌等无形资本进行特许经营。借助自身品牌优势,吸引加盟,进行低成本扩张。进而把彼此独立的法人企业组织利用自己的品牌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企业集团,在少出资或不出资的条件下获得另一家企业经营权。并且无形资本的扩张相对于有形资本来说风险小,借用融资扩大集团效应,延伸企业的经营空间,巩固基于顾客的理解和忠诚购买所擎起的市场品牌,实现形式内容的和谐统一。获取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鹏,饭店企业集团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科学与管理,2007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篇(7)

一、采购物流风险及其分类

1.采购物流是指按照企业采购决策的要求,在与供应商之间发生物资所有权转移的同时,为解决物资的空间和时间属性而进行的装卸、运输、分包、组配等实体作业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保证企业各类物料及时、安全、经济地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采购物流风险就是在采购物流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和可能性。

2.采购物流风险分类。大致分为增支风险、供应商延迟交货的风险、采购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安全风险、采购中的道德风险、合同风险、预付款风险、存货风险等类别。

由于高校餐饮的特殊性,其采购物流的风险主要为采购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安全风险和采购中的道德风险等,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目前高校餐饮业采购物流面临的风险

伙食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后勤管理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中共中央办公厅(1984)二号文件曾指出:“搞好高等学校的食堂工作,解决学生的伙食问题,不仅是院校行政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院校党委必须关注的经常工作。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是关系到教学的正常进行,关系到广大青年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体质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大事,必须抓紧抓好。”这几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伙食工作在高等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说明了搞好伙食工作的重大意义。因为在高校餐饮业物资采购供应中,保鲜难度较大的食品原料占了很大比重,并且其市场需求的变化也非常频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其产品的竞争力,原料不合格、不好,就做不出合格、优质的食品;原料采购、运输、储存成本居高不下,食品价格就降不下来,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原料供应应变能力差,满足不了师生的个性化需求,难免回丢失市场。通过各种渠道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原料并保证其在生产加工之前不损坏、变质,是确保高校伙食安全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采购物流是高校餐饮业经营管理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极大地关系着高校伙食安全,其风险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内部管理不善的风险,如职能部门存在的跑、冒、滴、漏、拿等造成物料损失和浪费现象;由于生产的调整影响原料需求;人员道德风险,如采购过程中暗箱操作、、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收受回扣、舍贱求贵等。二是来自于原材料市场的风险,主要包括产品的卫生和质量、供应商交货时间或原料价格的波动等,从而影响高校伙食的安全和价格。

三、加强高校餐饮采购物流的风险管理的意义

1.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恶性食品污染事故接二连三、食品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带来不确定性危害。在食物卫生的危害中,食物中毒是最普遍、最主要的危害,食物中毒细菌造成的中毒事故高达98%。2007年,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506起,中毒13280人,死亡258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1起。其中在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为117起,中毒3773人,死亡6人,分别占总数的23.12%、28.41%和2.33%,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学校食物中毒总数的47.01%和59.42%。学校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主要是以食物污染或变质以及加工储存不当引起的中毒为主,另外餐饮所需生鲜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储藏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和营养,但我国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也造成食品的腐烂变质及二次污染。食品材料的卫生安全是确保餐饮安全的第一关,所以必须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变质、有害有毒、掺杂掺假、质量不新鲜等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原料、食品,坚决杜绝无产地、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或超过保质期的原料、食品进入餐饮业。

2.高成本时代的高校餐饮业,面对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为了留住师生,不提价格不缺斤少两,如何稳定学校食堂价格成为广大学生,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本控制是高校餐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餐饮企业的经营具有决定性意义。材料和能源成本基本属于变动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3.采购物流作为餐饮企业经营活动中重要成本领域,已经从传统思维中花钱买原料这种单纯的商品买卖,发展成为一种对外部资源管理的职能,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升利润、获取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言:改进工艺、降低原材料消耗是企业第一利润源,增加销售量、提高销售利润率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激烈的竞争,再加上客观技术的限制,企业在这两个方面努力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获取利润,必须开发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业已经成为继劳动力、资源之后的第三个利润源泉,而采购是企业物流活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采购质量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可见,采购物流是关系高校食品安全、质量和价格管理的第一环节,采购物流成本是餐饮企业成本的核心部分,它对质量价格有着重大影响。因为保证食品安全是要求食品链中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尤其这种保证要延伸到上游的始端,即“源头”。没有安全的“原料”就不会有安全的食品,仅对“最终产品”的关注是不够的。因此,搞好采购物流及其风险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和降低餐饮经营成本的关键,对提升高校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高校餐饮业采购物流风险管理的途径

