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件大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9 16:22:24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篇(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如虎添翼。计算机网络技术包含了流媒体技术、WEB技术、FTP共享技术、磁盘阵列存储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与多媒体课件制作有关的内容,这些技术如果被充分利用,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水平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质量也具有较高的水准。下面分步叙述如何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如数字、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的有机集成,而不是简单的组合。其中数字、字符等称为格式化数据;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称为非格式化数据,非格式化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处理复杂等特点。多媒体数据库实现对格式化和非格式化的多媒体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由于多媒体数据库对数字、字符、文字、图形、图像、语音处理和影视处理与数据库的独立性、安全性等优点的结合,使得多媒体数据库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多媒体数据库在建立中应包含如下几个重要数据库:

1.图片数据库。图片数据库重点存放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图形、照片等资料。这些数据应该分门别类,按照图片格式、数据大小、存放日期等进行存放,经过多年的逐步积累,形成一个门类齐全、范围广泛、格式众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图片数据库。教学多媒体课件常用的图片格式一般有BMP、JPEG、GIF等。有些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会对图片格式有统一要求,选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时要注意使用图片格式转换软件进行转换。另外,存放的图片应该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调整和整理后再存放,以确保图像质量。

2.视频数据库。视频数据库重点存放与教学相关的数字视频、动画等影像资料。这些资料既有完整的电影、电视或动画视频,也应该有以镜头、场景和视频片段为资料的视频。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意选用。视频数据库利用视频处理技术进行视频格式转换和调整整理再进行存放,并建立目录索引,使丰富的视频数据库具有方便的检索功能。因视频文件在保存中需要较大的空间,所以建立较高规格的磁盘阵列是很好的选择。又因视频文件在传输中需要较大的带宽才能保证视频在播放时流畅,不出现停顿和卡住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采用的存储系统体系结构以保证最低的数据传输速度。计算机网络主干传输带宽应不小于1000M,到计算机用户桌面带宽不应小于100M。不管被访问的视频图像有多大,也不管访问的用户数量有多大,视频图像的发送系统要求存储数据量大且有足够的带宽传输,必须保证最基本的传输速度,以保证传输的视频图像有较高的质量。教学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视频图像格式一般有AVI、MPEG-1、MPEG-2、MPEG-4、RM、RMVB、MKV等格式。这些格式据有画面规格大小、清晰度高低、是否适合视频编辑软件使用等不同特点。为了确保教学多媒体课件采用视频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真实,建议尽量使用AVI、MPEG-2、MPEG-4、RMVB和MKV等格式。

3.音频数据库。在音频数据库中,如何存放才能对音频数据方便分析、检索,是音频数据库成功实现的关键,传统的数据存放和处理方式是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的。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调用的音频资料主要包括解说、朗诵、配乐、主题音乐、背景音乐、片头片尾音乐和各种效果声音等。

4.文字数据库。文字数据库一般包括各种书籍里的文字以及相关和参考书目的文字,以便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选用。常用的文字格式包括DOC、TXT、WPS等。这些较容易掌握,在这里不做赘述。

二、FTP服务的使用

很多学校在建设自己的校园计算机局域网时,都购买了FTP服务器,建立了适合自己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共享使用的FTP服务。在FTP服务器上可以建立以教学系部、教研室或个人的存储专区,放置各种多媒体素材和制成的多媒体课件。FTP服务器的建立对老师们制作和存储,以及共享自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素材的积累。老师们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平时搜集到的、购买的,以及自己制作的各种素材存放到FTP服务器上自己的文件夹内。系部或教研室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老师们在联网的计算机上可以随时调用各种素材,使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素材选取范围有较大的空间,扩展多媒体课件的多样性,增强其艺术感,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2.群策群力,使多媒体课件制作具有较高水平。老师们也可以随时下载和观看FTP服务器上其他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成品或半成品,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修改意见;或是直接进行修改另取相近名称保存,供制作教师参考。这样可使教师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广泛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群策群力;相比之下,要比单个教师单打独斗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和水平好得多。

3.多媒体课件的共享。老师们在上课时可以直接调用存储在FTP服务器上的多媒体课件直接上课,免去了忘记携带优盘,或因优盘品牌各异、型号各异,或因感染病毒造成计算机无法读取优盘的烦恼。另外上课时还可以调用其他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或链接的相关网页进行参考。

三、教学平台服务的开展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由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课堂授课,发展到现在的高度综合性、形式多样化、内容范围广、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在建设校园计算机局域网的同时,一般都会购买教学平台服务器,建立适合本学校进行教学的教学平台服务。同时会号召和发动老师们在教学平台服务器上建设和完善各门课程完整的授课和评测体系,明显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1.分平台的建立。在教学平台服务体系中各系部或教研室建立自己的二级教学平台,在二级教学平台进行课程目录、课程级别、教师类别等项目设置。让老师们按照教学平台的使用规则建设和完善自己所授课程的全部内容以及参考资料,以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篇(2)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42-002

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实现新课程的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技术层面逐渐打破了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教学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以及校内外教学资源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但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成熟的东西不多,目前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还是以开发多媒体积件和网络教学的探索为主,缺乏一定的体系,多数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资源现象严重。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资源的载体和使用者,更应成为资源的建设者,因此系统地、有效地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以课题研究为引导,提升开发与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层次

1.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的起点

将开发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科研结合起来,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研究促开发,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承担了常州市电教“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对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创建了主页、FTP库、专题学习网站、个人网站、视频平台、教师教研博客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其中FTP教学资源,在全校已开通并应用,这些教学资源方便了教师备课、上课。

2.成立课程资源开发中心

2007年成立由校长、教务处、教科室、信息中心、教研组长等组成的“教学资源开发中心”,设业务骨干负责具体工作,将教学资源建设纳入课程改革计划。

二、以模块建设为主线,强化开发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实效性

以网站、FTP库、电子题库等形式为载体,以课程规划和使用功能为依据,划分成若干模块进行研究和建设,强调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的方便有效。

1.备课组模块(重点建设模块):涵盖学科教学各年级,均为教研过程中整合自编的实用性资源。

高一、高二备课组:教研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创新点和新起点。目前已形成适应新课程标准,与苏教版教科书相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方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总要求,按照学校“四标三学三快一体化”方向,结合教研组的“集备+研讨+自备”的集体备课模式,主要是集体备课研讨的记录、教学积件、课例录像等。

教学实施方案:努力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主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件、专题学习网站、试题库、教学案等。

学生研修资料:从新课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教学进程,适时提供给学生自我阅读学习的素材,激发学生对模块乃至学科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高三备课组:全套近年江苏大市模考试卷、高考研究(1983-2009全套高考试卷);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学案,在两年试用的基础上,按本校的四标三学三快一体化的要求自编形成的校本资料、 一轮复习同步作业、二轮专题试卷、综合模拟试卷。一轮复习全套课件、二轮复习全套课件。基础知识强化卡片;新鲜+整合+自编,涵盖高三全程教学。

2.教研教参模块:用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研究的再生性资源,是教师提升专业化素质的平台。

高中备课参考:主要是与高中教材相关的知识难点的讲解和拓展等资料,可用于教师学习,自我提升或竞赛辅导。

教学设计智库: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校教师精编的课时计划,成功的经验,新教师的学习园地。

学科SWF:涵盖教材的FLASH动画积件,是制作课件的绝佳素材,可延续到新课标教材教学,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资源。

名校名师资源:省内外名校名生物教师的教学设计,可结合校本扬弃运用。

3.内务成果模块:全套数字化的教研组及备课组的计划、教师的教学成果、研究成果以及奥赛计划、辅导资料和成果。是学科建设的资料性和窗口性的模块。

4.研修资源模块:包括电子图书、生物学家介绍、课件实用图册、实用软件。教学的工具性资源,便于教师制作课件资源、查阅资料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用于师生研学、师生的校本培训。

三、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为目标,构建数字化学科教学模式

“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基础由数字化课本系统、数字化授课系统、数字化备课系统、数字化学习系统四大部分构成:

1.数字化课本系统

数字化课本系统是课本的电子文本,由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组成。

2.数字化生物授课系统

数字化授课系统是按照教学要求,请一些优秀的教师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程序化设计,并利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或网页,上课时教师只需进行电脑操作即可完成教学。有助于解决生物教学中的程序性知识、跨时空、宏微观等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师资薄弱学校的生物教学,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其中的网络教学不仅有一定的交互性和随时超链接到其他网页、文档、表格、图片、声音、视频等优势,还可利用网络的搜索查阅功能、BBS功能等大大拓展了教学的境界。

3.数字化备课系统

数字化生物备课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研究资料。(2)课件素材库。素材库应包括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网页、网站、经过精选的“各课相关素材”。(3)课件库。课件可以是自己开发的或征集来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是各级比赛的获奖作品。(4)积件库。“积件”指的是课件中可以相对独立的单元,亦称微课件即半成品。还可以有其他的素材库,如教案库、课例库、试题库,有了这样一套数字化备课系统,老师们备课和制作课件就会方便许多。

4.数字化学习系统

“数字化生物学习系统”供学生自主学习,有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归纳拓展、反馈训练等内容和环节;同时设有学生讨论、作业练习与反馈、测试(包括师测、自测)与反馈、学生质疑与教师辅导答疑等平台,以保证学习效果。

课程改革呼唤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运用渴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资源的生命力在于运用。在教学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并举并重,一定能使教学得到最优化。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篇(3)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视野下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与思考,指出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课程是提高高职学生全面素质极好的载体,数学建模融入数学课程是高职数学课改的有效切入点,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本单位改革成果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数学建模;教改研究;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韩登利(1972.09—),男,汉族,山东莱芜人,理学硕士,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应用数学专业,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近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高职院校中,与取得丰硕改革成果的专业课程相比,公共基础课尤其是数学课程的发展出现了相对滞后的现象。

1 素质教育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

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初期,在“工具论”和功利主义教育思潮影响之下,一度把为专业课服务作为数学课的唯一职能,甚至普遍弱化数学课的地位,一些学校的数学课程被大幅缩减甚至被取消。部分专家学者及时对唯技能、唯工具、忽视素质教育等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2011年8月,教育部颁布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素质教育服务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改革的方向。高职院校基础课的功能主要有为专业课服务和为素质教育服务两个方面。如果真正明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真正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是把高职院校视为技能培训机构,就应该高度重视基础课的地位。

数学的基础性与广泛的应用性不仅使数学成为学习其他科学的基础和工具,而且也使数学成为提高高职学生全面素质极好的载体。高等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素养;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它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应用广泛,影响深远。

然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数学课堂仍是以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主要局限于数学的知识成分,很少涉及到数学思想、精神、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观念成分,很少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较多地让学生做习题,却较少地让学生想问题。在做习题中,又较多地在操作层面上训练解题方法,而较少地在思维层面上培养数学素养,重知识,轻思想;重技巧,轻能力。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思想、精神了解得较肤浅,甚至误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会做题、能应付考试,不知道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的重大价值,不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不理解数学文化与诸多文化的交汇。所选用的教材由于过多考虑数学学科的知识本位,学生通过教材看到的是定义、公式、定理和性质的堆积和罗列,看不到实际应用的案例,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况且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教学效果更不如人意。

2 数学建模融入数学课程是高职数学课改的有效切入点

近年来,随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深入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培训在全国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并且有力的推动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同时,许多院校的实践经验证明,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高等数学课程中来是高职数学课改的有效途径。

2.1 数学建模融入数学课程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数学建模是一个将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近似刻画、建立相应模型并加以解决的过程。数学建模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问题、处理问题、反思问题的全过程,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数学的趣味性,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2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课程能够加快高职学校素质教育的步伐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数学教学应该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理论知识服务于实际应用。高职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国家各行业的生力军,如果他们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断革新工艺、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增强产品竞争力,必将会为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清华大学姜启源教授曾说: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将数学建模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2.3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课程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数学建模这种科学的前沿的教学方式的反复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由于建模对计算机的应用较多,所以能够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功能的掌握,数学建模需要将数学与其他知识相结合,需要极大的信息量和知识面,计算机能有效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能够更全面科学的进行数学建模;同时,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学生也能通过建模来找到自己在团队的合适位置。

3 数学建模教学实践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我院在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许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新颖的教学内容正逐步进入高等数学课堂,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3.1 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按照“知识导入、案例展开、由浅入深、拓展思考”的思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由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的趣味问题导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建模案例的挑选上,尽量从问题背景简单,容易入手的题目开始,让学生了解建模的一般过程,然后再由浅入深。每个案例之后设置拓展思考,培养探索精神,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基本知识讲解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总结掌握一类问题的处理方法的过程,达到应用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实施情景案例、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在建立实际问题的模型过程中,穿插介绍必要的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提升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

3.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以基础案例引入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介绍相应建模方法及软件使用技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案例分析时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交流分析思路,角色互换法使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既能加深对建模方法的理解,又能提高相应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另外,采用项目研究过程法,学生自行组队,通过项目申报、研究、解题汇报并提交论文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子课件、数学软件演示、计算机辅助教学、案例视频材料等,充分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计算为简单程序求解。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师生之间密切联系,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学习效率。