采购物流是餐饮企业供应链的源头,正如某企业广告词所言“源头有保证,全程有冷链,让亿万家庭放心”,采购物流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到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这就使在采购物流活动中面临一系列采购风险。采购物流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到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防范采购风险就成为餐饮企业采购物流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校餐饮业采购物流风险管理和控制。

1.通过加强学习和组织再造,更新观念,增强防范采购物流风险意识

(1)提高认识,明确高校餐饮业采购物流目的,增强防风险意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校餐饮业不应一味地将追求采购价格最低化和把节约资金作为采购物流的首要和惟一目标,而应对所要采购的原料或服务的价格、质量和效用进行通盘考虑,力求做到“以更少的采购支出获取更高的采购效率、更优的采购质量和更大的采购效用”,努力降低高校餐饮采购物流风险。

(2)加强对采购人员培训学习和监督管理,健全制度,增强防风险能力。一方面要加强采购人员专业和制度学习、反腐倡廉的法纪观念教育,用采购伦理道德与法律对采购人员进行约束,防止采购活动中败德行为出现。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采购物流信息公开制度和程序公开制度,制订相应采购道德规范来规范采购行为,组建采购专业协作小组,推行采购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

(3)建立柔性化的采购物流组织抵御风险。为适应现代餐饮企业发展的需要,高校餐饮业的采购职能应该统合起来,即以事业部为基础,将各生产部门共同的采购机能统合起来,成立履行共同采购机能的惟一的采购事业部,新的采购组织突破了传统的职能制组织形态,实现信息、技术的集约化,提高了高校餐饮业快速反应能力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大大提高了采购物流部门对环境的使用能力,增强了采购活动的柔性和效率性。

2.通过创新管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增强防范采购物流风险能力

(1)针对不同物料,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争取以最低的采购成本满足高校餐饮业生产经营,如公开市场采购、招标采购、“一次停靠”采购、合作采购、集中采购、网络信息采购等。同时实行“三公开、两必须”(采购品种与数量指标公开、参与供货的客户和价格竞争程序公开、采购完成后的结果公开;必须在货比三家后原则上从源头采购,坚持先生产产家次商后中间商的选择原则,必须按程序、按法规要求签订采购合同),尽量防止暗箱操作,杜绝采购回扣等不良现象发生。

(2)在采购物流中也应加强物料实际入库、根据入库商品内容做库存管理、根据需求商品向供应商下订单、运输过程监控等系列作业管理。要求实物与信息同步入库,其内容包括入库作业、库存控制、采购物流管理系统、财务结算系统及信息流程等,在整个作业过程中要确保实物与信息同步,因为采购物流内控的关键是信息控制。

(3)建议财务与审计监管双管齐下,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采购物流业务合法有效、采购物料物美价廉、采购成本核算准确、采购记录真实完整。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审批、签约、登记、承付、验收、审核、记账等控制点,另一方面要实行职务分离,相互监督。

(4)优化供应商管理,和绩效好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要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制度(包括资格预复审和资格后审)和保证金及担保制度,规范其行为,以便在采购物流活动的初期把供应商方面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采购风险控制在最小;另一方面,应建立采购质疑、申诉机制和奖惩机制,因为良好的采购管理体系是保证好的采购绩效的根本,采购人员应当持续不断地支持供应商工作、和供应商应当持续不断地互动才能使采购绩效处于稳定、优越水平,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3.构筑完善的采购物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地降低采购物流风险

安全管理体系经常被简称为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是一种控制危害的预防性体系,用于保护食品防止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一种管理工具。HACCP的5个步骤:建立HACCP小组,描述产品及其销售特性,描述产品预期用途及产品用户,绘制过程流程图,验证过程流程图。7个原理:对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建立关键限值,建立关键控制点的监视体系,当监视体系显示某个关键控制点失控时确立应当采取的纠正措施,建立验证程序以确认HACCP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建立文件化的体系。

高校食品质量问题来源广泛,可以在采购物流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发生,如问题来自食品原料本身(最典型就是转基因食品)、制造加工过程(一种是本身生产过程的不规范,另一个严重的是造假)、配送过程(很多食品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下配送,如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需要冷藏车运送,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用常温车配送)、销售等。因此,高校伙食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食品供应链中的质量问题,建议高校餐饮业借鉴肯德基、麦当劳等知名餐饮企业经验和教训,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以及各种食品、饮料所包含的具体成分和卫生标准都进行规范,降低采购物流风险,增强高校餐饮安全性。

(1)建立高校餐饮业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和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争取通过相关的国际标准认证。如建立良好的作业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质量管理通过餐饮业国际通用管理标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卫生方面通过绿色卫生方面通过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等。此外,还应落实我国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卫生法、餐饮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建立严格的高校餐饮业食品生产供应企业准入制度。一方面全面启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采用快速有效检测手段,预防不合格农产品进入企业;另一方面要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略平台,及时曝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例,保证员工和师生的知情权,提高员工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实施监督。

(3)建立可追溯机制,提高高校餐饮供应链的反馈效力。所谓“可追溯性”,就是在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可以追溯到食品生产的源头以及生产加工过程。在实际采购食品时,遵循用多少定多少和及时向供货商索取该批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的原则;同时要务必防止运输过程的污染,运输过程是常见的一个污染环节,特别是散装直接入口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易受到容器、车辆及装卸人员手的污染,这些食品必须盛装在带盖的容器内运输,容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洗刷消毒,运输过程中应防潮、防尘、防鼠蝇、防晒、防毒等,确保肉类、蔬菜、水果以及鱼类等物料新鲜和安全地供应,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针对不同风险切实采取不同措施,有效地降低高校餐饮业采购物流风险,确保师生饮食安全、身心健康。

总之,面对高教大发展的挑战,尽管高校餐饮工作任务重、头绪多且较为繁琐,但是高校餐饮管理者必须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举措来解决面临的新的问题和矛盾,努力实现高校餐饮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明贵:采购物流实务.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郝渊晓王茜草郝彬:相里六续.现代物流采购管理.第1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3]薛沛建等: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秦海波.JIT采购策略在高校餐饮业中的应用.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3):59

[5]冯耕中: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1版.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6]王强郑纪慈高春先章强华孙彩霞:食品安全与链理论.农业质量标准,2006(5):44

[7]孙明贵:企业采购模式的发展与优化.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7):50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篇(8)

[中图分类号] R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c)-0189-04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知识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食品安全法》定义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王亚娟等[2]认为,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餐饮业处于食品生产链的末端,因此餐饮业的安全对保障人民健康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在餐饮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整体文化程度层次偏低、食品安全知识淡薄、营养知识缺乏及存在一些不良的从业行为问题,而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其R抵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良好手段[3-7]。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小汤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职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的基线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干预,旨在通过培训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水平,并把培训作为在职餐饮从业人员教育的常态化手段,以期减少食品安全发生风险,保障就餐者的身体健康。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年5~7月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我院各区餐厅内包括服务员、厨师、厨师长、采购员、洗碗工、管理员等岗位的在职餐饮从业人员共63名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使用封闭式统一问卷调查方法获取资料,问卷参考有关文献[7-8]自行设计而成。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岗位等)、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获取知识途径、接受培训后的感受等。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问卷评分采用赋值法,知识题答对计1分,答错、不知道均计0分,满分为20分(按百分制计算≥12分为及格)。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填完后检查无缺选、漏项当场收回的方式收集资料。