3.3 形成“课内、课外”互动的良好氛围,“教学、实践、竞赛”一体化的有效机制

根据高职院校数学课时较少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设计课内课外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内教学环节系统培养学生建模思想方法,课外环节为学生创建进行建模实践的平台,两种教学模式结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融“教、学、做”为一体,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以建模课程推动建模竞赛,以建模竞赛带动校园数学文化,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2010年以来,《数学建模与数学试验》作为公共选修课程,面向全院所有专业学生开设,每学期的选修人数均在200人以上,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由数学建模爱好者组成的院数学建模协会,以“基于学术、用于生活”为主要目标,以“导师指点、同学互促”为活动形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活跃校园文化气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4 数学实验室初具规模,数学问题软件解决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学院创建了数学建模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有32台计算机,实验室面积100余平方米,投入经费约20余万元。每台机器都安装了与数学建模有关的Matlab、Lingo、spss等软件,供学生上机实践。另外,学院创新实验室和大型多媒体教室可供数学建模培训和选修课上课使用。高等数学课程中每学期专门拿出18个实验学时,学习利用Matlab等数学软件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大大提高。

3.5 数学建模成绩与学生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数学建模教学方面的探索反过来又推动数学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够逐步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结合上机试验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近年来与数学课程相关的多项教改项目得以立项,《高职数学系列课程》被评为为学院精品课程群。

近三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高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选修课人数多,效果好,建模协会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数学素养明显提高,成功申请十余项专利。2013年4月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数学建模协会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2014年10月由部分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基于数学建模的MATLAB入门及在四杆机构中的应用》,在教育部课件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

虽然起步较晚,自从2010年我院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以来,累计培训数模爱好者在800人以上,组织校内数学建模竞赛4次,经过校内选拔,每年派出4至5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累计报名21队,共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山东赛区一等奖10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成功参赛奖3项,获奖率100%,获奖成绩逐年稳步提高。竞赛成绩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风。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篇(4)

作者简介:蔡玲霞(1979-),女,甘肃张掖人,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理工教研室主任,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吉淑芳(1968-),女,四川西充人,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二部,副教授。(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07-02

一、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中国教育正逐渐向网络教学转变。所谓网络教学是利用已经普及的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的强有力补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与目标。早期的网络教学形式单一,一般是教师用自己的word、ppt、pdf等格式的讲稿备课,只需上课的地点有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就能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教学内容。随后发展到多种媒体共用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可以在ppt文档中插入表格、图表、SmartArt图形、图片、媒体剪辑等多种链接,或者做成flas、网络课件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学习效率高,教师工作量小,教学资源是可修改和重复利用的,并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实践的创新。

二、全网教学势在必行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客户终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促使网络教学逐渐成为新世纪的主要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开放大学、奥鹏远程教育,国内普通高校也开始实行网络教学;乔治・西蒙也多次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印度学生因coursera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1]2011年,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开放大学甚至国内许多高校也投入到MOOCs的实践中。2012年7月初,上海交大举办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2所国内高校宣布打造“在线开放课堂”共享平台,互联网的诞生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创新了网络教学模式,推动了高校教育改革,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今年开始尝试跨省共享,在重庆大学和南昌大学已参与并开始选修课程。

MOOCs的创建人之一斯蒂芬给出的开放教育的定义是: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那些用以支撑教育、能被任何人自由访问、重用、修改与共享的资料。此定义侧重网络学习概念,强调网络教学在远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开放大学是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而国家开放大学正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资源建设等方面都走在国内其他高校的前列,为建成世界一流开放大学而努力。

2011年美国旧金山的蒙地维塔中学率先在课堂上试点运用iPad上课,接着是上海、北京的几所小学也先后试行IPAD教学,这将大大降低学生的求学成本与学校的教学成本,减轻家长检查作业的重任,系统会自动评判学生的作业。

以上种种迹象进一步说明网络教学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可行。

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

提到数学课程,多数学生都是望而却步,认为数学是抽象、深奥的,导致许多学生转而求其次,选学没有开设数学课程的文科专业,而违背了自己的初始意愿,从而失去了探索数学奥秘的体验,也失去了感悟数学之美的机会。2013年10月国开大学对数学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5天的培训,有幸聆听了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顾沛老师“数学文化”课程介绍,使笔者对数学的重要性及数学之美有了更新的认识。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最终目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

四、对现代技术条件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现代的网络教育环境对数学学习、教学发生巨大变化。[2]数学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将工作重点进行转移:

1.从纸质教案向电子课件转移

电子课件的优势在于对图形、文字处理方式和展示效果都是传统教学无法媲美的。对于教学的反思可以对电子课件进行反复的修改,总结教学经验。对于图形的旋转、大小变化、切割等动画制作都能为学生清楚、直观地展现出来,优化课堂教学。

2.从教学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专业

充分网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果没有好的老师引导,课程设计得再好、资源再丰富,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样也起不到好的作用。以新疆电大西部特色课程“数学思想方法”为例,利用图形的切割、补形、折叠、展开,处理空间图形,直观地体现化归思想,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融在一起。在带余除法中,利用实物进行过程演示,再返回到算式,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在课程中开设师生讨论区,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五、全网教学给数学教师带来的机遇

英国开放大学是中国远程教育的先驱,而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国是首先实行网络教学的,在教学资源、教师队伍、教学技术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学校,只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向国外开放大学学习就可以抢占网络教育的制高点。

1.公平教育,自由学习

新疆电大相比国家开放大学,在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不足。有的专业逐渐萎缩,学生人数较少,面授课到课率低。比如经济学本科专业,新疆电大系统目前在籍学生人数只有20人,分布在五个地州市电大。比如“泛函分析”课程,是应用数学本科学生的一门省开课程,地州电大很难聘请主讲教师,更不用说聘请优秀教师了。如果全网教学顺利实施,那么不论是省级电大还是地州市电大的学生就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聆听名师讲座,利用论坛、QQ等多种形式和主讲教师、全国电大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享受公平教育。

2.区域互补,资源共享

各地电大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通过全网教师实现区域互补,教学资源的共享。比如新疆电大编写的《新疆旅游英语 》教材,通过教材和CAI课件足不出户了解美丽的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内蒙古电大结合本地特色制作的“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图片资料,使课件更加直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3.优化资源,提高成效

截至2013年11月,国家精品课程网站本科国家精品课程数量14348门,高职国家精品课程数量5924门,相比2007年本科国家精品课程的411门翻了38倍之多、高职国家精品课程数量200门翻了29.6倍,网络课程迅猛发展,各类网络学习资源浩如浩如烟海。作为教师要将资源筛选、分类,进行导引、鉴别,为学员学习提供支持,如觉得好的地方就借鉴,不足的地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改进,对资源随时更新和补充,及时反映出最新的科研成果,把这些成果编入教学内容中来并通过共享的方式惠及更多的人群。

4.团队合作,多出精品

斯蒂芬提出的网络聚类方法是指,在群体互动的网络结构中,专业能力以“簇”的形式构建,个体学习就是将自己的能力不断向这一“簇”靠拢。目前全国44个省级电大,专兼职教师人数众多,必须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包括中央、省级和市级的教师队伍,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章节内容的知识点,突出重难点,并运用案例分析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找准知识点对实际工作运用中的切入点。发挥团队中每名教师的职责,中央一级制定整体方案,省级宏观分配把握,市级操作课程重点,层层结合,层层落实,通过学生反馈意见调整、改进。如“离散数学”网络课程课程组建包含核心组、骨干组、辅导教师与班主任、课程管理员与技术支持服务人员等四个层面的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有中央电大、深圳电大、湖南电大、北京交通大学等学校的骨干教师。2013年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被北京市高等教育学校授予继续教育优秀团队称号。