2015年5月上旬开始基线问卷调查,在5月下旬~7月上旬进行干预,包括请疾控中心专家和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员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集中讲授食品安全知识与营养知识各1次,集中授课间隔时间约1个月,其间印发食品安全知识、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要求及操作规范的宣传材料1次,现场讲解主要在基线调查和学习宣传材料时进行。上述干预方式结束后再次填写问卷。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2 干预效果评估

调查对象干预前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的及格率为68.3%(43/63),干预后及格率为96.8%(61/63),干预后及格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调查对象干预前后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正确回答率除“餐饮从业人员工作时哪些做法是错误的”、“消毒餐具的时间及温度”、“哪组食物易发生食物中毒,应烧熟煮透”3个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余其他各项干预后正确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调查对象对培训后感受

63名调查对象中,66.7%(42/63)认为参加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很有必要,30.2%(19/63)认为有必要,只有3.2%(2/63)认为无所谓或没有必要。

3 讨论

3.1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一般情况分析

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应该是对餐饮从业人员的一般职业要求。有研究表明,目前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距保证食品安全的客观要求还很不相称[9-10]。餐饮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是普遍存在现象。本调查显示,我院餐饮从业人员主要为初、高中文化程度,占95.2%,与徐建华等[11]调查结果一致。餐饮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有时会制约他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的理解,导致工作时忽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食品安全意识差。因此,开展对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培训,并定期考核培训内容,加强对从业人员实际操作规范的考核与管理,以弥补餐饮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本调查对象的从业时间主要分布在4年以下和10年以上,占77.8%;而从调查对象的岗位分布来看,服务员和厨师占74.6%,他们是餐饮从业人员的主力军,也是培训的重点对象。

3.2 重视食品安全的源头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是指为了防止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发生,应对食品生产加工时造成食品污染发生或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能有效地预防、减轻或消除各种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进而在关键控制点对造成食品污染发生或发展的危害进行控制,并同时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对和补充[12]。备餐时间是服务员应掌握的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点,食物加热的中心温度是厨师应掌握的知识点,这两点的掌握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备餐时间和食物加热的中心温度这两个内容掌握的情况不容乐观,干预前正确回答率分别为28.6%和11.1%,而干预后为55.6%和57.1%,干预后正确回答率虽有所增加,但仍有近二分之一的调查对象未掌握,应引起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餐具消毒是为了把好“病从口入”的关口。何庆明等[13]和彭国芳等[14]研究表明,餐具消毒的总体合理率分别为62.75%和73.25%,由此说明餐具消毒状况不容乐观。而餐具消毒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餐具消毒效果的直接原因。本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消毒餐具的时间及温度掌握情况在干预前后几乎没有变化,调查前正确率为69.8%,调查后为68.3%,即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还未掌握该内容。分析原因可能与实际工作中不经常使用煮沸这种消毒方式有关。而对于“哪组食物易发生食物中毒,应烧熟煮透”这个选项正确率调查前后虽差异不显著,但掌握率较高,特别是干预后达100%,可能与调查对象平时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重视,认识到扁豆、豆浆在制作时应烧熟煮透道理和危害。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因素如果失去控制都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全过程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是食品安全的一个基本原则[15]。

3.3 选择合适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

据研究调查显示,2004~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食物中毒的原因以微生物食物中毒居多,占历年总中毒人数的58%~72%;食物中毒的就餐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食物中毒的时间从2月份开始逐月升高,9月份达高峰[16]。提示管理者选择合适的培训时间(如从每年的4~5月份开始安排培训)可强化从业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并从思想上引起对食物中毒的警惕,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保障就餐者的安全。

本调查采用了比较简单的3个方式给予干预,即集中授课、印发宣传材料及现场讲解的知识培训,结果干预前后的知识得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及格率有所提高。干预虽有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待进一步尝试其他方式,如参与式的、情景再现、角色互换、知识竞赛、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以加深餐饮从业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长期掌握,提高参加培训的积极参与性。

定期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责任意识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保障[17]。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关于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管理k法规定每年有不少于40 h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集中培训。把培训和考核(包括相关内容和技能考核)作为每年在职餐饮人员的继续教育,并建议与年终绩效考核、经济效益、晋级等挂钩,对在职餐饮人员积极参与培训、考核是一种激励。餐饮人员通过学习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普遍认为培训对于自身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本调查结果显示,有96.9%的调查对象认为参加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有必要。

3.4 预防为主的原则

食品安全风险往往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和不可逆的损害,为避免这种结果,不少国家都采用了预防性原则[15],如欧盟、美国、日本、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将预防性原则作为食品安全基本法[18-22]。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风险也是提倡预防为主的原则,餐饮加工与服务相关知识及要求的培训等即是预防食物中毒、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具体体现。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培训,是在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降低食品安全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餐饮人员通过学习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普遍认为培训对于自身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实践证明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加强监管都是防范风险、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同时应不断优化我国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细化餐饮服务行业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经常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对不按要求操作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加大惩罚力度,推动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迈进,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 卫生防疫中心.食品安全知识[J].食品安全导刊,2014(9):17C23.

[2] 王亚娟,蒲芳芳,李晶晶,等.四川省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初步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4):321-324

[3] 余淑军.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123-125.

[4] 金伟,顾沈兵,华盛荣,等.上海市某地区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32(3):257-264.

[5] 李香亭,陈道ィ俞爱青,等.上海市虹口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行为、态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69-773.

[6] 张振奎,高强,姚明解,等.汝阳县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与卫生行为调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 24(3):200C206.

[7] 法规应用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一本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8]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人民出版社,2008.

[9] 张兰发,李云蕊,赵杨艳.2011年诸城市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13, 19(1):41C45.

[10] 范秀红,黄旭,朱锦华,等.广东省清远市餐饮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5,31(11):1482C1485.

[11] 徐建华,李荔,刘安,等.广州市白云区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4):484C487.

[12] 蔡东联.营养师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13] 何庆明,艾君涛.2012-2014年锡林浩特市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5):487-488.

[14] 彭国芳,王士花,安世慧.餐具消毒在餐饮服务行业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2):37.

[15] 任瑞平,文静,任波.新食品安全法的十大亮点(一)[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1(7):1-6.

[16] 罗海波,何来英,叶伟杰,等.2004-2013年中国大陆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27(1):43-49.

[17] 张文,雷月萍,张慧丽,等.北京市大兴区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调查[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5):34-36.、

[18] 王磊,伍丹,刘淑君,等.营养个体化供给对母婴体重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6):68-70,93.

[19]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基本法及其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0] 陈燕辉,匡庆贵,朱三玲,等.饮食营养护理结合健康宣教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 6(7):121-123,191.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篇(9)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向着更加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向转变,高校餐饮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型逐步向企业化管理转制。地方院校餐饮部门现行薪酬分配制度所具有的局限性、不合理性和不适应性日益显现,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如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符合高校特点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薪酬分配制度,成为地方院校餐饮改革的紧迫课题。

一、地方院校餐饮企业薪酬分配现状分析

(一)薪酬总体水平低

高校餐饮企业脱胎于高校,又服务于高校,同时具有市场和教育的双重属性。它要像其他社会企业一样追求经济利益,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作为高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要服从于教育规律,遵循“服务为教育”原则,不能以赢利为目的。自2006年下半年,食用油、禽肉、燃料等办伙物资持续涨价,地方院校餐饮企业受资金、规模、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餐饮成本大幅增加,与此同时要保证学生食堂饭菜“价不增、量不减、质不降”,相当数量地方院校餐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极大地制约了员工福利待遇的提高。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地方院校餐饮企业服务最大化与效益最大化之间矛盾更加突出,大部分地方院校餐饮企业员工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员工产出与投入比远低于社会同行业水平。

(二)对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贡献重视不够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然而,大多数地方院校餐饮企业还没有完全按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进行分配。薪酬与个人绩效联系不紧密,个人收入仍是职务、职称、工龄的函数,而不是与生产要素贡献成正比例关系;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与一般岗位收入差距不明显,薪酬分配中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现象突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原则相违背,致使企业薪酬分配对人才激励不足,企业缺乏活力,技术、管理等人才大量流失。