六、全网教学给数学教师带来的挑战

新的形式和变化对开放教育也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

1.教师从单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到多种综合技术联合使用

数学软件就有几十种,如打字软件、数学规划软件等等。计算机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计算机教学和远程教学成为可能,教师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不仅仅要学习应用数学软件,还要学习利用现代技术制作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2.从面授辅导教师向导学教师、教学服务等多种身份兼顾的转变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由对系统知识的面授转变为对网上学习的引导,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辅导。同时利用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技术、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知识研究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更好地组织教学、管理教学、服务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成效。

3.从黑板教学到全媒体教学的转变

以前面对面的教学发展为面对面教学、混合教学,利用各种即时通讯手段及工具进行全网教学,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适合的多种教学手段,相辅相成,使学生收益最大化。中央电大2008年基于WEB 2.0的平台建成的“离散数学”精品课程属于早期的数学网络课程,通过每月一次的重难点梳理、BBS答疑、期末复习指导、在线学生评价等内容和形式,及时更新教学资源,提高课程考核及格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4.从传统面授教育到现代微课程教育的转变

传统面授或视频课程都具有时间长,知识系统、教学各环节逐步过渡、展开的过程,系统的知识是以节的形式讲授和存在的,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碎片时间的利用率上升,而微课程只有5~10分钟,甚至更短,使得知识可以碎片化的形式进行传授,系统讲授和碎片化的教学二者间形成了相辅相承的关系。[3]

5.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

国开转型意味着开放大学的发展需要重新定位并按照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开展各项工作。电大教师要不断开阔视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学术水平,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七、结束语

数学全网教学势在必行,给数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导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国在网络教学占有一定的优势,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抢占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努力打造电大开放教育特色文化,创建一流现代远程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篇(5)

1.1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当前,部分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课改意识不强,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缺乏心理和技术的准备,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很多教师只有在开公开课或学校要求时才使用信息技术,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在教学内容需要或学生学习需要时使用。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远远不够,在制作CAI时费时费力,有时候因为怕麻烦就不使用信息技术了,在学校硬性要求用信息技术时就带上信息技术老师当助手。

1.2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偏低: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但是其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平,与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与数学密切相关的软件几何画板、Z+Z智能平台、Advanced Grapher、TI图形计算器等,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的并不占多数,能熟练制作课件并能在教学过程经常运用的教师也只有参加课题实验的几位骨干教师。

1.3 信息技术的运用被简单化 : 首先,部分教师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完全用投影屏幕代替黑板,结果影响了学生视觉感知的一惯性,使学生对整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的内容一屏一屏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领会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对问题的逻辑思维推理,而且也影响了学生记课堂笔记。实验证明,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7倍。因此,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多媒体在教学辅助方面优势的发挥。

其次,高中数学信息技术的使用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把信息技术看做对电脑的使用,用PowerPoint来呈现教学的内容,罗列信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被预先制作的课件拖着鼻子走,被动地接受课件所展示的内容,学生成为“信息的接受者”。

1.4 偏重多媒体,忽视教师的教学风格: 一些教师在注重多媒体所带来的优越性的同时,却忽视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其实,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多媒体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实物、简笔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对于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亲自创作,把自身的教学风格融入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不能违背多媒体辅助教学“辅助”的本意,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5 信息技术的运用目的不明确: 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是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一味地将教学内容全部搬上屏幕,并没有按既定教学目标积极地依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有些教学内容甚至是别人做好的现成东西,并不符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不具有时代精神,甚至违背了课程改革初衷和教学原则。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会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1.6 软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受经济条件的约束,目前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可能教室里的多媒体演示器就是仅有的信息技术设备,而这个演示器的清晰度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差,影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效果。往往做不到教师人手一机(电脑),每间教室一个多媒体平台,想全面展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只是句空话。

2 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若干策略

2.1 树立全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知识培训,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做好自身准备。对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的培训可采用“任务驱动式”进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使数学教师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如几何画板、Z+Z智能平台等),形成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天然的组成部分这种意识,从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工具。

2.2 观摩借鉴整合的典范: 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或课堂实录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分析他人整合成功的经验,发现他人在整合中的不足或值得思考的地方,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机、环节和作用以及教师的作用。这样,教师在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又具备了现代的教育思想,就能够摆正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等教学要素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

2.3 创设有利于整合的教学情景: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必须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的特点并找到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点,用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提高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多种情境,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且能促进知识的迁移。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数学课就会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就得到培养。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篇(6)

多媒体课件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及时有效的反馈等优势深受师生的欢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作指导,即多媒体课件引入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因此不管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是应用,都应该紧密围绕“以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中心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界面人性化、高效辅助课堂的多媒体课件。根据我对当前多媒体教学的观察发现,教师在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盲目地应用多媒体,固化设计思路、人灌改电灌、媒体泛滥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呢?基于此,教师应理性看待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前期明确并协调好以下两大关系,为后续制作出高效辅助于课堂的多媒体课件做好铺垫。