(三)缺乏科学的分类管理体系

高校餐饮企业经营服务部门多,工作岗位特点各异,各工种量化比较困难,且在经费来源和管理上存在着差异。目前,多数地方院校餐饮企业管理人员套用高校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工勤人员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缺少针对各岗位、各工种不同特点的薪酬分配办法。许多餐饮部门员工工种与实际所在岗位脱节,所评专业技术资格与所聘技术岗位不相适应,不在此岗、不干此类技术活却能享受此技术等级工资,无法有效调动各类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

(四)同工不同酬

高校后勤餐饮企业由原事业单位转型而来,在利益分配上普遍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政策,对员工的考核、作用、信息、机会等方面重事业编制员工,轻外聘员工。特别是受外聘员工关注的分配制度很不完善,外聘员工同事业编制员工相比,在劳务薪酬、福利待遇方面相差悬殊,带有明显的半事业半企业管理特点。据了解,全国尚未有地方院校餐饮企业已建立外聘员工与事业编制员工利益平等的薪酬分配体系,同工不同酬现象非常普遍,严重挫伤了外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终将阻碍地方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餐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院校餐饮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基本思路

(一)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分配制度

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按各类人员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贡献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员工薪酬分配形式和薪酬标准。加大对核心层分配倾斜力度,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岗位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普通层员工收入水平,保证各类人员薪酬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一致,形成“凝聚核心、稳定骨干、激励全体”,适用与不同类型员工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二)以岗定薪

提倡推行各种形式的岗位工资制。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定员定额和岗位测评,做到以岗定薪。通过岗位权值区分不同岗位的区别,岗位权值相对固定,岗位人员可变。重实绩、重贡献,打破身份、职级界限,收益与贡献、业绩和效益挂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突出岗酬结合特点,从制度上杜绝论资排辈现象,充分体现“以岗定薪,易岗易薪”原则。

(三)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按照“十六大”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方式,逐步建立多元化分配格局,实现利益重新分配。

坚持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在收益中充分体现各生产要素投入对产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充分体现按知识、技术、管理要素进行分配精神。现代企业竞争,实际是员工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知识含量的竞争。实践证明,知识、技术、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探索薪酬分配的具体形式,应充分体现出知识、技术、管理在生产中的价值。

(四)正确处理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关系

在餐饮体制改革过程中,地方院校餐饮企业要高度重视和把握好市场性与教育性关系,既要遵循经济规律,追求经济利益,同时也要服从于教育规律,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工作原则。把维护和发展师生利益作为薪酬分配改革根本,坚持高校餐饮姓“教”特性,尊重和服从高校后勤管理主体的决策和管理,坚持优质高效服务,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服务育人责任。

三、建立与地方院校餐饮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薪酬分配体系

(一)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推广,高校餐饮负责人将逐渐完成向职业经理人角色转变。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可以突出经营者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年薪制是以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以年为单位)为考核周期,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管理业绩、难度和所承担的风险、责任,确定企业经营者基本报酬,并视其经营成果浮动发放风险收入的报酬制度,一般由基本年薪和风险年薪两部分组成。基本年薪是指根据企业经营者承担责任大小确定的基本生活收入,按照本企业员工上年平均工资2-3倍计算,按月支付。风险年薪是依据企业经营者完成的经营业绩通过年终考核来确定,风险年薪为基本年薪的4-5倍,分年终年薪和远期年薪二部分分期兑现与支付。基本年薪和风险年薪之和一般不超过本企业员工年平均工资14倍。

实行年薪制的经营者,原档案工资封存,不再从企业领取任何形式工资性收入,并按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及其他有关费用。

(二)对餐厅经理实行效益奖励薪酬制

餐厅经理是企业战略计划的落实和执行者,是战术计划的制定者,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不仅要求其带领下属员工为实现经营目标奋斗,同时还要求其为企业经营者分担经营管理任务。效益奖励薪酬制是依据餐厅经理年度初签定的经营目标责任书中所约定的年度销售额、毛利率标准、员工平均工资水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考核指标,按责任、贡献、风险、利益相统一原则,根据餐厅经理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由企业考核发放薪酬的一种薪酬分配制度。为加强餐厅经理与企业利益联系,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餐厅经理在签定经营目标责任书时须缴纳一定的责任书履约保证金。餐厅经理薪酬标准由企业经营者确定,每月由企业按一定比例预发生活费,待年度结束经考核完成各项责任指标的,一次性发给效益奖励工资;对未完成责任指标的,则按实际情况扣减其效益奖励工资,效益奖励工资不足扣减的剩余额度,从责任书履约保证金中冲减,直至全部扣完失去经营资格。

实行效益奖励薪酬制,让餐厅经理个人收入与企业经营、发展相挂钩,可以充分调动餐厅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工作激情。

(三)对采购人员实行双薪制

采购人员在餐饮企业中具有特殊地位,是企业控制经营成本、提高伙食质量、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采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的高低。因此,必须对采购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采购人员可实行双薪制,即一部分薪金为底薪,按月发放;另一部分薪金为效益薪金,与采购成本降低额、同类物品质价比、食材品种数等指标挂钩。效益薪金年终核算后一次性先行兑付80%左右,剩余效益薪金记账,由企业保存,以承担下年度未完成采购相关指标责任,并视其情况按一定比例扣减,以此逐年类推,待其不再担任企业采购员或到期解任后,剩余部分一次返还;若采购人员中途无故离开企业,则企业将无偿收回这部分薪金。

(四)对其他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制

岗位工资制包括岗位工资、基础工资、效益工资三部分,是企业的基本工资制。它以岗位评价为基础,强调岗位绩效考核,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

1、岗位工资。岗位工资是岗位工资制的主体部分,是按照员工所处岗位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进行工资分配,体现岗位劳动差异的工资单元。采用工作分解法,对企业设置的全部岗位的工作性质及内容进行调查摸底和分析,将工作性质和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岗位归并为同一岗类。然后依据定量化的岗位评价标准,根据各个员工在企业经营管理与服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结合岗位工作对象、责任风险、技术含量及劳动强度的评价确定每个岗类的岗级。每一档级对应相应的岗薪标准。

2、基础工资。基础工资是体现工资保障职能和员工累积贡献的工资单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最低保障工资,按所在地政府公布的在岗员工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二是年功工资,按员工连续工龄计算。

3、效益工资。效益工资发放同企业当月实现营业额和利润指标挂钩。具体为:将企业年度营业额和利润目标分解到月,根据边际效益理论制定按不同比例分段核增(核减)月效益工资发放基数考核管理办法,按照向生产一线艰苦、技术含量高、责任重、贡献大岗位倾斜及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原则,依据不同岗位效益工资分配系数,按月考核发放。

四、结束语

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地方院校餐饮企业的分配制度也不例外,它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变化等因素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以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薪酬分配体系。通过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各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在更高层次上形成新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2.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篇(10)

投资事件减少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亚男对记者说:“ VC/PE对中国餐饮企业投资热情锐减,2011年上半年,中国餐饮行业仅有唐宫中国获得兰馨亚洲600万美元的投资,无论是投资笔数还是金额均降至冰点。”

曾几何时,中国餐饮行业也风光无限。2005-2011年上半年,已经披露的中国餐饮行业的投资事件为33起,其中已经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20起,披露的投资金额总额为4.27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为2134万美元。

张亚男还记得,2008年是中国餐饮行业投资的黄金年,俏江南、呷哺呷哺、一茶一坐等相继在2008年获得VC/PE资本注入。2009年,外界甚至对餐饮业留下“创投崛起”的印象。但是随着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对餐饮行业的上市监管力度,中国餐饮企业二级市场难以破局,投资热度旋即降低。

张亚男告诉记者说,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中国餐饮行业的投资事件较少;同时,从已经披露的单笔投资金额来看均不大,投资金额主要分布在1000-2000万美元及3000-5000万美元之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国餐饮行业的上市公司共有8家,分别是百花村、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福记食品服务、全聚德、小肥羊、北京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乡村基、唐宫中国。其上市地点以香港主板、纽交所、深交所、上交所等地不一,上市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具有VC/PE支持。