一、“独”媒体与“多”媒体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媒体作用

教学媒体是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灵活恰当地选用媒体。我多次听课发现,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练习,甚至模拟实验、板书内容等,成为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独”媒体;其实,我们可用的传统媒体真的称得上是“多”媒体,包括:教科书、教参、实物、模型、自制教具,还有幻灯机、录像机、投影仪、实物展台等。心理学研究表明:让人识别一种东西所用的方法不同,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语言描述需2.8秒,线条图画需1.5秒,黑白照片需1.2秒,彩色照片需0.9秒,直接观看物体的原状只需0.4秒,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对媒体的选择和组合。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不能完全替代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安排看图、看模型、看实物、动手做实验等。对于传统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单靠有限的模型和挂图很难讲清楚的知识,可以选择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有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一种媒体才会比另一种媒体更有效。当然,同等效果的情况下,应避繁就简,考虑性价比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在全面分析学生、钻研教材之后,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合理选择媒体,并适时对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如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节中,对于椭圆定义的引出,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展示动态变化过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椭圆的定义及其方程。但是在“标准方程的推导”这一部分,结合数学教学的规律性,我认为回归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即做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最好通过板演呈现,才能较好地展示师生双方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效果远远好于用屏幕直接展示出来,也将多媒体教学以演示型为主向以互动型转化,真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二、将课件自制与“拿来主义”有效结合,切实减轻课件制作的负担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遵循一个原则,即任何类型的课件都要服务于教学,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所授课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其反馈情况,并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适时调控。对目前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流水课件”。由于大部分教师制作课件处于初级阶段,把课件制作当做课前准备的首要环节,忽视了教学设计,课件上寥寥几行字就代替了常规教学设计中备教材、备学生及环节中学生活动、课堂检测、学生表述总结等过程,只是简单地将书本内容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因此,这种课件称为“傻瓜课件”,缺乏交互性、智能型等,课堂中无师生情感的互动交流、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及自主探究的学生活动,这就严重削弱了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二,完全的“拿来主义”课件。网络给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备课资源,具体到版本、章节、课时等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课件,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很重要的问题:尽管外界相关的信息资源完全一致,授课对象却千差万别,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决定各自的知识经验、接受能力、知识加工及表述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优质的下载课件在不同的教学实际状况下未必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们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课件要服务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课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通过什么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解决本次课的问题?当然还要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等。一个优质的课件在制作初期经过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后续工作要依靠自己的技术完全制作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课件制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一是难度大、要求高的可以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Director、flash甚至可以开发专题网站完成,但是这是一个相当耗时耗力的过程,适宜于比赛类课件的制作,当然最好能得到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帮助与指导。二是易学易用的Powerpoint最适合于普通的教学课件制作,操作便利简洁,常用功能齐全。对于已经习惯于Office家族软件操作的人员最合适不过,消除了技术上的顾虑,制作时就能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重难点的突破上,也更能体现课件制作的基本目标。三是采取“拿来主义”策略,将自己已有的课件资源与下载的课件资源结合起来,根据课的类型、课的内容特点、重难点突破、学生分析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组加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制作过程简化。目前在教育系统资源中着力于建立“积件库”,“积件”正逐步引入多媒体教学中,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有待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丰富“积件库”,更好地应用各具特色的“积件”服务于多媒体教学。

总之,在课件制作的前期规划过程中,明确并科学处理文中所提到的基本关系,从多媒体的选择、课件的设计和制作等方面坚持“媒体互补、加工重组”的基本设计理念,制作出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课件。教师还应该不断反思制作过程,积累制作经验,勇于制作尝试,探索制作技巧,以便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优秀课件服务于课堂教学,达到改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新兵.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与对策.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1-2.

[2]李育江.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要解决好的问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8.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篇(7)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upport of a network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Ware-resource management to produce multimedia courseware system,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ystem on its soft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Web; multimedia courseware; production system; Ware

1 引言

目前,多媒体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然而,当前课件开发模式是编制者按照一定的思路开发的前后连贯的系统的教学软件。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二是课件本身是封闭的产品,无法实现多个不同课件之间的资源共享,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和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本文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共享资源、协作开发满足不同教学情境的多媒体课件,并且设计了一个课件制作系统。这个系统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网络环境下协作开发。允许多名课件制作人员同时参与课件开发,采用在分布式环境下团队式的课件制作模式。制作人员可以共享资源,同步开发进度,利用多人的智慧和努力完成课件制作,提高课件的开发效率。

(2)积件式的资源管理。利用数据库系统,管理多媒体资源库、积件库和课件库。实现在互联网上的资源完全共享。做到制作课件时有丰富的资源使用,完成课件后能统一的管理并且能被其他课件共享。

(3)简单的制作系统。系统操作简单,利用鼠标进行简单的设置即实现课件开发,不要求使用者具有编程经验,不提供复杂的操作环境,任何资源的格式均透明。系统采用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提供最大的使用方便。

(4)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格式定义。系统可以在全局范围内管理系统中大量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像,动画和剪辑等多种格式。

2 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课件制作客户端、中心服务器端和资源服务器端,如图1所示。课件制作客户端供课件制作人员使用,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课件制作界面。中心服务器是一个课件制作工程的共享数据的存放地点,它能管理工程中的课件数据,并且提供了在并行访问中的保护。资源服务器端是一个大量数据的管理系统,提供了积件和资源的管理功能,构成整个系统的核心。系统中直接面对用户的是课件制作客户端和中心服务器端。资源服务器端由管理员管理。

(1)客户端的功能

用户通过客户端新建课件工程,利用中心服务端的帐号登陆中心服务器,建立一个课件开发的协作环境。其他用户也可以登陆中心服务器端,利用帐号加入课件的开发环境,形成一个协作的开发环境。各个用户根据需要从中心服务器取得部分课件内容的编辑权,访问资源服务器系统获得积件等资源,完成课件的制作。各个用户将完成的内容提交回中心服务器。在所有工作完成后,可以利用中心服务器的接口将课件提交到资源服务器的课件管理系统中。中心服务器关闭,完成了本次课件开发。

(2)中心服务器功能

用户利用中心服务器软件建立新工程的帐号,初始化本次工程的共享区域。在工程完成后关闭本次工程帐号。利用中心服务器软件将课件提交到资源服务器的课件管理系统。

(3)资源管理服务器功能

资源管理服务器提供了一个浏览和管理资源的界面。可以通过这个界面完成资源的浏览和删除工作。作为课件客户端和课件管理系统的数据源,提供资源的快速查找和管理。

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总体上而言,分为两大部分:课件制作和资源管理。

课件制作部分是用于用户制作课件,制作时需要一个客户端和中心服务器端共同工作,构成一个能够网络协作开发的课件制作平台。中心服务器中有一个中心数据库,用于保存工程中共享的数据。用户通过加锁的方式取得共享数据的编辑权限。

资源管理部分管理资源库、积件库和课件库,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检索的方式。资源库中包括图形、文本、声音、动画、影视片段等多维信息。积件库中存放微教学单元,即为某个教学难点或某个知识技能点而设计的“小课件”。积件与课件不同,它不能直接用于教学,必须通过课件编辑环境选择积件库中的素材,组合成所需要的授课内容,即首先进行教学设计,制作适合教学要求的课件,而后适时地以适当的形式播放。课件库存放设计开发完毕的课件和未完工课件,开发完毕的课件可供大家共享使用,未完工课件将被申请提交中心服务器进行协作开发。

图2中各部分功能分配如下:

(1)课件制作客户端软件:包含课件编辑环境、数据处理组件、数据同步组件和资源访问组件四大部分组成。

① 课件编辑环境: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编辑环境。一个课件由若干个积件构成,一个积件又由若干个Web页面构成,Web页面是各种资源对象的容器。编辑环境提供的一个简单的操作平台,用户只需用鼠标拖拽或点取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定位、属性的设置,不需要编程即可完成课件编辑工作。

课件编辑环境分为积件编辑、页面编辑、项目管理和数据库设置四个部分。项目管理用于对本地项目数据的管理和项目初始化,保存等工作,包括新建、打开、保存、关闭项目。数据库设置主要设置中心服务器的位置和访问账号及设置资源服务器的位置和账号,提供对资源服务器的资源浏览功能,包括对积件和资源的浏览功能。积件编辑提供对微课件的编辑功能,包括新建,删除,修改,拷贝功能。页面编辑实现页面的加入和删除,拷贝,采用可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Web页面。

② 数据处理组件:实现将页面编辑后的数据格式化为XML格式,使这些数据能够实现用Web浏览器浏览。

③ 数据同步组件:实现和中心服务器通信,调用中心服务器的组件层完成提交数据、下载数据、锁定数据和解锁数据功能。

④ 资源访问组件:实现资源服务器的资源访问,调用资源服务器的组件层完成积件和资源的浏览功能。并且可以将这些资源下载到本地。

(2)中心服务器端软件:包含管理软件界面和服务器数据库的访问组件两大部分。管理软件由管理员使用,提供一个管理中心服务器的界面,进行账号管理和课件管理。中心服务器组件是一组.NET Remoting组件和普通.NET组件构成,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数据接收.NET Remoting组件,提供接受客户端数据的功能;二是数据上传.NET Remoting组件,可将某个课件上传到资源服务器上;三是其他组件,实现对本地数

据库的查看和设置的功能,供管理软件使用。

(3)资源服务器端软件: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管理软件界面,另一个是服务器数据库的访问组件。管理软件由管理员使用,提供一个管理中心服务器的界面。组件层提供了服务器端所有的数据库功能。中心数据库利用SQL SERVER 2000搭建。管理软件提供给资源管理器管理员使用。具体功能包括:管理课件编号、资源管理、管理用户帐号。资源服务器中有一组.NET Remoting组件,实现对中心服务器或资源提交工具上传数据的审核和接受工作。并且接受查询请求,将检索到的资源发送给客户端。

4 系统实现

(1)软件环境

① 操作系统:考虑到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本身数据容量非常大,所以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操作系统。Windows2000操作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首先,Windows 2000 Server具有高度的可管理性;其次,它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再次,它可靠性也很高,使得系统运行非常稳定。

② 数据库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作为属性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2000适合于构建部门级的数据库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并且保留很好的易用性。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还可以创建能集成和利用 Internet 标准(如 XML、XSL 和动态 Web 页)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在 Intranet 和 Internet 上进行数据的共享和演示。

③ 开发平台:选用Microsoft公司的.NET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 NET是Windows系统中功能最新的强大的开发平台,可以方便地设计出Windows应用程序,特别适合于在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开发。平台的开发效率高,能够实现多语言的协同开发,同时支持最新的Internet标准,支持XML和Web Service。

(2)硬件环境

由于本系统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课件制作客户端,一个是数据库系统。所以需要普通的客户PC和数据库服务器构成一个网络环境。服务器需处理大量的数据,占用大多数的CPU资源。因此系统对计算机的配置有比较高的要求。客户机使用一般的PC即可。

(3)接口设计

系统提供通用的计算机外设(鼠标和键盘)实现系统的所有信息的输入。数据库服务器通过ADO.NET连接。数据库的位置应可单独调整,不以硬编码的形式出现在代码中。系统中的内部通信是通过.NET Remoting构成的分布式环境。这些组件组成了不同子系统的服务端和客户端。. NET对分布式环境的支持可以有效地降低开发量,这些组件实现了系统内部的通信和功能接口。

(4)数据结构设计

系统中的数据可以分为三大类,所有的数据在程序中交换时都是XML格式。数据的交换都是通过各个系统的.NET Remoting组件完成,这些组件完成数据系列化和传输等基本的工作。

本系统的数据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① 课件制作客户端本地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一个工程文件,和若干个XML页面文件的形式放在工程目录中。各种资源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本地。

工程文件中数据结构:工程名称,检索关键字,建立时间,建立用户,课件编号,积件列表,各个积件的页面列表等。工程文件是一个自定义格式的XML文件。

页面文件:Web页面。

② 中心数据库数据。库中保存了多张数据库表,保存了账号,课件工程和各个课件的信息。

课件工程表:课件编号,课件的基本描述,课件管理员账号,课件建立时间,工程名称,检索关键字

课件参与用户组表:课件编号,课件用户账号。

账号表:账号名称,密码,账号的类型(系统管理员,普通账号)

课件积件表:课件编号,积件编号

积件信息表:积件编号,积件描述,检索关键字,创建时间,创建人,积件课程,积件知识点

积件页面表:积件编号,页面编号。

页面信息表:页面编号,页面描述,创建时间,创建人,所属积件描述,检索关键字

页面资源表:页面编号,资源编号

资源编号表:资源编号,资源类型,创建时间,创建人,资源描述,检索关键字,资源文件

③ 资源数据库数据。库中保存了多张数据库表,保存了账号,课件工程和各个资源的信息。

资源数据库和中心数据库表很多是一样的,例如:账号表、课件积件表、积件信息表、积件页面表、页面信息表、资源编号表。在实际使用中,可能要依据不同时期将原来的表格分开,以适应巨大的数据量。不一样的表有:课件描述表(课件编号,课件的基本描述,课件建立时间,检索关键字)。

(5)安全保密设计

主要是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安全性和.NET本身的安全支持实现系统的安全要求。

5 结论

基于WEB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实现了在网络协作模式下多人共同开发课件,提高了课件的开发效率。利用数据库系统管理多媒体资源库、积件库和课件库,实现在互联网上的资源完全共享。同时探索了基于积件的开发模式,将每个各知识点的内容做成积件的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编辑环境随意从积件库中取出所需的积件组织成具有各种特色和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的课件。

参 考 文 献

[1] 吴新玲 .多媒体CAI软件层次模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第24卷第8期,2003年8月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篇(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07-02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作为机械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该门课程建设质量的好坏,一方面体现其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会对本系其它课程建设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国家出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的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从这“5个一流”来努力。在此,结合本系的实际情况对《数控编程与操作》精品课程建设作相关内容的探讨。

一、课程定位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来建设的。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金属工艺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合理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文件;掌握手工编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能对一般复杂的零件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能熟练使用数控机床对零件进行加工操作。掌握自动编程的基础知识,能利用编程软件对复杂零件进行程序的编制。同时,通过参加数控技能鉴定考试,学生可以取得数控车工、数控铣工职业资格证书。

随着现代社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数控技术被运用到生产、制造各个领域当中。而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技术是数控技术直接在生产中的应用与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针对我系机电一体化数控方向的学生而言,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机床的操作、编程或与之相关的工作。而培养学生的编程与操作能力主要是通过本门课程教学完成的。因此,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课程的设置

通过对人才市场的调研以及机电行业职业岗位的分析,我们确立了本课程所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并结合这两个岗位工作要求,我们归纳确定出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若干工作项目,同时引入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整个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归纳起来即以下边的流程展开课程的设置。