行业风险暗藏

中国庞大的餐饮消费市场对VC/PE来说,既充满诱惑,又充满风险。天图创投合伙人王岑指出,餐饮业目前最大的风险是管理风险。张亚男也认为,中国餐饮企业管理规范性相对不足,成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从餐饮行业整体市场情况来看,企业进入餐饮行业较为容易,通过“小本经营”的思路,尽管可以赚取一定的收益,但是餐饮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容易缺失。有的餐饮企业在食品质量管控、现金管控、员工管理、骨干员工激励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小作坊式”的运营模式难以支撑餐饮企业的快速发展。

除了管理,对于餐饮行业来说,企业的现代管理人员严重缺失。

张亚男告诉记者说,管理团队缺失及人才匮乏是中国连锁餐饮企业、包括已经上市的大型餐饮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传统餐饮行业管理人员普遍处于一个学习提高的阶段,在有些连锁餐饮企业中,少数管理人员甚至没有经过系统培训,这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在管理上,人才问题成了限制连锁餐饮行业扩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原因。”张亚男表示。

餐饮行业属于与消费者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领域,所以对这一行业而言,食品安全监督及质量控制任重道远。

张亚男表示,对于中国中小型餐饮企业而言,由于基础薄弱,监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餐饮产业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实现食品安全任重道远。而对于大型餐饮企业而言,随着连锁门店和菜品种类的增多,如果质量控制的某个环节出现疏忽,食品安全将面临挑战,严重时将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毁掉一个企业的前程。

此外,餐饮市场竞争加剧对投资来说也较具风险。

餐饮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由单纯的价格、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文化的竞争,从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的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从国内企业竞争为主发展到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等等。“一方面,使得行业优胜劣汰,发展日趋理想;另一方面,餐饮行业的竞争或将引起价格战等,价格战将削薄餐饮企业的利润空间,由此或将出现菜品、服务等质量难以保证的怪圈。”张亚男表示。

连锁餐饮报会 市场不待见

VC/PE对餐饮业反应淡漠。被问及为什么不投资餐饮时,一位风投合伙人回应说:“连锁餐饮来报会,发审委连看都不看,谁还敢投。”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也表示,从2010年9月开始,有关部门就已经不再审餐饮行业的相关企业了,包括俏江南、广州酒家在内的几家企业都在等待机遇。

资本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从企业的增值中获得超额回报,并通过上市来完成退出。目前,餐饮企业的这种局面对VC/PE的退出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仅仅是上市大环境进入冰冻期,餐饮企业自身也存在“与资本对接不足、资本证券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张亚男告诉记者,长久以来,由于众多餐饮企业可以快速地从经营中获利,保证现金流及适当扩大再生产,所以餐饮企业引进资本的动力不足。同时,部分餐饮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如财务、税收、员工福利等诸多不规范之处,一旦引入资本,将面临巨大的规范成本支出。

德勤中国消费品行业全国领导人、审计合伙人龙永雄表示,现在,餐饮企业在国内A股上市机会不是特别大,主要还是规范化做得不到位,财务审计不过关,做不到标准化。对餐饮企业而言,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将更好的吸引VC/PE,也将有望早日将IPO提上日程。

投资前景有点远

尽管餐饮企业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总体来看,中国餐饮行业具有一定的投资前景。

一方面,餐饮行业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业绩表现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或许可以成为未上市餐饮企业上市的一线光明。

另一方面,德勤最近《2011年中国餐饮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经济整体走势趋好的背景下,中国餐饮行业有望再次成为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基金的狩猎目标。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餐饮业的零售总额是17648多亿元,依照此前的增长速度,2011年餐饮业市场规模已接近2万亿元。然而这么大的市场只为股市贡献了几家上市企业,可见潜力有待挖掘。

上一篇: 农业生产的经济学特征 下一篇: 自动化免疫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