图1:课程内容设置流程图

在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我们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①能够合理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的能力;②能够合理确定走刀路线并进行编程中数学处理与计算,选择数控加工刀具的能力;③具有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及调试、数控机床参数设置及操作的能力;④能够运用自动编程软件绘制图形并生成数控代码的能力;知识目标:①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②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和结构;③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和基本操作;④掌握Mastercam自动编程软件的使用和操作;素质目标:①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②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吃苦耐劳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根据数控机床操作岗位和数控编程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及相关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来确定课程培养的技能点、知识点和职业素质能力要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专业现有条件,对本专业原有的《数控车铣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学》、《Mastercam应用》三门课程进行充分整合,形成目前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本课程划分为五大项目,每个项目中设置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分别为,

项目一:数控仿真软件操作,其典型工作任务有:①华中世纪星/FANUC0I数控系统机床面板的操作;②华中世纪星/FANUC 0I数控系统车床的对刀操作及自动加工;③华中世纪星/FANUC 0I数控系统铣床及加工中心的对刀操作及自动加工;

项目二:数控车床编程及操作,典型工作任务有:①外圆柱、外圆锥面的加工;②螺纹与槽的加工;③台阶轴的加工;④轴套的加工;⑤手柄的加工;⑥典型轴套类综合件的加工;⑦复杂综合类零件的加工;

项目三:数控铣床编程及操作,典型工作任务有:①加工平面;②加工外圆弧面零件;③加工矩形槽;④加工配合件;⑤加工孔类零件;⑥典型铣削类综合零件的加工;

项目四:数控加工中心编程及操作,典型工作任务有:典型加工中心零件的加工;

项目五:自动编程技术,典型工作任务有:①Mastercam基础知识;②常见零件图形的二维建模;③典型零件的三维实体建模;④自动编程基础;⑤典型零件的二维铣削加工编程;⑥典型零件三维铣削加工编程;

将5个项目分别作为5种学习的领域,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教学。其中项目里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一种平常的相关技能的训练,每个任务以2~4课时组织教学为好。项目由简单到复杂,内容由浅入深,任务由单一到综合,技能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安排既符合人认知的规律也符合职业教育特点。整个教学内容的实施按以下流程进行。

图2:任务实施流程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教学方法。由于我们教学内容体系已经形成了若干典型任务,而每个任务来自于生产中典型的工作案例。我们的教学打破了常规灌输式学知识的方式,而是以一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来学习的方式教学。这样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实现学生的学习与生产实际零距离对接,达到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的要求。

(2)仿真教学法

在传统的数控教学中,主要依靠一黑板、一粉笔、一张嘴来完成,老师讲授相关知识,更多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尤其是讲授机床操作问题时,仅仅依靠语言来表达,很难让学生理解。我们引入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它可以在计算机上对机床相关操作作三维仿真模拟,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零件编程、加工以及操作方面的模拟演示。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气氛以及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数控仿真操作练习,可以实现在进行真实机床操作前就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这对教学而言,无疑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操演示法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操作外,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学习训练,尤其在讲解一些比较复杂的典型的案例时,我们通过教师在实训车间真实机床上的操作演示,通过学生在机床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对零件的编程、装夹、加工等过程有一个更加直观、深刻的体验,达到提高职业能力的目的。

(4)工厂参观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周边资源,抽一到两次机会带领学生到一些大型机加工企业去学习与参观,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工作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了解到最新的技术与信息。对学生而言,无疑可以增加其眼界,同时对我们的教学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提高与升华作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技能竞赛法

我系自200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很重视学生各种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参加湖北省“华中数控杯”数控技能大赛。在学校,也可推广这种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校一级的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控编程热情,达到掌握机床操作与编程的目的,同时也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以及职业综合能力。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补充。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例如,上面提到的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就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为平台的模拟数控机床操作的软件。在软件上我们就可以实现零件的编程与加工操作过程全真模拟。通过软件模拟操作训练,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大大节约了学校资源和成本。一台数控机床,动辄上十万,而一套60个点(能满足60名学生同时练习)的数控仿真软件,花费才相当2台数控铣床价格。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很难做到人手一台真实机床进行实操练习,而虚拟现实技术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种种优势,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各种图片,现场加工的录像视频,精美的课件等途径全方位、立体化向学生传授数控编程与操作知识。比起单一靠粉笔教学而言,这样的手段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同时教学内容更易让学生理解、吸收和掌握。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我们在学校网站基础上创建一个“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的学习专栏,将教学中的一些精彩动画、课件和视频放在上面,供学生课余学习。同时提供相对应的试题库供学生练习。此外,我们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将一些开拓视野的资源和信息提供在网站上。授课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答疑辅导,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师生间交流的机会。

(4)通过职业资格考证强化学习意识。学生学习完课程之后,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外,鼓励其参加数控车工、铣工及加工中心的技能鉴定考试。通过技能鉴定考试,一方面可以检验出其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平日学习的目的和紧迫感;同时通过考试,学生可以取得数控从业资格证书,增加其就业的筹码,这也体现高职教育的理念和特色。

五、结束语

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在本系《数控编程与操作》精品课程建设当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本文的撰写中,借鉴了同行和各兄弟院校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些成果和经验,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需要指出的是,精品课程建设除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内容外,还有师资队伍、实践实训、教学效果和特色等方方面面的建设内容。只有将每一项内容做好做强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课程来。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篇(9)

关键词 游泳 大学生 大学体育 艺术院校

游泳运动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一项运动。但是,在大学校园中,大学游泳运动发展的情况并不理想,各个高校也很少有专门的游泳运动会,大学生在大学中学习并学会游泳的比例也较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游泳发展水平低,必然带来我国成年人游泳发展水平低,进而影响我国的游泳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在艺术院校的高校游泳教学中,艺术院校学生以其鲜明的个性、学习习惯的兴趣导向性,对体育运动的独特领悟能力区别于一般院校大学生。在艺术院校的游泳教学,游泳运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到“以人为本”,即是以大学生为“本”,以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为“本”,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律和特性为“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和教学。

在我国的大学生招生现状中,艺术院校大学生有其特殊的地位和特性,在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主的高等艺术院校教育中,如何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是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游泳以其特有的锻炼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

但是,游泳课程的开展需要较多的软件、硬件支撑,而各个高等院校,在一个学校内,不同院系也有其不同的条件大大的影响到游泳课程的开展,如何实事求是、以现实条件为出发,尽量的开展游泳课程,成了艺术院校体育课程的难点、要点。

通过对本校大一、大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在校体育教师、体育场馆负责人走访调查。期待为艺术院校游泳课程的开展的对策研究的论证过程做前期客观调查。

一、游泳课程设置的现状

我校游泳课程设置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通常是在5月至6月底7月初,共开设8周的游泳课程。课程的开展以每个班为单位,由任课老师开课。考试方式以25米游进,技术评定为准,从基本掌握到熟练掌握到掌握竞技游泳技术,评分从60至80至满分。考试内容一般是蛙泳,对于有游泳基础或者参加游泳培训训练的学生采用自由泳,或者专项泳式的方式来测试。对于没有游泳基础的同学,采用STEP分步教学法进行阶段性教学,并在STEP分步教学法的阶段认定技巧引进到考试过程中来,采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游泳教学。

二、场馆介绍

游泳课程的开展分为两个校区分开进行,教学课程和内容进度一致。在本部,我校是租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和本部东区游泳场进行教学。在新都校区,是在我校自己的游泳场馆进行教学。

三、游泳课程开展与接受的范围

本次调查从学生、教师两方面进行。旨在从教学课程的实施者同教学的受众两个群体来综合分析游泳课程的开展。而不仅仅是只是单方面的列举游泳课程的开展范围,而忽略学生在那种程度上接受了游泳课程的教育。

(一)游泳课程的开展范围

游泳课程在校的开展范围囊括了本部与新校区共24个院、系、处。除新都的舞蹈学院之外其他院系的大一大二新生均开展了游泳课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舞蹈学院作为专业排练任务繁重,在本校一直未上体育课程,这也是艺术院校特色情况之一。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院系总数 开展课程院系 暂未开展院系 课程涵盖人数 未涵盖人数

校本部 15 15 0 2184 0

新都 10 9 1 5188 258

如表1所示,校本部游泳课程涵盖人数达到100%,新都校区涵盖人数也达到了95%。如表所示,我校游泳课程的开展范围是很广的,所囊括的院系人数也是达到了饱和状态。

(二)学生对游泳课程的接受程度

游泳运动本身在我校学生中间是由很强的魅力及号召力的,在体育课程的介绍过程中,当有设计到游泳课程的介绍时,班级学生的积极性总是很高。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确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打了退堂鼓。这部分的调查是主要集中在对学生未完全参与到游泳课程中的原因进行的。

表2

完全参与人数百分比/人数 不完全参与人数百分比/人数 完全放弃人数百分比/人数

校本部人数 2184 65%/1420 21.9%/479 13%/285

新都人数 5188 61.8%3210 25.3%/1317 12.7%/661

由表2可以看出,在游泳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六成左右的学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可以完全的参与到课程中来,二至三成的同学在开展过程当中未完全参与,一成左右的同学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始终未参与进学习过程中来。

四、学生参与游泳课程的因素调查

(一)正相关因素调查

表3

因子1 因子2 因子3

完全参与者 兴趣 健身 技能

未完全参与者 兴趣 健身 社交

放弃者 技能 健身 社交

根据对调查对象的问卷抽查,抽查对象为每班三类游泳课程参与者各选5人,不足5人的在其他班抽查够至相应人数。由上表可知,影响完全参与者与不完全参与者的前两位因子同是兴趣与健身,那么技能与社交是这两类同学参与游泳运动的动态因素。同样的,在未完全参与者与放弃者的因子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兴趣与技能的诉求,是这三类同学参与游泳运动的动态因素。而健身与社交是未完全参与者与放弃者对游泳课程的相同诉求。

(二)负相关因素调查

在调查发现,不管是那一类的游泳课程参与者,对游泳课程都有相关的建议,根据对这些建议的归纳分析,作出了对游泳课程负相关因素的分析。

表4

因子1 因子2 因子3

完全参与者 硬件设施 课程设置 师资情况

未完全参与者 课程设置 硬件设施 师资情况

放弃者 课程设置 师资情况 硬件设施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完全参与者与为完全参与者对游泳课程参与的负相关因素主要集中在硬件设施和课程设置上,也就是说,游泳运动参与者通常会更加在意,游泳场馆的环境,卫生条件以及游泳课程开展的频繁程度。而放弃者的主要相关因素则是课程与师资情况,其中课程设置与师资情况又是紧密相连的。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篇(10)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也相应进行改革,改变旧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建立起新的,符合培养全面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教育体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的能力,使之与社会的发展接轨。在新课改下,教学的教材和考试的内容也相应的有变化,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不仅仅要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的设置上面,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所学习的课程不仅仅局限在文化课程上,在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课程设置也逐渐受到重视,这也培养了学生全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逐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的课程上,学生学习的知识也逐步的生活化,改变以往学生学习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脱节的尴尬现状,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我们也发现在新课改下,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多的与科技有关,重在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改善人类生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新课改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新课改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鼓励学生学习,将考试作为鼓励学生的方式,改变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老师对多媒体过度的依赖造成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减少。自从新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老师满堂讲的情况,学生可以通过课件内容和视频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是却存在了教师过度依赖课件等情况。纵观高中数学课堂,例如:我们会发现在课堂上,数学老师不断翻阅课件,恨不得将课件里面的内容一下子进入学生的脑子里,学生一味的看老师在翻阅课件,有时候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课件里面的知识,但是老师往往只按照课件里面的顺序给学生讲课,再例如教师在课件上向学生讲述立体几何的证明时,老师往往将课本的教学内容和证明方法在课件中展示给学生看,老师却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收程度,将课件按照顺序一遍一遍的翻阅,学生在课堂上的吸收和接受能力究竟如何,老师似乎全然不顾。

(二)在新课改下,教师对新课改的要求把握不到位,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味追求课程速度。在新课改下,课程的难度没有降低,只是课程要求更加偏重于对生活知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但是在新课改之后,很多教师认为教学的难度在降低,他们一味的追求教学的进度,在高一和高二对学生学习强度的要求就已经达到高三的水平,导致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无法承受,除此之外,教师在高一和高二之前就把高中三年的课程讲完,学生根本无法接受那么大容量的教学内容,老师在授课时也仅仅是将课文的简要内容来讲,就像是蜻蜓点水般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三、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模式改革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上面来。在新课改下,教学的目的转向于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在纵多的题海中学会自己解题。在培育学生的思维上,教师要做到如下:例如,教师要将零点存在定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图像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像,观察这两个图像的零点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自己所学的知识中学会找到规律,实现类比推理,找到零点的规律,从而学生会发现,在零点存在定理中,在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图像中,如果两个横坐标的值分别代入方程中,发现两个纵坐标的值相乘的结果是一个负数,那么零点就在这两个横坐标之间,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画的图形进行发现和寻找规律,从中更加理解课文中的定理,在自己做题中才能更加准确的运用定理,除此之外,学生在其中也学会了怎样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定理进行推理和理解,在推理的过程中,学生也间接的学会了运用了高中数学解题中最常用的解题方式即是数形结合法,通过数形结合,发现从中的规律,这是高中数学解题中常常使用的方法。

(二)高中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在复习课上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的时间,老师会将复习课作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复习课中,老师会将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传授给他们的学生,学生会逐渐的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技巧。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复习课上一味的做大量的题目,陷入题海中无法自拔,但是在新课改之后,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也要相应的改革,例如,教师在复习三角函数时候,学生往往会混淆各种函数的公式,教师可以利用几道相似的三角函数题型,在学生对公式混淆的情况下,先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的公式在尝试自己解题,让学生在自己解题中学会自己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下一篇: 近期发展规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